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9660A -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9660A
CN101209660A CNA2007103079049A CN200710307904A CN101209660A CN 101209660 A CN101209660 A CN 101209660A CN A2007103079049 A CNA2007103079049 A CN A2007103079049A CN 200710307904 A CN200710307904 A CN 200710307904A CN 101209660 A CN101209660 A CN 101209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battery
accumulator vessel
support component
vehicl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79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9660B (zh
Inventor
西野治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09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9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9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9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该电动车辆包括沿着电动车辆(10)的纵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以及蓄电池槽(13),该蓄电池槽容纳蓄电池(20)并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之间,所述结构包括:高压电缆(72),所述高压电缆(72)设置在该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至少其中之一和所述蓄电池槽(13)之间,并连接于所述蓄电池(20)和设置在所述蓄电池槽(13)外侧的外部装置;以及形成在面向所述第一车体部件(11)的所述蓄电池槽(13)的侧表面上的凹部(28A和/或28B),所述凹部(28A和/或28B)包括内凹侧壁(29),所述内凹侧壁(29)面向该第一车体部件(11),具有所述高压电缆(72)通过其安装的电缆孔部分(79),所述内凹侧壁(29)与该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保持基于所述高压电缆(72)的直径(D3)而限定的距离(L5)。

Description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将电缆连接到容纳在蓄电池槽(case)内的蓄电池的技术在本领域是已知的。下面的相关文献1公开了这种技术的例子。
如相关文献的图1和图2所示,蓄电池盒(9)设置在电机(5)后面并由穿过蓄电池盒(9)的前端的电缆连接于该电机(5)。
[相关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3819605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不可能采用相关文献1中公开的将电缆穿过蓄电池盒(9)的前端安装的技术。
例如,在相关文献1所示的电动车辆(V)中,如果电缆设置在蓄电池盒(9)和侧框架(1L和1R)之间,那么很难将电缆连接于该蓄电池盒(9)。
需要用高压电缆传输大约300V的电压,因此,采用具有较大直径(厚度)的电缆用于电动车辆。
但是,这种厚电缆难以弯曲。例如,如果电缆弯曲的太多,会损坏厚电缆。相反,为了防止损坏电缆,如果不充分弯曲电缆,则不能利用车辆中有限的空间。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种情况提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以利用电动车辆中的有限的空间,并且简化高压电缆的安装,该高压电缆连接于安装到该电动车辆上的蓄电池。
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该电动车辆包括沿着电动车辆(10)的纵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以及蓄电池槽(13),该蓄电池槽容纳蓄电池(20)并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之间,所述结构包括:高压电缆(72),所述高压电缆(72)设置在该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至少其中之一和所述蓄电池槽(13)之间,并连接于所述蓄电池(20)和设置在所述蓄电池槽(13)外侧的外部装置;以及形成在面向所述第一车体部件(11)的所述蓄电池槽(13)的侧表面上的凹部(28A和/或28B),所述凹部(28A和/或28B)包括内凹侧壁(29),所述内凹侧壁(29)面向该第一车体部件(11),具有所述高压电缆(72)通过其安装的电缆孔部分(79),所述内凹侧壁(29)与该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保持基于所述高压电缆(72)的直径(D3)而限定的距离(L5)。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本质,及其其他目的和优点,附图中在所有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部件,其中:
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蓄电池组合箱的俯视图;
图4是主要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在蓄电池槽中的蓄电池和蓄电池固定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5是主要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构造成蓄电池组合箱的金属框架的示意透视图;
图6(A)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装式螺母的俯视图;
图6(B)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同样的内装式螺母的侧视图;
图6(C)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同样的内装式螺母的仰视图;
图7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同样的内装式螺母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蓄电池槽的底侧的仰视图;
图9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蓄电池槽的底侧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横端支撑部件和前端支撑部件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XI-XI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
图12是图1中的XII-XII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
图13是图1中的XIII-XIII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
图14是图1中的XIV-XIV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
图15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盖板的前视图;
图16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该盖板的透视图;
图17是图16中的XVII-XVII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
图18是图16中的XVIII-XVIII线所示的剖视图,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构的一部分;
图19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蓄电池盖的透视图;
图20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蓄电池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侧部件(也称为“车体部件”或“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安装在电动车辆10的左侧和右侧。该侧部件11和11沿着电动车辆10的纵向延伸。
而且,沿着横向(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连接该对侧部件11和11的蓄电池横部件(cross member)(也称为“车体部件”或“第二车体部件”)12也安装在该电动车辆10中。
该侧部件11和11以及蓄电池横部件12是铁的,并且构成该电动车辆10的车体。
在该对侧部件11和11之间以及该蓄电池横部件12的后面,设置蓄电池槽(battery case)13。由包含玻璃纤维的聚丁烯树脂制造的该蓄电池槽13在其里面容纳有并保持蓄电池20(示于图4),同时通过保持蓄电池槽13的里面的气密性而避免外面和里面之间通风。
如图2所示,该蓄电池槽13主要包括蓄电池组合箱14和蓄电池盖15。
如图3所示,前端壁16、左端壁17、右端壁18、后端壁19、前隔壁21、中隔壁22和后隔壁23被固定在蓄电池组合箱14中。
该前隔壁21、中隔壁22和后隔壁23是沿着蓄电池组合箱14的左右方向在左端壁17和右端壁18之间延伸的壁。
该前隔壁21设置在中隔壁22的前面。该后隔壁23设置在中隔壁22的后面。
而且,在该蓄电池组合箱14中,固定有前蓄电池隔壁24A、24B、24C和24D。所述前蓄电池隔壁24A、24B、24C和24D是沿着纵向(前后方向)在该前端壁16和前隔壁21之间延伸的壁。
还有,在蓄电池组合箱14中,固定有后蓄电池隔壁27A、27B、27C和27D。所述后蓄电池隔壁27A、27B、27C和27D是沿前后方向在该后端壁19和后隔壁23之间延伸的壁。
此外,在蓄电池组合箱14中,形成前加强壁25A和25B以及内凹侧壁29和29。该前加强壁25A和25B是在前隔壁21和中隔壁22之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壁。该内凹侧壁29和29是单独地形成凹部28A和28B的壁。
在后隔壁23和中隔壁22之间,形成中间蓄电池隔壁26A和26B,这些壁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而且,在中间蓄电池隔壁26A和26B之间,形成后加强壁31A和31B,这些壁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4所示,蓄电池20以这样的方式牢固地固定在该蓄电池槽13的里面,即,使得在蓄电池20单个地设置在蓄电池组合箱14上的正确位置之后,该蓄电池20由蓄电池保持器(holder)(未示出)支撑,然后该蓄电池保持器由螺栓(未示出)固定于蓄电池组合箱14。
如图5所示,在蓄电池组合箱14中,包括框架组(也称为“金属框架”)32。由铁制造的框架组32主要包括前框架组33和后框架组34。
该前框架组33包括前-左框架38和前-中框架36以及前-右框架37。
该前-左框架38是L形形状的部件。在该前-左框架38的左表面上,焊接有螺母38A、38B、38C和38D。而且,在该前-左框架38的前表面上,焊接有螺母38E。如图3所示,该左-前框架38嵌入该蓄电池组合箱14的左端壁17和前端壁16中。
同样,图5所示的前-右框架37是L形形状的部件。在该前-右框架37的右表面上,焊接有螺母(未示出)。而且,在该前-右框架37上的前表面上,焊接有螺母37E。如图3所示,该右-前框架37嵌入该蓄电池组合箱14的右端壁18和前端壁16中。
示于图5的该前-中框架36是U形形状的部件。在该前-中框架36的前表面上,焊接有两个螺母36A和36B。
其为该前-中框架36的部件的附加板39A和39B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该附加板39A嵌入前蓄电池隔壁24A中,该前蓄电池隔壁24A设置在虚线L1和L2之间,并且从图3所示的前块(block)(也称为“第一防撞块”)63A向后延伸。同样,另一个附加板39B嵌入前蓄电池隔壁24D中,该前蓄电池隔壁24D设置在虚线L3和L4之间,并且从另一个前块(也称为“第一防撞块”)63B向后延伸。其为该前-中框架36的部件的前壁36C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该前壁36嵌入前-端壁16中。在螺母38A、38B、38C、38D、38E和37E中,配合有螺栓67。
该后框架组34包括后-侧-左框架41、后-端-左框架42、后-端-中框架43、后-端-右框架44、以及后-侧-右框架45。
该后-侧-左框架41是嵌入图3所示的左-端壁17中的部件。在该后-侧-左框架41的左表面上,焊接有螺母41A、41B、41C和41D。
同样,图5所示的后-侧-右框架45嵌入图3所示的该右端壁18中。在该后-侧-右框架45的右表面上,焊接有四个螺母(未示出)。
如图5所示,该后-端-左框架42、后-端-中框架43和后-端-右框架44嵌入图3所示的后端壁19中。
在前-左框架38和前-中框架36之间,形成间隙G1。在前-右框架37和前-中框架36之间,形成间隙G2。而且,在后-侧-左框架41和后-端-左框架42之间,形成间隙G3。此外,在后-端-左框架42和后-端-中框架43之间形成间隙G4。而且,在后-端-中框架43和后-端-右框架44形成间隙G5。还有,在后-端-右框架44和后-侧-右框架45之间形成间隙G6
在图6(A)、6(B)、6(C)和图7中所示的内装式螺母51嵌入蓄电池组合箱14中。
该铁质内装式螺母51包括上螺母52、中螺杆53和下螺母54。
该上螺母52是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圆柱形部件,并具有向上开口的上开口52A。在上螺母52里面,形成螺栓槽52B。
除了上螺母52处于颠倒的位置之外,该下螺母54与上螺母52是同样的。换句话说,该下螺母54也是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圆柱形部件,并具有向下开口的下开口54A。在下螺母54里面,形成螺栓槽54B。
该中螺杆53是该上螺母52和下螺母54之间的圆柱形部件。在该中螺杆53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凹槽(notch)(锯齿形部分)53A。
在上螺母52和中螺杆53之间,形成上颈缩部(constriction)55A。而且,在中螺杆53和下螺母54之间,形成下颈缩部55B。
该上颈缩部55A和下颈缩部55B是圆柱形的部分,它们的外径(第二直径)D2小于上螺母52和下螺母54的外径(第一直径)D1
由于形成在该中间螺杆53上的锯齿形部分53A,即便围绕中心线C51将旋转力矩输入到该内装式螺母51,也能够避免嵌入该蓄电池组合箱14中的内装式螺母51的松动和旋转。
而且,根据该上颈缩部55A和下颈缩部55B,即便沿着该中心线C51的方向将力输入到该内装式螺母51,也能够避免该内装式螺母51从蓄电池组合箱14落下。
如图8和图9所示,横向-端支撑部件(也称为“支撑部件”或“第一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固定于蓄电池组合箱14的底表面14A。
该横向-端支撑部件61A设置在称为A-支撑部件61A的前排。设置在称为A-支撑部件61A的后面的该横-端支撑部件61B被称为B-支撑部件。
而且,设置在B-支撑部件61B后面的横向-端支撑部件61C被称为C-支撑部件61C。同样,设置在C-支撑部件61C后面的横向-端支撑部件61D被称为D-支撑部件61D。
如图1所示,每个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沿着横向延伸,连接在侧部件11和11之间,以支撑底表面14A。该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用铁制造。
如图8所示,在A-横向-端支撑部件61A上,固定有前-端支撑部件(也称为“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62A和62B。每个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是沿着车辆10的纵向延伸并且从蓄电池组合箱14的前端向前伸出的部件。
如图10所示,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仅连接到A-横向-端支撑部件61A,而不连接到B-横向-端支撑部件61B、C-横向-端支撑部件61C和D-横向-端支撑部件61D(见图10中的“X”).
如图1所示,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经由将在下面描述的前块63A和63B连接于蓄电池横向件(cross member)12和A-横向-端支撑部件61A之间。此外,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用铁制造。
在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上,分别焊接每个前块(也称为“防撞块”或“第一防撞块”)63A和63B。该前块63A和63B由螺栓64(示于图8)固定于前-端壁16,并且由螺栓65(示于图1)固定于蓄电池横向件12。
换言之,该前块63A和63B是单个地连接在该蓄电池横向件12和A-横向-端支撑部件61A之间的部件,并且被设置在该蓄电池横向部件12和蓄电池组合箱14之间。而且,前块63A和63B用铁制造。
如图1所示,第二防撞块(也称为“防撞块”或“第二防撞块”)66A、66B、66C和66D分别焊接在每个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的两个端部上。
固定在A-支撑部件61A上的该横向防撞块66A被称为A-横向防撞块66A。固定在B-支撑部件61B上的该横向防撞块66B被称为B-横向防撞块66B。固定在C-支撑部件61C上的该横向防撞块66C被称为C-横向防撞块66C。固定在D-支撑部件61D上的该横向防撞块66D被称为D-横向防撞块66D。
如图8所示,横向防撞块66A、66B、66C和66D由螺栓67固定于蓄电池14组合箱的左端壁17和右端壁18,并且由螺栓68固定于侧部件11和11。
如图2所示,连接在侧部件11和蓄电池槽13之间的横向防撞块66A、66B、66C和66D分别设置在该侧部件11的底表面和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之间。横向防撞块66A、66B、66C和66D的每一个用铁制造,并且是空心方柱形形状。
而且,A-横向防撞块66A和B-横向防撞块66B的每一个都直接固定于侧部件11,而C-横向防撞块66C经由C-连接块69C固定于侧部件11。而且,D-横向防撞块66D经由D-连接块69D固定于侧部件11。
虽然侧部件11从一点(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向后并向上延伸,但是蓄电池组合箱14保持在水平位置,因为C-连接块69C设置在侧部件11和C-横向-端支撑部件61C之间,而且D-连接块69D设置在侧部件11和D-横向-端支撑部件61D之间。
如图11所示,A-支撑部件61A由螺栓68固定,该螺栓68与安装在该侧部件11的加强件11A中的盖形螺帽(cap nut)11B啮合。B-支撑部件61B由图11所示的结构固定,其描述在附图中被略去。
如图12所示,C-支撑部件61C经由C-连接块69C固定于该侧部件11。该C-连接块69C是空心铁部件,盖形螺帽11C安装在其中。C-支撑部件61C通过与该盖形螺帽11C啮合的螺栓68而被固定于C-连接块69C。
如图13所示,D-支撑部件61D经由D-连接块69D连接于该侧部件11。该D-连接块69D是空心铁部件。D-支撑部件61D通过螺栓68固定于侧部件11,该螺栓68与安装在该侧部件11中的盖形螺帽11D啮合。
而且,螺母69D1焊接在D-连接块69D的底部上。该D-支撑部件61D通过与螺母69D1啮合的螺栓71而被固定于D-连接块69D。
如图9所示,在蓄电池组合箱14的左端壁17和侧部件11之间以及在蓄电池组合箱14的右端壁18和侧部件11之间,分别设置两个高压电缆72。能够传输约300V电压的该高压电缆72连接在安装于该蓄电池槽13中的蓄电池20和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换流器(也称为“外部装置”)之间。
每个高压电缆72具有连接于该蓄电池槽13中的电输出插座(未示出)的孔连接器73。
在面向侧部件11的该蓄电池组合箱14的两个侧表面(即,在左端壁17和右端壁18)和蓄电池组合箱14的底表面14A,形成有凹部(dent portion)28A和28B。
每个凹部28A和28B具有平行于侧部件11延伸的内凹侧壁29、从该内凹侧壁29的前端沿着横向延伸的内凹前壁74、以及从该内凹侧壁29的后端沿着横向延伸的内凹后壁75。
而且,如图14所示,外壳(casing)螺栓孔部分76、外壳低压电缆孔部分77、外壳中心孔部分78和外壳高压电缆孔部分79形成在内凹侧壁29上。
图15所示的盖板81被固定在该内凹侧壁29的后表面上。下面将详细描述盖板81。
图14中所示的每个外壳螺栓孔部分76是这样的孔,通过该孔,板固定螺栓(未示出)与形成在该盖板81上的板螺栓孔部分82相啮合。
用于向电器设备供给约12V电功率的低压电缆(示于图16)穿过该外壳低压电缆孔部分77。而且,外壳低压电缆孔部分77与板低压电缆孔部分83连通。
该外壳中心孔部分78与形成在盖板81上的通风孔(venting hole)84连通。
高压电缆72(示于图9)穿过每个高压电缆孔部分79和79。该高压电缆孔部分79和79分别与形成在盖板81上的高压电缆孔部分85A和85B连通。
而且,根据高压电缆72的外径D3,每个内凹侧壁29与侧部件11保持距离Ls(示于图9)。
高压电缆72的外径D3(厚度)越大,该内凹侧壁29和侧部件11之间的距离Ls变得越大,以允许电缆72弯曲。相反,所述外径D3越小,距离Ls可以越短。
如图15所示,盖板81固定于该内凹侧壁29的后表面。盖板81是用铝制成的板,覆盖参考图14所讨论的外壳螺栓孔部分76、外壳低压电缆孔部分77、外壳中心孔部分78和外壳高压电缆孔部分79。
将铝用于盖板81是因为刚度和重量两方面均被要求,并且即便蓄电池组合箱14的树脂材料由于温度变化膨胀或收缩,也必需避免该盖板81与蓄电池组合箱14之间的分开。
发明人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即该蓄电池组合箱14的主要材料是包括玻璃纤维的聚丁烯树脂,而盖板81的材料是铝,它们之间的线膨胀系数几乎是一样的,因此盖板81用铝制造。
在盖板81上,形成板螺栓孔部分82、板低压电缆孔部分83、通风孔84和板高压电缆孔部分(电缆孔部分)85A和85B。
每个板螺栓孔部分82是图17所示的每个板固定螺栓104在其中啮合的孔。
板螺栓孔部分82开口在该盖板81的前侧(图5中的近侧)。然而,板螺栓孔部分82不开在该盖板81的后侧(图5中的远侧)。
因此,盖板81不被板螺栓孔部分82穿透。
如图16所示,在该板低压电缆孔部分83中,配合有橡胶罩88。低压电缆89通过该橡胶罩88插入。
通风孔84是当蓄电池槽13中的气压增加时,用于从蓄电池槽13流通空气的孔。
在通风孔84中,安装有单向阀(未示出),因而保持蓄电池槽13中的气密性。
如图15和图18所示,每个板高压电缆孔部分85A和85B是电缆保持器101和101的单个的插座端101A和101A插入其中的孔。该板高压电缆孔部分85A和85B分别与图14所示的壳体高压电缆孔部分79和79连通。
每个高压电缆72和72单个地插入到电缆保持器101和101中。电缆保持器101和101的每个插座端101A和101A具有单个地装配的橡胶O形环103,以确保蓄电池槽13中的气密性。
电缆保持器101和101分别通过保持器固定螺栓102和102固定于盖板81。该保持器固定螺栓102和102是与电缆保持器孔部分86A和86B单个地啮合的螺栓。
该电缆保持器孔部分86A和86B是邻近该板高压电缆孔部分85A和85B分别形成的孔。该电缆保持器孔部分86A和86B开口在盖板81的前侧,而不开口在盖板81的后侧。
该每个板高压电缆孔部分85A和85B的内表面是镜面磨光的,以便O形环103配合在每个板高压电缆孔部分85A和85B而不留下间隙。
而且,由于镜面磨光的内表面,当O形环103被插入每个板高压电缆孔部分85A和85B中时,能够保护O形环103不受任何损坏。
此外,密封槽87围绕盖板81的外边缘形成。如图17所示,密封剂(未示出)填充在密封槽87中,以避免在蓄电池组合箱14的内凹侧壁29和盖板81之间留下间隙。
如图19和图20所示,蓄电池盖13具有前升高部分91、中间升高部分92和后升高部分93。
该前升高部分91是靠近该蓄电池槽13的前端升高的部分。该后升高部分93是靠近该蓄电池槽13的后端升高的部分。在前升高部分91上形成维修孔部分94。
该维修孔部分94形成为用于维修该蓄电池槽13的里面,并且通常由盖板(未示出)覆盖。
该中间升高部分92是在该前升高部分91和后升高部分93之间升高的部分,但是,该中间升高部分92在高度上低于该前升高部分91和后升高部分93。
在其上形成盖板螺栓孔部分96的凸缘95绕盖蓄电池盖13的边缘形成。
如图3所示,对应于盖螺栓孔部分96的组合箱螺栓孔部分105形成在蓄电池组合箱14的前端壁16、左端壁17、右端壁18和后端壁19上(即,围绕蓄电池组合箱14的边缘)。
根据这种结构,当蓄电池盖15放置在电池组合箱14上时,盖螺栓孔部分96和组合箱螺栓孔部分105分别相互连通。因此,使螺栓(未示出)能够单个地插入盖螺栓孔部分96和组合箱螺栓孔部分105中,以固定蓄电池组合箱14和蓄电池盖15。
也就是,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下述作用或/和优点。
例如,如果电动车辆10的前侧被碰撞,装有蓄电池20的蓄电池槽13由于惯性向前移动。特别是,蓄电池20相当重,因而当电动车辆10被碰撞时不能忽略蓄电池槽13的动能。
但是,根据在这个实施例中的本发明,因为设置有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以及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能够避免蓄电池槽13向前移动并避免撞击在蓄电池横部件12上。
也就是,即便在电动车辆被碰撞时,也能够在蓄电池槽13和蓄电池横部件12之间保持间隙(见图1中的GF),因此,能够避免损坏插入在间隙GF中的电缆,因而电动车辆10的可靠性提高。
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不连接于所有的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而是,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只连接于设置在前排的横向端支撑部件61A。因此,能够减少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的长度,并且因此在重量和成本方面能够抑制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的重量和成本。
即,在防止增加重量和成本的同时,能够提高安装在电动车辆10上的蓄电池20的防撞能力。
而且,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和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用铁制造。此外,蓄电池槽13用包含玻璃纤维的聚丁烯树脂制造。根据这种设置,在批量生产中能够以合理的低成本减少蓄电池槽13的重量。而且,还能够提高蓄电池槽13相对于电动车辆10的安装刚度。
容纳蓄电池20的蓄电池槽13由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牢固地支撑,而且,即便车辆10的前侧被碰撞,如果蓄电池槽13由于惯性向前移动,前块63A和63B也能够防止蓄电池槽13与蓄电池横部件12碰撞。
而且,横向防撞块66A、66B、66C和66D插入盖蓄电池槽13的侧表面和侧部件11之间,并且因此,即便车辆10的横向侧面被碰撞,如果蓄电池槽13由于惯性横向移动,也能够防止蓄电池槽13与侧部件11碰撞。
也就是,在蓄电池槽13和侧部件11之间能够保持间隙(见图1中的间隙GS和GS),因此,能够防止安装在间隙GS和GS中的高压电缆72和低压电缆89的损坏,因此提高电动车辆10的可靠性。
此外,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和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用铁制造。而且,蓄电池槽13用包含玻璃纤维的聚丁烯树脂制造。
根据这种结构,在批量生产中能够以合理的低成本减少蓄电池槽13的重量。而且,还能够提高蓄电池槽13在电动车辆10上的安装刚度。
前端支撑部件62A和62B和蓄电池横部件12经由前块63A和63B连接。而且,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和侧部件11经由横向防撞块66A、66B、66C和66D连接。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降低容纳笨重蓄电池20的蓄电池槽13的重心。
而且,由于将前块63A和63B插入蓄电池槽13和蓄电池横部件12之间,并且将横向-端支撑部件61A、61B、61C和61D插入蓄电池槽13和侧部件11之间,即便电动车辆10被碰撞,如果蓄电池槽13由于惯性而移动,也能够避免蓄电池横部件12或侧部件11之间的碰撞。
因此,能够提高安装在电动车辆10上的蓄电池20的抗碰撞能力。
也就是,如果电动车辆10的前侧被碰撞,蓄电池槽13由于惯性而移动,也能够避免与横部件12的碰撞。同样,如果电动车辆10的横向侧面被碰撞,如果蓄电池槽13由于惯性而横向移动,也能够避免与侧部件11的碰撞。
正如前面参考图9所讨论的,高压电缆72和72被单个地插入形成在盖板81上的板高压电缆孔部分85A和85B,该盖板81分别固定在蓄电池槽13的凹进部分28A和28B。而且,设置在侧部件11和蓄电池槽13之间的高压电缆72和72被弯曲成具有弯曲半径的弧形形状。
而且,该凹进部分28A和28B的每个内凹侧壁29与侧部件11的距离为LS,该距离LS限定为对应于高压电缆72的外径D3。因此,能够避免由于用过小的半径弯曲高压电缆72而损坏高压电缆72,并且也能够避免由于用过大的半径弯曲高压电缆72而浪费蓄电池槽13中的空间。
换言之,在利用电动车辆10中的有限空间的同时,能够容易安装高压电缆72,该高压电缆72连接于安装在该电动车辆10上的蓄电池20。
而且,高压电缆72经由孔连接器73而连接于蓄电池20,并且因此,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确保高压电缆72和蓄电池20之间的连接。
特别是,与利用常规的可拆卸连接器相比,由于利用连接在蓄电池20和高压电缆72之间的孔连接器73,能够避免高压电缆72与蓄电池20不希望的脱开。
因此,通过防止能够避免高压电缆72与蓄电池20之间的意外脱开,能够提高电动车辆10的可靠性。
而且,与利用常规的可拆卸连接器相比,通过利用孔连接器73,能够减少电动车辆10的重量和成本。
通过形成在铝盖板81上的板高压电缆孔部分85A和85B,从蓄电池槽13里面拉出每个高压电缆72,因此,能够避免由于空气温度的变化而过分地改变板高压电缆孔85A和85B的内径。
而且,由于在高压电缆72和72的外表面和板高压电缆孔部分85A和85B的内表面之间通过O形密封环103密封,能够避免外面的空气流入蓄电池槽13中。
此外,尽管板螺栓孔部分82开口在盖板81的前侧,该板螺栓孔部分82不开口在盖板81的后侧,并且因此,在允许用于将盖板81固定于蓄电池槽13的该板固定螺栓104与该板螺栓孔部分82相啮合的同时,够确保该蓄电池槽13中的气密性。
如图6和图7所示,蓄电池组合箱14的树脂进入在内装式螺母51处其外径局部地小的部分(第二直径D2),即上颈缩部55A和下颈缩部55B。因此,即便力竖直地输入该内装式螺母51,也能够避免内装式螺母51从该蓄电池组合箱14落下。
而且,由于形成在中间杆部53上的锯齿形部分53A,即便扭矩输入该内装式螺母51以绕中心线C51转动该内装式螺母51,也能够避免嵌入该蓄电池组合箱14中的内装式螺母51的旋转,因此,能够使该螺栓(未示出)可靠地与该内装式螺母51相啮合。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覆盖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实质和范围的所有变化和修改。
从这样描述的本发明中,显然本发明能以许多种方式变化。这些变化不认为是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有这些修改旨在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该电动车辆包括沿着电动车辆(10)的纵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以及蓄电池槽(13),该蓄电池槽容纳蓄电池(20)并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之间,所述结构包括:
高压电缆(72),所述高压电缆(72)设置在该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至少其中之一和所述蓄电池槽(13)之间,并连接于所述蓄电池(20)和设置在所述蓄电池槽(13)外侧的外部装置;以及
形成在面向所述第一车体部件(11)的所述蓄电池槽(13)的侧表面上的凹部(28A和/或28B),
所述凹部(28A和/或28B)包括内凹侧壁(29),所述内凹侧壁(29)面向该第一车体部件(11),具有所述高压电缆(72)通过其安装的电缆孔部分(79),
所述内凹侧壁(29)与该第一车体部件(11和11)保持基于所述高压电缆(72)的直径(D3)而限定的距离(L5)。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其中
所述高压电缆(72)具有连接于在该蓄电池槽(13)中的蓄电池(20)的孔连接器(73)。
CN2007103079049A 2006-12-28 2007-12-28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Active CN101209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56377A JP4389930B2 (ja) 2006-12-28 2006-12-28 電気自動車に搭載されるバッテリケースの構造
JP2006-356377 2006-12-28
JP2006356377 2006-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9660A true CN101209660A (zh) 2008-07-02
CN101209660B CN101209660B (zh) 2011-07-20

Family

ID=39186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79049A Active CN101209660B (zh) 2006-12-28 2007-12-28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49644B2 (zh)
EP (1) EP1939025B1 (zh)
JP (1) JP4389930B2 (zh)
CN (1) CN101209660B (zh)
DE (1) DE602007006140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359A (zh) * 2011-03-18 2012-09-19 铃木株式会社 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
CN110071237A (zh) * 2018-01-23 2019-07-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池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9849B2 (ja) * 2004-03-02 2011-03-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機構の取付構造
JP5141026B2 (ja) * 2006-02-27 2013-02-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パックの車載構造
JP4434213B2 (ja) * 2007-01-26 2010-03-1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DE102007023391B4 (de) * 2007-05-18 2019-05-0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chutzgehäuse für eine Fahrzeugbatterie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derartigen Schutzgehäuse
JP5375079B2 (ja) * 2008-12-24 2013-12-2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ケース
JP2010284984A (ja) * 2009-06-09 2010-12-24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JP4917631B2 (ja) * 2009-06-29 2012-04-18 アイシン軽金属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車両搭載用フレーム構造体
JP5617200B2 (ja) 2009-07-17 2014-11-0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DE102009055852B4 (de) * 2009-11-26 2021-05-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einheit
KR20120044853A (ko) 2010-10-28 2012-05-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플라스틱 복합재를 이용한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팩 케이스 어셈블리
KR101219399B1 (ko) 2010-11-24 2013-01-11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일체형 고전압 배터리 케이스
JP5825694B2 (ja) * 2011-12-09 2015-1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車載構造
JP6025335B2 (ja) * 2012-01-27 2016-1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接続構造及び電線接続方法
JP5880086B2 (ja) * 2012-01-31 2016-03-0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容器
DE102012203892A1 (de) * 2012-03-13 2013-09-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Karosserie mit einer Bodenstruktur
KR101315741B1 (ko) 2012-03-23 2013-10-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치수안정성이 우수한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팩 케이스 어셈블리와 그 제조 방법
JP6094060B2 (ja) * 2012-05-31 2017-03-1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ケース
JP5761537B2 (ja) * 2013-10-17 2015-08-1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検査システム
DE102014018746A1 (de) * 2014-12-16 2016-06-16 Audi Ag Batter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JP6493169B2 (ja) * 2015-11-16 2019-04-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18033880A2 (en) 2016-08-17 2018-02-22 Shape Corp. Battery support and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US11214137B2 (en) 2017-01-04 2022-01-04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structure with nodal modularity
JP6686948B2 (ja) * 2017-03-23 2020-04-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US10483510B2 (en) 2017-05-16 2019-11-19 Shape Corp. Polarized battery tray for a vehicle
WO2018213306A1 (en) 2017-05-16 2018-11-22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having tub-based component
US11211656B2 (en) 2017-05-16 2021-12-28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with integrated battery retention and support feature
EP3663142A4 (en) * 2017-08-02 2021-04-28 Shanghai Dianb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BATTERY BOX, BRACKET AND BATTERY BOX ASSEMBLY
US11088412B2 (en) 2017-09-13 2021-08-10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with tubular peripheral wall
DE112018005556T5 (de) 2017-10-04 2020-06-25 Shape Corp. Batterieträger-bodenbaugruppe für elektrofahrzeuge
WO2019169080A1 (en) 2018-03-01 2019-09-06 Shape Corp. Cool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vehicle battery tray
US11688910B2 (en) 2018-03-15 2023-06-27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having tub-based component
KR102575355B1 (ko) * 2018-04-26 2023-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배터리 케이스
KR20220016193A (ko) * 2019-06-05 2022-02-08 에이브이엘 파워트레인 엔지니어링 인크. 차량 프레임 어셈블리 및 전원 공급 트레이
DE102019115520A1 (de) * 2019-06-07 2020-12-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s Energiespeichers an einem Aufbau eines Fahrzeugs sowie Fahrzeug
JP7172883B2 (ja) * 2019-06-28 2022-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2873A (en) * 1992-01-22 1995-02-2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for securing batteries used in an electric vehicle
JPH06245394A (ja) * 1993-02-15 1994-09-02 Moriyama Kogyo Kk 屋外用充電器
JP3349924B2 (ja) * 1997-06-27 2002-11-2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配線構造
JP3819605B2 (ja) 1998-09-09 2006-09-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におけるカプラーの保護構造
JP3746758B2 (ja) * 2002-11-11 2006-0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の配管類配索構造
JP4121898B2 (ja) * 2003-05-21 2008-07-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高圧電装部品の車載構造
US7051825B2 (en) * 2003-05-21 2006-05-30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installing high-voltage equipment component to vehicle
US20050170238A1 (en) * 2004-02-04 2005-08-04 Abu-Isa Ismat A. Fire shielding battery case
JP4649849B2 (ja) * 2004-03-02 2011-03-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機構の取付構造
JP2006040547A (ja) * 2004-07-22 2006-02-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
JP4484613B2 (ja) * 2004-07-23 2010-06-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
JP4715193B2 (ja) * 2004-12-21 2011-07-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359A (zh) * 2011-03-18 2012-09-19 铃木株式会社 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
CN102673359B (zh) * 2011-03-18 2015-06-17 铃木株式会社 用于电动车辆的高压电缆布线结构
US9120434B2 (en) 2011-03-18 2015-09-01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High-voltage cable rout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CN110071237A (zh) * 2018-01-23 2019-07-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池单元
CN110071237B (zh) * 2018-01-23 2022-03-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池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9660B (zh) 2011-07-20
US20080160396A1 (en) 2008-07-03
US7749644B2 (en) 2010-07-06
JP2008162501A (ja) 2008-07-17
EP1939025B1 (en) 2010-04-28
EP1939025A1 (en) 2008-07-02
DE602007006140D1 (de) 2010-06-10
JP4389930B2 (ja) 2009-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9660B (zh)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CN101209659B (zh)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CN101209661B (zh)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CN101209662B (zh)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CN101254741B (zh) 用于将蓄电池安装到电动车辆上的结构
CN112793668B (zh) 一种电动车下车体车架及其电动车
EP3412486B1 (en)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JP5829706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EP2447100B1 (en) Hybrid vehicle
EP3222453A1 (en) Battery protection member
CN101312855B (zh) 束线排布结构
JP5012015B2 (ja)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ケースの構造
JP4978316B2 (ja) 車載用電子ユニット
CN215284989U (zh) 一种电动车下车体车架及其电动车
CN110832671A (zh) 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的电池
CN110870093A (zh) 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的电池
CN114987179B (zh) 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
CN110832663B (zh) 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的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1, No. 3, Dingmu, No. 1, Toshiba,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