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4713B - 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4713B
CN101254713B CN 200810082037 CN200810082037A CN101254713B CN 101254713 B CN101254713 B CN 101254713B CN 200810082037 CN200810082037 CN 200810082037 CN 200810082037 A CN200810082037 A CN 200810082037A CN 101254713 B CN101254713 B CN 1012547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recording medium
switch unit
image recorder
path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0820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4713A (zh
Inventor
杉山亘
大滨贵志
川俣范幸
内野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508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157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54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4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4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47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允许在输送路径上输送记录介质。反转引导部分将输送路径的位于记录单元的下游的第一部分连接到输送路径的位于记录单元的上游的第二部分。路径切换单元设置在输送路径的第一部分处,并且可在记录介质排出位置和记录介质反转位置之间摆动。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排出位置处时,所述辊对的向前旋转允许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排出部分。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反转位置处时,所述辊对的向后旋转允许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反转引导部分。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7年2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50775和2007年2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50802并要求这两个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将这两个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将记录介质从里向外反转而在记录介质上执行双面打印的图像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存在能够执行双面打印以在记录片材的两面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设备。这种类型的图像记录设备从片材馈送盘馈送记录片材,并沿着形成为U形的输送路径输送馈送的片材。沿着输送路径布置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在正被输送的记录片材的任何一面(正面或背面)上记录图像。当仅仅在一面上记录图像时,已经在其上记录了图像的记录片材被朝着输送路径的下游侧传送并排出。另一方面,当在两面上记录图像时,已经在其一面上记录了图像的记录片材暂时返回到反转引导路径,然后被再次传送到输送路径的上游侧(记录单元上游的位置)。记录单元在该反转的记录片材的另一面(正面和背面中任一面)上记录图像,并且该记录片材稍后被排出。此类图像记录设备公开在例如JP-A-2004-224057中。 
顺便提及,在上述图像记录设备中,在输送路径和反转路径之间的分支点处设置了翼片,并且记录片材被沿着输送路径向下游传送或通过翼片的枢转运动返回到反转路径。当记录片材将返回到反转路径 时,该翼片关闭输送路径的上游部分,因而形成了用于将记录片材引导到反转路径的引导板。由于用于排出记录片材的一对排出辊正向后旋转,所以记录片材的端部压靠在该翼片上,并因此在弹性弯曲的同时进入反转路径。 
然而,当记录片材在翼片上压靠成为弹性变形时,从所述一对排出辊产生的驱动力的一部分被记录片材的该弹性变形消耗,使得用于输送片材的力减小。 
当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而将所述一对排出辊的驱动力设定为较大值时,用于驱动这对驱动辊的马达等的体积变得大,这增加了图像记录设备的总体尺寸。 
另外,由于记录片材的硬度,记录片材的位于排出辊下游的部分定向在与反转路径平行的方向上,并且记录片材围绕排出辊的的包络因此变得不牢固。如上所述,当包络变得不牢固时,由排出辊执行的打印片材的输送可能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且平稳地反转记录片材的轻质、紧凑型图像记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输送路径,允许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在该输送路径上输送;馈送单元,该馈送单元构造成将记录介质馈送到输送路径;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设置在输送路径中且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片材排出部分,该片材排出部分设置在记录单元的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下游;反转引导部分,该反转引导部分将输送路径的位于记录单元的下游的第一部分连接到输送路径的位于记录单元的上游的第二部分;以及路径切换单元,该路径切换单元设置在输送路径的第一部分处,并且可在记录介 质排出位置和记录介质反转位置之间摆动,该路径切换单元包括:辊对,该辊对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并构造成夹压记录介质且执行向前旋转和向后旋转;以及第三辊,该第三辊设置在所述辊对的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上游,其中所述路径切换单元可绕所述辊对中的一个辊摆动,其中,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排出位置处时,所述辊对的向前旋转允许由所述辊对夹压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排出部分,其中,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反转位置处时,所述辊对的向后旋转允许由所述辊对夹压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反转引导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输送路径,允许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在该输送路径上输送;馈送单元,该馈送单元构造成将记录介质馈送到输送路径;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设置在输送路径中且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片材排出部分,该片材排出部分设置在记录单元的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下游;反转引导部分,该反转引导部分将输送路径的位于记录单元的下游的第一部分连接到输送路径的位于记录单元的上游的第二部分;路径切换单元,该路径切换单元设置在第一部分处且包括辊对,该辊对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并构造成夹压记录介质且执行向前旋转和向后旋转,所述向前旋转允许由所述辊对夹压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排出部分,所述向后旋转允许由所述辊对夹压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反转引导部分;以及引导件,该引导件设置在路径切换单元的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下游,其中所述引导件设置成使得当所述记录介质由于所述辊对的向后旋转而传送到所述反转引导部分时,引导件与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接触,并且当所述记录介质由于所述辊对的向前旋转而传送到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时,所述引导件不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径改变单元的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6是当从图5中所示的箭头VI的方向观察时,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当从图5中所示的箭头VII的方向观察时,驱动机构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径改变单元的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9是当从图8中所示的箭头IX的方向观察时,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0是当从图8中所示的箭头X的方向观察时,驱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并且 
图11是图3中所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适当地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仅仅示出了示例且能够在本发明范围内适当变化。 
1.实施例的总体构造和特点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0的外部透视图。图2是示出多功能设备10的打印机单元11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该多功能设备(MFD)10包括打印机单元11和扫描仪单元12,并且具有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复印机功能和传真机功能。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实施为多功能设备10的打印机单元11。因此,除了打印机功能之外,该多功能设备10的其它功能是任意的。 
如图1所示,多功能设备10的下部对应于打印机单元11。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单元11中形成输送路径23和反转引导部分16。沿着输送路径23输送用作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打印机单元11包括:馈 送单元15,该馈送单元用于将记录片材馈送到输送路径23;记录单元24,该记录单元用于在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以及片材排出盘21,该片材排出盘用作片材排出部分。多功能设备10能够在记录片材的两面上记录图像。当在记录片材的背面上记录图像时,其正面上记录了图像的记录片材从输送路径23返回到反转引导部分16。具体地,该记录片材被再次传送到输送路径23且从里向外反转,并且记录单元24在该反转的记录片材的背面上记录图像。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0包括路径切换单元41。当执行双面记录时,路径切换单元41可靠且平稳地将记录片材引导到反转引导部分16。其上记录了图像的记录片材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片材排出盘21在输送方向上与输送路径23的下游侧相邻。 
此外,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0包括引导单元76和路径切换单元41。当执行双面记录时,路径切换单元41可靠且平稳地将记录片材引导到反转引导部分16。引导单元76接触记录片材的记录表面,记录片材因此而偏转。结果,该记录片材包络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见图4),该部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描述。因此,该记录片材将成功地传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已完成图像记录的记录片材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片材排出盘21在输送方向上与输送路径23的下游侧相邻。 
如图1所示,多功能设备10的上部对应于扫描仪单元12。扫描仪单元12构造为所谓的平板扫描仪。设置文件盖30作为多功能设备10的顶盘。尽管未示出,但在文件盖30下方设置有压盘玻璃。文件能够放置在该压盘玻璃上,并在被文件盖30覆盖时作为图像而读取。 
在多功能设备10的前上部中设置操作面板40。操作面板40是用于操作打印机单元11和扫描仪单元12的装置。多功能设备10还包括狭槽单元43。用作存储介质的多种紧凑存储器卡能够插入到狭槽单元43。例如,用于用户在紧凑存储器卡插入在狭槽单元43中时操作操作面板40,存储在该紧凑存储器卡中的数据(如图像数据)将被读取并记录 在记录片材上。 
2.打印机单元 
将在下文中描述多功能设备10的内部构造,特别是打印机单元11的构造。 
(2-1馈送单元) 
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单元11的前部中形成开口13。片材馈送盘20和片材排出盘21在开口13内以两层而设置。如图2所示,馈送单元15包括片材馈送盘20、片材馈送臂26和片材馈送辊25、以及用于驱动片材馈送辊25的动力传递机构27。 
片材馈送盘20存储记录片材。存储在片材馈送盘20中的记录片材被馈送到打印机单元11的内部。片材馈送盘20设置在打印单元11的底侧。在片材馈送盘20的深处设置分离倾斜盘22。分离倾斜盘22与输送路径23相邻。该分离倾斜盘22分离以覆盖的方式从片材馈送盘20传送的记录片材,并向上引导顶部的记录片材。输送路径23从分离倾斜盘22向上延伸且以字母U的形状弯曲到前部。输送路径23从多功能设备10的后部(图2中的左侧)延伸到前部(图2中的右侧),并通过记录单元24与片材排出盘21相互连通。因此,存储在片材馈送盘20中的记录片材沿着片材馈送路径23被从下往上引导,从而发生U形转向,达到记录单元24且经历由记录单元24执行的图像记录,并且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 
图3是打印机部分1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3所示,片材馈送辊25设置在片材馈送盘20的上部处。片材馈送辊25将放置在片材馈送盘20上的记录片材馈送到输送路径23。片材馈送辊25由片材馈送臂26的前边缘枢转地支持。片材馈送辊25通过作为驱动源的马达(未示出)经由动力传递机构27旋转地驱动。动 力传递机构27包括多个齿轮且根据齿轮的啮合而构造。 
片材馈送臂26由基轴28支撑。片材馈送臂26的基端部分由基轴28支撑,并且当采用基轴28作为旋转中心时,片材馈送臂26能够旋转。因此,片材馈送臂26能够上升或下降,从而能够与片材馈送盘20接触或分离。片材馈送臂26在其自重下或通过弹簧等被推压,因此变为在向下方向上被枢转地推压。因此,片材馈送臂26通常接触片材馈送盘20且布置成在移除片材馈送盘20的同时而后退。由于片材馈送臂26在向下方向上被旋转地推压,片材馈送辊25与片材馈送盘20上的记录片材压力接触。当片材馈送辊25在该状态下旋转时,顶部的记录片材通过片材馈送辊25的辊表面和记录片材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朝着分离倾斜盘22被馈送。当记录片材的前边缘接触分离倾斜盘22时,记录片材被向上引导且沿着箭头14传送到输送路径23。当顶部的记录片材被片材输送辊25馈送时,位于顶部记录片材的直接下方的记录片材(第二记录片材)可以通过摩擦力或静电与顶部记录片材一起被馈送。然而,第二记录片材通过与分离倾斜盘22接触而被阻止馈送。 
除了设置记录单元24处的区域之外的输送路径23被划分为外引导表面和内引导表面。例如,由固定于记录设备的框架的外引导构件18和内引导构件19形成多功能设备10的后部上的输送路径23的弯曲部分17。在这种情况下,外引导构件18形成外引导表面,内引导构件形成内引导表面。外引导构件18和内引导构件19设置成以预定的间隔相互隔开,同时彼此相对。在输送路径23弯曲的位置处设置辊29。辊29可自由旋转。辊29的辊表面通过外引导表面而暴露。因此,即便在输送路径23弯曲的位置处,记录片材也稳定地被输送。 
(2-2记录单元) 
如上所述,记录单元24放置在输送路径23中。记录单元24包括滑架38和喷墨记录头39。喷墨记录头39安装在滑架38上。滑架38在主扫描方向(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在多功能设备10 中与喷墨记录头39独立地设置墨盒。在图3中未示出任何墨盒。墨通过墨管从墨盒供应到喷墨记录头39。在滑架38的往复运动期间,油从喷墨记录头39中以微量墨滴喷出,由此在压板42上方被输送的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 
(2-3反转引导部分) 
反转引导部分16连接到输送路径23。该反转引导部分16与输送路径23的相对于记录单元24的下游部分36(第一部分的示例)相邻。反转引导部分16组成了用于将一面(表面)上记录了图像的记录片材再次引导到片材馈送盘20上的反转路径。该反转路径被分为第一引导表面32和第二引导表面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表面32由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0的主体框架中的引导构件34的表面形成,并且第二引导表面33由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0的主体框架53中的引导构件35的表面形成。引导构件34和35设置成相互分开预定间隔,同时彼此相对。第一引导表面32和第二引导表面33在向下的方向上从输送路径23的下游部分36朝片材馈送辊25倾斜地延伸。 
因此,在其表面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通过片材馈送辊25再次传送到输送路径23的上游部分37(第二部分的示例)。如前所述,记录片材沿着箭头14的方向在字母U的形状中被输送,因而通过记录单元24将图像记录在另一表面(背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反转引导部分16构造成使记录片材返回到片材馈送盘20上,但反转引导部分16不限制于这种构造。简单地说,反转引导部分16可以将输送路径23的下游部分36连接到上游部分37。因此,记录片材可以返回到距片材馈送盘20比距上游部分37更近的位置。 
(2-4片材输送系统) 
如图3所示,在输送路径23的相对于记录单元24的上游侧设置输送辊60和夹持辊31。辊60和31相互成对,并且夹持辊31设置成与输送辊60的下侧压力接触。输送辊60和夹持辊31在夹压输送在输 送路径23上的记录片材的同时将该记录片材传送到压板42上。在输送路径23的相对于记录单元24的下游侧设置排出辊62和齿辊63。排出辊62和齿辊63在夹压记录片材的同时朝输送路径23的输送方向上的更下游侧(朝着片材排出盘21)输送已记录片材。当采用马达作为驱动源时,输送辊60和排出辊62被驱动。输送辊60的驱动和排出辊62的驱动彼此同步并间歇性地被驱动。结果,记录片材以预定的滑架返回宽度被传送。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输送辊60设有旋转编码器。该旋转编码器通过使用光学传感器来检测与输送辊60一起旋转的编码器盘(未示出)的图案。输送辊60的旋转和排出辊62的旋转根据该检测信号被控制。 
齿辊63与已记录的记录片材压力接触。齿辊63的辊表面以齿的形状制成不平坦,从而不会损坏记录在记录片材上的图像。齿辊63设置成可以在接触或离开排出辊62的方向上可滑动地移动。齿辊63被推动成与排出辊62压力接触。一般采用螺旋弹簧作为用于抵靠排出辊推动齿辊63的单元。当记录片材已经进入排出辊62和齿辊63之间时,齿辊63抵抗螺旋弹簧的推压力后退如下距离,该距离与记录片材的厚度相等。记录片材开始与排出辊62压力接触,并且排出辊62的扭距被成功地传递到记录片材。此外,夹持辊31也以同样的方式抵靠着输送辊60被弹性推压。因此,记录片材与输送辊60压力接触,输送辊60的旋转力被成功地传递到记录片材。 
在多功能设备10中,马达用作用于从片材馈送盘20馈送记录片材的驱动源,并且用作用于输送位于压板42上的记录片材和将已记录的记录片材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的驱动源。具体地,马达驱动输送辊60,同时还如前所述地通过驱动传递机构27驱动片材馈送辊25。此外,马达布置成通过预定的动力传递机构驱动排出辊62。该动力传递机构也可以包括例如轮系;或者也根据装配空间使用正时皮带等。 
(2-5路径切换单元) 
图4是图3中所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详细示出了路径切换单元41的剖视结构。图5是路径切换单元41的驱动机构44的透视图。图6是当从图5中所示的箭头VI的方向观察时该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并且图7是当从图5中所示的箭头VII的方向观察时该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路径切换单元41在输送路径23中设置在位于记录单元24下游的位置处。具体地,路径切换单元41位于下游部分36处;也就是输送路径23和反转引导部分16之间的边界并且是输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路径切换单元41包括:一对辊,所述一对辊包括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以及辅助辊47,该辅助辊设置在第二辊46旁边。辅助辊47用作所述第三辊的示例。第二辊46和辅助辊47连接到框架48。辅助辊47设置成使得该辅助辊的周边接触在第一辊46和第二辊47的接触点处的第一辊46或第二辊47的切线。框架48在多功能设备10的横向方向(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如图4所示,框架48的横截面轮廓基本上形成为字母L的形状,由此确保了框架48的抗弯刚度。 
如图4和图5所示,框架48包括八个子框架49。框架48和子框架49用作支撑构件的示例。各个子框架49关于多功能设备10的中心在横向方向上对称布置。每个子框架49均包括一个第二辊46和一个辅助辊47。因此,框架48最终包括八个第二辊46和八个辅助辊47。第二辊46由设置在每个子框架49中的支撑轴50(见图4)支撑,从而可以绕该支撑轴50旋转,并且辅助辊47由设置在每个子框架49中的支撑轴51(见图4)支撑,从而可以绕该支撑轴51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辊46和辅助辊47形成为齿状。辅助辊47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辊46上游,同时相互间隔开预定距离。各个第二辊46通过作为弹性构件的未示出的弹簧在图4中被向下推压。因此,各个第二辊46始终弹性地压靠在第一辊45上。 
第一辊45通过采用马达作为驱动源而旋转。尽管未在相应的图中示出,但第一辊45通过驱动传递机构联接到马达。如图5所示,第一辊45具有用作第一轴的示例的中心轴52。中心轴52由多功能设备10的主体框架53支撑。驱动传递机构(未示出)连接到中心轴52。也可以在中心轴52上设置支架。由于支架通过例如螺钉紧固到主体框架53,所以中心轴52由主体框架53可靠地支撑。 
第二辊46设置在第一辊45上。第一辊45也可以形成为单独的细长柱形,且所述八个辊也可以与相应的第二辊46相对地设置。第一辊45通过马达向前和向后旋转。沿着输送路径23输送的记录片材被夹压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之间。当第一辊45向前旋转时,记录片材在被夹压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之间的同时被输送到输送方向的下游,且被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相反,当第一辊45向后旋转时,记录片材在被夹压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之间的同时返回到输送方向的上游。 
如图5至图7所示,驱动机构44包括:随动齿轮54,这些随动齿轮绕中心轴52设置;驱动齿轮55,这些驱动齿轮与相应的随动齿轮54啮合;以及引导板57,该引导板57通过销56联接到相应的驱动齿轮55。引导板57仅示出在图7中。引导板57设有旋转驱动轴58,并且旋转驱动轴58通过采用马达作为驱动源而驱动。如图7所示,引导板57包括引导沟槽59。引导沟槽59围绕旋转驱动轴58环状地形成。每个引导沟槽59具有:小圆弧部分69(第一圆弧部分的示例)和大圆弧部分70(第二圆弧部分的示例),该小圆弧部分和大圆弧部分的圆心位于旋转驱动轴58上;连接沟槽72(接头部分的示例),该连接沟槽用于将小圆弧部分69的一端和大圆弧部分7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以及连接沟槽73(接头部分的示例),该连接沟槽用于将小圆弧部分69的另一端和大圆弧部分70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销56配合在相应的引导沟槽59中且可滑动地沿着该引导沟槽59移动。 
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随动齿轮54均包括齿部64和凸缘部分 65。齿部64构造为圆心位于中心轴52上的渐开线齿轮形式。齿部64围绕中心轴52而配合并且能够绕中心轴52旋转。凸缘部分65与齿部64一体地形成,并因此连接到框架48。因此,当齿部64旋转时,框架48、子框架49、第二辊46以及辅助辊47绕中心轴52一体地旋转。 
驱动齿轮55由支撑轴66(用作第二轴的示例)可旋转地支撑。支撑轴66设在主体框架53上。每个驱动齿轮55均包括齿部67和臂68。销56突出地设置在每个臂68上。齿部67构造为圆心位于支撑轴66上的渐开线齿轮形式并与齿部64啮合。齿部64由于齿部67的旋转而旋转,因此,框架48、子框架49、第二辊46以及辅助辊47绕中心轴52一体地旋转。 
图8是当框架48、子框架49、第二辊46以及辅助辊47旋转时,路径切换单元41的驱动机构44的透视图。图9是当从图8中所示的箭头IX的方向观察时,该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并且图10是当从图8中所示的箭头X的方向观察时,该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1是图3中所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路径切换单元41已经围绕中心轴52旋转的状态。 
如图7所示,当引导板57旋转时,销56沿着引导沟槽59相对移动。特别地,当销56沿着连接沟槽72和73滑动时,销56在引导板57的径向方向上移动。因此,当引导板57在图7中沿顺时针方向(箭头82的方向)旋转时,每个销56依次在连接沟槽72、大圆弧部分70和连接沟槽73中移动。结果,驱动齿轮55在图6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随动齿轮54在图6中围绕中心轴52逆时针旋转。如前所述,由于随动齿轮54联接到框架48,所以框架48、子框架49、第二辊46以及辅助辊47由于随动齿轮54的旋转而围绕中心轴52一体地旋转,并因此进入如图8至图10所示的状态。当引导板57从图8至图10所示的状态在图10中沿逆时针方向(箭头83的方向)旋转时,销56依次在连接沟槽72、大圆弧部分70、连接沟槽73中移动。因此, 驱动齿轮55在图9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结果,随动齿轮54在图9中围绕中心轴52顺时针旋转。 
此时,框架48、子框架49、第二辊46以及辅助辊47围绕中心轴52旋转。因此,如图4和图11所示,第二辊46在第一辊45的周表面上滚动。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图4中所示的路径切换单元41的位置定义为“记录介质排出位置”。例如图11中所示的路径切换单元41的位置定义为“记录介质反转位置”。当路径切换单元41位于记录介质排出位置时,沿着输送路径23输送的记录介质传递到片材排出盘21。当路径切换单元41位于记录介质排出位置时,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接触点处的第一辊45或第二辊46的切线沿着输送路径延伸。当路径切换单元41位于记录介质反转位置时,如图11所示,记录片材74返回到输送方向的上游,记录介质由此被引导到反转引导部分16。例如,当路径切换单元41位于记录介质反转位置时,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接触点处的第一辊45或第二辊46的切线沿着反转引导部分16延伸。当路径切换单元41从记录介质排出位置改变到记录介质反转位置时,辅助辊47在保持记录片材74的同时朝着反转引导部分16引导记录片材74。 
(2-6引导单元) 
如图4和图11所示,引导单元76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或路径切换单元41)下游。支撑板75连接到每个主体框架53,并且引导单元76设置在每个支撑板75上。引导单元76包括固定与支撑板75的下表面的基部77和由基部77支撑的引导辊78。基部77包括心轴79,并且引导辊78由心轴79可旋转地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引导辊78形成为齿状。 
引导单元76设置在预定的位置处。具体地,当记录片材74由于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向后旋转而被传递到反转引导部分16的过程中时,引导单元76与记录片材74的记录表面接触。此外,当第一辊 45和第二辊46向前旋转并因此将记录片材74传送到片材排出盘21时,引导单元76不与记录片材74接触。具体地,引导单元76设置在引导单元76不接触假想线82(定义为“假想的片材输送路径”)的位置处,假想线82将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之间的接触点以及排出辊62和齿辊63之间的接触点相互连接起来。 
如将在下文中描述,当记录片材的输送方位改变时,记录片材74被输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由于记录片材的硬度,记录片材74的相对于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位于下游的部分试图改变到与反转引导部分16平行的方向。然而,引导辊78与记录片材74的记录表面接触,从而使记录片材74弯曲。因此,记录片材74包络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从而记录片材74被成功地输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 
3.该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优点 
如图3所示,从片材馈送盘20馈送的记录片材沿着箭头14的方向被输送,并且记录单元24在记录片材的一面上记录图像。记录片材由路径切换单元41的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夹压。当仅仅在记录片材的一面上记录图像时,路径切换单元41如图4所示位于记录片材排出位置。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向前旋转,记录片材由此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 
当在记录片材的另一面图像记录时,如下输送记录片材。首先,路径切换单元41位于记录片材排出位置,且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在夹压记录片材的同时向前旋转。结果,记录片材朝着片材排出盘21输送。当记录片材的后端已经到达辅助辊47上游的特定位置时(即当记录片材74的后端81已经到达辅助辊47时),路径切换单元41改变到记录片材反转位置。结果,记录片材74的后端81被辅助辊47按压且朝着反转引导部分16定向。通过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向后旋转,记录片材74的输送方向发生改变且记录片材74被输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 
当切换到记录介质反转位置时,路径切换单元41围绕第一辊45的中心轴52枢转。具体地,第二辊46在夹压记录片材74的同时在第一辊45的周表面上滚动,并且辅助辊47按压记录片材74。换句话说,第二辊46在第一辊45的周表面上滚动,以使记录片材74包络第一辊45的周表面。结果,记录片材74的方位朝反转引导部分16轻易地改变。 
传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的记录片材74通过馈送辊25传送到输送路径23且再次传送到记录单元24。由于输送路径23如前所述形成为字母U的形状,所以图像记录在记录片材74的另一面上。在其两面上都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74被夹压在路径切换单元41的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之间,并由于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向前旋转而传送到片材排出盘21。 
根据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0,当其一面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74传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时,在第二辊46在第一辊45的周表面上滚转的同时,辅助辊47按压记录片材74的后端81,并因此使记录片材74包络第一辊45。因而,在未增加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驱动力的情况下,记录片材74由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可靠地夹压。由于不必增加第一辊45的驱动力和第二辊46的驱动力,因此没必要采用大型马达等来输送记录片材74,且防止记录片材74发生断裂并实现了多功能设备10的小型化。 
当记录片材74的后端81由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夹压时,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向后旋转。结果,记录片材74的输送方向发生改变,并且记录片材进入反转引导部分16。此时,由于记录片材74的硬度,记录片材74的位于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下游的部分试图改变到与反转引导部分16平行的方向。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引导辊78接触记录片材74的记录表面,从而使记录片材偏转。结果,记录片材包络第 一辊45和第二辊46。因此,记录片材74被成功地输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 
传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的记录片材74通过馈送辊25传送到输送路径23并再次传送到记录单元24。由于输送路径23如前所述形成为字母U的形状,所以图像记录在记录片材74的另一面上。在其两面上都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74被夹压在路径切换单元41的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之间,并且由于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向前旋转而传送到片材排出盘21。此时,引导单元76不接触记录片材74,且因此输送阻力不增加。 
根据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0,当在其一面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74传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时,引导单元76按压记录片材74的端部83,从而使记录片材74包络第一辊45。因此,该记录片材74被可靠地传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此外,当记录片材74被排出时,引导单元76不接触记录片材74,因此能够减小输送阻力。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到反转引导部分的记录片材74与引导辊70发生滚动接触。因此,存在记录介质74的输送阻力减小这一优点。此外,引导辊78形成为齿状,因此防止了对已记录图像的损坏,否则的话,当引导辊78接触记录片材74时,将造成对已记录图像的损坏。 
由于引导单元76位于引导单元不接触假想线82处的位置,所以当记录片材74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时,引导辊78不接触记录片材74。因此,防止了对已记录图像的损坏。 
当记录片材74传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时,在第二辊46在第一辊45的周表面上滚动的同时,辅助辊47按压记录片材74的后端81,从而使记录片材74包络第一辊45。因此,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驱 动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记录片材74被可靠地输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由于不必增加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驱动力,因此也没有必要采用大型马达等来输送记录片材74,并且实现了多功能设备10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辊46朝着第一辊45被弹性推压,所以存在记录片材74由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更可靠地夹压并输送这一优点。 
此外,辅助辊47和第二辊46形成为齿状。因此,当辅助辊47按压记录介质74且当记录介质74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时,防止了对记录在记录片材74上的图像的损坏,否则的话,由于该图像接触辅助辊47和第二辊46,将造成图像被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辊46朝着第一辊45被弹性推压,所以存在记录片材74由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更可靠地夹压并输送这一优点。 
此外,辅助辊47和第二辊46形成为齿状。因此,当辅助辊47按压记录片材74且当记录片材74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1时,防止了对记录在记录片材74上的图像的破坏,否则的话,由于该图像接触辅助辊47和第二辊46,将造成图像被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当路径切换单元41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时,第二辊46在第一辊45的周表面上滚动。然而,也可以构造成第一辊45在第二辊46的周表面上滚动。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其一面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74传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时,在第二辊46在第一辊45的周表面上滚动的同时,辅助辊47按压记录片材74的后端81,从而使记录片材74包络第一辊45。此时,通过记录片材74的硬度,记录片材74压靠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上。因此,在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驱动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记录片材74在由第一辊45和第二辊 46夹压的同时被可靠地输送到反转引导部分16。由于不必增加第一辊45和第二辊46的驱动力,因而没必要采用大型马达等来输送记录片材74,并且防止了记录片材74发生断裂,且多功能设备10的小型化也不受阻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尽管第二辊46通过弹性构件朝向第一辊45被按压,但第一辊45也可以朝着第二辊46被弹性推压。 

Claims (27)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输送路径,允许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在该输送路径上输送;
馈送单元,该馈送单元构造成将记录介质馈送到输送路径;
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设置在输送路径中且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片材排出部分,该片材排出部分设置在记录单元的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下游;
反转引导部分,该反转引导部分将输送路径的位于记录单元的下游的第一部分连接到输送路径的位于记录单元的上游的第二部分;以及
路径切换单元,该路径切换单元设置在输送路径的第一部分处,并且可在记录介质排出位置和记录介质反转位置之间摆动,该路径切换单元包括:
辊对,该辊对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并构造成夹压记录介质且执行向前旋转和向后旋转;以及
第三辊,该第三辊设置在所述辊对的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上游,
其中所述路径切换单元可绕所述辊对中的一个辊摆动,
其中响应于所述路径切换单元的位置改变,所述辊对中的一个辊可沿着所述辊对中的另一个辊的周边相对移动,
其中,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排出位置处时,所述辊对的向前旋转允许由所述辊对夹压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排出部分,
其中,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反转位置处时,所述辊对的向后旋转允许由所述辊对夹压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反转引导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将所述辊对中的一个辊朝着所述辊对中的另一个辊推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三辊是齿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记录单元构造成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记录图像,并且所述辊对中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表面对置的一个辊是齿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三辊构造成响应于所述路径切换单元的位置改变而相对于所述辊对中的所述一个辊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排出位置处时,所述第三辊沿着所述输送路径定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反转位置处时,所述第三辊沿着所述反转引导部分定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排出位置处时,在所述辊对的接触点处的所述辊对中的一个辊的切线沿着所述输送路径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反转位置处时,在所述辊对的接触点处的所述辊对中的一个辊的切线沿着所述反转引导部分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三辊的周边接触所述辊对的在所述辊对的接触点处的切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引导件,该引导件设置在所述路径切换单元的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
其中所述引导件设置成使得当所述记录介质由于所述辊对的向后旋转而被传送到所述反转引导部分时所述引导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引导件包括构造成与所述记录介质滚动接触的引导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引导辊是齿辊。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一对排出辊,这对排出辊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之间,
其中所述引导件设置在不与将所述一对排出辊的接触点和所述一对辊的接触点连接的假想线相接触的位置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路径切换单元包括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可绕所述第一辊的第一轴旋转,并且该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二辊和所述第三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构造成改变所述路径切换单元的位置,该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可绕第二轴旋转,以及
构造成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连接到所述支撑构件,从而可绕所述第一轴旋转。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驱动齿轮包括:
臂,该臂连接到所述第二轴;以及
齿部,所述齿部设置在所述臂上并构造成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驱动齿轮还包括:
销,该销设置在所述臂上,并在与所述臂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可旋转驱动轴;以及
引导板,该引导板连接到所述可旋转驱动轴,并具有绕所述可旋转驱动轴环状地形成的沟槽,
其中所述销可沿所述沟槽滑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沟槽具有:
第一圆弧部分,该第一圆弧部分绕所述可旋转驱动轴形成;
第二圆弧部分,该第二圆弧部分绕所述可旋转驱动轴形成并具有比所述第一圆弧部分大的半径;
接头部分,该接头部分将所述第一圆弧部分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圆弧部分的端部相连接。
20.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输送路径,允许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在该输送路径上输送;
打印机单元,所述打印机单元包括:
馈送单元,该馈送单元构造成将记录介质馈送到输送路径;
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设置在输送路径中且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和
片材排出部分,该片材排出部分设置在记录单元的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下游; 
反转引导部分,该反转引导部分将输送路径的位于记录单元的下游的第一部分连接到输送路径的位于记录单元的上游的第二部分;
路径切换单元,该路径切换单元设置在第一部分处且包括辊对,该辊对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并构造成夹压记录介质且执行向前旋转和向后旋转,所述向前旋转允许由所述辊对夹压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排出部分,所述向后旋转允许由所述辊对夹压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反转引导部分;以及
引导件,该引导件设置在路径切换单元的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下游,
其中所述引导件设置成使得当所述记录介质由于所述辊对的向后旋转而传送到所述反转引导部分时,引导件与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接触,并且当所述记录介质由于所述辊对的向前旋转而传送到所述片材排出部分时,所述引导件不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路径切换单元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能够绕所述第一辊的第一轴旋转,所述第一轴由所述图像记录设备的主体框架支撑,并且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辊能够绕所述第一轴一体地旋转,使得所述记录介质能够被排出到所述片材排出部分,并且使得所述记录介质能够被传送到所述反转引导部分,并且
支撑板连接到所述主体框架,所述引导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且所述引导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基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引导件包括构造成与所述记录介质滚动接触的引导辊。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引导辊是齿辊。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还包括一对排出辊,这对排出辊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之间,
其中所述引导件设置在不与将所述一对排出辊的接触点和所述辊对的接触点连接的假想线相接触的位置处。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记录单元构造成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记录图像,并且所述辊对中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表面对置的一个辊是齿辊。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路径切换单元可绕所述辊对中的一个辊摆动,从而构造成可在记录介质排出位置和记录介质反转位置之间移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路径切换单元包括第三辊,该第三辊设置在所述辊对的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引导件设置成:当所述路径切换单元位于所述记录介质反转位置处时、并且当在所述记录介质的预定长度保持在所述辊对的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的状态下所述辊对夹压所述记录介质时,所述引导件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 
CN 200810082037 2007-02-28 2008-02-28 图像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47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0802 2007-02-28
JP2007050802A JP4715773B2 (ja) 2007-02-28 2007-02-28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050775 2007-02-28
JP2007050775A JP4306743B2 (ja) 2007-02-28 2007-02-28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050775 2007-02-28
JP2007-050802 2007-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4713A CN101254713A (zh) 2008-09-03
CN101254713B true CN101254713B (zh) 2013-01-23

Family

ID=39834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08203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4713B (zh) 2007-02-28 2008-02-28 图像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06743B2 (zh)
CN (1) CN1012547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0413B2 (ja) * 2008-09-19 2014-10-22 Nk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77301B2 (ja) * 2008-09-30 2012-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記録用紙の搬送制御方法
JP4998457B2 (ja) * 2008-12-26 2012-08-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877394B2 (ja) 2009-02-16 2012-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8316766B2 (en) * 2009-09-16 2012-11-27 Xerox Corporation Media inversion system for a continuous web printer
JP4968356B2 (ja) * 2010-03-31 2012-07-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8967796B2 (en) 2011-11-28 2015-03-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942570B2 (ja) 2011-11-28 2016-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3454135B1 (en) * 2017-09-06 2022-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23983B2 (ja) * 2019-10-30 2024-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4713A (zh) 2008-09-03
JP4306743B2 (ja) 2009-08-05
JP2008213979A (ja) 200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4713B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8333523B2 (en) Recording device with link mechanism configured to link path changing unit to feed roller arm
EP1764228B1 (en) Card printer and method of printing on cards
US8414206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s and duplex recording devices
US8503923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87712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7997676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169039A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EP1612052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P1964684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7533878B2 (en) Printer media transport for variable length media
CN103129171A (zh)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71577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8020986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096182B2 (ja) 両面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被記録媒体案内装置、両面記録装置
JP561749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882712B2 (ja) 記録装置
JPH07100382B2 (ja) 記録装置のシ−ト送り方法
JP4203726B2 (ja) 被記録媒体のスキュー防止装置、両面記録装置、両面液体噴射装置
JPH10329376A (ja) 冊子印字装置
JP2001220034A (ja) 給紙装置
JP2008087969A (ja) 両面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被記録媒体案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