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5019A - 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5019A
CN101145019A CN200710154738.3A CN200710154738A CN101145019A CN 101145019 A CN101145019 A CN 101145019A CN 200710154738 A CN200710154738 A CN 200710154738A CN 101145019 A CN101145019 A CN 101145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
warm
mentioned
backer rol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547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5019B (zh
Inventor
立石嘉信
井出敦
青木浩司
御喜田俊也
堀裕明
难波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45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5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5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50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抑制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表面温度的不适当的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检测或判定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待机状态、或设置环境,并与该检测或判定的状态对应而改变对定影装置的各辊的表面温度的加热控制的内容。例如,在动作状态为向印字任务的最后的记录纸张进行的印字结束的状态时,此外在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进行的印字中断时,进而在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且为待机状态时,分别进行各自的加热控制,不会发生各辊的表面温度的未预期的不适当的变化。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9月1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6-248398号公报的优先权。其中言及的全部内容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发明涉及检测定影装置的辊的温度并根据该检测温度进行辊的加热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装置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并从显影装置向感光鼓表面供给调色剂,借助调色剂令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在感光鼓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从感光鼓表面向记录纸张转印调色剂像并对记录纸张加热以及加压,令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
作为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兼用彩色以及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经广泛普及,对彩色以及单色都可实现印字处理速度的高速化。具体而言,在使用A4规格的记录纸张时,在彩色的印字处理时记录纸张的输送速度设定为41张/分(处理速度225mm/sec),此外,在单色的印字处理时,记录纸张的输送速度设定为70张/分(处理速度350mm/sec)。
但是,在将印字处理彩色化和高速化时,图像形成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非常大,由于该最大消耗电力超过了商用交流电源的通常的允许的水平,所以这成为很大的问题。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对记录纸张加热以及加压的定影装置的消耗电力最大。在该定影装置中,由于将记录纸张夹入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之间而加热以及加压,所以需要用于加热辊的加热器,为了该加热器的加热而消耗很大的消耗电力。而且,在令印字处理彩色化和高速化时,加热器的消耗电力显著增大。
而且,需要适宜地控制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表面温度,因此在加热辊以及加压关中都内置加热器或者设置外部加热装置,借助该外部加热装置补足辊的加热。但是,若令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器或外部加热装置的加热器同时并且充分地发热,则消耗电力非常大,引起商用交流电源的故障等,所以需要适宜地控制各加热器。
在例如特开平08-220929号公报中,与记录纸张的纸厚、尺寸、输送方向、输送间隔、记录纸张的温度等对应而切换控制各辊的表面温度。
此外,也多与单色的印字处理、彩色的印字处理、记录纸张的输送速度等对应而切换控制各辊的表面温度。
因此,各辊的加热器的控制方法复杂,进行很多各加热器的控制方法的切换。
但是,在如上述以往那样对与记录纸张的种类或输送速度、或者印字处理的种类对应的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器或外部加热装置的加热器的控制方法复杂地切换设定时,辊的表面温度有时表现出未预期的不适当的变化,这成为定影不良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表面温度的不适当的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记录纸张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印字处理部(印字处理机构)、和一边加热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一边在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之间夹入上述记录纸张而令该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工序、和根据该温度检测工序的检测温度而对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进行加热控制的加热控制工序,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待机状态或者设置环境对应而改变上述加热控制工序中的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的内容。
例如,上述定影装置,可具有加热上述加热辊的加热辊用加热器、和加热上述加压辊的加压辊用加热器,在处于上述待机状态且上述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时,以上述加热辊用加热器以及上述加压辊用加热器的顺序而优先控制向该各加热器的通电。
此外,上述定影装置具有外部加热装置,所述外部加热装置能够以相对于上述加热辊表面接触/分离的方式移动,且在与该加热辊表面接触时加热该加热辊表面,在处于上述待机状态且上述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时,令上述外部加热装置从上述加热辊表面分离并且切断对该外部加热装置的通电。
进而,在处于上述待机状态且上述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时,停止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转动并降低或者停止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风扇的转动。
此外,也可在上述动作状态为向印字任务的最后的记录纸张进行的印字结束的状态时,停止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
进而,上述定影装置,可具有加热上述加热辊的加热辊用加热器、和加热上述加压辊的加压辊用加热器,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的恢复以上述加热辊用加热器以及上述加压辊用加热器的顺序通过再次接通向该加热器的通电而进行。
此外,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的恢复开始时机可以是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检测温度降低到规定值的时机。
进而,上述规定值可以是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的熔融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
此外,也可在上述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进行的印字中断时,对该加热辊以及加压辊进行加热控制以使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温度为待机温度。
另外,上述向记录纸张的印字的中断是由例如上述印字处理部的处理控制、调色剂补给、以及记录纸张的供给中断而产生的。
此外,可在再次开始印字时,令在印字中断前设定的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温度回到标准值。
进而,可在上述动作状态为正在执行向记录纸张的印字时,与该记录纸张的尺寸以及重量中的至少一个对应而进行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
或者,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印字处理部(印字处理机构),在记录纸张上形成调色剂像;定影装置,一边对加热辊以及加压辊加热一边将上述记录纸张夹入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之间而令该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温度检测器,检测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控制部,根据该温度检测器的检测温度而进行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并且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待机状态或者设置环境对应而改变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的内容。
根据本发明,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待机状态、或者设置环境对应而改变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的内容。
在此,在对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器的温度控制复杂地切换设定的情况下,有时辊的表面温度表现出未预期的不适当的变化。该未预期的不适当的变化,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待机状态、或者设置环境变化时产生。因此,与这些状态以及设置环境对应而改变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的内容。由此,可预防辊的表面温度的不适当的变化。
例如,在处于待机状态且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时,以加热辊用加热器以及加压辊用加热器的顺序优先控制向该各加热器的通电。在待机状态且低温低湿环境下,以控制该各辊的表面温度以使减少加热辊用加热器以及加压辊用加热器的消耗电力并且令各辊的表面温度不会过低为前提,为了令在开始印字处理时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的定影更可靠,需要令加热辊的表面温度高于加压辊的表面温度。因此,优先地控制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由此,在开始印字处理时,可令加热辊的表面温度迅速地上升到任务适宜温度,可同时防止加压辊的表面温度的过度降低。
此外,在处于待机状态且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时,令外部加热装置从加热辊的表面分离,并且切断向该外部加热装置的通电。外部加热装置,用于在印字处理时对加热辊表面进行补充加热。但是,在待机状态且低温低湿环境下,若借助外部加热装置加热加热辊表面,则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充分上升,所以抑制加热辊用加热器对加热辊整体的加热,成为加热辊整体的加热不足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开始印字处理,则加热辊表面的热量由于与记录纸张接触而被直接带走,加热辊的表面温度降低,这成为定影不良的原因。因此,在待机状态且低温低湿环境下,令基于外部加热装置的加热停止而仅进行加热辊用加热器对加热辊整体的加热。由此,即便开始印字处理,也可维持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可防止定影不良。
进而,在处 于待机状态且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时,令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转动停止,并且降低或者停止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风扇的转动。在待机状态且低温低湿环境下,由于优先地控制加热辊用加热器,所以若令加热辊以及加压辊转动,则借助加热辊加热加压辊的表面,从加压辊整体看成为加热辊的表面被重点地加热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开始印字处理,则加压辊表面的热量由于与记录纸张的接触而被直接带走,产生定影不良。因此,在待机状态且低温低湿环境下,令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转动停止并抑制从加热辊向加压辊的导热,充分进行加压辊用加热器对加压辊整体的加热。由此,即便开始印字处理,也可维持加压辊的表面温度。
此外,在待机状态且低温低湿环境下,减少或者停止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风扇的转动,所以抑制基于空气对流而产生的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散热,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表面温度不易下降。或者,抑制空气的对流而仅使外部加热装置的余热的影响波及到周边。
接着,在动作状态为向印字任务的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的状态时,停止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在向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后,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热量不会由于与记录纸张的接触而被带走,所以若继续对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则产生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表面温度的不适当的上升,即表面温度过冲。因此,若为向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的状态,则停止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防止各辊的表面温度的过冲。
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的恢复以加热辊用加热器以及加压辊用加热器的顺序通过再次接通对该各加热器的通电而进行。为了令在印字处理开始时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的定影更可靠,需要令加热辊的表面温度高于加压辊的表面温度,所以优先地控制加热辊用加热器。
此外,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的恢复开始时机是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检测温度降低到规定值的时机。规定值是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的熔融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由此,可将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表面温度维持比在调色剂的熔融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高,在印字处理开始时,可令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表面温度迅速地上升到调色剂的熔融温度范围的适当温度。
接着,在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的印字中断时,停止对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的印字中断是由例如印字处理部的处理控制、调色剂补给、以及记录纸张的供给中断而产生的。
这样,在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的印字中断时,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热量不会由于与记录纸张的接触而被带走,所以若继续对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则产生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表面温度过冲。因此,对该加热辊以及加压辊进行加热控制,以使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温度为待机温度,防止各辊的表面温度的过冲。
此外,在再次开始印字时,令印字中断前所设定的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温度回到标准值。在印字进行中,被印字的记录纸张越多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温度越高,而防止定影不良。但是,在中断的印字再次开始时,若将印字加热辊以及加压辊加热控制为印字中断前的高温,则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温度过高,产生定影不良,所以令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温度回到标准值。
接着,在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的印字进行中时,与该记录纸张的尺寸以及重量的至少一个对应而进行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在印字进行中,根据记录纸张的尺寸或重量被记录纸张带走的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热量变化。因此,与记录纸张的尺寸以及重量对应而进行各辊的加热控制,维持各辊的表面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辊温度控制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加热辊和加压辊的横剖视图。
图3是表示向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后的各加热灯的通电控制开始时机的曲线图。
图4是分别对于加热辊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端部表面温度Tb,加压辊的表面温度Tc、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的表面温度Td,例示任务适宜温度以及待机温度的图表。
图5是表示加热辊的中央部表面的任务适宜温度的修正表的图。
图6是表示低温低湿环境下转为待机状态后的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辊温度控制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该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从外部传来的图像数据,将由该图像数据所示的彩色或者单色的图像形成在记录纸张上。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作为彩色的图像数据,处理表示为由黑(K)、青绿(C)、品红(M)、黄(Y)的各色构成的图像,若为其他各色构成的图像,则对图像数据进行用于将其他的各色变换为黑、青绿、品红、黄等的处理之后使用图像数据。
该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各图像形成工位Pa~Pd、转印输送带单元8、定影装置30、纸张输送通路S、供纸托盘10、以及排纸托盘15、33等。
转印输送带单元8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的大致中央部,借助驱动辊71、张紧辊73、以及从动辊72、74而将环形的转印输送带7张架为环状,并将其上侧面保持为大致水平。转印输送带7是将厚度100μm~150μm左右的膜形成为环形的部件。该转印输送带7借助驱动辊71的转动而向箭头B方向转动,其环状的上侧面上静电吸附记录纸张而进行输送。此外,该转印输送带7通过清洁器9清扫其环状的下侧面。用于除去由于与各感光鼓3a~3d接触而附着的调色剂,防止记录纸张的背面的污损。
各图像形成工位Pa~Pd,沿转印输送带7的环状的上侧面并列设置。各图像形成工位Pa~Pd,相互具有相同的构成,进行根据黑(K)、青绿(C)、品红(M)、以及黄(Y)的各色的图像数据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
作为一例,在图像形成工位Pa中,在感光鼓3a的周围沿该感光鼓3a的转动方向依次配置带电器5a、曝光单元1a、显影单元2a、转印辊6a、以及清洁单元4a。
感光鼓3a,在其周面上具有产生光导电作用的感光体层,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被驱动旋转。带电器5a,借助辊状或者电刷状的接触方式、或者进行电晕放电的充电器方式令感光鼓3a表面均匀地带有既定电位。曝光单元1a,是将EL或者LED等的发光元件阵列状地排列在感光鼓3a的旋转轴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的写入头、或者借助旋转多面镜令从半导体激光器照射的激光偏向主扫描方向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借助根据黑的图像数据而调制的光而对感光鼓3a表面曝光。借助该曝光而在感光鼓3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2a,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3a表面供给黑色的调色剂,并令静电潜像显影化为黑色的调色剂像。
转印辊6a隔着转印输送带7而与感光鼓3a对置,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极性相反的高电压。例如,转印辊6a在直径8~10mm的不锈钢等的金属制辊表面上包覆以EPDM或发泡聚氨酯等为原材料的导电性弹性材料,对静电吸附在转印输送带7上的记录纸张施加均匀的高电压,将载持在感光鼓3a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该记录纸张表面上。转印辊6a也可构成为刷状。
清洁单元4a,回收通过与转印辊6a对置的位置的感光鼓3a的表面上所残留的调色剂或纸粉等。
其他的各图像形成工位Pb~Pd与图像形成工位Pa相同,分别进行基于青绿、品红、以及黄色的各色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即,对各曝光单元1b~1d给予青绿、品红以及黄色的各色的图像数据,借助根据各色的图像数据而调制的各自的光而对各感光鼓3b~3d的表面进行曝光,借助各显影单元2b~2d的青绿、品红以及黄色的各色的调色剂而令各感光鼓3b~3d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化,借助各转印辊6b~6d将各感光鼓3b~3d的表面的青绿、品红以及黄色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转印输送带7上的记录纸张上。
供纸托盘10收纳有多张记录纸张,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方。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形成纸张输送通路S。该纸张输送通路S,从供纸托盘10经由转印输送带7的环状的上侧面而到达定影装置30,进而通过定影装置30而到达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一方侧面的排纸托盘33或到达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部的排纸托盘15。在该纸张输送通路S上,配置拾取辊16、输送辊35、PS辊14、输送方向切换导件34以及排纸辊25等。
排纸托盘33,将图像形成后的记录纸张以图像形成面朝上的向上状态而层叠收纳。排纸托盘15,将图像形成后的记录纸张以图像形成面朝下的向下状态层叠而收纳。输送方向切换导件34,为了选择性地将记录纸张的排出位置切换为排纸托盘33或者排纸托盘15而往复转动。
输送辊35是用于输送记录纸张的小型的辊,沿纸张输送通路S设置有多对。拾取辊16与收纳在供纸托盘10中的记录纸张的最上面对置地配置,从供纸托盘10一张张地取出记录纸张而导入纸张输送通路S中。PS辊14,令从供纸托盘10取出的记录纸张在转印输送带7上游侧暂时停止之后将该记录纸张以与各感光鼓3a~3d的转动同步的时机送出到转印输送带7上。
详细而言,PS辊14,在来自供纸托盘10的记录纸张的供纸时机令其旋转暂时停止,并在各感光鼓3a~3d和各转印辊6a~6d之间的转印位置处记录纸张的顶端与该各感光鼓3a~3d表面的调色剂像的顶端一致的时机开始其旋转。由此,各感光鼓3a~3d表面的黑、青绿、品红、黄的各色的调色剂像在一张记录纸张上没有偏离地重合。
定影装置30,具有一组的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各辊31、32各自的表面温度控制为调色剂可熔融的规定的定影温度,此外相互以既定的推压力压接,向一个方向驱动转动。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张通过各辊31、32之间的夹压区域而一边被输送一边在该夹压区域中被加热以及加压。由此,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熔融而牢固地定影。转印在一张记录纸张上的黑、青绿、品红、黄色的各色的调色剂像借助减法混色而成为彩色图像。
在这样形成全彩图像时,在全部四个图像形成工位Pa~Pd处进行图像形成。
此外,也可形成单色的图像。在形成该单色图像时,四个图像形成工位Pa~Pd中,仅在与要形成的图像的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工位进行图像形成。记录纸张的输送顺序以及定影装置30对记录纸张上的图像的定影与彩色图像时相同。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令印字处理速度高速化,提高使用性。例如,在使用A4规格的记录纸张的情况下,在彩色的印字处理时将记录纸张的输送速度设定为41张/分(处理速度225mm/sec),此外在单色的印字处理时将记录纸张的输送速度设定为70张/分(350mm/sec)。
在定影装置30中,若记录纸张的输送速度或者处理速度为高速,则无法对通过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之间的夹压区域的记录纸张赋予足够的热量,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有降低的倾向,若置之不理,则发生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的定影不良。
因此,在定影装置30中,在各辊31、32中都内置加热器而加热各辊31、32。此外,设置用于从外部加热加热辊31的外部加热单元48,借助该外部加热单元48而直接加热加热辊31,借助各辊31、32之间的导热而间接地加热加压辊32,抑制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的降低,将它们的表面温度维持为规定的定影温度。
图2是从侧方观察定影装置30而概要地表示的剖视图。该定影装置30中,具有加热辊31、加压辊32、从外部加热加热辊31的外部加热单元48、除去附着在加热辊31的表面的调色剂的清洁装置49、以及分别设置在各辊31、32的表面的剥离爪81、82。
各辊31、32,以既定的推压力(例如600N)相互压接,在其间形成夹压区域N。该夹压区域N的长度(沿各辊31、32的转动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例如9mm。各辊31、32,一边被加热到规定的定影温度(例如180℃)一边旋转,加热熔融通过夹压区域N的记录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
加热辊31,是在芯轴的外表面上设置弹性层、在该弹性层的外表面上形成分离层而成的三层构造的辊。芯轴使用例如铁、不锈钢、铝、铜等的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此外,弹性层使用硅酮橡胶,分离层使用PFA(四氟乙烯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
在加热辊31内部(芯轴内部)设置有加热该辊31的热源的主加热灯43a以及副加热灯43b。主加热灯43a主要加热加热辊31的长度方向中央区域,此外副加热灯43b分在加热辊31的两端侧而主要加热加热辊31的两端侧区域。
加压辊32,与加热辊31相同,是具有由铁、不锈钢、铝、铜等的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构成的芯轴、该芯轴表面的硅酮橡胶等的弹性层、以及其上的PFA或PTEE等的分离层的三层构造的辊。
此外,在加压辊32的内部(芯轴的内部)也设置加热该辊32的加热灯44。
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以及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控制接通断开而在接通时放出红外线,分别加热辊31、32。各辊31、32从其内部被加热,其表面均匀地被加热。
外部加热单元48,具有环形外部加热带51、和一对的外部加热辊52、53。环形外部加热带51架设在各外部加热辊52、53之间。
环形外部加热带51,是在由聚酰亚胺等的耐热树脂或者不锈钢或镍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中空圆筒状的基材的表面上形成耐热性以及分离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FA或PTEE等的氟树脂)构成的分离层的两层结构的带。为了降低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横向力,也可在带基材的内表面上实施氟树脂等的涂层。
外部加热辊52、53是由铝或铁类材料等构成的中空圆筒状的金属制芯材。为了降低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横向力,也可在金属制芯材的表面上实施氟树脂等的涂层。
此外,在各外部加热辊52、53内部设置加热该各辊52、53的各自的加热灯54、55。各加热灯54、55被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在接通时放出红外线而加热各自的辊52、53。各辊52、53从其内部被加热,它们的表面被均匀地加热。而且,从各辊52、53表面向环形外部加热带51传热,若环形外部加热带51与各辊52、53一起旋转,则环形外部加热带51整体被均匀地加热。
进而,外部加热单元48具有移动机构,令环形外部加热带51相对于加热辊31移动而令环形外部加热带51与加热辊31接触或者令环形外部加热带51从加热辊31分离。该移动机构由马达以及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等驱动。
在此,加热辊31的轴被马达以及动力传递机构等(未图示)驱动旋转,向箭头D所示的方向转动。加压辊32,由于与加热辊31压接而向箭头E所示的方向从动转动。此外,外部加热单元48的环形外部加热带51,在与加热辊31接触时向箭头F所示方向从动转动。由此,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相互同步转动。
另一方面,在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以及该加热辊31的一侧端部表面上分别配置热敏电阻56,借助这些热敏电阻56检测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以及端部表面温度。
控制部57,根据由各热敏电阻56检测的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而控制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加热辊32的加热灯44、以及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的接通断开,调节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由此,适宜地控制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能可靠地令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借助各热敏电阻56检测的只是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但在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之间存在一定的导热,加热辊31和环形外部加热带51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导热,所以若按照各自的通电比例接通断开控制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以及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以使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为任务适宜温度,则可将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也大致调节并维持为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
此外,控制部57控制定影装置30的各辊31、32的转动驱动。进而,控制部57控制驱动外部加热单元48的移动机构的马达,可令外部加热单元48的环形外部加热带51相对于加热辊31接触分离。
但是,在定影装置30中,与记录纸张的尺寸、记录纸张的输送速度、彩色的印字处理、单色的印字处理等对应,由于与记录纸张的接触而带走的各辊31、32的热量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将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维持在适宜温度,需要复杂地切换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以及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的控制方法。
例如,在彩色的印字处理和单色的印字处理中,各辊31、32的任务适宜温度不同,所以各加热灯43a、43b、44、54、55的控制方法也不同。
但是,这样的加热器控制的复杂化有时会导致定影装置30的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的未预期的不适当的变化。而且,该未预期的不适当的变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种动作状态或待机状态或者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环境变化时产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或判断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状态、待机状态或者设置环境,并根据该检测或者判定的状态而改变定影装置30的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的加热控制的内容。例如,在动作状态为向印字任务的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的状态时,此外,在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的印字中断时,进而在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且为待机状态时,选择地进行各自的加热控制,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不会发生未预期的不适当的变化。
接着,对各自的状态所对应的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的加热控制的内容进行说明。
首先,对动作状态为向印字任务的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的状态时进行说明。
控制部57,监测在交给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印字任务中要印字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剩余数量。而且,控制部57,若记录纸张的剩余数量为零,则判定为向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并断开向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以及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的通电。
在向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后,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的热量不会由于与记录纸张的接触而被带走,所以若继续各辊31、32的加热,则发生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的不适当的上升,即表面温度的过冲。因此,若向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则断开各加热灯43a、43b、44、54、55而停止各辊31、32的加热,防止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的过冲。
但是,若在停止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的加热的状态下放置,则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下降过低,在下面的印字任务时即便再次开始各辊31、32的加热,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也不会马上上升到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会发生定影不良。因此,在适宜的时机恢复各辊31、32的加热。
加热辊31以及加热辊32的加热的恢复开始时机是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下降到调色剂的熔融温度的下限温度的时机。
在此,由于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例如中央部表面温度和端部表面温度的平均值)和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所以在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降低到规定值时,可认为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降低到了一定值。
因此,根据由各热敏电阻56检测的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可判断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降低到调色剂的熔融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的时机,可在该时机再次开始各辊31、32的加热。
此外,加热辊231以及加压辊32的加热的恢复以加热辊31的主加热灯43a、副加热灯43b、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以及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的顺序通过再次接通向该各加热灯43a、43b、44、54、55的通电而进行。
在待机状态下,为了令印字处理开始时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的定影更可靠,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应比其端部表面温度优先,所以将加热辊31的主加热灯43a比副加热灯43b优先地接通。此外,由于需要令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比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高,所以令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比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优先地接通。
控制部57,监测由各热敏电阻56检测的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在该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下降到规定值的时机,即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下降到调色剂的熔融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的时机依次接通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以及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再次开始各辊31、32的加热。
而且,控制部57,按照各自的通电比例而接通断开控制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以及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以使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为待机温度。由此,可将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也大致调节并维持在各自的待机温度。
图3是表示向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后的各加热灯43a、43b、44、54、55的通电控制开始时机的曲线图。
从图3的曲线图可知,在向印字任务的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的时刻t0,各加热灯43a、43b、44、54、55断开,所以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端部表面温度Tb、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Tc、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Td没有出现如点划线所示的过冲,而是如实线所示那样慢慢降低。而且,在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Tc下降到调色剂的熔融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的时机t1接通加热辊31的主加热灯43a,接着在时机t2接通加热辊31的副加热灯43b,进而在接下来的时机t3接通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在之后的时机t4接通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因此,从时机t1起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开始上升,从时机t2起加热辊31的端部表面温度Tb开始上升,从时机t3起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Tc开始上升,从时机t4起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Td开始上升。
之后,将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维持在比该中央部表面的任务适宜温度T1稍低的待机温度Th,将加热辊31的端部表面温度Tb维持为比该端部表面的任务适宜温度T2(小于任务适宜温度T1)稍低的待机温度Ti,将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Tc维持为比该加压辊32的任务适宜温度T3(小于任务适宜温度T2)稍低的待机温度Tj,将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Td维持为比该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任务适宜温度T4(大于任务适宜温度T1)稍低的待机温度Tk。由此,设定待机状态。
另外,在待机状态下,也维持加热辊31的转动驱动,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从动旋转。
在时刻t5,若开始下面的印字任务的印字处理,则控制部57分别按照各自的通电比例接通断开控制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以及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以使由各热敏电阻56检测的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以及端部表面温度Tb成为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T1、T2。此时,由于直到时刻t5之前将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维持在比任务适宜温度稍低的待机温度,所以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可迅速上升并维持在任务适宜温度。与之相伴,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也可迅速地上升而维持在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由此,在接下来的印字任务的印字处理中不会发生定影不良。
进而,控制装置57,在印字进行中,与印字处理的种类等对应而修正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任务适宜温度而令其适宜化。例如,与彩色的印字处理、单色的印字处理、记录纸张的尺寸、重量等对应而修正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而令其适宜化。而且,接通断开控制各加热灯而将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设定为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
这样在向最后的记录纸张的印字结束时,断开各加热灯43a、43b、44、54、55而停止各辊31、32的加热,所以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不会过冲。而且,由于从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下降到调色剂的熔融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的时机起依次接通加热灯43a、43b、44、54、55而再次开始各辊31、32的加热,并将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维持为各自的待机温度,所以在开始下面的印字任务的印字处理时,可令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迅速上升到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不会发生定影不良。
接着,对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进行的印字中断时进行说明。
控制部57,监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状态。例如,在印字处理的进行中监测用于调节调色剂浓度的处理控制的开始、向显影装置的调色剂供给、以及记录纸张的供给中断。即监测在印字处理的执行中有没有出现印字中断的情况。而且,控制部57,在正在执行印字处理时若发生处理控制的开始、调色剂补给、以及记录纸张的供给中断,则认为印字中断而按照各自的通电比例接通断开控制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以及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以使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回到待机温度。由此,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也从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回到各自的待机温度。
例如,在如图4的图表所示正在执行印字处理时,若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设定为任务适宜温度185℃,加热辊31的端部表面温度Tb设定为任务适宜温度175℃,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Tc设定为任务适宜温度155℃,以及环形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Td设定为任务适宜温度220℃,则在印字中断后,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回到待机温度180℃,加热辊31的端部表面温度Tb回到待机温度160℃,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Tc回到待机温度140℃,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Td回到待机温度200℃。
即,在印字中断时,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从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回到各自的待机温度。由此,可防止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的过冲。
此外,控制部57,令在印字的中断前设定的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从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回到各自的标准值。而且,控制部57,若印字任务的印字处理再次开始,则按照各自的通电比例接通断开控制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以及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以使由各热敏电阻56检测的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以及端部表面温度Tb成为各自的标准值。与之相伴,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也成为各自的标准值。
此时,由于直到印字处理的再次开始之前都将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维持在待机温度,所以这些部件的表面温度可迅速上升并维持在各自的标准值。此外,由于作为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任务适宜温度而设定各自的标准值,所以这些任务适宜温度不会过高或者过低。
进而,控制部57,在印字进行中,与彩色印字处理、单色印字处理、记录纸张的尺寸、重量等对应而修正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任务适宜温度而令其适宜化,将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设定为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
若在这样的印字处理执行中中断印字,则令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从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回到各自的待机温度,所以不会产生表面温度的过冲,此外,在再次开始印字处理时,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可迅速地上升到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不会发生定影不良。
此外,令印字的中断前设定的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任务适宜温度回到各自的标准值,所以在再次开始印字处理时,这些任务适宜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
图4的各任务适宜温度是标准值,但各任务适宜温度无论为怎样的温度,在中断印字时,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都从任务适宜温度回到待机温度,这些任务适宜温度设定为各自的标准值。
例如,对于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的任务适宜温度,参照图5所示的修正表而与在印刷任务中印刷的记录纸张的张数对应而进行修正。在此,若在印刷任务中印刷的记录纸张的张数为1~2张,则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的任务适宜温度从标准值的185℃修正到175℃,此外,若记录纸张的张数为3~20张,则将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的任务适宜温度从标准值185℃修正到195℃,进而,若记录纸张的张数为21~50张或51张以上,则将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的任务适宜温度从标准值185℃修正到200℃。同样,加热辊31的端部表面,加压辊32的表面、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的任务适宜温度也进行修正。
在记录纸张的张数为21~50张或51张以上时,将加热辊31的任务适宜温度设置为非常高,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任务温度也设定为非常高,但与这些任务适宜温度无关,在印字中断时,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回到各自的待机温度,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任务适宜温度设定为各自的标准值。
若即便印字中断还维持它们的高任务适宜温度,则在再次开始印字处理时,加热辊31、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表面温度过高,产生定影不良。
接着,对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且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待机状态时进行说明。
控制部57,监测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上的环境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等)的检测输出,并根据该环境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而监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环境是否为低温低湿环境。此外,控制部57还监测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否为待机状态。
若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且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待机状态,则控制部57令加热辊31停止,令加压辊32以及环形外部加热带51也停止。此外,控制部57,控制驱动外部加热单元48的移动机构的马达,令外部加热单元48的环形外部加热带51从加热辊31分离。
此外,控制部57,断开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而停止环形外部加热带51的加热。
进而,控制部57,令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排气风扇(未图示)的转速变低或者停止排气风扇。在低温低湿环境下,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换气而使装置内部的温度变得过低,所以可通过降低排气风扇的转速或停止排气风扇而抑制装置内部的温度的降低。
而且,控制部57,通电控制各加热灯43a、43b、44以使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以及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维持在各自的待机温度。例如,按照各自的通电比例接通断开控制各加热灯43a、43b、加热灯44,以使由各热敏电阻56检测的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以及加热辊31的端部表面温度Tb为各自的待机温度180℃以及160℃。由此,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Tc也大致为待机温度140℃。由于将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设定为高于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所以向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的通电量多于向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的通电量。
此时,由于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的旋转停止但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之间存在一定的导热,所以若按照各自的通电比例接通断开控制加热灯43a、43b、以及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而将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调节并维持在待机温度,则与之同时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也大致调节并维持在待机温度。
在这样的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且为待机状态时,将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设定为高于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并将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也维持在待机温度,所以在印字处理开始时,能可靠地进行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的定影。
此外,由于令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的转动停止,所以抑制从加热辊31向加压辊32的导热,加压辊32的加热器44对加压辊32整体的加热充分地进行。因此,在印字处理开始时,可防止加压辊32的温度的降低,不会发生定影不良。
如上所述,由于将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设定为高于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所以若令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转动,则加压辊32的表面被加热辊31加热,从加压辊32整体来看成为其表面被重点地加热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开始印字处理,则加压辊32的表面的热量由于与记录纸张的接触而被直接带走,发生定影不良。
进而,由于令环形外部加热带51从加热辊31分离,并且断开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加热灯54、55,所以加热辊31的加热器43a、43b对该加热辊31整体的加热可充分地进行。因此,在开始印字处理时,可防止加热辊31的温度的降低。
若借助环形外部加热带51加热加热辊31表面,则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充分上升,出现加热辊31的加热灯43a、43b对该加热辊31整体的加热受到抑制的现象,成为加热辊31整体的热量不足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开始印字处理,则加热辊31表面的热量由于与记录纸张的接触而被直接带走,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降低,这成为定影不良的原因。
图6是表示在低温低湿环境下转为待机状态后的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
从图6的曲线图可知,在待机状态期间,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端部表面温度Tb维持在各自的待机温度Th、Ti,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Tc维持在待机温度Tj。
若从时刻t1开始印字处理,则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开始转动,按照各自的通电比例接通断开控制加热灯43a、43b以及加压辊32的加热灯44,以使由各热敏电阻56检测的加热辊31的中央部表面温度Ta、端部表面温度Tb为各自的任务适宜温度。
由于在待机状态期间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辊整体都被加热,所以即便开始印字处理而记录纸张与该辊31、32的表面接触,各辊31、32的表面温度也不会急剧地下降,可稳定地进行定影。
若在待机状态期间仅加热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的表面,则在记录纸张接触各辊31、32的表面的同时,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Ta、Tb以及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Tc如各自的虚线所示那样降低,产生定影不良。
此外,由于降低或停止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排气风扇的转动,所以抑制空气对流对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的散热,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不易降低。
进而,由于与变为待机状态无关,即便各外部加热辊52、53残余余热,由于降低或者停止排气风扇的转动,所以不会受到该余热的影响。
若维持排气风扇的转动,被各外部加热辊52、53的余热加热的空气产生对流,由热敏电阻56检测的温度上升,认为加热辊31的表面温度充分上升,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未被充分地加热,各辊31、32的实际的表面温度降低。而且,若以该状态开始印字处理,则发生由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的表面温度不足产生的定影不良。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多种变形。例如,可增减加热辊的加热灯以及加压辊的加热灯。此外,也可省略外部加热单元。进而,也可与调色剂的熔融温度或装置环境对应而适宜地改变辊或带的表面温度。
此外,不仅是加热辊,在加压辊以及外部加热单元等上也可设置温度检测用的传感器,可根据各自的检测温度对加压辊以及外部加热单元进行加热控制。
本发明,可通过不脱离其主旨或者主要特征的其他各种形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在各方面而言都仅是例示,不能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不受本说明书的限制。进而,属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均等范围的变形或变更也全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记录纸张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印字处理部、和一边加热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一边在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之间夹入上述记录纸张而令该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工序、
和根据该温度检测工序的检测温度而对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进行加热控制的加热控制工序,
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待机状态、或者设置环境对应而改变上述加热控制工序中的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的内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影装置,具有加热上述加热辊的加热辊用加热器、和加热上述加压辊的加压辊用加热器,
在处于上述待机状态且上述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时,以上述加热辊用加热器以及上述加压辊用加热器的顺序而优先控制向该各加热器的通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影装置具有外部加热装置,所述外部加热装置能够以相对于上述加热辊表面接触/分离的方式移动,且在与该加热辊表面接触时加热该加热辊表面,
在处于上述待机状态且上述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时,令上述外部加热装置从上述加热辊表面分离并且切断对该外部加热装置的通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处于上述待机状态且上述设置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时,停止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转动,并降低或者停止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排气风扇的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动作状态为向印字任务中的最后的记录纸张进行的印字结束的状态时,停止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影装置,具有加热上述加热辊的加热辊用加热器、和加热上述加压辊的加压辊用加热器,
以上述加热辊用加热器以及加压辊用加热器的顺序、通过再次接通对该各加热器的通电而进行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的恢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的恢复开始时机是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检测温度降低到规定值的时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规定值是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的熔融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进行的印字中断时,对该加热辊以及加压辊进行加热控制以使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温度为待机温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进行的印字的中断,是由例如上述印字处理部的处理控制、调色剂补给、以及记录纸张的供给中断而产生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再次开始印字时,令在印字中断前设定的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温度回到标准值。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状态为向记录纸张的印字正在执行时,与该记录纸张的尺寸以及重量中的至少一个对应而进行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印字处理部,在记录纸上形成调色剂像;
定影装置,一边对加热辊以及加压辊加热一边将上述记录纸张夹入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之间而令该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温度检测器,检测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中的至少一方的温度;
控制部,根据该温度检测器的检测温度而进行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并且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待机状态或者设置环境对应而改变上述加热辊以及加压辊的加热控制的内容。
CN200710154738.3A 2006-09-13 2007-09-13 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50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8398 2006-09-13
JP2006-248398 2006-09-13
JP2006248398A JP4216305B2 (ja) 2006-09-13 2006-09-13 画像形成装置のローラ温度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5019A true CN101145019A (zh) 2008-03-19
CN101145019B CN101145019B (zh) 2011-11-02

Family

ID=39169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473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5019B (zh) 2006-09-13 2007-09-13 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60419B2 (zh)
JP (1) JP4216305B2 (zh)
CN (1) CN10114501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0124A (zh) * 2009-09-24 2012-07-04 乐金华奥斯株式会社 发热玻璃的热控制装置
CN102645880A (zh) * 2011-02-18 2012-08-22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774134A (zh) * 2011-05-13 2012-11-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打印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8594B2 (ja) * 2008-06-03 2014-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64907B2 (ja) * 2008-08-27 2011-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温度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温度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446350B2 (ja) * 2009-03-17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と加熱方法
JP4810590B2 (ja) * 2009-05-28 2011-1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5451223B2 (ja) * 2009-07-13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11064767A (ja) *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06320A (ja) * 2012-11-27 2014-06-09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US11454907B2 (en) 2018-06-27 2022-09-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 of heating elements for media conditioners
WO2020023031A1 (en) 2018-07-25 2020-01-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ditioners including conditioner shutdow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0929A (ja) 1995-02-15 1996-08-3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H08278721A (ja) 1995-04-07 1996-10-22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
JPH10268700A (ja) * 1997-03-26 1998-10-09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316465B2 (ja) * 1999-02-15 2002-08-1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電子画像記録装置における定着温度変更制御方法
JP2002174980A (ja) * 2000-12-06 2002-06-21 Nitto Kogyo Co Ltd 定着方法
JP2004205988A (ja) * 2002-12-26 2004-07-22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2004341177A (ja) * 2003-05-15 2004-12-02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2005266454A (ja) * 2004-03-19 2005-09-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5367B2 (ja) * 2004-10-22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9962A (ja) * 2005-11-16 2007-06-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0124A (zh) * 2009-09-24 2012-07-04 乐金华奥斯株式会社 发热玻璃的热控制装置
CN102550124B (zh) * 2009-09-24 2015-02-18 乐金华奥斯株式会社 发热玻璃的热控制装置
CN102645880A (zh) * 2011-02-18 2012-08-22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8811871B2 (en) 2011-02-18 2014-08-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2774134A (zh) * 2011-05-13 2012-11-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打印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5019B (zh) 2011-11-02
US20080063419A1 (en) 2008-03-13
JP2008070552A (ja) 2008-03-27
US7860419B2 (en) 2010-12-28
JP4216305B2 (ja) 2009-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5019B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辊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76387B (zh) 定影装置
EP3260925B1 (en) Heater and heating apparatus
JP52413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6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91100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9490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leaning mode
US89958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390490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4551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9241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715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部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637231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7288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2020000417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08746A (zh) 成像设备
JP54867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6007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42468A (ja) 画像加熱装置
JP46722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8163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03181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794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29485A (ja) カラー画像定着装置
US88799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