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1294A -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1294A
CN101071294A CN 200710093601 CN200710093601A CN101071294A CN 101071294 A CN101071294 A CN 101071294A CN 200710093601 CN200710093601 CN 200710093601 CN 200710093601 A CN200710093601 A CN 200710093601A CN 101071294 A CN101071294 A CN 101071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fixed
peristome
agitating memb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9360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5516C (zh
Inventor
铃木务
高木猛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1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1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55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551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它包括显影单元和可拆卸地安装到显影单元的色粉单元。该显影单元包括设置有用于容纳色粉单元的容纳部分的显影体壳体。该色粉单元包括色粉壳体和色粉壳体中的搅拌构件。该显影体壳体包括第一固定构件和相对于容纳部分在第一固定构件相对侧的第二固定构件。该色粉壳体包括被第一固定构件接受并固定在其上的第一被固定部;相对于搅拌构件旋转轴设置在第一被固定部的相对侧并且被固定到第二固定构件上的第二被固定部。

Description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证
本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3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85924和2007年1月2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1596的优先权,其内容引入本申请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比如是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并且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上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对于激光打印机的处理盒,已经有人提出了一种显影设备,其中容纳色粉的色粉单元被可拆卸地附接到处理盒的显影单元(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第07-225514和美国专利第5,608,501号)。
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第07-225514号和美国专利第5,608,501号中描述的显影设备中,色粉盒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显影设备的主体。在显影设备主体的左右两侧壁中形成了防滑导槽。杆可转动地设置在从色粉盒的左右侧两横向突出的转轴上,并且旋转搅拌色粉盒中色粉的旋转叶片,而接合突出部设置在插入转轴的杆的基层上。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第07-225514号和美国专利第5,608,501号中描述的显影设备中,通过简单操作将色粉盒附接到显影设备主体并且绕着转轴旋转杆,以将接合突出部(engagingprojection)设置在防滑导槽内,从而能够防止杆和色粉盒从显影设备主体脱离,并且把色粉盒固定到显影设备。
发明内容
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第07-225514号和美国专利第5,608,501号中描述的显影设备中,在色粉盒的每个左右侧面上只设置了一个接合突出部,并且在显影设备主体的每个左右侧壁上只设置了一个防滑引导槽。换句话说,在旋转叶片的旋转方向上,只在接合突出部与防滑引导槽接合的一个位置上把色粉盒固定到显影设备。
随着旋转叶片的旋转产生旋转力矩时,接合突出部在防滑引导槽中的安放状态可能在旋转力矩的影响下变得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稳定地把色粉盒固定到显影设备,并且可能在色粉盒和显影设备之间产生间隙,这可能引起色粉泄漏。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其能够稳定地将色粉盒固定到显影单元,同时保持简单的操作性,并且提供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其上的图像形成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它包括具有显影辊、并且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上的显影单元,和容纳色粉、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显影单元的色粉单元,其中显影单元包括设置了用于容纳色粉单元的容纳部分、并且形成有用于接受来自色粉单元的色粉的第一开口部的显影体壳体,色粉单元包括用于容纳色粉的色粉壳体,和设置在色粉壳体中用于通过旋转搅拌色粉壳体中的色粉的搅拌构件,显影体壳体包括用于固定色粉单元到容纳部分的第一固定构件,和相对容纳部分设置在第一固定构件的相对侧、并且用于固定色粉单元到容纳部分的第二固定构件,色粉壳体形成有当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时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并且将色粉提供到第一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并且该第二开口部在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的方向上位于搅拌构件的下游侧,并且包括:相对于搅拌构件的旋转轴设置在第二开口部的相对侧上的抓握部;在搅拌构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于第二开口部和抓握部之间的第一固定部,并且当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时,被第一固定构件接受并且固定在其上;和相对于搅拌构件的旋转轴设置在第一被固定部的相对侧、并且当附接色粉单元到显影单元时被固定到第二固定构件的第二被固定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有具有显影辊的显影单元,和容纳色粉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显影单元的色粉单元,其中显影单元包括显影体壳体,该壳体设置有用于容纳色粉单元的容纳部分,并且形成有用于接受来自色粉单元的色粉的第一开口部,该色粉单元包括用于容纳色粉的色粉壳体,和设置于色粉壳体中、用于通过旋转来搅拌色粉壳体中的色粉的搅拌构件,该显影体壳体包括用于将色粉单元固定到容纳部分的第一固定构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容纳部分的第一固定构件的相对侧、并且用于将色粉单元固定到容纳部分的第二固定构件,并且该色粉壳体形成有当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时,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并且提供色粉到第一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并且所述第二开口部在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的方向上位于搅拌构件的下游侧,并且包括:相对于搅拌构件旋转轴设置在第二开口部的相对侧上的抓握部;当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时,在搅拌构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开口部和抓握部之间、并且被第一固定构件接受并且固定在其上的第一被固定部;和当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时、相对于搅拌构件旋转轴而设置在第一被固定部的相对侧、并且固定到第二固定构件上的第二被固定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设备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向剖视图。
图2是从前侧上方观察的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中处理单元的右向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
图4(a)和(b)显示图2中色粉盒被移除的情形,图4(a)显示在杆打开位置以打开色粉引导口的开/关杆,图4(b)显示在杆关闭位置以关闭色粉引导口的开/关杆。
图5(a)、5(b)和5(c)是从后侧上方观察的图2所示的处理单元中色粉盒的左向立体示意图,图5(a)显示色粉喷射口打开的情形,图5(b)显示色粉喷射口关闭的情形,和图5(c)显示色粉盒中的内壳体。
图6显示色粉盒已被移除且开/关杆处于图2中杆关闭位置、连同从其移除的色粉盒的情形。
图7显示开/关杆在图2中杆关闭位置的情形。
图8是图6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
图9是图7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
图10(a)是从后侧上方观察的使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色粉盒的左向立体示意图,并且图10(b)是被放置在放置表面上的图10(a)中色粉盒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
1、激光打印机的总结构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侧向剖视图。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作为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实例的主体外壳2,容纳在主体外壳2中用于馈入纸张3的馈纸部分4,和用于在馈入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5。
(1)主体外壳
在主体外壳2的一个侧壁上,形成安装口6,用于可拆卸地附接下述作为处理盒实例的处理单元20,并且设置前盖7,用于打开和关闭安装口6。前盖7由插入穿过其下端部的盖轴8可绕轴旋转地支撑。因此,当前盖7以盖轴8作为支撑点打开时,安装口6打开,并且通过安装口6能够将处理单元20附接到主体外壳2并从其中分离,当前盖7以盖轴8作为支撑点关闭时,前盖7关闭安装口6。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在处理单元20附接在主体外壳2上的状态下设置前盖7的一侧描述为“前侧”(前表面侧),且其相对一侧将被描述为“后侧”(后表面侧)。朝着图1中近侧的纸张厚度方向将被描述为“左侧”,而朝着图1中远侧的纸张厚度方向将被描述为“右侧”。在某些情况下,左右方向可以称为“宽度方向”。
(2)馈纸部分
馈纸部分4设置在主体外壳2中的底部,并且包括馈纸盘9、分离辊10、分离垫11、馈纸辊12、纸屑清除辊13、夹紧辊14和套准辊15。
馈纸盘9包括其中的压纸板16和其前端部的杆17。杆17抬起压纸板16的前端部。
放置在压纸板16上的纸张3通过馈纸辊12的旋转被传输到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的分离位置,并且在分离位置被一张张地分离,然后每张纸张3通过纸屑清除辊13和夹紧辊14之间的空间,并且被朝着套准辊15传输。
传输到套准辊15的纸张3然后被传输到转印辊31和后述的感光鼓28之间的转印位置。
(3)成像部分
成像部分5包括扫描部分19、处理单元20和定影部分21。
(a)扫描部分
扫描部分19被放置在主体外壳2内的上部,并且包括激光束源(未图示)、可旋转驱动的多角镜22、fθ透镜23、反射镜24、透镜25和反射镜26。激光束源基于图像数据发射激光束。光束在多角镜22被折射并且通过fθ透镜23,如点划线所示。光束路径然后被反射镜24反射,光束通过透镜25,进一步被反射镜26向下反射被照射在处理单元20中的感光鼓28的表面上。
(b)处理单元
图2是从前侧上方观察的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中处理单元的右向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
图4(a)显示色粉盒被分离、开/关杆在杆打开位置和色粉引导口打开的情形,图4(b)显示开/关杆在杆关闭位置和图4(a)中的色粉引导口关闭的情形。
图5(a)是从后侧上方观察图2所示的处理单元中色粉盒的左向立体示意图,显示色粉喷射口打开的情形,图5(b)显示色粉喷射口关闭的情形,图5(c)是从后侧上方观察图5(a)所示的色粉盒中内壳体左向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色粉盒已被分离且开/关杆处于图2中杆关闭位置,连同从其分离的色粉盒的情形,而图7显示开/关杆位于图2中杆关闭位置的情形。
图8是图6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而图9是图7中处理单元的左侧剖视图。
如图1所示,处理单元20设置在主体外壳2中扫描部分19的下端,并且通过安装口6被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外壳2中。图中箭头所示,处理单元20附接到和分离于主体外壳2的方向分别地是倾斜地向下地向后方向(附接方向)和倾斜地向上地向前方向(分离方向)。
如图3所示,处理单元20整体上包括形成处理单元20的后半部分的鼓部分27,和形成处理单元20的前半部分和作为显影单元实例的显影部分30,且进一步包括可拆卸地附接到处理单元20的显影部分30以及作为色粉单元实例的色粉盒40。
(b-1)鼓部分
鼓部分27包括鼓外壳76,以及包括设置在鼓外壳76中的感光鼓28、栅控式电晕充电器(scorotron charger)29、转印辊31和清洁刷32。鼓外壳76为盒形,在宽度方向上为纵向,并且其前部打开,整体上包括鼓后壁77、鼓右壁79(见图2)、鼓左壁80(见图2)、鼓上壁81和鼓底壁82。
鼓右壁79和鼓左壁80在以图2所示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地放置。
鼓底壁82在鼓右壁79和鼓左壁80的下端边之间延伸。鼓上壁81在鼓右壁79和鼓左壁80的上端边之间延伸。鼓后壁77在鼓右壁79和鼓左壁80的后端边之间延伸,如图3所示。
在鼓上壁81的前后方向(anteroposterior direction)的中间,形成激光入口78,用于使来自扫描部分19的激光束照射到感光鼓28。第一通过口84在鼓底壁82的前端边和下述的显影部分30的显影体后底壁68的后端缘之间打开。第二通过口85在鼓后壁77的垂直方向上中间开口。第二通过口84和第二通过口85都在宽度方向上形成纵向矩形形状。
在鼓壳体76中,由鼓后壁77、鼓右壁79、鼓左壁80和鼓底壁82的后半部分和鼓上壁81限定的空间形成了容纳感光鼓28、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转印辊31和清洁刷32的鼓容纳部分83。鼓容纳部分83形成为在其前侧和后侧开口的呈圆柱形状。
另一方面,由鼓右壁79、鼓左壁80和鼓底壁82的前半部分限定的空间形成了显影部分30被配置的显影配置部分86。形成的显影配置部分86作为从前剖视中观察的平底U型的底框,其上侧打开。
鼓容纳部分83和显影配置部分86彼此连通。
感光鼓28为圆柱形状,并且包括最外层由聚碳酸脂或其类似物形成的充正电的感光层所形成的鼓体33,和通过鼓体33的轴心沿着鼓体33轴向方向延伸的金属鼓轴34。在轴向方向上鼓轴34的两端部被支撑在鼓壳体76的鼓右壁79和鼓左壁80之间(见图2)。鼓体33相对于鼓轴34被可旋转地支撑,结果,感光鼓28在鼓壳体76中可沿着鼓轴34旋转。来自电机(未图示)的驱动力旋转性地驱动感光鼓28。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支撑在感光鼓28上方向后倾斜的位置处鼓壳体76的鼓上壁81上,并且与感光鼓28彼此相对地放置,以便不接触感光鼓28。该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包括与感光鼓28彼此相对地放置的放电线35,和设置在放电线35和感光鼓28之间、用于控制从放电线35到感光鼓28的电荷数量的栅格36。
在该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中,偏置电压施加于栅格36,并且同时将高压施加于放电线35以产生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从而均匀地在感光鼓28的表面充正电。
转印辊31设置在鼓壳体76中感光鼓28的下面,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地接触感光鼓28,使其本身和感光鼓28之间形成辊隙,且此辊隙作为上述感光鼓28和转印辊31之间的转印位置。
此外,转印辊31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鼓壳体76的鼓右壁79和鼓左壁80之间的金属辊轴,和由导电橡胶材料形成并且覆盖辊轴的橡胶辊。转印时转印辊施以转印偏置,来自电机(未图示)的驱动力旋转地驱动转印辊31。
清洁刷32被装配在鼓壳体76的鼓后壁77上,并且放置在感光鼓28上面向后倾斜和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下面向后倾斜的位置,以便相对地接触感光鼓28(在感光鼓28的旋转方向上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的上游侧(见图3中的箭头))。
(b-2)显影部分
显影部分30整体由鼓壳体76的显影配置部分86中鼓部分27形成。
该显影部分30包括显影体壳体62、馈入辊101和显影辊104和设置在显影体壳体62中的层厚度调节刀片107。
显影体壳体62整体上包括在宽度方向上是纵向且其后侧打开的盒形后侧壳体38,和其上侧和前侧打开且比后侧壳体38更宽的前侧壳体39。
后侧壳体38整体上包括显影体前壁64、显影体右壁65(见图2)、显影体左壁66(见图2)、显影体上壁67和显影体后底壁68。
显影体右壁65和显影体左壁66从侧面观察大体上是矩形形状,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地放置。
显影体后底壁68在显影体右壁65和显影体左壁66的下端边之间延伸,并且整体上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从后侧依序相连的第一底壁73和第二底壁74。
第一底壁73被放置在显影体后底壁68的后侧上,并且形成从前侧向后侧向下倾斜的舌板形状。
形成的第二底壁74从侧向观察呈普通的半圆形,并且沿着馈入辊101从第一底壁73的前端边连续地延伸。
显影体上壁67在显影体右壁65和显影体左壁66的上端边之间延伸,并且整体上包括第一上壁115和第二上壁116。
第一上壁115放置在显影体上壁67的前面,并且倾斜向上地向前延伸。
形成的第二上壁116从左侧观察大体呈反向L形状,从第一上壁115的后端边向下延伸,然后弯曲向后延伸。
显影体前壁64在显影体右壁65和显影体左壁66的前端边之间延伸。显影体前壁64具有连接到上述第二上壁116弯曲部分的上端边、和连接到第二底壁74的前端边的下端边,并且整体上包括从第二底壁74的前端边向上延伸的纵向壁120、和从纵向壁120的上端边向后弯曲、然后再次弯曲并向上延伸连接到第二上壁116的弯曲部分的弯曲壁121,并且形成从左侧观察普通的L形状。
显影体上壁67、显影体左壁65、显影体右壁66和显影体后底壁68的前端边限定了在后侧壳体38的后侧开口的插入孔87。形成的插入孔87在宽度方向上呈纵向的矩形形状。
在后侧壳体38中,由显影体前壁64、显影体右壁65、显影体左壁66、显影体上壁67和显影体后底壁68限定的空间用作容纳馈入辊101、显影辊104和层厚调节刀片107的显影腔72。
前侧壳体39整体上由右壁69(见图2)和左壁70(见图2)和显影体前底壁75形成。
形成的显影体前底壁75从侧向观察大体呈C形,并且整体上包括形成其后半部分的弯曲壁122和形成其前半部分的L形壁123。
形成的弯曲壁122从侧向观察大体呈微弧形,并且其前端边连接到L形壁123的后端边。
形成的L形壁123从侧向观察大体呈L形,其从后端边向前延伸并且弯曲向上延伸。在L形壁123的前端部分和上端部分的横向中心部分,整体上形成了接合部124。接合部124是第二固定构件的实例,并且从侧向观察呈钩形,其上端边弯曲并且稍微地向前延伸。接合部124形成有作为第一方向固定部实例的显影体侧第一表面142和作为第二方向固定部实例的显影体侧第二表面143。显影体侧第一表面142是接合部124的前端面,并且大体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显影体侧第二表面143从显影体侧第一表面142的下端边向后延伸。
如图6所示,在L形壁123的前端部,从L形壁123的前端部的上端边向下凹入的定位槽138,在宽度方向上,从中心向外以等于L形壁123宽度尺寸约四分之一的距离间隔在每个位置上形成。
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地安置右壁69和左壁70,以便使显影体前底壁75夹在其间,并且从侧面观察形成了大体上的矩形形状,如图2所示。在图2中,为了便于描述,去掉了右壁69的倾斜向上的前面部分。
在右壁69和左壁70中,在其前后和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通过右壁69和左壁70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形成了第一插入孔97。如图4(a)所示,右壁69和左壁70在其侧向内表面的各自后端部整体上包括方柱89。
形成的方柱89呈普通的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在垂直方向上是纵向,并且引导槽119形成在方柱89的上端部,作为第一固定构件实例,其前端表面凹向后侧。方柱89在引导槽119下面其横向内表面上整体上包括肋90。如图8所示,形成的肋90朝着横向内侧延伸,从而使其侧面部分整体上形成微弧形,并且其放置使得沿着显影体前底壁75的弯曲壁122大体呈弯曲状,并且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弯曲壁122有微小的间隔联系。
在前侧壳体39中,右壁69、左壁70和显影体前底壁75限定的部分形成色粉盒容纳腔71,作为容纳色粉盒40的容纳部分实例。色粉盒容纳腔71形成在底部的框架中,其上侧和前侧打开。上述接合部124相对于色粉盒容纳腔71设置在引导槽119的相对侧上。
后侧壳体38和前侧壳体39通过显影体前壁64的纵向壁120的前侧表面和显影体前底壁75的弯曲壁122的后侧表面相连接。在厚度方向上通过纵向壁120和弯曲壁122的延伸而形成的作为第一开口部实例的色粉引导口88,其形成在纵向壁120和弯曲壁122的连接部分的侧向中心位置。色粉引导口88在宽度方向上是纵向的矩形形状,并且色粉引导口88连通色粉盒容纳腔71和显影腔72。
色粉盒容纳腔71包括闸门111和开/关杆113。
如图3所示,形成的闸门111是呈微弧形的薄板,从剖面观察,圆周比弯曲壁122稍短。如图4(b)所示的穿透孔112从前面观察是矩形形状,并且其通过闸门111在厚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在闸门111上半部分的横向中心位置。在闸门111的两侧端部的每个上端部和下端部中,形成了从前面观察大体呈L形的切除的凹口部136。在从各自的凹口部136横向向内的闸门111上端部中,分别设置有接合部139。当色粉盒处于附接在处理单元20中的状态时,接合部139通过色粉盒40的各第二径向突出部57进行接合。
在色粉盒容纳腔71中,闸门111的两横向端部放在弯曲壁122和方柱89的肋90之间,因而闸门111可转动地沿着肋90的侧向剖面形状得到支撑,如图8所示。
闸门111能够在显影体关闭位置(见图8)与显影体打开位置(见图3)之间移动,其中,显影体处于关闭位置时,在未形成穿透孔112的部位关闭色粉引导口88,而显影体处于打开位置时,穿透孔112和色粉引导口88相对放置,使得色粉引导口88可以向前开放。
在弯曲壁122和闸门111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125。形成的密封构件125呈薄片形状,例如是毛毡或此类物质,并且附接在弯曲壁122的前侧表面上以便不阻挡色粉引导口88。
如图4(a)所示,形成的开/关杆113从上面观察大体上呈U形,并且整体上包括右支撑部108、左支撑部109和处理把持部110。
形成的右支撑部108和左支撑部109从右侧观察是大致呈P形的薄板。在右支撑部108和左支撑部109的后半部的大概中心位置,分别形成圆形孔114,并且在厚度方向上穿透右支撑部108和左支撑部109。
在右支撑部108和左支撑部109的每个横向外侧表面中,在与圆形孔114相应的位置中设置有支撑圆柱135。支撑圆柱135内径与圆形孔114的直径相同,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支撑圆柱135的外径比上述右壁69和左壁70的第一插入孔97的内径稍小。
在右支撑部108和左支撑部109上圆形孔114的上部,分别形成接受部117。每个接受部117从侧面观察大致呈U形,朝着圆形孔114凹入的上端边。
形成的处理把持部110是从前面观察大体呈矩形的薄板,并且在右支撑部108和左支撑部109的前端部之间延伸。处理把持部110具有下端边在其横向中心位置向上凹入的抓握部118。
右支撑部108和左支撑部109的各支撑圆柱135恰好安放入右壁69和左壁70的第一插入孔97,从而使开/关杆113可转动地支撑在右壁69和左壁70上。因此,允许开/关杆113在杆关闭位置(见图4(b))和杆打开位置(见图4(a))之间移动,其中,杆关闭时,开/关杆113的处理把持部110被定位在圆形孔114下面,而在杆打开时,处理把持部110被安置在垂直方向上相当于圆形孔114的位置。如图3所示,从开/关杆113的侧向透视位置观察,抓握部118始终从色粉盒容纳腔71向外暴露。
在后侧壳体38的显影腔72中,如上所述,容纳了馈入辊101、显影辊104和层厚调节刀片107。
馈入辊101被倾斜地放置在色粉引导口88下面后侧。馈入辊101包括金属馈入辊轴102,和由导电泡沫材料形成并且覆盖馈入辊轴102的海绵辊103。馈入辊轴102的两轴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在前后方向上相应于第二底壁74位置处的显影体右壁65和显影体左壁66上。来自电机(未图示)的驱动力输入到馈入辊轴102,以旋转驱动馈入辊101。
显影辊104放置在馈入辊101的后侧上方,以便与馈入辊101彼此相压接触。显影辊104在宽度方向上呈纵向,并且包括金属显影辊轴105,和由导电橡胶材料形成并且覆盖显影辊轴105的橡胶辊106。
显影辊轴105的两个轴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应于第一底壁73的位置处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体右壁65和显影体左壁66上。橡胶辊106由聚氨酯橡胶或含有细碳颗粒的硅橡胶及其类似物形成,并且其表面覆盖有诸如聚氨酯橡胶或含氟聚酰亚胺等防腐性能好的树脂涂层。来自电机(未图示)的驱动力输入到显影辊轴105,以旋转驱动显影辊104。如图2所示,在显影过程中,通过从显影体右壁65暴露的显影辊轴105的一个横向端部对显影辊104施加显影偏置。
如图3所示,层厚调节刀片107由金属刀片弹簧材料形成,并且其自由端包括从剖面观察为半圆形、并且由电绝缘或导电硅橡胶或聚氨酯橡胶形成的压力构件140。在层厚调节刀片107中,其近边支撑在显影辊104上方显影体上壁67的第二上壁116上,从而使压力构件140通过层厚调节刀片107的弹力压力而相压接触到显影辊104。
在鼓部分27和显影部分30中,将鼓部分27的鼓上壁81的前端部安放到上述显影部分30的第二上壁116的弯曲部,而且,如图2所示,使显影部分30的显影体右壁65和显影体左壁66的各后端边分别接触鼓右壁79和鼓左壁80的前端边。这样就将显影部分30装配到鼓部分27。在显影部分30同鼓部分27装配在一起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在显影体后底壁68和鼓底壁82之间形成了上述第一通过口84。
(b-3)色粉盒
如上所述,色粉盒40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显影单元30的色粉盒容纳腔71。当色粉盒40附接在处理单元20中时,通过由附接口6将处理单元20附接到和分离于主体外壳2,能够将色粉盒40附接到和分离于主体外壳2。色粉盒40到处理单元20的色粉盒容纳腔71的附接和分离方向分别与处理单元20到主体外壳2的附加和分离方向相同,即,倾斜向下向后方向(附加方向)和倾斜向上向前方向(分离方向)。垂直于色粉盒40到色粉盒容纳腔71的附加和分离方向的方向是宽度方向。
如图1所示,由于色粉盒容纳腔71位于处理单元20的前面,当前盖7打开并且附接口6开放时,色粉盒40从附接口6露出。
如图3所示,从左侧剖面观察,色粉盒40大体上呈σ形,并且包括作为色粉外壳并由树脂和类似材料形成的外壳体41和内壳体42。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仅有外壳体41作为色粉外壳。
(b-3-i)外壳体
与色粉盒40相同,从左侧剖面上观察,外壳体41大致呈σ形,并且整体上包括作为圆周部实例的圆柱43和作为抓握部实例的引导杆44。
如图5(a)所示,形成的圆柱43从侧面观察大体呈矩形,并且在宽度方向上是纵向的空心圆柱,并且包括作为其外围表面的外围壁45,和形成为外围壁45两个横向侧端面的两个外侧边壁46。圆柱43容纳下述搅拌器56,并且在宽度方向上沿着搅拌器旋转轴53延伸。
在左右和上下方向上于外围壁45后侧表面中心位置处,形成有第一色粉喷射口49,作为第二开口部实例,其在厚度方向上穿过外围壁45延伸。形成的第一色粉喷射口在宽度方向上为纵向的矩形形状。
在外围壁45后侧表面的两个横向端部中,在第一色粉喷射口49上方位置分别形成了上引导槽129,其通过外围壁45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一色粉喷射口49下方位置分别形成了下引导槽130,其通过外围壁45在厚度方向上延伸。每个上引导槽129和下引导槽130从后侧观察都呈矩形形状,并且在圆周方向上是纵向,其圆周长度设定为第一色粉喷射口49长度的大约两倍,而其宽度设定为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圆周长度的大约二分之一。
在外围壁45的前侧表面底部,如图6所示,在宽度方向上从其中心向外,于间隔相当于外围壁45宽度尺寸四分之一距离的位置处,分别形成了定位肋137。定位肋137从外围壁45的前侧表面的上半部分以连续的方式向下延伸,然后被再一次弯曲向后延伸持续到外围壁45下侧表面的后半部分,因而形成从侧面观察大体呈等腰梯形形状的薄板。定位肋137具有比上述定位槽138槽宽度稍窄的宽度尺寸。
而且,在外围壁45的前侧表面下部,由定位肋137在宽度方向上夹着的部分形成了突出部暴露孔149。形成的突出部暴露孔149大体呈矩形,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外围壁45。
在每个外侧边壁46的前后和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处,如图5(a)所示,形成了穿过外侧边壁46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插入孔126。进一步在每个外侧边壁46中形成插入槽127,其通过每个外侧边壁46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二插入孔126的径向外侧位置呈与第二插入孔126同中心的微弧形,具体地讲,从左侧观察,处于从12点钟到2点钟的位置范围。
进一步地,在与上侧引导槽129的上端边相应的位置处,每个外侧边壁46同突出部144形成整体。上突出部144向后突出,并且从后面观察是大体呈反向L形的薄板,其中,其上端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其外侧表面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与之形成整体的作为第一被固定部位实例的定位突出部131。定位突出部131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形成柱形状,其外径比上述处理单元20的前侧壳体39的引导槽119(见图4(a))的槽宽度小。在圆柱43的两横向端处设置有定位突出部131以致从圆柱43向外突出。
进一步地,在与下侧引导槽130的下端边相应的位置处,每个外侧边壁46上设有下突出部145,与之形成整体。下突出部145向后突出,并且形成从后面观察大体呈反向L形的薄板,其下端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
如图6所示,引导杆44放置在前侧表面的上端部和外围壁45的横向中心位置,并且包括固定构件91,和摆动构件92。在下述作为搅拌构件实例的搅拌器56的旋转方向(图8中从左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上,在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引导杆44之间设置有上述定位突出部131。具体地讲,在搅拌器56的旋转方向上,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下游侧和引导杆44的上游侧设置有定位突出部131。
如图8所示,形成的固定构件91从上面观察大体呈矩形形状,并且在宽度方向上是纵向,其后端部被固定于外围壁45。
形成的摆动构件92从上面观察大致呈矩形,并且从侧剖面观察大致呈T形,并且整体上包括抓握部93、第一限制部94和第二限制部95。
形成的抓握部93和第二限制部95从上部观察大体呈矩形。
形成的第一限制部94从前面观察呈矩形,并且从左侧剖面观察大体呈J形。第一限制部94的下端部从顶部依序形成第一接合部132和作为第二受固定部位实例的第二接合部133。第一接合部132形成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槽,从而使第一限制部94下端部的后侧表面向前凹进。形成的第二接合部133从左侧剖面观察大体呈钩形,其中第一限制部94的最下端部在第一接合部132下面稍微地向后弯曲。具体地讲,在第二接合部133的后侧表面上,形成了色粉侧第一表面146和色粉侧第二表面147(见图3的放大图)。色粉侧第一表面146大体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色粉侧第二表面147从色粉侧第一表面146的下端边向后延伸。由色粉侧第一表面146和色粉侧第二表面147形成了从侧剖面观察的上述大致呈钩形的第二接合部133。进一步地,设置有第二接合部133以使其从圆柱43向外突出(见图3)。
而且,抓握部93的后端部、第一限制部94的上端部和第二限制部95的前端部彼此连接。在抓握部93的后端部和第一限制部94的上端部之间的连接位置中,形成的轴插入孔96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穿过抓握部93和第一限制部94。
在外围壁45的前侧表面上,一对轴支撑部98与之形成整体,以便向前突出,并且横向将摆动构件92的抓握部93夹在其间。在两轴支撑部98中间延伸的插入轴37插入穿过摆动构件92的轴插入孔96,从而使摆动构件92可摆动地支撑在外围壁45上。
进一步地,固定构件91的后端部和摆动构件92的第二限制部95通过弹性构件128相连接。特别地,弹性构件128例如是刀片弹簧,并且其一个端部用螺丝134螺固到固定构件91的后端部,而另一端部接合第二限制部95。因此,摆动构件92绕着插入轴37以顺时针方向被始终受驱动,从而通过弹性构件128的驱动力使第二限制部95接近固定构件91。
(b-3-ii)内壳体
如图5(c)所示,内壳体在宽度方向上为纵向,形成尺寸比外壳体41的圆柱43小的中空柱形,并且整体上包括作为闸门构件实例的圆柱内围壁51,和用于阻挡内围壁51的两横向侧表面的两个扁平盘状内侧边壁52。如图3所示,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各内侧边壁52的圆环中心之间,搅拌器旋转轴53延伸,作为搅拌构件的旋转轴实例。搅拌器旋转轴53可旋转地支撑在内侧边壁52上,并且其上设置有搅拌器56。搅拌器56上设有擦净刷50。擦净刷50由诸如橡胶的材料形成,并且安装到搅拌器旋转轴53的两轴(横向)端部。
如图5(c)所示,搅拌器旋转轴53的两横向端部从各内侧边壁52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套圈100安放在搅拌器旋转轴53的每个突出部上。套圈100的外径比外壳体41的第二插入孔126(见图5(a))的孔径稍小。
在内侧边壁52上,分别设置有横向突出部54,其在从搅拌器旋转轴53径向朝外的位置于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形成的每个横向突出部54从侧面观察大体呈微弧形,并且其圆周的长度大约是外壳体41(如上所述)的插入槽127尺寸的一半,并且其径向长度比插入槽127的槽宽度稍小。
而且,在内围壁51横向中心的圆周上的一个部位上,特别是在从左侧观察相对于横向突出部54以逆时针方向移动大约90°的位置,形成作为闸门开口实例的第二色粉喷射口55,并且通过内围壁51在厚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色粉喷射口55呈矩形,其尺寸大体等于从径向外侧观察的外壳体41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大小。
在内围壁51上,第一径向突出部48沿着第二色粉喷射口55的周向边设置,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径向突出部48从径向外侧观察是呈矩形的框架,并且由例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
在内围壁51的两个横向端部上,在第一径向突出部48的上端边稍微靠上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径向突出部57,与之形成整体,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进一步地,在内围壁51的两个横向端部上,在第一径向突出部48下端边靠下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径向突出部63,与之形成整体,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形成的第二径向突出部57和第三径向突出部63具有相同的尺寸。其横向长度被设计成小于外壳体41的上引导槽129和下引导槽130的槽宽度。
进一步,如图3所示,在内围壁51上,在沿着内壳体42的轴中心与第二色粉喷射口55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第四径向突出部99,并且其在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并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在宽度方向上第四径向突出部99的尺寸被设计成小于在宽度方向上外壳体41的突出部暴露孔149的尺寸。
(b-3-iii)内壳体到外壳体内的装配
在上述色粉盒40中,内壳体42容纳在外壳体41中,内壳体42的搅拌器旋转轴53的两个横向端部分别地接合进入外壳体41的第二插入孔126和上述套圈100,如图5(a)所示。其后,内壳体42的每个横向突出部54在宽度方向上从外壳体41的每个插入槽127向外突出,内壳体42的每个第二径向突出部57在内壳体42的径向方向上从外壳体41的每个上引导槽129向外突出,并且内壳体42的每个第三径向突出部63在内壳体42的径向方向上从外壳体41的每个下引导槽130向外突出。而且,内壳体42的第四径向突出部99暴露在外壳体41的突出部暴露孔149中(见图8)。
据此,将内壳体42装配进外壳体41,并且内壳体42可转动地支撑在外壳体41的两外侧边壁46上。结果,允许每个横向突出部54沿着相应的插入槽127滑动,允许每个第二径向突出部57沿着相应的上引导槽129滑动,并且允许每个第三径向突出部63沿着相应的下引导槽130滑动。内壳体42的内围壁51沿着外壳体41的圆柱43的外围表面转动,并且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一色粉喷射口49。在内壳体42装配在外壳体41中的状态中,如图8所示,上述的第一色粉喷射口49被定位在搅拌器56的后面(在色粉盒40到下述显影部分30的附接方向上的下游侧)。而且,引导杆44被定位在对着搅拌器56的搅拌器旋转轴53的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相对侧。第二接合部133被定位在对着搅拌器旋转轴53的定位突出部131的相对侧。具体地讲,两个第二接合部133和定位突出部131被定位在沿径向方向上通过搅拌器旋转轴53的直线X上(见图3)。换句话说,相对于搅拌器旋转轴53,彼此对称地安置第二接合部133和定位突出部131。
当这样装配的色粉盒40处在如图8所示未附接在处理单元20中的状态时,外壳体41第一限制部94中的第一接合部132与内壳体42的第四径向突出部99相接合,并且限制内壳体42相对于外壳体41的转动。在下文中将摆动构件92的这种状态称为第一状态。
在上述的第一状态中,当引导杆44即固定构件91和摆动构件92保持在一起时,摆动构件92逆着弹性构件128的驱动力绕着插入轴37以逆时针方向摆动。在固定构件91和摆动构件92保持在一起一段时间后,摆动构件92停止摆动。摆动构件92的这种状态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状态。
在第二状态中,如图9所示,前述第一限制部94的第一接合部132从内壳体42的第四径向突出部99上分离,并且解除第一接合部132和第四径向突出部99的接合。然而,第二限制部95的后端部接触内壳体42的内围壁51,从而限制了内壳体42相对于外壳体41的转动。
因此,当摆动构件92处在介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第三状态时,解除了第一接合部132和第四径向突出部99之间的接合,此外第二限制部95的后端部未接触内壳体42的内围壁51,解除了对内壳体42相对于外壳体41的转动的限制,如图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当内壳体42相对于外壳体41转动时,每个横向突出部54被引导到相应的插入槽127,每个第二径向突出部57被引导到相应的上引导槽129,每个第三径向突出部63被引导到相应的下引导槽130,如图5(b)所示。在内壳体42相对于外壳体41转动时,内壳体42的第一径向突出部48滑动接触外壳体41外围壁45的内侧表面,从而外壳体41和内壳体42以气密和液密方式相保持,如图3所示。
而且,当摆动构件92处在第三状态时,内壳体42能够移动到色粉阻挡位置,此处用除了内围壁51中的第二色粉喷射口55外的一部分,来阻挡外壳体41的第一色粉喷射口49,从而密封外壳体41和内壳体42的内部空间,如图5(b)所示。此时,每个第二径向突出部57接触相应的上引导槽129的上端边,每个第三径向突出部63接触相应的下引导槽130的上端边,并且每个侧向突出部54接触相应的插入槽127的前端边。另一方面,内壳体42能够移动到色粉打开位置,其中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第二色粉喷射口55彼此相对以打开外壳体41的内部和内壳体42的内部,与此同时,每个第二径向突出部57接触相应的上引导槽129的下端边,每个第三径向突出部63接触相应的下引导槽130的下端边,并且每个侧向突出部54接触相应的插入槽127的后端边,如图5(a)所示。在此时,当内壳体42处在色粉关闭位置(见图8)时,第二色粉喷射口55被定位在高于内壳体42处于色粉打开位置(见图3)的位置。
在内壳体42中,容纳有荷正电作为显影剂实例的无磁单组色粉。而色粉则使用聚合色粉。通过共聚合可聚合的单体,获得聚合色粉,该单体例如是通过悬浮聚合的诸如苯乙烯的苯乙烯单体,以及诸如丙烯酸、烷基(C1到C4)丙烯酸酯和烷基(C1到C4)甲基丙烯酸酯及类似物的丙烯酸单体。聚合色粉一般是球形,具有极好地流动性,并且能够完成高质量成像。
在该色粉中,混合了如碳黑或蜡的着色剂。此外,添加了如硅土的添加剂以提高流动性。色粉的平均颗粒大小约为6到10μm。
(b-4)色粉盒附接到处理单元和从其上分离
(b-4-i)色粉盒附接到处理单元
将内壳体42处于色粉关闭位置的色粉盒40倾斜着从上侧沿倾斜向下向后的方向附接到处理单元20显影部分30的色粉盒容纳腔71中,该处理单元20处于开/关杆113在杆关闭位置并且闸门111在显影体关闭位置的状态,如图8所示。此时,如图6所示,色粉盒40的每个定位突出部131被处理单元20色粉盒容纳腔71中相应的引导槽119接受,并且被引导槽119引导。色粉盒40的摆动构件92处于第一状态,并且限制了内壳体42相对于外壳体41的转动。参考图8,当定位突出部131被引导槽119引导时,色粉盒40以定位突出部131为支撑点、在从左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上稍作转动。引导杆44同样在从左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上同色粉盒40一起稍作转动。
此后,当每个定位突出部131到达并且接触相应引导槽119的最深部,定位突出部131被固定到引导槽119的最深部,并且色粉盒40的上述转动停止(见图9)。据此,完成色粉盒40到处理单元20的显影部分30的附接。在此时,色粉盒40的每个横向突出部54接合到处于杆关闭位置的开/关杆113的相应接受部117,如图7所示。而且,如图9所示,色粉盒40的每个第二径向突出部57与色粉盒容纳腔71的闸门111相应的接合部139接合,并且闸门111被第二径向突出部57和第三径向突出部63在其转动方向上夹住。当第二接合部133接合到接合部124时,引导杆44的摆动构件92处于如图3所示的第三状态。在此时,第二接合部133的色粉侧第一表面146从前侧接触接合部124的显影体侧第一表面142,从而使第二接合部133在大体呈前后方向上被固定到接合部124(见图3的放大图)。另一方面,第二接合部133的色粉侧第一表面146从下面接触接合部124的显影体侧第二表面143,从而使第二接合部133在大体呈前后方向上被固定到接合部124(见图3的放大图)。
而且,如图7所示,色粉盒40的定位肋137接合在处理单元20的定位槽138中。
在该状态下,定位突出部131被固定到各引导槽119中,并且第二接合部133如上所述固定到接合部124,从而使色粉盒40固定到色粉盒容纳腔71中。
在色粉盒40被完全地附接在处理单元20中的状态下,摆动构件92处在上述的第三状态,因而内壳体42是相对于外壳体41可转动的。而且,由于内壳体42的每个横向突出部54都与处在杆关闭位置的开/关杆113的相应接受部117接合,当开/关构件113从杆关闭位置到杆打开位置移动时(见图2),内壳体42从色粉关闭位置(见图9)到色粉打开位置(见图3)转动,从而使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第二色粉喷射口55相对,并且彼此连通,如图3所示。当内壳体42转动时,夹在内壳体42上相应的第二径向突出部57和第三径向突出部63之间的闸门111同样也从显影体关闭位置(见图9)转动到显影体打开位置,并且闸门111的穿透孔112和色粉盒容纳腔71的色粉引导口88彼此相对。
在闸门111处于显影体打开位置的色粉盒容纳腔71中,和在内壳体42处于色粉打开位置的色粉盒40中,在色粉盒容纳腔71中处于相对状态的穿透孔112和色粉引导口88,以及在色粉盒40中处于相对状态的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第二色粉喷射口55,是彼此相对的。结果,色粉盒40的内壳体42的内部和显影部分30的显影腔72的内部通过色粉引导口88、穿透孔112、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第二色粉喷射口55彼此连通。
如上所述,由于形成有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外壳体41和形成有第二色粉喷射口55的内壳体42之间的空间,以气密和液密方式被第一径向突出部48保持,且进一步地,由于密封构件125插在形成有穿透孔112的闸门111和形成有色粉引导口88的弯曲壁122之间的空间,防止了色粉从色粉引导口88、穿透孔112、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第二色粉喷射口55泄漏到外侧。
(b-4-ii)色粉盒从处理单元的分离
在闸门111处于显影体打开位置和内壳体42处于色粉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在杆打开位置的开/关杆113移动到图9所示的杆关闭位置。此时,每个横向突出部54与开/关构件113相应的接受部117处于接合时的的内壳体42,将从色粉打开位置转动到色粉关闭位置,从而使外壳体41的第一色粉喷射口49被除第二色粉喷射口55外的内围壁51的一部分阻断,并且外壳体41和内壳体42的内部被密封。当内壳体42转动时,第二径向突出部57和第三径向突出部63相应地转动。结果,由相应的第二径向突出部57和第三径向突出部63夹着的闸门111从显影体打开位置转动到显影体关闭位置,从而使除穿透孔112外的闸门111的一部分阻断色粉盒容纳腔71的色粉引导口88。
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第一限制部94处在第三状态,并且第二接合部133与接合部124接合,如图3所示,摆动构件92摆动到第二状态,并且解除在第二接合部133和接合部124之间的接合,如图9所示。然后,当摆动构件92保持在第二状态时(摆动构件92被持住),将色粉盒40从色粉盒容纳腔71朝着倾斜向上向前的方向抽出。此时,引导色粉盒40的每个定位突出部131(见图6)到色粉盒容纳腔71中相应的引导槽119(见图6)。当定位突出部131被引导槽119引导时,色粉盒40被抽出,从而使色粉盒40以定位突出部131为支撑点沿从左侧观察的逆时针方向稍作转动。当已经抽出的色粉盒40解除保持时,摆动构件92进入第一状态。
其后,如图8所示,每个定位突出部131从相应的引导槽119脱离,在色粉盒40的每个横向突出部54和开/关杆113相应的接受部117之间的接合(见图7)解除,并且在色粉盒40的每个第二径向突出部57和闸门111相应的接合部139之间的接合解除,从而完成色粉盒40从处理单元20上的分离。
(b-5)显影和转印操作
如(b-4-i)所述并且如图3所示,在色粉盒40附接到处理单元20并且容纳在色粉盒容纳腔71后,当激光打印机1上形成图像时,来自电机(未图示)的驱动力输入到搅拌器旋转轴。然后,搅拌器旋转轴53沿从左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搅拌器56在色粉盒40内壳体42的内部空间内在圆周方向上(从左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绕着搅拌器旋转轴53移动(旋转)。因此,色粉盒40内壳体42中的色粉被搅拌器56搅拌,并且通过第二色粉喷射口55、第一色粉喷射口49、穿透孔112和色粉引导口88释放到显影腔72中。凭借搅拌器旋转轴53的旋转,搅拌器56的每个前述擦净刷50擦拭设置在内壳体42的相应内侧边壁52中的色粉探测窗口(未图示),从而用擦净刷50清洁色粉探测窗(未图示)。
依靠馈入辊101的旋转,将由第一色粉喷射口49提供、被接受在色粉引导口88并且被释放在显影腔72中的色粉提供到显影辊104。此时,在馈入辊101和显影辊104之间摩擦使色粉荷正电。依靠显影辊104的旋转,提供到显影辊104上的色粉进入层厚调节刀片107的压力构件140和显影辊104的橡胶辊106之间,并且在显影辊104上被携带为具有均匀厚度的薄层。
依靠感光鼓28的旋转,感光鼓28的表面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均匀地充正电,然后由来自扫描部分19的高速扫描的激光束曝光,并且最终形成与即将形成在纸张3上的图像相符合的静电潜像。
其后,通过显影辊104的旋转,携带在显影辊104上并荷正电的色粉反过来接触感光鼓28。此时,色粉被提供到在感光鼓28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即,被激光束曝光的一部分,并且在均匀地荷正电的感光鼓28表面上具有较低电势。结果,在感光鼓28上的静电潜像被可视化,并且将反向显影的色粉图像携带在感光鼓28的表面上。
此后,携带在感光鼓28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由套准辊15(见图1)传输并且从第一通过口84进入鼓壳体76的纸张3上。在纸张3通过感光鼓28和转印辊31之间的转印位置期间,色粉图像通过施加在转印辊31上的转印偏置而转印在纸张3上。
具有转印的色粉图像的纸张3从第二通过口85被弹出到鼓壳体76的外侧,并且被传输到定影部分21。
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28上的色粉被显影辊104回收。
(c)定影部分
定影部分21设置在处理单元20的后面,并且放置成与处理单元20的感光鼓28大体呈前后间距关系被,如图1所示。定影部分21包括定影框架59和定影框架中的加热辊60和压力辊61。
在定影部分21中,已经被转印在纸张3上转印位置的的色粉图像,当纸张3通过加热辊60和压力辊61之间时被热法定影在纸张3上。被定影色粉图像的纸张3被传输到纸张弹出传输路径,然后被传输辊63传输到纸张弹出辊141,并且最终被弹出辊141弹出在纸张弹出托盘58上。纸张弹出托盘58设在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上。
2、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效果
如图3所示,在处理单元20中,当通过手握色粉盒40的引导杆44将色粉盒40附接到处理单元20的显影部分30上时,显影部分30的显影体壳体62的色粉引导口88和色粉盒40的第一色粉喷射口彼此相对。因此,当内壳体42转动到色粉打开位置时,容纳在色粉盒40中的色粉能够通过彼此连通的色粉引导口88和第一色粉喷射口49而被提供到显影部分30的显影辊104。
附接在显影部分30中的色粉盒40被容纳在显影体壳体62的色粉盒容纳腔71中。此时,外壳体41的定位突出部131被固定到显影体壳体62的引导槽119中,同时外壳体41的第二接合部133被固定到显影体壳体62的接合部124,从而将色粉盒40固定到色粉盒容纳腔71。
在外壳体41中,在设置于外壳体41中的搅拌器56的旋转方向上(图3中从左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在第一色粉喷射口49和引导杆44之间设置有定位突出部131。相对于搅拌器56的搅拌器旋转轴53,在定位突出部131的相对侧上设置了第二接合部133。换句话说,定位突出部131被固定到引导槽119中,并且第二接合部133与接合部124接合,从而沿着搅拌器56的旋转方向在多个位置上把色粉盒40固定到色粉盒容纳腔71上。
因此,即使当搅拌器56的旋转引起旋转力矩,色粉盒40也能够稳定地固定到显影部分30,从而防止色粉在色粉盒和显影部分30之间泄漏。
在将色粉盒40附接到显影部分30时,握紧引导杆44,并且由将要固定其上的引导槽119接受定位突出部131。而且,以承接在引导槽119中的定位突出部131为支撑点,通过沿着图3所示从左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引导杆44,把第二接合部133固定到接合部124。
结果,用简单的操作就能够把色粉盒40固定到显影部分30,其中在将定位突出部131固定到引导槽119和将第二接合部133固定到接合部124的各情形下,不必分别握住引导杆44进行操作。
结果,能够稳定地将色粉盒40固定到显影部分30上,同时维持操作的简单性。
而且,在搅拌器56的旋转方向上(图3中从左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定位突出部131设置在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下游侧、而且也是设置在相对于搅拌器56搅拌器旋转轴53的第一色粉喷射口49相对侧上所设引导杆44的上游侧有。凭借这种结构,与定位突出部131设置在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上游侧、同时也是设置在搅拌器56的旋转方向上引导杆44的下游侧的情形相比,通过在搅拌器56的旋转期间高效地利用在相对于定位突出部131从左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上施加的旋转力矩,能够使得第一色粉喷射口49更靠近色粉引导口88。这样能够减少色粉引导口88和第一色粉喷射口49之间的色粉泄漏。
而且,接合部124设置在显影体侧第一表面142和显影体侧第二表面143。如上所述,第二接合部133的色粉侧第一表面146接触显影体侧第一表面142,并且第二接合部133的色粉侧第二表面147接触显影体侧第二表面143,从而在大体前后方向和大体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接合部124固定了第二接合部133。这里“大体前后方向”是指接近于搅拌器56旋转方向的方向(图3中从左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而这里“大体上下方向”是指接近色粉盒40到显影部分30的附接和分离方向的方向。换句话说,由于通过接合部124的显影体侧第一表面142和显影体侧第二表面143分别在搅拌器56的旋转方向以及色粉盒40到显影部分30的附接和分离方向上固定了第二接合部133,能够更稳定地把色粉盒40固定到显影部分30上。
而且,设置定位突出部131和第二接合部133,使它们相对于搅拌器56的搅拌器旋转轴53彼此对称地放置。借助这种配置,即使当搅拌器56旋转而产生旋转力矩时,也可以避免色粉盒40在搅拌器56的旋转方向上不适当地倾斜到定位突出部131或第二接合部133,并且因此把色粉盒40稳定地固定到显影部分30上。
而且,定位突出部131和第二接合部133设置成从外壳体41的圆柱43向外突出。借助这种配置,由于定位突出部131和第二接合部133的固定部都能够与容纳在圆柱43中的搅拌器56搅拌器旋转轴53隔开,所以能够防止定位突出部131和第二接合部133的各固定状态受到搅拌器56旋转的影响,从而能够更稳定地将色粉盒固定到显影部分30。
而且,定位突出部131设置在搅拌器56轴向(宽度方向)上圆柱43的两端(见图5),从而防止定位突出部131受色粉盒40到显影部分30的附接和分离的干扰。
而且,与内围壁51打开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情形相比,在内围壁51关闭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情形中,内围壁51的第二色粉喷射口55位于更高的位置(见图3和8)。借助这种配置,当内围壁51打开第一色粉喷射口49时,第二色粉喷射口55向下移动。因此,利用重力,能够把停留在第二色粉喷射口55周围边上的色粉移到第一色粉喷射口49或内壳体42的内侧,从而从第二色粉喷射口55的周围边上移除色粉。
<第二种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20整体上包括鼓单元27和显影部分30,并且处理单元20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外壳2。除此之外,显影部分30可以可拆卸地附接到鼓部分27。
<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10(a)是从后侧上方观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被应用其上的色粉盒的左侧立体示意图,而图10(b)是放置在放置表面148上的图10(a)所示色粉盒的左视图。
在根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色粉盒40中,如图10(a)所示,上突出部144和下突出部145是抗干扰构件实例,并且其每个后端边形成位于从第一色粉喷射口49之后的形状。具体地讲,上突出部144的后端边和下突出部145的后端边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得彼此相等。
因此,如图10(b)所示,当色粉盒40从显影部分30移出并且放置在放置表面148上时,允许上突出部144和下突出部145的后端边接触放置表面148,从而能够使第一色粉喷射口49放置得相对于放置表面148有一定间隔。换句话说,上突出部144和下突出部145能够防止放置表面148对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干扰。因此,放置表面148不会干扰到第一色粉喷射口49而影响打开第一色粉喷射口49,从而能够防止来自第一色粉喷射口49的色粉泄漏。
而且,定位突出部131设置在外壳体41的圆柱43上,并且上突出部144包括定位突出部131,从而简化了结构并且减少了元件数量。
在上述内容中,已经详细地描述了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种实施方式和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三种独立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注意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性地结合这三种实施方式的要旨,并且提供一种相对于三种实施方式具有上述优点的处理盒。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说明性和解释性描述。前述公开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根据前面的描述启发,不同的修改和变形方式是可能的,并且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得。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质和实际的应用意图,选择并描述了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利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和不同变形,适合用于预期的特殊用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它们的等同条文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处理盒,包括具有显影辊和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显影单元,和容纳色粉并且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显影单元的色粉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单元包括显影体壳体,该壳体设置有用于容纳色粉单元的容纳部分,并且形成有用于接受来自色粉单元的色粉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色粉单元包括用于容纳色粉的色粉壳体,和设置于所述色粉壳体中用于通过旋转来搅拌色粉壳体中的色粉的搅拌构件,
所述显影体壳体包括用于将所述色粉单元固定到容纳部分的第一固定构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容纳部分的第一固定构件的相对侧、并且用于将所述色粉单元固定到容纳部分的第二固定构件,并且
所述色粉壳体形成有当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时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并且提供色粉到第一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并且该第二开口部在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的方向上位于搅拌构件的下游侧,并且包括:
相对于所述搅拌构件的旋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相对侧上的抓握部;
第一被固定部,当所述色粉单元附接到所述显影单元时,所述第一被固定部设置在在搅拌构件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开口部和所述抓握部之间、并且被第一固定构件接受并固定在其上;和
第二被固定部,当所述色粉单元附接到所述显影单元时,所述第二被固定部相对于搅拌构件的旋转轴而设置在第一被固定部的相对侧、并且被固定到第二固定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固定部设置在搅拌构件的旋转方向上第二开口部的下游侧和抓握部的上游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设置在用于在搅拌构件的旋转方向上固定第二被固定部的第一方向固定部,和设置在用于在色粉单元自显影单元的分离方向上固定第二被固定部的第二方向固定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固定部和所述第二被固定部设置成相对于搅拌构件的旋转轴彼此对称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粉壳体设置有用于阻止放置表面对第二开口部干扰的抗干扰构件,其中从显影单元分离的色粉单元被放置在放置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粉壳体包括在其外围表面形成有第二开口部、容纳搅拌构件、并且沿搅拌构件旋转轴延伸的圆柱部,
所述第一被固定部被设置为从圆柱部向外突出,并且,
所述抗干扰构件包括第一被固定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被固定部以第一固定构件所接受的第一被固定部为支撑点而转动,并且当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时被固定到第二固定构件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粉壳体包括在其外围表面形成有第二开口部、容纳所述搅拌构件、并且沿所述搅拌构件的旋转轴延伸的圆柱部,
所述第一被固定部和第二被固定部被设置为从圆柱部向外突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粉壳体包括在其外围表面形成有第二开口部、容纳所述搅拌构件,并且沿所述搅拌构件的旋转轴延伸的圆柱部,
第一被固定部设置在圆柱部在搅拌构件的轴方向上的两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粉壳体包括在其外围表面形成有第二开口部、容纳所述搅拌构件、并且沿所述搅拌构件的旋转轴延伸的圆柱部;和沿所述圆柱部的外围表面转动、并且可以打开和关闭第二开口部的闸门构件,
所述闸门构件形成有与第二开口部相对、并且将色粉提供到第一开口部的闸门开口,
所述闸门开口在所述闸门构件关闭第二开口部的状态下位置高于在所述闸门构件打开第二开口部的状态下的位置。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显影辊的显影单元,和容纳色粉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显影单元的色粉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单元包括显影体壳体,该壳体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色粉单元的容纳部分,并且形成有用于接受来自所述色粉单元的色粉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色粉单元包括用于容纳色粉的色粉壳体,和设置于所述色粉壳体中用于通过旋转来搅拌色粉壳体中的色粉的搅拌构件,
所述显影体壳体包括用于将所述色粉单元固定到容纳部分的第一固定构件,和设置在相对于容纳部分的第一固定构件的相对侧、并且用于将所述色粉单元固定到容纳部分的第二固定构件,并且
所述色粉壳体形成有当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时,与第一开口部相对并且提供色粉到第一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并且所述第二开口部在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的方向上位于搅拌构件的下游侧,并且包括:
相对于所述搅拌构件旋转轴设置在第二开口部的相对侧上的抓握部;
当所述色粉单元附接到所述显影单元时,在搅拌构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开口部和抓握部之间、并且被第一固定构件接受并固定在其上的第一被固定部;和
当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时、相对于搅拌构件旋转轴而设置在第一被固定部的相对侧、并且固定到第二固定构件上的第二被固定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被固定部以第一固定构件所接受的第一被固定部为支撑点而转动,并且当色粉单元附接到显影单元时被固定到第二固定构件上。
CN200710093601A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05855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5924 2006-03-27
JP2006085924 2006-03-27
JP2007011596 2007-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1294A true CN101071294A (zh) 2007-11-14
CN100585516C CN100585516C (zh) 2010-01-27

Family

ID=3877134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97002A Active CN100573365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7100916770A Active CN100543614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7100936026A Active CN100535799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色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0710093601A Active CN100585516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97002A Active CN100573365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7100916770A Active CN100543614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7100936026A Active CN100535799C (zh) 2006-03-27 2007-03-27 处理单元、色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00573365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471A (zh) * 2009-12-25 2016-11-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7817663A (zh) * 2016-09-14 2018-03-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容器、显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0874B2 (ja) * 2009-09-15 2015-07-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媒体収納容器
JP4947186B2 (ja) 2010-05-17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5819B2 (ja) 2010-05-17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P2013007186A0 (en) * 2011-03-25 2013-10-31 Ltd Liability Company Eyeline Comm Cis A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when conductingdistributed transactions and a structure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JP5984502B2 (ja) * 2012-05-15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652555B (zh) * 2013-05-30 2019-03-0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JP6337827B2 (ja) * 2015-04-27 2018-06-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補給装置に装着される現像剤収容容器
BR102020017784A2 (pt) 2019-09-17 2021-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ucho e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EP3796100B1 (en) * 2019-09-17 2023-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6665A (en) * 1994-05-12 1996-04-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detachable toner box for use i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471A (zh) * 2009-12-25 2016-11-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6094471B (zh) * 2009-12-25 2019-11-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7817663A (zh) * 2016-09-14 2018-03-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容器、显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7817663B (zh) * 2016-09-14 2021-11-26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显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9682A (zh) 2007-10-24
CN100543614C (zh) 2009-09-23
CN101046672A (zh) 2007-10-03
CN100573365C (zh) 2009-12-23
CN100585516C (zh) 2010-01-27
CN101046673A (zh) 2007-10-03
CN100535799C (zh) 2009-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5516C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US7366452B2 (en)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58480B (zh)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US74638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tachably mountable developer cartridge
US81754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body-side contacts and unit-side contacts
EP1840669B1 (en) Process unit
US7398039B2 (en)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agitation member
EP1710634B1 (en)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EP1840667B1 (en) Process unit with detachable toner box
EP1840668B1 (en) Process cartridge
CN100511012C (zh) 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US75552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artridge
US2006017724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device
JP40962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380104B2 (en) Replacemen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512358B2 (en) Developer supply device and developer
JP4899886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107765A (ja)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トナーボックス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9841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