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5391A -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5391A
CN103035391A CN2011103061304A CN201110306130A CN103035391A CN 103035391 A CN103035391 A CN 103035391A CN 2011103061304 A CN2011103061304 A CN 2011103061304A CN 201110306130 A CN201110306130 A CN 201110306130A CN 103035391 A CN103035391 A CN 103035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bbin
flange
connector
hollow space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61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5391B (zh
Inventor
洪钟夏
朴南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ra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ra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ra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ra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061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53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5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5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5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5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更详细地,涉及一种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结构。尤其是,本发明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一次线轴的凸缘插入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一次线轴的凸缘上突出的突起则插入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上形成的突起插入部中,导线突出部一体形成于连接器上,一次线轴的凸缘、突起以及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突起插入部可以设计为用于进行一次线轴与连接器之间的结合。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更详细地,涉及一种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内燃发动机是一种在发动机内部进行燃烧,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燃烧气体的膨胀应用于机械功的发动机。在这样的内燃发动机中,汽油发动机为了进行燃料燃烧而需要专门的点火装置。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活塞,其组合于汽油发动机的燃烧室内,用于溅出火花并压缩汽油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点火开关,其附着于驾驶座上,管理点火装置电路的电流,进行启动或者停止汽油发动机的开关动作;点火线圈,其随着所述点火开关的动作进行操作,将电池或者发电机的低压感应成高压,以使所述点火塞溅出大的火花。
点火线圈由以下部件等组成: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一次线圈,其缠绕于一次线轴外周面上;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二次线圈,其缠绕于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铁芯形态的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连接器,其用于向一次线圈传递外部电源;二极管,其连接二次线圈,用于防止高压逆流。
但是,上述点火线圈是在将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结合之后再对一次线圈进行缠绕作业,因此在缠绕一次线圈时,结合了连接器的一次线轴会旋转,所述旋转力会导致连接器在一次线轴上晃动或者脱离下来,从而会发生不良情况。
因此,为了防止在对一次线圈进行缠绕时结合于一次线轴上的连接器出现晃动及脱离的情况,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使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牢固结合的方案。
与此同时,同样迫切需要一种方案,其在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结合之后,当一次线轴与连接器中任何一个出现不良时,能够使一次线轴可以容易地与连接器相分离。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能够使一次线轴与连接器在互相牢固结合的同时,还可以容易地分离。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一部分边缘上;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其中,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先插入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一侧末端的宽度比其对侧端的宽度窄。
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在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进行结合的一部分或者整体部分中,所述凸缘的宽度逐渐变大。
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将与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相对应的部分去除后的梯形板。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并去除了与所述连接器结合的一侧末端的一部分;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未去除部分的边缘上;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部,其用于输入外部电源;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端子部一体连接,并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导线突出部,其一体连接所述凸缘结合部的端子部的另一侧末端,并架在所述一次线圈上。
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先插入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一侧末端的宽度比其对侧端的宽度窄。
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沿着插入到结合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方向,其前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大,其后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小。
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可以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2度到30度,所述后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70度到85度。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一部分边缘上;突起,其沿着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突出形成于所述凸缘上;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以及沿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插入所述突起的孔;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沿着插入结合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方向,其前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大,其后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小。
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可以为,所述后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前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
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可以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2度到30度,所述后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70度到85度。
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可形成为所述前部与所述后部相连接。并且,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还包括中央部,其形成于所述前部与所述后部之间,且其突出高度固定。
所述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可以由沿着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贯通的孔构成。
(三)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期望其具备包括下述事项的各种效果。但,本发明并非是必须要全部发挥下述效果才能实现的技术方案。
首先,根据对一次线轴的凸缘的宽度尺寸的设计,一次线轴的凸缘可容易地插入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或者容易地从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上分离。
并且,由于连接器上一体形成导线突出部,可确保一次线轴的凸缘和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结合面积是宽的。
并且,根据一次线轴的突起的倾斜面倾斜角度设计,一次线轴的突起不仅容易地插入到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中,且可以维持牢固的结合,当由于不良等需要分离一次线轴与连接器时,一次线轴的突起可以从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上分离下来。
并且,由于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由孔构成,一次线轴与连接器分离时,通过作为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的孔来按压一次线轴的突起,从而可以容易地将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相分离。
并且,由于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由孔构成,绝缘粉末或绝缘液体可以充填到一次线轴的突起与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之间,因此可增大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结合力。
附图说明
图1至图10涉及本发明实施例1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中,
图1为点火线圈的截面图;
图2为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一次线轴、连接器与一次线圈的结合状态的侧面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分离状态的俯视图;
图6为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结合状态的侧面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分离状态的侧面图;
图8为沿图4的A-A线的截面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一次线轴与连接器的分离状态的截面图;
图10为沿图4的B-B线的截面图;
图11及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中的一次线轴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中的一次线轴的突起的截面图;
图14至图17为一次线轴的突起的应力对倾斜角度的曲线图。
其中,具体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一次线轴   110:主体
120:凸缘       130:突起
200:连接器     210:端子部
220:凸缘结合部 224:突起插入部
230:导线突出部 240:区划部
250: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但,在对本发明的说明中,为了不对本发明的发明点造成混淆,省略了对公知的功能或者结构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可以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10;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100,其设置于外壳10的内部空间中;一次线圈20,其缠绕于一次线轴100的外周面上;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30,其插入于一次线轴100的中空空间中;二次线圈40,其缠绕于二次线轴30的外周面上,依靠与一次线圈20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中心芯,其优选为磁芯50,其插入于二次线轴30的中空空间中;连接器200,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一次线轴100的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一次线圈20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二极管60,其用于防止高压逆流。
图2以下为展示本发明的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的结合关系的图。
一次线轴100可以包括:圆筒形的主体110,其具备中空空间112,尤其是如图2的‘110A’所示,其去除了与连接器200结合的一侧末端的一部分;凸缘120,其形成于主体110一侧末端的未去除部分的边缘上;突起130,其沿着一次线轴100的中空空间的方向(箭头标记A)突出形成于凸缘120上。
连接器200可以包括:端子部210,其类似于电线,包含有电子元件以输入外部电源;凸缘结合部220,其与端子部210一体连接;导线突出部230,其一体连接凸缘结合部220的端子部210的另一侧末端,并架在一次线圈20上。此外,连接器200还可以包括:区划部240,其形成于端子部210与凸缘结合部220之间;连接销250,其与端子部210电气连接以传递外部电源,贯通区划部240并从端子部210朝着凸缘结合部220方向突出。
如上所述,由于导线突出部230并非形成于一次线轴100上,而是一体形成于连接器200上,因此连接器200与一次线轴100结合时,连接器200与一次线轴100不存在干涉影响。因此,为了使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整体能够插入,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与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对应形成,并可具有沿一次线轴100的主体110的半径方向(箭头标记B)插入凸缘120的槽222。因此,由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可以与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整体相结合,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的结合面积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从而能够相互牢固地结合。此外,如上所述,由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形成为足够大的尺寸,连接器200的重量均衡,以使连接器200的重心不过于偏向端子部210侧,并且由于连接器200的端子部210侧重量偏重,可使一次线轴100上结合的连接器200不会掉落。同时,连接器200上一体形成导线突出部230,可有利于连接器200的重量均衡。
另一方面,沿着中空空间的方向(箭头标记A),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上可以形成突起插入部224,其内插入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可以具备如下所述的特征。
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可以基本上由去除了与一次线轴100的主体110相对应的部分(即,沿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箭头标记A)与一次线轴100的主体110相重叠的部分)的板所形成。
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沿着插入到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方向的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尺寸称之为长度,将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的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尺寸称之为宽度。并且,为了方便说明,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插入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方向称之为‘结合方向(箭头标记C)’,与该结合方向(箭头标记C)相反方向即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上拔出的方向则称之为‘分离方向(箭头标记D)’。
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长度及宽度设计为可以充分确保其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结合面积,根据这样设计的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长度及宽度,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板形状可以形成为大概的四边形、梯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
但,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沿上述结合方向(箭头标记C)先插入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中的一侧末端(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其称之为‘第一末端120A’)的宽度122A,相对地可以形成的比其对侧端的宽度更窄。即,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第一末端120A的宽度122A可以小于沿所述结合方向(箭头标记C)进行结合的所述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后部的宽度122B。
此时,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沿着所述结合方向(箭头标记C)进行结合的一部分或者整体部分中,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宽度可以形成为逐渐变大。
例如,如图5所示,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形成为将与一次线轴100的主体110相对应的部分去除后的梯形板,沿着所述结合方向(箭头标记C)进行结合时,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整体宽度可以形成为逐渐变大。
且,如图11所示,沿着所述结合方向(箭头标记C)进行结合时,从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第一末端120A开始直至其部分位置截止,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宽度形成为逐渐变大,而其剩余部分的宽度则可以形成为固定的宽度。
且,如图12所示,沿着所述结合方向(箭头标记C)进行结合时,仅在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中间部分宽度可以形成为逐渐变大,其剩余部分的宽度则可以形成为固定的宽度。
如上所述,如果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第一末端120A的宽度122A小于第二末端的宽度122B,则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即,如上所述的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槽222,形成为与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形状大概相同的形状,因此沿着所述结合方向(箭头标记C),导线突出部230侧末端的宽度可以比端子部210侧末端的宽度更大。因此,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导线突出部230侧向端子部210侧插入时,因为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的第一末端120A的宽度122A小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导线突出部230侧的末端的宽度,所以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可以平滑地插入到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槽222中。并且,由于如上述的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平滑地插入到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槽222中,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槽222之间没有公差地几乎相同地形成,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能够紧紧配合。由于这样的紧紧配合,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能够牢固地结合。同时,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相互结合的状态下,即使仅将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槽222上少量地脱离,由于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与连接器200的凸缘结合部220的槽222之间出现间隙,从而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可以平滑地分离。
且,特别地,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特征可以形成为下述情况。
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沿着上述结合方向(箭头标记C),首先插入到连接器200中的突起插入部224中的前部132的突出高度可以形成为逐渐变大,后部134的突出高度可以形成为逐渐变小。
即,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前部132,如图9、10、13所示,可以形成为带有三角形截面,相对于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沿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箭头标记A)倾斜的倾斜面132A可以以设定的倾斜角度θ1倾斜。
且,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后部134也如图9、10、13所示,可以形成为带有三角形截面,相对于一次线轴100的凸缘120,沿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箭头标记A)倾斜的倾斜面134A可以以设定的倾斜角度θ2倾斜。
因此,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插入到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的初期,由于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前部132的突出高度低,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可以柔滑地插入到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
同时,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拔出时,从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后部134开始拔出,此时也因为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后部134的突出高度低,使得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可以容易地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拔出。即,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的分离也可以容易地实现。
尤其是,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前部132的倾斜面132A平缓地形成,以利于使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容易地插入到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与之相反,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后部134的倾斜面134A陡峭地形成,以利于使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不至于太容易地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拔出。即,优选为,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后部134的倾斜角度θ2大于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前部132的倾斜角度θ1。优选地,如图14至图17所示。
即,图14至图17各自为,在一次线轴100及连接器200各自优选以应力极限大约为120Mpa的合成树脂来形成的情况下,随所述倾斜角度θ1、θ2变化的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间的结合力F1或脱离力F2,作用于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上的应力S,作用于连接器200上的第一、第二应力S1、S2的曲线图。此处,作用于连接器200上的第一应力S1是,当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结合时作用在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外部的应力,即,作用于图10中的‘C’部分上的应力。作用于连接器200上的第二应力S2是,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分离时,作用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内部的应力,即作用于图10的‘D’部分的应力。参考图14及图15,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结合时,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前部132低才能以小的力来结合,同时,可知应力会产生得越来越小。但,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前部132的倾斜面132A的倾斜角度θ1太大的话,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结合时,应力接近120Mpa,从而存在高的破损隐患;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前部132的倾斜面132A的倾斜角度θ1太小的话,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前部132的长度可以无限长。因此,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前部132的倾斜面132A的倾斜角度θ1可以优选为12度至30度的程度。并且,参考图16及图17,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后部134高才能使连接器200不会轻易脱离。但,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后部134的倾斜面134A的倾斜角度θ2太大的话,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分离时,应力接近120Mpa,从而存在高的破损隐患;并且,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后部134的倾斜面134A的倾斜角度θ2太小的话,连接器200则会容易脱离,从而在组装工序中,一次线缆缠绕作业时,一次线轴100旋转过程中一次线轴100的旋转力会使结合于一次线轴100上的连接器200容易脱离。因此,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后部134的倾斜面134A的倾斜角度θ2可以优选为70度至85度的程度。
如上所述,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如图9及图10所示,还可以包括中央部136,其形成于前部132与后部134之间,并与前部132及后部134一体形成,且突出高度固定。即,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可以形成为其整体上具有梯形截面。
并且,如图13所示,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可以形成为没有所述中央部136,前部132直接连接后部134。即,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可以形成为其整体上具有三角形截面。
但,如图9及图10所示的前者的情况下,由于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包含中央部136,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可以形成为更加难以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拔出,这样更有利于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的结合。同时,前者的情况下,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的中央部136分别支承前部132与后部134,因此其耐久性更加优异,可以防止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被推向连接器200侧而破损或挤压,能更有利于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的结合。
另一方面,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也可以由槽构成,或者更优选如图所示的由沿着中空空间的方向(箭头标记A)贯通的孔构成。由于由孔构成的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在沿着中空空间的方向(箭头标记A)两侧为开放的状态,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插入到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或者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分离时,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的摩擦面积不宽,因此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可以平滑地插入到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或者平滑地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分离。并且,在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由孔构成的情况下,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分离时,可以通过由孔构成的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沿着中空空间的方向(箭头标记A)推出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因此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可以更容易地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中脱离。并且,在将包含了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的点火线圈的各个组件组装完后,充填环氧树脂等绝缘粉末或绝缘液体,由于绝缘粉末或绝缘液体可以充填到一次线轴100的突起130与连接器200的突起插入部224之间的缝隙中,因此能够增大一次线轴100与连接器200的结合力。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进行了例示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仅仅由上述特定实施例所限定,而且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的变更。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
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
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
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
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
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
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一部分边缘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
其中,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先插入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一侧末端的宽度比其对侧端的宽度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在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进行结合的一部分或者整体部分中,所述凸缘的宽度逐渐变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将与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相对应的部分去除后的梯形板。
4.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
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
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
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
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
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
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并去除了与所述连接器结合的一侧末端的一部分;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未去除部分的边缘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部,其用于输入外部电源;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端子部一体连接,并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导线突出部,其一体连接所述凸缘结合部的端子部的另一侧末端,并架在所述一次线圈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形成为,沿着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中的方向,先插入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一侧末端的宽度比其对侧端的宽度窄。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还包括突起,其沿着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突出形成于所述凸缘上;
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具备用于插入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的孔;
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沿着插入结合到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方向,其前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大,其后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形成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2度到30度,所述后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70度到85度。
8.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具备中空空间的一次线轴;
一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外周面上;
具备中空空间的二次线轴,其插入于所述一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
二次线圈,其缠绕于所述二次线轴的外周面上,依靠与所述一次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来感应高压;
中心芯,其插入于所述二次线轴的中空空间中;
连接器,其可插拔地结合于沿所述一次线轴中空空间的方向的两侧末端中任一侧末端上,用于向所述一次线圈传递从外部输入的电源;
其中,所述一次线轴包括:圆筒形的主体,其具备中空空间;凸缘,其形成于所述主体一侧末端的一部分边缘上;突起,其沿着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突出形成于所述凸缘上;
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凸缘结合部,其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对应形成,且包括沿所述一次线轴的主体的半径方向插入所述凸缘的槽以及插入所述突起的突起插入部;
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一次线轴的凸缘,沿着插入结合所述连接器的凸缘结合部的方向,其前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大,其后部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形成为,所述后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前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形成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2度到30度,所述后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70度到85度。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形成为所述前部与所述后部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轴的突起还包括中央部,其形成于所述前部与所述后部之间,且其突出高度固定。
13.如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的突起插入部由沿着所述中空空间的方向贯通的孔构成。
CN201110306130.4A 2011-10-09 2011-10-09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Active CN1030353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6130.4A CN103035391B (zh) 2011-10-09 2011-10-09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6130.4A CN103035391B (zh) 2011-10-09 2011-10-09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5391A true CN103035391A (zh) 2013-04-10
CN103035391B CN103035391B (zh) 2016-01-20

Family

ID=48022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6130.4A Active CN103035391B (zh) 2011-10-09 2011-10-09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539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8728A (zh) * 2016-07-19 2016-11-16 昆山凯迪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点火线圈
CN106158317A (zh) * 2016-08-11 2016-11-23 昆山凯迪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点火线圈
CN114203495A (zh) * 2020-09-17 2022-03-18 株式会社裕罗 熔断器集成型电气部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1612A (zh) * 2003-08-12 2005-02-16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装置
CN101055794A (zh) * 2006-03-09 2007-10-17 株式会社电装 点火线圈
KR20100091427A (ko) * 2009-02-10 2010-08-19 주식회사 유라테크 내연기관의 점화코일
JP2011100758A (ja) * 2009-11-04 2011-05-19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点火コイル
CN102080617A (zh) * 2009-12-01 2011-06-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CN102087914A (zh) * 2009-12-04 2011-06-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用点火线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1612A (zh) * 2003-08-12 2005-02-16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装置
CN101055794A (zh) * 2006-03-09 2007-10-17 株式会社电装 点火线圈
KR20100091427A (ko) * 2009-02-10 2010-08-19 주식회사 유라테크 내연기관의 점화코일
JP2011100758A (ja) * 2009-11-04 2011-05-19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点火コイル
CN102080617A (zh) * 2009-12-01 2011-06-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CN102087914A (zh) * 2009-12-04 2011-06-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用点火线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8728A (zh) * 2016-07-19 2016-11-16 昆山凯迪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点火线圈
CN106158317A (zh) * 2016-08-11 2016-11-23 昆山凯迪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点火线圈
CN106158317B (zh) * 2016-08-11 2018-09-18 昆山凯迪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点火线圈
CN114203495A (zh) * 2020-09-17 2022-03-18 株式会社裕罗 熔断器集成型电气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5391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5391A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线圈
CN101435471B (zh) 用于制造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的连接器的方法
CN108028123B (zh)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KR20140091023A (ko) 연결 부재
CN101719613B (zh) 同轴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JP6218900B1 (ja) 動力電池のヘッドカバー及び動力電池
CN102682981B (zh) 点火线圈装置
US9343211B2 (en) Ignition coi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5583202U (zh) 纯电动汽车充放电连接器的双斜冠簧导电接插件
CN102025088B (zh) 一种滤波电连接器及其接地簧片
CN203206422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电路板的受话器及多单元受话器组
JP2010027669A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179183A1 (en) Shock absorbing assembly for a pencil ignition coil
CN201667468U (zh) 一种同轴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202325975U (zh) 一种汽车点火线圈
JP2003188034A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CN105164402A (zh) 具有多个位置安装装置的起动电机及其方法
JP2013123010A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CN103094010A (zh) 起动机电磁开关及包括电磁开关的起动机
JP2011077485A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6606402B2 (ja) 内燃機関の点火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610234U (zh) 一种多电弧高压包
CN210404198U (zh) 磁吸式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21596162U (zh) 一种轻量化的点火线圈结构
JPH0347475A (ja) 点火コイ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