CN101260581B - 前纺机械中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前纺机械中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0581B
CN101260581B CN2008100077421A CN200810007742A CN101260581B CN 101260581 B CN101260581 B CN 101260581B CN 2008100077421 A CN2008100077421 A CN 2008100077421A CN 200810007742 A CN200810007742 A CN 200810007742A CN 101260581 B CN101260581 B CN 1012605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rafting system
fibre web
described vehicle
sp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77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0581A (zh
Inventor
米夏埃尔·施特罗贝尔
沃尔夫冈·格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GmbH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260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0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0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05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2Fibre-condensing gu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2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roller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纺机械中的装置,具体地说,提供一种布置在牵伸系统(1)的输出侧牵伸罗拉(37、47)之后的装置。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运载器(2)能够插入所述牵伸系统(1)与后面的圈条管(71)之间并且可以再次移走,在所述运载器上设置有如下部件:加压装置(20),其用于将离开所述牵伸系统的纤维材料(FM)压成纤维纱条(FB);以及穿入装置(10),其位于所述加压装置(20)的下游,用于将纤维纱条(FB)穿入所述圈条管(71)中,以将纤维纱条(FB)贮存在纺纱筒(K)或类似装置中。

Description

前纺机械中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置在牵伸系统的输出侧牵伸罗拉之后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带有牵伸系统的前纺机械中,公知的是在牵伸罗拉之后设置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将在牵伸系统中铺展的纤维材料并合在一起。采用并条机,使纤维材料在牵伸系统中形成为纤网(web),随后将纤网压成纤维纱条,然后通过砑光罗拉对将纤维纱条输送到旋转的圈条管中,该圈条管将纤维纱条以环状形式贮存在纺纱筒中。
举例来说,在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的并条机RSB-D 40中,已知的是使用带有加压用纤网引导喷嘴的纤网喷嘴,在纤网喷嘴下游设置有带喷射通道的纱条漏斗。砑光罗拉将离开纱条漏斗的纱条输送至分离的喷射器,该喷射器将纱条穿入圈条管。
这种公知的构造已经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如果使牵伸系统的结构更紧凑,那么各部件将布置得更加紧密,这会影响牵伸系统下游区域中各部件的搬移性和可达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造一种用于牵伸系统和圈条管之间的装置,该装置容易搬移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通过一种布置在牵伸系统的输出侧牵伸罗拉之后的装置达到上述目的,其中,运载器能够插入牵伸系统与后面的圈条管之间并且可以再次移走,在运载器上设置有如下部件:加压装置,其用于将离开牵伸系统的纤维材料压成纤维纱条;以及穿入装置,其位于加压装置的下游,用于将纤维纱条穿入圈条管中,以将纤维纱条贮存在纺纱筒或类似装置中。
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点尤其在于,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运载器,可以获得紧凑的组件,其中最重要的纤网引导元件和纱条引导元件结合在运载器中,或者所述元件设置在运载器上。因此,结果是使得搬移特别简单。另外,运载器具有可以大大减少部件数量的优点。因此,使用者不需要在狭小的安装空间中搬移各个部件,而是可以将其上布置有部件,特别是布置有加压装置和穿入装置的运载器作为整体从操作位置移走,并且重新插入。为此,仅仅需要通过枢转,或者以其它方式移开背向牵伸系统的砑光罗拉,以便于优选地采用简单的操作,使运载器与加压装置和穿入装置一起从操作位置脱离并移走。
运载器优选地形成为环状框架。于是,加压装置布置在框架的上部,穿入装置布置在框架的下部。两个框架部分优选地通过侧柱连接。根据一种可选形式,仅仅在一侧设置侧柱。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易于搬移,并且有助于实现紧凑的结构。
封闭形式的框架有助于提高刚度,因此有助于将框架准确地安装在其操作位置中。
优选的是,可以通过大致直线运动,将运载器置于牵伸系统和圈条管之间的操作位置中,并且可以再次将运载器从该操作位置移走。为此,优选地把持住运载器的两个侧柱,并且从前方将运载器引导至其操作位置中。
不需要沿多个空间方向进行迂回运动。这里,可以例如采用双手在砑光罗拉的左右两侧抓住运载器并将其设置就位。作为选择,也可以仅用单手设置运载器,这进一步有助于简化搬移操作。
特别优选的是,加压装置和/或穿入装置,或者上述加压装置和穿入装置的一部分形成为运载器上的一体部件,否则的话,在连接部位可能产生机械扭曲、连接未对准或者纤维积聚。
特别优选的是,加压装置和穿入装置形成并布置成使得砑光罗拉位于加压装置和穿入装置之间。砑光罗拉用于将在加压装置中形成的纤维带输送到下游的圈条管中,其中穿入装置就设置在砑光罗拉之后。
如果加压装置从一侧并且穿入装置从另一侧伸到砑光罗拉形成的间隙中,那么从加压装置,或者甚至从牵伸系统的输出滚筒一直到转台上的圈条管形成大致封闭的纤网引导和纱条引导。从上方伸到砑光罗拉间隙中的加压装置避免纤维纱条在沿两个砑光罗拉的咬合线的方向供入的过程中侧向逃脱。另外,从牵伸系统延伸到圈条管中的特别短的纱条路径以及在所述路线上对纤维纱条无处不在的引导使得出现故障的可能性非常低,这是因为纤维纱条没有机会从敞开部位离开。
优选的是,加压装置包括纤网喷嘴,该纤网喷嘴可以构造成类似于用于收集以纤网形式存在的牵伸纤维材料的公知纤网喷嘴。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纤网喷嘴优选地包括可枢转的壁板,该壁板由磁铁保持在运载器上,当在纤网喷嘴中出现堵塞时,壁板将克服磁力枢转远离运载器。在此过程中,枢转的壁板可以使堵塞的但是在刚发生堵塞时仍然在供给的纤网变向至不朝向砑光区域的方向。另外,可以优选地通过电触头为机器提供关闭信号。通过将壁板向前枢转远离牵伸系统,在纤维材料发生堵塞的情况下,维护人员易于触及纤网喷嘴。
优选的是,除了在上述运载器的侧柱处抓住运载器之外,可能还可以用双手或单手在可枢转壁板处抓住运载器,从而使得更容易整体搬移。
另外,已经证明有利的是,通过磁铁将运载器保持在牵伸系统底座上。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应的施力以简单的方式移走运载器,另一方面,可以可靠地将运载器保持在其操作位置中。当在上方输出罗拉或砑光罗拉处形成棉卷,或者在纤网喷嘴的区域中出现断纱时,通过该结构,意外聚积的纤维材料有可能将运载器推出其操作位置。于是,电触头(或者电触头的断开)可以导致前纺机械自动关闭。作为选择或者另外地,在这里可以使用传感器,该传感器监视运载器的操作位置,并且有利地还监视运载器上的可枢转壁板的操作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形式,分别在运载器的两侧借助于磁铁将运载器保持在圆柱轴承中。一侧的磁铁优选地形成为是可调节的,从而使得运载器的另一侧可以紧紧抵靠圆柱轴承。这样,可以确保无密封件的供气(参见下文)。
如果在加压装置上布置用于一个砑光罗拉的刮板,则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
优选的是,加压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喷射孔,该喷射孔与压缩空气的第一供气管路相连。有利的是,为了给予纤网足够的推力以克服加压装置的约束进行输送,设置至少两个喷射孔。
喷射孔优选地形成于可以插入纤网喷嘴内的嵌件中。在该实施方式中,加压装置实质上由纤网喷嘴和纤网喷嘴嵌件形成。在公知机器中通常会存在的位于纤网喷嘴嵌件和砑光罗拉之间的纱条漏斗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省略。
有利的是,穿入装置也具有至少一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与压缩空气的第二供气管路相连。同样,为了在将纱条贮存于纺纱筒中之前在纱条中形成期望的旋转,优选的是设置有两个喷射孔。
特别优选的是,第一供气管路和/或第二供气管路在运载器中延伸,因为这样在维护空间中就不需要空间密集并且妨碍搬移的软管。此外,如果采用现有的软管,则在纤网喷嘴处出现纱条堵塞或者在类似的断纱过程中,不期望的纤维材料容易堆积在软管上,这进一步使得搬移更复杂。另外,在将部件插入操作位置的过程中,不得不注意线缆布线。
特别优选的是,从设置在运载器中的公共供给器为第一和第二供气管路供给压缩空气,因为这样运载器只需要存在一个外部供给器。有利的是,在供给器的压缩空气传输部位不使用密封件。相反,优选的是,例如利用上述圆柱轴承使运载器紧紧抵靠相应的压缩空气传输部位。优选的是,第一和第二供气管路由运载器中的孔形成,此外,优选的是,运载器中的分配主管路从供给器通向第一和第二供气管路分叉的连接部。
优选的是,可以相互独立地调节两个供气管路中供应的压缩空气量,如果需要的话,甚至能够关闭或切断一条供气管路。为此,可以提供手动调节能力或者电动控制或管控的调节能力。
如上所述在实心部件(特别是作为优选位于所述运载器中的孔的形式实施的部件)中将空气供应至加压装置和/或穿入装置的喷射孔,这也可以认为是本发明的一个单独的方面。可以解决空间浪费、与喷射孔的软管连接容易出现故障的问题。如此可以优化空间状况以及抓握可达性,并且可操控性也大大提高。采用这种供气管路,不需要在运载器上布置加压装置以及穿入装置,但是当然也可以在运载器上布置加压装置以及穿入装置。另外,作为有利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供给器、分配主管路、从分配主管路分叉的供气管路、空气供应的可调节性等)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该单独的方面中,这与是否存在运载器、或者运载器是否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形成无关。另外可以为加压装置以及穿入装置设置底座或分离的运载器。此时供气管路优选地在相应的底座中延伸。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前纺机械,特别是带有牵伸系统的梳理机、并条机或精梳机,其中该前纺机械具有前述实施方式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前纺机械的牵伸系统优选地倾斜布置,其中当在移动方向上观看时,纤维纱条向下倾斜地通过牵伸系统,铺展成纤网。这里,优选地从前方操作牵伸系统,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利用用于增加高度的平台。采用这样的实施例,使用者可以双手触及运载器,抓住左右两侧的装卸臂。面向装卸臂的砑光罗拉和上方罗拉通常悬挂在装卸臂上。
采用这种布置方式,牵伸系统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优选地在40°至75°之间。
由于牵伸系统的倾角,可以省略上方变向罗拉,从而将牵伸系统优选地形成为三上三下式牵伸系统,于是具有预牵伸区和主牵伸区,而没有下游的上方变向罗拉。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对相同功能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带有纱条贮存装置的牵伸系统的侧视图;
图2示出操作者触及图1所示的牵伸系统;
图3是图2所示牵伸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下游设置有加压装置和穿入装置的倾斜牵伸系统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构造的放大图;
图6是带有一体式加压装置和穿入装置的运载器的侧视图;
图7是沿着图8中的线B-B剖切的图6所示运载器的前视图;以及
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A-A剖切的图6和图7所示运载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以侧视图示意性示出作为前纺机械实例的并条机的主要部分。并条机的核心部分是牵伸系统1,其中以公知的方式对供给到牵伸系统1的一根或多根纤维纱条FB进行牵伸,将其铺展成纤网。这里,纤维纱条FB沿着方向f3通过牵伸系统1(参见图1)。在牵伸系统1的输出端,产生相对均匀的纤网,在加压装置20中将纤网压成纤维纱条FB,并且由一对砑光罗拉38和48将纤维纱条输送到结合在转台72中的通常为弯曲形的圈条管71内,并贮存在纺纱筒K中。转台72围绕虚线所示的竖直轴线旋转,因此圈条管71也围绕虚线所示的竖直轴线旋转。纺纱筒K设置在旋转的纺纱筒台73上,因此也旋转。纺纱筒台73和转台72的竖直旋转轴线以公知的方式沿相反方向延伸,从而将纤维纱条FB以摆线形状贮存在纺纱筒K中。
纺纱筒K竖立在下部结构62的开口处,该下部结构还用于支撑牵伸系统1。在下部结构62前方布置有平台63,操作者B可以登上平台。
为了对供给的一根或多根纤维纱条FB进行牵伸,本牵伸系统1包括三对罗拉(参见图2)。一方面,这些罗拉包括由下方输入罗拉35和上方输入罗拉45构成的输入罗拉对。沿着一根或多根纤维纱条FB的移动方向f3,在后面布置下方中间罗拉36和上方中间罗拉46。罗拉35、45、36和46一起形成所谓的预牵伸区。牵伸系统1中的最后一对罗拉由下方输出罗拉37和上方输出罗拉47形成,该对罗拉与中间罗拉36和46一起形成所谓的主牵伸区。上述罗拉对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将纤维纱条在牵伸系统1中铺展成纤网并且沿着各对罗拉的咬合线夹紧纤维纱条,从而按照圆周速度的比率牵伸一根或多根纤维纱条FB。
下方罗拉35、36和37的端部被支撑在轴承31、32或33上(参见图1),而轴承布置在支撑体65上。上方罗拉45、46和47被支撑在带有两个侧缘52a和52b的装卸臂50上(参见图3),两个侧缘的自由端通过水平杆54相连,而另一端被支撑在枢转轴承58中。参见图1中的箭头f2,通过该连接机构,装卸臂50可以围绕枢轴线59摆动。为了实现在牵伸系统1中对一根或多根纤维纱条FB的最佳夹持效果,借助于两个枢转操纵杆75将装卸臂50与悬挂于其上的上方罗拉45、46和47一起锁定在图1所示的装入位置。枢转操纵杆75端部处的爪与装卸臂50的水平杆54接合。在枢转操纵杆75绕枢轴线76向上枢转(参见箭头f1)的过程中,装卸臂被释放并且可以围绕枢轴线59向上摆动。在图2中示出这一情况。
图1至图3所示的牵伸系统是所谓的三上三下式牵伸系统,如图所示,该牵伸系统相对于水平面朝向操作者B倾斜大约45°。
应该认识到,图1和图2中仅仅示出并条机的机械部件。因为控制装置、中央计算机、驱动装置等在本发明中不是必需的,因此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优选地与已知的实施例相对应。这里可以使用配备皮带传送装置的驱动装置、单独的驱动装置以及这两种构造的组合。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牵伸系统1的操作者B首先踏上平台63以便从前方接近并条机,这样操作者可以以最佳高度进行操作。因而,牵伸系统1布置在操作者B的腹部和胸部前方。为了能够触及牵伸系统1中的一根或多根纤维纱条FB,例如为了插入要牵伸的纱条的端部,或者为了清洁牵伸系统1,操作者松开装卸臂50,以便于随后将装卸臂朝向自己枢转。为了能够更好地看到全局,在图3所示的俯视图中再次示出打开的牵伸系统1。
从图2和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了能够触及牵伸系统1或一根或多根纤维纱条FB,操作者B在两侧抓住装卸臂50。因为装卸臂50的自由端的静置位置处于操作者胸前,所以操作者B可以从装卸臂50上方清楚地看到牵伸系统1。牵伸系统1的倾斜布置方式使其更易于使用。
图4和图5示出设置有加压装置20和穿入装置10的牵伸系统1的剖视图,该牵伸系统相对于图1至图3所示的牵伸系统1(倾斜大约45°)进一步倾斜(倾斜大约60°)。此外,除了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之外,在牵伸系统1中还设置有与下方罗拉35、36和37接触的清洁棒39,另外,在主牵伸区中以公知的方式布置有压力棒49。
在图4至图8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加压装置20和穿入装置10结合在运载器2中,加压装置20和穿入装置10的主要部分与运载器2形成为一体。运载器2形成为环状闭合框架,该框架带有上框架部分3和平行于上框架部分延伸的下框架部分4、以及连接两个框架部分3和4的两个连接侧柱5和6。加压装置20设置在运载器的上半部,穿入装置10设置在运载器的下半部。在上半部和下半部之间设置有中部开口11,如图6中的两个虚线圆所示,砑光罗拉38和48在中部开口11中从两侧相接合。
加压装置20包括形成于运载器2中的纤网喷嘴21,该纤网喷嘴具有凹形弯曲轮廓23(参见图7),牵伸的纤网迎面碰上该纤网喷嘴。这样,强制性地将纤网引导至嵌入纤网喷嘴21中央的纤网喷嘴嵌件26中,从而使纤网在离开纤网喷嘴21时形成纤维纱条FB。纤网喷嘴21在朝向轴承31-34侧受刚性壁22限制,在朝向操作者侧受可以在凹陷部25中枢转的壁板24限制。在图4中示出处于操作位置的壁板24,此时壁板由上框架部分3中的磁铁29保持,并且在图5中示出处于故障位置的壁板24。如果在纤网喷嘴21中出现纱条堵塞,纤网将壁板24从操作位置压到故障位置中,此时电触头导致机器关闭。
在加压装置20的与壁板24相反的一侧安装有刮板28,刮板的自由端抵靠砑光罗拉48并刮掉纤维材料。
纤网喷嘴21朝着砑光罗拉38和48的方向缩小,并且其钝端8延伸到砑光罗拉38和48形成的上部间隙中。这意味着,从纤网喷嘴21、或者从纤网喷嘴嵌件26离开的纤维纱条FB立刻被砑光罗拉38和48抓住,并且不需要经过任何自由路程,否则的话,将增大纱条出现传送故障的可能性。
在纤网喷嘴嵌件26中设置有两个喷射孔27,这两个喷射孔27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从外侧延伸到嵌件26内部,并且用于输送纤维纱条的初始松散的端部通过嵌件26。为两个喷射孔27供应压缩空气,通过设置在运载器2上的供给器15确保空气供应,在压缩空气传输部位没有使用密封件。供给器15为在运载器2中延伸的分配主管路17提供空气,该分配主管路17继而通向第一供气管路18,该第一供气管路最终通向喷射孔27。管路17和18以运载器2中的孔的形式实施。
穿入装置10布置在砑光罗拉38和48下方,用于将纤维纱条FB穿入后面的圈条管71。穿入装置10的钝端7延伸到砑光罗拉38和48所形成的下部间隙中。穿入装置10包括从下方插入的嵌件12,该嵌件指向圈条管71,并且通过固定螺钉12a等保持在运载器2中(参见图6)。
在嵌件12中也设置有两个喷射孔13,喷射孔一方面有助于将纤维纱条FB输送到圈条管71中,另一方面有助于在纤维纱条FB中形成旋转。分配主管路17通入为两个喷射孔13供气的第二供气管路14。第二供气管路14也以运载器2中的孔的形式实施。
虽然可以采用塞子16封闭并密封分配主管路17的垂直孔的开口,但是固定螺钉或节流螺钉16b等分别旋入第一供气管路18和第二供气管路14的开口中,并且可以不同程度地关闭从分配主管路17到第一供气管路18或第二供气管路14的空气输送。这样,可以调节对喷射孔27或13的空气供应。作为选择,可以采用受控阀门机构来实现这一点。
可以仅仅用双手或单手在侧柱5、6和/或壁板24处抓住运载器2,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通过大致直线运动(如双向箭头f4所示)将运载器2置于操作位置,并且可以再次从该位置移走运载器。侧柱5和6处的两个侧向导槽19(参见图7)也用于执行这一操作,在插入和移走运载器2的过程中,导槽沿着机器上的两个销(未示出)滑动。借助于磁铁(未示出)将运载器2保持在牵伸系统底座中的圆柱轴承中,从而可以通过克服磁铁的磁力从操作位置中移走运载器2。另外,在输出罗拉和/或砑光罗拉的区域中形成纱条堵塞或形成棉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纤维材料将运载器2压出其操作位置,其中有利的是,此时通过电触头或通过传感器触发来自动关闭机器。
上面已经通过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其它可行的实施方式。举例来说,运载器也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框架部件构成,这些框架部件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或者以其它方式保持固定在一起,如果适用的话,框架部件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同样,运载器优选地作为整体到达操作位置,或者从操作位置移走。

Claims (33)

1.一种布置在牵伸系统(1)的输出侧牵伸罗拉(37、47)之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载器(2)能够插入所述牵伸系统(1)与后面的圈条管(71)之间并且可以再次移走,在所述运载器上设置有如下部件:加压装置(20),其用于将离开所述牵伸系统的纤维材料(FM)压成纤维纱条(FB);以及穿入装置(10),其位于所述加压装置(20)的下游,用于将纤维纱条(FB)穿入所述圈条管(71)中,以将纤维纱条(FB)贮存在纺纱筒(K)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器(2)设计成环状框架。
3.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器(2)具有环状封闭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大致直线运动(f4),将所述运载器(2)置于所述牵伸系统(1)和所述圈条管(71)之间的操作位置中,并且可以再次将所述运载器(2)从该操作位置移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用双手在砑光罗拉(38、48)的左右两侧抓住所述运载器(2)并将其置于操作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仅用单手设置所述运载器(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20)和/或所述穿入装置(10),或者所述加压装置(20)和所述穿入装置(10)的一部分形成为所述运载器(2)上的一体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20)和所述穿入装置(10)设计并布置成使得砑光罗拉(38、48)位于所述加压装置(20)和所述穿入装置(1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20)和所述穿入装置(10)从相对侧延伸到砑光罗拉(38、48)形成的间隙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20)包括纤网喷嘴(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网喷嘴(21)包括可枢转壁板(24),所述壁板由磁铁(29)保持在所述运载器(2)上,当在所述纤网喷嘴(21)中出现堵塞时,所述壁板将克服磁力枢转远离所述运载器(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在所述可枢转壁板(24)处用手抓住所述运载器(2)。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牵伸系统的部件上的磁铁保持所述运载器(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载器两侧利用磁铁将所述运载器(2)保持在圆柱轴承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传感器监视所述运载器(2)和位于所述运载器上的所述可枢转壁板(24)的操作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20)具有至少一个喷射孔(27),所述喷射孔与压缩空气的第一供气管路(18)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20)包括纤网喷嘴(21),所述至少一个喷射孔(27)设置在可以插入所述纤网喷嘴(21)内的纤网喷嘴嵌件(26)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管路(18)在所述运载器(2)中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入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喷射孔(13),所述喷射孔与压缩空气的第二供气管路(14)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入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喷射孔(13),所述喷射孔与压缩空气的第二供气管路(14)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入装置(10)的至少一个喷射孔(13)设置在可以插入所述运载器(2)的开口内的嵌件(12)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气管路(14)在所述运载器(2)中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设置在所述运载器(2)中的公共供给器(15)为所述第一和第二供气管路(18、14)供给压缩空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给器(15)的压缩空气传输部位不使用密封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器(2)中的分配主管路(17)从所述供给器(15)通向所述第一和第二供气管路(18、14)分叉的分叉部。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供气管路(18、14)由所述运载器(2)中的孔形成。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相互独立地调节两个供气管路(18、14)中的空气供应。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压装置(20)上布置用于一个砑光罗拉(38)的刮板(28)。
29.一种前纺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纺机械具有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前纺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纺机械是带有牵伸系统(1)的梳理机、并条机或精梳机。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前纺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系统(1)倾斜布置,当在移动方向(f3)上观看时,一根或多根纤维纱条(FB)向下倾斜地通过所述牵伸系统(1)。
32.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纺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系统(1)相对于水平方向以40°至75°之间的倾角倾斜。
33.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纺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系统设计成三上三下式牵伸系统。
CN2008100077421A 2007-03-07 2008-03-07 前纺机械中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05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0710011357 DE102007011357A1 (de) 2007-03-07 2007-03-07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DE102007011357.0 2007-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0581A CN101260581A (zh) 2008-09-10
CN101260581B true CN101260581B (zh) 2011-08-03

Family

ID=39677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774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0581B (zh) 2007-03-07 2008-03-07 前纺机械中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006425B1 (zh)
CN (1) CN101260581B (zh)
DE (1) DE1020070113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8517A (zh) * 2009-12-19 2010-06-23 苏拉(金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清梳联喂棉箱纤维低损伤输出装置
CN104164722A (zh) * 2013-05-19 2014-11-26 刘志祥 双纱交叉器
DE102015118762A1 (de) * 2015-11-03 2017-05-04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CN106743991B (zh) * 2016-11-28 2022-12-16 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 络筒工艺中的卷筒自动规整装置及其规整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2846A (en) * 1992-10-22 1995-05-09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Draw frame fleece hopper including a wear resistant insert
US5680678A (en) * 1995-04-07 1997-10-28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Process and guide system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a fiber sliver into the nip line of calender disks of a fiber processing textile machine
US5761773A (en) * 1996-05-09 1998-06-09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Textile machine fleece funnel
DE19909040A1 (de) * 1998-04-16 1999-10-21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am Ausgang einer Strecke
CN1473970A (zh) * 2002-07-22 2004-02-11 吕特・英格尔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并条机以及条子堵塞传感器
CN1751143A (zh) * 2003-02-13 2006-03-22 吕特英格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用于或位于纺纱前处理机械上的包括微波谐振器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8153415V0 (it) * 1981-07-03 1981-07-03 Sant Andrea Novara Officine Stiratoio monotesta intersectingcon uscita in bobina e con torsiona tore guidanastro ad elica
DE19535297A1 (de) * 1995-04-07 1996-10-10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Kompakte Vliesführung ohne Führungsrohr und Austauschdüsen dafü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2846A (en) * 1992-10-22 1995-05-09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Draw frame fleece hopper including a wear resistant insert
US5680678A (en) * 1995-04-07 1997-10-28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Process and guide system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a fiber sliver into the nip line of calender disks of a fiber processing textile machine
US5761773A (en) * 1996-05-09 1998-06-09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Textile machine fleece funnel
DE19909040A1 (de) * 1998-04-16 1999-10-21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am Ausgang einer Strecke
CN1473970A (zh) * 2002-07-22 2004-02-11 吕特・英格尔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并条机以及条子堵塞传感器
CN1751143A (zh) * 2003-02-13 2006-03-22 吕特英格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用于或位于纺纱前处理机械上的包括微波谐振器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7011357A1 (de) 2008-09-11
CN101260581A (zh) 2008-09-10
EP2006425A1 (de) 2008-12-24
EP2006425B1 (de) 201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0581B (zh) 前纺机械中的装置
EP2570375B1 (en) Yarn winding unit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US4819419A (en) Arrangement for pneumatic false-twist spinning
CN110892102A (zh) 气流纺纱装置的操作方法、导纱通道和包括这种导纱通道的气流纺纱机
CN106917167B (zh) 牵伸设备
US5666698A (en) Air-assisted introduction of fiber sliver before the nip of calender disks
JP2013079478A (ja) ドラフト装置、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EP2573025A2 (en) Spinning machine
CN111465727A (zh)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和压缩装置
RU2067134C1 (ru) Машина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нескольких волокнистых лент, преимущественно ленточная машина
US20060191253A1 (en) Core yar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20070125062A1 (en) Air-jet spinning device
CN101268223B (zh) 用于压缩纤维须条的装置
EP3018239B1 (en) Special yarn spinning apparatus in spinning machine
CZ241192A3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neumatic introduction of a fiber sliver into a spinning machine
US9714477B2 (en) Fastening system for a compaction module on a spinning machine
CN212451794U (zh) 用于在纺纱准备工序中为多台梳理机馈给散纤维的装置
CN102145833B (zh) 纤维机械
CN114059204A (zh) 操作纺织机的方法以及纺织机
EP2646607B1 (de) Kämmmaschine
CN110295419B (zh) 梳理机的纱条形成单元
EP2975164B1 (en) Spinn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core yarn supplying unit.
US6336256B1 (en) Apparatus for the entry of a fiber band into a stretch machine
JP2010511803A (ja) 解撚繊維質材料を使用して編み地を製造する丸編み機
US4972667A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stopping fiber-material fe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