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9995B -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9995B
CN101159995B CN2007101620143A CN200710162014A CN101159995B CN 101159995 B CN101159995 B CN 101159995B CN 2007101620143 A CN2007101620143 A CN 2007101620143A CN 200710162014 A CN200710162014 A CN 200710162014A CN 101159995 B CN101159995 B CN 101159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signal
voice data
acoustical leakage
passag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20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9995A (zh
Inventor
铃木志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59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9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9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99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1/00Two-channel systems
    • H04S1/002Non-adaptive circuits, e.g. manually adjustable or static, for enhancing the sound image 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 H04S1/005For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4Circuit arrangements, e.g. for selective connection of amplifier inputs/outputs to loudspeakers, for loudspeaker detection, or for adaptation of settings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or hearing impair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3/00Systems employing more than two channels, e.g. quadraphonic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现装置,包括:连接部件,其通过3极端子与音频信号输出装置连接;存储部件,其用于存储包括第一通道音频数据和第二通道音频数据的音频内容数据;再现部件,其用于再现内容数据;第一转换部件,用于将包含在由再现部件再现的内容数据中的第一通道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第二转换部件,用于将包含在由再现部件再现的内容数据中的第二通道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通道音频信号;测量部件,用于测量通过由第一输出单元输出第一通道音频信号而在第二输出单元中产生的声音泄漏量和通过由第二输出单元输出第二通道音频信号而在第一输出单元中产生的声音泄漏量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涉及在2006年10月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6-275074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再现装置和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便携式音频再现装置的广泛使用,采用三极端子的头戴式耳机也普遍使用。图6示出描绘了音频再现装置和与其连接的头戴式耳机的框图。首先在头戴式耳机一方存在3个端子:L通道(ch)端子,R通道(ch)端子以及由L通道和R通道共享的接地端子,通过L通道和R通道传送的信号被反馈到该接地端子。L通道端子与扬声器部件HL通过电阻RXL连接。此外,扬声器部件HL与R通道共享的接地端子通过电阻RYL和电阻RCOM连接。R通道端子与扬声器部件HR通过电阻RXR连接。此外扬声器部件HR通过电阻RYR和电阻RCOM与接地端子连接。
在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与头戴式耳机一方类似,也存在3个端子:L通道端子,R通道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此外,还有两个音频信号的输入源(信号源)分别用于L通道和R通道。如图所示,来自这些信号源的输出音频信号通过模拟放大部件21a和21b分别提供给L通道端子和R通道端子。另外,例如接地端子通过如铁氧体磁珠的电阻RZC接地。
在图6中示出音频再现装置通过3个端子与头戴式耳机连接的概略配置。但是,利用该配置会在L通道和R通道之间产生声音泄漏的问题。例如,假定在没有信号通过静音的R通道传送的情况下信号L通过L通道传送。在头戴式耳机一方的信号L的流动经过从L通道端子到电阻RXL到扬声器部件HL的路径,在扬声器部件HL中产生声波,然后该声波到达电阻RYL与电阻RCOM的连接点X。由于连接点X还连接到R通道一侧,因此信号L从连接点X传送了一定量的声音泄漏到R通道,从而导致声音泄漏。结果从必须静音的R通道的扬声器部件HR发出声波。此外,即使L通道和R通道的操作是相反执行的,在与传送信号的通道相反的通道中也会发生声音泄漏。
在此,如上所述声音泄漏发生在R通道一方的原因是因为采用了3个端子的配置,其中L通道和R通道共享来自这两个通道的信号要反馈到的接地端子,以及电阻RCOM连接到头戴式耳机一方的接地端子,而电阻RZC连接到音频再现装置一方的接地端子。在电阻RCOM的电阻值为0Ω而且没有连接电阻RZC,或者电阻RZC的电阻值为0Ω的情况下,即使L通道和R通道共享接地端子,通过一个通道传送的信号也不会在另一个通道上产生声音泄漏信号并将其反馈给接地端子,从而不会产生声音泄漏。但是,很可能由于在头戴式耳机一方的接地端子与音频再现装置一方的接地端子的接触电阻而导致产生数值很小的电阻RCOM。此外,电阻RZC在音频再现装置中用于削弱高频。由于可能损坏模拟放大部件21a和21b,除非设置电阻RZC,因此电阻RZC对音频再现装置是必需的。
为了控制这样的声音泄漏,申请人提出图7所示的配置。首先参照图7,通过L通道和R通道传送的信号与声音泄漏量之间的比例通过声音泄漏比1/M表示。此外,将继续讨论声音泄漏比1/M在L通道和R通道中相等的情况。对于图7所示的音频再现装置,向图6所示的音频再现装置的配置添加了模拟放大部件14a和14b,其具有等于L通道和R通道的声音泄漏比1/M的增益。
模拟放大部件14a连接到信号源L与模拟放大部件13a的连接点,并且从该连接点通过模拟放大部件14a连接到R通道端子。然后,模拟放大部件14b连接到信号源R,信号源R通过模拟放大部件14b连接到L通道端子。此外,头戴式耳机一方的配置与图6所示的头戴式耳机一方的配置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描述。在按照该配置的音频再现装置中,例如模拟放大部件14a的增益乘以通过L通道传送的信号L,由此等于在R通道中产生的声音泄漏量的声音泄漏删除信号Lc可以被预先添加到音频再现装置一方的R通道端子。利用该机制,即使通过L通道传送了信号L而导致从连接点X在R通道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声音泄漏,也会在R通道中产生取消该声音泄漏的声音泄漏删除信号Lc。由此,该数量的声音泄漏以及声音泄漏删除信号Lc彼此抵消,由声音泄漏导致的声波很难在扬声器部件HR中产生,由此可以减少声音泄漏。而且在L通道一方减小声音泄漏的情况下,模拟放大部件14b用于执行上述操作,其中对于L通道和R通道的操作是相反的,由此也可以减小声音泄漏。
但是,像这样减小声音泄漏的配置具有以下问题。换句话说,在图7所示的配置中,由于声音泄漏的减小是利用模拟器件和电路来实现的,因此这种特征可能由于器件的变化而不稳定。此外,在图7中必须要添加如模拟放大部件的新的电路,新电路的添加会影响整个电路,并且所计算的声音泄漏比可能不足以减小声音泄漏。此外,该添加的必要性增加了部件的成本,导致附加器件(电路)增加功耗和扩大电路规模的问题。
然后如图8所示,图7中模拟放大部件14a和14b的功能由数字信号处理来实现,由此可以在没有额外的模拟器件的情况下减小声音泄漏。换句话说,图7执行的乘积-相加运算通过图8所示的D模块20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来执行,在该乘积-相加运算中将声音泄漏删除信号(数据)添加到L通道和R通道。
在图8所示的音频再现装置的配置中,该配置具有D模块20、D/A转换器19a和19b、模拟放大部件15a和15b、L通道端子、R通道端子、接地端子和电阻RZC。首先,将L通道音频数据提供给D模块20。然后,该数据从D模块20通过D/A转换器19a和模拟放大部件15a提供给L通道端子。此外,R通道音频数据首先被提供给D模块20。然后,将该数据从D模块20通过D/A转换器19b和模拟放大部件15b提供给R通道端子。此外,接地端子通过电阻RZC接地。
然后,在D模块20中设置了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16a和16b、溢出防止乘法器17a和17b以及加法器18a和18b。此外,为方便起见用硬件绘出D模块20中的配置。但实际上这些功能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来实现。
首先,将L通道音频数据提供给溢出防止乘法器17a。溢出防止乘法器17a将L通道音频数据乘以系数1-1/M。这是因为将声音泄漏删除信号添加到L通道音频数据而成为1+1/M,从而导致在数字区域产生溢出的危险。具体的说,事先乘以系数1-1/M以获得增益1,并且该增益在声音泄漏删除信号与L通道音频数据相加后变成1,由此防止溢出。在溢出防止乘法器17a中如上所述将L通道音频数据乘以系数1-1/M之后,该数据被提供给加法器18a。
此外,将L通道音频数据提供给溢出防止乘法器17a,将其分路并也提供给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16b。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16b相当于图7所示的模拟放大部件14a,其将L通道音频数据乘以等于L通道音频数据的声音泄漏比的增益,并向加法器18b提供等于L通道音频数据的声音泄漏量的声音泄漏删除信号。
此外,首先将R通道音频数据提供给溢出防止乘法器17b。在溢出防止乘法器17b中,与上述溢出防止乘法器17a类似地执行防止溢出的过程。然后将R通道音频数据通过溢出防止乘法器17b提供给加法器18b。此外,将R通道音频数据提供给溢出防止乘法器17b,并且将其分路和也提供给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16a。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16a相当于图7所示的模拟放大部件14b,其将R通道音频数据乘以等于R通道音频数据的声音泄漏比的增益,并向加法器18a提供等于R通道音频数据的声音泄漏量的声音泄漏删除信号。
接着,加法器18a将溢出防止乘法器17a提供的数据与从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16a提供的数据相加,并将结果提供给D/A转换器19a。此外,加法器18b将溢出防止乘法器17b提供的数据与从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16b提供的数据相加,并将结果提供给D/A转换器19b。另外,图8所示的头戴式耳机部分的配置与图7所示的头戴式耳机部分的配置相同,从而省略其描述。
由于按照图8中所示的配置的音频再现装置和头戴式耳机部分允许在D模块20中通过数字处理来执行乘积-相加运算,因此不需要加入如图7所示的模拟装置来减小声音泄漏。
在到目前的描述中,讨论了声音泄漏量是固定的情况。在图8所示的配置中,例如在声音泄漏比从设置时刻开始改变的情况下,如用户更改头戴式耳机,就需要再次设置系数1/M和1-1/M。但是作为实际工作,很难让制造商从用户手中收回音频再现装置和头戴式耳机来再次设置声音泄漏比。
这样,就要执行这样的方案,其中,在音频再现装置中提前设置多个头戴式耳机中每一个的声音泄漏比,并且提供使得用户可以选择适合于在音频再现装置中用户所使用的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泄漏比的菜单工具,由此为该音频再现装置提供很高的多功能性。
专利文献1:JP-UM-A-6-62622
发明内容
但是,在设置多个声音泄漏比和菜单工具从中选择一个的方案中,在使用其声音泄漏比不同于在音频再现装置中事先设置的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泄漏比的头戴式耳机的情况下,难以减小声音泄漏。此外,在延长线路连接到头戴式耳机以及该延长线路连接到音频再现装置的情况下,即使使用具有在音频再现装置中事先设置的声音泄漏比的头戴式耳机,也不可能充分地减小声音泄漏。
尽管向音频再现装置提供允许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声音泄漏的菜单工具,由于上述原因也很难让每个用户都能足够地减小整个声音泄漏。此外,即使在音频再现装置中事先设置用户使用的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泄漏比的情况下,也需要该用户提前知道要使用的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泄漏比,然后该用户从音频再现装置的菜单工具中设置的比例中自己选择和设置要使用的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泄漏比。
因此,期望减小用在音频再现装置中的任何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泄漏,并且在用户没有任何过分操作工作的条件下减小声音泄漏。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音频再现装置是与音频信号输出装置连接的音频再现装置,该音频信号输出装置包括:3极端子,具有用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用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以及由第一通道音频信号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共享的接地端子;第一输出单元,其与用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连接并输出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以及第二输出单元,其与用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连接并输出第二通道音频信号;所述再现装置首先包括:通过3极端子与音频信号输出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再现装置具有用于存储包括第一通道音频数据和第二通道音频数据的音频内容数据的存储部件。所述再现装置具有用于再现内容数据的再现部件。所述再现装置具有第一转换部件,用于将包含在由再现部件再现的内容数据中的第一通道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以及第二转换部件,用于将包含在由再现部件再现的内容数据中的第二通道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通道音频信号。所述再现装置具有测量部件,用于测量通过由第一输出单元输出第一通道音频信号而在第二输出单元中产生的声音泄漏量和通过由第二输出单元输出第二通道音频信号而第一输出单元中的产生的声音泄漏量中的至少一个。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测量部件可以测量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声音泄漏量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声音泄漏量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可以基于该测量结果执行减小声音泄漏的过程。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可以基于实际测量的声音泄漏量来执行减小声音泄漏的过程,因此可以消除用户从按照以前的方式提前设置的多个声音泄漏量中选择要使用的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泄漏量或者具有延长线路的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泄漏量这样的工作。此外,与从按照以前的方式事先设置的设置中进行选择的情况不同,理论上可以对所有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和扩展线路的组合)适当地减小声音泄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描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音频再现系统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2示出描绘按照该实施例的音频再现装置的一个通道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3示出描绘按照实施例的用于执行操作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4示出描绘按照该实施例的音频再现装置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5示出描绘按照该实施例的修正的音频再现装置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6示出描绘以前的示例性音频再现装置和头戴式耳机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7示出描绘以前的另一个示例性音频再现装置和头戴式耳机的内部配置的框图;和
图8示出描绘以前的再一个示例性音频再现装置和头戴式耳机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最佳模式(下面称为实施例)。
图1示出描绘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音频再现系统的内部配置的框图,该音频再现系统被配置为包括音频再现装置100和与其连接的头戴式耳机30。此外,图1主要示出头戴式耳机30的内部配置。图1所示的头戴式耳机30具有3个端子:在头戴式耳机一方的L通道端子26b,在头戴式耳机一方的R通道端子28b,以及在头戴式耳机一方由L通道和R通道共享的接地端子27b,通过L通道和R通道传送的信号被反馈给该接地端子。在头戴式耳机一方的L通道端子26b通过电阻RXL与扬声器部件HL连接。此外,扬声器部件HL通过电阻RYL和电阻RCOM与头戴式耳机一方的接地端子27b连接。头戴式耳机一方的R通道端子28b通过电阻RXR与扬声器部件HR连接。此外,扬声器部件HR通过电阻RYR和电阻RCOM与头戴式耳机一方的接地端子27b连接。此外,在音频再现装置100一方上具有3个端子:在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L通道端子26a,在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R通道端子28a,以及在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接地端子27a,它们可以与头戴式耳机30连接。
图2示出描绘图1所示的音频再现装置100的内部配置的框图。如图所示,音频再现装置100具有A/D转换器1b、系统控制器2、存储部件(闪存)3、解码器4、DSP(数字信号处理器)5、操纵部件7、放大部件25、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L通道端子26a、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接地端子27a、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R通道端子28a、电阻RZL、电阻RZC和电阻RZR
存储部件3是可写非易失性存储器,如即使在停止向系统供电时也可以保存存储的数据的闪存。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存储部件3中存储了根据预定音频压缩模式压缩的压缩音频数据。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2的指令,存储部件3读取压缩音频数据,并将读取的压缩音频数据提供给解码器4。
解码器4将从存储部件3提供的压缩音频数据解压缩。此外,在该数据被解压缩之后受到预定的解调处理,并将该数据解码为再现的数据。通过解压缩和解调处理获得的L通道音频数据和R通道音频数据被提供给DSP 5。
DSP 5对音频数据进行各种方式的音频数据处理。DSP 5具有D模块6,在其中对L通道音频数据和R通道音频数据进行放大和D/A转换。
D模块6中具有溢出防止乘法器8a和8b、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a和9b、D/A转换器10a和10b以及加法器11a和11b。L通道音频数据在溢出防止乘法器8a中得到放大,并通过加法器11a提供给D/A转换器10a。在D/A转换器10a中受到模拟转换的L通道音频数据被提供给放大部件25中的模拟放大器12a。此外,R通道音频数据在溢出防止乘法器8b中得到放大,并通过加法器11b提供给D/A转换器10b。在D/A转换器10b中受到模拟转换的R通道音频数据被提供给放大部件25中的模拟放大器12b。
此外,如图所示,提供给溢出防止乘法器8a的L通道音频数据被分路并也被提供给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b。此外,提供给溢出防止乘法器8b的R通道音频数据被分路并也被提供给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a。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a将R通道音频数据乘以按照R通道参考信号(数据)的声音泄漏比1/M的增益(下面将描述),并在传送R通道参考信号时向加法器11a提供等于L通道的声音泄漏量的声音泄漏删除信号(数据)。然后,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b将L通道音频数据乘以按照L通道参考信号(数据)的声音泄漏比1/M的增益(下面将描述),并在传送L通道参考信号时向加法器11b提供等于R通道的声音泄漏量的声音泄漏删除信号(数据)。
此外,溢出防止乘法器8a和8b将L通道和R通道中每一个的音频数据都乘以系数1-1/M(下面将描述),从而不会引起数字区域的溢出。换句话说,由于L通道和R通道中每一个的音频数据被加上了用于取消声音泄漏量的声音泄漏删除信号而等于1+1/M,因此存在导致在数字区域溢出的危险。如果事先乘以系数1-1/M,则可以防止溢出,这是因为增益在L通道和R通道中每一个的音频数据都被加上了声音泄漏删除信号之后变成1。
在这里的讨论中,为方便起见D模块6的功能通过硬件来示出。但是实际上,上述各种功能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实现。
在放大部件25中,模拟放大器12a和模拟放大器12b分别放大和输出L通道音频信号和R通道音频信号。放大的L通道音频信号通过电阻RZL提供给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L通道端子26a,而R通道音频信号通过电阻RZR提供给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R通道端子28a。
在此,将通过图1所示的头戴式耳机30传送的L通道和R通道的音频信号反馈给头戴式耳机上由L通道和R通道共享的接地端子27b。然后,将该信号从头戴式耳机一方上的接地端子27b提供给图2所示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接地端子27a。在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接地端子27a和地之间连接电阻RZC,诸如铁氧体磁珠。
例如,系统控制器2装备有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微计算机,其控制整个音频再现装置100。在ROM中存储用于操作程序和各种处理的常数和固定信息。RAM用于程序的工作区和加载区,或用于临时存储信息。例如,系统控制器2允许存储部件3基于从操纵部件7输入的操纵(下面描述)来读取各项数据。此外,其允许DSP 5基于从操纵部件7输入的操纵执行音频信号处理,诸如音量调节。此外,尤其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中,也要执行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下面将对此描述。
操纵部件7是未示出的操作器操作的输入装置,通过它用户执行各种操作输入和数据输入。从操纵部件7输入的信息作为用于操作的输入信息或数据传送给系统控制器2。系统控制器2基于输入信息执行处理。例如,操纵部件7具有用于音量调节的操作器。此外,尤其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中,对于在操纵部件7中提供的操作器,提供了自动调节开关用于指示启动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
在此,根据到目前为止描述的音频再现装置100和头戴式耳机30,采用3个端子连接的形式,其中L通道和R通道共享接地端子,电阻RCOM连接到接地端子。此外,电阻RZC连接在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接地端子27a和地之间。因此,类似于图6描述的那样在头戴式耳机30中产生声音泄漏。
然后在根据该实施例的音频再现装置100中,为了减小声音泄漏,首先提供用于测量实际发生的声音泄漏量的模块。更具体地,提供A/D转换器1b。设置A/D转换器1b用于测量电阻RZR两端的电压。例如,当通过L通道传送信号时,在电阻RZR中由R通道中产生的声音泄漏信号所导致的电压可以被测量为声音泄漏量。
基于这样测得的声音泄漏量,音频再现装置100进行减小声音泄漏的操作。下面描述在音频再现装置100中减小声音泄漏的操作。此外,在下面的讨论中,将描述只通过L通道传送参考信号(数据)的操作。此外,对于测量声音泄漏的A/D转换器,假定只提供A/D转换器1b。
首先,减小声音泄漏的操作是通过用户在操纵部件7中操纵自动调节开关来启动的。该输入信息被发送给系统控制器2。
基于该输入信息,例如系统控制器2向DSP 5提供1kHz的正弦波信号(数据)作为L通道参考信号,并指示DSP 5向L通道输出该信号,其中该正弦波信号(数据)被存储在诸如合并在控制器2中的ROM的存储器中。
在DSP 5中,由D/A转换器10a对L通道参考信号进行模拟转换,并提供给放大部件25中的模拟放大器12a。然后,该信号从模拟放大器12a通过电阻RZL提供给音频再现装置上的L通道端子26a。
然后,L通道参考信号通过图1所示的头戴式耳机30的L通道传送,从而在R通道中产生声音泄漏信号L/M。A/D转换器1b测量去往R通道的声音泄漏信号L/M在电阻RZR中产生的电压作为声音泄漏量。将该声音泄漏量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
系统控制器2由声音泄漏量和L通道参考信号计算声音泄漏比l/M。然后,按照该声音泄漏比l/M的增益被设置给D模块6中的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b。如上所述,按照声音泄漏比l/M的增益被设置给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b,由此当传送再现音频数据时,在加法器11b中R通道音频数据与等于去向R通道的声音泄漏信号的R通道声音泄漏删除信号Lc相加,该R通道声音泄漏删除信号是通过将L通道音频数据乘以在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b中设置的增益而得到的。然后,与R通道声音泄漏删除信号Lc相加的R通道音频信号通过图1所示的头戴式耳机的R通道传送,由此R通道音频信号和去向R通道的声音泄漏信号L/M相互抵消,从而可以减小声音泄漏。
此外,系统控制器2根据系数1-1/M设置溢出防止乘法器8b的增益。如上所述,根据系数1-1/M的增益被设置给溢出防止乘法器8b,由此趋向于如上所述防止溢出。
如上所述,减小声音泄漏的操作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音频再现装置100中执行,由此可以减小声音泄漏。
下面,为了实现在音频再现装置100中执行的减小声音泄漏的操作,参照图3的流程图描述系统控制器2进行的示例性处理。此外,图3所示的处理由系统控制器2基于存储在诸如合并在其中的ROM的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
参照图3,首先在步骤F101,监视打开自动调节开关的操纵。如果确定该操纵输入是在操纵部件7的自动调解开关中进行的,则该过程前进到步骤F102。
在步骤F102,只对L通道执行参考信号再现过程。具体的说,例如向DSP 5提供存储在系统控制器2中的1kHz正弦波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用于只测量L通道中的声音泄漏量,并且指示DSP 5输出该信号。
在随后的步骤F103中,测量R通道中的声音泄漏量。换句话说,根据在步骤F102中提供给DSP 5的L通道参考信号的输出,在电阻RZR中根据R通道的声音泄漏信号产生电压,而且通过A/D转换器1b将其测定为声音泄漏量,并执行获得该测量值的过程。
然后,在步骤F104,由该参考信号和声音泄漏量来计算声音泄漏比。换句话说,由在步骤F102中提供给DSP 5的L通道参考信号和在步骤F103中从A/D转换器1b获得的R通道中声音泄漏量来计算声音泄漏比1/M。
然后,在步骤F105,将系数1/M设置给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将系数1-1/M设置给溢出防止乘法器。具体的说,根据在步骤F104中计算的声音泄漏比1/M的增益被设置给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b,以及根据系数1-1/M的增益被设置给溢出防止乘法器8b。
到此为止,为方便描述,采用和描述了只通过L通道传送信号以减少在R通道中产生的声音泄漏的例子。一般来说,由于声音从L通道和R通道输出,因此需要减小L通道以及R通道中的声音泄漏。图4示出可以在上述两个通道中减小声音泄漏的配置。此外,在下面的讨论中,当通过R通道传送信号时声音泄漏比也是1/M。
如图4所示的音频再现装置100具有在图2所示的音频再现装置100中添加了A/D转换器1a的配置,其它配置相同。设置A/D转换器1a用于测量电阻RZL中产生的电压。
对于减少L通道和R通道中的声音泄漏的操作,首先类似于上面描述的那样执行当通过L通道传送信号时对用于减小R通道的声音泄漏信号的系数(增益)的设置。然后,执行减小R通道中声音泄漏的过程。对于减小R通道一方中的声音泄漏的操作,测量通过用图1所示的头戴式耳机30的R通道传送参考信号而在L通道中产生的声音泄漏信号。换句话说,L通道的声音泄漏信号在电阻RZL中产生电压,A/D转换器1a将该电压测定为声音泄漏量。所测得的声音泄漏量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
系统控制器2从声音泄漏量和R通道参考信号计算出声音泄漏比1/M。根据该声音泄漏比1/M的增益被设置给D模块6中的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a。如上所述,根据该声音泄漏比1/M的增益被设置给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a,由此当传送再现音频数据时,在加法器11a中L通道音频数据与等于L通道的声音泄漏信号的L通道声音泄漏删除信号相加,该L通道声音泄漏删除信号是通过将R通道音频数据乘以设置给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a的增益而得到的。然后,与L通道声音泄漏删除信号相加的L通道音频信号通过图1所示的头戴式耳机30的L通道传送,由此L通道音频信号和L通道的声音泄漏信号相互抵消,从而可以减小R通道中的声音泄漏。
此外,系统控制器2根据系数1-1/M设置溢出防止乘法器8a的增益。如上所述,根据系数1-1/M的增益被设置给溢出防止乘法器8a,由此趋向于如上所述防止溢出。
此外,对于系统控制器2在减小两个通道中的声音泄漏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首先执行图3中的处理以设置L通道的系数。此后,在R通道上执行如图3所示的相同处理就足够了。具体的说,对于设置R通道的系数的处理,首先将仅用于R通道的参考信号提供给DSP 5。然后,A/D转换器1a测量通过只用R通道传送参考信号而在电阻RZL中产生的L通道中的声音泄漏信号。此外,由A/D转换器1a获得的声音泄漏量和仅用于R通道的参考信号来计算声音泄漏比1/M。此外,按照声音泄漏比1/M的增益被设置给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a,并将按照系数1-1/M的增益设置给溢出防止乘法器8a。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信号通过L通道以及R通道传送,由此可能测量到在L通道和R通道中实际产生的声音泄漏量。然后,由测得的声音泄漏量计算出声音泄漏比,并且将其设置给各个乘法器。在该实施例中减少声音泄漏的处理中,用户通过操纵部件7指示启动该处理,然后该处理自动进行。然后,等于所测得的声音泄漏量的声音泄漏删除信号分别与L通道和R通道的信号相加,并通过L通道和R通道中每一个传送,由此声音泄漏量和声音泄漏删除信号彼此抵消,而且可以减小声音泄漏。换句话说,可以适当减小在任何头戴式耳机中的声音泄漏,而且即使使用了延长线路也能适当减小声音泄漏。因此,可以消除用户从多个声音泄漏比设置中选择要使用的头戴式耳机或使用延长线路的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泄漏比的工作。
此外,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执行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中可以在D模块6中通过数字处理而执行乘积-相加运算处理,因此不必加入新的装置,诸如模拟放大部件。因此,可以消除附加的模拟装置增加了部件成本、附加装置(电路)的功耗增加以及电路规模增加的问题。
如上所述,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到此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例如,在该实施例中,示出音频再现装置10是专用于再现的装置的例子,但是还可以将该装置配置为是可记录的。在可记录装置的情况下,提供外部输入端子,来自该输入端子的输入音频信号可以记录在存储部件3中。然后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对来自输入端子的音频信号进行A/D转换的A/D转换器。
在此,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提供测量声音泄漏的A/D转换器,但是该装置可以是如上所述的可记录装置。在最初提供了用于记录的A/D转换器的情况下,可以作为用于测量声音泄漏的装置共享A/D转换器。
图5示出描绘了其中A/D转换器如上所述被共享的音频再现装置的框图。图5主要抽取和示出了必须被加入图4所示的音频再现装置100的配置。此外在图5中,对如图2和图4描述的部件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其描述。首先,这种情况下的音频再现装置具有输入端子(在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Lrec-in端子31a和在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Rrec-in端子32a),外部音频信号可以输入该端子。例如,如图所示,端子31a和32a与麦克风的L端子和R端子连接。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风一方上的L端子用Lrec-in端子31b表示,麦克风一方上的R端子用Rrec-in端子32b表示。
此外,在该情况下的音频再现装置中,还提供用于记录系统(未示出)的电路,该电路基于来自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Lrec-in端子31a和在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Rrec-in端子32a的输入记录音频数据。用于该记录系统的电路将提供的音频数据记录在图4所示的存储部件3中。
然后,作为必须要加入图4所示的音频再现装置100中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的音频再现装置具有开关SW-Lin、和开关SW-Rin、开关SW-Lout、开关SW-Rout,如图所示。
开关SW-Lin、开关SW-Rin、开关SW-Lout、和开关SW-Rout中每一个都是可以参照端子t1交替选择端子t2和端子t3的开关。首先在开关SW-Lin中,端子t3与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Lrec-in端子31a连接。此外,开关SW-Lin的端子t2通过电阻RZL连接到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L通道端子26a。接着开关SW-Lin的端子t1连接到A/D转换器1a。A/D转换器1a与开关SW-Lout的端子t1连接。开关SW-Lout的端子t3的输出提供给上述用于记录系统的电路,并且端子t2的输出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
此外,开关SW-Rin的端子t3与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Rrec-in端子32a连接。接着开关SW-Rin的端子t2通过电阻RZR连接到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R通道端子28a。此外开关SW-Rin的端子t1连接到A/D转换器1b。A/D转换器1b与开关SW-Rout的端子t1连接。此外,开关SW-Rout的端子t3的输出提供给用于记录系统的电路,并且端子t2的输出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来自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Lrec-in端子31a和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的Rrec-in端子32a的记录输入信号的时间,在系统控制器2的控制下,在开关SW-Lin和开关SW-Rin中参照端子t1选择端子t3。由此A/D转换器1a和1b将输入音频信号转换为音频数据。此外,与此相关联地,在记录时在系统控制器2的控制下,在开关SW-Lout和开关SW-Rout中参照端子t1选择端子t3。由此,该音频数据可以提供给用于记录系统的电路。
此外,根据对来自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L通道端子26a和音频再现装置一方上R通道端子28a的声音泄漏信号执行减小声音泄漏的操作的情况,在系统控制器2的控制下,在开关SW-Lin和开关SW-Rin中参照端子t1选择端子t2。由此A/D转换器1a和1b可以将电阻RZL和电阻RZR中产生的电压测量为声音泄漏量。此外,与此相关联地,在测量声音泄漏时,在系统控制器2的控制下,在开关SW-Lout和开关SW-Rout中参照端子t1选择端子t2。由此由A/D转换器1a和1b测量的声音泄漏量可以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
如上所述,开关SW-Lin、开关SW-Rin、开关SW-Lout、和开关SW-Rout在记录和测量声音泄漏时共享A/D转换器1a和1b。
由于上述可记录的音频再现装置事先具有A/D转换器,因此不需要在测量声音泄漏量时新提供A/D转换器,而且只另外添加电阻RZL、电阻RZR、开关SW-Lin、开关SW-Rin、开关SW-Lout、和开关SW-Rout就足够了。由于A/D转换器1a和1b比较昂贵而且尺寸比较大,因此共享事先设置的A/D转换器1a和1b以降低成本的增长,还可以试图防止电路安装空间的增加。
在此在根据图4所示实施例的音频再现装置100中,在启动用于减少声音泄漏的处理的情况下,用户通过操纵部件7进行操纵输入以启动用于减少声音泄漏的处理,系统控制器2基于该输入信息启动用于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除了该方案之外,可以做出如下方案,其中,提供诸如机械开关的检测部件给音频再现装置100中端子的连接部件,其确定是否连接图1所示头戴式耳机30的3个端子,以及基于检测结果自动启动该处理。换句话说,其被配置为在根据该实施例的音频再现装置100通过3个端子连接到头戴式耳机30的连接部件上,在音频再现装置一方的连接部件上设置检测部件,头戴式耳机30中的3个端子连接到音频再现装置100中的3个端子,然后该检测部件检测端子的连接并向系统控制器2提供检测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的系统控制器2中,基于来自检测部件的检测信号确定头戴式耳机30中的3个端子是否连接到音频再现装置100中的3个端子。然后如果确定他们彼此连接,则启动用于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
除了如上所述基于来自检测部件的检测信号启动该处理的方案之外,还可以做出在接通电源的时候启动用于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的方案。
此外,在上面的讨论中,描述了图1所示的头戴式耳机30直接与图4所示的音频再现装置100连接的情况。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所述的头戴式耳机30不直接与音频再现装置100连接的情况。例如,近年来广泛地使用具有音频再现功能的蜂窝电话。如上所述,在该蜂窝电话用于音频再现的情况中,有时做出如下方案,其中,头戴式耳机30不直接与蜂窝电话的耳机插孔连接,并且与允许通过诸如蓝牙的无线电通信与蜂窝电话进行数据通信的音频输出单元连接。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从蜂窝电话再现的音频数据通过无线电发送给输出单元,然后从与该输出单元连接的头戴式耳机30输出。利用这种音频再现形式,例如,可以做出如下方案,其中,在可以安装头戴式耳机的范围内用户将蜂窝电话放置在包中而只携带比较小的输出单元。然后也是在这种音频再现形式中,在输出单元通过3个端子与头戴式耳机30连接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如上所述的声音泄漏。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当打算减少声音泄漏时,蜂窝电话主体的控制部件(例如微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用于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输出单元中提供用于测量声音泄漏量的A/D转换器1a和1b(测量模块),以检测在设置于L通道和R通道输出端子之前的电阻(对应于电阻RZL和RZR)两端上的电压。此外,将要输出用于测量的参考信号通过诸如蓝牙的无线电通信部件发送给输出单元以用于输出。此外,与上述具体示例类似,将根据声音泄漏比的系数设置给设置在主体一方上的D模块6中的声音泄漏减小乘法器9a和9b以及溢出防止乘法器8a和8b就足够了。因此,在用于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之后的音频数据可以提供给输出单元,而且类似于具体示例中描述的情况那样可用于减小声音泄漏。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测量声音泄漏量的参考信号作为1kHz的正弦波信号存储在系统控制器2中。但是,该参考信号可以是不等于1kHz正弦波信号的信号。此外,存储该参考信号的地点也不限于系统控制器2,而是可以为存储部件3中的其它地点。此外,任何时候都可以由信号发生器产生参考信号而无需事先存储。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该参考信号通过L通道传送,然后通过R通道传送以执行用于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的示例。这种顺序可以颠倒成该参考信号通过R通道传送,然后通过L通道传送以执行用于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该参考信号依次通过L通道和R通道传送以执行用于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的示例。该参考信号可以通过L通道和R通道同时传送以执行用于减小声音泄漏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L通道和R通道传送的参考信号的频率是不同的频率就足够了。例如,假定L通道参考信号是100Hz,R通道参考信号是1kHz,这些信号同时传送。此时在L通道一方中,可以获得通过L通道传送的参考信号(频率为100Hz)与来自R通道的声音泄漏信号(频率为1kHz)叠加的信号。然后例如采用频率分离器来从R通道中只提取声音泄漏信号(频率为1kHz),并将该信号用作L通道的声音泄漏量。此外,类似地,在R通道一方中,可以获得通过R通道传送的参考信号(频率为1kHz)与来自L通道的声音泄漏信号(频率为100Hz)叠加的信号。由此从L通道中只提取(分离)声音泄漏信号(频率为100Hz)并将该信号用作R通道的声音泄漏量就足够了。例如如上所述,要通过L通道和R通道传送的参考信号的频率是不同的频率,由此即使参考信号同时通过L通道和R通道传送也可以正确地测得声音泄漏量。
此外,在图4所示的音频再现装置100中,轮流计算L通道和R通道中的声音泄漏比。但是,可以做出如下方案,其中,只计算L通道和R通道之一的声音泄漏比,将该声音泄漏比设置为代表值,并将该值设置为其它通道的声音泄漏比。换句话说,参考信号只通过一个通道传送,在另一个通道中实际产生的声音泄漏信号被测定为声音泄漏量,并计算声音泄漏比。所计算的声音泄漏比被设置为代表值,并将该值采用为没有传送参考信号并且没有实际计算声音泄漏比的通道的声音泄漏比。
此外,可以做出在设置了如上所述的代表值之后,再次在给其设置了该代表值的通道中设置该声音泄漏比的方案。换句话说,在给其设置了该代表值的通道中,基于实际测得的声音泄漏信号来计算声音泄漏比,并填补与被设置为代表值的声音泄漏比的差值以再次设置声音泄漏比。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正、组合、子组合和更改,只要他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与音频信号输出装置连接的再现装置,该音频信号输出装置包括:3极端子,具有用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用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以及由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共享的接地端子;第一输出单元,与所述用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连接并输出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以及第二输出单元,与所述用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连接并输出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所述再现装置包括:
连接部件,用于通过所述3极端子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出装置连接;
存储部件,用于存储包括第一通道音频数据和第二通道音频数据的音频内容数据;
再现部件,用于再现该内容数据;
第一转换部件,用于将包含在由所述再现部件再现的内容数据中的第一通道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通道音频信号;
第二转换部件,用于将包含在由所述再现部件再现的内容数据中的第二通道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二通道音频信号;
测量部件,用于测量通过由所述第一输出单元输出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而在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中产生的声音泄漏量和通过由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输出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而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中产生的声音泄漏量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执行将所述第一通道音频数据与第二减小音频数据相加的处理和将所述第二通道音频数据与第一减小音频数据相加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处理,其中该第二减小音频数据是基于所述测量部件的测量结果减小第二通道音频数据得到的,而该第一减小音频数据是基于所述测量部件的测量结果减小第一通道音频数据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
其中,所述测量部件包括:A/D转换器,用于接收在所述连接部件中的用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出端子上获得的音频信号,或者接收在所述连接部件中的用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出端子上获得的音频信号,以及
通过所述A/D转换器测量在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中的声音泄漏量或者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中的声音泄漏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现装置,还包括从外部接收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
其中,在所述测量部件中的所述A/D转换器被配置为从该输入端子接收音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执行基于预定操纵而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执行基于接通电源的事件而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还包括:连接检测部件,其检测所述3极端子与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执行基于所述连接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而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执行以下两个处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处理:
将用于测量的音频数据提供给所述第一转换部件,将基于该用于测量的音频数据的用于测量的音频信号从所述第一输出单元输出,获得由所述测量部件相应地测得的在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中的声音泄漏量,以及将所述第一通道音频数据与第二减小音频数据相加,其中该第二减小音频数据是基于所获得的声音泄漏量减小第二通道音频数据得到的;和
将用于测量的音频数据提供给所述第二转换部件,将基于该用于测量的音频数据的用于测量的音频信号从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输出,获得由所述测量部件相应地测得的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中的声音泄漏量,以及将所述第二通道音频数据与第一减小音频数据相加,其中该第一减小音频数据是基于所获得的声音泄漏量减小第一通道音频数据得到的。
8.一种通过与音频信号输出装置连接来再现音频信号的再现方法,该音频信号输出装置包括:3极端子,具有用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用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以及由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共享的接地端子;第一输出单元,与所述用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连接并输出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以及第二输出单元,与所述用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连接并输出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由再现部件再现内容数据;
执行第一转换,其中第一转换部件将包含在由所述再现部件再现的内容数据中的第一通道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
执行第二转换,其中第二转换部件将包含在由所述再现部件再现的内容数据中的第二通道音频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
由测量部件测量通过由所述第一输出单元输出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而在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中产生的声音泄漏量和通过由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输出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而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中产生的声音泄漏量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由控制部件执行将所述第一通道音频数据与第二减小音频数据相加的处理和将所述第二通道音频数据与第一减小音频数据相加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处理,
其中该第二减小音频数据是基于所述测量部件的测量结果减小第二通道音频数据得到的,而该第一减小音频数据是基于所述测量部件的测量结果减小第一通道音频数据得到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方法,其中所述由测量部件测量声音泄漏量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包括步骤:
由包括在所述测量部件中的A/D转换器接收在通过所述3极端子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出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件中的用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出端子上获得的音频信号,或者接收在所述连接部件中的用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输出端子上获得的音频信号;
其中由所述A/D转换器测量在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中的声音泄漏量或者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中的声音泄漏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再现方法,其中所述由测量部件测量声音泄漏量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包括步骤:
由所述测量部件中的所述A/D转换器从用于从外部接收音频信号的输入端子接收音频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预定操纵而执行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接通电源的事件而执行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方法,其中在所述由控制部件执行处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处理的步骤之前,所述再现方法还包括:
由连接检测部件检测所述3极端子与用于通过所述3极端子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出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件的连接,
并且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连接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而执行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方法,其中所述由控制部件执行处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处理的步骤包括:
由所述控制部件执行以下两个处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自动调整声音泄漏减小处理:
将用于测量的音频数据提供给所述第一转换部件,将基于该用于测量的音频数据的用于测量的音频信号从所述第一输出单元输出,获得由所述测量部件相应地测得的在所述第二输出单元中的声音泄漏量,以及将所述第一通道音频数据与第二减小音频数据相加,其中该第二减小音频数据是基于所获得的声音泄漏量减小第二通道音频数据得到的;和
将用于测量的音频数据提供给所述第二转换部件,将基于该用于测量的音频数据的用于测量的音频信号从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输出,获得由所述测量部件相应地测得的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中的声音泄漏量,以及将所述第二通道音频数据与第一减小音频数据相加,其中该第一减小音频数据是基于所获得的声音泄漏量减小第一通道音频数据得到的。
CN2007101620143A 2006-10-06 2007-09-29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9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75074 2006-10-06
JP2006275074 2006-10-06
JP2006275074A JP4929960B2 (ja) 2006-10-06 2006-10-06 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計測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音漏れ低減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9995A CN101159995A (zh) 2008-04-09
CN101159995B true CN101159995B (zh) 2010-06-23

Family

ID=39274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201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9995B (zh) 2006-10-06 2007-09-29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30972B2 (zh)
JP (1) JP4929960B2 (zh)
KR (1) KR101403084B1 (zh)
CN (1) CN1011599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2728B2 (ja) * 2009-06-09 2011-01-12 株式会社東芝 音声出力装置、及び音声処理システム
JP5482579B2 (ja) 2010-09-02 2014-05-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831230B2 (en) * 2011-04-15 2014-09-09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mplifier crosstalk cancellation technique
CN102494247B (zh) * 2011-10-28 2013-12-18 北京嘉华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音频特征识别的气体泄漏检测方法
US20130156238A1 (en) * 2011-11-28 2013-06-20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daptive crosstalk rejection
US8917882B2 (en) * 2012-04-06 2014-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adset switches with crosstalk reduction
US9380388B2 (en) 2012-09-28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crosstalk removal
CN105282679A (zh) * 2014-06-18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立体声音的音质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KR20160052405A (ko) 2014-10-31 2016-05-12 페어차일드 세미컨덕터 코포레이션 오디오 크로스토크 교정 스위치
US10015578B2 (en) 2014-11-19 2018-07-03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Remote ground sensing for reduced crosstalk of headset and microphone audio signals
CN106028253B (zh) * 2016-06-22 2018-1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生成下混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9677A (ja) * 2000-06-23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音響エコーキャンセラー装置
CN1476180A (zh) * 2002-07-19 2004-02-18 �ձ�������ʽ���� 用于免提语音通信的声音回声抑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5768A (en) * 1990-02-07 1992-12-29 Joseph Daniel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the stereo effect in headsets having cross coupling voice coils
JP3158676B2 (ja) 1992-07-17 2001-04-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充電器
JPH0662622A (ja) 1992-08-20 1994-03-08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機の昇降制御機構
KR960016676B1 (ko) * 1994-10-27 1996-12-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모노/스테레오 커넥터 자동 인식 음성 입력 회로
WO2002052895A1 (de) * 2000-12-22 2002-07-04 Harman Audio Electronic Systems Gmbh Anordnung zur auralisation eines lautsprechers in einem abhörraum bei beliebigen eingangssignalen
JP3874099B2 (ja) * 2002-03-18 2007-01-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声再生装置
JP2004266807A (ja) * 2003-02-12 2004-09-24 Sharp Corp アンプ装置および信号出力方法
US7023983B2 (en) * 2003-12-30 2006-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Versatile circuit for interfacing with audio headsets
US7925030B2 (en) * 2006-07-08 2011-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rosstalk cancellation using load impedence measuremen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9677A (ja) * 2000-06-23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音響エコーキャンセラー装置
CN1476180A (zh) * 2002-07-19 2004-02-18 �ձ�������ʽ���� 用于免提语音通信的声音回声抑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03084B1 (ko) 2014-06-03
JP2008098737A (ja) 2008-04-24
US8130972B2 (en) 2012-03-06
KR20080031834A (ko) 2008-04-11
CN101159995A (zh) 2008-04-09
US20080085010A1 (en) 2008-04-10
JP4929960B2 (ja)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9995B (zh)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KR101706133B1 (ko) 신호 처리 시스템 및 신호 처리 방법
US6469239B1 (en) Data storage apparatus and data storage method with quality degrading features
JP5556408B2 (ja) 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KR20100066949A (ko) 오디오 기기 및 그의 신호보정방법
CN102638742A (zh) 声音信号输出设备及声音信号输出方法
JP4862448B2 (ja) 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オーディオ装置及び音場補正方法
CN102917294A (zh) 声音记录再现装置及声音记录再现装置的供电方法
JP2004129038A (ja) マイクロホンのレベル調整方法及びマイクロホンのレベル調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060034465A1 (en)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outputting audio and video signal or headphone signal using analog switch and method thereof
TWI408674B (zh) 用於差動聲音感測器之同步檢測及校準系統與方法
JP6873549B2 (ja) オーディオ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で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JP5320784B2 (ja)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
EP327698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US11399233B2 (en)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CN103037298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声音插座测试方法
KR20100035042A (ko) 음량 자동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230101944A1 (en) Multi-channel audio system, multi-channel audio device, program, and multi-channel audio playback method
US20110109542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20057723A1 (en)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090036220A (ko) 차량용 오디오 시스템 및 그의 오디오신호 자동조정 방법
JP2006229923A (ja) 音声情報出力装置、及び、音声再生システム
EP4195696A1 (en)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5317936B2 (ja) 音声信号処理装置
KR20110032617A (ko) 음원게인 자동제어 재생기 및 음원게인 자동제어 재생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