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2781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2781A
CN101152781A CNA2007101022135A CN200710102213A CN101152781A CN 101152781 A CN101152781 A CN 101152781A CN A2007101022135 A CNA2007101022135 A CN A2007101022135A CN 200710102213 A CN200710102213 A CN 200710102213A CN 101152781 A CN101152781 A CN 101152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interarea
printing
screen mask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22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瀬户政行
柳原直人
中岛干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2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2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34Screens, Frames; Hold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34Screens, Frames; Holders therefor
    • B41F15/36Screens, Frames; Holders therefor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 B41N1/24Stencils; Stencil materials; Carrier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screen printing or stencil printing
    • H05K3/1225Screens or stencils; Hold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丝网印刷的印刷精度的技术。本发明的将印刷装置的丝网掩模(1)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的固定机构由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构成: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在丝网掩模(1)的外周缘具有的框(5)的四边中沿作为刮墨刀(9)的擦动方向的箭头(12)配置的边(51)和边(52)以及掩模支架(2),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在框(5)的四边中沿与箭头(12)交叉的方向配置并且从擦动开始位置看时在与箭头(12)相反的方向上配置的边(53)以及掩模支架(2)。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特别涉及适用于丝网印刷(screen printing)的有效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0-20298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作为通过丝网的张力来减少变形量的用于轻量丝网印刷的框架(frame),记载了以下构造:是铝合金制的角管,被组装成四边形,印刷用丝网在被施加张力的状态下,在撑开的丝网印刷用框架内侧的角部上形成轴向的开口部,并在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插入碳纤维束。
认为根据此构成,提高了针对框架弯曲应力的刚性,并抑制了重力的增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02987号公报
所谓丝网印刷是指,将油墨等印刷剂由滚压(squeezing)(用刮墨刀挤出印刷剂)使其通过模板丝网(stencil screen),并将期望的图案复印在被印刷物上的孔版印刷方式的一种,在IC基板的电路布线形成、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平板显示板的电极形成、以及荧光体层形成等各种用途中被广泛使用。
特别是,在PDP的制造工序中,丝网印刷技术被使用于电极形成工序和荧光体层形成工序等中,但是,近年来由于显示器的显示面尺寸趋于大型化,并且显示图像趋于高精细化,因而要求采用大型的丝网掩模(screen mask)进行高精度的印刷的技术。
本发明人针对利用丝网掩模进行高精度印刷的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为了进行高精度的丝网印刷,需要将丝网掩模和基板等被印刷物以规定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在以高精度维持上述规定的位置关系的同时,进行滚压(squeezing)而复印到被印刷物上。
然而,丝网印刷,为了由滚压使印刷剂通过丝网掩模复印到被印刷物上,当进行滚压时一部分印刷剂会附着在丝网掩模的背面上(一般被称为内面蔓延)。
内面蔓延的印刷剂虽然可以通过清洁装置而被擦去(一般称为内拭),但由于该内拭工序无法在印刷实施位置上进行,只能将丝网掩模从印刷实施位置移送到清洁实施位置上(在丝网掩模的掩模框固定在掩模支架上的状态下,连该掩模支架一起移送)而实施。被内拭的丝网掩模被再次移送到印刷实施位置上进行下一次印刷。
由于每进行一次或每进行几次滚压就要进行内拭,丝网掩模随之每次都在清洁实施位置与印刷实施位置之间被移送。
这里,将丝网掩模移送至印刷操作实施位置的工序,例如,由于移送用的导轨等的弯曲等原因,掩模支架可能发生变形。由于掩模框被固定在掩模支架上,掩模框随掩模支架也会发生一些变形。
另外,在挤压工序中,将刮墨刀从丝网掩模的上面以规定的挤压向下面方向按压,同时,使其从掩模框四角形的一边向相反侧的一边方向擦动。
此处,由于在掩模框上沿刮墨刀的擦动方向作用有弯曲应力,掩模框(特别是与印刷有效区域对应的位置)会发生若干的变形。由于丝网掩模的平面尺寸越大,掩模框的刚性越小,随着滚压掩模框的变形量与丝网掩模的平面尺寸(特别是与刮墨刀的擦动方向交叉方向的尺寸)成比例的增大。
作为抑制掩模框的变形的方法,有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20298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增强掩模框的方法。
但是,为了仅通过增强掩模框的方法来抑制上述掩模框的变形,则必须在掩模框中插入相当量的增强材料。而且,由于丝网掩模的平面尺寸越大型化,上述掩模框的刚性越下降,因而增强材料的插入量增加,丝网掩模的重量也增大。
当丝网掩模的重量增大后,在进行丝网掩模的更换操作时,造成丝网掩模的搬运困难。另外,为了提高印刷装置的机械强度,也产生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由上述两个主要原因所造成的掩模框的变形,由于变形量较小而从未受到关注。但是,为了取得PDP显示图像的高精细化要求的印刷精度,则无法忽视该问题的存在。
即,作为提高丝网印刷的印刷精度的方法,仅采用将增强材料插入掩模框的方法时,有可能无法得到所期望的印刷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丝网印刷的印刷精度的技术。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PDP高精细化的技术。
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述和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及其他目的和崭新的特征进行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具有代表性的发明的概要进行简单的说明。
即,本发明中,将印刷装置的丝网掩模固定在掩模支架上的固定机构由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构成:该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在丝网掩模的外周缘上具有的掩模框的四边中沿刮墨刀的擦动方向配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上述掩模支架;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在上述掩模框的四边中沿与上述擦动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并且从上述擦动开始位置看时在与上述擦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配置的第三边以及上述掩模支架。
以下,在本发明所公开的发明中,针对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发明而得到的效果进行简单说明如下。
即,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丝网印刷的印刷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丝网掩模载置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掩模支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载置有丝网掩模的掩模支架被移送到印刷实施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上面看图2所示的印刷装置的掩模支架和丝网掩模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从下面看图2所示的印刷装置的掩模支架和丝网掩模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沿图3所示的A-A线向下面方向切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沿图3所示的B-B线向下面方向切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掩模支架上载置丝网掩模工序的主要部位截面图。
图8是表示从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掩模支架上载置丝网掩模的位置移送到印刷实施位置的工序的主要部位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挤出机构进行动作并将印刷剂复印到被印刷物上的工序的主要部位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丝网掩模的背面进行清洁的工序的主要部位截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从上面看图11所示印刷装置的刮墨刀、掩模支架和丝网掩模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沿图12所示的B-B线向下面方向切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图12所示的沿C-C线向下面方向切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将固定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比较例的印刷装置的掩模支架上的丝网掩模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采用不具备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比较例的上述第二固定机构的印刷装置进行丝网印刷时丝网掩模的变形状态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1:丝网掩模;1a:主面(第一主面);1b:主面(第二主面);2:掩模支架;3:基板(被印刷物);3a:主面;4:印刷台;5:框(掩模框);6:内纱;7:外纱;8:制动器;9:刮墨刀(挤出机构);10:导轨;11:夹具(第一固定机构);12:箭头(第一方向);13:清洁装置;14:固定夹具(第二固定机构);51:边(第一边);52:边(第二边);53:边(第三边);54:边(第四边);100、101:印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为了方便将多个部分或实施方式分开进行说明,但除了特别说明以外,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存在一方是另一方局部或全部的变形例、详细、补充说明等的关系。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当提到部件的数等(包括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时,除了有特别说明以及从原理上明确限定为特定数的情况以外,不被该特定的数限定,可以为特定数以上,也可以为特定数以下。
为了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全部附图中对具有同一功能的部件赋予同一符号,原则上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一)
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中,关于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技术,以以下工序为例进行说明,即,在由形成于PDP的基板表面上的隔壁(用于将放电空间以每个单元进行划分的隔壁)划分的单元内形成荧光体层的PDP制造工序。
在PDP的基板表面上形成隔壁并将放电空间以每个单元进行划分的方法,被大致分为通过带状的隔壁(以下称为条形肋:stripe rib)而进行划分的方法、以及通过格子状的隔壁(以下称为箱形肋:box rib)而进行划分的方法。
至此,通过条形肋进行划分的方法较普遍,但为了PDP显示图像的高精细化而采用缩短条形肋的配置间距的方法,另外,为了提高PDP的辉度而采用由箱形肋进行划分的方法的情形有所增加。
图1是表示将丝网掩模载置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掩模支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载置有丝网掩模的掩模支架被移送到实施印刷的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上面看图2所示的丝网掩模和掩模支架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从下面看图2所示的丝网掩模和掩模支架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沿图3所示的A-A线向下面方向切断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截面图,图6是表示沿B-B线向下面方向切断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截面图。
图1中,印刷装置100具有:丝网掩模1;支撑丝网掩模1的掩模支架2;和在一方的主面上例如载置形成有箱形肋的基板(被印刷物)3的印刷台4。
如图5所示,丝网掩模1具有位于相互相反侧的上主面(第一主面)1a和下主面(第二主面)1b,并在外周缘上具有框5(掩模框)。另外,丝网掩模1具有:以期望的图案形成有使印刷剂从上主面1a向下主面1a方向通过的孔部的内纱6;和使内纱6沿框5的方向绷紧的外纱7。
另外,丝网掩模1的上主面1a以相对的状态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框5的下面,在维持所期望的绷紧的状态下保持内纱6和外纱7。另外,框5如图4和图5所示,是角管为四角形的情况,例如,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
另外,根据丝网掩模的平面尺寸(从主面1a侧所看的尺寸)的大小,增强材料被插入框5的内部。
如图1所示,丝网掩模1以夹持在掩模支架2的“コ”字形的引导部的状态被插入。丝网掩模1的插入方向的位置通过在掩模支架2的一边上形成的制动器8而决定,被载置在掩模支架2上。
另外,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00具有刮墨刀9,刮墨刀9具有在印刷实施时一边将丝网掩模1的上主面1a按压在基板3方向一边擦动,并将作为印刷剂的荧光体膏剂(未图示)挤出到下主面1b侧的挤出机构。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的印刷装置100具有:从在掩模支架2上载置丝网掩模1的位置(第一位置)到将荧光体膏剂填充至通过形成在基板3主面上的箱形肋而划分的单元内的位置、即、印刷实施位置(第二位置),以丝网掩模1载置在掩模支架2上的状态进行移送的移送机构。
此处,所谓印刷实施位置是指:使作为印刷剂的荧光体膏剂由刮墨刀9的擦动从主面1a向主面1b的方向通过形成在内纱6上的孔部填充到由肋条划分的单元内(即复印)的位置。在印刷实施位置上,丝网掩模1和基板3成为上述填充所必需的规定的位置关系。
作为移送机构,如图1和图2能够例示将支撑丝网掩模1的掩模支架2沿导轨10进行移送的方法。作为用于移送的动力,例如可以使用电动机等。
从上述第一位置到印刷实施位置的移送阶段,丝网掩模1的框5,处于被掩模支架2支撑的状态,丝网掩模1没有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
与掩模支架2一起被移送至上述印刷实施位置上的丝网掩模1由如图3~图5所示的夹具(clamp)11固定(第一固定机构)。夹具11例如是气筒等棒状的部件,将框5从掩模支架2的上侧部件向下侧的部件方向按压并固定。
此外,第一固定机构只要通过印刷实施时产生的力(即通过刮墨刀9一边按压一边擦动,在擦动方向起作用的力)将框5的移动现象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即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一中,由夹具11的固定即第一固定机构在印刷实施位置进行工作。以下,关于在印刷实施位置以外使第一固定机构工作的问题,参照图15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将固定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比较例的印刷装置的掩模支架上的丝网掩模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后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5中所示的符号与本实施方式一的图3所示的符号相对应。另外,图15中为了便于理解丝网掩模的变形状态而将丝网掩模的变形程度夸大地进行了显示。
从在掩模支架2上载置丝网掩模1的位置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时,当导轨10发生歪斜时,如图15所示掩模支架2有可能发生变形。此时,丝网掩模1的框5被固定在掩模支架上时,掩模框随掩模支架也发生若干变形。
作为丝网掩模1的印刷有效区域的内纱6,由于通过内纱6沿框5的方向由一定范围内的张力而绷紧,当框5变形时,内纱6也随之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一的比较例中,印刷精度有可能偏离允许范围。
当印刷精度偏离允许范围时,RGB(Red Green Blue)的各荧光体膏剂未填充至规定的单元内,而填充到例如邻接的单元,产生混色不良。另外,即便没有到混色的地步,但荧光体如果上了肋的顶部,在完成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显示上,成为导致产生不均匀等的原因。
由于图1~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是使第一固定机构在印刷实施位置工作,当从在掩模支架2上载置丝网掩模1的位置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时,丝网掩模1未被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而是以能够滑动的状态载置。
因此,例如即使由于在图1和图2所示的导轨10上产生歪斜等理由,导致掩模支架2发生变形,也能够防止丝网掩模1的框5发生变形。
即,本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由于通过使第一固定机构在印刷实施位置上工作,能够防止从在掩模支架2上载置丝网掩模1的位置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时框5的变形,因而能够提高印刷精度。
以下,针对采用本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100对被印刷物进行丝网印刷的方法,以将RGB的各荧光体膏剂填充在由基板3上形成的肋而划分的各单元内的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掩模支架上载置丝网掩模的工序的主要部位截面图,图8是表示从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掩模支架上载置丝网掩模的位置移送到印刷实施位置的工序的主要部位截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挤出机构工作并将印刷剂复印至被印刷物上的工序的主要部位截面图,图10是表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丝网掩模的背面进行清洁的工序的主要部位截面图。
(a)首先,如图7所示,在第一位置将丝网掩模1配置在掩模支架2上。在该工序中,丝网掩模1的框5处于被掩模支架2支撑的状态,丝网掩模1并非被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
另外,基板3配置在印刷台4上。
(b)接下来,如图8所示,掩模支架2以支撑丝网掩模1的框5的状态被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第二位置)。作为移送方法如上所述,可以采用使掩模支架2沿导轨10进行移送的方法。
(c)丝网掩模1和掩模支架2被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后,印刷装100的第一固定机构工作,丝网掩模1被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作为第一固定机构,如前面参照图3~图5已进行说明的一样,例如可以采用通过夹具11将框5从掩模支架2的上侧部件向下侧部件方向按压并固定的方法。
根据本实施方式一的印刷方法,由于通过使第一固定机构在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时进行工作,能够防止从在掩模支架2上载置丝网掩模1的位置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时的框5的变形,能够提高印刷精度。
(d)丝网掩模1在印刷实施位置被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后,基板3以被配置在印刷实施位置上的方式移送。通过在载置有基板3的状态下移动印刷台4,基板3被调整至规定的印刷位置。
作为位置调整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通过红外线传感器等对丝网掩模1和基板3的位置进行确认,以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使印刷台4移动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一的印刷台4,既可以以在沿丝网掩模1的主面1b的方向,也可以在与主面1b交叉的方向,以能够移动的状态被支撑在印刷装置100的框架上。因此,通过在载置有基板3的状态下使印刷台4移动,可以将基板3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
(e)丝网掩模1和基板3分别被配置在印刷实施位置后,印刷装置100的滚压(挤出机构)进行工作,作为印刷剂的荧光体膏剂被复印到被印刷物的基板3上。即,第一复印工序被实施。
此处,箱形肋或条形肋形成在与图9所示的主面1b相对的基板3的主面3a上。刮墨刀9通过将丝网掩模1的内纱6(参照图3)一边从主面1a压向基板3的主面3a的方向,一边沿图中箭头12所示的方向(擦动方向)擦动,例如将红色的荧光体膏剂填充(即复印)至由形成在基板3的主面3a上的肋条划分的单元内。
由于丝网掩模1的内纱6通过规定范围内的张力,沿框5方向被绷紧,完成刮墨刀9的上述擦动,并在移向上部的阶段中内纱6与基板3剥离,第一复印工序结束。
(f)复印工序中,为了利用滚压使荧光体膏剂通过内纱6的孔部并填充至基板3上,当实施滚压时,部分荧光体膏剂附着在丝网掩模1的背面上(内面蔓延)。
在填充不同种类的荧光体膏剂时,为了防止混色的问题,需要将附着的荧光体膏剂擦去的工序。此处,如图10所示,将附着在丝网掩模1的主面1b上的荧光体膏剂通过清洁装置13进行清洁。
在清洁工序之前,为了确保清洁装置13的配置空间,需要将丝网掩模1移送至清洁实施位置(第一位置)。作为移送方法,可以考虑采用在解除第一固定机构后移送至清洁实施位置的方法。
但是,由于解除第一固定机构时,需要在清洁后实施的第二复印工序中再次确认丝网掩模1和基板3的位置,致使操作变得复杂。为了回避第二复印工序前的位置确认,需要将丝网掩模1以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的状态进行移送。
然而,将丝网掩模1以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的状态进行移送时,如上所述,当导轨10发生变形时,掩模支架2和掩模框5也会发生若干变形。
经过本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丝网掩模1以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的状态进行清洁工序、以及向印刷实施位置移送的移送工序,可以将掩模框5复原至使第一固定机构工作时的形状。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通过使第一固定机构在印刷实施位置进行工作,即使掩模框5由于移送工序而产生变形也能够在印刷实施位置复原,因而能够提高印刷精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一,为了便于说明,对丝网掩模1载置在掩模支架2上的位置和清洁实施位置进行了区别记载,但可以将这些位置设为同一位置。如果设为同一位置,可以缩小印刷装置的专有面积。
(g)清洁工序完成后,如图8所示,掩模支架2被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第二位置)。如上所述,此时,丝网掩模1以被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的状态移送。
以下,重复上述(d)~上述(f)所说明的工序,在第二复印工序、第三复印工序结束时,在由形成于基板3上的肋而划分的各个单元内,RGB的各荧光体膏剂被填充在规定的位置上。
此外,在第一印刷工序结束后的上述(d)位置调整工序中,可以将确认丝网掩模1和基板3的位置的操作省略。
(实施方式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将丝网掩模的掩模框固定在掩模支架上的机构作为第一固定机构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增加与第一固定机构不同的第二固定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二中,针对除上述第一固定机构以外还具备第二固定机构的印刷装置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从上面看图11所示的刮墨刀、丝网掩模和掩模支架的平面图,图13是表示沿图12所示的B-B线向下面方向切断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截面图,图14是表示沿C-C线向下面方向切断的状态的放大主要部位截面图。此外,由于沿图12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与图5所示的截面图为同样的结构,所以省略图示。
图1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二的印刷装置101与图2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100的不同点在于:印刷装置101上具有固定夹具(第二固定机构)14。
在图11中,印刷装置101具有丝网掩模1、以及支撑丝网掩模的掩模框5的掩模支架2。由于图11是将掩模支架2移送至印刷实施位置后的状态,虽然图11中未图示,但印刷装置101在丝网掩模1的下方具有载置有作为被印刷物的基板3(参照图5、图14)的印刷台4(参照图5、图14)。
另外,丝网掩模1具有上主面(第一主面)1a和下主面(第二主面)1b(参照图5、图14),在外周缘上具备具有四边51、52、53、54的框(掩模框)5。
另外,印刷装置101具有刮墨刀9,该刮墨刀9在复印工序中将丝网掩模1的主面1a一边向基板3的方向按压,一边沿图11的箭头(第一方向)12擦动,具有将印刷剂(未图示)向主面1b侧挤出的机构(挤出机构)。
另外,印刷装置101具有将丝网掩模1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的固定机构。此处,针对该固定机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丝网掩模1的框5,如图11所示,具有四边51、52、53、54,但其中以沿箭头12方向延伸的形式被设置的边(第一边)51、以及边(第二边)52,与上述实施方式一说明的印刷装置100一样,通过夹具11被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第一固定机构)。
另外,在印刷装置101中,在以沿与箭头12方向交叉的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形式而设置的边(第三边)53和边(第四边)54中,沿被设置在与箭头12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边(第三边)53通过固定夹具14而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第二固定机构)。
此处,针对利用不具有上述第二固定机构的印刷装置进行丝网印刷时的问题,参照图16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采用不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比较例的上述第二固定机构的印刷装置进行丝网印刷时丝网掩模变形状态的平面图。图16中所示的符号与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图12所示的符号相对应。另外,在图16中,为了便于理解丝网掩模的变形状态而对丝网掩模的变形程度进行了夸大显示。
在图16中,刮墨刀9在复印工序中,从箭头12的下侧的始点朝向上侧的终点(箭头12的顶端)进行擦动。此时,由于刮墨刀9一边将内纱6和外纱7向被印刷物方向(从图16所示的纸面的表面向背面方向)按压一边进行擦动,在框5的边53、54上施加有沿箭头12方向的外力。
上述外力施加的结果,如图16所示,框5的边53、54会发生变形。由于该擦动时的外力而引起的框5的变形,在框5的合成最弱处,即、在边53、54的中央附近产生大的变形。当框5的边53、54变形时,作为印刷有效区域的内纱6也随之变形。
如上所述,为了进行丝网印刷,需要将丝网掩模和被印刷物配置在固定的位置关系上,以高精度维持上述规定的位置关系,同时,进行滚压而复印在被印刷物上。
因此,作为印刷有效区域的内纱6发生变形时,规定的位置关系便随之无法维持。而且,由于内纱6的变形程度无规律地发生,因而存在无法将印刷精度提高到上述变形的程度范围以上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二的印刷装置101通过具有第二固定机构,可以防止并抑制边53、54的变形。此外,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发现通过第二固定机构,只要将边53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就可以防止或抑制边54的变形。
此处,针对将荧光体膏剂填充至通过形成于PDP的平板基板上的条形肋或箱形肋而划分的各单元内的例子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将荧光体膏剂填充至由条形肋划分的各单元内时,由于沿条形肋成带状配置的方向使刮墨刀擦动,所以只要将与图12所示的箭头12交叉的方向(第二方向)的位置关系特别控制成高精度即可,对于沿箭头12的方向(第一方向)的位置关系,不要求具有第二方向的位置关系程度的精度。
另一方面,将荧光体膏剂填充至由箱形肋划分的各单元内时,上述第一方向的位置关系也与上述第二方向一样,需要将规定的位置关系维持在高精度。
本实施方式二的印刷装置101,由于能够防止或抑制作为印刷区域的内纱6在沿箭头12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发生变形,因而能够将在一方的主面上形成箱形肋的PDP特别维持在高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二中,作为第二固定机构,以由3个固定夹具14将边53的3个位置固定在掩模支架2上为例进行说明,但对边53进行固定不限于3个位置。只要能够防止作为印刷有效区域的内纱6的变形或者将其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即可,因而在边53中,与丝网掩模1的作为印刷有效区域的内纱6相对的区域的至少1个位置被固定即可。
如上所述,由于边53的变形在边53的中央变得最大,上述固定位置优选至少包括边53的中央。由于通过固定位置中包括边53的中央,能够更加确实地防止或抑制内纱6的变形,因而能够提高印刷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二中,以固定夹具14的形状为“コ”字形为例进行说明,但只要防止框5的边53的变形或者将其抑制在期望的范围内,固定夹具14的形状不限于“コ”字形。
如上所述,由于边53的变形在沿箭头12的方向(第一方向)上发生,所以固定夹具14优选构成为具有将边53的第一方向侧的侧面抑制在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边53的外周方向)上的面。根据此构成,可以直接防止或抑制边53的变形,因而能够提高印刷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二中,对使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工作的位置没有进行特别限定。但是,不言而喻,可以使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在印刷实施位置上进行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二的印刷装置101中,通过使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在印刷实施位置上进行工作,该印刷实施位置为使印刷剂由刮墨刀9的擦动从丝网掩模1的主面1a向主面1b的方向,通过在内纱6上形成的孔部,复印到被印刷物上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印刷精度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在本实施方式二的印刷装置101中,只要使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在印刷实施位置工作,便能够使在复印工序中发生的掩模框5的边53中央部的位移量(边53的中央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距离)控制在10μm以内。
然而,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显示面大型化后,需要提高PDP显示面的精细度。
特别在42英尺(表示显示器显示面大小的尺度,将显示面对角线的长度以英尺显示)full HD(full high definition)以上的显示器中,需要使精细度达到180μm×420μm以下的技术。
为了使精细度在180μm×420μm以下,需要使由箱形肋划分的单元的平面尺寸为70μm×320μm。
此处,例如在采用外形尺寸为3.5m×3.3m的丝网掩模的印刷装置中,不具备固定夹具14时,设定滚压方向的版框的最大位移量为120μm左右,向平面尺寸为70μm×320μm的单元内填充荧光体膏剂时,荧光体膏剂会填充到邻接的单元。
另外,即使具有固定夹具14,当掩模框的边53中与印刷有效区域相对的区域没有一个位置被固定时,滚压方向的版框的最大位移量为50μm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通过掩模框的边53中与印刷有效区域相对区域的一个位置被固定,能够将滚压方向的版框的最大位移量控制在10μm以下。
通过将滚压方向的版框的最大位移量控制在10μm以下,印刷有效印刷区域的最大位移量能够控制在10μm以下。因此,对平面尺寸为70μm×320μm的单元可以在不发生混色或涂色不均的情况下进行荧光剂的填充,即,可以提高PDP的精细度。
本实施方式二的印刷装置101,通过在掩模框5的刮墨刀9工作时将边53中央部的位移量控制在10μm以内,由于能够提高印刷精细度,因而可以使PDP高精细化。
在PDP的制造工序中,丝网印刷技术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中说明的荧光体层形成(荧光体膏体的填充)工序以外,例如,还适用于形成在条形肋或箱形肋的背面上的地址电极的形成等。
PDP的精细度通过由肋划分的各单元的精细度决定。因此,如果使丝网印刷的印刷精度提高,就能够使PDP高精细化。
以上,本发明人将所做的发明结合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丝网印刷装置、特别是要求高印刷精度的丝网印刷装置。

Claims (3)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在外周缘上具备掩模框的丝网掩模;
支撑所述丝网掩模的所述掩模框的掩模支架;
载置被印刷物的印刷台;
一边将所述丝网掩模的所述第一主面向所述被印刷物方向按压一边擦动,并将印刷剂挤出至所述第二主面侧的挤出机构;
在支撑所述掩模框的状态下,将所述掩模支架从第一位置移送至作为印刷实施位置的第二位置的移送机构;和
将所述丝网掩模固定在所述掩模支架上的固定机构,
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二位置上工作。
2.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在外周缘上具备具有四边的掩模框的丝网掩模;
支撑所述丝网掩模的所述掩模框的掩模支架;
载置被印刷物的印刷台;
一边将所述丝网掩模的所述第一主面向所述被印刷物方向按压一边在第一方向上擦动,并将印刷剂挤出至所述第二主面侧的挤出机构;和
将所述丝网掩模固定在所述掩模支架上的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由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构成:
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在所述掩模框的四边中沿所述第一方向配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所述掩模支架;
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在所述掩模框的四边中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配置并且从所述挤出机构开始所述擦动的位置看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配置的第三边以及所述掩模支架,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在所述第三边中与所述丝网掩模的印刷有效区域相对的区域的至少一个位置。
3.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在外周缘上具备具有四边的掩模框的丝网掩模;
支撑所述丝网掩模的所述掩模框的掩模支架;
载置被印刷物的印刷台;
一边将所述丝网掩模的所述第一主面向所述被印刷物方向按压一边在第一方向上擦动,并将印刷剂挤出至所述第二主面侧的挤出机构;
将所述丝网掩模固定在所述掩模支架上的固定机构,
所述掩模框包括:
沿所述第一方向配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和
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配置,并且从所述挤出机构开始所述擦动的位置看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配置的第三边,
在所述挤出机构工作时,所述第三边的中央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变形的位移量在10μm以内。
CNA2007101022135A 2006-09-29 2007-04-27 印刷装置 Pending CN1011527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6803 2006-09-29
JP2006266803A JP2008080773A (ja) 2006-09-29 2006-09-29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2781A true CN101152781A (zh) 2008-04-02

Family

ID=39254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022135A Pending CN101152781A (zh) 2006-09-29 2007-04-27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78297A1 (zh)
JP (1) JP2008080773A (zh)
KR (1) KR100837460B1 (zh)
CN (1) CN10115278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5479A (zh) * 2011-09-05 2013-03-20 东远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网版的移出机构
CN105873567A (zh) * 2013-12-31 2016-08-17 强生消费者公司 形成一体膜产品的方法
CN112060751A (zh) * 2020-09-15 2020-12-11 东莞光韵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涂层激光模板及其拼板方法
CN114007864A (zh) * 2019-06-27 2022-0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工件保持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5349B1 (ko) 2010-04-01 2011-06-30 주식회사 피플웍스 전력트랜지스터 접합용 지그
DE102011005158A1 (de) * 2011-03-04 2012-09-06 JRT Photovoltaics GmbH & Co. KG Siebdruckstation für flächige Substrate, insbesondere für Solarzellen
JP6137813B2 (ja) * 2012-11-27 2017-05-31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印刷機
GB2567475A (en) * 2017-10-13 2019-04-17 Asm Assembly Systems Singapore Pte Ltd Inflatable pneumatic stencil clamp
CN114193911B (zh) * 2021-12-14 2022-12-20 江苏盛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粘接性强的网版及其制作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9305B2 (ja) 1997-07-04 2008-03-12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ズマパテントライセンシング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H11268233A (ja) 1998-03-19 1999-10-05 Fujitsu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2000037847A (ja) 1998-07-21 2000-02-08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KR200359507Y1 (ko) 2004-06-03 2004-08-21 김창용 탁상용 실크 스크린 프린팅머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5479A (zh) * 2011-09-05 2013-03-20 东远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网版的移出机构
CN102975479B (zh) * 2011-09-05 2014-11-05 东远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网版的移出机构
CN105873567A (zh) * 2013-12-31 2016-08-17 强生消费者公司 形成一体膜产品的方法
CN114007864A (zh) * 2019-06-27 2022-0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工件保持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CN112060751A (zh) * 2020-09-15 2020-12-11 东莞光韵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涂层激光模板及其拼板方法
CN112060751B (zh) * 2020-09-15 2021-10-26 东莞光韵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涂层激光模板及其拼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29735A (ko) 2008-04-03
JP2008080773A (ja) 2008-04-10
KR100837460B1 (ko) 2008-06-12
US20080078297A1 (en) 200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2781A (zh) 印刷装置
US20080034991A1 (en) Screen mask,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lat display panel
EP0765694B1 (en) Nozzle coating method and equipment
KR20080039181A (ko) 스크린 마스크
WO2014112557A1 (ja) グラビアオフセット印刷方法、グラビア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及びグラビア版
JP2007136764A (ja) Uv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に用いる立体形状印刷物用印刷治具、立体形状印刷物の印刷方法、並びに立体形状印刷物
EP1186214A2 (en) Conservatively printed display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same
KR20050018602A (ko) 평면 기판의 인쇄 방법 및 인쇄 장치,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0301738B1 (ko) 스크린인쇄방법및스크린인쇄장치
KR100808031B1 (ko) 단색 인쇄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그리고 액정 컬러 필터의제조 방법
CN100382961C (zh) 将一种或多种物质施加到一承印物上的台、机器以及方法
KR20050027375A (ko) 평판표시장치용 2부품형 프론트 샤시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166892A (zh) 凹数一体印花机
KR101037604B1 (ko) 양각 스탬핑 방식의 오프셋 인쇄 장치 및 인쇄 시스템, 및 양각 스탬핑 방식의 오프셋 인쇄 방법
EP0836939A1 (en) Printing machine
CN211918033U (zh) 一种全自动瓶子丝印烫金连印机
JP2000085103A (ja)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H05318700A (ja) 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
JP2000318120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2003048302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2022162785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5360442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枠およ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7291260U (zh) 一种用于丝印机的气顶装置
JP2594472Y2 (ja) ペースト印刷装置
KR10035065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격벽 및 형광체 형성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