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0205A - 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 - Google Patents

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0205A
CN101160205A CNA2006800056744A CN200680005674A CN101160205A CN 101160205 A CN101160205 A CN 101160205A CN A2006800056744 A CNA2006800056744 A CN A2006800056744A CN 200680005674 A CN200680005674 A CN 200680005674A CN 101160205 A CN101160205 A CN 101160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member
hole
cylinder body
outer peripheral
hollow bul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56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0205B (zh
Inventor
田中利夫
菊地阳一
长谷川阳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60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0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0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02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42Drums for manufacturing substantially cylindrical tyre components without cores or beads, e.g. treads or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6Accessories or details, e.g. membranes, transfer 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30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22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28Attaching the leading end of the web to the replacement web-roll core or spi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6Accessories or details, e.g. membranes, transfer rings
    • B29D2030/2671Holding the layers, e.g. the webs or the plies, in position onto the drum
    • B29D2030/2692Holding the layers, e.g. the webs or the plies, in position onto the drum by using suction means, e.g. vacuum produc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切换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而且不会在薄片状构件上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痕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该卷绕滚筒包括:中空部(13),其与滚筒主体(1)的各吸引孔(H1~H12)相连通;切换构件(20),其装卸自如地装设在中空部(13)上,并形成为沿着中空部(13)的内周面;和空气通路(第2连通孔(20d)、第1连通孔(20b)以及孔(20c)),其设置在切换构件(20)上,在将切换构件(20)装设在中空部(13)上时,使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

Description

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例如作为汽车轮胎的结构构件的内衬层构件、胎侧构件、胎体(帘布层)构件等薄片(シ一ト,薄板)状构件以形成筒状的方式卷绕在外周面上的成形滚筒,以及对被移载到成形滚筒上的薄片状构件进行卷绕的转印滚筒(転写ドラム)。
背景技术
在一般所熟知的汽车轮胎的制造工序中,通过将多种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成形滚筒(成形鼓)的外周面上,使构成未硫化轮胎的一部分的筒状构件成形。另外,在将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成形滚筒上时,有时也将薄片状构件暂时卷绕在与成形滚筒不同的转印滚筒的外周面上,再将转印滚筒上的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成形滚筒上。在这里,在各卷绕滚筒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通过空气的吸引而吸附薄片状构件的多个吸引孔。另外,各吸引孔将薄片状构件可靠地保持在卷绕滚筒的外周面上。另外,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能够进行切换,以使得不吸引薄片状构件的吸引孔不会没必要地吸引空气。
一般所熟知的卷绕滚筒包括:形成为中空状的滚筒主体,被设置成遍及滚筒主体的外周面的整体上、并分别与滚筒主体内连通的多个吸引孔,用于吸引滚筒主体内的空气的吸引装置,被配置在滚筒主体内、并被设置成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移动自由的2块第1调整板,和被配置在滚筒主体内、并被设置成在滚筒主体的周方向上移动自由的第2调整板。各第1调整板之间的空气由吸引装置所吸引,并由第2调整板关闭周方向任意位置的吸引孔。
另外,一般所熟知的其他的卷绕滚筒包括:包括在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滚筒部件的滚筒主体,被设置在各滚筒部件中的一个滚筒部件上、朝向滚筒主体的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吸引孔,分别与各吸引孔相连通的吸引装置,和能够分别开闭各吸引孔的开闭阀。各开闭阀的阀体由弹簧而被朝向滚筒主体的外侧加载力。另外,阀体的一部分与滚筒主体的外周面相比向外侧突出。进而,在薄片状构件与阀体相触接时,阀体抵抗弹簧的加载力向滚筒主体的内侧移动。在阀体向滚筒主体的内侧移动时,吸引孔被打开。
然而,为了切换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前者的卷绕滚筒必须具有分别移动各调整板的移动机构。另外,后者的卷绕滚筒必须对各吸引孔分别设置开闭阀。因此,卷绕滚筒的构造变得复杂,卷绕滚筒的制造成本增大。
另外,在将内衬层构件等又薄又软的薄片状构件卷绕在后者的卷绕滚筒上时,由于向卷绕滚筒的外侧对阀体加载的加载力,会在薄片状构件上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痕。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54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平5-243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切换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而且不会在薄片状构件上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痕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包括:滚筒主体,其能够在外周面上卷绕薄片状构件;多个吸引孔,其设置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的周方向预定位置上,并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排列;吸引装置,其用于在将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上时从各吸引孔吸引空气,以使得各吸引孔吸附薄片状构件;中空部,其以沿着各吸引孔而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滚筒主体内,并分别与各吸引孔相连通;可装卸地装设在中空部内的切换构件,其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延伸,并且其外周面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的内周面;和空气通路,其被设置在切换构件上,用于使滚筒主体的轴方向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相连通。
由此,中空部与各吸引孔相连通,在中空部内装卸自如地装设有以沿着中空部的内周面的方式形成的切换构件。另外,在切换构件上设有使所述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空气通路。因此,通过将切换构件交换为具有用于使另一轴方向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空气通路的另一切换构件,使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从而,通过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对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所以在实现滚筒主体的制造成本降低上极为有利。另外,由于切换构件被装设在中空部内,所以切换构件不会从各吸引孔向滚筒主体的外侧突出。因此,在将例如内衬层构件等又薄又软的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滚筒主体上时,不会在薄片状构件上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痕。即,能够实现轮胎的品质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包括:滚筒主体,其能够在外周面上卷绕薄片状构件;多个吸引孔,其设置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的周方向预定位置上,并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排列;吸引装置,其用于在将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上时从各吸引孔吸引空气,以使得各吸引孔吸附薄片状构件;中空部,其以沿着各吸引孔而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滚筒主体内,并分别与各吸引孔相连通;能够转动地装设在中空部内的切换构件,其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延伸,并且其外周面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的内周面;和空气通路,其被设置在切换构件上,用于使滚筒主体的轴方向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相连通。
由此,中空部与各吸引孔相连通,在中空部内能够转动地设有切换构件,切换构件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的内周面。另外,在切换构件上设有空气通路。在将切换构件配置在所述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所述预定范围的吸引孔通过吸引装置和空气通路而连通。另外,在将切换构件配置在所述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所述另一预定范围的吸引孔通过吸引装置和空气通路而连通。因此,通过切换构件的转动,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从而,通过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对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所以在实现滚筒主体的制造成本降低上极为有利。另外,由于切换构件被设置在中空部内,所以切换构件不会从各吸引孔向滚筒主体的外侧突出。因此,在将例如内衬层构件等又薄又软的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滚筒主体上时,不会在薄片状构件上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痕。即,能够实现轮胎的品质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包括:滚筒主体,其能够在外周面上卷绕薄片状构件;多个吸引孔,其设置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的周方向预定位置上,并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排列;吸引装置,其用于在将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上时从各吸引孔吸引空气,以使得各吸引孔吸附薄片状构件;中空部,其以沿着各吸引孔而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滚筒主体内,并分别与各吸引孔相连通;可装卸地装设在中空部内的切换构件,其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延伸,并且其外周面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的内周面;第1连通孔,其以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切换构件上,并能够与吸引装置相连通;多个第2连通孔,其设置在切换构件上,用于使各吸引孔分别与第1连通孔相连通;和多个开闭构件,其被设置在切换构件上,用于分别开闭各第2连通孔。
由此,中空部与各吸引孔相连通,在中空部内能够装卸地设有切换构件,切换构件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的内周面。另外,切换构件包括:第1连通孔,其以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切换构件上,并能够与吸引装置相连通;多个第2连通孔,其用于使各吸引孔分别与第1连通孔相连通;和多个开闭构件,其用于分别开闭各第2连通孔。因此,在通过各开闭构件而将各第2连通孔开闭时,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可靠地进行切换。从而,通过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对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所以在实现滚筒主体的制造成本降低上极为有利。另外,由于切换构件被设置在中空部内,所以切换构件不会从各吸引孔向滚筒主体的外侧突出。因此,在将例如内衬层构件等又薄又软的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滚筒主体上时,不会在薄片状构件上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痕。即,能够实现轮胎的品质提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除此以外的目的、特征、优点通过下面的说明和附图便可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滚筒主体的立体图;
图2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前的第2滚筒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前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4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5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主要部分侧剖图;
图6是插入其他的切换构件之前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7是表示各吸引孔的位置与薄片状构件的卷绕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切换构件的第1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切换构件的第2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切换构件的第3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切换构件的第4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切换构件的第5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切换构件的第6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切换构件的第7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1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切换构件的第8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1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切换构件的第8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主要部分侧剖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插入切换构件之前的第2滚筒构件的立体图;
图18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19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主要部分侧剖图;
图2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切换构件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插入切换构件之前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23是图22中的A-A线剖面图;
图24是图22中的B-B线剖面图;
图25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26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主要部分侧剖图;
图2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
图2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切换构件的剖视图;
图2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滚筒主体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滚筒主体      10...第1滚筒构件
11...第2滚筒构件  11a...孔
13...中空部       20...切换构件
20b...第1连通孔   20c...孔
20d...第2连通孔   20f...弹性构件
21...切换构件     21b...第1连通孔
21c...孔          21d...第2连通孔
22...切换构件     22b...第1连通孔
22c...孔          22d...第2连通孔
23...切换构件     23a...第1槽部
23b...第2槽部     24...切换构件
24a...小直径部      24b...凹部
30...吸引装置       40...切换构件
40b...第1连通孔     40c...孔
40d...第1孔         40e...第2孔
40f...弹性构件      41...切换构件
41a...第1槽         41b...第2槽
50...中空部         51...切换构件
51b...第1连通孔     51c...孔
51d...第1孔         51e...第2孔
60...切换构件       60b...第1连通孔
60c...孔            60d...嵌合槽
60e...第2连通孔     60f...环状构件
60h...弹性构件      H1~H12...吸引孔
SE...薄片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图1是滚筒主体的立体图;图2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前的第2滚筒构件的立体图;图3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前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图4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图5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主要部分侧剖图;图6是插入其他的切换构件之前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图7是表示各吸引孔的位置与薄片状构件的卷绕位置的关系的图。
该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包括:互相在滚筒主体1的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滚筒构件10,以与各第1滚筒构件10在周方向上并列的方式设置的第2滚筒构件11,设置在第2滚筒构件11上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2个)吸引孔H1~H12,以在第2滚筒构件11内沿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延长的方式形成的中空部13,和可装卸地插入中空部13的切换构件20。在这里,卷绕在卷绕滚筒上的薄片状构件SH为内衬层构件、胎侧构件、胎体构件、带束层构件、胎面构件等构成轮胎的未硫化橡胶薄片,或其他的挠性薄片。
各第1滚筒构件10以及第2滚筒构件11由公知的支撑机构支撑,各第1滚筒构件10以及第2滚筒构件11在滚筒主体1的径方向上移动自如。滚筒主体1的外周面由各第1滚筒构件10以及第2滚筒构件11形成。
各吸引孔H1~H12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各吸引孔H1~H12分别与中空部13相连通。另外,各吸引孔H1~H12的向中空部13开口的开口部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在各吸引孔H1~H12的滚筒主体1的外周面侧分别固定有吸附构件12。各吸附构件12是圆筒状的弹性构件,滚筒主体1的外周面侧的部位扩大。各吸附构件12从滚筒主体1的外周面稍微突出。
中空部13是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延长的圆形孔,中空部13以沿着各吸引孔H1~H12的方式设置。另外,中空部13与各吸引孔H1~H12分别相连通,中空部13在第2滚筒构件11的一个端面上开口。在第2滚筒构件11的一端侧设置有孔11a,孔11a的一端向中空部13开口。孔11a的另一端连接在具有公知的吸引管30a以及公知的压缩机30b的吸引装置30上。另外,在吸引管30a的中途设有安装在滚筒主体1的未图示的主轴上的回转接头30c(rotary joint)。
切换构件20是剖面圆形的管状构件,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的直径比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直径稍小。切换构件20的两端分别由端面构件20a关闭,在切换构件20内形成有第1连通孔20b。另外,切换构件20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比中空部13稍长。即,在将切换构件20插入中空部13时,切换构件20的一端侧从中空部13突出。在切换构件20的一端侧上设有孔20c,孔20c在径方向上贯通切换构件20。孔20c被设置在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相对应的位置上。即,在将切换构件20插入中空部13时,切换构件20的孔20c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的位置一致。由此,切换构件20的第1连通孔20b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在切换构件20上设有6个第2连通孔20d,各第2连通孔20d在径方向上贯通切换构件20。另外,各第2连通孔20d被设在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相对应的位置。即,在将切换构件20插入中空部13时,切换构件20的各第2连通孔20d与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的位置一致。由此,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切换构件20的第1连通孔20b相连通。从而,在吸引装置30开始工作时,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吸引空气。
在第2滚筒构件11的一个端面上设有止挡件11b。当在将切换构件20插入中空部13后、使止挡件11b转动到预定的位置时,止挡件11b与切换构件20的一端相触接。即,切换构件20由止挡件11b而保持在中空部13内。
在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上设有6个作为环状弹性构件的O形圈OR1~OR6。各O形圈OR1~OR6由公知的橡胶材料构成。各O形圈OR1~OR6被配置在被设置于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槽20e内。另外,各槽20e在切换构件20的周方向上延长。各O形圈OR1~OR6的外周面从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稍微在径方向上突出。O形圈OR1被设置成位于吸引孔H2与吸引孔H3之间,O形圈OR2被设置成位于吸引孔H5与吸引孔H6之间。O形圈OR3被设置成位于吸引孔H7与吸引孔H8之间,O形圈OR4被设置成位于吸引孔H10与吸引孔H11之间。O形圈OR5以及O形圈OR6被配置在切换构件20的一端侧,在O形圈OR5与O形圈OR6之间配置着孔20c。
在将切换构件20插入中空部13时,各O形圈OR1~OR6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分别分隔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由此,在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通过吸引装置30的工作而吸引空气时,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得到密封,以限制从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以外的吸引孔吸引空气。
下面对在前面所述的卷绕滚筒中将一对薄片状构件SE卷绕在滚筒主体1的外周面上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切换构件20被插入中空部13,并通过止挡件11b将切换构件20保持在中空部13内。由此,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接下来,在将各薄片状构件SE卷绕在滚筒主体1的外周面上时,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通过吸引装置30的工作而吸引空气。
由此,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吸引各薄片状构件SE,各薄片状构件SE被可靠地卷绕在滚筒主体1的外周面上。在这里,在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上分别设有吸附构件12,所以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可靠地吸附各薄片状构件SE。
另一方面,在将具有其他的宽度尺寸的薄片状构件SE卷绕在滚筒主体1上时、或者使卷绕薄片状构件SE的位置变化时,将切换构件20更换为例如其他的切换构件21。其端面构件21a、第1连通孔21b、孔21c、槽21e以及多个O形圈OR7~OR10、6个第2连通孔21d。各第2连通孔21d被设置在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各吸引孔H2、H3、H4、H5、H6、H7相对应的位置。由此,能够将薄片状构件SE卷绕在与各吸引孔H2、H3、H4、H5、H6、H7相对应的位置。
即,通过准备多种切换构件,能够任意地改变吸引空气的吸引孔H1~H12的范围。例如,将各吸引孔H1~H12的位置与薄片状构件SE的卷绕位置的关系表示在图7中。在将薄片状构件SE卷绕在位置A上时,从各吸引孔H2、H3、H4、H5吸引空气。在将薄片状构件SE卷绕在位置B上时,从各吸引孔H7、H8、H9、H10吸引空气。在将薄片状构件SE卷绕在位置C上时,从各吸引孔H1、H2、H3、H7、H8、H9吸引空气。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空部13与各吸引孔H1~H12相连通,在中空部13内装卸自如地装设有以沿着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方式形成的切换构件20。另外,在切换构件20上设有用于使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预定范围的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空气的通路(各第2连通孔20d、第1连通孔20b以及孔20c)。因此,例如通过将切换构件20交换为使另一轴方向预定范围的各吸引孔H2~H7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切换构件21,使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从而,通过简单的构造对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所以在实现滚筒主体1的制造成本降低上极为有利。
另外,在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各O形圈OR1~OR6。因此,在通过吸引装置30而从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吸引空气时,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以限制从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以外吸引空气。从而,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可靠地进行切换。
进而,由于切换构件20被装设在中空部13内,所以切换构件20不会从各吸引孔H1~H12向滚筒主体1的外侧突出。从而,在将例如内衬层构件等又薄又软的薄片状构件SE卷绕在滚筒主体1上时,不会在薄片状构件SE上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痕。即,能够实现轮胎的品质提高。
另外,用于使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空气的通路包括:第1连通孔20b,其以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切换构件20上,并能够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和多个第2连通孔20d,其设置在切换构件20上,使轴方向预定范围的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第1连通孔20b相连通。因此,所述空气的通路的结构简单,所以在实现制造成本降低上极为有利。
另外,通过安装在切换构件20上的各O形圈OR1~OR6,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因此,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通过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得到密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中设置有各O形圈OR1~OR6。与此相对,也能够通过使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尽可能地小,从而不设置各O形圈OR1~OR6(参照图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使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切换构件20。与此相对,也能够设置例如使各吸引孔H8、H9、H10、H11、H12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切换构件22(参照图9)。
此时,切换构件22为剖面圆形的管状构件,被装卸自如地插入中空部13。切换构件22的外周面的直径比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直径稍小。切换构件22的两端分别由端面构件22a关闭,在切换构件20内形成有第1连通孔22b。在切换构件22的一端侧上设有孔22c,孔22c在径方向上贯通切换构件22。孔22c被设置在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相对应的位置上。另外,在切换构件22上设有第2连通孔22d,各第2连通孔22d在径方向上贯通切换构件22。第2连通孔22d是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延长的长孔、被设在与各吸引孔H8、H9、H10、H11、H12相对应的位置。即,在将切换构件22插入中空部13时,各吸引孔H8、H9、H10、H11、H12与第2连通孔22d相连通,同时孔22c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相连通。即,在吸引装置30工作时,各吸引孔H8、H9、H10、H11、H12吸引空气。
进而,也能在切换构件22的外周面上设置两个O形圈OR11、OR12(参照图10)。此时,O形圈OR11被设置成位于吸引孔H7与吸引孔H8之间,O形圈OR12被设置成位于比孔11a更靠近第2滚筒构件11的一端侧的位置。由此,切换构件22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以限制从各吸引孔H8、H9、H10、H11、H12以外吸引空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使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切换构件20。与此相对,也能够设置例如使各吸引孔H4、H5、H6、H7、H8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切换构件23(参照图11)。
此时,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被设置在吸引孔H6与吸引孔H7之间。切换构件23为圆柱状构件,被装卸自如地插入中空部13。切换构件23的外周面的直径比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直径稍小。在切换构件23的外周面上设有在周方向上延长的槽部23a。槽部23a被设置在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相对应的位置上。另外,在切换构件23的外周面上设有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槽部23b,槽部23b与槽部23a相连通。槽部23a以及槽部23b相当于权利要求所述的凹部。槽部23b被设在与各吸引孔H4、H5、H6、H7、H8相对应的位置。即,在将切换构件23插入中空部13时,各吸引孔H4、H5、H6、H7、H8与槽部23a相连通。另外,槽部23b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相连通。即,在吸引装置30工作时,各吸引孔H4、H5、H6、H7、H8吸引空气。
进而,也能在切换构件23的外周面上设置两个O形圈OR13、OR14(参照图12)。此时,O形圈OR13被设置成位于吸引孔H3与吸引孔H4之间。O形圈OR14被设置成位于吸引孔H8与吸引孔H9之间。由此,切换构件23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以限制从各吸引孔H4、H5、H6、H7、H8以外吸引空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使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切换构件20。与此相对,也能够设置例如使各吸引孔H4、H5、H6、H7、H8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切换构件24(参照图13)。
此时,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被设置在吸引孔H6与吸引孔H7之间。切换构件24为圆柱状构件,被装卸自如地插入中空部13。切换构件24的外周面的直径比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直径稍小。在切换构件24的轴方向中央部上设有直径比其他的部分稍小的小直径部24a,在小直径部24a的外周面侧形成有凹部24b。凹部24b被设在与吸引孔H4、H5、H6、H7、H8相对应的位置。即,在将切换构件24插入中空部13时,各吸引孔H4、H5、H6、H7、H8与凹部24b相连通。另外,凹部24b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相连通。即,在吸引装置30工作时,各吸引孔H4、H5、H6、H7、H8吸引空气。
进而,也能在切换构件24的外周面上设置两个O形圈OR15、OR16(参照图14)。此时,O形圈OR15被设置成位于吸引孔H3与吸引孔H4之间。O形圈OR16被设置成位于吸引孔H8与吸引孔H9之间。由此,切换构件24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以限制从各吸引孔H4、H5、H6、H7、H8以外吸引空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O形圈OR1~OR6。另外,通过各O形圈OR1~OR6将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密封。与此相对,也能够通过覆盖切换构件的弹性构件20f将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密封(参照图15以及图16)。弹性构件20f由橡胶材料等构成。
此时,弹性构件20f覆盖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的整体。另外,弹性构件20f通过粘接而固定在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上。即,在将切换构件20插入中空部13时,弹性构件20f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相接触。由此,切换构件2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
图17至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图17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前的第2滚筒构件的立体图;图18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图19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主要部分侧剖图。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构成部分标以同一标号。
该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包括: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各第1滚筒构件10,第2滚筒构件11,各吸引孔H1~H12,中空部13以及吸引装置30,和能够转动地插入中空部13的切换构件40。
切换构件40是剖面圆形的管状构件,切换构件40的两端分别由端面构件40a关闭,在切换构件40内形成有第1连通孔40b。另外,切换构件40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比中空部13稍长。即,在将切换构件40插入中空部13时,切换构件40的一端侧从中空部13突出。在切换构件40的一端侧上设有多个孔40c,各孔40c在径方向上贯通切换构件40。另外,各孔40c互相在切换构件40的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各孔40c被设置在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相对应的轴方向的位置上。即,在将切换构件40插入中空部13时,切换构件40的各孔40c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的位置一致。
在切换构件40上设有6个第1孔40d和4个第2孔40e,各孔40d、40e在径方向上贯通切换构件40。各第1孔40d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各第2孔40e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各第1孔40d被配置成在切换构件40的周方向上与各第2孔40e隔开间隔。各第1孔40d在切换构件40的周方向上的位置与各孔40c中的一个孔40c一致。各第2孔40e在切换构件40的周方向上的位置与各孔40c中的一个孔40c一致。各第1孔40d被设在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相对应的位置,各第2孔40e被设在与各吸引孔H7、H8、H9、H10、H11、H12相对应的位置。即,在将切换构件40插入中空部13、并将切换构件40配置在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各第1孔40d与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的位置一致。由此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切换构件40的第1连通孔40b相连通。另外,在将切换构件40配置在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各第2孔40e与各吸引孔H7、H8、H9、H10、H11、H12的位置一致。由此各吸引孔H7、H8、H9、H10、H11、H12与切换构件40的第1连通孔40b相连通。另外,第1连通孔40b经由各孔40c、11a而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各第1孔40d以及各第2孔40e相当于权利要求所述的第2连通孔。
在切换构件40的外周面上设有由橡胶材料等构成的弹性构件40f,弹性构件40f被覆切换构件40的外周面的整体。即,在将切换构件40插入中空部13时,弹性构件41f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相接触。由此,切换构件4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空部13与各吸引孔H1~H12相连通,在中空部13内能够转动地设有切换构件40,切换构件40以沿着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方式形成。在切换构件40上设有各第1孔40d以及各第2孔40e,在将切换构件40配置在转动方向预定位置上时,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另外,在将切换构件40配置在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上时,各吸引孔H7、H8、H9、H10、H11、H12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因此,在使切换构件40转动时,使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即,在实现滚筒主体1的制造成本降低上极为有利。
另外,在将切换构件40配置在所述转动方向预定位置上时,切换构件4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以限制从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以外吸引空气。另一方面,在将切换构件40配置在所述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上时,切换构件4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以限制从各吸引孔H7、H8、H9、H10、H11、H12以外吸引空气。从而,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可靠地进行切换。
进而,由于切换构件40被装设在中空部13内,所以切换构件40不会从各吸引孔H1~H12向滚筒主体1的外侧突出。从而,在将例如内衬层构件等又薄又软的薄片状构件SE卷绕在滚筒主体1上时,不会在薄片状构件SE上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痕。即,能够实现轮胎的品质提高。
另外,用于使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空气的通路包括:第1连通孔40b,其以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切换构件40上,并能够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和多个第2孔40d,其设置在切换构件40上,使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第1连通孔40b相连通。进而,用于使各吸引孔H7、H8、H9、H10、H11、H12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的空气的通路包括:第1连通孔40b;和多个第2孔40e,其设置在切换构件40上,使各吸引孔H7、H8、H9、H10、H11、H12与第1连通孔40b相连通。即,切换构件40内的空气的通路的结构简单,在实现制造成本降低方面极为有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构件40为管状构件,通过第1连通孔40b以及各孔40d、40e形成所述空气的通路。与此相对,也能够使用在外周面上具有空气的通路的切换构件41(参照图20)。
此时,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被设置在吸引孔H6与吸引孔H7之间,同时被配置成与各吸引孔H1~H12并列成一列。切换构件41为圆柱状构件,并能够转动地插入中空部13。切换构件41的外周面的直径比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直径稍小。在切换构件41的外周面上设有在切换构件41的轴方向上延长的第1槽41a以及第2槽41b。各槽41a、41b在切换构件41的周方向的位置互相错开,各槽41a、41b互相连通。第1槽41a被设置在与各吸引孔H2~H10相对应的位置,第2槽41b被设置在与各吸引孔H3~H11相对应的位置。
即,在将切换构件41配置在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各吸引孔H2~H10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另外,在将切换构件41配置在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各吸引孔H3~H11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滚筒构件11上设有作为圆形孔的中空部13,切换构件40是沿着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剖面圆形的管状构件。与此相对,也能在第2滚筒构件11上设置作为剖面多边形的孔的中空部50,将切换构件51设为剖面多边形的管状构件(参照图21)。
此时,中空部50以沿着各吸引孔H1~H12的方式设置。另外,中空部50向第2滚筒构件11的一个端面开口。在第2滚筒构件11的一端侧设有孔11a,孔11a的一端向中空部50开口。孔11a的另一端连接在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吸引装置30上。
切换构件51的外周面以沿着中空部50的内周面的的方式形成。切换构件51的两端分别由端面构件51a关闭,在切换构件51内形成有第1连通孔51b。在切换构件51的一端侧上设有多个孔51c,各孔51c贯通切换构件51。另外,各孔51c互相在切换构件51的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各孔51c被设置在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相对应的轴方向的位置上。
在切换构件51上设有6个第1孔51d和4个第2孔51e,各孔51d、51e贯通切换构件51。各孔51d、51e分别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各第1孔51d被配置成在切换构件51的周方向上与各第2孔51e隔开间隔。各第1孔51d被设在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相对应的位置,各第2孔51e被设在与各吸引孔H7、H8、H9、H10、H11、H12相对应的位置。各第1孔51d以及各第2孔51e相当于权利要求所述的第2连通孔。
由此,在将切换构件51从中空部13拔出、同时使切换构件51转动而插入中空部50时,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
图22至图26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图22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前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图23是图22中的A-A线剖面图;图24是图22中的B-B线剖面图;图25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侧剖图;图26是插入切换构件之后的第2滚筒构件的主要部分侧剖图。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构成部分标以同一标号。
该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包括: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各第1滚筒构件10,第2滚筒构件11,各吸引孔H1~H12,中空部13以及吸引装置30,和装卸自如地插入中空部13的切换构件60。
切换构件60是剖面圆形的管状构件,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的直径比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直径稍小。切换构件60的两端分别由端面构件60a关闭,在切换构件60内形成有第1连通孔60b。另外,切换构件60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比中空部13稍长。即,在将切换构件60插入中空部13时,切换构件60的一端侧从中空部13突出。在切换构件60的一端侧上设有孔60c,孔60c在径方向上贯通切换构件60。孔60c被设置在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相对应的位置上。即,在将切换构件60插入中空部13时,切换构件60的孔60c与第2滚筒构件11的孔11a的位置一致。
在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上在与各吸引孔H1~H12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嵌合槽60d,各嵌合槽60d在切换构件60的周方向上延长。另外,在切换构件60上在与各吸引孔H1~H12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第2连通孔60e,各第2连通孔60e在径方向上贯通切换构件60。另外,各第2连通孔60e的一端向各嵌合槽60d内开口。即,在将切换构件60插入中空部13时,各第2连通孔60e能够将各吸引孔H1~H12与第1连通孔60b连通。
在各嵌合槽60d上分别能够转动地嵌合有环状构件60f。在将环状构件60f配置在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第2连通孔60e被开放。另外,在将环状构件60f配置在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第2连通孔60e被关闭。例如,在将与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相对应的第2连通孔60e开放,同时将切换构件60插入中空部13时,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与切换构件60的第1连通孔60b相连通。另外,第1连通孔60b经由各孔60c、11a而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
在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上安装有多个O形圈OR,各O形圈OR由公知的橡胶材料构成。各O形圈OR被设置在各吸引孔H1~H12之间、比吸引孔H1更靠近切换构件的另一端侧的位置、吸引孔H12与孔60c之间以及孔60c的两侧。各O形圈OR被配置在被设置于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槽60g内,各槽60e在切换构件60的周方向上延长。各O形圈OR的外周面从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稍微在径方向上突出。在将切换构件60插入中空部13时,各O形圈OR在滚筒主体1的轴方向上分别分隔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由此,通过吸引装置30的工作而从例如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吸引空气时,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以限制从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以外吸引空气。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空部13与各吸引孔H1~H12相连通,在中空部13内装卸自如地装设有以沿着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方式形成在其内的切换构件60。另外,切换构件60包括:第1连通孔60b,其能够与吸引装置30相连通;多个第2连通孔60e,其用于分别连通各吸引孔H1~H12与第1连通孔60b;和多个环状构件60f,其用于分别开闭各第2连通孔60e。因此,在通过各环状构件60f来开闭各第2连通孔60e时,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从而,通过简单的构造对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进行切换,所以在实现滚筒主体1的制造成本降低上极为有利。
另外,在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各O形圈OR。因此,在通过吸引装置30而从例如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吸引空气时,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以限制从各吸引孔H3、H4、H5、H8、H9、H10以外吸引空气。从而,吸引空气的吸引孔的范围可靠地进行切换。
进而,由于切换构件60被装设在中空部13内,所以切换构件60不会从各吸引孔H1~H12向滚筒主体1的外侧突出。从而,在将例如内衬层构件等又薄又软的薄片状构件SE卷绕在滚筒主体1上时,不会在薄片状构件SE上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痕。即,能够实现轮胎的品质提高。
另外,在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环状构件60f,各环状构件60f能够转动地嵌合在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上。在将环状构件60f配置在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第2连通孔60e被开放;在将环状构件60f配置在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第2连通孔60e被关闭。因此,能够简单地切换各第2连通孔60e的开闭。
另外,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通过安装在切换构件60上的各O形圈而密封。因此,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通过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得到密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O形圈OR,通过各O形圈OR将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密封。与此相对,也能够通过橡胶材料等的弹性构件60h覆盖切换构件60,能够通过弹性构件60h将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密封(参照图27)。
此时,弹性构件60h覆盖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的各嵌合槽60d以外的部分,通过粘接而固定在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上。即,在将切换构件60插入中空部13时,弹性构件60f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相接触。由此,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与中空部13的内周面的间隙得到密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切换构件6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环状构件60f,通过使各环状构件60f转动而使各第2连通孔60e开闭。与此相对,也能够在各第2连通孔60e上分别设置阴螺纹60i,同时设置能够分别螺合在各阴螺纹60i上的螺丝61,通过螺丝61的装卸来使各第2连通孔60e开闭(参照图28)。此时,当在螺丝61的支承面(接合面)上设置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垫圈62时,各第2连通孔60e被可靠地关闭。此外,在将被覆切换构件60的弹性部件60h设置于螺丝61的支承面上时,不必设置垫圈62,就可以可靠地关闭各第2连通孔60e。进而,也能够代替螺丝61而通过橡胶栓的装卸使各第2连通孔60e开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多个第1滚筒构件10以及第2滚筒构件11形成滚筒主体1的外周面。与此相对,也能够在形成为中空状的滚筒主体2的周方向的一部分上设置第2滚筒构件11(参照图29)。另外,也能够将滚筒主体2与第2滚筒构件11形成为一个整体。
本说明书所述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性的,并不是限定性的。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权利要求中表示,进入权利要求的意义中的所有的变形例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20)

1.一种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筒主体,其能够在外周面上卷绕薄片状构件;
多个吸引孔,其设置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的周方向预定位置上,并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排列;
吸引装置,其用于在将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上时从各吸引孔吸引空气,以使得各吸引孔吸附薄片状构件;
中空部,其以沿着各吸引孔而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滚筒主体内,并分别与各吸引孔相连通;
装卸自如地装设在中空部内的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延伸,并且其外周面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的内周面;和
空气通路,其被设置在切换构件上,用于使滚筒主体的轴方向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设置于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与中空部的内周面之间,对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与中空部的内周面的间隙进行密封,以限制从所述预定范围以外的范围的各吸引孔吸引空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路包括:第1连通孔,其以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切换构件上,并能够与吸引装置相连通;和第2连通孔,其设置在切换构件上,使所述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第1连通孔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路包括凹部,该凹部设置在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上,使所述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相连通。
5.一种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筒主体,其能够在外周面上卷绕薄片状构件;
多个吸引孔,其设置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的周方向预定位置上,并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排列;
吸引装置,其用于在将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上时从各吸引孔吸引空气,以使得各吸引孔吸附薄片状构件;
中空部,其以沿着各吸引孔而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滚筒主体内,并分别与各吸引孔相连通;
能够转动地装设在中空部内的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延伸,并且其外周面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的内周面;和
空气通路,其被设置在切换构件上,在将切换构件配置在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使滚筒主体的轴方向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相连通,在将切换构件配置在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使另一轴方向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设置于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与中空部的内周面之间,在将切换构件配置在所述转动方向预定位置上时,对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与中空部的内周面的间隙进行密封,以限制从所述预定范围以外的范围的吸引孔吸引空气,在将切换构件配置在所述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上时,对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与中空部的内周面的间隙进行密封,以限制从所述另一预定范围以外的范围的吸引孔吸引空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路包括:第1连通孔,其以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切换构件上,并能够与吸引装置相连通;和第2连通孔,其设置在切换构件上,在将切换构件配置在所述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使所述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第1连通孔相连通,在将切换构件配置在所述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使所述另一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第1连通孔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路包括凹部,该凹部设置在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上,在将切换构件配置在所述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使所述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相连通,在将切换构件配置在所述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使所述另一预定范围的吸引孔与吸引装置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切换构件被装卸自如地装设在中空部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密封构件为安装在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上、以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分别分隔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与中空部的内周面的间隙的多个环状弹性构件。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密封构件为安装在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上、以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分别分隔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与中空部的内周面的间隙的多个环状弹性构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密封构件为覆盖切换构件的外周面并且与中空部的内周面相接触的弹性构件。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密封构件为覆盖切换构件的外周面并且与中空部的内周面相接触的弹性构件。
14.一种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筒主体,其能够在外周面上卷绕薄片状构件;
多个吸引孔,其设置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的周方向预定位置上,并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排列;
吸引装置,其用于在将薄片状构件卷绕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上时从各吸引孔吸引空气,以使得各吸引孔吸附薄片状构件;
中空部,其以沿着各吸引孔而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滚筒主体内,并分别与各吸引孔相连通;
装卸自如地装设在中空部内的切换构件,该切换构件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延伸,并且其外周面被形成为沿着中空部的内周面;
第1连通孔,其以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延长的方式设置在切换构件上,并能够与吸引装置相连通;
多个第2连通孔,其设置在切换构件上,用于使各吸引孔分别与第1连通孔相连通;和
多个开闭构件,其被设置在切换构件上,用于分别开闭各第2连通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开闭构件是环状构件,该环状构件能够转动地嵌合在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上,在配置于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将第2连通孔开放,在配置于另一转动方向预定位置时,将第2连通孔关闭。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环状弹性构件,该环状弹性构件被安装在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上以在滚筒主体的轴方向上分别分隔切换构件的外周面与中空部的内周面的间隙。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被设置成覆盖切换构件的外周面,并与中空部的内周面相接触。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
滚筒主体的外周面具有互相在滚筒主体的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滚筒构件;
各滚筒构件中的至少1个滚筒构件具有各吸引孔以及中空部。
1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
滚筒主体的外周面具有互相在滚筒主体的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滚筒构件;
各滚筒构件中的至少1个滚筒构件具有各吸引孔以及中空部。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其特征在于:
滚筒主体的外周面具有互相在滚筒主体的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滚筒构件;
各滚筒构件中的至少1个滚筒构件具有各吸引孔以及中空部。
CN2006800056744A 2006-02-22 2006-05-31 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0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4794/2006 2006-02-22
JP2006044794A JP5124956B2 (ja) 2006-02-22 2006-02-22 シート状部材の巻付ドラム
PCT/JP2006/310900 WO2007097050A1 (ja) 2006-02-22 2006-05-31 シート状部材の巻付ド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0205A true CN101160205A (zh) 2008-04-09
CN101160205B CN101160205B (zh) 2012-06-27

Family

ID=38437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567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0205B (zh) 2006-02-22 2006-05-31 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124956B2 (zh)
KR (1) KR101075042B1 (zh)
CN (1) CN101160205B (zh)
GB (1) GB2438704B (zh)
WO (1) WO200709705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6739A (zh) * 2010-12-27 2012-07-11 镇江现代印刷机器厂 立体袋袋底折叠分送滚筒装置
CN103732385A (zh) * 2011-09-27 2014-04-16 Vmi荷兰公司 用于制造生胎和/或未硫化弹簧的设备和方法
CN104944181A (zh) * 2015-05-21 2015-09-30 江苏比微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工件转移用工具及装置
CN105857812A (zh) * 2016-05-13 2016-08-17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贴标轮装置
CN111136944A (zh) * 2018-11-01 2020-05-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51873A1 (en) 2007-12-18 2009-06-18 Pinto Ricardo De Mello Sleeveless tire building drum
US8245752B2 (en) 2008-03-19 2012-08-21 Nords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ispensing adhesive to labels
CN101685233B (zh) 2008-09-23 2012-06-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泳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61945B (zh) * 2009-07-24 2014-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吸附装置及采用该吸附装置的贴合设备
KR101512350B1 (ko) * 2013-11-06 2015-04-15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 제조용 진공흡착식 성형드럼
DE102021200116A1 (de) * 2021-01-08 2022-07-1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Manschette für eine expandierbare Reifenbautromm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03A (ja) * 1993-06-15 1995-01-06 Bridgestone Corp グリーンタイヤ成型ドラム用ゴムバンド
JP2001206585A (ja) * 2000-01-24 2001-07-31 Noritsu Koki Co Ltd ペーパの吸着搬送機構およびペーパの吸着搬送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装置
JP3986728B2 (ja) * 2000-05-12 2007-10-0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帯状ゴム材料の転写ドラム
JP3737942B2 (ja) * 2000-09-26 2006-01-25 三晴精機株式会社 シングルドラム型感熱糊活性化ラベラーと該ラベラーを用いた連続ラベル貼着方法
JP4363926B2 (ja) * 2003-07-24 2009-11-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帯状部材形成装置
JP4402480B2 (ja) * 2004-03-02 2010-01-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転写ドラ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転写ドラ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6739A (zh) * 2010-12-27 2012-07-11 镇江现代印刷机器厂 立体袋袋底折叠分送滚筒装置
CN103732385A (zh) * 2011-09-27 2014-04-16 Vmi荷兰公司 用于制造生胎和/或未硫化弹簧的设备和方法
CN103732385B (zh) * 2011-09-27 2016-10-12 Vmi荷兰公司 用于制造生胎和/或未硫化弹簧的设备和方法
TWI593540B (zh) * 2011-09-27 2017-08-01 Vmi荷蘭公司 用於製造生胎及/或空氣緩衝器之組件及方法
CN104944181A (zh) * 2015-05-21 2015-09-30 江苏比微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工件转移用工具及装置
CN105857812A (zh) * 2016-05-13 2016-08-17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贴标轮装置
CN111136944A (zh) * 2018-11-01 2020-05-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75042B1 (ko) 2011-10-19
JP2007223088A (ja) 2007-09-06
JP5124956B2 (ja) 2013-01-23
CN101160205B (zh) 2012-06-27
GB0708234D0 (en) 2007-06-06
KR20080093003A (ko) 2008-10-17
GB2438704B (en) 2011-04-27
WO2007097050A1 (ja) 2007-08-30
GB2438704A (en) 200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0205B (zh) 片状构件的卷绕滚筒
US7775475B2 (en) Winding drum for sheet-like member
CN103403416A (zh) 切断阀及滑阀
US4031918A (en) Rotary spool valve
EP0969232A1 (en) Manually operated changeover valve
CN104755821B (zh) 调平阀
WO1999018357A1 (en) Pneumatic valve actuator
JP4620928B2 (ja) 一時保持ドラムと、一時保持ドラム上の材料を切断する方法
EP3075574B1 (en) Actuator
JP4262463B2 (ja) 円筒状ドラムの有孔面領域の大きさを調整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361401B (zh) 真空阀
US4582231A (en) Contact type liquid applicator
CN110030407A (zh) 阀组件及空气弹簧组件
JP3986728B2 (ja) 帯状ゴム材料の転写ドラム
CN102625887B (zh) 电磁阀
JP4650672B2 (ja) シート状部材の巻付けドラム
US7967176B2 (en) Cutting and transport cylinder in a winding device for winding material webs
CN218376613U (zh) 滤清器
CN108293320A (zh) 安装轴装置、安装头、表面安装机
CN112744580A (zh) 一种片状材料输送机构
JP5488403B2 (ja) 油圧制御装置
RU2791203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 закрепляющаяся переходная гильза
RU2686585C1 (ru) Воздухораздатчик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й
JP2008012739A (ja) 成形ドラム
CN117003041A (zh) 一种吸附辊及纸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