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5116A -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复合机和复合机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复合机和复合机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5116A
CN101115116A CN200710136908.5A CN200710136908A CN101115116A CN 101115116 A CN101115116 A CN 101115116A CN 200710136908 A CN200710136908 A CN 200710136908A CN 101115116 A CN101115116 A CN 101115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mpounding machine
us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369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5116B (zh
Inventor
沖上昌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15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5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15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51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2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4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 G06F3/1247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by conversion to printer ready forma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2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 H04N1/00233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details of image data reproduction, e.g. network printing or remote image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15Assigning priority to, or interrupting, a particular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33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to an apparatus, part of an apparatus or an apparatus fun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13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involving the use of passwords, ID codes or the like, e.g. P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74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by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复合机和复合机控制系统。控制装置包括:作业处理单元,在对复合机输入了选择应用信息时,从复合机取得与该选择应用信息相应的设定条件,并执行与该设定条件对应的规定的数据处理;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将作业处理单元的处理结果输出到复合机(1);以及画面切换判定单元,控制复合机(1),使得在作业处理单元的执行中,可接受其他用户的用户ID和选择应用信息。由此,实现一种即使是在某一用户利用应用程序的期间,也可以开始其他用户的作业的复合机控制系统。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复合机和复合机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机和控制该复合机的控制装置经由通信网络连接而成的复合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复印功能、扫描功能、打印功能和传真发送接收功能等多个功能的复合机。近年来,这样的复合机经由通信网络与PC(个人计算机)等连接,并进行多种多样的处理。
在本申请的申请人所提倡的系统中,以SOAP(Simple Object Access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作为基础,可以使在PC上动作的应用和复合机的功能协作,并且复合机成为总体应用系统的一部分来动作。由此,能够容易地构筑适当地组合了复合机的功能和PC的功能的具有灵活性的服务(参照“ 夏普株式会社,“デジタルカラ一複合機...”,[online],[平成18年4月4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sharp.co.jp/products/mx4501fn/text/function.html>”以及“小林久,“シャ一プ、企業向けのデジタルフルカラ一複合機12モデルを発表...”,[online],2005年11月24日,ascii24.com[平成18年4月4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sharp.co.jp/products/mx4501fn/text/function.html>”)。
此外,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298561(2000年10月24日公开)”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在定制(customize)的程序文件中附加操作者的ID号后存储在文件服务器中,复合机认知操作者的ID号,从文件服务器中下载与该ID号对应的程序文件。
但是,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298561(2000年10月24日公开)”的技术以一个用户利用存储在文件服务器中的一个程序文件作为条件,不是多个用户利用相同的程序文件。
此外,根据程序文件或成为处理对象的数据,处理时间延长。但是,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298561(2000年10月24日公开)”的技术中,在复合机中,在某一用户利用程序文件时,其他的用户不能利用该复合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即使是在某一用户利用应用程序的期间,也可以开始其他用户的作业的复合机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可与复合机通信,并控制该复合机,其包括:数据处理部件,在对上述复合机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从上述复合机取得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并执行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规定的数据处理;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将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处理结果输出到上述复合机;以及控制部件,控制上述复合机,使得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执行中,可接受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
此外,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装置可与复合机通信,并控制该复合机,该控制方法包括:数据处理步骤,在对上述复合机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由控制装置的数据处理部件从上述复合机取得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并执行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规定的数据处理;处理结果输出步骤,由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将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处理结果输出到上述复合机;以及控制步骤,由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件控制上述复合机,使得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执行中,可接受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
此外,本发明的复合机与上述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其包括:处理请求输出部件,在被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对上述控制装置输出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以及图像输出部件,从上述控制装置取得与上述处理请求相应的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进行与该处理结果对应的图像输出。
此外,本发明的复合机控制系统包括上述控制装置和上述复合机。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件控制上述复合机,以便在数据处理部件的执行中能够接受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因此,在控制装置执行数据处理的期间,复合机能够接受来自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即,即使在某一用户利用控制装置的应用程序的期间,其他的用户也可以对复合机输入作业执行指示,并开始处理。其结果,即使在前一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数据处理时间长的情况下,下一用户也不必等待到该数据处理结束,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的记载充分明确。此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的说明应该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复合机的硬件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复合机中具有的操作单元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的作业管理单元所管理的作业管理表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复合机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复合机所管理的用户管理表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OpenI/F层所保持的命令变换表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说明OpenI/F层的功能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协作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S11~S13中“是”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1的复合机中的来自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的执行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14是表示操作面板中所显示的画面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具体例子1中的复合机和控制装置的各方框之间的数据流动的定时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具体例子2中的复合机和控制装置的各方框之间的数据流动的定时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协作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S11~S13中“是”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具体例子3中的复合机和控制装置的各方框之间的数据流动的定时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具体例子4中的复合机和控制装置的各方框之间的数据流动的定时图。
图22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协作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复合机和控制装置的各方框之间的数据流动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至图16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下。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复合机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控制系统的概略的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控制系统包含复合机1、控制装置2,这些装置通过通信网络连接。当然,复合机控制系统所包含的复合机1的台数可以是多台,控制装置2的台数也可以是多台。
另外,作为连接了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的通信网络,可以利用因特网、电话线、串行电缆或其他有线线路或无线线路等通信线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机1进行与控制装置2所执行的应用程序协作的处理(以下称作协作处理)。例如,复合机1对控制装置2发送扫描后的图像数据。然后,在控制装置2中,按照英日自动翻译应用程序的程序执行单元从该图像数据中提取字符,并进行提取出的字符的英日翻译。然后,由复合机1打印包含翻译后的日文的图像。进行这样的协作处理。
在执行协作处理的情况下,有时控制装置2中的处理时间延长。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控制系统中,也具有能够接受下一协作处理的结构。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控制装置2的结构。
(复合机的硬件结构)
复合机1是具有扫描器(图像读取功能)、打印(图像形成功能)、图像数据的传输(通信功能)、图像变换等多个功能的装置,例如,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器以及进行图像传输、变换和图像处理的运算装置一体形成的装置(MFP:多功能打印机)。另外,作为复合机1,不必包括全部这些功能,可以是包括扫描功能(图像读取功能)和通信功能的装置,也可以是包括打印功能(图像形成功能)和通信功能的装置。
图3是表示复合机1的硬件结构的方框图。如图3所示,复合机1包括操作单元3、原稿读取单元110、图像形成单元(图像输出部件)115、控制单元100、存储单元105以及通信单元120,这些各部分由数据总线连接。
操作单元3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包含后述的操作面板6以及输入单元5。操作单元3例如接受用于识别用户的用户ID(用户识别信息)的输入。原稿读取单元110包含扫描器111和原稿传送单元112,可以将原稿上打印的字符或图像等作为图像数据读取。
图像形成单元115用于对用纸等片材打印与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字符/照片/图形),包含打印机构116和用纸托盘117等。通信单元120是用于与控制装置2等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包含发送接收传真)的接口。
控制单元100包含CPU101和专用处理器102。而且,存储单元105包含RAM106、ROM107和HDD108。
在复合机1中,该控制单元100的CPU101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105中的各种程序,实现各种功能。即,CPU101通过执行原稿读取单元110的控制程序从而执行原稿读取处理。此外,CPU101通过执行图像形成单元115的控制程序从而执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CPU101通过执行通信单元120的控制程序,执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等通信处理。
图4是复合机1所包括的操作单元3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操作单元3包括用于对用户显示操作画面的操作面板(显示单元)6和接受用户输入的输入单元5。另外,操作面板6采用触摸面板系统,兼用作输入单元5。
复合机1可以与UI装置连接以代替上述操作单元3或与操作单元3兼用。在该情况下,在复合机1所连接的该UI装置中显示操作画面。
此外,复合机1也可以连接有从IC卡读取用户ID的IC卡信息读取装置或读取指纹或视网膜等生理认证信息并从读取的生理认证信息中识别预先注册的用户ID的生理认证信息读取装置。在该情况下,IC卡信息读取装置或生理认证信息读取装置成为识别用户ID的用户识别信息认知部件。
(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
图5是表示控制装置2的硬件结构的方框图。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2是计算机,包括UI单元125、控制单元130、存储单元135、外部存储装置140和通信单元145,这些各单元由数据总线连接。
UI单元125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或对用户通知信息,包含键盘126、鼠标127和显示装置128。通信单元145是用于与复合机1等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
控制单元130包含CPU131和专用处理器132。而且,存储单元135包含RAM136、ROM137和HDD138。此外,外部存储装置140包含CD/DVD141和FDD142。
在控制装置2中,该控制单元130的CPU131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135中的各种程序,实现各种功能。即,CPU131通过执行UI单元125的控制程序从而执行从用户接受信息的输入的处理和对用户通知信息的处理。此外,CPU131通过执行通信单元145的控制程序从而执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等通信处理。进而,在控制装置2中,CPU131通过执行应用程序,还执行OCR或翻译等处理。
控制装置2对复合机1发送用于控制复合机1的各种功能的控制命令,使用复合机1提供的一个或多个Web服务。Web服务是使得能够通过网络从外部利用装置的功能的程序处理,通常使用SOAP。
另一方面,复合机1访问作为Web服务器的该控制装置2,从控制装置2取得操作画面的数据后显示在操作面板6中。即,复合机1可以与用户进行信息的交换。由此,复合机1仅通过对控制装置2请求操作画面数据就可以显示操作画面,不必管理操作画面数据本身。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2和复合机1能够执行互相协作的处理(协作处理)。然后,由于能够从控制装置2自由地控制复合机1的动作,所以能够构筑灵活的系统。
此外,如后所述,复合机1使对外部公开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执行指示)共用而与机种无关。由此,控制装置2能够对复合机1输出共用的控制命令而与复合机1的机种无关,并且能够容易地开发装入控制装置2内的程序。另外,API是规定能够在软件开发时使用的命令和由该命令执行的手续的关系的规则(函数)的集合。
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在操作画面数据的请求/响应相关的通信中,利用HTTP或使用了SSL(Secure Socket Layer,加密套接字协议层)的HTTPS。这里,如果利用HTTPS则能够提高安全性。此外,作为这些通信所使用的标示语言,可举出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示语言)、WML(Wireless MarkupLanguage,无线标示语言)、XHTML(eXtensible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和/或其他的语言构成的用语。
另外,XML是与HTML同样的能够轻松地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文件结构的记述语言,具有(1)用于可以对文本中的字符串赋予意义,(2)不依赖于特定的软件,(3)容易编程等优点。
另一方面,关于控制装置2控制复合机1时的控制命令的通信,使用采用了XML等标示语言的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等对象间通信协议进行。SOAP是以XML和HTTP等为基础的用于调用数据或服务的协议,可以使系统和系统协作。
以下说明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的功能结构。
(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2包括UI控制单元21、基本画面数据存储单元22、多个程序执行单元23。这些各单元通过包含图5所示的控制单元130和存储单元135的硬件和由存储在存储单元135中的程序构成的软件协作而实现。
基本画面数据存储单元22存储用于输入对用户进行识别的用户ID的用户注册画面、以及用于选择在协作处理时所使用的应用程序的应用选择画面所分别对应的画面数据(以下称作基本画面数据)。
UI控制单元21用于进行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中显示的画面的控制,和对于被输入该画面的输入信息的处理。
具体来说,UI控制单元21如果从复合机1收到基本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则根据该发送请求,从基本画面数据存储单元22中读出基本画面数据,并经由通信单元输出到复合机1。另外,UI控制单元21使用HTTP(或HTTPS)将画面数据发送到复合机1。
此外,UI控制单元21如果收到各程序执行单元23存储的应用画面数据(后述)的发送请求,则将该发送请求输出到程序执行单元23。
进而,UI控制单元21从复合机1接收在发送到复合机1的画面数据的画面上被输入的输入信息(例如设定条件),并将该输入信息输出到程序执行单元23。
各程序执行单元23执行按照对应的应用程序的处理。
作为程序执行单元23,例如有执行按照英日自动翻译应用程序的处理的单元。在该情况下,程序执行单元23执行:生成使复合机1执行扫描的控制命令的步骤;从根据该控制命令扫描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字符的(OCR处理)步骤;对提取出的字符进行英日翻译的步骤;以及生成使复合机1打印包含翻译的日语字符的图像的控制命令的步骤。
各程序执行单元23包括作业管理单元(数据处理部件)234、应用画面数据存储单元231、应用画面数据发送处理单元232、作业处理单元(数据处理部件)233、画面切换判定单元(控制部件)236、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处理结果输出部件)235。
作业管理单元234关于接受了执行指示的各作业,将用于识别该作业的作业ID和用于识别进行了该作业的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用户ID对应地进行管理。作业管理单元234经由通信单元从复合机1接受用户ID以及作业ID,并存储将它们对应起来的作业管理表。图6是表示作业管理表的一例的图。
应用画面数据存储单元231存储应用画面数据,该应用画面数据示出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各种设定条件的输入画面。
应用画面数据发送处理单元232根据来自UI控制单元21的应用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从应用画面数据存储单元231中读出应用画面数据,并经由通信单元发送到复合机1。
作业处理单元233基于从UI控制单元21取得的设定条件,依次执行各种处理。以下,将基于从UI控制单元21取得的设定条件而执行的一系列作业称作应用端作业。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控制系统中,在一个协作处理完成之前的期间,可接受下一个协作处理的指示,作业处理单元233可并行执行不同的协作处理所包含的多个应用端作业。
作业处理单元233基于设定条件取得成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复合机1扫描的图像数据为处理对象,作业处理单元233对复合机1进行扫描和被扫描的图像数据的发送请求,并取得该图像数据。此外,此时,作业处理单元233取得图像数据的同时取得作业ID,并将该作业ID输出到作业管理单元234。
作为作业处理单元233对于成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执行的应用端作业,有控制命令的生成处理和应用端数据处理。
控制命令的生成处理是生成对于复合机1的控制命令的处理。这里,作为控制命令,有指示图像数据的打印的打印命令、指示图像数据的转真发送的传真发送命令等多种命令。
打印端数据处理是用于生成在由复合机1执行打印、通信处理等图像输出处理时所需的图像数据或各种数据的数据处理。另外,以下,作为生成图像数据的处理进行说明。
作业处理单元233将上述控制命令生成处理和应用端数据处理适当组合来执行处理。该组合由应用程序决定。
例如,按照英日翻译打印应用程序的作业处理单元233依次进行(1)从复合机1发送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字符的OCR处理;(2)被OCR处理后的字符的英日翻译处理;(3)用于指示包含英日翻译处理后的字符的图像数据的打印的打印命令的生成,所述英日翻译打印应用程序对于复合机1所扫描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英日翻译处理,由复合机1执行生成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的打印。
作业处理单元233将通过控制命令生成处理和应用端数据处理的执行而生成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与作业ID建立对应后输出到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
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关于对各作业ID的图像数据的应用端数据处理,判断(a)成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的页数是否为规定阈值以上;(b)成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的大小是否为规定阈值以上;(c)从成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的特征量(除了页数、文件大小)是否为规定阈值以上。作为从图像数据中提取的特征量,例如,是字符数或单词数等,由应用程序预先设定。此外,规定阈值对于(a)、(b)、(c)分别预先设定。
在(a)(b)(c)的任何一个中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对复合机1发送表示向用户注册画面的切换指示的控制命令。然后,复合机1中,在控制装置2中进行用户注册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其结果,控制装置2的UI控制单元21从基本图像数据存储单元中读出与用户注册画面对应的基本画面数据并发送到复合机1。由此,在复合机1中,操作画面被变更为用户注册画面,并可以接受其它协作处理的指示。
此外,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在(a)(b)(c)的任何一个中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是否需要查询信息“要”与作业ID建立对应并输出到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a)(b)(c)中都小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是否需要查询信息“否”与作业ID建立对应并输出到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
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将从作业处理单元233接受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发送到复合机1。其中,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在满足以下的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控制命令以及图像数据。
即,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在与从作业处理单元233取得的作业ID对应的是否需要查询信息为“否”的情况下,将与该作业ID对应的控制命令以及图像数据与作业ID一同发送。
另一方面,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在与从作业处理单元233取得的作业ID对应的是否需要查询信息为“要”的情况下,对复合机1进行表示登录(login)中的用户的登录用户ID的发送请求,并从复合机1取得登录用户ID。此外,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从作业管理单元234读出与从作业处理单元233读出的作业ID对应的用户ID。然后,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在登录用户ID与从作业管理单元234读出的用户ID相同的情况下,或者在登录用户ID表示“无”的情况下,将从作业处理单元233取得的作业ID、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发送到复合机1。
另外,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在登录用户ID表示“无”的情况下,附加表示临时等待作业执行的命令(临时保管命令)后发送。
(复合机的控制功能的概略)
接着,说明复合机1的结构。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如图7所示,复合机1包括用户界面层11、MFP应用层12、服务层13、驱动层14、OS层15、UI服务层(处理请求输出部件)16、Web服务层17、OSA应用层18以及OpenI/F层19。这些各层和其中含有的各块由包含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100和存储单元105的硬件和由存储在存储单元105中的程序构成的软件协作实现。
OS层15用于管理操作系统。
驱动层14是位于OS层15的高位的层,控制复合机1的硬件。驱动层14的各部分按照用于控制复合机1具有的各种硬件的驱动程序进行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层14中包括:与图像形成有关的ASIC驱动器14a、用于进行USB通信的USB驱动器14b、用于进行串行通信的串行通信驱动器14c、用于进行LAN通信的NIC驱动器14d、用于进行操作面板6的显示控制的LCD驱动器14e、用于进行电源管理的电源驱动器(power driver)14f等。
服务层13是位于驱动层14的高位的层,按照来自应用层12的指示,执行复合机1具有的各种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层13包括:进行扫描处理的扫描服务13a;进行打印(印刷)处理的打印服务13b;进行每个作业的信息管理的作业记录(log)服务13c;执行图像生成等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处理服务13d;进行文件归档等用于管理图像的处理的文件服务13e;进行用于从远程经由Web页进行访问的处理的万维网服务器服务13f;使用LAN或电话线路等进行通信处理的网络服务13g;管理用户ID的用户ID服务13h等,用户ID用于识别对复合机1输入了作业执行的指示的用户。
用户ID服务进行如图8所示的用户管理表10的改写处理,用户管理表10将未完成处理的作业的作业ID、表示指示了该作业的执行的用户的用户ID、表示该用户当前是否为登录中的登录信息建立对应。另外,在图8中,登录信息“是”表示是登录中,“否”表示不是登录中。
MFP应用层12是服务层13的高位的层。通过按照应用程序进行动作,从而对服务层13的各种服务输出执行指示。
本实施方式的MFP应用层12包含:用于进行扫描执行/控制的复印应用12a;用于进行打印处理的执行/控制的打印应用12b;用于进行将扫描了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的图像发送处理的执行/控制的图像发送应用12c;用于进行文件归档处理的执行/控制的文件归档应用12d;用于进行用户认证处理的执行/控制的用户认证应用12e;用于进行传真接收处理的执行/控制的传真接收应用12f;用于进行TWAIN处理的执行/控制的TWAIN应用12g;以及用于进行用户管理表10的变更处理的执行/控制的用户管理应用12h等。
如果固有操作画面中被输入新的用户ID,则用户管理应用12h对用户ID服务13h指示在用户管理表10中将该用户ID、作业ID、登录信息“是”相对应地注册。此外,用户管理应用12h在完成了作业时,将表示该作业的作业ID、与该作业ID对应的用户ID以及登录信息删除。
用户界面层11是用于用户操作复合机1的界面。用户界面层11在复合机1中存储固有的操作画面(固有操作画面),并在操作面板6中显示该固有操作画面。用户通过对固有操作画面输入所希望的处理的执行,从而能够执行MFP应用层12的各种应用。
另外,用户界面层11的操作面板单元11a进行将由复合机1的操作画面输入的信息传达给MFP应用层12的处理。
此外,Web页单元11b进行将由Web页输入的信息传达给MFP应用层12的处理。
另外,上述用户界面层11、MFP应用层12、服务层13、驱动层14以及OS层15按照复合机1固有的软件进行动作,对于每个复合机1都不同。通过具有这些层,复合机1可以直接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而不必经由通信网络,并能够进行按照该指示的动作。
但是,在复合机1仅具有如上述的固有的层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在控制该复合机1时,必须对每个复合机1生成控制命令,处理变得复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还具有以下的层,以便能够接受来自外部的控制装置2的共用的控制命令。
UI服务层16使用HTTP(或HTTPS)从控制装置2取得操作画面数据,并基于取得的操作画面数据在操作面板6上显示操作画面。另外,UI服务层16具有通用的Web浏览器的功能即可。
通过包括UI服务层16和用户界面层11,用户可以切换为标准操作模式和开放系统模式的其中一个来使用操作面板6的操作画面,标准操作模式操作复合机1固有的操作画面(由用户界面层11显示)并由复合机执行与该操作对应的功能,开放系统模式使用网络资源(例如,RCD的应用)。另外,复合机1包括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切换UI服务层16和用户界面层11中的要使其动作的块。模式切换单元按照用户输入或来自控制装置2的控制命令,切换标准操作模式(用户界面层11动作的模式)和开放系统模式(UI服务层16动作的模式)。
另外,UI服务层16中有控制从控制装置2提供的UI(操作画面)的显示的UI管理器16a。
UI管理器16a使用HTTP(或HTTPS)对控制装置2发送表示请求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然后,UI管理器16a基于作为响应而取得的画面数据在操作面板6中显示画面。这样,UI管理器16a具有UI处理部件的功能,该UI处理部件从控制装置2接收画面数据,并在操作面板6中显示与接收到的画面数据对应的画面。
此外,UI管理器16a使用HTTP(或HTTPS)对控制装置2发送在画面上输入的信息。
Web服务层17使用SOAP接收从控制装置2发送的控制命令,并调用与该控制命令对应的OSA应用层18的适当的模块。此外,Web服务层17生成表示从OSA应用层18取得的信息的SOAP命令,并对控制装置2发送。Web服务层17将控制命令和适于该控制命令所表示的控制的OSA应用层18的模块对应地存储,并根据该存储内容调用适当的模块。
本实施方式的Web服务层17包含:处理画面变更等与UI控制有关的Web服务的UI管理器17a;处理与作业控制有关的Web服务的作业管理器17b;处理与事件发送请求有关的Web服务的事件管理器17c;处理与作业或装置的状态控制有关的Web服务的状态管理器17d;用于注册与OSA应用层18有关的信息的服务管理器17e;以及处理用于进行作业数据的发送的Web服务的数据发送管理器17f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控制装置2发送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中附加了临时保管命令的情况下,作业管理器17b等待与该控制命令对应的作业执行。然后,作业管理器17b在接受来自指示了该作业的用户的再开始指示之后开始执行该作业。
OSA应用层18是用于控制上述协作处理的层,基于应用程序将作为来自控制装置2的控制命令的第一API输出到OpenI/F层19。如后所述,OpenI/F层19可使用的(已公开)API不依赖于复合机1的机种。因此,OSA应用层18不必对每个复合机1变更程序代码。
本实施方式的OSA应用层18包含:用于进行复印(copy)处理的执行/控制的复印应用18a;用于进行打印处理的执行/控制的打印应用18b;用于执行将扫描了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的图像发送处理的执行/控制的图像发送应用18c;用于进行文件归档处理的执行/控制的文件归档应用18d;用于进行用户认证处理的执行/控制的用户认证应用18e;用于执行传真接收处理的执行/控制的传真接收应用18f.用于进行TWAIN处理的执行/控制的TWAIN应用18g;以及用于进行用户管理表10的变更处理的执行/控制的用户管理应用18h等。
如果用于进行协作处理的用户注册画面中被输入新的用户ID,则用户管理应用18h对用户ID服务13h指示在用户管理表10中将该用户ID、作业ID、登录信息“是”相对应地注册。此外,用户管理应用18h在协作处理完成时,将表示该协作处理的作业ID、与该作业ID对应的用户ID以及登录信息删除。此外,用户管理应用18h在从控制装置2收到向用户注册画面的切换指示时,将全部登录信息变更为“否”。
OpenI/F层19在OSA应用层18中公开了用于控制服务层13的第一API,在从OSA应用层18接受第一API的同时,将接受的第一API变换为服务层13可接受的第二API。
OpenI/F层19包括用于存储变换表的变换表存储单元(未图示),并按照该变换表进行服务层13公开的第二API的调用,该变换表将从OSA应用层18接受的第一API和服务层13对外部公开的第二API建立对应。图9是表示OpenI/F层19所保持的命令变换表的一例的图。
OpenI/F层19使对OSA应用层18公开的第一API相同而与复合机1无关。由此,可以不必变更OSA应用层18的程序代码,而相同地定义Web服务层17对外部装置公开的方法(method)并与复合机1无关。即,控制装置2的各程序执行单元23可以使用与复合机1无关的相同的方法进行对Web服务层17的控制。
图10是用于说明OpenI/F层19的功能的图。在图10中,模型A的复合机1作为服务层13具有扫描服务13a和打印服务13b。在该情况下,模型A的复合机1的OpenI/F层19作为命令对应表,如图9所示,将第一API“ExcuteCpoy”和第二API“Do Scan”和“Do Print”相对应地存储。因此,OpenI/F层19如果接受第一API“Excute Cpoy”,则按照变换后的第二API执行扫描服务13a和打印服务13b。
另一方面,模型B的复合机1作为服务层13具有复印服务。在该情况下,模型B的复合机1的OpenI/F层19作为命令对应表,将第一API“Excute Cpoy”和第二API“Do Copy”相对应地存储。因此,OpenI/F层19如果接受第一API“Excute Cpoy”,则按照变换后的第二API执行复印服务。
如以上这样,根据OpenI/F层19,与复合机的模型无关,控制装置2或OSA应用层18可以使用“Execute Copy”这样的共同的API来指示复印的执行。换言之,即使复合机1的服务层13对于每个机种不同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或OSA应用层18可以使用相同的第一API执行各服务。从而,不必对每个复合机1的机种分别使用第一API,能够容易地开发控制装置2或OSA应用层18所使用的程序。
(协作处理的整体流程)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协作进行的协作处理整体的流程。另外,图11和图12所示的处理的流程是对于一个协作处理的。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控制系统在执行一个协作处理中,可接受其它的协作处理。因此,有时也并行执行多个图11和图12所示的协作处理。
首先,在复合机1中,模式切换单元(未图示)根据用户输入而切换为使UI服务层16动作的开放系统模式。然后,UI服务层16的UI管理器16a对于控制装置2进行用户注册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另一方面,在控制装置2中,UI控制单元21根据该发送请求,从基本画面数据存储单元22中读出用户注册画面数据,并发送回复合机1。然后,复合机1的UI管理器16a在操作面板6中显示从控制装置2发送的用户注册画面数据所表示的用户注册画面(S1)。
接着,如果在用户注册画面中输入了用户ID,则OSA应用层18的用户管理应用18h执行在操作面板6(触摸面板)上输入的用户ID的注册(S2)。即,用户管理应用18h指示用户ID服务13h,将该用户ID和表示当前登录中的登录信息“是”对应地更新用户管理表10。
另外,复合机1也可以通过IC卡信息读取装置或生理认证信息读取装置取得用户ID。
进而,如果在用户注册画面中输入用户ID,则UI管理器16a将该用户ID进行临时存储。然后,UI管理器16a对控制装置2进行用于选择在协作处理时所使用的应用程序的应用选择画面的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并从控制装置2取得该画面数据。然后,UI管理器16a在操作面板中显示应用选择画面,并接受用户输入(S3)。这里,输入的信息用于选择应用程序,相应于协作处理的作业执行指示。
UI管理器16a对控制装置2输出表示在应用选择画面中选择的应用的选择应用信息以及用于输入为执行该应用所需的设定条件的应用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此时,UI管理器16a也发送被输入到用户注册画面中的用户ID(S4)。这里,设定条件用于请求应用程序的执行,相应于对控制装置2的处理请求。
在控制装置2中,UI控制单元21使执行选择应用信息所表示的应用的程序执行单元23起动,并对该程序执行单元23传达应用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和用户ID(S5)。
然后,应用画面数据发送处理单元232从应用画面数据存储单元231读出与发送请求对应的应用画面数据,并发送给复合机1(S6)。此外,作业管理单元234注册从UI控制单元21传达的用户ID。
复合机1中,UI管理器16a在操作画板中显示应用画面并接受设定条件的输入(S7)。然后,UI管理器16a将输入的设定条件发送到控制装置2(S8)。
在控制装置2中,UI控制单元21对在S5中传达了应用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和用户ID的程序执行单元23输出接收到的设定条件。然后,程序执行单元23的作业处理单元233注册该设定条件(S9),并取得成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和作业ID(S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得由复合机1扫描的图像数据。因此,作业处理单元233对复合机1发送用于指示扫描以及被扫描的图像数据的发送的文件发送命令。然后,复合机1的Web服务层17调用适于文件发送命令的模块即图像发送应用18c。然后,图像发送应用18c经由OpenI/F层19对服务层13指示扫描执行和扫描了的图像数据的发送执行。此时,服务层13的用户ID服务13h生成独特的作业ID,将表示登录信息“是”的用户ID和该作业ID对应来更新用户管理表10。此时,网络服务13g将用户ID服务13h生成的作业ID与图像数据一同发送到控制装置2。而且,在控制装置2中,发送了文件发送命令的程序执行单元23接受成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和作业ID(S10)。
然后,如图6所示,作业管理单元234将在S4中发送的用户ID和在S10中取得的作业ID对应进行管理。
接着,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解析取得的图像数据,并按照以下顺序判断S11:页数是否为规定阈值以上;S12:文件大小是否为规定阈值以上;S13:其它特征量是否在规定阈值以上。另外,其它特征量根据应用程序而不同,例如,在OCR程序的情况下,为识别字符数,在翻译程序的情况下,为单词数。
在S11~S13的任何一个中都是“否”的情况下,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将是否需要查询信息“否”和作业ID对应输出到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S14)。
然后,作业处理单元233对从复合机1取得的图像数据按照应用程序执行处理(S15)。然后,如果处理完成(S16中“是”),作业处理单元233将生成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与作业ID对应输出到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由于收到与从作业处理单元233收到的作业ID对应的是否需要查询信息“否”,因此将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与作业ID对应发送到复合机1(S17)。
然后,在复合机1中,执行与来自控制装置2的控制命令对应的作业(S18),并结束处理。此时,用户管理应用18h指示用户ID服务从用户管理表10中删除表示该作业的作业ID、与该作业ID对应的用户ID以及登录信息。
另一方面,参照图12的流程图说明在S11~S13的任何一个中为“是”的情况下的处理。
首先,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将是否需要查询信息“要”和作业ID对应输出到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S21)。进而,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对复合机1发送表示向用户注册画面的切换指示的控制命令(S22)。然后,在复合机1中,OSA应用层18的用户管理应用18h对用户ID服务13h进行指示,以使用户管理表10所管理的登录信息全部变更为“否”(S23)。进而,UI管理器16a对控制装置2进行用户注册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并在操作面板中显示从控制装置2接收到的用户注册画面(S24)。由此,复合机1可以接受其它协作处理的指示。
此外,控制装置2中,作业处理单元233对从复合机1取得的图像数据按照应用程序来执行处理(S25)。
然后,如果处理完成(S26中“是”),则作业处理单元233将生成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与作业ID对应输出到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由于收到与从作业处理单元233收到的作业ID对应的是否需要查询信息“要”,因此对复合机1进行登录中的用户ID的发送请求(S27)。然后,复合机1中,状态管理器17d从用户管理表10中读出登录信息“是”的用户ID,并将该用户ID发送到控制装置2(S28)。其中,在全部登录信息都是“否”的情况下,发送用户ID“无”。然后,控制装置2的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取得登录中的用户ID(S29)。
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判断从复合机1发送回的用户ID是否表示“无”(S30),在表示“无”的情况下(S30中“是”),发送附加了临时保管命令的作业ID、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S33)。
然后,在复合机1中,Web服务层17的作业管理器17b临时注册该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进而,Web服务层17的UI管理器17a从用户管理表10中读出与作业ID对应的用户ID,并指示UI服务层16在显示面板6中显示通知,即临时保管着该用户ID所表示的用户的作业(S34)。
图14是S34中的操作面板的画面例子,这里,表示临时保存着用户A的作业。通过观看该显示,用户A知道自己的作业被临时保存着,并可以登录到复合机1来再开始执行作业。
另外,UI服务层16也可以对于在用户管理表10中注册了的作业ID中未从控制装置2发送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的作业ID,在操作面板6上进行表示当前处理中的显示。图14中显示用户B的作业为处理中。
另一方面,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在从复合机1发送回的用户ID为“无”的情况下(S31中“是”),从作业管理单元234中读出与从作业处理单元233收到的作业ID对应的用户ID(S31)。然后,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判断在S29中取得的用户ID和从作业管理单元234读出的用户ID是否相同(S32),在相同的情况下(S32中“是”),将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与作业ID对应发送到复合机1(S17)。另外,在S32中“否”的情况下,再次返回S30的处理。
(处理的具体例子1)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并行执行不同的协作处理的具体例子。本具体例子是不同用户(用户A、用户B)利用控制装置2的同一应用程序的情况。
图15是表示具体例子1中的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的各块之间的数据流动的定时图。另外,在图15中,对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各步骤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标号。此外,在图15中,标号后的括号内的“A”表示与从用户A接受的协作处理对应的步骤,“B”表示与从用户B接受的协作处理对应的步骤。
此外,在图15中,假设从用户A接受的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在S11~13的其中一个为“是”,从用户B接受的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在S11~S13的任何一个中都是“否”。
在该情况下,如图15所示,在从用户A接受的协作处理完成为止的期间,将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的显示切换到用户注册画面(S24(A))。因此,用户B可以对复合机1指示协作处理(S2(B)、S4(B)、S6(B)、S8(B))。
然后,在来自用户A的协作处理中包含的应用端作业的处理完成时,由于用户B正登录在复合机1中(S28(A)),因此等待作为处理结果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的发送。然后,用户B的协作处理完成(S9(B)、S10(B)、S17(B)、S18(B)),在与用户B的协作处理有关的作业ID、用户ID以及登录信息被从用户管理表10中删除的时刻,控制装置2进行与用户A对应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的发送(S27(A)、S28(A)、S30(A)、S33(A))。其中,在复合机1中,由于没有人正在登录,所以控制装置2指示临时保管这些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由此,用户A通过对复合机1输入协作处理的再开始指示,从而能够进行所希望的图像输出。此外,在用纸上进行图像输出的情况下,也不会被其它用户看到。
(处理的具体例子2)
接着,说明其它的具体例子2。本具体例子2是不同的用户(用户A、用户B)利用控制装置2的不同的应用程序的情况。
图16是表示具体例子2中的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的各块之间的数据的流动的定时图。另外,在图16中,对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各步骤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标号。此外,在图16中,标号后的括号内的“A”表示与从用户A接受的协作处理对应的步骤,“B”表示与从用户B接受的协作处理对应的步骤。
此外,在图16中,假设从用户A接受的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在S11~13的其中一个为“是”,从用户B接受的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在S11~S13的任何一个中都是“否”。
这样,即使在利用不同的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在从用户A接受的协作处理完成为止的期间内,将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的显示切换到用户注册画面(S24(A))。因此,用户B能够对复合机1指示协作处理(S2(B)、S4(B)、S6(B)、S8(B)))。
然后,在来自用户A的协作处理中包含的应用端作业的处理完成时(S26(A)中“是”),由于用户B正登录在复合机1中(S28(A)),因此等待作为处理结果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的发送。然后,用户B的协作处理完成(S10(B)、S17(B)、S18(B)),在与用户B的协作处理有关的作业ID、用户ID以及登录信息被从用户管理表10中删除的时刻,控制装置2进行与用户A对应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的发送(S27(A)、S28(A)、S30(A)、S33(A))。其中,在复合机1中,由于没有人正在登录,所以控制装置2指示临时保管这些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由此,用户A通过对复合机1输入协作处理的再开始指示,从而能够进行所希望的图像输出。此外,在用纸上进行图像输出的情况下,也不会被其它用户看到。
[实施方式2]
基于图17至图21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方式如下。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附图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在是否需要查询信息“要”的情况下,对复合机1查询当前登录中的用户ID。本实施方式是如下的方式,控制装置2管理表示是否为登录中的登录信息,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在是否需要查询信息“要”的情况下,对控制装置2内查询当前登录中的用户ID。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机1的用户ID服务13h在用户管理表10中没有表示“是”的登录信息时,生成表示没有登录中的用户的注销(logout)信息,并输出到控制装置2。
(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a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如图17所示,控制装置2a与上述控制装置2相比,不同点在于代替作业管理单元234而包括作业管理单元(数据处理部件)234a,代替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而包括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处理结果输出部件)235a,另外包括登录用户管理单元(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24。
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用于管理当前登录中的用户ID。
作业管理单元234a除了作业管理单元234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以下的功能。即,作业管理单元234a在从UI控制单元21收到应用画面数据的发送请求和用户ID时,作为该用户ID表示当前登录中的用户,更新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管理的用户ID。
此外,在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对复合机1发送了表示向用户注册画面的切换指示的控制命令时,以及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a发送了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时,作业管理单元234a将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管理的用户ID变更为“无”。
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a与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相比,不同点在于在是否需要查询信息“要”的情况下,不是从复合机1而是从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取得当前登录中的用户ID,关于其它的功能与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相同。
(协作处理的整体流程)
接着,参照图18和图19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a协作进行的协作处理整体的流程。另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参照图11和图12)相同的内容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在S5之后,作业管理单元234a将在S4中输出的用户ID作为表示当前登录中的用户的信息来更新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S10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在S22之后,作业管理单元234a将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管理的用户ID变更为“无”(S123)。
进而,在S26中“是”的情况下,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a从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中读出当前登录中的用户ID(S129)。
另外,图18、19表示一个协作处理的流程。因此,在某一协作处理的步骤S123至S129之间,开始其它的协作处理,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的用户ID可以被更新。因此,在S129中读出的用户ID不一定始终为“无”。
这样,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a不必对复合机1查询当前登录中的用户ID,对本装置内的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进行查询即可。其结果,能够缩短登录中的用户ID的取得处理所需的时间。
(处理的具体例子3)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并行执行不同的协作处理的具体例子。本具体例子是相同用户(用户A)连续两次利用控制装置2a的同一应用程序的情况。
图20是表示具体例子1中的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a的各块之间的数据流动的定时图。另外,在图20中,对与图18和图19所示的各步骤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标号。此外,在图20中,标号后的括号内的“A1”表示与从用户A最初接受的协作处理对应的步骤,“A2”表示与从用户A第二次接受的协作处理对应的步骤。
此外,在图20中,假设最初接受的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在S11~13的其中一个为“是”,第二次接受的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在S11~S13的任何一个中都是“否”。
在该情况下,如图20所示,在判断为最初接受的协作处理的执行所需的时间长的时刻(即,在S11~13的其中一个判断为“是”的时刻),将复合机1的操作面板的显示切换到用户注册画面(S24(A1))。因此,用户A能够对复合机1指示其它的协作处理(S4(A2)、S6(A2)、S8(A2)))。
此外,在最初的协作处理中包含的应用端作业的处理完成时(S26(A1)中“是”),由于用户A正登录在复合机1中(S129(A1)),控制装置2a对复合机1发送作为处理结果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S17(A1))。其结果,用户A能够得到最初指示的协作处理的结果(S18(A1))。
此外,由于第二次协作处理所包含的应用端作业的处理所需的时间不长(S11~13的任何一个都“否”),因此如果应用端作业的处理完成,则从控制装置2a转发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S17(A2)),用户A能够立即得到协作处理的结果(S18(A2))。
另外,这样,在相同的用户连续两次登录到复合机1中并输入作业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在对应于最初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的协作处理完成时,也可以在操作面板6中显示完成的消息。
(处理的具体例子4)
接着,说明其它具体例子4。本具体例子4是不同的用户(用户A、用户B)利用控制装置2a的相同的应用程序的情况。
图21是表示具体例子4中的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a的各块之间的数据的流动的定时图。另外,在图21中,对与图18和图19所示的各步骤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标号。此外,在图21中,标号后的括号内的“A”表示与从用户A接受的协作处理对应的步骤,“B”表示与从用户B接受的协作处理对应的步骤。
此外,在图21中,假设从用户A接受的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在S11~13的其中一个为“是”,从用户B接受的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在S11~S13的任何一个中都是“否”。
这样,在不同的用户连续执行协作处理的情况下,与在最初指示了执行的用户A对应的应用端作业完成时(S26(A)中“是”),由于其它的用户B在登录中(S129(A)),因此等待作为处理结果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的发送。然后,在用户B的应用端作业完成(S17(B)、S18(B))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的用户ID被变更为“无”的时刻,控制装置2a进行与用户A对应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的发送S33(A)。其中,由于没有人正在登录,所以控制装置2a指示临时保管这些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由此,用户A通过对复合机1输入协作处理的再开始指示,从而能够进行所希望的图像输出。此外,在用纸上进行图像输出的情况下,也不会被其它用户看到。
[变形方式]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在控制装置2/2a中,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235a确认当前登录中的用户ID,判断是否要发送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以及在发送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附加临时保管命令。但是,也可以不在控制装置2/2a中进行这样的判断,而在复合机1中,判断是否临时等待从控制装置2/2a取得的控制命令的执行。
在该情况下,复合机1以及控制装置2/2a按照如图22所示的协作处理的步骤进行动作。另外,在图22中,对与图11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标号。
如图22所示,不局限于S11~13的判断结果,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235a如果从作业处理单元233取得作业ID、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则立即发送该作业ID、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S16、S17)。
另一方面,在复合机1中,如果收到作业ID、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则进行与该控制命令对应的作业的执行处理(S40)。
接着,参照图13的流程图说明S40的详细的流程。
首先,Web服务层17的作业管理器参照用户管理表10,判断与接收到的作业ID对应的登录信息是否为“是”(S41)。
在登录信息为“是”的情况下(S41中“是”),Web服务层17调用适于从控制装置2/2a取得的控制命令的OSA应用层18的模块,并使其执行与控制命令对应的作业(S42)。此时,用户ID服务将与该控制命令一同接收到的作业ID从用户管理表10中删除。
另一方面,在登录信息为“否”的情况下(S41中“否”),作业管理器将接收到的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以及作业ID临时进行保存(S43)。此外,Web服务层17的UI管理器17a从用户管理表10中读出与接收到的作业ID对应的用户ID,并指示UI服务层16显示通知临时保管着该用户ID的作业(S44)。然后,反复进行上述S43以及S44的处理,直到对应于该作业ID的登录信息成为“是”为止。
(变形例2)
在上述说明中,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在S11~S13的其中一个为“是”的情况下(在上述(a)(b)(c)的其中一个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复合机1发送表示向用户注册画面的切换指示的控制命令。但是,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在S11~S13的其中一个为“是”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复合机1发送向固有操作画面的切换指示。然后,在收到向固有操作画面的切换指示的复合机1中,未图示的模式切换单元使用户界面层11动作,并在操作面板上显示固有操作画面。由此,接着利用复合机1的用户可以一边观看固有操作画面一边使用标准操作模式。另外,用户在要利用开放系统模式的情况下,通过输入模式切换指示,从而起动UI服务层16,并能够显示用户注册画面。
图23是表示本变形例中的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2a的数据交换的定时图。
如图23所示,在从用户A指示的应用端作业的处理所需的时间长的情况下(S11~13的其中一个为“是”),画面切换判定单元236对复合机1输出向固有操作画面的切换指示(S222)。
然后,用户B在固有操作画面中输入用户ID。在该情况下,MFP应用层12的用户管理应用12h指示用户ID服务13h将输入的用户ID注册在用户管理表10中。
然后,在用户A的应用端作业的处理完成时,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对复合机1查询登录中的用户ID。如上所述,在利用标准操作模式的情况下,用户管理表10也被更新,所以Web服务层17可以发送回当前登录中的用户ID“用户B”(S28)。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235a在登录中的用户ID和从作业管理单元234读出的用户ID不同的情况下(S32中“否”),不进行从作业处理单元233取得的作业ID、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的发送。
但是,如图23所示,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235a即使在登录中的用户ID和从作业管理单元234读出的用户ID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从作业处理单元233取得的作业ID、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附加临时保管命令后发送(S233)。即,在S32中“否”的情况下,也可以转移到S33的处理。然后,用户A在其它的用户注销之后,通过在由UI服务层16显示的用户注册画面中输入本身的用户ID,并指示与临时保管的控制命令对应的作业输出,从而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图像(S240)。
(变形例4)
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235a对复合机1或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查询登录中的用户ID。但是,查询方法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也可以查询与从作业处理单元233取得的作业ID对应的用户ID的用户当前是否为登录中。而且,用户ID服务或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也可以在接受了查询的用户ID的用户为登录中的情况下响应“1”,在其它的用户为登录中的情况下响应“2”,在没有人登录中的情况下响应“0”。
以上,控制装置2/2a是可与复合机1通信并控制该复合机1的装置。而且,控制装置2/2a包括:作业处理单元(数据处理部件)233,在上述复合机1中被输入选择应用信息(作业执行指示)时,从上述复合机1取得与该选择应用信息对应的设定条件(处理请求),并进行与该设定条件(处理请求)对应的规定的数据处理;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处理结果输出部件)235,将作业处理单元233的处理结果(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输出到复合机1;以及画面切换判定单元(控制部件)236,在作业处理单元233的执行中,控制上述复合机1可接受其它用户的用户ID和选择应用信息。
此外,复合机1包括:UI服务层(处理请求输出部件)16,在被输入了选择应用信息时,对控制装置2/2a输出与该选择应用信息对应的设定条件(处理请求);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图像输出部件)115,从控制装置2/2a取得与上述设定条件对应的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进行与该处理结果对应的图像输出。
由此,在控制装置2/2a执行数据处理的期间,复合机1可以接受来自其它用户的固有操作画面的操作指示或选择应用信息(作业执行指示)。即,即使在某一用户利用控制装置2/2a的应用程序的期间,其它的用户也可以对复合机1输入作业执行指示,使其开始处理。其结果,即使前一用户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处理时间长的情况下,下一用户也不必等待到该数据处理结束,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复合机1的用户管理表10管理着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用户ID(第一用户识别信息)。然后,控制装置2中,作业管理单元234(数据处理部件)取得设定条件,同时取得表示输入了该设定条件的用户的用户ID(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在作业处理单元233完成数据处理时,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判断作业管理单元234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一同取得的用户ID和复合机1存储的表示登录中的用户的用户ID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对复合机1输出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并使复合机1执行与该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
另一方面,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保持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不输出到上述复合机。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控制装置2a的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在复合机1中存储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用户ID(第一用户识别信息)。然后,作业管理单元234a(数据处理部件)取得设定条件的同时,取得表示输入了该设定条件的用户的用户ID(第二用户识别信息),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a在作业处理单元233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作业管理单元234a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用户ID和表示登录用户管理单元24存储的登录中的用户的用户ID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控制命令和图像数据)输出到复合机1,并使复合机1执行与该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
另一方面,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a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保持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不输出到上述复合机。
由此,在其它的用户登录到复合机1中的情况下,不发送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因此,可以防止通过执行与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而输出的图像被其它的用户看到。此外,各用户也不会错误地拿走根据其它用户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而输出的用纸等。
此外,各用户在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之后,在控制装置2执行数据处理的期间,可以离开复合机1。而且,通过再次登录到复合机1中,可以从控制装置2取得与前次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对应的处理结果,复合机1根据该处理结果执行作业。这样,能够缩短各用户在复合机1前面等待的时间。
另外,如变形例3这样,作业结果发送处理单元235/235a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便在作业处理单元233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作业管理单元234/234a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一同取得的用户ID和表示登录中的用户的用户ID是否一致,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对复合机1输出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同时,至少在该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所表示的用户注销之后,执行基于该处理结果的作业。
由此,在其它用户登录中的情况下,复合机不执行基于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的作业。因此,可以防止通过执行与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而输出的图像被其它的用户看到。此外,各用户也不会错误地拿走根据其它用户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而输出的用纸等。
最后,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2a的各块可以通过硬件逻辑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使用CPU101/131通过软件实现。
即,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2a包括:执行用于实现各块的功能的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01/131、存储了上述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7/137或者HDD(hard disk drive,硬盘起动器)108/138、将上述程序展开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6/136、存储上述程序以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记录介质)105/135/140等。而且,通过以下方式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将记录介质提供给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2a,然后由计算机(或CPU、MPU)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并执行,上述记录介质中,以计算机可读取的形式记录了可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即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2a的程序的程序代码(执行形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
作为上述记录介质,例如,可以使用磁带或卡带等带类、包含软盘(注册商标)/硬盘等磁盘或CD-ROM/MO/MD/DVD/CD-R等光盘的盘类、IC卡(包含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者掩模ROM/EPROM/EEPROM/闪速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类等。
此外,也可以将复合机1和控制装置2/102与通信网络连接,经由通信网络提供上述程序代码。作为该通信网络,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因特网、内部网、外部网、LAN、ISDN、VAN、有线电视通信网、虚拟专网(virtual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此外,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输媒体,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IEEE1394、USB、电力线传输、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ADSL线路等有线,也可以利用IrDA或遥控器这样的红外线、Bluetooth(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移动电话网、卫星线路、地波数字网等无线。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通过以电子传输将上述程序代码具体化了的嵌入到载波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方式来实现。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可与复合机通信,并控制该复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部件,在对上述复合机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从上述复合机取得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并执行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规定的数据处理;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将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处理结果输出到上述复合机;以及控制部件,控制上述复合机,使得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执行中,可接受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
此外,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该控制装置可与复合机通信,并控制该复合机,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数据处理步骤,在对上述复合机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由控制装置的数据处理部件从上述复合机取得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并执行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规定的数据处理;处理结果输出步骤,由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将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处理结果输出到上述复合机;以及控制步骤,由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件控制上述复合机,使得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执行中,可接受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
此外,本发明的复合机,与上述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其包括:处理请求输出部件,在被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对上述控制装置输出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以及图像输出部件,从上述控制装置取得与上述处理请求相应的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进行与该处理结果对应的图像输出。
此外,本发明的复合机控制系统包括上述控制装置和上述复合机。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件控制上述复合机,使得在数据处理部件的执行中能够接受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因此,在控制装置执行数据处理的期间,复合机能够接受来自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即,即使在某一用户利用控制装置的应用程序的期间,其他的用户也可以对复合机输入作业执行指示,并使其开始处理。其结果,即使在前一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数据处理时间长的情况下,下一用户也不必等待到该数据处理结束,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进而,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优选上述复合机存储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复合机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对上述复合机输出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使上述复合机执行与该处理结果相应的作业。
根据上述结构,在其他的用户登录中的情况下,不发送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因此,可以防止通过执行与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而输出的图像被其它的用户看到。此外,各用户也不会错误地拿走根据其它用户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而输出的用纸等。
此外,各用户在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之后,在控制装置执行数据处理的期间,可以离开复合机。而且,通过再次登录到复合机中,可以从控制装置取得与前次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对应的处理结果,复合机根据该处理结果执行作业。这样,能够尽可能缩短各用户在复合机前面等待的时间。
进而,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优选上述复合机存储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复合机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保持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且不对上述复合机输出。
根据上述结构,在其他的用户登录中的情况下,不发送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因此,可以防止通过执行与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而输出的图像被其它的用户看到。此外,各用户也不会错误地拿走根据其它用户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而输出的用纸等。
进而,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优选上述复合机存储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复合机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对复合机输出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同时至少在该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所表示的用户注销之后,控制以使上述复合机执行基于该处理结果的作业。
根据上述结构,在其他的用户登录中的情况下,复合机不执行基于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的作业。因此,可以防止通过执行与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而输出的图像被其它的用户看到。此外,各用户也不会错误地拿走根据其它用户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而输出的用纸等。
进而,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优选上述复合机包括存储了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的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对上述复合机输出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使上述复合机执行与该处理结果相应的作业。
根据上述结构,在其他的用户登录中的情况下,不发送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因此,可以防止通过执行与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而输出的图像被其它的用户看到。此外,各用户也不会错误地拿走根据其它用户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而输出的用纸等。
此外,各用户在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之后,在控制装置执行数据处理的期间,可以离开复合机。而且,通过再次登录到复合机中,可以从控制装置取得与前次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对应的处理结果,复合机根据该处理结果执行作业。这样,能够尽可能缩短各用户在复合机前面等待的时间。
进而,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优选上述复合机包括存储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的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保持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且不对上述复合机输出。
根据上述结构,在其他的用户登录中的情况下,不发送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因此,可以防止通过执行与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而输出的图像被其它的用户看到。此外,各用户也不会错误地拿走根据其它用户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而输出的用纸等。
进而,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优选上述复合机包括存储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的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输出到复合机,同时至少在该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所表示的用户注销之后,控制使上述复合机执行基于该处理结果的作业。
根据上述结构,在其他的用户登录中的情况下,复合机不执行基于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的作业。因此,可以防止通过执行与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而输出的图像被其它的用户看到。此外,各用户也不会错误地拿走根据其它用户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而输出的用纸等。
进而,本发明的复合机优选包括显示处理部件,所述显示处理部件使显示单元对输入了上述作业执行指示的每个用户显示与该作业执行指示对应的作业的处理状况。
由此,用户可以确认与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对应的作业的处理状况。
作为作业的处理状况,例如,有控制装置正在执行数据处理的情况,以及控制装置的数据处理完成,复合机临时保存着该处理结果的情况等。在表示临时保存着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对复合机指示再开始与临时保存着的处理结果对应的作业。此外,用户在输入作业执行指示之后直到表示临时保存着的处理状况被显示为止的期间,可以离开复合机。即,可以缩短用户在复合机前面等待的时间。
进而,本发明的复合机包括用户识别信息认知部件,所述用户识别信息认知部件用于认知用来识别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而且,上述用户识别信息认知部件是触摸面板、IC卡信息读取装置、生理认证信息读取装置的其中一个。
由此,复合机能够容易地识别上述第一用户识别信息、第二用户识别信息。
另外,上述控制装置的各部件可由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实现。具体来说,本发明的控制程序是使计算机作为上述控制装置的各部件动作的程序,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中记录了该控制程序。
这些控制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时,该计算机作为上述控制装置的各部件动作。从而,与上述控制装置同样,能够实现可以集中地控制控制装置所具有的功能,并且灵活地变更控制装置提供的功能的系统。
在发明的详细说明项目中举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始终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变得清楚,不应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子来狭义地进行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专利请求项目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Claims (13)

1.一种控制装置,可与复合机通信,并控制该复合机,其包括:
数据处理部件,在对上述复合机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从上述复合机取得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并执行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规定的数据处理;
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将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处理结果输出到上述复合机;以及
控制部件,控制上述复合机,使得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执行中,可接受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复合机存储了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
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
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复合机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对上述复合机输出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使上述复合机执行与该处理结果相应的作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复合机存储了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
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
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复合机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保持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且不对上述复合机输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复合机存储了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
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
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复合机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输出到复合机,同时至少在该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所表示的用户注销之后,控制使上述复合机执行基于该处理结果的作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复合机包括存储了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的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
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
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对上述复合机输出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使上述复合机执行与该处理结果相应的作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复合机包括存储了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的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
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
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保持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且不对上述复合机输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复合机包括存储了用于识别登录中的用户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的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
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在取得上述处理请求的同时,取得用于识别输入了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作业执行指示的用户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
上述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完成了数据处理时,判断上述数据处理部件与对应于该数据处理的处理请求同时取得的第二用户识别信息和上述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的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表示不同的用户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输出到复合机,同时至少在该第一用户识别信息所表示的用户注销之后,控制使上述复合机执行基于该处理结果的作业。
8.一种复合机,与权利要求1至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其包括:
处理请求输出部件,在被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对上述控制装置输出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以及
图像输出部件,从上述控制装置取得与上述处理请求相应的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进行与该处理结果对应的图像输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机,包括显示处理部件,所述显示处理部件使显示单元对输入了上述作业执行指示的每个用户显示与该作业执行指示对应的作业的处理状况。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机,包括用户识别信息认知部件,所述用户识别信息认知部件用于认知用来识别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机,其中,上述用户识别信息认知部件是触摸面板、IC卡信息读取装置、生理认证信息读取装置的其中一个。
12.一种复合机控制系统,包含可与复合机通信并控制该复合机的控制装置,以及与该控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的复合机,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包括:
数据处理部件,在对上述复合机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从上述复合机取得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并执行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规定的数据处理;
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将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处理结果输出到上述复合机;以及
控制部件,控制上述复合机,使得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执行中,可接受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
上述复合机包括:
处理请求输出部件,在被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对上述控制装置输出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以及
图像输出部件,从上述控制装置取得与上述处理请求相应的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并进行与该处理结果对应的图像输出。
13.一种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装置可与复合机通信,并控制该复合机,该控制方法包括:
数据处理步骤,在对上述复合机输入了作业执行指示时,由控制装置的数据处理部件从上述复合机取得与该作业执行指示相应的处理请求,并执行与该处理请求对应的规定的数据处理;
处理结果输出步骤,由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输出部件将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处理结果输出到上述复合机;以及
控制步骤,由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件控制上述复合机,使得在上述数据处理部件的执行中,可接受其他用户的作业执行指示。
CN200710136908.5A 2006-07-25 2007-07-23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复合机和复合机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5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331/06 2006-07-25
JP2006202331A JP4226618B2 (ja) 2006-07-25 2006-07-25 制御装置、複合機、複合機制御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5116A true CN101115116A (zh) 2008-01-30
CN101115116B CN101115116B (zh) 2011-07-20

Family

ID=38987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690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5116B (zh) 2006-07-25 2007-07-23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复合机和复合机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92601B2 (zh)
JP (1) JP4226618B2 (zh)
CN (1) CN101115116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354A (zh) * 2009-04-02 2010-10-13 佳能株式会社 拖拽式打印系统中的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88531A (zh) * 2009-12-08 2011-06-08 夏普株式会社 复合机和复合机控制系统
CN102209167A (zh) * 2010-03-29 2011-10-05 夏普株式会社 复合机以及复合机控制系统
CN102447803A (zh) * 2010-10-08 2012-05-09 夏普株式会社 复合机
CN102457523A (zh) * 2010-11-04 2012-05-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通信装置及中继方法
US8549598B2 (en) 2010-04-26 2013-10-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authentication server, and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CN103428263A (zh) * 2012-05-24 2013-12-04 巴法络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网络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3809743A (zh) * 2012-11-02 2014-05-21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4243753A (zh) * 2009-06-12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611112A (zh) * 2011-05-20 2016-05-25 夏普株式会社 多功能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1760B2 (ja) * 2005-05-26 2009-01-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管理方法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90132361A1 (en) * 2007-11-21 2009-05-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sumable advertising in a virtual world
JP5029426B2 (ja) * 2008-02-28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ジョブ実行システムとジョブ提供装置とジョブ実行装置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208118B2 (en) * 2008-06-10 2015-12-08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device, a method of processing signal in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system having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5211903B2 (ja) * 2008-07-14 2013-06-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4987950B2 (ja) * 2009-12-09 2012-08-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複合機、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158654B2 (ja) * 2009-12-14 2013-03-06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719492B2 (ja) * 2012-04-26 2015-05-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署名システム
JP2014021934A (ja) * 2012-07-23 2014-02-03 Sharp Corp 複合機、複合機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複合機の制御方法
JP5835257B2 (ja) * 2013-03-25 2015-1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45013B2 (ja) * 2013-11-27 2015-07-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67789B2 (ja) * 2014-06-06 2019-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287880B2 (ja) * 2015-02-10 2018-03-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N111526172B (zh) * 2019-02-03 2022-11-29 杭州登临瀚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
JP7259456B2 (ja) * 2019-03-25 2023-04-1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7168A (en) 1996-02-23 2000-05-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hared memory image forming system
JP3299880B2 (ja) 1996-02-23 2002-07-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H10111793A (ja) 1996-10-04 1998-04-28 Fuji Xerox Co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0298561A (ja) * 1999-04-14 2000-10-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1024826A (ja) 1999-07-06 2001-01-26 Canon Inc 複合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出し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US7219231B2 (en) * 2002-01-30 2007-05-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40003095A1 (en) * 2002-06-26 2004-01-01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ulti-function device to provide a user with access to at least one function, and a multi-function device arran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ame method
US20050060566A1 (en) * 2003-09-16 2005-03-17 Chebolu Anil Kumar Online user-access reports with authorization features
JP2005141313A (ja) * 2003-11-04 2005-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機及びユーザ認証方法
JP2005173768A (ja) 2003-12-09 2005-06-30 Noritsu Koki Co Ltd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端末処理装置
JP4994575B2 (ja) 2004-03-12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298594B2 (ja) * 2004-06-14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知方法
JP4227568B2 (ja) * 2004-07-05 2009-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397362B2 (en) 2004-10-08 2008-07-0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aging device credential submission and receipt
US8018610B2 (en) 2004-10-08 2011-09-1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aging device remote application interaction
JP3992050B2 (ja) * 2005-05-10 2007-10-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313334B2 (ja) * 2005-05-23 2009-08-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前記プログラムを備えてなる印刷制御装置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354B (zh) * 2009-04-02 2013-03-27 佳能株式会社 拖拽式打印系统中的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59354A (zh) * 2009-04-02 2010-10-13 佳能株式会社 拖拽式打印系统中的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9836250B2 (en) 2009-06-12 2017-1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a plurality of application based on a communication partner
CN104243753A (zh) * 2009-06-12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088531A (zh) * 2009-12-08 2011-06-08 夏普株式会社 复合机和复合机控制系统
CN102088531B (zh) * 2009-12-08 2015-06-03 夏普株式会社 复合机和复合机控制系统
US9001356B2 (en) 2009-12-08 2015-04-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 printer, multifunction printer control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2209167B (zh) * 2010-03-29 2014-06-04 夏普株式会社 复合机以及复合机控制系统
CN102209167A (zh) * 2010-03-29 2011-10-05 夏普株式会社 复合机以及复合机控制系统
US8549598B2 (en) 2010-04-26 2013-10-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authentication server, and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CN102447803B (zh) * 2010-10-08 2014-10-01 夏普株式会社 复合机
CN102447803A (zh) * 2010-10-08 2012-05-09 夏普株式会社 复合机
CN102457523B (zh) * 2010-11-04 2014-12-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通信装置及中继方法
US11223611B2 (en) 2010-11-04 2022-01-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lay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lay method
CN102457523A (zh) * 2010-11-04 2012-05-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通信装置及中继方法
US9860231B2 (en) 2010-11-04 2018-01-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lay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lay method
CN105611112B (zh) * 2011-05-20 2019-01-18 夏普株式会社 多功能图像形成装置
US10628099B2 (en) 2011-05-20 2020-04-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user registration features
CN105611112A (zh) * 2011-05-20 2016-05-25 夏普株式会社 多功能图像形成装置
US10430136B2 (en) 2011-05-20 2019-10-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3428263B (zh) * 2012-05-24 2017-05-31 巴法络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网络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3428263A (zh) * 2012-05-24 2013-12-04 巴法络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网络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3809743B (zh) * 2012-11-02 2018-04-17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03809743A (zh) * 2012-11-02 2014-05-21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26618B2 (ja) 2009-02-18
US20080027569A1 (en) 2008-01-31
CN101115116B (zh) 2011-07-20
JP2008028935A (ja) 2008-02-07
US7792601B2 (en) 2010-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5116A (zh)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复合机和复合机控制系统
WO2016105044A1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between mobil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obile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WO2016105083A1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workform by using byod service and mobile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WO2011021898A2 (en) Shared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server, and system
WO2016024740A1 (en) Cloud system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by cloud system, content
WO2016024741A1 (en) Cloud system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by cloud system, content
CN100583939C (zh) 复合机、复合机的控制方法和复合机控制系统
WO2016137167A1 (en) Terminal
WO20150470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loud printing service
WO2013154316A1 (en)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serv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17155207A1 (en) Management server and file managing method
WO2014058164A1 (en) Method of printing content shared between applications and computing apparatus to perform the method
US2012026275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encoded with application control program
WO2017034136A1 (en) Mobile apparatus, image sc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job
WO2014027836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editing content
WO2018034491A1 (en) A primary device, an accessory device,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operations on the primary device and the accessory device
WO2016093565A1 (ko) 증강현실을 접목한 제품과 다양한 추가기능이 탑재된 통합 애플리케이션시스템
WO2022131521A1 (ko) 터치스크린을 포함하는 입력 장치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EP303952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loud printing service
WO2019052164A1 (zh) 一种视频回访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16404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WO2017222204A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모바일 단말 및 그 장치들의 로컬 로그인 처리 방법
WO201603597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by using wearable device
WO2019017549A1 (en) CONTENT TRANSMISSION USING A CLOUD SERVER
WO202107128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fo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