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5146A - 摄像设备和聚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和聚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5146A
CN101115146A CNA2007101297744A CN200710129774A CN101115146A CN 101115146 A CN101115146 A CN 101115146A CN A2007101297744 A CNA2007101297744 A CN A2007101297744A CN 200710129774 A CN200710129774 A CN 200710129774A CN 101115146 A CN101115146 A CN 101115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masthenic lens
lens
control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97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4146C (zh
Inventor
保田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15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5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41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414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285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includ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focus detection devices, e.g. both an active and a passive focus detect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和聚焦控制方法。该摄像设备包括:产生与所拍摄图像的对比度状态相对应的第一信息的第一检测器,聚焦镜头控制器,输出不同于第一信息的、用于计算聚焦镜头的对好焦位置和驱动量之一的第二信息的第二检测器,以及聚焦镜头位置检测器。如果由位置检测器检测到的聚焦镜头的位置与使用第二信息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大于第一值,则控制器使聚焦镜头朝所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移动,且如果差小于第一值,则控制器使用第一信息来重复进行聚焦镜头的控制,而不使用第二信息。该摄像设备减少聚焦镜头的不连续移动。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和聚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摄像机或数字静物照相机的摄像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摄像设备中的聚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摄像机等的自动聚焦(AF,auto-focus)控制的主流方法是TV-AF方法,该方法产生示出使用摄像元件所产生的图像信号的锐度(对比度状态)的AF评价值信号,并搜索AF评价值信号最大的情况下的聚焦镜头的位置。
AF方法包括外部测距方法(或外部相位差检测方法),其中,根据由独立于摄像镜头设置的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距离(被摄体距离)计算出聚焦镜头的对好焦位置,然后,将聚焦镜头移动到对好焦位置。
在外部相位差检测方法中,将来自被摄体的光通量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被分开的光通量分别由一对光接收元件阵列(行传感器)接收。检测在这对行传感器上形成的图像之间的偏移量,即相位差,通过三角测量(triangulation)根据该相位差计算出被摄体距离,并将聚焦镜头移动到相对于该被摄体距离的对好焦位置。
还可以采用一种内部相位差检测方法。在内部相位差检测方法中,将通过摄像镜头的出射光瞳(exit pupil)的光通量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被分开的光通量分别被一对行传感器接收。检测这对行传感器上的两个图像之间的相位差,根据该相位差计算摄像镜头的离焦量。然后,将聚焦镜头移动对应于离焦量的量。
日本特开第2005-8442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混合AF方法,其中,将这些AF方法结合起来以充分利用TV-AF方法的高聚焦精度和相位差检测方法的高速聚焦。在日本特开第2005-8442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混合AF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其中,当判断为因为被摄体的亮度低或对比度低而不能通过TV-AF方法实现对好焦状态时,通过相位差检测方法实现对好焦状态。
在日本专利第3548184号中公开了一种摄像设备,该设备在相位差检测方法中计算图像图案之间的一致度,即,行传感器上的两个图像彼此相似或一致到什么程度,并基于该一致度确定测距结果的可靠性。
最新摄像机的摄像镜头可以容易地减小尺寸和重量,并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因此,聚焦镜头设置得比放大倍数改变镜头更靠近成像面的内聚焦型摄像镜头成为了主流。
如图6中所示,在内聚焦型摄像镜头中,相对于相同被摄体距离实现对好焦状态的情况下的聚焦镜头位置基于放大倍数改变镜头的位置而改变。如图7中的曲线D所示,相对于被摄体距离的相同改变(例如,从无穷远到1m)的聚焦镜头的移动量基于放大倍数改变镜头的位置而改变。尤其是,聚焦镜头的移动量趋向于在长焦(telephoto)侧比在广角侧更大。
然而,在传统的混合AF方法中,首先用TV-AF方法进行聚焦控制,然后,基于TV-AF方法进行的聚焦控制的状态来判断是否用相位差检测方法进行聚焦控制。出于该原因,传统的混合AF方法没有充分利用相位差检测方法的特征,以至于不能充分实现响应性好的高速聚焦控制。
如果重复由用相位差检测方法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的改变引起的聚焦镜头向对好焦位置的移动(包括根据驱动量计算出的移动),则聚焦镜头可能频繁而不连续地移动。这可能使所拍摄图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聚焦镜头的不连续移动的同时,进行响应性好、速度高、聚焦精度高的聚焦控制的摄像设备和聚焦控制方法。
作为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第一检测器,其产生与所拍摄图像的对比度状态相对应的第一信息;控制器,其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地控制聚焦镜头;第二检测器,其输出不同于所述第一信息的、用于计算所述聚焦镜头的对好焦位置和驱动量之一的第二信息;以及位置检测器,其检测所述聚焦镜头的位置,其中,当所述控制器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进行所述聚焦镜头的控制时,如果由所述位置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聚焦镜头的位置与使用所述第二信息计算出的所述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大于第一值,则所述控制器使所述聚焦镜头朝所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移动,以及如果所述差小于所述第一值,则所述控制器使用所述第一信息来重复进行所述聚焦镜头的控制,而不使用所述第二信息。
作为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焦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获取与所摄图像的对比度状态相对应的第一信息;控制步骤,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地控制聚焦镜头;获取不同于所述第一信息的、用于计算所述聚焦镜头的对好焦位置和驱动量之一的第二信息;以及检测所述聚焦镜头的位置,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当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进行所述聚焦镜头的控制时,如果所述聚焦镜头的被检测到的位置与使用所述第二信息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大于第一值,则将所述聚焦镜头朝所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移动,以及如果所述差小于所述第一值,则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进行所述聚焦镜头的控制,而不使用所述第二信息。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说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摄像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中AF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TV-AF的原理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使用被动式相位差方法进行测距的原理的视图;
图5是示出被动式相位差方法中的图像信号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相对于每个被摄体距离的放大倍数改变镜头的位置和后聚焦镜头中的聚焦镜头位置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以及
图7是示出相对于后聚焦镜头中预定被摄体距离变化的聚焦镜头移动量以及本实施例中镜头位置差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机(摄像设备)的结构。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给出摄像机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包括例如数字静物照相机等任何其它摄像设备。
在图1中,附图标记101表示第一固定镜头,102表示沿着光轴移动来改变放大倍数的放大倍数改变镜头,103表示光圈。附图标记104表示第二固定镜头,105表示聚焦/补偿镜头(下文中称为聚焦镜头),该镜头105对放大倍数改变时所引起的焦平面的移动进行补偿,并具有聚焦功能。第一固定镜头101、放大倍数改变镜头102、光圈103、第二固定镜头104和聚焦镜头105构成摄像光学系统。本实施例的摄像光学系统是后聚焦类型的变焦镜头。
附图标记106表示摄像元件,如由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构成的光电转换元件。附图标记107表示对来自摄像元件106的输出进行采样并进行增益调节的CDS/AGC电路。
附图标记108表示照相机信号处理电路,该电路对来自CDS/AGC电路107的输出信号进行各种图像处理以产生图像信号。
附图标记109表示由LCD等构成的、显示来自照相机信号处理电路108的图像信号的监视器。
附图标记110表示将来自照相机信号处理电路108的图像信号记录在例如磁带、光盘的记录介质上或半导体存储器中的记录单元。
附图标记111表示用来移动放大倍数改变镜头102的变焦驱动部件。附图标记112表示用来移动聚焦镜头105的聚焦驱动部件。变焦驱动部件111和聚焦驱动部件112均由致动器构成,致动器例如是:步进马达、DC马达、振动型马达或音圈马达。
变焦驱动部件111包括例如编码器的变焦位置检测器111a,变焦位置检测器111a用来检测放大倍数改变镜头102的位置,即摄像光学系统的焦距。
聚焦驱动部件112包括例如编码器的聚焦位置检测器112a,聚焦位置检测器112a用来检测聚焦镜头105的位置。
附图标记113表示AF门,其只使用于对来自CDS/AGC电路107的全部像素的输出信号进行聚焦检测的区域内的信号通过。附图标记114表示作为第一检测器的AF信号处理电路。
AF信号处理电路114从通过AF门113的信号中提取高频分量、从高频信号产生的亮度差分量(通过AF门113的信号的最大亮度级别和最小亮度级别之间的差)等,以产生作为第一信息的AF评价值信号。所述AF评价值信号被输出到照相机/AF微计算机115。AF评价值信号(或AF评价值)代表基于摄像元件106的输出信号产生的图像(所摄图像)的锐度(对比度状态)。因为锐度随着摄像光学系统的聚焦状态而改变,所以AF评价值信号(即,AF评价值)代表摄像光学系统的聚焦状态。
作为控制器的照相机/AF微计算机115(下文中简称为微计算机)控制摄像机的整个操作,并进行控制聚焦驱动部件112来移动聚焦镜头105的聚焦控制。作为聚焦控制,微计算机115通过TV-AF方法(下文中简称为TV-AF控制)进行聚焦控制,并通过外部相位差检测(外部测距)方法(下文中简称为外部AF控制)进行聚焦控制。
TV-AF控制是一种聚焦控制,其监视AF评价值信号随聚焦镜头105的移动而发生的变化,并检测AF评价值信号最大的情况下聚焦镜头的位置以获得对好焦状态。
一般将使用具有一定带的带通滤波器所提取的视频信号的亮度信号分量的高频分量用作AF评价值信号。当在一定的距离拍摄被摄体的图像的同时聚焦镜头105从最近位置移动到无穷远位置时,这种高频分量按图3所示的方式变化。在图3中,AF评价值最大的情况下聚焦镜头位置为相对于被摄体的对好焦位置(对好焦的点)。
附图标记116表示作为第二检测器的外部测距单元,该单元测量到被摄体的距离并输出对应于该距离的信号(第二信息,下文中称为来自外部测距单元116的信息)。传统上有各种方法被用作测距方法。作为这些方法之一,图4和图5示出了用被动式相位差方法进行测距的原理。外部测距单元与摄像光学系统分开设置。就是说,没有通过摄像光学系统的光通量从被摄体进入到外部测距单元。
在图4中,附图标记201表示被摄体,202表示第一成像镜头,203表示第一光接收元件阵列,204表示第二成像镜头,205表示第二光接收元件阵列。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接收元件阵列203和205各由排成行的多个光接收元件(像素)构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接收元件阵列203和205彼此相隔基线长B。
通过第一成像镜头202的来自被摄体201的一部分光在第一光接收元件阵列203上形成图像,而通过第二成像镜头204的另一部分光在第二光接收元件阵列205上形成图像。
图5示出来自第一和第二光接收元件阵列203和205的输出信号(图像信号)的例子。因为第一和第二光接收元件阵列203和205彼此相隔基线长B,所以来自第一光接收元件阵列203的图像信号和来自第二光接收元件阵列205的图像信号彼此偏移了X个像素。因此,通过计算具有像素偏移的两个图像信号之间的关联并确定该关联最大时的像素偏移量(也称为相位差),可以获得X。使用X、基线长B以及成像镜头202和204的焦距f,在三角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可以用下述表达式(1)来计算到被摄体的距离L:
L=B×f/X    (1)
注意: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测距方法不局限于被动式测距方法,就是说,可以使用任何其它的测距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投射红外线并基于三角测量的原理计算被摄体距离的方法或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测量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方法作为主动式测距方法。可选地,微计算机可以通过使外部测距单元输出与上述像素偏移量(相位差)X相对应的信号(第二信息)基于X计算被摄体距离。
将来自外部测距单元116的信息(第二信息)输入到微计算机115。微计算机115基于输入信息计算在获得了相对于与输入信息相对应的被摄体距离的对好焦状态的情况下的聚焦镜头位置(下文中称为外部对好焦位置)。这里的“计算”不仅包括使用计算表达式进行的计算,也包括读取预先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相对于被摄体距离的对好焦位置的数据。
下面参考图2中的流程图说明由微计算机115执行的AF处理(聚焦处理)。AF处理按照存储在微计算机115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
首先,在步骤201中,微计算机115开始进行处理。流程图中所示的处理以例如读取来自摄像元件106的、用于产生一场(field)图像的摄像信号的间隔重复进行,即周期性地重复进行。
在步骤202中,微计算机115执行TV-AF控制。TV-AF控制包括在监视AF评价值的同时移动聚焦镜头105以获得对好焦状态的操作。TV-AF控制还包括用于维持对好焦状态的处理,例如判断AF评价值是否减小了,以便确定是否再次驱动聚焦镜头的处理。
在步骤203中,微计算机115接受来自外部测距单元116的信息。
在步骤204中,微计算机115基于在步骤203中获取的信息计算外部对好焦位置。
在步骤205中,根据放大倍数改变镜头102的位置(即,作为第三信息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焦距),微计算机115设定预定的镜头位置差(第一值)“th”,作为用于下一个步骤206的阈值。这里的镜头位置差是指由聚焦位置检测器112a所检测的聚焦镜头105的当前位置与外部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
将该预定镜头位置差“th”设定为在长焦侧比在广角侧大。就是说,设定预定镜头位置差“th”,使得其随着焦距的变长而增加。
然而,不是简单地确定预定镜头位置差“th”,使得其与对应于预定的被摄体距离变化的镜头位置差(曲线D)成比例,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更具体地说,设定预定镜头位置差“th”,使得其与对应于预定被摄体距离变化的镜头位置差的比例在长焦侧比较低(例如,在长焦端为1/3),而在广角侧比较高(例如,在广角端为2/3)。这是因为外部AF的使用增加重视的是在长焦侧的响应性,而外部AF的使用减少重视的是在广角侧的稳定性。
注意:预定镜头位置差“th”的设置方法不限于上述的方法,在上述方法中,预定的镜头位置差“th”的设置在长焦侧比在广角侧大。预定的镜头位置差“th”可以根据焦距做适当的改变。
在步骤206中,微计算机115将当前聚焦镜头位置和外部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与步骤205中所设定的预定镜头位置差“th”进行比较。如果当前聚焦镜头位置和外部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大于预定镜头位置差“th”,则流程前进到步骤207,以由外部AF控制将聚焦镜头105移动到外部对好焦位置。之后,流程返回到步骤202中的TV-AF处理。
如果在步骤206中当前聚焦镜头位置和外部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小于预定镜头位置差“th”,则流程直接返回到步骤202中的TV-AF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只有在TV-AF控制被周期性重复的AF处理期间(即,在步骤202中进行TV-AF控制时刻和在下一个周期的同一步骤中进行TV-AF控制时刻之间),当前聚焦镜头位置和外部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大于预定镜头位置差“th”时,才由外部AF控制来进行聚焦镜头驱动。这使得可以避免聚焦镜头的频繁而不连续的移动,并使得可以充分利用外部AF控制的特征,例如好的响应性以及快速的操作。另外,在外部AF控制之后,可以通过TV-AF控制实现具有高精度的对好焦状态。
换句话说,聚焦控制期间使用第一信息检测到的聚焦镜头位置与使用第二信息计算出来的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大到某种程度的情况下,将聚焦镜头沿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移动。这使得聚焦镜头的频繁而不连续的移动被抑制,以防止所拍摄图像不稳定,并实现具有好的响应性且能进行快速而聚焦精度高的聚焦控制的摄像设备。
此外,根据放大倍数改变镜头的位置(焦距)而改变预定镜头位置差“th”使得可以在任何变焦状态下在AF中获得响应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
尽管上述实施例说明了一种作为外部相位差检测(外部测距)方法和TV-AF方法的结合的混合AF方法,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可以使用内部相位差检测方法和TV-AF方法结合起来的混合AF方法。内部相位差检测方法使用由通过摄像光学系统的光通量所形成的一对图像之间的相位差来计算离焦量,然后基于所述离焦量计算聚焦镜头的驱动量。
在内部相位差检测方法中,计算将聚焦镜头移动到对好焦位置的驱动量(和驱动方向),且内部对好焦位置可以根据驱动量和当前聚焦镜头位置计算出来。因此,可以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来进行AF控制。
本实施例还说明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聚焦镜头通过外部AF控制被驱动到外部对好焦位置。然而,聚焦镜头不必须被驱动到外部对好焦位置。只需要将聚焦镜头朝外部对好焦位置的方向移动。
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优选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形而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器,其产生与所拍摄图像的对比度状态相对应的第一信息;
控制器,其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地控制聚焦镜头;
第二检测器,其输出不同于所述第一信息的、用于计算所述聚焦镜头的对好焦位置和驱动量之一的第二信息;以及
位置检测器,其检测所述聚焦镜头的位置,
其中,当所述控制器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进行所述聚焦镜头的控制时,
如果由所述位置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聚焦镜头的位置与使用所述第二信息计算出的所述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大于第一值,则所述控制器使所述聚焦镜头朝所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移动,以及
如果所述差小于所述第一值,则所述控制器使用所述第一信息来重复进行所述聚焦镜头的控制,而不使用所述第二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器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进行所述聚焦镜头的控制时,
如果检测到的所述聚焦镜头的位置与使用所述第二信息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大于所述第一值,则所述控制器将所述聚焦镜头移动到所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与在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图像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焦距相对应的第三信息来改变所述第一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定所述第一值,使得所述第一值随与所述第三信息相对应的所述焦距变长而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将所述聚焦镜头朝使用所述第二信息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移动,然后使用所述第一信息进行所述聚焦镜头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器输出与被摄体距离相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
7.一种聚焦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获取与所摄图像的对比度状态相对应的第一信息;
控制步骤,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地控制聚焦镜头;
获取不同于所述第一信息的、用于计算所述聚焦镜头的对好焦位置和驱动量之一的第二信息;以及
检测所述聚焦镜头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当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进行所述聚焦镜头的控制时,
如果检测到的所述聚焦镜头的位置与使用所述第二信息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之间的差大于第一值,则将所述聚焦镜头朝所计算出的对好焦位置移动,以及
如果所述差小于所述第一值,则使用所述第一信息重复进行所述聚焦镜头的控制,而不使用所述第二信息。
CNB2007101297744A 2006-07-25 2007-07-25 摄像设备和聚焦控制方法 Active CN1005341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2000 2006-07-25
JP2006202000A JP5094068B2 (ja) 2006-07-25 2006-07-25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5146A true CN101115146A (zh) 2008-01-30
CN100534146C CN100534146C (zh) 2009-08-26

Family

ID=38596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297744A Active CN100534146C (zh) 2006-07-25 2007-07-25 摄像设备和聚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64876B2 (zh)
EP (1) EP1885119B1 (zh)
JP (1) JP5094068B2 (zh)
CN (1) CN100534146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9113B (zh) * 2012-03-19 2014-11-01 Altek Corp 攝像裝置及其鏡頭致動裝置及鏡頭致動方法
CN106289158A (zh) * 2015-06-24 2017-01-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距离检测装置以及包括该距离检测装置的相机模块
CN113542590A (zh) * 2020-06-01 2021-10-22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聚焦装置和聚焦方法
CN114827462A (zh) * 2022-04-15 2022-07-2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对焦装置、电子设备及无人机
CN117956279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山东沪金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0826B2 (ja) * 2006-08-25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動波モータ制御装置、振動波モー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58399A (ja) * 2006-08-29 2008-03-13 Canon Inc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0015024A (ja) * 2008-07-04 2010-01-21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448621B2 (ja) * 2009-07-27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322995B2 (ja) * 2010-05-10 2013-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83715B2 (ja) * 2010-11-04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2590979B (zh) * 2012-01-17 2013-10-23 博立码杰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焦距调节装置和光学成像装置
CN103323928B (zh) * 2012-03-19 2015-09-09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其镜头致动装置及镜头致动方法
JP7172601B2 (ja) * 2016-11-25 2022-11-1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と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636760B (zh) * 2018-12-21 2020-12-01 瓦纳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隔温板模式切换系统
WO2022153629A1 (ja) * 2021-01-13 2022-07-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3605A (ja) 1993-08-02 1995-02-14 Minolta Co Ltd 自動焦点装置
JPH08136794A (ja) * 1994-11-04 1996-05-3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焦点調節カメラ
JP2985126B2 (ja) * 1997-07-08 1999-11-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検出カメラ
JP4731705B2 (ja) 2001-03-02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カメラ、撮影レンズ、焦点調整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3797543B2 (ja) * 2001-10-26 2006-07-19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4324402B2 (ja) * 2003-04-08 2009-09-02 Hoya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4532865B2 (ja) * 2003-09-09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4509576B2 (ja) * 2004-01-06 2010-07-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焦点検出装置
JP2005215386A (ja) * 2004-01-30 2005-08-11 Canon Inc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4775930B2 (ja) * 2004-02-20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制御方法
JP2006171145A (ja) * 2004-12-14 2006-06-29 Canon Inc カメラ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9113B (zh) * 2012-03-19 2014-11-01 Altek Corp 攝像裝置及其鏡頭致動裝置及鏡頭致動方法
CN106289158A (zh) * 2015-06-24 2017-01-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距离检测装置以及包括该距离检测装置的相机模块
CN113542590A (zh) * 2020-06-01 2021-10-22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聚焦装置和聚焦方法
CN114827462A (zh) * 2022-04-15 2022-07-2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对焦装置、电子设备及无人机
CN114827462B (zh) * 2022-04-15 2024-04-16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对焦装置、电子设备及无人机
CN117956279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山东沪金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7956279B (zh) * 2024-03-26 2024-05-28 山东沪金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34146C (zh) 2009-08-26
JP5094068B2 (ja) 2012-12-12
EP1885119A2 (en) 2008-02-06
US20080025713A1 (en) 2008-01-31
EP1885119A3 (en) 2008-05-21
EP1885119B1 (en) 2011-10-26
JP2008026790A (ja) 2008-02-07
US7764876B2 (en) 2010-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4146C (zh) 摄像设备和聚焦控制方法
US7773873B2 (en) Image-pickup apparatus and focus control method
US7852398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JP4795155B2 (ja) 光学装置、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602435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and focus control program for image-taking apparatus
US20060232701A1 (en) Autofocus device and method
US8422878B2 (en) Imaging apparatus performing auto focusing function with plurality of band pass filters and auto focusing method applied to the same
JP2008026802A (ja) 撮像装置
JP2002122778A (ja)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電子的撮像装置
JP2008026789A (ja)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US7423685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with first control method in which focus lens is driven based upon signal from image-pickup device and second control method in which focus lens is driven based on signal representing object distance
US7570298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with first focus control such that in-focus position is searched for based on first signal and second focus control such that one of in-focus position and drive amount is determined based on second signal
US7589768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and focus control method of image-taking apparatus with first and second control method in first zoom state and only second control method in second zoom state
JP2008058399A (ja) 焦点調節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4070038A (ja)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2006293383A (ja) 自動合焦装置、デジタルカメラ、携帯情報入力装置、合焦位置検出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8046350A (ja)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8026786A (ja)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485062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5300949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2008046385A (ja)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2011013324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145585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