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3696B - 脱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3696B
CN101133696B CN2007101477959A CN200710147795A CN101133696B CN 101133696 B CN101133696 B CN 101133696B CN 2007101477959 A CN2007101477959 A CN 2007101477959A CN 200710147795 A CN200710147795 A CN 200710147795A CN 101133696 B CN101133696 B CN 1011336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screw
dust discharge
process cartridge
discharge process
process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77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3696A (zh
Inventor
大崎正美
上加郁朗
白方干也
西辻雅树
川口弘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3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3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3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36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在二次处理筒和排尘处理筒中的脱粒处理物的处理性能的脱粒装置。将在处理筒未能脱粒的二次物在轴支撑具有螺旋体的二次处理筒的二次处理室进行处理,将处理室排尘物在轴支撑具有螺旋体的排尘处理室进行处理。由于螺旋体连续配置在被处理物的输送方向,而且是连续的螺旋体,因此,与断断续续地设置的镶入齿相比,能够更提高被处理物的输送效率。另外,通过使面对从处理室向排尘处理室的连通口的排尘处理筒的螺旋体的直径设定为比其后侧的螺旋体直径还大,使得从处理室一侧向排尘处理室一侧的收进被处理物能力提高。使设置在排尘处理筒的外周的过滤部件的过滤孔的面积形成为越向后方一侧越大,从而促进在排尘处理室后部的漏下。

Description

脱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联合收割机等上的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联合收割机是在履带式行使装置的上部搭载了对收割的禾秆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和暂时储存用脱粒装置进行脱粒后的谷粒的谷物箱或料斗部,并在脱粒装置的前侧具备了收割装置的结构。
从收割装置一侧的供给输送装置输送的禾秆由进给链所传接而向上述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供给。供给到脱粒装置上的禾秆在由进给链所夹持输送过程中在处理室内的处理筒脱粒,由具备了筛选功能的摇动筛选搁板所筛选,较多地包含从该摇动筛选搁板的前部到中间部向前侧的一次输送螺旋一侧流下的谷粒的被处理物(称作一次物)借助于一次扬谷筒投入到谷物箱或料斗部暂时储存。另外,较多地包含从摇动筛选搁板的后部向二次输送螺旋一侧流下的带有枝梗的粒或稻草屑等的被处理物(称作二次物)借助于二次扬谷筒投入到二次处理筒后再由摇动筛选搁板所摇动筛选。另外,脱粒后的排出稻草从脱粒装置的后部向农田排出。
上述排尘处理筒已知有位于二次处理筒的机体后方并以与二次处理筒相同的驱动轴转动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0317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146924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排尘处理筒的外周部或在二次处理筒和排尘处理筒的外周部上断断续续地具备了处理齿的结构。因此,由于输送被处理物的能力较低,因而存在该被处理物的输送容易停滞,对被处理物施加过渡的处理作用从而容易损伤该被处理物中的谷粒的缺点。
另外,在将连续地形成的螺旋体要设置在排尘处理筒的外周部上的场合,若面对从处理室后端部向排尘处理室的连通口的螺旋体的直径较小,则存在被处理物的从处理室一侧向排尘处理室的收进能力降低,在该连通口部发生被处理物堵塞从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脱粒作业的缺点。
另外,在排尘处理室内,虽然在其前侧有较多的谷粒漏下,越向后方一侧稻草屑越多从而不易漏下,但上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发明中没有提出使配置在排尘处理筒的外周的过滤部件的过滤孔面积在前侧和后侧不同这一点。因此,在该过滤孔的面积设定为横跨过滤部件的全长均一的场合,被处理物的漏下在排尘处理室的后侧部分受阻碍,该被处理物中的谷粒以依旧混入在稻草屑中的状态从排尘处理室的后端向机体外部排出从而存在造成收获损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提高了二次处理筒和排尘处理筒中的处理能力的作业效率较高的脱粒装置。
本发明的课题由以下的解决方案解决。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做成一种脱粒装置,该装置的特征在于,
设有具备处理筒41的处理室40,配置在该处理室40的下侧的摇动筛选搁板43,配置在该摇动筛选搁板43下侧前部的风选机45,配置在该风选机45后侧的一次输送螺旋50,配置在该一次输送螺旋50后侧的二次输送螺旋56,与该二次输送螺旋56的输送终端部连接的二次扬谷筒57,与该二次扬谷筒57的输送终端部连接并具备二次处理筒60的二次处理室58,以及具备排尘处理筒64的排尘处理室63,
使排尘处理室63借助于连通口40a与上述处理室40的后端部连通,在上述二次处理筒60的外周部及排尘处理筒64的外周部分别设置连续形成的螺旋体60a、64a,
在上述设于排尘处理筒64的外周部的螺旋体中,使面对连通口40a部分的螺旋体64a的直径D比面对连通口40a部分的螺旋体64a后侧部分的螺旋体64a的直径d大,以使设置在该排尘处理筒64的外周部的螺旋体64a中的面对上述连通口40a部分的螺旋体64a的输送能力比面对该连通口40a部分的螺旋体64a后侧部分的螺旋体64a的输送能力大,
使配置在该排尘处理筒64外周的过滤部件66的过滤孔的面积形成为越向后侧越大,
将处理筒侧板41b的前面和包覆处理筒41前部的锥面的防止磨损板41c用整流齿41a1和防止缠绕片41d可拆卸地同时紧固。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根据第一方案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部件66形成为格子状,在排尘处理室63的壳体的内周面一侧沿与排尘处理筒64的轴心相交的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导向板80。
根据第一方案的发明,与在二次处理筒60和排尘处理筒64上断断续续地设置了处理齿的结构相比,在该二次处理筒60和排尘处理筒64上设置连续地形成的螺旋体60a、64a的结构更能够提高被处理物的输送能力。由此,该被处理物的输送不易停滞,能够顺利地进行脱粒作业并能够提高脱粒作业效率。另外,由于对被处理物不施加过度的处理作用,因此,谷粒不会损伤,能够得到品质优良的谷粒。
另外,提高从处理室40一侧向排尘处理室63一侧收进被处理物的能力,在连通口40a部位不易发生被处理物堵塞,能够顺利地进行脱粒作业并能够提高脱粒作业效率。
另外,由于通过使配置在排尘处理筒64外周的过滤部件66的过滤孔的面积形成为越靠后侧就越大,使得被处理物在排尘处理室63的后侧部分也顺利地漏下,因此,该被处理物中的谷粒以依旧混入在稻草屑中的状态从排尘处理室63的后端向机体外部排出的现象较少,因而能够提高谷粒的回收效率。
再有,通过拆卸安装在锥面的整流齿41a1和安装在处理筒41前面的防止缠绕片41d,从而能够取下将这些部件同时紧固的防止磨损板41c进行交换。另外,此时由于还可容易进行磨损后的整流齿41a1和防止缠绕片41d的交换,所以能够缩短维修保养时间,并能够缩短脱粒作业的中断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第二方案的发明,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来自排尘处理室63的稻草屑的过滤率,从而被处理物中的谷粒以依旧混入在稻草屑中的状态从排尘处理室63的后端向机体外部排出的现象较少,因而能够提高谷粒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进行谷类收割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2是图1的联合收割机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联合收割机的后视图。
图4表示部分切开了图1的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壁面时的机体的后视图。
图5表示图1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部分的主要部分左视图。
图6表示图5的A-A线剖面向视图。
图7表示剖开图1的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的一部分后表示的左视图。
图8表示图7的B-B线剖面向视图。
图9表示图8的A-A线剖面向视图。
图10表示图8的B-B线剖面向视图。
图11表示图8的C-C线剖面向视图。
图12表示剖开图1的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的一部分后表示的侧视图。
图13表示图1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的右视图。
图14表示图1的联合收割机的处理筒的正视图。
图15表示图14的A-A线剖面向视图。
图16表示图1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的仰视图。
图中:
40-处理室,40a-连通口,41-处理筒,43-摇动筛选搁板,45-分选机,50-一次输送螺旋,56-二次输送螺旋,57-二次扬谷筒,58-二次处理室,60-二次处理筒,60a-二次处理筒螺旋(螺旋体),63-排尘处理室,64-排尘处理筒,64a-螺旋体,66-承接网(过滤部件),D-面对连通口部分的螺旋体的直径,d-面对连通口部分的螺旋体后侧部分的螺旋体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进行谷类收割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图2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正视图,图3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后视图。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分别将沿联合收割机的前进方向的左方向、右方向定为左侧、右侧,将前方向、后方向分别定为前侧、后侧。
在图1所示联合收割机机架1的下部具备通过成型为由橡胶等的柔性材料构成的无接头带状的履带2而不仅在旱田还在水田也能不会沉陷地行驶的行驶装置3。该行驶装置3横跨由变速箱体所驱动的前端部的驱动链轮3a和支撑于滚轮构架3b上的滚轮3c以及拉紧轮3d绕挂上述履带2而构成。另外,在机架1的前部上下转动自如地支撑收割装置5,在该收割装置5的后侧中的机架1的后部左侧搭载脱粒装置6。另外,在机架1的前部右侧设置具有操作席7a的操纵部7。上述操纵部7包括:安装在包覆发动机的发动机罩110上的操作席7a;配置于该操作席7a的前方的前部操作面板;以及配置于操作席7a的左侧的侧部操作面板。在上述前部操作面板上设置操纵者以站立姿势进行操纵时握持的手柄7b和转换上述变速箱体内的传动机构而左右调节机体的行驶方向的操作方向杆7c。另外,在上述侧部操作面板上设置:调节上述发动机的转数的节流杆7d;变速操作向上述变速箱体驱动输入的静油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主变速杆7e;对变速箱体内的副变速机构进行变速转换操作的副变速杆7f;通断操作收割装置5的驱动的收割离合器杆;以及通断操作脱粒装置6的驱动的脱粒离合器杆。
另外,邻接脱粒装置6的右侧设置料斗部(袋装谷粒)30。由此,在料斗部30的前侧设有操纵部7。并且,在该料斗部30和排出稻草切割部31之间设置燃料箱32。
在现有的联合收割机上,由于在机体前方设置收割装置,其后方设置脱粒装置,在脱粒装置的后方设置了燃料箱,因此,在料斗式的联合收割机中不能保持机体的左右平衡,使得机体左侧较重,因而必须在机体右侧的后方附加配重以调节平衡,成为了由机体重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水田行驶性能的降低以及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
但若根据上述本实施例的结构,则不使用配重就能实现机体的左右平衡的适宜化以及机体重量的轻量化并能够抑制成本提高。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燃料箱32配置在比料斗部30还靠后方且比排出稻草切割部31还靠前方的位置上,因此,容易从料斗部30的设置部一侧加油。另外,如图3的机体后视图和图4的部分切开了脱粒装置6的壁面时的机体的后视图所示,构成为若收放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时所乘的载体35,则载体35就成为燃料箱32的保护壁的结构。另外,在从侧面观察机体的情况下,通过使燃料箱32进入排出稻草切割部31的内部,虽然是有限的空间却能够设置大容量的燃料箱32,能够延长一次加油所能进行的连续作业时间。虽然在图示例中仅使燃料箱32的一部分进入排出稻草切割部31的内部,但也可以使整个燃料箱32进入。此外,构成为将设置于排出稻草切割部31的下部的切断稻草的排出导向用的前侧壁115设定成后部向下的倾斜姿势,并使燃料箱32的后部进入该后部朝下的倾斜的前侧壁115的下方空间部的结构。
另外,如图4所示,由于将燃料箱32配置在排出稻草切割部31的下方,将燃料箱32的左侧面配置在与二次扬谷筒36下部的金属零件36a的右侧面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并在与脱粒装置6的右侧壁之间设置了空间,因此,从机体后方能够简单地进行设置在二次扬谷筒36下部的金属零件36a上的清扫口的维修保养。
如图1、图4所示,由于使排出稻草切割部31以右侧的切割部开闭支点31d为中心可开闭,并将该切割部开闭支点31d设置在比燃料箱32更靠后方的位置上,因此,排出稻草切割部31与燃料箱32不干涉地可开闭排出稻草切割部31。
用收割装置5收割的禾秆在由处理深度调节装置调节了处理深度后,由供给输送装置传接到进给链21上,并以被进给链21和夹紧杆22夹住的状态供给到脱粒装置6上。
此时,如图5所示脱粒装置6部分的主要部分左视图以及图6所示图5的A-A线剖面向视图,为了防止夹紧杆22的磨损,将防止磨损辅助材料37可拆装地安装在剖面成コ字形地形成的夹紧杆22的内侧面上。另外,比夹紧杆22的最终端(最后方部位)更向后方延伸设置了防止磨损辅助材料37,并将延长部37a作为对排出稻草链的传接导向装置。该排出稻草链是从进给链21传接脱粒后的排出稻草并向上述排出稻草切割部31投入的输送装置。通过该结构,能够顺利地进行从进给链21的终端部向该排出稻草链的排出稻草的传接,另外,如图6所示,由于防止磨损辅助材料37的下端部以稍微比夹紧杆22的下端部突出的方式安装在夹紧杆22上,因此,在防止磨损辅助材料37磨损的场合,仅仅替换防止磨损辅助材料37就不必更换夹紧杆22,从而能够廉价地进行维修。
图7是剖开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6的一部分来表示的左视图,图8是图7的B-B线剖面向视图。图9是图8的A-A线剖面向视图,图10是图8的B-B线剖面向视图,图11是图8的C-C线剖面向视图,图12是剖开脱粒装置6的一部分来表示的侧视图。图13是脱粒装置6的右视图,表示料斗部的下侧的结构。
用收割装置5收割的禾秆在调节处理深度后,其穗头一侧插入到脱粒装置6的处理室40内。在该处理室40内,禾秆由多个设置在轴支撑于处理室40的处理筒41的表面上的处理齿41a的作用所脱粒。从禾秆分离的被处理物(谷粒和稻草屑)沿箭头C1方向从处理网42漏下,由摇动筛选搁板43承接。
由于摇动筛选搁板43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沿上下前后方向摇动,因此,被处理物一边沿箭头D1方向移动一边由来自风选机45的风所风力筛选,从而比重较大的谷粒沿箭头E方向通过筛子46和筛选网47,由一次搁板49引导而向一次输送螺旋50一侧流下,并从该一次输送螺旋50经过一次扬谷筒52(图1)后投入到料斗部30。储留在料斗部30的谷粒在适当地装袋后向联合收割机外部搬出。
摇动筛选搁板43上面的被处理物中,较轻部分由摇动筛选搁板43的摇动作用和由风选机45的风扇45a的风所吹散而沿着箭头D1方向在筛子46上移动,大小较小的二次谷粒在逐稿器53的上面沿箭头G方向落下,并由二次搁板54一边被导向二次输送螺旋56一侧一边流下,从该二次输送螺旋56通过二次扬谷筒57朝向箭头H方向输送。
二次谷粒(二次物)是正常的谷粒、带有枝梗的粒、稻草屑以及稻草屑中扎进正常的谷粒等的混合物,由二次输送螺旋56通过二次扬谷筒57中向上方输送,并从二次处理室入口向二次处理室58的上方放出。通过在轴支撑于该二次处理室58的下部的二次处理筒60上设置的二次处理筒螺旋(螺旋体)60a在输送期间进行谷粒的分离和从带有枝梗的粒除去枝梗,一部分被处理物从二次处理筒承接网61沿着箭头C2方向漏下并下落到摇动筛选搁板43上,剩余的被处理物从二次处理室58的终端沿着C3方向下落到摇动筛选搁板43后与来自处理室40的被处理物合流再被筛选。此外,带有枝梗的粒是指带有枝茎部的状态下的谷粒。另外,去除枝梗是指从带有枝梗的粒去除枝茎部。
此外,到达了处理室40的被处理物输送方向终端部的被处理物,从连通口40a沿箭头A方向(图8)输送并进入排尘处理室63,在排尘处理室63由排尘处理筒64(与二次处理筒60同轴)的螺旋体64a一边输送一边处理。在该被处理物中,虽然量少但包含带有枝梗的谷粒,该带有枝梗的谷粒及较小的稻草屑沿箭头C4方向从格子状的承接网(过滤部件)66漏下并下落到摇动筛选搁板43上。
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则从摇动筛选搁板43中的筛子46的前部向筛选网47漏下的被处理物从下侧受来自风选机45的筛选风而使细小的稻草屑一边被吹散一边向后方输送,在该输送过程中从筛选网47漏下的部分收进一次输送螺旋50。这样,从筛选网47漏下并收进到一次输送螺旋50的被处理物,主要为带有枝梗较少的谷粒(纯谷粒)。
另一方面,未从该筛选网47漏下的部分在该筛选网47上向后方输送并从该筛选网47的后端部向二次输送螺旋56一侧供给。未从筛选网47漏下而供给到二次输送螺旋56一侧的被处理物,主要为带有枝梗的谷粒或较小的稻草屑等。
另外,未从筛子46的前部漏下的被处理物,在该筛子46上向后方输送并从该筛子46的后部或逐稿器53漏下,供给到二次输送螺旋56一侧。这样,从筛子46的后部或逐稿器53漏下并收进到二次输送螺旋56的部分,主要为稻草屑(也稍微包含谷粒)。对这些带有枝梗的谷粒和稻草屑作为二次还原物再行处理。
另外,未从逐稿器53漏下而输送到该逐稿器53的后端的部分,以此状态向脱粒装置的外面排出。
此外,安装于摇动筛选搁板43上的逐稿器53是其基部安装于二次输送螺旋56的大致上方位置上,并使逐稿器53的后方为自由端的结构。
另外,如图12所示,由以发动机动力驱动的输入带轮70通过带71驱动风选机风扇驱动用带轮72,而且通过带73分别驱动一次螺旋驱动用带轮74和二次螺旋驱动用带轮75。另外,一次螺旋驱动用带轮74将驱动横流(排尘)风扇68的带轮76通过带77驱动。由横流(排尘)风扇68的驱动用带轮76通过带78驱动摇动筛选搁板43的摇动带轮79。
在上述脱粒装置6的结构中,以螺旋体64a替代了一直用于排尘处理筒64上的镶入式的独立的处理齿,并如图12所示,使排尘处理筒64的螺旋体64a中面对上述连通口40a的螺旋体64a的直径(D)比位于其后侧的螺旋体64a的直径(d)还大(D>d)。再有,使设置在排尘处理筒64的下方的承接网(过滤部件)66的格子的网眼大小越向后方一侧越大。
由于这样使面对连通口40a的螺旋体64a的直径(D)比位于其后侧的螺旋体64a的直径(d)还大,因而该连通口40a部位的螺旋体64a的输送能力增大。由此,相对连通口40a附近的处理室40内的(被处理物的)压力,排尘处理室63内的压力变得更小,由该压力差使得被处理物从处理室40一侧顺利地流入排尘处理室63一侧。即,提高从处理室40一侧向排尘处理室63一侧收进被处理物的能力,在连通口40a部位不易发生被处理物堵塞,作为能够顺利地进行脱粒作业的机构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由于使过滤部件66的过滤孔的面积越靠后侧就越大,因此,能够提高稻草屑的过滤率,由于被处理物在排尘处理室63的后侧部分也顺利地漏下,因此,该被处理物中的谷粒以依旧混入在稻草屑中的状态从排尘处理室63的后端向机体外部排出的现象较少,因而能够提高谷粒的回收效率。
另外,与在二次处理筒60和排尘处理筒64上连续地具备处理齿的结构相比,在该二次处理筒60和排尘处理筒64上设置连续地形成的螺旋体60a、64a的结构更提高被处理物的输送能力。由此,该被处理物的输送不易停滞,作为能够顺利地进行脱粒作业的机构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由于对被处理物不施加过度的处理作用,因此,谷粒不会损伤,从而能够得到品质优良的谷粒。
如图13所示,在排尘处理室63的壳体的内周面一侧,沿与排尘处理筒64的轴心相交的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导向板(送尘阀)80,该导向板80将利用排尘处理筒64的转动进行流动的被处理物向机体后方引导。另外,在料斗部30的漏斗部30a上设有闸门81,在漏斗部30a的下方连接有乙烯树脂制的圆筒部30b,在该圆筒部30b的两侧具有将袋装谷粒的袋临时固定的固定器30c,在该固定器30c上可插入袋的扣眼部(设置在袋的上部左右两角落部的贯通孔)。
另外,由于在比料斗部30的后端部还靠后侧处配置了燃料箱32,因此,该燃料箱32不妨碍在料斗部30的下侧进行的袋装谷粒的作业,从而能够提高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效率。
另外,上述固定器30c设置在支撑料斗部30的支撑构架30d上,在该支撑构架30d上连结一次扬谷筒52的上下中间部,进而用另外的连结构架84焊接一次扬谷筒52的下部和二次扬谷筒57的下部之间而进行连接。由此,用支撑构架30d和连结构架84能够牢固地支撑固定料斗部30,使得脱粒作业中的稳定性良好。
再有,在排尘处理室63后部的下方右侧配置有燃料箱32,在二次处理室58的侧部下方,在向风选机45的通风用管道的外气吸入口上设有多孔盖82。
在向上述风选机45的通风用管道上设有未图示的拼合带轮式的无级变速装置,通过使之变速运行以变换风选机风扇45a的转数从而能够调节风量。因此,在具有通风用管道的外气吸入口脱粒装置6侧壁面上设有变速操作上述无级变速装置的风选机风量调节杆83。另外,通过将该风选机风量调节杆83设置在料斗设置部一侧,在作业人员确认谷粒的筛选状况后能够容易地进行风量调节。
另外,由于在通风用管道的外气吸入口上设有多孔盖82,因此,即使紧靠外气吸入口配置调节杆83,在作业人员操作该调节杆83时,也不会出现如手卷进风选机风扇45a内的情况,具有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能够简化风选机风量调节用的结构的优点。
如图14、15所示,上述本实施例的脱粒装置6的处理筒41做成为用整流齿41a1和防止缠绕片41d同时紧固处理筒侧板41b的前面和包覆锥面的防止磨损板41c并可拆卸的结构。图14表示处理筒41的正视图,图15表示图14的A-A线剖面向视图。
通过做成上述结构,即使设置在处理筒41的容易磨损的部位的防止磨损板41c磨损,通过拆卸整流齿41a1和防止缠绕片41d也无需从脱粒装置6拆卸处理筒41即可交换防止磨损板41c,因而能够缩短维修保养时间。
另外,如图16的脱粒装置6的仰视图所示,在一次输送螺旋50和二次输送螺旋56的各自的下方分别设有用于用各个螺旋50、56沿螺旋轴向输送谷粒的滑动自如的平板状双层底板85a、85b和86a、86b,在各个下侧的底板85a、86a和各个上一侧的底板85b、86b上分别设有同样大小的开口部85a1、85b1以及86a1、86b1。如图12的脱粒装置6的部分左视图所示,分别连结在这些下侧的底板85a、86a上的手动杆85c、86c设置在脱粒装置6的左侧壁面上。若通过推拉这些手动杆85c、86c的握持部分使得下侧的底板85a、86a滑动从而上下底板85a、85b和86a、86b的各个开口部85a1、85b1和86a1、86b1重合则能够形成连通口。
手动杆85c的握持部分配置在螺旋驱动用带73的卷绕区域的内侧。因此,由于能够将该手动杆85c配置在底板85a的附近,因而能够简化利用该手动杆85c的滑动操作连接机构。另外,由于使手动杆85c的前端部不与位于杆周围的带73接触地能够进行推拉操作,因此,该杆85c的操作性良好,而且容易握持手动杆85c。
如图13中所示的脱粒装置6的主要部分侧视图所示,在比脱粒装置6的右侧的侧壁更靠近料斗部30一侧的位置上设置用于防止稻谷袋倾倒的侧壁板88,并切开该侧壁板88的一部分后使其面对一次扬谷筒52的清扫口。由此,从料斗部30的下侧能够容易地清扫一次扬谷筒52。此外,图13剖开表示侧壁板88中的与通风用管道的多孔盖82的右侧方面对的部分。
在脱粒装置6的后部虽然设置了内部装有细小地切断排出稻草的圆盘式的切割排出稻草的切割部31,但为了使该切割部31朝向机体外部敞开自如而设置了绕纵轴转动自如地支撑该切割部31的切割构架(切割部开闭支点)31d(图3、图4)。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使上述切割构架31d为与料斗支撑构架30d的后端部连结的结构,并将作业人员靠背用的靠背部件90的转动支点设置在切割构架31d的顶部。并且,将上述靠背部件90的转动支点安装部件31e设置在比切割构架31d还靠上方的部位。
当作业人员在开闭自如地安装在脱粒机侧壁面上的载体35上进行作业时,若使靠背部件90向机体右侧伸出地转动,则转动支点安装部件31e的端面和靠背部件90的端面抵接从而支撑该靠背部件90的伸出姿势。因此,作业人员能够将后背靠在设置于上述靠背部件90的自由端一侧的由缓冲材料构成的抵接部件90a上进行作业,再有,由于上述靠背部件90不会下降,因此,比较安全。由于用上述转动支点安装部件31e也可起制动器的作用,因此,构成廉价的结构。另外,收放靠背部件90时,使靠背部件90转动到以图3的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上。这样,在收放靠背部件90时,可收放成在料斗部30的左侧和脱粒装置6的处理筒罩6e之间保持与料斗部30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这样,即使在收放了靠背部件90时,该靠背部件90不会高出联合收割机的高度,从而能够小型地构成联合收割机,即使打开脱粒装置6的处理筒罩6e也不会干涉。
如图1、图3所示,由于在料斗部30的后侧面上安装了信号装置92,而且靠近该信号装置92配置靠背部件90的转动支点安装部件31e及转动轨迹,因此,信号装置92配置在从后方以及右侧容易看得到的位置(机体上部且右侧的后方位置)上,而且配置在作业人员容易进行拿出放回靠背部件90的位置上。

Claims (2)

1.一种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具备处理筒(41)的处理室(40);配置在该处理室(40)下侧的摇动筛选搁板(43);配置在该摇动筛选搁板(43)下侧前部的风选机(45);配置在该风选机(45)后侧的一次输送螺旋(50);配置在该一次输送螺旋(50)后侧的二次输送螺旋(56);与该二次输送螺旋(56)的输送终端部连接的二次扬谷筒(57);与该二次扬谷筒(57)的输送终端部连接并具备二次处理筒(60)的二次处理室(58);以及具备排尘处理筒(64)的排尘处理室(63),
使排尘处理室(63)借助于连通口(40a)与上述处理室(40)的后端部连通,在上述二次处理筒(60)的外周部及排尘处理筒(64)的外周部分别设置连续形成的螺旋体(60a、64a),
在上述设于排尘处理筒(64)的外周部的螺旋体中,使面对连通口(40a)部分的螺旋体(64a)的直径(D)比面对连通口(40a)部分的螺旋体(64a)后侧部分的螺旋体(64a)的直径(d)大,以使设置在该排尘处理筒(64)的外周部的螺旋体(64a)中的面对上述连通口(40a)部分的螺旋体(64a)的输送能力比面对该连通口(40a)部分的螺旋体(64a)后侧部分的螺旋体(64a)的输送能力大,
使配置在该排尘处理筒(64)外周的过滤部件(66)的过滤孔的面积形成为越向后侧越大,
将处理筒侧板(41b)的前面和包覆处理筒(41)前部的锥面的防止磨损板(41c)用整流齿(41a1)和防止缠绕片(41d)可拆卸地同时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部件(66)形成为格子状,在排尘处理室(63)的壳体的内周面一侧沿与排尘处理筒(64)的轴心相交的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导向板(80)。
CN2007101477959A 2006-08-31 2007-08-29 脱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3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4929A JP4780322B2 (ja) 2006-08-31 2006-08-31 コンバイン
JP2006-234929 2006-08-31
JP2006234929 2006-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3696A CN101133696A (zh) 2008-03-05
CN101133696B true CN101133696B (zh) 2012-06-13

Family

ID=3915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779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3696B (zh) 2006-08-31 2007-08-29 脱粒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80322B2 (zh)
CN (1) CN1011336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6973B2 (ja) * 2008-08-29 2013-08-2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JP5109947B2 (ja) * 2008-11-28 2012-12-2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KR101257280B1 (ko) * 2009-12-25 2013-04-23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탈곡 장치
CN102714984A (zh) * 2012-07-10 2012-10-10 湖南中天龙舟农机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及清选系统
CN103650780A (zh) * 2012-09-25 2014-03-26 昆山尚达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收割机的输送装置
CN103960000A (zh) * 2013-02-01 2014-08-06 昆山尚达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低污染脱粒机
CN104541754A (zh) * 2015-01-01 2015-04-29 刘忠良 一种联合收割机二次清选、集粮系统
JP2017073985A (ja) * 2015-10-13 2017-04-2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08738723B (zh) * 2018-04-27 2021-03-09 正大(东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稻穗脱粒机
KR20200075743A (ko) * 2018-12-18 2020-06-26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탈곡 장치 및 콤바인
CN111480447A (zh) * 2020-04-17 2020-08-04 中国计量大学上虞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粉碎发酵结构的水稻收割机
CN115250754B (zh) * 2022-08-25 2023-06-20 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脱粒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8405A (zh) * 2003-10-24 2005-04-27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5722A (ja) * 1989-06-30 1991-02-15 Iseki & Co Ltd 複胴型脱穀処理装置
JPH0947137A (ja) * 1995-08-09 1997-02-18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
JP2002305949A (ja) * 2001-04-06 2002-10-22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
JP2006081467A (ja) * 2004-09-16 2006-03-30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8405A (zh) * 2003-10-24 2005-04-27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80322B2 (ja) 2011-09-28
CN101133696A (zh) 2008-03-05
JP2008054572A (ja) 200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3696B (zh) 脱粒装置
CN113615406B (zh) 联合收割机
KR101345045B1 (ko) 콤바인 및 이것에 탑재 가능한 탈곡 장치
JP2011250751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08056076A (ja) 走行車両
JP2014064519A (ja) コンバイン
KR20100035595A (ko) 예취 수확기, 크롤러 주행 장치 및 탈곡기
JP2526725Y2 (ja)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2008054571A (ja) コンバイン
CN1859839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1250750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1305927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1078545A (ja) 脱穀機の伝動装置
CN107922021A (zh) 履带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JP673188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89451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4042831B2 (ja) 普通形コンバイン
JP444934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765338B2 (ja)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
JP745307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77545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1250752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11182744A (ja) コンバイン
JPH0246662Y2 (zh)
JPH11243757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