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5415A - 以TaqMan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TaqMan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5415A
CN101235415A CNA2007100266062A CN200710026606A CN101235415A CN 101235415 A CN101235415 A CN 101235415A CN A2007100266062 A CNA2007100266062 A CN A2007100266062A CN 200710026606 A CN200710026606 A CN 200710026606A CN 101235415 A CN101235415 A CN 101235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r
primer
wild
sampl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266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5415B (zh
Inventor
邱耕
王莹
陈嘉昌
刘维瑜
陈梓榕
王伟毅
程钢
何蕴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a'an Clinical Examin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an Gene Co Ltd Zhong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an Gene Co Ltd Zhong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an Gene Co Ltd Zhong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7100266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5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5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5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5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5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FQ-PCR)技术。该方法针对一个待测DNA点突变位点,对一个待测样品,分别用特异引物和非特异引物进行FQ-PCR检测,通过两次反应Ct值大小的比较及两者差值△Ct的大小,判断该突变位点是野生型纯合子、突变型纯合子和杂合子三者之一。本发明方法的特点在于,使用特殊的PCR体系,独特的PCR反应过程,特征性的检测有效性标准,以及明确的结果判断方式,提高了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点突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适合临床实验室使用。

Description

以TaqMan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FQ-PCR)技术,特别涉及使用TaqMan探针,以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类最常用的DNA模板扩增技术,它是在特异性引物存在时,利用DNA聚合酶的作用,在体外进行DNA链的人工扩增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是在普通PCR体系中加入了荧光探针或者染料,最常用的是TaqMan探针。这些显色物质可以特异地同PCR扩增后的产物即人工合成的DNA结合,随着PCR循环过程产物的不断增加其显色强度也及时增加,即显色强度的大小和产物的多少呈正比关系。随着PCR循环数的增加,显色信号到一定循环数后就达到一个阈值,此时的循环数称为阈值循环数(Ct值)。Ct值与PCR体系中起始DNA量的对数值之间有严格的线性关系,根据Ct值即可准确推断起始DNA模板的拷贝数[参见Higuchi et al,Biotechkology,11:1026-1030(1993)]。与普通PCR技术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以下几个方面明显的优点:(1)实时荧光定量PCR将DNA模板的扩增过程与结果显示过程结合起来,省去了扩增后的分析步骤,同时减少了污染机会;(2)常规PCR只是分析反应终末产物,而实时定量PCR则可以检测PCR反应的全过程,并以此作为推断模板起始量的基础;(3)由于采用荧光物质检测显示反应进程,故提高了定量检测的灵敏度。
然而,对于以FQ-PCR方法检测靶DNA序列的单点突变而言,如果所使用的两个模板之间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如果只依靠引物/探针与待测模板间的匹配程度不同,将很难区分这两个模板。为此,有人试图改进探针以期达到检测单点突变的目的。例如MGB技术即是借助提高引物/探针与被检测序列的匹配稳定性(Tm值提高),以扩大与存在一个不配对碱基序列之间的Tm值差异,从而实现对单点突变序列的检测准确性[参见U.S.Patent 6,312,894];另外,利用分子信标技术同样可以成功检测核酸序列的单点突变[参见U.S.Patent 7,081,336]。但是,这些方法的技术要求和成本均较高。再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是根据PCR扩增引物与模板的匹配程度不同来区分单一位点突变型与野生型序列间的差异,例如基于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的方法[参见C.R.Newton et al,Nucleic Acids Res,17:2503-2516(1989)],该方法设计扩增引物的3’端的最后一个碱基与突变型碱基对应,相应野生型模板就不能有效扩增。在这种定性的ARMS基础上,结合TaqMan定量技术,又发展了一种TaqMAMA方法(Taqman mismatch amplification mutation assay),该技术进一步将非特异扩增时引物与模板之间的引物不匹配程度从3’端的最后一个碱基扩展到了倒数第二个,使得引物和模板之间的不匹配碱基数达到两个以上,从而大大降低了扩增效率。而特异性引物与模板之间,尽管的3’端倒数第二个碱基仍互不匹配,但是由于最后一个碱基相互匹配,所以扩增效率受影响不大,比较两种引物扩增同一模板的表现,由此得以成功地辨别单一位点突变[Warren E.Glaabet al,Mutation Research,430:1-12(1999)]。TaqMAMA技术较好实现了以定量PCR方法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问题,同时也没有额外增加检测成本。然而,该方法仍存在三个主要缺陷:(1)对某些突变位点的特异性不高;(2)没有提供合适的质量控制方式,检测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故并不适合于临床应用;(3)对野生型纯合子、突变型纯合子及杂合子等三类遗传疾病常见基因型的检测缺乏明确的结果判断方式。
因此,有必要对基于TaqMAMA技术的单点突变检测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引物特异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S-FQ-PCR)检测DNA单点突变,以提高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NA单点突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待检靶核酸样品;(2)利用PS-FQ-PCR扩增体系扩增并检测靶DNA片段;(3)以PS-FQ-PCR方法的双重标准确定检测的有效性;(4)根据所测得的ΔCt值判断样品为野生型、突变型或杂合子,特征在于:
(1)针对一个待检测的突变位点,每一个样品,确定突变与否需同时进行两次FQ-PCR;(2)FQ-PCR扩增过程分为两阶段进行;(3)使用附加质控品和被检测样本自身质控,两个标准判定检测的有效性;以及(4)根据测得的ΔCt值判断检测结果。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DNA单点突变”是遗传学术语,指突变型DNA序列中具有一个碱基的突变。
遗传学术语“野生型DNA”是指正常人固有的,未发生突变的DNA序列。遗传学术语“突变型DNA”是指野生型DNA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压力或影响,产生了至少一个碱基变异的DNA序列。
遗传学术语“纯合子”是指两个等位基因都是野生型或突变型,前者称为野生型纯合子,后者成为突变型纯合子;“杂合子”是指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是野生型,而另一个是突变型。
“野生型临界阳性质控品”是指能用本方法明确检测为野生型模板的最小质量DNA;“突变型临界阳性质控品”是指能用本方法明确检测为突变型模板的最小质量DNA。
Ct值是指使用FQ-PCR反应方法检测DNA序列突变时,获得超过荧光信号阈值所需的PCR循环数目。每次FQ-PCR反应的结果由英文缩写“Ct”表示;“CtA”和“CtB”分别代表本方法用野生型引物和突变型引物检测同一个样本的Ct值;英文缩写符号“ΔCt”代表CtA值与CtB值的差值;纯合子阈值和杂合子阈值是为判定检测结果而设定的两个不同的ΔCt,其中纯合子阈值大于杂合子阈值。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FQ-PCR扩增过程分为两阶段:首先在褪火和扩增时间相对较短、条件相对严格的条件下完成的第一扩增阶段;和在褪火和扩增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反应条件相对宽松的条件下完成的第二扩增阶段。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用于判定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的双重标准是标准1:每次检测都需检测临界质控品,使用野生型PCR反应液(含野生型引物)和突变型PCR反应液(含突变型引物)分别检测野生型临界阳性质控品和突变型临界阳性质控品,并且都正确;标准2:对每份样品均需同时使用野生型引物(A)和突变型引物(B)完成两次FQ-PCR反应,然后根据两次FQ-PCR所得出的ΔCt值(绝对值)作为质量控制标准,ΔCt值应大于纯合子阈值或小于杂合子阈值。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按照下述标准判定被检序列是纯合子或是杂合子:1)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A小于CtB,则该样品即可判定野生型纯合子;2)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B小于CtA,则该样品即可判定为突变型纯合子;3)在ΔCt小于杂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则该样品即应是杂合子。
众所周知,基于PCR技术检测DNA单点突变方法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取决于方法中所使用的引物或者探针与被扩增模板之间的配对程度。然而,目前普遍使用的TaqMan荧光探针FQ-PCR技术,不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单点突变的特点就是突变型模版与野生型模板之间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而所使用的引物或探针通常至少都有十几个以上碱基,一个碱基的改变对配对程度的影响有限。本发明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方法在原有FQ-PCR方法的基础上改进,成为PS-FQ-PCR方法,保留了定量PCR简便和高效的优点,提高了它检测DNA点突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PS-FQ-PCR方法,针对待检测的点突变位点,设计并合成野生型和突变型两对引物,其中的正向引物3’端的最后一个碱基位于突变位点,而倒数第二位碱基则与模板不匹配。正向引物的最后一个碱基分别与野生型模板和突变型模板匹配,前者称野生型引物(A),后者则是突变型引物(B)。两对引物使用同一条引物作为反向引物。或者,也可以将反向引物与正向引物的位置互换。荧光探针通常是共用的,并且探针序列的位置应是位于一对引物之间的区域。探针属于Taqman探针。
根据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同一个待检目的序列,需要使用一对野生型引物(A)进行一次FQ-PCR检测,同时使用另一对突变型引物(B)进行另一次FQ-PCR检测。
待检靶核酸样品包括被检者的血液、组织、羊水细胞和精液等。
在本发明的PS-FQ-PCR方法中,发明人优化了定量PCR反应体系的配制和组成,使FQ-PCR反应中各组份构成比例最佳化,保证特异性的定量扩增曲线呈“S”,并且每次扩增后,除目的扩增条带以外没有其他非特异条带。每50μl PCR反应体系中,基本上包含下列组成成分:正向、反向扩增引物(各10pmol/μl);TaqMan荧光探针(10pmol/μl),1.5μl;dNTPs(10mM),1.0μl;10×PCR反应缓冲液,5.0μl;Taq酶(1U/μl),2.0μl;UNG酶(1U/μl),0.5μl;模板,5.0μl;双蒸水(ddH2O),33.0μl。可根据反应总体积的大小,按照比例适当地增加或减少体系总各成分的加入量。
本发明PS-FQ-PCR方法中,FQ-PCR反应所使用的缓冲液是(NH4)2SO4缓冲液(由750mM Tris-HCl(pH8.8在25℃)、200mM(NH4)2SO4、0.1%Tween20、50mM MgCl2组成),可以根据所扩增序列的特殊情况例如CG碱基含量高和/或重复序列多等,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甜菜碱、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等PCR反应添加剂,以减少二级结构和高CG含量对PCR反应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所使用的野生型PCR反应液(含野生型引物)由野生型引物、TaqMan荧光探针、dNTPs、PCR反应缓冲液、Taq酶、UNG酶、模板等组成;所使用的突变型PCR反应液(含突变型引物)由突变型引物、TaqMan荧光探针、dNTPs、PCR反应缓冲液、Taq酶、UNG酶、模板组成。
按照本发明的PS-FQ-PCR方法,我们将FQ-PCR反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阶段1”,是UNG酶作用阶段;“阶段2”,是模板变性阶段;“阶段3”和“阶段4”是温度循环阶段(参见图1)。
如众所周知,“阶段1”是在大约50℃作用几分钟,以消除前次PCR产物污染;“阶段2”是在大约94℃高温作用几分钟,打开DNA模版双链,以利于模版的扩增。
本发明方法的温度循环使用双温度循环,并且由3和4两个阶段组成,其中阶段3的循环数相对较少,褪火时间相对较短,而且条件相对严格,目的在于提高检测的特异性;阶段4中扩增的循环数相对较多,褪火和扩增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反应条件相对宽松,目的在于借以保证检测的灵敏度。
可以使用ABI系列定量PCR装置完成本发明的方法。
本发明PS-FQ-PCR方法中,使用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NG酶)系统(由尿嘧啶DNA糖基化酶和四种脱氧核糖核酸(NTP)组成)防止PCR反应混合物的污染。在四种脱氧核糖核酸(dATP∶dCTP∶dGTP∶dUTP)的摩尔数之比为1∶1∶1∶2情况下,UNG酶的加入量通常为0.5U/PCR反应。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按照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熟知的人类基因组DNA质量判定标准,其中被检测基因组DNA模板的下限为25ng。
总之,本发明建立了检测人类基因组DNA中单点突变的PS-FQ-PCR检测系统和检测DNA单点突变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显著地提高了使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人类基因组DNA中单点突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广泛用于基因单点突变的检测。本发明借助对发生了单点突变的CYP2C9、FACTOR 2、Apo B和TPMT四个基因的检测,证明本发明的方法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与已知的FQ-PCR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并且更适于临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运行的反应条件和荧光采集位置的设置。在图中,黄色直方图部分表示荧光信号采集时段;1、10、30代表该步骤的重复次数;98、58代表摄氏温度;4:00、0:30、0:45、0:15、1:00表示时间。
图2显示CYP2C9*1纯合子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靠左边的‘S’型曲线是CYP2C9*1 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靠右边的‘S’型曲线是CYP2C9*3 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CYP2C9*1 PCR反应液管Ct值远低于CYP2C9*3PCR反应液管Ct值。
图3显示CYP2C9*3纯合子的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靠左边的‘S’型曲线是CYP2C9*3 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靠右边的‘S’型曲线是CYP2C9*1 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CYP2C9*3 PCR反应液管Ct值远低于CYP2C9*1PCR反应液管Ct值。
图4显示CYP2C9*1/*3杂合子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两条‘S’型曲线分别表示CYP2C9*1 PCR反应液管和CYP2C9*3 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CYP2C9*1 PCR反应液管和CYP2C9*3PCR反应液管Ct值接近。
图5显示FACTOR II野生型纯合子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靠左边的‘S’型曲线是野生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靠右边的‘S’型曲线是突变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野生型PCR反应液管Ct值远低于突变型PCR反应液管Ct值。
图6显示FACTOR II突变型纯合子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靠左边的‘S’型曲线是突变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靠右边的‘S’型曲线是野生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突变型PCR反应液管Ct值远低于野生型PCR反应液管Ct值。
图7显示FACTOR II杂合子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两条‘S’型曲线分别表示野生型PCR反应液管和突变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野生型PCR反应液管与突变型PCR反应液管的Ct值接近。
图8显示TPMT野生型纯合子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靠左边的‘S’型曲线是野生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靠右边的‘S’型曲线是突变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野生型PCR反应液管Ct值远低于突变型PCR反应液管Ct值。
图9显示TPMT3C突变型纯合子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靠左边的‘S’型曲线是突变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靠右边的‘S’型曲线是野生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突变型PCR反应液管Ct值远低于野生型PCR反应液管Ct值。
图10显示TPMT3C杂合子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两条‘S’型曲线分别表示野生型PCR反应液管和突变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野生型PCR反应液管和突变型PCR反应液管Ct值接近。
图11显示Apo B基因G10658A位点野生型纯合子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靠左边的‘S’型曲线是野生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靠右边的‘S’型曲线是突变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野生型PCR反应液管Ct值远低于突变型PCR反应液管Ct值。
图12显示Apo B基因G10658A位点突变型纯合子PS-FQ-PCR分型荧光定量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靠左边的‘S’型曲线是突变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靠右边的‘S’型曲线是野生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突变型PCR反应液管Ct值远低于野生型PCR反应液管Ct值。
图13显示Apo B基因G10658A位点杂合子PS-FQ-PCR分型结果。横轴表示循环数(Ct值),纵轴表示荧光强度;两条‘S’型曲线分别表示野生型PCR反应液管和突变型PCR反应液管生成的曲线。可见野生型PCR反应液管和突变型PCR反应液管Ct值接近。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对检测四个基因的点突变的描述,举例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CYP2C9基因*1和*3分型
1、引物和荧光探针设计
从GenBank数据库中调出CYP2C9基因全顺序AL359672,找出包含CYP2C9*3突变位点所在的第七外显子的基因组DNA序列。找到CYP2C9*3的突变位点,即外显子A1075G突变位点,该点如果是碱基“A”则该模板是CYP2C9*1型(野生型),如果是碱基“G”则该模板是CYP2C9*3型。
应用ABI 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Taqman探针FQ-PCR分析所需引物和探针。并在引物设计软件OLIGO的辅助下,评价所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可用性。引物和探针的序列如下:
引物序列:
CYP2C9-3W-F(野生型正向引物):5’GTGCACGAGGTCCAGAGATAGA3’(SEQ ID NO:1)
CYP2C9-3M-F(突变型正向引物):5’TGCACGAGGTCCAGAGATAAC3’(SEQ ID NO:2)
CYP2C9-3-R(反向引物):5’TTTCTGAATTTAATGTCACAGGTCACT3’(SEQ ID NO:3)
荧光探针序列:
CYP2C9-3-P(探针):5’TGACCTTCTCCCCACCAGCCTGC 3’(SEQ ID NO:4)
被扩增区DNA片段位于CYP2C9基因3’端非翻译区,由于正向引物的位置野生型引物靠前一位,所以,使用野生型引物所得到的扩增产物全长79bps,使用突变型引物所得到的PCR扩增产物全长为78bps。
2、样品的准备和处理
取全血1ml加至干燥玻璃试管中,并向其中加入生理盐水1ml轻摇混匀。然后,向另一干燥的玻璃试管加入1ml淋巴细胞分离液,并将稀释好的全血缓慢加入到含有淋巴细胞分离液的试管中。2,000rpm离心20分钟后,吸取白细胞层加入1.5ml离心管中并用生理盐水补足体积到1ml,混匀。再以4,000rpm离心5分钟洗细胞后,加入50μl DNA提取液(20mMNaOH、10mMTris-Hcl(PH8.0)、1%TritonX-100、1%NP-40、2%Chelex-100、0.5mMEDTA,pH8.0)充分混匀,常规提取得到所需的DNA备用。
3、FQ-PCR反应
每人份PS-FQ-PCR反应液(50μl)包含:正、反向引物(10pmol/μl)各1.0μl;荧光探针(10pmol/μl)1.5μl;dNTPs(10mM)1μl;10×PCR反应缓冲液5μl;MgCl2(25mM)10μl;ddH20 23.0μl;DNA模板5μl;Taq酶2μl(1U/μl)和UNG酶0.5μl(1U/μl)。
将10μl待检DNA样本分为两等份,将样品分别加入两个PCR反应管内并进行FQ-PCR检测。两反应管分别装有含野生型引物的PCR反应液A,和含有突变型引物的PCR反应液B。
本检测采用ABI7300荧光定量PCR仪。PCR扩增及检测条件如图1所示。
反应结束后保存检测数据文件。在Results下打开Ampplot窗口。选择分析的目的样品所在位置。将Baseline数值改为start:1至4 stop:8至12,并打开manual设定Threshold:100000。双击Rn坐标上数值打开Graph settings窗口,将Post Run Settings中Log改为Linear,OK后打开Analysis preferences窗口,在Analysis菜单下选择Analyze自动分析结果,得到每次检测的Ct值。
4、判断实验有效性
1)野生型模板临界质控品和突变型模板临界质控品均分别检测为野生型纯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
2)对每一样品,用PCR反应液A和PCR反应液B同时进行FQ-PCR检测,两者Ct值相减得到ΔCt,ΔCt绝对值大于等于纯合子阈值(5)或小于等于杂合子阈值(3)表示对该样品的检测有效。如果ΔCt值在3到5之间,说明被检样品的检测无效,应检查样品DNA浓度、试剂、仪器、反应条件等方面的误差。
5、CYP2C9分型结果判定
在满足实验有效性标准的条件下,每份待检测样品可能是以下三种结果之一:1)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A小于CtB,则该样品即可判定CYP2C9*1纯合子(参见图2);2)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B小于CtA,则该样品即可判定为CYP2C9*3纯合子(参见图3);3)在ΔCt小于杂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则该样品即应是杂合子(参见图4)。
实施例2:FACTOR II基因分型
一、引物和荧光探针设计
从GenBank数据库中调出FACTOR II基因全顺序AF478696,找出包含FACTORII突变位点所在的基因组DNA序列。找到突变位点,即G20210A突变位点,如果该位点是碱基“G”则该序列是野生型;如果是碱基“A”则该序列是突变型。
应用ABI Primer Express 3.0设计Taqman PCR分析所需引物和探针,在引物设计软件OLIGO的辅助下,评价设计出的两对、三条引物和一条荧光探针。引物和探针的序列如下:
引物序列:
FFII1(野生型正向引物):5’ATAAAAGTGACTCTCAGTG 3’(SEQ ID NO:5)
FFII2(突变型正向引物):5’ATAAAAGTGACTCTCAGTA 3’(SEQ ID NO:6)
FFII3(反向引物):5’GTGGTGGATTCTTAAGTCTT 3’(SEQ ID NO:7)
荧光探针序列:
FPFII:5’cctcaatgctcccagtgctattcatgggca 3’(SEQ ID NO:8)
被扩增区位于FACTOR II基因3’端非翻译区,全长104bps。
二、样品的准备和处理
同“实施例1”。
三、PS-FQ-PCR反应体系设置,仪器及反应条件设置
每人份PS-FQ-PCR反应液(50μl)包含:正、反向引物(10pmol/μl)各1.0μl;荧光探针(10pmol/μl)1.5μl;dNTPs(10mM)1μl;10×PCR反应缓冲液5μl;MgCl2(25mM)10μl;ddH2O 23.0μl;DNA模板5μl;Taq酶2μl(1U/μl)和UNG酶0.5μl(1U/μl)。
每个样本同时用两个PCR反应管检测,其中一管含野生型引物称PCR反应液A,另一管含突变型引物称PCR反应液B。
本检测采用ABI7300荧光定量PCR仪。
PCR扩增及检测条件见图1。
反应结束后保存检测数据文件。在Results下打开Ampplot窗口。选择分析的目的样品所在位置。将Baseline数值改为start:1至4 stop:8至12,并打开manual设定Threshold:100000。双击Rn坐标上数值打开Graph settings窗口,将Post Run Settings中Log改为Linear,OK后打开Analysis preferences窗口,在Analysis菜单下选择Analyze自动分析结果,得到每次检测的Ct值。
4、判断实验有效性
1)野生型模板临界质控品和突变型模板临界质控品均分别检测为野生型纯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
2)对每一样品,用PCR反应液A和PCR反应液B同时进行FQ-PCR检测,两者Ct值相减得到ΔCt,ΔCt绝对值大于等于纯合子阈值(5)或小于等于杂合子阈值(3)则表示对该样品的分型检测有效,这个值在3到5之间,则对该样品分型检测无效,应检查样品DNA浓度、试剂、仪器、反应条件等方面的误差。
5、检测结果判定
在满足实验有效性标准的条件下,每份待检测样品可能是以下三种结果之一:1)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A小于CtB,则该样品即可判定野生型纯合子(参见图5);2)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B小于CtA,则该样品即可判定为突变型纯合子(参见图6);3)在ΔCt小于杂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则该样品即应是杂合子(参见图7)。
实施例3:TPMT基因3C突变检测试剂盒
一、引物和荧光探针设计过程
从GenBank数据库中调出TPMT基因全顺序NM_000367,找出包含TPMT3C突变位点所在的基因组DNA序列。找到突变位点,即A719G突变位点,该点如果是碱基“A”则该序列是野生型,如果是碱基“G”则该序列是TPMT3C突变型。
应用ABI Primer Express 3.0设计Taqman PCR分析所需引物和探针,在引物设计软件OLIGO的辅助下,评价设计出的两对、三条引物和一条荧光探针。引物和探针的序列如下:
引物序列:
T10-wr(野生型反向引物):5’GTCTCATTTACTTTTCTGTAAGTAGTT 3′(SEQ ID NO:9)
T10-mr(突变型反向引物):5′GTCTCATTTACTTTTCTGTAAGTAGTC 3′(SEQ ID NO:10)
T10-f(正向引物):5′TTCTTGTTTCAGGTAAAATATGC 3′(SEQ ID NO:11)
荧光探针序列:
T10-p:5’CGTTGTCTTGAGAAGGTTGATGCTTTTGAAGAAC 3’(SEQ ID NO:12)
被扩增区位于TPMT基因第10个外显子,全长132bps。
二、样品的准备和处理
同“实施例1”。
三、PS-FQ-PCR反应体系设置,仪器及反应条件设置
每人份PS-FQ-PCR反应液(50μl)包含:正、反向引物(10pmol/μl)各  1.0μl;荧光探针(10pmol/μl)1.5μl;dNTPs(10mM)1μl;10×PCR反应缓冲液5μl;MgCl2(25mM)10μl;ddH2O 23.0μl;DNA模板5μl;Taq酶2μl(1U/μl)和UNG酶0.5μl(1U/μl)。
每个样本同时用两个PCR反应管检测,其中一管含野生型引物称PCR反应液A,另一管含突变型引物称PCR反应液B。
本检测采用ABI7300荧光定量PCR仪。
PCR扩增及检测条件见图1。
反应结束后保存检测数据文件。在Results下打开Ampplot窗口。选择分析的目的样品所在位置。将Baseline数值改为start:1至4 stop:8至12,并打开manual设定Threshold:100000。双击Rn坐标上数值打开Graph settings窗口,将Post Run Settings中Log改为Linear,OK后打开Analysis preferences窗口,在Analysis菜单下选择Analyze自动分析结果,,得到每次检测的Ct值。
4、判断实验有效性
1)野生型模板临界质控品和突变型模板临界质控品均分别检测为野生型纯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
2)对每一样品,用PCR反应液A和PCR反应液B同时进行FQ-PCR检测,两者Ct值相减得到ΔCt,ΔCt绝对值大于等于纯合子阈值(5)或小于等于杂合子阈值(3)则表示对该样品的分型检测有效,这个值在3到5之间,则对该样品分型检测无效,应检查样品DNA浓度、试剂、仪器、反应条件等方面的误差。
5、检测结果判定
在满足实验有效性标准的条件下,每份待检测样品可能是以下三种结果之一:1)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A小于CtB,则该样品即可判定野生型纯合子(参见图8);2)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B小于CtA,则该样品即可判定为突变型纯合子(参见图9);3)在ΔCt小于杂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则该样品即应是杂合子(参见图10)。
实施例4:Apo B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
一、引物和荧光探针设计
从GenBank数据库中调出Apo B基因全顺序AB045146,找出包含Apo B突变位点所在的基因组DNA序列。找到突变位点,即G10658A突变位点,该点如果是碱基“G”则该序列是野生型,如果是碱基“A”则该序列是Apo B基因突变型。
应用ABI Primer Express 3.0设计Taqman PCR分析所需引物和探针,在引物设计软件OLIGO的辅助下,评价设计出的两对、三条引物和一条荧光探针。引物和探针的序列如下:
引物序列:
ApoBQ-wf(野生型正向引物):5’TTACTTGAATTCCAAGAGCACATG 3’(SEQ ID NO:13)
ApoBQ-mf(突变型正向引物):5’CTTACTTGAATTCCAAGAGCACAGA 3’(SEQ ID NO:14)
ApoBQ-r4(反向引物):5’GCCCTCTAGCTGTAAGTGGTTTTT 3’(SEQ ID NO:15)
荧光探针序列:
ApoBQ-p:5’AGAAGCCACACTCCAACGGATATATGGTCT 3’(SEQ ID NO:16)
被扩增区全长169bps。
二、样品的准备和处理
同“实施例1”
三、PS-FQ-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每人份PS-FQ-PCR反应液(50μl)包含:正、反向引物(10pmol/μl)各  1.0μl;荧光探针(10pmol/μl)1.5μl;dNTPs(10mM)1μl;10×PCR反应缓冲液5μl;MgCl2(25mM)10μl;ddH2O 23.0μl;DNA模板5μl;Taq酶2μl(1U/μl)和UNG酶0.5μl(1U/μl)。
每个样本同时用两个PCR反应管检测,其中一管含野生型引物称PCR反应液A,另一管含突变型引物称PCR反应液B。
本检测采用ABI7300荧光定量PCR仪。
PCR扩增及检测条件见图1。
反应结束后保存检测数据文件。在Results下打开Ampplot窗口。选择分析的目的样品所在位置。将Baseline数值改为start:1至4 stop:8至12,并打开manual设定Threshold:100000。双击Rn坐标上数值打开Graph settings窗口,将Post Run Settings中Log改为Linear,OK后打开Analysis preferences窗口,在Analysis菜单下选择Analyze自动分析结果,得到每次检测的Ct值。
4、判断实验有效性
1)野生型模板临界质控品和突变型模板临界质控品均分别检测为野生型纯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
2)对每一样品,用PCR反应液A和PCR反应液B同时进行FQ-PCR检测,两者Ct值相减得到ΔCt,ΔCt绝对值大于等于纯合子阈值(5)或小于等于杂合子阈值(3)则表示对该样品的分型检测有效,这个值在3到5之间,则对该样品分型检测无效,应检查样品DNA浓度、试剂、仪器、反应条件等方面的误差。
5、Apo B分型结果判定
在满足实验有效性标准的条件下,每份待检测样品可能是以下三种结果之一:1)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A小于CtB,则该样品即可判定野生型纯合子(参见图11);2)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B小于CtA,则该样品即可判定为突变型纯合子(参见图12);3)在ΔCt小于杂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则该样品即应是杂合子(参见图13)。
序列表
<110>中山大学安达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120>以TaqMan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140>
<141>
<160>16
<210>1
<211>22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1
GTGCACGAGGTCCAGAGATAGA
<210>2
<211>21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2
TGCACGAGGTCCAGAGATAAC
<210>3
<211>27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3
TTTCTGAATTTAATGTCACAGGTCACT
<210>4
<211>23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探针。
<400>4
TGACCTTCTCCCCACCAGCCTGC
<210>5
<211>19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5
ATAAAAGTGACTCTCAGTG
<210>6
<211>19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6
ATAAAAGTGA CTCTCAGTA
<210>7
<211>20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7
GTGGTGGATT CTTAAGTCTT
<210>8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探针。
<400>8
CCTCAATGCT CCCAGTGCTA TTCATGGGCA
<210>9
<211>27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9
GTCTCATTTACTTTTCTGTAAGTAGTT
<210>10
<211>27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10
GTCTCATTTACTTTTCTGTAAGTAGTC
<210>11
<211>23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11
TTCAACTTTCAGGTAAATATTCG
<210>12
<211>34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探针。
<400>12
CGTTGTCTTGAGAAGGTTGATGCTTTTGAAGAAC
<210>13
<211>24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13
TTACTTGAATTCCAAGAGCACATG
<210>14
<211>25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14
CTTACTTGAATTCCAAGAGCACAGA
<210>15
<211>24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引物。
<400>15
GCCCTCTAGCTGTAAGTGGTTTTT
<210>16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根据特定核苷酸序列设计,以用作PCR扩增的探针。
<400>16
AGAAGCCACA CTCCAACGGA TATATGGTCT

Claims (6)

1. 一种使用引物特异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S-FQ-PCR)检测DNA单点突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待检靶核酸样品;(2)利用PS-FQ-PCR扩增体系扩增并检测靶DNA片段;(3)以PS-FQ-PCR方法的标准确定检测的有效性;(4)根据所测得的ΔCt值判断野生型、突变型和杂合子。特征在于:(a)针对一个待检测的突变位点,每一个样品,确定突变与否需同时进行两次FQ-PCR;(b)FQ-PCR扩增过程分为两阶段进行;(c)使用附加质控品和被检测样本自身质控两个标准判定检测的有效性;以及(d)根据每个样品两次FQ-PCR测得的ΔCt值判断检测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对一个待检测突变位点,一个样品需要做两次FQ-PCR检测,即用野生型PCR反应液(含野生型引物)和突变型PCR反应液(含突变型引物)分别进行FQ-PCR检测。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FQ-PCR扩增过程分为两阶段包括首先在褪火和扩增时间相对较短,而且条件相对严格的条件下扩增,然后在褪火和扩增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反应条件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扩增。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用于判定检测的有效性的双重标准是标准1:每次检测样品同时需分别检测野生型临界阳性质控品和突变型临界阳性质控品,每个质控品需检测准确;和标准2:对每份样品均需同时使用野生型引物(A)和突变型引物(B)完成两次FQ-PCR反应,两次FQ-PCR所得出的ΔCt值绝对值需大于纯合子阈值或小于杂合子阈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按照下述标准判定被检序列是纯合子或是杂合子:1)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A小于CtB,被检标本可判定为野生型纯合子;2)在ΔCt大于纯合子阈值的情况下,如果CtB小于CtA,标本即判定为突变型纯合子;3)在ΔCt小于杂合子阈值的情况下,被检标本即判定为杂合子。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待检靶核酸样品来自被检者的血液、组织、羊水细胞和精液。
CN 200710026606 2007-01-30 2007-01-30 以TaqMan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Active CN101235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26606 CN101235415B (zh) 2007-01-30 2007-01-30 以TaqMan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26606 CN101235415B (zh) 2007-01-30 2007-01-30 以TaqMan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5415A true CN101235415A (zh) 2008-08-06
CN101235415B CN101235415B (zh) 2010-07-21

Family

ID=39919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26606 Active CN101235415B (zh) 2007-01-30 2007-01-30 以TaqMan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541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6055A (zh) * 2013-03-28 2013-09-0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树鼩il-2构建的质粒为标准品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CN103290118A (zh) * 2013-05-22 2013-09-11 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
CN103789436A (zh) * 2014-01-30 2014-05-14 思博奥科生物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修饰引物的定量突变检测系统
CN103923976A (zh) * 2014-01-28 2014-07-16 吴松 一种检测ter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
CN104789642A (zh) * 2014-01-20 2015-07-22 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引物、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CN115775591A (zh) * 2023-01-10 2023-03-10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物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0208402A (pt) * 2001-04-02 2004-03-30 Syngenta Ltd Métodos diagnósticos para detecção de uma ou mais mutações de citocromo b em fungos
CN1737164A (zh) * 2004-08-27 2006-02-22 上海复旦悦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变异的方法
CN1710102A (zh) * 2005-06-20 2005-12-21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一种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的pcr检测方法及试剂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6055A (zh) * 2013-03-28 2013-09-0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树鼩il-2构建的质粒为标准品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CN103276055B (zh) * 2013-03-28 2015-02-1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树鼩il-2构建的质粒为标准品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CN103290118A (zh) * 2013-05-22 2013-09-11 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
CN103290118B (zh) * 2013-05-22 2014-07-30 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
CN104789642A (zh) * 2014-01-20 2015-07-22 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引物、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CN104789642B (zh) * 2014-01-20 2017-12-26 北京乐普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引物、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CN103923976A (zh) * 2014-01-28 2014-07-16 吴松 一种检测ter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
CN103789436A (zh) * 2014-01-30 2014-05-14 思博奥科生物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修饰引物的定量突变检测系统
CN103789436B (zh) * 2014-01-30 2015-09-30 思博奥科生物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修饰引物的定量突变检测系统
CN115775591A (zh) * 2023-01-10 2023-03-10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物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5415B (zh)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5789B (zh) 靶序列的富集
US6180349B1 (en)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to enumerate DNA copy number
JP5761891B2 (ja) ポリヌクレオチドプライマー
KR101171635B1 (ko) 변이의 검출 방법 및 그것에 이용하는 키트
CN101235415B (zh) 以TaqMan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基因单点突变的方法
EP1660681A2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differentiating tissues or cell types using epigenetic markers
US6355433B1 (en) Determination of nucleotide sequence variations through limited primer extension
JP2019519540A (ja) 肺癌患者におけるalk阻害薬療法に対する応答を予測する未分化リンパ腫キナーゼにおける新規な変異
JP2002539769A (ja) 多重リアルタイムpcr
US11279982B2 (en) EGFR assay
Cheng et al. Clinical validation of a cell-free DNA gene panel
WO2008077330A1 (en) Taqman mgb probe for detecting maternal inherited mitochondrial genetic deafness c1494t mutation and its usage
CN106834434B (zh) 用于检测COX-1、COX-2和GPIIIa基因多态性的核酸、试剂盒及方法
CN104818340B (zh) 检测jak2基因v617f位点多态性的引物、试剂盒及其pcr方法
Cuscó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SMA carrier testing in genetic laboratories: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quantifying the SMN1 gene
TWI780315B (zh) 量化標的基因的突變型等位基因負擔的方法
US20180223367A1 (en) Assays,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diagnosing cancer
CN111593115B (zh) 用于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及试剂盒
CN104395468A (zh) 检测hla-a*24:02的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CN102134595A (zh) 样品中核酸质量检测方法
Stopińska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Y831C mutation detection in human DNA polymerase gamma by allelic discrimination assay.
Schlaich et al. First‐time application of droplet digital PCR for methylation testing of the 11p15. 5 imprinting regions
KR20230063836A (ko) Hla-b*5801 대립유전자 검출용 핵산 분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법
Popa et al. Introduction to SNP genotyping by Real-Time PCR
CN116814774A (zh) 一组检测药物性耳聋1555A/G基因分型的TaqMan-ARMS-PCR引物探针设计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DONG DA AN CLINICAL EXAMINATION CENTER CO., 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AN GENE CO., LTD., ZHONGSHAN UNIV.

Effective date: 201104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0665 NO. 19, XIANGSHAN ROAD, SCIENCE CITY,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0080 FORMER STUDENTS DORMITORY 6, NORTH CAMPUS, SUN YAT-SEN UNIVERSITY, NO. 74, ZHONGSHAN 2ND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1

Address after: 510080,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dong, Zhongshan two 74 Yuexiu District Road, Zhongshan University north campus, the original student dormitory Sixth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Da'an Clinical Examination Cen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5 No. 19 incense Hill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wn, Guangzhou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Daan Gene Co., Ltd., Zhongshan Univ.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eng Jingyu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