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0922A - 自动变速器切换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切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0922A
CN101230922A CNA2008100032685A CN200810003268A CN101230922A CN 101230922 A CN101230922 A CN 101230922A CN A2008100032685 A CNA2008100032685 A CN A2008100032685A CN 200810003268 A CN200810003268 A CN 200810003268A CN 101230922 A CN101230922 A CN 101230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ntact
side contact
movable side
mov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32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0922B (zh
Inventor
糸长雅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0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0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0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09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F16H59/105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al switches or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54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the operating part having at least five or an unspecified number of operative positions
    • H01H19/56Angularly-movable actuating part carrying contacts, e.g. drum switch
    • H01H19/58Angularly-movable actuating part carrying contacts, e.g. drum switch having only axial contact pressure, e.g. disc switch, wafer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2Application transmission, e.g. for sensing the position of a gear selector 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变速器切换器包括设有固定侧接触件的固定元件;设有可动侧接触件的可动元件。固定侧接触件包括相对于固定侧接触件的间歇接触部分。接触部分沿着可动元件的运动方向延伸。可动元件与自动变速器连接,如果可动元件根据换档杆的切换操作转动,则可动元件就带动固定侧接触件与可动侧接触件相互接触或分离。可动侧接触件固定于可动元件上,固定元件上设有盘簧,所述盘簧将固定侧接触件偏压向可动侧接触件。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切换器
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7年1月26日递交的申请号为P2007-017103的在先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文件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切换器,接触件可根据自动变速器换档杆的切换操作而相互接触或相互分离。
背景技术
在常规汽车中有一个自动变速器(所谓的自动档汽车),其中的换档杆可通过切换操作在多种档位中选取一个档位。例如,多种档位可以是停车档(此后表示为P档),倒车档(此后表示为R档),空档(此后表示为N档),一个行驶档(此后表示为D档),二连档和一连档(此后表示为L档)。此类汽车中都安装有一个自动变速器切换器,在该切换器中,根据选择的档位,接触件相互接触或者分离。
例如,如图1所示,一个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01包括固定元件102,固定于汽车车体(图中未示出)上;轴104以铰接方式被轴承孔103支撑,其中所述轴承孔103形成在固定元件102的一部分上;可动元件105,固定于轴104上,由固定元件102支撑,以使得所述可动元件105可以绕轴104的中心轴(转轴)转动,所述中心轴沿着轴104的纵向延伸。可动元件105与自动变速器(图中未示出)连接。位于轴承孔103中的轴104按照换档杆(图中未示出)的切换操作转动,可动元件105则相对于固定元件102转动,并在不同的档位上切换。
如图2所示,固定侧接触件110被置于固定元件102的表面上,与可动元件105相对。可动侧接触件111被置于可动元件105的表面上,与固定元件102相对。可动侧接触件111与固定侧接触件110可接触或分离。固定侧接触件110包含一个相对于可动侧接触件111的间歇接触部分。接触部分沿着可动元件105的运动方向延伸。当可动元件105根据换档杆的切换操作转动时,可动侧接触件111和固定侧接触件110互相接触或分离。
在这种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01中,为了确保固定侧接触件110和可动侧接触件111之间的接触压力,可动元件105中提供了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将可动侧接触件111偏压向固定侧接触件110。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01中,在可动元件105中提供了将可动侧接触件111偏压向固定侧接触件110的板簧125(例如,参阅美国No.5736701专利的说明书和附图1和附图3)。
其中,在使用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01时,由于可动侧元件105连接到自动变速器上,因此,如果自动变速器在汽车行进中接收到来自发动机的振动也开始振动,那么该振动就会从自动变速器直接传送给可动元件105。如果自动变速器传送给可动元件105的振动通过弹簧元件(板簧125)传递到可动侧接触件111,那么弹簧元件的形变不能跟随上振动,且在有些情况下可动侧接触件与固定侧接触件110分离。也就是说,如果自动变速器的振动通过弹簧元件被传递到可动侧接触件111,则可动侧接触件111将产生所谓的跳动,这可能会导致可动侧触器111与固定侧接触件110之间的接触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上述情况下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切换器,在所述变速器切换器中可以大大减少可动侧接触件与固定侧接触件之间产生接触失效的趋势。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切换器,包括:固定元件,固定在汽车的车体上;固定侧接触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元件的表面接触件上;可动元件,与固定元件的一个表面相对,并以固定元件为支撑,使得所述可动元件能够绕着与所述的一个表面垂直的转轴转动;以及可动侧接触件,设置在可动元件的与固定元件相对的一个表面上,其中,固定侧接触件和移动侧接触件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沿着可动元件的运动方向上具有间歇接触部分,可动元件连接到自动变速器上并根据换档杆的切换操作而转动,使得可动元件引起固定侧接触件与可动侧接触件的相互接触以及固定侧接触件与可动侧接触件的相互分离,其中,可动侧接触件固定在可动元件上,而固定元件设置有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将固定侧接触件偏压向可动侧接接触件。
根据上述结构,可动侧接触件固定于可动元件上,并且将接触件弹簧元件固定在固定元件之上,所述弹簧元件将固定侧接触件偏压向可动侧接触件。因此,即使在可动侧接触件与固定侧接触件相互接触的状态下,自动变速器的振动被传送给可动元件,可动侧接触件也会与固定侧接触件一起振动,且可动侧接触件与固定侧接触件脱开的可能性也很低。因此,本发明的优点是,与常规的自动变速器的振动通过弹簧元件传递到可动侧接触件的结构相比,由可动侧接触件的跳动引起的接触失效出现的可能性要小。由于自动变速器的振动不是直接传递给固定元件,于是从自动变速器通过弹簧元件传递到固定侧接触件的振动小到可以被忽略,这样由固定侧接触件的跳动引起的接触失效就不会发生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中的可动侧接触件和可动元件整体地构成为一个部件。
使用此结构,由于可动侧接触件和可动元件整体地构成为一个部件,所以与将可动侧接触件作为独立的部件设置在可动元件上的情况相比,部件的数目就可能被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固定侧接触件具有与可动侧接触件接触的触头,并且弹簧元件是一个介于所述触头和固定元件之间的盘簧。
此结构中,由于弹簧元件是盘簧,所以与使用板簧作为弹簧元件的情况相比,使用很小的弹簧元件就能够吸收与可动侧接触件一起振动的固定侧接触件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中的可动侧接触件相对固定侧接触件的接触表面是平坦表面。
在此结构中,由于可动侧接触件相对固定侧接触件的接触表面是平坦的,所以可动侧接触件和固定侧接触件形成面与面的互相接触。因此,当可动元件转动时,由弹簧元件的弹簧压力所产生的固定侧接触件和可动侧接触件之间的摩擦可以被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中的与固定侧接触件接触的可动接触件元件的部分设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肋,所述绝缘肋的宽度比所述固定侧接触件的宽度窄,所述绝缘肋间歇地沿着所述可动元件的运动方向突起,并且比所述绝缘肋低的接触肋从可动侧接触件的与固定侧接触件接触的区域突出,并且该区域不与其中绝缘肋沿着可动元件的运动方向延伸的区域重叠。
使用上述结构,接触肋从可动侧接触件上的、与固定侧接触件接触的部分突出,并且所述部分不与绝缘肋沿着可动元件运动方向延伸的区域重叠。这样,即使当绝缘肋相对于固定侧接触件滑动或绝缘肋作为外物粘结到固定侧接触件上,导致绝缘肋的表面被刮削的时候,可动侧接触件仍可与固定侧接触件没有被外物粘结的部分接触,从而能够避免接触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实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常规实例的侧视图;
图3A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B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A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元件的主视图;
图4B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元件的后视图;
图5A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动元件的主视图;
图5B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动元件的剖视图;
图5C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动元件的后视图;
图6A示出依据第一实施例的可动侧接触件和固定侧接触件之间的接触状态的主视图;
图6B是图6A中A部的剖视图;
图7A示出依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的可动侧接触件和固定侧接触件之间的接触状态的主视图;
图7B是图7A中B部的剖视图;
图8A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B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9A示出依据第二实施例的固定侧端子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9B示出依据第二实施例的固定侧端子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9C示出依据第二实施例的固定侧端子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10A示出依据第二实施例的固定元件的主视图;
图10B示出依据第二实施例的固定元件的后视图;
图11A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可动侧接触件和固定侧接触件之间的接触状态的主视图;
图11B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可动侧接触件和固定侧接触件的接触状态中相关部件的仰视图;
图11C是图11A中C部的剖视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动元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3A和3B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包括:扇形的固定元件2,固定于汽车车体(图中未示出)上;轴4,以铰接方式被轴承孔103支撑,所述轴承孔3形成在固定元件2的一部分上;以及扇形可动元件5,固定于轴4上并以固定元件2为支撑,使得可动元件5能够绕轴4的中心轴(转轴)转动,所述中心轴沿着轴4的纵向延伸。轴4两端沿纵向的横截面在纵向上相交,并且形状为长方形。轴4的一端插入形成在可动元件5中的长方形的固定孔6中(如图5A所示),这样将轴4固定于可动元件5中。
轴4能够根据切换操作(图中未示出)在轴承孔3内转动。有了这种结构,可动元件5根据换档杆的切换操作相对于固定元件2转动。可动元件5通过轴4与自动变速器(图中未示出)相连,通过相对于固定元件2的旋转可动元件5,可动元件5从多个档位中选择一个。例如,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共有六个档位,有P档,R档,N档,D档和二连档以及L档。自动变速器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接收发动机等的振动,并产生振动。因此,有些情况下振动通过轴4从自动变速器直接传送给与自动变速器相连的可动元件5。在固定元件2中,轴4通过铰接方式被固定元件2支撑,固定元件2却没有固定于所述轴4上。这样,自动变速器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到固定元件2上,相对于可动元件5,固定元件2受到自动变速器振动的影响要小。
一对突起7从邻近固定元件2的、与可动元件5相对的表面的外围突出。滚子(图中未示出)安装于两个突起7之间,所述滚子被弹簧(图中未示出)的偏压向轴承孔3。多个褶状突起8从可动元件5的外围伸出,而所述滚子在可动元件5上滑动。当可动元件5转动时褶状突起物8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只要滚子在相邻的两个褶状突起之间配合,自动变速器的档位发生转变。用这种结构,只要可动元件5转动和切换,滚子就在相邻的两个褶状突起8之间配合,并且对可动元件5进行定位。
如图3A所示,在固定元件2的与可动元件5相对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凹槽9。固定侧的接触件10容纳在凹槽9中。设置与固定侧接触件10接触或者分离的可动侧接触件11,随着可动元件5的转动,可动侧接触件11与固定侧接触头10接触或者分离。
根据换档杆的切换操作,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使固定侧接触件10和可动侧接触件11相互接触或者分离,并且输出表示所选档位的位置信号给信号电路(图中未示出),由此能够开关档位指示灯(图中未示出),开关通向发动机起动机(图中未示出)的电路,并开关后灯(图中未示出)。通向发动机起动机的电路在P档和N档打开,后灯在R档打开。对应于固定侧接触件10和可动侧接触件11之间的接触和分离的接触输出从连接器12发出,连接器12从固定元件2与可动元件5相对的外围部分突出。
下面将阐述固定侧接触件10和可动侧接触件11之间的具体结构。
正如图4A所示,多个(在实施例中是六个)引线框13是嵌入式成形的。每个引线框13的一端成为连接器12的终端,如图4A所示。引线框13的另一端外露在多个(在第一实施例中是六个)端子容纳室15的底部表面外,如图4B所示,该端子容纳室15由设于凹槽9中的分隔壁14来分隔。所有的引线框13在固定元件2成形的时候都是相互连接的,使得固定元件2成形时,引线框13在位置上就不会有偏差;引线框13的连接部分(未示出)通过将在固定元件2的适当的位置上形成的剪切孔16切断,以使引线框13相互隔离。
如图3A所示,在每个终端调节腔15中都配备构成固定侧接触件10的触头19和盘簧17。每个固定侧接触件10都与外露在端子容纳室15的底部表面外的引线框13电连接。也就是说,在每个引线框13中,设置所述固定侧接触件10,并且提供多个(在第一实施例中是六个)固定侧接触件10。触头19沿着端子容纳室15的底部表面延伸的横截面基本与端子容纳室15的形状相同,安装盘簧17的一端的凹槽18设置在触头19的与端子容纳室15的底部平面相对的表面上。有了这样的结构,触头19就能够通过盘簧17与引线框13电连接,并且触头19能够在盘簧17伸长和收缩的同时在终端调节腔15的深度方向上移动。盘簧17用作弹簧元件,将固定侧接触件10偏压向终端调节腔15的外侧。
多个固定侧接触件10沿着轴承孔3的径向方向设置。固定侧接触件10被设置成两行,以使得在可动元件5的运动方向上相邻的固定侧接触件10能够相互偏离开。固定侧接触孔10沿着轴承孔3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宽度要比沿着轴承孔的径向方向的间距大。正如前面提到的,由于相邻的固定侧接触件10在沿着可动元件5的运动方向上相互偏离开,所以相邻的固定侧接触件10不会相互干扰。
如图5A所示,包括一个导电板的可动侧接触件11固定在可动元件5与固定元件2相对的表面上。如图5B和5C所示,在可动侧接触件11与可动元件5相对的表面上突出的多个结合突起20穿过可动元件5,结合突起20的末端是陷型的,由此能够将可动侧接触件11定位和固定到可动元件5上。可动侧接触件11形成围绕固定孔6延伸的扇形,导向肋板21沿着径向在可动侧接触件11的两端边缘上形成。导向肋板21朝向固定元件2突出,并且导向肋板21的末端沿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正如图3A所示,导向肋板21被插入固定元件2的凹槽9,并与在凹槽9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导向齿22啮合,导向肋板21的用于阻止可动侧接触件11从凹槽9中脱出。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可动侧接触件11包括一个导电板。固定侧接触件10被相互电连接,同时与可动侧接触件11接触,在连接器12中产生一个接触输出。在图5A和5B所示的示例中,多个接触肋23从可动侧接触件11的靠近固定元件2的一侧突出,围绕固定孔6同轴分布。在下面的描述中,首先阐述没有接触肋23的结构,接下来阐述具有接触肋23的结构。
多个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肋24设置在可动侧接触件11与固定侧接触件10接触的部分上。绝缘肋24的宽度要比固定侧接触件10的宽度小,绝缘肋24沿着可动元件5运动的方向间隔地突出。更具体地,可动元件5是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绝缘肋24通过可动侧接触件11中形成的通孔从可动侧接触件11的表面突出。绝缘肋24的间距与固定侧接触件10沿可动侧接触件11的径向方向的间距相等,以使得绝缘肋24分别与固定侧接触头10对应。因此,如果可动元件5相对于固定元件2转动,那么当固定侧接触件10的触头19处于绝缘肋24彼此不相接触的位置上时,固定侧接触件10与可动侧接触件11形成接触,而当固定侧接触件10上的触头19跨在绝缘肋24上的时候,固定侧接触件10与可动侧接触件11不再相互接触。
正如图5A所示,绝缘肋24以预定的模式成形以使得固定侧接触件10与可动侧接触件11以不同的组合沿着可动元件5的运动方向延伸的弧线进行接触(也就是沿着档位变化的时候的固定孔6)。简单的说,例如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中,从轴承孔3数起第2个和第4个固定侧接触件10跨在绝缘肋24上。因此,从轴承孔3数起的第一个,第三个,第五个和第六个固定侧接触件10与可动侧接触件11形成接触,于是导电状态形成。
在图6A所示的示例中,可动侧接触件11未设置有接触肋23,可动侧接触件11与固定侧接触件10的接触面是平坦的。因此,由于可动侧接触件11与固定侧接触件10形成如图6B所示的面与面的相互接触,推动固定侧接触件10的盘簧17的弹簧压力就分散到固定侧接触件10与可动侧接触件11的接触面的整个区域内。这样有一个优点就是当可动元件5转动的时候,由于盘簧17的弹簧压力引起的固定侧接触件10和可动侧接触件11的磨损量会减小。
在跟据第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中,可动侧接触件11是固定于可动元件5上的,固定元件2设置有弹簧元件(盘簧17),所述弹簧元件将固定侧接触件10偏压向可动侧接触件11。因此,即使当在可动侧接触件11与固定侧接触件10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振动从与可动元件5相连的自动变速器直接传递给可动元件5的时候,可动侧接触件11和固定侧接触件10也会一起振动。因此,可动侧接触件11与固定侧接触件10脱离的可能性很低。
因此,第一个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与从自动变速器传递到可动元件的振动通过弹簧元件传递到可动侧接触件的常规结构相比,出现由可动侧接触件11的跳动引起的接触失效的可能性要小。由于自动变速器的振动不是直接传递给固定元件2,所以从自动变速器通过盘簧17传递到固定侧接触件10的振动小到可以被忽略,这样由固定侧接触件10的跳动引起的接触失效就不会发生了。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弹簧是盘簧17,所以用于吸收随着可动侧接触件11一起振动的固定侧接触件10的振动的弹簧元件,相比与用板簧用作弹簧元件的情况,要小一些。跟据第一个实施例的盘簧17的一端被插入在固定侧接触件10上形成的凹槽18中,另一端与引线框13接触。因此,盘簧17的两端都没有固定到固定侧接触件10或者固定元件2上。这样,相比使用的弹簧元件的端点固定于固定侧接触件10或者固定元件2上的情况,盘簧17能够在固定元件2和固定侧接触件10之间容易地移动。这样,即使振动被传递到固定元件2上,固定侧接触件10也会更少地受到振动影响。
接下来,如图7A所示,将阐述设置有接触肋23的可动侧接触件11的结构。在图7A中,接触肋23设置在可动侧接触件11与固定侧接触件10相接触的部分上以及沿着绝缘肋2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的部分上。因此,接触肋23没有与绝缘肋24沿着可动元件5的运动方向延伸的区域重叠。接触肋23沿着可动元件5的运动方向在可动侧接触件11的两端之间延伸,接触肋23的高度要比绝缘肋24的高度低。
正如图7B所示,根据这种结构,可动侧接触件11通过使两个接触肋23的末端与固定侧接触件10相接触形成与固定侧接触件10的接触。固定侧接触件10与横跨接触肋23中的一对相邻的接触肋23形成接触。如果可动元件5转动且固定侧接触件10跨在绝缘肋24上,则接触肋23与固定侧接触件10分开,而且固定侧接触件10也就与可动侧接触件11脱离接触状态。
有些情况下,当绝缘肋24在固定侧接触件10上滑动并且固定元件粘结在固定侧接触件10上的时候,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绝缘肋24的表面就会被刮削。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元件粘结到固定侧接触件10与绝缘肋24的接触部分上。在图7A和7B所示的结构中,固定侧接触件10通过位于与绝缘肋24相关的接触部分的两侧上的接触肋23与可动侧接触件11形成接触。因此,在避免固定元件所粘结到的固定侧接触件的部分的同时,可动侧接触件11与固定侧接触件10形成接触。这样,当固定元件被插入固定侧接触件10和可动侧接触件11之间时可能引起的接触失效可以避免。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可动侧接触件11包括一个导电板,而多个不导电的可动侧接触件11可以通过将组成可动侧接触件11的多个导电元件固定到可动元件5上构成。
(第二个实施例)
如图8A和8B所示,跟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与跟据第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的不同之处是,用板簧25代替了盘簧17作为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将固定侧接触件10偏压向可动侧接触件11。其它结构与功能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与功能相同。
如图9A、9B和9C所示,板簧25呈带状。在板簧25的一端沿着纵向连续地、完整地形成触头19,在板簧25的另一端沿着纵向形成将被安装在固定元件2上的固定片26。如图10A和10B所示,在固定元件2中,在凹槽18的底壁上形成框孔27,通过该孔,引线框13的一部分暴露出来。如图11A、11B和11C所示,固定片26和引线框13都被型锻并且在被固定到引线框13的固定片26在框孔27中被重叠的状态中通过铆钉连接。通过这种结构,板簧25被安装在固定元件2上,并且与引线框13电连接。板簧25沿着引线框13朝向连接器12延伸,以使得随着板簧25与固定片26分离并且板簧25接近可动侧接触件11。触头19被弯成朝向可动侧接触件11突出的J形,触头19的宽度要比板簧25沿宽度方向的尺寸要宽。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如图8A和8B所示的没有接触肋23的可动侧接触件11以及如图11A、11B和11C所示的设置有接触肋23的可动侧接触件11中的任意一种。当采用任何一种可动侧接触件11时所获得的效果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相同。
(第三个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的不同之处是,如图12所示,可动侧接触件11整体位于可动元件5之上。其它的结构与功能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与功能相同。
另外,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忽略了固定在可动元件5上的导电板。如图12所示,电镀层29形成于可动元件5的与固定元件2上的凹槽9相对的表面上。电镀层29形成有可动侧接触件11。所述电镀板是用高导电材料在可动元件5与固定元件2的凹槽9相对的表面上电镀而成。在电镀层29形成的同时形成绝缘肋24。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可动侧接触件11直接形成于可动元件5之上。由于可动侧接触件11与可动元件5整体地形成为一个部件,所以变速器切换器,相对于用作为独立于可动元件5的元件的导电板来形成可动侧接触件11的情况,可以减少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的部件数目。因此,自动变速器切换器1的装配操作可以被简化。
可动侧接触件22和可动元件5成为一体的结构不限于用上述方法制作电镀层29的那种结构,可动元件5本身可以用导电材料制成,而可动元件5与固定侧接触件10的接触部分可以是可动侧接触件11。
根据本发明,可动侧接触件被固定于可动元件上,且固定元件安装有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将固定侧接触件偏压向可动侧接触件。因此,即使在可动侧接触件与固定侧接触件相互接触的状态下,自动变速器的振动被传送给可动元件,可动侧接触件也会随着固定侧接触件一起振动,而可动侧接触件与固定侧接触件分离的可能性很低。因此,相比采用自动变速器的振动通过弹簧元件传递到可动侧接触件的结构的情况,由于可动侧接触件的跳动导致的接触失效出现的可能性减小。
尽管上述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且相应的变化和修改都可以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自动变速器切换器,包括:固定元件,固定于汽车车体上;固定侧接触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元件的一个表面上;可动元件,与所述固定元件的所述一个表面相对,并由所述固定元件支撑,以使得所述可动元件能够围绕垂直于所述一个表面的转轴转动;以及可动侧接触件,设置在所述可动元件的与所述固定元件相对的表面上,其中,固定侧接触件和移动侧接触件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沿着可动元件的运动方向上具有间歇接触部分,可动元件连接到自动变速器上并根据换档杆的切换操作而转动,使得可动元件引起固定侧接触件与可动侧接触件的相互接触以及固定侧接触件与可动侧接触件的相互分离,其中,
可动侧接触件固定在可动元件上,而固定元件设置有弹簧元件,且
所述弹簧元件将固定侧接触件偏压向可动侧接触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其中所述可动侧接触件与所述可动元件整体地构成为一个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其中所述固定侧接触件有与所述可动侧接触件接触的触头,所述弹簧元件是介于所述触头与所述固定元件之间的盘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其中所述可动侧接触件与所述固定侧接触件的接触表面是一个平坦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切换器,其中,
所述可动元件的与所述固定侧接触件接触的部分设有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肋,
所述绝缘肋的宽度比所述固定侧接触件的宽度窄,所述绝缘肋间歇地沿着所述可动元件的运动方向突起,并且
比所述绝缘肋低的接触肋从可动侧接触件的与固定侧接触件接触的区域突出,并且该区域不与其中绝缘肋沿着可动元件的运动方向延伸的区域重叠。
CN2008100032685A 2007-01-26 2008-01-28 自动变速器切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0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7103 2007-01-26
JP2007017103A JP2008186637A (ja) 2007-01-26 2007-01-26 自動変速機用スイッチ
JP2007017103 2007-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0922A true CN101230922A (zh) 2008-07-30
CN101230922B CN101230922B (zh) 2011-08-10

Family

ID=39729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326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0922B (zh) 2007-01-26 2008-01-28 自动变速器切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46710B2 (zh)
JP (1) JP2008186637A (zh)
CN (1) CN10123092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1786A (zh) * 2011-03-22 2012-09-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开关
CN103363089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开关
CN103578835A (zh) * 2012-07-20 2014-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点板、使用了该接点板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开关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69841B2 (en) * 2020-03-17 2021-11-09 Internation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unable power save loop for processor chip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2123A (ja) 1983-01-17 1984-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59149339A (ja) 1983-02-16 1984-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原稿照明装置
JPS6448818A (en) 1987-08-18 1989-02-23 Kansai Paint Co Ltd Epoxy-modified silicon resin composition
US5191178A (en) * 1992-01-10 1993-03-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Vehicular transmission sensor apparatus responsive to gear selection
US5679937A (en) * 1994-08-22 1997-10-21 Toyodenso Kabushiki Kaisha Switching device
JPH09306292A (ja) * 1996-05-13 1997-11-28 Niles Parts Co Ltd インヒビタスイッチの構造
US5736701A (en) 1996-05-16 1998-04-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switch apparatus responsive to gear selection of vehicular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JP2003234048A (ja) 2002-12-09 2003-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自動変速機用コントロールスイッチ
JP4323342B2 (ja) 2004-02-13 2009-09-0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型電気部品
US6979788B1 (en) * 2004-08-26 2005-12-2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switch system responsive to gear selection of vehicular transmission
JP2006120343A (ja) 2004-10-19 2006-05-11 Tokai Rika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US7075022B1 (en) * 2005-01-25 2006-07-11 Sensata Technologies, Inc. Position sensor responsive to gear selection of vehicular transmission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1786A (zh) * 2011-03-22 2012-09-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开关
CN102691786B (zh) * 2011-03-22 2015-04-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开关
CN103363089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开关
CN103363089B (zh) * 2012-03-29 2017-03-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开关
CN103578835A (zh) * 2012-07-20 2014-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点板、使用了该接点板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开关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3578835B (zh) * 2012-07-20 2017-04-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接点板、及使用了该接点板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86637A (ja) 2008-08-14
US20080210530A1 (en) 2008-09-04
CN101230922B (zh) 2011-08-10
US8546710B2 (en) 201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0922B (zh) 自动变速器切换器
EP2985174B1 (en) Seat slide device for vehicle
JPH0117780Y2 (zh)
KR102355954B1 (ko) 부하시 탭 절환기를 위한 셀렉터, 및 디버터 스위치와 셀렉터를 갖는 부하시 탭 절환기
DE112014004064T5 (de) Schaltvorrichtung mit einer Sensoranordnung
KR102238050B1 (ko) 버튼 타입 전자식 변속시스템
KR910006523B1 (ko) 자동조향 어셈블리
KR20070086096A (ko) 자동차용 수동 변속기의 변속 장치
EP0082997A1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a combination switch unit to a steering column
US5130501A (en) Vehicle seat switch with interlocked actuators
RU247261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вращения по часовой стрелке и против часовой стрелки для электроинструмента
US9208973B2 (en) Sliding contact switch
CN104179961A (zh) 换挡器及具有该换挡器的车辆
US5412170A (en) Electric switch with sliding bridging contact
US6087603A (en) Switch with moving contact makers in the form of spring tongues
US6979788B1 (en) Electrical switch system responsive to gear selection of vehicular transmission
KR101879624B1 (ko) 자동차용 메뉴얼모드 스위치
CN219549573U (zh) 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JP5309116B2 (ja) 摺動有接点式の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KR100887841B1 (ko) 쉬프트 러그의 간격 유지 구조
DE102012223894A1 (de) Antriebseinrichtung mit positionsabhängiger Schalteinrichtung für Signalauswertung auf ein abfallendes Signal
US7939772B2 (en) Electrical switch system for use with vehicular transmissions
CN109891523B (zh) 可变电阻器用开关装置
CN102691786B (zh)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开关
JPH09115390A (ja) スイッチ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