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7822B - 食品的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食品的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7822B
CN101257822B CN2006800327996A CN200680032799A CN101257822B CN 101257822 B CN101257822 B CN 101257822B CN 2006800327996 A CN2006800327996 A CN 2006800327996A CN 200680032799 A CN200680032799 A CN 200680032799A CN 101257822 B CN101257822 B CN 101257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heater
mentioned
food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27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7822A (zh
Inventor
石野晴纪
伊藤义晴
久保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HINO Manufacturing Co Ltd
Ishino Seisaku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HIN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HIN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HIN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57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7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7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78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4Roast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y-mounted food supports or with movable heating implements; Spits
    • A47J37/045Roast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y-mounted food supports or with movable heating implements; Spits with endless convey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5/00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Food or foodstuffs obtained thereby; Materials therefor
    • A23L5/10General methods of cooking foods, e.g. by roasting or frying
    • A23L5/17General methods of cooking foods, e.g. by roasting or frying in a gaseous atmosphere with forced air or gas circulation, in vacuum or under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9/00Egg-coo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Meat, Egg Or Seafood Product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的加热装置,该食品的加热装置能迅速地进行壳体内的温度调节,并且在温度调节时不会产生壳体内的食品的加热不均。加热装置(50)在由输送带(49)形成的输送路径上的预定部位配置有在内部设置有加热器(20)的壳体(1),在输送被加热食品(E)的同时使其通过壳体(1)内,由此对被加热食品(E)进行加热,加热装置(50)构成为,在上述壳体(1)的预定部位形成有供气口(1f),并且在该供气口(1f)上连接有送风机(48),能利用该送风机(48)经由供气口(1f)向壳体(1)的内部提供外部气体,通过从供气口(1f)提供外部气体,从而该壳体(1)内的空气从形成在壳体(1)上的被加热食品(E)的出入口(6、6’)排出。

Description

食品的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例如生蛋等的被加热食品在通过输送带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的食品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要制造在饮食店等中大量消费的加热食品(特别是半熟蛋或固体蛋),对于通常的蒸煮方式,制造效率差,因而本发明申请人提出了具有输送带和加热器的加热装置,利用该加热装置对大量生蛋进行加热。
在该加热装置的支撑台上,在输送方向排列有多个输送辊,各个输送辊的左右端部由环状的链条连接并设置成可循环驱动。在支撑台的中间位置,在比输送辊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具有多个陶瓷加热器的壳体,在陶瓷加热器的上部设置有具有多个送风喷嘴的送风箱,进而在上部设置有送风风扇,当在输送辊上放置多个加热前的生蛋并通过转动而使其移动时,生蛋一边在前后的输送辊之间旋转一边被输送到壳体内,在通过该壳体期间,利用多个陶瓷加热器的放射热和从送风喷嘴喷射并在各陶瓷加热器之间被加热的空气来对生蛋加热,并且这些热风再次通过送风风扇在壳体内部循环,由此热风遍布壳体内,可对生蛋整体进行加热处理,生蛋被送出到支撑台的前方侧而成为半熟蛋或固体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7598号公报(段落0035~0039,图1和图2)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加热装置中,壳体内的温度调节主要基于陶瓷加热器的加热温度调节,因而在壳体内的温度临时上升的情况下,即使使陶瓷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下降,也难以使壳体内的温度迅速下降。
因此,本发明申请人在壳体的上部设置了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当壳体内的温度临时上升时,利用风挡控制进行自然排气或者由鼓风机进行排气,并从壳体中的蛋的出入口取入外部气体,由此使壳体内的温度下降,将壳体内的温度调节为保持恒定。但是,在利用排气进行温度调节时,由于外部气体从出入口进入壳体内,所以出入口附近的温度与其他部分相比显著下降,因此壳体内的加热区域变窄,蛋的加热状态有可能产生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的加热装置,所述食品的加热装置能迅速进行壳体内的温度调节,并且在温度调节时不会产生壳体内的食品的加热不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第1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具有:输送带,其能输送被加热食品;以及壳体,其以覆盖上述输送带的方式配置在由该输送带形成的输送路径上的预定部位,并且在该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对由上述输送带输送的被加热食品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食品的加热装置构成为,在上述壳体的预定部位形成有供气口,并且在该供气口上连接有送风机,能利用该送风机经由上述供气口向上述壳体的内部提供外部气体,通过从上述供气口提供外部气体,从而该壳体内的空气从形成在上述壳体上的上述被加热食品的出入口排出。
根据该特征,在壳体内的温度由于加热器的加热而上升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送风机从供气口向壳体内提供外部气体,可使壳体内的温度迅速下降,因而可有效地进行壳体内的温度调节,并且通过提供外部气体而将壳体内的空气从被加热食品的出入口排出来使温度下降,由此不会如以往那样由于外部气体从出入口进入壳体内而产生壳体内部的出入口附近的温度下降,可遍及壳体内整体将温度保持恒定,因而不易产生被加热食品的加热不均。
本发明的第2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形成为,在第1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器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中的上述输送路径的上方位置,并且上述供气口至少形成在比上述加热器更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该特征,通过从供气口提供外部气体,从而将滞留在壳体内上部的热气强制地排出,因而可使壳体内的温度有效地下降。
本发明的第3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形成为,在第1或第2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内的上述供气口或该供气口的附近位置设置有外部气体分散机构,该外部气体分散机构用于将从该供气口提供的外部气体分散并提供给壳体内部。
根据该特征,由于从供气口提供的外部气体由外部气体分散机构分散并提供给壳体内,因而可使壳体内整体的温度普遍地下降。
本发明的第4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形成为,在第3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气体分散机构是百叶板,该百叶板配置在上述供气口的附近位置,朝向上述出入口提供外部气体。
根据该特征,不仅能防止从供气口提供的外部气体直接喷射到被加热食品上,而且通过将所提供的外部气体朝向出入口引导,不用设置多个供气口,就可在壳体内的输送路径的长度方向普遍地使温度下降,因而不易产生加热不均。
本发明的第5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形成为,在第1至第4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沿上述输送路径配置有多个,并且相邻的壳体的出入口之间离开。
根据该特征,不必只在单个壳体内变更加热温度来对食品加热,仅通过针对每个壳体设定不同的加热温度并输送食品,就能够在输送被加热食品的同时对其阶段性地进行加热,而且通过使相邻的壳体的出入口彼此离开,从而来自一个壳体的排气难以进入另一个壳体内,因而即使在各壳体内单独进行了外部气体的提供的情况下,也不会给相邻的壳体内的温度带来障碍。
本发明的第6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形成为,在第5方面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壳体配置成相邻的壳体的出入口之间不对置。
根据该特征,由于来自一个壳体的排气难以进入另一个壳体内,因而即使在各壳体内单独进行了外部气体的提供的情况下,也不会给相邻壳体内的温度带来障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食品的加热装置的整体像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A-A线的加热装置内部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具有多个环流筒的送风箱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加热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加热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符号说明
1:壳体;1a:侧板;1b:支撑板;1c:前面板;1d:后面板;1e:上面板;1f:供气口;2:底板;3:导轨;4:托架;5:链条;6:出口(出入口);6’:入口(出入口);7:支撑台;8:链轮;9:电动机;10:驱动链轮;11:驱动链条;12:环状槽;13:输送辊;14:支撑轨;15:摩擦材料;16:安装杆;17:水平支撑杆;18:长孔;20:加热器;22:送风箱;22a:底板;22b:上面板;23:送风喷嘴;24:送风口;25:电动机;25a:旋转轴;26:送风风扇;28:第2百叶板(外部气体分散机构,百叶板);28a:悬挂支撑杆;29:环流筒;31:悬挂支撑杆;39:把手;40:控制装置;41:连接单元;46:第1百叶板(外部气体分散机构);47:底板;47a:通气孔(外部气体分散机构);48:送风机;49:输送带(第1实施例);49’、49”:输送带(第2和第3实施例);50:加热装置(第1实施例);50’、50”:加热装置(第2和第3实施例);E:生蛋(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食品的加热装置的整体像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A-A线的加热装置内部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具有多个环流筒的送风箱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2的B-B线的剖视图。该加热装置50是特别在对大量生蛋等的食品连续进行加热处理时使用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被加热食品,例示出生蛋E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把图1中的左侧作为加热装置50的前侧、把右侧作为加热装置50的后侧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50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输送带49,其能输送生蛋E;以及多个(本实施例中是3个)矩形箱状的壳体1,它们以覆盖该输送带49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在由该输送带49形成的输送路径上的预定部位。输送带49沿着放置在地面上的支撑台7的长度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转动自如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台7上沿左右方向并设有2条输送带49,以便在支撑台7的上面形成2条输送路径(参照图2)。
输送带49被卷绕在链轮8、8上,所述链轮8、8朝左右方向枢装在支撑台7的前后部的上下位置,根据设置在支撑台7的后端部的控制装置40的控制信号,由设置在支撑台7的前端部的电动机9控制驱动链轮10,并使驱动链条11转动,由此动力被提供给输送带49并朝箭头方向呈环形传送。
在各壳体1的上面板1e上设置有:电动机25,其使后述的壳体1内的送风风扇转动;连接单元41,其贯通并安装在上面板1e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且面向左右方向;以及鼓风机型的送风机48,其在该连接单元41的上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经由管道向壳体1内送入外部气体。另外,壳体1的左侧的侧板1a构成为开放自如,通过利用设置在该侧板1a的外面的把手39来打开,从而可容易进行壳体1内部的维护等。
并且,在壳体1的后面板1d的下部形成有入口6’(参照图6),该入口6’用于能使由输送带49输送来的生蛋E进入壳体1内,并且在壳体1的前面板1c上形成有出口(参照图6),该出口用于能使通过壳体1内的生蛋E退出到壳体1外部。
即,各壳体1设置成覆盖由2条输送带49形成的2条输送路径的预定部位,由输送带49输送的被加热食品即生蛋E从各壳体1的入口6’进入内部,在通过内部时以预定温度被加热,从出口6退出到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各壳体1内部的加热温度,后侧的壳体被设定为70度,中央的壳体被设定为85度,前侧的壳体被设定为60度,各壳体1内的温度始终由设置在各壳体1内的未作图示的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另外,各壳体1的加热温度的设定可以变更,可根据由加热装置50进行加热的食品的特性和大小等适当设定为合适的加热温度。
例如在壳体1内的温度超过了上述设定温度的情况下,通过后述中说明的温度调节控制,针对每个壳体1适当进行温度调节。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各壳体1中的送风机48、电动机25以及后述的加热器的驱动控制由1个控制装置40管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针对每个壳体1单独设置控制装置,能分别独立控制。
输送带49如上所述相对于输送方向并列设置2列,可进行大量生蛋E的加热处理。在横架于壳体1的左右的侧板1a的中间部之间的支撑板1b以及支撑台7的底板2的上表面,面向前后方向固定有在对置面具有L字状的导轨3的左右1对的托架4、4,环状的左右1对的链条5、5以可在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放置在各导轨3上。
在外周面具有食品保持部即多个环状槽12的多个输送辊13的两端旋转自如地枢转支承在左右的链条5的对置面之间,由该链条5和多个输送辊13形成辊式的输送带。
并且,在左右的输送带49各自的输送辊13的下方配置有面向前后方向的2个支撑轨14,并且在这些支撑轨14的上表面固定有橡胶等的摩擦材料15,通过使各输送辊13的中央部下表面的2个部位与该摩擦材料15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各输送辊13一边绕轴线旋转一边向前方移动,放置在其上的生蛋E也旋转。
下面,根据图2说明壳体1的内部结构,在支撑板1b的上方,在安装于壳体1的前面板1c和后面板1d各自的内表面的左右两端的面向上下方向的安装杆16的中间部,经由长孔18可调节高度地安装有前后一对水平支撑杆17、17的左右端,在这些前后一对的水平支撑杆17、17上,朝左右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并设有面向输送方向的管状的陶瓷加热器(以下简称为加热器2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各加热器20配置在输送辊13中的相互邻接的环状槽12之间的垂直上方,从而加热器的热有效地传递到左右的生蛋E。
在各加热器20的上方,如图2~图4所示,长方体状的扁平的送风箱22经由棒状的悬挂支撑杆31悬挂支撑在上面板1e上。在送风箱22的底板22a的下面,沿前后方向设置一定间隔地安装有与送风箱22内连通的多个送风喷嘴23,所述多个送风喷嘴23与邻接的加热器20之间的间隙和各输送辊13的环状槽12的中心的移动轨迹对置。
在安装于上面板1e上的箱状的连接单元41的上板中央位置形成有向壳体1的内部提供外部气体的供气口1f,在该供气口1f上连接有送风机48。在连接单元41的底板47上形成有作为外部气体分散机构的一例的多个通气孔47a,所述多个通气孔47a使从供气口1f提供的外部气体扩散并流出到壳体1的内部。并且,在连接单元41的内部中的供气口1f的下方位置设置有作为外部气体分散机构的一例的圆形的第1百叶板46,该第1百叶板46使从供气口1f提供的外部气体分散。
而且,在底板47的下方位置,大体形成与底板47大致相同形状的作为外部气体分散机构的一例的第2百叶板28由棒状的多个悬挂支撑杆28a悬挂支撑在底板47的下面。即,如图2所示,第2百叶板28配置成横穿左右2列的输送带49的上方。
下面,根据图2和图3说明送风箱22,在送风箱22的上面板22b的中央开有圆形的送风口24,在该送风口24内收纳有安装在旋转轴25a上的送风风扇26的若干下端部,该旋转轴25a从安装在壳体1的上面板1e的中央部上表面的电动机25下垂到壳体1内。
当利用电动机25使送风风扇26旋转时,壳体1内的空气从送风箱22的上面被压送到内部,在送风箱22内达到了大致恒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从各送风喷嘴23以均匀的压力喷出。图2和图3所示的圆筒形的多个环流筒29以上下贯通的方式嵌合在送风箱22中的送风口24的周围,送风箱22的下方的空气通过环流筒29上下循环,再次由送风风扇26送风。
下面,说明使用加热装置50对生蛋E加热时的作用。首先,向各加热器20通电,并使电动机25工作来使送风风扇26旋转,使各壳体1内的温度上升到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然后,如图1和图2所示,在加热装置50的后部侧的支撑台7的上部,在各输送辊13之间的环状槽12内放置生蛋E,之后使链条5缓速呈环形运行。
生蛋E通过输送带49的驱动一边旋转一边被输送,当到达壳体1时,经由形成在壳体1的后面板1d上的入口6’进入壳体1的内部。然后,如图4所示,在通过壳体1内期间,利用来自各加热器20的放射热和从送风箱22的多个送风喷嘴23喷射的热气来对生蛋E加热预定时间,生蛋E经由形成在前面板1c上的出口6退出之后,再进入前方的壳体1内。最终,生蛋E通过加热温度分别不同的3个壳体1的内部,由此成为半熟蛋或固体蛋,被送出到前方的支撑台7侧。
各加热器20面向生蛋E的输送方向,而且送风喷嘴23位于生蛋E的输送轨迹上,向各生蛋E直接喷射热风,进而,从所有的送风喷嘴23喷射的风压在送风箱22内大致达到恒定压力,因而所有位置的生蛋E的加热温度大致恒定,得到相同硬度的半熟蛋或固体蛋。并且,由加热器20加热并向上流动的高温空气流入环流筒29内并面向壳体1的上部,由送风风扇26再次送入送风箱22内进行循环,因而热损失少,加热效率提高。
这样,由于壳体1内的空气被加热,进而加热后的空气在送风箱22内循环,从而随着时间经过可有效地将壳体1内整体保持在均匀的温度。这里,当由设置在壳体1内的温度检测传感器(省略图示)检测出壳体1内的温度达到上述设定温度以上的上限温度时,实施以下那样的温度调节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任一壳体1内的温度达到上述设定温度以上的上限温度的情况下,送风机48驱动,朝向连接单元41将外部气体即冷气送入壳体1内,实施使壳体1内的温度迅速冷却的冷却控制。
由送风机48送出的外部气体经由形成在连接单元41的上面的供气口1f被提供给连接单元41内即壳体1内。来自供气口1f的外部气体通过与第1百叶板46接触而遍及连接单元41内的整体向多方向分散,从形成在底板47上的多个通气孔47a均等地朝向该底板47的正下方的第2百叶板28扩散并喷出。通过这样在供气口1f的下方配置第1百叶板46,可防止外部气体在部分偏倚的状态下从位于供气口1f的正下方的通气孔47a喷出,并且通过在底板47上形成多个通气孔47a,可使从中央的供气口1f提供的外部气体朝向沿左右并设的输送带49的宽度方向均等地喷出。
另外,从多个通气孔47a朝向下方喷出的外部气体碰到第2百叶板28,朝向前后的送风箱22、22的上方即输送路径的长度方向分别分散并被送出。由此,可防止从多个通气孔47a朝向下方喷出的外部气体在其下方的输送路径上在部分偏倚的状态下被喷出,而且碰到第2百叶板28并分散的外部气体在输送路径方向被引导,因而可对朝输送路径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壳体1内的整体普遍且均匀地加热,而不会对其局部加热。
并且,由于壳体1内的加热后的空气上升,因而通过把供气口1f形成在壳体1的上部,详细地说,形成在比用于对被加热食品加热的加热器20的配置位置更靠上方的位置,从而可利用来自供气口1f的外部气体强制地排出滞留在壳体1的上部的热气来进行冷却,因而可使壳体1内的温度有效地下降(冷却)。这样,当外部气体被取入壳体1内时,壳体1内的空气的一部分从形成在前面板1c和后面板1d的下方位置的出口6和入口6’被顶出而排出到外部。
详细地说,当如上所述从壳体1的上部提供了外部气体时,壳体1内的空气从用于使被加热食品即生蛋E进入壳体1内的入口6’和使被加热食品从壳体1内退出的出口6被排出,从而可防止如以往那样,如通过吸引并排出壳体1内的空气来进行冷却时那样,外部气体从出口6和入口6’进入壳体1内,壳体1内的出口6和入口6’附近的温度局部下降,通过壳体1内时的生蛋E的加热距离缩短,产生加热不均。
并且,即使在通过提供外部气体而使壳体1内的温度下降(冷却)时,也能遍及壳体1内整体将温度保持为恒定,因而可对被加热食品即生蛋E加热而不会产生加热不均,因此可稳定地制造大量加热食品。
并且,通过把用于排出壳体1内的空气的排气口作为预先形成在壳体1内的食品的出口6和入口6’,从而无需在例如壳体1的侧板1a等上独立于出口6和入口6’形成排气口,因而可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这样,不会由于独立于出口6和入口6’形成排气口而使壳体1的开口部增多,从而导致通常加热时的壳体1内的温度下降和温度调节效率变差。
而且,从形成在沿输送路径方向延伸的壳体1的前后(输送)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供气口1f提供的外部气体朝向出口6或入口6’流动,即,沿输送路径流动,因而可使壳体1内的温度在输送路径的长度方向普遍且均匀地冷却,特别是在输送路径上不会产生部分的偏倚。
并且,通过在用于吹出外部气体的供气口1f的附近设置第1、第2百叶板46、28,从而来自送风机48的外部气体与各百叶板46、28接触,可将外部气体分散并提供给壳体1内,因而不用在壳体1上形成多个供气口1f,可从1个供气口1f将外部气体普遍地提供给壳体1内。
而且,通过在底板47上形成多个通气孔47a,从而外部气体经由通气孔47a分散并喷出到壳体1内,因而不仅能容易顺利地进行与现有空气的混合,而且可防止局部集中地喷出,因此不易产生加热不均。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加热装置50中,在壳体1内的温度由于加热器20的加热而上升的情况下,利用送风机48从供气口1f向壳体1内提供外部气体,由此可使壳体1f内的温度迅速下降,因而可有效地进行壳体1内的温度调节,并且通过提供外部气体而将壳体1内的空气从生蛋E的出口6和入口6’排出,从而不会如以往那样由于外部气体从出入口进入壳体1内而产生壳体1内的出入口附近的温度下降,可遍及壳体1内整体将温度保持为恒定,因而不易产生被加热食品的加热不均。
另外,如图1所示,在这些各壳体1中,分别根据上述的温度调节控制进行同样的温度调节,因而例如当在任一壳体1中进行外部气体提供而实施了温度调节时,从该壳体1的出口6和入口6’排出空气,但由于壳体1被配置成该壳体1和相邻的壳体1的出口6或入口6’之间分别隔开预定距离,所以从一个壳体1的出口6或入口6’排出的空气难以从另一个壳体1的出口6或入口6’进入,因而可防止给另一个壳体1内的温度带来影响,可防止产生食品的加热不均。
因此,不必只在单个壳体1内变更加热温度来对食品加热,仅通过针对每个壳体1设定不同的加热温度(本实施例中是70度、85度、60度)并输送被加热食品即生蛋E,就能够在输送生蛋E的同时阶段性地对生蛋E加热,而且通过使相邻的壳体1的出口6或入口6’彼此离开,从而来自一个壳体1的排气难以进入另一个壳体1内,因而即使在各壳体1内单独进行了外部气体的提供的情况下,也不会给相邻的壳体1内的温度带来障碍。
实施例2
下面,根据图5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加热装置50’。图5是加热装置50’的概略侧视图。另外,关于在以下的实施例2中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部分,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加热装置50’具有多个壳体1,并且相互相邻的壳体1、1之间沿生蛋E的输送路径隔开预定距离,并使两个壳体1、1的高度位置在上下方向错开来配置,相互相邻的出口6和入口6’之间设置成不对置,由此,可防止从一个壳体1的出口6和入口6’排出的空气进入另一个壳体1内。即,由于来自一个壳体1的出口6或入口6’的排气难以进入相邻的另一个壳体1内,因而不会给彼此的壳体1内的温度带来影响,可针对每个壳体1单独进行稳定的温度调节。
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通过使壳体1的高度位置互为上下,从而彼此的壳体1的出口6和入口6’配置成不对置,虽然未作特别图示,但即使例如将出口6和入口6’以不对置的方式相对于输送路径在左右方向平行地错开配置,也能取得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并且,在该情况下,由于输送路径不发生倾斜,因而不会给被加热食品的输送带来障碍。
实施例3
下面,根据图6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加热装置50”。图6是加热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关于在以下的实施例3中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部分,附上相同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在加热装置50”中,通过使输送带49”的输送路径弯曲,在该弯曲部的两部沿输送路径设置壳体1、1,从而在相互相邻的壳体1、1的出口6和入口6’之间产生角度,来自各自的出口6和入口6’的排气方向(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不同,由此,可防止从一个壳体1的出口6和入口6’排出的空气进入另一个壳体1内。
以上,根据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具体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具有在不背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的变更和追加也包含在本发明内,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通过从壳体1的上部的供气口1f取入外部气体,可使滞留在壳体1的上部的热气下降并冷却,所以是优选的,而在本发明中,供气口1f的形成部位不限于壳体1的上面,也可以形成在壳体的侧面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配置成相互相邻的壳体1、1的出口6和入口6’之间隔开预定间隔,进而在实施例2、3中配置成不对置,但例如也可以在相互相邻的壳体1、1的出口6和入口6’之间,以横穿输送路径的方式立设挡风板,该挡风板在下部形成有供被加热食品通过的通过口,由此防止来自彼此的出口6和入口6’的排气进入另一个壳体1内。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连接单元41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壳体1的上面板1e的一部分,经由该连接单元41连接送风机48,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可以不设置连接单元41,而在上面板1e上形成开口并直接连接送风机。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通过使用鼓风机式的送风机48,可精密地控制取入壳体内的外部气体的量,所以是优选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在供气口1f直接设置送风风扇来把外部气体送入壳体内。
另外,本发明的连续加热装置当然也能应用于上述生蛋E以外的食品的加热。

Claims (6)

1.一种食品的加热装置,该食品的加热装置具有:输送带,其能输送被加热食品;以及壳体,其以覆盖上述输送带的方式配置在由该输送带形成的输送路径上的预定部位,并且在该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对由上述输送带输送的被加热食品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食品的加热装置构成为,在上述壳体的预定部位形成有供气口,并且在该供气口上连接有送风机,能利用该送风机经由上述供气口向上述壳体的内部提供外部气体,通过从上述供气口提供外部气体,从而该壳体内的空气从形成于上述壳体上的上述被加热食品的出入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其中,
上述加热器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中的上述输送路径的上方位置,并且上述供气口至少形成在比上述加热器更靠上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其中,
在上述壳体内的上述供气口或该供气口的附近位置设置有外部气体分散机构,该外部气体分散机构用于将从该供气口提供的外部气体分散并提供给壳体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其中,
上述外部气体分散机构是百叶板,该百叶板配置在上述供气口的附近位置,朝向上述出入口提供外部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其中,
上述壳体沿上述输送路径配置有多个,并且相邻的壳体的出入口之间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的加热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壳体配置成相邻的壳体的出入口之间不对置。
CN2006800327996A 2005-09-07 2006-08-30 食品的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7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9732A JP4382725B2 (ja) 2005-09-07 2005-09-07 食品の加熱装置
JP259732/2005 2005-09-07
PCT/JP2006/317073 WO2007029575A1 (ja) 2005-09-07 2006-08-30 食品の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7822A CN101257822A (zh) 2008-09-03
CN101257822B true CN101257822B (zh) 2010-05-19

Family

ID=37835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279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7822B (zh) 2005-09-07 2006-08-30 食品的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20304A1 (zh)
JP (1) JP4382725B2 (zh)
CN (1) CN101257822B (zh)
WO (1) WO20070295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34303C2 (sv) * 2009-06-11 2011-07-05 Formcook Ab Tillagningsanordning och metod att tillaga en livsmedelsprodukt
WO2017147473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Provisur Technologies, Inc. Cook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WO2017192955A1 (en) 2016-05-05 2017-11-09 Provisur Technologies, Inc. Spiral cook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JP6686800B2 (ja) * 2016-08-31 2020-04-22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測定器
CN114287804B (zh) * 2021-12-14 2023-04-1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排气通道结构及烹饪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4321A (ja) * 1999-12-27 2001-11-13 Yamazaki Baking Co Ltd 食品素材の連続蒸し方法および連続蒸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5867A (en) * 1976-08-12 1986-12-02 Sunset Ltd. Hot air oven for food-loaded cartridges
SE409164B (sv) * 1978-06-19 1979-08-06 Tipe Revent Ab Bakugn
DE2845080C2 (de) * 1978-10-17 1981-10-08 Casimir Kast Gmbh & Co Kg, 7562 Gernsbach Vorrichtung zum Beheizen eines Vlieses
US4307286A (en) * 1978-12-20 1981-12-22 Raul Guibert Pulsating hot-air heat-up system
US4386558A (en) * 1981-02-12 1983-06-07 Holman J Harrison Convection cooking equipment
US4377109B1 (en) * 1981-05-22 1996-08-06 Wolverine Corp Apparatus for baking food products such as pizzas and the like
JPS61139362A (ja) * 1984-12-11 1986-06-26 Ishino Seisakusho:Kk 熟成卵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4825846A (en) * 1988-01-25 1989-05-02 Joseph Fraioli Ribbon-type, gas-fired burner head
US5239917A (en) * 1991-06-06 1993-08-31 Genie Tech, Inc. Oven
US5228385A (en) * 1992-03-03 1993-07-20 Friedrich Metal Products Co., Inc. Convection oven for bakery goods
JP3007064B2 (ja) * 1997-09-04 2000-02-07 株式会社是沢鉄工所 釜・蒸気使い分け炊飯方法と装置
US5974692A (en) * 1998-05-06 1999-11-02 Frigoscandia Equipment Ab Apparatus for air-treatment of products
JP2000005078A (ja) * 1998-06-23 2000-01-11 Ishino Seisakusho:Kk 焼物製造装置
NL1011632C2 (nl) * 1999-03-22 2000-09-27 Stork Titan Bv Productiefaciliteit voor de productie van voedingsmiddelen.
US6369360B1 (en) * 1999-05-21 2002-04-09 Maytag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high speed infrared and convection conveyor oven and method of using
FI109292B (fi) * 1999-11-01 2002-06-28 Uniglass Engineering Oy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lasin lämmittämiseksi
US6252201B1 (en) * 2000-01-06 2001-06-26 Middleby Marshall Incorporated Small fast acting conveyor toaster oven
US6933473B2 (en) * 2003-06-10 2005-08-23 Lincoln Foodservice Products Inc. High speed cooking oven having an air impingement heater with an improved orifice configur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4321A (ja) * 1999-12-27 2001-11-13 Yamazaki Baking Co Ltd 食品素材の連続蒸し方法および連続蒸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7822A (zh) 2008-09-03
JP2007068789A (ja) 2007-03-22
US20090120304A1 (en) 2009-05-14
WO2007029575A1 (ja) 2007-03-15
JP4382725B2 (ja) 2009-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7822B (zh) 食品的加热装置
JP2010526275A5 (zh)
JP5129249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熱処理機及びその方法
JP5075827B2 (ja)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された空気流により、細長い食品を処理するための装置
KR101693617B1 (ko) 프리저 장치
US20060011132A1 (en) Apparatus for coating edible products with a fat-containing mass
NL1024449C2 (nl) Bakoven.
KR100918529B1 (ko) 탄환 공급장치
CN111879105A (zh) 一种用于提高电加热温度检测精度的装置
KR101850521B1 (ko) 연속왕복식 고성능 계분 건조기
EP0928137B1 (en)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food products
JP2002160822A (ja) 容器処理装置
JP3284360B2 (ja) ベルト式乾燥機における供給ノズルの目詰まり防止装置
WO2016006625A1 (ja) 食品加熱装置
US3353333A (en) Package sealing machine
JP5154157B2 (ja) 物品搬送装置およびピッキング設備
JP3442096B2 (ja) リフロー装置
JP3898100B2 (ja) 食品の連続加熱装置
FI81714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kylning av livsmedelsmaterial.
JPH02631Y2 (zh)
WO1992008940A1 (en) Ovens for treating lamellae
JPH10287438A (ja) ガラス板の冷却装置
US837109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capsule elongation
CN113091435A (zh) 带料烘烤方法及带料烘烤炉
CN114375245A (zh) 纸容器发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