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4428A - 具磨耗警示的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具磨耗警示的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4428A
CN101134428A CNA2007100004619A CN200710000461A CN101134428A CN 101134428 A CN101134428 A CN 101134428A CN A2007100004619 A CNA2007100004619 A CN A2007100004619A CN 200710000461 A CN200710000461 A CN 200710000461A CN 101134428 A CN101134428 A CN 101134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ution
layer
tire
sizing material
abra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04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柏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0004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344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4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44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包含一胎体层、一警示层与一胶料层,警示层设置于胎体层的上方,警示层的材料包含一橡胶、一色料与一含硅的抗磨剂,胶料层设置于胎体层下方与警示层上方,胶料层与警示层的材料相同,且胶料层与警示层的颜色不同,胶料层与警示层为一体成形。凭借胶料层与警示层一体成形,以避免因使用不同材料而使轮胎于车辆高速行驶或是长时间使用而造成胶料层与警示层分离,以增加行车安全性,并凭借胶料层与警示层的颜色不同,使轮胎的胶料层磨损后而露出警示层,以提示使用者更换轮胎,更确保车辆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具磨耗警示的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增加安全性与提示更换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A,其是为习知技术的轮胎的剖视图;如图所示,一般橡胶轮胎的基本构造主要是由胎体层60箍围形成的主要结构形体,另外分别在胎体层60的内、外围分别披覆有胶料层70;其中,轮胎因为载重功能的不同,其胎体层10可选择采用纲丝线层或尼龙等人造丝层,胶料层70则因为其每个部位所承受的作用力以及功能不同,所选用的胶料也不同。
例如,轮胎的胎面部位是直接与路面接触,其所选用的胶料势必需要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同时还要具备极好的耐热性与防刺性能;轮胎的胎侧部位则因为需要承受较大的机械变形,所以胎侧部位的胶料最好具有较低的定伸强度、优良的耐疲劳与耐臭氧性能;胶料层70直接与胎体层60接触的部位,其所选用的胶料需要另外具有较高强力、耐疲劳性、耐热性与粘合性,始能够在胶料层70与胎体层60之间构成一个缓冲层80。
至于,轮胎的胎面与胎侧之间的胎肩部位,必须要使硬的胎面平缓地衔接到柔软的胎侧,并转移和吸收动态条件下集中胎肩部的应力,减少胎肩脱空的危险,其所选择的胶料则应当具有优异的耐疲乏性能与良好的粘合性能;以及,为了使胎圈能够稳定成形,一般多采用由一种硬度较大或两种不同硬度的三角胶条来加强轮胎的胎圈部位。
虽然轮胎的每一个部位受力和作用力不同,所以需要加入不同性能的胶料,但原则上只要通过在橡胶原料当中内加入各种添加剂后,即可使橡胶具有所需要的特性;不同用途的橡胶胎各部位的胶料特性亦不完全相同,甚至于并非一定要有胎面、胎侧、胎肩等部位的胶料区分,故在本发明的说明内容当中,仅将轮胎的胎面、胎侧、胎肩等部位的橡胶层构造视为单一“胶料层20”加以说明。
轮胎的胶料层70除了必需具备上述的材料特性之外,另外并须在胶料层70的胎面制造出轮胎的胎纹21,其胎纹21存在的最大目的是用来排除轮胎上的积水,也有助于排开砂石或细小的石砾,藉以增加轮胎的接地面积,进而获得较佳的抓地力。因此,胎纹深度的改变(由身变浅)不但会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更可以经由整个胎面的胎纹磨损是否均匀,判断胎压是否不正常,或是轮胎定位不良。
然而,轮胎现有的磨耗安全警示机制,旨是在胶料层的胎面部位埋设一“安全磨损三角记号”,一般必须要将方向盘转向任一侧,方可检查前轮胎文是否磨至“三角磨损记号”,并且以此来检查胎纹是否在可用限度,考虑换胎与否,就一般消费者而言,并非完全具备这样的技术,以及相关判断能力或常识,如此将会造成轮胎过度磨损仍然继续使用危险,甚至于车辆进行保养时,有不法的业者,在轮胎尚未磨耗到需要更换的标准,而以蒙骗的方式要消费者更换轮胎。请参阅图1B,其是为另一习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是为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95205145号的以颜色显示胎痕的轮胎,如图所示,现有的轮胎82是将颜色染料84(色料)包覆于整个轮胎82里面,然而于实际使用时,因为颜色染料84因无法与轮胎82的材料完结合,因此颜色染料84将会脱落或是于轮胎82里滑动。如此当车辆使用习知轮胎82,容易因颜色染料84将会脱落或是于轮胎82里滑动而造成轮胎82空转或是脱落等,因此容易造成行车上的危险。
请一并参阅图1C,其是为另一习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是为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84200342号的胎更换显示构造;如图所示,习知轮胎于轮胎的胎面层92介于沟槽94顶部与底部之间,设有一层以上的更换显示层96,以令轮胎可凭借更换显示层96的裸露,而能明确得知更换的时机。然而,在胎纹98尚未磨损的情况下,介于沟槽94顶部与底部之间的更换显示层96,容易因为使用时间长或是环境因素,造成胎纹98或是更换显示层96脱落,因此让使用者误判轮胎的使用寿命,造成使用者的损失。
请一并参阅图1D,其是为另一习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是为美国专利第3516467号的车辆轮胎磨损的指示结构;如图所示,习知具轮胎于胎面102下具有一指示结构104,然而,指示结构104与胎面102为不同材质,因此在车辆高速行驶或是使用时间长久等环境因素下,指示结构104将无法与胎面102紧密结合,如此会造成胎面102滑动,甚至是剥离,倘若在车辆高速行驶时而胎面102滑动,则容亦造成车辆爆胎或是翻覆等危险。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磨耗警示的轮胎,不但可增加行车安全性,更可明确的提示使用者更换轮胎,以确保车辆行车安全。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轮胎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轮胎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轮胎,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轮胎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轮胎,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轮胎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凭借一胎体层上方设置一警示层,一胶料层设置于胎体层下方与警示层上方,警示层的材料包含一色料,凭借胶料层与警示层的颜色不同,可提示使用者更换轮胎,以确保车辆行车安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更可避免遭不法业者蒙骗更换尚未达到磨损标准的轮胎。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是凭借胶料层与警示层的材料相同,且胶料层与警示层为一体成形,让胶料层与警示层可紧密结合,使轮胎于使用一段时间后,胶料层与警示层不会相互脱落而分离,进而增加车辆的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磨耗警示的轮胎,警示层更包含一第一警示层与一第二警示层,凭借第一警示层与第二警示层的颜色不同,以提示使用者轮胎的磨耗情形,明确的让使用者了解轮胎的使用情况,更增加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包括:一胎体层;一警示层,其是设置于该胎体层的上方,该警示层的材料包含一橡胶、一色料与一含硅的抗磨剂;以及一胶料层,其是设置于该胎体层下方与该警示层上方,该胶料层与该警示层的材料相同,该胶料层与该警示层的颜色不同,该胶料层与该警示层为一体成形。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中所述的警示层具有至少一胎纹。
前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中所述的胶料层的厚度是小于该胎纹的深度。
前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更包含复数个金属线,该金属线垂直穿设于该胎体层的两侧。
前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更包含复数个三角胶,该三角胶垂直穿设于该胎体层的两侧,该三角胶位于该金属线的上方并与该金属线相连接。
前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中所述的胎体层的材料包含人造丝与纲丝线,该人造丝包含尼龙丝。
前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中所述的警示层更包含一第一警示层与一第二警示层,该第一警示层位于该第二警示层的上方,该第一警示层与该第二警示层的颜色不同。
前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中所述的第一警示层与该第二警示层的材料相同。
前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中所述的第一警示层的厚度小于该第二警示层的厚度。
前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中所述的含硅的抗磨剂的材料是选自于高岭土、锻烧高领土或白碳黑及其上述任意组合的其中之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磨耗警示的轮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种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包括有一胎体层、一警示层与一胶料层,警示层设置于胎体层的上方,警示层的材料包含一橡胶、一色料与一含硅的抗磨剂;胶料层设置于胎体层下方与警示层上方,胶料层与警示层的材料相同,胶料层与该警示层的颜色不同,胶料层与警示层为一体成形。凭借胶料层与警示层的材料相同,以避免轮胎于车辆高速行使或是长久使用而胶料层与警示层分离,并凭借胶料层与警示层的颜色不同,使轮胎的胶料层磨损后而露出警示层,以提示使用者更换轮胎,更确保车辆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警示层更包含一第一警示层与一第二警示层,第一警示层位该第二警示层的上方,凭借第一警示层与第二警示层的颜色不同,以提示使用者轮胎的磨耗情形,明确的让使用者了解轮胎的使用情况,更增加行车安全。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轮胎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A是为习知技术的轮胎的剖视图。
图1B是为另一习知技术的轮胎的剖视图。
图1C是为另一习知技术的轮胎的剖视图。
图1D是为另一习知技术的轮胎的剖视图。
图2A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轮胎的剖视图。
图2B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为本发明的轮胎制流程图。
图2D是为本发明的原料混合示意图。
图2E是为本发明的胎面制程示意图。
图2F是为本发明的钢丝层制程示意图。
图2G是为本发明的钢丝层裁断制程示意图。
图2H是本发明的三角强化钢丝胶环制程示意图。
图2I是本发明的轮胎零组件的组设图。
图3是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轮胎的局部剖视图。
10:胎体层                   20:胶料层
21:胎纹                     211:胎纹
22:警示层                   221:第一警示层
222:第二警示层              30:缓冲层
40:金属线                   50:三角胶
60:胎体层                   70:胶料层
80:缓冲层                   82:轮胎
84:颜色染料                 92:胎面层
94:沟槽                     96:更换显示层
98:胎纹                     104:指示结构
102:胎面                    116:钢丝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A与图2B,其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与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种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包括有一胎体层10、一警示层22与一胶料层20,警示层22设置于胎体层10的上方,警示层22的材料包含一橡胶、一色料与一含硅的抗磨剂,警示层22具有至少一胎纹21;胶料层20设置于胎体层10下方与警示层22上方,胶料层20与警示层22的材料相同,胶料层20与该警示层22的颜色不同。
凭借胶料层20与警示层22的材料相同,如胶料层20与警示层226的材料同为橡胶,如此可避免轮胎于车辆高速行使或是使用时间长久后,胶料层20与警示层22因材料不同而分离,并凭借胶料层20与警示层22的颜色不同,使轮胎的胶料层20磨损后而露出警示层22,以提示使用者更换轮胎,更确保车辆行车安全。除了提供一种方便消费者以直接目测方式自行检查轮胎的安全程度,有利于轮胎业进入新的安全概念、规范的轮胎摩耗警示构造,更可避免旧胎利用补胎方式制造二手胎,使二手胎市场及二手胎消费族群锐减。
含硅的抗磨剂的材料是选自于高岭土、锻烧高领土或白碳黑及其上述任意组合的其中之一者。如此可提升警示层22的耐磨度,使轮胎的胶料层20磨耗而警示层22外露后,减缓警示层22的损耗速率。
另外,由于警示层22具有至少一胎纹21,因此当胶料层20覆盖于警示层22时,胶料层20上方的胎面亦有胎纹211。利用轮胎胎纹211排除轮胎上的积水,也有助于排开砂石或细小石砾,藉以增加轮胎的接地面积,进而获得较佳的抓地力。
本发明更包含一缓冲层30,缓冲层30位于警示层22与胎体层10之间。由于胎体层10可以选择采用纲丝线层或尼龙等人造丝层,胶料层20则因为其每个部位所承受的作用力以及功能不同,所选用的胶料亦可以有所不同,使橡胶呈现所需要的特性。然而,警示层22与胎体层10的材料不完全相同,而为了使警示层22与胎体层10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可凭借缓冲层30,增加警示层22与胎体层10的结合强度。
本发明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更包含复数个金属线40与复数个三角胶50,金属线40垂直穿设于胎体层10的两侧,三角胶50垂直穿设于胎体层10的两侧,三角胶50位于金属线40的上方并与金属线40相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2C、图2D与图2E,其是为本发明的轮胎制流程图、原料混合示意图与胎面制程示意图,由于轮胎制作为习知的技术,因此详细内容不多加赘述。本发明首先,分别进行步骤S1,制作胎面、步骤S2,制作钢丝层,与步骤S3,制作三角强化钢丝胶环。
在进行步骤S1前,如图2D所示一般,先将天然合成橡胶、碳、硫磷等其他化合物混合成一橡胶原料,接着如图2E,在将橡胶原料压成板状后冷却,以产生制作轮胎的胎面,接着,再将橡胶原料进行胎面压出工程,故先将橡胶原料加热,使橡胶具有弹性,并且押出轮胎所需的胶料层20,并将胶料层20冷却后裁切成轮胎所需的长度。并且重复图2D与图2E,将橡胶原料参杂色料,以产生一警示层22。
请一并参阅图2F与图2G,其是为钢丝层制程示意图与钢丝层裁断制程示意图,在步骤S2中,首先将钢丝线尼龙丝等制成绞线,再将绞线织成钢丝布114,并将钢丝布的双面以橡胶涂布均匀以产生一胎体层10,接着如图2G,将胎体层10进行裁切。
请一并参阅图2H与图2I,其是为三角强化钢丝胶环制程示意图与轮胎零组件的组设图,在三角强化钢丝胶环制程中,先将金属线40包覆三角胶50,再将包覆三角胶50的金属线40制成钢丝胶环116。之后,进行步骤S4,组设零组件。将胎体层10、警示层22、胶料层20与钢丝胶环116组合,并且加硫与成形而成为一轮胎。
请一并参阅图3,其细为本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如图所示,此实施例不同于上一实施例在于此实施例的警示层22更包含一第一警示层221与一第二警示层222,第一警示层221位于第二警示层222的上方,第一警示层221与第二警示层222的颜色不同。第一警示层221与第二警示层222的材料相同。第一警示层221的厚度小于第二警示层222的厚度。本发明的重点主要是依照轮胎的安全磨耗条件,在轮胎的胶料层20当中区隔出至少一层与胎面部位颜色不同的警示层22,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警示层221以及第二警示层222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以及厚度,而且胶料层20的厚度是小于胎纹21的深度,如此让轮胎的胎纹211遭磨平的前,轮胎遭磨损的部位即会因为磨损程度的不同而露出既定的第一警示层221与第二警示层222,不但方便让消费者以直接目测的方式自行检查轮胎的安全程度,如遇路面有尖锐物或钉子导致胎面破损爆裂时,既会露出警示层,已警告消费者轮胎已破损,而产生危险,更可避免遭不法业者蒙骗更换尚未达到磨损标准的轮胎。
原则上较接近胎面的第一警示层221厚度越浅好,让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第一警示层22出现之后不久,第二警示层222紧接着出现的危机显示,有利于轮胎业进入新的安全概念、规范,甚至于可避免旧胎利用补胎方式制造二手胎,将可使二手胎市场及二手胎消费族群锐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胎体层;
一警示层,其是设置于该胎体层的上方,该警示层的材料包含一橡胶、一色料与一含硅的抗磨剂;以及
一胶料层,其是设置于该胎体层下方与该警示层上方,该胶料层与该警示层的材料相同,该胶料层与该警示层的颜色不同,该胶料层与该警示层为一体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警示层具有至少一胎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胶料层的厚度是小于该胎纹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中更包含复数个金属线,该金属线垂直穿设于该胎体层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中更包含复数个三角胶,该三角胶垂直穿设于该胎体层的两侧,该三角胶位于该金属线的上方并与该金属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胎体层的材料包含人造丝与纲丝线,该人造丝包含尼龙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警示层更包含一第一警示层与一第二警示层,该第一警示层位于该第二警示层的上方,该第一警示层与该第二警示层的颜色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警示层与该第二警示层的材料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警示层的厚度小于该第二警示层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磨耗警示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含硅的抗磨剂的材料是选自于高岭土、锻烧高领土或白碳黑及其上述任意组合的其中之一。
CNA2007100004619A 2006-08-30 2007-02-07 具磨耗警示的轮胎 Pending CN1011344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04619A CN101134428A (zh) 2006-08-30 2007-02-07 具磨耗警示的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20132061 2006-08-30
CN200620132061.4 2006-08-30
CNA2007100004619A CN101134428A (zh) 2006-08-30 2007-02-07 具磨耗警示的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4428A true CN101134428A (zh) 2008-03-05

Family

ID=39158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004619A Pending CN101134428A (zh) 2006-08-30 2007-02-07 具磨耗警示的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3442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6088A (zh) * 2011-01-27 2012-08-01 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穿刺外胎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防穿刺轮胎、轮式车辆
CN103303073A (zh) * 2012-03-07 2013-09-18 翔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监测装置
TWI457247B (zh) * 2011-01-25 2014-10-21 Kenda Industry Co Ltd 具磨耗狀態顯示之防穿刺外胎、輪胎及交通工具
CN104626890A (zh) * 2015-02-14 2015-05-20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径向叠层磨耗识别轮胎及成型方法
TWI614152B (zh) * 2016-08-26 2018-02-11 Qiu Jin He 車輪之結構改良
CN115895128A (zh) * 2022-11-17 2023-04-04 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寿命预警铁路制动管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7247B (zh) * 2011-01-25 2014-10-21 Kenda Industry Co Ltd 具磨耗狀態顯示之防穿刺外胎、輪胎及交通工具
CN102616088A (zh) * 2011-01-27 2012-08-01 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穿刺外胎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防穿刺轮胎、轮式车辆
CN102616088B (zh) * 2011-01-27 2014-09-17 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穿刺外胎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防穿刺轮胎、轮式车辆
CN103303073A (zh) * 2012-03-07 2013-09-18 翔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监测装置
CN104626890A (zh) * 2015-02-14 2015-05-20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径向叠层磨耗识别轮胎及成型方法
TWI614152B (zh) * 2016-08-26 2018-02-11 Qiu Jin He 車輪之結構改良
CN115895128A (zh) * 2022-11-17 2023-04-04 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寿命预警铁路制动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4428A (zh) 具磨耗警示的轮胎
CN1951711B (zh) 重载轮胎
JP624853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326716C (zh) 具有由至少两种胶料形成的胎面花纹单元的胎面
CN101792545A (zh) 低滚动阻力轮胎的胎面胶胶料以及采用该胎面胶的轮胎
TW482732B (en) Dual composition tread band for tire
CN101535064A (zh) 一种充气轮胎
JP200901862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195820B (zh) 充气轮胎
WO2012102154A1 (ja) 農業用タイヤ
CN102026827A (zh) 充气轮胎
CN103370210A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JPS6020350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118880A (zh) 包括保护增强件的轮胎
EP3536523B1 (en) Tire with evolving tread
CN201317226Y (zh) 多功能分块式免充气轮胎
JP2008105667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2616088A (zh) 防穿刺外胎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防穿刺轮胎、轮式车辆
Darekar et al. Detection of tyre wear using colour coding
CN209634191U (zh) 一种轮胎
JP3127548U (ja) タイヤの損耗警告表示構造
CN203019986U (zh) 一种具有磨损指示件的轮胎
CN203126401U (zh) 具有磨损提醒功能的轮胎
WO2009094803A1 (fr) Pneu à indication d'usure
JP322936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