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5794A - 点火线圈 - Google Patents

点火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5794A
CN101055794A CN 200710086239 CN200710086239A CN101055794A CN 101055794 A CN101055794 A CN 101055794A CN 200710086239 CN200710086239 CN 200710086239 CN 200710086239 A CN200710086239 A CN 200710086239A CN 101055794 A CN101055794 A CN 101055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tructure
coil
axial end
connector shell
ignitio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862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5794B (zh
Inventor
中本清稔
佐藤美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644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24296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644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24296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55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5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5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57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一种点火线圈包括线圈部分(2),其包括主线圈(21)、次线圈(22)、中心芯(23)、以及外芯(24)。所述外芯(24)被安置在所述主线圈(21)和所述次线圈(22)二者的径向外侧。装配构件(4),其基本上为圆柱形,具有内缘,经由所述内缘将所述装配构件(4)装配到所述外芯(24)上。连接器外壳(3)具有装配孔(31),经由所述装配孔(31)将所述连接器外壳(3)装配到所述装配构件(4)的外缘上。所述连接器外壳(3)经由所述装配构件(4)与所述线圈部分(2)的轴向端连接。所述装配构件(4)包括嵌入构件(51,52),其至少部分地嵌入到所述装配构件(4)中。所述嵌入构件(51,52)由在杨氏模数上与构成所述装配构件(4)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

Description

点火线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点火线圈包括通过在主线圈管(spool)周围缠绕电线形成的主线圈以及通过在次线圈管周围缠绕电线形成的次线圈。主线圈被相对于次线圈同轴地安置。
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中心芯被安置在主线圈和次线圈的径向内侧。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外芯被安置在主线圈和次线圈的径向外侧。在这种结构中,通过中心芯和外芯来限定磁通路。将诸如环氧树脂的热固性树脂填充到在点火线圈中形成的间隙中。
棒型点火线圈包括主线圈、次线圈、中心芯、外芯等。棒型点火线圈的线圈部分被安置在发动机的火花塞孔中。棒型点火线圈的线圈部分具有配置有连接器外壳的轴向端。连接器外壳包括连接器部分,通过该连接器部分向主线圈提供电功率。连接器外壳还包括凸缘部分,经由该凸缘部分将点火线圈固定在发动机上。
对于US 2005/0174206 A1(JP-A-2005-260209)中的棒型点火线圈,连接器外壳(控制单元)被经由圆柱形的装配构件(端子组件)组装到线圈部分的轴向端上。装配构件防止填充到在点火线圈中限定的间隙中的环氧树脂的泄漏。所述装配构件配置有载流端子。装配构件具有环形槽,在该环形槽处装配构件是可弯曲的。当在其间利用装配构件把线圈部分装配到连接器外壳时,通过在环形槽处弯曲该装配构件来防止该装配构件破裂。在装配构件上形成的环形槽未被填充树脂。因此,尽管点火线圈的组装质量被提高,但是点火线圈的弯曲强度被降低。
此外,相对于轴向,装配构件被装配到连接器外壳上的位置与装配构件被装配到外芯上的位置重叠。在外芯被装配到装配构件的位置,将连接器外壳装配到装配构件的外缘(periphery)上。
将线圈部分插入到火花塞孔中,从而将点火线圈组装到发动机上。在这种情况下,当由于发动机的振动而使弯曲负荷作用于点火线圈上时,压力就集中在装配构件和装配部分上。
点火线圈与火花塞组装在一起,并且将点火线圈和火花塞插入到火花塞孔中。在这种情况下,当点火线圈、火花塞、以及火花塞孔相互径向不重合时,弯曲负荷被首先应用于点火线圈上。由于发动机的振动,弯曲负荷被进一步应用于点火线圈,并且因此,点火线圈的弯曲强度被进一步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和其他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制造一种其弯曲强度被提高的点火线圈。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点火线圈包括线圈部分,其包括主线圈、次线圈、中心芯、以及外芯。中心芯被安置在主线圈和次线圈二者的径向内侧。外芯被安置在主线圈和次线圈二者的径向外侧。点火线圈还包括装配构件,其基本上为圆柱形。该装配构件具有内缘,经由该内缘将装配构件装配到外芯上。点火线圈还包括连接器外壳,其包括连接器部分和凸缘部分。该连接器外壳具有装配孔,经由该装配孔将连接器外壳装配到装配构件的外缘上。连接器外壳经由装配构件与线圈部分的轴向端连接。装配构件包括加固构件,该加固构件被至少部分地嵌入到装配构件中。装配构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加固构件由在杨氏(Young)模数上比构成装配构件的热塑性树脂大的材料形成。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点火线圈包括线圈部分,其包括主线圈、次线圈、中心芯、以及外芯。中心芯被安置在主线圈和次线圈二者的径向内侧。外芯被安置在主线圈和次线圈二者的径向外侧。点火线圈还包括装配构件,其基本上为圆柱形。装配构件具有内缘,经由该内缘将装配构件装配到外芯上。点火线圈还包括连接器外壳,其包括连接器部分和凸缘部分。连接器外壳具有装配孔,经由该装配孔将连接器外壳装配到装配构件的外缘上。连接器外壳经由装配构件与线圈部分的轴向端连接。装配构件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被至少部分地嵌入到装配构件中。弹性构件由在杨氏模数上比构成装配构件的材料小的材料形成。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点火线圈包括线圈部分,其包括主线圈、次线圈、中心芯、以及外芯。中心芯被安置在主线圈和次线圈二者的径向内侧。外芯被安置在主线圈和次线圈二者的径向外侧。点火线圈还包括装配构件,其基本上为圆柱形。装配构件包括一个轴向端和另一个轴向端。所述另一个轴向端具有内缘,经由该内缘将装配构件装配到外芯上。点火线圈还包括连接器外壳,其包括连接器部分和凸缘部分。该连接器外壳具有装配孔,经由该装配孔将连接器外壳装配到装配构件的所述一个轴向端的外缘上。连接器外壳经由装配构件与线圈部分的轴向端连接。在第一装配区,将装配构件装配到连接器外壳上。在第二装配区,将装配构件装配到外芯上。第一装配区在轴向上远离第二装配区。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点火线圈包括线圈部分,其包括主线圈、次线圈、中心芯、以及外芯。中心芯被安置在主线圈和次线圈二者的径向内侧。外芯被安置在主线圈和次线圈二者的径向外侧。点火线圈还包括装配构件,其基本上为圆柱形。该装配构件具有内缘,经由该内缘将装配构件装配到外芯上。点火线圈还包括具有装配孔的连接器外壳,经由该装配孔将连接器外壳装配到装配构件的外缘上,连接器外壳经由装配构件与线圈部分的轴向端连接。装配构件包括嵌入构件,其被至少部分地嵌入到装配构件中。嵌入构件由在杨氏模数上与构成装配构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依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将线圈部分与连接器外壳连接的装配构件的点火线圈的部分截面图;
图2是示出点火线圈的部分纵向截面图;
图3是示出在内燃机的火花塞孔中设置的点火线圈的部分纵向截面图;
图4是示出点火线圈的装配构件的部分截面图;
图5是示出点火线圈的装配构件的部分截面图;
图6是示出点火线圈的装配构件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示出依据第二实施例的,包括将线圈部分与连接器外壳连接的装配构件的点火线圈的部分截面图;
图8是示出点火线圈的部分纵向截面图;
图9是示出在内燃机的火花塞孔中设置的点火线圈的部分纵向截面图;
图10是示出点火线圈的装配构件的部分截面图;
图11是示出点火线圈的装配构件的部分截面图;
图12是示出依据第三实施例的,包括将线圈部分与连接器外壳连接的装配构件的点火线圈的部分截面图;
图13是示出点火线圈的部分纵向截面图;
图14是示出在内燃机的火花塞孔中设置的点火线圈的部分纵向截面图;
图15是示出点火线圈的装配构件的部分截面图;和
图16是示出点火线圈的装配构件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到6描述第一实施例。
如图1中所示,点火线圈1包括由主线圈21和次线圈22构成的线圈部分2。在D1侧的线圈部分2的一个轴向端被经由圆柱形装配构件4组装到连接器外壳3上。连接器外壳3包括连接器部分32和凸缘部分33。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中心芯23被安置在主线圈21和次线圈22的径向内侧。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外芯24被安置在主线圈21和次线圈22的径向外侧。
连接器外壳3具有装配孔31。装配构件4在D1侧上具有外缘。装配构件4的这个外缘被装配到装配孔31中。装配构件4在D2侧上具有内缘。在D2侧上的装配构件4的这个内缘被装配到外芯24上。加固构件51被嵌入在装配构件4中。该加固构件51由在杨氏模数上比构成装配构件4的热塑性树脂的杨氏模数大的材料形成。
如图2、3中所示,将火花塞底座6提供给D2侧上的点火线圈1的另一个轴向端。火花塞65被安装到该火花塞底座6上。点火线圈1是棒型点火线圈。点火线圈1包括线圈部分2和火花塞底座6。线圈部分2和火花塞底座6被安置在发动机7的火花塞孔71中。点火线圈1包括连接器外壳3上的凸缘33。将点火线圈1组装到火花塞孔71中,由此,经由螺栓335和凸缘33将点火线圈1固定到发动机7上。
参考图1,连接器外壳3包括连接器部分32。经由连接器部分32将点火线圈1电连接到电子控制单元(ECU)。经由凸缘33将点火线圈1固定到发动机7的气缸盖上。连接器部分32和凸缘33从连接器外壳3径向向外凸出。点火器34被安置在连接器外壳3中。点火器34用作具有电供应电路等的电子部件。包括连接器部分32和凸缘33的连接器外壳3由热塑性树脂制成。装配构件4也由热塑性树脂制成。
参考图1、2,通过在主线圈管211的外缘表面周围利用绝缘涂料多圈地缠绕主线来形成主线圈21。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主线圈管211在横截面上是环形的。通过在次线圈管221的外缘表面周围利用绝缘涂料以比主线圈数多的圈数缠绕次线来形成次线圈22。次线直径小于主线直径。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次线圈管221在横截面是环形的。在这个实施例中,将次线圈22插入主线圈21的内缘中,并且将中心芯23插入次线圈22的内缘中。
线圈外壳25被安置在主线圈21的径向外侧。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线圈外壳25在横截面上是环形的。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相对于点火线圈1的径向,堆叠其中每个都是平面形状的多个诸如硅钢板的平面磁钢板来形成中心芯23,因此,中心芯23具有基本上为圆形的横截面。通过在线圈外壳25的外缘表面周围,碾压其中每个都是圆柱形的多个诸如硅钢板的轧制磁钢板来形成这个实施例中的外芯24。这个实施例中的外芯24被安置在线圈外壳25的外缘上。
如图2中所示,通过将橡胶火花塞盖61附接到底座基座部分212上来形成这个实施例中的火花塞底座6,其从D2侧的主线圈管211的另一个轴向端开始延伸。高电压端子62被安置在D2侧的主线圈管211的另一个轴向端上。将线圈弹簧63安装在高电压端子62上。线圈弹簧63用于与火花塞65的一端接触。在高电压侧的次线圈22的缠绕端是可经由高电压端子62和线圈弹簧63向火花塞65的端子导电的。将火花塞65的绝缘体部分装配到火花塞盖61的空孔中,从而,使提供给绝缘体部分顶端的端子与线圈弹簧63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火花塞65被固定到发动机7的气缸盖上。
参考图1,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这个实施例中的装配构件4在横截面上是环形的。在D1侧的装配构件4的轴向端上形成外壳装配部分41。将外壳装配部分41装配到连接器外壳3的装配孔31中。在D2侧的装配构件4的另一个轴向端上形成芯装配部分42。将芯装配部分42装配到外芯24上。在芯装配部分42的内缘上形成环形装配槽421。将环形装配槽421装配到外芯24上。将D1侧的外芯24的轴向端装配到装配构件4的芯装配部分42的环形装配槽421中。
由橡胶制成的环形密封构件55被装配到芯装配部分42的外缘上。密封构件55防止水进入火花塞孔71。装配构件4的外壳装配部分41和连接器外壳3被一起装配在第一装配区A1中,并且,装配构件4的芯装配部分42和外芯24被一起装配在第二装配区A2中。在这个实施例的点火线圈1中,第一装配区A1和第二装配区A2相对于点火线圈1的轴向D是偏移的。即,第一装配区A1相对于轴向D远离第二装配区A2。在这种结构中,第一装配区A1和第二装配区A2相对于轴向D相互不重叠。
参考图1、2,将这个实施例中D1侧的线圈外壳25的轴向端装配到装配构件4的外壳装配部分41的内缘上。将D2侧的线圈外壳25的另一个轴向端装配到主线圈管211的底座基座部分212上。将诸如环氧树脂的热固性树脂11填充到由连接器外壳3、装配构件4、线圈外壳25、底座基座部分212、以及高电压端子62限定的间隙中。将热固性树脂11填充到中心芯23与次线圈22之间的间隙、次线圈22与主线圈21之间的间隙、主线圈21与线圈外壳25之间的间隙,以及连接器外壳3中的间隙中。通过将液态热固性树脂填充到在点火线圈1的组装中形成的间隙(空间)中,并通过固化所填充的热固性树脂来形成热固性树脂11。
参考图1,利用填充槽411来形成D1侧的装配构件4的外壳装配部分41的轴向端,在所述填充槽411中填充作为热固性树脂的环氧树脂11。在装配构件4的圆形缘附近形成环形的填充槽411。通过固化填充到填充槽411中的液态环氧树脂11,将这个实施例中的加固构件51嵌入到装配构件4中。
形成这个实施例中的装配构件4的热塑性树脂是对苯二甲酸丁烯(PBT)。填充到点火线圈1的间隙的热固性树脂11和填充到装配构件4的填充槽411的环氧树脂11彼此相同。固化后的环氧树脂11在杨氏模数和硬度上比构成装配构件4的热固性树脂大。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组装各自的组件后,将液态环氧树脂11填充到点火线圈1中的间隙中,并且还将环氧树脂11填充到填充槽411中。在填充环氧树脂11后,环氧树脂11被固化,从而环氧树脂11被作为加固构件51嵌入到装配构件4中。所以,通过环氧树脂11将点火线圈1连接为一个整体。
如图4所示,通过朝向在D2侧的另一个轴向端延伸限定连接器外壳3中的装配孔31的部分,可以提供延伸部分311。在这种情况下,加固构件51可以被嵌入D1侧的装配构件4的轴向端中。
如图5所示,可以沿着装配构件4中的圆形缘提供环形金属片51A。将金属片51A嵌入成型(inter-mold)在装配构件4中,从而金属片51A可被嵌入到装配构件4中。在形成装配构件4时,可通过向成形模具填充树脂材料实现嵌入成型,其中金属片51A被安置在成形模具中。
如图6所示,可以将金属片51B作为加固构件51嵌入到D2侧的装配构件4的另一个轴向端中形成的装配部分43中。金属片51B可以被嵌入成型在装配构件4中,金属片51B可以被嵌入到装配构件4中。
在点火线圈1中,当来自ECU的脉冲状火花生成信号使得电流能够流过主线圈21时,磁场被形成来穿过中心芯23和外芯24。随后,当流过主线圈21的电流被中断时,沿与形成磁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了穿过中心芯23和外芯24的感应场。通过形成感应场,次线圈22生成具有高电压的感应电动势(反电动势),从而,被装配到点火线圈1的火花塞底座6上的火花塞65生成火花。
在依据本实施例的点火线圈1中,加固构件51被嵌入到装配构件4中。加固构件51具有比构成装配构件4的热塑性树脂大的杨氏模数。线圈部分2被安置在火花塞孔71中,从而点火线圈1被组装到发动机7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由于发动机振动而使弯曲负荷作用在点火线圈1上时,这种弯曲负荷作用在通过加固构件51加固的装配构件4上。
因此,即使当由于弯曲负荷产生的压力集中作用于装配构件4上时,也能保护装配构件4和点火线圈1防止破损。因此,当经由其间的圆柱形装配构件4将线圈部分2和连接器外壳3组装在一起时,可以提高点火线圈1的弯曲强度。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7到11描述第二实施例。
如图7所示,将装配构件4的外缘装配到在连接器外壳3中形成的装配孔31中。将外芯24装配到装配构件4的内缘上。根据所述实施例,弹性构件52被嵌入到装配构件4中。弹性构件52由具有比构成装配构件4的热塑性树脂的杨氏模数小的杨氏模数的材料形成。
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装配构件4是圆柱形的,即,在横截面上是环形的。在D2侧的装配构件4的另一个轴向端上形成装配部分43。将装配部分43的外缘装配到连接器外壳3的装配孔3 1中。将装配部分43的内缘装配到外芯24上。在D1侧的装配构件4的轴向端上形成支撑部分44。支撑部分44被装配到线圈外壳25上。
在这个实施例中,弹性构件52被嵌入到装配部分43中。弹性构件52被安置于在装配部分43周围形成的环形槽431中。当形成装配构件4时,可以通过嵌入成型将弹性构件52嵌入到装配构件4中。可以通过在形成装配构件4时向成形模具填充树脂材料来执行嵌入成型,其中弹性构件52被安置在所述成形模具中。
环形装配槽432被形成在装配部分43的内缘中。装配槽432被装配到外芯24上。将D1侧的外芯24的轴向端装配到在装配构件4的芯装配部分42上限定的环形装配槽432中。将密封构件55安装在连接器外壳3的延伸部分311上。延伸部分311从限定连接器外壳3中的装配孔31的部分开始朝向D2延伸。
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形成装配构件4的热塑性树脂是对苯二甲酸丁烯(PBT)。例如,嵌入在装配构件4中的弹性材料52由比构成装配构件4的热固性树脂的杨氏模数以及硬度低的橡胶形成。热塑性树脂可以是除了PBT之外的各种热塑性树脂。弹性构件52可由除了橡胶之外的树脂泡沫等形成。
如图8所示,将D1侧的线圈外壳25的轴向端装配到装配构件4的支撑部分的内缘上。将D2侧的线圈外壳25的另一个轴向端装配到主线圈管211的底座基座部分212上。将诸如环氧树脂或类似的热固性树脂11填充到由连接器外壳3、装配构件4、线圈外壳25、底座基座212、以及高压端子62限定的点火线圈1的间隙中。将热固性树脂11填充到中心芯23与次线圈22之间的间隙、次线圈22与主线圈21之间的间隙、主线圈21与线圈外壳25之间的间隙、以及连接器外壳3中的间隙中。通过将液态热固性树脂填充到在组装点火线圈1时形成的间隙(空间)中,以及通过固化所填充的热固性树脂来形成热固性树脂11。
如图10、11所示,可以将弹性构件52嵌入到D1侧的装配构件4的轴向端中。在这种情况下,在装配构件4的D1侧形成外壳装配部分41,其将被装配到连接器外壳3的装配孔31中。在D2侧的装配构件4的另一个轴向端上形成芯装配部分42。将外芯24装配到芯装配部分42上。装配构件4的外壳装配部分41和连接器外壳3被一起装配在第一装配区A1中。装配构件4的芯装配部分42和外芯24被一起装配在第二装配区A2中。第一装配区A1和第二装配区A2相对于轴向D是偏移的。即,第一装配区A1相对于轴向D远离第二装配区A2。在这种结构中,第一装配区A1和第二装配区A2相对于轴向D相互不重叠。
参考图10,可以将密封构件55装配到芯装配部分42的外缘上。参考图11,可以将密封构件55装配到连接器外壳3的延伸部分311上。
弹性构件52被嵌入到装配构件4中。弹性构件52在杨氏模数上比构成装配构件4的热固性树脂低。通过组装主线圈21、次线圈22、中心芯23、以及外芯24来形成线圈部分2。当经由装配构件4将线圈部分2装配到连接器外壳3的装配孔31中时,装配构件4能在弹性构件52处适当地变形。因此,可以提高点火线圈1的组装质量。
弹性构件52被嵌入到装配构件4中,从而能从装配构件4中减少限定空气层的槽。因此,可以维持装配构件4的强度。
线圈部分2被安置在火花塞孔71中,从而点火线圈1被组装到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由于发动机的振动而使因弯曲负荷产生的压力集中作用在装配构件4上,也能保护装配构件4和点火线圈1防止破损。
因此,当经由圆柱形装配构件4将线圈部分2和连接器外壳3组装在一起时,可以提高点火线圈1的组装质量和弯曲强度。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12到16描述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12,将D1侧的装配构件4的外缘装配到在连接器外壳3中形成的装配孔31中。将D2侧的装配构件4的另一个轴向端的内缘装配到外芯24上。装配构件4和连接器外壳3被一起装配在第一装配区A1中。装配构件4和外芯24被一起装配在第二装配区A2中。装配区A1、A2被限定为相对于点火线圈1的轴向D是偏移的。在这种结构中,装配区A1、A2相对于轴向D相互远离,因此在轴向D相互不重叠。
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装配构件4被形成为圆柱形。外壳装配部分41被形成在D1侧的装配构件4的轴向端上。将外壳装配部分41装配到连接器外壳3的装配孔31中。装配部分42被形成在D2侧的装配构件4的另一个轴向端上。将芯装配部分42装配到外芯24上。在外壳装配部分41和连接器外壳3之间限定第一装配区A1。在芯装配部分42和外芯24之间限定第二装配区A2。
在芯装配部分42的内缘上形成环形装配槽421。将环形装配槽421装配到外芯24上。将D1侧的外芯24的轴向端装配到在装配构件4的芯装配部分42上限定的装配槽421中。将由例如橡胶制成的环形密封构件55装配到芯装配部分42的外缘上。密封构件55防止水进入火花塞孔71。
在这个结构中,使用密封构件55能将外芯24的端部牢固地插入到装配构件4的内缘中。此外,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利用装配构件4的外缘,可以提供密封构件55,从而能够减小点火线圈的尺寸。
如图13、14所示,将这个实施例中的D1侧的线圈外壳25的轴向端装配到装配构件4的外壳装配部分41的内缘上。将D2侧的线圈外壳25的另一个轴向端装配到主线圈管211的底座基座部分212上。将诸如环氧树脂的热固性树脂11填充到由连接器外壳3、装配构件4、线圈外壳25、底座基座部分212、以及高电压端子62限定的点火线圈1的间隙中。将热固性树脂11填充到中心芯23与次线圈22之间的间隙、次线圈22与主线圈21之间的间隙、主线圈21与线圈外壳25之间的间隙、以及连接器外壳3中的间隙中。通过将液态热固性树脂填充到在组装点火线圈1时形成的间隙(空间)中,以及通过固化所填充的热固性树脂来形成热固性树脂11。
以相对于轴向D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限定其中装配构件4和连接器外壳3被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装配区A1以及其中装配构件4和外芯24被装配在一起的第二装配区A2。因此,当通过发动机7的振动的弯曲负荷作用于点火线圈1时,其中线圈部分2被安置在火花塞孔71中并且点火线圈1被组装到发动机7,这种弯曲负荷分散地作用在第一装配区A1和第二装配区A2中。因此,弯曲负荷在点火线圈1中被分散。在点火线圈1中,在两个位置限定弯曲节点,即,第一装配区A1和第二装配区A2。
在这个结构中,压力可以被防止集中在点火线圈1中的一个位置上,从而压力被分散应用于第一装配区A1和第二装配区A2。利用依据本实施例的点火线圈1,在经由其间的圆柱形装配构件4将线圈部分2和连接器外壳3组装到一起的情况下,可以增强点火线圈1的弯曲强度。
参考图15,利用环形填充槽411来形成D1侧的装配构件4的外壳装配部分41的轴向端,其中诸如环氧树脂或类似的热固性树脂11被填充到环形填充槽411中。当将热固性树脂11填充到点火线圈1中的间隙时,也将热固性树脂11填充到填充槽411中。在这种情况下,将把在硬度和杨氏模数上比构成装配构件4的热固性树脂大的热固性树脂11嵌入装配构件4的外壳装配部分41中。因此,能够提高在装配构件4和连接器外壳3之间的第一装配区A1的装配强度。
参考图16,在装配构件4上的第一装配区A1中的表面上可以形成环形槽412。在这种情况下,环形槽412相对于轴向D分割第一装配区A1,在该第一装配区中装配构件4和连接器外壳3被装配在一起。因此,当通过发动机7振动而产生的弯曲负荷作用在点火线圈1上时,应用于第一装配区A1的压力被进一步分散,并且能够提高点火线圈1的弯曲强度。
主线圈和次线圈中的布置是一个实例。诸如主线圈和次线圈的点火线圈的组件可以被确定为适当的。
可以由除了环氧树脂和金属材料之外,诸如陶瓷的在杨氏模数上比热塑性树脂大的材料来形成加固构件51。
可以由在杨氏模数上比热塑性树脂小的诸如软树脂、橡胶、特别是人造橡胶、以及凝胶的材料来形成弹性构件52。弹性构件52可以是泡沫构件。
可以由金属或陶瓷形成装配构件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在杨氏模数上比构成装配构件4的金属或陶瓷小的诸如金属、陶瓷、树脂、橡胶、以及凝胶的材料来形成弹性构件52。
实施例的上述结构能够进行适当的组合。即,例如,可以组合第一实施例中的诸如金属片51A、51B的加固构件51、第二实施例中的弹性构件52、第三实施例中的环形槽412、以及第一和第二区A1、A2的布置来设计点火线圈的结构。通过点火线圈中的高刚度部分、低刚度部分、以及间隔的适当布置,能进一步提高点火线圈的强度、弹性和振动特性。
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以上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动。

Claims (14)

1、一种点火线圈包括:
线圈部分(2),其包括主线圈(21)、次线圈(22)、中心芯(23)、以及外芯(24),所述中心芯(23)被安置在所述主线圈(21)和所述次线圈(22)二者的径向内侧,所述外芯(24)被安置在所述主线圈(21)和所述次线圈(22)二者的径向外侧;
装配构件(4),其基本上为圆柱形,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内缘,经由所述内缘将所述装配构件(4)装配到所述外芯(24)上;以及
连接器外壳(3),其包括连接器部分(32)和凸缘部分(33),所述连接器外壳(3)具有装配孔(31),经由所述装配孔(31)将所述连接器外壳(3)装配到所述装配构件(4)的外缘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外壳(3)经由所述装配构件(4)与所述线圈部分(2)的一个轴向端连接,
所述装配构件(4)包括加固构件(51),其至少部分地嵌入到所述装配构件(4)中,
所述装配构件(4)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并且
所述加固构件(51)由在杨氏模数上比构成所述装配构件(4)的热塑性树脂大的材料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线圈,
其中,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一个轴向端,其具有被装配到所述装配孔(31)中的外缘,
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另一个轴向端,其具有被装配到所述外芯(24)的内缘,并且
所述加固构件(51)被至少部分地从所述一个轴向端嵌入到所述装配构件(4)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线圈,
其中,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一个轴向端,其具有被装配到所述装配孔(31)中的外缘,
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另一个轴向端,其具有被装配到所述外芯(24)的内缘,并且
所述加固构件(51)被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另一个轴向端嵌入到所述装配构件(4)中。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点火线圈,其中,所述加固构件(51)由在杨氏模数上比构成所述装配构件(4)的热塑性树脂大的环氧树脂形成。
5、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点火线圈,
其中,所述加固构件(51)包括金属片(51A),其由在杨氏模数上比构成所述装配构件(4)的热塑性树脂大的材料形成,并且
所述金属片(51A)被嵌入成型在所述装配构件(4)中。
6、一个点火线圈包括:
线圈部分(2),其包括主线圈(21)、次线圈(22)、中心芯(23)、以及外芯(24),所述中心芯(23)被安置在所述主线圈(21)和所述次线圈(22)二者的径向内侧,所述外芯(24)被安置在所述主线圈(21)和所述次线圈(22)二者的径向外侧;
装配构件(4),其基本上为圆柱形,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内缘,经由所述内缘将所述装配构件(4)装配到所述外芯(24)上;以及
连接器外壳(3),其包括连接器部分(32)和凸缘部分(33),所述连接器外壳(3)具有装配孔(31),经由所述装配孔(31)将所述连接器外壳(3)装配到所述装配构件(4)的外缘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外壳(3)经由所述装配构件(4)与所述线圈部分(2)的一个轴向端连接,
所述装配构件(4)包括弹性构件(52),其至少部分地嵌入到所述装配构件(4)中,并且
所述弹性构件(52)由在杨氏模数上比构成所述装配构件(4)的材料小的材料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火线圈,
其中,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一个轴向端,其具有被装配到所述装配孔(31)中的外缘,
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另一个轴向端,其具有被装配到所述外芯(24)上的内缘,并且
所述弹性构件(52)被至少部分地从所述一个轴向端嵌入到所述装配构件(4)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火线圈,
其中,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一个轴向端,其具有被装配到所述装配孔(31)中的外缘,
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另一个轴向端,其具有被装配到所述外芯(24)上的内缘,并且
所述弹性构件(52)被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另一个轴向端嵌入到所述装配构件(4)中。
9、如权利要求6到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点火线圈,
其中,所述装配构件(4)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并且
所述弹性构件(52)由在杨氏模数上比所述热塑性树脂小的树脂、橡胶、以及凝胶中的一种材料形成。
10、一种点火线圈包括:
线圈部分(2),其包括主线圈(21)、次线圈(22)、中心芯(23)、以及外芯(24),所述中心芯(23)被安置在所述主线圈(21)和所述次线圈(22)二者的径向内侧,所述外芯(24)被安置在所述主线圈(21)和所述次线圈(22)二者的径向外侧;
装配构件(4),其基本上为圆柱形,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一个轴向端和另一个轴向端,所述另一个轴向端具有内缘,经由所述内缘将所述装配构件(4)装配到所述外芯(24)上;以及
连接器外壳(3),其包括连接器部分(32)和凸缘部分(33),所述连接器外壳(3)具有装配孔(31),经由所述装配孔(31)将所述连接器外壳(3)装配到所述装配构件(4)的所述一个轴向端的外缘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外壳(3)经由所述装配构件(4)与所述线圈部分(2)的一个轴向端连接,
在第一装配区(A1)将所述装配构件(4)装配到所述连接器外壳(3)上,
在第二装配区(A2)将所述装配构件(4)装配到所述外芯(24)上,并且
所述第一装配区(A1)轴向地远离所述第二装配区(A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点火线圈,其中,装配构件(4)具有在所述第一装配区(A1)中限定环形槽(412,431)的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点火线圈,
其中,所述装配构件(4)的所述另一个轴向端具有限定其上装配所述外芯(24)的装配槽(421,432)的内缘,
所述点火线圈还包括:
密封构件(55),其被提供给所述装配构件(4)的所述另一个轴向端的所述外缘。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点火线圈,
其中,所述线圈部分(2)被安置在内燃机的火花塞孔中,并且
所述密封构件(55)防止水进入所述火花塞孔。
14、一种点火线圈包括:
线圈部分(2),其包括主线圈(21)、次线圈(22)、中心芯(23)、以及外芯(24),所述中心芯(23)被安置在所述主线圈(21)和所述次线圈(22)二者的径向内侧,所述外芯(24)被安置在所述主线圈(21)和所述次线圈(22)二者的径向外侧;
装配构件(4),其基本上为圆柱形,所述装配构件(4)具有内缘,经由所述内缘将所述装配构件(4)装配到所述外芯(24)上;以及
连接器外壳(3),其具有装配孔(31),经由所述装配孔(31)将所述连接器外壳(3)装配到所述装配构件(4)的外缘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外壳(3)经由所述装配构件(4)与所述线圈部分(2)的一个轴向端连接,
所述装配构件(4)包括嵌入构件(51,52),其至少部分地嵌入到所述装配构件(4)中,并且
所述嵌入构件(51,52)由在杨氏模数上与构成所述装配构件(4)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
CN2007100862395A 2006-03-09 2007-03-09 点火线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5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4487/2006 2006-03-09
JP064486/2006 2006-03-09
JP2006064487A JP2007242960A (ja) 2006-03-09 2006-03-09 点火コイル
JP2006064486A JP2007242959A (ja) 2006-03-09 2006-03-09 点火コイル
JP2006064488A JP2007242961A (ja) 2006-03-09 2006-03-09 点火コイル
JP064488/2006 2006-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5794A true CN101055794A (zh) 2007-10-17
CN101055794B CN101055794B (zh) 2010-05-26

Family

ID=38588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623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5794B (zh) 2006-03-09 2007-03-09 点火线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242959A (zh)
CN (1) CN1010557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5391A (zh) * 2011-10-09 2013-04-10 株式会社裕罗Tec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CN103370530A (zh) * 2010-12-15 2013-10-23 费德罗-莫格尔点火公司 包括具有改进的绝缘性能的点火线圈的电晕点火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2960A (ja) * 2006-03-09 2007-09-20 Denso Corp 点火コイル
JP5181858B2 (ja) * 2008-06-16 2013-04-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
JP2010010241A (ja) * 2008-06-25 2010-01-14 Denso Corp 点火コイル
CN101943099B (zh) * 2010-08-11 2013-03-13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发动机点火线圈及其初级绕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622U (zh) * 1989-06-17 1991-01-31
JPH04225506A (ja) * 1990-12-27 1992-08-14 Murata Mfg Co Ltd フライバックトランス
DE69812350T2 (de) * 1997-05-23 2003-11-20 Hitachi Ltd Zündspulenanordnung für einen motor und motor mit einer kopfhaube aus plastik
JP4491725B2 (ja) * 2003-12-03 2010-06-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細径点火コイル
US6845764B1 (en) * 2004-01-08 2005-01-2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gnition apparatus with secondary winding having reduced breakdown failures
JP4487190B2 (ja) * 2004-02-04 2010-06-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ィック型点火コイル
JP4441872B2 (ja) * 2004-02-09 2010-03-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ィック形点火コイル及びその円筒部材
JP2005294803A (ja) * 2004-03-09 2005-10-20 Denso Corp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530A (zh) * 2010-12-15 2013-10-23 费德罗-莫格尔点火公司 包括具有改进的绝缘性能的点火线圈的电晕点火器
CN103370530B (zh) * 2010-12-15 2016-09-14 费德罗-莫格尔点火公司 包括具有改进的绝缘性能的点火线圈的电晕点火器
CN103035391A (zh) * 2011-10-09 2013-04-10 株式会社裕罗Tec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CN103035391B (zh) * 2011-10-09 2016-01-20 株式会社裕罗Tec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42959A (ja) 2007-09-20
CN101055794B (zh)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5794A (zh) 点火线圈
US7849843B2 (en) Ignition coil
CN1270429C (zh) 往复电机
CN1100373C (zh) 电气连接件,内燃机点火设备和其制造方法
CN1865691A (zh) 内燃机用点火装置
CN1516914A (zh) 旋转电机
CN1862723A (zh)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
CN1175780A (zh) 发电机点火线圈装置
CN1652265A (zh) 具有内部连接结构的棒状点火线圈
CN1928345A (zh) 流体泵和电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US20090009275A1 (en) Ignition coil
US20070210888A1 (en) Ignition coil
CN1624827A (zh) 小直径点火线圈
CN109192482A (zh) 闭磁式点火线圈
JP2009111199A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CN1220320C (zh) 步进马达的定子
CN108701537A (zh)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
CN1728300A (zh) 用于火花塞的棒式点火线圈装置
JP2007242960A (ja) 点火コイル
CN1794384A (zh) 点火线圈
CN100346429C (zh) 内燃机点火线圈
KR100609429B1 (ko) 자동차용 점화코일
JP2014096473A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US20080202484A1 (en) Ignition coil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7214210A (ja) 点火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