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6672A - 处理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6672A
CN101046672A CN 200710091677 CN200710091677A CN101046672A CN 101046672 A CN101046672 A CN 101046672A CN 200710091677 CN200710091677 CN 200710091677 CN 200710091677 A CN200710091677 A CN 200710091677A CN 101046672 A CN101046672 A CN 101046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grasping part
processing unit
toner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916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3614C (zh
Inventor
高木猛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6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6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36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361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单元主体,该单元主体包括第一抓持部,以及输送显影剂到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载体,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到单元主体上的色粉盒,该色粉盒包括第二抓持部和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其中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朝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之间的距离变窄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处理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对于2006年3月27日申请的申请号为No.2006-85924以及2006年9月28日申请的申请号为No.2006-264690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这些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到本申请中。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到该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处理单元。
                              背景技术
一种激光打印机处理单元被提出,其中色粉盒可拆卸的安装在处理单元的单元主体上(以日本待审查专利公开文本No.07-225514以及美国专利5,608,501为例)。
在日本待审查公开文本No.07-225514以及美国专利5,608,501中描述的显影装置中,色粉盒可拆卸的安装在显影装置的壳体中。色粉盒中,一根从色粉盒左右两侧横向伸出的轴上配设有一根杠杆,通过握持杠杆,可以搬运与色粉盒附接的显影装置。
                               发明内容
在日本待审查公开文本No.07-225514以及美国专利5,608,501中描述的显影装置中,由于在搬运显影装置时,仅仅只有色粉盒的杠杆被握持住,未被握持的显影装置的壳体相对于被握持的色粉盒之间可以有相对运动,使显影装置的壳体与色粉盒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稳定,从而使显影装置的搬运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稳定状态下被搬运的处理单元以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处理单元能可拆卸地安装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上。
本发明提供的处理单元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单元主体,该单元主体包括第一抓取部、以及输送显影剂到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载体;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到单元主体上的色粉盒,该色粉盒包括第二抓取部,和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其中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朝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之间的距离变窄的方向移动。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处理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单元主体,第一抓持部,和输送显影剂到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载体;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单元主体上的色粉盒,该色粉盒包括第二抓持部,以及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其中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朝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之间的距离变窄的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诸如打印机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2显示了图1所示打印机的剖视图,其中前盖被打开。
图3是从上前方观察时,图1所示的打印机中的处理单元的右侧透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显示了图3中的色粉盒被取下,其中图5(a)显示了打开/关闭杠杆处于杠杆打开位置,并且色粉引导口(guide port)被打开,图5(b)显示了打开/关闭杠杆处于杠杆关闭位置,并且色粉引导口被关闭。
图6(a)到图6(c)是从后侧上方观察时,如图3所示的处理单元中的色粉盒的左侧透视图,图6(a)显示了色粉喷射口被打开,图6(b)显示了色粉喷射口被关闭,图6(c)显示了色粉盒的内壳。
图7显示了色粉盒被取下且打开/关闭杠杆处于图3中的杠杆关闭位置时的情形,同时显示了取下的色粉盒。
图8显示了打开/关闭杠杆处于图3中的杠杆关闭位置时的情形。
图9是图7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其中摆动构件处于第二状态。
图11是图8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其中摆动构件处于第三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后面将会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1.激光打印机的整体配置
图1显示了诸如打印机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2显示了图1所示打印机的剖视图,其中前盖被打开。
激光打印机1包括: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实例的主体壳2,容纳于主体壳2内部用于馈送纸张3的纸张馈送部4,以及在送进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5,如图1所示。
(1)主体壳
在主体壳2的一边侧壁上形成有安装口6以安装/拆除将会在后面描述的处理单元20,,还配设了前盖7用以打开和关闭安装口6。前盖7由配设在其下端部的盖轴8可枢转地支撑。但前盖7以盖轴8为支撑点关闭时,前盖7沿大致竖直的方向竖立起来从而关闭安装口6。另一方面,前盖7以盖轴8为支撑点打开时,前盖7沿大致水平方向倾斜以打开安装口6,如图2所示。通过打开的安装孔6,可以将处理单元20安装到主体壳2中或者从主体壳2中拆除。
在下面的描述中,前盖7在处理单元20被安装在主体壳2中的状态下所在的一侧被称为“前侧”(前表面侧),其相对的一侧称为“后侧”(后表面侧)。图1中在纸面厚度方向上靠近读者的一侧称为“左侧”,图1中纸面厚度方向上远离读者的一侧称为“右侧”。在某些情况下,左右方向可能称作“宽度方向”。
(2)纸张馈送部
纸张馈送部4设于主体壳2的底部,包括纸张馈送盘9、分离辊10、分离垫11、纸张馈送辊12、纸屑清除辊13,夹紧辊14以及抵抗辊15(resist roller)。
纸张馈送盘9包括位于其中的压纸板16以及位于其前端部的杠杆17。杠杆17可以顶起压纸板16的前端部。
通过纸张馈送辊12的旋转,压纸板16中的纸张3被送到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的分离位置并在分离位置一张一张地被分离开,然后每张纸张3穿过纸屑清除辊13和夹紧辊14之间的空隙,向抵抗辊15馈送。
被输送到抵抗辊15的纸张3随后被输送到位于转印辊31和感光鼓18之间的传送位置,作为图像载体实例的感光鼓28会在后面描述。
(3)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5包括扫描部19,处理单元20以及定影部21。
(a)扫描部
扫描部19配设于主体壳2的靠上部分,包括激光源(未显示),可旋转驱动的多角镜22、fθ透镜23、反射镜24、透镜25和反射镜26。激光源发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如点划线显示的那样,激光束被多角镜22偏折,并通过fθ透镜23。激光束随后被反射镜24反射,通过透镜25,进一步被反射镜26向下反射并照射到处理单元20中的感光鼓28的表面。
(b)处理单元
图3是从上前方观察时,图1所示的打印机中的处理单元的右侧透视图,图4是图3所示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
图5(a)显示了色粉盒被取下,打开/关闭杠杆处于杠杆打开位置,图3中的色粉引导口被打开,而图5(b)显示了打开/关闭杠杆处于杠杆关闭位置,而图5(a)中的色粉引导口被关闭。
图6(a)是从后侧上方观察时,如图3所示的处理单元中的色粉盒的左侧透视图,显示了色粉喷射口被打开,图6(b)显示了图6(a)中的色粉喷射口被关闭,图6(c)显示了从后侧上方观察时,图5(a)中所示的色粉盒内壳的左侧透视图。
图7显示了图3中的色粉盒被取下且打开/关闭杠杆处于杠杆关闭位置时的情形,同时显示了取下的色粉盒。图8显示了图3中的打开/关闭杠杆处于杠杆关闭位置时的情形。
图9是图7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图10是图8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其中的摆动构件处于第二状态。图11是图8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其中的摆动构件处于第三状态。
处理单元20配设于主体壳2中的扫描部19的底部,并通过安装口6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壳2中,如图1所示。如图纸中粗体箭头所示,向下向后倾斜的方向(安装方向)为将处理单元20安装到主体壳2的方向,而向上向前倾斜的方向(分离方向)为将处理单元20从主体壳2中分离的方向。
处理单元20整体包括鼓部27,鼓部27形成了处理单元20的后半部分,还包括显影部30,显影部30形成了处理单元20的前半部分并作为单元主体,进一步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到处理单元20上的色粉盒40,如图4所示。
(b-1)鼓部
鼓部27包括鼓壳体76、感光鼓28、电晕充电器29、转印辊31以及配设于鼓壳体76中的清洁刷32。
鼓壳体76呈纵向在宽度方向上的盒状,其前部被打开,整体包括鼓后侧壁77,鼓右侧壁79(如图3所示)、鼓左侧壁80(如图3所示)、鼓顶壁81以及鼓底壁82。
鼓右侧壁79和鼓左侧壁80相对放置,在宽度方向上两者之间留有空间,如图3所示。
鼓底壁82在鼓右侧壁79和鼓左侧壁80下端边缘之间延伸。鼓顶壁81在鼓右侧壁79和鼓左侧壁80上端边缘之间延伸。鼓后侧壁77在鼓右侧壁79和鼓左侧壁80的后端边缘之间延伸,如图4所示。
在鼓顶壁81前后方向的中间形成有激光入口78,用以让从扫描部19来的激光束照射到感光鼓28上。第一通过口84开在鼓底壁82的前端边缘和显影部30的显影后侧底壁68的后端边缘之间,显影部30会在后面描述。在鼓后侧壁77竖直方向的中间,开了第二通过口85。第一通过口84和第二通过口85都形成宽度方向上的长方形形状。
在鼓壳体76中,由鼓后侧壁77,鼓右侧壁79的后半部分、鼓左侧壁80以及鼓底壁82和鼓顶壁81定义的空间形成了容纳感光鼓28、电晕充电器29、转印辊31以及清洁刷32的鼓容纳部83。鼓容纳部83形成为前后侧开口的圆柱形状。
另外,鼓右侧壁79的前半部分、鼓左侧壁80以及鼓底壁82定义的空间形成了显影剂配置部86(developer arrangement section),显影部30排布在其中。显影剂配置部86作为底架,从前方横截面观察呈平底U形,其上侧开口。
鼓容纳部83和显影剂配置部86之间彼此相通。
感光鼓28呈圆柱形,包括其最外层由用聚碳酸酯或其他类似材料制成的可正向充电的光敏层组成的鼓主体33,和沿鼓主体33的轴向通过鼓主体33的轴心延伸的金属鼓轴34。鼓轴34轴向上的两端被支持在鼓壳体76的鼓右侧壁79和鼓左侧壁80之间(如图3所示)。鼓主体33被可相对于鼓轴34旋转地支撑,导致感光鼓28可以在鼓壳体76里面绕鼓轴34旋转。从电动机(未显示)传来的驱动力驱动感光鼓28在如图中粗体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旋转。
电晕充电器29支持在感光鼓28上斜后方的位置的鼓壳体76的鼓顶壁81上,并与感光鼓28相对放置并与之留有空隙,从而不与感光鼓28接触。电晕充电器29包括与感光鼓28相对并留有空隙的放电线35,和配设于放电线35与感光鼓28之间的栅极36,栅极36用以控制从放电线35到感光鼓28的电荷量。
电晕充电器29中,电偏压施加在栅极36上,同时对放电线35施加高电压以产生电晕放电,从而对感光鼓28的表面进行均匀的正向充电。
转印辊31配设鼓壳体76中感光鼓28的下方,与感光鼓28在竖直方向上面对接触以在转印辊31和感光鼓28之间形成辊隙,该辊隙用作上文所说的位于感光鼓28和转印辊31之间的传送位置。
此外,转印辊31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鼓壳体76的鼓右侧壁79和鼓左侧壁80之间的金属辊轴,以及由导电橡胶材料覆盖在辊轴上制成的橡胶辊。在转印的时候,转印辊31被施以转印偏压。从电动机(未显示)传来的驱动力驱动转印辊31旋转。
清洁刷32装配在鼓壳体76的鼓后侧壁77上,并在感光鼓28上斜后方和电晕充电器29下斜后方的位置上与感光鼓28面对接触。
(b-2)显影部
显影部30在鼓壳体76的显影剂配置部86里面,与鼓部27做成一体。
显影部30包括显影剂壳体62,馈入辊101,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辊104,以及配设于显影剂壳体62中的层厚调节片107。
显影剂壳体62整体包括在长边在宽度方向上且后侧开口的盒状后侧壳体38,以及上侧和前侧开口的前侧壳体39,前侧壳体39比后侧壳体38的宽度要大。
后侧壳体38整体包括显影剂前壁64、显影剂右壁65(见图3)、显影剂左壁66(见图3)、显影剂顶壁67以及显影剂后侧底壁68。
从侧面看,显影剂右壁65和显影剂左壁66形成大致矩形,并位于宽度方向上相对放置,中间留有空间。
显影剂后侧底壁68在显影剂右壁65的下边缘和显影剂左壁66的下边缘之间延伸,并整体包括第一底壁73和第二底壁74,并从后开始以这样的顺序位于前后方向上。
第一底壁73位于显影剂后侧底壁68的后侧,被制成从前侧到后侧向下倾斜的舌板形状。
第二底壁74通常形成为从侧剖面看呈半圆形,并从第一底壁73的前侧边缘沿着馈入辊101连续延伸。
显影剂顶壁67在显影剂右壁65和显影剂左壁66上侧边之间延伸,并整体包括第一预壁115和第二顶壁116。
第一顶壁115位于显影剂顶壁67的前面,并在向上向前倾斜方向上延伸。
第二顶壁116从左侧剖面看形成大致倒L形,从第一顶壁115的后侧边缘向下延伸然后弯曲并向后延伸。
显影剂前壁64在显影剂右壁65和显影剂左壁66之间延伸。显影剂前壁64上端边缘与前述的第二顶壁116的弯曲部分相连接,下端边缘与第二底壁74的前端边缘相连接,并整体包括从第二底壁74的前端边缘向上延伸的纵向壁120和从纵向壁120上端边缘向后弯曲、然后又弯曲且向上延伸以连接到第二顶壁116弯曲部分的弯曲壁121,弯曲壁121从左侧剖面看形成大致L形。
显影剂顶壁67后端边缘、显影剂右壁65、显影剂左壁66以及显影剂后侧底壁68定义了在后侧壳体38的后侧开口的插入孔87。插入孔87成宽度方向为长边的矩形形状。
在后侧壳体38中,由显影剂前壁64、显影剂右壁65、显影剂左壁66、显影剂顶壁67以及显影剂后侧底壁68形成的空间作为显影腔72容纳了馈入辊101、显影辊104以及层厚调节片107的显影腔72。
前侧壳体39由右壁69(见图3)、左壁70(见图3)和显影剂前侧底壁75整体构成。
显影剂前侧底壁75从侧剖面看形成大致C形,整体包括形成其后半部分的曲面壁122和形成其前半部分的L形壁123。
曲面壁122从侧剖面看形成大致劣弧形状,其前端边缘与L形壁123的后端边缘连接。
L形壁123从侧剖面看形成大致L形,从其后侧边缘向前延伸然后弯曲并向上延长。在前端部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和L形壁123的上端部,整体形成有从侧剖面看呈钩形的接合部124,接合部124在L形壁123的上端边缘弯曲并稍微向前延长。如图7所示,在L形壁123前端部,在从宽度方向的中间向外大约等于L形壁123宽度的1/4的每个位置上形成有从L形壁123前端部的上边缘向下凹进的定位槽138。
右壁69和左壁70在宽度方向上面对放置,从而将显影剂前侧底壁75夹在两者中间,右壁69和左壁70从侧面看形成大致矩形,如图3所示。为便于描述,图3中右壁69的斜上方前侧部分被切掉。
在右壁69和左壁70中,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别穿过右壁69和左壁70的第一插入孔97,第一插入孔97通常位于两侧壁前后和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右壁69和左壁70整体包括位于各自横向内侧面的后端部的方形柱体89,如图5(a)所示。
方形柱体89形成大致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方形柱体89上端部的前端表面向后侧弯曲从而形成导引槽119。方形柱体89整体包括位于其横向内侧面上、导引槽119下方的肋90。肋90形成为向横向内侧延伸从而其侧剖面形成大致劣弧形状,且肋90设置成使通常沿着显影剂前端底壁75的曲面壁122弯曲,并在半径方向上相对于曲面壁122稍微留有空隙,如图9所示。
在该前侧壳体39中,由右壁69、左壁70以及显影剂前端底壁75定义的部分形成了色粉盒容纳腔71用于容纳色粉盒40。色粉盒容纳腔71形成在其前侧和上侧被开口的底部框架中。
后侧壳体38和前侧壳体39通过显影剂前壁64的纵向壁120的前侧表面和显影剂前端底壁75的曲面壁122的后侧表面相互连接。作为第二开口的一个实例,穿过纵向壁120和曲面壁122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色粉导引口88形成在纵向壁120和曲面壁122连接部分的横向中间位置。色粉导引口88呈长边在宽度方向上的矩形形状,并且与色粉盒容纳腔71和显影腔72相通。
色粉盒容纳腔71包括作为第二阻塞构件和打开/关闭构件实例的关闭器111和打开/关闭杠杆113。
从剖面图中观察,关闭器111为劣弧形状薄板,其圆弧长比曲面壁122略短,如图4所示。从前面看呈矩形的贯通孔112从厚度方向上穿过关闭器111,如图5(b)所示,并形成于关闭器111的上半部分的横向中间位置。在关闭器111横向两端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形成有凹口部分136,凹口部分136从前面看被切成L形。在从对应凹口部分136横向向内的关闭器111上端部分别设有接合部139。接合部139与各自的第二径向凸起57接合,当色粉盒40处于安装在处理单元20中的状态时,第二径向凸起57作为色粉盒40的第二接合构件。
色粉盒容纳腔71中,关闭器111的横向两侧部分都夹在曲面壁122和方形柱体89的肋90之间,因此关闭器111沿肋90的侧剖面形状被可枢转地支撑着,如图9所示。
关闭器111可以在显影剂关闭位置(见图9)和显影剂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显影剂关闭位置上,关闭器111在没有形成贯通孔112的部分处关闭色粉导引口88,而在显影剂打开位置上(见图4),贯通孔112和色粉导引口88面对放置从而容许色粉导引口88向前释放。
密封构件125夹在曲面壁122和关闭器111之间。密封构件125形成为诸如毛毡或其他相似物的片状,并附在曲面壁122的前侧表面上,从而不至于阻塞色粉导引口88。
如图5(a)所示,从顶上看,打开/关闭杠杆113形成大致U形,并整体包括右侧支持部108、左侧支持部109和作为第一抓持部的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
从右侧看,右侧支持部108和左侧支持部109形成大致P形薄板。在右侧支持部108和左侧支持部109的后半部分的大致中间位置,分别形成有圆孔114,并在厚度方向上穿过右侧支持部108和左侧支持部109。
在右侧支持部108和左侧支持部109横向外侧表面与圆孔114相对应的位置,配设有支持圆筒(support cylinder)135。支持圆筒135具有与圆孔114一样大的内直径并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支持圆筒135的外直径比上述的右壁69和左壁70的第一插入孔97的内直径略小。
在右侧支持部108和左侧支持部109中,圆孔114的上部分别形成有接收部117。从侧边看,每个接收部117都有形成大致U形并向圆孔114凹进的上端边缘。
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从前面观察形成大致矩形薄板形状,并在右侧支持部108和左侧支持部109的前端部之间延伸。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具有把手部118,其下端边缘在其横向中间位置向上凹进。
右支持部108和做支持部109各自的支持圆筒135被装入右壁69和做壁70的第一插入孔97中,使得开打开/关闭杠杆113可枢转地支持在右壁69和左壁70上。相应的,打开/关闭杠杆113可以在杠杆关闭位置(见图5(b))和杠杆打开位置(见图5(a))之间移动。在杠杆关闭位置打开/关闭杠杆113的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位于圆孔114的下方,在杠杆打开位置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被设置到竖直方向上与圆孔114相同的位置。从侧面看,无论打开/关闭杠杆113的位置如何,把手部118始终从色粉盒容纳腔71向外露出,如图4所示。
如前所述,在后侧壳体38的显影腔72中容纳有馈入辊101、显影辊104和层厚调节片107。
馈入辊101位于色粉导引口88下方的斜后侧。馈入辊101包括馈入辊轴102,以及由导电泡沫材料制成并覆盖在馈入辊轴102上的海绵辊103。馈入辊轴102的轴向两端部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剂右壁65和显影剂左壁66上在前后方向与第二底面壁74相对应的位置上。从电动机(未显示)传来的驱动力输入到馈入辊轴102上以驱动馈入辊101旋转。
显影辊104位于馈入辊101的后侧,以致与馈入辊101相互压紧接合。显影辊104在宽度方向上拉长并包括金属显影辊轴105,以及由导电橡胶制成并覆盖在显影辊轴105上的橡胶辊106。
显影辊轴105的轴向两端部被可旋转的支撑在显影剂右壁65和显影剂左壁66上在前后方向与第一底面壁73相对应的位置上。橡胶辊106由导电聚亚安酯橡胶或者包含细的碳颗粒的硅树脂橡胶等制成,其表面涂有具有良好耐磨特性的树脂涂层,如聚亚安酯橡胶或者含氟聚酰亚胺。从电动机(未显示)传来的驱动力输入到显影辊轴105并驱动显影辊104旋转。在显影过程中,通过从显影剂右壁65露出的显影辊轴105的一横向侧端部,对显影辊104施加显影偏压,如图3所示。
层厚调节片107由金属片弹簧材料制成,其自由端包括在剖视图中形成大致半圆形的压紧构件140,压紧构件140由电绝缘或者导电硅树脂橡胶或者聚亚安酯橡胶制成,如图4所示。在层厚调节片107中,其最近边缘被支撑在显影剂顶壁67的第二顶壁116上并位于显影辊104之上,从而由于层厚调节片107的弹性力,压紧构件140被压在显影辊104上。
在鼓部27和显影部30中,鼓部27的鼓顶壁81前端部固定到前述的显影部30的第二顶壁116的弯曲部上,并且显影部30的显影剂右壁65和显影剂左壁66各自后端边缘分别与鼓右侧壁79和鼓左侧壁80的前端边缘接触,如图3所示。显影部30因此安装到鼓部27上。在显影部30安装在鼓部27的状态下,前述的第一通过口84形成于显影剂后侧底壁68和鼓底壁82之间,如图4所示。
(b-3)色粉盒
如前所述,色粉盒40可拆卸的地安装在色粉盒容纳腔71中。当色粉盒40在处理单元201里面处于安装状态时,可以通过安装口6将处理单元20安装到主体壳2中或者从中拆除,色粉盒40可以随之被安装到主体壳2中或者从中拆除。将色粉盒40安装到处理单元20的色粉盒容纳腔71或者从中拆除的方向,与将处理单元20安装到主体壳2或者从中拆除的方向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分别为倾斜向下后方(安装方向)和倾斜下上前方(拆除方向)。与将色粉盒40安装到色粉盒容纳腔71或者从中拆除的方向与宽度方向垂直。
由于色粉盒容纳腔71位于处理单元20的前面,当前盖7打开并且安装口6释放时,色粉盒40从安装口6暴露,如图2所示。
在如图4所示的左侧剖视图中,色粉盒40形成大致σ形,包括作为打开/关闭构件的外壳41、第一阻塞构件、第一外壳、以及作为显影剂容纳部的内壳42和第二外壳。这些都由树脂或者类似材料制成。
(b-3-i)外壳
从剖视图左侧看,外壳41与色粉盒40一样形成大致σ形,且整体包括圆筒43和导引杠杆44。
如图6(a)所示,圆柱体43制成中空圆筒体,从侧面看形成大致矩形,长边位于宽度方向,并包括外圆壁45、一对做成外圆壁45的横向两侧端面的外侧边壁46。
在外圆壁45的后侧表面左右和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穿过外圆壁45的第一色粉喷射口49。第一色粉喷射口49呈长边在宽度方向上的矩形形状。
在外圆壁45的后侧表面的横向两端部,在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上方位置分别形成有从厚度方向穿过外圆壁45的上导向槽129。在外圆壁45的横向两端部,在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下方位置分别形成有从厚度方向穿过外圆壁45的下导向槽130。上导向槽129和下导向槽130从后看都呈矩形,并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其圆周长度约为第一色粉喷射口49长度的两倍,其宽度约为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圆周长度的一半。
在外圆壁45的前侧表面的下部,分别在从外圆壁45的中间位置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等于外圆壁45宽度尺寸的四分之一的距离的位置上形成有互相隔开的定位肋137,如图7所示。定位肋137从外圆壁45的前侧表面的上半部分向下连续地延伸,然后弯曲并倾斜向下向后延伸,接着再次弯曲向后延伸以连接到外圆壁45的下侧表面的后半部分,因此形成了从侧面看形成大致等边梯形状的薄板。定位肋137的宽度尺寸比前述的定位槽138略小。
突出露出孔141形成于外圆壁45的前侧表面的下部,并被定位肋137横向夹住。突出露出孔141呈矩形并在厚度方向上伸过外圆壁45。
在每个外侧边壁46的前后和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形成有从宽度方向伸过每个外侧边壁46的第二插入孔126,如图6(a)所示。进一步,在每个外侧边壁46中,还形成有从宽度方向伸过每个外侧边壁46的插入槽127,是一段位于第二插入孔126径向外侧位置并与之同心的劣弧,更确切地说,是从左侧看从时钟12点到2点之间的那段弧线。
进一步,每个外侧边壁46整体包括定位凸起131,定位凸起131在与上导向槽129上边缘对应的位置向后延伸,并弯曲而在宽度方向的向外侧伸出。定位凸起131在宽度方向上向外伸出的部分形成为外直径比前述的处理单元20的前侧壳体39的导向槽119(见图5(a))的槽宽度小的柱状,。
导向杠杆44位于前侧表面上端部和外圆壁45的横向中间位置,包括作为第二抓持部的第一抓持部91以及摆动构件92,如图7所示。
从顶上看,第一抓持部91形成大致矩形的形状,其纵向在宽度方向上,且其后端部固定在外圆壁45上,如图9所示。
从顶部看摆动构件92形成大致矩形的形状,在侧剖面看形成大致T形,整体包括把手部93、第一限制部94以及第二限制部95。
从顶部看,把手部93和第二限制部95形成大致矩形。
第一限制部94从前看呈矩形,在剖视图中从左侧看形成大致J形。第一限制部94的下端部包括第一接合部132和第二接合部133,并从顶部以此顺序放置。第一接合部132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槽状,从而使第一限制部94的下端部的后侧表面可以向前凹进。第二接合部133形成为在剖视图中从左侧看的大致钩状,在剖视图中第一接合部132的最下端部略向后弯曲。
此外,把手部分93的后端部,第一限制部94的上端部以及第二限制部95的前端部互相连接在一起。在把手部93的后端部与第一限制部94的上端部的连接位置,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穿过把手部93和第一限制部94的轴插入孔96。
在外圆壁45的前侧表面,整体形成有一对轴支持部98从而向前凸出并横向夹住摆动构件92的把手部93。插入轴37在这对轴支持部98之间延伸,并穿过摆动构件92的轴插入孔96,从而使摆动构件92可摆动的支撑在外圆壁45上。
进一步,第一抓持部分91的后端部和摆动构件92的第二限制部95由弹性构件128连接在一起。确切地说,弹性构件128例如就是弹簧片,其一端部用螺钉134固定在第一抓持部分91的后端部,另一端部接合到第二限制部95。因此,摆动构件92绕插入轴37沿顺时针方向被持续推动,从而由于弹性构件128的推动力,第二限制部95靠近第一抓持部91。
(b-3-ii)内壳
内壳42纵向位于宽度方向,形成为尺寸比外壳41的圆筒43要小的中空圆筒状,并整体包括内圆壁51,以及一对用于堵塞内圆壁51横向两侧表面的扁平盘状内侧边壁52,如图6(c)所示。在宽度方向上面对放置的各个扁平盘状内侧边壁52的圆心之间,延伸有搅拌器旋转轴53,如图4所示。搅拌器旋转轴53可旋转的支撑在内侧边壁52上,并配设了搅拌器56。搅拌器56还配设了擦拭器50。擦拭器50由诸如橡胶之类的材料制成,并安装在搅拌器旋转轴53的轴向(横向)两端上。
搅拌器旋转轴53横向两侧端部在宽度方向上分别从内侧边壁52向外伸出,如图6(c)所示。轴环100安装到搅拌器旋转轴53的每个凸出部分上。轴环100的外径比外壳41的第二插入孔126(见图6(a))的孔直径略小。
在内侧边壁52上,分别配设有作为第一接合构件的横向凸起54,横向凸起54在从搅拌器旋转轴53径向外伸的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伸出并彼此面对。从侧面看,每个横向凸起54形成大致劣弧形状,其弧长约为外壳41(前面描述过)的插入槽127长度的一半,其半径长度比插入槽127的槽宽度略小。
此外,在内圆壁51的横向中心圆周上的一部分,更确切的说,从左侧看,就是相对横向凸起54逆时针大约转动90°的位置,形成有作为第一开口的第二色粉喷射口55,从厚度方向穿过内圆壁51。从径向外侧看,第二色粉喷射口55呈矩形,其尺寸与外壳41的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尺寸大致相同。
在内圆壁51上,第一径向凸起48沿第二色粉喷射口55的圆周边缘配设,并在径向向外伸出。第一径向凸起48从径向外侧看形成为矩形框架形状,由弹性材料如橡胶或者泡沫板制成。
在内圆壁51的横向两端部略微在第一径向凸起48的上边缘上方的位置,分别整体配设第二径向凸起57,且第二径向凸起57在径向向外伸出。进一步,在内圆壁51的横向两端部略微在第一径向凸起48的下边缘下方的位置,分别整体配设第三径向凸起63,且第三径向凸起63在径向向外伸出。第二径向凸起57和第三径向凸起63具有相同的尺寸,其横向长度设计为比外壳41的上导向槽129和下导向槽130的槽宽度要小。
此外,在内圆壁51上,第四径向凸起99形成在相对于内壳42的轴心与第二色粉喷射口55面对的位置,并在径向向外伸出且沿宽度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第四径向凸起99的宽度尺寸比外壳41的突出露出孔141的尺寸要小。
(b-3-iii)内壳到外壳内的装配
在前述的色粉盒40中,内壳42被容纳在外壳41中,内壳42的搅拌器旋转轴53横向两端部分别接合到外壳41的第二插入孔126和前述的轴环100中,如图6(a)所示。此后,内壳42的每个横向凸起54在宽度方向上从外壳41的每个插入槽127向外伸出,每个内壳42的第二径向凸起57在内壳42的径向上从外壳41的每个上导向槽129向外凸出,每个内壳42的第三径向凸起63在内壳42的径向上从外壳41的每个下导向槽130向外凸出,此外,内壳42的第四径向凸起99在外壳41的突出露出孔141中显露出来(见图9)。
相应地,内壳42安装进外壳41中,内壳42被外壳41的两外侧边壁46枢轴支撑。从而,每个横向凸起54可以沿对应的插入槽127滑动,每个第二径向凸起57可以沿相应的上导向槽129滑动,每个第三径向凸起63可以沿相应的下导向槽130滑动。
如图9所示,当这样组装的色粉盒40位处于未安装在处理单元20上的状态时,外壳41的第一限制部94的第一接合部132与内壳42的第四径向凸起99接合,内壳42的相对于外壳41枢转被限制。摆动构件92的这种状态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状态。
在前述的第一状态下,当第一抓持部分91和摆动构件92一起被握持时,,摆动构件92抵抗弹性构件128的推动力绕插入轴37逆时针摆动。当第一抓持部分91和摆动构件92被握持在一起一段时间后,摆动构件92停止摆动。摆动构件92的这种状态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状态。
如图10所示,在第二状态下,前述的第一限制部94的第一接合部132与内壳42的第四径向凸起99分开,第一接合部132和第四径向凸起99接合被释放。然而,第二限制部95的后端部开始与内侧边壁52的内圆壁51接触,从而使内壳42的相对于外壳41转动的轴被限制。
因此,当摆动构件92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第三状态时,第一接合部132和第四径向凸起99的接合释放并且第二限制部95的后端部还没有开始与内侧边壁52的内圆壁51接触,对内壳42相对于外壳41枢转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如图4和图1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当内壳42相对于外壳41枢转时,每个横向凸起54被导向对应的插入槽127,每个第二径向凸起57被导向对应的上导向槽129,每个第三径向凸起63被导向对应的下导向槽130,如图6(b)所示。在内壳42相对于外壳41枢转时,内壳42的第一径向凸起48与外壳41的外圆壁45的内侧表面形成滑动接触,这样外壳41和内壳42保持气密和液密封状态,如图4所示。
此外,当摆动构件92处于第三状态,内壳42能移动到色粉关闭位置,在该位置外壳41的内部和内壳42被密封,采用的方式是用外壳41的外圆壁45的一部分堵住内圆壁51的第二色粉喷射口55而不是第一色粉喷射口49,如图6(b)和图9所示。此时,每个第二径向凸起57开始与对应的上导向槽129的上边缘接触,每个第三径向凸起63开始与对应的下导向槽130的上边缘接触,每个横向凸起54开始与对应的插入槽127的前端边缘接触。另一方面,内壳42能移动到色粉打开位置,在该位置通过将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第二色粉喷射口55彼此相对而使外壳41和内壳42的内部被打开,如图6(a)所示。此时,每个第二径向凸起57开始与对应的上导向槽129的下边缘接触,每个第三径向凸起63开始与对应的下导向槽130的下边缘接触,每个横向凸起54开始与对应的插入槽127的后端边缘接触。
在内壳42中,容纳有作为显影剂的可正向充电无磁性单一成分的色粉。采用的色粉是一种聚合色粉。这种聚合色粉通过将可聚合单体聚合在一起而形成,例如,诸如苯乙烯的苯乙烯单体、诸如苯烯酸的苯烯酸单体、烷基(C1到C4)丙烯酸盐、以及通过磁悬聚合方式形成的烷基(C1到C4)异丁烯酸盐等等。聚合色粉通常呈球形,具有极好的流动性,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在这样的色粉中,混合了诸如炭黑或者蜡的彩色剂。此外,诸如二氧化硅的添加剂被加入以增加流动性。该色粉的平均颗粒大小为6到10μm。
(b-4)色粉盒在处理单元中的安装和拆除
(b-4-i)将色粉盒安装到处理单元中
如图9所示,在打开/关闭杠杆113位于杠杆关闭位置且关闭器111处于显影剂关闭位置状态下,将色粉盒40从倾斜向上前方方向到倾斜向下后方方向安装到处于该状态的处理单元20的显影剂盒容纳腔71中,其中色粉盒40中的内壳42处于色粉关闭位置。如图7所示,此时,色粉盒40的每个定位凸起131被导向处理单元20的色粉盒容纳腔71中对应的导向槽119中。进一步,色粉盒40的摆动构件92处于第一状态,内壳42相对于外壳41的枢转被限制。
当每个定位凸起131到达对应的导向槽119中最深处并与该最深处接触时,色粉盒40的每个横向凸起54与相对应的打开/关闭杠杆113的接收部117在杠杆关闭位置接合在一起,如图8所示。从而每个横向凸起54也与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接合在一起。此时,如图10所示,色粉盒40的每个第二径向凸起57与对应的色粉盒容纳腔71的关闭器111的接合部139接合在一起,关闭器111被对应的第二径向凸起57和第三径向凸起63沿其枢转方向夹住。当第二接合部133与接合部124接合的时候,摆动构件92处于第三状态(见图11)。
如图8所示,色粉盒40的定位肋137配合到处理单元20的定位槽138中。在色粉盒40的外壳41以这样的方式相对于色粉盒容纳腔71被定位,完成了将色粉盒40安装到处理单元20的过程。这这种状态下,在40的色粉侧抓取部分91的下方,处于杠杆关闭位置的打开/关闭杠杆113的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与色粉盒40的第一抓持部分91的下部分开一段预定的距离,如图11所示。进一步,在这种状态下,外壳41的外圆壁45和关闭器111位于第二色粉喷射口55和色粉导引口88之间。
当色粉盒40被完全安装到处理单元20中时,摆动构件92处于前述的第三状态,因此内壳42能相对于外壳41枢转。此时,当打开/关闭杠杆113从杠杆关闭位置移动到杠杆打开位置(见图3),内壳42从色粉关闭位置(见图11)枢转到色粉打开位置(见图4),因此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第二色粉喷射口55彼此相对,如图4所示。当内壳42枢转时,被内壳42的第二径向凸起57和第三径向凸起63夹住的关闭器111也从显影剂关闭位置(见图11)转动到显影剂打开位置,关闭器111的贯通孔112和色粉盒容纳腔71的色粉导引口88彼此相对。进一步,随着打开/关闭杠杆113从杠杆关闭位置到杠杆打开位置的运动,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向上移动,从而使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和第一抓持部分91之间的距离变窄。
在关闭器111处于显影剂打开位置的色粉盒容纳腔71中,和在内壳42处于色粉打开位置的色粉盒40中,在色粉盒容纳腔71中处于相对状态的贯通孔112和色粉导引口88,与在色粉盒40处于相对状态的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第二色粉喷射口55,也彼此相对。从而,色粉盒40的内壳42的内部和显影部30的显影腔72的内部通过色粉导引口88、贯通孔112、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第二色粉喷射口55彼此连通。
如上所述,第一色粉喷射口49所在的外壳41与第二色粉喷射口55所在的内壳42之间的空间通过第一径向凸起48保持气密和液密,此外,由于密封构件125夹在贯通孔112所在的关闭器111和色粉导引口88所在的曲面壁122之间的空间里,就阻止了色粉从色粉导引口88、贯通孔112、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第二色粉喷射口55向外泄漏。
(b-4-ii)将色粉盒从处理单元拆卸
当关闭器111处于显影剂打开位置和内壳42处于色粉打开位置时,处于杠杆打开位置的打开/关闭杠杆113移动到杠杆关闭位置,如图11所示。此时,内壳42从色粉打开位置枢转到色粉关闭位置,内圆壁51的第二色粉喷射口55被外壳41的外圆壁45的不同于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部分阻塞,从而外壳41的内部和内壳42被密封。当内壳42枢转时,第二径向凸起57和第三径向凸起63相应地枢转,被夹在第二径向凸起57和第三径向凸起63之间的关闭器111从显影剂打开位置转动到显影剂关闭位置,这样色粉盒容纳腔71的色粉导引口88被关闭器111的不同于贯通孔112的部分堵住。此外,随着打开/关闭杠杆113从杠杆打开位置向杠杆关闭位置的移动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也向下移动,这样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和第一抓持部91之间的距离变宽到前述预定的距离。
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第一限制部94处于第三状态并且第二接合部133与接合部124接合,摆动构件92摆动到第二状态,第二接合部133和接合部124之间的接合被释放,如图10所示。当摆动构件92保持在第二状态(摆动构件92被握持住),可将色粉盒40从色粉盒容纳腔71向倾斜向上前方拉出。此时,色粉盒40的每个定位凸起131(见图7)被导向色粉盒容纳腔71中对应的导向槽119(见图7)。当对已经被拉出的色粉盒40的握持被释放,摆动构件92回到第一状态(见图9)。
此后,如图9所示,每个定位凸起131从对应的导向槽119中出来,每个横向凸起54与对应的接收部117之间的接合(见图8)被释放,每个第二径向凸起57与接合部139之间的接合被释放,这样完成了将色粉盒40从处理单元20中拆除的过程。
(b-4-iii)将处理单元安装到主体壳中或者从主体壳中拆除
如前面的(b-4-i)所述,其中安装有色粉盒40而且打开/关闭杠杆113处于杠杆打开位置的处理单元20被安装到主体壳2或者从中拆除时,首先,打开前盖7以打开安装口6,如图2所示。然后,处理单元20中的打开/关闭杠杆113的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确切的说,把手部118)和色粉盒40的第一抓持部91被手150一起抓住,从而将处理单元20沿前述的安装和分离方向安装到主体壳2中或者从主体壳2中拆除。
(b-5)显影和转印操作
如前面的(b-4-i)所述,如图4所示,当色粉盒40被安装到处理单元20中并容纳于色粉盒容纳腔71中后,在由打印机1成像时,从电动机(未显示)传来的驱动力被输入到搅拌器旋转轴53。然后,搅拌器旋转轴53按从左侧看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搅拌器56在色粉盒40的内壳42内部空间里绕搅拌器旋转轴53沿着圆周方向运动。相应地,色粉盒40中的色粉被搅拌器56搅动,通过第二色粉喷射口55和第一色粉喷射口49被馈送到显影部30中,进入贯通孔112和色粉导引口88,然后释放到显影腔72中。随着搅拌器旋转轴53的转动,搅拌器56的每个前述的擦拭器50都擦拭对应的配设在内壳42的内侧边壁52上的色粉探测窗口(未显示),从而通过擦拭器50清洁色粉探测窗口(未显示)。
从色粉导引口88释放到显影腔72中的色粉通过馈入辊101的旋转被送进到显影辊104上。此时,色粉在馈入辊101和显影辊104之间被摩擦正向充电。随着显影辊104的旋转,馈送到显影辊104上的色粉进入层厚调节片107的压紧构件140和显影辊104的橡胶辊106之间,并作为具有均匀厚度的薄层携带在显影辊104上。
随着感光鼓28的转动,感光鼓28的表面被电晕充电器29均匀地正向充电,然后暴露在来自于扫描部19的高速扫描激光束下,最后,形成与要在纸张3上形成的图像一致的静电潜像。
此后,随着显影辊104的旋转,携带在显影辊104上的带正电的色粉,与感光鼓28相对接触。同时色粉被馈送到形成在感光鼓28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从而感光鼓28上的静电潜像变得可视,反向显影的色粉图像携带在感光鼓28的表面上。
此后,感光鼓28的表面携带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3上,纸张3由抵抗辊15(见图1)送来并通过第一通过口84进入鼓壳体76中。在纸张3从感光鼓28和转印辊31之间的转印位置通过的时候,通过对转印辊31施加转印偏压而将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3上。
带有转印色粉图像的纸张3被从第二通过口85推出到鼓壳体76的外面并传送入到定影部21。
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28上的色粉通过显影辊104回收。
(c)定影部
定影部21配设在处理单元20的后面,与处理单元20的感光鼓28大致前后隔开放置,如图1所示。定影部21包括定影框架59,以及定影框架59中的加热辊60和加压辊61。
在定影部21中,当纸张3从加热辊60和加压辊61之间通过时,在转印位置被转印到纸张3上的色粉图像被加热定影到纸张3上。色粉图像被定影的纸张3被传送到纸张排出传送路径上,然后通过传送辊63传送到纸张排纸辊47上,最后被纸张排纸辊47排出到排纸盘58上。排纸盘58形成于主体壳2的上表面。
2.本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如前所述,在处理单元20中,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能朝一个方向移动,在该方向上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和第一抓持部分91之间的距离变窄,处理单元侧抓持部110和第一抓持部分91可以一起被抓住,如图2所示。相应地,显影部30与色粉盒40之间不可能轻易有相对运动,显影部30与色粉盒4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处理单元20的传送。从而处理单元20能够稳定地被安装到主体壳2中或者从中拆除。
当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能朝一个方向移动,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和第一抓持部分91之间的距离朝该方向变窄,第一抓持部分91被固定。这可以让手的抓握有效地作用在可动的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上。相应地,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和第一抓持部分91之间的距离能够平稳变窄,因此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和第一抓持部分91能够被容易地被一起握持。
通常,比起显影部30来,安装在显影部30中的色粉盒40以一种不稳定的方式定位,在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被固定而第一抓持部分91可以移动的情况下,此时由于色粉盒40随着第一抓持部分91的运动而运动导致色粉盒40和显影部3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偏离。在此情况下,为了纠正这种偏离,应该在第一抓持部分91的移动过程中,将色粉盒40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然而,在这个处理单元20中,当第一抓持部分91固定的时候,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可以移动。因此,在保证色粉盒40和显影部30之间相对位置精度的同时能使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和第一抓持部分91之间的距离能够平稳的变窄,而不会产生前述的麻烦。
通过转动打开/关闭杠杆113到杠杆打开位置以打开外壳41和关闭器111并打开第二色粉喷射口55和色粉导引口88使它们之间互相连通,可以将色粉从色粉盒40输送进到显影部30中,如图4所示。另一方面,将色粉从色粉盒40到显影部30的输送过程可以通过转动打开/关闭杠杆113到杠杆关闭位置而关闭外壳41和关闭器111,并关闭第二色粉喷射口55和色粉导引口88来限制,如图11所示。
通过外壳41和关闭器111使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的移动与第二色粉喷射口55和色粉导引口88的打开关闭运动保持联动。换句话说,当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移动,外壳41和关闭器111也随之打开或者关闭。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的移动因此可以让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和第一抓持部分91一起被握持,进而可以让色粉从色粉盒40被送进到显影部30中(见图4),或者允许限制色粉的送进(见图11),从而获得可操作性的提高。
伴随着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的向上运动,外壳41和关闭器111打开第二色粉喷射口55和色粉导引口88,如图4所示。从而,处理单元侧抓持部分110和第一抓持部分91可以一起被握持,也可在第二色粉喷射口55和色粉导引口88互相连通的时候,将处理单元20转移。相应地,在安装处理单元20到主体壳2中时,排除为了打开第二色粉喷射口55和色粉导引口88而进行分开的操作,从而获得了可操作性的提高。除此之外,通过排除打开色粉导引口88和色粉导引口88的操作,也排除了不必要的外壳41和关闭器111的运动,从而减少了色粉泄漏。
此外,当外壳41和关闭器111中的一个被打开或者关闭的时候,另一个也联动被打开或者关闭,第二色粉喷射口55和色粉导引口88也一起打开或者关闭,因此排除了分开操作打开和关闭第二色粉喷射口55和色粉导引口88从而获得操作性的提高。
如上所述,在激光打印机1中,处理单元20可以稳定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壳2中。
<第二实施例>
在前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20整体包括鼓部27和显影部30,而处理单元20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壳2中。除此之外,例如鼓部27也能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壳2中。
在上面的描述中,对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这两个独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对这种技术熟练的人能随意组合这两个实施例的要点并提供具备上述两个实施例的优点的处理单元或者图像形成设备。
前述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和阐释。前面的所有说明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在前面的说明的指导下进行不同的修正和更改是可能而且应用本发明是可以得到的。前面的实施例被选出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说明本方明的本质和实际应用,本发明容许那些对这种技术熟练掌握的人在不同的实施例和改进中利用本方明,这种不同地实现和改进应该是适合于可预期和明确的应用的。本方明的范围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来定义。

Claims (8)

1.一种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单元主体,该单元主体包括第一抓持部和显影剂载体,该显影剂载体将显影色粉输送到其上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以及
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单元主体上的色粉盒,该色粉盒包括第二抓持部和容纳显影色粉的显影色粉容纳部,其中
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朝着一个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之间的距离朝着该方向变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中的一个可以朝着所述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之间的距离朝着所述方向变窄,且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中的另一个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色粉盒中的第一开口,用以将所述显影色粉输送到所述单元主体,
形成在所述单元主体中的第二开口,用以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以接收从所述第一开口输送的显影色粉,
配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打开/关闭构件,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所述第一抓持部或者第二抓持部的运动与所述打开/关闭构件的打开和关闭动作联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开/关闭构件与朝着所述方向的运动保持联动并打开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之间的距离朝着所述方向变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粉盒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阻塞构件,
所述单元主体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阻塞构件,以及
所述第一阻塞构件的打开和关闭运动与所述第二阻塞构件的打开和关闭运动保持联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持部分能朝着所述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二抓持部分固定,所述第一抓持部分和第二抓持部分之间的距离朝着所述方向变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其中所述色粉盒包括第一外壳,和形成有所述第一开口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枢轴转动的第二外壳,
所述第一外壳包括所述第一阻塞构件,且
所述第二外壳包括与所述第一抓持部接合的第一接合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合构件一起枢轴转动并与所述第二阻塞构件接合的第二接合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合构件可与所述第一开口一起相对于所述第一阻塞构件枢轴转动。
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和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上的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单元主体、第一抓持部、和显影剂载体,该显影剂载体用于将显影色粉输送到其上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以及
能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单元主体上并包括第二抓持部的色粉盒,和用于容纳显影色粉的显影色粉容纳部,以及
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朝着一个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之间的距离朝着该方向变窄。
CNB2007100916770A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5436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5924 2006-03-27
JP2006085924 2006-03-27
JP2006264690 2006-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6672A true CN101046672A (zh) 2007-10-03
CN100543614C CN100543614C (zh) 2009-09-23

Family

ID=3877134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936026A Active CN100535799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色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7100897002A Active CN100573365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7100916770A Active CN100543614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0710093601A Active CN100585516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936026A Active CN100535799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色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7100897002A Active CN100573365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3601A Active CN100585516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00535799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525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媒体收纳容器
CN103688559A (zh) * 2011-03-25 2014-03-26 眼界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在执行分布式事务时提供信息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结构
CN105408820A (zh) * 2013-05-30 2016-03-16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8314B2 (ja) * 2009-12-25 2014-0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85819B2 (ja) 2010-05-17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7186B2 (ja) * 2010-05-17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84502B2 (ja) * 2012-05-15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7827B2 (ja) * 2015-04-27 2018-06-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補給装置に装着される現像剤収容容器
JP6855716B2 (ja) * 2016-09-14 2021-04-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収容器、現像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796100B1 (en) * 2019-09-17 2023-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83541B2 (ja) 2019-09-17 2024-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6665A (en) * 1994-05-12 1996-04-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detachable toner box for use i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525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媒体收纳容器
US8385787B2 (en) 2009-09-15 2013-02-2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dium container installed therein
CN102023525B (zh) * 2009-09-15 2013-07-2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媒体收纳容器
CN103688559A (zh) * 2011-03-25 2014-03-26 眼界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在执行分布式事务时提供信息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结构
CN105408820A (zh) * 2013-05-30 2016-03-16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5408820B (zh) * 2013-05-30 2019-12-20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3614C (zh) 2009-09-23
CN100535799C (zh) 2009-09-02
CN101059682A (zh) 2007-10-24
CN101046673A (zh) 2007-10-03
CN100573365C (zh) 2009-12-23
CN101071294A (zh) 2007-11-14
CN100585516C (zh) 2010-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6672A (zh) 处理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736810Y (zh) 显影盒、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731503Y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2689295Y (zh)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CN2779451Y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2857057Y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200948988Y (zh) 供纸设备和成像装置
CN1118727C (zh) 连接件、处理卡盒和处理卡盒的装配方法
CN1229700C (zh) 具有可拆装的成像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122883C (zh) 显影盒
CN2632728Y (zh)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CN1661500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200959074Y (zh) 成像装置
CN1580970A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2786663Y (zh)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1591208A (zh)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US76399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mage scanning unit
CN2852203Y (zh) 盒、成像设备和色粉搅拌构件
CN184122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1268C (zh) 具有安装定位结构的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2891011Y (zh) 成像装置
CN1782901A (zh) 成像装置和纸张输送装置
CN2791703Y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US75552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artridge
CN1854935A (zh)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