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9861B -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9861B
CN101259861B CN2008100880330A CN200810088033A CN101259861B CN 101259861 B CN101259861 B CN 101259861B CN 2008100880330 A CN2008100880330 A CN 2008100880330A CN 200810088033 A CN200810088033 A CN 200810088033A CN 101259861 B CN101259861 B CN 101259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rojection
capping
vehicle frame
central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80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9861A (zh
Inventor
金野敏彦
松本义治
大石光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148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3590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59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9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9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9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车轮的轮式车辆。车架支撑车轮。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覆盖车轮或车架。第一封盖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这些开口优选地为槽。各个开口被布置为形成三角形。第二封盖包括分别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相对应的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被插入相关联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中,以使第二封盖与第一封盖相耦合。

Description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本分案申请是申请号为200510077632.9、申请日为2005年6月17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该发明专利申请的发明名称为“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以及使该轮式车辆的封盖耦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覆盖车辆车架的封盖的轮式车辆。 
背景技术
例如摩托车、小型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之类的轮式车辆通常包括支撑车轮的车架、发动机、车座和其他部件。通常,小型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包括覆盖车架的多个封盖。一些封盖直接安装到车架上,而其他封盖耦合到一起并通过直接安装到车架的封盖而间接安装到车架。例如,日本专利No.3406159和日本专利公布No.04-331686及No.10-67365公开了这样的封盖到车架或另一封盖的耦合结构。 
在日本专利公布No.10-67365所公开的耦合结构中,封盖被耦合到另一封盖。前一封盖包括配合件,而后一封盖包括槽,各个配合件插入槽中。因为配合件相对较小和易碎,如果前一封盖承受使配合件绕每个配合件的轴线转动的力,则配合件可能容易断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车轮; 
布置来支撑所述车轮的车架; 
布置来覆盖所述车轮和所述车架中至少一个的第一封盖;以及 
布置来覆盖所述车轮和所述车架中至少一个的第二封盖; 
附图说明
所述第一封盖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并且布置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以使得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界定出三角形; 
所述第二封盖包括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被分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封盖的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被插入各个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中,以使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第一封盖相耦合; 
其中所述第三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且所述相应的第三突起比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更厚。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突起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周边配合的杆部分。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突起还可以包括布置在所述杆部分上的杆头部分,以防止所述第三突起滑出所述第一封盖的所述第三开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中至少一个具有钩子形状,其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相应的一个并与所述第一封盖的表面配合。从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元件、步骤、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构造的轻便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图示了图1的轻便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其中以虚线示出此部分的车架; 
图3图示了轻便摩托车的中间封盖的侧视图; 
图4图示了从左后侧观察的图3中间封盖的立体图,其中还示出了一个侧封盖的一部分; 
图5图示了轻便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以示出用于中间封盖和护腿板的耦合结构以及用于中间封盖和侧封盖的另一个耦合结构,以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前一耦合结构; 
图6图示了用于中间封盖和护腿板的耦合结构的展开视图; 
图7图示了沿着图5的线7-7所取的剖视图; 
图8图示了沿着图5的线8-8所取的剖视图; 
图9图示了示出耦合结构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10图示了安装到车辆左侧的侧封盖的侧视图; 
图11图示了图10的侧封盖的俯视图; 
图12图示了侧封盖的放大俯视图,以示出其用于与中间封盖耦合的耦合结构的突起; 
图13局部图示了中间封盖和侧封盖的侧视图,以示出用于中间封盖和侧封盖的耦合结构,以虚线示出了该结构的突起和槽; 
图14图示了沿着图5和13的线14-14所取的剖视图; 
图15图示了图13的一个槽的示意图; 
图16图示了沿着图13的线16-16所取的剖视图;和 
图17图示了中间封盖和侧封盖的侧视图,以具体地示出在用于中间封盖和侧封盖的耦合结构中的槽内移动的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2,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构造的轻便摩托车30的整体结构。轻便摩托车30只是举例说明一种轮式车辆。下述固定结构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轮式车辆,例如摩托车和小型摩托车。考虑到这里的说明,这样的应用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很清楚。 
如整个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向前”和“前”意味着位于或向着轻便摩托车30最前端这一侧,而术语“向后”和“后”意味着位于或向着与前侧相反的一侧,除非相反地指明或从上下文的使用很清楚的。另外,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水平地”意味着所指的部分、构件或  部件在轻便摩托车30直立时大体平行于地面延伸。术语“垂直地”则意味着该部分、构件或部件大体与水平延伸的那些垂直地延伸。 
轻便摩托车30包括界定出轻便摩托车30基本结构的车架32(图2)。车架32优选地包括一对第一垂直车架部分34、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第二水平车架部分40、第三垂直车架部分42、头管44、一对车座轨46、一对脚踏板底座和多根横梁。 
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第二水平车架部分40和第三垂直车架部分42优选地在轻便摩托车30的纵向中心平面LCP(图4)上延伸,当轻便摩托车30直立在地面上时纵向中心平面LCP垂直并从前向后延伸。各个第一垂直车架部分34、车座轨46和脚踏板底座彼此横向隔开,以在车辆的纵向平面两侧上基本对称延伸。就是说,图示优选实施例中的轻便摩托车30相对于纵向中心平面LCP基本上对称。横梁将各个第一垂直车架部分34、车座轨46和脚踏板底座与车架32的其他部分耦合。车架32的这些部件优选地彼此焊接,或者通过例如螺栓螺母的合适紧固件接合起来。 
第一垂直车架部分34经由一对摆动臂来可摆动地支撑发动机单元50和后轮52。发动机单元50优选地包括内燃机和变速器来向轻便摩托车30提供动力。发动机单元50右手侧上的后端优选地容纳后轮52的轮轴。优选地,悬架54在轻便摩托车30左手侧上在发动机单元50和车座轨46之间延伸。 
图示的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在右手侧上从第一垂直车架部分34的顶端部分向着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的底端向前延伸。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和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一起界定出轻便摩托车30的主车架部分。 
头管44优选地焊接到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的顶部。头管44容纳在底部包括一对前叉56的转向轴。前轮58置于前叉56之间。车把60在转向轴的顶部基本水平延伸。驾驶员通过转动车把60来使轻便摩托车30转向。车把60优选地包括控制发动机动力的油门调节设备、以及通过制动设备来使前轮58和后轮52停止旋转的制动器手柄。 
车座轨46支撑用于驾驶员的车座62。车座62优选地是前后二人座式的,使得两个驾驶员可以同时驾驶轻便摩托车30。 
第二水平车架部分40从第一垂直车架部分34经由一根横梁向前延伸。就是说,第二水平车架部分40位于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之下。第三垂直车架部分42从第二水平车架部分40的前端向上延伸并与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耦合。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水平车架部分40和第三垂直车架部分42统一由单种材料形成,并一起界定轻便摩托车30的子车架部分。 
脚踏板底座优选地从第一垂直车架部分34的各个底端向前延伸。优选地,从第二水平车架部分40横向延伸的支架支撑每个脚踏板底座的前部。 
车架32具有各种横截面形状。例如,图示的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优选地具有字母L或U的横截面形状。图示的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和第二水平车架部分40、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和第三垂直车架部分42、以及头管44一般具有基本圆形的横截面形状或基本矩形的横截面形状。图示的车座轨46一般具有基本U形的横截面构造。 
设置多个封盖来覆盖车架32。图示优选实施例中的封盖包括中间封盖64、护腿板66、前封盖68、一对侧封盖70、一对下封盖72和底封盖74。还设置一对脚踏板76来支撑驾驶员的双脚。 
中间封盖64覆盖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的顶表面和各个车座轨46的前部。护腿板66覆盖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的后表面。前封盖68覆盖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的前表面。就是说,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置于护腿板66和前封盖68之间。 
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中间封盖64沿着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和车座轨46基本水平延伸。中间封盖64的前半部从两侧向着其中心线向上弯曲,以基本上围绕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中间封盖64的前半部在顶部具有大体平坦的表面86。中间封盖64的前半部逐渐向上延伸到其安装有车座62的后半部。中间封盖64的后半部和侧封盖70一起界定出开口88(图4)。头盔存储箱90优选地布置在开口88之下。于是驾驶员可以移开车座62将他或她的头盔通过开口88存放在存储箱90中。头盔存储箱90优选地安装到车座轨46。 
图示的护腿板66沿着第二垂直车架部分38基本垂直延伸。护腿板66与驾驶员的膝盖相对。护腿板66的中央部分优选地向后突出。护腿板66的最后面区域92(图5)沿着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的前端基本水平延伸。护腿板66从其基本垂直延伸的前部区域逐渐过渡到水平延伸的最后面区域92。 
侧封盖70覆盖车座轨46的各个侧表面。优选地,每个侧封盖70的中央部分93向外突出,以与纵向中心平面LCP隔开。 
下封盖72在轻便摩托车30的两侧上在中间封盖64之下基本垂直延伸,以覆盖第一垂直车架部分34的侧表面和第三垂直车架部分42的侧表面。脚踏板76在下封盖72之下延伸,并在脚踏板底座上向外横向延伸。每个脚踏板76都安装到每个脚踏板底座的顶表面。底封盖74在脚踏板76之下基本水平延伸,以大体覆盖第一垂直车架部分34的底表面和第三垂直车架部分42的底表面。 
中间封盖64、护腿板66、前封盖68、侧封盖70、下封盖72和底封盖74基本上覆盖轻便摩托车30的整个车架32。此外,发动机单元50的一部分或用于发动机单元50的部件可以布置在由中间封盖64、下封盖72和底封盖74所围绕的空间内。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至少空气滤清器布置在该空间内。 
前封盖68优选地在纵向中心平面LCP的两侧上前封盖68的前部中包括一对凹入。头灯组件78插入各个凹入中,从而布置在前封盖68的最前端。 
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轻便摩托车30除了覆盖车架32的上述封盖之外还包括前挡泥板82和后挡泥板84。前挡泥板82覆盖前轮58的顶部,而后挡泥板84覆盖后轮52的后顶部。 
封盖64、66、68、70、72、74、脚踏板76和挡泥板82、84优选地由树脂制成。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例如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的一些封盖优选地由PP(聚丙烯)树脂制成,以提供所期望的强度量。例如前封盖68和侧封盖70的一些其他封盖优选地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以保持吸引人的外观。这是因为ABS树脂可以涂敷。一般而  言,PP树脂比ABS树脂强度更好。 
参考图2-9,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优选地接合到一起并在轻便摩托车30的基准位置94处安装到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轻便摩托车30在车架上对所有封盖64、66、68、70、72、74仅包括一个基准位置94。就是说,基准位置94是各个封盖64、66、68、70、72、74直接或间接安装到车架32的唯一基准点。优选地将基准位置94确定为纵向中心平面LCP上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的前端和顶表面区域中的一个点。 
图示优选实施例中的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还在四个第一配合结构95和三个第二配合结构96处彼此接合。配合结构95、96优选地与基准位置94相邻。 
如图6最清楚示出,护腿板66优选地包括在最后面区域92处界定出第一台阶部分98和第二台阶部分100的台阶97。第二台阶部分100和中间封盖64的最前面区域彼此叠置。换言之,中间封盖64的最前面区域叠置在护腿板66的最后面部分92上。当中间封盖64的最前面区域叠置在护腿板66的最后面区域92上时,中间封盖64的前端抵靠在护腿板66的后端上。第一台阶部分98的顶表面优选地与中间封盖64的顶表面86平齐。 
在一种变化方案中,中间封盖64的最前面部分可以包括台阶97。在此替代布置中护腿板66的最后面部分92叠置在中间封盖64的最前面部分上。 
第一配合结构95和第二配合结构96优选地设置在护腿板66的最后面区域92的第二台阶部分100与中间封盖64的最前面区域之间。优选地,各个第一配合结构95和第二配合结构96以期望间隔沿着第二台阶部分100布置。 
在每个第一配合结构95中,护腿板66优选地在第二台阶部分100中包括开口104(图7)。配合突起106设置在开口104的一端并向着中间封盖64延伸。中间封盖64优选地包括可以插入开口104中的钩子108。钩子108具有向着护腿板66延伸的配合突起110。配合突起106和110彼此啮合,以防止在将钩子108插入开口104中时突起106和110彼此脱开。因此,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的顶表面彼此保持平齐。 
在每个第二配合结构96中,护腿板66优选地在第二台阶部分100中包括开口112(图8)。中间封盖64包括优选地在图8的视角A中基本呈U形的配合突起114。配合突起114插入开口112中。配合突起114的背侧和中间封盖64的末端116抵靠着开口112的周缘。于是使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在轻便摩托车30的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两者上固定。 
参考图5、6和9,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优选地在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的顶表面上包括撑条118。撑条118包括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孔119(图9)。孔119的中心位于基准位置94。内螺纹构件120优选地插入孔119中。内螺纹构件120是大体圆柱形并内部中空的构件。内螺纹构件120的孔122沿着构件120的中心轴CX延伸。因为撑条118的孔119的中心位于基准位置94处,所以中心轴CX位于基准位置94处。孔122具有螺纹并优选地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形状,以界定出螺栓孔。内螺纹构件120优选地在其底部具有凸缘124。凸缘124焊接到撑条118的底部,以使得内螺纹构件120的主要部分从撑条118向上延伸。 
护腿板66优选地包括从最后面区域92向后延伸的突起128。突起128可以与护腿板66一体形成。或者,例如金属板的可分离构件可以安装到护腿板66。突起128具有孔130。孔130的内径优选地等于内螺纹构件120的主体部分的外径。中间封盖64的顶表面86优选地具有凹入部分132,该凹入部分132在其底部具有孔134。孔134的内径优选地等于内螺纹构件120的主体部分的外径。护腿板66的突起128和中间封盖64的凹入部分132一个接一个地叠置在撑条118上,以使得内螺纹构件120插入孔130、134中。 
在其头部旁具有凸缘140的螺栓138优选地插入螺栓孔中,即内螺纹构件120的螺纹孔122中。螺栓138的中心轴与内螺纹构件120的中心轴CX对准。换言之,螺栓138位于基准位置94处。螺栓138的头部容纳在中间封盖64的凹入132内。中间封盖64、护腿板66和撑条118布置在内螺纹构件120的凸缘124和螺栓138的凸缘140之间。拧紧螺栓138直到内螺纹构件120的顶端紧靠在螺栓138的凸缘140的底表面上。 
螺栓138的凸缘140可以省略,如果螺栓138的头部的底表面具有足  够面积来抵靠中间封盖64。 
除上述结构之外的任何紧固结构都可应用来将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安装到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例如,螺栓138和内螺纹构件120各自的位置可以颠倒。就是说,螺栓经由在其顶部具有凸缘的轴环被焊接到撑条118,以通过孔119而向上延伸。将螺母拧紧到螺栓的延伸端上。 
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还可以在除基准位置94之外的其他位置处安装到车架32。例如,将图示的护腿板66附装到头管44的后部。因为由于公差所导致的尺寸偏差,实际的护腿板66可能长于或短于设计的护腿板,所以护腿板66优选地包括位于头管44上的安装位置处的槽。螺栓被插入槽中,并进一步插入头管44的螺栓孔中,以将护腿板66紧固到头管44上。护腿板66的槽允许螺栓恰好位于螺栓孔中。 
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内螺纹构件120的主体部分将孔119、130、134的内表面与螺栓138的螺纹表面隔离开。因为孔119、130、134的内径与内螺纹构件120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相对应,所以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恰好位于基准位置94处。 
如上所述,图示的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彼此抵靠而形成平齐表面,并彼此重叠来包括基准位置94。此外,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一起在基准位置94处安装到第一水平车架部分36。因此,在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之间不存在空隙。此外,中间封盖64和护腿板66在与基准位置94相邻的位置彼此抵靠。因为该位置和基准位置94之间的距离足够短,并且由于在封盖64、66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公差而导致的尺寸偏差很小,所以将存在空隙的可能性大大减小。结果,有效地保持了轻便摩托车30的外观。 
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中间封盖64的最前面区域布置在护腿板66的最后面区域之上。这对中间封盖64下的部件的维修服务很方便,因为可以不用拆下护腿板66就卸下中间封盖64。 
参考图3-5和10-17,侧封盖70优选地在与基准位置94隔开的位置处与中间封盖64耦合。优选地,一个侧封盖70在左手侧上与中间封盖64耦合,而另一个侧封盖70在右手侧上与中间封盖64耦合。用于每个侧  封盖70到中间封盖64的耦合结构优选地是相同的。于是,下面将仅仅说明左手侧的耦合结构,右手侧的耦合结构是相同的。 
因为中间封盖64和侧封盖70的耦合位置与基准位置94隔开并且侧封盖70可能具有由于公差所导致的尺寸偏差,所以以小于基准位置94的精度来确定位置。换言之,在一定的区域内而非在固定点处确定每个耦合位置。图示的轻便摩托车30优选地包括三个第一型耦合结构142和一个第二型耦合结构144,虽然也可以使用耦合结构的其他组合。 
参考图3和15,中间封盖64在每一侧上包括三个小槽150a、150b、150c和一个大槽152。小槽150a、150b、150c界定出第一型耦合结构142的一部分。大槽152界定出第二型耦合结构144的一部分。各个小槽150a、150b、150c优选地布置在中间封盖64的底周缘154处。车座62优选地布置在周缘154布置有槽150a、150b、150c的部分之上。 
图示的槽150a、150b、150c彼此对齐。就是说,各个槽150a、150b、150c是细长的,以具有纵向轴线156,并且各个纵向轴线156彼此对齐。 
槽150a布置在最前面的位置。槽150c布置在最后面的位置。槽150b置于槽150a和150c之间。因为中间封盖64向上并向后倾斜,所以槽150c高于槽150a和150b,并且槽150b高于槽150a。 
每个槽150a、150b、150c都构造成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前端部分158(图15)优选地窄于后端部分160。中间部分162从后端部分160向着前端部分158逐渐变窄。 
中间封盖64的底周缘154优选地包括向下延伸的凸缘166。图示的凸缘166位于槽150a和150b之间,并且距离槽150a比距离槽150b更近。凸缘166具有相对较大的区域。大槽152布置在凸缘166的区域中。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小槽150a、150b和大槽152布置来彼此形成三角形。由于槽150a、150b和槽152的布置,该三角形的每个角优选地都是锐角。 
大槽152是细长的,以具有纵向轴线168。大槽152的纵向轴线168不与小槽150a、150b和150c的纵向轴线156对齐。但是,纵向轴线168优选地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156延伸。前端部分169(图3)优选地窄  于后端部分170。中间部分171从后端部分170向着前端部分169逐渐变窄。大槽152被构造成具有基本上类似于蘑菇的形状。 
参考图10-12,每个侧封盖70优选地包括三个小突起或配合件172a、172b、172c和一个大突起或配合件174,这些配合件分别对应于中间封盖64的小槽150a、150b、150c和大槽152。小突起172a、172b、172c界定出第一型耦合结构142的另一部分。大突起174界定出第二型耦合结构144的另一部分。小突起172a、172b、172c布置在侧封盖70的顶部周缘上。小突起172a、172b、172c优选地与每个侧封盖70一体形成。 
每个突起172a、172b、172c优选地具有钩形。更具体地,如图12最清楚示出,每个突起172a、172b、172c优选地是薄板或片,其包括底座部分176和配合部分178。优选地,每个突起172a、172b、172c的厚度基本上等于侧封盖70主体的厚度。底座部分176从侧封盖70的顶部周缘向着轻便摩托车30的纵向中心平面LCP基本水平延伸。配合部分178从底座部分176的端部基本向上延伸。 
同样在图12中最清楚示出的大突起174优选地包括底座部分182、杆部分184和杆头部分186。大突起174优选地与每个侧封盖70一体形成。 
底座部分182优选地是用于杆部分184的底座,并且从侧封盖70的内表面向着纵向中心平面LCP延伸。 
杆部分184进一步从底座部分182向着纵向中心平面LCP延伸。图示杆部分184沿与杆部分184的轴线垂直的线所取的横截面优选地基本上为圆形。优选地,杆部分184比每个小突起172a、172b、172c的配合部分178更厚。 
杆头部分186优选地布置在杆部分184上,以比杆部分184更靠近纵向中心平面LCP。图示杆头部分186的后半部被构造成蘑菇头的一半,而另一半即其前半部被构造成杆部分184的一半。就是说,杆部分184进一步延伸到杆头部分186以成为杆头部分186的一半。杆头部分186的后半部的外径大于杆部分184的外径。换言之,在杆头部分186的后半部和杆部分184之间设置台阶。于是,杆部分184和杆头部分186一起界定出一个钩子。杆头部分186优选地小于大槽152的后端部分,并大于其前端部  分169。 
参考图4、5、13、14、16和17,利用第一型耦合结构142和第二型耦合结构144将侧封盖70接合到中间封盖64。如上所述,第一型耦合结构142包括小槽150a、150b、150c和小突起172a、172b、172c的组合,第二型耦合结构144包括大槽152和大突起174的组合。在图4和5中省略了第二型耦合结构144。 
在第一型耦合结构142中,每个小突起172a、172b、172c被插入相关联的小槽150a、150b、150c中,如图4中最清楚示出。更具体地,底座部分176与配合部分178一起被插入小槽150a、150b、150c的后端部分160中。同时,在第二型耦合结构144中,大突起174被插入大槽152中。更具体地,杆部分184和杆头部分186一起被插入大槽152的后端部分170中。然后,所有的小突起172a、172b、172c向前移位,即如图17中的箭头194所示向着各个小槽150a、150b、150c的前端部分158移位。同时,大突起174向前移位,即如图17中的箭头196所示向着大槽152的前端部分169移位。换言之,每个小突起172a、172b、172c在小槽150a、150b、150c内向着前端部分158滑动,同时大突起174在大槽152内向着前端部分169滑动。 
之后,每个小突起172a、172b、172c的配合部分178与每个小槽150a、150b、150c的相关联前端部分158的周边配合,如图14中最清楚示出。因为小槽150a、150b、150c的前端部分158变窄,所以小突起172a、172b、172c可靠地保持在槽150a、150b、150c中,从而不会滑出。此外,大突起174的杆部分184与大槽152的前端部分169的周边配合,如图16最清楚示出。因为大槽152的前端部分169变窄并且大突起174的杆头部分186大于前端部分169,所以大突起174可靠地保持在大槽152中,从而不会滑出。应该注意,突起172a、172b、172c、174不一定要布置在相关联槽150a、150b、150c、152的前端部分158、169的末端。 
图示的第一型耦合结构142和第二型耦合结构144包括槽150a、150b、150c、152。于是,容易将侧封盖70安装到中间封盖64。因为在第一型耦合结构142和第二型耦合结构144中没有不合理的应力,所以例如  配合部分178的配合件都不会断裂。 
在图示的第一型耦合结构142和第二型耦合结构144中,小槽150a、150b和大槽152(或小突起172a、172b和大突起174)布置来彼此形成三角形。因为该布置,所以即使侧封盖70受到会使小突起172a、172b、172c绕每个小突起172a、172b、172c的轴线旋转的力,第二型耦合结构144(特别是杆部分184)也会受到该力并防止小突起172a、172b、172c扭曲或断裂。此外,大突起174的杆部分184基本上厚于每个小突起172a、172b、172c的配合部分178,大突起174由此有效地抵抗上述力。 
图示的杆头部分186方便铸造每个侧封盖70,因为仅仅杆头部分186的后半部大于杆部分184。就是说,杆头部分186的构造使得能够减少模具的数量并方便侧封盖70与模具分离。此外,大突起174布置在与侧封盖70的前端相邻的位置处。于是,侧封盖70向在杆头部分186的后半部之间形成台阶的一个模具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移动。 
具有任何合适形状的开口可以代替槽150a、150b、150c、152,只要突起172a、172b、172c、174可以与该开口配合。另一方面,具有任何合适形状的突起可以代替突起172a、172b、172c、174,只要所代替的突起可以与槽或开口配合。 
小槽150a、150b、150c的纵向轴线156不一定要对齐。但是,所有的纵向轴线156优选地彼此平行延伸。 
此外,小槽150a、150b、150c中的两个和小突起172a、172b、172c中与这两个槽相对应的两个足以形成上述三角形。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小槽150a、150b和小突起172a、172b被用来形成三角形。设置额外的小槽150c和额外的小突起172c是因为侧封盖70足够长,从而需要额外的槽150c和突起172c来可靠地安装侧封盖70。如果使用更长的侧封盖,则可以设置四个或更多的小槽和小突起。此外,可以向图示的第二型耦合结构144增加一个或多个第二型耦合结构。 
参考图11,可以通过螺栓来将每个侧封盖70直接安装到相关联的车座轨46。具体地,每个侧封盖70优选地在其后部包括支架200。图示的支架200向着纵向中心平面LCP基本水平延伸。支架200优选地与侧封盖  70的主体一体形成。另一方面,每个车座轨46优选地包括与支架200相应的另一个支架。因为侧封盖70的后部与基准位置94隔开,并且侧封盖70或车座轨46可能由于公差而具有尺寸偏差,所以支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槽。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支架200包括槽202,而车座轨46的支架包括优选地具有基本圆形形状的螺栓孔。螺栓被插入槽202和车座轨46的支架的螺栓孔中。侧封盖70由此安装到车座轨46,即使侧封盖70或车座轨46由于公差而具有尺寸偏差。 
参考图10,每个侧封盖70包括支架204,每个下封盖72通过螺栓安装到该支架204。图示的支架204从侧封盖70的前部基本垂直延伸。支架204优选地包括优选地具有基本圆形形状的螺栓孔206。支架204优选地与侧封盖70的主体一体形成。另一方面,下封盖72具有与支架204相应的另一个支架。因为支架204的位置与基准位置94隔开,并且支架204包括基本上圆形的螺栓孔206,所以下封盖72的支架包括槽。螺栓被插入螺栓孔206和下封盖72的支架的槽中。下封盖72由此安装到侧封盖70,即使侧封盖70或下封盖72由于公差而具有尺寸偏差。 
封盖64、66、70、72可以直接或间接安装到车架32的其他部分。例如,护腿板66还直接安装到第三垂直车架部分42。此外,每个下封盖72还通过螺栓安装到护腿板66和脚踏板76,而不直接附装到车架32。因为经常为了对下封盖72内的部件进行维修服务而要拆卸下封盖72,所以下封盖72优选地在安装护腿板66、侧封盖70和脚踏板76之后再安装到这些封盖66、70和脚踏板76上。 
前封盖68、底封盖74和脚踏板76可以直接或间接安装到车架32的其他部分。例如,前封盖68通过螺栓安装到护腿板66。 
因为这些部分与基准位置94隔开了,所以以低于基准位置的精度确定这些位置。用于这些位置的耦合结构由此包括与上述槽相似的槽,或包括孔,其直径大于插入这些孔中的螺栓的直径。优选地,这些槽或孔的位置与基准位置94隔开得越远,则槽或孔越大。这是因为更大的槽或孔可以吸收封盖或车架可能在更远的位置累积的更大的尺寸偏差。 
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三角形的每个角优选地是锐角。具有锐角的三  角形是有利的,因为比起具有钝角的三角形,当向其加力时,小突起172a、172b、172c更不可能断裂。 
虽然已经在特定优选实施例的上下文中说明的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本发明超出了具体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延及其他替代实施例和/或本发明及其明显的修改和等同方案的使用。 
虽然已经针对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清楚所公开的本发明可以以多种方式修改,并且可以想到除了具体阐述和如上所述的这些实施例之外的其他许多实施例。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意图覆盖落在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本发明的所有修改。 
本申请基于2004年6月18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181463和2004年7月22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214807并要求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明确包含于此。 

Claims (4)

1.一种车辆,包括:
车轮;
布置来支撑所述车轮的车架;
布置来覆盖所述车轮和所述车架中至少一个的第一封盖;以及
布置来覆盖所述车轮和所述车架中至少一个的第二封盖;
所述第一封盖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并且布置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以使得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界定出三角形;
所述第二封盖包括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被分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封盖的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被插入各个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中,以使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第一封盖相耦合;
其中所述第三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且所述相应的第三突起比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更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突起包括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周边配合的杆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突起包括布置在所述杆部分上的杆头部分,以防止所述第三突起滑出所述第一封盖的所述第三开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中至少一个具有钩子形状,其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相应的一个并与所述第一封盖的表面配合。
CN2008100880330A 2004-06-18 2005-06-17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Active CN1012598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81463A JP2006001471A (ja) 2004-06-18 2004-06-18 自動二輪車および車両カバー取付方法
JP2004-181463 2004-06-18
JP2004181463 2004-06-18
JP2004214807A JP2006035908A (ja) 2004-07-22 2004-07-22 車両カバー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2004214807 2004-07-22
JP2004-214807 2004-07-22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76329A Division CN100417569C (zh) 2004-06-18 2005-06-17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9861A CN101259861A (zh) 2008-09-10
CN101259861B true CN101259861B (zh) 2012-07-04

Family

ID=3570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80345A Active CN101259862B (zh) 2004-06-18 2005-06-17 使轮式车辆的封盖耦合的方法
CN2008100880330A Active CN101259861B (zh) 2004-06-18 2005-06-17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CN 200510077631 Pending CN1709764A (zh) 2004-06-18 2005-06-17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CNB20051007763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569C (zh) 2004-06-18 2005-06-17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80345A Active CN101259862B (zh) 2004-06-18 2005-06-17 使轮式车辆的封盖耦合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77631 Pending CN1709764A (zh) 2004-06-18 2005-06-17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CNB20051007763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569C (zh) 2004-06-18 2005-06-17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01471A (zh)
CN (4) CN1012598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62509A (ja) * 2006-12-28 2008-07-17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WO2010137038A2 (en) * 2009-05-25 2010-12-02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Body cover for a motorcycle
JP6279445B2 (ja) * 2014-10-10 2018-0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05216916B (zh) * 2015-10-22 2017-09-05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塑料覆盖件的连接结构
JP6773428B2 (ja) * 2016-03-23 2020-10-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0283Y (zh) * 1998-09-22 1999-11-24 徐劲松 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
JP2000203480A (ja) * 1999-01-14 2000-07-25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等のカバ―類固定構造
CN2536479Y (zh) * 2002-07-17 2003-02-19 重庆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镁合金轻型摩托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32678A (ja) * 1994-02-23 1995-09-05 Suzuki Motor Corp 小型車両のフレームカバー取り付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0283Y (zh) * 1998-09-22 1999-11-24 徐劲松 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
JP2000203480A (ja) * 1999-01-14 2000-07-25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等のカバ―類固定構造
CN2536479Y (zh) * 2002-07-17 2003-02-19 重庆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镁合金轻型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01471A (ja) 2006-01-05
CN101259862A (zh) 2008-09-10
CN101259862B (zh) 2012-07-04
CN1709764A (zh) 2005-12-21
CN101259861A (zh) 2008-09-10
CN100417569C (zh) 2008-09-10
CN1721262A (zh) 2006-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9861B (zh)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US7766355B2 (en) Motorcycle rear fender assembly
CN1123474C (zh)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US20060157955A1 (en) Body frame of two-wheeled vehicle
EP2962923B1 (en) Saddle type vehicle
EP2835308B1 (en)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1016063A (zh) 摩托车
EP2163464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US7690467B2 (en) Motorcycle frame with fuel-storage and break-away engine mounts
US20050279557A1 (en) Wheeled vehicle with covers
EP1746018B1 (en) Saddle type vehicle
CN101468683B (zh) 跨骑式车辆
CN203283325U (zh) 鞍乘型车辆
US9855989B2 (en) Saddle type vehicle
EP3277565B1 (en) Inner rear fender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DE102012204859A1 (de) Wassergekühlter V-Motor
CN102001384A (zh) 鞍乘型车辆的底罩结构
CN101817376B (zh) 跨骑型车辆
JP2018158658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0423980C (zh) 摩托车
JP2007302109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0534852C (zh) 机车的车架结构
JP201114845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US9738348B2 (en) Saddle type vehicle
CN101301919B (zh) 车辆的方向操作杆紧固连结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