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2846B - 相位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位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2846B
CN101202846B CN2007101681753A CN200710168175A CN101202846B CN 101202846 B CN101202846 B CN 101202846B CN 2007101681753 A CN2007101681753 A CN 2007101681753A CN 200710168175 A CN200710168175 A CN 200710168175A CN 101202846 B CN101202846 B CN 101202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place
phase
pulse
sampling puls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81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2846A (zh
Inventor
三又义昭
小川雅裕
小川真由
中村研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aib Innovation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02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2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2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28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位调整装置,其中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用于对图像信号进行成像的成像元件的温度;存储单元与温度变化相关联地存储成像元件对图像信号进行成像时所用脉冲的相位变化,该相位变化与成像元件的温度变化相关;以及时序调整单元比对温度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成像元件的温度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相位变化,并且调整脉冲的相位。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应的相位调整方法以及包含该相位调整装置的数码相机。

Description

相位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数码相机中执行用于成像的脉冲相位(时序)调整的相位调整装置和相位调整方法,以及包含该相位调整装置的数码相机。 
背景技术
在数码相机中(数字静态相机、数字摄相机、内置相机的移动电话等),将由诸如CCD和MOS传感器之类的成像元件成像的模拟成像信号转换为数字成像信号,且该数字成像信号经过预定的信号处理然后被记录下来。需要用于驱动成像元件的脉冲、用于检测信号电平的脉冲等,以便利用成像元件对物体成像。由于这种脉冲的相位具有源于制造时的偏差,所以在设计硬件时很难调整脉冲相位。这样,在制造出来后,技术人员执行相位调整,将表示调整后相位的信息存储于存储区域,之后,在实际应用中从存储区域读出相位信息,以用于设置最优相位。 
如在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申请No.2005-151081中所公开,利用最小曝光时间充分获取噪声成分及在高频成分(噪声成分)变为最小的情况下调整相位的技术在常规下为已知。该现有技术的例子在下文中称为现有技术例子1。 
当环境温度波动时,采样时序由于温度特性而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脉冲的相位依然固定,则会产生噪声,且图像质量下降。这样,脉冲的相位必须进行调整,但是如果技术人员手动重新调整相位,则很难快速且容易地响应。尽管待调整的脉冲以多种形式存在,但在现有技术例子1中,对所有脉冲使用相同的方法来获得最优相位,而没有考虑每个脉冲的特性,因此这种方式的精确度不是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自动调整成像中所使用脉冲的相位。 
(1)本发明的相位调整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图像信号进行成像的成像元件的温度;存储单元,用于与温度变化相关联地存储成像元件对图像信号进行成像时所使用脉冲的相位变化,该相位变化与成像元件的温度变化相关;以及时序调整单元,用于比对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成像元件的温度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相位变化,并调整所述脉冲的相位。 
在该相位调整装置中,温度检测单元检测成像元件的温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提供给时序调整单元。时序调整单元基于所接收到的温度信息搜索存储单元,获取与温度变化相关的脉冲的相位变化量,并将当前脉冲的相位调整为温度变化后的相位。相位调整的处理是通过温度检测单元、存储单元和时序调整单元的协力操作而自动执行的。 
(2)本发明的相位调整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图像信号进行成像的成像元件的温度;存储单元,用于与温度变化关联地存储成像元件对图像信号进行成像时所使用脉冲的相位变化,该相位变化与成像元件的温度变化相关;亮度级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从成像元件第一像素区域中的多个像素获取的成像信号的亮度级;方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表示从成像元件第二像素区域中的多个像素获取的成像信号中各像素之间的信号变化的方差;以及时序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成像元件的温度信息、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相位变化、所述亮度级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成像信号的亮度级以及由所述方差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方差来调整所述脉冲的相位。 
在这种配置的相位调整装置中,温度检测单元检测成像元件的温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提供给时序调整单元。时序调整单元基于所接收到的温度信息搜索存储单元,获取与温度变化相关的相位变化量,并将当前相位 的脉冲调整为温度变化后的相位。而且,亮度级检测单元检测从成像元件第一像素区域中的多个像素获取的成像信号的亮度级,并将所获取的亮度信息提供给时序调整单元。时序调整单元进一步基于所接收到的亮度信息调整该脉冲的相位。基于亮度信息对脉冲的相位调整适用于对在信号期变为峰值的信号成分进行采样的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调整,或对在相关双采样中变为基准的信号成分进行采样的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调整。方差计算单元计算表示从成像元件第二像素区域中的多个像素获取的成像信号中各像素之间的信号变化的方差,并将所获取的方差信息提供给时序调整单元。时序调整单元进一步基于所接收到的方差信息调整脉冲的相位。基于方差信息对脉冲的相位调整适用于AD时钟信号的相位调整,该AD时钟信号是将模拟成像信号AD转换为数字成像信号时所使用的工作时钟。相位调整的以上处理是通过温度检测单元、存储单元、亮度级检测单元、方差计算单元和时序调整单元的协力操作来自动执行的。在温度变化时脉冲的相位调整中,亮度级检测单元实际上测量亮度,方差计算单元计算表示多个像素中的成像信号的各像素之间的信号改变,且在考虑亮度和方差的情况下调整脉冲的相位,从而使得脉冲的相位调整的精确度变高。 
(3)本发明的数码相机包括:成像元件,用于对模拟图像信号进行成像;相关双采样单元,用于对模拟成像信号执行相关双采样,并确定模拟图像信号每个像素的信号电平;自动增益控制器,用于调整从所述相关双采样单元输出的模拟成像信号的振幅;A/D转换器,用于将具有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器调整后的振幅的模拟成像信号转换为数字成像信号;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调整装置,用于设置适合于成像元件对成像信号进行成像时所使用脉冲的相位;以及时序生成器,用于生成具有所述相位调整装置所设置的相位的脉冲。 
以上所描述的成像元件、相关双采样单元、自动增益控制器、AD转换器和时序生成器为数码相机的常用元件,因此不再具体描述。该特征在于数码相机安装了具有配置(1)或(2)的相位调整装置。 
(4)本发明的相位调整方法包括:与温度变化关联地存储成像元件对图像信号进行成像时所使用脉冲的相位变化,该相位变化与成像元件的温度改变相关;检测成像元件的温度;以及比对所检测到的成像元件的温度信息与所存储的相位变化,并调整所述脉冲的相位。 
在该相位调整方法中,即使在发生温度改变时,用于驱动成像元件的脉冲相位也可自动调整。 
(5)本发明的一种相位调整方法用于调整一用于检测从成像元件输出的模拟成像信号的峰值电平的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一用于检测对模拟成像信号执行相关双采样时变为基准的信号电平的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以及一用于将相关双采样后的模拟成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时钟信号的相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与温度变化关联地存储成像元件对图像信号进行成像时所使用脉冲的相位变化,该相位变化与成像元件的温度变化相关;检测成像元件的温度;比对所检测到的成像元件的温度信息和所存储的相位变化,并调整所述脉冲的相位;在所述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和AD时钟信号的相位固定在初始值的状态下,通过改变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来检测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亮度变为最大的亮度最大相位;将所述亮度最大相位设置为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在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固定在所述亮度最大相位且所述AD时钟信号的相位固定在所述初始值的状态下,通过改变所述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来检测亮度变化小的稳定波形区域;将所述稳定波形区域的中心相位设置为所述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在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固定在所述亮度最大相位、所述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固定为所述中心相位且所述成像元件的入射光被屏蔽的状态下,通过改变所述AD时钟信号的相位,来检测方差变为最小的方差最小相位;以及将所检测到的方差最小相位设置为所述AD时钟信号的相位。 
在这种相位调整方法中,在温度变化时脉冲的相位调整中,亮度级检测单元实际上检测亮度,方差计算单元计算表示多个像素中成像信号的各像素之间的信号改变,且在考虑亮度和方差的情况下调整脉冲的相位,从而使得 脉冲的相位调整的精确度变高。 
(5)中的相位调整方法具有这样的模式: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和AD时钟信号的相位中至少一个的变化范围限定为比所述脉冲的一个周期短的范围。 
假定所用最优相位接近于依据从存储单元读取出的脉冲的相位变化量变化的相位。可以通过将执行相位调整的范围限制在短于一个周期的范围来减少处理时间。 
根据本发明,成像元件的特性变化可以得到抑制,并且与技术人员手动调整相位时相比,调整处理所需的时间得到了减少。 
而且,通过协力操作亮度级检测和方差计算,脉冲相位调整的精确度变高。 
根据本发明,数码相机中成像所使用的脉冲的时序调整可以自动执行,因此本发明至少在数据相机中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目前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连同其目的和优点可得到最好的理解,并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将显而易见。通过实现本发明,本申请中没有提到的大量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安装有相位调整装置的数码相机的总体配置的框图; 
图2为示出按时间顺序从成像元件输出的信号成分的视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相位调整的总体操作的流程图; 
图4A为描述温度从基准温度变化时的调整方法的第一视图; 
图4B为描述温度从基准温度变化时的调整方法的第二视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安装有相位调整装置的数码相机的总体配置的框图; 
图6A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相位调整的总体操作的流程图; 
图6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相位调整设定值的示例; 
图7A为描述温度从基准温度变化时的调整范围的第一视图; 
图7B为描述温度从基准温度变化时的调整范围的第二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用于峰值采样脉冲相位调整的信号成分的时序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峰值采样脉冲相位调整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用于基准采样脉冲相位调整的信号成分的时序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基准采样脉冲相位调整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图12A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AD时钟信号相位调整的信号成分的时序图; 
图12B为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方差的调整程度的视图;以及 
图13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AD时钟信号相位调整的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安装有相位调整装置的数码相机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总体配置的框图。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包括:光学镜头1,用于将被摄物图像采集到成像元件2上;成像元件2(下文以举例方式描述CCD),用于对光学镜头1采集到的被摄物图像进行成像;模拟前端10,用于对从成像元件2输出的模拟成像信号Sa执行预定处理,以便将该模拟成像信号Sa转换为数字成像信号Sd;以及DSP(数字信号处理器)20,用于对从模拟前端10输出的数字成像信号Sd 执行预定处理(颜色校正、YC处理等),以便生成图像信号。 
成像元件2包括多个像素,这些像素均包括用于对被摄物进行成像的有效像素区域,以及在有效像素区域周围设置光屏蔽状态且用于检测OB(Optical Black,即暗光)水平的OB像素区域。 
模拟前端10包括:相关双采样单元3,用于执行相关双采样(CDS)以确定从成像元件2输出的模拟成像信号Sa的信号电平;自动增益控制器(AGC)4,用于采用可调增益放大从相关双采样单元3输出的信号;ADC(模拟数字AD转换器)5,用于将经自动增益控制器4放大后的信号转换为数字成像信号Sd;时序生成器(TG)6,用于生成成像所使用的脉冲;以及垂直驱动器7,用于将时序生成器6生成的脉冲输出到成像元件2。 
DSP 20包括:温度检测单元11,用于检测成像元件2的温度;存储单元12,用于以表格形式存储脉冲的与相对基准温度的温度变化相对应的相位变化量(下文称为相位变化量表);以及时序调整单元15,用于基于从温度检测单元11获取的温度信息和从存储单元12获取的相位变化量表,对由时序生成器6所生成的脉冲执行相位(时序)调整,这些部件为本发明特有的部件。温度检测单元11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而且,温度检测单元11可以被配置成检测与成像元件2的温度相关的信息。与成像元件2的温度相关的信息包括成像元件2的功耗(平均值或计算的累计值)。 
图2为按照时间顺序从成像元件输出的信号成分的视图。如图2所示,模拟成像信号Sa具有重置期T1、基准期T2和信号期T3。重置期T1是用于重置成像元件2的时期。基准期T2是从成像元件2输出基准电压的时期,是用于检测相关双采样单元3工作时变为基准的信号的时期。信号期T3是输出信号电压的时期。对在信号期T3变为峰值的信号电压以及在基准期T2的基准电压进行采样,并提取这些电压的差值,以获取模拟成像信号Sa的信号电平Vs。在图2中,图中向下的方向被定义为信号成分的正方向。 
图3为本实施例中各脉冲相位调整的总体流程图。相位调整主要由温度检测单元11、存储单元12和时序调整单元15执行。在本实施例中,基准 采样脉冲DS1、峰值采样脉冲DS2和AD时钟信号ACK为待调整的脉冲。基准采样脉冲DS1是用于在相关双采样中对变为基准的信号成分进行采样的脉冲。在基准采样脉冲DS1中,期望执行相位调整,以使上升沿出现在基准期的中间。峰值采样脉冲DS2是用于在信号期T3对变为峰值的信号成分进行采样的脉冲。在峰值采样脉冲DS2中,期望执行相位调整,以使从成像元件2输出的信号成分变为峰值时出现上升沿。由相关双采样单元3计算的信号电平Vs是在峰值采样脉冲DS2上升时峰值信号成分与在基准期由基准采样脉冲DS1上升时限定的信号成分之间的差值。AD时钟信号ACK是AD转换器4工作的时钟信号。在AD时钟信号ACK中,期望执行相位调整,以使AD转换的结果不会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单元11首先测量成像元件2的温度,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时序调整单元15(步骤S1)。已接收关于测量结果的报告的时序调整单元15判断在已报告的测量结果中温度是否相对基准温度变化(步骤S2)。如果温度相对基准温度变化,则如图4A和图4B所示,时序调整单元15从存储于存储单元12中的针对基准采样脉冲DS1、峰值采样脉冲DS2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变化量表读取相对基准温度下的相位的相位变化量。然后时序调整单元15通过读取的相位变化量来改变基准采样脉冲DS1、峰值采样脉冲DS2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以确定每个脉冲DS1、DS2和ACK的最优相位(步骤S3)。例如,如图4B所示,假设温度变化量为Δtm。在这种情况下,基准采样脉冲DS1从基准温度时刻的相位变化量为Δθ1-m,峰值采样脉冲DS2从基准温度时刻的相位变化量为Δθ2-m,而AD时钟信号ACK从基准温度时刻的相位变化量为Δθa-m。所以,如W12所指示(参见图4A),以相位变化量Δθ1-m对基准采样脉冲DS1进行相位调整;如W11所指示(参见图4A),以相位变化量Δθ2-m 对峰值采样脉冲DS2进行相位调整;而如W13所指示(参见图4A),以相位变化量Δθa-m对AD时钟信号ACK进行相位调整。以这种方式,可确定基准采样脉冲DS1、峰值采样脉冲DS2和AD时钟信号ACK的最优相位。 
在本实施例中,基准采样脉冲DS1、峰值采样脉冲DS2和AD时钟信号ACK作为待调整的脉冲给出,但本发明还适用于其它的特性根据温度变化的脉冲,例如CCD驱动脉冲。 
(第二实施例)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总体配置的框图。在图5中,与第一实施例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本实施例的具体配置如下所述。除了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作为本发明特有部件的配置(温度检测单元11、存储单元12和时序调整单元15)之外,DSP 20还包括:亮度级检测单元13,用于通过计算预定区域内所选像素的信号电平的平均值来检测亮度级;以及方差计算单元14,用于计算所选像素之间信号电平的方差。时序调整单元15根据从温度检测单元11获取的温度信息、存储于存储单元12的脉冲相位变化量表、亮度级检测单元13的计算结果以及方差计算单元14的计算结果,调整基准采样脉冲DS1、峰值采样脉冲DS2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其它配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图6A为本实施例中各脉冲相位调整的总体流程图。相位调整主要由温度检测单元11、存储单元12、亮度级检测单元13、方差计算单元14和时序调整单元15来执行。在本实施例中,峰值采样脉冲DS2、基准采样脉冲DS1和AD时钟信号ACK为待调整的脉冲。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单元11首先测量成像元件2的温度,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时序调整单元15(步骤S11)。已接收关于测量结果的报告的时序调整单元15判断在所报告的测量结果中温度是否相对基准温度变化。如果温度相对基准温度变化,则时序调整单元15从图7A所示的存储于存储单元12中的相位变化量表,读取相对测量结果中基准温度的相位变化量,并通过所读取的相位变化量调整基准采样脉冲DS1、峰值采样脉冲DS2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将调整之后各脉冲DS1、DS2和ACK的相位设置为初始值。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最优相位接近于从脉冲相位变化量表中读 取的相位。这样,时序调整单元15将执行相位调整的范围只限制在初始值周围的范围内,如图7B中附图标记δm所示(步骤S12)。通过这样的限制,可减少处理时间。 
以上所描述的调整范围不必要对每个脉冲进行存储,即使是在例如温度由于存储容量减少等发生变化时,也可以在脉冲单元中限定为相同的范围。作为替换地,以上所描述的调整范围可以不存储于存储单元12中,而可以使用对所有脉冲预先限定的调整范围。 
然后,时序调整单元15将基准采样脉冲DS1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固定为步骤S12中限定的初始值,并在从初始值逐渐改变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时,测量确定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所需的数据(步骤S13)。然后,时序调整单元15评估所测量的数据,以便确定峰值采样脉冲DS2的最优相位(步骤S14)。 
在确定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之后,时序调整单元15将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固定到所确定的最优值。然后,在将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固定为初始值的情况下,并从初始值逐渐改变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时,时序调整单元15进一步测量确定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所需的数据(步骤S15)。时序调整单元15评估该数据,并确定基准采样脉冲DS1的最优相位(步骤S16)。 
在确定基准采样脉冲DS1和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之后,时序调整单元15将这两个脉冲的相位固定在各自的最优值,然后在从初始值改变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时,测量确定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所需的数据(步骤S17)。时序调整单元15评估该数据,以便确定AD时钟信号ACK的最优相位(步骤S18)。在确定基准采样脉冲DS1、峰值采样脉冲DS2和AD时钟信号ACK的最优相位之后,时序调整单元15在时序生成器6的寄存器中设置与确定的最优相位相关的信息(步骤S19)。然后,时序生成器6生成最优相位的脉冲。 
现在详细描述每个步骤。 
(峰值采样脉冲DS2的调整) 
首先,参考图8和图9描述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调整。图8为在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调整中使用的信号成分的时序图,而图9为峰值采样脉冲DS2相位调整的具体流程图。该处理对应于图6的步骤S13和S14。 
在图8中,W1表示成像元件的输出信号,而W3表示亮度信号。在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调整中亮度被定义为成像元件2有效像素区域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称为峰值采样脉冲检测区域)中所选各个像素的信号电平的平均值。当成像元件的输出信号W1处于图8所示状态时,通过固定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并如W2所示逐渐改变峰值采样脉冲DS的相位,亮度信号W3表现为具有峰值的凸起形状。时序调整单元15将亮度信号W3变为最大的状态下的相位确定为峰值采样脉冲DS2的最优相位。如以上所述,图像数据中所选的每个像素的信号电平Vs均为峰值采样脉冲DS2确定的信号成分的峰值与基准采样脉冲DS1确定的基准信号成分之间的差值。所以,在峰值采样脉冲DS2中的信号成分和基准采样脉冲DS1的信号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相反时,该差值变为负值,但是由于在本例中没有为信号电平定义负值,因此在该图中差值为0。 
这将参考图9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首先,在步骤S21中,DSP 20将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设置为各自的初始值,并在步骤S22中,读取由成像元件2成像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23中,亮度级检测单元13检测DSP 20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的峰值采样脉冲检测区域中的亮度。也就是说,亮度级检测单元13计算峰值采样脉冲检测区域中各像素的信号电平的平均值。对于具有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信号电平的像素,假设相关像素饱和,因此在执行采样时,将这些像素排除在外。 
在步骤S24中,时序调整单元15将亮度级检测单元13所计算的亮度与直到当前时刻亮度的最大值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结果,如果所计算的亮度较 大,则在步骤S25中,时序调整单元15将该亮度设置为当前的最大值。如果直到当前时刻亮度的最大值较大,则不更新亮度的最大值。 
在步骤26中,时序调整单元15向时序生成器6发送命令,以便在固定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情况下,将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向后移动一步。响应该命令,时序生成器6将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向后移动一步。 
在输出移动相位一步的命令之后,时序调整单元15返回步骤S22,并通过再一次执行步骤S22到步骤S26的处理,计算亮度的最大值,并将亮度的计算值和存储的最大值进行比较。时序调整单元15重复执行这样的处理达到一个周期,并将亮度变为最大值时的相位(亮度最大相位)确定为峰值采样脉冲DS2的最优相位。 
(基准采样脉冲DS1的调整) 
现在参考图10和图11描述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调整。图10为基准采样脉冲DS1相位调整中使用的信号成分的时序图,而图11为基准采样脉冲DS1相位调整的具体流程图。该处理对应于图6的步骤S15和S16。 
相应地在图10中,W1表示成像元件的输出信号,而W3表示亮度信号。在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调整中亮度被定义为成像元件2有效像素区域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称为基准采样脉冲检测区域)中所选各个像素的信号电平的平均值。当成像元件的输出信号W1处于图10所示状态时,通过固定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并如W4所示从初始值逐渐改变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亮度信号W3急剧减弱并在基准期时基本变为常数,然后再次减弱并在与峰值采样脉冲DS2相符合的点处变为0。时序调整单元15确定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以使上升沿出现在亮度信号W3基本为常数的区间(下文称作稳定波形区域)的中心相位处。 
这将参考图11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首先,在步骤S31中,DSP 20将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设置为各自的初始值。 然后,DSP 20将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设置为通过以上述调整方法确定的最优值,并在这种状态下读取由成像元件2成像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32中,亮度级检测单元13检测所读取图像数据的基准采样脉冲检测区域中的亮度。也就是说,亮度级检测单元13计算基准采样脉冲检测区域中各像素信号电平的平均值。对于具有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信号电平的像素,假设相关像素饱和,因此在执行采样时,将这些像素排除在外。 
在步骤S33中,时序调整单元15向时序生成器6发送命令,以便在固定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的情况下,将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向后移动一步。 
在移动相位一步之后,在步骤S34中时序调整单元15在基准采样脉冲DS1的一个周期中执行重复处理的设置。响应于此,在步骤S35中,DSP 20读取由成像元件2成像的图像数据。在步骤S36中,亮度级检测单元13检测所读取图像数据的基准采样脉冲检测区域中的亮度。 
在步骤S37中,时序调整单元15提取从一步前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处获取的图像数据中计算出的亮度与从当前相位处检测的图像数据中计算出的亮度之间的差值,并确定该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的阈值。如果该差值小于或等于预定的阈值,则在步骤S38,时序调整单元15判定当前相位在稳定波形区域内。 
在步骤S39中,时序调整单元15向时序生成器6发送命令,以便在固定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和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的情况下,将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向后移动一步。响应该命令,时序生成器6将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向后移动一步。 
在输出移动相位一步的命令之后,时序调整单元15返回步骤S35,并通过再次执行步骤S35至S39的处理,判定改变的相位在稳定波形区域之内。时序调整单元15重复执行这样的处理达到一个周期,并判断从哪个相位到哪个相位存在稳定波形区域。 
最后,在步骤S40中,时序调整单元15将判定为稳定波形区域的相位 的中间值(中心相位)确定为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的最优值。在稳定波形区域的最后判定中,当判定为稳定波形区域的相位区域存在两个或更多不连续的区间时,时序调整单元可以忽略短区间,或可以将判定为稳定波形区域的相位连续最长的区间判定为稳定波形区域。 
当噪声成分大时,稳定波形区域可能发生错误检测,或者在只有两个像素差值的情况下可能检测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时序调整单元15使用滤波计算等来计算三个或更多相位的亮度平均值与当前相位的亮度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并将以这种方式计算的差值和阈值进行比较。作为替换地,计算三个或更多相位的亮度变化,并将该计算的亮度变化与阈值进行比较。 
基准采样脉冲DS1和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调整流程中使用的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初始值可能相同或可能不相同。例如,在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调整流程中,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初始值可被设置为接近于设计规范所假定的基准期,而在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调整流程中,用于读取第一图像数据的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初始值可被设置为在重置期之内,以便检测亮度信号的急剧减弱。 
(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调整) 
现在参考图12A、图12B和图13描述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调整。图12为AD时钟信号ACK相位调整中使用的信号成分的时序图。图13为AD时钟信号ACK相位调整的具体流程图,它对应于图6的步骤S17和S18。 
在图12A和图12B中,W1表示成像元件的输出信号,而W6表示方差。在此提到的方差被定义为在成像元件2光屏蔽的情况下,有效像素区域和/或OB像素区域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称作AD时钟信号检测区域)中各像素信号电平的方差。也就是说,方差是表示各个像素信号电平的变化程度的值,该变化程度值在成像元件被光屏蔽的理想条件状态下应该是常数。所以,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必须被设置成使得方差变小。计算方差的像素区域可以与检测亮度的像素区域相同或不相同。 
当成像元件的输出信号W1处于图12A所示状态时,在将基准采样脉冲 DS1的相位和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固定在最优值的情况下,通过如W5所示的从初始值改变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方差具有如W6所示的凹入形状。通常情况下,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必须被确定成使得方差W6取最小值。然而,有时由于一些原因,方差W6会在错误的位置变为最小。因此,时序调整单元15以下面的方式判断被判定作为最小的方差W6是否在错误的位置变为最小。 
时序调整单元15将方差W6被判定为最小的相位时的AD时钟信号ACK检测区域内的亮度与设计规范中DC偏移的期望值进行比较。在成像元件2处于被光屏蔽的状态下时,成像元件2的有效像素区域可以用作AD时钟信号检测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关闭机械快门并屏蔽入射光,成像元件2被光屏蔽。由于成像元件2的OB像素区域被光屏蔽,所以设计规范中DC偏移的期望值存在于OB像素区域的亮度级中。这样,OB像素区域的亮度级可用作设计规范中DC偏移的期望值。 
成像元件2的OB像素区域可用作AD时钟信号检测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OB像素区域最初就被光屏蔽,因此机械快门不需要关闭。 
在以上描述的比较判断中,如果AD时钟信号检测区域中的亮度远离期望值,则AD时钟信号ACK不能假设为最优。这样,当方差W6被判定为最小的相位处的AD时钟信号区域中的亮度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常数阈值时,时序调整单元15假设相关相位为AD时钟信号ACK相位的最优值。然而,如果亮度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值大于常数阈值,则时序调整单元15判断方差W6为从上述相位开始的下一个最小值的相位处的亮度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常数阈值。时序调整单元15重复这样的判断处理,以便确定AD时钟信号ACK相位的最优值。 
这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3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步骤S41中,通过关闭机械快门,成像元件2的入射光被光屏蔽。当OB像素区域为AD时钟信号检测区域时,该步骤不是必须的。在步骤S42中,AGC 4增大模拟增益,从而仅放大噪声成分。在步骤S43中,将基准采样脉冲DS1和峰值采样脉 冲DS2的相位设置为所确定的最优值,并将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设置为初始值,而在步骤S44中,DSP 20读取由成像元件2成像的图像数据。在步骤S45中,亮度级检测单元13检测所读取图像数据的AD时钟信号检测区域中的亮度。也就是说,亮度级检测单元13计算AD时钟信号检测区域中各像素信号电平的平均值。在步骤S46中,时序调整单元15向时序生成器6发送命令,以便在固定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和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的情况下,将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向后移动一步。响应该命令,时序生成器6将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向后移动一步。 
在输出移动相位一步的命令之后,时序调整单元15返回步骤S44,再次执行步骤S44至S46的处理,并重复相同的处理达到一个周期,以便检测每个相位的亮度。所计算的亮度一次存储在存储器中(未示出)。在步骤S47,时序调整单元15将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和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设置为所确定的最优值,并将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设置为初始值。在步骤S48,DSP 20再次读取由成像元件2成像的图像数据。在步骤S49中,方差计算单元14计算所读取图像数据的AD时钟信号检测区域的方差σ(n)。在此,n是表示在一个周期内可设置的相位状态的数目的任意正数,其中方差计算单元14计算AD时钟信号检测区域中各像素信号电平的方差。在步骤S50中,时序调整单元15向时序生成器6发送命令,以便在固定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和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的情况下,将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向后移动一步。响应该命令,时序生成器6将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向后移动一步。 
在移动相位一步之后,时序调整单元15返回步骤S48,再次执行步骤S48至S50的处理。方差计算单元14通过将这一系列处理重复一个周期来计算各个相位的方差。所计算的方差一次存储于存储单元12中。在本描述中,亮度的分布和方差的分布在不同的图像获取中进行,不过这两者也可以在同一图像获取中进行。 
各相位亮度和方差的分布通过以上所描述的处理存储于存储单元12 中。然后,时序调整单元15使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以下面的方式计算AD时钟信号ACK的最优相位。 
首先,在步骤S51中,时序调整单元15将第一个相位的方差σ(1)设置为最小值σ(min)。在步骤S53中,时序调整单元15将第二个相位和后面相位的方差设置为σ(n),并比较σ(n)和σ(min)。如果σ(n)较小,则在步骤S54中将σ(n)设置为新的最小值σ(min)。时序调整单元15通过将步骤S53至S54的处理重复到最后一个相位,来计算方差变为最小的相位(方差最小相位)。在步骤S55中,时序调整单元15判断方差最小相位的亮度与设计规范定义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的阈值。如果大于预定的阈值,则时序调整单元15在方差为从上述相位(σ(min)的相位)开始下一个最小值的相位处执行步骤S56的处理。时序调整单元15重复步骤S55和S56的处理,直到确定最优相位为止。当获取落入预定阈值之内的状态时,在步骤S57中,时序调整单元15将那时的相位确定为AD时钟信号ACK的最优相位。 
根据以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置,可自动调整基准采样脉冲DS1的相位、峰值采样脉冲DS2的相位以及AD时钟信号ACK的相位。所以,即使是外部因素(温度、老化等)改变了成像单元2的特性,或者即使是成像单元2自身改变了,也能自动调整从时序生成器6输出的脉冲的相位。而且,由于可以使用针对每个脉冲特性的各种方法调整脉冲的相位,所以使得高精确度的自动调整成为可能。 
很明显,如果精确度不是所关心的,则基准采样脉冲DS1、峰值采样脉冲DS2和AD时钟信号ACK的所有脉冲的相位都不必要进行调整,而且另一脉冲的相位可以根据首先计算的脉冲的相位来进行二次计算,或者第三个脉冲的相位可以根据二次计算的脉冲的相位来确定。 
假定最优相位接近于先前调整的相位。因此,可以将每次相位调整的结果存储在存储单元12中,或者将最近信息不断存储在存储单元12中。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示例,因此应该认识到,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 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尽管以最优实施例的形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要求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目前最优实施例的公开可以在具体结构以及部件排列方面进行改变。 

Claims (2)

1.一种相位调整方法,用于调整用于检测从成像元件输出的模拟成像信号的峰值电平的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用于检测对所述模拟成像信号执行相关双采样时变为基准的信号电平的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和用于将所述相关双采样后的模拟成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时钟信号的相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所述成像元件对图像信号进行成像时所使用脉冲的相位变化,其中脉冲的所述相位变化由所述成像元件的温度变化引起,并且与所述温度变化相关联地执行所述存储步骤;
检测所述成像元件的温度;
比对所检测到的所述成像元件的温度信息与所存储的相位变化,并且调整所述脉冲的相位;
通过在所述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和所述AD时钟信号的相位固定在初始值的状态下改变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来检测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亮度变为最大的亮度最大相位;
将所述亮度最大相位设置为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
通过在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固定在所述亮度最大相位且所述AD时钟信号的相位固定在所述初始值的状态下改变所述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来检测亮度变化小的稳定波形区域;
将所述稳定波形区域的中心相位设置为所述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
通过在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固定在所述亮度最大相位、所述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固定在所述中心相位且所述成像元件的入射光被屏蔽的状态下,改变所述AD时钟信号的相位,来检测方差变为最小的方差最小相位;以及
将所检测到的方差最小相位设置为所述AD时钟信号的相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调整方法,其中将所述峰值采样脉冲的相位、所述基准采样脉冲的相位和所述AD时钟信号的相位中至少一个的变化范围限定在一比所述脉冲的一个周期短的范围内。
CN2007101681753A 2006-11-28 2007-11-28 相位调整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2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9640 2006-11-28
JP2006-319640 2006-11-28
JP2006319640A JP2008135908A (ja) 2006-11-28 2006-11-28 位相調整装置、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位相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2846A CN101202846A (zh) 2008-06-18
CN101202846B true CN101202846B (zh) 2011-03-23

Family

ID=39463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817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2846B (zh) 2006-11-28 2007-11-28 相位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96176B2 (zh)
JP (1) JP2008135908A (zh)
CN (1) CN1012028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98560A4 (en) * 2006-03-23 2012-04-18 Panasonic Corp DEVICE FOR AUTOMATIC PHASE ADJUSTMENT
JP2007259135A (ja) * 2006-03-23 2007-10-04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5103913B2 (ja) * 2007-01-30 2012-1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映像信号発生装置
JP2008228037A (ja) * 2007-03-14 2008-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位相調整装置、位相調整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US7920197B2 (en) * 2007-05-07 2011-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4823138B2 (ja) * 2007-05-08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位相調整装置、位相調整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8311985A (ja) * 2007-06-15 2008-12-25 Panasonic Corp 位相調整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US9179828B2 (en) * 2011-08-05 2015-11-10 Olympu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endoscope apparatus
CN103019302B (zh) * 2012-12-07 2015-07-2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温度变化动态调整时序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GB2506458B (en) * 2013-01-15 2015-01-14 Imagination Tech Ltd Method an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a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
JP6226546B2 (ja) * 2013-04-12 2017-11-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CN107290700B (zh) * 2017-08-08 2020-12-04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校正方法、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WO2019059107A1 (ja) * 2017-09-20 2019-03-2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符号化装置、復号装置、符号化方法及び復号方法
DE102018222903A1 (de) * 2018-12-25 2020-06-25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erarbeitungseinrichtung zum Verarbeiten von Messdaten eines Bildsensors
US11290669B2 (en) * 2019-04-19 2022-03-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2532551A (zh) * 2021-02-09 2021-03-19 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的时钟校准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452937B (zh) * 2021-05-24 2023-12-0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自适应驱动信号星载ccd高光谱成像电路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0976A (ja) * 2000-02-17 2001-08-24 Ricoh Co Ltd 画像撮像装置、画像撮像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3018477A (ja) * 2001-06-28 2003-01-17 Chinon Ind Inc 相関2重サンプリング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20040109065A1 (en) * 2002-11-19 2004-06-10 Tatsuyuki Tokunaga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5142713A (ja) * 2003-11-05 2005-06-02 Sony Corp 固体撮像装置と固体撮像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05151081A (ja) * 2003-11-14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自動位相調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6365B2 (ja) * 1994-03-10 1999-07-05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Ccd駆動方法およびccd駆動装置
JPH10178546A (ja) * 1996-10-18 1998-06-30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6160578A (en) * 1998-06-18 2000-12-12 Redlake Imaging Corporation High speed, increased bandwidth camera
JP4362898B2 (ja) * 1999-08-16 2009-11-1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479032B2 (ja) * 2000-06-20 2003-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2004096640A (ja) * 2002-09-03 2004-03-25 Canon Inc アナログ・デジタルコンバータ、撮像装置及びアナログ・デジタルコ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
JP2004212419A (ja) * 2002-12-26 2004-07-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放射線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5217459A (ja) * 2004-01-27 2005-08-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固体撮像装置の検査装置
EP1998560A4 (en) * 2006-03-23 2012-04-18 Panasonic Corp DEVICE FOR AUTOMATIC PHASE ADJUSTMENT
JP2008135824A (ja) * 2006-11-27 2008-06-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位相調整装置、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位相調整方法
JP2008311985A (ja) * 2007-06-15 2008-12-25 Panasonic Corp 位相調整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0976A (ja) * 2000-02-17 2001-08-24 Ricoh Co Ltd 画像撮像装置、画像撮像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3018477A (ja) * 2001-06-28 2003-01-17 Chinon Ind Inc 相関2重サンプリング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20040109065A1 (en) * 2002-11-19 2004-06-10 Tatsuyuki Tokunaga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5142713A (ja) * 2003-11-05 2005-06-02 Sony Corp 固体撮像装置と固体撮像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05151081A (ja) * 2003-11-14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自動位相調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35908A (ja) 2008-06-12
US7796176B2 (en) 2010-09-14
CN101202846A (zh) 2008-06-18
US20080122942A1 (en) 200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2846B (zh) 相位调整方法
US8570395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CN101193215B (zh) 相位调节装置、相位调节方法和数码相机
US7990454B2 (en) Phase adjustment device capable of high speed operation and digital camera utilizing the same
US20160344962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9875423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at calculates light amount change characteristic,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alculating light amount change characteristic
US8842195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image pickup element that includes pixels used as both focus detection pixels and image pickup pixels
JP5180501B2 (ja) 測距装置及び測距方法
EP3040754B1 (en) Imaging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10176793A1 (en) Focus detection apparatus
CN101232560B (zh) 相位调整装置和方法、相位调整驱动装置以及数码相机
RU248655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фокуса
CN101411182B (zh) 自动相位调整装置
US9407810B2 (en) Focus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o control accumulation time of the focus detection sensors
JP2012204872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668539B2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ーの電荷蓄積時間制御装置
JPH10281762A (ja) 測距装置
JP2006162356A (ja) 輝度測定装置、プロジェクタ、輝度測定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の画像補正方法
JP2004053824A (ja) ピント合わせ装置及び信号蓄積装置
JP2001166198A (ja) 測距装置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JP2004271291A (ja) 測距装置
JP2004228606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02214512A (ja) 測距装置
JP2015111767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6301004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ELAIBO INNOV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Patentee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09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Craib Innov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