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1692B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1692B
CN101071692B CN2007101011802A CN200710101180A CN101071692B CN 101071692 B CN101071692 B CN 101071692B CN 2007101011802 A CN2007101011802 A CN 2007101011802A CN 200710101180 A CN200710101180 A CN 200710101180A CN 101071692 B CN101071692 B CN 101071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ell
extension
action bars
to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11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1692A (zh
Inventor
佐藤贵仁
板桥隆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1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1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1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1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2Knife-and-clip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2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36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Snap-action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during a single opening operation or a single closing operation energy is first stored and then released to produce or assist the contact movement
    • H01H5/04Energy stored by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5/14Energy stored by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by twisting of torsion member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Contact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在确保操作杆有足够的行程的同时,可以将操作杆的形状设定得较小。具备与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一臂部(3b)常时接触的固定接点(5a)、和与第二臂部(3c)接触/分离的切换接点(6a),在外壳(1)的转角部,设置从该外壳的侧壁(1d)向内侧伸出形成的伸出部(1e),在外壳的伸出部(1e)的延长线上,形成允许操作杆(2)的操作部(2a)向外壳内压入的开口部(1h),在操作杆(2)上设置可与外壳的伸出部(1e)相对的伸出部(2e),在外壳的伸出部(1e)的内侧和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内侧,设置收容扭转螺旋弹簧(3)的卷绕部(3a)的弹簧收纳部(1e2)、(2c)。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由扭转螺旋弹簧构成的可动接点,通过伴随着操作杆的转动使扭转螺旋弹簧产生挠曲变形,可以进行ON/OFF切换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现有技术,公示在专利文献1中。该现有技术具有外壳、和收容在该外壳中并具有可被按压操作的操作部的可以转动的操作杆。同时,具备扭转螺旋弹簧,其具有形成可动接点并被安装在形成于操作杆上的弹簧收纳部的卷绕部、从该卷绕部的一端引出的第一臂部、和从卷绕部的另一端引出并伴随着操作杆的转动而挠曲变形的第二臂部。
另外,具备与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一臂部常时接触的固定接点、和可以与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二臂部接触/分离的切换接点。该切换接点具有可以夹压保持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二臂部的下方接点部和上方接点部,通过第二臂部伴随着操作杆的转动而产生挠曲变形,由此第二臂部被插入到下方接点部和上方接点部之间。而且,下方接点部和上方接点部分别形成为被悬臂支撑的形状。
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卷绕部以及收纳该卷绕部的操作杆的弹簧收纳部,配置在外壳的与切换接点相对一侧的外壳端部附近的大致中央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现有技术中,在未对操作杆的操作部施加按压力的初始状态下,虽然形成可动接点的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一臂部与固定接点相接触,但由于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二臂部被保持在从切换接点离开了的状态,所以固定接点和切换接点之间被遮断,开关装置处于OFF状态。若从这种状态对操作杆的操作部施加按压力,则扭转螺旋弹簧产生挠曲变形,第二臂部被插入切换接点的下方接点部和上方接点部之间,该第二臂部处于被下方接点部和上方接点部夹持的状态。即,切换接点和固定接点通过扭转螺旋弹簧导通,开关装置处于ON的状态。而且,在使操作杆转动到全行程时,操作杆的操作部碰触到外壳的外壁端部,转动停止。即,在该现有技术中,操作杆的操作部不能压入到外壳内。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3-331690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操作杆具有容纳扭转螺旋弹簧的卷绕部的弹簧收纳部,所以无法使形成该弹簧收纳部的壁部的厚度变薄,因此弹簧收纳部的形状随之变大,使得操作杆的形状有变大的倾向。因此,难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同时,因为在使操作杆转动到全行程时,操作杆的操作部碰触到外壳的外壁端部后转动停止,所以用于使扭转螺旋弹簧挠曲变形的操作杆的行程受到限制。因此,为了确保所希望的行程,操作杆的形状不得不设计得较大。由此,难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从上述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出发,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在确保其操作杆有足够的行程的同时,可以将该操作杆的形状设定得较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外壳;能够转动的操作杆,其收容在该外壳中,具有被按压操作的操作部;扭转螺旋弹簧,其形成可动接点,并具有卷绕部、从该卷绕部的一端引出的第一臂部、和从上述卷绕部的另一端引出并伴随着上述操作杆的转动而挠曲变形的第二臂部;固定接点,其与该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第一臂部始终接触;以及切换接点,其与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第二臂部接触或分离,在上述外壳的转角部设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从该外壳的侧壁向上述外壳的内侧伸出而形成,并且在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的延长线上,形成允许上述操作杆的上述操作部向上述外壳内压入的开口部,在上述操作杆上,设置能够与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相对的伸出部,在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的内侧和上述操作杆的内侧,设置有容纳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卷绕部的弹簧收纳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在外壳的转角部设置的外壳的伸出部、和操作杆的伸出部,形成了收容扭转螺旋弹簧的卷绕部的弹簧收纳部,所以能够将死区即外壳的转角部有效利用于设置扭转螺旋弹簧的卷绕部,并且可以将用于容纳扭转螺旋弹簧的卷绕部的操作杆部分设置成较小的形状。因此,可以使操作杆具有较小的形状。即使如此使操作杆具有较小的形状,因为伴随着操作杆的转动,该操作杆的操作部可以从外壳的开口部向外壳内压入,所以也可以确保该操作杆具有所希望的行程。即,本发明不仅确保操作杆有足够的行程,也可以将该操作杆的形状设定得较小。由此,外壳的形状可以变小。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操作杆具有安装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卷绕部的轴承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通过将扭转螺旋弹簧的卷绕部安装在操作杆的轴承部,可以实现扭转螺旋弹簧的稳定的保持。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固定接点保持在上述外壳上。如此构成的本发明,可以实现固定接点的稳定的保持。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在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的端面设置第一限位面,在上述操作杆的伸出部的端面,设置在上述操作杆的按压解除操作时被上述第一限位面卡止的第一限位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在操作杆的按压解除操作时,通过操作杆的伸出部的第一限位部被外壳的伸出部的第一限位面卡止,从而操作杆停止转动。由此,可以将该操作杆稳定保持在初始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分别设定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的形状和上述操作杆的伸出部的形状,使得在上述第一限位部被上述第一限位面卡止时、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的外侧面和上述操作杆的外侧面成为同一面。如此构成的本发明,在将操作杆保持在初始位置时,在操作杆伸出部和外壳的伸出部之间不产生阶梯差,可以保持美观。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在上述外壳的与设置伸出部的上述侧壁对向一侧的上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第二限位面,在上述操作杆的操作部上设置有被上述第二限位面卡止的第二限位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由于在操作杆的操作部被按压操作时,直到操作杆的操作部的第二限位部抵接于外壳的侧壁的第二限位面为止,都可以将操作部压入外壳内,使操作杆进行转动,因而可以确保该操作杆有较大的行程。另外,可以确保在按压操作时操作杆具有稳定的行程。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在上述外壳的设置上述第二限位面的上述侧壁的内部设置第三限位面,在上述操作杆上设置被上述第三限位面卡止的第三限位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在操作杆的操作部被按压操作时,也可以通过操作杆的第三限位部被外壳的第三限位面卡止以使操作杆的转动停止。即,通过第二限位面对上述第二限位部的卡止、和第三限位面对第三限位部的卡止这两方面,可以使操作杆停止,能够实现当操作杆的操作部向外壳内压入时使操作杆稳定停止的功能,并确保操作杆有高精度的行程。
本发明在确保操作杆有足够的行程的同时,可以将该操作杆的形状设定得较小,这样可以实现外壳的小型化。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实现的装置整体小型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除去了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的操作杆的背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的固定接点、及切换接点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特别表示操作杆的压入动作的途中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特别表示操作杆被压入到全行程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特别是表示操作杆被保持于初始位置的状态时的与图3对应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特别是表示操作杆的压入动作的途中状态的与图7对应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特别是表示操作杆被压入到全行程状态的与图8对应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形成主要部分的固定接点、及切换接点的立体图
图中:
1-外壳;1c-轴;1d-侧壁;1d1-侧壁;1e-伸出部;1e1-第一限位面;1e2-弹簧收纳部;1f-第二限位面;1g-第三限位面;1h-开口部;2-操作杆;2a-操作部;2a1-第二限位部;2a2-第三限位部;2b-轴承部;2c-弹簧收纳部;2d-卡止部;2e-伸出部;2e1-第一限位部;3-扭转螺旋弹簧(可动接点);3a-卷绕部;3b-第一臂部;3c-第二臂部;5a-固定接点;5b-外部端子;5c-固定接点;6a-切换接点;6a1-突起部(下方接点部);6a2-上方接点部;6a21-引导部;6b-外部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最优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除去了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的外壳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的操作杆的背面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的固定接点、及切换接点的立体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具有:由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1;和嵌入成形在该外壳1中、被外壳1保持的固定接点5a及切换接点6a。在外壳1内配置有形成可动接点的扭转螺旋弹簧3。还配置有可转动的操作杆2,该操作杆2具有被按压操作的操作部2a,以使扭转螺旋弹簧3产生挠曲变形。同时,具备覆盖在外壳1的上面、由金属板制成的罩4。
在外壳1的侧壁上形成有卡止部1a、1b,在罩4上形成有与外壳1的卡止部1a卡合的卡止爪4a、和与外壳1的卡止部1b卡合的侧板4b。通过这些卡止部1a、1b及卡止爪4a、侧板4b,罩4被固定在外壳1上。
也如图4所示,在外壳1的转角处、即在与配置固定接点5a的外壳1的侧壁1d相连的转角处,设置有从侧壁1d向外壳1的内侧伸出形成的伸出部1e。该伸出部1e的端面形成第一限位面1e1。在该伸出部1e的内侧设置有轴1c,在该轴1c和伸出部1e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容纳后述的扭转螺旋弹簧3的卷绕部3a的弹簧收纳部1e2。
在外壳1的伸出部1e的延长线上,形成有允许操作杆2的操作部2a向外壳1内压入的开口部1h。例如,对该操作杆2的形状尺寸、及外壳1的开口部1h的尺寸进行设定,使得操作杆2的操作部2a的几乎整体可以从开口部1h被容纳在外壳1内。
另外,在与外壳1的设置有伸出部1e的侧壁1d相对一侧的外壳1的侧壁1d1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面1f。进而,在外壳1的内部也形成有第三限位面1g。
如图2、3所示,上述的操作杆2除了具有上述操作部2a之外,还具有插入外壳1的轴1c的筒状轴承部2b。另外,还具有可以与外壳1的上述伸出部1e相对的伸出部2e,该伸出部2e的端面成为第一限位部2e1,其被卡止于外壳1的形成伸出部1e的端面的第一限位面1e1。
在该操作杆2的伸出部2e和轴承部2b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容纳后述扭转螺旋弹簧3的卷绕部3a的弹簧收纳部2c。即,在外壳1的伸出部1e的内侧、和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内侧,分别形成有弹簧收纳部1e2、2c。这些弹簧收纳部1e2、2c之间彼此相连通,成为容纳后述的扭转螺旋弹簧3的卷绕部3a的弹簧收纳部。
进一步的,在操作杆2上,设置有与弹簧收纳部2c相连接设置,卡住并保持后述的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二臂部3c的卡止部2d。
另外,如图2、3所示,位于外壳1的侧壁1d1侧的操作杆2的操作部2a的端面,成为被上述外壳1的第二限位面1f卡止的第二限位部2a1。进而,如操作杆2的背面图即图5所示,在该操作杆2的背面,形成有被上述外壳1的第三限位面1g卡止的第三限位部2a2。
如图3所示,在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第一限位部2e1被外壳1的伸出部1e的第一限位面1e1卡止时,分别设定外壳1的伸出部1e的形状和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形状,以使外壳1的伸出部1e的外侧面和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外侧面成为同一面。
另外,如图2、3所示,形成上述可动接点的扭转螺旋弹簧3,被安装在操作杆2的轴承部2b处,并具有:卷绕部3a,该卷绕部3a被收纳于弹簧收纳部2c,该弹簧收纳部2c形成于在外壳1的伸出部1e的内侧形成的弹簧收纳部1e2、及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内侧;第一臂部3b,其从该卷绕部3a的一端被引出,与上述的固定接点5a常时接触;以及第二臂部3c,其从卷绕部3a的另一端被引出,与切换接点6a接触/分离。如上所述,第二臂部3c被操作杆2的卡止部2d卡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3所示的未对操作杆2的操作部2a施加按压力的初始状态下,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二臂部3c与切换接点6a接触。
如图6所示,在外壳1中嵌入成形的固定接点5a、及切换接点6a是对由金属例如铜钛制的基部5、6进行加工而形成的。
即,固定接点5a是通过对从基部5立起形成的部分进行例如顶出加工而形成的。在基部5上还形成有外部端子5b,该外部端子5b被软钎焊在安装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图中未示的基板上。从而固定接点5a和外部端子5b保持导通状态。
另外,切换接点6a由突起部6a1和上方接点部6a2构成,所述突起部6a1是对基部6进行例如切开弯曲加工而形成下方接点部,所述上方接点部6a2从基部6立起并被折曲。突起部6a1呈两端支撑形状,形成刚体。位于突起部6a1上部的上方接点部6a2呈悬臂支撑形状,在其端部形成有引导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二臂部3c插入的弧状展开的引导部6a21。而且,在基部6也形成有外部端子6b,该外部端子6b被软钎焊在安装该开关装置的图中未示的基板上。从而切换接点6a和外部端子6b保持导通状态。
在制作上述切换接点6a时,在基部6上切开弯曲加工了突起部6a1后,以该由刚体构成的突起部6a1作为其与上方接点部6a2的边界高度位置的基准,使具有弹性的悬臂支撑形状的上方接点部6a2抵接于突起部6a1。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图7、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图7是表示操作杆的压入动作的途中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操作杆被压入到全行程(full stroke)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图11也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图9是表示操作杆被保持于初始位置的状态时的与图3对应的截面图;图10是表示操作杆的压入动作的途中状态的与图7对应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操作杆被压入到全行程状态的与图8对应的立体图。
上述的图3、图9表示了没有对操作杆2的操作部2a施加按压力的初始状态,这时,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第一限位部2e1被外壳1的伸出部1e的第一限位面1e1卡止。另外,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一臂部3b与固定接点5a接触,同时第二臂部3c被插入到突起部6a1和上方接点部6a2之间,被突起部6a1和上方接点部6a2夹压保持。即,第二臂部3c被保持为与切换接点6a接触了的状态。因此,在该初始状态,通过扭转螺旋弹簧3,固定接点5a与切换接点6a导通,处于ON的状态。
从这个状态开始,如果对操作杆2的操作部2a施加按压力,则操作杆2转动,如图7、图10所示,操作杆2的操作部2a被从外壳1的开口部1h压入到外壳1内,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第一限位部2e1离开外壳1的伸出部1e的第一限位面1e1。与此同时,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二臂部3c对应于操作杆2的转动而被弯曲,要从切换接点6a的突起部6a1和上方接点部6a2之间脱离。
如果使操作杆2转动到全行程,则如图8、图11所示,在操作杆2的操作部2a形成的第二限位部2a1碰到形成在外壳1的侧壁1d1上的第二限位面1f而被卡止,同时,形成在操作杆2的背面的第三限位部2a2碰到形成在外壳1内部的第三限位面1g而被卡止。由此,操作杆2的转动停止。此时,如图8所示,操作杆2的操作部2a几乎整体都被收纳于外壳1内。另外,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二臂部3c完全从切换接点6a脱离,由此固定接点5a和切换接点6a之间被遮断,开关处于OFF状态。
另外,从如此保持OFF的状态开始,例如,如果施加在操作杆2的操作部2a上的按压力减弱,则在扭转螺旋弹簧3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操作杆2向上述的相反方向,即,其操作部2a从外壳1的开口部1h向突出的方向转动。伴随着这个动作,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二臂部3c被上方接点部6a2的引导部6a21引导,插入突起部6a1和上方接点部6a2之间。另外,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第一限位部2e1碰到外壳1的伸出部1e的第一限位面1e1而被卡止,恢复到初始状态。在该初始状态下,如上所述,通过扭转螺旋弹簧3,固定接点5a与切换接点6a导通,处于ON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在外壳1的转角部设置的外壳1的伸出部1e的内侧的弹簧收纳部1e2、和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内侧的弹簧收纳部2c,形成了容纳扭转螺旋弹簧3的卷绕部3a的弹簧收容部,能够将死区即外壳1的转角部有效利用于设置扭转螺旋弹簧3的卷绕部3a。另外,可以将用于容纳扭转螺旋弹簧3的卷绕部3a的操作杆2的部分设置成较小的形状。因此,操作杆2可以形成为较小的形状。
即使如此使操作杆2的形状变小,因为伴随着操作杆2的转动,可以从外壳1的开口部1h向外壳1内压入该操作杆2的操作部2a,因此可以确保该操作杆2的所希望的行程。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确保操作杆2有足够的行程的同时,可以将该操作杆2的形状设定得较小。因此,这样可以实现外壳1的小型化,可以实现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关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通过将扭转螺旋弹簧3的卷绕部3a安装在操作杆2的轴承部2b上,可以稳定保持扭转螺旋弹簧3,可以得到高可靠性的装置。
另外,由于通过嵌入成形使固定接点5a被外壳1保持,所以可以实现固定接点5a的稳定保持,由此,也可以得到高可靠性的装置。
另外,在进行操作杆2的按压解除操作时,由于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第一限位部2e1碰触到外壳1的伸出部1e的第一限位面1e1而被卡止,从而操作杆2停止转动。因此,可以将该操作杆2稳定保持在初始位置,由此,也可以得到高可靠性的装置。
另外,在将操作杆2保持在初始位置时,外壳1的伸出部1e的外侧面和操作杆2的伸出部2e的外侧面成为同一面,在这些伸出部1e和伸出部2e之间不产生阶梯差,可以保持美观。因此,可以保护优秀的设计性。
另外,由于在对操作杆2的操作部2a进行按压操作时,直到操作杆2的操作部2a的第二限位部2a1抵接于外壳1的侧壁1d1的第二限位面1f为止,都可以将操作部2a压入外壳1内并使操作杆2转动,因而可以确保该操作杆2的较大的行程,并且可以确保按压操作时的操作杆2具有稳定的行程。由此,也可以得到高可靠性的装置。
另外,在操作杆2的操作部2a被施以按压操作时,也可以通过使操作杆2的第三限位部2a2被外壳1的第三限位面1g卡止,而使操作杆2的转动停止。即,通过第二限位面1f对上述第二限位部2a1的卡止、和第三限位面1g对第三限位部2a2的卡止这两方面,可以使操作杆2停止,能够实现当操作杆2的操作部2a向外壳1内压入时使操作杆2稳定停止的功能,并确保操作杆2有高精度的行程。由此,也可以得到高可靠性的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切换接点6a的下方接点部由两端支撑形状的突起部6a1构成,所以该突起部6a1能形成为刚体。因此,在制作切换接点6a时,可以如此形成:在形成突起部6a1后,以该由刚体构成的突起部6a1作为其与上方接点部6a2的边界高度位置的基准,使具有弹性的悬臂支撑形状的上方接点部6a2抵接于突起部6a1即可。此时,由于突起部6a1是由刚体所形成的,不会活动,因此,可以抑制形成下方接点部的突起部6a1和上方接点部6a2的边界高度位置的偏差。因此,可以使形成可动接点的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二臂部3c与切换接点6a的接触时刻的偏差变小,可以确保高精度的ON/OFF切换性能。
另外,由于切换接点6a的下方接点部由形成两端支撑形状的刚体的突起部6a1形成,所以即使将突起部6a1和上方接点部6a2的形状尺寸设定的较小,也可以抑制突起部6a1和上方接点部6a2之间的边界高度位置的偏差。由此,可以减小切换接点6a的形状,这也有利于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突起部6a1可以通过对基部6实施切开弯曲加工而比较容易形成,由此可以降低制作费用。
另外,固定接点5a可以通过对基部5实施顶出加工而比较容易形成,由此可以降低制作费用。
另外,通过上方接点部6a2的引导部6a21,可以使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二臂部3c圆滑地插入突起部6a1和上方接点部6a2之间,可以实现使扭转螺旋弹簧3的第二臂部3c相对于切换接点6a的稳定的接触/脱离动作。
另外,即使在对外部端子5b、6b分别实施了回流焊接的情况下,由于固定接点5a、切换接点6a由铜钛制成,所以可以防止这些固定接点5a、切换接点6a在回流焊接时受热变钝。因此,可以通过回流焊接高效地将外部端子5b、6b安装在图中未示的规定基板上,可以提高将本实施方式安装在基板上时的作业效率。
[其他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形成主要部分的固定接点、及切换接点的立体图。
该图12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是在从基部5立起形成的部分上进行切开弯曲加工而形成固定接点5c。对于其他的结构,与例如上述图1~图1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这样构成的装置,固定接点5c可以对基部5实施切开弯曲加工而比较容易形成。由此,能够降低制作费用。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切开弯曲加工而形成有切换接点6a包含的下部接点部即突起部6a1,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通过进行切开弯曲加工形成突起部6a1的情况。可以对基部6实施顶出加工而形成。在这样构成的装置中,可易于形成突起部6a1,由此也可以降低制作费用。

Claims (7)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壳;
能够转动的操作杆,其收容在该外壳中,具有被按压操作的操作部;
扭转螺旋弹簧,其形成可动接点,并具有卷绕部、从该卷绕部的一端引出的第一臂部、和从上述卷绕部的另一端引出并伴随着上述操作杆的转动而挠曲变形的第二臂部;
固定接点,其与该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第一臂部始终接触;以及
切换接点,其与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第二臂部接触或分离,
在上述外壳的转角部设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从该外壳的侧壁向上述外壳的内侧伸出而形成,
并且在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的延长线上,形成允许上述操作杆的上述操作部向上述外壳内压入的开口部,
在上述操作杆上,设置能够与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相对的伸出部,
在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的内侧和上述操作杆的内侧,设置有容纳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卷绕部的弹簧收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杆具有安装上述扭转螺旋弹簧的上述卷绕部的轴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接点保持在上述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的端面设置第一限位面,在上述操作杆的伸出部的端面,设置在上述操作杆的按压解除操作时被上述第一限位面卡止的第一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分别设定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的形状和上述操作杆的伸出部的形状,使得在上述第一限位部被上述第一限位面卡止时、上述外壳的伸出部的外侧面和上述操作杆的外侧面成为同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的与设置伸出部的上述侧壁相对一侧的上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第二限位面,在上述操作杆的操作部上设置有被上述第二限位面卡止的第二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壳的设置上述第二限位面的上述侧壁的内部设置第三限位面,在上述操作杆上设置被上述第三限位面卡止的第三限位部。
CN2007101011802A 2006-05-12 2007-05-09 开关装置 Active CN101071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4139 2006-05-12
JP2006134139 2006-05-12
JP2006134139A JP4628307B2 (ja) 2006-05-12 2006-05-12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1692A CN101071692A (zh) 2007-11-14
CN101071692B true CN101071692B (zh) 2010-06-09

Family

ID=38839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11802A Active CN101071692B (zh) 2006-05-12 2007-05-09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628307B2 (zh)
KR (1) KR100892890B1 (zh)
CN (1) CN101071692B (zh)
TW (1) TW20080988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5402U (ja) * 2009-09-04 2009-11-1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CN102891020B (zh) * 2011-07-22 2015-04-29 西门子公司 一种低压隔离开关装置
DE102019135386A1 (de) * 2019-01-04 2020-07-09 C & K Components Sas Elektrischer Schalter vom Schliessertyp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2344B2 (ja) * 1985-01-25 1994-06-0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押釦装置
JPH03124435U (zh) * 1990-03-28 1991-12-17
JP3569079B2 (ja) * 1996-07-08 2004-09-2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JPH113633A (ja) * 1997-06-11 1999-0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バースイッチ
JP2000149715A (ja) * 1998-11-06 2000-05-30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スイッチ
JP4044364B2 (ja) * 2002-05-09 2008-02-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331690A 2003.11.21
JP特开平10-21789A 1998.01.23
JP特开平10-92266A 1998.04.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305482A (ja) 2007-11-22
JP4628307B2 (ja) 2011-02-09
TW200809889A (en) 2008-02-16
TWI328240B (zh) 2010-08-01
KR20070109937A (ko) 2007-11-15
KR100892890B1 (ko) 2009-04-15
CN101071692A (zh)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60623B1 (ko) 포크인 와이어 컨택트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KR940002139Y1 (ko) 메모리카아드 커넥터
EP1310968B2 (en) Switch apparatus
EP1835574B1 (en) Electrical jack having switch mechanism
EP0942446B1 (en) Lever switch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255905C (zh) 具有可摆动锁定件安装其上的弹出控制杆的卡连接器
EP2782111B1 (en) Switch
CN101071692B (zh) 开关装置
TWI654636B (zh) Switching device
EP1182673B1 (en) Switch device
KR100887613B1 (ko) 메모리 카드용 커넥터 및 상기 메모리 카드용 커넥터를구비한 휴대 단말
CN101295849A (zh) 电气器件用插座
JP4195634B2 (ja) スイッチ
JP5400864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20050095886A1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an eject mechanism easy to operate and assuring reliable movement
CN1053520C (zh) 旋转操作型开关
KR100549028B1 (ko) 스위치 장치
JP281444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01996808B (zh) 滑动开关
KR100298507B1 (ko) 스위치
KR101076652B1 (ko) 커넥터 및 검출 스위치
JP2004103377A (ja) Icソケット
JP3835982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H0515237U (ja) 接点開閉装置
JP2007305483A (ja) 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