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6621A - 平衡滤波器和双工器 - Google Patents

平衡滤波器和双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6621A
CN101136621A CNA2007101472550A CN200710147255A CN101136621A CN 101136621 A CN101136621 A CN 101136621A CN A2007101472550 A CNA2007101472550 A CN A2007101472550A CN 200710147255 A CN200710147255 A CN 200710147255A CN 101136621 A CN101136621 A CN 101136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terminal
balance
execution mode
acoustic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72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6621B (zh
Inventor
田岛基行
西泽年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Media Devic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Media Devices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Media Devic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6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6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6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6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0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hree acoustic trac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085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four acoustic trac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14544Transducers of particular shape or position
    • H03H9/14588Horizontally-split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14544Transducers of particular shape or position
    • H03H9/14591Vertically-split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725Duplex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衡滤波器和双工器。该平衡滤波器包括:第一滤波器,其具有并联连接的第一多模表面声波(SAW)滤波器;第二滤波器,其连接到第一滤波器,并包括第二多模SAW滤波器;第一端子,其连接到第一滤波器;第二端子,其连接到第二滤波器。平衡滤波器的输入端子是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一个,而输出端子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另外一个。从第一滤波器发送到第二滤波器的电信号或者从第二滤波器发送到第一滤波器的电信号是反相的。

Description

平衡滤波器和双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衡滤波器和双工器,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并联连接的表面声波滤波器的平衡滤波器以及一种利用这种平衡滤波器的双工器。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抑制RF电路中的共模噪声,移动电话已经采用了一种接收系统,在该系统中被接收的信号为差分型(平衡型)。因此,该RF电路需要差分型(平衡型)的RF器件。
日本专利第3391347号公开了一种平衡滤波器(以下称作第一现有技术)。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现有技术。参见图1,平衡滤波器30包括输入表面声波滤波器34和输出表面声波滤波器36,输入表面声波滤波器34和输出表面声波滤波器36的每一个均形成在压电基板32上而且为多模型。输入SAW(表面声波)滤波器34包括一对反射电极R1、输入IDT2以及输出IDT1和IDT3。IDT1、IDT2和IDT3被置于该对反射电极R1之间。输出SAW滤波器36包括一对反射电极R1、输出IDT5以及输入IDT4和输入IDT6。IDT4、DT5和IDT6被置于该对反射电极R1之间。输入SAW滤波器34和输出SAW滤波器36通过连接输出IDT1和输入IDT4的连接线31以及连接输出IDT3和输入IDT6的连接线33串联连接。输入端子38与输入IDT2的一对电极中的一个相连,而另一个电极接地。输出端子39与输出IDT5的一对电极中的一个相连,另一个电极接地。
对输入端子38施加功率,在输入SAW滤波器34的反射电极R1之间展开多个驻波。将输入IDT2以及输出IDT1和输出IDT3设计成,使输出IDT1和输出IDT3分别检测相位相反(即相位差180°)的驻波。因此,通过连接线31和33发送的电信号具有相反的相位。也就是说,从输入SAW滤波器34向输出SAW滤波器36发送反相电信号。将输出IDT5以及输入IDT4和输入IDT6设计成,将发送到SAW滤波器36的反相信号经由一对输出端子39输出并保持以上相位关系。图1所示的平衡滤波器具有上述经由一对输出端子39输出反相信号的平衡功能。
如图1所示,将反相信号从输入SAW滤波器34发送到输出SAW滤波器36是实现平衡滤波器的关键。因此,如此构造的平衡滤波器应具备良好的振幅和相位平衡特性。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2003-249842号(文件2)公开了一种SAW滤波器,在该滤波器中并联连接有双模SAW滤波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2006-74202号公开了一种多模SAW滤波器,在该滤波器中串联连接有多级IDT。
然而,第一现有技术的平衡滤波器不具备良好的功率持久性,这是由于将所有的输入功率施加在单个的输入SAW滤波器34中。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增加输入SAW滤波器34的IDT的数量来解决。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影响通带并且难以确保满意的宽的通带。
从形成在芯片上的平衡滤波器输出的电信号都是反相的。然而,在实际中,当将芯片装在封装中时,从封装中输出的电信号可能偏离反相的关系。在第一现有技术中,必须调节输入SAW滤波器34。但是,因为输入SAW滤波器输出的反相的信号,所以该调节存在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衡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提高的功率持久性,容易地进行封装后的平衡调节并具有改善的带通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衡滤波器,该平衡滤波器包括:第一滤波器,其具有并联连接的第一多模表面声波(SAW)滤波器;第二滤波器,其与第一滤波器相连并且包括第二多模SAW滤波器;与第一滤波器相连的第一端子;与第二滤波器相连的第二端子,平衡滤波器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一个,而平衡滤波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另外一个,从第一滤波器发送到第二滤波器或者从第二滤波器发送到第一滤波器的电信号相位相反,电信号以相反的相位经由第二端子输入或者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平衡滤波器的双工器。
附图说明
将通过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现有技术的平衡滤波器;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
图6为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一现有技术的平衡滤波器的带通特性的曲线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型的平衡滤波器;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型的平衡滤波器;
图11为第二实施方式和第六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带通特性的曲线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参照图2,平衡滤波器30具有由例如LiNbO3或LiTaO3制成的压电基板32,在该压电基板32上形成有IDT(叉指式换能器)和反射电极。IDT和反射电极可通过例如由铝(Al)制成的金属膜形成。平衡滤波器30包括:第一滤波器40,其为第一多模SAW滤波器;和第二多模滤波器60,其为第二多模SAW滤波器。第一滤波器40由并联的滤波器40a和40b构成。第一滤波器40a具有输入IDT8、输出IDT7、输出IDT9和两个反射电极R2。输出IDT7和输出IDT9在SAW传播方向上位于输入IDT8两侧。反射电极R2在SAW传播方向上位于输出IDT7和IDT9的外侧。相似地,滤波器40b具有输入IDT10、输出IDT7、输出IDT9和两个反射电极R2。输出IDT7和IDT9在SAW传播方向上位于输入IDT10的两侧。反射电极R2在SAW传播方向上位于输出IDT7和IDT9的外侧。
第二滤波器60包括滤波器60a,该滤波器60a包括输出IDT12、输入IDT11和IDT13、以及两个反射电极R3。输入IDT11和输入IDT13在SAW传播方向上位于输出IDT12的两侧。反射电极R3在SAW传播方向上位于输入IDT11和输入IDT13的外侧。单个的第一端子42与输入IDT8的一对电极中的一个以及输入IDT10的一对电极中的一个相连。在第一到第三种实施方式和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42可为输入焊盘。输入IDT8的另一个电极和输入IDT10的另一个电极接地。第二端子44与输出IDT12的一对电极中的一个相连,并且另外一个第二端子44与输出IDT12的另一个电极相连。在第一到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44可为输出焊盘。第一滤波器40和第二滤波器60通过连接线46和48串联连接。连接线46将滤波器40a的输出IDT7和输出IDT9连接到滤波器60a的输入IDT11。连接线48将滤波器40b的输出IDT7和输出IDT9连接到滤波器60a的输入IDT13。
将输入IDT8、输入IDT10、输出IDT7和输出IDT9设计成,使得传播通过连接线46和48发送的电信号为反相,也就是相位差为180°。
将输入IDT11,输入IDT13和输出IDT12设计成,使得通过连接到输出IDT12的两个电极的第二端子44获得到反相电信号。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将形成第一滤波器40的滤波器40a和40b并联连接。当对第一端子42施加功率时,施加的功率被分布到滤波器40a和40b处。因此,滤波器40a和40b中的每一个可以接收到减小的功率,与第一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滤波器40能够具有提高的功率持久性。另一方面,由于向输入IDT11和输入IDT13提供反相的电信号,所以可以实现改善的振幅和相位平衡特性。
提供给滤波器60a的电信号源于两个独立的滤波器40a和40b。通过单独地调节滤波器40a或40b,可以调节施加在滤波器60a上的电信号的相位,从而调节经由第二端子44得到的电信号的相位。因此,当第一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装在封装中的情况下,即使从封装中输出的电信号偏离反相关系,通过调节滤波器40a或40b也可以将电信号调节成反相。因此,与第一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封装之后容易地进行平衡调节。与第一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细微地调节电信号的相位,从而实现改善的相位平衡。
[第二实施方式]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参照图3,图3中示出的平衡滤波器30包括形成在压电基板32上的第一滤波器40和第二滤波器6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滤波器40、第一滤波器40与第一端子42之间的连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这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第二滤波器60包括由一对反射电极R3以及输入IDT11、输入IDT13和输出IDT14构成的滤波器60b。输出IDT14的一对电极中的一个在SAW传播方向上分为两个。两个第二端子44分别与所述分出的两个电极相连。这两个第二端子44在垂直于SAW传播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第一滤波器40和第二滤波器60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相连,这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将输入IDT11、IDT13和输出IDT14设计成,使得经由第二端子44输出的电信号为反相。
在第一滤波器40、第一滤波器40与第一端子42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一滤波器40和第二滤波器60之间的连接方面,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结构。因此,与第一现有技术相比,第二实施方式具有提高的功率持久性、改善的振幅和相位平衡特性。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可以单独地调节滤波器40a和40b,从而调节经由第二端子44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因此,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情况,可以进行封装后的平衡调节。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分别与第二端子44连接的输出IDT14的电极具有小的邻近区域。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实现更高的第二端子44之间的输出阻抗。这一优点使得易于设计具有100到200Ω的输出阻抗的平衡滤波器,该阻抗范围符合最近的通常的要求。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端子44在垂直于SAW传播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这使得封装布局的灵活性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更高。特别是,可以容易的实现对称的布局,因此带通性能得到提高。
[第三实施方式]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参照图4,平衡滤波器30具有形成在压电基板32上的第一滤波器40和第二滤波器60。对于第一滤波器40以及第一滤波器40与第一端子42之间的连接,第三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第二滤波器60具有两个滤波器60c。滤波器60c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均包括一对反射电极R3、输入IDT11、输入IDT13和输出IDT15。输出IDT15的两个电极中的一个与第二端子44连接,另一个接地。滤波器40a与两个滤波器60c中的一个通过连接线50a和50b串联连接。连接线50a连接输出IDT7和输入IDT11,连接线50b连接输出IDT9和输入IDT13。相似地,滤波器40b通过连接线52a和52b与另一个滤波器60c串联。连接线50a和50b通过连接其中间部分的连接线相连。相似地,连接线52a和52b通过连接其中间部分的连接线相连。
通过连接线50a和50b发送的电信号是同相的,通过连接线52a和52b发送的电信号是同相的。另外,通过连接线50a和50b发送的电信号的相位与通过连接线52a和52b发送的电信号的相位之间相差180°。因此,通过第二端子44得到反相电信号。
在第一滤波器40以及第一滤波器40与第一端子42间的连接方面,第三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与第一现有技术相比第三实施方式提高了功率持久性。
另外,可以通过单独地调节滤波器40a与相关滤波器60c的组合以及滤波器40b与相关滤波器60c的另一组合来调节经由第二端子44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因此能够像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进行封装后的平衡调节。
另外,两个第二端子44与单独的滤波器60c连接。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三实施方式可以实现更高的第二端子44之间的输出阻抗。这一优点易于设计具有100到200Ω的输出阻抗的平衡滤波器,该阻抗范围符合最近的通常的要求。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端子44在垂直于SAW传播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这使得封装布局的灵活性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更高。特别是,可易于实现对称布局,因此带通性能得到提高。
可以省略连接线50a和50b的中间部分之间的连接线,并省略连接线52a和52b的中间部分之间的连接线。这些变型与第三实施方式具有相同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参照图5,平衡滤波器30具有形成在压电基板32上的第一滤波器40和第二滤波器60。形成第一滤波器40的滤波器40a和40b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平衡滤波器相同,这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第一端子42作为输入端子,也可作为输入引线或输入管脚。第一端子42设置在平衡滤波器30的外侧。通过连接线54经由通过导线41与第一端子42连接的焊盘43,第一端子42与输入IDT8和输入IDT10连接。连接线54在与连接线46和48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连接线46和48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平衡滤波器的连接方式相同的方式连接第一滤波器40与第二滤波器60。另外,在第二滤波器60以及第二滤波器60和第二端子44间的连接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平衡滤波器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这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6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与第一现有技术的带通特性曲线图。粗线代表第四实施方式,细线代表第一现有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现有技术都具有通带上基本相同的插入损耗。相反,与第一现有技术相比,第四实施方式在通带的低侧处的一范围内(大约910 MHz)衰减快速增加。第四实施方式能够与插入损耗无关地低于通带的频率处快速增加衰减。因此,可以抑制串扰并提高带通特性。
在第一滤波器40以及第一滤波器40与第二滤波器60之间的连接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像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第四实施方式具有提高的功率持久性以及改善的振幅和相位平衡特性。此外,可以单独地调节滤波器40a和40b,从而可以调节经由第二端子44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封装后的平衡调节。
在第二滤波器60与第二端子44之间的连接的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二端子44之间的阻抗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阻抗一样高。此外,可以实现对称封装布局设计,从而实现提高的带通特性。
上述第四实施方式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体的构思可以应用于第一和第三实施方式,并获得类似的优点。
[第五实施方式]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参照图7,平衡滤波器30具有形成在压电基板32上的第一滤波器40和第二滤波器60。第一滤波器40由滤波器40c和40d构成。滤波器40c具有一对反射电极R2,在该对反射电极R2之间布置有输入IDT17、输出IDT16和输出IDT18。滤波器40d具有一对反射电极R2,在该对反射电极R2之间布置有输入IDT19、输出IDT16和输出IDT18。输入IDT17和输入IDT19中的每一个具有浮动导体45,两个电极中的与连线54相连的一个电极和接地的另一个电极经由浮动导体45在孔径长度方向上串联连接。相似地,输出IDT16和输出IDT18中的每一个具有浮动导体45,两个电极中的与连接线56或58连接的一个电极和接地的另一个电极经由浮动导体45在孔径长度方向上串联连接。孔径长度方向被定义为垂直于SAW传播方向的方向。在第二滤波器60以及第二滤波60与第二端子44的连接方面,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结构,这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第一滤波器40和第二滤波器60通过连接线56和58而串联连接。连接线56将滤波器40c的输出IDT16和输出IDT18与滤波器60b的输入IDT11相连。连接线58将滤波器40d的输出IDT16和输入IDT18及滤波器60b的输入IDT13相连。与如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相似,第一端子42和第一滤波器40相连。
将输入IDT17、输入IDT19、输出IDT16、输出IDT18设计成,使得通过连接线56和58发送的电信号是反相的。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在形成第一滤波器40的输入和输出IDT的每一个中的两个电极经由浮动导体45在孔径长度方向上串联连接,使得施加在IDT上的电压是可分配的。此外,由于浮动导体45的存在,IDT具有增大的面积。因此,每IDT单位面积的SAW激发强度会减小,使得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相比,可实现降低的互调水平。
此外,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相比,IDT接收分散的电压,可以提高静电电阻并还可以提高功率持久性。
从第一滤波器40发送到第二滤波器60的电信号是反相的,并可以获得改善的振幅和相位特性。此外,可单独调节滤波器40c和40d,使得能够调节经由第二端子44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封装后的平衡调节。
在第二滤波器60与第二端子44之间的连接方面,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二端子44之间的阻抗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44之间的阻抗一样高。此外,可以实现对称封装布局,从而可以实现提高的带通特性。
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思可以用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上,并且具有相似地优点。
[第六实施方式]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型,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型。参照图8,平衡滤波器30具有压电基板32,在该压电基板32上形成有第一滤波器40、第二滤波器60和SAW谐振器80。在第一滤波器40、第二滤波器60、第一滤波器40与第二滤波器60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滤波器60与第二端子44之间的连接方面,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SAW谐振器80由一对其间插入有IDT20的反射电极R4构成。SAW谐振器80串联连接在第一端子42与第一滤波器40之间。
图9示出了第一变型,该变型为如下一种平衡滤波器,在该平衡滤波器中,SAW谐振器80串联连接在第一滤波器40与第二滤波器60之间。图10示出了第二变型,该变型为如下一种平衡滤波器,在该平衡滤波器中,SAW谐振器串联连接在第二滤波器60与第二端子44之间。第一和第二变型的其他结构与图8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类似。
图11是第六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平衡滤波器的带通特征的曲线图。粗线代表第六实施方式,细线代表第二实施方式。第六和第二实施方式具有通带上的几乎相同的插入损耗。不同的是,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第六实施方式在通带的高侧处的一范围内(大约900MHz))衰减迅速增加。第六实施方式可以与插入损耗无关地在高于通带的频率处快速增加衰减。可以防止串扰,并实现提高的带通特性。
如图11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变型具有几乎相同的特征。
在第一滤波器40、第一滤波器40与第二滤波器60之间的连接、第二滤波器60与第二端子44之间的连接方面,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可提高功率持久性、振幅和相位平衡特性、由于第二端子44之间的高阻抗而导致的带通特性、封装后的平衡调节以及封装布局的设计。
第六实施方式及其第一和第二变型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构思可应用于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得到相似地优点。
在第六实施方式及第一和第二变型的平衡滤波器中,在第一端子42与第二端子44的每一个之间设置有一个SAW谐振器。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在第一端子42与第二端子44的每一个之间设置有多个SAW谐振器。通过这样的布置,可获得与第六实施方式及其第一第二变型一样的衰减或更多的衰减。
如上所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六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端子42为形成在芯片上的输入焊盘。然而,当平衡滤波器安装在基片或封装上时,第一端子42可为输入导线或输入管脚。
如上所述,由于这些实施方式为安装在基片或封装上的平衡滤波器,所以在第四和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端子42为输入导线或输入管脚。当第四或第五实施方式形成在芯片上时,第一端子42可以是输入焊盘。
如上所述,第四和第五实施方式采用导线41使第一端子42和焊盘43连接。这些连接可通过诸如凸点的其它连接方方式实现。
如上所述,第一到第六实施方式具有作为输入端的第一端子42以及作为输出端的第二端子44。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一端子42可以用作输出端子,第二端子44可以用作输入端子。
[第七实施方式]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双工器。参见图12,双工器包括梯形SAW滤波器90和平衡滤波器30。梯形SAW滤波器90是该双工器的发送滤波器,而平衡滤波器30为该双工器的接收滤波器。梯形SAW滤波器90的一端与天线端子94相连,另一端与发射端子96相连。平衡滤波器30的一端经由匹配电路99与天线端子94相连,另一端与接收端子98相连。
梯形SAW滤波器90由排列成梯形的单端口SAW谐振器92构成。平衡滤波器30可为第一到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个。
由于将高功率施加到发射滤波器,所以发射滤波器由具备功率持久性的梯形SAW滤波器形成。由于要求接收滤波器在通带外侧的频率处具有大的衰减以及急剧的截止性能,所以接收滤波器由多模SAW滤波器的平衡滤波器30形成。
当第一到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平衡滤波器用作接收滤波器时,能够提供具备好的功率持久性、好的振幅以及相位平衡特性,容易的平衡调节以及优良的带通特性的双工器。
具体地讲,当平衡滤波器为第四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以及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变型中的任意一种时,在通带外侧可以实现更大的频率衰减并且使该衰减急剧增大。因此所构造的双工器具有减少的串扰和提高的带通特性。
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其它实施方式及各种变型。
该申请基于在2006年8月30号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233416号,该申请的全部公开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平衡滤波器,该平衡滤波器包括:
第一滤波器,其具有并联连接的第一多模表面声波滤波器;
第二滤波器,其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相连并且包括第二多模表面声波滤波器;
第一端子,其连接到所述第一滤波器;
第二端子,其连接到所述第二滤波器,所述平衡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为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中的一个,所述平衡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为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中的另一个,
从所述第一滤波器发送到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电信号或者从所述第二滤波器发送到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电信号是反相的,
电信号以反相的方式经由第二端子输入或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滤波器,其中:
所述第二滤波器具有一个第二多模SAW滤波器;
位于所述第二滤波器中央的叉指式换能器具有两个电极;并且所述两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二端子中的一个,而另外一个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二端子中的另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滤波器,其中:
所述第二滤波器具有一个第二多模表面声波滤波器;
位于所述第二滤波器中央的叉指式换能器具有两个电极;
所述两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被分成二个;
所分的两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中的一个相连,而另一个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中的另一个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滤波器,其中:
所述第一滤波器由两个第一多模表面声波滤波器构成;
所述第二滤波器包括两个第二多模表面声波滤波器,所述两个第二多模表面声波滤波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多模表面声波滤波器串联连接;
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多模表面声波滤波器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之间的连接线在所述第一滤波器与所述第二滤波器之间的连接线延伸的方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具有叉指式换能器,所述叉指式换能器具有沿孔径长度方向经由浮动导体而串联连接的两个电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滤波器,该平衡滤波器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表面声波谐振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是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
9.一种双工器,该双工器包括:
天线端子;
发射滤波器,其与所述天线端子相连;
接收滤波器,其与所述天线端子相连,
所述接收滤波器包括:
第一滤波器,其具有并联连接的多个第一多模表面声波滤波器;
第二滤波器,其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相连并且具有第二多模表面声波滤波器;
第一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相连;
第二端子,其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相连,平衡滤波器的输入端子为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一个,平衡滤波器的输出端子为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另一个,
其中,从所述第一滤波器发送到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电信号或者从所述第二滤波器发送到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电信号是反相的,
电信号以反相的方式经由所述第二端子输入或输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工器,其中,所述发射滤波器为梯形表面声波滤波器。
CN2007101472550A 2006-08-30 2007-08-30 平衡滤波器和双工器 Active CN101136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3416 2006-08-30
JP2006-233416 2006-08-30
JP2006233416A JP4244057B2 (ja) 2006-08-30 2006-08-30 バランスフィルタおよび分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6621A true CN101136621A (zh) 2008-03-05
CN101136621B CN101136621B (zh) 2012-07-25

Family

ID=38722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72550A Active CN101136621B (zh) 2006-08-30 2007-08-30 平衡滤波器和双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15972B2 (zh)
EP (2) EP2254244B1 (zh)
JP (1) JP4244057B2 (zh)
KR (1) KR100894399B1 (zh)
CN (1) CN10113662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6091A (zh) * 2013-06-20 2013-09-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选择性、高共模抑制的阶梯阻抗梳状线平衡微带带通滤波器
CN104467734A (zh) * 2014-11-07 2015-03-25 深圳华远微电科技有限公司 Gps和bds用声表面波滤波器及其小型化封装工艺
CN107210731A (zh) * 2015-04-30 2017-09-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梯子型滤波器及双工器
CN111869115A (zh) * 2018-04-06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备泄漏消除功能的双工滤波器装置
CN112134541A (zh) * 2020-09-24 2020-12-25 成都频岢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宽带声表滤波器
CN112134541B (zh) * 2020-09-24 2024-06-04 成都频岢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宽带声表滤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1726A1 (ja) * 2011-09-01 2013-03-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
US11916541B2 (en) 2021-06-09 2024-02-27 Qorvo Us, Inc. Dynamic band steering filter bank module with passband allocations
US20220399908A1 (en) * 2021-06-09 2022-12-15 Qorvo Us, Inc. Dynamic band steering filter bank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38748B4 (de) 1999-08-16 2007-02-01 Epcos Ag Dualmode-Oberflächenwellen-Filter mit verbesserter Symmetrie und erhöhter Sperrdämpfung
JP2001292050A (ja) * 2000-04-10 2001-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3391346B2 (ja) * 2000-04-18 2003-03-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縦結合共振子型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3391347B2 (ja) 2000-06-26 2003-03-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縦結合共振子型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3687566B2 (ja) * 2000-07-25 2005-08-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縦結合共振子型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3478260B2 (ja) 2000-10-27 2003-12-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および通信機装置
JP3780408B2 (ja) * 2001-01-26 2006-05-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装置
JP3509764B2 (ja) * 2001-03-23 2004-03-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3855758B2 (ja) 2001-12-11 2006-12-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EP1249934B1 (en) * 2001-04-09 2013-07-3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urface acoustic wave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unit
JP4734751B2 (ja) 2001-04-16 2011-07-27 エプソントヨコム株式会社 平衡型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JP3873807B2 (ja) * 2001-06-22 2007-01-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3833569B2 (ja) 2001-12-21 2006-10-11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分波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JP3846409B2 (ja) 2002-02-15 2006-11-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KR100892195B1 (ko) * 2002-03-06 2009-04-07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탄성표면파 필터, 평형형 회로 및 통신장치
JP2004166213A (ja) * 2002-09-20 2004-06-10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2004128928A (ja) 2002-10-03 2004-04-22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装置、通信装置
JP3764731B2 (ja) 2002-10-18 2006-04-12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多重モード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及び分波器
JP4222197B2 (ja) * 2003-02-24 2009-02-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通信機
JP2004304513A (ja) * 2003-03-31 2004-10-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弾性表面波装置
JP3993579B2 (ja) * 2004-04-28 2007-10-17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バランス出力型フィルタ
JP4303178B2 (ja) 2004-08-31 2009-07-29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装置
US7683735B2 (en) * 2005-02-16 2010-03-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Balanced acoustic wave filter
JP4537254B2 (ja) 2005-04-28 2010-09-01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および分波器
JP4534990B2 (ja) * 2006-01-12 2010-09-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装置及び分波器
CN101411061A (zh) * 2006-04-06 2009-04-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双工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6091A (zh) * 2013-06-20 2013-09-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选择性、高共模抑制的阶梯阻抗梳状线平衡微带带通滤波器
CN103326091B (zh) * 2013-06-20 2015-07-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选择性、高共模抑制的阶梯阻抗梳状线平衡微带带通滤波器
CN104467734A (zh) * 2014-11-07 2015-03-25 深圳华远微电科技有限公司 Gps和bds用声表面波滤波器及其小型化封装工艺
CN104467734B (zh) * 2014-11-07 2017-10-20 深圳华远微电科技有限公司 Gps和bds用声表面波滤波器及其小型化封装工艺
CN107210731A (zh) * 2015-04-30 2017-09-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梯子型滤波器及双工器
CN107210731B (zh) * 2015-04-30 2020-08-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梯子型滤波器及双工器
CN111869115A (zh) * 2018-04-06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备泄漏消除功能的双工滤波器装置
US11418311B2 (en) 2018-04-06 2022-08-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uplex filter arrangement with leakage cancellation
CN112134541A (zh) * 2020-09-24 2020-12-25 成都频岢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宽带声表滤波器
CN112134541B (zh) * 2020-09-24 2024-06-04 成都频岢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宽带声表滤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54244A3 (en) 2011-04-13
EP1898524A1 (en) 2008-03-12
US20080224790A1 (en) 2008-09-18
KR100894399B1 (ko) 2009-04-20
US7915972B2 (en) 2011-03-29
EP2254244B1 (en) 2012-06-20
KR20080020501A (ko) 2008-03-05
JP2008060775A (ja) 2008-03-13
EP2254244A2 (en) 2010-11-24
CN101136621B (zh) 2012-07-25
JP4244057B2 (ja) 200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3016B2 (en) Balanced acoustic wave filter and acoustic wave filter
FI93503B (fi) Radiotaajuussuodatin
US7425878B2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 and duplexer using the same
KR101027593B1 (ko) 탄성파 분파기
CN102598507B (zh) 弹性波滤波装置和使用该弹性波滤波装置的天线双工器
CN101136621B (zh) 平衡滤波器和双工器
US6483402B2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KR100280611B1 (ko) 탄성표면파장치
KR100494049B1 (ko) 탄성표면파 필터 및 통신 장치
KR20010082157A (ko) 탄성 표면파 필터 장치
KR100600481B1 (ko) 탄성 표면파 장치 및 통신 장치
KR100511221B1 (ko) 탄성 표면파 장치 및 통신 장치
CN112242827A (zh) 多路复用器
EP1710912A2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6597262B2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GB2382479A (en)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SAW-type balun
KR20220116249A (ko) 필터 장치, 멀티플렉서, 고주파 프론트엔드 회로 및 통신 장치
CN1619957B (zh) 表面声波滤波器和采用该表面声波滤波器的无线设备
JP3757893B2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通信装置
JPH09181565A (ja)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装置
JPH06350381A (ja)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AIYO YUDE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TSU MEDIA DEVIC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012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TO: TOKYO,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Taiyo Yud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Fujitsu Media Device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