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5251A -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5251A
CN101155251A CNA2007100958383A CN200710095838A CN101155251A CN 101155251 A CN101155251 A CN 101155251A CN A2007100958383 A CNA2007100958383 A CN A2007100958383A CN 200710095838 A CN200710095838 A CN 200710095838A CN 101155251 A CN101155251 A CN 101155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zone
row
pixel
predeterm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58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5251B (zh
Inventor
松崎好树
八嶋俊
风间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5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5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5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52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7Image rotation
    • H04N1/3878Skew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mirrors
    • H04N1/113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mirrors for the main-scan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dedicated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15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by detecting marks or the like, e.g. slits
    • H04N2201/04717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by detecting marks or the like, e.g. slits on the scanned sheet, e.g. a reference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15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by detecting marks or the like, e.g. slits
    • H04N2201/04722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by detecting marks or the like, e.g. slits on a photoconductive drum or bel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53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 H04N2201/04758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canned image area
    • H04N2201/04787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canned image area by chang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dresses or values of pixels, e.g. in an array, in a memory, by interpo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分割单元,其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彩色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形成图像的灰度表示为处于一预定图像区域中的彩色像素的数量;图像区域移动单元,其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像素替换单元,其将形成各行的一部分并距所述边界在一预定距离范围内的彩色像素替换为介于所述行之间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根据电子照相系统的常规图像形成装置在诸如光敏元件的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然后将该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在转印时,可能将形成图像和被转印到记录材料的像素的位置不正确地转印到偏离期望位置的位置。为了克服本技术领域中的这一问题,已提出了通过直接对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而对像素的偏离进行校正的不同方法。在这种方法的一个示例中,提供了一种坐标系统,在该坐标系统上对图像进行定位,相对于该坐标系统将图像转换到另一坐标系统,并通过校正量对图像进行调节以补偿位置偏离。
日本特开2000-112206号公报公开了涉及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发明。在该装置中,对要形成的图像进行颜色分离,分成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针对这些颜色分别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多层转印,以形成彩色图像。例如,日本特开2000-112206号公报描述了对由颜色的扫描线的歪斜或扭曲而引起的调色剂图像的颜色错位进行校正的发明。
同时,日本特开平8-85236号公报描述了如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体地说,将由各图像站形成的配准标记的位置与基准位置进行比较,并基于坐标计算像素偏离位置。然后,将计算出的偏离位置用作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经校正输出位置的基础。这样,可以通过信号处理来高速输出具有各图像站的校正配准偏离信息的彩色图像,而不需要对各图像站的光学系统的位置进行机械校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即使通过在图像信息集内移动图像区域而对像素的位置偏离进行了校正之后,还对由于在基本上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像素的位置偏离而出现的缺陷图像进行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分割单元,其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彩色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形成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表示为处于一预定图像区域中的彩色像素的数量;图像区域移动单元,其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像素替换单元,如果在由所述图像区域移动单元移动了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后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窄于在由所述图像区域移动单元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前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将形成各行的一部分并距所述边界在一预定距离范围内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替换为介于所述行之间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分割单元,其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预定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形成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各自表示为处于一预定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像素的数量;图像区域移动单元,其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像素替换单元,如果在由所述图像区域移动单元移动了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后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宽于在由所述图像区域移动单元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前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将介于所述行之间并距所述边界在一预定距离范围内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替换为形成所述行之间的一部分行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分割单元,其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预定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形成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各自表示为处于一预定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像素的数量;图像区域移动单元,其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像素替换单元,其将形成各行的一部分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替换为介于所述行之间的像素,以使在由所述图像区域移动单元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前和之后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形成各行的一部分的彩色像素中的要由所述像素替换单元进行替换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与如下位置和所述行之一的端部相接触:所述位置是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与所述行相交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像素替换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来替换形成各行的一部分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像素替换单元对应于形成图像并由所述图像信息集表示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来替换形成各行的一部分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在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如果形成图像并由所述图像信息集表示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超过第一阈值,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替换形成各行的一部分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在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如果形成图像并由所述图像信息集表示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超过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替换比如果超过第一阈值则替换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多的像素。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在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在用百分比表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阈值处于大约30%到大约40%的范围内,在用百分比表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阈值处于大约40%到大约5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0,在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如果形成图像并由所述图像信息集表示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超过高于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三阈值,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替换比如果超过第一阈值则替换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少的像素。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1,在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在用百分比表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阈值处于大约30%到大约40%的范围内,在用百分比表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阈值处于大约60%到大约7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2,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其检测像素的位置偏离;接收单元,其接收多值图像信息集;处理单元,其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多值图像信息集转换为二进制图像信息集,所述二进制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预定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二进制图像信息集将形成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各自表示为位于预定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像素的数量;校正单元,其根据来自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校正所述二进制图像信息集;图像区域移动单元,其将经所述校正单元校正的二进制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并沿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多个图像区域的位置;像素替换单元,如果其中所述多个图像区域的位置已经移动的图像中的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窄于相关图像区域中的各个行间间隔,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将形成各行的一部分并距所述边界在预定距离范围之内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替换为介于所述行之间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如果其中所述多个图像区域的位置已经移动的图像中的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宽于相关图像区域中的各个行间间隔,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将介于所述行之间并距所述边界在预定距离范围之内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替换为形成所述行的一部分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根据包含由所述像素替换单元进行了替换的像素的图像信息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3,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使计算机执行用于图像处理的处理的程序,所述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预定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各自表示为位于预定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像素的数量;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如果在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后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窄于在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前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则将形成各行的一部分并距所述边界在预定距离范围之内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替换为介于所述行之间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4,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使计算机执行用于图像处理的处理的程序,所述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预定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表示为构成所述多行的像素的数量;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如果在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后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宽于在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前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则将介于所述行之间并位于距所述边界在预定距离范围之内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替换为形成所述行之间的行的一部分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配置,移动图像区域以使得基本邻接的多个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多个行之间的间隔变得窄于移动后的图像区域中的多个行之间的间隔。结果,即使已对像素的位置偏离进行了校正,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也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由于调色剂粘在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多个行之间而引起的缺陷图像的出现。
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配置,移动图像区域以使得基本邻接的多个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多个行之间的间隔变得宽于移动后的图像区域中的多个行之间的间隔。结果,即使已对像素的位置偏离进行了校正,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也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由于粘到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多个行的调色剂量的减少而引起的缺陷图像的出现。
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配置,即使已对像素的位置偏离进行了校正,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也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由于粘到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多个行的调色剂量的减少而引起的缺陷图像的出现。
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配置,关于缺陷图像的出现,根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来替换像素。这样,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像素替换对原始图像信息的影响。
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配置,关于缺陷图像的出现,根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来替换像素。这样,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像素替换对图像的影响。
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配置,关于缺陷图像,根据图像的灰度来替换像素。这样,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像素替换对图像的影响。
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配置,根据图像的灰度,在受缺陷图像的影响很大的图像区域中替换像素。这样,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像素替换对图像的影响。
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配置,根据图像的灰度,在受缺陷图像的影响越大的图像区域中替换越多的像素。这样,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像素替换对图像的影响。
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配置,根据图像的灰度,更恰当地替换像素。这样,可以抑制缺陷图像的出现。
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配置,根据图像的灰度,在受缺陷图像的影响很小的图像区域中不对像素进行替换。这样,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像素替换对图像的影响。
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配置,关于缺陷图像,根据图像的灰度来替换像素。这样,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像素替换对图像的影响。
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配置,将图像信息集的灰度各自表示为沿当形成图像时形成多行的方向连续排列的图像区域中的每单位图像区域的像素数量。即使对于这种图像信息集通过移动图像区域而校正了像素的位置偏离,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也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缺陷图像的出现。
根据权利要求13和14中所述的配置,将图像信息集的灰度各自表示为沿形成多行的方向连续排列的图像区域中的每单位图像区域的像素数量。即使对于这种图像信息集通过移动图像区域而校正了像素的位置偏离,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也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缺陷图像的出现。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配置;
图2A例示了网屏(screen)处理;
图2B例示了网屏处理;
图2C例示了网屏处理;
图2D例示了网屏处理;
图3是示出了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对歪斜进行校正的处理;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当对歪斜进行校正时缺陷图像是如何出现的;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当对歪斜进行校正时如何替换像素以抑制缺陷图像的发生;
图7示出了作为待替换目标的像素的位置的示例;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当对歪斜进行校正时如何替换像素以抑制缺陷图像的发生;
图9示出了作为待替换目标的像素的位置的示例;
图10示出了证实像素替换效果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低灰度区域中如何替换像素以抑制缺陷图像的出现;以及
图12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将与本实施例的配置一起描述对缺陷图像的形成进行抑制的原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系统配置。图像处理装置100例如内置在根据电子照相系统的诸如彩色打印机或彩色复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00包括图像数据输入单元101、灰度校正单元102、网屏处理单元103、校正单元104、像素替换单元105、偏离检测单元106、校正值计算单元107、存储单元108、系统控制单元109、显示单元111以及操作单元112。在这些组成单元中,图像数据输入单元101、灰度校正单元102、网屏处理单元103、校正单元104、像素替换单元105、校正值计算单元107、存储单元108以及系统控制单元109是由诸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CPU(中央处理单元)等的各种存储器和控制电路构成的。
图像数据输入单元101具有通信电路(未示出),并接收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主机装置200经由网络或通信线路发送的图像数据(图像信息)。图像数据输入单元101将图像数据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100。该图像数据是以PDL(页面描述语言)来编写的。图像数据输入单元101基于图像数据执行光栅化(rasterization),并按例如600dpi的位图格式产生图像数据集(以下将其称为位图数据集)。术语“dpi”是“每英寸点”的缩写,表示每英寸的像素数(在以下的描述中,使用该术语来表示相同的意思)。灰度校正单元102对上述的位图数据集执行灰度校正、黑斑校正等。网屏处理单元103对由灰度校正单元102进行了灰度校正的位图数据集执行网屏处理。网屏处理旨在将多值数据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并将灰度各自表示为每预定单位图像区域的像素数量,这些像素是由二进制数据表示的彩色像素。存在诸如网点型、条型等的多种类型的网屏。本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在于使用条型网屏。
图2A至2D例示了网屏处理的示例。现在参照这些图来示意性地描述使用条型网屏的网屏处理。
图2A示出了600dpi的多值位图数据集。该位图数据集从灰度校正单元102提供给网屏处理单元103。图中所示的每个网格c表示一个像素。各个网格c中的数值“120”表示“第120”灰度(级),其中总共有“288”个灰度。因此,在图2A的情况下,认为位图数据集的灰度等于120/288=42%。
图2B示出了存储在网屏处理单元103中的阈值矩阵。该阈值矩阵表示网屏的结构。更具体地说,阈值矩阵是用于根据指定的输出分辨率对具有多值浓度的图像数据集进行二进制化的阈值集。在该示例中,将输出分辨率设置为2400dpi,并根据特定规则将从“1”到“288”的阈值排列在阈值矩阵上。例如,网屏处理单元103以像素为单位将图2A中所示的多值位图数据集的数据组D1中的数据值与图2B中所示的阈值矩阵中包含的阈值(例如,阈值组D2)进行比较。如果位图数据集的数据值等于或高于所比较的阈值,则将相关像素设置为“点亮”。否则,如果数据值低于所比较的阈值,则将相关像素设置为“熄灭”。按照该方式将数据值二进制化。此外,在该示例中,需要将分辨率从600dpi转换到2400dpi。因此,执行二进制化,将600dpi的每一个像素的数据值视为等同于2400dpi的4×4=16个像素的数据值。图2D示出扩大了位图数据集的数据组D1的数据组D4以及扩大了阈值组D2的阈值组D5。
接着,图2C示出了二进制化之后的位图数据集。在该图中,将与阈值进行比较并被确定设置为“点亮”的像素着色为黑色。将被确定设置为“熄灭”的其他像素着色为白色。当关注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预定像素的黑色像素时,由这些黑色像素的排列而形成的多行沿着随着这些行的延伸而更接近主扫描方向地上升的方向延伸(例如,沿图中的斜向右上方)。因此,将经过网屏处理的位图数据集的灰度表示为每单位图像区域的沿特定方向(例如,也是沿图中的斜向右上方)延伸并且彼此连续地排列的多个黑色像素的数量。图2D中所示的图像D6是图2C中的图像区域D3的放大图。
在二进制数据中,被设置为“点亮”的每一个图像区域表示存在黑色像素,而被设置为“熄灭”的每一个图像区域表示不存在黑色像素。换言之,被设置为“熄灭”的图像区域不包括像素。然而,在下文中将假设在被设置为“熄灭”的每个图像区域中都存在白色像素地描述本实施例,以帮助很好地理解该描述。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黑色像素认为是预定像素,但是相反也可以将白色像素作为预定像素。当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的图像时,可以将白色像素作为预定像素,或者可以分别将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的像素作为预定像素。
网屏处理的概要如上文所述。
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110根据从图像处理装置100提供的图像数据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图3是示出了图像形成单元110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像形成单元110具有分别针对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的图像形成引擎10C、10M、10Y和10K。这些图像形成引擎10C、10M、10Y和10K分别包括:光敏鼓,作为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部件;充电装置,其将光敏鼓均匀地充电到预定电势;曝光装置,其根据相关调色剂颜色的图像数据,用光来照射光敏鼓,以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装置,其通过将相关调色剂颜色的调色剂提供给静电潜像来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在光敏鼓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将通过图像形成引擎10C、10M、10Y和10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所述中间转印带15挂靠在多个辊上以旋转这些辊。此外,将调色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到根据需要从容器盘50、51和52中的任一个提供的记录材料。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10C、10M、10Y和10K的位置,在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定影装置46。定影装置46通过对其上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压,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记录材料的表面。然后,将经过了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排出到出纸盘57上。
图1中所示的偏离检测单元106能够读取形成在光敏鼓、中间转印带15和记录材料上的任一调色剂图像,并且检测形成所读取图像的像素的位置偏离。例如,在读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偏离检测单元106基于光学传感器感测到的图像位置,检测记录材料上的像素的位置偏离。偏离检测单元106的光学传感器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10中的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附近。更具体地说,图像形成单元110沿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主扫描方向在两个或更多个位置处形成图案图像。偏离检测单元106读取这些图案图像,以确定像素的位置偏离的量。应注意的是,这里使用术语“位置偏离的量”和“位置偏离量”来表示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离的量和表示歪斜的倍率。主扫描方向是图像形成单元110中的曝光装置向图像载体部件的表面照射(扫描)的光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是图像形成单元110中的旋转方向(例如,各个光敏部件的表面的移动方向)。这两个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彼此垂直。
再回到图1,校正值计算单元107基于偏离检测单元106检测到的偏离量来获得校正近似函数,并计算用于对像素的位置偏离进行校正的校正值。校正单元104通过基于校正值对位图数据集执行图像处理来校正像素的位置偏离。像素替换单元105在执行了稍后所述的像素替换以抑制从其中已校正了像素位置偏离的位图数据集出现缺陷图像之后,将位图数据集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110。图像形成单元110基于位图数据集,通过上述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显示单元111显示各种信息和操作画面。操作单元112接收用户进行的各种操作,并根据这些操作向系统控制单元109提供信号。系统控制单元109执行对显示单元111的显示控制,还根据来自操作单元112的信号执行处理。此外,系统控制单元109对整个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全体操作进行控制。
图4示意性地特别例示出用于对多种像素位置偏离中的歪斜进行校正的处理。
图4假定在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11中的四个像素中出现向右下方歪斜的情况。这里的表述“向右下方歪斜”表示图像的剪切变形。例如,沿主扫描方向(向图中的右方),图像的上边缘或下边缘在副扫描方向上(向图中的下侧)逐渐离开图像的理想上边缘或下边缘(如图中的虚线所示)。相反,存在向右上方的歪斜。即,沿主扫描方向(向图中的右方),图像的上边缘或下边缘在与副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图中的上侧)逐渐离开图像的理想的上边缘或下边缘(如图中的虚线所示)。
在向右下方歪斜的情况下,歪斜校正处理仅需要对图像数据集进行变换,以使它向上歪斜与需要的像素数相等的距离。更具体地说,沿主扫描方向按照特定的宽度(在图中为8个像素)将图像11均匀地分割为五个图像区域b1、b2、b3、b4和b5。此外,沿主扫描方向将图像区域b2、b3、b4和b5的位置在图中每一个图像区域向上(沿与副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一个像素。因此,产生图像数据集12。如果基于这样的图像数据集12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则可以消除出现在图像11中的向右下方的歪斜,如图像13中所示。如图4中的图像数据集12所示,在后文中将沿主扫描方向将图像区域的位置每图像区域向上(沿与副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一个像素称为“向上移动”。与图4中的图像数据集12相反,对于向右上方的歪斜,仅需要将图像区域沿主扫描方向每图像区域向下(沿副扫描方向)移动一个像素。该处理称为“向下移动”。
此外,图4中的图像11示出了像素的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发生偏离的情况。然而,还存在另一种情况:歪斜导致像素在主扫描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离,如图像14所示。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将主扫描方向认为是垂直方向(向上或向下),而将副扫描方向认为是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然后,可以通过如用于图像13的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来对歪斜进行校正。
接着,图5示出了如上所述的歪斜校正涉及缺陷图像的状态。
在图5的图像1中,通过参照图2所述的网屏处理而形成大量的微行L。各行由在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都为45°角的方向上连续排列的黑色像素形成。此外,在白色背景上,由形成行的多个黑色像素中的每单位图像区域的黑色像素的数量来表示灰色调灰度。如果对该图像1执行向上移动以校正歪斜,则像素排列如图像1u所示。当观察此时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1附近的行L之间的距离时,向上移动之后的行L之间的距离d1比向上移动之前的行L之间的距离d短。即,在向上移动之后的边界1附近,黑色像素分布得比在向上移动之前更密集。结果,在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1处的行的端部附近的部分处,形成了包含浓度比预计浓度高的部分的缺陷图像。缺陷图像的这些部分在图像中常常具有黑带的外观,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以下将其称作“黑带”。该缺陷图像的颜色取决于形成行L的像素的颜色。在图5中,形成行L的像素是黑色的,因此,出现“黑带”。然而,如果形成行L的像素是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使用的任一种颜色,如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则形成颜色与形成行L的像素颜色相对应的缺陷图像。
相反,如果对图像1执行向下移动以校正歪斜,则像素排列如图像1d所示。当关注此时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1附近的行L之间的距离时,向下移动之后的行L之间的距离d2比向下移动之前的行L之间的距离d长。即,在向下移动之后的边界1附近,白色像素分布得比向下移动之前更密集。结果,在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1处的行的端部附近的部分处,出现包含浓度比预计浓度低的部分的缺陷图像。缺陷图像的这些部分在图像中往往具有白带的外观,因此为方便起见在本实施例中将其称作“白带”。
发明人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并确定了容易引起如上所述的带状缺陷图像的具体条件。该条件如下所述。
(i)使用条型网屏,形成网屏的行沿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都成45°角的方向延伸(行延伸角度越接近45°,越容易形成缺陷图像)。
(ii)行具有200lpi至300lpi(每英寸的行数)的密度,其中,所述密度定义为沿着垂直于行的方向的每英寸宽度的行数。
(iii)图像浓度(灰度)在20%至60%的范围内。
发明人对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缺陷图像的图像质量尝试各种改进。结果,如上所述的像素替换处理对于减少缺陷图像是有效的。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该像素替换处理。图6中的图像1是在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都成45°角的方向上经过了条型网屏处理的图像。如果对图像1执行向上移动以校正向右下方的歪斜,则像素排列如图像1u所示。在该状态中,如前所述地出现黑带。然后,用白色像素来代替作为位于图像1p中的阴影像素位置处的像素p1的黑色像素。
其原因如下所述:
在经过了向上移动的图像1u中,在图像区域b1与b2之间的边界1附近出现比其他图像区域包括更多黑色像素的图像区域a1。该图像区域a1造成黑带。然而,即使在向上移动后黑色像素更密集地分布的图像区域中,通过用白色像素替换在该图像区域中包括的任意黑色像素,向上移动之后的黑色像素和白色像素之间的平衡也可以恢复到向上移动之前的平衡。
在该情况下,几个像素位置适合作为替换目标的像素的位置。
例如,如图6所示,与边界1和行L的端部相接触的黑色像素适合用白色像素来替换。在该情况下,术语“端部”表示形成行的像素与不形成行的像素相接触的接触面的位置。作为另一种选择,如图7的放大图中的像素P1a所示,与边界1和行L(或其端部)之间的交叉点X相接触的黑色像素可以用白色像素来替换。还作为另一种选择,如图7中的像素P1b所示,在远离像素P1延伸的方向上移动一个像素的位置(不与边界1相接触)处的黑色像素可以用白色像素来替换。
根据实验,确认了如果将既位于边界1附近又位于行L的端部附近的黑色像素设置为要替换的目标则出现恒定的效果。图6和图7中所示的作为待替换目标的像素的位置仅仅是示例。考虑像素替换对图像的影响、行的延伸方向、行的密度、图像浓度等,可以适当地改变要替换的目标像素的位置。在任一情况下,距相互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1一预定距离的范围内包含的黑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需要用白色像素来替换。所述预定距离例如等于几个像素。
接着,现在将参照图8描述在向下移动的情况下的像素替换。
图像1示出了在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都成45°角的方向上实施的条型网屏处理。如果对图像1执行向下移动以校正向右上方的歪斜,则像素排列如图像1d所示。在该状态下出现白带。因此,用黑色像素来替换如图像1t中的阴影像素表示的作为白色像素的像素P2。
执行该替换是因为下述的原因。
在经过了向下移动的图像1d中,在图像区域b1与b2之间的边界1附近存在大量图像区域a2,各个图像区域a2比其他图像区域包括更多的白色像素,这些图像区域a2造成白带。然而,即使在向下移动后白色像素更密集地分布的这些图像区域中,也可以通过用黑色像素替换这些图像区域的每一个中包括的白色像素而将向下移动之后的白色像素与黑色像素之间的平衡恢复到向下移动之前的情况。
同样,在该情况下,几个像素位置适合作为待替换目标的像素的位置。
例如,如图8所示,与边界1和行L的端部相接触的白色像素适合用黑色像素来替换。作为另一种选择,如图9的放大图中的像素P2a所示,与边界1相接触的黑色像素可以用白色像素来替换。还作为另一种选择,如图9中的像素P2b所示,在与边界1相对的方向上移动一个像素的位置(不与边界1相接触)处的黑色像素可以用白色像素来替换。通过实验,确认了如果既位于边界1附近又位于行L的端部附近的像素是要替换的目标则出现恒定的效果。图8和图9中所示的作为待替换目标的像素的位置仅仅是示例。如先前所述,考虑像素替换对图像的影响、行的延伸方向、行的密度或图像浓度等,可以适当地改变要替换的目标像素的位置。在这些情况的任一种下,距相互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1一预定距离(例如等于几个像素)的范围内包含的白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需要用黑色像素来替换。
接着,图10示出了表示上述像素替换可以多大程度地抑制缺陷图像的出现的实验结果。
图10中左侧的曲线图示出了在对向右上方的歪斜进行校正的情况下的缺陷图像的出现频度。上部的曲线图示出了计算仿真的结果。下部的曲线图示出了读取实际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并通过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读取的图像进行分析的结果。此外,在图底部的标记表示在实验者视觉检查这些结果的情况下缺陷图像的出现程度。“良好”表示缺陷图像不明显。“不佳”表示缺陷图像很明显。
在上部的曲线图中,连接菱形点的线表示在不执行如上所述的像素替换的情况下图像灰度(横轴)与缺陷图像的强度(纵轴)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连接方点的另一条线表示在执行像素替换的情况下图像灰度(横轴)与缺陷图像的强度(纵轴)之间的关系。此外,在下部的曲线图中,连接菱形点的线表示在不执行像素替换的情况下图像灰度(横轴)与缺陷图像的强度(纵轴)之间的关系。连接方点的另一条序列线表示在执行像素替换的情况下图像灰度(横轴)和缺陷图像的强度(纵轴)之间的关系。在两个曲线图中,将纵轴上的“缺陷图像的强度”表示为通过根据预定标准将缺陷图像的强度(明显度)转换为数值而获得的数值。
从上部曲线图和下部曲线图中的菱形点线与方点线之间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除非执行像素替换,否则在灰度为30%到60%的范围内缺陷图像的出现强度相对较强。相反,当执行像素替换时,在与30%到60%相同的灰度范围内抑制缺陷图像的出现。当灰度超过60%时,即使不执行像素替换,缺陷图像也不会较强烈地出现。
另一方面,在大约20%到30%的另一灰度范围内,缺陷图像的强度更强。因此,当对于相对较低的灰度执行像素替换时,缺陷图像变得更明显而不是得到抑制。在对图中的向右下方的歪斜进行校正的情况下,也观察到该现象。可以认为该现象的原因是原始图像具有低的灰度。如果执行像素替换以对于低灰度的原始图像来改变像素颜色,则颜色改变的影响强烈地出现,因此往往突出了缺陷图像而不是抑制它。换言之,过度地替换了像素。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像素替换的处理内容在低灰度范围与高灰度范围之间是不同的。更具体地说,在如图11所示的低灰度范围中(例如,灰度为大约30%至40%),与如图8所示的高灰度范围(例如,灰度为大约40%至60%)相比,要替换的像素的数量较少。即,在高的灰度范围中,将图像区域b1与b2之间的边界1的两侧的白色像素替换为黑色像素,如参照图8所述。在图11中,仅仅将边界1的一侧的白色像素替换为黑色像素。换言之,如果图像的灰度超过第一阈值(在该情况下为30%至40%的范围内的任意值),则执行像素替换。如果灰度进一步超过了比第一阈值高的第二阈值(在该情况下为40%至50%的范围内的任意值),则对于比在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替换的像素的数量更大数量的像素执行像素替换处理。
下面,参照图12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图像处理装置100的操作。
首先,从主机装置200向图像数据集输入单元101输入图像数据集(步骤S1:是)。图像数据集输入单元101接着将图像数据集转换为具有位图格式的图像数据(位图数据集),并将获得的位图数据集提供给灰度校正单元102。灰度校正单元102对位图数据集执行灰度校正、黑斑校正等,并将校正后的位图数据集提供给网屏处理单元103(步骤S2)。网屏处理单元103对经过了如上所述的灰度处理的位图数据集执行网屏处理,然后将该位图数据集提供给校正单元104(步骤S3)。校正单元104在存储单元108中展开位图数据集,并基于已经由校正值计算单元107计算出的校正值来校正像素的位置偏离(步骤S4)。
接下来,像素替换单元105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108中的位图数据集和网屏处理单元103执行的网屏处理的属性,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像素替换处理(步骤S5)。如先前关于条件(i)至(iii)中所描述的,缺陷图像是否出现与网屏的属性和图像的灰度紧密相关。如果如下地满足这三个条件,则缺陷图像容易出现。首先,网屏是如图2C所示的条型,其由在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都成较接近45°(在该情况下,在45°±10°的角度范围内)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形成。第二,行的密度是200lpi至300lpi(行/英寸)。第三,图像的灰度为20%至60%。像素替换单元105根据位图数据集和网屏处理的属性是否满足这些条件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像素替换处理。如果缺陷图像的出现强度很低时执行像素替换,则如先前所述,通过在低灰度范围内的像素替换,这样的像素替换往往突出缺陷图像,而不是抑制图像中的缺陷。
如果像素替换单元105确定了需要像素替换处理(步骤S6:是),则确定位图数据集的灰度范围(步骤S7)。即,确定灰度属于低灰度范围(20%至40%)还是高灰度范围(40%至60%)。像素替换单元105进一步对与所确定的灰度范围相对应的数量的像素来执行上述的像素替换处理(步骤S8)。像素替换单元105进一步将经过了像素替换处理的位图数据集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110(步骤S9)。图像形成单元110基于输出的数据通过上述处理而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可以如下地对上述实施例做显著修改。
参照对黑带和白带二者的缺陷图像进行抑制的图像处理装置而描述了本实施例。然而,可以进行修改以抑制黑带和白带中的任一个或二者的缺陷图像,从而适应各种情况。即,在一些情况下,白带可能表现得不显著,因而可以原样地留下,而黑带可能表现得相当显著;而在其他情况下,白带可能表现得相当显著,而黑带不显著。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在移动(向上或向下移动)各个图像区域之后、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1处的多行L之间的各个间隔变得较窄,则将构成行L的像素替换为位于多行L之间的像素。另一方面,如果在移动(向上或向下移动)各个图像区域之后、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1处的多行L之间的各个间隔变得较宽,则将位于多行L之间的像素替换为构成行L的像素。简而言之,如上所述的多种替换处理各自的目的都是用介于行L的像素来替换构成行L的像素,以使得邻接像素区域之间的边界1处的行L之间的间隔在移动(向上或向下移动)图像区域之前和之后保持相同。即,造成缺陷图像的原因是行之间的间隔的变化,行间间隔的变化是为了消除像素的位置偏离而进行的校正造成的。为了消除该原因,像素需要被仅仅替换为使得边界1处的行L之间的间隔在图像区域移动之前和之后保持相同。然而,这些间隔并不需要在移动之前和之后严格相同,可以按照使得这些间隔在移动之前和之后尽可能相同的方式来执行像素替换。
此外,上述实施例描述了对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离(如图4中的图像11所示)进行歪斜校正的示例。然而,与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技术甚至可以应用于对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离(如图4中的图像14所示)进行倾斜校正。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将“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作为平面坐标系的基准轴。然而,基准轴不限于这些方向,可以是平面上的任何类型的两个不同轴。在对像素的位置偏离进行校正的情况下,校正单元104仅仅需要沿着这两个基准轴之一移动每一个分割的图像区域。假设图像区域的该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并假设网屏的行L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于是,如果出现缺陷图像,则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满足相互不平行的关系。这是因为,如果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平行,则如上所述的行L之间的间隔不改变。
作为像素替换的条件,该实施例要求行L的延伸方向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二者之间的角度都应该落入45°±10°的范围内。该条件不限于此范围,角度范围可以窄得多或更宽。总之,像素替换单元105仅仅需要如上所述地根据第一方向(图像区域的移动方向)和第二方向(行L的延伸方向)来执行像素替换处理。
如果图像的灰度满足条件:图像应该具有20%至60%的灰度,则执行像素替换。但是,即使图像具有超过60%的灰度,也可以执行像素替换。然而,在该情况下,要替换的像素的数量小于在图像具有20%至60%的灰度的情况下所要替换的像素的数量。即,如果灰度超过第三阈值(在该情况下假设为在60%至70%之间的任何值),则替换数量比在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替换的像素的数量少的像素,或者禁止像素替换。
此外,本实施例采用两阶段处理结构,即,针对20%至40%的灰度范围和针对40%至60%的另一灰度范围分别替换不同数量的像素。然而,可以将灰度分割为三个或更多个灰度范围,并通过三个或更多个处理阶段来执行处理。无论采用两个、三个还是更多个灰度范围,都执行如上所述的像素替换。如果图像具有超过高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的灰度,则替换数量比在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替换的像素的数量更多的像素。因此,该结构没有本质改变。简而言之,像素替换单元105只需要基于图像的灰度来替换像素。
尽管本实施例旨在对倾斜进行校正,但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不仅对于倾斜校正是有效的,而且对于弯曲校正、线性校正等也是有效的。
图像形成单元110中采用的系统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该系统能够基于其中通过图像处理校正了像素的位置偏离的图像数据集而形成图像即可。用于检测像素的位置偏离的方法可以如下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10向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外部输出测试图案,可以将由外部装置的测量而确定的偏离量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100。在该情况下,在图像处理装置100中不需要设置偏离检测单元106。
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100可以由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计算机或者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机装置(如个人计算机)构成。此外,图12中所示的处理过程可以写为程序。可以将该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上,例如磁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或ROM。可以将该程序以这种记录介质的形式提供给图像处理装置100。作为另一选择,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的网络而将该程序下载到图像处理装置100。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图像分割单元,其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彩色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形成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表示为处于一预定图像区域中的彩色像素的数量;
图像区域移动单元,其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
像素替换单元,如果在由所述图像区域移动单元移动了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后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窄于在由所述图像区域移动单元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前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将形成各行的一部分并距所述边界在一预定距离范围内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替换为介于所述行之间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
2.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图像分割单元,其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彩色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形成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各自表示为处于一预定图像区域中的彩色像素的数量;
图像区域移动单元,其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
像素替换单元,如果在由所述图像区域移动单元移动了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后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宽于在由所述图像区域移动单元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前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将介于所述行之间并距所述边界在一预定距离范围内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替换为形成所述行之间的一部分行的彩色像素中的至少一个。
3.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图像分割单元,其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彩色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形成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表示为处于一预定图像区域中的彩色像素的数量;
图像区域移动单元,其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
像素替换单元,其将形成各行的一部分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替换为介于所述行之间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以使在由所述图像区域移动单元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前和之后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要由所述像素替换单元进行替换的形成各行的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彩色像素与如下的位置及所述行之一的端部相接触:所述位置是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与所述行相交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像素替换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来替换形成各行的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彩色像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像素替换单元对应于形成图像并由所述图像信息集表示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来替换形成各行的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彩色像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如果形成图像并由所述图像信息集表示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超过第一阈值,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替换形成各行的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彩色像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如果形成图像并由所述图像信息集表示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超过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替换比如果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替换的所述至少一个彩色像素多的像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在以百分比表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的情况下处于大约30%到大约40%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阈值在以百分比表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的情况下处于大约40%到大约50%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如果形成图像并由所述图像信息集表示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超过高于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三阈值,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替换比如果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替换的所述至少一个彩色像素少的像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阈值在以百分比表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的情况下处于大约30%到大约40%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第三阈值在以百分比表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灰度的情况下处于大约60%到大约70%的范围内。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其检测像素的位置偏离;
接收单元,其接收多值图像信息集;
处理单元,其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多值图像信息集转换为二进制图像信息集,所述二进制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彩色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二进制图像信息集将形成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各自表示为位于一预定图像区域中的预定像素的数量;
校正单元,其根据来自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校正所述二进制图像信息集;
图像区域移动单元,其将经所述校正单元校正的二进制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并沿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多个图像区域的位置;
像素替换单元,如果其中所述多个图像区域的位置已经移动的图像中的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窄于这些图像区域中的各个行间间隔,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将形成各行的一部分并距所述边界在一预定距离范围之内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替换为介于所述行之间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或者,如果其中所述多个图像区域的位置已经移动的图像中的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宽于这些图像区域中的各个行间间隔,则所述像素替换单元将介于所述行之间并距所述边界在一预定距离范围之内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替换为形成所述行的一部分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其根据包含由所述像素替换单元进行了替换的像素的图像信息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13.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使计算机执行用于图像处理的处理的程序,所述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预定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各自表示为位于一预定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像素的数量;
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邻接的图像区域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
如果在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后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窄于在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前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则将形成各行的一部分并距所述边界在一预定距离范围之内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替换为介于所述行之间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使计算机执行用于图像处理的处理的程序,所述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图像信息集分割为多个图像区域,所述图像信息集形成分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预定像素构成的多个行,并且所述图像信息集将图像的一个或更多个灰度表示为构成所述行的像素的数量;
将所述多个图像区域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相对于与该预定图像区域基本邻接的图像区域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
如果在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后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宽于在移动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之前的图像中的所述预定图像区域与所述基本邻接图像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各个行间间隔,则将介于所述行之间并距所述边界在一预定距离范围之内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替换为形成所述行之间的一部分行的至少一个彩色像素。
CN2007100958383A 2006-09-27 2007-04-05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5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2911A JP4033226B1 (ja) 2006-09-27 2006-09-27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62911 2006-09-27
JP2006262911 2006-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5251A true CN101155251A (zh) 2008-04-02
CN101155251B CN101155251B (zh) 2010-06-09

Family

ID=39078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583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5251B (zh) 2006-09-27 2007-04-05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16945B2 (zh)
JP (1) JP4033226B1 (zh)
KR (1) KR100907736B1 (zh)
CN (1) CN10115525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629A (zh) * 2010-10-20 2012-05-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5827895A (zh) * 2015-01-23 2016-08-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点区域提取方法及网点区域提取装置
CN105975998A (zh) * 2015-03-10 2016-09-28 佳能株式会社 校正细线宽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1028127A (zh) * 2019-11-18 2020-04-1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gpu子纹理替换存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1014B2 (ja) * 2006-12-28 2013-02-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843604B2 (en) * 2006-12-28 2010-11-30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correc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correcting method
US8149475B2 (en) * 2007-10-30 2012-04-03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cessing image
JP4952627B2 (ja) * 2008-03-21 2012-06-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9116828B2 (en) 2008-06-11 2015-08-25 Micron Technology, Inc. Data bus inversion usable in a memory system
JP5569255B2 (ja) * 2010-08-25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き込み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書き込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533481B2 (ja) * 2010-09-16 2014-06-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8907903B2 (en) * 2011-01-13 2014-12-09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Handing control of an object from one touch input to another touch input
KR101930880B1 (ko) 2012-02-23 2018-12-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5742857B2 (ja) * 2013-01-10 2015-07-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9129208B2 (en) * 2013-03-15 2015-09-0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 object type from raster data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12163B2 (ja) * 2014-06-25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き込み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書き込み装置の制御方法
US9824498B2 (en) * 2014-12-30 2017-11-21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Scanning display system in head-mounted display for virtual rea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5236A (ja) 1994-09-16 1996-04-02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12206A (ja) 1998-10-07 2000-04-2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57041A (ja) 1999-11-30 2001-06-08 Hitachi Ltd カラー印刷装置
JP3608466B2 (ja) 2000-02-29 2005-01-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2411A (ja) 2004-09-16 2006-03-30 Canon Inc 誤差拡散による量子化処理方法
JP4386281B2 (ja) * 2005-01-31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629A (zh) * 2010-10-20 2012-05-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9158223B2 (en) 2010-10-20 2015-10-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55629B (zh) * 2010-10-20 2016-04-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5827895A (zh) * 2015-01-23 2016-08-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点区域提取方法及网点区域提取装置
CN105827895B (zh) * 2015-01-23 2019-02-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点区域提取方法及网点区域提取装置
CN105975998A (zh) * 2015-03-10 2016-09-28 佳能株式会社 校正细线宽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5975998B (zh) * 2015-03-10 2019-08-09 佳能株式会社 校正细线宽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1028127A (zh) * 2019-11-18 2020-04-1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gpu子纹理替换存储方法
CN111028127B (zh) * 2019-11-18 2023-06-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gpu子纹理替换存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033226B1 (ja) 2008-01-16
KR20080028749A (ko) 2008-04-01
US7916945B2 (en) 2011-03-29
JP2008085619A (ja) 2008-04-10
KR100907736B1 (ko) 2009-07-14
CN101155251B (zh) 2010-06-09
US20080075363A1 (en) 200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5251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7363035B2 (ja) 画像検査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57786B2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検査方法
JP450685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19526B2 (en) Image examination apparatus, image examination system, and image examination method
JP451796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CN108632487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校准方法
JP20062594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3200585A (ja) 画像検品装置、画像検品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151705B2 (en) Image inspe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AU2012205245B2 (en) Print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16177669A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検査方法
CN106210439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2023059744A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443719B2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JP7367462B2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JP7367461B2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JP7367460B2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JP7413868B2 (ja)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5987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3129421B2 (ja) 画像の階調記録装置
JP413371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21096535A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システム
JPH0486689A (ja) 色補正標本の構成方法
JP2023059743A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