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1540A - 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1540A
CN101061540A CNA2005800390548A CN200580039054A CN101061540A CN 101061540 A CN101061540 A CN 101061540A CN A2005800390548 A CNA2005800390548 A CN A2005800390548A CN 200580039054 A CN200580039054 A CN 200580039054A CN 101061540 A CN101061540 A CN 101061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ntioned
recording
carrier
reprodu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90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盐野照弘
伊藤达男
西野清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1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15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7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layers having properties involved i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e.g.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s or sensitising layers or dielectric layers, which are protecting the record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G11B7/245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containing a polymeric componen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 G11B7/253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comprising resi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 G11B7/253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comprising resins
    • G11B7/253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comprising resins polycarbonates [P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 G11B7/253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comprising resins
    • G11B7/2538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comprising resins polycycloolefins [PCO]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G11B7/246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containing dyes
    • G11B2007/2461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containing dyes two or more dyes in one lay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G11B7/246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containing dyes
    • G11B2007/246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containing dyes fluorescent dy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5Recording involving reflectivity, absorption or colour chang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G11B7/25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containing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记录媒体及对该媒体进行记录/再生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该信息记录媒体包括基板和形成在上述基板上的具有记录层的记录部,上述记录部通过由记录光改变上述记录层的光学常数来进行三维记录,降低来自上述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被设置在上述记录部的再生光入射侧的相反一侧。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对记录坑进行三维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及对该媒体进行记录再生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按良好的SN比,对记录层进行再生的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光学信息记录媒体,有CD(压缩盘)、DVD(数字多用途盘)等光盘及光卡存储器等予以利用。
为了实现记录信息的更大容量,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述了如图8所示的信息记录媒体,该信息记录媒体是记录层101被三维地层压多层而形成的记录媒体。
该信息记录媒体114,在玻璃透明基板109上有记录部103,该记录部103是由使用了作为光子模式(photon mode)记录材料的氨基甲酸乙酯-尿素共聚物材料的记录层101a~101d、以及由PVA(聚乙烯醇)膜和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构成的中间层102a~102c交替层压而形成的。
在信息记录媒体114中,作为记录光107,例如,脉冲宽度约为100飞秒(femtosecond)的峰值功率的较高的脉冲激光,通过物镜106而被聚光到所希望的记录层101c,由此来记录信息。当这种记录光107被聚光到记录层101上时,通过非线形吸收现象之一的双光子吸收过程,只在光的功率密度较高的部分(聚光点)产生像波长减半那样的吸收,记录坑105则被写入。因此,即使记录层增加,也由于只在聚光点才会产生双光子吸收,所以,抑制了记录光的衰减,即使在位于下层的记录层,也可以进行充分的记录。
另一方面,再生时,通过再生光107以低功率被聚光到记录坑105,而其再生用的反射光108经物镜106在光检测器(图中未标示)受到检测,以此来再生信号。
这样,由于记录有记录坑105的记录层101在物镜106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上被三维层压多层,所以,记录部103的三维记录成为可能,从而可增大信息容量。
然而,通过记录层在光轴方向(Z轴方向)上被三维地层压多层来增大信息容量的传统的信息记录媒体114,在记录层的层数较多时,再生用的反射光108的强度不能充分地得到。即,当记录层的层数较多时,由于光轴方向的光的衰减变大,位于下层的记录层得不到足够的再生光的反射率。由于提高对记录层的再生光的反射率会导致再生光的透过量减少,所以,在上层部分的记录层中,再生光的反射率一旦增加,再生光就不能被充分地照射到下层的记录层。因此,增大记录层的反射率,提高来自记录坑105的用于再生的反射光108的强度比较困难。在上述传统的可进行三维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中,例如,再生光的反射率为0.1~1%以下的较小的值。
另外,这种可进行三维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与CD或DVD等不同,它在透明基板109和记录部103之间没有形成金属反射膜。其理由是因为,如上所述,由于可进行三维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其再生光的反射率较低,所以当透过了记录部的光通过金属反射膜反射时,会变成杂散光而使再生信号的SN比降低。
因此,如图8所示,穿过具有多层记录层101的记录部103的透过光110中的一部分,变成来自基板侧的各种反射光111。例如,入射光的80%左右功率的光110a进入透明基板109。然后,例如,其中96%左右功率的光(入射光的77%)变成透过光112a而透进空气中。剩下的4%(入射光的3%)左右的光则在透明基板109的背面113被反射(反射光111a)。该反射光111a的一部分光穿过记录层101,通过物镜106由光检测器来检测的可能性较大。由于来自该基板侧的反射光111a并不携带信息,因而成为所谓的噪音光的杂散光。因此,来自所希望的媒体的反射光以外的反射光在检测器成为杂散光而被检测出,在上述可进行三维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114中,来自记录坑105的再生用的反射光108的光量较小,再生信号的SN比则容易下降。
另外,例如,穿过记录层101的光中的斜向光110b也进入透明基板109。然后,斜向光110b在透明基板109的背面113被反射,成为来自基板侧的反射光111b,其中一部分在多层的记录层101的记录坑105受到折射、衍射或多重反射,前进方向发生改变,通过物镜106由光检测器作为杂散光来检测。这种杂散光也可能会使再生信号的SN比下降。
而且,例如,穿过记录部103的入射光,也有一部分在记录部103和透明基板109之间的界面反射,与反射光111b一样,产生反射光111c。由于来自该基板侧的反射光111c也不携带信号,所以成为杂散光。
进而,透过媒体的透过光112a被射出到对面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该透过光112a的一部分也在装置侧的对面变成反射光,再次射入媒体,而作为杂散光被检测。
非专利文献1:河田善正等:“使用了具有多层膜结构的有机记录媒体的三维光存储器”、OPTICS JAPAN2000讲演准备稿集pp.95-96(2000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能解决上述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记录坑进行三维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尤其是一种能按良好SN比对各记录层进行再生的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记录媒体,包括基板、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具有记录层的记录部、降低来自上述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上述记录部通过由记录光改变上述记录层的光学常数,对记录坑进行三维记录,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被形成在上述记录部的再生光入射侧的相反一侧。
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对具有可通过改变记录层的光学常数对记录坑进行三维记录的记录部的信息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再生,包括射出记录光的光源、射出再生光的光源、将上述光源射出的记录光及再生光聚光到上述信息记录媒体上的物镜、对由上述信息记录媒体反射的光进行检测的光检测器、设置在上述物镜的相反一侧的与上述信息记录媒体相对置的面上、用来降低透过上述信息记录媒体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第2反射光降低部。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问题等方面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及附图将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和光的传播的说明图。
图8是传统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信息记录媒体,利用图1取如图所示的座标轴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在该图1中,作为第1反射光降低部,使用了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媒体14,包括例如,厚度为1.1mm的基板9、形成在上述基板9的光的入射侧、包含有多层的记录层1(图1中为1a~1e共5层)的记录部3。而且,在记录部3的光的入射侧的相反一侧,用于降低来自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光吸收部(第1反射光降低部)15予以配置。即,本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媒体14,其基板9兼作具备第1反射光降低部的功能的光吸收部15。
另外,由于本发明是以降低由基板侧反射的再生光中的至少一种的反射光为目的,因此,第1反射光降低部被设在相对记录部的与再生光的入射侧相反的一侧即可,而没有必要使记录部和第1反射光降低部相邻配置。另外,如后面所述,由于本发明也可以是在对媒体进行记录/再生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上设置用来降低透过媒体的透过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降低部,因此,出于方便,将设置在信息记录媒体上的反射光降低部称为第1反射光降低部,而将设置在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的反射光降低部称为第2反射光降低部。
在图1中,记录部3的结构是,在记录层1的之间设有中间层2(图1中为2a~2d共4层),记录层1和中间层2交替地被多层层压。在记录部3的光的入射侧,还可以设置有厚度为0.1mm的保护层4。通过设置有保护层4,即使在信息记录媒体14上多少存在一些灰尘或瑕疵等,信号也得以再生。
记录层1和中间层2相对于记录光和再生光基本上为透明。这里所说的基本上透明,是指对指定的波长的光,每层的吸收率在0.5%以下,而最好是在0~0.1%之间。这样,记录光或再生光就可以实质上无衰减地被照射到具有多层记录层1的信息记录媒体14的最内层(图1中为1e)。而且,通过由记录光改变记录部3的所希望的记录层1的光学常数,记录坑5得以形成,从而使三维记录成为可能。
但是,记录层1,由于其记录是利用双光子吸收或多光子吸收等非线形吸收现象而进行的,所以,使用的是相对于记录光基本上透明、但相对其一半的波长有吸收的记录材料。例如,波长为0.78μm、脉冲宽度为100飞秒(femtosecond)~10纳秒(nanosecond),峰值功率为较大的数100mW~数W以上的脉冲激光的记录光,通过物镜6而被聚光到所希望的记录层1c。通过该记录光的聚光,例如,通过作为非线形吸收现象之一的双光子吸收过程,只在光的功率密度较高的部分(聚光点)产生波长减半(0.39μm)的吸收,记录坑5则被写入。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坑5通过让改变记录层1的光学常数中的折射率而被记录,但光学常数也可以是其它的特性。但是,由于利用记录层1的折射率的变化,比起利用吸收变化会使光的损失减少,所以,对于具有多层结构的记录部3的信息记录媒体较为理想。
被写入记录坑5的信号通过再生光7而再生。例如,波长为0.65μm的连续光作为再生光7,通过物镜6被聚光到记录坑5。然后,通过由记录坑5反射的再生用的反射光8介于物镜6而在光检测器(图中未标示)中被检测,对信号进行再生。另外,记录光和再生光可以从同一光源射出,但在通过双光子吸收过程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为了谋求高密度化,则最好用不同的光源而使再生光波长短于记录光波长。
本实施例中,各记录层1都具备轨道引导槽(track guide groove)16a。轨道引导槽16a的轨道间距(track pitch)Tp例如为0.59μm,槽深例如为0.05μm。来自该轨道引导槽16a的0次衍射光和±1次衍射光的干涉光被光检测器(图中未标示)检测,由此,跟踪误差信号通过众所周知的推挽法(push-pull method)而得到,从而可正确地沿轨道进行记录再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基板9兼作光吸收部15。具体来讲,基板9包含具有至少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材料、或者包含具有至少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材料和树脂的混合物。例如,在作为树脂成分的聚碳酸酯树脂中混合占组成物总体的0.1~10质量%的作为光吸收材料的碳材料的细粉的碳精,制成树脂组成物,通过将该组成物射出成型(injection moulded)而制成的基板予以使用。
作为光吸收材料,除碳精以外,还可举出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及富勒烯(fullerene)、C60、C70等碳材料。在这些碳材料中,由于碳精不仅在0.65μm的再生光波长及0.78μm的记录光波长被使用时,而且还在0.3~0.8μm的波长域内的再生光波长及记录光波长被使用时,几乎可以吸收该波长域内的光,因此,为了形成具有既可吸收再生光波长又可吸收记录光波长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使用炭精比较理想。
作为基板9中所含有的树脂,除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外,还有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降冰片烯(norbornen)树脂(例如,“ARTON”(JSR股份公司生产))或环烯烃(cyclooefin)树脂(例如,“ZEONEX”(日本ZEON股份公司生产))等可以被使用。
除碳材料以外,作为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材料,最好使用半导体粒子。例如,若再生光波长为0.8μm,则为了吸收波长0.8μm以下的光,禁带宽度(energygap)为1.55eV以下的半导体粒子比较理想。
作为半导体粒子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禁带宽度(energy gap)为1.7eV(吸收波长0.73μm以下)的硒化镉(CdSe)、禁带宽度为2.25eV(吸收波长0.551μm以下)的磷化镓(GaP)、禁带宽度为2.3eV(吸收波长0.539μm以下)的氧化铁(Fe2O3)、禁带宽度为2.5eV(吸收波长0.496μm以下)的硫化镉(CdS)、禁带宽度为3.0eV(吸收波长0.413μm以下)的碳化硅(SiC)等,吸收指定波长的半导体粒子可配合再生光的波长来选择。另外,半导体粒子与树脂混合使用时,相对树脂的混合质量比为0.1~1质量%左右,最多在10质量%左右,可以得到充分吸收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中,作为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其它的光吸收材料,有机色素也是有效的。具体来讲,例如,用于CD-R及DVD-R的花青(cyanine)系色素、偶氮(azo)系色素、酞菁(phthalocyanine)系色素、吡咯甲川(Pyrromethene)系色素、金属络合物(metal complex)系色素等,使用比较简单,而且具有耐环境性能,比较理想。例如,酞菁系色素,由于根据成分可得到0.65~1.4μm左右的吸收最大波长为,因此,如果再生光的波长在0.65μm以上,则可以得到吸收效果。
而且,在本发明中,作为其它的光吸收材料,也可以使用染料或颜料。具体来讲,可例举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靛系染料、硫化染料、三苯甲烷染料、吡唑啉酮染料、芪染料、二苯基甲烷染料、呫吨(xanthen)染料、茜素染料、吖啶染料、醌亚胺染料(吖嗪染料、恶嗪染料(oxazine dyes)、噻嗪染料)、噻唑染料、亚甲基染料、硝基染料、亚硝基染料、花青染料等染料或酞菁系、二恶嗪系、蒽醌系等有机颜料等。另外,黑色颜料、白色颜料、彩色颜料等无机颜料也是有用的。
在本发明中,记录层,例如有0.1~1μm的厚度。记录层的记录材料,是通过混合光致变色材料(photochromic material)之一的二芳基乙烯(diarylethene)或其衍生物和占总体10~50质量%的基本上透明的树脂而形成的。通过使用光致变色材料,能够实现以光子模式(photon mode)进行记录的一次写入(write-once)记录或可删除记录的可擦写(rewritable)记录。其中,二芳基乙烯或其衍生物,由于可以进行热稳定的记录因而比较理想。
二芳基乙烯有各种各样的派生物,具体来讲,可以例举出:1,2-双[2-甲苯并[b]硫茂-3-基]-3,3,4,4,5,5-六氟-1-环戊烯(1,2-Bis[2-methylbenzo[b]thiophen-3-yl]-3,3,4,4,5,5-hexafluoro-1-cyclopentene)、2,3-双(2,4,5-三甲基-3-噻吩基)马林酸酐(2,3-bis(2,4,5-trimethyl-3-thienyl)maleicanhydride)、2,3-双(2,4,5-三甲基-3-噻吩基)马来酰亚胺(2,3-bis(2,4,5-trimethyl-3-thienyl)maleimide)、顺-1,-二氰基-1,2-双(2,4,5-三甲基-3-噻吩基)乙烯(cis-1,2-dicyano-1,2-bis(2,4,5-trimethyl-3-thienyl)ethene)等。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材料,如果是具有二芳基乙烯的骨干结构(backbone structure)的材料,被用来作为记录材料较为理想。
另外,通过将二芳基乙烯或其衍生物、和例如PMMA及紫外线硬化树脂等基本上透明的树脂进行混合,可以得到防止二芳基乙烯再次结晶化的效果。
而且,本发明的记录层最好是含有荧光材料,该荧光材料以高效率使波长发光,在记录光的双光子吸收过程中使光致变色材料感光。如果记录层含有这种荧光材料,则能够提高记录材料的灵敏度,因此较为理想。即,光致变色材料一般在双光子吸收过程中的记录灵敏度比较低,但有的荧光材料在双光子吸收过程中的记录灵敏度较高。所以,通过萤光材料的双光子荧光,一般单光子吸收灵敏度较好的光致变色材料在单光子吸收过程中被进行感光。
作为这种荧光材料,具体来讲,可以例举出像焦磷酸锶·镁:铕((Sr,Mg)2P2O7:Eu)那样的无机荧光材料、或像对三联苯(p-terphenyl)那样的有机荧光色素等。
作为本发明的记录层所使用的其它的记录材料,也可以是侧链型液晶高分子或光聚合物等用光子模式(photon mode)记录的材料。由侧链型液晶高分子构成的记录层,具有记录后的记录坑的折射率变化(例如,Δn=0.2)增大的特点,另外,由于偏振光方向也被记录,所以与普通记录相比,可以将记录容量增大到约2倍。另外,光聚合物适合一次性写入(write-once)记录,是记录后稳定的材料,因而比较理想。
上述光聚合物,可以从两种光聚合性单体、聚合引发剂及增感色素中获得。更具体地来讲,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可例举出甲基丙烯类化合物(methacrylic compounds)和烯丙基化合物(arylic compounds);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例举出苯甲基(benzyl);作为增感色素可例举出米蚩酮(Michler’s ketone)。含有这种光聚合物的记录层,在记录时,在聚光点的焦点通过双光子吸收,光聚合速度较快的甲基丙烯化合物凝聚而成聚合体,由此折射率提高。而且,此时烯丙基化合物单体通过扩散而从记录坑部推出,形成折射率凹坑(refractive index pit)。
作为上述以外的用于记录层的记录材料,混入有有机色素、ZnO等超微粒子的树脂膜及TeO2膜等也比较理想。通过利用这些记录材料的折射率变化,能够减少光的吸收损失。本发明中,折射率的变化量也可以通过记录光的照射方法而得到控制。而且,作为记录光也可以使用数W~数10kW的峰值功率比较高的脉冲光,记录被称为空白(void)的空的凹坑。由于凹坑为空白时,折射率为1,所以,记录层的折射率例如为1.7时,折射率变化量增大为Δn=-0.7。因此,对比度较好的信号得以再生。另外,由于相变化材料利用光的吸收而被进行记录,所以,不适用于层数较多的记录,但可以作为2~6层左右的多层光盘用的记录层的记录材料来使用。
作为在记录层1之间形成的中间层2,为了在与记录层1之间的界面获得小于或等于指定值的反射率,使用与记录层1相同或不同的树脂。作为这样的树脂,可以举出紫外线硬化树脂、热硬化性树脂等。具体来讲,可例举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等丙烯酸树脂,以及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系树脂、苯酚树脂、尿素树脂、黑素树脂等。
信息记录媒体14的制造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众所周知的方法。具体来讲,例如,在通过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而形成有轨道槽(track groove)的基板9上,用例如旋转涂敷法(spin-coating)等的涂敷法首先形成记录层1e。然后,在该记录层1e上按同样的方法形成中间层2d。之后,通过比如转印方法而形成轨道槽16a。同样,通过反复形成记录层1d、中间层2c、...,来制作记录部3。最后,保护层4通过涂敷法或薄膜形成法等而形成在记录部3上。
在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进行再生时,在图1中,再生光7通过物镜6而被聚光在多层的记录层1中的所希望的记录坑5上并进行照射。该再生光7中的一部分作为携带信号的再生用的反射光8被反射,通过物镜6而变成大致平行光,由光检测器(图中未标示)进行检测,由此,信息记录媒体14的信息得以再生。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为了进行三维记录,在记录部3和基板9之间没有金属反射膜,所以,再生光7中,穿过记录坑5的透过光10变成无用的光而射入到基板9内,该射入光由基板侧反射而作为反射光11返回,从而产生杂散光。
然而,由于本实施例的基板9也兼作光吸收部15,而光吸收部15具有至少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所以,透过光10在基板9内被慢慢吸收而衰减。因此,在基板9内,到达基板背面13的透过光10的量变少,从而基板背面13反射的反射光11被降低。
另外,在基板9内的光吸收材料的混合量较小、光的吸收效果较小时,透过基板9的背面13的透过光12变多,透过光10中的一部分在背面13反射而被折回到Z轴方向,变成反射光11,并要返回到记录部3一侧。然而,由于基板9兼作光吸收部15,所以,如果光吸收部15的吸收率被设定成反射光11在基板9的内部返回期间被衰减,几乎没有返回到纪录部3的光,则杂散光被减少。
因此,本实施例1的信息记录媒体14,通过消除由基板9的背面13侧反射而变成返回的杂散光的再生光的反射光11的效果,噪声光会减少,即使是具有可被进行三维记录的记录层的信息记录媒体,也能够得到较佳的再生信号的SN比。
在本发明中,当光吸收部作为第1反射光降低部被使用时,再生光的吸收率如果在5%以上,则可以获得足够的效果,而在50%以上则会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光吸收部15最好还具有吸收记录光的光学特性。通过光吸收部15具有与再生光相同程度的吸收记录光的光学特性,即使在记录时,也能够防止来自基板9侧的记录光的反射光混入来自各记录层1的轨道引导槽16a的跟踪误差信号,从而得到良好的SN比的跟踪误差信号。
作为这种光吸收部所使用的光吸收材料,例如,在记录光的波长为0.78μm时,最好是使用具有吸收0.3~0.8μm波长范围的光的光学特性的碳精。
在本实施例中,其它的光吸收部也可以设在作为光吸收部15的基板9的光的入射侧或其相反一侧的背面13。另外,在基板的背面13也可以设有后面将要说明的反射率降低部,该反射率降低部是作为其它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的电介质膜或子波长结构的衍射光学元件等、具有降低再生光的反射率的光学特性。即,本发明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可以在媒体中被设置两个以上。如果这些第1反射光降低部被设在基板9的光的入射侧及背面13,则在再生光7透过记录坑5而射入基板9时,在记录部3和基板9之间的界面及背面13的反射也被降低。尤其是,记录层1及中间层2和基板9的折射率之差较大时,效果明显。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2,重点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信息记录媒体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在图2中,与实施例1相同,作为第1反射光降低部,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予以使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媒体14A包括基板9A、形成在上述基板9A的光入射侧的包含有多层的记录层1(图2中为1a~1e共5层)和中间层2(图2中为2a~2e共5层)的记录部3。而且,在记录部3的再生光7的入射侧的相反一侧的基板9A和记录部3之间,配置具有至少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15A。另外,在记录部3的光入射侧还形成有保护层4。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信息记录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光吸收部15A作为光吸收层而被配置在基板9A和记录部3的之间。根据此结构,基板9A与传统的媒体相同,使用例如聚碳酸酯等透明基板。
含有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碳材料及半导体粒子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材料的薄膜的光吸收层被用于光吸收部15A。该光吸收层的厚度,例如为数μm。光吸收层是将上述的光吸收材料和例如PMMA或紫外线硬化树脂等粘结剂树脂(binder resin)混合而得的组成物,通过旋转涂敷法及印刷方法等进行涂敷而形成的。所以,易于使用,制造也比较简单。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信息记录媒体相同,穿过记录坑5的透过光10射入光吸收部15A。由于光吸收部15A由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层所构成,所以,透过光10或者消失或者大部分衰减后而射入基板9A内。因此,在基板9A的背面13反射的再生光的反射光被降低,再次返回到记录部3的反射光的量则变少。
另外,再生光在基板侧的反射也会发生在基板9A和记录部3之间的界面。本实施例中,由于光吸收部15A被配置在记录部3和基板9A的之间,因此在基板的光的入射侧反射的反射光也被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例2的信息记录媒体中,通过自基板9A侧返回的再生光的反射光得以消除的效果,噪声光减少,再生信号的SN比得以改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光吸收部15A与实施例1相同,最好还具有吸收记录光的光学特性。通过这样的光吸收部15A,即使在记录时,也能够防止来自基板9A的反射光混入来自各记录层1所具有的轨道槽16a的跟踪误差信号,从而得到良好的SN比的跟踪误差信号。
本实施例中,由光吸收层构成的光吸收部15A,也可以形成在基板9A的再生光7的入射侧的相反一侧的背面13。通过光吸收层被形成在基板9A的再生光入射侧的相反一侧,在基板9A的背面13反射的光被消除,从而得到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
下面,参照图3,重点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信息记录媒体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在图3中,与实施例1相同,作为第1反射光降低部,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予以使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媒体14B包括基板9、形成在基板9的光的入射侧的包含有多层的记录层1’(图3中为1a’~1d’共4层)和中间层2(图3中为2a~2d共4层)的记录部3’。而且,在记录部3’的光入射侧的相反一侧的基板9和记录部3’之间,设有轨道引导层16。另外,与实施例1相同,基板9兼作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15。在该记录部3’的光的入射侧还设有保护层4。
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媒体14B与实施例1中的信息记录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记录层1’没有轨道引导槽,而在基板9和记录部3’的之间设有轨道引导层16。若使用没有轨道引导槽的各记录层1’,则在形成有物理凹凸的记录层的轨道引导槽上产生的光的反射及衍射会得到抑制。因此,记录及再生时,在轨道引导槽产生的杂散会光被降低。另外,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记录层1’和中间层2可通过连续的旋转涂敷法交替地层压形成,因而制造也变得简单。
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媒体14B中,通过发散光射入物镜6,轨道引导照射光17被照射,以便在轨道引导层16上聚焦。然后,来自轨道引导槽16a的0次衍射光和±1次衍射光的干涉光、即轨道引导反射光18在光检测器(图中未标示)被检测,从而得到跟踪误差信号。轨道引导照射光17的波长可以与再生光或记录光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兼作光吸收部15的基板9,使用的是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基板相同的基板。因此,本实施例3的信息记录媒体14B,也可以通过自基板9侧返回的再生光的反射光予以消除的效果,噪声光减少,再生信号的SN比得以改善。
另外,本实施例中,基板9最好还具有吸收轨道引导照射光17的光学特性。通过具有这种光学特性的基板的使用,自基板9侧返回的轨道引导照射光的反射光也同样被减少,从而再生信号的SN比或跟踪误差信号的SN比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作为这种光吸收部15所使用的光吸收材料,在轨道引导光的波长与再生光相同为0.66μm时,最好是使用具有吸收0.3~0.8μ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光学特性的碳精。
作为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媒体14B的制造方法,是在形成有轨道引导层16的基板9上,通过旋转涂敷法等涂敷法,首先形成中间层2d。然后,在该中间层2d上按同样的方法形成记录层1d’。接着,在记录层1d’上,中间层2c、记录层1c’、...被反复地形成。最后,通过涂敷法或薄膜形成法等,保护层4形成在记录部3’的光的入射侧。本实施例中,由于各记录层1’及中间层2没有轨道引导槽,所以通过涂敷法,记录层1’和中间层2可以连续地形成,因此,记录部3’的制作比较容易,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本实施例中,中间层2及记录层1’也可以有富余地形成。而且,被富余形成的中间层2及记录层1’的一部分(即,记录部的光入射侧的部分)也可以作为保护层4来使用。如果这样,就不需要在其它的工序中来形成保护层4,而由实质上与记录部3相同材料构成的保护层则予以形成。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轨道引导层16也可以作为其它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而形成。例如,如果形成含有光吸收材料的轨道引导层16,则会抑制透过光10透过基板9,从而来自基板9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被降低。
(实施例4)
下面,参照图4重点说明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信息记录媒体与上述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在图4中,作为第1反射光降低部,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予以使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媒体14C包括基板9A、形成在上述基板9A的光的入射侧的包含有多层的记录层1’(图4中为1a’~1d’共4层)和中间层2(图4中为2a~2c共3层)的记录部3’。而且,在记录部3’的光的入射侧的相反一侧的基板9A和记录部3’之间,从基板9A侧开始依次配置有轨道引导层16和光吸收部15B。该光吸收部15B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另外,各记录层1’没有轨道引导槽,在记录部3’的光的入射侧还设有保护层4。
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媒体14C与实施例3的信息记录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光吸收部15B作为光吸收层而被设在轨道引导层16和记录部3’的之间,上述光吸收层具有让波长不同于再生光7的轨道引导照射光17及轨道引导反射光18透过的光学特性。
如果由这种光吸收层构成的光吸收部15B设在记录部3’和基板9A的之间,则由于再生光7透过了记录坑5的透过光10在射入基板9A前衰减,因此,来自基板9A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被降低。另外,透过了光吸收部15B的透过光10的一部分,由基板9A的背面13反射而作为反射光返回到记录部3’,但在再次射入记录部3’之前,由于形成有光吸收部15B,所以,反射光被降低。而且,本实施例中,由于记录层1’为没有轨道引导槽的记录层,轨道引导层16与记录层1’分别而形成,所以,由记录层1’的物理性的凹凸所产生的反射衍射光也被降低。而且,由于光吸收部15B具有让轨道引导照射光17及轨道引导反射光18通过的功能,因此,轨道引导槽16a的检测不会受到妨碍。
本实施例的光吸收部15B,在再生光使用0.66μm波长的光,轨道引导光使用0.78μm波长的光时,例如,作为光吸收材料而使用硒化镉(吸收波长0.73μm以下)等半导体粒子,并将该粒子和PMMA等树脂进行混合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述光吸收部15B被用作第1反射光降低部,所以,基板9A也可以与以往相同,使用例如聚碳酸酯等透明基板。另外,又由于光吸收部15B兼作实施例3中的信息记录媒体14B的中间层2d,因此,不仅其结构简单,而且穿过了记录坑5的再生光的透过光10,因在光吸收部15B被吸收,所以几乎不会到达轨道引导层16。因此,来自轨道引导层16的反射衍射光的影响被降低,从而再生信号的SN比进一步得到改善。
另外,本实施例中,光吸收部15B也可以作为光吸收层而被设在轨道引导层16和基板9A的之间。通过这种光吸收部,来自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也同样被降低。另外,此时,因光吸收部位于轨道引导层下方的基板9A侧,光吸收部也可以不具有透过轨道引导光的光学特性。
(实施例5)
下面,参照图5重点说明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信息记录媒体与上述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在图5中,作为第1反射光降低部,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予以使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媒体14D与实施例3的信息记录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中间层。即,在有轨道引导层16的基板9上形成的记录部3”整体构成记录层。另外,与实施例1相同,基板9兼作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15。而且,在记录部3”的光的入射侧还设有保护层4。
记录部3”的记录层虽然没有层结构,但具备虚拟的记录层1”(图5中为1a”~1c”),在Z轴方向上进行三维的记录再生是可能的。
而且,兼作光吸收部15的基板9被设置在整体为记录层1”的记录部3”的再生光入射侧的相反一侧,这样,与实施例3相同,来自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被降低。另外,由于轨道引导层16与记录层分别形成,所以在记录层的轨道引导槽的反射及衍射的影响可以得到抑制。而且,还由于记录部3”不具有层结构的记录层,因而具有单一的折射率,在记录层和中间层之间产生的反射也能够被抑制。另外,还由于记录部3”是由一层的记录层1”构成,所以,信息记录媒体14D的制造比较容易,从而可实现低价格化。
作为这种记录部的记录材料,可以使用选自上述的光聚合物、二芳基乙烯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记录材料。而且,通过浇铸法(Casting)等将含有这些记录材料的溶液涂敷到基板上制造而成。具体来讲,可以例举出将二芳基乙烯(Diarylethenes)和PMMA混合的溶液按指定的厚度进行浇铸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像实施例1所述的那样,设置有其它的光吸收部。另外,在轨道引导层16的光的入射侧的相反一侧,也可以形成作为其它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的具有降低再生光的反射率的光学特性的反射率降低部。例如,可以在轨道引导层16和基板9之间设置反射率降低部,或者在基板9的背面13上设置反射率降低部。
(实施例6)
下面,参照图6重点说明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信息记录媒体与上述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说明图。在图6中,与实施例2不同,作为第1反射光降低部,具有降低再生光的反射率的光学特性的反射率降低部予以使用。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媒体14E包括基板9A、形成在上述基板9A的光的入射侧包含有记录层1的记录部3。记录部3通过由记录光改变记录层1的光学常数,可以进行三维记录。而且,在上述基板9A的光的入射侧的相反的一面,形成具有至少降低再生光7的反射率的光学特性的反射率降低部19(第1反射光降低部)。
本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媒体14E与实施例2的信息记录媒体1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板9A的与光的入射侧相反的背面13上设有反射率降低部19。
作为反射率降低部19,具体来讲,可例举出由SiO2、MgF2、TiO2等电介质膜构成的厚度为0.1~2μm左右的反射防止膜。电介质膜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另外,反射率降低部19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电介质材料,也可以使用周期短于再生光波长、具有圆锥形或圆柱状的子波长结构的高度为0.2~2μm左右的衍射光学元件。子波长结构的衍射光学元件,由于可通过射出成型,以与基板9的背面13成为一体的形状而制作,因此在具有低成本的这一点上较为理想。
本发明中,当反射率降低部19作为第1反射光降低部而被使用时,若再生光的反射率降低量在5%以上,就会产生效果,而最好是50%以上。
本实施例中,穿过了记录坑5的透过光10到达基板9A的背面13,但在具有例如子波长结构面的反射率降低部19的作用下,几乎不被吸收、反射,而是作为透过光12,从基板9A进入空气中。因此,从基板9A侧返回到记录部3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量变少。尤其是,由于再生光的反射在基板9A的背面13较大,所以设置这种反射率降低部19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6的信息记录媒体,也是通过自基板9A侧返回的变成杂散光的反射光被降低的效果,噪声光会减少,从而再生信号的SN比得到改善。
如上所述,上述反射率降低部19,即使设置在其它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媒体的基板的背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例如,在再生光的反射率的降低量较少时,也可以同时使用反射率降低部和光吸收部。具体来讲,例如,可以在形成有反射率降低部19的基板9A上,将含有光吸收材料的基板作为光吸收部来使用。另外,也可以在记录部3和基板9A之间设置光吸收层。当这种光吸收部被同时使用时,来自基板侧的反射光可以进一步被降低。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层也可以使用无轨道引导槽的记录层,也可以采用轨道引导层被另外形成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记录部的整体成为记录层的结构。
(实施例7)
下面,对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40包括有被虚线包围的拾光器(optical pickup)部38。该拾光器部38中,设有记录用光源20a和再生用光源20b这两种波长各不相同的光源。而且,在从光源20a、20b到信息记录媒体14之间的光路中,还配置有分束器27a、27b、准直透镜(collimatorlens)28、偏转镜(deflecting mirror)32、波长板31、球面像差补正元件24、物镜6。在从分束器27b到光检测器30的返回的光路中,配置有聚焦/跟踪误差信号检测元件26、检测透镜23、用来减小信息记录媒体14的层间串扰(crosstalk)的针孔(pinhole)25。
信息记录媒体14,其中心部被插在安装在底架(chassis)底面35上的马达33的轴34的顶端部。该信息记录媒体14的结构为,反射率降低部19被设置在实施例6中所说明的基板9的背面。而且,相对信息记录媒体14,在与物镜6相反的一侧的、与信息记录媒体14相对置的面上,作为第2反射光降低部,光吸收体37予以配置。
该光吸收体37具有至少降低透过信息记录媒体14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光学特性。作为具有第2反射光降低部功能的手段,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光吸收部或反射率降低部相同的结构。该实施例中,光吸收体37形成在信息记录媒体14的对面,所述光吸收体37含有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碳精等具有至少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材料。在图7中,光吸收体37形成于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40的盒盖(casing lid)36的与信息记录媒体14相对着的面上,而在对面物为其它结构时,光吸收体37则被设置在该对面物的与信息记录媒体14相对置的面上。
这样,由于具有至少吸收透过信息记录媒体14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体37形成于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40,所以,即使在使用可进行三维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时,也能够得到较佳的SN比。另外,光吸收体37与其它的实施例相同,最好还具有也吸收记录光的光学特性。
光吸收体37的大小,由于透过光12从基板9的背面变成发散光而射出,所以,其X轴方向的大小最好大于发散光所到达的范围。另外,拾光器部38按照记录再生位置,沿±Y轴方向移动信息记录媒体14的一侧(图7中,相对轴为信息记录媒体14的左半部),所以,光吸收体37的Y轴方向的大小最好大于该移动距离。
记录用光源20a是脉冲宽度例如为100飞秒至10纳秒,波长λ2为0.78μm的记录用的半导体脉冲激光源。再生用光源20b是例如波长λ1为0.66μm的再生用的半导体激光光源。为了低成本化,最好是使用这种半导体激光光源。在像双光子吸收记录、多光子吸收记录、或等离子记录等那样的非线形吸收记录中,通过使用脉冲光源,峰值功率较大的记录光易于得到。
另外,在这种记录中,由于记录坑的尺寸因其非线形吸收现象而比通常的单光子吸收记录要小(双光子吸收记录中,点径被细微到0.7倍),所以,可由再生光波长来决定信息记录媒体14的记录容量。因此,如果使用比记录用光源20a的波长短的再生用光源20b的波长,则能够获得更高密度。在双光子吸收记录中,再生用光源20b的波长最好是记录用光源20a的波长的约0.7倍。
另外,如果是半导体激光光源,通过使其射出峰值功率较大的脉冲光而作为记录用光源20a,射出峰值功率较小的连续光而作为再生用光源20b,则记录用光源20a可兼作再生用光源20b。此时,因分束器27a等的部件件数减少而使结构变得简单,但从高密度化来看,不如使用其它光源。
波长板31被配置在物镜6到光源20之间的记录再生光的共同光路上。该波长板31利用波长的差异被设计成对记录光22a实质上为λ/4板或与其接近,对再生光22b实质上为λ/2板或λ板或与其接近。分束器27a也利用两波长的差异让记录光22a通过、再生光22b反射。而且,分束器27b也利用两波长的差异被设计成对记录光22a作为偏振光分束器而发挥功能,对再生光22b作为几乎不依赖于偏振光方向的半反射镜(half mirror)而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40中,如图7所示,在记录时,从记录用光源20a沿Y轴方向射出的直线偏振光的、峰值功率较大的脉冲激光的记录光22a,首先通过分束器27a。然后,记录光22a通过准直透镜(collimator lens)28而变成大致平行光,透过作为射束分枝元件的分束器(beam splitter)27b,在偏转镜(deflecting mirror)32的作用下,光路被折转到-Z轴方向。被折转到-Z轴方向的记录光22a,在波长板31被基本上转换成圆偏振光(circular polarized light),并通过球面像差补正元件24,通过例如开口数为NA=0.85、焦点距离为2mm的物镜6而被照射到在本发明实施例6中说明的信息记录媒体14。记录光22a通过保护层4被聚光到记录部3中所希望的记录层1b,利用该反射光进行聚焦伺服及跟踪伺服,并利用双光子吸收或多光子吸收等非线形吸收现象,记录坑5的列被记录在记录层1上。
此时,由于会聚光通过的记录部3的厚度会因记录深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如果由设置在从光源20到物镜6之间的光路中的球面像差补正元件24,按照记录部3中所记录的记录坑5的记录深度,在控制球面像差量的同时进行记录,则记录坑5可精确地予以形成。球面像差补正元件24使用的是,折射率分布可以改变的液晶元件、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起来、且两透镜的光轴方向的间隔可通过致动器而改变的射束扩展器、或多分割镜(multisegment mirror)及可变形镜(deformable mirror)等微型设备。
本发明中的信息记录媒体14,为了进行利用了双光子吸收过程等的三维记录,在记录部3和基板9之间没有金属反射膜,因此,记录光22a中的一部分透过信息记录媒体14,从基板9的背面变成透过光12而被射出。透过光12被盒盖36反射,其中一部分再次射入媒体,经检测器30检测后而成为杂散光。但本发明中,透过光12射入作为第2反射光降低部的光吸收体37,并几乎全部被吸收。即,通过将具备吸收再生光和记录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体37设置在相对信息记录媒体14的与物镜6相反的一侧的对面,透过光12被盒盖36等反射而返回的反射光被降低。因此,成为杂散光的反射光几乎没有返回到光检测器30。其结果,在记录时,可防止混入到伺服信号中,从而其SN比得以改善。
在再生时,从再生用光源20b射出的直线偏振光的激光的再生光22b,在分束器27a作用下被折转到Y轴方向,同样,通过准直透镜28而变成大致平行光,透过分束器27b后,在偏转镜32的作用下,光路被折转到-Z轴方向。然后,被折转到-Z轴方向的再生光22b,通过波长板31、球面像差补正元件24,保持着直线偏振光,通过物镜6而被聚光在信息记录媒体14的记录部3中所希望的记录层1b的记录坑5。
由记录坑5反射的光被折返成反方向,并依次通过物镜6、球面像差补正元件24、波长板31、偏转镜32,在分束器27b的作用下,光轴被折转到Z轴方向,通过衍射型聚焦/跟踪误差信号检测元件26被分成多束光,并在检测透镜23的作用下,成为会聚光29、29’。成为再生信号光的会聚光29通过针孔25,由微小光检测器30a检测信号。被分枝的变成聚焦/跟踪误差信号的会聚光29’则不通过针孔,而由其它的光检测器30b来检测。变成聚焦/跟踪误差信号的会聚光29’,由于不通过针孔,可用像散法(astigmatism)或SSD法(Spot Size Detection)、3射束跟踪法(three-beam tracking)等传统方法,分别检测聚焦信号或跟踪误差信号。即,一边利用来自所希望的记录层1b的反射光进行聚焦伺服及跟踪伺服,一边根据基于记录层的光学常数变化的反射率差异,对记录坑进行再生。
检测透镜23的焦点距离,例如为33mm,会聚光29的艾里斑直径(Airy diskdiameter),例如为9.6μm。针孔25被设置在会聚光29的大致焦点的位置。通过设置针孔25,从所希望的记录层1b的上下记录层1a、1c、1d、及1e的记录坑的列射出的不需要的反射光、即串扰光(crosstalk lights)(层间串扰)分布在针孔25外部。由于这些光不进入针孔25内,所以层间串扰减少。另外,除针孔25外,通过光检测器的受光部有针孔直径的大小的微小光检测器30a,来检测会聚光29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果针孔25的大小是会聚光29的艾里斑直径的5倍以下,则即使记录层1的层的间隔(即,中间层2的厚度)为5~8μm,再生信号的质量也能提高到无问题的水平(层间串扰量≤30dB)。但是,如果减小针孔25,记录层1的间隔过小的话,进入针孔25的光量会减少,光学系会在环境温度的作用下而发生歪斜,会聚光29可能会偏移针孔25的中心。另外,光量下降时,通过使用APD(雪崩光电二极管),信号强度得以增强。因此,在记录层1的层数较多或因材料的限制检测光量下降较多时,使用APD也会有效果。
在再生时,一部分再生光22b透过信息记录媒体14中所希望的记录层1b、及反射率降低部19,从基板9背面变成透过光12而射出。因此,与记录光的情况相同,在光吸收体37的作用下,可以防止透过光12被盒盖36等反射而再次入射的反射光进入光检测器30。其结果,在再生时,不仅能避免混入到聚焦伺服及跟踪伺服信号中,而且对于再生信号也可以提高其SN比。
另外,作为第2反射光降低部的光吸收体37,最好是具有相对射入到媒体的再生光的光轴而倾斜的面。由于无衍射或散乱而透过信息记录媒体14的主要透过光的光轴与射入到媒体的再生光22b的光轴一致,所以,如果是具有相对其光轴而倾斜的面的光吸收体,即使有反射光,再次向媒体射入的反射光也得以减少,从而难以进入光检测器30。
另外,若透过了信息记录媒体14的再生光的反射光被降低指定量,第2反射光降低部的结构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在具有既吸收记录光又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体作为第2反射光降低部而被使用时,若记录光和再生光的波长不同,可以将相对各自的光有效的材料进行混合而作为光吸收体,也可以将各光吸收体进行层压。
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反射率降低部被设置在基板背面的信息记录媒体,但上述的实施例1~5中的任一信息记录媒体也可以没有限制地予以使用而。此时,如果信息记录媒体具有第1反射光降低部,则来自媒体内的基板侧的反射光可以被降低。另外,当变成来自基板侧的反射光的透过了记录部的记录光或再生光的透过光被第1反射光降低部吸收后,被吸收的光在吸收范围内被转换成热。因此,在第1反射光降低部的吸收量较多,可能会出现热变形的情况下,最好是在第1反射光降低部吸收不会导致热变形的量的光,使其它的光透过信息记录媒体的外部,而在第2反射光降低部吸收这些透过光。
另外,即使在信息记录媒体14上没有形成用来降低来自基板9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在记录层的层数较多时,尤其是在利用双光子吸收或多光子吸收等非线形吸收现象进行记录时,对最下层的记录层(图7中为1e)照射较大功率的光,在灵敏度方面是有利的。此时,从信息记录媒体14有功率较大的光透过。所以,通过在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4中形成的第2反射光降低部,透过信息记录媒体14的透过光12被吸收,由此,反射到位于盒盖36等的信息记录媒体14的对面的部件上、并返回到光检测器30的反射光会减少,从而得到信号的SN比得以改善的效果。
以上,通过实施例1~7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将上述各种实施例中说明的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分别进行组合的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也包括在本发明之中,并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上述信息记录媒体除可记录型外,还包括可擦写型。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物镜和准直透镜、检测透镜,是出于方便而进行了命名,与一般情况的说的透镜相同。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何之一,都是对只在基板的一面设有记录部的信息记录媒体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在基板上设有记录部的两个基板接合形成的基板的两个面上都设有记录部的信息记录媒体。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信息记录媒体,例举了光盘进行了说明。但被设计成在同样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中,厚度及记录密度等多种规格不同的媒体可进行再生的卡状及鼓状、带状的产品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记录媒体,包括基板、被形成在上述基板上的具有记录层的记录部、降低来自上述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上述记录部通过由记录光来改变上述记录层的光学常数,对记录坑进行三维记录;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形成在上述记录部的再生光入射侧的相反一侧。
根据上述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与传统的光盘不同,即使是在记录部和基板之间没有金属反射膜,而且,来自记录坑的反射光的光量较少的可进行三维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由来自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引起的杂散光也能被充分地降低,不会增大记录层的反射率,从位于下层的记录层也能够获得良好的SN比的再生信号。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包括具有吸收上述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
作为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如果使用具有吸收再生光的波长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则由于再生光在媒体内被吸收,所以反射光被充分降低。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包括具有降低上述再生光的反射率的光学特性的反射率降低部。
作为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如果使用具有降低再生光的反射率的光学特性的反射率降低部,则由于再生光的反射率在媒体内的基板侧被降低,所以反射光被充分降低。
本发明的上述基板也可以兼作光吸收部。
根据上述结构,来自基板背面的再生光的反射光被充分地降低。
本发明的上述光吸收部,也可以作为在上述基板和上述记录部之间形成的光吸收层。
根据上述结构,在基板的背面及基板和记录部之间的界面产生的再生光的反射光被降低。
本发明的上述光吸收部,也可以是在与上述基板的再生光射入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形成的光吸收层。
根据上述结构,在基板的背面的再生光的反射光也被充分降低。
本发明中,作为上述记录部,例如记录层和中间层被交替地层压多层而形成的记录部予以使用。
本发明,由于在媒体内形成有第1反射光降低部,因此为了进行三维记录,即使是具有多层记录层的信息记录媒体,也能确保理想的SN比。
另外,本发明中,作为上述记录部,例如记录部整体为记录层的记录部予以使用。
如果是上述结构的记录部,则在记录层和中间层之间的界面上的反射也会进一步被降低,而制造也变得容易。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还具有降低来自上述基板侧的记录光的反射光的光学特性。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记录时,也能抑制来自基板侧的记录光的反射光混入跟踪误差信号。
本发明还最好是,在上述记录部的再生光射入的一侧,还具有保护层。
根据上述结构,媒体表面的灰尘的影响得以减小。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记录层为无轨道引导槽的记录层,在上述基板和上述记录部之间具有轨道引导层。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记录层没有轨道引导槽,所以由该轨道引导槽的凹凸导致的反射衍射光被降低。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记录层为无轨道引导槽的记录层,在上述光吸收层和上述基板之间具有轨道引导层,上述光吸收层具有让轨道引导照射光和轨道引导反射光透过的光学特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再生光的透过了记录坑的透过光在射入基板前被衰减,因此,来自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被降低。另外,透过了光吸收层的透过光的一部分在基板的背面被反射,而反射光在再次射入记录部之前被光吸收层吸收。而且,由轨道引导槽的凹凸产生的反射衍射光也被降低。而且,由于光吸收层具备让轨道引导照射光及轨道引导反射光透过的功能,因此也不会影响对轨道引导槽的检测。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光吸收部含有具有吸收上述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材料或上述光吸收材料和树脂的混合物。
如果是具备上述结构的光吸收部,则光吸收部容易制作。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树脂选自聚碳酸酯、PMMA、降冰片烯树脂及环烯烃树脂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根据上述结构,具有光吸收材料的光吸收部容易制作。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光吸收材料选自碳材料、有机色素、染料、颜料及半导体粒子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述光吸收材料的光吸收性能较佳,所以通过光吸收部包含这些材料,反射光被充分降低。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包括具有吸收上述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和具有降低上述再生光的反射率的光学特性的反射率降低部。
作为第1反射光降低部,如果包含有光吸收部和反射率降低部这两者,则来自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可以进一步被降低。
本发明还最好是,在上述光吸收部的再生光的入射侧,具有上述反射率降低部。
根据上述结构,再生光通过记录坑射入到基板时在记录部和基板之间的界面的反射也进一步被降低。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反射率降低部为电介质膜或具有子波长结构的衍射光学元件。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再生光的反射率被充分降低,所以,来自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被充分降低。
另外,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反射率降低部被形成在上述基板的再生光入射侧的相反一侧。
根据上述结构,在基板背面的再生光的反射光被降低。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记录层含有光聚合物或二芳基乙烯(Diarylethenes)以及其衍生物的其中一种的记录材料。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双光子吸收过程在记录层记录记录坑,因此实现了高密度化。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记录层还含有相对于上述记录光及再生光基本上透明的树脂。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是具有多层记录层的记录部,光也足以到达最下层。
另外,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记录层含有一种荧光材料,该荧光材料使通过上述记录光而使上述记录材料感光的波长的光发光。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荧光材料在双光子吸收过程中的记录灵敏度较高,所以,通过双光子荧光,单光子吸收灵敏度优良的记录材料在单光子吸收过程被感光。
本发明还最好是,上述光学常数为折射率。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记录层的折射率的变化,与吸收变化相比,光的损失较少,所以,适用于多层结构的信息记录媒体。
而且,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由于杂散光的影响得以减少,因此通过双光子吸收记录进行记录,可以增大记录容量。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对具有可通过改变记录层的光学常数来对记录坑进行三维记录的记录部的信息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再生,包括射出记录光的光源、射出再生光的光源、将上述光源射出的记录光及再生光聚光到上述信息记录媒体上的物镜、对由上述信息记录媒体反射的光进行检测的光检测器、设置在上述物镜的相反一侧的与上述信息记录媒体相对置的面上,用来降低透过上述信息记录媒体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第2反射光降低部。
根据上述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信息记录媒体为了进行三维记录在记录部和基板之间没有金属反射膜,因此,透过了媒体的再生光的透过光被射出到装置一侧,但由于在与装置的媒体对置的面上设置有第2反射光降低部,所以,透过光的反射变少,返回到媒体的反射光被降低,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SN比。
另外,上述发明还最好是,上述信息记录媒体,在与上述记录部的再生光的入射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用来降低来自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媒体中具备第1反射光降低部,所以在媒体内的反射光被降低,并且装置中的透过光的反射光也被降低,因此,SN比可得到进一步地改善。
另外,上述发明还最好是,上述第2反射光降低部具有相对从上述光源射入到信息记录媒体的再生光的光轴而倾斜的面。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存在反射光,也可以防止再次射入到媒体。
另外,上述发明还最好是,上述第2反射光降低部为具有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体。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透过了媒体的再生光的透过光被光吸收体吸收,因此再次射入到媒体的反射光被降低。
另外,上述发明还最好是,用于在上述记录层进行纪录的光源是发出脉冲宽度为100飞秒至10纳秒的脉冲光的半导体激光光源。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峰值功率较大的记录光。
而且,上述发明还最好是,在上述记录层的记录为双光子吸收记录。
根据上述结构,可在具有多层记录层的记录部对信息进行三维记录。
此申请主张基于2004年11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4-330211号的优先权;上述内容作为参考编入此次申请。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成为噪声光的、来自记录坑以外的杂散光被减少。因此,可以用于可进行三维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laims (30)

1.一种信息记录媒体,包括基板、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具有记录层的记录部、降低来自上述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部,通过由记录光改变上述记录层的光学常数,对记录坑进行三维记录;
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形成在上述记录部的再生光入射侧的相反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包括具有吸收上述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包括具有降低上述再生光的反射率的光学特性的反射率降低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兼作上述光吸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吸收部包括在上述基板和上述记录部之间形成的光吸收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吸收部包括在与上述基板的再生光射入一侧相反的一侧形成的光吸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部具有记录层和中间层被交替层压多层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部的整体为记录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还具有降低来自上述基板侧的记录光的反射光的光学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记录部的再生光入射侧还具备有保护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层为无轨道引导槽的记录层;
在上述基板和上述记录部之间具有轨道引导层。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层为无轨道引导槽的记录层;
在上述光吸收层和上述基板之间具有轨道引导层;
上述光吸收层具有让轨道引导照射光和轨道引导反射光透过的光学特性。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吸收部含有具有吸收上述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材料或上述光吸收材料和树脂的混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选自聚碳酸酯、PMMA、降冰片烯树脂及环烯烃树脂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吸收材料选自碳材料、有机色素、染料、颜料及半导体粒子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反射光降低部包括,具有吸收上述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部和具有降低上述再生光的反射率的光学特性的反射率降低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率降低部形成在上述光吸收部的再生光的入射侧。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率降低部包括电介质膜或具有子波长结构的衍射光学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率降低部形成在上述基板的再生光入射侧的相反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层含有光聚合物或二芳基乙烯以及其衍生物的其中一种记录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层还含有相对于上述记录光及再生光基本上为透明的树脂。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层还含有使通过上述记录光而使上述记录材料感光的波长的光发光的荧光材料。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常数为折射率。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对上述记录层的记录是通过双光子吸收而进行的。
25.一种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对具有可通过改变记录层的光学常数对记录坑进行三维记录的记录部的信息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再生,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出记录光的光源;
射出再生光的光源;
将上述光源射出的记录光及再生光聚光到上述信息记录媒体上的物镜;
对由上述信息记录媒体反射的光进行检测的光检测器;
设置在上述物镜的相反一侧的与上述信息记录媒体相对着的面上、用来降低透过上述信息记录媒体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第2反射光降低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记录媒体,在与上述记录部的再生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用来降低来自基板侧的再生光的反射光的第1反射光降低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反射光降低部,具有相对从上述光源射入到信息记录媒体的再生光的光轴而倾斜的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反射光降低部,包含具有至少吸收再生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吸收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记录层的记录,是通过发出脉冲宽度为100飞秒至10纳秒的脉冲光的半导体激光光源而进行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记录层的记录,通过双光子吸收而进行。
CNA2005800390548A 2004-11-15 2005-11-08 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Pending CN1010615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0211/2004 2004-11-15
JP2004330211 2004-1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1540A true CN101061540A (zh) 2007-10-24

Family

ID=36336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390548A Pending CN101061540A (zh) 2004-11-15 2005-11-08 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98925B2 (zh)
JP (1) JP4584265B2 (zh)
CN (1) CN101061540A (zh)
WO (1) WO200605176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9651A (zh) * 2010-09-17 2013-05-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CN111696588A (zh) * 2020-05-08 2020-09-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熔融石英荧光信号的光存储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5292B2 (ja) * 2004-05-25 2010-07-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JP4711998B2 (ja) * 2007-04-13 2011-06-2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多層光記録媒体用シート材料、光記録媒体用多層構造体、多層光記録媒体及び多層光記録媒体用シート材料の製造方法
JP4666234B2 (ja) * 2008-04-17 2011-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US20110080823A1 (en) * 2008-12-30 2011-04-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sc structure for bit-wise holographic storage
JP2011003258A (ja) * 2009-06-22 2011-01-06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8154975B1 (en) * 2010-11-18 2012-04-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rvoing system for multiple spot registration for holographic replication system
JP2012248243A (ja) * 2011-05-26 2012-12-13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学的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光学的情報処理装置のトラッキング制御方法
US9095414B2 (en) * 2011-06-24 2015-08-0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onlinear optical photodynamic therapy (NLO-PDT) of the cornea
JP2013211081A (ja) * 2012-03-30 2013-10-10 Taiyo Yuden Co Ltd 多層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装置
WO2023223673A1 (ja) * 2022-05-17 2023-11-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情報の記録方法及び情報の読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7581A (ja) * 2000-10-05 2002-04-19 Ricoh Co Ltd 表面読み出し型光読み出し専用媒体及び読みとり装置
JP3882746B2 (ja) 2002-09-04 2007-02-2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ジアリールエテン化合物、フォトクロミック材料、カラー線量計および光メモリ素子
JPWO2004034387A1 (ja) * 2002-10-09 2006-02-09 株式会社オプトウエア ホログラフィを利用した情報記録方法、再生方法および記録再生方法
JP2004213705A (ja) * 2002-12-26 2004-07-29 Ricoh Co Ltd 3次元情報記録媒体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162518B2 (ja) * 2003-03-17 2008-10-08 Tdk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ム記録再生方法及びホ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3896092B2 (ja) * 2003-03-18 2007-03-22 株式会社東芝 光記録媒体
JP2006114835A (ja) * 2004-10-18 2006-04-27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626913B2 (en) * 2005-03-31 2009-12-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TE540402T1 (de) * 2005-04-07 2012-01-15 Optware Corp Hologrammaufzeichnungsmedium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2007102185A (ja) * 2005-09-06 2007-04-19 Fujifilm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記録方法及び光再生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9651A (zh) * 2010-09-17 2013-05-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CN103119651B (zh) * 2010-09-17 2016-03-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CN111696588A (zh) * 2020-05-08 2020-09-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熔融石英荧光信号的光存储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98925B2 (en) 2011-03-01
JPWO2006051765A1 (ja) 2008-05-29
JP4584265B2 (ja) 2010-11-17
US20080130458A1 (en) 2008-06-05
WO2006051765A1 (ja) 200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1540A (zh) 信息记录媒体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184618C (zh)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71633B (zh) 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JP5406134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577554A (zh) 光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795417A (zh) 信息记录媒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记录再现方法、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TWI385659B (zh)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a
KR101235104B1 (ko) 광 정보 기록 매체용 색소 및 광 정보 기록 매체
CN1236439C (zh) 光记录介质和在这种光记录介质上用光学方法记录数据的方法
JP5396343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573990A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采用该介质的记录方法、重放方法、光信息记录装置、及光信息重放装置
CN1385845A (zh) 拾光装置用的物镜和拾光装置
CN1813293A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
CN1253654A (zh) 光记录媒体
CN1647176A (zh)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及使用该介质的光学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装置
TW201013664A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N1791914A (zh) 包括热致变色或光致变色材料的光信息载体
JP2006048771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17345B (zh)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8163184A (ja) 二光子吸収材料とその用途
CN1483192A (zh) 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266681C (zh) 光记录和重放方法及光记录媒体
CN1287360C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和光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CN1862680A (zh) 光学记录介质以及光学记录再生方法
US20060120256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carr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