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7792A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7792A
CN101187792A CNA2007101703362A CN200710170336A CN101187792A CN 101187792 A CN101187792 A CN 101187792A CN A2007101703362 A CNA2007101703362 A CN A2007101703362A CN 200710170336 A CN200710170336 A CN 200710170336A CN 101187792 A CN101187792 A CN 101187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less band
image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ody
translational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03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村嘉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87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77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6Meandering prevention by controlling drive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2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horizont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其可以精度良好地检测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并防止色偏移。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进行绕转的无端带,将多个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并依次直接转印在该无端带自身上、或转印在由该无端带运送的记录纸上;射出部,向所述无端带照射光;受像部,接收由所述无端带反射的光,并取得所述无端带的连续图像;以及控制部,比较由所述受像部取得的连续图像,计算所述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根据其结果来修正所述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着多个感光鼓进行绕转的、具有无端带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对旋转的无接头被测定物的速度或者蜿蜒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开2001-8376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感光鼓,以及包含对着感光鼓进行绕转的无端带的中间转印体。将各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叠加并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将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包含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纸上,并且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中间转印体架设在驱动辊上并且进行绕转,在驱动辊上设有旋转编码器(rotary encoder)。通过由旋转编码器对规定期间内的驱动辊的旋转角度进行计算测量,可以检测出中间转印体的移动速度。当中间转印体的移动速度脱离规定范围时,控制中间转印体的行进,使其进入规定范围内。由此,可以在叠加多个颜色时,防止中间转印体的绕转方向的色偏移。
另外,在日本专利公开1993-127542号公报中公开了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在中间转印体的侧端面的上方设有发光部,下方设有受光部。当中间转印体绕转并发生蜿蜒时,被中间转印体所遮住的范围会发生变化,因此受光部的受光量产生变化。因而,通过监视受光部的受光量来检测中间转印体的蜿蜒量。当中间转印体的蜿蜒量脱离规定范围时,控制中间转印体的行进,使其进入规定范围内。由此,可以防止在叠加多个颜色时的、与绕转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色偏移。
然而,根据前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当中间转印体与驱动辊间产生滑动时,会对中间转印体的移动速度发生误检测。另外,当中间转印体以及驱动辊由于滑动而磨损时,在从驱动辊的旋转角度得出的移动速度与实际的移动速度之间会产生误差。由此,中间转印体的移动速度的检测精度下降。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不能高精度地控制中间转印体的移动速度,不能充分防止绕转方向的色偏移。
另外,根据后一种图像成形装置,中间转印体所遮住的光在中间转印体的侧端面上发生衍射而散光。另外,由于中间转印体的侧端面的凹凸,受光部的受光量发生变化。由此,存在如下问题:不能高精度地检测中间转印体的蜿蜒,不能充分防止与绕转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色偏移。
此外,为了防止中间转印体的绕转方向的色偏移和与绕转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色偏移,需要设置移动速度的检测装置和蜿蜒的检测装置。因此,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变高。
此外,对于通过对着感光鼓进行绕转的无端带来运送记录纸,并从感光鼓直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纸上的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也存在同样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可以精度良好地检测转动的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并防止色偏移,还可以削减成本。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其可以高精度地检测转动的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进行绕转的无端带,将多个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依次叠加并直接转印在该无端带自身上、或转印在由该无端带运送的记录纸上;射出部,向所述无端带照射光;受像部,接收由所述无端带反射的光,并取得所述无端带的连续图像;以及控制部,比较由所述受像部取得的连续图像,计算所述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根据其结果来修正所述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
根据所述结构,将在感光鼓上成像的包含黄色(yellow)、品红色(magenta)、青色(cyan)、黑色(black)等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在包含绕转移动的无端带的中间转印体或由无端带上运送的记录纸上。射出部向无端带照射红外线激光或可见光等,由无端带反射的光入射到受像部。受像部包含CCD(charge-coupled device)等,连续取得无端带的图像。也可以通过受像部获取无端带表面的微小的凹凸或伤痕的图像。另外,还可以通过凹凸或调色剂图像等在无端带上形成图案,并获取该图案的图像。控制部比较由控制部取得的连续图像,计算无端带的绕转方向以及与绕转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移量。由此,取得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根据计算结果通过控制部修正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
由此,可以高精度检测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无端带的绕转方向以及与转动方向的垂直的方向上的色偏移。另外,可以通过一个具有射出部及受像部的检测装置,来检测出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由此可以削减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构的图形形成装置中,所述射出部的射出光包含激光。由此,在受像部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图像。因此,可以更高精度地检测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存储部,存储从所述无端带被调整为无蜿蜒的状态的基准时刻开始所累计的蜿蜒量,在累计的蜿蜒量超出规定范围时,修正所述无端带的蜿蜒。
根据所述结构,在制造图像形成装置时将无端带行进调整为无蜿蜒的状态。将此时刻作为基准时刻,然后累计每次驱动该无端带时通过控制部所计算的蜿蜒量。当存储部所存储的累计的蜿蜒量超出规定范围时,通过控制部来控制行进,以修正无端带的蜿蜒。由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可防止在与无端带的绕转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色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所述射出部向所述无端带的背面照射光,并由所述受像部取得所述无端带的背面的连续图像。由此,可以简单地比较连续图像。因此,即使在由于无端带表面是光洁面而难以进行连续图像的比较时,也可以容易地检测移动速度或者蜿蜒。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射出部,向转动的环状的被测物照射光;受像部,接收由所述被测物反射的光,并取得所述被测物的连续图像;以及控制部,比较由所述受像部取得的连续图像,计算所述被测物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根据其结果修正所述被测物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构的控制装置中,所述射出部的射出光包含激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构的控制装置中,具有存储部,其存储从所述被测物被调整为无蜿蜒状态的基准时刻开始所累计的蜿蜒量,在累计的蜿蜒量超出规定值时,修正所述被测定物的蜿蜒。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具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进行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体上的受像部的视野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行进调整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由彩色复印机构成,具有上壳体(housing)11以及下壳体12。在上壳体11上装载有运送原稿的原稿运送部2,并且该原稿运送部2可以后方为支点而自由开关。
原稿运送部2具有原稿供纸盘21、原稿运送部主体22、原稿排纸盘23以及原稿封盖24。在原稿供纸盘21上装载原稿为了读取原稿供纸盘21所提供的原稿,由原稿运送部主体22进行运送。原稿排纸盘23保管由原稿运送部主体22送出的原稿。原稿封盖24在打开原稿运送部2后,压住上壳体11上面的原稿装载板26上所装载的原稿。
在原稿运送部主体22内,从原稿运送方向d的上游侧开始,依次设置有拾取辊(pickup roller)22a、运送辊22b、22c、22d。通过拾取辊22a从原稿供纸盘21取出原稿,通过运送辊22b、22c、22d运送原稿。
在运送辊22c、22d间设有图像读取部25。图像读取部25将从原稿供纸盘21提供的原稿保持在规定姿势,由设置在上壳体11内的曝光部3进行图像读取。
曝光部3具有曝光光源31、反射板32、第一、第二、第三反射镜33、34、35、成像透镜36以及图像传感器(image sensor)37。曝光光源31射出光,并将通过反射板32聚光后的光照射到图像读取部25。在图像读取部25中从原稿反射的光被第一~第三镜33~35反射,通过成像透镜36在包含CCD等的图像传感器37上成像。由此,可以读取从原稿供纸盘21提供的原稿的图像。
另外,曝光光源31、反射板32、第一反射镜33一体地向图中右方移动,扫描(scan)原稿装载板26上装载的原稿。由此,来自原稿装载板26上的原稿的反射光在图像传感器37上成像,并读取该原稿的图像。
在下壳体12的内部,设有供纸部4、图像形成部5以及定影装置7。在下壳体12的外部,安装有排纸盘8。供纸部4配置在下壳体12的下部,具有容纳记录纸P的供纸盒42a以及多个供纸盒41a。
通过记录纸运送路径41e来运送供纸盒41a的记录纸P。记录纸运送路径42e从记录纸运送路径41e开始分支。供纸盒42a的记录纸P在由记录纸运送路径42e运送后,通过记录纸运送路径41e来运送。由记录纸运送路径41e运送的记录纸P从记录纸运送路径41e的排出端导入排纸盘8。
记录纸运送路径41e对应于各供纸盒41a而分支,分别设有拾取辊41b以及运送辊41c。另外,在记录纸运送路径41e汇合后设有运送辊41d。记录纸输路径42e设有拾取辊42b以及运送辊42c、42d。
通过拾取辊41b从各供纸盒41a中取出记录纸P,并通过运送辊41c、41d进行运送。另外,通过拾取辊42b从供纸盒42a中取出记录纸P,并通过运送辊42c、42d进行运送。
图像形成部5配置在记录纸运送路径41e上方。图像形成部5在记录纸运送路径41e、42e所运送的记录纸P上叠加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四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纸上,但只要是两种颜色以上就可以同样地构成。定影装置7配置在图像形成部5的后段。定影装置7通过图像形成部5对形成在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部5的具体结构的主视图。图像形成部5具有图像形成单元50a~50d、中间转印体61、63、转印器55、62、64以及行进检测部80。中间转印体61包含无端带,其被支承辊65a、65b、65c撑挂着并进行绕转,形成非等边三角形。行进检测部80在下面具体说明,其检测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中间转印体63包含转动的鼓,其夹着中间转印体61与支承辊65a相对配置。
转印器55设置有多个,其夹着中间转印体与后述的各感光鼓51相对配置。向转印器55施加与在感光鼓51表面上带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转印器62夹着经过记录纸运送路径41e的记录纸P以及中间转印体61,该转印器62与支承辊65c相对配置。向转印器62施加与在中间转印体61表面上带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
转印器64设在比记录纸运送路径41e、42e的分支点靠后的后段,夹着经过记录纸运送路径41e的记录纸P,与中间转印体63相对配置。向转印器64施加与在中间转印体63表面上带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另外,在中间转印体63附近设置有极性与在中间转印体61的表面上带电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转印器,这在图中未示出。
图像形成单元50a~50d分别为同样的结构,与中间转印体61相接并串联(tandem)配置。通过图像形成单元50a~50d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四色调色剂图像。黑色用图像形成单元50d配置在接近中间转印体63的那侧。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用图像形成单元50a~50c的配列顺序可变。
图像形成单元50a~50d具有感光鼓51。在图像形成单元50a~50d上,在感光鼓51周围按图中逆时针方向设有带电器52、光扫描单元53、显影器54、除电器56、清洁器(cleaning)57。感光鼓51在显影器54与除电器56之间与中间转印体61相接触。
感光鼓51按图中逆时针方向(箭头标记A方向)旋转,带电器52使感光鼓51均匀带电。光扫描单元53射出激光,根据由图像传感器37(参照图1)读取的图像信息,消去均匀带电的感光鼓51表面的电荷。由此,在感光鼓5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54向感光鼓51上的静电潜像提供调色剂,并显影为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器55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1。除电器56除去感光鼓51的表面电荷。清洁器57包含与感光鼓51相接的刮片,除去没有转印在中间转印体61上的残留调色剂。
在黑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50d中,与图像形成单元50a~50c相同,从上部带电器52开始按图中逆时针方向设有光扫描单元53、显影器54。另外,经过与中间转印体61的接触部分后,设有除电器56、清洁器57。由此,感光鼓51按图中逆时针方向(箭头标记A)转动,可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1。
另外,从带电器52开始,同样按图中顺时针方向而设有光扫描单元53、显影器54。另外,经过与中间转印体61的接触部分后,设有除电器56、清洁器57。由此,感光鼓51也按图中顺时针方向(箭头标记B)旋转,可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1。
在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在原稿供纸盘21或者原稿装载板26上放置原稿时,通过曝光部3的图像传感器37来读取原稿的图像。所读取的图像信息被发送到图像形成部5。
在图像形成部5中形成彩色图像时,中间转印体61通过支承辊65b的驱动在图2的箭头标记A′方向上旋转。另外,各图像形成单元50a~50d的感光鼓51按图中顺时针方向(箭头标记A方向)旋转。当感光鼓51开始旋转时,通过带电器52使表面均匀带电。
接着,通过从光扫描单元53照射的激光,消去记录纸P上形成的图像部分或是相当于图像以外的部分的电荷。由此,在感光鼓5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54向感光鼓51上的静电潜像提供调色剂,并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当感光鼓51进一步旋转而使调色剂图像与转印器55相对时,向转印器55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由此,使感光鼓5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1。感光鼓51表面的静电潜像通过除电器56进行除电,并通过清洁器57从感光鼓51上除去未被转印的残留调色剂。
以规定的定时依次驱动各图像形成单元50a~50d,向中间转印体61上叠加包含黑色的彩色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体61进一步旋转而使调色剂图像被配置到与转印器62相对的位置。此时,通过记录纸运送路径41e从供纸盒41a中运送的记录纸P被配置在中间转印体61与转印器62之间。向转印器62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将中间转印体6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通过清洁器(图中未示出)从中间转印体61上除去中间转印体61上未转印的残留调色剂。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由记录纸运送路径41e进行运送,导入定影装置7。在定影装置7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P上。经过记录纸运送路径41e对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P进行运送,在排纸盘8中送出。
在通过图像形成部5形成黑白图像(monochrome images)时,中间转印体61通过支承辊65a的驱动按图2的箭头标记B′方向旋转。此时,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用图像形成单元50a~50c的感光鼓51与中间转印体61相接并在箭头标记B方向旋转,但不进行图像形成。
在黑色用图像形成单元50d中,感光鼓51按图中顺时针方向(箭头标记B)旋转。并且,与上述同样地在感光鼓51上形成黑白调色剂图像,并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1上。当中间转印体61上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与中间转印体63相对时,通过未图示的转印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63。
当中间转印体63进一步旋转时,转印在中间转印体63的调色剂图像被置于与转印器64相对的位置。此时,通过记录纸运送路径42e、41e从供纸盒42a运送的记录纸P被配置在中间转印体63与转印器64之间。向转印器64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向记录纸P转印中间转印体63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清洁器(图中未示出)除去中间转印体63上的未被转印的残留调色剂。
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通过记录纸运送路径41e进行运送,被导入定影装置7。在定影装置7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P上。经过记录纸运送路径41e对定影图像的记录纸P进行运送,并在排纸盘8中送出。
由此,在形成黑白图像时,从感光鼓51起到定影在记录纸P上为止的调色剂图像的移动距离比形成彩色图像时短。因此,在形成黑白图像时,可以缩短输出一张图像的时间。
图3是表示行进检测部80的结构的主视图。扫描检测部80具有射出部81以及受像部82,并配置在中间转印体61的上方。射出部81包括半导体激光器,该射出部81向中间转印体61照射激光。激光可以使用例如波长850nm±20nm的红外线激光。受像部82接收从射出部81射出并由中间转印体61反射的光,取得中间转印体61的图像。受像部82例如包含30×30象素的CCD等,形成1200dpi的分辨率。
图4是表示中间转印体61上的受像部82的视野的平面图。当中间转印体61按箭头A′方向移动时,受像部82的视野83按视野83’、视野83”那样地依次移动。由此,例如在1秒内取得5200张中间转印体61的连续图像。将由受像部82取得的连续图像的数据发送到控制部88(参照图5)。通过控制部88比较连续图像,检测图中X方向以及Y方向的位移。通过受像部82,取得中间转印体61的表面形状的微小凹凸或伤痕的图像。
图5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控制部88,该控制部88含有对各部进行控制的CPU。在控制部88中设有含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部87。在存储部87中存储图像形成装置87的操作程序、各种数据以及CPU的计算结果等。
在控制部88上连接有:行进检测部80、原稿运送部2、曝光部3、图像形成部5、供纸部4、分别设在定影装置7的运送辊等各结构元件。另外,控制部88驱动行进检测部80的射出部81,并接收由受像部82取得的图像数据。
此外,控制部88控制着图像形成部的支承辊65a、65b以及蜿蜒调整部86。由于支承辊65a、65b的转速可变,从而可改变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蜿蜒调整部86具有在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对中间转印体61进行按压的按压部(图中未示出),通过按压部的按压来对中间转印体61的行进位置进行修正。也可以通过使支承辊65a、65b、65c的倾斜可变的方式来构成蜿蜒调整部86。通过该结构也可以对中间转印体61的行进位置进行修正。
图6是表示行进检测部80以及控制部88所进行的、中间转印体61的扫描调整操作的流程图。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工作时,将中间转印体61行进调整为无蜿蜒状态(下面,将该时刻称为“基准时刻”)。另外,在存储部87中预先存储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的目标值。
在步骤#11中,当指示开始图像形成时,对支承辊65a进行驱动,中间转印体61开始绕转移动。在步骤#12中,对扫描检测部80的射出部81以及受像部82进行驱动。在步骤#13中,以规定时间待机直到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稳定。与后述的步骤#14~步骤#16相同,可以通过由受像部82取得的连续图像来检测移动速度是否稳定。
在步骤#14中,通过受像部82依次取得规定的采样时间内的中间转印体61的连续画面,并存储在存储部87中。在步骤#15中,通过控制部88对中间转印体61的连续图像进行比较,并计算中间转印体61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位移量。
式(1)表示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单位:inch/sec)。在式(1)中,受像部82的分辨率(单位:dpi)以及采样时间(单位:sec)是常数。因此,常数与X方向的位移量(单位:dot)之积即为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因此,作为步骤#15的计算结果的X方向的位移量与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对应,检测X方向的位移量与检测移动速度是一样的。
移动速度=位移量/分辨率/采样时间    (1)
在步骤#16中,判断基于步骤#15的计算结果的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与存储部87中存储的目标速度是否一致。在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与目标速度一致时,转到步骤#18。在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与目标速度不一致时,转到步骤#17。在步骤#17中,通过控制部88增减支承辊65a的转速,以使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接近目标速度。
在步骤#18中,从存储部87中读取中间转印体61的累计蜿蜒量(单位:dot)。在从基准时刻开始第一圈的驱动时间中,存储部87所存储的累计的蜿蜒量是0。在步骤#19中,将作为步骤#15的计算结果的Y方向的位移量(单位:dot)进行正负区分,对累计的蜿蜒量进行加法运算,并存储在存储部87。对Y方向的位移量进行加法运算并对累计的蜿蜒量进行乘法运算,因此可以容易地检测出从基准时刻开始的中间转印体61的蜿蜒。
在步骤#20中,判断对Y方向的位移量进行加法运算后所累计的蜿蜒量是否超出规定范围。在累计的蜿蜒量不超出规定范围时,转到步骤#22。在累计的蜿蜒量超出规定范围时,转到步骤#21。在步骤#21中,通过控制部88驱动蜿蜒调整部86,修正中间转印体61的行进位置,以消除中间转印体61的蜿蜒。
在步骤22中,判断是否有停止图像形成的指示。在有停止图像形成的指示时结束。当没有停止图像形成的指示时,重复进行步骤#14~步骤#22的操作。由此,可始终监视并修正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此外,在形成黑白图像时,停止行进检测部80的驱动以节省电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接收到绕转的中间转印体61的反射光并取得连续图像,比较连续图像并计算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因此可以高精度地检测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中间转印体61的绕转方向以及与绕转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色偏移。另外,可以通过一个具有射出部81以及受像部82的行进检测部80,来检测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从而可以削减图像形成装置1的成本。
此外,射出部81可发出激光,也可向中间转印体61照射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可见光。然而,当射出部81的射出光是激光时,在受像部82中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图像。因此,可以更高精度地检测中间转印体61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
另外,存在中间转印体61的表面(转印面)是不含有微小凹凸等的光洁面,难以进行连续图像的比较的情况。此时,也可以由射出部81向中间转印体61的背面照射光,通过受像部82得到中间转印体61的背面的连续图像。由此,可以容易地对连续图像进行比较、准确地检测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
另外,可以在不面对中间转印体61的记录纸上的位置上形成凹凸的图案,通过受像部82取得该图案的图像。该图案也可以通过调色剂图像来形成。此外,可以通过受像部82取得转印在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来比较连续图像。此外,在中间转印体61的表面以及背面都是光洁面时,可以在任意一面形成图案等,以提高蜿蜒的识别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感光鼓51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包含无端带的的中间转印体61,但也可以从感光鼓51直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通过无端带运送的记录纸P上。此时,通过行进检测部80,可以检测出运送记录纸P的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由此,可以与上述同样地降低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时的色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由彩色复印机构成,但也可以是打印机或传真机装置等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对于从感光鼓51转印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并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来说,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行进检测装置80以及控制部88构成了对绕转的无端带的速度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因此,不限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无端带的移动速度,还可以通过控制设备对安装在其他设备上的绕转的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进行高精度地检测。
本发明可以使用在具有绕转的无端带的图像形成装置等设备上。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进行绕转的无端带,将多个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依次叠加并直接转印到该无端带自身上、或转印到由该无端带运送的记录纸上;
射出部,向所述无端带照射光;
受像部,接收由所述无端带反射的光,并取得所述无端带的连续图像;以及
控制部,比较由所述受像部取得的连续图像,计算所述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根据其结果来修正所述无端带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出部的射出光是激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存储部,存储从所述无端带被调整为无蜿蜒状态的基准时刻开始所累计的蜿蜒量,
在累计的蜿蜒量超出规定值时,修正所述无端带的蜿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射出部向所述无端带的背面照射光,并由所述受像部取得所述无端带的背面的连续图像。
5.一种控制装置,对被测物的速度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有:
射出部,向绕转的环状的被测物照射光;
受像部,接收由所述被测物反射的光,并取得所述被测物的连续图像;以及
控制部,比较由所述受像部取得的连续图像,计算所述被测定物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量,根据其结果修正所述被测物的移动速度或者蜿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出部的射出光是激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存储部,存储从所述被测物被调整为无蜿蜒状态的基准时刻开始所累计的蜿蜒量,
在累计的蜿蜒量超出规定值时,修正所述被测物的蜿蜒。
CNA2007101703362A 2006-11-24 2007-11-12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11877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6681 2006-11-24
JP2006316681A JP2008129485A (ja) 2006-11-24 2006-11-24 速度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7792A true CN101187792A (zh) 2008-05-28

Family

ID=39480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703362A Pending CN101187792A (zh) 2006-11-24 2007-11-12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85994A1 (zh)
JP (1) JP2008129485A (zh)
CN (1) CN10118779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2069A (ja) * 2007-03-27 2008-10-0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8223B2 (ja) * 2008-09-29 2012-07-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7381B2 (ja) * 2012-11-30 2015-04-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9560B2 (ja) * 2015-04-10 2018-01-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9178A (ja) * 2000-09-20 2002-04-05 Hitachi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17422A (ja) * 2003-06-24 2005-01-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5656B2 (ja) * 2006-09-14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85994A1 (en) 2008-11-20
JP2008129485A (ja) 200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919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9714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JP4454914B2 (ja) 映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062217B2 (en) Image formation device
JP55502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8496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3996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6034968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nsity sensor movable in a main scanning direction
US7705867B2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tent image using line head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uch apparatus
JP2012131593A (ja) 光学センサ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39388B (zh)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87792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US7428388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with image correction capability
CN101192026B (zh) 蜿蜒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蜿蜒修正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447196B2 (en) Recording material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termining unit that determines an attribute of a recording material
JP6107363B2 (ja) 光学センサ、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対象物特定方法
US2010016644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82688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84183C (zh) 图像读取方法和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和设备
JP4440319B2 (ja) 紙表面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00488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538251A (zh) 图像信息检测传感器
US783040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2883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409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