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3201A - 图像拾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拾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3201A
CN101163201A CNA2007101801308A CN200710180130A CN101163201A CN 101163201 A CN101163201 A CN 101163201A CN A2007101801308 A CNA2007101801308 A CN A2007101801308A CN 200710180130 A CN200710180130 A CN 200710180130A CN 101163201 A CN101163201 A CN 101163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unit
equipment
image pick
button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01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崎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63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3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拾取设备,其包括:第一操作部件,对其固定地分配预定功能;和第二操作部件,能够定制分配功能,其中,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处于标准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右背面区域上,并且分配给第一操作部件的预定功能也可分配给第二操作部件。

Description

图像拾取设备
对于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与在2006年10月10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276306有关的主题,该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通过参考包括在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拾取设备,如数字照相机。
背景技术
在诸如数字照相机之类的图像拾取设备中,各种功能可以通过调用菜单画面框以选择在菜单中的项而实现。在这样一种技术中,为了实现一定功能,需要关于菜单画面框的比较复杂操作。
而每当利用比较频繁使用的功能时,在每次调用菜单画面框的操作性方面非常困难。
因此,已经提出了一种技术:把对于某些用户频繁使用的预定功能分配给操作部件(按钮、等等),从而通过操作该操作部件简单地实现希望的功能(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 2002-262152)。
发明内容
然而,在这种技术中,难以足够地考虑定制上述分配功能的操作部件的位置。
例如,在上述技术中,用来定制分配功能的操作部件布置在左后侧上。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大多数摄影者可能主要用右手握住图像拾取设备的本体;为了操作操作部件,可能使用已经握住另一部分(镜头部分、等等)并且在多数情况下不是常用手的左手,或者在一旦取消借助于右手的握住之后可以使用右手,从而在操作操作部件的操作性方面不容易。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在操作性方面更优良的图像拾取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图像拾取设备包括:第一操作部件,对其固定地分配预定功能;和第二操作部件,能够定制分配功能,其中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处于标准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右背面区域上,并且分配给第一操作部件的预定功能也可分配给第二操作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图像拾取设备包括:第一操作部件,对其固定地分配预定功能;和第二操作部件,能够定制分配功能,其中当在摄影期间在图像拾取设备处于标准位置中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用右手握住图像拾取设备时,把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其中通过移动右手拇指的关节而除拇指之外大体不改变右手部分的握住状态就能够用右手拇指操作目标操作部件的第一区域中,并且分配给第一操作部件的预定功能也可分配给第二操作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处于标准位置处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右背面区域中,所以可得到优良的操作性。固定分配给第一操作部件的预定功能也可分配给第二操作部件,从而不必使用第一操作部件,但功能可以通过适当地使用第二操作部件而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在摄影期间在图像拾取设备处于标准位置处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用右手握住图像拾取设备时,把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第一区域(即,其中通过移动右手拇指的关节而除拇指之外大体不改变右手部分的握住状态就能够用右手拇指操作目标操作部件的区)中,从而可得到优良的操作性。分配给第一操作部件的预定功能也可分配给第二操作部件,从而不必使用第一操作部件,但功能可以通过适当地使用第二操作部件而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拾取设备的外部后视图;
图2是图像拾取设备的外部俯视图;
图3是图像拾取设备的功能方块图;
图4是概念图,表示图像拾取设备的背面;
图5是(在横向位置处)具有附加到其上的竖直位置控制把手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外部后视图;
图6是(在竖直位置处)具有附加到其上的竖直位置控制把手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外部后视图;
图7是流程图,表示分配功能的设置改变操作;
图8是背面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
图9是背面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
图10是背面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
图11是背面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
图12是表示在设置变化之前的设置内容的图;
图13是表示在设置变化之后的设置内容的图;
图14是流程图,表示根据修改的分配功能的设置改变操作;
图15是背面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
图16是背面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
图17是背面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
图18是背面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
图19是背面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及
图20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例]
[1-1.设备概述]
图1和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1的外部图;图1是图像拾取设备1的外部后视图;及图2是图像拾取设备1的外部俯视图。图像拾取设备1是具有可互换镜头的单镜头反射数字照相机。
如图2等中所示,图像拾取设备1包括具有可互换拍摄镜头单元3可拆除地安装在其上的照相机本体2。
拍摄镜头单元3主要包括镜头筒36、容纳在镜头筒36内的镜头组37(见图3)、及光圈。镜头组37包括聚焦透镜,该聚焦透镜通过其在光轴方向上的运动改变焦点位置。
照相机本体2设有:环形安装部分Mt(未示出),大致布置在前部中心处,以由拍摄镜头单元3安装;和释放按钮89,布置在用来装上和拆下拍摄镜头单元3的安装部分Mt的附近。
照相机本体2也设有:把手部分14,布置在左前端处(从后部看在右边),以由摄影者握住;和快门按钮11,布置在把手部分14的后上侧上,用来指令开始曝光。在把手部分14内,提供电池存储空间和卡存储空间。在电池存储空间中,例如为了照相机的电力供给存储四节尺寸-AA的干电池,并且在卡存储空间中,为了存储曝光画面的图像数据可拆除地容纳存储器卡90(见图3)。
快门按钮11是能够检测半按下状态(S1状态)和全按下状态(S2状态)的两种状态的两步检测按钮。当快门按钮11被半按下成S1状态时,进行诸如AF(自动聚焦)控制和AE(自动曝光)控制之类的准备操作以便得到关于对象的记录静态图像。当快门按钮11被进一步按下成S2状态时,用实际成像操作(成像元素(下面提到))曝光对象图像,并且对于由曝光操作得到的图像信号进行一系列预定图像处理操作。
参照图1,在照相机本体2的大致中央背面上,提供光学取景器10。对于光学取景器10,从拍摄镜头单元3引导对象图像。摄影者通过观看光学取景器10可用肉眼识别对象。更明确地说,经目镜通过观看对象图像可用肉眼识别对象图像,该对象图像已经穿过拍摄镜头单元3;由反射镜机构6(见图3)向上反射;及穿过五棱镜。以这种方式,用光学取景器10可构造画面。当拍摄实际图像时,反射镜机构6从对象图像的光路中撤离;来自拍摄镜头单元3的光通过与快门4的敞开定时相对应到达成像装置5(见图3),从而得到曝光对象图像(图像数据)。
在照相机本体2的大致中央背面(更详细地说稍微左侧)上,提供背面监视器12。背面监视器12例如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背面监视器12是用来显示用来设置成像条件的菜单画面和用来再现显示在存储器卡90中存储的曝光图像的显示器。
在照相机本体2的右下背面上,更详细地说在背面监视器12的右下方,提供主开关81。主开关81是杠杆开关,因为当其杠杆设置在左“断(OFF)”位置处时,电源被切断,而当杠杆设置在右“通(ON)”位置处时,电源被接通。
在照相机本体2的右上背面上,更详细地说在背面监视器12的右边,提供多重选择器83。多重选择器83是操纵杆型操作部件,因为其杆部分83e在四个方向上可上/下和右/右倾斜,以及可向下按下。
在照相机本体2的右上背面上,更详细地说在背面监视器12的右边以及在多重选择器83的上方,提供后部命令刻度盘82、AF/MF控制按钮84、AE锁定按钮85、及再现按钮86。
后部命令刻度盘82是能够按照其转动改变各种建立内容的旋转操作部件。
AF/MF控制按钮84是用来接收在自动聚焦(AF)与手动聚焦(MF)之间切换模式的指令的按钮。在成像状态下,每当按下这个按钮时,依次切换自动聚焦(AF)和手动聚焦(MF)。
AE锁定按钮85是用来接收锁定当拍摄画面时由自动曝光操作调节的曝光状态(AE锁定)的指令的按钮。AE锁定按钮85在进行闪光摄影时也用作“慢同步按钮”。AE锁定按钮85也用作用来接收在再现期间删除待再现的图像的指令的“删除按钮”。
再现按钮86是用来接收把模式切换到再现模式的指令的按钮。换句话说,再现按钮86是对其分配把模式切换到再现模式的功能(调用再现模式的功能)的按钮。当再现按钮86在摄影状态下被按下时,图像拾取设备1切换到再现模式,从而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拍摄图像。
在照相机本体2的右背面上,更详细地说在背面监视器12的右边,也布置三个按下按钮定制键(也称作定制按钮)C1、C2、及C3。定制键C1、C2、及C3是硬键,对于它们可由用户可变地分配功能。换句话说,定制键C1、C2、及C3是可定制分配功能的操作部件。以后将描述定制键C1、C2、及C3。
在照相机本体2的左背面上,更详细地说在背面监视器12的左边,提供菜单按钮87、功能按钮88a、存储器开关按钮88b、图像质量调节按钮88c、及画面框开关按钮88d。
菜单按钮87是用来实现菜单画面框的显示功能(调用功能)的按钮。当按下菜单按钮87时,包括用来进行各种设置的多个项的菜单画面框显示在背面监视器12上。
功能按钮88a是用来实现关于的菜单画面框中包括的多个项的部分的子菜单画面框的显示功能以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调用功能)的按钮。例如,当在进行摄影期间按下功能按钮88a时,用于摄影的菜单画面框显示在背面监视器12上,并且当在再现期间按下功能按钮88a时,用于再现的菜单画面框显示在背面监视器12上。
存储器开关按钮88b是用来切换记录介质(存储器卡、等等)的按钮,拍摄图像记录到该记录介质上。在图像拾取设备1中,多种存储器卡可容纳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预定位置处。当容纳多种存储器卡时,通过按下存储器开关按钮88b,可预先建立为了记录应该选择哪种存储器卡。
图像质量调节按钮88c是用来选择性地设置记录图像的质量(标准、精细、粗糙、等等)的按钮。通过切换压缩(JPEG(联合画面专家组)压缩、等等)的存在或通过在压缩记录期间切换压缩比,改变记录图像的质量。
画面框开关按钮88d是用来切换摄影信息是否显示成与再现图像重叠以及用来切换与其相重叠显示的摄影信息的内容的按钮。例如,通过按下画面框开关按钮88d,它可选择性地和循环地在只显示再图像的画面框、显示与再现图像重叠的字母信息的画面框、及显示关于与再现图像重叠的亮度的直方图的画面框之间切换。
如图2中所示,在照相机本体2的顶部正面上,也提供模式设置按钮92、光按钮93、白色平衡按钮94a、ISO灵敏度按钮94b、曝光校正按钮94c、调光器校正按钮94d、及液晶显示面板96。在快门按钮11的前面,也提供前部命令刻度盘91。
前部命令刻度盘91是能够按照其转动改变各种建立内容的旋转操作部件。
模式设置按钮92是用来设置(切换)照相机的各种模式的操作部件。每当按下模式设置按钮92时,建立的内容被顺序地以及循环地改变,从而确定建立的内容。通过按下这样一个模式设置按钮92,希望模式可从各种摄影模式(明确地说,P模式(程序模式)、A模式(光圈优先模式)、S模式(快门速度优先模式)、M模式(手动模式)、人物摄影模式、风景摄影模式、及全自动摄影模式)中选择。
白色平衡按钮94a是用来调节白色平衡的按钮;ISO灵敏度按钮94b是用来调节ISO灵敏度的按钮;曝光校正按钮94c是用来曝光校正整个画面的亮度的按钮;及调光器校正按钮94d是用来调光器校正调节闪光灯的光发射的按钮。
液晶显示面板96是用来显示目前各种建立内容的显示器。液晶显示面板96的背光通过按下灯按钮93接通或断开。
通过操作后部命令刻度盘82或前部命令刻度盘91,可建立在各种摄影模式中的控制值。例如,在S模式(快门速度优先模式)中,通过前部命令刻度盘91的旋转操作,可从多级设置值选择希望的快门速度。此外,通过在按下ISO灵敏度按钮94b之后转动前部命令刻度盘91,从多级设置值可被选择和设置ISO灵敏度的希望值。类似地,借助于白色平衡按钮94a和前部命令刻度盘91的组合、曝光校正按钮94c和前部命令刻度盘91的组合、或调光器校正按钮94d和前部命令刻度盘91的组合,通过类似的设置操作,可建立与每个按钮相对应的设置内容。代替以上前部命令刻度盘91,通过使用后部命令刻度盘82可进行相同的设置操作。
在上述按钮84、85、86、87、88a至88d、92、93、及94a至94d的周缘区域中,或在按钮本身中,固定地分配给每个按钮的功能性内容分别用字符或图形形式(标记)指示。这些显示内容被丝网印刷在例如照相机本体2的各对应部分上。例如,在再现按钮86的中心中,丝网印刷指示再现功能的图形形式(再现功能的调用功能)。在菜单按钮87的中心中,也丝网印刷四个字符“菜单(MENU)”。
[1-2.功能性方块]
其次,参照图3将描述图像拾取设备1的功能性方块。图3是图像拾取设备1的功能方块图。
如图3中所示,图像拾取设备1包括操作单元80、整体控制单元101、聚焦控制器121、反射镜控制器122、快门控制器123、定时控制电路124、及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
操作单元80包括:各种按钮,它们包括快门按钮11(见图1);和开关。整体控制单元101按照由用户对操作单元80的输入实现各种操作。整体控制单元101是主要包括CPU、存储器、及ROM的微型计算机。整体控制单元101通过读取在ROM中存储的程序实现各种功能,从而用CPU执行程序。例如,整体控制单元101通过控制可操作地与AF模块20和聚焦控制器121相连接的聚焦透镜的位置而控制聚焦。整体控制单元101使用聚焦控制器121按照由AF模块20检测的对象的聚焦状态实现AF功能。AF模块20通过检测聚焦状态的技术,如相差检测系统,使用经反射镜机构6的入射光,可检测对象的聚焦状态。
聚焦控制器121基于从整体控制单元101输入的信号产生控制信号,从而通过驱动电机M1移动在拍摄镜头单元3的镜头组37中包括的聚焦透镜。聚焦透镜的位置由透镜位置检测器39检测,从而把表示聚焦透镜的位置的数据供给到整体控制单元101。以这样一种方式,聚焦控制器121和整体控制单元101控制聚焦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运动。
反射镜控制器122控制在反射镜机构6从光路撤退的状态(反射镜向上状态)与反射镜机构6遮挡光路的状态(反射镜向下状态)之间的状态切换。反射镜控制器122基于从整体控制单元101输入的信号产生控制信号,从而通过驱动电机M2在反射镜向上状态与反射镜向下状态之间切换状态。
快门控制器123基于从整体控制单元101输入的信号产生控制信号,从而通过驱动电机M3控制快门4的打开/关闭。
定时控制电路124控制成像装置5的定时。
成像装置(这里称作CCD传感器(也简称为CCD))5把对象图像光电地转换成电信号以形成摄影图像信号。成像装置5响应从定时控制电路124输入的驱动控制信号(积累开始信号和积累终止信号)曝光在光接收平面上聚焦的对象图像(通过光电转换的电荷积累),从而形成对象图像信号。成像装置5也响应从定时控制电路124输入的读出控制信号把图像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器51。来自定时控制电路124的定时信号(同步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器51中,以及输入到A/D(模/数)转换电路52中。
在信号处理器51中对由成像装置5得到的图像信号进行预定的模拟信号处理。在模拟信号处理之后,图像信号由A/D转换电路52转换成数字图像数据,从而进入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
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中,对从A/D转换电路52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从而产生摄影图像数据。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包括黑色电平校正电路53、白色平衡(WB)校正电路54、γ校正电路55、及图像存储器56。
黑色电平校正电路53把构成从A/D转换电路52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每个象素的黑色电平校正到基准黑色电平。WB校正电路54调节图像的白色平衡。γ校正电路55转换摄影图像的灰度级。图像存储器56是用来临时存储产生的图像数据的高速可访问图像存储器,并且具有存储多帧图像数据的容量。
当拍摄画面时,由整体控制单元101对于在图像存储器56中临时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适当的图像处理,并且经卡I/F 132把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卡90中。
在图像存储器56中临时存储的图像数据适当地传输到VRAM(视频RAM)131,从而基于图像数据显示图像。由此,实现用来确认摄影图像(在观看后)的确认显示和用来再现已经拍摄图像的再现显示。
此外,图像拾取设备1包括通信I/F 133,从而与连接到通信I/F133上的仪器(例如,个人计算机、等等)数据通信。
图像拾取设备1也包括闪光灯41、闪光灯控制电路42、及AF辅助灯43。闪光灯41是当对象亮度不足时使用的光源。闪光灯41的接通或断开和照亮时间由闪光灯控制电路42和整体控制单元101控制。AF辅助灯43是用于AF的辅助光源。AF辅助灯43的接通或断开和照亮时间由整体控制单元101控制。
图像拾取设备1还包括非易失存储器135,对于该非易失存储器135,存储在图像拾取设备1中的各种设置内容。
[1-3.定制键]
[布置]
然后,将描述定制键C1、C2、及C3(见图1)。如以上提到的那样,定制键C1至C3是能够定制分配功能的操作部件。
也如图4中所示,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背面的右区域RR上。详细地说,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除在右周缘部分RE1之外的区域RR的区域(例如,离开右端的区域RR的四分之一部分)中。而且,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除在上部周缘部分RU1之外的区域RR的区域(例如,离开顶部端的区域RR的四分之一部分)中。相应地,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区域RR的除在右周缘部分RE1和上部周缘部分RU1之外的区域RB(在图中,由斜线指示)中。
也如图1和2中所示,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离开背面监视器12的右侧上,更详细地说,在背面监视器12的右周缘区域中。
当操作人员这里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底部平面与地面大致水平的位置(称作“标准位置”或“横向位置”)中拍摄照片时,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本体(在右侧上,详细地说(把手部分14))用右手握住的同时布置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右边上的快门按钮11用操作人员的右手食指触及,从而可以确定画面组成。在本申请中,基于作为基准的标准位置(见图1)定义右/左和上/下。
在图1和2中,也表示右手手指FG的位置。参照图1,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标准位置中拍摄照片期间,表示按下再现按钮86的右手拇指的位置。当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标准位置中拍摄照片时,右手拇指可以放在图1中表示的位置处;然而,考虑到防止不适当操作,优选的是,拇指放在比在图1中表示的位置稍低的位置处(例如,刚好在定制键C1旁边的右边以及刚好在再现按钮86下面)。
当以这样一种方式在标准位置中拍摄照片时,由于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背面的右边区域RR(更详细地说,区域RB)上,所以定制键C1、C2、及C3的每一个优选地用右手手指(特别是用右手拇指)操作。具体地说,由于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背面监视器12的右周缘区域中,所以借助于右手拇指的操作性非常良好。
当操作人员在拍摄照片时用右手握住在标准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时,也可以表达的是,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通过移动右手拇指的关节(顶部关节、第二关节、及第三关节中的至少一个)而除拇指之外大体不改变右手部分的握住状态就能够用右手拇指操作目标操作部件的范围(下面称作在标准位置中的“优良区域”或第一类区域)中。在标准位置中的“优良区域”例如在图1中由虚线围绕的椭圆区域AR1表示。基于作为基准的标准成年男性的手指的大小,确定“优良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因而,操作人员只通过移动右手拇指而不取消借助于右手(明确地说,手掌)的握住状态以及大体不移动握住位置就可按下定制键C1、C2、及C3,能够使操作性改进到很大程度。即,操作人员通过把右手拇指移动到希望的定制键而大体不改变用右手握住图像拾取设备1的状态就可按下定制键,从而可得到优良的操作性。即使当只用右手(即,一只手)握住图像拾取设备1时,也得到而当用左右手(即,双手)握住图像拾取设备1时得到的这样的优良操作性。
然后,对于具有这样的优良操作性的定制键C1、C2、及C3,可分配其它操作部件84、85、86、87、88a至88d、92、93、及94a至94d的任何功能。例如,对于定制键C1,可分配功能按钮88a的功能,并且/或者对于定制键C2,可分配ISO灵敏度按钮94b的功能。
如以上描述的那样,通过操作具有非常优良操作性的定制键C1、C2、及C3,可实现分配给定制键的功能,从而操作人员具有非常优良的操作感觉。
在以描述中,定制键C1、C2、及C3位于“优良操作性区域”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配置。
例如,定制键C1、C2、及C3可以布置在“中等操作性区域”中。即使以这样一种方式,也可得到优良的操作性。
当操作人员用右手握住在标准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时,在标准位置中的“中等操作性区域”这里指通过大体改变除拇指外借助于右手的握住位置和/或通过改变握住角度就能够用右手拇指操作目标操作部件的范围(区域)。换句话说,也可以表达的是,在标准位置中的“中等操作性区域”是用来大体改变除拇指外借助于右手的握住状态的必需区域。也可以表达的是,上述右背面区域RR是包括这样的“中等操作性区域”和上述“优良操作性区域”的部分或全部的区域。
而定制键C1、C2、及C3可以布置在标准位置中的如下“低操作性区域”中。例如,定制键C1、C2、及C3也可以布置在背面监视器12的左周缘区域中。
当操作人员用右手握住在标准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时,在标准位置中的如下“低操作性区域”这里指为了用右拇指操作目标操作部件通过从图像拾取设备分离右手(明确地说,几乎整个手掌)用来取消握住状态必需的范围。“低操作性区域”也称作“第二类区域”。上述“中等操作性区域”具有在“低操作性区域”(第二类区域)与“优良操作性区域”(第一类区域)之间的中等操作性,从而它也可以称作“第1.5类区域”。
然而,为了较高的操作性,优选的是,把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中等操作性区域”(第1.5类区域)中而不是在“低操作性区域”(第二类区域)中。而且,为了得到更高的操作性,优选的是,把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优良操作性区域”(第一类区域)中。
[重叠功能分配]
图像拾取设备1这样配置,从而对于定制键C1、C2、及C3,固定分配给图像拾取设备1的其它操作部件的功能可堆叠地分配。其它操作部件(即,功能固定地分配给部件,但部件不能定制到分配功能)也称作固定功能操作部件N1。固定功能操作部件N1可以包括上述各种设置按钮84、85、86、87、88a至88d、92、93、及94a至94d。
例如,分配给再现按钮86的预定功能(变到再现模式的指令功能)在持续地分配给再现按钮86的同时,也可分配给定制键C3(换句话说,不取消对于再现按钮86的分配)。就是说,固定地分配给再现按钮86的预定功能可堆叠地分配给定制键C3。
当再现按钮86的功能也分配给定制键C3时,对于再现模式的改变可通过按下再现按钮86和定制键C3中任一而指令。因此,为了实现借助于简单操作变到再现模式的指令功能,不必使用定制键C3,并且也可以适当地使用再现按钮86(固定功能操作部件N1)。这种情况因为高任意性质对于操作人员是便利的。例如,当到定制键C3的分配内容在存储器中对于操作人员模糊,并且操作人员不知所措时,使用再现按钮86可可靠地调用功能。具体地说,由于再现按钮86具有表示其功能的添加图形符号,所以按钮用肉眼是可识别的。
分配给定制键C1、C2、及C3的目标功能不限于分配给上述按钮84、85、86、87、88a至88d、92、93、及94a至94d的目标功能。分配给除上述按钮之外在图像拾取设备中提供的按钮的功能也可以分配。
可选择地,分配给与在图像拾取设备中提供的按钮种类不同的操作部件(如滑动开关和刻度盘)的功能也可以分配给定制键。当除按钮之外的操作部件的功能分配给定制键(定制按钮)时,考虑到在操作部件之间的不同也可以应用上述概念。例如,当一定刻度盘的功能分配给定制键时,与转动操作相对应的设置操作可以由与定制键的按钮按下操作相对应的设置操作代替。即,不按照刻度盘转动操作而是按照定制键(定制按钮)的按下操作可以改变设置内容。
[1-4.竖直位置]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当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底部平面与地面大致水平的位置(横向位置)中拍摄照片时的操作性。
然后,将描述当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底部平面与地面大致竖直的位置(竖直位置)中拍摄照片时的操作性。
以上描述的图像拾取设备1可以可拆除地设有用于在竖直位置中摄影(竖直摄影)的辅助部分,明确地说,竖直位置控制把手7。对于有竖直位置控制把手7附加到其上的图像拾取设备1,这里假定其中在竖直位置和横向位置中拍摄照片的情形。
图5和6是有竖直位置控制把手7附加到其上的图像拾取设备1的后视图;图5表示在横向位置中的摄影状态;及图6表示在竖直位置中的摄影状态。
竖直位置控制把手7包括快门按钮79(未表示)、模式设置按钮72、多重选择器73、AF/MF控制按钮74、及AE锁定按钮75。
快门按钮79具有与快门按钮1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并且在图6中表示的竖直位置中布置在比竖直位置控制把手7的顶部正面稍低的位置(在图5中表示的横向位置中,从右侧更靠近左边的位置)处。快门按钮79在深度方向上布置在前部位置处。图6也表示在竖直位置中的摄影期间右手手指FG的位置。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竖直位置中(见图6),快门按钮79可借助于与快门按钮11的操作感觉相同的操作感觉输入拍摄照片的开始指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竖直位置处的摄影中,假定用右手食指按下快门按钮79的情形。
模式设置按钮72、多重选择器73、AF/MF控制按钮74、及AE锁定按钮75分别具有与模式设置按钮92(见图2)、多重选择器83(见图1)、AF/MF控制按钮84、及AE锁定按钮85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从而实现相同的功能。操作部件72、73、74、及75在竖直位置中布置在右背面上,并且具有高操作性。
当竖直位置控制把手7被固定到照相机主体2上时,竖直位置控制把手7和照相机主体2都被电连接到一起,从而将各种操作部件72到75的按下状态发送到整体控制单元101。因此,通过操作操作部件72、73、74、75和79,操作人员能实现与通过操作对应的操作部件92、83、84、85和11将实现的功能相同的功能。
如图6中所示,在这样一个竖直位置中的摄影期间,定制键C2和C3布置在椭圆区域AR2中。换句话说,定制键C2和C3布置在竖直位置中的“优良操作性区域”(下面提到)中。所以,即使在竖直位置中的摄影中,在按下定制键C2和C3时也可得到非常高的操作性。当操作人员为了拍摄在竖直位置中的照片用右手握住处于竖直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时,“优良操作性区域”(也称作“第一类区域”)是指通过移动右手拇指的关节(顶部关节、第二关节、及第三关节的至少一个)而除拇指之外大体不改变右手部分的握住状态就能够用右手拇指操作目标操作部件的范围。
相应地,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处于标准位置(横向位置)中的“优良操作性区域”(例如,图5的区域AR1)与处于竖直位置中的“优良操作性区域”(例如,图6的区域AR2)的交积区域(“与”区域或重叠区域)中。因此,在任何位置中,定制键C2和C3能以非常良好的操作性操作。
定制键C1布置在处于竖直位置中的“中等操作性区域”(也称作“第1.5类区域”)中。所以,即使在竖直位置中的摄影中,也可优选地操作定制键C1。当操作人员用右手握住处于竖直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时,处于竖直位置中的“中等操作性区域”指通过大体改变除拇指外借助于右手的握住位置和/或通过改变握住角度就能够用右手拇指操作目标操作部件的范围(区域)。换句话说,也可以表达的是,当操作人员用右手握住处于竖直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时,在竖直位置中的“中等操作性区域”是用来大体改变除拇指外借助于右手的握住状态以用右手拇指操作目标操作部件的必需区域。
在这样一种竖直位置中的摄影期间,定制键C2和C3布置在图6的竖直位置中的右侧区域(即,靠近快门按钮79的右半部区域)中。以这样一种方式,优选的是,定制键布置在处于横向位置中的右背面区域与处于竖直位置中的右背面区域的交积区域中。由此,在任何位置中,定制键可用优选的操作性操作。
在处于横向位置处的图像拾取设备1中,再现按钮86布置在右上背面上。再现按钮86本身也布置在容易操作的位置处(明确地说,在标准(横向)位置中的“优良操作性区域”(第一类区域))中。因此,当操作人员用处于横向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1拍摄照片时,使用再现按钮86以非常优良的操作性可执行变到再现模式的指令功能。
然而,由于在图像拾取设备1的竖直位置中,再现按钮86位于左端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竖直位置处的“低操作性区域”(也称作第二类区域)中)(见图6),所以当用右手拇指操作再现按钮86时的操作性不是那么好。当操作人员用右手握住处于竖直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时,在竖直位置中的“低操作性区域”是指为了用右拇指操作目标操作部件通过从图像拾取设备分离右手(明确地说,几乎整个手掌)用来取消握住状态大体必需的范围。
而即使在竖直位置处,定制键C2和C3也位于优选地用右手拇指是可操作的范围(例如,“优良操作性区域”(第一类区域))内。
因而,如果在用处于竖直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1摄影期间,再现按钮86的功能分配给定制键C2(或C3),则操作人员可使用定制键C2(或C3)执行变到再现模式的指令功能。
以这样一种方式,在横向位置处的“优良操作性区域”(第一类区域)中存在的再现按钮86的功能可分配给在竖直位置处的“优良操作性区域”(第一类区域)中存在的定制键C2(或C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横向位置处使用再现按钮86以及在竖直位置处使用定制键C2(或C3)操作,在横向和竖直位置中都可得到高操作性。即使特别是当再现按钮86不位于在竖直位置处的“优良操作性区域”(笫一类区域)中时,通过操作在竖直位置中的定制键C2(或C3),甚至在竖直位置处也可得到非常优良的操作性。
也可以表达的是,再现按钮86和定制键C2(或C3)的布置是:再现按钮86布置在处于横向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右背面区域中,而定制键C2(或C3)布置在处于竖直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右背面区域中。
即使当假定再现按钮86不布置在横向位置处的“优良操作性区域”(第一类区域)中而是在横向位置处的“中等操作性区域”(第1.5类区域)中时(例如,在图5中AE锁定按钮85的位置),在横向位置处在右背面区域中存在的再现按钮86可分配给在竖直位置处在右背面区域中存在的定制键C2(或C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横向位置处使用再现按钮86以及在竖直位置处使用定制键C2(或C3)操作,在横向和竖直位置中都可得到高操作性。
[1-5设置改变操作]
图7是流程图,表示关于把功能分配给定制键C1、C2、及C3的设置改变操作;图8至11分别是表示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的各种画面框G11至G14的图。设置改变操作将参照这些图描述。这里举例其中再现按钮86的功能分配给定制键C1的情形;然而,其它设置改变操作是相同的。
首先,当操作人员按下菜单按钮87时,图像拾取设备1响应按下操作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菜单画面框G11(见图8)(步骤SP11)。在菜单画面框G11上,显示包括“改变定制键”的多个选项。
然后,当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多重选择器83从多个选项中选择希望选项,即“改变定制键”,时,图像拾取设备1呈现对于“改变定制键”的指令输入(步骤SP12)。这样的选择操作通过用多重选择器83的杆部分83e的上/下操作(或左/右操作)运动光标(与在图8中的斜线区域相对应)而执行,从而把光标从用来按下杆部分83e的多个选项中定位到希望位置(这里是“改变定制键”)。
然后,图像拾取设备1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菜单画面框G12。在菜单画面框G12上,多个定制键的名称与它们在目前的分配功能一起显示。例如,在图9的菜单画面框G12上,显示的是:对于定制键C1,分配“画面大小”(图像大小)的设置功能;对于定制键C2,分配“ISO”(ISO灵敏度)的设置功能。
然后,操作人员使用多重选择器83从在菜单画面框G12上显示的选项中选择待改变的目标定制键(目标定做定制键)(步骤SP13)。响应选择操作,图像拾取设备1把选择的定制键规定为变化目标,从而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菜单画面框G13(图10),该菜单画面框G13显示待分配给定制键的功能的清单。
其次,操作人员使用多重选择器83从在菜单画面框G13上显示的选项中选择待分配的功能(步骤SP14)。
响应选择操作,图像拾取设备1把由操作人员选择的功能规定为待分配的目标,从而显示确认选择内容的菜单画面框G14(步骤SP15)。在菜单画面框G14上,显示把再现键赋予(分配)给定制键1(C1)的设置内容是“是”还是“否”的确认。
当选顶“否”由操作人员选择从而输入设置内容是不正确的要点时,过程返回到步骤SP14,从而再次选择待分配的功能。另一方面,当选顶“是”由操作人员选择从而输入设置内容是正确的要点时,过程转到步骤SP16。
在步骤SP16处,图像拾取设备1存储新设置内容,即对于在步骤SP13处选择的定制键,分配在步骤SP14处选择的功能(对于“定制键C1”,分配“再现键”的功能)。明确地说,在非易失存储器135中存储的设置内容由用来更新设置内容的新设置内容替换。然后,图像拾取设备1结束操作“改变定制键”,并且背面监视器12返回到在按下菜单按钮87之前的显示状态(步骤SP17)。
当如上述那样完成设置改变操作时,已经改变分配给目标定制键的内容。图12是在改变之前的设置内容的图;图13是在改变之后的设置内容的图。如通过在图12与图13之间比较理解的那样,分配给定制键C1的功能从“画面大小设置”改变到“图像再现”。
在设置改变之后,通过依据新设置内容,响应定制键C1、C2、及C3的按下执行与按下键相对应的功能。
[2.其它]
以上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
例如,在以上描述中,已经举例说明了其中在一定时间把单一功能选择性地分配给定制键C1、C2、及C3中的每一个的情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形。明确地说,多个功能也可以分配给定制键C1、C2、及C3中的每一个。例如,不同的功能可以分别分配给定制键C1、C2、及C3的正常按下和长时按下。明确地说,按照定制键C1、C2、及C3的按下时间段的不同(长或短)区别地检测多种按下状态(这里是正常按下状态和长时按压状态),从而对于多种按下状态,可以分别分配不同的功能。例如,具有比一秒长的持续时间的按下状态可以确定为是“长时按压状态”,而具有一秒或更短的持续时间的按下状态可以确定为是“正常按压状态”。
图14是流程图,表示关于这样一种修改的设置改变操作;图15至19分别是表示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的各种画面框G22至G26的图。根据修改的设置改变操作将参照这些图描述。这里举例说明其中把“再现键”的功能分配给“定制键C3”的长时按下操作的情形;然而,其它分配操作是相同的。
首先,当操作人员按下菜单按钮87时,图像拾取设备1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菜单画面框G11(见图8)(步骤SP21)。
然后,当操作人员从多个选项中选择希望选项,即“改变定制键”,时,图像拾取设备1呈现对于“改变定制键”的指令输入(步骤SP22),从而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菜单画面框G22。
在菜单画面框G22上,表示目前的分配状态。明确地说,对于多个(这里是三个)定制键C1至C3中的每一个,表示对于正常按下状态的分配内容和对于长时按下状态的分配内容。参照图15,对于定制键C1的正常按下状态,分配“画面大小”,并且对于定制键C1的长时按下状态,分配“选通”。而且,对于定制键C2的正常按下状态,分配“WB”,并且对于定制键C2的长时按下状态,分配“菜单”。此外,对于定制键C3的正常按下状态,分配“ISO”,并且对于定制键C3的长时按下状态,也分配“ISO”。
然后,操作人员使用多重选择器83从在菜单画面框G22上显示的选项中选择待改变的目标定制键(目标定做定制键,(这里是定制键C3))(步骤SP23)。响应选择操作,图像拾取设备1把选择的定制键规定为变化目标,从而现在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菜单画面框G23(图16),该菜单画面框G23用来把“按下状态”选作改变目标。
操作人员使用多重选择器83从在菜单画面框G23上显示的选项中选择改变目标“按下状态”(这里是“长时段按下”)(步骤SP24)。响应选择操作,图像拾取设备1把选择的按下状态规定为变化目标,从而现在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菜单画面框G24(图17),该菜单画面框G24显示待分配的功能的清单。
操作人员使用多重选择器83从在菜单画面框G24上显示的选项中选择待分配的功能(步骤SP25)。
响应选择操作,图像拾取设备1把由操作人员选择的功能规定为分配目标,从而显示用来确认选择内容的菜单画面框G25(图18)(步骤SP26)。在图18的菜单画面框G25上,显示“把再现键赋予定制键C3的长时段按下”的设置内容是“是”还是“否”的确认。
当由操作人员输入设置内容是不正确的要点时,过程返回到步骤SP25,从而再次选择待分配的功能。另一方面,当由操作人员输入设置内容是正确的要点时,过程转到步骤SP27。
在步骤SP27处,图像拾取设备1存储新设置内容,即对于在步骤SP23处选择的定制键的在步骤SP24处选择的按下状态,分配在步骤SP25处选择的功能。明确地说,在非易失存储器135中存储的设置内容由用来更新设置内容的新设置内容替换。然后,当过程返回到步骤SP23时,图像拾取设备1在背面监视器12上显示菜单画面框(用来确认设置内容)G26-它显示新设置内容,而不是菜单画面框G22-它显示在变化之前的设置内容。
此后,根据修改,以相同方式继续定制键C1、C2、及C3的设置改变操作。当设置改变操作完成或它被停止时,可以按下适当的按钮。例如,当按下快门按钮11时,设置操作完成,并且背面监视器12被切断,转到摄影准备状态。可选择地,通过按下菜单按钮87,可以显示菜单画面框,从而操作其它设置。
当完成上述设置改变操作时,改变分配给定制键C1、C2、及C3中的每一个的内容。在改变设置之后,通过依据新设置内容,响应定制键C1、C2、及C3的按下执行与按下键相对应的功能。
根据上述修改,多个功能可以分配给定制键C1、C2、及C3的每一个,从而在其中能够用右手拇指操作的有限空间中布置的有限数量的定制键C1、C2、及C3可被高效地利用。
根据上述实施例,定制键C1、C2、及C3布置在背面监视器12的右周缘区域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施例。例如,如图20中所示,在光学取景器10的右边上,更明确地说,在光学取景器10的右周缘区域上,也可以布置能够定制分配功能的定制键C4。
在本申请中,当不仅整个操作部件在区域中存在而且操作部件的基本部分的中心部分也在区域中存在时,操作部分假定布置在一定区域中。
当多个功能分配给具有与模式对应的固定功能N1的某一操作部件时,分配给具有固定功能N1的操作部件的多个功能可以全部分配给与模式相对应的定制键。例如,分配给AE锁定按钮85的三个功能,明确地说,在正常摄影模式中的“AR锁定”指令功能、在闪光灯摄影模式中的“慢同步”切换功能、及在再现模式中的“删除”指令功能,可以全部分配给定制键C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从而分配给具有固定功能N1的操作部件的多个功能的部分也可以分配给定制键。例如,在分配给AE锁定按钮85的三个功能中,只有“删除”功能也可以分配给定制键C3。
根据上述实施例,按钮型定制键(定制按钮)用作能够定制分配功能的操作部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从而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操作部件,如滑动开关和刻度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依据至此的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想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及变更,因为它们在附属权利要求书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图像拾取设备,包括:
第一操作部件,对其固定地分配预定功能;和
第二操作部件,能够定制所分配的功能,
其中,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处于标准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右背面区域上,并且分配给笫一操作部件的预定功能也可分配给第二操作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在图像拾取设备的背面上布置的光学取景器,
其中,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光学取景器的右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在图像拾取设备的背面上布置的显示器,
其中,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显示器的右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除右周缘部分外的右背面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除上部周缘部分外的右背面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处于标准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右背面区域与处于竖直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右背面区域的交积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操作部件布置在处于标准位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右背面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在第一操作部件本身中或在其周缘区域中,添加指示以表示固定分配给第一操作部件的预定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操作部件是按钮型操作部件,并且按照按钮型操作部件的按下时间段的不同区别地检测多个按下状态,从而对于多个按下状态,可分别分配不同的功能。
10.一种图像拾取设备,包括:
第一操作部件,对其固定地分配预定功能;和
第二操作部件,能够定制所分配的功能,
其中,当在摄影期间在图像拾取设备处于标准位置中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用右手握住图像拾取设备时,把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其中通过移动右手拇指的关节而除拇指之外大体不改变右手部分的握住状态就能够用右手拇指操作目标操作部件的第一区域中,并且
其中,分配给第一操作部件的预定功能也可分配给第二操作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操作部件布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交积区域中,在该交积区域中,在保持在摄影期间在图像拾取设备处于竖直位置中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用右手握住图像拾取设备的握住状态的同时,能够用右手拇指操作第二操作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操作部件布置在第一区域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操作部件布置在处于标准位置处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右背面区域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在第一操作部件本身中或在其周缘区域中,添加指示以表示固定分配给第一操作部件的预定功能。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二操作部件是按钮型操作部件,并且按照按钮型操作部件的按下时间段的不同区别地检测多个按下状态,从而对于多个按下状态,可分别分配不同的功能。
CNA2007101801308A 2006-10-10 2007-10-10 图像拾取设备 Pending CN1011632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76306 2006-10-10
JP2006276306A JP4254836B2 (ja) 2006-10-10 2006-10-10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3201A true CN101163201A (zh) 2008-04-16

Family

ID=39298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801308A Pending CN101163201A (zh) 2006-10-10 2007-10-10 图像拾取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36396B2 (zh)
JP (1) JP4254836B2 (zh)
KR (1) KR20080033082A (zh)
CN (1) CN101163201A (zh)
TW (1) TW20083308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9028A (zh) * 2013-08-08 2015-02-1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5282411A (zh) * 2014-07-22 2016-01-2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43189A (zh) * 2012-04-25 2018-02-27 索尼公司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
CN110022436A (zh) * 2018-01-09 2019-07-1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3405A (ja) * 2003-07-10 2005-02-03 Canon Inc 撮像装置
KR20100056265A (ko) * 2008-11-19 2010-05-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5218388B2 (ja) * 2009-12-25 2013-06-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39141A (ja) * 2010-05-10 2011-11-24 Sony Corp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情景メタデータ抽出装置、欠損補完情報生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02524B2 (ja) * 2010-07-13 2014-10-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US10114477B2 (en) 2011-07-14 2018-10-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KR20130009595A (ko) 2011-07-14 2013-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방법
KR20130112626A (ko) * 2012-04-04 2013-10-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미디어 기기의 동작 모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와 그 방법에 대한 프로그램 소스를 저장한 기록 매체
USD739414S1 (en) * 2012-08-29 2015-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camera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738382S1 (en) * 2012-08-29 2015-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camera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757026S1 (en) * 2012-09-18 2016-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camera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738385S1 (en) * 2012-09-18 2015-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camera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JP6188484B2 (ja) * 2013-08-19 2017-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US9001250B2 (en) * 2013-09-11 2015-04-07 Omni Vis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image data from an image sensor
JP6852368B2 (ja) * 2016-11-30 2021-03-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影装置
JP2019086701A (ja) 2017-11-08 2019-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190052615A (ko) * 2017-11-08 2019-05-16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촬상 장치
JP2019106677A (ja) * 2017-12-14 2019-06-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93131A (ja) * 2018-04-26 2019-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7026572B2 (ja) * 2018-05-16 2022-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79886B1 (ja) 2021-11-01 2022-06-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12599C2 (de) * 1977-03-24 1983-09-15 Canon K.K., Tokyo Zubehöreinheit für eine Kamera
JP2547917Y2 (ja) * 1991-01-30 1997-09-17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グリップ
JPH1184500A (ja) * 1997-09-11 1999-03-26 Canon Inc カメラシステム
US7602424B2 (en) * 1998-07-23 2009-10-13 Scenera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categorizing images in a digital camera
JP2002072330A (ja) * 2000-08-24 2002-03-12 Minolta Co Ltd カメラ
JP2002221746A (ja) 2001-01-29 2002-08-09 Seiko Precision Inc カメラ
JP2002262152A (ja) 2001-03-05 2002-09-1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
JP2002281373A (ja) 2001-03-15 2002-09-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
JP4367897B2 (ja) * 2003-02-27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GB2409365B (en) * 2003-12-19 2009-07-08 Nokia Corp Image handling
JP2005189654A (ja) * 2003-12-26 2005-07-14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手振れ補正機構を備えたカメラ
KR100604320B1 (ko) * 2004-08-19 2006-07-24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효율적 재생 동작을 위한 디지털 촬영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JP4403405B2 (ja) 2005-01-13 2010-0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0714705B1 (ko) * 2005-07-21 2007-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엠피쓰리 파일을 재생하는 통합 디지털 장치
JP2007142884A (ja) * 2005-11-18 2007-06-07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3189A (zh) * 2012-04-25 2018-02-27 索尼公司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
CN104349028A (zh) * 2013-08-08 2015-02-1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4349028B (zh) * 2013-08-08 2017-12-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5282411A (zh) * 2014-07-22 2016-01-2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82411B (zh) * 2014-07-22 2018-08-3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22436A (zh) * 2018-01-09 2019-07-1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022436B (zh) * 2018-01-09 2022-02-2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36396B2 (en) 2011-05-03
KR20080033082A (ko) 2008-04-16
US20080284856A1 (en) 2008-11-20
TW200833087A (en) 2008-08-01
JP2008098819A (ja) 2008-04-24
TWI376147B (zh) 2012-11-01
JP4254836B2 (ja) 2009-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3201A (zh) 图像拾取设备
JP2000333045A (ja) 構図アドバイス機能付き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CN101567974A (zh) 操作具有触摸屏的数字拍摄装置的方法和数字拍摄装置
JP2002084447A (ja) 電子カメラ
US981985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JP2008242212A (ja) 電子機器
US8502883B2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photographing control method
CN102150422A (zh) 图像拍摄装置
CN107037920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4284440B2 (ja) 電子カメラ
CN101534387A (zh) 摄影装置及摄影装置的图像合成方法
CN102238331A (zh) 摄影设备
JP6143506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429012B (zh) 摄像控制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08234628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02215338B (zh) 摄影设备
CN107040717A (zh) 摄像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21117256A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418052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002243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713473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171252B2 (ja) 撮像制御装置、及び、撮像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1069005A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23184106A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21128242A (ja) 撮像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