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1499B - 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1499B
CN101181499B CN2007101990757A CN200710199075A CN101181499B CN 101181499 B CN101181499 B CN 101181499B CN 2007101990757 A CN2007101990757 A CN 2007101990757A CN 200710199075 A CN200710199075 A CN 200710199075A CN 101181499 B CN101181499 B CN 1011814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um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acne
ethan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90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1499A (zh
Inventor
李秀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xth Medical Center,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riginal Assignee
李秀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秀玉 filed Critical 李秀玉
Priority to CN2007101990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814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81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1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1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1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包括由九味药物组成的活性成分和常规的药用载体,所述的活性成分由下述成分组成:丹参、白花蛇舌草、葛根、当归、蒲公英、连翘、桑白皮、枇杷叶和浙贝母。本发明组合物可用本领域常规的方法生产,并可制成各种常用的剂型,特别优选口服的剂型,如颗粒剂等。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临床治疗痤疮时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组合物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痤疮时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背景技术
痤疮系毛囊皮脂腺结构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包括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各种类型,并可见瘢痕形成。好发于颜面、颈部及胸背部。其病因复杂,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了。已知内分泌因素(尤其是雄性激素)、微生物因素(主要为痤疮丙酸杆菌)、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免疫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在痤疮的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该病发病率高,不同年龄发病率不同,12-24岁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5%,其中1/3为重度,1%遗留瘢痕,造成永久性毁容。痤疮是皮肤科门诊第二位的疾病,占皮肤科就诊患者的1.44%~5.02%,就诊人数大约以每年1%的年比例增加。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病,尤其多发于青少年患者,因其好发于颜面部,因此,除病变造成的不适外,其对患者心理上的伤害尤甚,如因影响容貌导致心理损害,特别是囊肿、结节消退后有可能遗留凹陷性瘢痕,持久地影响美容,更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最常见的社会心理问题是自尊心、自信心受损,尴尬,抑郁,紧张,社交障碍和就业影响等。新近的研究显示,痤疮患者心理受影响的程度与哮喘、癫痫、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当,心理损害的发生率高达78.31%,其中8.7%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痤疮发于身体上部之皮肤,而肺合皮毛,位于上焦,故痤疮与肺关系密切(《医宗金鉴》此病由肺经血热而成,《万病回春》肺风粉刺,上焦火热也);痤疮具有痈疽红、肿、热、痛的特点,属热毒无疑;痤疮迁延难愈,色泽暗红,故有瘀血。
西医对痤疮的认识:雄激素刺激皮脂腺细胞的过度增生和分泌,与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继发痤疮丙酸杆菌感染造成炎症反应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皮肤免疫系统参与炎性和非炎性痤疮的形成使病情复杂化并迁延难愈。
目前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但迄今为尚未找到一个大家公认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案。如外用维A酸制剂对轻、中度痤疮效果好,但对重度痤疮疗效差,且普遍存在皮肤刺激;口服维A酸制剂可针对痤疮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效果满意,但其系统性副作用如致畸性、皮肤粘膜干燥、血脂代谢异常、骨骼异常、肝功损害、对肌肉的影响等限制了其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常用抗生素服用方便,对痤疮的炎性皮损疗效好,但因疗程长(抗生素类药至少需连续应用2个月以上),其不良反应及耐药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且目前所有抗生素仅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清除痤疮丙酸杆菌;避孕药只适合育龄期有避孕需求的女性服用,且有子宫出血、乳房胀痛、上腹部不适、面部皮肤发红等副作用;雌激素和抗雄性激素疗法因副作用较多,如内分泌紊乱、影响男性性功能等,只推荐女性使用且不适合作为常规疗法。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少,临证中医生选择受限,且现有中成药中功能多数以清热解毒为主,作用单一,效果不甚满意。中药汤剂疗效好,副作用少,但口感差,且煎服不便。因此研制开发高效、速效、服用携带方便、副作用少的中药新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成药有丸、散、胶囊、颗粒、片剂等不同剂型。一般情况下,对出膏率高,需服剂量大的中药处方尤其是复方中药处方,颗粒剂因服用剂量较胶囊剂、片剂等大大增加,因而与之相比,亦更能保持汤剂原有的疗效。上述组方的药学实验证明,该方适于制作颗粒剂,因此,将颗粒剂作为本品之首选剂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痤疮的纯中药组合物配方,该组合物的制剂,以及所述组合物和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治疗痤疮的纯中药配方是在总结历代先贤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自己多年的临证实践,并参考现代医学、药理学研究结果,经反复筛选和临床验证而形成的治疗痤疮的专用配方。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包括活性成分,并任选的含有常规的药用载体,所述的活性成分由九种组分组成:丹参、白花蛇舌草、葛根、当归、蒲公英、连翘、桑白皮、枇杷叶、和浙贝母。
具体的,本发明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中包括下述重量份数比的九种组分组成的活性成分,并任选的含有常规的药用载体:
丹参8-35份;白花蛇舌草8-60份;葛根8-40份;当归5-30份;蒲公英5-40份;连翘5-30份;桑白皮5-30份;枇杷叶5-30份;和浙贝母3-20份。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所述活性成分各组分重量份数比是:丹参10-30份;白花蛇舌草10-30份;葛根10-30份;当归9-30份;蒲公英9-30份;连翘9-30份;桑白皮7-20份;枇杷叶7-20份;浙贝母5-15份。
更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所述活性成分各组分重量份数比是:丹参18份;白花蛇舌草18份;葛根18份;当归12份;蒲公英12份;连翘9份;桑白皮9份;枇杷叶9份;和浙贝母6份。
丹参又名紫丹参,包括生丹参、酒丹参及代用品红花、赤芍;是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寒。功效:祛瘀止痛,活血通经。
白花蛇舌草(Herba Hedyotis Diffusae),英文名称Spreading HedvotisHerb,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全草;又名蛇舌草、竹叶菜、蛇利草等,其代用品可以是半支莲;其化学成分主要是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豆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三十一烷等。性凉,味甘,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当归包括生当归、酒当归、当归尾、当归须及代用品红花。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
蒲公英,学名Taraxacum officnala,拉丁名Herba Taraxaci,英文名Dandelion,又名黄花地丁、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地丁、婆婆丁等,其代用品如金银花等。使用部位:花、叶、茎、根。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
葛根,Radix Puerariae,英文名称Lobed Kudzuvine Root,包括生葛根、煨葛根、粉葛根;别名:葛条、粉葛、甘葛、葛藤等。来源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根。其中的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性凉,味甘。功效:发表解肌,解热透疹。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包括青翘、老翘、黄翘,其代用品如皂角刺、穿山甲等。性苦,微寒。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桑白皮又名桑根白皮,包括生桑白皮、炙桑白皮。桑白皮,为桑科小乔木植物桑树Morus alba L.的根皮。性甘寒;主要活性成分是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黄酮成分桑根皮素,桑索、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等。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枇杷叶,Folium Eriobotryae,包括炙枇杷叶、生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叶,英文名称Loquat Leaf。其代用品包括苏梗、杏仁等。性微寒,味苦。主要化学成分是苦杏仁甙(amygdalin)、熊果酸、齐墩果酸、维生素B1、和C、鞣质、有机酸、糖类等。功效:清肃肺胃,化痰止咳,泄降胃热,和胃降逆。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又名象贝、元宝贝、珠贝、浙母、大贝等,其代用品包括川贝母、土贝母等。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其化学成分主要是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贝母醇,此外还有四种含量极少的生物碱:贝母丁碱、贝毋芬碱、贝母辛碱和贝母替定碱。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连翘、当归、丹参、葛根、桑白皮、枇杷叶、浙贝母九味中药组成。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苦能泄降,微寒清热,入血分而能活血通经,凉血消肿,善治血热瘀滞之痈肿疮毒;当归味甘、辛,性温,归心肝经,补血活血,消肿止痛,排脓生肌,主“诸恶疮疡,金疮”;蛇舌草味苦、性甘寒、归胃肺经,清火泻热,善治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蒲公英性味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善治痈疗疔;葛根味甘、辛,性平,入肺胃经,内能清脾肺邪热,外能开泄腠理,清扬升散,善达肌表而解肌透热,透发斑疹;连翘味苦,性微寒,归心、小肠经,苦能泻火,寒能清热,清轻上浮,善清心火而散上焦风热,又能消散气血结块,而有泻火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浙贝味苦,性寒归心、肺经,苦寒降泄,具辛散之性,清散肺热,消散痈疽;桑白皮味甘性寒,归肺经,泻肺降火而走表;枇杷叶味苦性凉,归肺、胃经,性善降泄,善清肃肺胃之热。全方以丹参为君,白花蛇舌草、葛根、当归、蒲公英、连翘为臣,桑白皮、枇杷叶、浙贝母为佐使,共奏清热泻肺,活血解毒,消痈散结之功。
本发明组合物中,第一次将主入肺经、具有泻肺清肺作用的中药桑白皮、枇杷叶纳入治疗痤疮中成药的组方;第一次将经过药理研究证实具有调节性激素水平,同时尚有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多种功效,能针对痤疮发病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的中药白花蛇舌草、葛根、蒲公英纳入治疗痤疮的中成药组方。本发明组合物中,葛根、丹参、蒲公英、蛇舌草有温和的雌激素样作用和/或抗雄激素作用,丹参、蒲公英、当归、桑白皮等对痤疮丙酸杆菌中度到高度敏感,丹参、当归、蛇舌草、蒲公英有抗炎及调节免疫作用。以上9味中药联合用药,可针对痤疮发病的多种发病机理、多种临床症状和病程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故可有效地治疗痤疮。
为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的药效保持稳定,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优选使用本发明组合物的各组分一起或分别进行水提醇沉后得到浸膏;或者本发明组合物中所用的组分丹参是其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合并后得到的浸膏;其余组分是相应药材水提醇沉后得到的浸膏。
为便于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适于各种用药途径的常规药用制剂,优选各种适于口服的剂型,包括固体状态的口服制剂或液体状态的口服制剂,例如合剂、水丸、水蜜丸及蜜丸、口服液、颗粒剂、包衣片剂、胶囊等,特别优选颗粒剂,在需要时,将其冲服。
在制剂时,通常还需要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加入适当的药用载体。根据制药领域的常识,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如何选择所用药用载体的类别和使用量。所述的药用载体例如包括赋形剂、崩解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和粘合剂,并可选择性地含有食用色素、甜味剂或芳香剂等。
具体的,所述赋形剂例如淀粉、糊精、乳糖、纤维素等;所述崩解剂选自: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羧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钙中的至少一种或其中任意二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粘合剂选自: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环糊精和海藻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或其中任意二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微粉硅胶、聚乙二醇和月桂醇硫酸镁中的至少一种或其中任意二种或多种的组合;如含有甜味剂和芳香剂时,所述的甜味剂选自:甘露醇、甜菊糖、山梨醇、木糖醇、阿巴斯甜、甜菊苷、麦芽糖醇、葡聚糖、葡萄糖醇、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中的至少一种或其中任意二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优选低聚果糖等低聚糖;以及所述的芳香剂可以选择使用各种可食用的芳香剂,优选使用奶粉。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所使用的载体是糊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使用常规的药用载体,用常规方法制备。通常是将所用的原料混合,按照制药领域常规的制剂方法制成所需的剂型。
本发明的组合物或其制剂可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例如,可用常规的水煎服方法。
为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的药效保持稳定,优选首先将本发明组合物的各组分一起或分别进行水提醇沉后得到浸膏;或者将本发明组合物中所用的组分丹参是其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合并后得到的浸膏;其余组分是相应药材水提醇沉后得到的浸膏;在混匀的上述浸膏中任意地加入常规的药用载体,制成本发明的组合物或其相应制剂。
具体的,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是将组成活性成分的各组分一起用水煎煮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浸膏;取浸膏,加入常规的药用载体,混匀,真空干燥,用常规方法制成所需剂型;或
将本发明组合物中所使用的组分丹参首先制成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合并后得到浸膏;将其余组分的相应药材分别或一起水提醇沉后得到浸膏;将上述所有组分的浸膏混合后,加入常规的药用载体,混匀,真空干燥,用常规方法制成所需剂型。本发明优选后一种方法。
优选的,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需量的丹参用乙醇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和浓缩乙醇提取液,得到乙醇提取液浸膏,真空干燥;
2、将丹参醇提后所得药渣,用水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和浓缩水提取液,得到水提取液浸膏,真空干燥;
3、将适当配比的、丹参以外的其余组分当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葛根、连翘、桑白皮、枇杷叶和浙贝母加水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和浓缩,用乙醇醇沉,静置后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真空干燥;
4、将上述浸膏合并后加入适量的药用载体,混匀,用已知方法制成所需剂型;或将浸膏分别于载体混匀后,再合并,然后用已知方法制成所需剂型。
更优选的,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需量的丹参用乙醇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和浓缩乙醇提取液,得到乙醇提取液浸膏,加入糊精,混匀,真空干燥;
2、将丹参醇提后所得药渣,用水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和浓缩水提取液,得到水提取液浸膏,加入糊精,混匀,真空干燥;
3、将适当配比的、丹参以外的其余组分当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葛根、连翘、桑白皮、枇杷叶和浙贝母水煎提取一次或多次,过滤、浓缩、乙醇醇沉,静置后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加入糊精,混匀,真空干燥;
4、合并上述浸膏,粉碎,加入蔗糖粉或甜味素,以80%乙醇制粒,颗粒于60℃干燥后分装,得到本发明的颗粒剂。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剂,特别是颗粒剂,经过提取、纯化,有效成分含量高,可设置严格的质量控制指标,达到了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要求。
本发明组合物为中药复方制剂,丹参为方中君药,丹参酮IIA是丹参中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活血、治疗痤疮的功效,且丹参酮IIA具有不稳定性,易发生化学降解,需在制备过程中加以控制,因此,可以把丹参酮IIA的含量作为本发明组合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以每袋为15g颗粒剂为例,其中丹参酮IIA的含量应不少于7.5mg,最好不少于8.0mg,例如,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颗粒剂中丹参酮IIA的含量相当于每15克中含有8.33mg。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还提供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痤疮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痤疮包括痤疮的各种临床表现,例如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各种类型。
在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及相应的制剂用于治疗痤疮时,可根据病情的需要,施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或相应的各种制剂。采用口服途径用药时,用药剂量可根据病情的轻重,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成人口服剂量为相当于生药量85克-110克/天,使用颗粒剂时,成人口服剂量可以是相当于生药量30克-40克/天,每天可一次给药或多次给药,例如分二次或三次给药。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采用的配方全部为天然植物药,各味药物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具有毒性的药材及贵重药材;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本发明第一次将主入肺经、具有泻肺清肺作用的中药桑白皮、枇杷叶纳入治疗痤疮中成药的组方;第一次将经药理研究证实具有调节性激素水平,同时尚有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多种功效,能针对痤疮发病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的中药白花蛇舌草、葛根、蒲公英纳入治疗痤疮的中成药组方。因此,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可以对痤疮发病的多种发病机理、多种临床症状和病程的各个阶段多种发挥作用,对痤疮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价格便宜的新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颗粒剂的HPLC色谱图,其中A为阴性对照;B为丹参酮IIA标准样品谱图;C为本发明实施例1样品的谱图。图1中的峰1是丹参酮II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1、按照下述用量比例准备原料:丹参18g、白花蛇舌草18g、葛根18g、当归12g、蒲公英12g、连翘9g、桑白皮9g、枇杷叶9g和浙贝母6g;以上为成人一日剂量。
原料量:丹参共备18kg,其余组分共备93kg。
2、将丹参加7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2次,每次1小时。醇提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浸膏4500g;取浸膏,加入糊精4500克,搅匀,真空干燥;
3、将上一步骤醇提后所得药渣,用8倍量水提取,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水煎液,滤液浓缩,得浸膏3600g;取浸膏,加入糊精3600克,搅匀,真空干燥。
4、将其余原料当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葛根、连翘、桑白皮、枇杷叶、浙贝母加8倍量水提取,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水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2(80℃);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醇沉,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30-1.35(80℃)的浸膏11200g;取浸膏,加入糊精11200,搅匀,真空干燥。
5、混合上述各浸膏,粉碎,以80%乙醇制粒,颗粒于60℃干燥,分装,即得颗粒剂38600g。
每克颗粒相当于生药材2.88g,经测试其中含丹参酮IIA 0.56mg。
实施例2 本发明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以实施例1的颗粒剂作为试验药物,批号为070201。
由于本制剂为中药复方制剂,丹参为方中君药,丹参酮IIA是丹参中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活血、治疗痤疮的功效,且丹参酮IIA具有不稳定性,易发生化学降解,需在制备过程中加以控制,本发明可以丹参酮IIA为含量测定指标。
1、样品处理
在选择样品提取方法时,可采用常规的超声提取方法,提取后再进行加热回流提取1h或2h。将提取时间20min和30min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声30min提取较完全,故可采用超声30min提取。
2、丹参酮IIA含量的测定方法
可采用常规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其在制剂中丹参酮IIA的含量,例如可按照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S].2005:52中所述的方法测定,下述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方法稍有改进:
2.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lltima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流速为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70nm,进样量为10μL,理论塔板数按丹参酮IIA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参见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内容)。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丹参酮IIA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含丹参酮IIA 16μg的溶液,即得。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1g,研细,精密称定,置具塞棕色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取续滤液置棕色瓶中,既得。
2.4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制备不含丹参的阴性样品,并按“2.3”项下方法制备成阴性供试品溶液。
2.5系统适应性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2.2”、“2.3”、“2.4”项下溶液各10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HPLC图谱见图1。由图1可知,丹参酮IIA的保留时间约为15min,阴性供试品溶液在丹参酮IIA峰位置处无吸收峰,即本试验条件下丹参酮IIA峰与其它组分峰分离完全。
2.6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2.2”项下对照品溶液2、4、8、12、16、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Y)为纵坐标,对照品进样量(X)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104.11x-43.584。结果表明丹参酮IIA在3.2~32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7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2”项下对照品溶液8μL,重复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结果,丹参酮IIA的相对标准差RSD为0.47%,表明仪器精密度较好。
2.8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2.3”项下供试品溶液10μL,分别于配制后0、2、4、8、12、24h进样测定。结果,丹参酮IIA的RSD为1.9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
2.9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070201)5份,按“2.3”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并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10μL,测定。结果,丹参酮IIA的RSD为1.99%,表明本方法重现性良好。
2.10加样回收率试验
准确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号(070201)样品(丹参酮IIA含量为0.63mg·g-1)5份,准确加入浓度为0.2mg·mL-1的丹参酮IIA对照品1.7mL,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回收率在95%-101%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相对标准偏差)为2.74%。
3.样品中丹参酮IIA含量测定
就测定时对流动相的选择,曾对多种不同比例的甲醇-水溶液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测定样品中丹参酮IIA分离效果最好,重现性好,且可排除其它组分的干扰,分析耗时少。
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颗粒剂(批号070201)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每袋为15g装的本发明颗粒剂,其丹参酮IIA的含量为8.33mg,即每克颗粒剂中丹参酮IIA的含量为~0.56mg。
上述样品处理方法简便,仪器分析精密度、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发明组合物的质量控制依据。
实施例3 本发明颗粒剂的临床试验结果
为说明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以本发明组合物药物的水煎剂为试验药物,经52例病人的系统临床观察、诊断和治疗,进行如下临床试验。
1、疾病的分型标准及治疗前患者病情概况: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根据。
I度(轻度):黑头粉刺,散发或多发,炎症性皮疹数目少;
II度(中度):I度加浅在性脓疱,炎症性皮疹数目增加,局限于颜面部;
III度(重度):II度加深在的炎症性皮疹(结节),发生于颜面部、胸背部;和
IV度(重度-集簇性):III度加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于上半身。
治疗前52例患者痤疮病情分级情况见下表1:
       病例             病情分级
  性别   例数   I   II   III   IV
  男女   2131   13   1015   810   23
2、治疗方法:
丹参、白花蛇舌草、葛根各14克,当归、蒲公英各9克,连翘、桑白皮、枇杷叶各7克,浙贝母5克,每日1剂,水煎,水煎液早晚2次分服。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10、12周进行复诊,观察并详细记录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
3、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
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
无效:皮损消退<30%或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CHI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4、治疗效果
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汇总于表2和表3。
表2  52例痤疮病例的治疗效果
  治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例数   38   11   3   49
  百分数(%)   73.08   21.15   5.77   94.23
表3  疗程与治愈率关系一览表
  治疗时间(周)           治愈
  例数   百分数(%)
  2   4   7.60
  4   4+8   23.08
  6   12+5   32.69
  8   20+9   55.77
  10   29+3   61.54
  12   32+6   73.08
直线相关分析:P<0.05,R=0.9929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治疗组治疗12周内,治愈率与疗程呈高度正相关(P<0.05,R=0.9648)。随着疗程的延长,治愈率逐渐提高。说明疗效的获得需要一个适当的过程,服药至少应该坚持8周至10周,甚至更长。
表4  治疗组病损程度与疗效关系一览表
      试验病例   好转   无效        治愈
  病情分级   病例数   例数   百分数
  I   4   -   -   4   100.00
  II   25   4   -   21   84.00
  III   18   5   1   12   66.67
  IV   5   2   2   1   20.00
  合计   52   11(21.15)*   3(5.67)**   38   73.08
Kruskal-Wallis法:Hc=16.802,p=0.0008
*括号内为好转的百分数;
**括号内为无效的百分数。
统计学处理显示,疗效与痤疮严重程度高度相关,P<0.001。即病情越轻,疗效越好。
5、不良反应:治疗组52例中有2例女性患者曾出现一过性月经量减少,分别于1和2个月经周期后自行恢复正常。1例出现月经延期9天,未行治疗下个月经周期自行恢复正常。43名患者于治疗前后行肝功能、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
临床研究显示,本发明药治疗痤疮效果良好,治愈率73.08%(38/52),好转率21.15%(11/52),总有效率达94.23%(49/52)。无毒副作用。治愈率与疗程呈高度正相关(服药时间应该在8周至10周,甚至更长);与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病情越轻,疗效越好)。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可以做很多改进和变化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组成为:
丹参8-35份;白花蛇舌草8-60份;葛根8-40份;当归5-30份;蒲公英5-40份;连翘5-30份;桑白皮5-30份;枇杷叶5-30份和浙贝母3-20份;以上均按重量份数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组成为:
丹参10-30份;白花蛇舌草10-30份;葛根10-30份;当归9-30份;蒲公英9-30份;连翘9-30份;桑白皮7-20份;枇杷叶7-20份;浙贝母5-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组成为:
丹参18份;白花蛇舌草18份;葛根18份;当归12份;蒲公英12份;连翘9份;桑白皮9份;枇杷叶9份和浙贝母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常规的药用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常规的药用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常规的药用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各组分是各种药材的水提取物制成的浸膏;或是将各组分一起或分别进行水提醇沉后得到浸膏;或其中所用的组分丹参是其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合并后得到的浸膏;其余组分分别是相应药材水提醇沉后得到的浸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药用载体是淀粉、糊精、乳糖或纤维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药用载体是糊精。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被制成各种常规的药用剂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药用剂型是适于口服的剂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适于口服的剂型是颗粒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颗粒剂中活性成分丹参酮IIA的含量为15g颗粒剂中的含量不少于7.5mg。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颗粒剂中活性成分丹参酮IIA的含量为15g颗粒剂中的含量不少于8mg。
15.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该组合物组成的各组分一起用水煎煮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浸膏;取浸膏,加入常规的药用载体,混匀,真空干燥,用常规方法制成所需剂型;或
将该组合物中所用的组分丹参首先制成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合并后得到浸膏;将其余组分的相应药材分别或一起水提醇沉后得到浸膏;将上述所有组分的浸膏混合后,加入常规的药用载体,混匀,真空干燥,用常规方法制成所需剂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需量的丹参用乙醇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和浓缩乙醇提取液,得到乙醇提取液浸膏,真空干燥;
(2)、将丹参醇提后所得药渣,用水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和浓缩水提液,得到水提液浸膏,真空干燥;
(3)、将适当配比的当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葛根、连翘、桑白皮、枇杷叶和浙贝母加水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和浓缩,用乙醇醇沉,静置后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真空干燥;和
(4)、将上述浸膏合并后加入适量的药用载体,混匀,用已知方法制成所需剂型;或将浸膏分别与载体混匀后,再合并,然后用已知方法制成所需剂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需量的丹参用乙醇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和浓缩乙醇提取液,得到乙醇提取液浸膏,加入糊精,混匀,真空干燥;
(2)、将丹参醇提后所得药渣,用水提取一次或多次,合并和浓缩水提液,得到水提液浸膏,加入糊精,混匀,真空干燥;
(3)、将适当配比的当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葛根、连翘、桑白皮、枇杷叶和浙贝母水煎提取一次或多次,过滤、浓缩、乙醇醇沉,静置后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加入糊精,混匀,真空干燥;和
(4)、合并上述加入糊精后的各种浸膏,粉碎,任意地加入蔗糖粉或甜味素,以80%乙醇制粒,颗粒于60℃干燥,得到本发明的颗粒剂。
18.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痤疮的药物中的应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痤疮是指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痤疮的各种临床表现。
CN2007101990757A 2007-12-12 2007-12-12 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181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90757A CN101181499B (zh) 2007-12-12 2007-12-12 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90757A CN101181499B (zh) 2007-12-12 2007-12-12 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1499A CN101181499A (zh) 2008-05-21
CN101181499B true CN101181499B (zh) 2011-10-26

Family

ID=39447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90757A Active CN101181499B (zh) 2007-12-12 2007-12-12 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814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5138B (zh) * 2014-01-24 2018-05-15 潍坊医学院 一种治疗顽固性痤疮的药物
KR102293926B1 (ko) * 2014-08-13 2021-08-24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페이미신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보습 또는 항염증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CN104306538A (zh) * 2014-10-11 2015-01-28 严亚木 一种治疗黄水疮顽症的药物
CN105267300A (zh) * 2014-12-26 2016-01-27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祛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7441315A (zh) * 2017-08-18 2017-12-08 合肥丰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复方祛痘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晋宏.《中药内服治疗痤疮近况》.《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第18卷(第4期),83-85. *
高山凤,赖慧红,徐成康.《赖慧红辨证论治女性痤疮经验撷要》.《山西中医》.2002,第18卷(第2期),8-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1499A (zh) 2008-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05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8137B (zh) 一种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16079A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
CN101502588B (zh) 一种美容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62950A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CN101181499B (zh) 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CN104958607A (zh) 一种治疗妇女更年期灼口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方法
CN104689226A (zh) 一种治疗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66278A (zh) 一种治疗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287A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84759B (zh) 一种纯植物来源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740583A (zh) 一种用于缓解克罗恩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781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7281A (zh) 一种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0013A (zh)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CN105106634A (zh) 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
CN104958677A (zh) 一种治疗膜性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84059A (zh) 一种补脾肾,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88526C (zh) 仙硼疗氟口服制剂
CN105435162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中药制剂
CN104740405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16077594B (zh) 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药
CN103520475B (zh)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组合物
KR101555937B1 (ko) 조기성숙 지연을 위한 한약 추출물 농축액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7064974B (zh) 一种用于膝骨关节炎消肿镇痛的中药组合物、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0

Address after: 100048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Fu Cheng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Sixth Medical Center,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ddress before: 100037 No. 401, building 9, Fu Guang lan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3, China

Patentee before: Li Xiuy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