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1860A - 多烯类抗生素双酯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多烯类抗生素双酯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1860A
CN101081860A CN 200610027180 CN200610027180A CN101081860A CN 101081860 A CN101081860 A CN 101081860A CN 200610027180 CN200610027180 CN 200610027180 CN 200610027180 A CN200610027180 A CN 200610027180A CN 101081860 A CN101081860 A CN 101081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acceptable salt
pharmacy acceptable
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271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1860B (zh
Inventor
王文梅
王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 Bright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06100271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81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81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1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1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1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新的多烯类双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具有下列结构式(1或2),其在多烯类抗生素上引入双酯作为前药,该前药可在体内被酯酶释放出原多烯类药物而发挥其抗真菌或病毒的作用。这些新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同时具有更强的安全性。这些新衍生物可有效用于抗真菌及病毒治疗。

Description

多烯类抗生素双酯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领域,尤其涉及抗真菌类药物的合成。
背景技术
抗真菌类药物的研究开发是抗感染药物中重要的领域之一,也是药物研究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领域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艾滋病病毒的快速传播,真菌感染也明显上升,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也显著上升,并显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有效地控制深部真菌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治疗真菌感染药物其中由微生物产生的多烯类抗生素(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合成药物有联苯苄唑、布替奈芬、酮康唑、咪康唑、舍他康唑、氟康唑等等。但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疾病中,两性霉素B仍是最有效的产品,两性霉素B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且对大多数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2-1μg/ml。但是两性霉素B的毒性大,它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这给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带来了不安全性。
九十年代,爱尔兰首先开发出两性霉素B脂质体,提高了它的血药浓度并延长了其半衰期,增加了用药的安全性;但是其制备工艺条件苛刻,乳剂粒子必需很微小很微小,设备要求极高。国外有关于两性霉素B衍生物的研究报导,还涉及制备其盐类、酰胺类、酯类等。
酯类中仅报导了它的甲酯衍生物,未查见有其他酯类衍生物的研究报导。其甲酯衍生物是美国新泽西州Rutgers大学研究的,目的是针对HIV的感染。发现甲酯衍生物的毒性降低了,认为有可能成为抗艾滋病药物。但目前已终止,未见有深入的研究报导。美国Rutgers大学报导的两性霉素甲酯与我们制备的新化合物双酯是不同的,甲酯必须采用化学手段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这样产品易被破坏。
而本领域需要提供的一种新多烯类抗生素的酯类衍生物,它能被体内酯酶水解,条件温和,不易被破坏,达到效果好,毒性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多烯类双酯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这种化合物构成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还要提供这种化合物的用途。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多烯类双酯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Figure A20061002718000071
其中R是含有3-15个碳原子且具有1-2个直链或环状碳酸酯或羧酸酯基团。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R含有4-10个碳原子。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直链或环状碳酸酯的结构为
Figure A2006100271800007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R选自下组:
Figure A20061002718000073
Figure A20061002718000081
Figure A2006100271800008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R选自下组:
Figure A20061002718000084
Figure A20061002718000085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式1或式2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它包括步骤:
(a)在pH7.2-11下,将式9或10所示的多烯类抗生素或其盐和含卤原子的酯类化合物在非质子溶剂中反应,生成式1或2所示的多烯类双酯化合物:
Figure A20061002718000086
Figure A20061002718000087
其中R是含有3-15个碳原子且具有1-2个直链或环状碳酸酯或羧酸酯基团,X=Cl、Br或I;
(b)分离获得式1或式2所示的多烯类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 非质子溶剂选自: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R含有4-10个碳原子。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直链或环状碳酸酯的结构为
Figure A2006100271800009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R选自下组:
Figure A20061002718000093
Figure A20061002718000101
Figure A2006100271800010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R选自下组:
Figure A20061002718000103
Figure A20061002718000104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a)中加入有机碱或无机碱。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a)中还包括步骤(a’):加入NaI。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a)中所述的有机碱选自三乙胺、N,N-二甲苯胺、吡啶、喹啉或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稀-7(DBU)。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无机碱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磷酸氢二钠。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式9或10所示的化合物的盐类是钠盐。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含卤原子的酯类化合物选自下组:新戊酰氧碘甲基酯、1-碘乙基异丙基碳酸酯、新戊酰氧氯甲基酯或乙酰氧溴乙基酯。
在另一优选例中,pH为7.5-9.5,更佳地pH为8-9。
在另一优选例中,反应中通入氮气。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b)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醇类、酮类、卤代烃、芳烃等,较佳地为甲醇、乙醇或丙酮。
在另一优选例中,将反应后得到的粗品加入有机溶剂,过滤除去未反应的原料及不溶性杂质,溶液通过脱色处理,浓缩、干燥得到产品。
在另一优选例中,真空烘干为成品,较佳地40-60℃。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如式1或式2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选自以下剂型:粒剂、粉剂、片剂、胶囊、糖浆、栓剂、注射剂、乳剂、酊剂、悬浮液、溶液的形式口服或非口服给药。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上述的式1或式2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真菌或HIV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化合物抗真菌或治疗艾滋病的方法。
据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多烯类抗生素的酯类衍生物,它能被体内酯酶水解,条件温和,不易被破坏,达到效果好,毒性小。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利用制备两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的双酯前药来改善它们的吸收;在体内它们经酯酶的水解释放出原形药物而发挥药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它们在体内的吸收,提高它们的血药浓度也延长了它们的半衰期,从而提高了它们的治疗效果或减少它们的用药剂量。
具体而言,使两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的羧酸基制成双酯以改善它们的吸收,增加它们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降低它们用药剂量毒性的目的。
而且双酯是在体内被酯酶水解的,不必用酸碱等化学方法水解,反应条件温和,产物不会被酸碱等破坏。
如本文所用,两性霉素B是指结构如式9的化合物:
Figure A20061002718000111
如本文所用,制霉菌素是指结构如式10的化合物:
Figure A20061002718000112
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是多烯类抗生素的双酯衍生物,其结构如式1或式2:
Figure A20061002718000121
其中R含有1-15个碳原子且具有1-2个直链或环状碳酸酯或羧酸酯基团。较佳地,R含有1-10个碳原子。更佳地,R选自如下组的结构式中的一种:
Figure A20061002718000122
Figure A20061002718000123
Figure A20061002718000124
本发明提供的结构如式1和2的化合物属于同一类化合物,其区别仅在于式2在共轭烯烃部分少了一个双键,即多了两个氢原子。
本发明提供的多烯类双酯化合物可以与无机酸或有机酸形成药学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所述无机酸如盐酸、硫酸和磷酸,有机酸如草酸,富马酸、马来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和谷氨酸等。
化合物的制备
本发明提供的如通式1或2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本领域熟知的方法获得,在一些优选例中,起始原料是如式9或10的两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可以使用市售的两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或者使用本领域熟知的方法制得。
Figure A20061002718000131
Figure A20061002718000132
式中R是含有3-15个碳原子且具有1-2个直链或环状碳酸酯或羧酸酯基团,X=Cl、Br或I。
反应物是如式9或10的化合物时,可以在反应体系中进入NaI,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反应物还可以是如式9或10所示化合物的盐类,所述的盐类选自:钠盐、钾盐、钙盐、镁盐,其中优选钠盐。
本发明将多烯类抗生素和含卤原子的酯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含多烯类双酯化合物的反应混合物,然后从上述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获得多烯类双酯化合物。
一种优选的方法是将两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溶于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中,通入氮气,在≤0℃下加入碱性溶剂,然后加入含卤原子的酯类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将产物脱色、过滤、浓缩滤液、干燥得成品。
所述的含卤原子的酯类化合物含有1-15个碳原子,1-3个卤原子,较佳地含有1-10个碳原子,1个卤原子。在一些优选例中含有如式3-8的结构,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新戊酰氧碘甲基酯、新戊酰氧氯甲基酯、1-碘乙基异丙基碳酸酯、乙酰氧溴乙基酯等。
反应中加入碱性物质使pH为7.2-11,所述的碱性物质包括有机碱和无机碱,其中优选三乙胺、N,N-二甲苯胺、吡啶、喹啉或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稀-7(DBU)。反应体系的pH为7.2-11,较佳地pH为7.5-9.5,更佳地8-9。较佳的反应温度为0--30℃,更佳地-5℃--20℃。较佳的反应时间为20分钟-5小时,更佳地是0.5-3.5小时。
反应中还可以用本领域熟知的方式将产物脱色,一种优选的方法是使用活性炭。
可以用本领域熟知的方式洗涤、过滤反应产物,一种优选的方式是使用有机醇溶剂或酮过滤,更佳地,用甲醇、乙醇或丙酮。
滤去不溶物后利用本领域熟知的方法浓缩滤液至固体析出,收集析出的固体,用本领域熟知的方式干燥至成品,一种优选的方式是在40-60℃下真空烘干。
药物组合物
将治疗有效量的通式1或2的多烯类双酯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制备成组合物的形式;其中治疗有效量的通式1化合物占组合物0.1-99%(w/w)。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多种剂型存在。所述的剂型可以是粒剂、粉剂、片剂、胶囊、糖浆、栓剂、注射剂、乳剂、酊剂、悬浮液、溶液的形式口服或非口服给药剂型。
对于口服给药,可使用片剂、锭剂、胶囊、丸剂、粉末、颗粒、糊剂、混悬剂、乳剂或者溶液剂。
对于非胃肠道给药,可使用注射剂和输液剂。
对于关节内注射,可使用相应配置的混悬剂。
对于肌肉内注射,可使用水溶液和油溶液或者混悬剂以及相应的贮存库制剂。
对于体外局部用药,可使用洗剂、霜剂和凝胶剂等。
所用的活性成分的有效剂量可随给药的模式和待治疗的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变化。然而,通常当本发明的化合物每天以约0.5-500mg/kg动物体重的剂量给予时,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较佳地每天以2-4次分开的剂量给予,或以缓释形式给药。对大部分大型哺乳动物而言,每天的总剂量约为1-100mg。
按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本发明多烯类双酯化合物用作血管靶向药物时,该药剂可通过口服或非肠道途径(肌肉、皮下、静脉内途径、以栓剂等其它形式)给药。药剂剂量因疾病的发展程度而异,成人通常在1和3000mg之间。
静脉用药成人最高一日剂量不超过1mg/kg,累积总量及疗程视病情及疾病种类而定,滴注液的药物浓度3-20mg/100ml。鞘内注射药物浓度10-50mg/100ml,缓慢注入,鞘内注射液的最大量一次不超过1mg,总量5-30mg。局部用药:气溶吸入时成人每次2-30mg;超声雾化吸入时本品浓度为0.01%~0.1%,每日吸入2~3次,每次吸入2~25ml;持续膀胱冲洗时每日以2-10mg加入1000ml灭菌注射用水中,按每小时注入40ml速度进行冲洗,共用3-15日。
在优选例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可通过口服以及静脉内、肌内或皮下途径给药。固态载体包括:淀粉、乳糖、磷酸氢钙、微晶纤维素、蔗糖和白陶土,而液态载体包括:无菌水、聚乙二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食用油(如玉米油、花生油和芝麻油),只要适合活性成分的特性和所需的特定给药方式。在制备药物组合物中通常使用的佐剂也可有利地被包括,例如调味剂、色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BHT和BHA。
如本文所用,“非口服”包括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腹膜内注射和滴注输液,使用合适的分散剂或润滑剂及悬浮剂,由本领域常规方法可制得注射制剂如无菌注射的水性或油性悬浮剂,无菌注射的制剂为在稀释剂中或溶液中的无毒、非口服施用的溶液或悬浮剂,例如水溶液,可用的载体或溶剂包括水、等渗盐水、无毒非挥发性油也可用作溶剂或悬浮介质。为此,可以使用任何非挥发油或脂肪酸,包括天然、合成或半合成的脂肪油和脂肪酸以及天然、合成或半合成的单、双或三甘油酯。
直肠用药的栓剂的制备可用药物与一种合适的无刺激性赋形剂混合而成,赋形剂在常温下为固体,而在肠内温度下为液体从而溶解、将药物释放到直肠中,如可可脂或聚乙二醇。
本发明可以将治疗有效量的多烯类双酯化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制得含多烯类双酯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多烯类双酯化合物配制成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这种剂型可用有效组分与至少一种添加剂混合而成,这些添加剂包括赋形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着色剂、矫味剂等,并将所形成的混合物制成粉剂、粒剂、片剂、涂层片剂、丸剂、胶囊等剂型。赋形剂包括乳糖、玉米淀粉、糖类,葡萄糖,山梨醇,结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粘合剂包括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阿拉伯树胶、黄耆胶、明胶、紫胶、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包括淀粉、琼脂、凝胶粉,结晶纤维素、碳酸钙、碳酸氢钠、柠檬酸钙、环糊精,果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滑石、聚乙二醇、硅石,硬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着色剂包括允许加到药品中的色素。矫味剂包括可可粉、薄荷醇、薄荷油、精制冰片,以及肉桂。如果需要,这些片剂和粒剂可用蔗糖、明胶等包衣。一般这些剂型可含有另外的添加剂,包括惰性稀释剂,防腐剂如对羟苯甲酸酯类,山梨酸,抗氧剂如维生素C、α-维生素E和半胱氨酸,分解剂,粘结剂,增稠剂,缓冲液,甜味剂,调味剂和香料。片剂和丸剂也可覆以肠衣。口服的液体剂型包括可药用的乳剂、糖浆、酊剂、悬液和溶液,可以含有常用的惰性稀释剂,如水。
从易于制备和给药的立场看,优选的药物组合物是固态组合物,尤其是片剂和固体填充或液体填充的胶囊。化合物的口服给药是优选的。
在使用本发明化合物进行抗真菌治疗时,还可与其他抗菌、抗病毒手段或其他治疗剂联用。例如与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辅助活性成分联用:氮唑类或非氮唑类抗真菌药物联用。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多烯类双酯化合物抑菌效果好的同时安全性提高;
2、本发明提供的多烯类双酯化合物在体内可被酯酶水解而不必用酸碱等化学方法,因而产物不会被破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所有的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
实施例1
两性霉素新戊酰氧甲基酯的制备
将两性霉素230.8mg(0.25mmol)溶于DMF2ml中,冷却-10℃并在氮气流下加入吡啶0.07ml搅拌5分钟后,加入新戊酰氧碘甲基酯181.5mg(0.75mmol)反应1小时后,倒入冰水25ml,经处理后,集滤析出的深黄色固体,压干后加入乙醇15ml,除去不溶物后,滤液浓缩近干,收集所析出的黄色固体,真空40℃烘干后得两性霉素新戊酰氧甲基酯228mg,收率87.9%。
MS ES+:M+H 1038.25
实施例2
两性霉素异丙基氧羰基氧乙基酯的制备
两性霉素461mg(0.5mmol)溶于DMF3ml中冷却到0℃,加入DBU153mg,搅拌5分钟后立即加入1-碘乙基异丙基碳酸酯219mg(0.85mmol)激烈搅拌3小时,用薄层层析示踪,反应基本完全后,倒入冰水70ml中,搅拌10分钟静置2小时,集滤,用水洗3ml×3,深黄色固体溶于甲醇,即如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有固体析出,冷置过夜,过滤,用少量稀甲醇也洗二次,40℃以下烘干,得黄色固体两性霉素异丙基氧羰基氧乙基酯359mg,收率68.2%。
MS ES+:M+H 1054.15
实施例3
制霉菌素新戊酰氧甲基酯的制备
将制霉菌素钠盐474mg(0.5mmol)溶于DMF5ml冷却-15℃,在氮气流下,加入新戊酰氧碘甲基酯242mg(1mmol),激烈搅拌半小时,反应完毕后加入水150ml,经处理后,将析出的固体过滤,用水洗净,干燥的粗品580mg,将粗品550mg溶解在20ml乙醇中,加活性炭脱色过滤,滤去不溶物,滤液减压下浓缩,集滤,析出黄色固体,用少量稀乙醇洗涤、干燥,制得淡黄色固体制霉菌素新戊酰氧甲基酯388mg,收率74.8%。
MS ES+:M+H 1040.07
实施例4
制霉菌素新戊酰氧甲基酯的制备
将制霉菌素463mg(0.5mmol)溶于DMF3ml,冷却到-5℃,在氮气流下,加入三乙胺0.2ml,pH=8-9,碘化钠370mg和新戊酰氧氯甲基酯110mg(0.73mmol)激烈搅拌一小时,加入水60ml,经处理后,集滤固体用水洗多次,压干,加入乙醇12ml,滤去不溶物,滤液减压浓缩近干,所得淡黄色固体干燥的制霉菌素新戊酰氧甲基酯350mg,收率67.4%。
MS ES+:M+H 1040.20
实施例5
制霉菌素乙酰氧乙基酯的制备
将制霉菌素231mg(0.25mmol),溶于DMSO1ml冷却-20℃,加入DBU80mg,搅拌下加入乙酰氧溴乙基酯83.5mg,反应3小时后加入水25ml,析出固体,集滤用水洗涤,压干,加入丙酮15ml,所得溶液过滤除去不溶物,丙酮滤洗液合并,减压浓缩近干,滤集固体40℃烘干,得制霉菌素新戊酰氧甲基酯150mg,收率59.3%。
MS ES+:M+H 1012.20
表1
Figure A20061002718000191
Figure A20061002718000201
实施例6
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材料与方法:
1.药品
实施例1制得的两性霉素新戊酰氧甲基酯
实施例2制得的两性霉素异丙基氧羰基氧乙基酯
实施例3或4制得的制霉菌素新戊酰氧甲基酯
实施例5制得的制霉菌素乙酰氧乙基酯
2.菌株
啤酒酵母菌(SaccHaromHces cerevisiae)悬液
取啤酒酵母菌(ATCC9763)的I号培养基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II号培养基琼脂斜面上。在32-35℃培养24小时,用灭菌水将菌苔洗下置含有灭菌玻璃珠的试管中,振摇均匀,备用。
3.药液制备
取上述实施例1-5制得的药品适量分别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加入二甲基甲酰胺制成每毫升含100单位的两性霉素溶液,并加入5%脱纤维羊血琼脂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H=10.5)定量稀释成每毫升含1.4单位与0.7单位的溶液,最后的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应为8%,按照2005版中国药典附录XIA方法测定。
4.培养基
I号培养基
    内容物     量
    胨     10g
    琼脂     15-20g
    麦芽糖     40g
    水     1000ml
除琼脂和麦芽糖外,混合上述成分,调节pH使比最终的pH值略高0.2-0.4,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滤过,加麦芽糖溶解后,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2-7.4,按需要分装,在115℃灭菌30分钟,趁热斜放使凝固成斜面。
II号培养基
    内容物     量
    胨     10g
    葡萄糖     10g
    氯化钠     10g
    琼脂     20-30g
    枸橼酸钠     10g
    水     1000ml
除琼脂和葡萄糖外,混合上述成分,调节pH使比最终的pH值略高0.2-0.4,加入琼脂,在109℃加热15分钟,于70℃以上保温静置1小时后滤过,加葡萄糖溶解后,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6.0-6.2,在115℃灭菌30分钟。
5.结果
结果显示实施例1-5制得的成品均有抑菌活性。
实施例7
制备两性霉素新戊酰氧甲基酯片剂
    含量(mg)
    两性霉素新戊酰氧甲基酯     50
    乳糖     3
    微晶纤维素     5
    淀粉     142
    硬脂酸镁     适量
由上述配方制得两性霉素新戊酰氧甲基酯片剂。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由通式1或通式2表示的多烯类双酯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Figure A2006100271800002C1
其中R是含有3-15个碳原子且具有1-2个直链或环状碳酸酯或羧酸酯基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含有4-10个碳原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选自下组:
Figure A2006100271800003C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选自下组:
Figure A2006100271800003C2
5.一种式1或式2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
(a)在pH7.2-11下,将式9或10所示的多烯类抗生素或其盐和含卤原子的酯类化合物在非质子溶剂中反应,生成式1或2所示的多烯类双酯化合物:
Figure A2006100271800003C3
其中R是含有3-15个碳原子且具有1-2个直链或环状碳酸酯或羧酸酯基团,X=Cl、Br或I;
(b)分离获得式1或式2所示的多烯类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选自下组:
Figure A2006100271800004C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加入有机碱或无机碱。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有机碱选自三乙胺、N,N-二甲苯胺、吡啶、喹啉或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稀-7。
9.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抗真菌或HIV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06100271808A 2006-06-01 2006-06-01 多烯类抗生素双酯化合物 Active CN101081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71808A CN101081860B (zh) 2006-06-01 2006-06-01 多烯类抗生素双酯化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71808A CN101081860B (zh) 2006-06-01 2006-06-01 多烯类抗生素双酯化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1860A true CN101081860A (zh) 2007-12-05
CN101081860B CN101081860B (zh) 2010-04-14

Family

ID=38911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271808A Active CN101081860B (zh) 2006-06-01 2006-06-01 多烯类抗生素双酯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8186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15541A1 (fr) * 2007-07-30 2009-02-05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tibiotiques à base de diesters de polyènes
CN110669087A (zh) * 2018-07-02 2020-01-10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两性霉素b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3104A (zh) * 2020-08-11 2020-10-20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一种两性霉素b的酯衍生物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5993A (en) * 1971-06-07 1976-03-23 Rutgers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Derivatives of polyene macrolide antibiotic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15541A1 (fr) * 2007-07-30 2009-02-05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tibiotiques à base de diesters de polyènes
US8217013B2 (en) 2007-07-30 2012-07-10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Polyene diester antibiotics
CN110669087A (zh) * 2018-07-02 2020-01-10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两性霉素b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69087B (zh) * 2018-07-02 2023-03-31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两性霉素b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3104A (zh) * 2020-08-11 2020-10-20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一种两性霉素b的酯衍生物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1860B (zh) 201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8744C (zh) 一种抑菌护理用品
JPH0283326A (ja) 原虫感染症治療用組成物
CN103610673A (zh) 药物组合物
CN102482255A (zh) 用于合成吡非尼酮(pirfenidone)的改良方法
EP2421531B1 (en) Use of nifuratel to treat infections caused by atopobium species
CN101081860B (zh) 多烯类抗生素双酯化合物
EP2174944A1 (en) Polyene diester antibiotics
EP0573682A1 (en) Tea polyphenols as anti-hyperglycemic agents
CN103360308A (zh) 1,4-二羟基-6-甲基-2-吡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658677A (zh) 洛伐他汀-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2918051A (zh) N6-(甲基二茂铁)喹唑啉-2,4,6-三胺 (h2)和其衍生物,以及用作抗菌剂、抗寄生虫剂、抗原虫和抗利什曼虫剂的药物前体
US8759549B2 (en) Compound extracted from Antrodia cinnamomea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1108224B (zh) 一种植物生物碱提取物及其制剂与用途
CN102718772A (zh) 一类羟喜树碱衍生物和其制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CN112778363B (zh) 一种硝基咪唑类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877025A (zh) 一种芬苯达唑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78364B (zh) 一种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381386B (zh) 乳糖酸阿奇霉素水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1153028B (zh) 具有抗菌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CN101143871A (zh) 头孢菌素衍生物
CN1321997C (zh) 一种稳定的噻丁啶喹啉羧酸盐在制备抗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CN113307768B (zh) 喹诺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161652B (zh) 具有抗菌活性的喹嗪类衍生物
CN112778369B (zh) 一种三唑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083243A (zh) 一种多拉菌素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ONCH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Effective date: 201202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040 HUANGPU, SHANGHAI TO: 100080 HAIDIAN,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07

Address after: 100080 No. 9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809

Patentee after: Long bright group Limited

Address before: 200040 Beijing West Road, Shanghai, No. 132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