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4744A - 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4744A
CN101124744A CNA2005800483059A CN200580048305A CN101124744A CN 101124744 A CN101124744 A CN 101124744A CN A2005800483059 A CNA2005800483059 A CN A2005800483059A CN 200580048305 A CN200580048305 A CN 200580048305A CN 101124744 A CN101124744 A CN 101124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eived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line property
dist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83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易孝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24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47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6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 H04L25/061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providing hard decisions only; arrangements for tracking or suppressing unwanted low frequency components, e.g. removal of dc off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8Modification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Modifications for reducing effects due to line faults ; Receiver end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overcoming line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6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04L27/362Modulation using more than one carrier, e.g. with quadrature carriers, separately amplitude modulated
    • H04L27/364Arrangements for overcoming imperfections in the modulator, e.g. quadrature error or unbalanced I and Q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24Carrier regulation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2027/0026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 H04L2027/0028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at passband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12Channel estimation of impulse response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例如具备:基于接收信号来推定传输线路特性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21);基于接收信号以及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进行规定的判定处理的均衡部(22);基于接收信号、判定值以及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进行失真补偿处理以及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处理的失真消除部(23);基于判定值、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以及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又再次推定传输线路特性的参数推定部(24);以及基于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以及传输线路特性的又再次推定值,来再次进行规定的判定处理的均衡部(25)。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侧的通信装置(称为接收装置),特别是涉及进行作为通信品质的劣化主要原因的失真的消除处理的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话等的通信环境中,因伴随代码间干扰的频率选择性渐弱(fading),接收信号有时会发生失真。对于这种失真,借助于均衡器利用代码间干扰分量来进行解调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另一方面,作为因频率选择性渐弱而造成的失真以外使通信品质劣化的主要原因,例如有在模拟接收信号的放大器、滤波器、降频变频器、模拟/数字变换器等模拟处理部中产生的DC偏移、频率偏移、正交轴的相位偏差和正交轴的振幅不平衡,另外,还有同一频率的其他波道干扰和邻接频率的其他波道干扰等。为了实现品质良好的通信,就有必要对这些劣化主要原因进行消除及补偿。
因而,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式中,例如利用已知的练习信号部分的接收信号,将DC偏移消除后再用均衡器进行解调。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370205号说明书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式中,利用已知的练习信号部分的接收信号将DC偏移消除后再用均衡器进行解调,但由于仅利用练习信号部分,所以就有无法精度良好地推定DC偏移分量并进行消除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精度良好地推定并消除DC偏移等的失真分量,可以实现更高品质的通信的接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装置(接收侧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例如具备:基于数字的接收信号来推定传输线路特性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件(相当于后述的实施方式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21);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件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进行规定的判定处理的第1均衡部件(相当于均衡部22);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件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进行失真补偿处理以及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处理的失真消除部件(相当于失真消除部23);基于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上述失真消除部件输出的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以及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又再次推定传输线路特性的参数推定部件(相当于参数推定部24);以及基于上述失真消除部件输出的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以及上述参数推定部件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的又再次推定值再次进行规定的判定处理的第2均衡部件(相当于均衡部25)。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由于进行接收信号的临时判定,并基于该判定值和数据部分的接收信号,精度良好地推定接收信号的失真分量,并将推定出的失真分量精度良好地进行消除,就起到能够实现与以往相比较品质更加良好的通信之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接收装置之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解调处理部之构成例的图。
图3是表示失真消除部的实施方式1之构成例的图。
图4是表示解调处理部之构成例的图。
图5是表示失真消除部的实施方式2之构成例的图。
图6是表示失真消除部的实施方式3之构成例的图。
图7是表示失真消除部的实施方式4之构成例的图。
图8是表示失真消除部的实施方式5之构成例的图。
图9是表示失真消除部的实施方式6之构成例的图。
图10是表示解调处理部之构成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天线
2模拟处理部
3模拟/数字变换部(A/D)
4解调处理部
5纠错部
21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
22均衡部
23失真消除部
24,101参数推定部
25均衡部
31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
32DC偏移消除部
41IQ增益校正部
51IQ正交失真校正部
61频率偏移校正部
71波段外干扰抑制部
81同一波道干扰消除部
102标准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并非通过此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之构成例的图,具备:天线1、模拟处理部2、模拟/数字变换部(A/D)3、解调处理部4和纠错部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发送侧进行编码等处理,在发送信号的一部分中包含在接收侧已知的练习系列为前提。另外,作为调制方式的一例,就利用了8PSK的场合进行说明。在8PSK中能够通过1个符号来传输3位信号。
在图1中,经由天线1接收到的接收波被输入到模拟处理部2。在模拟处理部2中进行波段限制和降频变频等处理,变换成基带或者中间频率的模拟信号。A/D3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的接收信号(以下称为接收信号)。解调处理部4计算软判定值或者硬判定值作为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此外,在接收信号为中间频率的数字信号的情况下,就在解调处理部4中变换成基带信号。纠错部5进行去分间插入(deinterleaving)和解码等纠错处理。
接着,按照附图来说明上述接收装置中的解调处理部4的动作。图2是表示上述解调处理部4之构成例的图,具有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21、均衡部22、失真消除部23、参数推定部24和均衡部25。
在图2中,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21,将接收信号作为输入,并利用练习系列通过公知的技术来推定传输线路特性。
均衡部22考虑因频率选择性渐弱等的多路径造成的失真,例如通过国际公开号WO02/009315“无线通信用接收装置以及接收方法”中记载的处理来推定判定值。此外,作为均衡部22的处理可以采用利用了SOVA(Soft-Output Viterbi Algorithm),MAP(Maximum aPosteriori)或Max-log-MAP或Log-MAP等算法的软判定值输出均衡器,进而还可以采用利用了对这些均衡器进行了变形的均衡器等。另外,还可以采用最佳系列推定(MLSE:Maximum-Likelihood SequenceEstimation),判定反馈型系列推定(DFSE:Decision-Feedback SequenceEstimation、或者、DDFSE:Delayed Decision-Feedback SequenceEstimation),判定反馈型均衡器(DFE:Decision-FeedbackEqualizer),RSSE(Reduced-State Sequence Estimation)、列表输出维特比均衡器(LVE:List-output Viterbi Equallzer)、利用了M算法的均衡器等输出硬判定值的均衡器。
失真消除部23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2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将接收信号的失真分量消除。在参数推定部24中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以及失真消除部23输出的失真消除后的接收信号、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进行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的再推定。
均衡部25基于失真消除部23输出的失真消除后的接收信号、以及参数推定部24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执行与均衡部22同样的解调处理。此外,均衡部25与均衡部22还可以进行诸如上述所列举的例子那样的不同的均衡处理,而没有必要使用同一均衡方法。
接着,按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上述解调处理部4内的失真消除部23的动作。图3是表示上述失真消除部23的实施方式1之构成例的图,例如将DC偏移分量消除时的构成例。
在图3中,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31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2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以及接收信号,如以下所示那样,进行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
首先,如下述(1)式所示那样,对从n=L+1到n=N计算误差信号e(n)。
e(n)=r(n)-∑h(i)·I(n-i)(1)
此外,L表示传输线路特性的存储长度(抽头数(taps)一1),N表示接收信号的符号长。另外,∑对i=0~L计算总和。另外,r(n)表示接收信号(其中n=1~N),h(i)表示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其中i=0~L),I(n)表示均衡部22输出的硬判定值。但是,在均衡部22输出软判定值的情况下,将软判定值变换成硬判定值。此硬判定值是用复数对信号点进行了映射变换的值。
其次,通过下述(2)式的处理来计算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h′(i)。
h′(i)=h(i)+1/(N-L)·∑e(n)·CONJG(I(n-i))(2)
此外,∑对n=L+1~N计算总和,CONJG(X)是X的复共轭。
另外,在图3中,DC偏移消除部32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上述(2)式中所求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以及接收信号如以下所示那样将DC偏移消除。
首先,如下述(3)式所示那样,对从n=L+1到n=N计算误差信号e′(n)。
e′(n)=r(n)-∑h′(i)·I(n-i)(3)
其次,如下述(4)式那样计算误差信号e′(n)的平均值,并将其结果设为DC偏移的推定值p。
p=1/(N-L)·∑e′(n)(4)
然后,从接收信号r(n)中去除上述DC偏移的推定值p。具体而言对从n=1到n=N进行下述(5)式的处理。
r′(n)=r(n)-p    (5)
接着,详细地说明上述解调处理部4内的参数推定部24的动作。
在参数推定部24中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以及失真消除部23输出的失真消除后的接收信号r′(n)、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h′(i),如下述(6)式、(7)式那样再次计算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h″(i)。
e″(i)=r′(n)-∑h′(i)·I(n-1)(6)
h″(i)=h′(i)+1/(N-L)·∑e″(n)·CONJG(I(n-i))(7)
此外,式(6)的∑对i=0~L计算总和,式(7)的∑对n=L+1~N计算总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接收信号的临时判定,基于该判定值和数据部分的接收信号精度良好地推定DC偏移等的失真分量,并将推定出的失真分量精度良好地进行消除。由此,就能够实现与以往相比较品质更加良好的通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31并不限于上述,还可以不使用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2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而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以及接收信号,例如通过正规方程式、LMS(Least Mean Square)算法、RLS(Recursive Least Square)算法等来推定传输线路特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失真消除部23还可以取代(1)式~(4)式的处理,而仅通过(1)式与(4)式的处理来计算DC偏移。在此情况下,(4)式的e′(n)就成为e(n)。
另外,还可以取代上述解调处理部14而使用图4所示的解调处理部。图4是表示解调处理部的其他构成例的图,为从图2的构成中去掉了参数推定部24的构成。在这里,均衡部25就是基于失真消除部23输出的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和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来进行均衡处理。
实施方式2.
接着,就实施方式2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接收装置的构成,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参照图1、图2、图4)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处理省略其说明,仅仅就与实施方式1构成不同的、失真消除部23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失真消除部23的实施方式2之构成例的图,例如用失真消除部23对IQ增益的不平衡进行校正时的构成例。以下,就与图3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图5中,IQ增益校正部41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3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以及接收信号,如下述所示那样对IQ增益的不平衡进行校正。
首先,对IQ增益的校正值的候补单位通过下述(8)来计算经过校正的接收信号。
R(k,n)=Re[r(n)]·gi(k)+j·Im[r(n)]·gq(k)(8)
此外,上述(8)式对n=1~N进行计算。另外,Re[X]表示复数X的实部,Im[X]表示复数X的虚部,j的2乘方是一1。
另外,gi(k)和gq(k)是第k个增益校正值,下面表示其例子。
gi(0)=1.00,gq(0)=1.00
gi(1)=1.02,gq(1)=0.98
gi(2)=1.04,gq(2)=0.96
gi(3)=0.98,gq(3)=1.02
gi(4)=0.96,gq(4)=1.04
在此例子的情况下,上述(8)式就是对k=0~4进行计算。
其次,通过下述(9)式来计算接收信号的复制品。
s(n)=∑h(i)·I(n-i)(9)
此外,∑对i=0~L计算总和,对n=L+1~N计算s(n)。
最后,通过下述(10)式来计算经过校正的接收信号与接收信号的复制品之误差E(k),并将误差为最小的校正后的接收信号R(k,n)作为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输出。
E(k)=(R(k,n)-s(n))2(1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接收信号的临时判定,基于该判定值与数据部分的接收信号,用失真消除部对IQ增益的不平衡进行校正。由此,就能够实现与以往相比较品质更加良好的通信。
实施方式3.
接着,就实施方式3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接收装置的构成,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参照图1、图2、图4)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或2相同的处理省略其说明,仅仅就与实施方式1或2构成不同的、失真消除部23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失真消除部23的实施方式3之构成例的图,例如用失真消除部23对IQ正交失真进行校正时的构成例。以下,就与图3或者图5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图6中,IQ正交失真校正部51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3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以及接收信号,如下述所示那样对IQ正交失真进行校正。
首先,对IQ正交失真的校正值的候补单位,通过下述(11)式来计算经过校正的接收信号。
R(k,n)=Re[r(n)]·exp(j·ph(k))+j·Im[r(n)]·exp(-j·ph(k))
(11)
此外,上述(11)式对n=1~N进行计算。
另外,ph(k)是第k个正交失真校正值,下面表示其例子。
ph(0)=0.03
ph(1)=0.00
ph(2)=-0.03
在此例子的情况下,上述(11)式就是对k=0~2进行计算。
其次,通过下述(12)式来计算接收信号的复制品。
s(n)=∑h(i)·I(n-i)(12)
此外,∑对i=0~L计算总和,对n=L+1~N计算s(n)。
最后,通过下述(13)式来计算经过校正的接收信号与接收信号的复制品之误差E(k),并将误差为最小的校正后的接收信号R(k,n)作为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输出。
E(k)=(R(k,n)-s(n))2(13)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接收信号的临时判定,基于该判定值与数据部分的接收信号,用失真消除部对IQ正交失真进行校正。由此,就能够实现与以往相比较品质更加良好的通信。
实施方式4.
接着,就实施方式4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接收装置的构成,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参照图1、图2、图4)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2或3相同的处理省略其说明,仅仅就与实施方式1、2或3构成不同的、失真消除部23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失真消除部23的实施方式4之构成例的图,例如用失真消除部23对频率偏移进行校正时的构成例。以下,就与图3、图5或者图6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图7中,频率偏移校正部61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3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以及接收信号,如下述所示那样对频率偏移进行校正。
首先,对频率偏移的校正值的候补f(k)单位,通过下述(14)式来计算经过校正的接收信号。
R(k,n)=r(n)·exp(-j·f(k)·(n-N/2))(14)
此外,上述(14)式对n=1~N进行计算。
另外,f(k)是第k个频率偏移的校正值,下面表示其例子。
f(0)=0.00015
f(1)=0.00000
f(2)=-0.00015
在此例子的情况下,上述(14)式就是对k=0~2进行计算。
其次,通过下述(15)式来计算接收信号的复制品。
s(n)=∑h(i)·I(n-i)(15)
此外,∑对i=0~L计算总和,对n=L+1~N计算s(n)。
最后,通过下述(16)式来计算经过校正的接收信号与接收信号的复制品之误差E(k),并将误差为最小的校正后的接收信号R(k,n)作为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输出。
E(k)=∑(R(k,n)-s(n))2(16)
此外,∑对n=L+1~N进行计算。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接收信号的临时判定,基于该判定值与数据部分的接收信号,用失真消除部对频率偏移进行校正。由此,就能够实现与以往相比较品质更加良好的通信。
实施方式5.
接着,就实施方式5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接收装置的构成,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参照图1、图2、图4)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4相同的处理省略其说明,仅仅就与实施方式1~4构成不同的、失真消除部23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失真消除部23的实施方式5之构成例的图,例如用失真消除部23对波段外干扰进行抑制时的构成例。以下,就与图3、图5~图7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图8中,波段外干扰抑制部71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3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以及接收信号,以下所示那样对波段外干扰进行抑制。
首先,使用具有比接收信号的信号波段稍微窄波段的频率特性的滤波器,通过下述(17)式,对接收信号的波段外干扰进行抑制。在这里,为了消除波段外干扰,将以符号比例的4倍的取样比例进行了取样的接收信号设为r4(m)。r(n)与r4(m)的关系为“r(n)=r4(4×m)”。
r′(n)=∑r4(4×n-i+Nx/2)·hx(i)(17)
此外,∑对i=0~Nx-1计算总和。另外,上述(17)式对n=1~N进行计算,设“m<1”、“m>4×N”的接收信号r4(m)使用前后的信号。另外,hx(i)表示滤波器的抽头系数(i=0~Nx-1)、Nx表示滤波器的抽头数。
其次,基于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3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h′(i)、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以及波段外干扰抑制后的接收信号r′(n),对n=L+1~N计算误差信号e′(n)。
e′(n)=r′(n)-∑h′(i)·I(n-i)(18)
此外,∑对i=0~L计算总和。另外,h′(i)表示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i=0~L),I(n)表示均衡部22输出的硬判定值(n=1~N)。但是,在均衡部22输出软判定值的情况下,将软判定值变换成硬判定值。此硬判定值是用复数对信号点进行了映射变换的值。
进而,通过下述(19)式的处理,来计算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h″(i)。
h″(i)=h′(i)+1/(N-L)·∑e′(n)·CONJG(I(n-i))(19)
此外,∑对n=L+1~N计算总和。
然后,基于上述所求出的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h″(i)、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以及波段外干扰抑制后的接收信号r′(n),通过下述(20)式的处理,来计算对波段外干扰进行了抑制后的误差功率Ex。
Ex=∑(r′(n)-∑h″(i)·I(n-i))2(20)
此外,(·)内部的∑对i=0~L计算总和,(·)外部的∑对n=L+1~N计算总和。
另一方面,基于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3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h′(i)、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以及接收信号r(n),通过下述(21)式的处理,来计算波段外干扰抑制前的误差功率Ey。
Ey=∑(r(n)-∑h′(i)·I(n-i))2(21)
此外,(·)内部的∑对i=0~L计算总和,(·)外部的∑对n=L+1~N计算总和。
最后,在Ey大于Ex的情况下,将波段外干扰抑制后的接收信号r′(n)和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h″(i)作为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以及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进行输出。反之,在Ex大于等于Ey的情况下,输出接收信号r(n)以及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h′(i)。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接收信号的临时判定,基于该判定值和数据部分的接收信号,用失真消除部对波段外干扰进行抑制。由此,就能够实现与以往相比较品质更加良好的通信。
实施方式6.
接着,就实施方式6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接收装置的构成,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参照图1、图2、图4)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5相同的处理省略其说明,仅仅就与实施方式1~5构成不同的、失真消除部23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失真消除部23的实施方式6之构成例的图,例如用失真消除部23对同一波道干扰进行消除时的构成例。以下就与图3、图5~图8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图9中,同一波道干扰消除部81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3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以及接收信号,如以下所示那样对同一波道干扰进行消除。
首先,基于传输线路特性再推定部31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h′(i)、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从接收信号r(n)中消除希望信号。具体而言,对n=L+1~N通过下述(22)式来计算包含同一波道干扰分量的e(n)。
e(n)=r(n)-∑h′(i)·I(n-i)(22)
此外,∑对i=0~L计算总和。另外,h′(i)表示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i=0~L),I(n)表示均衡部22输出的硬判定值(n=1~N)。但是,在均衡部22输出软判定值的情况下将软判定值变换成硬判定值。此硬判定值是用复数对信号点进行了映射变换的值。
其次,将希望信号相对于消除后的接收信号e(n),例如通过H.Kubo,K.Murakami,T.Fujino著、“An AdaptiveMaximum-Likelihood Sequence Estimator for Fast Time-Varying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nnels”,(IEEE Trans.commun.,vo1.42,no.2/3/4,pp.1872-1880,1994)中记载的技术,来计算同一波道干扰的传输线路特性的推定值hc(i)和判定值Ic(n)。基于此传输线路特性的推定值hc(i)和判定值Ic(n),通过下述(23)式,从接收信号r(n)中消除同一波道干扰分量。同一波道干扰分量消除部81将下述r′(n)作为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输出。
r′(n)=r(n)-∑hc(i)·Ic(n-i)(23)
此外,∑对i=0~L计算总和,同一波道干扰分量消除后的接收信号r′(n)对n=1~N进行计算。此外,关于“n<1”的lc(n)作为“0”来对待。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接收信号的临时判定,基于该判定值和数据部分的接收信号,用失真消除部对同一波道干扰进行消除。由此,就能够实现与以往相比较品质更加良好的通信。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6中,失真消除部23还可以使用练习系列与判定值结合起来的系列,而不仅是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6中,失真消除部23还可以按顺序进行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失真消除处理。例如,可以按顺序进行波段外干扰抑制、DC偏移消除、IQ增益校正、IQ正交误差校正、频率偏移校正、同一波道干扰消除等处理,进而,还可以将其反复进行执行。
实施方式7.
接着,就实施方式7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解调处理部4的实施方式7之构成例的图,其构成是除图2(或者图4)的构成以外,还用参数推定部101对噪声功率进行推定,用标准化部112将判定值用噪声功率的推定值进行标准化。此外,关于接收装置的构成,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参照图1)相同。另外,设本实施方式的解调处理部4具备前述的实施方式1~6中任意一个中所记载的失真消除部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6相同的处理省略其说明,仅仅就与实施方式1~6构成不同的、参数推定部101和标准化部102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0中,参数推定部101基于均衡部22输出的判定值、失真消除部23输出的失真消除后的接收信号r′(n)以及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h′(i),通过下述(24)式、(25)式再次计算误差信号e″(n)以及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h″(i)。
e″(n)=r′(n)-∑h′(i)·I(n-i)(24)
h″(i)=h′(i)+1/(N-L)·∑e″(n)·CONJG(I(n-i))(25)
此外,上述(24)式的∑对i=0~L计算总和,上述(25)式的∑对n=L+1~N计算总和。
其次,通过下述(26)式来计算噪声功率的推定值q。
q=1/(N-L)·∑|e″(n)|2  (26)
此外,∑对n=L+1~N计算总和。
然后,在图10中,标准化部102将均衡部25输出的判定值除以在参数推定部101中计算出的噪声功率的推定值q,并将其结果作为标准化后的判定值进行输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接收信号的临时判定,基于该判定值和数据部分的接收信号,精度良好地推定DC偏移等的失真分量,并将推定出的失真分量精度良好地进行消除。然后,将判定值用噪声功率的推定值进行标准化。由此,就可能得到比前述的各实施方式品质进一步良好的通信。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有用,尤其是适合作为进行通信品质的劣化主要原因的失真的消除处理的通信装置。

Claims (21)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装置(接收侧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件,基于接收信号来推定传输线路特性;
第1均衡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件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进行规定的判定处理;
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件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进行失真补偿处理以及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处理;
参数推定部件,基于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上述失真消除部件输出的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以及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又再次推定传输线路特性;以及
第2均衡部件,基于上述失真消除部件输出的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以及上述参数推定部件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的又再次推定值,再次进行规定的判定处理。
2.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装置(接收侧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件,基于接收信号来推定传输线路特性;
第1均衡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件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进行规定的判定处理;
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推定部件输出的传输线路特性推定值,进行失真补偿处理以及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处理;以及
第2均衡部件,基于上述失真消除部件输出的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以及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再次进行规定的判定处理。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噪声功率推定部件,基于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上述失真消除部件输出的失真补偿后的接收信号、以及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噪声功率;以及
标准化部件,将上述第2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用上述噪声功率推定部件输出的噪声功率推定值进行标准化。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DC偏移分量,并将推定出的DC偏移分量从接收信号中除去。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DC偏移分量,并将推定出的DC偏移分量从接收信号中除去。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DC偏移分量,并将推定出的DC偏移分量从接收信号中除去。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IQ增益的校正量,并对接收信号进行校正。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IQ增益的校正量,并对接收信号进行校正。
9.按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IQ增益的校正量,并对接收信号进行校正。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IQ正交失真的校正量,并对接收信号进行校正。
11.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IQ正交失真的校正量,并对接收信号进行校正。
12.按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IQ正交失真的校正量,并对接收信号进行校正。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频率偏移的校正量,并对接收信号进行校正。
14.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频率偏移的校正量,并对接收信号进行校正。
15.按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推定频率偏移的校正量,并对接收信号进行校正。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抑制波段外干扰。
17.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抑制波段外干扰。
18.按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抑制波段外干扰。
19.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消除同一波道干扰。
20.按照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消除同一波道干扰。
21.按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失真消除部件基于上述接收信号、上述第1均衡部件输出的判定值、以及上述传输线路特性的再推定值,来消除同一波道干扰。
CNA2005800483059A 2005-02-23 2005-02-23 接收装置 Pending CN1011247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02873 WO2006090438A1 (ja) 2005-02-23 2005-02-23 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4744A true CN101124744A (zh) 2008-02-13

Family

ID=36927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483059A Pending CN101124744A (zh) 2005-02-23 2005-02-23 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850502A1 (zh)
JP (1) JPWO2006090438A1 (zh)
CN (1) CN101124744A (zh)
WO (1) WO200609043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308A (zh) * 2011-12-15 2013-06-1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立体影像摄影系统与播放品质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JP2017152799A (ja) * 2016-02-22 2017-08-31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52268B1 (ko) 2010-09-03 2012-06-08 주식회사 이노와이어리스 Sc-fdma 시스템의 수신단에서의 i/q 옵셋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WO2014141338A1 (ja) * 2013-03-13 2014-09-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信号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歪み補償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5752B2 (ja) * 1990-03-28 1995-11-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受信装置
JP2838962B2 (ja) * 1993-08-26 1998-1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搬送波再生方式
JP2000269865A (ja) * 1999-03-17 2000-09-2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ジタル信号受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処理回路
FI20000820A (fi) * 2000-04-06 2001-10-07 Nokia Networks Oy Kanavakorjaimen optimointi
JP3605638B2 (ja) * 2001-10-30 2004-12-22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デジタル変調信号の等化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復調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308A (zh) * 2011-12-15 2013-06-1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立体影像摄影系统与播放品质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JP2017152799A (ja) * 2016-02-22 2017-08-31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90438A1 (ja) 2006-08-31
JPWO2006090438A1 (ja) 2008-07-17
EP1850502A1 (en) 200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6833B2 (en) Feed forward equalization for highly-spectrally-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EP1195033B1 (en) Equalization with dc-offset compensation
US6002716A (en) Equalizer with extend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a receiver in a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5606864B2 (ja) 仮想並列イコライザを備えた通信レシーバー
CA2076084C (en) Adaptive mlse-va receiver for digital cellular radio
EP0637139B1 (en) Method for removing interference wave, receive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use the method
US6625236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coding symbols by combining matched-filtered samples with hard symbol decisions
US7907685B2 (en) GMSK-receiver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6044111A (en) Equalizer with a sequence estimation method with state reduction for a receiver in a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EP1000490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joint demodulation of adjacent channel signals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20017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ponents of a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for use in a SAIC equalizer
KR20090125118A (ko) 통신 채널들용 적응성 이퀄라이저
JPH06506324A (ja) 被劣化信号を受信機内で等価に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1106386A (zh) 时域自适应均衡器
US7912119B2 (en) Per-survivor based adaptive equalizer
JP2003518340A (ja) 乗算用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を使用するmlse
CN101124744A (zh) 接收装置
KR19990088679A (ko) 디지털전송시스템용수신기
WO2001048991A1 (en) Equaliser with a cost func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noise energy
JP3424723B2 (ja) 適応等化器
JP3908474B2 (ja) 適応等化器、受信装置およびタップ係数算出方法
CN101116299B (zh) 调节均衡器输入
Nefedov et al. Turbo equalization and iterative (turbo) estimation techniques for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JP2846215B2 (ja) デジタル通信用受信機
JP7004879B2 (ja) 受信装置、制御回路、記憶媒体および受信信号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