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9395A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9395A
CN101129395A CNA2007101320295A CN200710132029A CN101129395A CN 101129395 A CN101129395 A CN 101129395A CN A2007101320295 A CNA2007101320295 A CN A2007101320295A CN 200710132029 A CN200710132029 A CN 200710132029A CN 101129395 A CN101129395 A CN 101129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nsenoside
group
schisandrin
combination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20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6720C (zh
Inventor
余伯阳
寇俊萍
张建宏
朱丹妮
戚进
严永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7101320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66720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29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9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67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672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的复方制剂,具体地说是由人参皂苷Rb1和/或人参皂苷Rg1、短葶山麦冬皂苷C(DT-13)、五味子醇甲配伍组合而成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的复方制剂,具体的说是由人参皂苷Rb1和/或人参皂苷Rg1、短葶山麦冬皂苷C(DT-13)、五味子醇甲配伍组合而成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文明病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已经提出的病理机制有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多、细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学说。但是根据这些学说而采取的治疗措施和研制的治疗药物目前均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迄今为止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效药物,研究和开发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损伤的新型药物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针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反复筛选验证得到由人参总皂苷、山麦冬总皂苷/麦冬皂苷以及五味子总木脂素组成的部位组合,并申请了专利,申请号200710020901.7。同时,化学组成明确,质量可控、安全性便于考察,是药学工作者在研制中药复方制剂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筛选人参总皂苷、短葶山麦冬总皂苷、五味子总木脂素抗心脑缺血的最佳配比的基础上,发明人进一步筛选其有效化学成分及其最佳配伍比例,为开发成分明确、质量可控的现代复方奠定实验基础。
人参地下部分以含人参皂苷Rg1、Rb1为主,Rb1苷元为20(s)-原人参二醇;Rg1苷元为20(s)-原人参三醇。Rg1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促智,抗疲劳,对急慢性应激刺激引起的健忘性行为减退有作用,具有促进蛋白质、DNA、RNA合成等作用。Rb1表现为中枢神经抑制、降低细胞内钙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北五味子的特征成分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南五味子不含以上两种成分;药典规定麦冬的植物来源包括麦冬属和山麦冬属,川麦冬总皂苷主要含麦冬皂苷D,短葶山麦冬总皂苷主要含短葶山麦冬皂苷C(简称DT-13),其皂苷元都为鲁斯可皂苷元,均具有类似活性,而短葶山麦冬皂苷C含量高,相对麦冬皂苷D含量高,制备成本低。HPLC法在生脉注射液可检测出人参皂苷Rg1、Rb1、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等。因此发明人以脑缺氧缺血为药效研究方向,在筛选有效部位人参总皂苷、麦冬总皂苷、五味子总木脂素最佳配比的基础上,选用原人参二醇皂苷Rb1、原人参三醇皂苷Rg1;五味子木脂素中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短葶山麦冬皂苷中的短葶山麦冬皂苷C(DT-13)、鲁斯可皂苷元作为筛选有效化学成分配伍的对象,筛选有效化学成分,在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模型中加以验证,并初步阐释其整合作用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人参皂苷Rb1和/或人参皂苷Rg1、短葶山麦冬皂苷C(DT-13)和五味子醇甲作为活性成分的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方药物组合物。不同的化学成分组合具有多成分、多途径、稳定的抗缺氧损伤的作用特点,本发明的复方药物组合物疗效高,成分明确、质量可控,能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本发明将人参、麦冬、五味子中的有效化学成分组合成一个复方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成制剂时,若药材量相同,则本发明活性成分的总重量远远低于生脉散或有效部位组合的活性成分总重量,这对制备成制剂应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尤其是在制备液体制剂时,有利于药物的溶解,杂质含量减少,澄明度提高,药物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发明人还对人参皂苷Rb1、Rg1、短葶山麦冬皂苷C(DT-13)、五味子醇甲的配伍比例进行较系统的筛选和验证,优选出抗心脑缺血的最佳配伍比例范围,并发现有效成分组合可通过多成分的整合或协同机制发挥改善多因素引起的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在保证疗效的基础同时降低服药剂量,有利于制成现代剂型的以组分配伍的现代复方中药。
本发明的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的复方药物组合物,含有由Rb1和/或人参皂苷Rg1、短葶山麦冬皂苷C(DT-13)、五味子醇甲组成的活性成分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其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可以任取其一与短葶山麦冬皂苷C(DT-13)、五味子醇甲组成活性成分,各单体成分的重量份数比优选:人参皂苷Rg1或Rb1 1~40份,短葶山麦冬皂苷C 1~20份,五味子醇甲1~20份,进一步优选的三组分的重量份数比是:人参皂苷Rb1或Rg15~10份,短葶山麦冬皂苷C 1.5~2.5份,五味子醇甲2~3份。本发明的有效成分复方药物组合物也可由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短葶山麦冬皂苷C(DT-13)和五味子醇甲四个组分组成活性成分,本发明优选由四个组分组成的活性成分,其中组合物中四个单体成分的重量份数比优选:人参皂苷Rg1 1~20份,人参皂苷Rb1 1~20份,短葶山麦冬皂苷C 1~10份,五味子醇甲1~10份。进一步优选的四组分的重量份数比是:人参皂苷Rb1 2~4份,人参皂苷Rg1 3~6份,短葶山麦冬皂苷C1~3份,五味子醇甲1~4份。
上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药剂学上常用的惰性辅料,如制备成口服固体制剂,则这些惰性辅料是崩解剂、稀释剂、粘合剂、润滑剂等,这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如果制备成液体制剂则惰性辅料可以是水等溶剂。
本发明中的原料人参皂苷Rb1或Rg1和五味子醇甲都有市售供应,短葶山麦冬皂苷C可参考文献(Boyang Yu,Yasuiaki,Junzo Sholi,et al.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Ophiopogonis tuber and its congers.√.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subterranean part ofLiriope spicata var.prolifer and L.muscari(1).Chem.Pharm.Bull.1990,38(7):1931-1935)方法制备,或者按照下述方法制备:取短葶山麦冬药材须根粗粉,以70%~90%乙醇浸润,8~12倍量溶剂回流热提取2次,每次3小时,趁热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无醇味浸膏,浸膏水溶后上D101大孔树脂柱,分别采用水、50%乙醇、75%,95乙醇洗脱,收集75%乙醇部分,浓缩后,挥至无醇味,加入等量硅胶拌样,上200~300目的硅胶柱,采用氯仿∶甲醇8∶2持续洗脱,每500mL为一馏分,收集相应馏分,合并,减压浓缩,置甲醇中结晶,反复精制后,得到短葶山麦冬皂苷C,得率为1~2‰,纯度为92%~95%。
五味子醇甲也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五味子药材粉末,加8~12倍量的水,8~12倍量渗漉,煮沸,超声热提取3次,每次1小时,趁热过滤。合并三次滤液。浓缩至无醇味浸膏。浸膏水溶后上D101大孔树脂柱,分别采用水、40%乙醇、75%乙醇洗脱。收集75%乙醇洗脱部位,浓缩,挥至无醇味,加入等量硅胶拌样,上200~300目的硅胶柱,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持续洗脱,每500mL为一馏分,收集相应馏分,合并,减压浓缩,置石油醚∶氯仿9∶1中结晶,精制后,得五味子醇甲,得率为为0.4~0.6‰,纯度为93%~95%。
下面是本发明有效化学成分复方药物组合物的部分药理学试验及结果:
一:以断头呼吸模型筛选有效部位人参总皂苷、麦冬总皂苷以及五味子木脂素中代表性的化学成分
1.取小鼠10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NS)组,空白溶媒组,筛选组8组,iv给药30min后,参考文献方法(付晓春,李少鹏,王希,等.荭草苷对缺氧模型小鼠的抗缺氧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6,17(9):654),沿耳中缝线稍后快速断头,记录喘息的持续时间。选用人参皂苷Rb1 0水平、Rg1 1水平或人参皂苷Rb1 1水平、Rg1 0水平与五味子醇甲0水平、五味子乙素1水平或五味子醇甲水平、五味子乙素0水平,短葶山麦冬皂苷C 0水平、鲁斯可皂苷元1水平或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1水平、鲁斯可皂苷元(RSC)0水平三三组合作为筛选有效化学成分配伍的对象。
试验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b1、五味子醇甲、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配伍的保护作用最强,与模型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人参皂苷Rg1、五味子醇甲、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配伍组合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表1断头呼吸模型筛选有效部位中代表性化学成分的结果
  组别   Rb1   Rg1   DT13   RSC   醇甲   乙素   断头呼吸时间(s)
  12345678溶媒NS   10101010   01010101   01011010   10100101   01100110   10011001   17.01±1.00**16.55±1.23*16.26±1.5217.37±2.05*17.01±0.83**16.86±2.06*18.15±2.04**15.37±3.2415.01±1.3914.99±2.25
*P<0.05,**P<0.01;与溶媒对照组比较;ΔΔP<0.01;与NS组比较二:人参皂苷Rb1、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五味子醇甲配伍比例的筛选研究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应用几种缺氧小鼠模型进行筛选,对人参皂苷Rb1、五味子醇甲、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进行多指标药效分析。
采用三因素九水平的正交表头L9(34)安排实验,三水平设计成1、2、3的剂量,以此正交表格可以形成9种不同组合的组方,以NaNO2中毒性缺氧、小鼠断头呼吸模型进行筛选。取小鼠10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正交实验9组,每组10只,iv给药10ml/kg,30min后立即ip注射NaNO2 350mg/kg,10ml/kg,以ip结束时间开始,观察死亡时间。另取小鼠100只,如上安排实验组数,iv给药30min后沿耳中缝线稍后快速断头,记时,并记录最后一次呼吸的时间以计算喘息的持续时间。
分别参照公式:(给药后存活时间-空白对照存活时间)/空白对照存活时间*100和(给药后的喘息持续时间-空白对照喘息持续时间)/空白对照喘息持续时间*100,计算药物对两种缺氧模型的保护率;由于每个模型代表了不同的缺氧机制,因此每个实验的权重系数为1,综合两次实验保护率的平均值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分析,以期确定最佳配伍比例。
试验结果:
NaNO2组织中毒性缺氧和断头呼吸模型正交筛选新组方的结果见表2,将实验保护率的平均值再次综合进行正交综合分析,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表4,对抗小鼠脑缺氧作用贡献程度(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人参皂苷Rb1>五味子醇甲,说明人参皂苷Rb1、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和五味子醇甲三个有效成分联用有明显抗脑缺氧作用。类似地人参皂苷Rg1、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五味子醇甲组合也有明显抗脑缺氧作用。
表2NaNO2中毒性缺氧和小鼠断头呼吸模型筛选结果
  试验号   A   B   C   D   断头呼吸时间/s   亚硝酸钠存活时间/min
  人参皂苷Rb1   山麦冬皂苷DT13   五味子醇甲   误差
  123456789模型   111222333   123123123   123231312   123312231   15.68±1.6015.35±1.5817.33±1.72*15.98±1.0916.50±2.1917.07±2.2616.12±1.59**15.87±1.2217.26±1.92*15.31±1.18   13.33±1.7214.68±2.1114.89±1.64*14.22±1.5215.15±1.84*15.36±1.81*15.07±1.08**14.94±2.3716.25±1.43**12.97±1.61
*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表3NaNO2中毒性缺氧和小鼠断头呼吸模型筛选结果正交分析表
Figure A20071013202900072
试验号   A人参皂苷Rb1   B山麦冬皂苷DT13   C五味子醇甲   D误差   断头呼吸保护率   亚硝酸钠保护率   保护率平均值
  123456789模型K1K2K3R=K-KK12K22K32   1112223330.21970.34210.39090.17120.04820.11700.1528   1231231230.20290.27070.47900.27610.04120.07330.2294   1232313120.26910.31370.36990.10080.07240.09840.1368   1233122310.33790.31100.30370.03420.11420.09670.0922   2.36%0.24%13.19%4.36%7.74%11.46%5.27%3.63%12.68%0%   2.77%10.59%14.79%9.63%16.79%18.44%16.20%15.16%25.24%0%   2.56%5.41%13.99%6.99%12.27%14.95%10.74%9.39%18.96%0%0.953CT=1.0632/9=0.1008
Q=(k12+k22+k32)/3  0.1060  0.1146   0.1025   0.1011
S=Q-CT  0.0052  0.0138   0.0017   0.0002
表4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离差均方和 F值 P值 最优水平
  人参皂苷Rb1山麦冬皂苷DT13五味子醇甲误差   0.005190.013800.001700.00022   2222  0.002600.006900.000850.000108  24.0104163.81837.876061   <0.01<0.01<0.05 333
  总和   0.02091  F1-0.05(2.6)=5.14   F1-0.01(2.6)=10.9
三:考察人参皂苷Rb1、Rg1配伍对正交设计筛选得到的有效成分组合的影响
试验发现人参皂苷Rb1、Rg1二者合用效果更好。
取小鼠10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空白溶媒组,给药组9组(即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4mg/kg、五味子醇甲5mg/kg、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b1+Rg1)15mg/kg,人参皂苷中Rb1占人参皂苷的比例以0、0.1、0.2、0.4、0.5、0.6、0.8、0.9、1分别不同组合,iv给药30min后沿耳中缝线稍后快速断头,记录喘息的持续时间。
试验结果:
不同比例人参皂苷Rb1、Rg1组合对断头呼吸模型的影响结果见图1。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五味子醇甲的剂量减为原来的一半,人参皂苷Rb1占人参皂苷中的比例为0.4,对小鼠断头呼吸的保护作用最好,说明合用人参皂苷Rb1、Rg1可增强对小鼠断头呼吸模型的保护作用,具有更强的抗脑缺氧活性,且有效剂量降低。
四:以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喘息模型比较验证四个有效成分组合的作用
取小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空白溶媒组,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2mg/kg、24mg/kg、48mg/kg,尼莫地平组2mg/kg,生脉注射液970mg/kg,葛根素组100mg/kg,灯盏花素4mg/kg,金纳多组14mg/kg,依达拉奉组5mg/kg,iv给药30min后沿耳中缝线稍后快速断头,记录喘息的持续时间。
试验结果:
如表5数据显示,有效成分组合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延长断头后小鼠的喘息时间,经统计,高剂量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常用脑缺血用药尼莫地平、生脉、葛根素、灯盏花素、金纳多、依达拉奉注射液亦具有明显抗脑缺氧活性,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组与临床常用抗脑缺血用药作用相当。
表5有效成分组合对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喘息模型的影响
Figure A20071013202900091
  组别   剂量(mg/kg)   呼吸时间(s)
  生理盐水溶媒对照有效成分组合低有效成分组合中有效成分组合高尼莫地平生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金钠多依达拉奉   ------12244829701004145   16.80±1.8416.81±1.5618.31±1.1318.59±1.55*19.76±1.77**22.98±4.87ΔΔ18.78±1.60Δ18.81±1.75Δ19.28±2.10Δ18.98±1.89Δ18.97±2.28Δ
*P<0.05,**P<0.01;与溶媒对照组比较;
ΔP<0.05,ΔΔ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五:以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验证四个有效成分组合的作用
取雄性SD大鼠,体重280-320,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有效成分组合6mg/kg、12mg/kg高、低两个剂量组,对照药生脉注射液组485mg/kg,参考文献方法(蔡杰,郑晓敏.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8,27(2):167-168),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模型,各组大鼠在大脑中动脉栓塞后10min给药iv给药5m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v等容量溶媒。考察药物对缺血2h,再灌22h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行为缺损、脑梗塞面积(TTC染色法)、脑含水量、MCAO大鼠血清中MDA、Ca2+的影响。
试验结果:
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的影响见图2,假手术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零,缺血再灌模型组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效成分组合6mg/kg、12mg/kg组与缺血再灌组比较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说明缺血后给予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脑梗死范围的影响见图3,假手术组(图3-A)经TTC染色后脑片呈均匀玫瑰红色,无脑缺血损伤改变,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图3-B)缺血侧脑组织切面苍白色、无光泽,给药组可减少梗死面积(图3-C、图3-D),高剂量组略优于生脉注射液组,有效成分组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对脑梗塞率的影响见图4,阳性药假手术组无梗死率,与缺血再灌模型组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而有效成分组合6mg/kg、12mg/kg组较缺血再灌组比较脑梗塞率有显著差异(P<0.05),明显降低缺血再灌的梗死率,说明给予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如图5所示,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模型组的脑组织含水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成分组合12mg/kg组与缺血再灌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有显著差异(P<0.05),有效成分组合低剂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缺血再灌模型组的脑水肿,高剂量与阳性药生脉注射液组作用相当,说明有效成分组合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的脑水肿程度,减轻脑损伤。
有效成分组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血清MDA、Ca2+含量的影响见图6、图7,局灶性脑缺血缺血2h再灌22h后模型组血清中MDA、Ca2+含量与假手术相比均明显升高,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降低MDA、Ca2+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有一定的降低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显示有效成分组合能够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血清MDA、Ca2+含量的影响,说明有效成分组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氧化损伤,并能抑制钙超载,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六:以多因素所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初步探讨有效成分组合的作用特点
研究表明,缺血缺氧后,氧化损伤与兴奋性毒性,炎症反应及凋亡共同作用造成神经元损伤。大脑缺血时引起Ca2+超载,炎症反应,氨基酸的兴奋性毒性反应,过量自由基生成及神经元凋亡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引起神经元死亡,发明人在上述整体实验研究基础上,以PC12细胞作为工具细胞,采用谷氨酸造成细胞兴奋性氨基酸损伤,过氧化氢造成细胞自由基损伤及氯化钾造成细胞高钙损伤来模拟脑缺血缺氧损伤级联反应的不同环节,体外观察前期筛选确定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五味子醇甲组成的有效成分组合的神经保护作用。
试验方法与结果:
1有效成分及其组合对PC12细胞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待PC12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且覆盖96孔培养板的培养室底面积,弃原培养液,用PBS液洗涤细胞2次,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预孵1h后,含有0.2mmol/LH2O2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100μl液/孔,与细胞作用60min,造成细胞自由基损伤模型后,用PBS液清洗2次,加入无血清的DMEM继续培养20h,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每组8孔,试验重复1次。结果由表7可见,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高浓度能极其显著升高PC12细胞OD570值(P<0.01,),表明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能保护H2O2诱导的PC12细胞缺氧损伤。
表7有效成分及其组合对H2O2造成PC12细胞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Figure A20071013202900111
  组别   浓度(μg/ml)   OD570   保护率(%)
  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有效成分组合--------尼莫地平组 1010.10.5   0.947±0.037**0.710±0.0860.928±0.097**0.878±0.109*0.791±0.0610.853±0.032* 91.99%70.90%34.33%60.46%
*P<0.05,**P<O.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2有效成分及其组合对PC12细胞兴奋性氨基酸损伤的影响
PC12细胞培养与药物处理同上,用无Mg2+Earle’s液洗涤细胞2次,加入含2mmol/L的谷氨酸无Mg2+Earle’s液100μl/孔,与细胞作用240min,造成细胞兴奋性氨基酸损伤模型后,同前测定细胞活力。由表8可见,与模型组比较,有效成分组合高浓度能极其显著升高PC12细胞OD570值(P<0.01),显示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能保护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兴奋性氨基酸损伤。
表8有效成分及其组合对PC12细胞兴奋性氨基酸损伤的影响
Figure A20071013202900112
  组别   浓度(μg/ml)   OD570   保护率
  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有效成分组合--------尼莫地平组 1010.10.5   0.798±0.038***0.585±0.0750.758±0.042***0.721±0.097*0.674±0.034*0.702±0.079** 81.10%63.98%41.76%55.07%
*P<O.05,**P<O.01,***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3有效成分及其组合对氯化钾(KCl)造成的PC12细胞高钙损伤模型影响
PC12细胞培养与药物处理同上,用PBS液清洗2次,加入含O.2mol/L的氯化钾(KCL)溶液100μl/孔,与细胞作用120min,造成细胞高钙损伤模型后,同前测定细胞活力。由表9可见,与模型组比较,有效成分组合高浓度均能极其显著升高PC12细胞OD570值(P<0.01),表明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能保护氯化钾造成的PC12细胞高钙损伤模型。
表9有效成分及成分组合对氯化钾造成的PC12细胞高钙损伤模型的影响
Figure A20071013202900113
  组别   浓度(μg/ml)   OD570   保护率(%)
  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有效成分组合--------尼莫地平组 1010.10.5   0.892±0.038***0.647±0.0650.776±0.071**0.682±0.0930.680±0.0530.738±0.050** 52.77%14.24%13.66%37.28%
*P<0.05,**P<0.01,***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上述结果提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组合对Ca2+超载,氨基酸的兴奋性毒性反应,过量自由基生成等脑缺血缺氧损伤级联反应的不同环节,都具有明显阻断作用,体现多成分整合或协同发挥活性的特点。
七:以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肌耐缺氧模型验证几个有效成分组合的作用
雄性ICR小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4种组合物组、生脉注射液组,每组10只,iv给药0.1ml/kg,30min后,参考文献方法(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学实验方法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48),sc异丙肾上腺素(20mg/kg),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5min后,放入盛有15g钠石灰的250ml广口瓶中,密闭,观察并记录小鼠死亡时间。结果由表10可见,几种有效成分组合物均可明显延长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
表10有效成分组合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肌耐缺氧模型的影响
Figure A20071013202900121
  组别   剂量(mg/kg)   存活时间(s)
  正常组模型组实施例1实施例5实施例6生脉注射液   ------242424970   30.26±3.2421.58±3.15##28.46±3.53**26.60±3.41**25.72±3.35**27.96±2.43**
##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基于生脉注射液的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组合而成的新型复方,体内给药具有明显的抗心脑缺血缺氧、抗氧化、抗炎性损伤等活性,同时体现多环节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作用强度与生脉注射液相当,且成分明确,剂量降低,便于质量控制,为从临床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中研制用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配伍提供药理学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以断头呼吸模型考察人参皂苷Rb1、Rg1配伍对有效成分组合的影响
Figure A20071013202900122
*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
图2是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的影响(n=6,
Figure A20071013202900131
)
*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图3是TTC染色后脑片图示(A为假手术组;B为模型组;C为低剂量组;D为高剂量组:E为生脉注射液组)
图4是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脑梗塞率的影响(n=6,
Figure A20071013202900132
)
*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图5是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n=6,
Figure A20071013202900133
)
*P<0.05,与模型组比较;
图6是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血清MDA含量的影响(n=6,
Figure A20071013202900134
)
*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图7是本发明有效成分组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血清Ca2+含量的影响(n=6,
Figure A20071013202900135
)
*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人参皂苷Rb1 1.2g、人参皂苷Rg1 1.8g、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1g以及五味子醇甲1g,加入β-CYD 40g,以注射用水加热搅拌以充分溶解,再加水至1000ml,调节pH值至中性,搅匀,过滤分装于中性玻璃容器中,用流通蒸汽100℃ 30min灭菌,过滤,精滤,灌封,灭菌,检验,得注射液。
实施例2
取人参皂苷Rb1 1g、人参皂苷Rg1 1.5g、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0.8g以及五味子醇甲1g,加入β-CYD 30g以注射用水加热搅拌溶解,并加甘露醇适量,按照常规的冻干工艺冻干,即得注射用冻干粉。
实施例3
取人参皂苷Rb1 1.5g、人参皂苷Rg1 2.5g、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1.2g以及五味子醇甲1.5g,加入β-CYD 50g,以适量注射用水加热搅拌以充分溶解,加入葡萄糖50g,再加水至1000ml,溶解完全,调pH值至中性,过滤、分装、灭菌、检验,得输液制剂。
实施例4
取人参皂苷Rb1 2g、人参皂苷Rg1 2.4g、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2g以及五味子醇甲3g,加入淀粉、微晶纤维素、滑石粉、5%淀粉浆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质检包装即得。
实施例5
取人参皂苷Rb1 3g、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2g以及五味子醇甲2g,加入β-CYD 70g,以注射用水加热搅拌以充分溶解,再加水至1000ml,调节pH值至中性,搅匀,过滤分装于中性玻璃容器中,用流通蒸汽100℃30min灭菌,过滤,精滤,灌封,灭菌,检验,得注射液。
实施例6
取人参皂苷Rg1 3g、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2g以及五味子醇甲2g,加入β-CYD 70g,以注射用水加热搅拌以充分溶解,再加水至1000ml,调节pH值至中性,搅匀,过滤分装于中性玻璃容器中,用流通蒸汽100℃30min灭菌,过滤,精滤,灌封,灭菌,检验,得注射液。实施例7
取人参皂苷Rg1 2g、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1.5g以及五味子醇甲2g,加入β-CYD 30g以注射用水加热搅拌溶解,并加甘露醇适量,按照常规的冻干工艺冻干,即得注射用冻干粉。
实施例8
取人参皂苷Rb1 4g、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2.5g以及五味子醇甲3g,加入β-CYD 50g,以适量注射用水加热搅拌以充分溶解,加入葡萄糖50g,再加水至1000ml,溶解完全,调pH值至中性,过滤、分装、灭菌、检验,得输液制剂。
实施例9
取人参皂苷4g、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2g以及五味子醇甲3g,加入淀粉、微晶纤维素、滑石粉、5%淀粉浆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质检包装即得。

Claims (7)

1.一种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组合物,其特征是:含有由人参皂苷Rb1和/或人参皂苷Rg1、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和五味子醇甲组成的活性成分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2.权利要求1的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中组分间的重量份数比是:
人参皂苷Rg1和/或人参皂苷Rb1    1~40份
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1~20份
五味子醇甲                     1~20份。
3.权利要求2的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中组分的重量份数比是:
人参皂苷Rb1或人参皂苷Rg1    5~10份
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1.5~2.5份
五味子醇甲                  2~3份。
4.权利要求2的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是:
人参皂苷Rb1           2~4份
人参皂苷Rg1           3~6份
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    1~3份
五味子醇甲            1~4份。
5.权利要求1的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组合物,其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崩解剂、稀释剂、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助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6.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用途。
7.权利要求6的用途,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脑梗塞、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衰或心律失常。
CNB2007101320295A 2007-09-10 2007-09-10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672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320295A CN100566720C (zh) 2007-09-10 2007-09-10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320295A CN100566720C (zh) 2007-09-10 2007-09-10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9395A true CN101129395A (zh) 2008-02-27
CN100566720C CN100566720C (zh) 2009-12-09

Family

ID=39126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3202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6720C (zh) 2007-09-10 2007-09-10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6720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5423A1 (zh) * 2008-05-09 2009-11-12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盒
CN102380034A (zh) * 2011-11-01 2012-03-21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含有倍半萜葡萄糖苷和黄酮类成分组合物的制备
CN102397281A (zh) * 2010-09-09 2012-04-04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参皂苷组合物
CN103961361A (zh) * 2014-05-19 2014-08-06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防治急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0025601A (zh) * 2019-05-13 2019-07-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石斛酚在制备保护神经细胞药物中的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5423A1 (zh) * 2008-05-09 2009-11-12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盒
CN102397281A (zh) * 2010-09-09 2012-04-04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参皂苷组合物
CN102397281B (zh) * 2010-09-09 2013-04-10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参皂苷组合物
CN102380034A (zh) * 2011-11-01 2012-03-21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含有倍半萜葡萄糖苷和黄酮类成分组合物的制备
CN103961361A (zh) * 2014-05-19 2014-08-06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防治急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0025601A (zh) * 2019-05-13 2019-07-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石斛酚在制备保护神经细胞药物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66720C (zh) 2009-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55235A1 (en) Plant-based medica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CN100566720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727508A (zh) 人参二醇皂苷组分制备及在防治帕金森氏病中的药物用途
CN101119740B (zh) 中药地榆及其提取物在制备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药物中的应用
CN102743401B (zh) 人参二醇皂苷组分在制备防治癫痫药物中的用途
CN101309692A (zh) 葫芦素或葫芦素组合物在制备提高白细胞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771978B (zh) 一种三七三醇皂苷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35912B (zh) 控制人体血脂和体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028437B (zh) 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069194B (zh) 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614243B (zh) 山茱萸总苷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制备耐缺氧药物中的应用
Kimura et al. Pharmacological evidence for an interaction between constituents (blend effect) of the Japanese‐Sino medicine “Keishi‐ka‐zyutubu‐tō” in neuromuscular blockade in diabetic mice
CN101062027B (zh) 牛磺酸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组合物
CN103251667B (zh) 土木香总倍半萜内酯在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03083408B (zh) 一种中药提取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2018740B (zh) 含有向日葵叶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278940A (zh) 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心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70001B (zh) 一种苦参素、五味子和人参配伍的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0355440C (zh) 治疗ⅱ型糖尿病、降低血糖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84357C (zh) 含有冰片、麝香的药物组合物
CN101766702B (zh) 含有冰片、麝香的药物组合物
CN103432229B (zh) 一种防治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1176770B (zh) 银杏叶与蒲黄的药用组合物
CN102139037A (zh) 重楼总皂苷在制备抗癌药辅助药物的应用
CN102652791A (zh) 一种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