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8734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8734A
CN101208734A CNA2006800201860A CN200680020186A CN101208734A CN 101208734 A CN101208734 A CN 101208734A CN A2006800201860 A CNA2006800201860 A CN A2006800201860A CN 200680020186 A CN200680020186 A CN 200680020186A CN 101208734 A CN101208734 A CN 101208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de
initialization
discharge
current pot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01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8734B (zh
Inventor
赤松庆治
小川兼司
植田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08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8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8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87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reset discharge, priming discharge or erase discharge occurring in a phase other than addres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reset discharge, priming discharge or erase discharge occurring in a phase other than addressing
    • G09G3/2927Details of initiali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6Waveforms comprising a gent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portion, e.g. ramp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8Improving the black lev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18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 G09G3/2022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using sub-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前半部T11,在定时t0处,扫描电极Scn的电位从0[V]向Vp[V]上升,之后,维持在正极性的电位Vp[V]~Vg[V],直至前半部T11结束的定时t3。另一方面,在该前半部T11,对维持电极Sus施加包含从0[V]到电位Vr[V]的负斜坡波形部分的初始化脉冲Pul.2。脉冲Pul.2的负斜坡波形部分的时间(t1-t0)比脉冲Pul.1的P1到P2的部分的电位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设定得要长。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特别是涉及抑制驱动时初始化期间的误放电发生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目前成为主流的交流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仅记为“PDP”。)具有下述结构。PDP是2块面板彼此间隔着相对配置,在外周部密封,在内部填充包含Xe的放电气体而成的结构。在构成PDP的2块面板内,一块面板(前面板)具有在玻璃基板的一个主面上形成多个显示电极对(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并以覆盖它们的方式依次层叠电介质层和保护膜的结构。
另一方面,另一块面板(背面板)是在和玻璃基板的前面板相对一侧的主面上,形成多个数据电极,以覆盖该数据电极的方式层叠形成电介质层。而且,在背面板的电介质层的面上,形成条状或者方格状(waffle)等的间隔壁(barrierrib)。间隔壁具有和数据电极并行的部分,而且,立在相邻的数据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作为前面板和背面板之间的间隙材料发挥作用。在背面板上,通过形成间隔壁,形成多个凹部,但在各凹部中,红色(R)、绿色(G)、蓝色(B)各发光色的荧光体层分颜色形成在每个凹部中。另外,前面板和背面板配置在前面板的显示电极对和背面板的数据电极交叉的方向上。
在将PDP作为显示设备的PDP装置中,具有将驱动电路和上述PDP连接的结构。PDP装置的驱动电路的主要结构是具有:与各电极连接的驱动器;以及驱动控制部,其与该各驱动器连接,基于输入到装置中的影像信号,利用子场法(场内时分灰度显示方式)输出驱动信号。
在驱动PDP装置时,将场时分成加权后的多个子场(subfield),通过控制各子场的点亮/非点亮来进行灰度显示。对各子场分配:写入期间,在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在显示电极对的一方(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产生写入放电,通过该放电形成壁电荷;以及维持期间,在全部放电单元的显示电极对之间施加交流电压,通过该电压施加而在先有选择性地形成了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参考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在驱动PDP装置时,如上所述,在简单地使由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构成的子场连续时,因为前面的子场中的壁电荷的历史(history)残留,从图像质量的观点来看存在问题,所以在1场(field)中设置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是在PDP的全部放电单元中,一齐产生初始化放电,通过该初始化放电,执行前面的子场中壁电荷的历史擦除和用于写入动作的壁电荷形成的期间。对于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中施加到各电极上的脉冲波形,利用图11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以产生2次微弱放电(初始化放电)的方式设定向各电极Scn、Sus、Dat施加的脉冲。在时间上使包含先发生的微弱放电的部分为前半部,包含后发生的微弱放电的部分为后半部。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前半部,将维持电极Sus以及数据电极Dat的电位设定为0[V],在该状态下,对扫描电极Scn施加从Vq[V]向电位Vr[V]缓缓上升的上斜坡波形(ramp waveform)的电压。而且,在扫描电极Scn的电位从Vq[V]向电位Vr[V]的途中,产生将扫描电极Scn作为阳极、将维持电极Sus以及数据电极dat作为阴极的第1次微弱放电。
接着,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后半部,将数据电极Dat的电位保持在0[V]的同时将维持电极的电位设定为Vh[V],在该状态下,对扫描电极Scn施加从Vg[V]向电位Va[V]缓缓下降的下斜坡波形的电压。在扫描电极Scn的电位从Vg[V]向电位Va[V]的途中,产生将维持电极Sus以及数据电极Dat扫描电极Scn作为阳极、将扫描电极Scn作为阴极的第2次微弱放电。如上所述,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通过产生这两次微弱放电,执行PDP的全部放电单元的初始化。
但是,近年来,作为用于实现PDP的发光效率的提高的一种策略,采用使Xe分压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压(total pressure)的比率上升的方法。这样,在使放电气体中Xe分压比率上升的PDP装置中,如图11所示,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存在在本来要产生弱放电时产生了强的放电(强放电)的情形。特别是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前半部产生了强放电的情况下,存在受其影响在后部分也会产生强放电的情况。这样的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后半部产生的强放电正好形成和执行写入期间中的写入动作后相同的壁电荷状态,引起了图像质量的下降。
作为对于这样的问题的探讨,存在下述方法,例如,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刚结束之后,将全部放电单元作为对象,给扫描电极Scn施加辅助擦除脉冲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2)。在由该文献提出的技术中,通过向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之后的扫描电极Scn施加辅助擦除脉冲,从而擦除过剩的壁电荷,能够抑制在维持期间产生误放电。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2422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1915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因为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结束之后,将全部放电单元作为对象,给扫描电极Scn施加辅助擦除脉冲,所以会对没有产生强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状态造成影响。因此,在采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的情况下,存在写入期间中施加电压的容限变窄的问题。这里的容限指的是,为了产生正常的写入放电而需要的施加电压的范围等。
此外,在采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施加辅助擦除电压,擦除初始化期间产生了强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异常壁电荷,但在像这样擦除了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因为不能产生后续的写入期间的写入放电,所以在其子场的维持期间不产生维持放电。因此,在采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产生了上述强放电时,牺牲了PDP装置驱动中的灰度,引起了图像质量的下降。
此外,在采用专利文献2的技术的情况下,辅助擦除脉冲的波形设定非常严格,难以确保设计容限。即在辅助擦除脉冲的宽度过窄时,因为放电延迟,存在没有产生擦除放电的情况,相反,在过宽时,壁电荷积累,成为产生误放电的原因。如果将辅助擦除脉冲的高度(电压值)设定得低,宽度太宽,则可以避免壁电荷积累,但在考虑面板内的放电单元间的特性偏差等时,在要产生稳定的擦除放电时,难以确保设计容限。
此外,因为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的目的不在于防止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中产生强放电,所以会产生原因在于该强放电和施加辅助擦除脉冲引起的放电等的画面闪烁等,使画面质量降低。
进而,近年来,为了和全规格高清晰度电视对应等而进行高精细化,随之存在向写入期间中的数据电极施加的电压变高的倾向。这是因为对于高精细化带来的相邻放电单元之间的放电干涉的增加,需要使得能够不受该干涉影响地可靠地写入。
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前半部,基于装置成本和回路结构的观点,对数据电极施加的电压Vx[V]优选设定为和写入期间施加在数据电极上的电压值相同的值。因此,作为对于相邻放电单元之间的放电干涉的策略的、写入期间中施加给数据电极的电压上升还会引起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中施加给数据电极的电压Vx[V]的上升。从而,在这样的情况中,有不仅仅在放电开始电压上升的区域而且还从初期开始以上述电压值开始放电的倾向,该放电成为引起低灰度区域的放电干涉的原因。因此,在PDP装置中,越是要进行高精细化,就越容易产生低灰度区域的闪烁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要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图像质量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和PDP装置,其中,即使在伴随高精细化的施加给数据电极的电压上升时,用于写入放电的电压容限也不会变窄,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全单元初始化期间中产生误放电,进而能够抑制低灰度区域中产生闪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结构。
本发明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是,对于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构成的电极对、以及多个相对于该电极对夹着放电空间立体交叉的第3电极并与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立体交叉部分相对应地构成放电单元而成的面板部来说,在由分别亮度加权后(brightness weighted)的多个子场构成的1场中,分配对于全部放电单元实现其壁电荷状态的初始化的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其中,在将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分为使第1次初始化放电产生的第1区间和使第2次初始化放电产生的第2区间时,在第1区间和第2区间的至少一个区间中,使第1电极的电位开始向着不到相对于第3电极的放电开始电压的电位变化,与该第1电极的电位变化开始的定时(timing)连动地使第2电极的电位向着与第1电极的上述电位相反的极生、而且以斜坡波形进行变化,施加给第2电极的电压波形中的斜坡波形部分中,从其变化开始到变化结束的时间要比从使第1电极的电位开始变化到到达上述电位所需要的时间设定得长。
此外,本发明的PDP装置的特征在于:驱动部利用上述本发明的驱动方法来执行面板部的显示驱动。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在第1区间和第2区间的至少一个区间中,使第1电极的电位变化到上述电位状态,在该电位的变化状态或者上述电位状态下将上述斜坡波形的电压施加给第2电极,该斜坡波形部分的设定时间(从变化开始到变化结束所需的时间)要比使第1电极的电位为上述电位所需的时间设定得长。因此,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采用上述电位设定方法的区间中,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稳定的弱放电,可以利用由该弱放电产生的启动效应(priming)而在第1电极和第3电极之间产生弱放电。
此外,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即使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中在第2电极上施加上述斜坡波形电压的情况下,也会由于该电压值而先在第2电极和第3电极之间产生对置放电。但是,因为该初始化动作的对置放电是以第2电极为阴极、第3电极为阳极,所以要比第3电极为阴极的对置放电稳定。从而,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在取该放电形态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稳定的初始化放电。
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因为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结束之后施加辅助擦除脉冲,所以存在下述问题,即其后续的写入期间中的写入放电的容限变窄,但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即使不施加上述专利文献2这样的辅助擦除电压,也能够可靠地产生稳定的初始化放电。从而,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不会产生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后续的写入期间中写入放电的容限变窄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因为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结束之后施加辅助擦除脉冲,所以产生不能擦除积累壁电荷、不能产生维持期间中的维持放电的问题,与此相比,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不会产生不擦除积累壁电荷、在维持期间不产生维持放电的问题。
此外,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即使不施加上述专利文献2这样的宽度窄的辅助擦除脉冲,也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产生误放电,所以也能够充分确保设计容限。
因此,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不会使用于写入放电的电压容限变窄,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中产生误放电,具有高图像质量。此外,在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和方法,即使随着高精细化而提高施加给第3电极(数据电极)的电压的情况,也可以可靠地抑制在低灰度区域中产生闪烁。
在上述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如上所述,对于第1区间和第2区间中的至少一个区间,如果采用上述初始化动作,则能够得到上述效果,但特别优选的是,应用于产生以第1电极为阳极、以第2电极为阴极的初始化放电的第1区间。这是因为,通常,在形成了第2电极一侧的放电空间侧形成保护膜(由MgO等构成的膜),在形成了第3电极一侧的放电空间侧形成荧光体层,但荧光体层的2次电子发射系数比保护膜的要小,和以第3电极为阳极时的对置放电相比,以第3电极为阴极时的对置放电不稳定。即,如果将上述结构用于产生第1电极为阳极的放电的第1区间,则如上所述,能够使得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先产生稳定的弱放电,所以从放电稳定性的观点来看是有效的。另外,此时,对第2电极施加的电压的斜坡波形具有负的倾斜。
此外,在以往采用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中,一般是在第2区间之前先设定第1区间,在第1区间中由于上述理由而产生误放电(强放电)的情况下,由此壁电荷会受到影响。而且,在第1区间中产生强放电的情况下,受到伴随着在上述第1区间中产生的强放电而形成的壁电荷的影响,在第2区间中也产生强放电的概率变高了。基于这样的理由,也优选对于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第1区间采用上述本发明的初始化动作。
进而,在将上述结构应用于第1区间时,也不会发生像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那样的亮度低的闪烁,从图像质量的观点来看也是优选的。
此外,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优选在对第2电极施加上述斜坡波形电压的区间中,对第3电极进行和第1电极的电位同一极性的电位设定。这是因为,在上述区间中通过使第3电极的电位向着和第1电极的电位相同的极性变化,能够更加可靠地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先产生弱放电。
此外,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优选基于该场的图像中的平均图像电平(Average Picture Level:APL)来设定具有上述结构的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即在显示高APL图像的情况下,黑图像显示区域窄,因此,相对于构成场的全部子场,设定了上述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子场的比率提高了。由此,可以实现该场中的写入放电的稳定化,而且,由于启动效应的量的增加,也可以实现放电的稳定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PDP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从初始化放电的稳定化的观点来看,优选相对于开始将第1电极设定在上述电位的定时而言,使开始给第2电极施加斜坡波形电压的时间在其前后1[μsec.]以内的范围内。
此外,虽然对于本发明的结构,可以和放电气体中的Xe分压比率无关地来实现上述效果,但特别在Xe分压相对于放电气体的总压的比率为7[%]以上的高Xe时很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PDP装置1的结构中取出面板部10的主要部分而示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是表示PDP装置1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在PDP装置1的驱动中在各期间T1~T4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4是表示在PDP装置1的驱动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的详细波形图。
图5是表示在PDP装置1的驱动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显示驱动部20所执行的步骤S1~S15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PDP装置1的驱动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定时发生部24所计数的计数器值CT与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在PDP装置1的驱动中1场内的子场SF1~SF10的结构例的子场结构图。
图8中(a)是表示在变形例1的驱动方法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的详细波形图,(b)是表示在变形例2的驱动方法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的详细波形图。
图9是表示在变形例3的驱动方法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5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的详细波形图。
图1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PDP装置的驱动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6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11是表示在现有技术的PDP装置的驱动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10面板部
11前面板
12背面板
20显示驱动部
21数据驱动器
22扫描驱动器
23维持驱动器
24定时发生部
25A/D变换部
26扫描数变换部
27子场变换部
28APL检测部
111前面基板
112显示电极对
113、122电介质层
114保护膜
121背面基板
123间隔壁
124荧光体层
1121、1122透明电极
1123、1124总线电极
1231间隔壁主部
1232间隔壁副部
Scn.扫描电极
Sus.维持电极
Dat.数据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一个例子对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方式1)
1.面板部10的结构
利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PDP装置1的结构内的面板部10的结构。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面板部10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局剖图)。
如图1所示,面板部10具有2块面板11、12中间空出放电空间13而对置配置的结构。
1-1.前面板11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构成面板部10的2块面板11、12内,前面板11是,在前面基板111的和背面板12相对一侧的面(在图1中是下表面)上,相互平行地配设多对由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s构成的显示电极对112,以覆盖该显示电极对112的方式,依次覆盖形成电介质层113和保护膜114。
前面基板111由例如高应变点玻璃或者钠钙玻璃构成。此外,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s各自在分别层叠由ITO(氧化铟锡)、SnO2(氧化锡)、ZnO(氧化锌)等构成宽度宽的透明电极部1121、1122、以及由用于减小电阻的Cr(铬)-Cu(铜)-Cr(铬)或Ag(银)等形成的总线电极部1123、1124的状态下构成。
此外,电介质层113由Pb-B类低融点玻璃材料形成,构成保护膜114的主要材料是MgO(氧化镁)、或者MgF2(氟化镁)等。
另外,对于面板部10,也可以在前面基板111的表面上,在相邻的显示电极对112和显示电极对112之间,设置用于防止放电单元的光相互漏出的黑条纹。
1-2.背面板12的结构
背面板12是在背面基板121的和前面板11相对一侧的面(在图1中为上表面)上,在和显示电极对112基本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多个数据电极Dat,以覆盖该数据电极Dat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122。此外,在该电介质层122上,在相邻的数据电极Dat之间立设主间隔壁1231,进而,在和该主间隔壁1231基本正交的方向上形成辅助间隔壁1232。在本实施方式的面板部10中,用这些主间隔壁1231和辅助间隔壁1232的组合构成间隔壁123。另外,虽然在图上没有详细示出,但在z方向上,将辅助间隔壁1232的上端设定为比主间隔壁1231的上端稍低(例如,10~20[微米]左右)。
在由电介质层122和相邻的2条主间隔壁1231以及2条辅助间隔壁1232包围的凹陷部分的内壁面上,设置荧光体层124。荧光体层124按每种颜色分别分为红色(R)荧光体层124R、绿色(G)荧光体层124G、蓝色(B)荧光体层124B,在图1的y方向上被色分地形成在用主间隔壁1231隔开的每个凹陷部分中。另外,在图1的x方向上,在相邻的主间隔壁1231间构成的每列上形成相同颜色的荧光体层124R、124G、124B。
对于背面板12的背面基板121,和上述前面基板111相同,也由高应变点玻璃或者钠钙玻璃等构成。数据电极Dat由例如银(Ag)等金属材料形成,通过在背面基板121的表面上丝网印刷Ag膏而形成。形成数据电极Dat的材料除Ag之外,还可以使用金(Au)、铬(Cr)、铜(Cu)、镍(Ni)、铂(Pt)等金属材料或例如利用层叠等方法将它们组合而得到的材料。
电介质层122基本上和前面板11的电介质层113相同,由Pb-B类低融点玻璃材料形成,但也可以包含氧化铝(Al2O3)或氧化钛(TiO2)。此外,间隔壁123使用铅玻璃材料形成。
荧光体层124R、124G、124B分别单独利用例如下面示出的各色荧光体,或者利用它们混合而成的材料形成。
红色(R)荧光体:(Y、Gd)BO3:Eu
                      YVO3:Eu
绿色(G)荧光体:Zn2SiO4:Mn
               (Y、Gd)BO3:Tb
               BaAl12O19:Mn
蓝色(B)荧光体:BaMgAl10O17:Eu
               CaMgSi2O6:Eu
1-3.前面板11和背面板12的配置
面板部10的结构是:前面板11和背面板12将在背面板12上形成的间隔壁123作为间隙材料夹在中间,而且,显示电极对112和数据电极Dat配置在基本正交的方向上,在该状态下将各个外周部彼此密封。利用这一结构,如上所述,在前面板11和背面板12之间,形成由各间隔壁123隔开的放电空间13,两面板11、12形成密闭容器。在放电空间13中填充氖气、氙气、氦气等混合而成的放电气体。放电气体的封入压强为例如50[kPa]~80[kPa]左右。
在放电气体中,Xe分压相对于其总压的比率以往设定为不到7[%],但近年来,为了提高面板的发光亮度,存在将其较高地设定为7[%]以上、甚至10[%]以上的倾向。
在面板部10中,显示电极对112和数据电极Dat立体交叉的各处与放电单元(未图示)对应。而且,在面板部10中,多个放电单元成为矩阵状排列的状态。
2.PDP装置1的结构
利用图2说明具备上述面板部10的PDP装置1。图2是示意性表示PDP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在图2中,对于面板部10,仅仅示出了电极Scn、Sus、Dat的排列。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由上述面板部10和对该各电极Scn、Sus、Dat以所需要的定时和波形施加电压的显示驱动部20构成。在面板部10上在行方向上彼此交替地配设n个扫描电极Scn(1)~Scn(n)以及n个维持电极Sus(1)~Sus(n)。在面板部10上在列方向上配设m个数据电极Dat(1)~Dat(m)。而且,放电单元对应于相邻的一对扫描电极Scnk(k=1~n)和维持电极Susk(k=1~n)与1个数据电极Datl(l=1~m)的交叉部分而设置,面板部10整体具有(m×n)个放电单元。
如图2所示,显示驱动部20具有与面板部10中的各电极Scn、Sus、Dat连接的数据驱动器21、扫描驱动器22以及维持驱动器23。而且,在显示驱动部20上,除了各驱动器21~23之外,还具有定时发生部24、A/D变换部25、操作变换部26、子场变换部27以及APL(平均图像电平)检测部28。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显示驱动部20上还具有电源回路。影像信号VD被输入到A/D变换器25中,此外,水平同步信号H和垂直同步信号V输入到定时发生部24、A/D变换部25、扫描数变换部26以及子场变换部27中。
显示驱动部20的A/D变换部25将输入的影像信号VD变换到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将变换后的图像数据输入至扫描数变换部26以及APL检测部28。APL检测部28基于从A/D变换部25传送过来的表示每1画面的各放电单元的各灰度值的显示画面数据,求出将该1个画面的全部灰度值相乘并除以全部放电单元数后的值(APL值)。而且,APL检测部28基于求出的值计算相对于最大灰度值(例如256灰度)的百分率,求出平均图像电平,将该值向定时发生部24输出。平均图像电平的值越低,则画面越黑,值越高,则画面越白。
扫描数变换部26将从A/D变换部25接受的图像数据变换成和面板部10的像素数量对应的图像数据,并向子场变换部27输出。子场变换部27具有子场存储器(未图示),将从扫描数变换部26传送过来的图像数据变换成用于在面板部10上进行灰度显示的、表示各子场中的放电单元的点亮/非点亮的2值数据的集合即子场数据,临时储存在子场存储器中。而且,基于来自定时发生部24的定时信号,将子场数据向数据驱动器21输出。
数据驱动器21将每个子场的图像数据变换成和各数据电极Dat(1)~Dat(m)对应的信号,驱动各数据电极Dat。在数据驱动器21中,具有公知的驱动器IC等。
定时发生部24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和垂直同步信号V生成定时信号,将信号输出至各驱动器21~23。这里,定时发生部24基于从APL检测部28输入的APL值,将构成1场的子场的各个初始化期间确定为是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还是选择初始化期间,控制1场内的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应用次数。
扫描驱动器22基于从定时发生部24传送过来的定时信号,给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驱动电压。对于扫描驱动器22,和上述数据驱动器21相同,也由公知的驱动器IC构成。
维持驱动器23具备公知的驱动器IC而构成,基于从定时发生部24送来的定时信号,给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驱动电压。
3.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
下面,利用图3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图3表示利用场内时分灰度显示方式(子场法)执行PDP装置1的驱动的方法。
如图3所示,在PDP装置1的驱动中,将1场分割为X个子场SF1~SFx,以子场SF1~SFx各自的亮度相对比率为1∶2∶4∶~∶2(x-1)的方式设定维持脉冲Pul.6、Pul.7的数量。通过按照显示亮度的数据控制各子场SF1~SEx的点亮/非点亮,可以用X个子场的组合以2x个灰度进行显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子场SF1~SFx的各个SFi,分配2(i-1)的维持脉冲,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3所示,子场SF1~SFx具有写入期间T2和维持期间T3,并且具有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或者选择初始化期间T4中的任何一个。对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和选择初始化期间T4以及写入期间T2和维持期间T3的各期间进行说明。
3-1.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
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进行如下动作:在脉冲部10的全部放电单元中一齐产生初始化放电,擦除这之前的子场SF中的壁电荷历史,而且,形成这之后后续的写入期间T2中的写入动作需要的壁电荷分布状态。
如图3所示,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对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初始化脉冲Pul.1。初始化脉冲Pul.1的波形为从接地电位变化到正电位Vp[V],在为电位Vg[V]之后依照具有负斜率的斜坡波形变化到负电位Va[V],之后返回到0[V]。这里,对于初始化脉冲Pul.1中的从0[V]至电位Vp[V]的电位上升部分,实际上具有陡峭的斜率,例如,需要1[nsec.]~500[nsec.]的时间上升到电位Vp[V]。初始化脉冲Pul.1的波形和定时等在后面叙述。
此外,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对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初始化脉冲Pul.2。初始化脉冲Pul.2具有:从0[V]到电位Vr[V]的负斜坡波形部分、以及之后依照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成为Vg[V]的定时返回到0[V]的部分。之后,对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维持正电位Vh[V]的初始化脉冲Pul.3。该维持电极Sus(1)~Sus(n)的电位Vh[V]在之后的写入期间T2也被维持。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施加给维持电极Sus(1)~Sus(n)的初始化脉冲Pul.2、Pul.3也如后所述。
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数据电极Dat(1)~Dat(m)的电位通过整个期间都维持在0[V]。
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在对维持电极Sus(1)~Sus(n)的初始化脉冲Pul.2从电位0[V]到电位Vr[V]期间,产生第1次的初始化放电,在对扫描电极Scn(1)~Scn(n)的初始化脉冲Pul.1从电位Vg[V]到电位位[V]期间,产生第2次的初始化放电。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次的初始化放电发生的区间为前半部T11,第2次的初始化放电发生的区间为后半部T12
在上述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发生的2次初始化放电中,在前半部T11发生的第1次初始化放电是使扫描电极Scn(1)~Scn(n)为阳极、使维持电极Sus(1)~Sus(n)和数据电极Dat(1)~Dat(m)为阴极的微弱放电,在后半部T12发生的第2次初始化放电是使扫描电极Scn(1)~Scn(n)为阴极、使维持电极Sus(1)~Sus(n)和数据电极Dat(1)~Dat(m)为阳极的微弱放电。
在PDP装置1的全部放电单元中,通过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发生上述2次初始化放电,来实现壁电荷的历史擦除以及壁电荷分布状态的调整,并且产生了用于减小放电延迟并使写入期间T2的写入放电稳定化的启动效应(用于放电的起爆剂=激励粒子)。
3-2.选择初始化期间T4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子场SF2应用选择初始化期间T4,但在该选择初始化期间T4中,对于在之前的子场SF中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有选择性电产生初始化放电。
如图3所示,在选择初始化期间T4中,将维持电极Sus(1)~Sus(n)的电位维持在Vh[V],并且将数据电极Dat(1)~Dat(m)的电位维持在0[V]。对于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从电位Vq[V]缓缓下降到电位Va[V]的下斜坡波形的电压。
在选择初始化期间T4中,利用上述初始化动作,对于在之前的子场SF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能够有选择性地使其发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利用该初始化放电,扫描电极Scn和维持电极Sus上,即前面板11的保护膜114表面的壁电荷衰减,数据电极Dat上,即荧光体层124表面的壁电荷也向着和写入动作相适应的值调整。
3-3.写入期间T2
在写入期间T2中,将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暂时设定为0[V]。接着,在数据电极Dat(1)~Dat(m)内,在应在第1行显示的放电单元的数据电极Dat(i)上施加振幅Vw[V]的写入脉冲Pul.5,并且在第1行的扫描电极Scn(1)上施加振幅Vb[V]的负极性的写入脉冲Pul.4。此时,数据电极Dat(i)和扫描电极Scn(1)的交叉部分的电压是将数据电极Dat(i)上的壁电荷和扫描电极Scn(1)上的壁电荷与外部施加电压(Vw-Vb)[V]相加而得到的,超过了放电开始电压。
利用上述这样的写入放电,在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在数据电极Dat(i)和扫描电极Scn(1)之间、以及扫描电极Scn(1)和维持电极Sus(1)之间产生写入放电,在扫描电极Scn(1)上形成正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s(1)上形成负的壁电荷,在数据电极Dat(i)上形成负的壁电荷。按照上述方式,在应在第1行显示的放电单元中,通过写入放电在各电极Scn(1)、Sus(1)、Dat(i)上执行形成壁电荷的写入动作。
另一方面,因为没有施加写入脉冲Pul.5的数据电极Dat和扫描电极Scn(1)的交叉部分的电压没有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没有产生写入放电。在写入期间T2中,上述一连串的写入动作一直依次执行到第n行的放电单元再结束。
3-4.维持期间T3
在维持期间T3中,首先将维持电极Sus(1)~Sus(n)的电位返回到0[V],对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振幅Vm[V]的维持脉冲Pul.6。此时,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在扫描电极Scn(j)上和维持电极Sus(j)之间,将扫描电极Scn(j)上和维持电极Sus(j)上的壁电荷的大小与维持脉冲Pul.6的振幅Vm[V]相加,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在扫描电极Scn(j)和维持电极Sus(j)之间产生维持放电,在扫描电极Scn(j)上积累负的壁电荷,在维持电极Sus(j)上积累正的壁电荷。此时,在该放电单元中,在数据电极Dat上也积累正的壁电荷。
在写入期间T2没有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即使施加维持脉冲Pul.6也不产生维持放电。因此,在该放电单元中,维持初始化期间T1、T4结束时刻的壁电荷状态。
接着,将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返回到0[V],并对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振幅Vm[V]的维持脉冲Pul.7。通过该施加,在利用施加给上述扫描电极Scn(1)~Scn(n)的脉冲Pul.6而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n(j)和维持电极Sus(j)之间的电压超过了放电开始电压,产生维持放电。另外,在利用施加给上述扫描电极Scn(1)~Scn(n)的脉冲Pul.6而没有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在该子场SF中没有产生维持放电。
在维持期间T3中,通过交替地重复给上述扫描电极Scn(1)~Scn(n)的脉冲Pul.6的施加和给维持电极Sus(1)~Sus(n)的脉冲Pul.7的施加,从而继续产生维持放电。而且,以该维持放电的产生次数,实现各子场SF1~SFx的亮度加权。
另外,在维持期间T3的最后,在扫描电极Scn(1)~Scn(n)和维持电极Sus(1)~Sus(n)之间,施加所谓的窄宽度脉冲。通过施加该窄宽度脉冲,从而在维持数据电极Dat(i)上的正的壁电荷的状态下,擦除扫描电极Scn(1)~Scn(n)上和维持电极Sus(1)~Sus(n)上的壁电荷。
4.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的详细说明
利用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最具有特征的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前半部T11,在定时t0,使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从0[V]上升到Vp[V](从点P1到点P2的部分),之后,一直到前半部Tn结束的定时t3都维持在正极性的电位Vp[V]~Vg[V]。另外,点P2的电位Vp[V]和点P3的电位Vg[V]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后半部T12中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是,以从定时t3到定时t4具有负斜率的斜坡波形,从电位Vg[V]向负极性的电位Va[V]变化(从点P3到点P4的部分)。之后,在定时t4,使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向0[V]变化(从点P4到点P5的部分)。
另一方面,对于维持电极Sus(1)~Sus(n),在从定时t0到定时t1的区间中,以负斜率的斜坡波形,从电位0[V]向电位Vr[V]进行电位变化(从点P11到点P12的部分)。之后,在定时t1到定时t2的区间中,将维持电极Sus(1)~Sus(n)的电位维持在电位Vr[V](从点P12到点P13的部分),在定时t2向电位0[V]急剧变化(从点P13到点P14的部分)。而且,在定时t2到定时t3的区间中,将维持电极Sus(1)~Sus(n)的电位维持在电位0[V](从点P14到点P15的部分)。
此外,在后半部T12中施加在维持电极Sus(1)~Sus(n)上的初始化脉冲Pul.3在整个后半部T12中都维持正极性的电位Vh[V](点P16以后)。
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在PDP装置1的面板部10的全部放电单元中,按照上述初始化动作,从前半部T11的定时t5开始发生第1次初始化放电Dis.1,从后半部T12的定时t6开始发生第2次初始化放电Dis.2。如上所述,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通过上述2次初始化放电Dis.1、Dis.2的发生,从而实现了壁电荷的历史擦除以及壁电荷分布状态的调整,并且产生了用于减小放电延迟并使写入期间T2的写入放电稳定化的启动效应(用于放电的起爆剂=激励粒子)。
这里,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前半部T11中,对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包含上述负斜坡波形部分(从点P11到点P12的部分)的初始化脉冲Pul.2是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最具有特征的部分。在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初始化脉冲Pul.2的斜坡波形部分的所需时间,即时间(t1-t0)要比从初始化脉冲Pul.1的点P1到点P2的部分的电位变化所需时间(例如,1[nsec.]~500[nsec.]左右)设定得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初始化脉冲Pul.2的从点P11到点P12的部分为斜坡波形,但这里所说的斜坡波形表示具有例如9[V/μsec.]以下的平缓斜率的波形。关于这一事项,因为在例如“ASIADISPLAY’98、pp.23~27”等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所以在此省略说明。
另外,作为初始化动作的变形,对于从初始化脉冲Pul.1的点P1到点P2的部分,也可以设定比本实施方式平缓的斜率。不过,即使在从点P1到点P2的部分如上所述具有稍稍平缓的斜率的情况下,以比从初始化脉冲Pul.2的点P11到点P12所需的时间(t1-t0)短的方式进行设定也是很重要的。
5.PDP装置1及其驱动方法所具有的优越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前半部T11,对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初始化脉冲Pul.1,并且对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具有负的斜坡波形部分的初始化脉冲Pul.2。前半部T11的初始化脉冲Pul.2的斜坡波形部分的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即从图4的点P11到点P12所需要的时间(t1-t0)要比至扫描电极Scn(1)~Scn(n)的初始化脉冲Pul.1的从点P1到点P2所需的时间(例如,1[nsec.~500[nsec.]左右)设定得长。
在采用这样的初始化动作的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前半部T11中,在面板部10的全部放电单元中,发生以扫描电极Scn(1)~Scn(n)为阳极、以维持电极Sus(1)~Sus(n)和数据电极Dat(1)~Dat(m)为阴极的弱放电(初始化放电)Dis.1,在采用上述这样的初始化动作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在前半部T11,在扫描电极Scn(1)~Scn(n)和维持电极Sus(1)~Sus(n)之间先产生弱放电,利用由该弱放电发生的启动效应,在描电极Scn(1)~Scn(n)和数据电极Dat(1)~Dat(m)之间发生弱放电。前半部T11的初始化放电Dis.1由发生顺序按上述方式确定的2次弱放电构成。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中,抑制了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误放电的发生,同时可以可靠地执行全部放电单元的初始化。
在采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的PDP装置的驱动中,因为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结束之后施加辅助擦除脉冲,所以产生了其后续的写入期间的写入放电容限变窄的问题,但是与此相比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由于即使不施加这样的辅助擦除电压,也能够进行良好的初始化,所以写入放电的容限不会变窄。
此外,在采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的PDP装置中,在其驱动中,因为与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结束后是否产生误放电无关地施加擦除脉冲,所以在累积电荷被擦除的要点亮的放电单元中,有时会引起在维持期间不产生维持放电的情形。与此相比,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由于即使不施加专利文献2这样的辅助擦除脉冲,也能够可靠地对全部放电单元执行初始化,所以在要点亮的放电单元中,不会产生在维持期间在规定的放电单元中不产生维持放电的情形。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用于写入期间T2的写入放电的电压容限不会变窄,能够可靠地抑制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产生误放电,从而具有高图像质量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的前半部T11中,给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具有斜坡波形部分的初始化脉冲Pul.2,其具有下面的理由。
如图1所示,在PDP装置1的面板部10中,前面板11的放电空间13侧的表面的保护膜114为露出状态,与此相比,背面板12的放电空间13侧的表面的荧光体层124为露出状态。面向放电空间13的两层113、124中,由MgO构成的保护膜114比荧光体层124的2次电子发射系数大。因此,以数据电极Dat为阴极的、在与扫描电极Scn之间发生的对置放电,与以维持电极Sus为阴极的、在与扫描电极之间发生的面放电相比要不稳定。进而,在扫描电极Scn和数据电极Dat之间的对置放电中,数据电极Dat为阴极的前半部T11的弱放电也特别不稳定。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生以数据电极Dat为阴极的对置放电(弱放电)的前半部T11中采用上述初始化动作。
根据以上的事项,在后半部T12中,在对维持电极Sus施加具有斜坡波形的初始化脉冲的变形中,对产生稳定的初始化放电来说当然也是有效的。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化脉冲Pul.1的施加开始定时(点P1的定时)和初始化脉冲Pul.2的施加开始定时(点P11的定时)同时在定时t0处,但并不是一定要成为同时。这里,在通常的驱动方法中,点P1的定时在前,在该定时之后的0[μsec.]~100[μsec.]的范围内设定点P11的定时。不过,只要在1[μsec.]左右的范围内,则点P1和点P11中哪一个在前都可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采用在前半部T11发生以扫描电极Scn为阳极、以维持电极Sus和数据电极Dat为阴极的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动作,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和图4相反,采用在前半部T11发生以扫描电极Scn为阴极、以维持电极Sus和数据电极Dat为阳极的初始化放电,在后半部T12发生以扫描电极Scn为阳极、以维持电极Sus和数据电极Dat为阴极的初始化放电的初始化动作。此时,通过在后半部T12采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所在的初始化动作,就能获得效果。
进而,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时,即使在为了实现面板的高精细化而和以往相比提高了驱动时施加给数据电极Dat(1)~Dat(m)的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低灰度区域中闪烁的发生。
6.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显示驱动部20所执行的驱动控制
以下,利用图5和图6,说明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中,显示驱动部20对面板部10所执行的驱动控制处理。
首先,虽然在图2中省略了图示,但在定时发生部24中具有:发出比图4的各定时t0~t8之间的差短的间隔的窄宽度时钟脉冲的时钟脉冲部CLK;以及对由时钟脉冲部CLK发出的时钟脉冲进行累计计数的计时器部。
如图5所示,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驱动控制中,计时器部的计数值CT被复位(步骤S1)。同时,开始计数器累计(步骤S2),将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置位到Vp[V](步骤S3)。在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到达Vp[V]的时间点,以电压变化率(Vg-Vp)/(t3-t0))使其电位开始变化(步骤S4)。电位Vp[V]和Vg[V]如上所述基本相同,所以也能够视作被维持在电位Vp[V]。
此外,对于维持电极Sus(1)~Sus(n),以电压变化率(Vr/(t1-t0))的负斜坡波形使其电位开始变化。对于该电位变化的开始定时,如上所述,和使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从0[V]向Vp[V]变化为同一定时。
显示驱动部20执行上述各电极Scn(1)~Scn(n)、Sus(1)~Sus(n)的电位变化状态,直至计数器值CT为“a”(步骤S6:否)。而且,如图6所示,在计数器值CT为“a”的时间点(步骤S6:是)将维持电极Sus(1)~Sus(n)的电位置位并维持在Vr[V](步骤S7)。
显示驱动部20维持上述状态,直至计数器值CT为“b”(步骤S8:否),在计数器值CT为“b”的时间点,如图6所示,将维持电极Sus(1)~Sus(n)的电位置位到0[V](步骤S9)。而且,该状态一直维持到前半部T11结束的时间点即计数器值CT为“c”的时间点(步骤S10:否),在计数器值CT为“c”的时间点(步骤S10:是),如图6所示,以电压变化毂(Va-Vg)/(t4-t3))的负斜坡波形使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开始变化(步骤S11),而且,将维持电极Sus(1)~Sus(n)的电位置位并维持在正的电位Vh[V](步骤S12)。
显示驱动部20维持上述状态,直至计数器值CT为“d”(步骤S13:否),在计数器值CT为“d”的时间点(步骤S13:是),将扫描电极Scn(1)~Scn(n)的电位置位到0[V](步骤S14),结束计数器累计(步骤S15),结束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动作控制。
7.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SF的设定
下面,利用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中1场中子场SF的设定。图7是示意生示出在PDP装置1的驱动中1场中子场的结构的子场结构图。另外,在图7中,1场由10个子场SF1~SF10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基于和由APL检测部28检测的APL相关的数据,规定子场SF的结构。
在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在1场中都包含: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SF和具有选择初始化期间T4的子场SF。在1场中的哪一部分应用具有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SF是基于和上述检测的APL相关的数据而决定的。
图7(a)设定了APL的值位于0[%]~1.5[%]的范围内时应用的子场SF1~SF10。具体而言,将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分配给第1子场SF1。将具有选择初始化期间T4的子场分配给第2子场SF2~第10子场SF10
同样,如图7(b)所示,当APL的值位于1.5[%]~5[%]的范围内时,除第1子场SF1之外,还对第4子场SF4应用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此外,如图7(c)所示,当APL的值位于5[%]~10[%]时,和图7(b)所示APL的值为1.5[%]~5[%]的情况相比,还对第10子场SF10分配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
如图7(d)所示,当APL的值为10[%]~15[%]时,对第1、4、8、10子场SF1、SF4、SF8、SF10分配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如图7(e)所示,当APL的值为15[%]~100[%]时,对第1、4、6、8、10子场SF1、SF4、SF6、SF8、SF10分配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基于和由APL检测部28(参考图2)检测的APL相关的数据,分配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SF。这里,在和APL相关的值高时,认为是黑显示区域窄的图像,但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使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的分配数量增加,所以可以实现启动效应增加,能够实现放电的稳定化。
另一方面,在和APL相关的值低时,认为是黑显示区域宽的图像,但是对于这样的状态,因为减少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SF的分配数量,所以能够确保高的黑显示质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只要即使有高亮度区域与APL相关的值也低,就可以使黑显示区域的亮度低,并进行对比度高的图像显示。
另外,对于具有图7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SF的分配方法,与和APL相关的值相关联地在表1中示出。
[表1]
  APL(%) 全部单元初始化次数(次) 设定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子场(○:设定、-:不设定)
  SF1   SF2   SF3   SF4   SF5     SF6   SF7   SF8   SF9     SF10
 0~1.5     1   ○   -   -   -   -     -    -    -   -     -
 1.5~5     2   ○   -   -   ○   -     -    -    -   -     -
 5~10     3   ○   -   -   ○   -     -    -    -   -     ○
 10~100     4   ○   -   -   ○   -     -    -    ○   -     ○
 15~100     5   ○   -   -   ○   -    ○    -    ○   -     ○
在表1中,示出了基于和APL相关的值,将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SF的设定方法分为5种模式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的分配方法的变形在下面进行介绍。
(变形1)
首先,0在表2中示出基于和APL相关的值使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的分配方法为4种模式的例子。
[表2]
  APL(%) 全部单元初始化次数(次) 设定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子场(○:设定、-:不设定)
SF1 SF2 SF3 SF4 SF5 SF6 SF7 SF8 SF9 SF10
  0~1.5     1   ○   -   -    -   -    -   -   -   -   -
  1.5~5     2   ○   -   -    -   -    -   -   -   ○   -
  5~10     3   ○   -   -   ○   -    -   -   -   ○   -
  10~00     4   ○   -   -   ○   -    -   -   ○   -   ○
如表2所示,在本变形1的子场的分配方法中,根据APL的值用4种模式分割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具体而言,如表2所示,当APL的值为0[%]~1.5[%]时,仅仅使第1子场SF1为具有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使其它子场SF2~SF10为具有选择初始化期间T4的子场。当APL的值为1.5[%]~5[%]时时,使第1、第9子场SF1、SF9这2个子场为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当APL的值为5[%]~10[%]时,对第1、第4、第9子场SF1、SF4、SF9这3个子场分配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SF。当APL的值为10[%]~100[%]时,对第1、第4、第8、第10子场SF1、SF4、SF8、SF10这4个子场分配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
在采用本变形1的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的分配方法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和表1所示方法相同的效果。
(变形2)
下面,利用表3对变形2的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的分配方法进行说明。
[表3]
  APL(%) 全部单元初始化次数(次) 设定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子场(○:设定、-:不设定)
  SF1   SF2   SF3   SF4   SF5   SF6   SF7   SF8   SF9   SF10
  0~1.5     1   ○   -    -    -    -   -    -    -    -   -
  1.5~5     2   ○   -    -   ○    -   -    -    -    -   -
  5~10     3   ○   -    -   ○    -   ○    -    -    -   -
如表3所示,在本变形2的分配方法中,当APL的值为0[%]~1.5[%]时,仅仅使第1子场SF1为具有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当APL的值为1.5[%]~5[%]时,对第1、第4子场SF1、SF4这2个子场分配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当APL的值为5[%]~100[%]时,对第1、第4、第6子场SF1、SF4、SF6这3个子场分配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SF。
在本变形2中,以对场内靠近开头的子场分配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的方式进行控制。
这样,如果将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子场分配给场内靠近开头的子场,则具有下面的优越性。
例如,在设定许多维持放电次数的子场中,通过该维持放电容易对相邻的放电单元产生串扰。因此,在受到影响的相邻的放电单元中,发生壁电荷减少,在下一子场中不产生写入放电,存在画质劣化的情形。特别是在串扰对低灰度子场造成影响的情况下,画质劣化的影响大。
基于上述理由,通常,在PDP装置的驱动中,采用对各子场中配置在开头附近的低灰度子场设定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方法,即使在受到之前的子场的串扰影响的情况下,也会可靠地使放电单元内的壁电荷状态复位。在考虑这样的事项时,在采用表3所示的子场的分配方法情况下,能够抑制串扰引起的写入不良,能够可靠地抑制画质劣化。
(变形例1)
下面,利用图8(a)对变形例1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图8(a)是表示在PDP装置的驱动时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的波形图。另外,在本变形例1中,除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电压波形之外,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PDP装置1及其驱动方法相同。
如图8(a)所示,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PDP装置1,在本变形例1的驱动方法中,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前半部T11中施加给维持电极Sus(1)~Sus(n)的脉冲Pul.12的负斜坡波形部分(从点P11到点P32的部分)的斜率不同。具体而言,在本变形例1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中,脉冲Pul.12的负斜坡波形部分的斜率是基于与由APL检测部28算出的APL相关的值而设定的。如图8(a)所示,如果负斜坡波形部分的斜率变陡,则到达电位Vr[V]的定时t11变早了,点P32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驱动方法相比向前移动了。
另外,关于脉冲Pul.12的负斜坡波形部分的斜率,除了基于和APL相关的值设定之外,还可以基于面板或者外界的温度或驱动时间等设定。
在本变形例1的驱动方法中,因为基于上述任何要素使脉冲Pul.12的负斜坡波形部分的斜率变化,所以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驱动方法,具有在抑制黑亮度的同时能够确保正常的初始化动作的容限宽的优越性。即,也和保护膜114的MgO的特性有关,但一般来说,温度越低,或者累积驱动时间越长,则越容易产生初始化期间的误放电。这是因为启动粒子减少了。考虑到这一情况,在本变形例的驱动方法中,因为基于上述任何因素或者其组合,使脉冲Pul.12的负斜坡波形部分的斜率变化,所以具有上述优越生。
(变形例2)
下面,利用图8(b)对变形例2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2的驱动方法中,和上述变形例1相同,也是除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电压波形之外,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PDP装置1及其驱动方法相同。
如图8(b)所示,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PDP装置1,在本变形例2的驱动方法中,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的前半部T11中施加给维持电极Sus(1)~Sus(n)的脉冲Pul.22的负斜坡波形部分(从点P11到点P42的部分)的终点P42的电位Vr1[V]不同。此外,在点P43,也为电位Vr1[V]。如果使负斜坡波形部分的斜率和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则随着电位Vr1[V]的值变化,负斜坡波形部分的终点P42的定时t21不同。
在本变形例2的驱动方法中,负斜坡波形部分的终点P42的电位Vr1[V]的值是基于与由APL检测部28算出的APL相关的值而设定的。另外,和上述变形例1的驱动方法相同,在本变形例2中,也可以基于面板或者外界的温度或驱动时间等使电位Vr1[V]变化。
在本变形例2中,通过采用上述驱动方法,除了采用上述实施方式1的驱动方法时的优越性之外,还具有在抑制黑亮度的同时能够确保正常的初始化动作的容限宽的优越生。即,和上述变形例1相同,能够基于上述任何因素或者其组合,使脉冲Pul.22的斜坡波形部分的振幅变化,从而适当地控制启动粒子量。因此,在本变形例2的驱动方法中,也能够在抑制黑亮度的同时确保正常的初始化动作的容限宽。
(变形例3)
下面,利用图9对变形例3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变形例3的驱动方法中,和上述变形例1、2相同,除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5中施加给各电极Scn、Sus、Dat的电压波形之外,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PDP装置1及其驱动方法相同。
如图9所示,在本变形例3的驱动方法中,和上述变形例2的驱动方法相同,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5的前半部T51中施加给维持电极Sus(1)~Sus(n)的脉冲Pul.30的负斜坡波形部分(从点P11到点P62的部分)的终点P62的电位Vr2[V]是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驱动方法的差异。而且,如果使负斜坡波形部分的斜率和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则随着使电位Vr2[V]的值的变化,负斜坡波形部分的终点P62的定时t31变得不同。
在本变形例3的驱动方法中,负斜坡波形部分的终点P62的电位Vr2[V]的值也是基于和由APL检测部28算出的APL相关的值、或者面板或外界的温度、或驱动时间中任何一个要素或其组合来设定的。
在上述变形例2的驱动方法中,定时t2以后的驱动波形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驱动方法相同,与此相比,在本变形例3的驱动方法中,使定时t31以后的各定时t33、t36、t34向期间前方移动。即,在本变形例3的驱动方法中,通过使点P62的电位Vr2[V]变化,从而使定时t31也变化,但也将该变化部分应用于以后的各定时t33、t36、t34,在图9中,定时t33、t36、t34向期间前方移动。
进而,在本变形例3的驱动方法中,使施加给扫描电极Scn的脉冲Pul.32、Pul.33按上述方式变化,并且与之连动地关于施加给维持电极Sus的脉冲Pul.31,也使定时t31之后的部分向期间前方移动。
在本变形例3的驱动方法中,通过具有上述特征,从而具有和上述变形例2的驱动方法相同的优越性,并且能够更加精密地控制初始化放电。进而,在本变形例3的驱动方法中,能够将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5的长度、特别是前半部T51所需要的时间抑制到必要的最小限度,更加适应面板的高精细化。
(实施方式2)
关于实施方式2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利用图10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6施加给各电极Scn(1)~Scn(n)、Sus(1)~Sus(n)、Dat(1)~Dat(m)的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PDP装置,具有和上述PDP装置1相同的结构,此外,该驱动方法除了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6之外,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方法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以下,仅仅对驱动方法中的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6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中,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6中对扫描电极Scn(1)~Scn(n)施加的脉冲Pul.1以及对维持电极Sus(1)~Sus(n)施加的脉冲Pul.2、Pul.3的各波形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驱动方法的各波形相同。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的特征部分在于,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6的前半部T61中,使数据电极Dat(1)~Dat(m)的电位为正极性的Vx[V]。
即,在本实施方式2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6的前半部T61,在定时t0使数据电极Dat(1)~Dat(m)的电位从0[V]向Vx[V]变化(图10的从点P21到点P22的部分),维持该电位Vx[V],直至前半部T61结束的定时t2(从点P22到点P23的部分),在定时t2,使数据电极Dat(1)~Dat(m)的电位向0[V]变化(从点P23到点P24的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中,上述前半部T61以外的动作控制和上述实施方式1没有差别。
在采用以上的初始化动作的驱动方法中,和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在前半部T61发生第1次初始化放电Dis.1,在后半部T62发生第2次初始化放电Dis.2。在本实施方式2特征所在的前半部T61中,能够先发生以扫描电极Scn(1)~Scn(n)为阳极、以维持电极Sus(1)~Sus(n)为阴极的弱放电,接着发生以扫描电极Scn(1)~Scn(n)为阳极、以数据电极Dat(1)~Dat(m)为阴极的弱放电。其机理和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6的前半部T61,因为将数据电极Dat(1)~Dat(m)的电位维持在Vx[V] ,所以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驱动方法相比,能够更加可靠地在扫描电极Scn(1)~Scn(n)和维持电极Sus(1)~Sus(n)之间先发生弱放电。从而,在本实施方式2的PDP装置1的驱动方法中,能够比上述实施方式1的驱动方法更可靠地防止误放电的发生。
此外,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的情况下,即使在为了实现面板的高精细化而比以往提高驱动时施加给数据电极Dat(1)~Dat(m)的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低灰度区域中闪烁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驱动方法中,可以根据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6中施加给各电极Scn(1)~Scn(n)、Sus(1)~Sus(n)、Dat(1)~Dat(m)的脉冲波形的设定方法,改变弱放电的发生顺序。例如,在使图10所示电位Vx[V]为足够高的电位时,可以设定为在扫描电极Scn(1)~Scn(n)和维持电极Sus(1)~Sus(n)之间的弱放电之前,发生维持电极Sus(1)~Sus(n)和数据电极Dat(1)~Dat(m)之间的弱放电。
不过,在如上所述改变弱放电的发生顺序的情况下,维持电极Sus(1)~Sus(n)和数据电极Dat(1)~Dat(m)之间的弱放电是以数据电极Dat(1)~Dat(m)为阳极,以维持电极Sus(1)~Sus(n)为阴极。因此,该弱放电(对置放电)远远要比以扫描电极Scn(1)~Scn(n)为阳极、以数据电极Dat(1)~Dat(m)为阴极的对置放电稳定。其理由是,如上所述,保护膜114和荧光体层124的2次电子发射系数不同。
(其它事项)
以上利用2个实施方式1、2和3个变形例1~3对本发明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在定时t0,同时开始施加对扫描电极Scn(1)~Scn(n)的脉冲Pul.1和对维持电极Sus(1)~Sus(n)的脉冲Pul.2,但并不是一定要同时进行。例如,可以使图4的点P1在点P11之前,反之在其后也可以。不过,关于点P1和点P11的时间差,因为过大会对初始化放电的发生产生坏的影响,所以希望时间差为例如1[nsec.]~1000[nsec.]左右。
此外,在本发明的PDP装置中,除图2所示的装置结构之外,可以设置监视面板部10的温度的面板温度监视部,基于该温度信息设定1场中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T5、T6的子场的分配数量及其时间、以及初始化脉冲Pul.2的电位Vr[V]的振幅或从点P11到点P12的部分的电压变化率(斜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PDP装置中,在其结构中还可以设置对驱动时间进行计数并将计数出的驱动时间积累起来(累计)的驱动时间计数部,在设定这样的结构时,可以基于该累计值来设定1场中具备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T1、T5、T60的子场的分配数量或其时间、以及初始化脉冲Pul.2的电位Vr[V]的振幅或从点P11到点P12的部分的电压变化率(斜率)。
此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HD(高清晰度)以上的分辨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上述效果。这里,具有HD以上的分辨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指的是例如下述装置。
·面板尺寸为37英寸时:和1024×720[像素]的HD面板相比是高分辨率的面板
·面板尺寸为42英寸时:和1024×768[像素]的HD面板相比是高分辨率的面板
·面板尺寸为50英寸时:和1366×768[像素]的HD面板相比是高分辨率的面板
此外,“具有HD以上的高分辨率的面板”中也包含全HD面板(1920×1080[像素])。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1等中,例示了分别构成荧光体层124R、124G、124B的荧光体材料,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示出的各种荧光体材料。
R荧光体:(Y、Gd)BO3:Eu
G荧光体:(Y、Gd)BO3:Tb和Zn2SiO4:Mn的混合物
B荧光体:BaMg2Al14O24:Eu
进而,对于上述实施方式2的PDP装置的驱动方法,也可以结合上述变形例1或者变形例2的驱动方法来加以应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电视和计算机用监视器等要求高精细且高品质的显示设备中。

Claims (15)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对于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构成的电极对、以及多个相对于该电极对夹着放电空间立体交叉的第3电极并与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立体交叉部分相对应地构成放电单元而成的面板部来说,在由分别亮度加权后的多个子场构成的1场中,分配对于全部的上述放电单元实现其壁电荷状态的初始化的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其中,
在将上述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分为使第1次初始化放电产生的第1区间和使第2次初始化放电产生的第2区间时,
在上述第1区间和第2区间的至少一个区间中,使上述第1电极的电位开始向着不到相对于上述第3电极的放电开始电压的电位变化,与该第1电极的电位变化开始的定时连动地使上述第2电极的电位向着与上述第1电极的上述电位相反的极生、而且以斜坡波形进行变化,
施加给上述第2电极的电压波形中的上述斜坡波形部分中,从其变化开始到变化结束的时间要比从使上述第1电极的电位开始变化到到达上述电位所需要的时间设定得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上述第1区间中的初始化放电是以上述第1电极为阳极、以上述第2电极为阴极的放电,施加在上述第2电极上的电压波形中的上述斜坡波形部分至少设定在上述第1区间中,并且在该区间中具有负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在对上述第2电极施加上述斜坡波形的电压的区间中,使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向着与上述第1电极的电位极性相同的极性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上述多个子场中进行上述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分配的子场是基于该场的图像中的平均图像电平而设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上述斜坡波形部分的斜率是基于包含该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上述场的图像中的平均图像电平、或面板温度或驱动时间中的任何一个而设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上述斜坡波形部分的变化结束时的电位是基于包含该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上述场的图像中的平均图像电平、或面板温度或驱动时间中的任何一个而设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施加给上述第2电极的电压波形中的上述斜坡波形部分按照相对于使上述第1电极的电位向着上述电位开始变化的定时在前后1μsec.以内的定时来开始其变化。
8.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具有:面板部,其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构成的电极对、以及多个相对于该电极对夹着放电空间立体交叉的第3电极,并与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立体交叉部分相对应地构成放电单元而成;以及驱动部,按照在由分别亮度加权后的多个子场构成的1场中分配对于全部的上述放电单元实现其壁电荷状态初始化的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方法,来执行上述面板部的显示驱动,其中,
上述驱动部所执行的显示驱动是:
在将上述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分为使第1次初始化放电产生的第1区间和使第2次初始化放电产生的第2区间时,
在上述第1区间和第2区间的至少一个区间中,使上述第1电极的电位开始向着不到相对于上述第3电极的放电开始电压的电位变化,与该第1电极的电位变化开始的定时连动地使上述第2电极的电位向着与上述第1电极的上述电位相反的极性、而且以斜坡波形进行变化,
对于施加给上述第2电极的电压波形中的上述斜坡波形部分,从其变化开始到变化结束的时间要比从使上述第1电极的电位开始变化到到达上述电位所需要的时间设定得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上述驱动部所执行的显示驱动中,上述第1区间中的初始化放电是以上述第1电极为阳极、以上述第2电极为阴极的放电,施加在上述第2电极上的电压波形中的上述斜坡波形部分至少设定在上述第1区间中,并且在该区间中具有负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上述驱动部所执行的显示驱动中,在对上述第2电极施加上述斜坡波形的电压的区间中,使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向着与上述第1电极的电位极性相同的极生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上述驱动部所执行的显示驱动中,上述多个子场中进行上述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分配的子场是基于该场的图像中的平均图像电平而设定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上述驱动部所执行的显示驱动中,上述斜坡波形部分的斜率是基于包含该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上述场的图像中的平均图像电平、或面板温度或驱动时间中的任何一个而设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上述驱动部所执行的显示驱动中,上述斜坡波形部分的变化结束时的电位是基于包含该全部单元初始化期间的上述场的图像中的平均图像电平、或面板温度或驱动时间中的任何一个而设定的。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上述驱动部所执行的显示驱动中,施加给上述第2电极的电压波形中的上述斜坡波形部分按照相对于使上述第1电极的电位向着上述电位开始变化的定时在前后1μsec.以内的定时来开始其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在上述放电空间中填充至少包含氙的放电气体,在上述放电气体中,氙的分压相对于总压的比率设定为7%以上。
CN2006800201860A 2005-06-09 2006-06-08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8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68998 2005-06-09
JP168998/2005 2005-06-09
PCT/JP2006/311558 WO2006132334A1 (ja) 2005-06-09 2006-06-08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8734A true CN101208734A (zh) 2008-06-25
CN101208734B CN101208734B (zh) 2010-11-24

Family

ID=37498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018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8734B (zh) 2005-06-09 2006-06-08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13819A1 (zh)
JP (1) JPWO2006132334A1 (zh)
KR (1) KR20080014048A (zh)
CN (1) CN101208734B (zh)
WO (1) WO20061323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7293B (zh) * 2006-06-30 2010-12-01 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WO2008072458A1 (ja) * 2006-12-13 2008-06-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6098B2 (ja) * 1998-11-20 2003-11-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TW516014B (en) * 1999-01-22 2003-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riving method for AC plasma display panel
KR20020062656A (ko) * 1999-12-14 2002-07-26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정밀하며 고휘도로 화상표시할 수 있는 에이씨형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JP2001236884A (ja) * 1999-12-14 2001-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514205B2 (ja) * 2000-03-10 2004-03-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4749601B2 (ja) * 2001-06-04 2011-08-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3345292A (ja) * 2002-05-24 2003-12-03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4459516B2 (ja) * 2002-09-20 2010-04-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2004191530A (ja) * 2002-12-10 2004-07-08 Nec Plasma Display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2004226792A (ja) * 2003-01-24 2004-08-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4619014B2 (ja) * 2003-03-28 2011-01-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13819A1 (en) 2010-01-21
JPWO2006132334A1 (ja) 2009-01-08
KR20080014048A (ko) 2008-02-13
CN101208734B (zh) 2010-11-24
WO2006132334A1 (ja) 200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44088B1 (en) Method of driving a plasma display panel
JP5146410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駆動方法
US8405575B2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3511495B2 (ja) Ac型pdp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駆動装置
CN100423057C (zh) 等离子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CN100476918C (zh) 等离子显示屏的驱动方法
WO2002099778A1 (fr) Afficheur possedant un panneau d'affichage au plasma et son procede de commande
CN100414584C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其装置
JP3394010B2 (ja) ガス放電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ガス放電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H11352925A (ja) Pdpの駆動方法
CN100446063C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KR20040010769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US20010033255A1 (en) Method for driving an AC type PDP
US7710372B2 (en) PDP data driver, PDP driving method, plasma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1208734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KR10059654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KR100313113B1 (ko) 플라즈마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JPH11167367A (ja) Pdpの駆動方法
JP2666735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WO2004114271A1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4341290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682457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表示装置
CN100550099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4438131B2 (ja) 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と放電式表示装置
CN100401351C (zh) 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