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2767B - 纺纱前处理机的牵伸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纺纱前处理机的牵伸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2767B
CN101092767B CN2007101280495A CN200710128049A CN101092767B CN 101092767 B CN101092767 B CN 101092767B CN 2007101280495 A CN2007101280495 A CN 2007101280495A CN 200710128049 A CN200710128049 A CN 200710128049A CN 101092767 B CN101092767 B CN 101092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fting system
loading arm
centimetres
operator
dra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280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2767A (zh
Inventor
迈克尔·施特罗贝尔
沃尔夫冈·格勒
曼弗雷德·瓦格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Publication of CN101092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2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2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27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56Supports for drafting el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56Supports for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565Top roller a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牵伸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的纺纱前处理机的牵伸系统,该牵伸系统包括由轴承(31,32,33)支撑的下罗拉(35,36,37),与下罗拉相配合的上罗拉(45,46,47),用于对上罗拉加载的加压装置(41,42,43),以及用来将加压装置(41,42,43)推进到上罗拉(45,46,47)的旋转装载臂(50),其中,旋转装载臂(50)的旋转轴线(59)是与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在牵伸系统(1)牵伸的运行方向(f3)对准。本发明的牵伸系统的特征在于,该牵伸系统为了由操作者(B)操作而以这样一种方式设计,使得操作者在操作牵伸系统时是面对它而站,并且装载臂(50)能够绕枢轴转向操作者(B),从而装载臂是这样构造的:在其被转动时,操作者(B)从两侧都可以伸到装载臂的周围,以进入下罗拉(35,36,37)的区域。

Description

纺纱前处理机的牵伸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纺纱前处理机(spinningpreparation machine)的牵伸系统。
背景技术
从需要特别提及的梳理机、并条机和精梳机的现有技术中已经获知大量的具有牵伸系统的纺纱前处理机。例如从DE 195 48 840 A1中已知的申请人的一种并条机,其中,为了进入牵伸区域,操作者从侧面进入牵伸系统并围绕位于牵伸系统之后的旋转轴线摆动装载臂,该装载臂带有悬挂在其内的上罗拉。从操作者的角度来看,装载臂从左至右绕枢轴转动,也就是说,它越过操作者的身体。
在同样已知的一种并条机中,操作者也是从侧面进入牵伸系统的,但是然后却向上转动装载臂。在这种情形下,旋转轴线是沿着牵伸系统的长度方向,在远离操作者的一侧上对准。
此外,操作者从前面靠近牵伸系统来使装载臂向上转动的操作方案已经是公知的。然而,特别是最后一种类型的机器不容易由例如相对矮小的人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操作更容易的方式进一步开发了一种在开头提到的类型的牵伸系统。
对于在开头提到的类型的牵伸系统中,这个任务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在本发明中还包括了装有这种类型牵伸系统的一种纺纱前处理机。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提供的特别有利之处在于,如在申请人早先的机器中一样,装载臂是这样构造,以使其能向前转动,即沿着纤维条的运动方向,但同时该操作得到简化,因为操作者是从前面接近牵伸系统,即从牵伸系统的出料端,也就是说与一根或多根纤维条的运动方向相反来进入牵伸系统。在操作者面向牵伸系统站立时,要进入牵伸系统就变得容易了,因为操作者能够用双臂伸到装载臂周围来接近在牵伸系统中的牵伸罗拉或一根或多根纤维条。
如果牵伸系统朝着操作者倾斜以使装载臂或压力臂在敞开时位于操作者的胸部或身体中部的区域内,这个优势就显得特别有用。结果是,牵伸罗拉都在全部可见的范围内,以确保了手-眼的最大程度的协调。
由于在其中通常放置有已牵伸的纤维条的条筒的高度,有利的是在操作者的位置上,即在牵伸系统的出料端处放置底座。为实现接近,操作者站在该底座(该底座可能有几级阶梯)上来更好地进入牵伸系统,尤其是在牵伸系统敞开时进入。
如果牵伸系统相对于水平面以范围在10°和80°之间的角度α倾斜,优选的是在40°和75°之间,最优选的是大约60°倾斜,这已经被发现是有利的。这种牵伸罗拉的倾斜布置提供了所有必要的操作部件的良好的可接近性,例如为了将纤维条插入到牵伸系统中的目的。操作者在此在装载臂的两侧的周围都可以进行其操作。
与牵伸系统的倾斜一起,已经被发现同样有利的是,当装载臂尽可能敞开时,在牵伸系统所在的倾斜面和装载臂之间的角度β在70°到120°之间的范围内。优选的是该角度β在80°到100°之间的范围内,并且最优选的是约为90°。特别是如果牵伸系统以60°的倾角α倾斜于水平面,那么当装载臂敞开时,在该牵伸系统上操作就相当容易了。操作者以一角度向下看下罗拉和一根或多根纤维条的输送路线,并能用双臂触及到装载臂的周围。通过这种布置,既不会对视野有任何妨碍,也不会在操作者的手臂或手移动的区域内有任何的障碍物。
相应地,也有利的是,如果在摆开的装载臂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γ是在10°和60°之间的范围内,优选的是在25°和45°之间的范围内,以及最优选的为大约30°。如果通过选取30°的角度,牵伸系统以约60°的角度倾斜,那么该牵伸区域就变得非常容易进入,在这种情形下,角度β约为90°。
与中等身材的操作者的臂长相适应的装载臂长度有利地处在30厘米到45厘米之间的范围内,优选的范围是在33厘米到39厘米之间,为了进行操作,上述中等身材的操作者也可以是相对矮小,而装载臂的长度是从旋转轴线到自由端测得。36厘米左右的长度是特别有利的。
如果在装载臂的自由端和压缩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在40厘米和55厘米之间。那么就可以有利地实现牵伸系统的出口处的重要特征的良好的可接近性,尤其是进入压缩装置,该压缩装置位于牵伸罗拉之后并且其目的是将已牵伸的棉网压缩成纤维条。上述距离的范围有利的是在43厘米和49厘米之间并且优选约为46厘米。
有利地,装载臂的宽度也同样使得操作者在两侧都可以触及装载臂的周围,而同时保持放松的姿势。如果装载臂的宽度在24厘米和40厘米之间的范围内,并且有利的范围是从26厘米到34厘米,在此这已经被发现是有利的。优选的宽度是大约28厘米。
如果本发明的牵伸装置包括托架,该托架主要是由两个切割成的侧支架和将两个侧支架连到一起的肋板制成,那么它能特别简化得以实施。这里的侧支架和肋板有利地是利用激光从金属板中切割而得。已经令人惊讶地发现,即使是用于牵伸系统的下罗拉以及后面的砑光罗拉(如果存在时)的轴承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切割边上,侧支架的切割边也不需要进行机械再加工。在此情形下,轴承可以直接用螺栓连接到侧支架。
此外,如果在侧支架内切割出用于主驱动轴和/或副轴的孔,这是有利的。为下罗拉、砑光罗拉和一根或多根驱动轴的轴承所用的托架的这种很紧凑的结构使牵伸系统具有了极度紧凑的结构,从而又使旋转的装载臂非常短。结果是,旋转轴线可以比较靠近地设置在操作者的前方;因此,伸到装载臂的周围以进入牵伸系统的区域是非常可能的。对于手臂相应较短的较矮的人来说,这也是确实可行的。用这种方式优化的牵伸系统因此就使得在很小的空间里以极大的操作自由度来操作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纺织前处理机包括具有上述特征的牵伸系统,该纺织前处理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有一种条筒推出装置,在该条筒推出装置中,已装满的条筒的推出方向基本上与装载臂的旋转轴线相平行。这种布置提供了如下重要的优点:当在牵伸系统区域操作时,操作者并不是站在条筒调换区域内。结果就使进入牵伸系统变得更容易,因为比如为了达到牵伸系统,只须跨越较少的机器部件,甚至根本不用跨越任何部件。
本发明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是通过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具有储条装置的牵伸系统的侧视图;
图2显示的是正被操作者接近的图1的牵伸系统;
图3是根据图2所示的牵伸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在前面的图中显示的牵伸系统的放大侧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牵伸系统(没有装载臂)的主视图;
图6是图4和图5所示的牵伸系统(没有装载臂)的俯视图;
图7是前面的图中所示的牵伸系统的托架;
图8是安装有下罗拉法兰轴承的侧支架的详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作为纺纱前处理机的例子,显示了并条机的重要部件的示意性侧视图。并条机的心脏部分是牵伸系统1,在牵伸系统1之前的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在该牵伸系统中用常见的方式被拉伸。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沿着方向f3(见图1)通过牵伸系统。结果是,牵伸系统1的输出提供了单根的且相对均匀的纤维条FB,纤维条由一对砑光罗拉38,48通过示意表示的压缩装置70从牵伸系统中被抽出,通过与转盘72结合成一体的弯曲的纤维条通道71,并被放入条筒K中,该压缩装置特别地包括绒头喇叭口(fleece funnel),该绒头喇叭口包括随后的绒头喷嘴(fleecenozzel)。转盘72围绕着以点划线表示的竖直轴线旋转,因此纤维条通道71也随之旋转。通过放置到旋转的条筒盘73上的方式,条筒K也被旋转。按常规的方法,条筒盘73和转盘72的两根竖直的旋转轴线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致使纤维条FB以摆线的方式被放置到条筒K中。
条筒K位于下部结构2的孔内,下部结构2也支撑着牵伸系统1。操作者能够站在其上的底座3位于下部结构2的前方。
为了牵伸纤维条FB,牵伸系统1包含三对罗拉,这些罗拉首先包括喂入罗拉对,该喂入罗拉对包括喂入下罗拉35和喂入上罗拉45。沿着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的运行方向f3,紧接着是中间下罗拉36和中间上罗拉46。在它们之间,罗拉35、45、36和46组成预牵伸区域。在牵伸系统1中的最后一对罗拉包括输出下罗拉37和输出上罗拉47,这最后一对罗拉连同中间罗拉36和46一起组成主牵伸区。上面提到的罗拉对是以不同的圆周速度运转,结果导致在牵伸系统1中像纤维网一样被展开并沿着每对罗拉的钳口线被夹紧的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根据圆周速度比率而被牵伸。
下罗拉35、36和37以其端部被支撑在轴承31、32或33上,这些轴承设在托架5上(如参照图4至6将作进一步详细解释)。上罗拉45、46和47支撑在装载臂50上,装载臂具有两个侧颊板52a和52b,侧颊板的自由端是通过水平杆54而被连接,并且每个颊板都在另一端被支持在枢轴承58内。通过这种联接形式,装载臂50就可以围绕旋转轴线59摆动,参见箭头f2。
为了获得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在牵伸系统中的最佳夹紧效果,装载臂50和悬挂在它上面的上罗拉45、46和47通过两个回转杆75被锁定在如图1所示的装载位置。回转杆75末端的爪钳抓牢了装载臂50的水平杆54。当回转杆75围绕旋转轴线76向上摆动时(参见箭头f1),装载臂50就变成自由的,并可以围绕旋转轴线59向上摆动。在图2中就用图解说明了这种情形。
上罗拉45、46和47被加载锤(loaded rams)41、42和43压入轴承31、32和33的接收槽66(同样的附图标记)中。可以用气动或弹簧方式施加压力,后者用曲折线51表示出来。
图中所示的牵伸系统1作为3上3下的牵伸系统是大家所熟知的,它在操作者B前面相对于水平面以大约45°的角度α倾斜。在图2中可以进一步看出,装载臂50能够向上摆动大约90°的角度β。进一步可以推出,装载臂50在其回转位置时采用与水平面大约成45°的角度。图2所示的这三个角度不仅直接以有关机器部件的关系来表示,而且在牵伸系统1的上方用小的、分开的图来示意示出。
应当注意到的是,图1和图2中只标明了并条机的机械部件。没有示出控制单元、中央计算机、驱动器以及类似部件,因为它们与本发明的内容不相关;有利地,它们与那些已知的实施方式相对应。通过皮带传递动力的驱动器、单独的驱动器以及混合配置的驱动形式都是可以的。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通过首先站到底座3上,以在最佳的高度上操作,牵伸系统1的操作者B从前面接近并条机。牵伸系统1于是位于操作者B的胸部和身体中部的前方,即面对着操作者。为了能够操作牵伸系统1中的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例如为了插入需要牵伸的纤维条的末端,或者为了清扫牵伸系统1,操作者打开装载臂50,从而他然后可以将装载臂摆向自己。如图3所示,再一次用图来说明打开的牵伸系统1以得到一个更好的观察。在图3中还引用了位于工作区域内的多个距离和长度。装载臂50具有约为28厘米的宽度c,它的从旋转轴线59出来到其自由端测得的长度a在本实施例中约为37厘米。从压缩装置70到前述的装载臂50的自由端的距离b在本实施例中约为46厘米。应当注意的是,在图3中给出的俯视图表示的装载臂是符合透视画法的。
从图2和图3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为了操作牵伸系统1或者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操作者B接近装载臂50的两侧。因为装载臂50的自由端在操作者胸前处于静止,从装载臂50的上面和越过装载臂50,操作者B就可以自由观察牵伸系统1。牵伸系统1的倾斜布置(角度α)、角度β和γ以及几何尺寸和间距a、b、c,对于能够顺利操作都给予了支持。底座3也提供了方便操作者操作的高度。如果条筒K较低,那么底座3就可以省去。
根据本发明,使从前面在牵伸系统1上的操作变得便利的方案,连同位于操作牵伸系统1之后的装载臂50的旋转轴线59将在下面借助于图4至6作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也将参照作讨论。
在图4中,从与图1和图2相反一侧显示牵伸系统1,它托架5,托架5大体上包括相互平行并通过肋板20连到一起的两个侧支架10a和10b。两个侧支架10a,10b在竖直平面上延伸,而肋板20是弯曲形的并具有几个平面段。在图4中,肋板20是以虚线来显示;折线21、22和23也被显示出。
从图5的主视图和图6的俯视图清楚可见,肋板20在中间位置具有一开口27,该开口27从装载臂50延伸,在底部由底板7限制以及在上方由肋板20的平面段25限制。开口27是用来从牵伸区域移去纤维(见箭头f5),以使牵伸系统区域保持干净。为此所需的真空设备和在开口27之前和之后的其它真空通道没有示出。
已经发现特别有利的是,用激光从金属板中切割出侧支架10a,10b和肋板20。该加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和精确地制得侧支架10a,10b和肋板20。
上面提到的激光切割加工方法被进一步发现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切割边11不需要再加工就能够精确地接收和放置轴承31至34。该发现使根据本发明的牵伸系统1的加工方法的进一步简化。
在图8中可见,通过切割方向的规定,使得切割边11略微向内倾斜。激光束是从侧支架10b的内侧施加,即图8所示的左手侧。轴承32(这里被用来作为例子)基本上位于切割边11的最高部分。在相对的侧支架10a的切割边11同样是通过从侧支架10a的内侧切割金属板而制成,这样,两个切割边呈镜面对称。
已经发现,尽管切割边是倾斜的,但轴承31至34仍能很精确地放置。
侧支架10a,10b进一步包括三个细长孔12、13,14,它们彼此相互平行相互偏移(见图7);这些细长孔用来锁定下罗拉35、36和37的轴承31、32和33。特别是从图8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轴承31、32和33在下面呈L形状,因此当放置好时,它们一方面位于侧支架10a,10b的内侧上,而另一方面位于切割边11本身上。例如,图8显示了轴承32在侧支架10b上的安装和固定,有利的是,该侧支架厚度不超过18毫米,优选不超过12毫米。
轴承31、32和33的L形长肩部分别具有一对相互平行且内带螺纹的孔67,孔67与细长孔12、13相对应,从侧支架10a、10b的外侧通过孔67插入螺栓80。在每个螺栓80和侧支架10a或10b之间设有压板81,参见图8。轴承31、32和33中每一个轴承的两个螺栓起着防止倾斜的保护作用。当螺栓80松动时,相应的轴承31、32或33可以沿着细长孔12、13滑动并且在放置好之后锁定在适当位置上,以改变预牵伸和/或主牵伸距离(即在相应罗拉对的钳口线之间的距离)。
为了支撑相应的下罗拉35、36和37的端部,每个轴承31、32和33都具有通孔65(同一附图标记)。另外,在每个情形中都存在用于每一个相配合的上罗拉45、46和47的端部的接收槽66。
每个侧支架10a、10b都具有细长孔14,用于支撑砑光罗拉38的轴承34可以沿着该细长孔被推动。与上面提到的轴承31、32和33类似,轴承34也具有锁紧螺栓的孔、接收砑光罗拉38端部的通孔69以及开口向上以接收另一个砑光罗拉48的凹进处68。
特别是从图4和图7中清楚可见,激光也被用来在两个侧支架10a、10b中加工出切口。首先在侧支架10a、10b中通过激光切割出圆孔17,用于下牵伸罗拉35、36和37的主驱动轴(未示出)支撑在该圆孔17内。从开口17开始,再加工出直切口18,直到圆孔19,该圆孔19用于支撑副轴(图中未显示)。
托架5优选是被固定到底板7上,并且通过焊接来完成固定是有利的。底板7本身比如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被固定到下部结构2(见图1)上。为了提供转盘72的支撑,底板7具有圆孔9,如从图6中可见。
如果侧支架10a、10b和肋板20利用激光连接起来,这是特别有利的。这是通过将这三个部件夹紧在夹具中并将它们相互对准来完成。图7示出了可以借助于夹具(图中未显示)如何将沿着箭头f8、f8′和f9、f9′的方向施加力,其中,侧支架10a、10b为此目的具有彼此相对的平行夹紧面。从图5可见,也沿着f7、f7′的方向在侧支架10a、10b上施加了相反的夹紧力。在侧支架10a、10b和肋板20已经在夹具中被精确地对准之后,开始激光焊接过程。
如图3所示,具有本发明的牵伸系统1的本发明的纺纱前处理机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设计,使得用来推出装满的条筒K的条筒推出装置(见箭头f4)与装载臂50的旋转轴线59平行延伸。这就使得对操作者B来说很容易进入牵伸系统1,在操作者移动的区域没有条筒K,或其搬运设备没有成为障碍。
根据本发明的牵伸系统1以及相关的纺纱前处理机是以这样的方式构造的,使得操作容易,并且能清楚地看到牵伸罗拉的区域。
本发明并不限于用图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框架内更进一步的修改也是本发明的组成部分。特别是45°倾角α的角度仅仅是为了举例而引用。大约60°的倾角也已被发现是非常有利的。在这方面有利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角度γ约为90°,而角度α约为45°。
结合上面提到的间距和长度a、b、c,提供了一种特别方便操作的牵伸系统。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其它角度和间距也是适合于用来实施一种容易操作的牵伸系统。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牵伸系统可以结合到梳理机中作为梳理机的一部分,或者直接地安装在梳理机之后,在此情形下,梳理机中产生的纤维条直接被传送到牵伸系统中。同样很容易想得到的是,将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同样类型的牵伸系统相邻设置双头并条机中。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牵伸系统也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进行设计,使得能够供应矩形条筒,在此情形下,条筒在转盘下面沿直线被调换。

Claims (35)

1.一种用于牵伸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的纺纱前处理机的牵伸系统,包括由轴承(31,32,33)支撑的下罗拉(35,36,37)、与这些下罗拉相配合的上罗拉(45,46,47)、用于对上罗拉加载的加压装置(41,42,43)、以及用来将加压装置(41,42,43)推进到上罗拉(45,46,47)的旋转装载臂(50),其中,旋转装载臂(50)的旋转轴线(59)是与所述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在牵伸系统(1)牵伸的运行方向(f3)对准,其特征在于,该牵伸系统为了由操作者(B)操作而以这样一种方式设计,使得操作者在操作牵伸系统时是面对它而站,并且装载臂(50)能够绕枢轴转向操作者(B),从而装载臂是这样构造的:其将上罗拉(45,46,47)的轴承支撑在上罗拉(45,46,47)的两端,且在其被转动时,操作者(B)从两侧都可以触及到装载臂的周围,以进入下罗拉(35,36,37)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牵伸系统设置成倾斜的,其中,从运动的方向来看,所述一根或多根纤维条(FB)向下倾斜地通过牵伸系统(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牵伸系统(1)是倾斜于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牵伸系统(1)以范围在40°到75°之间的角度α倾斜于水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牵伸系统(1)以大约60°的角度α倾斜于水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载臂(50)打开到最大程度时,在牵伸系统所在的倾斜面和装载臂(50)之间的角度β在70°到120°之间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载臂(50)打开到最大程度时,在牵伸系统所在的倾斜面和装载臂(50)之间的角度β在80°到100°之间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载臂(50)打开到最大程度时,在牵伸系统所在的倾斜面和装载臂(50)之间的角度β大约为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载臂(50)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γ是在20°到60°之间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载臂(50)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γ约为3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装载臂(50)的旋转轴线(59)到其自由端的距离(a)是在30厘米到45厘米之间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装载臂(50)的旋转轴线(59)到其自由端的距离(a)是在33厘米到39厘米之间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装载臂(50)的旋转轴线(59)到其自由端的距离(a)约为36厘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臂(50)的自由端和压缩装置(70)的入口之间的距离(b)是在40厘米和55厘米之间的范围内,所述压缩装置位于其中一个下罗拉(35,36,37)之后。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臂(50)的自由端和压缩装置(70)的入口之间的距离(b)是在43厘米和49厘米之间的范围内,所述压缩装置位于其中一个下罗拉(35,36,37)之后。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臂(50)的自由端和压缩装置(70)的入口之间的距离(b)约为46厘米,所述压缩装置位于其中一个下罗拉(35,36,37)之后。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臂(50)的宽度(c)是在24厘米和40厘米之间的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臂(50)的宽度(c)是在26厘米和34厘米之间的范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臂(50)的宽度(c)约为28厘米。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牵伸系统的出料端设置底座(3),操作者(B)能够登到该底座(3)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系统是3上3下的牵伸系统。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臂(50)在敞开时位于操作者(B)的胸部或身体中部的高度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载臂(50)敞开时,操作者(B)能够清楚地看到下罗拉(35,36,37)。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牵伸系统包括支架(5),该支架包含至少两个侧支架(10a,10b)和至少一个肋板(20),所述侧支架是通过切割得到,所述肋板也是由金属板加工而成,用来连接两个侧支架(10a,10b)。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是通过激光切割得到。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支架(10a,10b)具有激光切割的切割边(11),用于牵伸系统的下罗拉的轴承(31,32,33)被放置到所述切割边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牵伸系统(1)的所有下罗拉(35,36,37)的轴承(31,32,33)能够被固定到所述侧支架(10a,10b)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支架(10a,10b)上附加地固定有用于砑光罗拉(38)的轴承(34),所述砑光罗拉(38)设在牵伸系统之后。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肋板(20)至少部分地被弯曲成基本上符合两个侧支架(10a,10b)轮廓的形状。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牵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位于底板(7)上,所述支架焊接到所述底板(7)上。
31.一种纺纱前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纺纱前处理机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牵伸系统(1)。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纺纱前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前处理机是梳理机。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纺纱前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前处理机是并条机。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纺纱前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前处理机是精梳机。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纺纱前处理机,该纺织前处理机具有用来将装满的条筒(K)推出的条筒推出装置(f4),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筒推出装置(f4)与装载臂(50)的旋转轴线(59)基本上平行。
CN2007101280495A 2006-06-22 2007-06-22 纺纱前处理机的牵伸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2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29134.4 2006-06-22
DE102006029134 2006-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2767A CN101092767A (zh) 2007-12-26
CN101092767B true CN101092767B (zh) 2012-02-29

Family

ID=38556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804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2767B (zh) 2006-06-22 2007-06-22 纺纱前处理机的牵伸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870500B1 (zh)
CN (1) CN101092767B (zh)
DE (1) DE1020070273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0920C5 (de) * 2008-04-01 2022-03-17 Rieter Ingolstadt Gmbh Doppelkopfstrecke
DE102011110844A1 (de) * 2011-08-23 2013-02-28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insbesondere Strecke, Karde, Kämmmaschine o.dgl. mit einem Streckwerk
JP2013067894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DE102012014152A1 (de) 2012-07-18 2014-01-23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maschine, insbesondere Karde, Strecke Kämmmaschine, Bandwickler o. dgl. mit einem Streckwerk
CH709692A1 (de) * 2014-05-26 2015-11-30 Rieter Ag Maschf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mit Hülsentransporteinrichtung.
DE102018125354A1 (de) * 2018-10-12 2020-04-16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Walze für eine Faserbandtransvorrichtung und damit ausgestattete Faserbandtransportvorrichtung
DE102019115905A1 (de) * 2019-06-12 2020-12-17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Streckwerkeinheit mit einem Belastungsträger sowie Belastungsträger für eine Streckwerkeinhe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98862B (de) * 1958-08-20 1961-02-02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Streckwerk fuer Spinnereimaschinen
US3310847A (en) * 1964-06-09 1967-03-28 Maremont Corp Helical draft rolls
DE19548840B4 (de) * 1995-12-27 2008-04-03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Strecke zum Doublieren und Verstrecken von Faserbändern
DE19807801A1 (de) * 1998-02-25 1999-08-26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Belastungseinrichtung für die Oberwalzen von Streckwerken
EP1329541A3 (de) * 1998-05-13 2003-08-2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Textilverarbeitende Maschine mit einem Streckwe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7027309A1 (de) 2007-12-27
EP1870500A3 (de) 2009-12-23
EP1870500A2 (de) 2007-12-26
EP1870500B1 (de) 2011-05-18
CN101092767A (zh) 200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2767B (zh) 纺纱前处理机的牵伸系统
CN203697155U (zh) 一种自动板材切割设备
CN106735531B (zh) 一种自动切割机
CN107283070A (zh) 一种用于切管机的托举上料管材装置及切管机
CN112157189B (zh) 一种钢筋加工用校直装置
CN101092770B (zh) 用于牵伸装置罗拉轴承的托架的制造方法及牵伸装置托架
CN114619570A (zh) 一种石墨加工用的自动卸料式龙门机床
CN201189596Y (zh) 汽车底板补焊翻转台
CN105785529A (zh) 一种光纤裁缆系统
CN205599718U (zh) 弯管机
CN113857548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钢管切割装置
CN105671930A (zh) 一种新型剖布装置
CN103159075B (zh) 碳纤维丝束分层传输装置
CN207710904U (zh) 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的上料装置及切管机
CN214818953U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裁切设备的固定机构
CN211338247U (zh) 一种展布机用布草输送吊挂装置
CN105297148A (zh) 黄麻加工系统
CN209811617U (zh) 一种纵焊缝压延装置
CN209682436U (zh) 一种节省人力的门套封边生产线
CN210314632U (zh) 一种纺纱生产线的针梳机
CN215032567U (zh) 一种卷板机的导向装置
CN206173603U (zh) 一种毛巾机用拦截机构
CN203158918U (zh) 碳纤维丝束分层传输装置
CN208666695U (zh) 一种用于瓦楞纸板生产的竖向堆码接纸装置
CN205529196U (zh) 一种梳棉机双卷喂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