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8856B - 双轴承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8856B
CN101228856B CN2007101984474A CN200710198447A CN101228856B CN 101228856 B CN101228856 B CN 101228856B CN 2007101984474 A CN2007101984474 A CN 2007101984474A CN 200710198447 A CN200710198447 A CN 200710198447A CN 101228856 B CN101228856 B CN 101228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functional unit
operating
double
lin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84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8856A (zh
Inventor
武智邦生
川崎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28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8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8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88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水深显示部和动作机构的双轴承渔线轮,其易于进行动作机构的切换操作。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手柄、渔线轮主体、卷线用卷线筒、水深显示部、卷线筒发声机构、以及发声操作钮。渔线轮主体具有第一侧罩,所述第一侧罩具有向侧方局部鼓出的鼓出部并覆盖第一侧板外侧,水深显示部收纳在鼓出部内部,并可联动于卷线筒的转动,以电子方式显示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卷线筒发声机构可联动于卷线筒的转动而发声,为可在可发声状态和不可发声状态之间切换的机构。发声操作钮被配置在比鼓出部靠钓竿安装座侧的位置,并以可沿相对鼓出部离开或接近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侧罩上,将卷线筒发声机构在可发声状态和不可发声状态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双轴承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渔线轮,特别涉及一种可安装在钓竿上且将渔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渔线轮。 
背景技术
双轴承渔线轮是用手柄使卷线筒旋转而卷绕渔线的装置。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有如下这样的渔线轮:在渔线轮主体的手柄安装侧相反侧设置水深显示装置,所述水深显示装置能够以电子方式显示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例如,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开平11-42033号)。现有技术中,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具有:间隔配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第二侧板,以及覆盖第一、第二侧板外侧的第一、第二侧罩。第二侧罩上支承有手柄的旋转轴。 
所述现有的双轴承渔线轮中,手柄安装侧相反侧的第一侧罩具有向侧方鼓出的鼓出部,鼓出部内收纳有水深显示部。水深显示部中沿前后方向逐位排列显示表示水深的数值。 
另外,就具有收纳有水深显示部的鼓出部的双轴承渔线轮而言,市面上有设置有卷线筒发声机构(动作机构的一例)的渔线轮在出售,该卷线筒发声机构根据卷线筒的转动而发声。利用发声开关操作钮(操作部件的一例),卷线筒发声机构可在卷线筒转动时发声的可发声状态(可动作状态的一例)和在卷线筒转动时不发声的不可发声状态(不可动作状态的一例)之间切换。操作部件位于鼓出部处的水深显示面的上方,并从第一侧罩露出。当操作该操作部件时,卷线筒发声机构则在可发声状态和不可发声状态之间切换。操作部件安装在第一侧板上,并可在例如沿水深显示面的方向或接近、远离水深显示面的方向上,在可发声位置和不可发声位置之间移动。操作部件被弹簧部件向可发声位置和不可发声位置分开加载,即使渔线轮动,可发声状态或不可发声状态也难以改变。 
这种构造的现有双轴承渔线轮中,当卷线筒转动时,水深显示部的显示发生变化,同时,当卷线筒发声机构被切换为可发声状态时,卷线筒发声机构则联动于卷线筒的转动而发声。此外,通过操作部件的操作使卷线筒发声机构变为不可发声状态时,卷线筒发声机构则不发声。通常情况下,例如放出渔线或卷绕渔线时,使卷线筒发声机构处于不可发声状态,以减少对卷线筒转动时的阻力。另外,当渔线放出后放置钓竿时,使卷线筒发声机构处于可发声状态,从而可告知在鱼被钓钩组件钩到时的卷线筒的旋转。 
所述现有的构造中,操作部件配置在鼓出部所收纳的水深显示部上方。因此,在移动操作部件时,必须用与操作手柄的手相反的手的大拇指或食指等按压或提起被弹簧部件加载的操作部件,动作机构的切换操作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具有水深显示部和动作机构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使动作机构的切换操作易于进行。 
技术方案1的双轴承渔线轮为可安装在钓竿上且将渔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渔线轮,其具有渔线缠绕操作用手柄、渔线轮主体、卷线筒、水深显示部、动作机构以及操作部件。渔线轮主体可安装在钓竿上并具有:间隔而相向配置的第一、第二侧板;具有向侧方局部鼓出的鼓出部并覆盖第一侧板外侧的第一侧罩;覆盖第二侧板外侧并支承有手柄旋转轴的第二侧罩。卷线筒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用于缠绕渔线。水深显示部收纳在鼓出部内部,并可联动于卷线筒的转动,以电子方式显示安装在渔线端头的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动作机构为随着卷线筒的转动而动作,并可在可动作状态和不可动作状态之间切换的机构。操作部件被配置在比鼓出部靠钓竿安装侧的位置,并以可沿相对鼓出部离开或接近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侧罩上,操作部件为用于将动作机构在可动作状态和不可动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部件。 
该双轴承渔线轮中,水深显示部配置在与手柄安装侧相反一侧的第一侧罩的鼓出部内,用于切换动作机构的状态的操作部件配置在比鼓出部靠钓竿安装侧的位置。因此,操作操作部件时,可进行如下操作:将与操作手柄的手相反一侧的手(例如,用右手操作手柄 的情况下,相反侧的手为左手)的大拇指放在鼓出部的与钓竿安装侧相反侧的鼓出部分上,用其它手指(例如中指或无名指)挟持鼓出部,以此将操作部件向鼓出部操作。因此,可通过弯曲手指而握住这样较易用力的动作来操作操作部件。在这里,将操作部件配置在鼓出部的钓竿安装侧,所以可利用鼓出部在易用力的状态下来操作操作部件。因此,易进行动作机构的切换操作。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还优选操作部件被向接近鼓出部的方向操作时,动作机构变为可动作状态。该情况下,可容易进行将动作机构从不可动作状态操作到可动作状态的切换动作。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还优选操作部件以可沿相对鼓出部离开或接近的方向,在可动作状态的可动作位置和不可动作状态的不可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且本发明还具有将操作部件向可动作位置和不可动作位置分开加载的加载机构。该情况下,操作部件被加载机构向两个位置分开加载,所以被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操作部件在两个位置能可靠地被保持,操作部件不会因振动等操作力以外的外力发生误动作。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还优选操作部件以可沿相对鼓出部离开或接近的方向,在可动作状态的可动作位置和不可动作状态的不可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且本发明还具有将操作部件向可动作位置和不可动作位置分开加载的加载机构。该情况下,操作部件被加载机构向两个位置分开加载,所以被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操作部件在两个位置能可靠地被保持,操作部件不会因振动等操作力以外的外力发生误动作。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还优选加载机构的加载力被设定为可动作位置的加载力小于不可动作位置的加载力。该情况下,因不可动作位置的加载力较大,所以从不可动作位置向可动作位置的操作比从可动作位置向不可动作位置的操作重。因此,可在向可动作状态的操作中增加适度的入位感。特别是,当利用接近鼓出部的方向的动作使动作机构变为可动作状态时,即使加重易用力的向鼓出部接近的操作也可容易地操作,并且,因从鼓出部远离的操作,即从可动作状态向不可动作状态的切换操作变轻,所以该操作也变得比较容易。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还优选加载机构的加载力被设定为可动作位置的加载力小于不可动作位置的加载力。该情况下,因不可动作位置的加载力较大,所以从不可动作位置向可动作位置的操作比从可动作位置向不可动作位置的操作重。因此,可在向可 动作状态的操作中增加适度的入位感。特别是,当利用接近鼓出部的方向的动作使卷线筒发声机构和卷线筒锁定机构变为可动作状态时,即使加重易用力的向鼓出部接近的操作也可容易地操作,并且,因从鼓出部远离的操作,即从可动作状态向不可动作状态的切换操作变轻,所以该操作也变得比较容易。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还优选动作机构具有卷线筒发声机构,所述卷线筒发声机构能在卷线筒转动时发声的作为可动作状态的可发声状态和即使卷线筒转动也不发声的作为不可动作状态的不可发声状态之间切换。该情况下,联动于卷线筒转动而可发声的卷线筒发声机构的开关切换操作变得容易。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还优选动作机构具有卷线筒锁定机构,所述卷线筒锁定机构可在锁定卷线筒向放线方向转动的作为可动作状态的锁定状态和不锁定卷线筒向放线方向转动的作为不可动作状态的锁定解除状态之间切换。该情况下,锁定卷线筒向放线方向转动的卷线筒锁定机构的开关切换操作变得容易。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还优选操作部件具有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用于操作卷线筒发声机构,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用于操作卷线筒锁定机构。该情况下,卷线筒发声机构和卷线筒锁定机构中任意一个的切换操作都变得容易。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还优选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被相互平行地配置,并可沿相对鼓出部离开或接近的方向移动。该情况下,因两个操作部件相互平行设置,所以可用手指的相同动作来进行开关切换操作。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7或8的基础上,还优选第一侧罩为圆形,且第一操作部件以沿第一侧罩的大致直径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该情况下,第一操作部件沿第一侧罩的直径配置以易于用力,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用于进行卷线筒发声机构的操作,与卷线筒锁定机构相比,卷线筒发声机构的操作频率较高。因此,可更易于进行频率较高的卷线筒发声机构的开关切换操作。 
本发明中,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还优选具有识别机构,所述识别机构用于识别卷线筒发声机构和卷线筒锁止机构是否位于可动作状态。该情况下,因设置有例如可在卷线筒发声机构和卷线筒锁止机构位于可动作状态时用肉眼识别该情况等的识别机构,所以即使是对渔线轮的操作不习惯的人也可简单识别动作状态。 
采用本发明,将操作部件配置在鼓出部的钓竿安装侧,所以可利用鼓出部在易用力的状态下操作操作部件。因此,容易进行切换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双轴承渔线轮的俯视图。 
图3是双轴承渔线轮的俯视剖面图。 
图4是双轴承渔线轮的后视剖面图。 
图5是双轴承渔线轮右侧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双轴承渔线轮右侧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双轴承渔线轮中间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双轴承渔线轮左侧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卷线筒发声机构和卷线筒锁定机构的不可动作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卷线筒发声机构和卷线筒锁定机构的可动作状态的图。 
图11是手柄轴支承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加载机构的构造的放大剖面图。 
图13是电路基板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卷线筒制动机构的构造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双轴承渔线轮的整体构造> 
图1、图2中,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是可安装在钓竿上且向前方放出渔线的渔线轮。双轴承渔线轮例如为可缠绕约150m的18号渔线的中型圆型渔线轮。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1、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侧方的渔线缠绕操作用的手柄2以及配置在手柄2所处的渔线轮主体1侧的星型卸力构件3。 
下文说明中所说的前后左右是指,在双轴承渔线轮安装在钓竿上的状态下渔线放出的方向为前,在从后方看双轴承渔线轮的状态下来表示左右。 
如图3~图5所示,双轴承渔线轮具有:卷线用卷线筒12,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1上;水深显示部13,其能够以电子方式来显示安装在渔线端头的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卷线筒发声机构(动作机构的一例)14,其可联动于卷线筒的转动而发声;卷线筒锁定机构(动作机构的一例)15,其可锁定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的转动;发声操作钮(第一操作部件的一例)16;锁定操作钮(第二操作部件的一例)17。该双轴承渔线轮没有平整绕线机构。 
渔线轮主体1可通过竿安装座4安装在钓竿RD上。如图1~图4以及图6~图8所示,渔线轮主体1具有框架5、覆盖框架5两侧的第一侧罩6和第二侧罩7,所述框架5、所述第一侧罩6和第二侧罩7由例如铝合金或钛合金等轻合金制成。当框架5与第一侧罩6、或框架5与第二侧罩7中任何一方为钛合金而另一方为铝合金时,为防止电化学腐蚀,可在二者之间配置合成树脂制成的保护部件。框架5具有左右1对环状的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以及多个连接部件10a、10b、10c,所述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间隔规定的距离配置在框架5左右,所述连接部件10a、10b、10c连接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 
第一侧罩6和第一侧板8之间配置有第一机构安装板36。第一机构安装板36用螺纹部件固定在第一侧板8上,该螺纹部件贯穿第一侧罩6并拧进第一侧板8。第一机构安装板36和卷线筒12之间配置有卷线筒发声机构14和卷线筒锁定机构15。第一机构安装板36和第一侧罩6之间收纳有水深显示部13。 
第二侧罩7和第二侧板9之间配置有第二机构安装板37。第二 机构安装板37用螺纹部件固定在第二侧板9上,该螺纹部件贯穿第二侧罩7并拧进第二侧板9。第二机构安装板37和第二侧罩7之间,形成有用于收纳后述的齿轮机构18等各种机构的空间。 
框架5经压铸成形而得,第二侧罩7经对金属薄板冲压成形而得。从侧面来看,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以及第一侧罩6分别呈圆形,其外周面采用例如车床等进行机械加工。从侧面来看,第一机构安装板36也呈圆形,其与第一侧板8相接触的外周部分以在轴向上较短的距离且与第一侧罩6没有台阶地向外露出。第一机构安装板36的其它外周部分和侧部由第一侧罩6所覆盖。 
如图4、图5所示,在第一侧罩6上,鼓出部6a用于将水深显示部13收纳在内部,鼓出部6a向侧方(轴向外侧)局部地鼓出而形成。如图5所示,鼓出部6a前后方向上的轮廓(图5左右方向上的轮廓)大致为圆形,鼓出部6a的沿相对竿安装座4接近或离开方向的剖面,像图4所示那样以与第一侧板8正交的方式突出后,流畅地弯曲成平行于第一侧板8状,以收纳水深显示部13。然后,以从收纳部分结束的位置开始向第一侧板8凹下的形状弯曲而成。如图5所示,鼓出部6a的显示用的上表面(远离竿安装座4的面)6d配置在比圆形第一侧罩6的中心更远离竿安装座4的位置。上表面6d中,在其后部配置的复位按钮RB从其中露出的那部分为与竿安装座4平行的面,这部分之前(图5的左方)的部分是前部变高而稍向上方(从竿安装座4离开的方向)倾斜的面。该倾斜面上形成用于使水深显示部13露出的开口6e。因此,水深显示部13的显示面变为前高后低的倾斜面,从而使得位于双轴承渔线轮后方的钓者容易看到水深显示部13。 
第一侧罩6上,在鼓出部6a的下方形成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长圆形(即相对的两段圆弧之间由两条平行线段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开口6b、6c,该开口6b、6c用于分别使发声操作钮16和锁定操作钮17向外露出。配置有发声操作钮16的开口6b大致沿着第一侧罩6的直径而前低后高地倾斜形成。 
如图6所示,从侧面来看,第二侧罩7和第二机构安装板37为圆形的一部分沿径向突出的形状。第二侧罩7具有对金属薄板冲压成形而形成的罩主体7a、安装在罩主体7a上的第一毂部7b和第二毂部7c。关于罩主体7a,其圆形的一部分沿径向突出,且其以手柄轴30(后述)的安装部分为中心向轴向外方鼓出。第一毂部7b为筒状部件,用于支承卷线筒轴20(后述)。第一毂部7b铆接固定在罩主体7a上。第二毂部7c为带缘的筒状部件,用于支承手柄轴30。第二毂部7c由从外侧面安装的多根(例如3根)螺纹部件94螺纹固定在罩主体7a的内侧面。 
如图3、图4所示,框架5内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卷线用卷线筒12。另外,第二侧罩7的后部侧面上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有离合器操作杆38。 
如图3、图6所示,离合器操作杆38用于开启(传递)、关闭(隔断)操作离合器机构21(后述),所述离合器机构21用于在卷线筒12和手柄2之间传递、隔断旋转力。离合器操作杆38具有杆体38a和操作环38b,所述杆体38a例如由铝、镁或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且其基端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二侧罩7上,所述操作环38b例如由合成橡胶等弹性体制成,且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杆体38a的顶端。操作环38b被固定螺栓38c固定。由此,通过在离合器操作杆38的顶端安装操作环38b,可使在其与第二侧罩7的接触部的第二侧罩7不易损坏。此外,由固定螺栓38c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操作环38b,这样可对固定操作环38b提供金属、合成树脂、弹性体或软木等各种原料,并可根据钓者的爱好对操作环38b进行更换。 
如图3、图4、图7所示,连接部件10a~10c为沿两侧板8、9的外周与两侧板8、9一体形成的板状部件,在例如渔线轮主体1的前部、后部以及下部这3处连接1对侧板8、9。象这样一体形成侧板8、9和多个连接部件10a~10c,则即使在渔线轮主体1上作用有大的负荷也难以发生弯曲等变形,可抑制缠绕效率的降低。该连接部件10a~10c的外周部和侧板8、9为一体,与第一侧罩6一样, 其外周部可通过机械加工而成。 
下部的连接部件10c上固定有竿安装座4。竿安装座4沿框架5的侧板8、9间的中心位置配置。该中心位置也是卷线筒12的卷线部的中心位置。 
如图1、图6所示,手柄2具有曲柄臂2a和手柄把手2b,所述曲柄臂2a以不可转动的方式配置在手柄轴30的顶端,所述手柄把手2b以可绕与曲柄臂2a的一端正交的轴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曲柄臂2a的一端。曲柄臂2a以其手柄把手2b侧与渔线轮主体1相接近的方式在中间弯折。 
如图2~图4所示,卷线筒12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在一对侧板8、9之间。卷线筒12具有卷线体部12a和在卷线体部12a左右两端一体形成的一对凸缘部12b、12c。卷线筒轴20贯穿卷线筒12的中心并被固定。 
卷线筒12为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具体而言,卷线筒12的凸缘部12b的外侧面12d和凸缘部12c的外侧面12e形状不同,凸缘部12c的厚度比凸缘部12b厚且刚性强。厚度较厚的凸缘部12c的外侧面12e上形成有环状的传感器检测部12f。传感器检测部12f上,例如沿周向的多个地方形成有未图示的狭缝。加厚具有这种传感器检测部12f的凸缘部12c侧的厚度,可抑制凸缘部12c的变形,还可抑制传感器的检测精度的下降。此外,增加凸缘部12b侧的外侧面上的挖空量而使其变轻。 
卷线筒轴20为沿平行于轴心X的轴心Y配置的例如SUS304等非磁性金属所制成,其贯穿第二机构安装板37而延伸到第二侧罩7的外侧。轴承19a安装在第一机构安装板36上;轴承19b安装在第二机构安装板37上;轴承19c安装在第二侧罩7的第一毂部7b上,通过轴承19a、19b、19c,卷线筒轴20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卷线筒轴20的贯穿第二机构安装板37的贯穿部分上,沿其径向贯穿安装有卡合销29,该卡合销29构成离合器机构21。 
渔线轮主体1中,在与手柄2安装侧相反一侧的卷线筒12与第一机构安装板36之间,沿轴向并列配置有前述的卷线筒发声机构14和卷线筒锁定机构15。卷线筒发声机构14为可在卷线筒12的转动时发声的可发声状态(可动作状态的一例)和不可发声状态(不可动作状态的一例)之间切换的机构。卷线筒锁定机构15为不管离合器机构21的状态如何都可在阻止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转动的锁定状态(可动作状态的一例)和允许转动的锁定解除状态(不可动作状态的一例)之间切换的机构。 
渔线轮主体1中,在手柄2安装侧的第二机构安装板37与第二侧罩7之间的空间内配置有:齿轮机构18,其用于将来自手柄2的转矩传递给卷线筒12;离合器机构21,其设置在齿轮机构18中并传递或隔断手柄2的转动;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其用于开关操作离合器机构21;制动机构23,其制动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的转动;以及抛饵控制机构24,其用于调整卷线筒12旋转时的阻力。此外,卷线筒12和第二机构安装板37之间配置有卷线筒制动机构25,其可在抛饵等时电制动卷线筒12。 
齿轮机构18具有沿轴心X配置的手柄轴30、安装在手柄轴30上的主齿轮31、以及与主齿轮31啮合的筒状小齿轮32,所述手柄轴30以可与手柄2一体转动的方式与之相连接。手柄轴3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机构安装板37和第二侧罩7上,并通过滚筒式单向离合器89和爪式单向离合器90来阻止手柄轴30向放线方向的旋转(反向旋转)。单向离合器89安装在第二侧罩7和手柄轴30之间。 
<手柄轴支承结构的构造> 
如图3、图11所示,单向离合器89与第二毂部7c组合构成手柄轴支承结构39。手柄轴支承结构39具有固定在渔线轮主体1上的第二毂部7c、单向离合器89、以及配置在单向离合器89两侧且对单向离合器89进行密封的1对密封部件91。第二毂部7c如前所述那样为带缘的筒状部件,且具有凸缘部和筒状部,所述凸缘部以可 
拆装的方式固定在第二侧罩7的罩主体7a上,所述筒状部从凸缘部向轴向外侧延伸,且其内周面上配置有单向离合器89。第二毂部7c的凸缘部由螺纹部件94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在第二侧罩7的罩主体7a的内侧面。 
单向离合器89具有外轮89a、内轮89b、以及多个转动体89c,所述外轮89a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第二毂部7c和筒状部的内周面;所述内轮89b配置在手柄轴30外周并以可与手柄轴30一体转动的方式与之相连接;所述多个转动体89c沿周向间隔配置在外轮89a和内轮89b之间。内轮89b具有比外轮89a更向轴向两侧突出的轴向长度,通过密封第二毂部7c的内周面和内轮89b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密封部件91对单向离合器89进行密封。内轮89b在轴向内侧的端部具有沿轴向向内侧突出的1对卡合突起89d(参照图6)。该卡合突起89d与制动垫圈23a卡合,所述制动垫圈23a以可与手柄轴30一体转动的方式与之相连接。这样,内轮89b以可与手柄轴30一体转动的方式与之相连接。转动体89c例如是剖面为圆形的棒状部件,通过未图示的保持器被沿周向等间隔地保持。 
密封部件91具有合成橡胶等弹性体制成的密封部分92和加强密封部分92的辅助部分93。密封部分92具有:筒状安装部92a,其安装在第二毂部7c内周面;圆板部92b,其从安装部92a向内轮89b延伸;以及肋部92c,其以逐渐变尖的方式形成于圆板部92b的顶端,并与内轮89b相接触。肋部92c从圆板部92b的顶端向从单向离合器89离开的方向倾斜。辅助部分93以其剖面呈“L”字状弯曲而形成,并配置在密封部分92的安装部92a和圆板部92b之间。 
这种构造的手柄轴支承结构39中,第二毂部7c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1的罩主体7a上,单向离合器89和密封部件91安装在第二毂部7c上,所以,密封部件91的组装比较容易且可抑制单向离合器89成本的增加。因此,能尽可能抑制成本的增加和防止异物的进入。 
主齿轮31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手柄轴30上,并通过制动机构 23以可与手柄轴30一体转动的方式与之相连接。小齿轮32为从侧板9的外方向内延伸的筒状部件,其中心贯穿有卷线筒轴20,并且该小齿轮32以可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卷线筒轴20上。如图3、图6所示,小齿轮32的左端部形成有与卡合销29啮合的啮合槽32a。通过该啮合槽32a和卡合销29构成离合器机构21。此外,小齿轮32的中间部形成有缩颈部32b,小齿轮32的右端部形成有与主齿轮31啮合的齿轮部32c。 
如图3、图6所示,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具有:离合器操作杆38;离合器凸轮33,其通过离合器操作杆38的摆动沿相对小齿轮32接触或离开的方向移动;离合器拨叉35,其与小齿轮32的缩颈部32b卡合,使小齿轮32沿卷线筒轴20的轴向移动。通过离合器操作杆38的摆动操作,离合器凸轮33使该离合器拨叉35沿卷线筒轴20的轴向移动。通过该移动,使小齿轮32沿卷线筒20的轴向移动,并使离合器机构21在离合器接通状态和离合器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当使小齿轮32沿卷线筒轴20的轴向移动,使啮合槽32a与卡合销29啮合时,则在卷线筒轴20和小齿轮32之间传递旋转力。该状态为连接状态(离合器接通状态)。当脱开啮合槽32a与卡合销29的卡合,则不在卷线筒轴20和小齿轮32之间传递旋转力。该状态为隔断状态(离合器断开状态)。在离合器断开状态下,卷线筒12自由转动。离合器拨叉35被螺旋弹簧34向啮合槽32a与卡合销29卡合的方向即离合器接通状态方向加载。 
如图6所示,制动机构23具有配置在手柄轴30周围的例如4片金属制动垫圈23a~23d和配置在各制动垫圈23a~23d之间的例如4片制动盘23e。制动垫圈23a、23c、23d以可与手柄轴30一体转动的方式与之相连接,制动垫圈23b以可与主齿轮31一体转动的方式与之相连接。制动垫圈23d外周形成有棘齿23f,作为与单向离合器90的棘爪90a卡合的棘轮而起作用。 
抛饵控制机构24具有多个摩擦片51和制动帽52,所述多个摩擦片51以挟持卷线筒轴20的方式被配置,所述制动帽52用于调节摩擦片51对卷线筒轴20的挟持力。左侧的摩擦片51安装在轴承19a内侧。 
<卷线筒发声机构的构造> 
卷线筒发声机构14可根据卷线筒12的转动而发声,且可通过发声操作钮16的操作在可发声状态和不可发声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5、图8所示,发声操作钮16具有从第一侧罩6露出的大径操作钮部16a和与操作钮部16a一体形成的轴部16b。操作钮部16a沿形成于第一侧罩6上的开口6b移动。如前所述,开口6b大致沿第一侧罩6的直径形成。因此,发声操作钮16以大致沿第一侧罩6直径的方向倾斜移动的方式配置,并且,可从第一侧罩6外侧在两个位置对发声操作钮16进行操作。 
操作钮部16a的后部,在轴部16b的外周侧,作为识别机构的片部件27安装在第一侧罩6的开口6b和第一机构安装板36的分界部分。片部件27为透明树脂制成的长圆形部件,背面的交叉影线所表示的下半部分为用红色涂饰后的接通显示部27a。此外,用红色涂饰后的整个背面还用白色涂饰。当用白色涂饰整个背面,则第一机构安装板36的外侧面不会透过来,从而可使红色比较显眼。此外,通过只涂饰片部件27的背面,可使表面和背面的区别更加明显,从而可防止组装时误安装。插装这种片部件27可减少操作钮部16a的滑动阻力。另外,当操作钮部16a配置在可发声位置时,则因片部件27的用红色涂饰的接通显示部27a向外大量露出,所以一眼就可识别出卷线筒发声机构14正位于可发声状态。 
轴部16b被长圆形引导孔36a导向,该引导孔36a大致沿径向以前低后高的倾斜方式形成于第一机构安装板36上。轴部16b可在图9、图12中(A)所示的从鼓出部6a离开的不可发声位置(不可动作位置的一例)和在图10、图12中(B)所示的向鼓出部6a接近的可发声位置(可动作位置的一例)之间移动。轴部16b被加载机构26沿相对鼓出部6a离开或接近的方向向不可发声位置和可发声位置分开加载。 
如图12所示,加载机构26收纳在收纳凹部36b内,所述收纳凹部36b以与引导孔36a连通而前高后低地倾斜的方式形成于第一机构安装板36上。加载机构26具有分开加载部件82和螺旋弹簧83,所述分开加载部件82以可沿相对轴部16b接近或离开的方向进退的方式安装在收纳凹部36b内,所述螺旋弹簧83将分开加载部件82向轴部16b进行加载。 
分开加载部件82为板状部件且顶端具有两个不同的推压面82a、82b。推压面82a为沿轴部16b的外形弯曲的面,用于对轴部16b进行加载以使其保持在不可发声的位置。推压面82b为直线倾斜的且倾斜程度比推压面82a小的面,用于对轴部16b进行加载以使其保持在可发声的位置。因此,推压面82b的加载力比推压面82a的加载力小。 
分开加载部件82中间具有向两侧突出的1对卡止突起82c,分开加载部件82基端面上具有向后突出的弹簧引导部82d。钩挂部36c以向两侧鼓出的方式形成于收纳凹部36b上,卡止突起82c被卡止到钩挂部36c内,从而使分开加载部件82向进出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弹簧引导部82d用于防止螺旋弹簧83的脱离。螺旋弹簧83在被压缩的状态下利用弹簧引导部82d的外周侧安装到收纳凹部36b内。 
就该加载机构26而言,在图12中(A)所示的不可发声位置的加载力大于在图12中(B)所示的可发声位置的加载力,所以将发声操作钮16从不可发声位置向可发声位置的操作重于将发声操作钮16从可发声位置向不可发声位置的操作。因此,可在向可发声状态的操作中增加适度的入位感。特别地,由于通过向接近鼓出部6a的方向的动作使卷线筒发声机构14变为可发声状态,所以即使加重向易用力的鼓出部6a接近的操作也可容易地操作,并且,因从鼓出部6a远离的操作即从可发声音状态向不可发声状态的切换操作变轻,所以该操作也变得比较容易。 
与卷线筒锁定机构15相比,卷线筒发声机构14的操作频率较高, 为使进行卷线筒发声机构14的开关切换操作的发声操作钮16易用力,沿第一侧罩6的直径配置发声操作钮16,所以,操作频率较高的卷线筒发声机构14的开关操作更易进行。 
如图5、图8~图10所示,卷线筒发声机构14具有发声部70和与发声部70相接触的撞击部71,所述发声部70以不可相对卷线筒轴20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其上并在外周具有凹凸部70a。 
发声部70在卷线筒12侧以不可相对卷线筒轴20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其上。发声部70为圆板状金属部件,其外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并列形成多个的齿轮齿状凹凸部70a。 
撞击部71具有爪部件74和弹簧部件75,所述爪部件74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发声操作钮16的轴部16b的顶端部且其顶端可与凹凸部70a相接触,所述弹簧部件75对爪部件74向其与凹凸部70a相接触的中立位置加载。 
爪部件74为金属部件,其具有:顶端尖的接触部74a,其形成于顶端并与凹凸部70a相接触;安装部74b,其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轴部16b的顶端;弹簧连接部74c,其从安装部74b向与接触部74a不同的方向延伸。通过发声操作钮1 6的移动操作,爪部件74在图10中实线所示的接触部74a与凹凸部70a相接触的发声位置和图9所示的接触部74a从凹凸部70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弹簧部件75为一端卡止在第一机构安装板36上而另一端卡止在弹簧连接部74c上的螺旋弹簧。 
这种构造的卷线筒发声机构14中,当将例如左手(与操作手柄2的手相反的手)的大拇指放在鼓出部6a上,用中指或无名指向与鼓出部6a接近的方向操作发声操作钮16时,如图10所示,发声操作钮16配置在可发声位置。当发声操作钮16配置在可发声位置时,爪部件74的接触部74a与发声部70相接触。这里,将发声操作钮16配置在鼓出部6a的钓竿安装侧,所以可利用鼓出部6a通过弯曲易用力的手指的动作来操作发声操作钮16。因此容易进行发声开关切换操作。 
在该状态下,当卷线筒12转动时,被螺旋弹簧75向中立位置加载的爪部件74振动发声。当发声操作钮16配置在可发声位置时,如前所述那样片部件27的接通显示部27a大量露出,从而能可靠地识别卷线筒发声机构14正处于可发声状态。 
当用手指按压发声操作钮16使其从可发声位置操作到不可发声位置时,如图9所示爪部件74配置在离开位置,即使卷线筒1 2转动也不会发声。因此,减小了卷线筒12的旋转阻力。对于向该不可发声位置的操作,因加载机构26在可发声位置的加载力较弱,所以可用较小的力来操作。因此,即使用难以用力的方向的外伸手指动作来进行操作也能容易地进行切换操作。 
<卷线筒锁定机构的构造> 
不管离合器机构21的状态如何,卷线筒锁定机构15都可阻止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的转动(反转),并可在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之间切换。当卷线筒锁定机构15处于禁止反转状态时,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被完全锁定,所以便于在钓钩组件挂住水中异物的所谓的挂底时等剪断渔线。通过锁定操作钮17的操作,卷线筒锁定机构15可在锁定状态与锁定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8所示,锁定操作钮17与发声操作钮16结构相同,并以与之平行的方式并列设置在发声操作钮16后方。锁定操作钮17具有从第一侧罩6向外露出的操作钮部17a和轴部17b。操作钮部17a沿开口6c移动。此外,轴部17b被图8所示的长圆形引导孔36d导向,并可在图9、图12中(A)所示的从鼓出部6a离开的锁定解除位置(不可动作位置的一例)和在图10、图12中(B)所示的向鼓出部6a接近的锁定位置(可动作位置的一例)之间移动。与发声操作钮16一样,轴部17b由设置在收纳凹部36e内的加载机构26沿从鼓出部6a离开的方向或向鼓出部6a接近的方向向锁定解除位置和锁定位置分开加载。另外,与发声操作钮16相同,也夹装有片部件27,通过该片部件27可一眼就能识别出卷线筒锁定机构15正处于锁定状态。 
如图8~图10所示,卷线筒锁定机构15具有:棘轮50,其位于比发声部70更远离卷线筒12的位置,并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卷线筒轴20上;棘爪53,其与棘轮50啮合;以及连接机构54,其连接棘爪53和锁定操作钮17。棘轮5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锯齿状的棘齿50a,以通过棘爪53阻止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的转动(图9、图10中顺时针的转动),并允许卷线筒12向卷线方向的转动。 
锁定操作钮17从第一侧罩6的开口6c露出,棘爪53可通过锁定操作钮17在与棘轮50的棘齿50a啮合的图10所示的锁定位置和从棘轮50的棘齿50a离开的图9所示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具体而言,棘爪53具有:爪部53a,其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机构安装板36上并与棘轮50相接触;安装部53b,其安装在第一机构安装板36上;弹簧连接部53c,其从安装部53b沿径向延伸;抵接部53d,其在弹簧连接部53c和爪部53a之间从安装部53b沿径向延伸。向锁定位置对棘爪53加载的螺旋弹簧67的一端卡止在弹簧连接部53c上。螺旋弹簧67的另一端卡止在第一机构安装板36上。 
连接机构54具有第一连杆部件68和第二连杆部件69,所述第一连杆部件68以可摆动的方式连接在锁定操作钮17的轴部17b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杆部件69以可摆动的方式连接在第一连杆部件68上。第一连杆部件68为板状部件,其基端以可摆动的方式连接在轴部17b上。第一连杆部件68的基端形成有长圆形的连接孔68a,所述连接孔68a与轴部17b在上下方向上有些许间隙。第一连杆部件68的顶端固定有连接轴68b,该连接轴68b用于连接第二连杆部件69。 
第二连杆部件69的一端以可摆动的方式连接在第一连杆部件68的连接轴68b上,第二连杆部件69的另一端在与棘爪53相同位置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机构安装板36上,第二连杆部件69另一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联动突起69a。联动突起69a可与棘爪53的抵接部53d相接触。 
当所述联动突起69a从图10所示的锁定位置被操作到图9所示的锁定解除位置时,将第二连杆部件69沿图10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传递到棘爪53,从而使棘爪53转动到锁定解除位置。另外,当这种联动突起69a从图9所示的锁定解除位置被操作到图10所示的锁定位置时,第二连杆部件69沿图9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允许螺旋弹簧67所加载的棘爪53沿图9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棘爪53转动到锁定位置。 
这种构造的卷线筒锁定机构15中,当将例如左手(与操作手柄2的手相反一侧的手)的大拇指放在鼓出部6a上,用中指或无名指向与鼓出部6a接近的方向操作锁定操作钮17时,锁定操作钮17被配置到锁定位置。当锁定操作钮17配置在锁定位置时,第一连杆部件68则向上方移动。当第一连杆部件68向上方移动时,第二连杆部件69则通过螺旋弹簧67的加载力经由棘爪53向图9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如图10所示,棘爪53的爪部53a与棘轮50相接触。其结果,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被锁定。这里,将锁定操作钮17配置在鼓出部6a的钓竿安装侧,所以也可利用鼓出部6a通过弯曲易用力的手指的动作来操作锁定操作钮17。因此容易进行锁定的开关切换操作。 
在该状态下,当卷线筒12向卷线方向转动时,被螺旋弹簧67向锁定位置加载的棘爪53振动发声。另外,当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转动时,棘齿50a与棘爪53的爪部53a相接触而被锁定且不可转动。当锁定操作钮17配置在锁定位置时,则如前所述那样片部件27的接通显示部27a大量露出,从而能可靠地识别为卷线筒锁定机构15正处于锁定状态。 
另外,当用手指按压锁定操作钮17使其从锁定位置操作到锁定解除位置时,则如图9所示,棘爪53配置在离开位置,即使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转动也不会锁定。对于向该锁定解除位置的操作,因加载机构26在锁定位置的加载力较弱,所以可用较小的力来操作。因此,即使用难以用力的方向的外伸手指动作来进行操作也能容易 地进行切换操作。 
<卷线筒制动机构的构造> 
如图3、图4、图7以及图14所示,卷线筒制动机构25具有:卷线筒制动单元40,其设置在卷线筒12和渔线轮主体1上;转速传感器41,其用于在抛饵时等检测从卷线筒12放出的渔线上所作用的张力;卷线筒控制单元42,其通过8级制动模式(pattern)的强弱调整中任何一级来电控卷线筒制动单元40;强弱调整操作钮43,其用于对8级制动模式进行选择。 
卷线筒制动单元40是可通过发电来对卷线筒12进行制动的可电控的装置。卷线筒制动单元40具有:转子60,其具有沿转动方向并列设置且极性交互不同的多个磁极,并联动于卷线筒12转动;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62,其端面配置在与转子60的侧面相向的位置且沿周向间隔安装在渔线轮主体1上,其线圈直径大于线圈沿轴心X方向的总长度;开关元件63,其与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62的两端相连接。卷线筒制动单元40利用开关元件63来通断由转子60和线圈62的相对转动所产生的电流,由此来制动卷线筒12。由卷线筒制动单元40所产生的制动力随开关元件63接通时间的变长而变大。 
转子60具有6个圆板形状的磁铁61和磁铁保持部28,所述磁铁61沿卷线筒12的转动方向并列配置在卷线筒12右侧的凸缘部12c的外侧面12e上,所述磁铁保持部28沿周向等间隔地保持6个磁铁61。6个磁铁61沿周向排列设置且极性交互不同。磁铁保持部28为环状的合成树脂制部件,并利用例如螺纹部件95固定在卷线筒12的凸缘部12c的外侧面12e上。磁铁保持部28与外侧面12e之间配置有磁性体制成的磁轭垫圈65,该磁轭垫圈65中心具有贯穿孔65a。磁铁61通过磁力保持在磁轭垫圈65上并利用粘合剂粘合在磁铁保持部28和磁轭垫圈65上。 
为防止齿槽效应以使卷线筒12的转动顺畅,线圈62采用无铁芯结构且也没有设置磁轭。如图14所示,线圈62配置在圆周上6等分的6个地方。就线圈62而言,芯线以与卷线筒轴20的轴心Y相 平行的轴为中心被缠绕为圆角扇形,并以轴心X为中心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以使缠绕的芯线与磁铁61相向而配置在磁铁61的磁场内。这样,可提高发电效率,并可得到较高的制动力。线圈62的沿轴心X方向的总长度L(图13)为线圈直径最大值的扇形对角线长D(图14)的1/4以下。6个线圈62串联且其两端与开关元件63相连接。线圈62以与磁铁61的距离大致一定的方式配置。因此,可维持线圈62与旋转中的磁铁61的间隙一定。6个线圈62安装在后述的电路基板66上,且线圈62的周围用绝缘膜覆盖。 
开关元件63例如具有能高速进行通断控制的两个并联的FET(场效应晶体管)。在各FET的漏极端子上连接有串联连接的线圈62。该开关元件63安装在电路基板66的表面(与凸缘部12c相向的面)。 
转速传感器41例如采用具有发光部和感光部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并配置在电路基板66的与卷线筒12的凸缘部12c相向的表面上。转速传感器41为发光部和感光部一体设置在罩内的传感器单元。转速传感器41检测凸缘部12c的外侧面12e上所形成的环状传感器检测部12f的狭缝。利用来自该转速传感器41的感光部的脉冲信号来检测出卷线筒12的转速,进而检测出作用在渔线上的张力。 
强弱调整操作钮43用于将后述的制动模式调整为强弱8级。强弱调整操作钮43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二侧罩7上,并经由在第二侧罩7上部开口的开口7d向外露出。 
如图14所示,电路基板66为中心具有圆形开口,且手柄轴30的安装部分等被开槽为圆弧状的垫圈形环状基板,电路基板66以大致与轴心Y同心的方式配置在第二机构安装板37的内侧面。电路基板66的表面上搭载有多个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含有微机或各种集成电路等。电路基板66被例如三个螺纹部件80固定在第二机构安装板37的内侧面。 
如图14所示,控制部55由配置在电路基板66上的微机构成,该微机具有诸如CPU55a、RAM55b、ROM55c以及I/O接口55d等。 在控制部55的ROM55c中存储控制程序,并存储制动力的8级强弱制动模式。 
控制部55与转速传感器41和操作钮位置检测传感器45相连接,所述转速传感器41检测卷线筒12的转速,所述操作钮位置检测传感器45用于检测强弱调整操作钮43的旋转位置。另外,控制部55还与开关元件63的各FET的门极相连接。控制部55通过来自各传感器41、45的脉冲信号,并利用后述的控制程序,例如利用周期为1/1000秒的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来开关控制卷线筒制动单元40的开关元件63。具体而言,控制部55利用使抛饵的经过时间和占空比D同时发生变化的制动力的8级强弱制动模式,来开关控制开关元件63。蓄电元件57作为电源将电力供给给控制部55。该电力也供给给转速传感器41和操作钮位置传感器45。 
操作钮位置传感器45用于读取强弱调整操作钮43的旋转位置。操作钮位置传感器45例如包括在电路基板66背面形成的8种模式结构(未图示)和与强弱调整操作钮43一体旋转的电刷部件81,通过电刷部件81将任何一个模式结构短路来检测强弱调整操作钮43的旋转位置。 
蓄电元件57作为电源,其采用例如电容器并与整流电路58相连接。整流电路58与开关元件63相连接,其将来自卷线筒制动单元40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稳压供给到蓄电元件57,所述卷线筒制动单元40具有转子60和线圈62并作为发电机而起作用。该整流电路5 8和蓄电元件57也搭载在电路基板66的表面。因此,安装在电路基板66上的所有零件实际上是安装在电路基板66的表面。因此可谋求形状的简化。 
如图13所示,除形成有位置检测用模式结构的模式结构形成部分66a之外,电路基板66的表面和背面均利用由热溶法形成的绝缘膜96覆盖。由此,可水密性地密封基板,防止绝缘不良等故障。电路基板66的实际安装面只有一面(表面),所有可使绝缘膜96的厚度均一,并可使采用热溶法的绝缘膜形成工序高效化。此外,位置检测用模式结构形成部分66a被两个密封部件98a、98b水密性地密封。因此,液体也难以浸入该部分。
强弱调整操作钮43配置在离合器操作杆38附近,且强弱调整操作钮43以可在例如大约270度的范围内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机构安装板37的上部。第二机构安装板37和强弱调整操作钮43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84,定位机构84将强弱调整操作钮43定位在8个位置,前述的电刷部件81以可一体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强弱调整操作钮43上。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强弱调整操作钮43配置在与手柄安装侧的离合器操作杆38接近的位置。因此,可顺畅地进行强弱调整操作钮43的制动力调整操作、离合器断开操作以及抛饵操作的一连串操作。 
水深显示部13显示从卷线筒12放出的渔线量,用于观察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或飞行距离等。如图1、图2、图5以及图8所示,水深显示部13具有合成树脂制成的罩部件85、配置在罩部件85内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液晶显示装置的水深显示控制部(未图示)。 
在罩部件85的与开口6e相向的位置上,形成有矩形开口85a,开口85a中安装有透明树脂制成的透镜部件88。开口85a与形成于鼓出部6a上的开口6e相向配置。透镜部件88配置在开口85a的外侧,从透镜部件88的外侧面用锥形件抵接并利用超声波焊接等适当焊接手段固定在开口85a的外侧部分。现有技术中,透镜部件88被配置在开口85a内侧而焊接,因此,相对于外压而言,透镜部件的强度较弱,而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部件配置在开口85a外侧而焊接,因此,相对于外压而言,透镜部件的强度变强。罩部件85配置在鼓出部6a内,鼓出部6a上倾斜地形成有开口6e,开口6e配置在透镜部件88外侧。通过该开口6e,可遮盖透镜部件88的焊接部分。 
对于水深显示控制部,其利用来自1对磁导线开关构成的旋转传感器87的信号,并利用卷线筒12的旋转量,算出渔线的放出长度,由此来控制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旋转传感器87用于检测安装在卷线筒轴20端部的有磁铁的传感器检测部86。水深显示部13中收纳有电池等电源。此外,也可利用配置在手柄2安装侧的转速传感器41的信号来算出旋转量。 
<实钓时渔线轮的操作和动作> 
在进行抛饵时,将离合器操作杆38向后摆动,以使离合器机构21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操作发声操作钮16和锁定操作钮17,使卷线筒发声机构14和卷线筒锁定机构15处于不可动作状态。在离合器断开状态下,卷线筒12为可旋转状态,当进行抛饵时,则利用钓钩组件的重量将渔线顺势从卷线筒12放出。当通过该抛饵使渔线轮12旋转时,磁铁61在线圈62内周侧旋转,此时,若将开关元件63接通,线圈62中则存在电流,从而制动卷线筒12。在抛饵时,卷线筒12的转速逐渐变快,当超过峰值后则渐渐减速。此外,当卷线筒12旋转时,水深显示部13的显示则发生变化,从而显示出钓钩组件从卷线筒12放出的量(长度)。 
当钓钩组件入水后,将离合器操作杆38向前摆动,以使离合器机构21处于离合器接通状态,并且,向接近鼓出部6a的方向操作发声操作钮16,以使卷线筒发声机构14处于可发声状态。然后,将钓竿放在岩石等处等待鱼上钩,当鱼被钩在钓钩组件上而上钩时,渔线被放出。这样,卷线筒12沿放线方向转动,处于可发声状态的卷线筒发声机构14发声,从而钓者可知道有鱼上钩。 
另外,当渔线缠绕到水中的岩石等上时,则将锁定操作钮17操作到锁定位置以使卷线筒锁定机构15处于锁定状态。该状态下,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被直接锁定。该状态下,使渔线和钓竿位于一直线上而拉紧渔线,并向后方拉曳钓竿从而剪断渔线。 
<控制部的控制动作> 
接下来,对抛饵时控制部55大致的制动控制进行说明。 
该卷线筒制动机构25中,利用8种制动模式中任一个而动作。利用强弱调整操作钮43来选择制动模式。制动模式是指制动力(开关元件63的占空比)在抛饵开始后的制动时间内发生变化的模式。 本发明人等发现,在张力变为规定值以下时,如果有较大的制动力作用在渔线轮上,则在卷线筒的转速到达峰值之前,钓钩组件的姿态翻转并稳定地飞行。 
为了在卷线筒的转速到达峰值之前进行制动来使钓钩组件以稳定的姿态飞行,需要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抛饵初始的第一期间,以最高的占空比Dn1(n表示制动力的级数,为1~8的整数)在较短时间内作用较强的制动力,以使钓钩组件翻转(第一制动处理)。然后,在第二期间,改变占空比Dn2,以使制动力逐渐减弱且在中途以一定的制动力渐渐制动(第二制动处理)。在最后的第三期间,改变占空比Dn3,以使卷线筒降低到规定转数,进而以逐渐变弱的制动力制动卷线筒12(第三制动处理)。该占空比Dn1~Dn3是通过强弱调整操作钮43的设定而变化为8级。该实施方式中,在8级内转换占空比。因此,控制部55根据制动时间来接通开关元件63,使占空比进行在3个阶段发生变化的第1~第3制动处理。 
这里,当转数到达峰值之前用较强的制动力制动卷线筒12,则第一规定值Fs以下的张力急剧增大,可防止渔线缠结,且钓钩组件可稳定地飞行。因此,可防止渔线缠结并稳定钓钩组件的姿态而将钓钩组件抛投得更远。 
另外,根据抛饵初始的卷线筒的转速的不同,在3个制动处理中以不同的占空比和制动时间来对卷线筒进行控制,所以,即使制动模式的设定相同,也可根据卷线筒的转速以不同的占空比和制动时间来控制卷线筒。因此,即使进行卷线筒转速不同的抛饵,也不需要制动力的调整操作,从而可减轻钓者进行制动力调整操作的负担。 
以与转子60的侧面相向的方式来配置线圈62的端面,所以,即使在卷线筒12的外部设置卷线筒制动机构25,也可抑制卷线筒12径向的尺寸增加。此外,采用线圈62的总长度L小于其线圈直径D的线圈62,所以即使在卷线筒12的外部设置卷线筒制动机构25,也可抑制卷线筒12轴心方向的长度增加。因此,即使在卷线筒12的外部设置卷线筒制动机构25,也可抑制渔线轮的大型化。 
另外,在卷线筒发声机构14和卷线筒锁定机构15等动作机构中,将作为操作部件的发声操作钮16和锁定操作钮17配置在鼓出部6a的钓竿安装侧,所以可利用鼓出部6a以易用力的状态来操作操作部件。因此,容易进行动作机构的切换操作。 
<其他实施方式> 
(a)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未设置平整绕线机构和离合器返回机构的双轴承渔线轮为例来说明本发明,但具有平整绕线机构或离合器返回机构的双轴承渔线轮也可适用本发明,所述离合器返回机构联动于手柄2向卷线方向的转动,使离合器机构21从断开状态回到接通状态。这种情况下,为避开平整绕线机构的螺纹轴或引导轴等,可在电路基板上设置缺口。 
(b)上述实施方式中,平行配置发声操作钮16和锁定操作钮17,但也可不平行地配置。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两操作钮16、17倾斜地配置,但只要位于相对鼓出部6a接近或离开的方向上,任何方向均可。 
(c)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动作机构,例示有卷线筒发声机构和卷线筒锁定机构,但就动作机构而言,只要是关联于卷线筒的转动而动作的机构,任何机构均可。例如,可以是配置在手柄安装侧相反侧的卷线筒制动机构。 
(d)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加载机构26的分开加载部件82上形成有两个推压面82a、82b,但也可不让加载力较弱的推压面倾斜地形成,而以螺旋弹簧83的弹力将其保持在可动作位置。 

Claims (10)

1.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其为可安装在钓竿上且将渔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轴承渔线轮具有:
缠绕操作所述渔线用的手柄;
渔线轮主体,其可安装在钓竿上,并具有:间隔而相向配置的第一、第二侧板,具有向侧方局部鼓出的鼓出部并覆盖所述第一侧板外侧的第一侧罩,以及覆盖所述第二侧板外侧并支承有所述手柄的旋转轴的第二侧罩;
卷线用卷线筒,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
水深显示部,其收纳在所述鼓出部内部,并可联动于所述卷线筒的转动,以电子方式显示安装在渔线端头的钓钩组件所处的水深;
动作机构,其随着所述卷线筒的转动而动作,并可在可动作状态和不可动作状态之间切换;
操作部件,其配置在比所述鼓出部靠所述钓竿安装侧的位置,并以可沿相对所述鼓出部离开或接近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侧罩上,用于将所述动作机构在可动作状态和不可动作状态之间切换,
动作机构具有卷线筒发声机构,所述卷线筒发声机构能在所述卷线筒转动时发声的作为所述可动作状态的可发声状态和即使所述卷线筒转动也不发声的作为所述不可动作状态的不可发声状态之间切换,
动作机构具有卷线筒锁定机构,所述卷线筒锁定机构可在锁定所述卷线筒向放线方向转动的作为所述可动作状态的锁定状态和不锁定所述卷线筒向放线方向转动的作为所述不可动作状态的锁定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被向接近鼓出部的方向操作时,所述动作机构变为可动作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以可沿相对鼓出部离开或接近的方向,在所述可动作状态的可动作位置和所述不可动作状态的不可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
所述双轴承渔线轮还具有将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可动作位置和所述不可动作位置分开加载的加载机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以可沿相对鼓出部离开或接近的方向,在所述可动作状态的可动作位置和所述不可动作状态的不可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
所述双轴承渔线轮还具有将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可动作位置和所述不可动作位置分开加载的加载机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载机构的加载力被设定为在所述可动作位置的加载力小于在所述不可动作位置的加载力。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载机构的加载力被设定为在所述可动作位置的加载力小于在所述不可动作位置的加载力。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用于操作所述卷线筒发声机构,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用于操作所述卷线筒锁定机构。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用于操作所述卷线筒发声机构,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用于操作所述卷线筒锁定机构,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和所述第二操作部件被相互平行地配置,并可沿相对鼓出部离开或接近的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件用于操作所述卷线筒发声机构,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用于操作所述卷线筒锁定机构,
所述第一侧罩为圆形,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以沿所述第一侧罩的大致直径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识别机构,所述识别机构识别所述动作机构是否位于所述可动作状态。
CN2007101984474A 2007-01-23 2007-12-11 双轴承渔线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88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3090/2007 2007-01-23
JP2007013090A JP4863891B2 (ja) 2007-01-23 2007-01-23 両軸受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8856A CN101228856A (zh) 2008-07-30
CN101228856B true CN101228856B (zh) 2013-02-20

Family

ID=3972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844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8856B (zh) 2007-01-23 2007-12-11 双轴承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863891B2 (zh)
KR (1) KR101311420B1 (zh)
CN (1) CN101228856B (zh)
TW (1) TWI3935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9076B2 (ja) * 2009-02-16 2013-07-31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5349349B2 (ja) * 2010-01-25 2013-11-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発音装置
JP5590986B2 (ja) 2010-06-23 2014-09-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5961364B2 (ja) * 2011-11-18 2016-08-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KR101492200B1 (ko) * 2013-06-05 2015-02-12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낚싯바늘 걸이수단을 구비한 낚시릴
US9832983B2 (en) * 2014-07-16 2017-12-05 Shimano Inc. Dual-bearing reel
JP6467230B2 (ja) * 2015-01-15 2019-02-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
TWI684406B (zh) * 2015-03-27 2020-02-1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承捲線器
JP6468922B2 (ja) * 2015-03-31 2019-02-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魚釣りリールおよび魚釣りリール用磁気シール機構
JP6572139B2 (ja) * 2016-01-22 2019-09-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
US10219498B2 (en) * 2016-08-29 2019-03-05 Pure Fishing, Inc. Reel with disengageable seal
US10602730B2 (en) * 2017-06-23 2020-03-31 Shimano Inc. Dual-bearing reel
CN107593644B (zh) * 2017-09-21 2023-08-01 宁波海宝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声响装置的横式渔线轮
JP7262167B2 (ja) * 2017-11-22 2023-04-2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095986B2 (ja) * 2017-12-22 2022-07-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137952B2 (ja) * 2018-03-29 2022-09-15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JP7345348B2 (ja) * 2019-10-16 2023-09-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5374A (en) * 1988-08-19 1991-07-30 Daiwa Seiko Inc. Drag device for fishing reels
US5131596A (en) * 1988-12-09 1992-07-21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td. Double bearing fishing reel with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CN1444851A (zh) * 2002-03-15 2003-10-01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CN1481676A (zh) * 2002-07-31 2004-03-17 株式会社岛野 尾旋式渔线轮的发声装置
CN1517016A (zh) * 2003-01-10 2004-08-04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6709B2 (ja) * 1987-01-13 1995-09-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コピー濃度調節方法
JPH0326306U (zh) * 1989-07-26 1991-03-18
JPH0491677A (ja) * 1990-08-03 1992-03-25 Canon Inc 超音波モータ
JPH0491677U (zh) * 1990-12-28 1992-08-10
JPH08256650A (ja) * 1995-03-27 1996-10-08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JP3839960B2 (ja) * 1998-06-12 2006-11-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操作機構
JP2003009734A (ja) * 2001-07-02 2003-01-14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
CN1454468A (zh) * 2002-05-01 2003-11-12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
JP2006197810A (ja) * 2005-01-18 2006-08-03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5374A (en) * 1988-08-19 1991-07-30 Daiwa Seiko Inc. Drag device for fishing reels
US5131596A (en) * 1988-12-09 1992-07-21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td. Double bearing fishing reel with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CN1444851A (zh) * 2002-03-15 2003-10-01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CN1481676A (zh) * 2002-07-31 2004-03-17 株式会社岛野 尾旋式渔线轮的发声装置
CN1517016A (zh) * 2003-01-10 2004-08-04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1-346613A 1999.12.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78316A (ja) 2008-08-07
KR20080069504A (ko) 2008-07-28
CN101228856A (zh) 2008-07-30
KR101311420B1 (ko) 2013-09-25
TW200836623A (en) 2008-09-16
TWI393534B (zh) 2013-04-21
JP4863891B2 (ja)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8856B (zh) 双轴承渔线轮
CN101228858B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轴支承结构
EP1785030A1 (en) Spool braking device for dual bearing reel
EP1477060B1 (en) Electronic circuit device for fishing equipment
EP1435198B1 (en) Braking device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TWI606783B (zh) Electric reel
TW201420011A (zh) 雙軸承式捲線器
JP2008178316A5 (zh)
JP2014100078A5 (zh)
JP2014100079A5 (zh)
CN103070147A (zh) 双轴承绕线轮
JP5961455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レベルワインド機構、両軸受リールおよび電動リール
KR20050001347A (ko) 양 베어링 릴
JP6326169B2 (ja) 電動リール
JP2014000030A5 (zh)
JP6342218B2 (ja)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12060961A (ja) 電動リール
JP6132894B2 (ja) 電動リール
JP2015002689A5 (zh)
TW201511678A (zh) 電動捲線器的馬達控制裝置
JP2017123873A (ja) 電動リール
JP2003235413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ギア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