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5566B - 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及部件 - Google Patents

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及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5566B
CN101235566B CN2008100040889A CN200810004088A CN101235566B CN 101235566 B CN101235566 B CN 101235566B CN 2008100040889 A CN2008100040889 A CN 2008100040889A CN 200810004088 A CN200810004088 A CN 200810004088A CN 101235566 B CN101235566 B CN 101235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workbench
address
control device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40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5566A (zh
Inventor
彼得·亨尼希
拉尔夫·霍夫曼
曼弗雷德·蒙德
亚诺什·纳基
约格·沃尔特
汉斯-冈特·威德肖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da Automatic Wind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235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5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5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5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2Control of driving or sto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及部件。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纺织机和部件被设置为避免纺织机中的现场总线系统中的地址冲突。为此,各部件和/或工作台具有控制装置,在安装所述部件和/或所述工作台期间,并在转换到正常操作之前,所述控制装置经由机器总线发送具有其预设标识地址的询问消息,所述询问消息适于使得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已经连接到所述机器总线的部件和/或工作台做出响应。如果接收到这种类型的响应消息,则所述部件的控制装置识别出其不能使用该标识地址转换到正常操作,并相应地做出反应。

Description

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及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该纺织机包含大量相似的工作台,这些工作台具有诸如线张紧器或上蜡装置、驱动装置、移线装置、接线装置等的大量部件,这些部件连接到机器总线以控制生产过程,所述部件和/工作台中的每一个都分配有标识地址。
本发明还涉及根据权利要求7的前序部分的纺织机的工作台的部件。
背景技术
纺织机包含大量优选地以模块化构成的工作台,这些工作台又包括诸如用于张开辊、移线装置等的驱动装置以及线清理器或切线器的大量部件。工作台的模块化结构使得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工作台内互换各部件或者在纺织机的各工作台之间互换相同的部件。此外,工作台的部件还用来指代例如接线装置的驱动装置、送线装置的驱动装置或绕线机的线张紧器的驱动装置。因此,引入辊、递送辊或纺纱装置的驱动装置例如是纺纱机的工作台的部件。
在EP 0 385 530A1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纺织机。为了在其工作台中控制工作过程,工作台具有现场总线系统,该现场总线系统由现场总线和连接到现场总线的工作台的部件构成。现场总线连接到中央控制装置以经由传送到各工作台计算机的命令序列而与工作台的各部件通信。
因此,纺织机的工作台的可以由中央控制装置控制的所有各部件可以视为本发明意义上的部件。这些部件包括工作台和通过现场总线彼此连接的工作台内的部件,换句话说,这些部件包括工作台计算机。对于各部件和/或工作台的目标响应,必须为各部件和/或工作台分配明确的标识地址。该标识地址例如可以存储在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或者由部件的编码开关(coding switch)设定。
如果两个部件和/或工作台具有相同的标识地址,则在正常操作期间,这两个部件和/或工作台都将发送到现场总线并且设置有该标识地址的指令解析为指向该部件和/或工作台。结果,不再能够作出各部件和/或工作台的目标响应,或者纺织机的多个部件和/或工作台错误地对发送到现场总线的命令序列一起做出响应。
如果在现场总线中仅设置有各种类型的部件,则地址的分配可以与部件的类型相耦合。然而,如果在现场总线中存在相同类型的多个部件或工作台,则两个相同类型的部件或工作台被分配相同的标识地址的风险很大。如果发生这种类型的错误并且在现场总线中存在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多个部件和/或工作台,则在总线通信中出现混乱(例如,对命令的错误解释、命令序列到达不被寻址的部件、或者完全不执行命令),难以识别哪个部件和/或工作台导致混乱。
因此,例如,如果部件标识地址出现双重分配,则纺纱机的工作台的引入辊驱动装置和递送辊驱动装置会在将引入辊的驱动速度增大到特定值的命令序列中导致递送辊的驱动装置将该命令解释为所述递送辊以同样的速度运行,这会引起相应的负面后果。
因此,有利的是尽可能在开始正常操作之前就防止双重地址分配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纺织机的现场总线系统中的地址冲突,特别是无需对部件和/工作台的地址进行中央权限管理就避免纺织机的现场总线系统中的地址冲突。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是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一项的一般纺织机来实现的,其中各部件和/或工作台都具有控制装置,在转换到正常操作之前,在该部件和/或工作台的安装期间,所述控制装置经由机器总线发送具有其预设标识地址的询问消息,所述询问消息适于使得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已经连接到所述机器总线的部件和/或工作台做出响应,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为对所述机器总线上的总线通信进行调查以确定是否从已连接的部件和/或工作台发出了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总线通信进行评价以识别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已连接部件和/或工作台是否连接到所述机器总线,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为如下:如果在所述评价过程中确定存在地址冲突,则所述控制装置自动生成新的标识地址,以在已经确定初始设置的标识地址已经被分配的情况下经由所述机器总线发送具有新设置的标识地址的询问消息。
可以在所述现场总线操作运行时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检查,也可以在所述现场总线启动时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检查。
所述检查优选地发生在在每次关机时段之后新启动纺织机期间,或者还仅发生在每次关机时段之后新启动所述工作台期间。所述检查还可以例如在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的交换之后由人工启动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而触发,或者作为将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的电源接通的结果而触发。
作为对所述检查的初始化的反应,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的所述控制装置确定其自身的预设标识地址并向所述现场总线发送询问消息,所述现场总线被构成为使得处于正常操作的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另一部件和/或工作台做出响应消息。已经发出所述询问消息的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的所述控制装置自身并不利用响应消息做出反应,而是对所述总线通信进行监视。然后对在所述现场总线上读取的消息进行检查以检查其是否是对所述询问消息的响应消息。
如果接收到这样的响应消息,则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的所述控制装置可以从所述响应消息识别出其标识地址已经在所述现场总线系统中的其他地方分配,因此不转换到具有该标识地址的正常操作。
如果所述控制装置识别出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部件和/或工作台已经安装在现场总线中,则所述控制装置发出故障信号,所述故障信号由一装置显示在所述纺织机上。所述故障信号可以是光学或声学故障信号,或者还可以是到所述工作台计算机或所述纺织机的消息。
此外,所述控制装置自动地生成新地址以重复检查所述标识地址的处理从而将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连接到所述现场总线并能够将其转换到正常操作。为此,还可以向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的所述控制装置分配多个标识地址或一标识地址区以代替单个标识地址,从而利用这些标识地址中的第一标识地址开始所述方法并在接收到响应消息时利用另一标识地址继续该方法,直到得到在所述现场总线系统中尚未分配的标识地址为止。另选的是,基于对所述总线通信的评价,可以生成一个或更多个随机标识地址。根据独立权利要求2,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以下方式对触发的故障信号做出反应:例如通过诸如DIP开关等的编码元件直接在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手动地设置标识地址。这些设置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其反过来利用改变后的标识地址检查在所述现场总线系统中是否存在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已安装部件和/或工作台。
如果存在重复询问的地址冲突,则已经证明如果所述控制装置能够设置有限个数的新标识地址是有利的。可以按照可预定的方式限定地址的个数以使处理保持在合理的时间帧内。
此外,可以在所述纺织机中设置示出已经分配了地址的装置。被设置用来发出地址冲突信号的装置优选地直接设置在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中,从而在启动所述现场总线的过程中对不正确设置的部件和/或工作台的识别很简单。例如信号LED或信号灯的光学信号传感器或者扬声器被视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纺织机中的中央控制机构表示所述地址冲突,并且/或者可以由此将所述地址冲突发送到远程计算机以在该处提供地址冲突的表示。
在对本发明的改进中,如果在所述现场总线中没有识别出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已连接部件和/或工作台,则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转换到正常操作。不存在响应信号确保了不用担心地址冲突和所导致的对总线通信的干扰。只要新的部件和/或工作台已经转换到正常操作,则它就准备好接收正常操作消息,这些正常操作消息还可以包括连接到所述现场总线的其他部件和/或工作台的询问消息,所述询问消息为了跳转到正常操作而检查其标识地址在所述现场总线系统中的存在性。
以下实施方式被视为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在激活所述询问消息之后并且在发送所述询问消息之前,所述部件和/或工作台的所述控制装置允许经过具有随机选择的持续时间的等待时间。由此可以实现即使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部件和/或工作台的两个控制装置同时激活或通电,它们也不会同时执行检查,并随后由于不存在响应消息而转换到正常操作。
在大范围上延伸的现场总线系统中,另选或附加的是,来自使得即使没有视觉接触也能够定位发出信号的部件和/或工作台的信号传感器的声学故障信号是有利的。
在一改进中,其中由所述新的部件和/或工作台对所述总线通信进行调查的检测时段最迟在发出所述询问消息的预定最大时段期满和/或来自已经安装的部件和/或工作台的至少一个其他消息已经发送到所述现场总线时结束,其中来自已经安装的部件和/或工作台的至少一个其他消息的优先级低于预期的响应消息的优先级。
最简单的变型提供了有限的检测时段,在响应消息没有到达而检测时段已经过期后,所述第一部件和/或工作台转换到正常操作。将所述检测时段优选地选择为足够长以确保可能已经安装的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部件和/或工作台已经处于向所述现场总线发送响应消息的位置。
另选或附加的是,可以用作以下准则:在检测所述总线通信期间,是否确定了其优先级高于所述预期响应消息的优先级的其他消息。如果情况如此,则所述第一部件和/或工作台等待直到在所述现场总线中不再识别出其他消息或更低优先级的消息。这确保了所述响应消息不会仅仅因为在具有更高优先级消息的判优过程中被重写而不能出现。
本发明还涉及根据权利要求7的部件,其中所述部件具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用于将询问消息发送到机器总线的发送装置和用于读出所述总线通信并识别由所述询问消息产生的响应消息的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被构成为如下:如果没有出现响应消息,则所述识别装置识别出所述部件的标识地址的单值性并触发所述部件到正常操作的转换。
设置有这种类型的部件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中。所述发送装置优选地包含连接到所述现场总线的发送器,所述发送装置包括连接到所述现场总线的接收器以及用于对所述总线通信中识别出的消息进行处理的处理器。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还可以被构成为一体的发送和接收装置。优选地由存储在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确定所述识别装置的行为。
在对所述部件的改进中,所述部件具有信号传感器,所述信号传感器优选地是光学或声学信号传感器,并且所述识别装置被构成为如下:当所述响应消息到达时,所述信号传感器处于激活状态。所述信号传感器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部件上,或者另外设置在中央点处。所述安装优选地是直接安装在所述部件附近,这是因为这样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接看到哪个部件识别出了地址冲突。诸如信号LED或信号灯的光学信号装置或者诸如扬声器的声学信号装置有可能作为信号传感器。
附图说明
从附图中所示的对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
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在该实施方式中为自动交叉绕线机)的工作台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具有多个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台的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部件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用于避免地址冲突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变型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5示出了用于避免地址冲突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二变型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了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在此情况下是所谓自动交叉绕线机1)的工作台20a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这种自动交叉绕线机1具有彼此相邻按行设置的大量相似的工作台20a、20b、20c,在所述工作台上重绕有具有相对较小纱卷的纺纱管(spinning cop)3(这是公知的因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以形成大容量交叉绕线轴5。
公知的是,由于可能出现纱线缺陷(根据需要将其清除),还在重绕期间对运行的纱线16进行监视。此外,在重绕处理期间还对纱线16上蜡。换句话说,通过上蜡装置19来引导纱线16,这确保了减小纱线16的摩擦系数。
在以上过程完成后,通过自动工作服务单元(未示出)沿着所述机器将交叉绕线轴5传送到交叉绕线轴输送装置7,并将其输送到设置在所述机器端部的线轴装载台。
如图1进一步所示,这种类型的自动交叉绕线机1通常装备有线轴和管输送系统6,其中,纺纱管3或空管在输送板11上旋转。对于这种类型的线轴和管输送系统6,在图1中仅示出了管提供部24、可反向驱动的存储部25、通向绕线头20a的横向输送部26以及管返回部27。
各工作台20a至20c还具有各种装置,这确保了这种类型的工作台20a至20c的正确操作。这种类型的装置本身是公知的,因此仅在图1中示出。
这种公知装置的一种例如是缠绕机构4,该缠绕机构具有可移动地围绕枢轴销12安装的线轴架8。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缠绕过程中,所述交叉绕线轴5的表面放置在驱动鼓9上,并通过与由单个电机驱动的该驱动鼓9的摩擦接合而输送。
经由工作台现场总线57连接到工作台计算机22的相应驱动装置具有标号33。
设置有穿线装置10用于在绕线过程中使线16穿过。在图1中仅示意性示出了这种类型的穿线装置10,并且公知的是这种类型的穿线装置10还具有例如带有设置成指状的移线杆的线引导装置13。
由机电驱动装置23加载的移线杆将线16在交叉绕线轴5的两个端面之间横穿。线引导装置13的驱动装置23还经由工作台现场总线57连接到工作台计算机22。
如上所述,这种自动交叉绕线机1所示的工作台20a在线运行路径上具有可以按照规定方式激活的线张紧器以及在功能上连接到切线装置18的线清理器15。线张紧器、线清理器15和切线器18还可以经由工作台现场总线57连接到工作台计算机22从而被激活。紧接着穿线装置10之前,工作台20a还具有上蜡装置19,上蜡装置19使得能够在重绕过程期间对线16提供上蜡处理。上蜡装置19还经由工作台现场总线57连接到工作台计算机22。
如图1所示,上蜡装置19的单个装置31还经由工作台现场总线57连接到工作台计算机22。
例如,从针对绕线机的DE 199 05 860A1和针对纺纱机的DE 44 04503 A1和DE 101 39 075 A1可以得到对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的工作台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中示意性示出的纺织机1具有连接到机器现场总线14的中央计算机59。此外,纺织机1具有直流电压源60。大量的工作台20a至20c安装在纺织机1中,并在各种情况下连接到机器现场总线14和直流电压源60。工作台20a至20c的数量并不限于所示数量,而是实际上可以根据需要而扩展。
在工作台20a至20c的各种情况下设置有工作台计算机22和变压器28,各工作台计算机连接到机器现场总线14并且各变压器28连接到直流电压源60。变压器28用于将直流电压源60提供的电压转换为工作台20a至20c操作和控制所需的电压。
此外,如已经针对自动交叉绕线机1所述,各工作台20a至20c具有图2中示意性示出的装置、驱动装置等,为了以下对方法的说明,将这些装置、驱动装置以简化的方式指定为部件26a至26e,并且这些装置、驱动装置可以经由工作台现场总线57或机器现场总线14而激活。部件26a至26e的数量(与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的已描述过的驱动装置或装置相对应)实际上可以根据需要而扩展。如已经描述的那样,在自动交叉绕线机的情况下,这些部件26a至26e可以是用于以下装置的驱动装置,这些装置有:包括线头的剪断和夹持装置的接线装置、送线器(例如用于从纺纱管提供的线的卡管、和用于从交叉绕线轴返回的线的吸嘴)、线张紧器、纺纱管改变装置,这些部件26a至26e或者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上蜡装置19的驱动装置31或者对沿着交叉绕线轴5的线的移动进行控制的驱动装置23。诸如阀的其他部件26a至26e还可以连接到工作台计算机22,这些其他部件26a至26e对吸入管或接合通道中的压力进行控制,或者对切线装置18以及诸如线清理器15或线张力传感器的各类传感器进行控制。
在绕线机的情况下,部件26a至26e可以是以下装置的驱动装置,这些装置有供应纤维带的引入辊、细纱递送辊、纺纱装置驱动器、用于从交叉绕线轴返回的线的吸嘴、上蜡装置和用于沿着交叉绕线轴对线进行移动的装置。例如用于提供制备接线用线头的压缩空气的阀或传感器还可以形成这里的部件26a至26e之一。
部件26a至26e各自都连接到工作台现场总线57,工作台计算机22也连接到工作台现场总线57。因此,在每个工作台20a至20c的各种情况下,纺织机1具有机器现场总线14和工作台现场总线57。
其中各工作台20a至20c的工作台计算机22充当智能转换器和用于部件26a至26e的控制装置的体系结构使得能够对工作台20a至20c特别灵活地进行改装。
为了能够通过中央计算机59或工作台计算机22经由机器现场总线14或工作台现场总线57与各部件26a至26e通信,向各部件26a至26e分配有标识地址,该标识地址对于各工作台20a至20c的各部件26a至26e是明确的,还向各工作台20a至20c分配明确的标识地址。可以在部件26a至26e和/或工作台20a至20c的安装之前或其启动之前并且在其连接到机器现场总线14或各工作台现场总线57之后,例如以诸如DIP开关等编码元件的硬件形式或者以如下的软件形式在部件26a至26e和/或工作台20a至20c中预设标识地址,所述软件形式是通过输入机构(其可以连接到工作台20a至20c或部件26a至26e)直接将标识地址输入工作台20a至20c或部件26a至26e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由软件算法自动生成标识地址而实现的。
中央计算机59例如与工作台20b的部件26c的通信是经由机器现场总线14通过向该工作台20b的标识地址和/或与该部件26c相对应的标识地址发送命令而实现的。以相应的方式经由工作台现场总线23实现工作台20a至20c中的通信,原因在于此处借助于各部件26a至26e的各标识地址对各部件26a至26e进行寻址。此后,可以将其特有的命令序列发送到有关部件26a至26e的标识地址并经由部件26a至26e的印刷电路板对其进行转换。
在新安装或交换一个或更多个部件26a至26e和/或整个工作台20a至20c时,有必要对交换的部件26a至26e或工作台20a至20c的标识地址进行识别。由于在安装或启动前实现对标识地址的调节,因此必须检查预设地址是否已经分配给了部件26a至26e或工作台20a至20c的现场总线14、57中的一个现场总线,所述一个现场总线用于中央计算机59或工作台计算机22的直接通信。对标识地址的双重分配导致由各种部件26a至26e或工作台20a至20c接收并转换命令序列,从而可能在纺织机1的操作序列中出现错误。
图3示出了新安装的根据本发明的部件26a,该部件26a连接到工作台现场总线57。部件26a具有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主处理器51、连接到主处理器51的数据存储器53、连接到主处理器51的发送和接收装置55、以及生成光学和/或声学信号的信号传感器17。
经由电源线56对部件26a的部件51、53、55、17供电。数据存储器53被构造为非易失性数据存储器53。在数据存储器53中存储有用于在接通电源后对部件26a进行初始化的计算机程序。当对部件26a供电时,主处理器51开始执行该程序。下面将借助于图4和图5中所示的两个变型例对计算机程序的功能模式进行说明。
图4示出了用于避免纺织机1中的地址冲突的第一变型例。该方法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存储在部件26a的非易失性数据存储器53中并在对已安装的部件26a供电后执行。在开始30之后,主处理器51生成一随机数并在第一方法步骤32中等待与该随机数相对应的一时间间隔。
在该时间间隔期满后,在下面的方法步骤34中向工作台现场总线57发送询问消息,该询问消息适于使得连接到工作台现场总线57并且处于操作状态的其他部件26b至26e发出一响应消息。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该响应消息可以是所谓的回声消息,通过标识地址而在该回声消息中指定的接收器将该回声消息理解为这样的意思:其他部件26b至26e正在发送表示其接收准备就绪的响应消息。为此通过主处理器51从数据存储器53中读取其自身的标识地址。
在发送询问消息后,控制装置部件26a在方法步骤36中进入监视模式,在该监视模式中控制装置部件26a仅对运行在工作台现场总线57上的通信进行监视。在读出总线通信后,控制装置部件26a在第一判定步骤37中确定是否已经收到消息。如果情况是这样,则控制装置部件26a在第二判定步骤38中确定该消息是否为作为对其询问消息的反应的响应消息。如果情况并非如此或者在第一判定步骤37中已经确定没有发生总线通信,则控制装置部件26a在后继的第三判定步骤40中检查用于被动检查总线通信的预定最大时间是否已经期满。如果预定最大时间尚未期满,则部件26a返回方法步骤36并继续对通信进行评价。
如果在第二判定步骤38中部件26a识别出接收到了对其询问消息的响应消息,则前进到方法步骤42,在方法步骤42中部件26a以激活信号传感器17的形式利用光学和/或声学故障信号终止初始化方法。另选的是,部件26a还可以向工作台计算机22发送相应的消息。另一方面,如果部件26a在第三判定步骤40中识别出检查时间已经期满,并且尚未收到对其询问消息的响应消息,则控制装置使得部件26a在方法步骤44中转换到正常操作。
通过在方法步骤32中等待一随机时间,可以实现同时供电并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两个部件不会同时发送其各自的询问消息,这是因为根据本发明,这二者不会对该询问消息作出响应,从而在同时发送询问消息的情况下,这两个部件将错误地得出不存在地址冲突的结果。
图5示出了第二变型例的流程图。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图4中所示第一变型例的方法步骤相对应的方法步骤。
第二变型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用于执行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以外,在部件26a的控制装置的数据存储器53中还预先确定有具有部件26a的大量可能的标识地址的地址区,以代替其自身的标识地址。
在该第二变型例中,在方法的开始30之后,在第一方法步骤50中,从地址区中选择第一标识地址。在第二步骤34中,向工作台现场总线57发送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的第一标识地址的询问消息。在方法步骤36中,如果在该特定第一标识地址的工作台现场总线57中接收到响应消息、并且由此已经分配了所选择的标识地址,则在第四判定步骤52中确定地址区中的其他标识地址是否可用。如果地址区中的其他标识地址可用,则在方法步骤54中,从该地址区中为部件26a选择新的标识地址,并向工作台现场总线57发送具有所述改变后标识地址的新的询问消息。仅当地址区中的所有标识地址都已经作为询问消息的主题并且针对所有的标识地址都已经接收到响应消息时,才在方法步骤42中发出故障信号。还可以在机器现场总线14的级别以相同的方式执行所述检查。这里还以相应方式执行所述过程以避免地址冲突。

Claims (11)

1.一种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1),该纺织机(1)包含大量相似的工作台(20a,20b,20c),这些工作台具有大量部件(26a,26b,26c,26d,26e),这些部件连接到机器总线(14,23)以控制生产过程,这些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各自被分配有标识地址,所述纺织机(1)的特征在于
-各个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具有控制装置,在安装所述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期间,在转换到正常操作之前,所述控制装置经由所述机器总线(14,23)发送具有其预设标识地址的询问消息,所述询问消息适于使得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已经连接到所述机器总线(14,23)的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做出响应,
-对所述机器总线(14,23)上的总线通信进行调查的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为确定是否从已连接的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发出了响应消息,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总线通信进行评价以识别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所述已连接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是否连接到所述机器总线(14,23),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为如果在评价过程中确定了存在地址冲突则自动生成新的标识地址,以在已经确定了初始设置的标识地址已被分配的情况下经由所述机器总线(14,23)发送具有新设置的标识地址的询问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所述大量部件(26b,26c,26d,26e)是线张紧器、上蜡装置(19)、驱动装置(23)、移线装置(10)或接线装置。
3.一种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1),该纺织机(1)包含大量相似的工作台(20a,20b,20c),这些工作台具有大量部件(26a,26b,26c,26d,26e),这些部件连接到机器总线(14,23)以控制生产过程,这些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各自被分配有标识地址,所述纺织机(1)的特征在于
-各个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具有控制装置,在安装所述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期间,在转换到正常操作之前,所述控制装置经由所述机器总线(14,23)发送具有其预设标识地址的询问消息,所述询问消息适于使得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已经连接到所述机器总线(14,23)的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做出响应,
-对所述机器总线(14,23)上的总线通信进行调查的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为确定是否从已连接的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发出了响应消息,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总线通信进行评价以识别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所述已连接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是否连接到所述机器总线(14,23),并且
-在确定地址冲突时,可以通过编码元件在开始时通过所述机器总线发出询问的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设置另选的标识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量部件(20a,26b,26c,26d,26e)是线张紧器、上蜡装置(19)、驱动装置(23)、移线装置(10)或接线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当存在地址冲突时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限数量的新标识地址以重复所述询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纺织机(1)上设置有用于表示已经分配了地址的装置(17、22、5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如果在现场总线(14,57)处没有识别出具有相同标识地址的已连接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则所述控制装置将开始时通过所述机器总线发出询问的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工作台(20a,20b,20c)转换到正常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可以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入一检测时段,在所述检测时段中对任何新的部件(26a,26b,26c,26d,26e)和/或新的工作台(20a,20b,20c)的总线通信进行调查,并且,所述检测时段最迟在从发送所述询问消息起的输入最大时间期满时结束。
9.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纺织机(1)的部件(26a,26b,26c,26d,26e),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26a,26b,26c,26d,26e)具有控制装置(51,53,55),所述控制装置(51,53,55)具有用于将询问消息发送到机器总线(14,23)的发送装置(55)以及用于读出总线通信并识别由所述询问消息而得到的响应消息的识别装置(51,55),所述识别装置(51,55)被构成为如下方式:如果所述响应消息未能出现,则所述识别装置(51,55)识别出所述部件(26a,26b,26c,26d,26e)的标识地址的单值性,并触发所述部件(26a,26b,26c,26d,26e)到正常操作的转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部件(26a,26b,26c,26d,26e),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26a,26b,26c,26d,26e)具有信号传感器(17),并且,所述识别装置(51,55)被构成为如下方式:当所述响应消息到达时,所述识别装置(51,55)使所述信号传感器处于激活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部件(26a,26b,26c,26d,26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感器(17)为光学或声学信号传感器(17)。
CN2008100040889A 2007-01-31 2008-01-24 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及部件 Active CN1012355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04779.9 2007-01-31
DE102007004779A DE102007004779A1 (de) 2007-01-31 2007-01-31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sowie Komponent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5566A CN101235566A (zh) 2008-08-06
CN101235566B true CN101235566B (zh) 2011-10-05

Family

ID=3933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40889A Active CN101235566B (zh) 2007-01-31 2008-01-24 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及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953648B1 (zh)
CN (1) CN101235566B (zh)
DE (2) DE1020070047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03008A (ja) * 2008-02-28 2009-09-10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繊維機械
ITTO20130786A1 (it) * 2013-10-02 2015-04-03 Lgl Electronics Spa Apparato di alimentazione di filato provvisto di una molteplicita' di pile di alimentatori di filato positivi interconnessi elettronicamente.
CN105373017B (zh) * 2015-09-30 2017-11-07 浙江锦马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纱机有序地址分配方法
TR201811323T4 (tr) * 2015-10-05 2018-08-27 Hanning Elektro Werke Gmbh & Co Kg Kontrol düzenlemesi.
ITUB20159771A1 (it) * 2015-12-30 2017-06-30 Btsr Int Spa Metodo per la rilevazione e gestione a distanza di sensori e/o dispositivi di alimentazione di filati tessili e/o metallici installati su una o piu macchine tessili e relativo sistema.
DE102018121316A1 (de) * 2018-08-31 2020-03-05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Textil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Textilmaschine
DE102019125493A1 (de) * 2019-09-23 2021-03-2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laveeinrichtung, Bussystem und Verfahr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3183U (zh) * 1991-06-26 1992-01-1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气流纺纱机控制器
US5222218A (en) * 1990-06-27 1993-06-22 Zilog, Inc. System with devices connected in sequence to receive information in a predetermined order
CN1232095A (zh) * 1998-04-16 1999-10-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单纺锤驱动型多重捻丝机
EP1054086B1 (de) * 1999-05-20 2004-02-25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r Komponente einer eine Vielzahl gleichartiger Arbeitsstellen nebeneinander aufweisenden Textilmaschine
DE102005020579A1 (de) * 2005-05-03 2006-11-09 Saurer Gmbh & Co. Kg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28526B (it) 1989-03-02 1991-06-20 Savio Spa Filatoio ad estremita' aperta perfezionato.
DE4404503A1 (de) 1993-03-26 1994-09-29 Schlafhorst & Co W Rotorspinnmaschine
DE4342052C2 (de) * 1993-12-09 1996-07-11 Roland Man Druckmasch Steuerrechner, der über einen Adressbus mit mehreren peripheren Einheiten verbunden ist
DE4422523A1 (de) * 1994-06-28 1996-01-04 Schlafhorst & Co W Codierung von mehreren gleichgearteten Arbeitsstellen an einer Textilmaschine
JPH09179810A (ja) * 1995-12-25 1997-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ユニット選択装置
DE19905860A1 (de) 1999-02-12 2000-08-17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DE10139075A1 (de) 2001-08-09 2003-02-20 Schlafhorst & Co W Offenend-Rotorspinnmaschine
DE10153457B4 (de) * 2001-10-30 2015-07-16 Rieter Ingolstadt Gmbh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Bearbeitungsstellen und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hierfür
DE10228516A1 (de) * 2002-06-26 2004-01-15 Iropa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onfigurieren der Steuerung eines fadenverarbeitenden Systems
DE102005002472A1 (de) * 2005-01-18 2006-07-2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Textilmaschine und Software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 Textil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2218A (en) * 1990-06-27 1993-06-22 Zilog, Inc. System with devices connected in sequence to receive information in a predetermined order
CN2093183U (zh) * 1991-06-26 1992-01-1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气流纺纱机控制器
CN1232095A (zh) * 1998-04-16 1999-10-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单纺锤驱动型多重捻丝机
EP1054086B1 (de) * 1999-05-20 2004-02-25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r Komponente einer eine Vielzahl gleichartiger Arbeitsstellen nebeneinander aufweisenden Textilmaschine
DE102005020579A1 (de) * 2005-05-03 2006-11-09 Saurer Gmbh & Co. Kg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502008001737D1 (de) 2010-12-23
DE102007004779A1 (de) 2008-08-07
CN101235566A (zh) 2008-08-06
EP1953648A1 (de) 2008-08-06
EP1953648B1 (de)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5566B (zh) 生产交叉绕线轴的纺织机及部件
CN102066629A (zh) 带有可移动服务组件的纺织机
CN101454231B (zh)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工作站的操作方法
EP1864931A1 (en) Textile machine having doffing device
CN101463514B (zh) 操作纺织机的方法及执行该方法的纺织机
CN101268001B (zh) 操作生产染色筒子的纺纱机的工位的方法
KR0152062B1 (ko) 제직기의 원사 장력 제어 시스템
CN101837909A (zh) 操作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执行该方法的工位
CN101736453A (zh) 操作自由端纺纱机械的方法以及自由端纺纱机械
CN102373574A (zh) 用于检测编织线上纱线意外停止的方法与装置
CN101723206B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及操作该纺织机的方法
CN110790086B (zh) 用于操作纺织机的方法及纺织机
CN101016129A (zh) 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纱线捻接装置
CZ328288A3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machine or a device with a system of operating places
CN105151893B (zh) 用于监测空套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US6014592A (en) Cheese-producing textile machine
US480991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yarn in automatic winder
US6290165B1 (en) Automatic cheese wind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utomatic cheese winder
CN101171373B (zh)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
CN100494029C (zh) 纤维机械的设定装置
CN101268000B (zh) 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服务组件
JP2022095585A (ja) 紡績コップ巻管上の残存巻糸を検知するための検出装置
JP2004131276A (ja) 異種糸の糸継ぎ巻取装置
CN113355773A (zh) 纺纱或绕线机的操作方法以及纺纱或绕线机
JP2005514533A (ja) 糸処理システムを制御および/またはモニターする装置ならび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Effective date: 201311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04

Address after: The German city of Remscheid

Patentee after: Saurer Germany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The German city of Remscheid leiwo Guselu No. 65

Patentee before: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K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ach-Palenbe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The German city of Remscheid

Patentee before: Saurer Germany GmbH & Co.K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8

Address after: Germany Yubach-Parenberg

Patentee after: Lida Automatic Winder Co.,Ltd.

Address before: Bach-Palenbe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K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