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0664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0664A
CN101070664A CN 200710102439 CN200710102439A CN101070664A CN 101070664 A CN101070664 A CN 101070664A CN 200710102439 CN200710102439 CN 200710102439 CN 200710102439 A CN200710102439 A CN 200710102439A CN 101070664 A CN101070664 A CN 101070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ringe
flush joint
needle cylinder
joint pin
sewing mach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024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喜文
卡洛·坎波卢奇
森本邦彦
御堂政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imo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imo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imo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rimo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0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0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的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针杆机构(2)、针筒机构(5)和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6)。针杆机构(2)具有上下运动的针杆(7)、在该针杆下端保持的平缝针(10)。针筒机构(5)具有外针筒(49)和内针筒(48),与平缝针(10)的上下运动同步而形成平缝针脚。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6)设置成可使针筒机构(5)经接近所述平缝针(10)的位置和离开平缝针的位置而移动,在离开平缝针(10)的位置可进行跳针。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进行平缝针脚有意识的跳针的工业用缝纫机。
背景技术
例如,为了高效率地进行生产,粗斜纹棉布裤或宽松长裤等的缝制通过以下工序来进行。即,如图25所示,在断面呈近似U字形状弯折的长条的腰带坯布片200的开口部中,插入前后身大片坯布片201的端部,并将该各前后身大片坯布片201…和腰带坯布片200的内侧202的重合部分以及不存在各前后身大片坯布片201…的腰带坯布片200的外侧203仅以给定距离A进行锁缝,此后生成仅以给定距离B不进行锁缝的跳针部分(非缝合部分)204、205,再仅以一定距离A进行锁缝,以所谓间歇性的缝制连续性地进行锁缝。然后,为了从该锁缝后的坯布片200、201…中取出1份的宽松长裤等的坯布片,而切断前述腰带坯布片200的给定位置C、C,并将该切断后的腰带坯布片200的切断端面200a如图26所示向箭头D方向折入,将该折入后的端部如图27所示进行缝合并形成缝合处206 而进行端面处理。经过这样的工序后,由于能够将宽松长裤等的前后身大片坯布片201和腰带坯布片200迅速且大量地进行锁缝,所以最终能够显著地提高粗斜纹棉布裤或宽松长裤等的生产效率。作为有意识地生成跳针部分的像上述那种间歇式的锁缝装置,例如由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2-47238号公报)公开。
这样,当间歇性地将前后身大片坯布片201…和腰带坯布片200进行锁缝时,在对腰带坯布片200的切断端面200a进行端面处理上极为便利。即,在不生成跳针部分而将该前后身大片坯布片201…和腰带坯布片200连续进行锁缝的情况下,在缝合后必须将腰带坯布片200的切断端面200a附近的针脚仅脱散切断端面200a的折入量程度,但是,在将前后身大片坯布片201…和腰带坯布片200间歇地进行锁缝的情况下,在锁缝后不需要将腰带坯布片200的切断端面200a附近的针脚脱散,这样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缝制作业效率。
上述腰带坯布片200的内侧202和外侧203都为锁缝方式。
但是,在将腰带坯布片200的内外都进行锁缝的缝纫机中,例如,为了得到旧衣服质感而对新的粗斜纹棉布裤等实施做旧加工(洗涤、刷布)时,由于腰带坯布片200的被锁缝的外侧203容易伸缩,所以该处会松弛或歪扭,会产生缝制质量不高及不能得到美观的腰围线的问题。
作为其对策,要求腰带坯布片200的外侧203的缝合为伸缩性小的平缝。在对腰带坯布片200的外侧203进行平缝时,在对新的粗斜纹棉布裤等实施洗涤等做旧加工时,腰带坯布片200的外侧203的缝合处也不会伸缩,能够防止松弛及歪扭的发生。仅能够进行平缝的缝纫机例如由专利文献2、3(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3598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246296号公报)等公开。
另一方面,即使在对腰带坯布片200的外侧203进行平缝的情况下,也优选有意识地生成跳针部分的间歇性平缝,以在平缝后不脱散腰带坯布片200的切断端面200a附近的针脚,而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以往由于不存在具有这种平缝的跳针机构的缝纫机,所以不能够实现有意识地生成跳针的间歇性平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有意识地生成跳针的间歇性平缝的缝纫机。
如技术方案1所述,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参照图1~图24所付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缝纫机具有针杆机构2和针筒机构5,所述针筒机构5具有上下运动的针杆7和在该针杆下端上保持的平缝针10,所述针筒机构5具有:外针筒49,其以能够围绕针筒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着;内针筒48,其相对该外针筒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该外针筒内,并且,在内针筒的外周部具有内针筒止动件50;内针筒旋转止动板55,其与该内针筒的所述内针筒止动件相抵接,将内针筒48与外针筒49一同旋转的动作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所述针筒机构与所述平缝针10的上下运动协作而形成平缝针脚,其特征在于,具有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6,该跳针机构设置成可使所述针筒机构5经接近所述平缝针10的位置和离开所述平缝针10的位置而移动,所述针筒机构5在离开所述平缝针10的位置可进行跳针。
根据这种结构,例如对腰带坯布片的外侧,能够用针筒机构和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进行间歇性平缝而生成有意识的跳针。
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针筒机构5组装在针筒基座53中,可与该针筒基座一同经接近所述平缝针的位置和离开所述平缝针的位置而移动。由此,能够使针筒机构简单且可靠地移动。此时,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针筒机构5可与所述针筒基座53一同通过气缸70而进行移动,从而能够更简单地构成针筒机构的移动机构。
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在所述针筒轴61上固定有斜齿轮62,该斜齿轮与固定在下轴20上的斜齿轮63相啮合,而将下轴20的旋转传递给与该下轴2垂直的针筒轴61。因此,由于斜齿轮的齿相对轴倾斜地切口,所以在跳针时使针筒机构离开平缝针时也能够保持啮合状态,在再次将针筒机构接近平缝针时与下轴的传动能够毫无问题地进行。
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该缝纫机具有微调机构75,该微调机构对所述平缝针10和与该平缝针接近的所述针筒机构5之间的间隙进行微调整。因此,平缝针与针筒机构之间的间隙能够正确地生成。
技术方案6的缝纫机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所述微调机构75,通过使保持所述气缸70的气缸托架72和所述针筒基座53结合成一体,并对与设置在所述气缸托架72上的内螺纹82螺合的调节螺钉81进行旋转操作,从而可使该气缸托架与针筒基座一同移动。因此,通过使调节螺钉旋转,而能够正确且简单地生成平缝针与针筒机构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缝纫机,由于可实现对例如腰带坯布片的外侧进行间歇性平缝而有意识地生成跳针,在对如此缝制的新的粗斜纹棉布裤等实施洗涤等做旧加工时,也能够防止腰带坯布片的外侧缝合处松弛或歪扭。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缝纫机机头部在拆除缝纫机臂部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为从图1中拆除差板16状态下的缝纫机机头部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缝纫机机头部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缝纫机机头部的主视图。
图5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3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3中D-D线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3中E-E线的剖视图。
图9为从图1中拆除缝纫机机架状态下的整体立体图。
图10为从图1中拆除缝纫机机架状态下的针筒机构、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的俯视图。
图11为从图1中拆除缝纫机机架状态下的针筒机构、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3为沿图10中F-F线的剖视图。
图14为沿图10中G-G线的剖视图。
图15为沿图10中H-H线的剖视图。
图16为使分纱器移动到导纱位置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7为使分纱器移动到后退位置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8为使分纱器移动到导纱位置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9为使分纱器移动到后退位置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0A、图20B为分纱器的气缸的剖视图,图20A表示分纱器移动到导纱位置后状态,图20B示出分纱器移动到后退位置后状态。
图21为针筒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2为针筒机构的微调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3A、图23B、图23C为针筒机构的动作图,图23A为表示针筒机构接近平缝针状态的主视图,图23B为表示针筒机构接近平缝针状态的俯视图,图23C为表示针筒机构接近平缝针状态的局部剖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4为表示针筒机构离开平缝针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5为表示对坯布片缝合及跳针情况下的概略图。
图26为将腰带坯布片的切断部分放大表示的概略图。
图27为表示将腰带坯布片的切断后的端部向内部折入并将该端部缝合状态的部分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缝纫机机头部在拆除缝纫机臂部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为从图1中拆除差板16状态下的缝纫机机头部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缝纫机机头部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缝纫机机头部的主视图,图5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图6为沿图3中C-C线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中3D-D线的剖视图,图8为沿图3中E-E线的剖视图。在各图中,图中所示的缝纫机为能够同时进行有意识地生成跳针部分的间歇性锁缝和平缝的缝纫机。为此,该缝纫机在缝纫机机头部1具有针杆机构2、通过与针杆机构2的协作而形成锁缝针脚的弯针(looper)机构3、锁缝针脚的跳针机构4、通过与针杆机构2的协作而形成平缝针脚的针筒机构5以及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6。
如图1、图4、图5所示,针杆机构2具有接受未图示的缝纫机臂部内上轴的旋转而上下运动的针杆7、在固定在该针杆7下端上的针株8上并列地保持的锁缝针9及平缝针10。在与锁缝针9及平缝针10的下方对应的针板基座83上安装有将锁缝针板11及平缝针板12一体化的针板。在锁缝针板11的下部上具有锁缝输送齿(未图示),在平缝针板12的下部上具有平缝输送齿(未图示)。
弯针机构3,其自身为公知的机构,如图5、图8、图18所示,具有弯针15和分纱器17。弯针15在嵌插于弯针轴18左端侧的弯针台19的上面上沿着左右方向并列地固定有数根。如图5所示,弯针轴18通过弯针驱动机构,而可在轴线方向(与图1所示的坯布进给方向F相垂直的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围绕着轴线摆动,其中,弯针驱动机构包含有通过缝纫机电机(未图示)而在一方向上旋转的下轴20、安装在该下轴20的左端侧上的弯针曲轴21、一端被连接在该弯针曲轴21上的弯针驱动杆22。由此,弯针15与锁缝针9的上下运动同步地以底线与针线结合的方式进行椭圆运动,形成锁缝针脚,从而可实现双线锁缝。
如图16所示,分纱器17具有钩纱用爪17a,并安装在分纱器轴23的左端部上,该分纱器轴23可通过分纱器驱动机构而在与坯布进给方向F垂直的左右方向(图16中的箭头G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如图9所示,分纱器驱动机构具有安装在前述下轴20的中间部上的曲轴(偏心轴)24、分纱器驱动轴25、分纱器操纵杆26、分纱器拉杆27、分纱器轴23,随着下轴20的旋转,使分纱器轴23在与坯布进给方向F垂直的左右方向(图16中的箭头G方向)往复运动。如图9、图1 6所示,在分纱器轴23的左端部上由螺栓29等固定着气缸28,在该气缸28上安装有可动分纱器安装台30,在该可动分纱器安装台30上由螺栓32等固定有分纱器辅助台31,在该分纱器辅助台31上由止动螺钉33等固定有分纱器17。这样一来,分纱器17随着分纱器轴23的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而将弯针15的底线钩挂在钩纱用爪17a上并使其靠近针线。
锁缝针脚的跳针机构4设置成:通过上述气缸28使上述分纱器17经向与坯布进给方向F大致相同的后方向前进而进行导纱的导纱位置(参照图18)、和从该导纱位置向坯布进给方向相反方向后退的后退位置(参照图19)在前后方向进退移动,从而可在前述后退位置跳针。
即,如图20A、图20B所示,在上述气缸28上,左右平行地并排设置着缸体部34和导引孔35。复动式的活塞36以可在前后方向往复运动的方式插入到缸体部34中,缸体部34内的前方开放端侧被活塞杆端盖37、活塞杆托板38及密封件39等闭塞,在这些活塞杆端盖37、活塞杆托板38中贯通有活塞杆40,导引杆41通过缸套42插入到导引孔35中。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上述可动分纱器安装台30在俯视状态下为L形状,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基板部30a和从该基板部30a的左端向后方延伸的臂部30b,在臂部30b上固定着上述分纱器辅助台31。如图16、图20A、图20B所示,在该可动分纱器安装台30的基板部30a上左右并列地设置有螺纹孔43和贯通孔44,在该螺纹孔43中螺合有上述活塞杆40的前端的螺纹部40a并由螺母45拧紧固定,上述导引杆41的前端部由螺栓46等固定到贯通孔44中。
然后,活塞36由于向其两侧交互地吸入空气而在前后方向上往复运动,通过向后方向的伸出运动,分纱器17移动到向与坯布进给方向F大致相同的后方向(箭头H方向)前进而进行导纱的导纱位置(参照图16、图20A),通过向前方向的缩回运动,分纱器17移动到向坯布进给方向相反方向、即向前方向(箭头I方向)后退的后退位置上(参照图17、图20B)。
因而,当前在使活塞36伸出运动而将分纱器17移动到导纱位置上的状态下,使分纱器轴23在左右方向上往复驱动时,由于分纱器17在左右方向上往复驱动而钩挂弯针15的底线47(参照图18)使其靠近针线(未图示),从而进行锁缝(例如参照图25的腰带坯布片200的内侧202的锁缝针脚)。在使活塞36进行缩回运动时,由于分纱器17移动到向坯布进给方向相反方向、即向箭头I所示的前方向后退的后退位置上,分纱器17不能钩挂弯针15的底线,所以坯布片只向进给方向F前进而不进行锁缝,进行跳针(例如,参照图25的腰带坯布片200的内侧202的锁缝针脚的跳针部分204)。此外,往复式的活塞36的往复运动的控制是由控制装置(未图示)自动控制的,该控制装置基于检测出坯布片的终端缘(图28中201b)和始端缘(图28中201a)的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进行控制。
这样,由于分纱器17以能够在与弯针15的运动方向相同的前后方向上进退运动的方式设置,所以能够不与弯针15干涉地可靠地进行有意识的跳针。此外,由于即使以将分纱器17的钩纱用爪17a如图18所示那样位于比弯针15的最外周轨道J更下侧位置的方式尽可能地接近弯针15,也不会与该弯针15干涉,所以能够准确地钩挂弯针15的底线47进行导纱,能够防止无意识的跳针的发生,而总是进行正确的锁缝。此外,若采用在与弯针15的运动方向相同的前后方向上运动的分纱器17,则即使在多根的锁缝针9…中的针9、9之间的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也可毫无问题地使用。由于使用复动式的活塞36使分纱器17在前后方向上进退运动,从而能够与缝纫机的高速运转相对应。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气缸28的活塞36使分纱器17直线地前后运动,但也可取代它而使用旋转缸使分纱器17圆弧运动地前后运动。
下面,对通过与上述针棒机构2的协作而形成平缝针脚的针筒机构5及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6进行说明。
针筒机构5,其自身为由水平全旋转式的针筒构成的公知的机构,如图5、图7、图9~图15、图21所示,具有内针筒48和外针筒49。如图21所示,在内针筒48中,设置有内针筒止动件50、开松机挡块51、梭心支柱52。如图23B所示,内针筒止动件50是为防止内针筒48的旋转而在内针筒上缘的外侧水平方向上设置的突起,其如图14、图23B所示,在与平缝针板12分离后,嵌合在内针筒旋转止动板55的切口56中,该内针筒旋转止动板55由螺栓54垂直状地固定在与针筒机构5一体地组装的针筒基座53的一侧面(左侧面)上。如图23B所示,切口56构成为在内针筒旋转止动板55上设置的前进挡块57a与后退挡块57b之间的空隙,该切口56的宽度设定得比内针筒止动件50的宽度大。因而,内针筒48的旋转被限制在与一对前进挡块57a与后退挡块57b接触的很小的一定范围内。开松机挡块51为与后述的开松机对置的突起。梭心支柱52为用于在内针筒48内安装梭心58的支承轴。在该梭心支柱52的上端部上设置有梭心压脚59。
上述切口56及前进挡块57a和后退挡块57b在以往一般的针筒机构中一体地形成在平缝针板的背面侧上,但是,在本针筒机构5中,由于为了能够实现后述那样的有意识的跳针而使针筒机构5与针筒基座53一同移动,所以如上所述地与平缝针板12分离,并且形成在垂直地安装于针筒基座53一侧面上的内针筒旋转止动板55上。
另一方面,如图21、图23B所示,在外针筒49中,设置有剑尖60及针筒轴61。剑尖60为爪,其用于捕捉由平缝针10引导的上线,使其围绕内针筒48的外周而形成线圈,从而在与底线之间构成平缝针脚。如图7、图23C所示,与下轴20垂直相交的针筒轴61在其下部上固定着小直径的斜齿轮,在该斜齿轮62上啮合有固定在下轴20左端上的大直径斜齿轮63,而将下轴20的旋转向外针筒49传动,与此同时,针筒轴61通过在其上部一体地形成的偏心凸轮64来驱动后述的开松机。
在针筒机构5中,除内针筒48及外针筒49之外,根据需要附加了公知的开松机机构。如图21、图23A、图23B、图23C所示,该开松机机构由开松机65、开松机操纵杆66及开松机连杆67构成。该开松机连杆67为将针筒轴61的偏心凸轮64与开松机操纵杆66以可连动的方式连接的连杆。此外,如图7、图15、图21所示,针筒机构5在此之外具有将针筒轴61支持在针筒基座53内的针筒轴承97、针筒轴上托板98、轴承99以及图14所示地通过螺栓101安装在针筒基座53的一侧面(左侧面)上的针筒基座盖100等。
如此构成的针筒机构5如图1~图4所示那样地与弯针机构3并排安装到缝纫机机头部1上。
下面,参照图23A、图23B、图23C对针筒机构5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23A、图23B、图23C中,当驱动缝纫机时,外针筒49将围绕着通过斜齿轮63、62而受到下轴20的旋转而被驱动的针筒轴61顺时针方向(箭头K方向)全旋转,开松机65以开松机操作杆轴承68为支点在箭头MN方向摇摆运动。通过该开松机65的摇摆运动,从而穿过平缝针10的上线能够容易地通过内针筒止动件50与前进挡块57a之间的间隙,能够完全围绕内针筒48的外周。
即,随着外针筒49的剑尖60朝箭头K方向旋转,该剑尖60捕捉由平缝针10导引的上线,并使其围绕在内针筒48的外周以形成线圈。进入内针筒48外周的上线的线圈,从该上线离开前进挡块57a并要进入切口56的位置沿箭头K方向依次运动。前述上线在离开前进挡块57a并进入切口56中的时刻,开松机65在箭头N方向为最大移位。因此,在内针筒48的内针筒止动件50与前进挡块57a之间形成了空隙,前述上线穿过内针筒50与前进挡块57a之间的空隙。
然后,随着开松机65在箭头M方向为最大移位,在内针筒止动件50与后退挡块57b之间产生空隙,形成为线圈的上线通过该空隙并从剑尖60处脱落。这样一来,穿过内针筒止动件50与后退挡块57b之间空隙的上线与从梭心58输送出的底线缠绕而形成平缝针脚。例如,在图25的腰带坯布片200的外侧203上形成有平缝针脚。另外,上线从剑尖60脱落后,外针筒49空转1周,第2转时再次由剑尖60捕捉上线,反复地进行上述一连串的动作。
此外,正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开松机65是为了上线良好地脱落而设置的,但这不是必须的。
下面,参照图5、图6、图10、图13~图15、图22~图24对作为本发明最大特征的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6进行说明。
该跳针机构6以能够使针筒机构5经接近针杆机构2的平缝针10的位置(参照图23A、图23B、图23C)与离开平缝针10的位置(参照图24)移动的方式设置,在离开平缝针10的位置上可进行跳针。如图10、图13、图15所示,针筒机构5组装进针筒基座53中,并以与该针筒基座53一同可通过气缸70移动的方式设置。针筒机构5脱离平缝针10的定时与前述锁缝针脚的跳针机构4的分纱器17退离导纱位置同步进行。
针筒基座53由气缸70定位。即,如图10、图21、图22所示,气缸70通过使用气缸托架72并将螺栓74紧固到在该气缸保持部72a与螺钉接受部72b之间设置的长孔73中,从而被固定到缝纫机机头部1上,该气缸托架72将用螺栓71紧固来保持气缸70的气缸保持部72a和螺栓接受部72b在左右隔着规定间隔且以相对置形状存在,但在该固定之前,首先,由微调机构75将平缝针10与接近该平缝针10的针筒机构5的剑尖60之间的间隙进行微调整,微调整后,通过用螺栓74紧固气缸托架72,而将气缸70固定到缝纫机机头部1上。如图6、图14、图21所示,气缸70的活塞杆76的突出端部通过螺栓79、螺母80等而与利用螺钉77固定到针筒基座53的另一侧面(右侧面)上的托板78结合。
上述微调机构75通过将保持气缸70的气缸托架72、和针筒基座53结合成一体,使调节螺钉81螺合到气缸调节72中,并转动该调节螺钉81,从而该气缸托架72可与针筒基座53一同移动。即,如图22所示,微调机构75具有调节螺钉81、在气缸托架72的螺钉接受部72b上设置的内螺纹82和以与螺钉接受部72b相对置的方式通过螺栓84而固定到针板基座83上的托架85。并且,如图10所示,调节螺钉81与气缸托架72的内螺纹82螺合,并且调节螺钉81的前端部与托架85可空转结合。当然,通过旋转调节螺钉81,而能够使气缸托架72与气缸70一同在左右方向移动进行定位。在该定位后,将气缸托架72用螺栓74紧固到缝纫机机头部1上。
如图7所示,针筒基座53在针板基座83的下表面通过线性导轨86可直线移动地以半悬空状态安装着。如图7、图21和图22所示,线性导轨86由槽形部件86a和方杆部件86c构成,该槽形部件86a通过螺钉87、87固定到针板基座83下表面上,该方杆部件86c通过球状或针状的转动部件86d(参照图7)可自由滑动地嵌装到该槽形部件86a下表面的槽86b中,并通过螺栓89固定到针筒基座53的上表面上。
这样一来,通过使气缸70的活塞杆76前进(突出),从而针筒机构5与针筒基座53一同移动到接近平缝针10的位置(参照图23A、图23B、图23C),在该状态下,进行上述的平缝,当结束仅规定距离的平缝时,通过使活塞杆76后退,针筒机构5与针筒基座53一同移动到从平缝针10离开仅规定距离的位置(参照图24),由此,形成平缝针脚的跳针部分。该跳针部分形成在例如与图25的腰带坯布片200外侧的跳针部分205相当的部分。另外,气缸70的控制与上述锁缝针脚的跳针机构4中的复动式活塞36的往复运动控制的情况同样,通过控制装置(未图示)来与复动式活塞36的控制同时地进行自动控制,该控制装置基于检测出坯布片的终端缘(图25中为201b)和始端缘(图25中为201a)的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进行控制。
在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6中,作为针筒机构5脱离平缝针10的定时,在上线勾挂在剑尖60上时,一旦针筒机构5脱离平缝针10,就发生断纱,因此,在从上线脱离剑尖60时起到在下个工序中再次由剑尖60勾挂期间,针筒机构5离开平缝针10。由此,能够防止断纱。
根据上述构成的缝纫机,例如,在粗斜纹棉布衫或宽松长裤等的缝制时,若参照图28进行说明,则可分别同时实现:对腰带坯布片200外侧203,利用针筒机构5和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6生成跳针的间歇性平缝;以及对腰带坯布片200内侧202,利用弯针机构3和锁缝针脚的跳针机构4生成跳针的间歇性锁缝。因此,在实施洗涤等做旧加工时也能够有效地缝制在腰带坯布片200的外侧203的缝合处无松弛或歪扭的粗斜纹棉布衫等。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缝纫机由锁缝和平缝的组合而形成,但本发明同样也可适用于平缝专用的缝纫机。

Claims (6)

1、一种缝纫机,具有针杆机构和针筒机构,所述针杆机构具有上下运动的针杆和在该针杆下端上保持的平缝针,所述针筒机构具有:外针筒,其以能够围绕针筒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着;内针筒,其相对该外针筒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该外针筒内,并且,在内针筒的外周部具有内针筒止动件;内针筒旋转止动板,其与该内针筒的所述内针筒止动件相抵接,将内针筒与外针筒一同旋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所述针筒机构与所述平缝针的上下运动协作而形成平缝针脚,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具有平缝针脚的跳针机构,该跳针机构设置成可使所述针筒机构经接近所述平缝针的位置和离开所述平缝针的位置而移动,并且,所述针筒机构在离开所述平缝针的位置可进行跳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机构组装在针筒基座中,可与该针筒基座一同经接近所述平缝针的位置和离开所述平缝针的位置而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机构可与所述针筒基座一同通过气缸而进行移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筒轴上固定有斜齿轮,该斜齿轮与固定在下轴上的斜齿轮相啮合,而将下轴的旋转传递给与该下轴垂直的针筒轴。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具有微调机构,该微调机构对所述平缝针和与该平缝针接近的所述针筒机构之间的间隙进行微调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机构,通过使保持所述气缸的气缸托架和所述针筒基座结合成一体,并对与设置在所述气缸托架上的内螺纹螺合的调节螺钉进行旋转操作,从而可使该气缸托架与针筒基座一同移动。
CN 200710102439 2006-05-08 2007-05-08 缝纫机 Pending CN1010706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8821A JP2007296253A (ja) 2006-05-08 2006-05-08 ミシン
JP2006128821 2006-05-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0664A true CN101070664A (zh) 2007-11-14

Family

ID=38766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02439 Pending CN101070664A (zh) 2006-05-08 2007-05-08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296253A (zh)
CN (1) CN1010706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9438A (zh) * 2007-06-07 2008-12-10 日星产业缝制机械株式会社 链缝缝纫机的线迹跳针装置
CN104120560A (zh) * 2013-04-23 2014-10-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718A (zh) * 2022-03-23 2022-06-03 江苏梦兴诺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水煮莲藕加工用莲藕表面污泥自动清洗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9438A (zh) * 2007-06-07 2008-12-10 日星产业缝制机械株式会社 链缝缝纫机的线迹跳针装置
CN101319438B (zh) * 2007-06-07 2012-10-31 日星产业缝制机械株式会社 链缝缝纫机的线迹跳针装置
CN104120560A (zh) * 2013-04-23 2014-10-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96253A (ja) 200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0401B2 (en) Sewing machine for covering chain stitch
CN101070664A (zh) 缝纫机
JP2009061020A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CN1043794C (zh) 具有差动送布机构的筒式底板缝纫机
CN101070665A (zh) 缝纫机
CN1861872A (zh) 缝纫机的分纱器机构
CN100363549C (zh) 缝纫机及用于缝纫机的穿线方法
CN101275340B (zh) 钉扣缝纫机
US6904854B1 (en) Transverse longitudinal-cylinder sewing machine
US6032597A (en) Shuttle hook driver for sewing machine
JPH0770903A (ja) 刺繍ミシン
JP5089120B2 (ja) ミシンの全回転釜
JP2009011595A (ja) ミシン
CN100400736C (zh) 一种缝纫机用的勾线传动机构
JP2974557B2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い目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4992286U (zh) 一种新型缝纫机
US3036534A (en) Apparatus for sewing on buttons
JPH0751476A (ja) シリンダー型ミシン
JP3693139B2 (ja) ミシンの半回転釜駆動装置
JP4971004B2 (ja) ミシン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05058700A (ja) ミシンの針受け装置
KR200474551Y1 (ko) 미싱의 루퍼 장치
JP2002224477A (ja) 飾り縫いミシン
JP3673601B2 (ja) 縫い目およびその形成装置
US432957A (en) Isl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