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7129B - 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7129B
CN101177129B CN2007101651616A CN200710165161A CN101177129B CN 101177129 B CN101177129 B CN 101177129B CN 2007101651616 A CN2007101651616 A CN 2007101651616A CN 200710165161 A CN200710165161 A CN 200710165161A CN 101177129 B CN101177129 B CN 101177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ing level
vehicle
support portion
straight line
b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51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7129A (zh
Inventor
宝角惣一朗
前田敏朗
青木甲次
服部恒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77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7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7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71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86Side-rests
    • B60N2/99Side-rests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6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adapting the seat or seat part, e.g. to the position of an occup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77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r calculation flow chart of sensor data for adjusting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86Side-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10/00Sensor types, e.g. for 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or for controlling seats
    • B60N2210/50Inertial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20/00Computerised treatment of data for controlling of seats
    • B60N2220/20Computerised treatment of data for controlling of seats using a deterministic algorith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其具有根据路况而被控制的侧支撑部(16、17),座椅设备包括:距离计算装置(S10),其基于电子地图数据计算车辆假定行驶的第一弯道(C1)与第一弯道(C1)之后的车辆假定行驶的第二弯道(C2)之间的直线部分(L1)的距离;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S13),其计算车辆在第一弯道(C1)上行驶时控制侧支撑部(16、17)的第一控制水平;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S15),其计算车辆在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控制侧支撑部(16、17)的第二控制水平;以及驱动装置(S14、S17),其基于第一控制水平和第二控制水平操作侧支撑部(16、17)。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路况控制侧支撑部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在JP275094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当连续检测到车辆的横向加速度时,座椅设备判定出车辆在例如弯曲道路之类的具有多个弯道的道路上行驶,于是执行支撑操作。在支撑操作过程中,座椅设备被控制从而使侧支撑部保持在使人体被支撑的位置(在下文中,也称作支撑位置)。根据JP2750943中公开的座椅设备,侧支撑部在不依靠电子地图数据的情况下保持在支撑位置。因此,车辆座椅的乘坐者不会感觉到支撑操作的频繁执行。
然而,因为当车辆上连续产生横向加速度时JP2750943中公开的座椅设备判断出车辆是在弯曲道路上行驶,当车辆行驶的弯曲道路具有例如两个弯道并且在其间包括直线部分时,座椅设备会连续地将侧支撑部保持在支撑位置。因此,即使当车辆在弯道之间的直线部分——在该直线部分乘坐者比在弯道时基本上需要程度更小的支撑——行驶时,乘坐者仍会感觉到被侧支撑部强烈地挤压。
另一方面,在JP2005088834A中公开的车辆控制设备包括悬架控制装置和导航装置。导航装置基于电子地图数据判定出车辆是在例如具有两个弯道(例如,第一弯道和第二弯道)并在其间包括直线部分的弯曲道路上行驶,并且悬架控制装置基于导航装置的判定来控制悬架。在这种构造中,即使当导航装置判定出车辆在直线部分行驶时,悬架仍被控制在第一弯道的最大控制水平。换句话说,根据JP2005088834A中公开的车辆控制装置,当两个弯道之间存在直线部分时,因为导航装置基于电子地图数据判定出车辆在弯曲道路上行驶,所以在整个弯曲道路的行驶过程中悬架受到连续控制。根据这种构造,可以想到以与车辆控制设备控制悬架的相同方式控制侧支撑部。
然而,如果侧支撑部以与车辆控制设备控制悬架的相同方式进行控制,则当车辆在弯曲道路的直线部分上行驶时,因为侧支撑部被控制在第一弯道的最大控制水平,所以基本上需要比车辆在弯道行驶时更小程度支撑的乘坐者会感到连续地受到挤压。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通过该座椅设备,车辆的乘坐者不会感到侧支撑部的支撑操作的频繁致动,同时支撑操作的控制水平被适当地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通过该座椅设备,车辆的乘坐者不会感到侧支撑部的支撑操作的频繁致动,同时支撑操作的控制水平被适当地控制。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其具有根据路况而被控制的侧支撑部,所述座椅设备包括:距离计算装置,所述距离计算装置基于电子地图数据计算车辆假定行驶的第一弯道部分与所述第一弯道部分之后的车辆假定行驶的第二弯道部分之间的道路的直线部分的距离;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所述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计算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上行驶时控制所述侧支撑部的第一控制水平;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所述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计算车辆在所述直线部分上行驶时控制所述侧支撑部的第二控制水平,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水平基于所述直线部分(L1)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水平来计算;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水平和所述第二控制水平操作所述侧支撑部。
因此,当车辆在第一弯道部分与第二弯道部分之间的直线部分上行驶时,以第二控制水平控制侧支撑部以支撑乘坐者的身体,其中第二控制水平基于直线部分的距离以及第一控制水平来计算。因此,防止了侧支撑部被频繁地操作来支撑人体。此外,侧支撑部并非总是保特在车辆在第一弯道部分上行驶时其所保持的最大控制水平。因此,当车辆在弯曲道路上行驶时,侧支撑部被控制为并非在车辆每次转过弯道时被频繁地操作。因此,乘坐者更少会感到挤压。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的所述第一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基于由检测车辆横向上产生的加速度的横向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值来计算,以及车辆在所述直线部分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的所述第二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将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的最大第一控制水平乘以与所述直线部分的距离成反比增加的支撑率来计算。
因此,车辆在第一弯道部分行驶时侧支撑部的第一控制水平基于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值来计算,换句话说,第一控制水平基于实际施加到乘坐者的横向加速度来计算。此外,第二控制水平通过将最大第一控制水平乘以随直线部分的距离减小而增加的支撑率来计算。因此,直线部分越短则侧支撑部越稳固地支撑人体。从而,侧支撑牢固地支撑人体以使其保持稳定姿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的所述第一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基于转向角传感器输出的值和车速传感器输出的值来计算,以及车辆在所述直线部分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的所述第二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将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的最大第一控制水平乘以与所述直线部分的距离成反比增加的支撑率来计算。
因此,第一控制水平基于根据转向角传感器的输出值和车速传感器的输出值算出的横向加速度值来计算。因此,第一控制水平的计算不使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值。此外,第二控制水平通过将最大第一控制水平乘以随直线部分的距离减小而增加的支撑率来计算。因此,直线部分越短则侧支撑部越稳固地支撑人体。从而,侧支撑牢固地支撑人体以使其保持稳定姿势。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上行驶时侧支撑部的所述第一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基于根据所述电子地图数据和车速传感器输出的值算出的横向加速度值来计算,以及车辆在所述直线部分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的所述第二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将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的最大第一控制水平乘以与所述直线部分的距离成反比增加的支撑率来计算。
因此,第一控制水平基于根据电子地图数据和车速传感器的输出值估算出的横向加速度值来计算。因此,第一控制水平的计算不使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值此外,第二控制水平通过将最大第一控制水平乘以随直线部分的距离减小而增加的支撑率来计算。因此,直线部分越短则侧支撑部越稳固地支撑人体。从而,侧支撑牢固地支撑人体以使其保持稳定姿势。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和其他特征以及特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座椅设备的电气连接;
图4是示出车辆行驶道路的示意图;
图5是侧支撑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6是曲线图,示出了当直线部分延伸的距离是51米至150米时侧支撑部的控制水平;
图7是曲线图,示出了当直线部分延伸的距离等于或小于50米时侧支撑部的控制水平;
图8是曲线图,示出了当直线部分延伸的距离等于或大于151米时侧支撑部的控制水平;以及
图9示出了座椅设备的改型电气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将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在下文中称作座椅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中示出,座椅设备包括座椅滑动装置10和座椅13。座椅滑动装置10包括例如一对下轨道11和一对上轨道12,上轨道12通过下轨道11支撑从而能够在其上滑动。下轨道11固定在地板90上从而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具体地,座椅13包括乘坐者坐于其上的座垫14以及支撑乘坐者背部的座椅靠背15。此外,在座椅靠背15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分别配置有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通过使乘坐者的上体压在其侧面来稳定乘坐者的姿势。此外,在座椅框架18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分别配置有右马达26和左马达27。右马达26和左马达27各包括减速机构。此外,右支撑架16a和左支撑架17a适于分别借助于右马达26和左马达27进行枢转。右支撑架16a和左支撑架17a二者通过被驱动的右马达26和左马达27进行枢转,并且因此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都移动到如图2中以实线示出的打开位置,以及移动到如图2中以双点画线示出的闭合位置。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各用作侧支撑部。右马达26和左马达27各用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
图3示出了座椅设备的电气连接图。如图3示出,车速传感器22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连接到侧支撑电子控制单元20(在下文中称作侧支撑ECU 20)。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检测车辆转过弯道时在车辆的侧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在这种构造中,通过车速传感器22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检测到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侧支撑ECU 20。此外,汽车导航系统21连接到侧支撑ECU 20,于是来自汽车导航系统21的例如车辆位置、车辆移动速度、电子地图数据等数据被接连地输入到侧支撑ECU 20。电子地图数据包括位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前方预定距离的弯道半径的信息。此外,右马达26、左马达27、右旋转编码器28以及左旋转编码器29连接到侧支撑ECU 20。侧支撑ECU 20输出驱动信号到右马达26和左马达27。此外,右旋转编码器28和左旋转编码器29输出位置信号(反馈信号),所述位置信号用于接连地反馈侧支撑部16和17的位置直到侧支撑部分16和17保持到目标闭合位置。
假设具有上述结构的座椅设备的车辆以图4示出的箭头所指方向在道路上移动。在图4中,C1指第一弯道(第一弯道部分),C2指第二弯道(第二弯道部分)。也就是说,车辆首先到达的弯道被称作第一弯道C1,车辆其次到达的弯道被称作第二弯道C2。此外,P2指的是第一弯道C1的起点、P3指的是第一弯道C1具有最小半径的点(在下文中称作最小半径点P3)、P4指的是第一弯道C1的终点、P5指的是第二弯道C2的起点、P6指的是第二弯道C2具有最小半径的点(在下文中称作最小半径点P6)、P7指的是第二弯道C2的终点。此外,L1指的是道路上基本为直线的部分(在下文中称作直线部分L1)。直线部分L1从第一弯道C1的终点P4直至第二弯道C2的起点P5。P1指的是控制开始的点(在下文中称作控制开始点P1)。控制开始点P1位于第一弯道C1的起点P2之前两秒的位置。此外,假设在侧支撑ECU20执行侧支撑部16和17的侧支撑控制之前车辆不会到达控制开始点P1。
将根据图5描述配置在座椅设备上的侧支撑部的控制,图5描述了侧支撑控制程序的流程图。当执行侧支撑控制程序时,首先,在步骤S10中,侧支撑ECU 20从汽车导航系统21获取第一弯道C1、第二弯道C2和直线部分L1等数据。特别是,侧支撑ECU 20从汽车导航系统21相继地接收位于车辆移动方向前方预定距离处的弯道半径信息。因此,例如当车辆移动到第二弯道C2的终点P7之前的预定距离时,侧支撑ECU 20得到一直到第二弯道C2的终点P7的弯道半径等信息。基于侧支撑ECU 20以上述方式接收到的信息,侧支撑ECU 20计算控制开始点P1、第一弯道C1的起点P2、第一弯道C1的最小半径点P3、第一弯道C1的弯道半径、终点P4、第二弯道C2的起点P5、第二弯道C2的最小半径点P6、第二弯道C2的弯道半径、终点P7以及直线部分L1的距离l。步骤S10作为距离计算装置。
如图6示出,当车辆到达控制开始点P1时,在步骤S11中侧支撑ECU 20开始控制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控制开始点P1位于第一弯道C1的起点P2之前两秒钟的位置。此外,驱动信号从侧支撑ECU 20输入到右马达26和左马达27,并且来自右旋转编码器28和左旋转编码器29的反馈信号输入到侧支撑ECU 20从而控制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移动到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因此,因为侧支撑ECU
20在控制开始点P1处开始控制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所以防止了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突然移动到闭合位置,从而使乘坐者不会感到突然的支撑操作。此外,如图6示出,侧支撑部16和17各包括从水平0至水平5的六个水平。然而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的控制水平可以不需要包括六个水平,但是如果需要的话控制水平可以包括任意适当的水平。
在步骤S12中,侧支撑ECU 20获取第一弯道C1的横向加速度值。具体地,横向加速度值是当车辆在第一弯道C1上行驶时从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得到的输出值。在步骤S13中,侧支撑ECU 20基于横向加速度值计算当车辆转过弯道时的控制水平(在下文中称作弯道控制水平),其对应于第一弯道C1的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的控制水平。然而,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在从第一弯道C1的起点P2到最小半径点P3的距离内的控制水平仅基于横向加速度值来确定。另一方面,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在从第一弯道C1的最小半径点P3到终点P4的距离内的控制水平基于横向加速度值和当车辆在直线部分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的控制水平(在下文中称作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来确定,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换句话说,考虑到横向加速度值,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在第一弯道C1上从最小半径点P3到终点P4的距离之内的控制水平确定为使其不低于直线部分的控制水平CL。步骤S13用作控制水平计算装置(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其用于计算当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侧支撑部的控制水平(第一控制水平)。
如图6示出,在步骤S14中,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在第一弯道C1上从起点P2到终点P4的距离内通过侧支撑ECU 20基于计算出的弯道控制水平来控制。通过将来自侧支撑ECU 20的驱动信号输出到右马达26和左马达27以及将来自右旋转编码器28和左旋转编码器29的反馈信号输入到侧支撑ECU 20来操作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步骤S14和将在下面描述的步骤S17用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
在步骤S15中,在从第一弯道C1上的起点P2到最小半径点P3的距离内,计算直线部分L1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具体地,当每次执行步骤S15时,基于各个弯道的控制水平来计算最新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并且侧支撑ECU 20将对最新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与记忆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做出比较。然后,侧支撑ECU 20确定出较大的计算值作为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以上述方式,在车辆到达最小半径点P3之前,对应于弯道最大控制水平CCM的计算值被确定为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因此,对应于最小半径点P3的横向加速度值的计算值可以确定为或者可以不确定为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步骤S15用作控制水平计算装置(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其用于计算当车辆在直线部分上行驶时侧支撑部的控制水平(第二控制水平)。
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通过将弯道控制水平乘以表1中指出的支撑率α来获得。然而在这一点上,计算水平要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
表1
  直线部分的距离   支撑率α
  50m或小于50m   1
  51m至150m   0.5
  等于或大于151m   0
图6中示出的曲线图示出了当车辆在延伸51m至150m的直线部分L1上行驶、支撑率α设定为0.5、以及最大弯道控制水平CCM设定为水平5的情况下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因此,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通过将最大弯道控制水平CCM 5乘以支撑率α0.5来计算。然而在这一点,如果(小数点后的)下一个数字是5或大于5则对计算出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进行上舍入,如果(小数点后的)下一个数字是4或者小于4则进行下舍入。因此,在下面描述的步骤S17中,当车辆在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以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为水平3的水平被控制以支撑人体。
图7中的曲线图示出了当车辆在延伸距离等于或小于50m的直线部分L1上行驶、支撑率α是1、以及最大弯道控制水平CCM设定为水平5的情况下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因此,通过将最大弯道控制水平CCM 5乘以支撑率α1计算出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是水平5。因此,在下面描述的步骤S17中,当车辆在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以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为水平5的水平被控制以支撑人体。
图8中的曲线图示出了当车辆在延伸距离等于或大于151米的直线部分L1上行驶、支撑率α设定为0、以及最大弯道控制水平CCM设定为水平5的情况下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因此,通过将最大弯道控制水平CCM 5乘以支撑率α0计算出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是水平0。因此,在下面描述的步骤S17中,当车辆在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以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为水平0的水平保持在合适位置以支撑人体。
然后,侧支撑ECU 20在步骤S16中检查第一弯道C1的终点。具体地,如果车辆已经到达第一弯道C1的终点P4(是),则侧支撑ECU20判定出车辆通过了第一弯道C1,然后进入下一个步骤S17。另一方面,如果侧支撑ECU 20判定出车辆没有到达第一弯道C1的终点P4(否),则侧支撑ECU 20判定出车辆还没有通过第一弯道C1,然后返回到步骤S12。
在步骤S17中,车辆在直线部分L1上行驶并且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基于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控制而保持在合适位置以支撑人体。此外在步骤S17中,侧支撑控制程序终止。步骤S17连同步骤S14一起用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弯道控制水平基于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的输出值计算。然而,弯道控制水平可以基于根据如图9中示出的连接到侧支撑ECU 20的转向角传感器24的输出值算出的横向加速度值以及车速传感器22的输出值来计算。此外,弯道控制水平可以基于由汽车导航系统21输入的电子地图数据估算的弯道C1和C2每个点上的横向加速度值算出的横向加速度值以及车速传感器22的输出值来计算。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车辆在第一弯道C1与第二弯道C2之间的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以基于直线部分L1的距离和第一弯道C1的控制水平算出的直线部分控制水平CL控制以支撑人体。因此,防止了右侧支撑部和左侧支撑部被频繁地操作而支撑人体。此外,右侧支撑部16和左侧支撑部17并非总是保持在当车辆在第一弯道C1行驶时侧支撑部16和17所保持的最大控制水平。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当车辆在弯曲道路上行驶时,侧支撑部被控制而不会在车辆每次转过弯道时频繁地操作。因此,乘坐者会更少地感到挤压。
根据本实施方式,车辆在第一弯道C1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16和17的控制水平基于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输出的输出值通过控制水平计算装置来计算,其中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用于检测车辆横向上产生的加速度,以及车辆在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16和17的控制水平通过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将车辆在第一弯道C1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16和17的最大控制水平乘以支撑率α来计算,其中支撑率α与直线部分L1的距离成反比增加。
因此车辆在第一弯道C1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的控制水平基于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的输出值来计算,换句话说,弯道控制水平基于实际施加到乘坐者的横向加速度来计算。此外,直线部分的控制水平通过将弯道最大控制水平CCM乘以支撑率α来计算,其中支撑率α随直线部分L1的距离减小而增加。因此,直线部分L1越短则右侧支撑16和左侧支撑17越稳固地支撑人体。因此,右侧支撑16和左侧支撑17牢固地支撑人体以使其保持稳定姿势。
根据本实施方式,车辆在第一弯道C1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16和17的第一控制水平基于转向角传感器24输出的值和车速传感器22输出的值通过控制水平计算装置来计算,以及车辆在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16和17的控制水平通过直线部分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将车辆在第一弯道C1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16和17的最大控制水平乘以支撑率α来计算,其中支撑率α与直线部分L1的距离成反比地增加。
相应地,弯道控制水平基于根据转向角传感器24的输出值和车速传感器22的输出值算出的横向加速度值来计算。因此,弯道控制水平的计算不使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的输出值。此外,直线部分的控制水平CL通过将弯道最大控制水平乘以支撑率α来计算,其中支撑率α随直线部分L1的距离减小而增加。因此,直线部分L1越短则右侧支撑16和左侧支撑17越稳固地支撑人体。因此,右侧支撑16和左侧支撑17牢固地支撑人体以使其保持稳定姿势。
根据本实施方式,车辆在第一弯道C1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16和17的控制水平通过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基于根据电子地图数据和车速传感器22输出的值算出的横向加速度值来计算,以及车辆在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16和17的控制水平通过直线部分的控制水平计算装置将车辆在第一弯道C1上行驶时的侧支撑部16和17的最大控制水平乘以支撑率α来计算,其中支撑率α与直线部分L1的距离成反比地增加。
相应地,弯道控制水平基于根据电子地图数据和车速传感器22的输出值估算出的横向加速度值来计算。因此,弯道控制水平的计算不使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的输出值。此外,直线部分的控制水平CL通过将弯道最大控制水平乘以支撑率α来计算,其中支撑率α随直线部分L1的距离减小而增加。因此,直线部分L1越短则右侧支撑16和左侧支撑17越稳固地支撑人体。从而,右侧支撑16和左侧支撑17牢固地支撑人体以使其保持稳定姿势。

Claims (4)

1.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其具有根据路况而被控制的侧支撑部(16、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设备包括:
距离计算装置(S10),所述距离计算装置基于电子地图数据计算车辆假定行驶的第一弯道部分(C1)与所述第一弯道部分(C1)之后的车辆假定行驶的第二弯道部分(C2)之间的道路的直线部分(L1)的距离;
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S13),所述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计算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C1)上行驶时控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第一控制水平;
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S15),所述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计算车辆在所述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控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第二控制水平,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水平基于所述直线部分(L1)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水平来计算;以及
驱动装置(S14、S17),所述驱动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水平和所述第二控制水平操作所述侧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其特征在于,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C1)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所述第一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S13)基于由检测车辆横向上产生的加速度的横向加速度传感器(23)输出的值来计算,以及车辆在所述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所述第二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S15)将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C1)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最大第一控制水平乘以与所述直线部分(L1)的距离成反比增加的支撑率来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其特征在于,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C1)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所述第一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S13)基于转向角传感器(24)输出的值和车速传感器(22)输出的值来计算,以及车辆在所述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所述第二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S15)将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C1)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最大第一控制水平乘以与所述直线部分(L1)的距离成反比增加的支撑率来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其特征在于,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C1)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所述第一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水平计算装置(S13)基于根据所述电子地图数据和车速传感器(22)输出的值算出的横向加速度值来计算,以及车辆在所述直线部分(L1)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所述第二控制水平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水平计算装置(S15)将车辆在所述第一弯道部分(C1)上行驶时所述侧支撑部(16、17)的最大第一控制水平乘以与所述直线部分(L1)的距离成反比增加的支撑率来计算。
CN2007101651616A 2006-11-06 2007-11-05 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7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0506 2006-11-06
JP2006300506A JP4195052B2 (ja) 2006-11-06 2006-11-06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6300506 2006-1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7129A CN101177129A (zh) 2008-05-14
CN101177129B true CN101177129B (zh) 2011-06-08

Family

ID=39360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516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7129B (zh) 2006-11-06 2007-11-05 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17264B2 (zh)
JP (1) JP4195052B2 (zh)
CN (1) CN101177129B (zh)
DE (1) DE10200700062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8358268A1 (en) * 2008-06-25 2009-12-30 Tomtom International B.V. Navig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on that a parking facility is sought
JP5302021B2 (ja) 2009-01-27 2013-10-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シート制御装置、シート制御方法及びシート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390929B2 (ja) * 2009-05-08 2014-01-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DE102009049195A1 (de) 2009-10-13 2011-04-21 Daimler Ag Verfahren für eine fahrdynamische Adaption einer Insassenfixierung
DE102009051380B8 (de) * 2009-10-30 2014-08-21 Ford-Werk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ahrdynamischen Adaption der Körperabstützung einer in einem Fahrzeugsitz sitzenden Person
DE102009056990A1 (de) 2009-12-04 2011-06-16 Daimler Ag Verfahren für eine fahrdynamische Adaption einer Insassenfixierung
JP5060542B2 (ja) * 2009-12-15 2012-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DE102010046205A1 (de) * 2010-09-21 2012-03-22 Audi Ag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r zur Verkippung eines Sitzes eines Kraftfahrzeugs ausgebildeten Aktorik und Kraftfahrzeug
DE102010053352A1 (de) 2010-12-03 2012-06-06 Daimler Ag Verfahren für eine fahrdynamische Adaption einer Insassenfixierung
DE102011009466A1 (de) 2011-01-26 2012-07-26 Daimler Ag Verfahren zur fahrdynamischen Abstützung eines Fahrzeuginsassen
CN104340086B (zh) * 2013-08-01 2016-12-28 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电动座椅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112359B2 (ja) * 2013-09-19 2017-04-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738205B (zh) * 2013-12-30 2017-01-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侧翼宽度的调节组件
CN103909848A (zh) * 2014-04-04 2014-07-09 贺泽辉 一种汽车座椅随向偏移自动调节悬挂系统
US10328823B2 (en) 2014-06-09 2019-06-25 Lea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eat assembly
US9987961B2 (en) 2014-06-09 2018-06-05 Lea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eat assembly
US9845026B2 (en) 2015-05-19 2017-12-19 Lea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eat assembly
US9884570B2 (en) 2015-05-19 2018-02-06 Lea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eat assembly
US9661928B2 (en) 2015-09-29 2017-05-30 Lear Corporation Air bladder assembly for seat bottoms of seat assemblies
US9827888B2 (en) 2016-01-04 2017-11-28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ies with adjustable side bolster actuators
US10369913B2 (en) 2016-09-01 2019-08-06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ies with adjustable side bolster cushions
JP6920603B2 (ja) * 2016-10-19 2021-08-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0457165B2 (en) * 2017-02-27 2019-10-2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Providing a notification to an occupant using a vehicle seat
CN109367447A (zh) * 2018-12-12 2019-02-22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调节方法及装置
KR20220058053A (ko) * 2020-10-30 2022-05-09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시트 조절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3415218B (zh) * 2021-08-02 2022-08-26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及车辆
CN113415219B (zh) * 2021-08-02 2023-01-24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及车辆
CN113602160B (zh) * 2021-08-25 2022-11-11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车辆的座椅、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7109A (en) * 1996-02-02 1998-01-13 Lear Corporation Acceleration compensating vehicular seat assembly
US6720750B2 (en) * 2000-11-27 2004-04-13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tilting a seat of a vehicle
CN2639073Y (zh) * 2003-08-29 2004-09-08 钟世杰 车用快速调整座椅
CN2748322Y (zh) * 2004-10-26 2005-12-28 夏钜昌 汽车驾驶员安全座椅靠背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50943B2 (ja) 1990-05-25 1998-05-1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パワーシートのサイドサポー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サイドサポート制御装置
DE19750223C2 (de) * 1997-11-13 2002-01-10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fahrsituations- und fahrweisen bedingten Adaption der Seitenabstützung eines Sitzenden in einem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hierzu
DE10022434A1 (de) * 2000-05-09 2001-11-22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fahrdynamischen Adaption der Körperabstützung eines Sitzenden in einem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hierzu
DE10333962A1 (de) * 2003-07-25 2005-02-1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Fahrzeugs
JP4407217B2 (ja) 2003-09-19 2010-0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方法、及び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7109A (en) * 1996-02-02 1998-01-13 Lear Corporation Acceleration compensating vehicular seat assembly
US6720750B2 (en) * 2000-11-27 2004-04-13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tilting a seat of a vehicle
CN2639073Y (zh) * 2003-08-29 2004-09-08 钟世杰 车用快速调整座椅
CN2748322Y (zh) * 2004-10-26 2005-12-28 夏钜昌 汽车驾驶员安全座椅靠背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094A 2003.01.08
JP特开2005-88834A 2005.04.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95052B2 (ja) 2008-12-10
US20080109140A1 (en) 2008-05-08
CN101177129A (zh) 2008-05-14
JP2008114751A (ja) 2008-05-22
DE102007000623A1 (de) 2008-06-26
DE102007000623B4 (de) 2023-03-30
US7917264B2 (en) 2011-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7129B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
JP6909168B2 (ja) 駐車支援装置
US9174674B2 (en) Parking assisting apparatus
US6961661B2 (en) Vehicle surroundings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traveling control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apparatus
US7890231B2 (en) Lane keeping assistance equipmen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JP3690311B2 (ja) 車両の前後輪舵角制御装置
CN101195355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
JP495930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501985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11806426B (zh) 车辆控制装置
US20100256910A1 (en) Vehicle surroundings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traveling control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apparatus
CN108791301A (zh) 基于驾驶员特性的智能汽车驾驶过程横向动态控制方法
CN102666255B (zh) 用于eps转向系统的中心感觉的确定
CN101186190B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
JP2016224802A (ja) 車両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13073A (ja) 先行車認識装置
JP539092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KR20180069304A (ko) 리어 휠 스티어링 시스템이 적용된 차량의 횡슬립각 가변 제어 방법
CN103269894B (zh) 反作用力控制装置
JP3740786B2 (ja) 操舵補助装置
JP426819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8155889A (ja) 車両の走行安定状態判定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走行状態安定制御装置
JP4176568B2 (ja) 定時運転制御装置
JP2917644B2 (ja) 車両用自動操縦制御装置
KR102613212B1 (ko) 차량용 개폐 장치, 차량용 개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차량용 개폐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차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