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9356B -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9356B
CN101809356B CN2008801086286A CN200880108628A CN101809356B CN 101809356 B CN101809356 B CN 101809356B CN 2008801086286 A CN2008801086286 A CN 2008801086286A CN 200880108628 A CN200880108628 A CN 200880108628A CN 101809356 B CN101809356 B CN 101809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backlight unit
chuck
folder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86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9356A (zh
Inventor
高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9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9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3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源单元(82)具有并列的多个荧光管(171)、和保持该荧光管(171)的多个灯夹(LC),该背光源单元以荧光管(171)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以荧光管(171)的并列方向为Y方向,在由X方向和Y方向规定的面内,含有至少3种在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灯夹(LC)。

Description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源单元(backlight unit)和装载该背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面板内的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取入太阳光等作为外部光,利用该外部光在液晶显示面板上使各种图像显示。这样,假设在不能取入外部光的情况下,优选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照射液晶的照射装置(背光源单元)。
并且,该背光源单元存在各种类型。例如,图15所示的、使多根荧光管(线状光源)171面对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并列的正下型的背光源单元182(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这样的背光源单元182中,荧光管171由灯架hd保持两端,两端以外的部位由灯夹(把持夹)lc保持。并且,荧光管171因从未图示的变换器供给的数十KHz的交流信号而发光。另外,发光的荧光管171的亮度通过被称作调光信号的100~500Hz的交流信号来调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358号公报(参照图1)。
发明内容
并且,在图15所示的背光源单元182的情况下,当收容荧光管171的背光源框架172是金属制(导体)时,会出现问题。该问题起因于在供给交流信号的荧光管171与金属制的背光源框架172之间产生的分布电容(寄生电容)。
具体而言,如以下所述。通常,通过由交流信号的ON信号产生的寄生电容,产生对于荧光管171的电磁力,受该电磁力的影响的荧光管171相对于背光源框架172变位(以接近背光源框架172的方式变位)。另一方面,电磁力因交流信号的OFF信号而消失,不受电磁力的影响的荧光管171要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要从背光源框架172离开地变位)。
即,与因交流信号而产生或消失的电磁力对应,荧光管171接近或离开背光源框架172,缘于此,荧光管171振动。另外,振动的荧光管171还共振。因此,存在共振频率。
该共振频率因把持荧光管171的灯夹lc而变化。这样,如图15所示,当在荧光管171中的延伸方向相同的位置上含有灯夹lc1、lc1,且在与灯夹lc1不同的荧光管171的延伸方向的位置上含有灯夹lc2、lc2时,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即,在由灯夹lc1把持的荧光管171中存在依存于灯夹lc1的位置的共振频率λ1。另外,在由灯夹lc2把持的荧光管171中存在依存于灯夹lc2的位置的共振频率λ2。
这样,在由在荧光管的延伸方向上位置相同的灯夹lc1、lc1把持的荧光管171、171中,同时存在共振频率λ1、λ1,该共振频率λ1、λ1彼此重叠。同样地,在由灯夹lc2、lc2把持的荧光管171、171中同时存在共振频率λ2、λ2,该共振频率λ2、λ2彼此重叠。
因此,在背光源单元182中,产生起因于重叠的两种共振频率的杂音。即,当在背光源单元182中含有多个荧光管171,这些荧光管171的共振频率不扩散地重叠(集中)在两种共振频率上时,杂音变大。
并且,这样集中的杂音即使灯夹lc在荧光管171的延伸方向上并列也会产生。即,即使在表示荧光管171的面内配置的图16的简要平面图所示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杂音。
对图16所示的背光源单元182进行详细说明。首先,以在荧光管171的并列方向上为相同位置并且沿着荧光管171的延伸方向并列的多个灯夹lc(即,把持相同荧光管171、171的灯夹lc、lc彼此)作为灯夹套lcs(图中的“}”(大括号)的部分)。
这样,在灯夹套lcs1、lcs3、lcs5、lcs7中,在荧光管171的延伸方向上,灯夹lc位于相同位置。另一方面,在灯夹套lcs2、lcs4、lcs6中,在荧光管171的延伸方向上,灯夹lc位于相同位置。
这样,由各个灯夹套lcs1、lcs3、lcs5、lcs7产生的共振频率重叠,由各个灯夹套lcs2、lcs4、lcs6产生的共振频率重叠。因此,即使在这样的背光源单元182中,也能够产生起因于重叠的两种共振频率的杂音。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在振动的荧光管中存在的共振频率引起的杂音的背光源单元等。
背光源单元包括:并列的多个线状光源;和保持该线状光源的多个把持夹。并且,在该背光源单元中,以线状光源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以线状光源的并列方向为Y方向,在由X方向和Y方向规定的面内,至少含有3种在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把持夹。
另外,优选:当以在Y方向上为相同位置并且沿着X方向并列的多个把持夹为把持夹套时,在全部的把持夹套中,含有多组在X方向上的把持夹的位置相同的把持夹套的组,并且,至少含有1套以上组以外的把持夹套。
此外,优选:当含有多套组以外的把持夹套时,在多套的把持夹套中,在X方向上的把持夹的位置至少在一部分不同。
另外,优选:在全部的把持夹套中,含有1组在X方向上的把持夹的位置相同的把持夹套的组,并且,至少含有2套以上组以外的把持夹套。
另外,优选:在全部的把持夹套中,含有3组以上在X方向上的把持夹的位置相同的把持夹套的组。
另外,优选:在多个把持夹中,含有在Y方向上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并且在X方向上以单个设置的单个把持夹的大群,在单个把持夹的大群中,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单个把持夹的小群、和在X方向上位于相互不同位置的单个把持夹的小群共存。
另外,优选:在多个把持夹中,至少含有1套以上在Y方向上为相同位置并且沿着X方向并列多个的把持夹套。
另外,优选:含有多套把持夹套,在全部的把持夹套中,至少含有1组以上在X方向上的把持夹的位置相同的把持夹套的组。
另外,优选:至少含有1套以上组以外的把持夹套。
另外,优选:含有多套组以外的把持夹套,在多套把持夹套中,在X方向上的把持夹的位置至少在一部分不同。
另外,也优选:每个把持夹的X方向上的位置全部不同。
另外,优选:在以上的背光源单元中,支承线状光源的支承台位于线状光源的两端。
另外,具有上述的背光源单元、和接受来自背光源单元的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也是本发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把持荧光管的把持夹位置,在荧光管的延伸方向上分别不同(至少存在3种位置)。这样,依存于把持夹的位置的荧光管的共振频率也不同。因此,作为背光源单元整体,荧光管的共振频率不重叠,起因于该共振频率的杂音减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背光源单元中的荧光管的配置,是含有2组成组的灯夹套、含有1套不能成组的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2表示背光源单元中的荧光管的配置,是含有2组成组的灯夹套、含有2套不能成组的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3表示背光源单元中的荧光管的配置,是含有3组在X方向上的灯夹的位置相同的灯夹套的组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4是含有与图3不同的3组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5是含有与图3、图4不同的3组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6是含有与图3~图5不同的3组的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7是含有与图3~图6不同的3组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8是含有与图3~图7不同的3组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9是在X方向上仅设置一个灯夹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10是含有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灯夹的小群、在X方向位于相互不同位置的灯夹的小群、和1套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11是含有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灯夹的小群、在X方向位于相互不同位置的灯夹的小群、和2套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12是含有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灯夹的小群、在X方向上位于相互不同位置的灯夹的小群、2套成组的灯夹套和1套不能成组的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13是含有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灯夹的小群、在X方向上位于相互不同位置的灯夹的小群、2套成组的灯夹套、和2套不能成组的灯夹套的背光源单元的简要平面图。
图14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灯夹的配置的简要平面图。
符号说明
LC  灯夹(把持夹)
LCS 灯夹套(把持夹套)
SGR 小群(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单个把持夹的小群)
DGR 小群(在X方向上位于相互不同位置的单个把持夹的小群)
71  荧光管(线状光源)
HD  灯架
72  背光源框架
81  液晶显示面板
82  背光源单元
89  液晶显示面板
X   荧光管的延伸方向
Y   荧光管的并列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如下。另外,为了方便,也存在省略部件符号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其他附图。
图14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该图所示,液晶显示装置89包括液晶显示面板81、背光源单元82、和收容它们的边框83(83a、83b)。
液晶显示面板81是非发光型显示面板,通过接受来自背光源单元82的光(背光源)而发挥显示功能。因此,如果来自背光源单元82的光均匀地照射液晶显示面板81的整个面,则液晶显示面板81的显示品质提高。
背光源单元82为了生成背光,包括荧光管(光源)71、背光源框架72、扩散片73、和光学片74。
荧光管(线状光源)71为线状(棒状、圆柱状等),在背光源单元82内装载有多根(但是,为了方便,在附图中仅表示一部分根数)。
并且,该荧光管71由灯架HD支承两端从而装载在背光源单元82上。另外,为了更稳定地将荧光管71装载在背光源单元82上,还装载有把持荧光管71的灯夹LC(另外,对灯夹LC的配置将详细说明)。
另外,荧光管71的种类没有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冷阴极管或热阴极管。另外,以后将荧光管71的并列方向称作Y方向,将荧光管71的延伸方向称作X方向,将与Y方向和X方向的两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作Z方向。
背光源框架72是具有开放面的箱状的部件,利用具有反射功能的树脂或金属等(反射片)覆盖箱状的内面。并且,荧光管71位于该箱状的内面上。因此,从荧光管71射出的放射状的光(以荧光管71为中心的放射状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导向开放面。
另外,背光源框架72的构成部件自身也可以由具有反射功能的树脂或金属等构成。这是因为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除去覆盖背光源框架72的内面的树脂或金属等。
扩散片73由具有使光散射的功能和使光扩散的功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树脂形成,以覆盖并列的荧光管71的方式设置。因此,当来自荧光管71的光射入该扩散片73时,该光散射并扩散,遍布面内方向。
光学片74例如是在片面内具有透镜形状,使光的反射特性偏向(聚光)的透镜片,以覆盖扩散片73的方式设置。因此,当来自扩散片73的光射入该光学片74时,该光聚集,使每单位面积上的发光亮度提高。
即,在背光源单元82中,背光源框架72、与该背光源框架72的内面(底面)72a并列的荧光管71的群、扩散片73、和光学片74依次重叠(其中,该重叠方向为Z方向)。
并且,在以上那样的背光源单元82中,在背光源框架72上经由灯夹LC而并列的荧光管71因从变换器(inverter)(未图示)供给的交流信号而发光。
该光直接到达扩散片73,或者在背光源框架72的反射面(内面72a)反射后到达扩散片73。另外,到达扩散片73的光被扩散并且通过光学片74,从而变成提高了发光亮度的背光而射出。
另外,当因来自变换器的交流信号而发光的荧光管71位于作为导电体的金属制的背光源框架72的内面72a上时,起因于来自变换器的交流信号、特别是调光用的交流信号的供给,在荧光管71与背光源框架72之间产生分布电容(寄生电容)。并且,荧光管71由于该寄生电容所引起的电磁力而振动。
进一步,振动的荧光管71也共振。因此,存在共振频率。并且,该共振频率因把持荧光管71的灯夹LC而变化。因此,荧光管71中的灯夹LC的位置变得重要。于是,下面使用图1对灯夹LC的位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背光源单元82上的荧光管71的配置的简要平面图。并且,这些图中的网点部分表示灯夹LC的位置。另外,灯夹LC同时夹持两根荧光管71、71。
另外,在这些图中,X方向和Y方向均一起记载。因此,以后将在Y方向上为相同位置且沿着X方向并列的多个灯夹LC(即把持相同荧光管71、71的灯夹LC、LC彼此)称作灯夹套LCS。另外,该灯夹套LCS是在图中由“}”(大括号)指示的多个灯夹LC。
在图1的背光源单元82的情况下,并列有10根荧光管71。并且,包含2个灯夹LC的1个灯夹套LCS从列的最前头以每两根的方式把持荧光管71、71。因此,在该背光源单元82的情况下,含有5套灯夹套LCS(LCS1~LCS5)。
在此,当观察全部的灯夹套LCS的配置时,会发现含有在X方向上的灯夹LC的位置相同的灯夹套LCS。因此,以这样的灯夹套LCS为组,通过使“}”的线种类相同来标明。
即,在图1的背光源单元82中,含有:以实线的“}”表示的灯夹套LCS1、LCS3的1组;和由点划线的“}”表示的灯夹套LCS2、LCS4的1组(含有2组灯夹套LCS的组)。另一方面,含有1套不能成组的灯夹套LCS5(由虚线的“}”表示的灯夹套LCS5)。
这样的灯夹LC的配置可谓不规则(随机)。并且,如果这样地形成不规则的灯夹LC的配置,则由荧光管71的共振引起的噪音变小。其理由如下。
荧光管71的共振依存于灯夹LC的位置。因此,在由灯夹套LCS1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依存于灯夹套LCS1中的灯夹LC、LC的共振频率λ。在此,令共振频率λ为共振频率λA。
另外,在由灯夹套LCS2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依存于灯夹套LCS2中的灯夹LC、LC的共振频率λ。令该共振频率λ为共振频率λB。
这样,在由与灯夹套LCS1一起成组的灯夹套LCS3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共振频率λA。另外,在由与灯夹套LCS2一起成组的灯夹套LCS4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共振频率λB。
当这样地存在相同的共振频率λA、λA时,它们重叠而形成比较大的杂音。此外,相同的共振频率λB、λB彼此也重叠而形成杂音。但是,在背光源单元82中含有不能成组的灯夹套LCS5。并且,在由该灯夹套LCS5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依存于灯夹套LCS5中的灯夹LC、LC的共振频率λ(令该频率为共振频率λC)。
这样,在背光源单元82中存在3种共振频率λA、λB、λC。这样相互不同的共振频率λA、λB、λC彼此不重叠。因此,该背光源单元82含有10根荧光管71,并且,与仅含有1种或2种的共振频率的背光源单元相比,能够抑制杂音。
即,该背光源单元82通过使灯夹LC的配置不规则,来使振动的荧光管71的共振频率错开,抑制由共振频率引起的杂音。即,共振频率扩散,大量的共振频率不重叠,从而杂音变小。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其中,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存在2组灯夹套LCS的组(LCS1、LCS3,LCS2、LCS4),存在1套不能成组的灯夹套LCS5。但是,灯夹LC的配置不限于此,另外还存在多种。
例如,如图2所示,不能成组的灯夹套LCS也可以不是1套,而是多套。即,也可以含有不成组的灯夹套LCS5、LCS6(虚线的“}”、二点划线的“}”)。
这样一来,在由灯夹套LCS1、LCS3的组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重叠的共振频率λA,在由灯夹套LCS2、LCS4的组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重叠的共振频率λB。另外,在由该灯夹套LCS5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与共振频率λA、λB不同的共振频率λC,在由该灯夹套LCS6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与共振频率λA、λB、λC不同的共振频率λD。
即,在该背光源单元82中存在4种共振频率λ。因此,该背光源单元82例如与仅含有1种、2种或3种的共振频率的背光源单元相比,能够抑制杂音(特别是,在对含有同数量的荧光管的背光源单元彼此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显著表现出抑制杂音的效果)。
另外,在组以外的灯夹套LCS为多个套的情况下,在这些多套灯夹套LCS中,在X方向上的灯夹LC的位置只要至少在一部分上不同即可。
即,在组以外的多套灯夹套LCS中,既可以包含在X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灯夹LC,也可以使全部的灯夹LC在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另外,也可以在全部的灯夹套中,含有1组灯夹套LCS的组,并且至少含有2套以上组以外的灯夹套LCS。因为即使这样,在背光源单元82中也存在3种共振频率λA、λB、λC,进而相互不同的共振频率λA、λB、λC彼此不重叠。
[实施方式3]
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另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2中使用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2中,存在不能成组的灯夹套LCS。但是灯夹套LCS也可以全部成组。特别是,在全部的灯夹套LCS中,含有3组以上灯夹套LCS的组为好(只要存在3种以上的组即可)。
这是因为含有这样的3组灯夹套LCS的背光源单元82,与含有1组或2组的灯夹套LCS的组的背光源单元82相比,能够抑制杂音。于是,下面使用图3~图8对含有3组灯夹套LCS的各种背光源单元82进行说明。
在图3~图8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含有9个灯夹套LCS(LCS1~LCS9)。进一步,含有3组在X方向上的灯夹LC的位置相同的灯夹套LCS。
并且,在图3~图5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含有:包含3个灯夹套LCS1、LCS4、LCS7的1组;包含3个灯夹套LCS2、LCS5、LCS8的1组;和包含3个灯夹套LCS3、LCS6、LCS9的1组。
这样,在灯夹套LCS1~LCS3中,各灯夹套LCS中的灯夹套LC的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但是,当灯夹套LCS1~LCS3构成一个集合时,在全部的灯夹套LCS1~LCS9中,排列有3个灯夹LC的配置相同的集合(LCS1~LCS3、LCS4~LCS6、LCS6~LCS9)。即,在图3~图5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灯夹套LCS在Y方向上具有规则性地并列。
进一步,这样的背光源单元82满足以下的一个条件。
·条件1
令将位于荧光管71、71的最外一端侧的灯夹LC彼此沿着Y方向连接而形成的形状为假想形状V1,令将位于荧光管71、71的最外另一端侧的灯夹LC彼此沿着Y方向连接而形成的形状为假想形状V2,则假想形状V1和假想形状V2不是相同形状。
·条件2
假想形状1和假想形状V2是不为线对称的非线对称关系。
这样,在图3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假想形状V1和假想形状V2为相同形状,处于非线对称的关系。另外,在图4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假想形状V1和假想形状V2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处于线对称的关系。另外,在图5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假想形状V1和假想形状V2是相互不同的形状,并且处于非线对称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图6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含有:包含3个灯夹套LCS1、LCS6、LCS8的1组;包含3个灯夹套LCS2、LCS4、LCS9的1组;和包含3个灯夹套LCS3、LCS5、LCS7的1组。
另外,在图7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含有:包含3个灯夹套LCS1、LCS5、LCS7的1组;包含3个灯夹套LCS2、LCS4、LCS9的1组;和包含3个灯夹套LCS3、LCS6、LCS8的1组。
另外,在图8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与图6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同样地,含有:包含3个灯夹套LCS1、LCS6、LCS8的1组;包含3个灯夹套LCS2、LCS4、LCS9的1组;和包含3个灯夹套LCS3、LCS5、LCS7的1组。
该图6~图8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与图3~图5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同样地,在灯夹套LCS1~LCS3中,各灯夹套LCS中的灯夹LC的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其中,当灯夹套LCS1~LCS3构成一个集合时,在全部的灯夹套LCS1~LCS9中,没有排列有灯夹LC的配置相同的集合(LCS1~LCS3、LCS4~LCS6、LCS6~LCS9)。
即,在灯夹套LCS1~LCS3的集合、灯夹套LCS4~LCS6的集合、和灯夹套LCS7~LCS9的集合之间(即集合彼此),灯夹LC的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因此,在图6~图8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灯夹套LCS在Y方向上没有规则地排列。
于是,这样的图6~图8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满足下面的条件3。
·条件3
将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灯夹套LCS分成多个集合,在将这些集合彼此比较的情况下,灯夹LC的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另外,在图6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假想形状V1和假想形状V2为相同形状,处于非线对称的关系。另外,在图7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假想形状V1和假想形状V2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处于线对称的关系。另外,在图8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假想形状V1和假想形状V2是相互不同的形状,并且处于非线对称的关系。
以上的图3~图8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含有3组灯夹套LCS的组。详细地说,该背光源单元82含有3组灯夹套LCS的组,并且满足条件1~条件3的任一个。而且,根据以下的理由,这样的背光源单元82发挥抑制杂音的效果。
即,在该背光源单元82中,由于含有3组灯夹套LCS的组,所以在背光源单元82中,存在3种共振频率λA、λB、λC。因此,这些背光源单元82例如与仅含有1种或2种共振频率的背光源单元相比,能够抑制杂音(特别是,在对含有同数量的荧光管的背光源单元彼此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显著表现出抑制杂音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对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3中使用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以后的抑制杂音效果在对含有同数量的荧光管的背光源单元彼此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显著表现出来。
在实施方式1~3中,仅举出沿着X方向并列有2个灯夹LC的背光源单元82为例。但是并不限于此。
如图9~图12所示,也可以是沿着X方向设置1个灯夹的背光源单元82。例如图9表示在X方向上仅设置1个灯夹的背光源单元82。即,在这样的背光源单元82中,多个灯夹LC在Y方向上位于分别不同的位置,并且在X方向上以单个设置。
当令这样的多个灯夹LC为大群时,在该大群中含有以下这样的小群的灯夹LC。即,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单个的灯夹LC的小群SGR、和在X方向上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的单个的灯夹LC的小群DGR共存。
这样一来,在由灯夹LC1、LC3、LC6的小群SGR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重叠的共振频率λA。另一方面,在由小群DGR的灯夹LC2、LC4、LC5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相互不同的共振频率λB、λC、λD。
即,在该背光源单元82中也存在4种共振频率λ。因此,该背光源单元82与例如仅含有1种~3种共振频率的背光源单元相比,能够抑制杂音。
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含有: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灯夹LC1、LC3、LC6的小群SGR;在X方向上位于不同位置上的灯夹LC2、LC4的小群DGR;和1套灯夹套LCS5。
这样一来,在由灯夹LC1、LC3、LC6的小群SGR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重叠的共振频率λA。另一方面,在由小群DGR中的灯夹LC2、LC4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相互不同的共振频率λB、λC。进一步,在由灯夹套LCS5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与共振频率λA、λB、λC不同的共振频率λD。
因此,在该背光源单元82中由于也存在4种共振频率λ,所以能够抑制杂音。
另外,在图10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背光源单元LCS仅是1套(LCS5),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如下背光源单元82,其含有: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灯夹LC1、LC3、LC7的小群SGR、在X方向上位于不同位置上的灯夹LC2、LC4的小群DGR、和2套灯夹套LCS5、LCS6。
这样一来、在由灯夹LC1、LC3、LC7的小群SGR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重叠的共振频率λA。另一方面,在由小群DGR的灯夹LC2、LC4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相互不同的共振频率λB、λC。另外,在由灯夹套LCS5、LCS6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与共振频率λA、λB、λC不同的共振频率λD。
因此,在该背光源单元82上,由于也存在4种共振频率λ,所以能够抑制杂音。
另外,在图11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灯夹套LCS的组是1组(LCS5、LCS6),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存在多组灯夹套LCS的组。
另外,也可以是除了小群SGR和小群DGR之外,成组的灯夹套LCS、和不能成组的灯夹套LCS共存的背光源单元82。
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如下背光源单元82,其含有: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灯夹LC1、LC7的小群SGR、在X方向上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上的灯夹LC2、LC4的小群DGR、成组的2套灯夹套LCS3、LCS6、和不能成组的1套的灯夹套LCS5。
这样一来,在由灯夹LC1、LC7的小群SGR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重叠的共振频率λA。另一方面,在由小群DGR的灯夹LC2、LC4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相互不同的共振频率λB、λC。另外,在由成组的灯夹套LCS5、LCS6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共振频率λD。另外,在由不能成组的灯夹套LCS5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共振频率λE。
即,在该背光源单元82上存在5种共振频率λ。因此,该背光源单元82例如与仅含有1种~4种的共振频率的背光源单元相比,能够抑制杂音。
另外,在图12所示的背光源单元82中,不能成组的灯夹套LCS是1套。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除了小群SGR和小群DGR之外,成组的灯夹套LCS、和不能成组的灯夹套LCS共存的背光源单元82。
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如下背光源单元82,其含有: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灯夹LC2、LC6的小群SGR、在X方向上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上的灯夹LC1、LC7的小群DGR、成组的2套灯夹套LCS3、LCS8、和不能成组的2套的灯夹套LCS4、LCS5。
这样一来,在由灯夹LC2、LC6的小群SGR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重叠的共振频率λA。另一方面,由小群DGR的灯夹LC1、LC7把持的荧光管71、71存在相互不同的共振频率λB、λC。进一步,在由成组的灯夹套LCS3、LCS8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共振频率λD。另外,在由不能成组的灯夹套LCS4、LCS5把持的荧光管71、71中,存在共振频率λE、λF。
即,在该背光源单元82中,存在6种的共振频率λ。因此,该背光源单元82例如与仅具有1种~5种的共振频率的背光源单元相比,能够抑制杂音。
另外,在组以外的灯夹套LCS为多套的情况下,在这些多套灯夹套LCS中,在X方向上的灯夹LC的位置,只要至少在一部分不同即可。
即,在组以外的多套的灯夹套LCS中,可以含有在X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灯夹LC,也可以是全部的灯夹LC在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
例如,在以上的背光源单元82中,含有在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至少3种灯夹LC。其中,不一定为了实现这样的背光源单元82而需要成组的灯夹套LCS、LCS、和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灯夹LC、LC的小群SGR。
即,为了使在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形成为至少3种,每个灯夹LC在X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全部不同。
另外,灯夹LC不限定于能够以二叉同时把持2根荧光管71的结构。即,灯夹LC也可以是同时把持3根荧光管71、或1根荧光管的形状。
另外,以上举出了在X方向上并列有1个灯夹LC、或2个灯夹LC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是在X方向上并列有3个以上的灯夹LC。

Claims (7)

1.一种背光源单元,其包括:
并列的多个线状光源;和
保持所述线状光源的多个把持夹,该背光源单元的特征在于:
以所述线状光源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以所述线状光源的并列方向为Y方向,在由所述的X方向和Y方向规定的面内,
至少含有3种在X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所述把持夹,
在所述多个把持夹中,含有在所述Y方向上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并且在所述X方向上以单个设置的单个把持夹的大群,
在所述单个把持夹的大群中,在所述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单个把持夹的小群、和在所述X方向上位于相互不同位置的单个把持夹的小群共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把持夹中,
至少含有1套以上在所述Y方向上为相同位置并且沿着所述X方向并列多个的把持夹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含有多套所述把持夹套,
在全部的所述把持夹套中,至少含有1组以上在X方向上的把持夹的位置相同的把持夹套的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至少含有1套以上所述组以外的把持夹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含有多套所述组以外的把持夹套,
在所述多套把持夹套中,在X方向上的把持夹的位置至少在一部分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支承所述线状光源的支承台位于线状光源的两端。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单元;和
接受来自所述背光源单元的光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08801086286A 2007-09-25 2008-07-14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93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6587 2007-09-25
JP2007246587 2007-09-25
PCT/JP2008/062672 WO2009041147A1 (ja) 2007-09-25 2008-07-14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9356A CN101809356A (zh) 2010-08-18
CN101809356B true CN101809356B (zh) 2012-08-08

Family

ID=40511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862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9356B (zh) 2007-09-25 2008-07-14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95016A1 (zh)
CN (1) CN101809356B (zh)
WO (1) WO20090411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9698B2 (en) * 2012-11-16 2014-07-29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ackage box of liquid crystal glass
US9006989B2 (en) 2012-12-26 2015-04-14 Colorado Energy Research Technologies, LLC Circuit for driving lighting devic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7548A (zh) * 2002-06-05 2004-01-14 ���ǵ�����ʽ����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752816A (zh) * 2004-10-28 2006-03-29 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3842A (ja) * 2001-05-09 2002-11-22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TWI234631B (en) * 2004-01-16 2005-06-21 Hannstar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KR101041053B1 (ko) * 2004-07-21 2011-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3992726B1 (ja) * 2006-06-26 2007-10-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及び光源装置
JP4586050B2 (ja) * 2006-08-08 2010-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ランプ収納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7548A (zh) * 2002-06-05 2004-01-14 ���ǵ�����ʽ����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752816A (zh) * 2004-10-28 2006-03-29 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333842A 2002.11.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41147A1 (ja) 2009-04-02
US20100195016A1 (en) 2010-08-05
CN101809356A (zh) 201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0006C (zh) 背光组件以及带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0383636C (zh)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127912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236329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6559908B2 (en) Direct-light-type planar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04015490A1 (en) Optical member,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676606A (zh) 具有弹性支撑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CN101809356B (zh)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84366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769708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821546B (zh) 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KR101244982B1 (ko) 광학부재 홀더를 갖는 램프 가이드와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액정표시소자
CN101737668B (zh) 背光单元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0555039C (zh)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01625479B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10191071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1842633A (zh) 支承单元、照明单元和显示装置
US7740372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01809362A (zh) 线状光源保持台、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US8913214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750796B (zh) 液晶显示设备
KR20120042172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체결방법
KR2015013021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8800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4651669B2 (ja)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