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1500A - 转印装置以及具有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以及具有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1500A
CN101231500A CNA2007103005562A CN200710300556A CN101231500A CN 101231500 A CN101231500 A CN 101231500A CN A2007103005562 A CNA2007103005562 A CN A2007103005562A CN 200710300556 A CN200710300556 A CN 200710300556A CN 101231500 A CN101231500 A CN 101231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elt
driver element
elastic component
adjust
mo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05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正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1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1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6Meandering prevention by controlling drive mechanis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补偿转印带的漂浮运动的转印装置以及一种包括所述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设备主体,具有成像单元;转印装置,用于将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所述转印装置包括:转印带;驱动单元,使转印带旋转;至少一个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转印带和驱动单元的漂浮运动,从而使它们位于正确的位置。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以及具有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涉及一种转印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包括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的功能的作为单个装置的多功能机器)具有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上的功能。这种成像设备包括:送给单元,用于送给打印介质;显影单元,在光敏介质上显影图像;转印装置,将显影的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定影单元,定影转印的图像;排放单元,将打印介质排放到外部。在这些单元中,转印单元的示例显示在图1中。
参照图1,普通成像设备的转印装置包括转印带10,转印带10通过一对辊21和22支撑和旋转。转印带10在旋转的同时从光敏介质接收图像并且将接收的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此时,所述一对辊21和22中的一个是从驱动源接收驱动力的驱动辊21,另一个是惰性辊22。惰性辊22的两端被弹性构件30支撑,以对转印带10施加张力。
但是,转印带10在旋转时在惰性辊22的轴向产生摇晃和漂浮运动(floating movement)。转印带10在旋转时的这种漂浮运动导致转印质量变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方法,使得惰性辊22按照中间和两端的尺寸不同的拱形(crown)形成,或者所述方法在转印带10的内侧表面形成导向突起并且在惰性辊22的与导向突起对应的部分形成导向凹槽。但是,随着惰性辊22和/或转印带10的形状发生改变,产生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并且在特定部分的摩擦增大导致了所述特定部分的磨损。
另外,还使用额外安装能够感测转印带10的运动并且对其进行补偿的单独的检测装置和单独的补偿装置的传统方法。但是,额外安装单独的检测装置和单独的补偿装置导致生产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提供一种能够补偿转印带的漂浮运动的转印装置以及一种包括所述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还提供一种具有用于补偿转印带的漂浮运动的机构的转印装置以及一种包括所述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所述机构成本低并且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其它方面和效用一部分将在以下描述中被阐述,并且一部分通过所述描述将变得明显,或者可通过实施本发明的总体构思而学习到。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通过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来实现,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设备主体,具有成像单元;转印装置,用于将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所述转印装置包括:转印带;驱动单元,使转印带旋转;至少一个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转印带和驱动单元的漂浮运动,从而使它们位于正确的位置。
驱动单元可包括与转印带的内侧表面接触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内侧表面的多个辊。
调整单元可包括:调整构件,与所述多个辊中的一个的轴向运动发生干涉;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一个辊的轴和调整构件之间,用于沿着转印带的驱动方向施加弹力。
所述多个辊可包括可旋转地支撑转印带的一端的至少一个驱动辊和可旋转地支撑转印带的另一端的至少一个惰性辊。
调整单元可调整惰性辊的漂浮运动。
调整构件可被设置为在与位于正确位置的惰性辊的轴接触的第一位置和旋转了惰性辊的轴向运动那么大范围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旋转。
调整构件可包括与惰性辊的轴接触的接触端和与接触端的运动相关联地运动并且支撑弹性构件的支撑端。
接触端和支撑端可关于旋转轴互相成直角。
弹性构件可沿着转印带的旋转方向压迫惰性辊的轴,使该轴运动调整构件的旋转范围那么大的范围。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通过提供一种转印装置来实现,所述转印装置包括:转印带;驱动单元,用于使转印带旋转;至少一个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转印带和驱动单元的漂浮运动,以使它们保持在其位置。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可通过提供一种成像设备使用的转印装置来实现,所述转印装置包括:转印带;驱动单元,用于使转印带旋转;至少一个调整单元,具有调整构件和弹性构件,调整构件被设置为根据驱动单元的运动而可运动,弹性构件连接在驱动单元和调整构件之间,用于调整转印带和驱动单元之一的运动。
所述运动可包括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运动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运动,并且调整构件和弹性构件的组合可用于调整第一运动和第二运动。
弹性构件可控制调整构件朝着驱动单元偏移。
调整构件可包括连接到弹性构件的一端和从所述一端朝着驱动单元延伸以根据第二运动而运动的另一端。
弹性构件可产生相对于驱动单元作用于调整构件的第一弹力,和作用于驱动单元以调整第二运动的第二弹力。
调整构件可被可旋转地设置,从而根据转印带和驱动单元中的一个的第二运动而运动;并且弹性构件可被弹性地连接在驱动单元和调整构件之间,以控制第一运动和第二运动的至少一个。
至少一个调整单元可包括设置在驱动单元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调整单元和第二调整单元;调整构件可包括第一调整构件和第二调整构件;弹性构件可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分别与第一调整构件和第二调整构件构成第一调整单元和第二调整单元。
第一调整构件可根据所述运动而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调整构件可根据所述运动而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二弹性构件可产生沿第三方向的作用于驱动单元和转印带之一的弹力,以调整所述运动。
所述转印装置还可包括用于限制第二调整构件的运动的干涉构件。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总体构思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会变得清楚和更加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普通成像设备的传统转印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转印装置的俯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调整图3所示的转印带的漂浮运动的操作的俯视图。
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应该被理解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其例子在附图中显示,图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以下,通过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的总体构思。
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具有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100中的:送给单元110,用于送给打印介质P;光敏介质120,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130,用显影剂对静电潜像显影;转印装置200,将显影的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P上;定影单元140,定影转印到打印介质P上的图像。这里,光敏介质120和显影单元130形成成像单元。
由于如上构造的成像单元和送给单元110的操作和技术构造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和阐述。
参照图3,将在光敏介质120上显影的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P上的成像设备的转印装置200包括转印带210、驱动单元220和调整单元。调整单元(例如)可具有第一调整单元230和第二调整单元240。
转印带210接收在光敏介质120上通过显影单元130显影的一个或多个图像。所述一个或多个显影的图像互相重叠以形成全图像。转印到转印带210上的图像作为全图像通过支承辊(backup roller)250被转印到打印介质P上,支承辊250在面对转印带210的同时旋转,使得打印介质P介于它们之间。由于这种通过转印带210的图像转印的操作和技术构造在本领域是公知的,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和阐述。
驱动单元220包括多个辊221和222,其接触并可旋转地支撑转印带210的内侧表面,以驱动转印带210或使转印带210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辊221和222被表示为驱动辊221和惰性辊222。驱动辊221可旋转地支撑转印带210的一端并且从驱动源(未示出)接收驱动力。惰性辊222可旋转地支撑转印带210的另一端。这里驱动辊221在旋转的同时面对支承辊250,使得转印带210介于它们之间。
驱动辊221和惰性辊222各自可被设置为多个,以使转印带210旋转。驱动辊221和惰性辊222中的一个可被设置为多个,以使转印带210旋转。
调整单元230和240用于调整转印带210和驱动单元220的漂浮运动。这里,调整单元230和240相应地设置在从惰性辊222的两端突出的一轴222a和另一轴222b上,以调整驱动单元220的惰性辊222的漂浮运动。第一调整单元230包括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一弹性构件232,第二调整单元240包括第二调整构件241和第二弹性构件242。
漂浮运动可包括驱动辊221和惰性辊222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转印带210的摇晃运动,和/或在转印带210的运动或旋转期间产生的沿着驱动辊和惰性辊222中的至少一个的轴向和旋转方向的运动。
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干涉惰性辊222的轴向运动。具体地说,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分别与惰性辊222的一轴222a和另一轴222b接触,并且通过惰性辊222的轴向运动而分别绕第一旋转轴231c和第二旋转轴241c旋转。
当第一旋转轴231c和第二旋转轴241c分别形成在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上时,第一旋转轴231c和第二旋转轴241c被主体100可旋转地支撑。当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被设置为分别相对于第一旋转轴231c和第二旋转轴241c旋转时,第一旋转轴231c和第二旋转轴241c被主体100固定地支撑或固定地安装在主体100上。
所述一轴222a和另一轴222b可形成在惰性辊222的相对两端,可与惰性辊222一起旋转,并且可具有平行于惰性辊的旋转轴的旋转轴。
所述一轴222a和另一轴222b的旋转轴设置在驱动辊221或另一个惰性辊的旋转轴上,第一调整单元230和第二调整单元240被设置为对应于所述一轴222a和另一轴222b。
如图3和图4A所示,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旋转,第一位置是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与位于正常位置的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和另一轴222b的对应一个接触的位置,第二位置是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通过位于异常位置的惰性辊222的轴向运动而运动或转动的位置。
另外,第一调整构件231包括第一接触端231a和第一支撑端231b,第二调整构件241包括第二接触端241a和第二支撑端241b。第一接触端231a和第二接触端241a分别与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和另一轴222b的对应一个接触。第一支撑端231b和第二支撑端241b分别根据第一接触端231a和第二接触端241a的运动而运动,并且分别支撑第一弹性构件232和第二弹性构件242。这里,第一接触端231a与第一支撑端231b关于第一旋转轴231c成直角,第二接触端241a与第二支撑端241b关于第二旋转轴241c成直角。
第一弹性构件232被设置在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与第一调整构件231的第一支撑端231b之间,并且第二弹性构件242被设置在惰性辊222的所述另一轴222b与第二调整构件241的第一支撑端241b之间,从而沿着转印带210的旋转方向或者沿着使惰性辊222离开驱动辊221的方向施加弹力。转印带210沿着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
也就是说,第一弹性构件232被设置在第一支撑端231b和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之间,并且第二弹性构件242被设置在第二支撑端241b和惰性辊222的所述另一轴222b之间。第一弹性构件232和第二弹性构件242的弹力使得转印带210在驱动辊221和惰性辊222之间张紧。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的旋转范围R内,第一弹性构件232和第二弹性构件242分别沿着转印带210的旋转方向压迫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和另一轴222b。
更具体地说,如果第一调整构件231的第一接触端231a旋转旋转范围R到第二位置,同时接触沿着箭头A的方向运动的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如图4A所示),则关于第一旋转轴231c从第一接触端231a按照直角延伸的第一支撑端231b也旋转旋转范围R。然后,在第一支撑端231b上支撑的第一弹性构件232通过其弹力使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沿着箭头C的方向运动。
这里,与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的通过第一弹性构件232的运动相关地,惰性辊222的所述另一轴222b沿与箭头C的方向相反的箭头D的方向运动。
为了干涉第一弹性构件232和第二弹性构件242的沿着图4B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的运动范围,安装了第一干涉构件233和第二干涉构件243。更具体地说,第一干涉构件233和第二干涉构件243干涉第一支撑端231b和第二支撑端241b的在箭头D的方向的运动,从而即使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或另一轴222b沿着箭头D的方向漂浮运动,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也不旋转,而是保持在第一位置。
也就是说,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并且惰性辊222相对于驱动辊221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从而控制转印带210位于期望的位置,以将形成的图像从光敏介质120转印到打印介质P上。
以下,将参照图3至图4B解释如上述构造的成像设备的转印装置的调整操作。
如图3所示,转印带210沿着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旋转,转印带210的两端被驱动辊221和惰性辊222支撑。此时,如图4A所示,如果在没有额外的固定单元的情况下,转印带210沿着箭头A的方向运动同时旋转,则惰性辊222通过惰性辊222和转印带210的内侧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也沿着箭头A的方向与转印带210一起运动。
根据惰性辊222的沿着箭头A的方向的这种运动,与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接触的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调整构件231的第一接触端231a旋转旋转范围R。这样,关于第一旋转轴231c按照直角连接到第一接触端231a的第一支撑端231b旋转旋转范围R,因此,第一调整构件231旋转到第二位置。此时,由第一支撑端231b支撑的第一弹性构件232沿着箭头C的方向压迫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如图4B所示。
由于所述一轴222a沿着箭头C的方向运动,所以惰性辊222的所述另一轴222b沿着箭头D的方向运动。此时,由于第二支撑端241b与第二干涉构件243发生干涉,因此只有第二弹性构件242被压缩,并且第二调整构件241不旋转。结果,惰性辊222倾斜一定角度,从而转印带210沿着相对倾斜地更多的箭头B的方向朝着所述另一轴222b运动。
在转印带210沿着箭头B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下,由于被压缩的第二弹性构件242的弹力的恢复作用,惰性辊222返回到先前位置(即,原始位置)。此时,第一调整构件231和第二调整构件241也由于第一弹性构件232和第二弹性构件242的恢复的弹力而旋转,并且与惰性辊222的所述一轴222a和另一轴222b发生干涉,因此,返回第一位置。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已解释了第一调整单元230和第二调整单元240,并且将第一调整单元230和第二调整单元240显示为用于调整惰性辊222和转印带210的沿着箭头A的方向的运动。但是,当第一调整单元230和第二调整单元240用于调整惰性辊222和转印带210的沿着箭头B的方向的运动时,按照与上述相同的原理和方法执行该操作。
从以上描述中清楚的是,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转印装置和具有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用于调整驱动单元的惰性辊,所述惰性辊通过其与转印带之间的摩擦而与转印带一起漂浮运动。因此,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装置和具有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利用简单的结构可调整转印带的漂浮运动,因此使转印带位于正确的位置,从而允许制造成本降低并且允许转印质量提高。
虽然已经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发明总体构思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设备主体,具有成像单元;
转印装置,用于将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其中,该转印装置包括:
转印带;
驱动单元,使转印带旋转;
至少一个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转印带和驱动单元的漂浮运动,从而使它们位于原始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驱动单元包括与转印带的内侧表面接触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内侧表面的多个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调整单元包括:
调整构件,与所述多个辊中的一个辊的轴向运动发生干涉;
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一个辊的轴和调整构件之间,用于沿着转印带的驱动方向施加弹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多个辊包括可旋转地支撑转印带的一端的至少一个驱动辊和可旋转地支撑转印带的另一端的至少一个惰性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惰性辊的漂浮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调整构件被设置为在与位于正确位置的惰性辊的轴接触的第一位置和旋转了惰性辊的轴向运动那么大的范围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调整构件包括与惰性辊的轴接触的接触端和与接触端的运动相关联地运动并且支撑弹性构件的支撑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接触端和支撑端关于调整构件的旋转轴互相成直角。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弹性构件沿着转印带的旋转方向压迫惰性辊的轴,使该轴运动调整构件的旋转范围那么大的范围。
10.一种成像设备使用的转印装置,包括:
转印带;
驱动单元,用于使转印带旋转;
至少一个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转印带和驱动单元的漂浮运动,使它们位于原始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驱动单元包括与转印带的内侧表面接触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内侧表面的多个辊。
12.一种成像设备使用的转印装置,包括:
转印带;
驱动单元,用于使转印带旋转;
至少一个调整单元,具有调整构件和弹性构件,调整构件被设置为根据驱动单元的运动而可运动,弹性构件连接在驱动单元和调整构件之间,用于调整转印带和驱动单元之一的运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所述运动包括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运动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运动;
调整构件和弹性构件的组合用于调整第一运动和第二运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弹性构件控制调整构件朝着驱动单元偏移。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调整构件包括连接到弹性构件的一端和从所述一端朝着驱动单元延伸以根据第二运动而运动的另一端。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弹性构件产生相对于驱动单元作用于调整构件的第一弹力,和作用于驱动单元以调整第二运动的第二弹力。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调整构件被可旋转地设置,从而根据转印带和驱动单元中的一个的第二运动而运动;
弹性构件弹性地连接在驱动单元和调整构件之间,以控制第一运动和第二运动的至少一个。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至少一个调整单元包括设置在驱动单元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调整单元和第二调整单元;
调整构件包括第一调整构件和第二调整构件;
弹性构件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分别与第一调整构件和第二调整构件构成第一调整单元和第二调整单元。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第一调整构件根据所述运动而沿第一方向运动;
第二调整构件根据所述运动而沿第二方向运动;
第二弹性构件产生沿第三方向的作用于驱动单元和转印带之一的弹力,以调整所述运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转印装置,还包括:
干涉构件,用于限制第二调整构件的运动。
CNA2007103005562A 2007-01-26 2007-12-24 转印装置以及具有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Pending CN1012315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08463A KR101320842B1 (ko) 2007-01-26 2007-01-26 전사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KR1020070008463 2007-0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1500A true CN101231500A (zh) 2008-07-30

Family

ID=39304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3005562A Pending CN101231500A (zh) 2007-01-26 2007-12-24 转印装置以及具有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26381B2 (zh)
EP (1) EP1950620A1 (zh)
KR (1) KR101320842B1 (zh)
CN (1) CN1012315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5610A (zh) * 2013-07-25 2015-02-1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皮带偏移抑制结构、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1207B2 (ja) * 2009-09-02 2012-04-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ベルトユニット
JP6061190B2 (ja) * 2012-09-11 2017-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の片寄り補正機構、ベルト装置、転写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9747B2 (ja) 1991-03-04 1997-1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搬送装置
JPH04317936A (ja) * 1991-04-16 1992-11-09 Ricoh Co Ltd 無端ベルトの寄り補正装置
JPH0664772A (ja) * 1992-08-13 1994-03-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無端ベルト搬送装置
JP3768675B2 (ja) 1998-05-12 2006-04-1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ベルト装置
JP2001122418A (ja) 1999-10-26 2001-05-08 Fuji Xerox Co Ltd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5610A (zh) * 2013-07-25 2015-02-1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皮带偏移抑制结构、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345610B (zh) * 2013-07-25 2019-03-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皮带偏移抑制结构、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20842B1 (ko) 2013-10-21
EP1950620A1 (en) 2008-07-30
KR20080070393A (ko) 2008-07-30
US20080181682A1 (en) 2008-07-31
US8126381B2 (en) 2012-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73310B2 (en) Oblique movement preventing device for endless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t
CN101077745B (zh) 片材传送装置、成像装置以及图像阅读装置
JP4037349B2 (ja) 中間転写システム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01846947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6009298A (en) Image transfer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03883B (zh)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70202A (zh) 图像写入装置和图像记录装置
CN101968617A (zh)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054282A (ja) 電子写真方式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装置
CN101231500A (zh) 转印装置以及具有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JP47842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08674B2 (ja) 電子写真方式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950413B2 (ja) 印刷機用感光ベ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1009712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device
CN10044767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316864B2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12292B2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act control of process units
JP5024309B2 (ja) タンデム型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107627B2 (ja) カラー記録装置
JP2005107053A (ja) カラ−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0375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EP0899628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JP40007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073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63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