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0812A -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具有该框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具有该框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0812A
CN101140812A CNA2007101460784A CN200710146078A CN101140812A CN 101140812 A CN101140812 A CN 101140812A CN A2007101460784 A CNA2007101460784 A CN A2007101460784A CN 200710146078 A CN200710146078 A CN 200710146078A CN 101140812 A CN101140812 A CN 101140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frame
display device
frame unit
web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60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容硕
张雄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0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0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包括多个框架件以及多个连接件,其中每个框架件包括侧壁部、支撑部、以及连接部。侧壁部覆盖显示装置的侧面。支撑部从该侧壁延伸以形成一角度,并覆盖该显示装置的上表面的侧部。连接部在侧壁部和支撑部之一处形成。连接件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拐角部。每个连接件可分别插入到两个框架件的每个连接部中,以将该两个框架件彼此结合。

Description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具有该框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多个通过挤压成形制造的框架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平板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LCD)包括细长显示面板、为显示部件提供光的背光部件以及用于容纳该显示部件和背光部件的具有一些金属部件的箱体。该容纳箱通常制造为一体式的。然而,对于大尺寸化显示器(如电视机),可能需要多个底架以形成该容纳箱。
容纳箱可以由适于加工而形成具有底板和侧壁的箱体的冲压或成型薄钢板制成。
由于显示器的尺寸增加,所以需要用于制造每一个底架的时间也增加。另外,需要花费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来制备同样昂贵的冲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为显示装置提供多个通过简化框架的加工和组装的挤压成形制造的框架件而避免了以上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多个框架件和多个连接件,框架件的每一个均包括侧壁部、支撑部以及连接部。侧壁部覆盖显示装置的侧面。支撑部从侧壁部延伸以形成一角度,并覆盖显示装置顶面的侧部。连接部在侧壁部和支撑部之一处形成。连接件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拐角部。每一个连接件分别插入两个框架件的每一个连接部中,以将该两个框架件彼此结合。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框架件的每一个的厚度沿该框架件的纵向方向可以是恒定的。连接部可以在框架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为具有开口端的管状形状。连接部可以从支撑部朝向显示装置的上表面突出。支撑部可以覆盖显示面板的上表面的侧部。同样,支撑部可以覆盖背光组件背面的侧部。
每一个连接件包括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第一插入部插入第一框架件的连接部中。第二插入部从第一插入部以一角度延伸,并插入到第二框架件的连接部。第一和第二插入部分别可以包括多个用于接触这些连接部(第一和第二插入部插入其内)的内表面的突起。每一个突起可以在框架件的水平方向延伸并向与连接件沿其插入连接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突起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突起和具有大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的第二突起,其中第一和第二突起交替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插入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组件、下部容纳箱和上部容纳箱。下部容纳箱容纳背光组件并支撑该显示面板。上部容纳箱包括多个顶部框架件和多个顶部连接件。顶部框架件设置在背光组件的侧面处并覆盖显示面板前表面的侧部。顶部连接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拐角部。每一个连接件可与其它两个框架件一起安装。例如,每一个连接件通过将该连接件插入到每一个框架件中而与两个框架件结合。
每一个顶部框架件包括侧壁部、支撑部和连接部。侧壁部覆盖显示装置的侧面。支撑部从该侧壁部延伸并覆盖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侧部。连接部在顶部框架件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撑部延伸。每一个连接部可以具有管状形状。而且,每一个顶部连接件可以具有“L”形状,以使每个顶部连接件插入到两个顶部框架件的连接部中。
下部容纳箱包括多个底部框架件和多个底部连接件。底部框架件设置在背光组件的侧面处,以覆盖背光组件的侧面。底部连接件设置在背光组件的拐角部。每一个底部连接件可以与两个底部框架件一起安装。例如,每一个底部连接件通过将底部连接件插入到每一个底部框架件中而与两个底部框架件结合。
根据上述,可以减少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分隔框架的时间。另外,显示装置的组装过程可以得到简化,从而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详细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特点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框架件的透视图;
图4是沿图3所示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连接件的透视图;
图6是沿图5所示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两个框架件通过连接件结合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图7所示的两个框架件通过连接件结合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通过连接件结合的框架件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图9所示的通过连接件结合的框架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11是沿图9所示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沿图12所示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15是示出了图14所示的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沿图15所示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8是沿图17所示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图19是沿图17所示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其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体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局限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更确切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披露内容更加充分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各个层和区的尺寸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
应当理解,当一个元件或层被指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之上”、“连接于另一元件或层”或“耦合于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于该另一元件或层或耦合于该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一个元件被指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之上”、“直接连接于另一元件或层”或“直接耦合于另一元件或层”时,就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通篇中相同标号指代相同元件。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所列相关项目的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局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区域、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的情况下,以下所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本文中可能使用空间相关术语如“在......下面”、“之下”、“下”、“之上”、“上”等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理解,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该空间相关术语用于涵盖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面”的元件将会定位为在另一元件或特征“之上”。因此,术语“之下”可涵盖在上面和在下面的方位。装置还可有其它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并且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关术语相应地加以解释。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这个”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有明确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
这里,将参照横截面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横截面图是本发明的理想化实施例(和中间结构)的示意图。同样,同样地,可以预期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制造公差所导致的图中形状的改变。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本文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于制造所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例如,作为矩形示出的注入区域在其边缘具有圆形或曲线形特征和/或注入浓度梯度,而不是从注入区域到未注入区域的二元变化。同样,同样,通过注入形成的掩埋区可能在掩埋区与发生注入的表面之间的区域中产生一定量的注入。。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实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并不用于描述装置区域的真实形状,并且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有其它定义,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意思相同的解释。应当进一步理解,诸如字典中通常采用的限定意思应该被解释为与相关技术上下文中的意思相一致,而不应以理想化或完全形式意义加以解释(除非本文表达上就是这么定义的)。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解释说明本发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分隔框架(division frame)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分隔框架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和图2,用于显示装置的分隔框架100覆盖用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前表面。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分隔框架100可以覆盖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组件的后表面。
分隔框架100包括多个框架件10、30、50和70以及多个连接件20、40、60和80。
框架件10、30、50和70中的每个均设置在显示装置的侧面并覆盖显示面板前表面的侧部。框架件的数量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形状而改变。当显示面板具有例如基本上为四边形形状时,分隔框架100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第一侧面的第一框架件10、设置于显示面板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框架件30、设置于显示面板第三侧面(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第三框架件50、以及设置于显示面板第四侧面(与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框架件70。框架件10、30、50和70中的两个可以利用在显示面板每一个拐角处的连接件20、40、60和80中的一个而彼此结合。
框架件10、30、50和70中的每一个通过挤压成形方法进行制造。例如,将用于框架件的柔性材料进行压制以通过挤出孔挤出。然后,将该柔性材料进行热处理以形成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挤出孔具有对应于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的每一个的截面的形状。由于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是通过挤压成形方法进行制造的,所以该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的每一个沿纵向方向的厚度是固定的并且该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是平滑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框架件10、30、50和70的每一个均包括金属材料。可替换地,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的每一个都可以包括塑料材料。
当压制金属板以制造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时,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中的每一个的端部或边缘部可能是粗糙的并且包括可能刮擦显示面板表面而在显示中产生缺陷的毛刺。然而,当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通过所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挤压成形方法进行制造时,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中的每一个的端部或边缘部是平滑的。因此,显示装置的缺陷不再产生。另外,通过挤压成形方法制造的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中的每一个的表面比通过压制方法制造的更光滑。而且,通过挤压成形方法制造的四个框架件不易于从显示面板上脱落。
图3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框架件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3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2、图3和图4,除了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中的每一个的长度之外,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分别具有基本上相同或基本上相似的形状。因此,图3所示的第三框架件50将作为实例加以描述,并省略任何进一步的解释。
第三框架件50包括侧壁部51、支撑部55和连接部57。侧壁部51覆盖显示装置的侧面。侧壁部51以沿着显示装置的侧面的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平板形状。支撑部55从侧壁部51的边缘在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支撑部55覆盖显示面板前表面的侧部。支撑部55的端部被部分切除以使在该些端部之一的边缘和侧壁部之间的角度大约为45度。因此,在显示装置的拐角部接合的两个框架件彼此不重叠。支撑部55的端部相对于支撑部55的水平方向具有梯阶部。
连接部57在支撑部55处形成。可替换地,连接部57可以在侧壁部51处形成。连接件可以插入连接部57中。连接部57的形状可以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部57在支撑部55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具有管状形状。例如,连接部57可以包括第一至第三壁。第一和第二壁从支撑部55突出并彼此相对。第一和第二壁在支撑件55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第三壁将第一壁的上部和第二壁的上部连接。连接部57的端部相对于连接部57的纵向方向是打开的。
连接部57可以与显示面板的侧部接触,以使第三壁接触显示面板的表面。同样,连接部57可以与显示面板的该表面分隔开。
如上所述,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的每一个也包括侧壁部、支撑部和连接部。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覆盖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相应侧部。
图5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连接件的透视图。图6是沿图5所示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2和图5,四个连接件被分别设置在第一框架件10接合第三框架件50的第一拐角部、第一框架件10接合第四框架件70的第二拐角部、第二框架件30接合第三框架件50的第三拐角部、以及第二框架件30接合第四框架件70的第四拐角部处。两个框架件通过连接件彼此结合。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分隔框架包括四个连接件20、40、60和80。下文中,该四个连接件20、40、60和80将分别称为第一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40、第三连接件60和第四连接件80。
四个连接件20、40、60和80分别具有彼此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因此,将结合第一框架件10与第三框架件50的第一连接件20作为实例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任何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参照图5和图6,第一连接件20包括第一插入部21和第二插入部25。第一插入部21和第二插入部25的每一个被插入到连接部中,并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第二插入部25从第一插入部21的端部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插入部21的纵向方向的方向延伸。
第一插入部21和第二插入部25可以分别包括在其上形成的第一突起23和第二突起27。第一突起23和第二突起27的每一个具有预定的高度和形状,以使连接件固定至连接部。每一个第二突起27的形状基本上与第一突起23的相同。下文中,将第一突起23作为实例进行描述,并将省略关于第二突起27的任何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当将第一插入部21插入第一框架件10的连接部17中时,第二突起23强有力地接触连接部17的内表面。
第一突起23分别在第一插入部21的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突起27分别在第二插入部25的水平方向上延伸。第一突起23向与第一插入部21插入连接部17的方向A-A’相反的方向倾斜。另外,第一突起23包括多个彼此具有不同高度的突起。具有第一高度的突起和具有大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的突起交替地设置。即,具有第二高度的突起之一设置在具有第一高度的相邻两个突起之间。当第一插入部21插入连接部17时,第一突起23中的具有第一高度的突起首先插入连接部17中。
图7是示出了两个框架件通过连接件结合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示出了图7所示的两个框架件通过连接件的结合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7和图8,第一框架件10在显示装置的第一拐角处接合第三框架件50。第一框架件10在显示装置的第二拐角处接合第四框架件70。第二框架件30在显示装置的第三拐角处接合第三框架件50。第二框架件30在显示装置的第四拐角处接合第四框架件70。通过四个连接件20、40、60和80之一来将四个框架件10、30、50和70相互结合的方法基本上彼此相同。因此,通过第一连接件20将第一框架件10与第三框架件50相结合的方法将作为实例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任何进一步的重复的解释说明。
第一连接件20的第二插入部25插入第三框架件50的连接部57中。然后,第一连接件20的第一插入部21插入第一框架件10的连接部17。同样,第一连接件20的第二插入部25可以在第一连接件20的第一插入部21插入第一框架件10的连接部17之后插入第三框架件50的连接部57中。
图9是示出了通过连接件结合的框架件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了图9所示的通过连接件结合的框架件的另一透视图。
参照图9和图10,当第一连接件20完全插入第一框架件10的连接部17和第三框架件50的连接部57中时,第一框架件10和第三框架件50彼此牢固地结合。第一框架件10的支撑部15的一端可以在同一平面内接触第三框架件50的支撑部55的一端。第一框架件10的侧壁部11的端部和第三框架件50的侧壁部51的端部被部分切除,使得第一框架件10的侧壁部11的端部不会与第三框架件50的侧壁部51的端部重叠。
图11是沿图9所示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9和图11,随着第一连接件20深深地插入第一框架件10的连接部17中,第一连接件20对第一框架件10的连接部17的内表面的挤压变得更大。另外,可以相对容易地将第一插入部21和第二插入部25插入到第一框架件10的连接部17和第三框架件50的连接部57中。然而,由于第一突起23和第二突起27向某一方向倾斜,其中,该方向与第一插入部21和第二插入部25分别插入到第一框架件10的连接部17和第三框架件50的连接部57中的方向相反,所以第一突起23和第二突起27防止第一插入部21和第二插入部25从第一框架件10的连接部17和第三框架件50的连接部57脱落。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的分解透视图。图13是沿图12所示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2和图13,分隔框架200包括多个框架件和多个连接件220。除了每个框架件的连接部的形状之外,该些框架件与图1至图11所示的框架件基本上相同。而且,除了每个连接件的形状之外,该些连接件与图1至图11所示的连接件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任何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在图12中,框架件250包括侧壁部251、支撑部255和连接部257。
连接部257包括引导凸起部258和悬挂凸起部259。引导凸起部从支撑部255突出。引导凸起部258具有第一宽度并在支撑部255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悬挂凸起部259在引导凸起部258的上部上形成。悬挂凸起部259与引导凸起部258整体形成。悬挂凸起部259具有比第一宽度更大的第二宽度,并在支撑部255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因此,连接部257具有基本上为“T”形的截面。
连接件220包括第一连接部分221和第二连接部分225。第二连接部分225沿基本上垂直于第一连接部分延伸的方向的方向从第一连接部分221的一端延伸。第一连接部分221和第二连接部分225包括引导槽223。引导槽223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外部和具有第二宽度的内部,其中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并且在该外部的下面形成。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的透视图。图15是示出了图14所示的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的分解透视图。图16是沿图15所示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4至图16,框架300可以接触显示面板的侧表面和上表面的边缘部。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框架300可以接触背光组件的侧表面和上表面的边缘部。
框架300包括第一框架件301、第二框架件305、第一连接件340和第二连接件380。第一框架件301和第二框架件305通过第一连接件340和第二连接件380彼此结合。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框架30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
第二框架件305的形状和结构基本上与第一框架件301的形状和结构对称。因此,将解释说明第一框架件301的形状和结构,并将省略关于第二框架件305的形状和结构的任何重复的解释说明。
第一框架件301包括第一侧壁部310、第一支撑部330和第一连接部分320。第一侧壁部310覆盖显示面板的侧表面。第一支撑部330从第一侧壁部310的上边缘延伸并支撑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边缘部。第一连接部分320可以从第一支撑部330或第一侧壁部310的内表面突出。
第一侧壁部310包括第一侧板311、第二侧板313和第三侧板315。第二侧板313从第一侧板311的第一端延伸。第三侧板315以与第二侧板313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从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一侧板311的第二端延伸。例如,第二侧板313和第三侧板315可以从第一侧板3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垂直地延伸。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中,第二侧板313可以具有不同于第三侧板315的长度。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侧板313可以具有与第三侧板315相同的长度。
第一支撑部330包括第一支撑板331、第二支撑板333和第三支撑板335。第一支撑板331从第一侧板311的边缘部延伸。第二支撑板333从第二侧板313的边缘部延伸。第三支撑板335从第三侧板315的边缘部延伸。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320在第二支撑板333的内表面和第三支撑板335的内表面上形成。在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320可以在第二侧板313的内表面和第三侧板315的内表面上形成。在第二支撑板333的内表面上形成的第一连接部分沿第二支撑板333的纵向方向延伸。在第三支撑板335的内表面上形成的第一连接部分沿第三支撑板335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分320可以具有管状形状。
第二框架件305包括对应于第一侧壁部310的第二侧壁部350、对应于第一支撑部330的第二支撑部370和对应于第一连接部分320的第二连接部分360。第二侧壁部350包括对应于第一侧板311的第四侧板351、对应于第二侧板313的第五侧板353和对应于第三侧板315的第六侧板355。第二支撑部360可以在第五支撑板373的内表面和第六支撑板375的内表面上形成。
第一连接件340插入到形成在第二支撑板333上的第一连接部分320以及形成在第五支撑板373上的第二连接部分360。第二连接件380插入形成在第三支撑板335上的第一连接部分320和形成在第六支撑板375上的第二连接部分360中。
第一连接件340和第二连接件380的每一个均包括第一插入部341和从第一插入部341延伸的第二插入部345。第一插入部341插入第一连接部分320中,第二插入部345插入第二连接部分360中。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突起343和347,以压靠在第一连接部分320和第二连接部分360的内表面上。突起343和347向与第一和第二插入部插入到第一连接部分320和第二连接部分360中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8是沿图17所示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图19是沿图17所示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7,显示装置400包括显示面板401、背光组件407、下部容纳箱501和上部容纳箱601。
显示面板401包括显示区和环绕显示区的外周区。显示面板401包括第一基板403、与第一基板403相对的第二基板405和设置在第一基板403和第二基板405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第一基板403和第二基板405的每一个均包括电极,以控制液晶层。在第一基板403和第二基板405的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改变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改变穿过显示面板401的液晶层的光量。
参照图15和图16,背光组件设置在显示面板401的后表面上,并为显示面板提供光以显示图象。背光组件407包括光学件430、光源410和边模(side mold)450。
光学件430包括扩散板431、扩散片433、和集光片435和437。光源410包括灯411和灯座413。灯411插入灯座413中。边模450覆盖灯座413。光学件430由边模450支撑,并改善由灯产生的光的正面(front-view)亮度和亮度均匀性,以将光发射至显示面板401。
下部容纳箱501容纳背光组件407并支撑显示面板401。下部容纳箱501可以包括图1至图11所示的分隔框架100。
当下部容纳箱501包括图1至图11所示的分隔框架100时,下部容纳箱501可以包括四个底框架件510、530、550和570中的一个或多个。下部容纳箱501可以进一步包括与四个底框架件510、530、550和570中的每一个的支撑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相结合的底板590。
底板590具有基本上为四边形的板形状。四个底框架件510、530、550和570的支撑部分别设置在底板590的四个侧部中。
边模450设置在第一底框架件510和与第一底框架件510相对的第二底框架件530的侧壁部上。
显示装置400可以进一步包括中部模架409。中部模架409基本上为四边形的框架。中部模架409设置在四个底框架件510、530、550和570的侧壁部上并且覆盖四个底框架件510、530、550和570的侧壁部。中部模架409的上部可以具有多个层。
上部容纳箱601容纳显示面板401。上部容纳箱601与中部模架409或下部容纳箱501结合。上部容纳箱601包括基本上与图1至图11所示的分隔框架100相同的分隔框架。上部容纳箱601包括分别对应于四个底框架件510、530、550和570的四个顶部框架件610、630、650和670。四个顶部框架件610、630、650和670中的两个通过四个顶部连接件620、640、660和680之一彼此结合,以形成四边形框架。
四个顶部框架件610、630、650和670的支撑部覆盖显示面板401的外周区。四个顶部框架件610、630、650和670的侧壁部分别覆盖中部模架409的侧部。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用于显示装置的分隔框架包括彼此结合的框架件。该框架件通过挤压成形方法制造。当该框架件通过挤压成形方法制造时,可以减少用于制造该框架件的时间。因此,制造用于显示装置的分隔框架以及具有该分隔框架的显示装置的生产率可以得到改善。
另外,每一个连接件插入到每一个框架件的连接部中,以将两个框架件彼此结合。该框架件不需要螺栓来彼此结合。因此,用于显示装置的分隔框架以及显示装置的元件数量可以减少,并且组装工艺可以简化。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优点,应当注意,在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文中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化。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包括:
多个框架件,每个所述框架件包括:
侧壁部,其覆盖显示装置的侧面;
支撑部,从所述侧壁部延伸以形成一角度,所述支撑部覆盖所述显示装置的上表面的侧部;以及
连接部,在所述侧壁部或所述支撑部处形成;以及
连接件,插入两个框架件中的每一个的连接部中,以将所述两个框架件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中,每个所述框架件的厚度沿该框架件的纵向方向是恒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中,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框架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为具有开口端的管状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其中,所述连接部从所述支撑部的内表面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其中,所述支撑部覆盖所述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显示面板的上表面的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其中,所述支撑部覆盖所述显示装置中使用的背光组件的后表面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其中,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侧壁部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侧面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其中,每个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插入部,用于插入第一框架件的连接部中;以及
第二插入部,从所述第一插入部延伸以形成一个角度,用于插入到第二框架件的连接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入部分别包括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挤压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入部所插入的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框架,其中,每个所述突起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件中每一个的水平方向延伸,并沿与所述连接件插入所述连接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框架,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突起和具有第二高度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二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高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突起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入部中每一个上交替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引导凸起部,其具有第一宽度,所述引导凸起部从所述支撑部突出并沿所述支撑部的纵向方向延伸;以及
悬挂凸起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所述悬挂凸起部与所述引导凸起部整体形成,并沿所述支撑部的纵向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框架,其中,每个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分,包括引导槽,第一框架件的连接部插入所述引导槽中;以及
第二连接部分,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端部延伸以形成一个角度,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包括引导槽,第二框架件的连接部插入该第二连接部分的引导槽中。
1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
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组件;
下部容纳箱,容纳所述背光组件并且支撑所述显示面板;
以及
上部容纳箱,其包括:
多个顶部框架件,设置在所述背光组件的侧面,所述顶部框架件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侧部;以及
顶部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拐角部,所述连接件可与两个所述框架件相装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顶部框架件包括:
侧壁部,覆盖所述显示装置的侧面;
支撑部,从所述侧壁部延伸,所述支撑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侧部;以及
连接部,从所述支撑部沿所述顶部框架件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具有管状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顶部连接件具有“L”形状,以使所述顶部连接件插入到所述两个顶部框架件的所述连接部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部容纳箱包括:
多个底部框架件,设置在所述背光组件的侧面,所述底部框架件覆盖所述背光组件的侧面;以及
多个底部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背光组件的拐角部,每个所述底部连接件可与两个底部框架件结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 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部容纳箱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底部框架件结合的底板,所述底板覆盖所述背光组件的后表面。
CNA2007101460784A 2006-09-07 2007-09-07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具有该框架的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1408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86253A KR20080022721A (ko) 2006-09-07 2006-09-07 표시장치용 커버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20060086253 2006-09-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0812A true CN101140812A (zh) 2008-03-12

Family

ID=39168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60784A Pending CN101140812A (zh) 2006-09-07 2007-09-07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具有该框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60244A1 (zh)
JP (1) JP2008065335A (zh)
KR (1) KR20080022721A (zh)
CN (1) CN1011408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1936A (zh) * 2011-06-16 2012-12-19 江苏省长虹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模数槽式铝型材机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72904B (en) * 2007-12-12 2012-09-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 bezel for use in a back light module
KR101066113B1 (ko) * 2009-08-19 2011-09-20 주식회사동양강철 엣지형 디스플레이용 프레임의 바텀 새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01855B1 (ko) * 2012-03-19 2019-07-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440420B1 (ko) * 2013-01-09 2014-09-17 주식회사 넥스플러스 액정표시장치의 몰드 프레임 새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082758B1 (ko) 2013-07-23 2020-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50021368A (ko) * 2013-08-20 2015-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841581B2 (ja) * 2013-11-06 2016-0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2136203B1 (ko) 2014-02-03 2020-08-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145820B1 (ko) 2014-04-23 2020-08-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16067317A1 (ja) * 2014-10-28 2016-05-06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10665814B2 (en) * 2014-12-19 2020-05-26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with slidable cover
KR101718364B1 (ko) * 2015-06-24 2017-03-22 주식회사 케이디파워 엘이디 조명장치
KR102627345B1 (ko) * 2018-11-26 2024-01-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5769568A (zh) * 2019-11-25 2023-03-07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及显示模组的装配方法
JP7402097B2 (ja) 2020-03-26 2023-1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取付構造体
CN212749453U (zh) * 2020-09-30 2021-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965280B (zh) * 2021-02-05 2022-10-1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3279A (en) * 1970-05-14 1971-10-19 Myer D Belfor Picture frame construction
US3965601A (en) * 1973-12-07 1976-06-29 Helmar Nielsen Picture frame
US3955298A (en) * 1975-01-31 1976-05-11 Kapstad Odd B Poster display frame
US4348127A (en) * 1981-07-24 1982-09-07 Hays Jr George O Connector for extruded sections such as picture frame members
US4630386A (en) * 1985-08-29 1986-12-23 Wilson Arthur K Reversible picture frame
US6339891B1 (en) * 1999-08-13 2002-01-22 Nielsen & Bainbridge L.L.C. Metal picture frame
DE20015913U1 (de) * 2000-09-13 2002-02-07 Kronenberg Max Steckverbinder für Hohlprofile
US6546660B2 (en) * 2001-09-11 2003-04-15 Craft, Inc. Picture frame join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1936A (zh) * 2011-06-16 2012-12-19 江苏省长虹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模数槽式铝型材机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65335A (ja) 2008-03-21
KR20080022721A (ko) 2008-03-12
US20080060244A1 (en) 200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0812A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框架以及具有该框架的显示装置
CN103809307B (zh) 弯曲型液晶显示装置
CN201083924Y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831615B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0314841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128326B2 (en) Supporting member for backlight unit, backlight unit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295098A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06156323A5 (zh)
CN101723137B (zh) 包装箱体
CN103968210B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底座及平板显示装置
JP2015146309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CN102032512B (zh) 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
CN103529595A (zh) 显示装置
CN101520574A (zh) 具热隔离层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14488620B (zh) 显示面板和灯板
US20040263713A1 (en) Chassis for a flat-panel display device, flat-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chassis unit for a flat-panel display device
JP2012053119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02608806B (zh) 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屏
JP2009175377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00426070C (zh) 背光模块及其光学片状组件的支撑装置
US20200018892A1 (en) Reflective shee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206946142U (zh) 一种易定位的液晶显示模组
CN101809356B (zh)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276094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CN101270860A (zh)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模制导光板的上主型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