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1599B - 信息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1599B
CN101131599B CN2007100013548A CN200710001354A CN101131599B CN 101131599 B CN101131599 B CN 101131599B CN 2007100013548 A CN2007100013548 A CN 2007100013548A CN 200710001354 A CN200710001354 A CN 200710001354A CN 101131599 B CN101131599 B CN 101131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kout box
display part
processing unit
support member
stor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13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1599A (zh
Inventor
池田洁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1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1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1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15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48/00Supports
    • Y10S248/917Video display screen suppor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支座,该支座具有平放的基座和直立在该基座上的柱;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显示图像;以及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存储信息。该装置还具有转接器,该转接器在其安装到所述支座上时支撑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所述转接器还支撑所述显示面板,从而使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隐藏在所述显示面板后面。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存储、处理和显示信息。
背景技术
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装置获得广泛应用。如在其它技术领域中一样,在信息处理装置领域中,近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因此,信息处理装置在提高速度、增大容量、减小尺寸、降低重量等方面已经迅速改善。
如今,因为信息处理装置在功能上已经极大地改善,所以用户满意度已经达到极高的程度。因此,不仅高性能,而且包括优良的使用性、可操作性和设计在内的用户友好性变得比以前更加重要。另外,除了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平均水平的优良使用性和可操作性之外,用户现在期望能够使装置以按照个体用户所希望的各种方式操作的更高的使用性和可操作性。
个人计算机的处理和存储数据的功能极其重要。然而,就用户友好性方面希望产生一种基本或完全不可见地执行这种功能的单元。对于用户来说重要的是诸如用于输入信息的键盘或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器的单元按照用户所希望的布置进行布局。
然而,传统个人计算机就结构方面来说远非用户友好,因为在典型的个人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处理的主单元非常突出。
同时,便携式膝上型计算机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用户通常不能在膝上型计算机上的任意希望位置处自由布置键盘和屏幕。因此,尽管膝上型计算机在可携带性方面确实优良,但是其用户友好性却不令人满意。
同时,用户往往会选择适合于他/她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目的的显示装置。如果目的改变或显示装置由于屏幕异常等而出现故障,则用户需要更换显示装置或购买另一个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按照个体用户的希望进行各种布局的信息处理装置,还提供了一种可按照个体用户的希望以各种方式进行改变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支撑件,该支撑件具有平放的基座和直立在该基座上的柱;
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
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图像;
第一转接器(adaptor),当该第一转接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时,该第一转接器支撑所述显示部;以及
第二转接器,当该第二转接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时,该第二转接器支撑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显示部,从而使所述处理单元隐藏在所述显示部后面。
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使得能够实现其中所述支撑件仅通过利用所述第一转接器支撑所述显示部,从而允许将所述处理单元放置在分离位置处的布局,或者,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使得能够实现其中所述支撑件通过利用所述第二转接器支撑所述显示部和所述处理单元的布局。在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显示部和所述处理单元的布局中,所述处理单元被支撑成隐藏在所述显示部后面。即,通过使所述处理单元不被看到而在视觉上简化了该布局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优选的是,可选择具有不同尺寸的多个显示部中的任何显示部作为所述显示部,并且
所述第一转接器能够支撑所述多个显示部中的任何显示部。
当这样构造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时,可从两个或更多个具有不同尺寸的显示部中选择一个用户期望的显示部,并且可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器用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选择的显示部。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存储信息的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在由所述第二转接器支撑的状态下支撑所述显示部,并且
所述第二转接器通过使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承受所述显示部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而借助于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支撑所述显示部。
显示部的尺寸通常大于其它元件,因此在单独使用所述转接器支撑较大的显示屏时可能需要较大的转接器以稳定地支撑所述显示屏。相比之下,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如上所述那样承受所述显示部的部分重量,可用较大的区域支撑所述显示部,从而提高所述显示部的支撑稳定性。另外,因为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彼此独立设置,所以在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远离所述显示部放置的布局中,可将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并排或分开布置。
在本发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转接器和所述第二转接器可被磁性吸引到所述支撑件上,并且所述显示部可被磁性吸引到所述第一转接器上。
此外,在本发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可被磁性吸引到所述第二转接器上,并且所述显示部可被磁性吸引到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上。
通过利用磁性吸引,可容易地改变所述信息装置的布局。
本发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优选还包括存储信息的存储单元,
其中,当所述第二转接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时,所述第二转接器侧向地支撑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并且还支撑侧向布置的一对所述显示部,从而使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隐藏在所述显示部后面。
该附加特征使得本发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进一步方便了需要两个屏幕的用户。
在本发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在由所述第二转接器支撑的状态下支撑相应的所述显示部,并且
所述第二转接器通过使所述处理单元承受由所述处理单元支撑的所述显示部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同时通过使所述存储单元承受由所述存储单元支撑的所述显示部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而借助于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支撑所述显示部。
当这样一起使用所述两个显示屏时,必须使用非常大的区域支撑这些屏幕。因此,在本发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为了稳定地支撑这两个显示屏,使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都承受所述显示部的部分重量。
在本发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可被磁性吸引到所述第二转接器上,并且所述显示部可被分别磁性吸引到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上。
通过利用磁性吸引,可容易地改变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布局。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
支撑件,该支撑件具有平放的基座以及直立在该基座上的柱;以及
转接器,当该转接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时,该转接器支撑从多个显示部中选择的任何显示部。
在本发明的所述显示装置中,通过所述转接器由所述支撑件支撑按照用户的希望从所述多个显示部中选择的任何显示部。因此,用户可以仅通过按照希望改变所述显示部或根据场合来使用所述显示装置,而不需要改变整个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所述显示装置优选还包括作为所述转接器的第一转接器和第二转接器,
其中,当所述第一转接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时,该第一转接器支撑选自所述多个显示部的第一显示部,
当所述第二转接器代替所述第一转接器而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时,该第二转接器支撑选自所述多个显示部且与所述第一显示部不同的第二显示部。
该附加特征使得可通过所述支撑件借助于适合于所选显示部的所述转接器支撑所述显示部。
本发明的所述显示装置优选还包括作为所述转接器的第三转接器,
其中,当所述第三转接器代替所述第一转接器和所述第二转接器而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时,该第三转接器能够支撑选自所述多个显示部的两个或更多个第一显示部。
该附加特征使得用户可进行同时需要两个或更多个显示屏的工作。
在本发明的所述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具有不同的尺寸。该附加特征使得用户可按照希望或根据场合而选择和使用所述不同尺寸的显示部中的任何显示部。
在本发明的所述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至第三转接器可被磁性吸引到所述支撑件上,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可分别被磁性吸引到所述第一转接器和所述第二转接器上。
通过利用磁性吸引,可容易地改变所述显示装置的布局。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按照个体用户期望或要求的布局。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信息输入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为小键盘单元的立体图;
图3为遥控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手写输入板的立体图;
图5为键盘的立体图;
图6为其中容纳有手写输入板的键盘的立体图;
图7为其中容纳有具有展开的折叠部分的手写输入板的键盘、以及手掌搁置部(palmrest)的立体图;
图8为安装有手掌搁置部并且其中容纳有手写输入板的键盘的立体图;
图9为完全装配状态下的信息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键盘的侧面的立体图;
图11为键盘的侧面的另一立体图;
图12为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一示例示出的显示部件从前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前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为图12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2和图14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6为伴有存储单元的处理单元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6中所示的示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8为图16中所示的示例在从支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9为图16和图18中所示的示例从支座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20为使用处理单元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21为图20中所示的示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2为图20中所示的示例在从支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23为图20和图22中所示的示例在从支座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24为显示部件的第二示例在从前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25为图24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前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26为图24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27为图24和图26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28为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示例示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的立体图;
图29为图28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前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0为图28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31为图28和图30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2为第二转接器、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在从彼此拆下时从支座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33为第二转接器、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在从彼此拆下时从显示面板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34为显示及处理部件的第二示例在从前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35为图34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前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6为图34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37为图34和图36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8为图34至图37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中所采用的第二转接器的立体图,并且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安装到该第二转接器上;
图39为图38中所示的第二转接器、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0为显示及处理部件的第三示例在从前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41为图40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前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42为图40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立体图;以及
图43为图40和图42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描述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PC”)。
下面描述的PC包括:具有作为主要元件的键盘的信息输入装置;以及由各种部件构成的信息处理装置。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11描述信息输入装置,接着参照图12及其后的附图描述信息处理装置。
图1为表示信息输入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所示的信息输入装置100具有一外壳,该外壳独立于稍后将参照图12及其后的附图描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设置。该信息输入装置100能够向信息处理装置传输信息。该信息输入装置100由键盘10、框架20、小键盘单元30、遥控器单元40、手写输入板50和手掌搁置部60构成。
键盘10包括:主要部分101,在该主要部分101的顶面上布置有多个键11;以及支撑部分102,该支撑部分102支撑主要部分101(另参见图10和图11)。
如图1所示,除了键11外,在主要部分101的顶面上还布置有电源按钮12和用于身份验证的指纹传感器13。支撑部分102具有形成为用于容纳手写输入板50的板容纳部分14。
框架20由一对分别布置在键盘10的左边和右边的左框架202和右框架201构成。框架201和202分别在其相应的外端处具有装饰板211和212,装饰板211和212的轮廓形状与键盘10的相应侧面的轮廓形状相同。除装饰板211和212之外,这些框架201和202插入到键盘10中,并且可以在使用时从键盘10拉出来。当框架201和202在不使用时插入到键盘10中时,装饰板211和212抵靠键盘10的相应侧面并用作键盘10的最外面的侧面。
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为设有作为主要部件的键盘10的信息输入装置100的扩展单元的示例。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被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在从键盘10拉出的框架201和202上。这样安装在框架201和202上的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由键盘10借助于框架201和202而支撑。
如图1所示,小键盘单元30安装在右框架201上,而遥控器单元40安装在左框架202上。然而,该遥控器单元40可安装在右框架201上,而小键盘单元30可安装在左框架202上。或者,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可都安装在右框架201或左框架202上。
所述信息输入装置100的键盘10为无线键盘,因此通过键11输入的信息被无线传输到稍后将描述的处理单元。同样,用作扩展单元的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都设有无线传输功能。因此,通过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输入的信息独立于通过键盘10输入的信息而同样被传输到处理单元。
键盘10在其后表面上具有用于接收电力的AC适配器连接端子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端子(两个均未示出)。因此,可通过AC适配器从AC电源向键盘10供电,或通过USB电缆从诸如稍后将描述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其它装置向键盘10供电。键盘10具有内嵌的二次电池,从而使供应的电力存储在该二次电池中并用于检测键操作、传输关于该键操作的信息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均具有内嵌的二次电池。另外,键盘10的两个侧面、小键盘单元30的两个侧面以及遥控器单元40的两个侧面都被构造成通过电磁感应传输和接收电力。因此,当键盘10与小键盘单元30、以及键盘10与遥控器单元40布置成彼此接触时,在它们之间进行电力传输和接收,由此对相应的二次电池进行再充电,从而利用存储在其中的电力进行诸如检测操作和传输与该检测操作相关的信息的处理。
同时,手写输入板50包括用作数字化仪的手写输入部分51。当用户使用指示笔59在手写输入部分51上书写或绘画时,通过书写或绘画输入的信息直接无线传输到稍后将描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手写输入板50还包括折叠部分53,该折叠部分53通过铰链521和522安装到所述手写输入部分51上并可折叠从而放置在手写输入部分51上。手写输入板50在不使用时在折叠部分53折叠的情况下容纳在键盘10的板容纳部分14中。折叠部分53还用作用于使手写输入部分51直立的基座。稍后将描述其细节。
手写输入板50具有内嵌的二次电池,并且还具有设置在该手写输入板50的后表面上的用于接收电力的电触点(未示出)。当手写输入板50插入到键盘10的板容纳部分14中时,手写输入板50的电触点与设在板容纳部分14的深处中的电触点(未示出)接触以供电。结果,从键盘10向手写输入板50供电,并且将该电力存储在手写输入板50的二次电池中。存储在二次电池中的电力用于检测在手写输入板50的手写输入部分51上由指示笔59接触的点,还用于将由指示笔59接触并随时间改变的点的路径形成的字符和图形传输到稍后将描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至此,已经作为示例描述了手写输入板50。然而,可以采用用于通过从信息处理装置无线接收图像信号而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面板、或具有图像显示和数字化仪(手动输入)两种功能的面板状或板状单元,来代替手写输入板50。
同时,手掌搁置部60可拆卸地安装在键盘10的前侧上,从而在用户将他/她的手掌的基部放置在手掌搁置部60上时辅助用户在键盘10上进行操作。如图1所示,手掌搁置部60具有板容纳延伸部分61,该板容纳延伸部分61可连接到键盘10的板容纳部分14的开口(该开口面对手掌搁置部60)。板容纳延伸部分61形成为通过用作板容纳部分14的延伸部件而与板容纳部分14配合来容纳手写输入板50。在手掌搁置部60安装到键盘10上的情况下,当手写输入板50容纳在键盘10中时,折叠部分53展开。在该状态下,布置在折叠部分53前侧上的端部53a通过形成在板容纳延伸部分61前侧中的开口而露出。因此,在手掌搁置部60保持安装在键盘10上的同时,用户能够通过用手指拉动端部53a而拽动手写输入板50,或者通过用手指推入端部53a而插入手写输入板50。
图2为小键盘单元30的立体图。
在小键盘单元30的顶面上布置有十个数字键31、功能键32和显示屏33。小键盘单元30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在检测到键操作时,小键盘单元30向稍后将描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无线传输关于该键操作的信息,并且还在显示屏33上显示信息。可选的是,可以通过功能键32中的任一键的操作而首先在显示屏33上显示信息,然后在用户确认所显示的信息之后向信息处理装置传输该信息。
小键盘单元30具有两个槽341和342,该槽341和342形成为用于接收从键盘10拉出的框架20。
小键盘单元30还具有内嵌的二次电池,并具有通过电磁感应对该二次电池进行再充电的功能。
图3为遥控器单元40的立体图。
在遥控器单元40上布置有多种操作件41。如在参照图2所描述的小键盘单元30的情况下那样,遥控器单元40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因此,该遥控器单元40在检测到用户操作时能够向稍后将描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无线传输关于用户操作的信息。
遥控器单元40还具有两个槽421和422,该槽421和422形成为用于接收从键盘10拉出的框架20。
遥控器单元40还具有内嵌的二次电池,并具有通过电磁感应对该二次电池进行再充电的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描述了两种类型的功能单元,即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然而,除了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之外或者作为它们的替代,可以设置另一功能单元。
图4为手写输入板50的立体图。
在图4中,折叠部分53沿着与折叠及容纳方向相反的方向折叠。当这样折叠折叠部分53时,折叠部分53不能比图4中所示的状态更进一步地折叠。在该状态下的折叠部分53用作用于使手写输入部分51直立并保持手写输入部分51的基座。
折叠部分53具有板状的、内嵌的二次电池。当手写输入板50容纳在板容纳部分14中时(参见图1),手写输入板50通过电触点(未示出)而从键盘10供电,因此使手写输入板50的二次电池再充电。手写输入板50还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当用户在手写输入部分51上用指示笔59书写或绘画时,代表该运动指示笔59的路径的信息就从手写输入板50无线传输到稍后将描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图5为键盘10的立体图。
在图5中,从键盘10移除了图2中所示的小键盘单元30和图3中所示的遥控器单元40,框架201和202(参见图1)容纳在键盘10中,并且键盘10的两个侧面分别由装饰板211和212覆盖。
在图5中,还从键盘10移除了图4中所示的手写输入板50,因此没有占据板容纳部分14的用于容纳手写输入板50的开口。
在该状态下,键盘10可简单地用作仅具有键盘功能的键盘,并且在检测到键操作时向信息处理装置无线传输关于键操作的信息。
图6表示其中容纳有手写输入板50的键盘10的立体图。
手写输入板50容纳在键盘10的板容纳部分14(参见图5)中,从而使折叠部分53(参见图1)折叠并放置在手写输入板50上。
在该状态下,键盘10也可用作仅具有键盘功能的键盘,并且所容纳的手写输入板50的二次电池被再充电。
图7为其中容纳有具有展开的折叠部分53的手写输入板50的键盘10、以及手掌搁置部60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在具有展开的折叠部分53的手写输入板50容纳在键盘10的板容纳部分14中时的状态下,折叠部分53处于从板容纳部分14伸出的状态。在图7所示的容纳状态下,在将手掌搁置部60安装到键盘10上时,折叠部分53已准备好容纳在手掌搁置部60的板容纳延伸部分61中。
图8为安装有手掌搁置部60并且其中容纳有手写输入板50的键盘10的立体图。
在如图8所示的手掌搁置部60安装到键盘10上的状态下,手写输入板50容纳在键盘10的板容纳部分14和手掌搁置部60的板容纳延伸部分61中,并同时跨过板容纳部分14和板容纳延伸部分61伸展(另参见图7)。当这样容纳具有展开的折叠部分53的手写输入板50时,折叠部分53的端部53a从手掌搁置部60的板容纳延伸部分61的前侧开口露出。因此,在手掌搁置部60保持安装在键盘10上的同时,用户可通过用手指拉动端部53a而拽动手写输入板50,或者通过用手指推动端部53a而插入手写输入板50。
图9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输入装置100在所有部件全部装配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小键盘单元30安装在键盘10的右框架上,并被装饰板211从右侧挤压。相似地,遥控器单元40安装在键盘10的左框架上,并被装饰板212从左侧挤压。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均被设计成与键盘10的深度相同,从而使它们一起能够在外观和功能方面总体上基本形成作为功能扩展键盘的一体结构。
小键盘单元30和遥控器单元40被构造成在图9中所示的状态下,利用通过电磁感应从键盘10供应的电力对相应的二次电池进行再充电。
如在图8中所示的状态下一样,手掌搁置部60安装到键盘10的前侧上,并且手写输入板50容纳在键盘10和手掌搁置部60中。手写输入板50的折叠部分53的端部53a从手掌搁置部60的板容纳延伸部分61的前侧开口露出。
图10和图11为键盘10的右侧面的立体图。
如上所述,键盘10由主要部分101和支撑部分102构成。当主要部分101安装在支撑部分102上时,支撑部分102沿着深度方向可滑动地支撑安装的主要部分101。当主要部分101相对于支撑部分102朝向键盘10的后侧滑动时,支撑部分102使主要部分101的后侧升起,从而使主要部分101倾斜。
图10和图11分别表示在主要部分101朝向其后侧滑动之前和之后的状态。
当主要部分101滑动时,主要部分101倾斜从而使其后侧升起,并且象原来那样由支撑部分102支撑。滑动距离越长,倾斜角就越大。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滑动距离来使用以期望角度倾斜的键盘10。
同时,因为主要部分101和支撑部分102在深度和宽度上彼此基本相等,所以支撑部分102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够以其较大的表面支撑主要部分101,而不管主要部分101的滑动距离如何。因此,可防止主要部分101在用户操作期间不必要的迅速移动或防止设定的倾斜角意外改变。
现在结束信息输入装置100的描述,接着将描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各种示例。
信息处理装置由各种部件构成,主要包括支座(支撑件)、处理单元、存储单元、显示面板(显示部)、第一转接器和第二转接器,因此可通过按照希望组合这些元件而以各种方式装配该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还能够通过组合支座、显示面板和转接器(例如第一转接器和第二转接器)而用作显示装置。
图12为从前面观察时处于组合状态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一示例(以下将称为“显示部件”,并且还描述成显示部件的第一示例)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前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为图12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5为图12和图14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至图15中所示的显示部件为具有支座110、第一转接器120和显示面板130的显示部件200。
支座110具有平放的板状基座111和直立在该基座111上的柱112。柱112具有将转接器连接至柱112上的矩形连接件113。支座110的柱112在其一个侧面上具有用于接收电力的AC适配器连接端口114。柱112在其另一侧面上还具有USB连接器端子115,用于向图1至图11中所示的信息输入装置100的键盘10供电的USB连接器待插入到该USB连接器端子115中。
基本上可以采用两种转接器,即,用于使支座110仅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一转接器、和用于使支座110除了支撑显示面板外还支撑稍后将描述的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的第二转接器。在该示例中,采用了用于使支座110仅支撑显示面板的第一转接器120。
第一转接器120具有脊部121,该脊部121在面向显示面板130的表面上垂直延伸。脊部121具有电触点(未示出),因而被构造成接收从支座110供应的电力并将所接收的电力传输到显示面板130。
同时,如图15所示,第一转接器120具有面向支座110的另一表面,在该表面上形成有由突出框架122包围的矩形凹部123。凹部123为一中空部,支座110的矩形连接件113待接合在该中空部中。支座110的矩形连接件113和第一转接器120的凹部123具有可彼此连接的相应电触点(未示出)。当通过使连接件113接合在凹部123中而将第一转接器120安装到支座110上时,通过AC适配器连接端口114从AC适配器向支座110供电,并且又通过相应的电触点从支座110向第一转接器120供电。于是通过第一转接器120的脊部121的电触点向显示面板130供电。
同时,为了使支座110的矩形连接件113与第一转接器120彼此吸引,第一转接器120和矩形连接件113中的任一个具有嵌入其中的磁体,而另一个具有嵌入其中的磁性件(或布置成具有吸引极性的磁体)。
显示面板130在其前表面上具有显示屏131,如图12和图13所示。显示面板130在其后面上还具有垂直延伸的槽132,如图15所示。槽132形成为用于接收第一转接器120的垂直延伸的脊部121。在槽132中,设置了可与设置在第一转接器120的脊部121中的电触点连接的电触点。当第一转接器120安装到显示面板130上使得第一转接器120的脊部121接合在显示面板130的槽132中时,通过分别设在脊部121和槽132中的连接的电触点而向显示面板130供电。
为了通过利用磁力而可靠地将显示面板130安装到第一转接器120上,在第一转接器120的背部和显示面板130的任一个中嵌入磁体,而在另一个中嵌入磁性件(或者布置成具有吸引极性的磁体)。
显示面板130具有用于接收从稍后将描述的处理单元无线传输的图像信号的嵌入式无线通信功能。显示面板130通过第一转接器120从支座110接收电力,并且接收无线传输的图像信号,并基于所接收的图像信号在显示屏131上显示图像。
图16为处理单元140在与存储单元150和支座160一起使用时的使用示例的立体图。图17为图16中所示示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8为图16中所示的示例在从支座160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9为图16和图18中所示的示例在从支座160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待参照这些附图描述的示例由处理单元140、尺寸与处理单元140相同的存储单元150、以及用于使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直立的支座160构成。
如图19所示,支座160设有AC适配器连接部分161,并且能够通过该AC适配器连接部分161接收从AC适配器供应的电力。如图17所示,支座160具有垂直延伸的两个脊部162和163,这两个脊部162和163设有分别用于向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供电的电触点(未示出)。由支座160通过AC适配器连接部分161接收的电力借助于脊部162和163的相应电触点而供应到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
在处理单元140的一个侧面上布置有用于接通电源的电源按钮141,而在与所述一个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形成有槽142,支座160的垂直延伸的脊部162待接合在该槽142中。槽142具有可与支座160的脊部162的电触点连接的电触点(未示出),因此该槽142能够从支座160接收电力。为了通过利用磁力将处理单元140可靠地安装到支座160上,在支座160和处理单140的面向支座160的侧面中的一个中嵌入磁体,而在另一个中嵌入磁性件(或布置成具有吸引极性的磁体)。
处理单元140具有结合在其中的用于进行处理的元件,例如CPU、主存储器等。处理单元140还具有与信息输入装置100(参见图9)、显示面板130(参见图12)以及稍后将描述的存储单元150进行无线信息交换的无线通信功能。处理单元140还具有能够无线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络(LAN)上的LAN功能。
存储单元150具有内嵌元件,诸如硬盘驱动器、以及用于访问可移除地插入到存储单元150中的CD或DVD的CD/DVD驱动器。存储单元150还具有与处理单元140进行无线信息交换的无线通信功能。
在存储单元150的侧面上设有电源按钮151和CD/DVD装载口(loading slot)152,CD或DVD可移除地插入到该装载口152中。在按下CD/DVD装载口152的按钮152a时,待在其上放置CD或DVD的板状件弹出。通过在将CD或DVD放置到该板状件上之后将该板状件向回推到存储单元150中,可将CD或DVD插入到存储单元150中。可以以同样的方式移除插入的CD或DVD。
在与布置电源按钮151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存储单元150具有垂直延伸的槽153,如在处理单元140的情况下那样,支座160的垂直延伸的脊部163待接合在该槽153中。槽153具有可与支座160的脊部163的电触点连接的电触点(未示出),从而能够从支座160接收电力。
同样,如在处理单元140的情况下那样,为了通过利用磁力将存储单元150可靠地安装到支座160上,在支座160和存储单元150的面向支座160的侧面中的一个中嵌入磁体,而在另一个中嵌入磁性件(或者布置成具有吸引极性的磁体)。
在以上描述中,处理单元140通过脊部162接合到支座160上,而存储单元150通过脊部163接合到支座160上。两个脊部162和163在结构上是相同的,并且处理单元140的槽142和存储单元150的槽153在结构上也是相同的。同样,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就磁性吸引方面来说在结构上也是相同的。因此,可通过脊部162将存储单元150接合到支座160上,通过脊部163将处理单元140接合到支座160上,反之亦然。
图20为处理单元140在与支座170一起使用时的另一使用示例的立体图。图21为图20中所示的示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2为图20中所示的示例在从支座170观察时的立体图。图23为图20和图22中所示的示例在从支座170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20至图23中所示的处理单元140与参照图16至图19所描述的处理单元140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处理单元140的描述,而只描述代替支座160设置的支座170。
尽管参照图16至图19描述的支座160被构造成使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直立并向这两个单元供电,但图20至图23中所示的支座170被构造成只使处理单元140直立并向该处理单元140供电。
具体地说,支座170具有AC适配器连接端口171,如图22和图23所示,支座170还具有垂直延伸的脊部172,如图21所示。脊部172在结构上与图17中所示的支座160的两个脊部162和163相同,并具有用于向处理单元140供电的电触点(未示出)。另外,在对于处理单元140的磁性吸引方面,支座170在结构上类似于参照图16至图19所描述的支座160。
当这里描述的信息处理装置用作瘦客户端时,不需要存储单元150,因此,可通过支座170仅仅使处理单元140直立并使用处理单元140。
顺便提及,至此已将支座170描述为仅仅用于使处理单元140直立的支座。然而,如上所述,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在它们安装到支座160的方式上彼此是兼容的。为此,支座170可用作支撑存储单元150的支座。因此,当设置两个支座170时,可使用一个使处理单元140直立,使用另一个使存储单元150直立,由此将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
图24为在组合状态下显示部件的第二示例在从前面观察时的立体图。图25为图24中示为第二示例的显示部件在从前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图26为图24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立体图。图27为图24和图26中所示的显示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24至图27中所示的显示部件为具有支座110、第一转接器120和显示面板310的显示部件300。第二示例中的支座110和第一转接器120类似于上面如参照图12至图15的第一示例那样描述的显示部件200的支座和第一转接器,因此不再进行描述。如下描述将集中于显示面板310。
除了显示面板310的尺寸比显示面板130大之外,该显示面板310在结构上与图12至图15中所示的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板130大致相同。
显示面板310在其前表面上具有显示屏311。在显示面板310的后表面的中心上,形成有形状与在图12至图15中所示的显示部件200中使用的显示面板130的槽132相同的槽312。槽312形成为使得第一转接器120的垂直延伸的脊部121可以接合在该槽312中。槽312设有用于接收电力供应的电触点(未示出)。当通过将第一转接器120的脊部121接合在槽312中而将显示面板310安装到第一转接器120上时,设置在第一转接器120的脊部121中的电触点与设置在显示面板310的槽312中的电触点接触,从而通过这些电触点向显示面板310供电。
在磁性吸引方面,显示面板310也类似于图12至图15中所示的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板130。在显示面板310中嵌入有磁体或磁性件,从而显示面板310可通过磁性吸引而安装到第一转接器120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显示面板130和310。因此,可借助于第一转接器120用支座110支撑这些显示面板130和310中的任一个。
图28为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示例的立体图。
在该示例中,类似于上述处理单元140、存储单元150和显示面板130的单元都由类似于支座110的座支撑。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二示例将称为“显示及处理部件”(还将作为显示及处理部件的第一示例进行描述)。
图29为图28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前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图30为图28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立体图。图31为图28和图30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28至图31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为具有支座110、第二转接器410、处理单元140、存储单元150和显示面板130的显示及处理部件400。
支座110和显示面板130类似于参照图12至图15所描述的显示部件200的支座和显示面板,因此不再进行描述。以下描述集中于第二转接器410,以及第二转接器410如何支撑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
图32和图33分别为从支座110和显示面板130观察时第二转接器410、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在从彼此拆下时的立体图。
能够使支座110(参见图29)不仅支撑显示面板130而且支撑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的转接器被称为第二转接器,这里例示为第二转接器410。
图32和图33中所示的第二转接器410在从支座110所观察的表面中具有与参照图12至图15描述的显示部件200的第一转接器120相同的形状。具体地说,如图32所示,在面向支座110的表面中,第二转接器410具有由突出框架411包围的矩形凹部412,并且支座110的矩形连接件113待接合在该矩形凹部412中。如在上述示例的情况下那样,支座110的连接件113具有电触点,而第二转接器410的凹部412具有图案与连接件113的电触点相同的电触点。因此,当通过将连接件113接合在凹部412中而将第二转接器410安装到支座110上时,通过这些电触点向第二转接器410供应由支座110的AC适配器连接端口114接收的电力。然后电力被进一步供应到显示面板130、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如稍后将描述的那样。
同时,如图33所示,第二转接器410具有沿着面向显示面板130的表面直立的支柱413。支柱413具有在其两个侧面上形成的垂直延伸的脊部414和415、以及在其面向显示面板130的前表面上形成的垂直延伸的脊部416。
这三个脊部414、415和416形成为用于接合在处理单元140的槽142中(参见图32)、存储单元150的槽153中(参见图33)以及形成在显示面板130的后表面上的槽132中(参见图31)。这三个脊部414、415和416均设有电触点(未示出),因此,从支座110供应到第二转接器410的电力通过脊部414、415和416的电触点进一步供应到处理单元140、存储单元150和显示面板130。
在磁性吸引方面,第二转接器410具有类似于可安装到支座110上的第一转接器120(参见图13和图15)的结构。因此,第二转接器410可通过磁力而吸引到支座110上。
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可被磁性吸引到第二转接器410上,而显示面板130可被磁性吸引到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上。
图34为显示及处理部件的第二示例在从前面观察时的立体图。图35为图34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前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图36为图34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立体图。图37为图34和图36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4至图37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为具有支座110、第二转接器510、处理单元140、存储单元150以及显示面板310的显示及处理部件500。其中,支座110、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与上面作为第一示例参照图28至图33所描述的显示及处理部件400的支座、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类似,因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另外,显示面板310类似于参照图24至图27描述的显示部件300的显示面板,因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因此,以下描述将集中于第二转接器510以及第二转接器510如何支撑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
如上所述,使支座不仅能够支撑显示面板而且能够支撑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的转接器被称为第二转接器。图34至图37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500的第二转接器510也是该第二转接器的示例。
图38为图34至37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500中采用的第二转接器510、以及安装到第二转接器510上的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的立体图。图39为图38中所示的第二转接器510、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的分解立体图。
第二转接器510在面对支座110的表面中具有矩形凹部511,支座110的矩形连接件113待接合在该凹部511中。如在图28至图31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400的第二转接器410的情况以及在图12至图15中所示的显示部件200的第一转接器120的情况那样,当支座110的连接件113接合在凹部511中时,第二转接器510被磁性吸引到支座110上。凹部511具有电触点(未示出),因此可通过将支座110的连接件113接合在凹部511中而从支座110向第二转接器510供电。
在第二转接器510的两个侧面上形成有垂直延伸的两个脊部512:一个(未示出)待接合到处理单元140的槽142中,另一个待接合到存储单元150的槽153(例如参见图33)中。这些左右脊部512均设有电触点(未示出)。因此,当脊部512接合在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的槽142和153中时,从支座110供应到第二转接器510的电力通过电触点而被进一步供应到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当脊部512接合在槽142和153中时,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被磁性吸引到第二转接器510上。
如图35所示,第二转接器510在面对显示面板310的表面上还具有垂直延伸的脊部514。在形状和功能方面,脊部514类似于在参照图28至图33描述的显示及处理部件400的第二转接器410上形成的脊部416,还类似于在参照图24至图27描述的显示部件300的第一转接器120上形成的脊部121。脊部514使得显示面板310能够安装到第二转接器510上,并通过接合在显示面板310的槽312(参见图37)中而向显示面板310传输从支座110供应的电力。当第二转接器510的脊部514接合在显示面板310的槽312中时,显示面板310被磁性吸引到第二转接器510,并且还被磁性吸引到在第二转接器510的左右侧面上所安装的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
如上所述,尽管显示面板310的尺寸较大,但是显示面板310的后表面仍在其较大的区域中被支撑。这是因为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固定在第二转接器510上,同时在第二转接器510的两侧伸展,由此牢固地固定显示面板310。
图40为显示及处理部件的第三示例在从前面观察时的立体图。图41为图40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前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图42为图40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立体图。图43为图40和图42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在从后面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40至图43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为具有支座110、第二转接器610、处理单元140、存储单元150以及两个显示面板130A和130B的显示及处理部件600。其中,支座110类似于至此所描述的显示部件和显示及处理部件的支座,并且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也类似于至此所描述的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另外,显示面板130A和130B类似于参照图12至图15描述的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板,并类似于参照图28至图33描述的显示及处理部件400的显示面板。除了参照图34至图39描述的显示及处理部件500的第二转接器510在面对显示面板310的表面上具有脊部514(参见图35),而图40至图43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600的第二转接器610没有这样的脊部之外,该第二转接器610类似于第二转接器510。第二转接器610具有与在参照图34至39描述的显示及处理部件500中所采用的第二转接器510的两个侧面上形成的脊部512类似的脊部(未示出),并且还具有与在第二转接器510的面对支座的表面上形成的凹部511(参见图38和图39)类似的凹部611。
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可被磁性吸引到第二转接器610的左右侧面上。当显示面板130A和130B被分别磁性吸引到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上时,该显示面板130A和130B由支座110支撑。
在该结构中,通过第二转接器610从支座110向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供电,但是显示面板130A和130B并不通过该经过第二转接器610的线路供电。为此,当图40至43中所示的显示及处理部件600包含在可选组合的范围内时,例如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显示面板130A和130B均设有用于连接AC适配器的AC适配器连接端子(未示出),从而可通过AC适配器直接向显示面板130A和130B供应AC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得到各种组合和布局,因此每个用户都可建立任意希望的易于使用的系统。

Claims (8)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支撑件,该支撑件具有平放的基座以及直立在该基座上的柱,该柱具有矩形连接件;
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并生成图像信号;
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图像,该显示部在其后表面上具有垂直延伸的槽,并基于所述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以及
第一转接器,该第一转接器具有面向所述显示部的一个表面和面向所述支撑件的另一表面,在该另一表面上形成有矩形凹部,所述支撑件的矩形连接件接合在该矩形凹部中,从而将该第一转接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转接器具有在所述一个表面上垂直延伸的脊部,该脊部被接收在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槽中,以使所述第一转接器支撑所述显示部,
所述第一转接器能被磁性吸引到所述支撑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具有不同尺寸的多个显示部中的任何显示部作为所述显示部,并且
所述第一转接器能够支撑所述多个显示部中的任何显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能被磁性吸引到所述第一转接器上。
4.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支撑件,该支撑件具有平放的基座以及直立在该基座上的柱,该柱具有矩形连接件;
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
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图像;
存储信息的存储单元;以及
第二转接器,该第二转接器具有面向所述显示部的一个表面和面向所述支撑件的另一表面,在该另一表面上形成有矩形凹部,所述支撑件的矩形连接件接合在该矩形凹部中,从而将该第二转接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处理单元具有垂直延伸的槽,所述存储单元也具有垂直延伸的槽,所述第二转接器的两个侧面上均形成有垂直延伸的脊部,以分别接合在所述处理单元的槽中和所述存储单元的槽中,以使所述第二转接器支撑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
所述第二转接器能被磁性吸引到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在由所述第二转接器支撑的状态下支撑所述显示部,并且
所述第二转接器通过使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承受所述显示部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而借助于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支撑所述显示部,
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能被磁性吸引到所述第二转接器上,并且所述显示部能被磁性吸引到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上,从而使所述处理单元隐藏在所述显示部后面。
5.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支撑件,该支撑件具有平放的基座以及直立在该基座上的柱,该柱具有矩形连接件;
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
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图像,该显示部在其后表面上具有垂直延伸的槽;
第二转接器;以及
存储信息的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转接器具有面向所述显示部的一个表面和面向所述支撑件的另一表面,在该另一表面上形成有矩形凹部,所述支撑件的矩形连接件接合在该矩形凹部中,从而将所述第二转接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处理单元具有垂直延伸的槽,所述存储单元也具有垂直延伸的槽,所述第二转接器具有沿着所述一个表面直立的支柱,该支柱具有在其两个侧面上形成的垂直延伸的脊部以及在其面向所述显示部的前表面上形成的垂直延伸的脊部,所述支柱的形成在侧面的两个脊部用于分别接合在所述处理单元的槽中和所述存储单元的槽中,所述支柱的形成在前表面上的脊部用于接合在所述显示部的后表面上的槽中,以使所述第二转接器侧向支撑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从而使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隐藏在所述显示部后面。
6.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选自多个显示部中的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图像,该显示部在其后表面上具有垂直延伸的槽;
支撑件,该支撑件具有平放的基座和直立在该基座上的柱,该柱具有矩形连接件;
转接器,该转接器具有面向所述显示部的一个表面和面向所述支撑件的另一表面,在该另一表面上形成有矩形凹部,所述支撑件的矩形连接件接合在该矩形凹部中,所述转接器和所述矩形连接件中任一个具有嵌入其中的磁体,另一个具有嵌入其中的磁性件,
所述转接器在所述一个表面上具有垂直延伸的脊部,该脊部与所述显示部的槽接合,
当该转接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时,所述转接器支撑所述显示部,所述转接器能被磁性吸引到所述支撑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还包括作为所述转接器的第一转接器和第二转接器,
其中,当所述第一转接器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时,该第一转接器支撑选自所述多个显示部中的第一显示部,并且
当所述第二转接器代替所述第一转接器而安装到所述支撑件上时,该第二转接器支撑选自所述多个显示部并且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尺寸不同的第二显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显示部能分别被磁性吸引到所述第一转接器和所述第二转接器上。
CN2007100013548A 2006-08-23 2007-01-10 信息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15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6485 2006-08-23
JP2006226485 2006-08-23
JP2006226485A JP4777846B2 (ja) 2006-08-23 2006-08-23 情報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1599A CN101131599A (zh) 2008-02-27
CN101131599B true CN101131599B (zh) 2010-09-22

Family

ID=39112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13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1599B (zh) 2006-08-23 2007-01-10 信息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7589959B2 (zh)
JP (1) JP4777846B2 (zh)
CN (1) CN101131599B (zh)
TW (1) TWI3247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7846B2 (ja) * 2006-08-23 2011-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US8803806B2 (en) * 2007-01-23 2014-08-12 Dell Products L.P. Notebook computer having an off-motherboard keyboard controller
US8675354B2 (en) * 2007-06-27 2014-03-18 Voxx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ulti-media memo board
GB0721189D0 (en) * 2007-10-29 2007-12-05 Gardes Francois Xavier A housing for attachment to a flat panel display
US7793026B1 (en) * 2008-10-13 2010-09-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uter system with peripheral modules attached to a display/CPU assembly
KR101555509B1 (ko) * 2009-02-18 2015-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탈부착 가능한 서브 모듈을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20100321865A1 (en) * 2009-06-19 2010-12-23 Ching-Chuan Huang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Embedded Power Supply Device
US20100332711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Kin Ip Ll Display device with built in hard drive docking station
US7990702B2 (en) * 2009-07-31 2011-08-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figurable input i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KR200456137Y1 (ko) * 2009-09-15 2011-10-13 임명옥 결합장치
US8717755B2 (en) * 2009-09-29 2014-05-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ocking device moun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30264919A1 (en) * 2010-06-07 2013-10-10 Jason A. Sulliva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unting dynamically modular processing units
US9335793B2 (en) 2011-01-31 2016-05-10 Apple Inc. Cover attachment with flexible display
KR101154541B1 (ko) * 2011-07-12 2012-06-13 (주)유니글로브에이치엔티 스탠드가 내장된 태블릿 컴퓨터용 무선 키보드
US20130107449A1 (en) * 2011-10-28 2013-05-02 Yuan Zi Su Tablet computer enclosure
US20130318274A1 (en) * 2012-05-24 2013-11-28 Radu Oprea Scalable Portable-Computer System
US9176538B2 (en) * 2013-02-05 2015-11-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put device configurations
US20140347171A1 (en) * 2013-05-23 2014-11-27 Juan Carlos Ramiro Portable wireless tactile control device
KR102447917B1 (ko) * 2015-06-01 2022-09-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월 마운트 플레이트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M525473U (zh) * 2016-03-08 2016-07-1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裝置
CN110574504B (zh) * 2017-06-22 2021-04-2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对接设备的磁性构件
DE102017129827B3 (de) * 2017-11-07 2019-03-28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imited Computersystem
CN112228718A (zh) * 2020-11-06 2021-01-15 仇冬鸣 一种基于电磁吸附作用的电脑显示屏支架
US11849552B2 (en) * 2021-05-06 2023-12-19 Manufacturing Design Solutions Adjustable free-standing support for a data display monit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29C (zh) * 2001-11-28 2004-11-1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可移式平板式显示器的液晶显示电脑
CN2745108Y (zh) * 2004-11-25 2005-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计算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1671A (ja) * 1994-03-18 1995-10-13 Fujitsu General Ltd 表示器支持装置
JPH113139A (ja) * 1997-06-11 1999-01-06 Sony Corp 情報端末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支持台装置
US6343006B1 (en) * 1998-11-20 2002-01-29 Jerry Moscovitch Computer display screen system and adjustable screen mount, and swinging screens therefor
US6560094B2 (en) * 2001-03-21 2003-05-06 Acme Portable Machines Gmbh Mounting device for a monitor, a flat monitor with such a mounting device, and an assembly of a flat monitor, a drawer and a computer
JP2003099155A (ja) * 2001-09-26 2003-04-0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電子機器
US6952343B2 (en) * 2002-06-11 2005-10-04 Fujitsu Limited Functional expan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to the functional expansion apparatus
US7061754B2 (en) * 2002-06-13 2006-06-13 Gerald Moscovitch LCD system having integrated CPU
KR100476085B1 (ko) * 2002-07-02 2005-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컴퓨터 시스템
EP1420327A1 (en) * 2002-11-14 2004-05-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Support
EP1420328A1 (en) * 2002-11-14 2004-05-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upport for a display screen
EP2149736B1 (en) * 2003-01-09 2013-05-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in design display apparatus
TW587739U (en) * 2003-03-07 2004-05-11 Tatung Co Structure for locking a portable computer device to an expansion seat
US6987666B2 (en) * 2003-03-26 2006-01-17 Dell Products L.P. Flat panel monitor stand
US7493177B2 (en) * 2003-05-05 2009-02-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improved lighting and notifications in a computing system
US7099150B2 (en) * 2003-11-17 2006-08-29 Amtek System Co., Ltd.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device and a support structure thereof
JP2005182278A (ja) * 2003-12-17 2005-07-07 Toshiba Corp 支持装置
US20050270731A1 (en) * 2004-06-07 2005-12-08 Memphis-Zhihong Yin Computer docking system
US20060221565A1 (en) * 2005-04-04 2006-10-05 Motion Computing, Inc. Ultra thin tablet computer battery and docking system
US20060290812A1 (en) * 2005-06-22 2006-12-28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All in one media center
US7317613B2 (en) * 2005-10-31 2008-01-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device quick connect system
US7471511B2 (en) * 2006-01-18 2008-12-30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cking a mobi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JP4777846B2 (ja) * 2006-08-23 2011-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US20100177473A1 (en) * 2008-07-31 2010-07-15 Advanpos Technology Co. Ltd. Compute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29C (zh) * 2001-11-28 2004-11-1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可移式平板式显示器的液晶显示电脑
CN2745108Y (zh) * 2004-11-25 2005-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计算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77846B2 (ja) 2011-09-21
CN101131599A (zh) 2008-02-27
US8411426B2 (en) 2013-04-02
JP2008052421A (ja) 2008-03-06
US7589959B2 (en) 2009-09-15
US20080048984A1 (en) 2008-02-28
US20110038117A1 (en) 2011-02-17
US7848090B2 (en) 2010-12-07
TW200811638A (en) 2008-03-01
US20090262494A1 (en) 2009-10-22
TWI324717B (en) 2010-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1599B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
US10948948B2 (en) Mobile apparatus
KR101311125B1 (ko) 모바일 장치 확장 시스템
JP6511178B1 (ja) 通電装置
US20080218478A1 (en) Separable and shape-changeable mouse
US6980426B2 (en) Tablet monitor
JP5100864B1 (ja) 電子機器
JP4740066B2 (ja) 情報入力装置
KR20210116218A (ko) 게임컨트롤러
KR100663644B1 (ko) 마우스 및 이를 갖는 휴대용 컴퓨터
JP2008052419A (ja) 情報入力装置
WO201419637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215298179U (zh) 电子设备、零终端及键盘
JP7247000B2 (ja) 通電装置
KR200466992Y1 (ko) 태블릿 피씨
CN116820190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第一交互组件
TWM503594U (zh) 可攜式多功能擴充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8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Personal Compu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