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2512B - 电泳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泳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2512B
CN101042512B CN2007100887208A CN200710088720A CN101042512B CN 101042512 B CN101042512 B CN 101042512B CN 2007100887208 A CN2007100887208 A CN 2007100887208A CN 200710088720 A CN200710088720 A CN 200710088720A CN 101042512 B CN101042512 B CN 1010425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phoresis
particle
electrophoretic
par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87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2512A (zh
Inventor
川居秀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 In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42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2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85Operation of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affecting the entire cel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74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using sub-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actuated by an electric field and being other tha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an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 G09G3/34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actuated by an electric field and being other tha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an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based on particles moving in a fluid or in a gas, e.g. electrophoretic devices
    • G09G3/344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actuated by an electric field and being other tha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an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based on particles moving in a fluid or in a gas, e.g. electrophoretic devices with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controlling the modulat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43Pixel structures with several sub-pixels for the same colour in a pixel, not specifically used to display grad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象素电极(13a)与透明电极层(32)之间具备包含电极性不同的白与黑的电泳粒子的电泳层(20),通过在电极间施加电压,从而使电泳粒子分别向任一电极侧移动,以形成图像,象素电极(13a)具有子象素电极(13a-1)与子象素电极(13a-2),该驱动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在显示切换之前向两子象素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象素电极(13a)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两象素电极的某一个上;和第二工序,通过使象素电极与透明电极层的极性相反,从而使电泳粒子移动,以进行显示切换。因此,可以降低电泳装置显示切换时的泳动粒子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切换响应性。

Description

电泳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泳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具有在相对配置的一对电极之间夹持了电泳分散液体的结构的电泳显示装置,该电泳分散液体中包含液相分散剂与至少两种电泳粒子。这种电泳显示装置例如被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 
在上述这种结构的电泳装置中,例如带正电的白粒子和带负电的黑粒子分散在电极间,若在电极间提供电位差,则根据电场的方向,两种电泳粒子向某一电极方向泳动。此时,若由被分割为多个的象素电极构成一方侧的电极,则通过控制每个象素电极的电位,从而可以产生两种粒子分布的不同,形成图像。 
在上述这种结构的电泳装置中,在图像改变时,需要使两种粒子在两电极之间向相反方向泳动。但是,在使粒子移动之际,粒子彼此之间冲突,或者在液相上粒子彼此之间近距离干涉而产生紊流,从而粒子的泳动速度下降,结果显示的切换响应性下降。 
【专利文献1】特开昭62—2691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降低电泳装置的显示切换时的泳动粒子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发生,提高显示切换响应性。 
本发明的电泳装置,包括:显示区域,其在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备电泳元件,该电泳元件具有包含电极性不同的第一电泳粒子与第二电泳粒子的分散系统;和电压控制部,其通过向所述电泳元件施加电压,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中的一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另一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移动,以形成图像;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部分电极与第二部分电极,所述电压控制部执行以下工序:第一工序,在 显示切换之前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并且使所述第二电泳粒子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侧;和第二工序,在使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向相反侧的电极一侧移动,以进行显示切换,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的面积不同。 
由此,在电泳装置的显示切换前可以使第一电极侧的粒子偏向存在于任一部分电极上,因此在电泳层的液相中产生一定方向的流动,每个粒子沿该流动移动,故可以降低图像切换时的泳动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切换响应性。 
再有,优选所述电压控制部在显示切换之际,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 
由此,在下一次的显示切换之前,可以省略使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的工序。 
还有,所述第一电极为与观测面相对的面一侧的电极。由此,在所观测的图像中影响难以表现出来。 
进而,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的面积不同。由此,电泳粒子的偏向存在的程度更大,粒子流动的单向性更显著,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 
再有,更优选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三部分电极与第四部分电极,所述电压控制部在显示切换之前向所述第三部分电极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三或第四部分电极上。 
由此,在第一及第二电极侧可以使粒子偏向存在,因此在电泳层的液相中容易产生一定方向的流动。由此,几乎可以完全防止电泳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切换的响应性。 
进而,优选所述电压控制部在显示切换之际,向所述第三部分电极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移动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三或第四部分电极上。 
由此,在下一次的显示切换之前,可以省略使电泳粒子偏向存在的工 序。 
也可以是所述第三部分电极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极的面积不同。由此,电泳粒子的偏向存在的程度更大,粒子流动的单向性更显著,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 
还有,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其中包括上述的电泳装置,以作为显示部。在此,电子设备包括具备利用基于电泳材料的显示的显示部的所谓的设备,包括显示装置、电视装置、电子纸、钟表、电子计算器、移动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等。再有,也包括偏离“设备”这个概念的装置,例如可挠性的纸状/薄膜状的物体、属于粘贴了这些物体的壁面等不动产的装置、属于车辆、飞行物、船舶等移动体的装置。 
再有,本发明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电泳装置包括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在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备电泳元件,该电泳元件具有包含电极性不同的至少两种电泳粒子的分散系统,通过向所述电泳元件施加电压,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中的一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另一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移动,以形成图像,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部分电极与第二部分电极,该驱动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在显示切换之前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并且使所述第二电泳粒子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侧;和第二工序,通过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向相反侧的电极一侧移动,以进行显示切换,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的面积不同。 
由此,在电泳装置的显示切换前可以使第一电极侧的粒子偏向存在于任一部分电极上,因此在电泳层的液相中产生一定方向的流动,每个粒子沿该流动移动,故可以降低图像切换时的泳动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切换响应性。 
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希望通过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从而使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任一部分电极上。 
由此,在下一次的显示切换之前,可以省略使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的工序。 
还有,本发明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电泳装置包括显示区域, 该显示区域在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备电泳元件,该电泳元件具有包含电极性不同的至少两种电泳粒子的分散系统,通过向所述电泳元件施加电压,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中的一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另一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移动,以形成图像,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部分电极与第二部分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三部分电极与第四部分电极,该驱动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在显示切换之前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任意的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并且向所述第三部分电极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三或第四部分电极上;和第二工序,通过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向相反侧的电极一侧移动,以进行显示切换。 
由此,在第一及第二电极侧可以使粒子偏向存在,因此在电泳层的液相中容易产生一定方向的流动。由此,几乎可以完全防止电泳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切换的响应性。 
进而,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希望通过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从而使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任一部分电极上,并且通过向所述第三部分电极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移动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任一部分电极上。 
由此,在下一次的显示切换之前,可以省略使电泳粒子偏向存在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泳装置的剖面的图。 
图2是示意地说明电泳显示装置的电路构成的图。 
图3是说明各象素驱动电路的构成的图。 
图4是放大了本发明的电泳装置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放大了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电路构成的一部分的图。 
图6(A)~图6(C)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图。 
图7(A)~图7(D)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9(A)~图9(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子象素电极的形状的例子 
的图。 
图10(A)、图10(B)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的图。 
图11(A)~图11(C)是说明实施方式3的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图。 
图12(A)~图12(C)是说明采用了本发明的电泳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的图。 
图中:1—电泳显示装置,10—第一基板,11—可挠性基板,11a—粘接剂层,12—薄膜半导体电路层,13a—象素电极,13a-1、13a-2、13a-3—子象素电极,14—连接电极,20—电泳显示装置,23—导电性连接部件,30—第二基板,31—薄膜,32—透明电极层,32-1、32-2—子透明电极,51—行译码器,52—控制器,53—扫描线驱动电路,54—数据线驱动电路,55—图像显示区域,61—晶体管,63—保持电容,64—扫描线,65—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泳装置的一例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剖面的图。如图所示,电泳显示装置1大致由第一基板10、电泳层20、第二基板30构成。图中,第二基板30为观测面,透过第二基板30观测图像。 
第一基板10在作为形成电路的绝缘性基底基板的可挠性基板11上形成薄膜半导体电路层12。 
可挠性基板11例如为膜厚200μm的聚碳酸酯基板。该可挠性基板11上隔着由例如UV(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层11a,层叠(粘合)有半导体电路层12。作为可挠性基板11,可以采用轻量性、可挠性、弹性等优越的树脂材料。
薄膜半导体电路层12构成为包含分别沿行方向及列方向排列多个的布线组、象素电极组、象素驱动电路、连接端子、选择驱动象素的行译码器51及列译码器(图中未示出)等。象素驱动电路构成为包含薄膜晶体管(TFT)等电路元件。 
象素电极组包括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象素电极(第一电极)13a,形成图像(二维信息)的显示区域。形成有源矩阵电路,以便可以向各象素电极13a施加独立的电压。象素电极13a无需特别为透明的,可以采用例如金、银、铜、镍、铝等金属材料。 
连接电极14用于电连接第二基板30的透明电极层32与第一基板10的电路布线,形成于薄膜半导体电路层12的外周部。 
电泳层20形成于象素电极13a上及其外周区域。该电泳层20包含电泳分散剂、及色调与电极性不同的两种电泳粒子。电泳粒子具有根据施加电压在电泳分散剂中移动的性质。电泳层20的厚度例如为30μm~75μm左右。电泳分散剂例如可以采用水、甲醇等。 
如前所述,电泳粒子是具有以下性质的粒子(高分子或胶体):在电泳分散剂中进行基于电位差的电泳,向所希望的电极侧移动。例如为苯胺黑或碳黑等黑色颜料,二氧化钛或锌白、三氧化锑、氧化铝等白色颜料,单偶氮或双偶氮、多偶氮等偶氮系颜料,异吲哚啉酮或铬黄、黄色氧化铁、镉黄、钛黄、锑等黄色颜料,喹吖啶酮红或铬朱红等红色颜料,酞菁蓝或靛蒽醌蓝、蒽醌系染料、普鲁士蓝、群青、钴蓝等蓝色颜料,酞菁绿等绿色颜料等。 
在实施方式1中,包含带正电的白粒子(第一电泳粒子)和带负电的黑粒子(第二电泳粒子)。 
第二基板30由下面形成了透明电极层(第二电极)32的薄膜(透明的绝缘性合成树脂基材)31构成,形成为覆盖电泳层20上。第二基板30的厚度希望为10~200μm,更优选为25~75μm。 
薄膜31承担电泳层20的密封及保护的任务。 
透明电极层32例如用掺杂了锡的氧化铟膜(ITO膜)、或聚苯胺等高分子导电材料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第一基板10的电路布线与第二基板30的透明电极层32在电泳层20的形成区域外侧连接。具体是,经由导电 性连接体23来连接透明电极层32和薄膜半导体电路层12的连接电极14。 
接着,对电泳显示装置1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图2是示意地说明电泳显示装置1的电路构成的图。 
控制器(电压控制部)52生成:表示可显示在图像显示区域55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用于进行图像改写时的复位的复位数据、其他各种信号(时钟信号等),并向扫描线驱动电路53或数据线驱动电路54输出。 
显示区域55包括:沿X方向平行排列的多根数据线;沿Y方向平行排列的多根扫描线;配置在这些数据线与扫描线的各交点的象素驱动电路。 
图3是说明各象素驱动电路的构成的图。在象素驱动电路中,晶体管61的栅极连接扫描线64,源极连接数据线65,漏极连接象素电极13a。保持电容63与电泳元件并联。数据线65通过向各象素驱动电路所包含的象素电极13a与透明电极层32提供电压,从而使电泳层20的电泳粒子泳动,进行图像显示。 
扫描线驱动电路53与显示区域55的各扫描线连接,选择这些扫描线的任一根,向该选出的扫描线供给规定的扫描线信号Y1、Y2、…、Ym。该扫描线信号Y1、Y2、…、Ym为有效(active)期间(H电平期间)依次移位的信号,通过向各扫描线输出,从而与各扫描线连接的象素驱动电路顺次变为导通状态。 
数据线驱动电路54与显示区域55的各数据线连接,向由扫描线驱动电路53选择出的各象素驱动电路供给数据信号X1、X2、…、Xn。 
图4是放大了图1的一部分的图。再有,图5是放大了图2的一部分的图。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电泳显示装置1中,形成一个象素的象素电极13a由子象素电极(第一部分电极)13a-1和子象素电极(第二部分电极)13a-2构成。再有,如图5所示,各子象素电极上分别连接作为开关元件的晶体管61-1、晶体管61-2。晶体管61-1、61-2的栅极连接扫描线Ym,源极分别连接信号线Xn-1、Xn-2。通过采取这种构成,从而通过在信号线上施加了适当电压的状态下向所希望的扫描线供给选择信号,从而可以经由所选出的开关元件向各子象素电极独立地施加电压。
图6(A)~图6(C)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驱动方法的图。 
首先,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中,黑粒子分布在作为观测面的透明电极层32一侧,观测者观测到黑显示。以从该状态切换为白显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B)所示,控制器52以分别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透明电极层32施加电位V1、V2、V3的方式进行控制。在此,各电位满足以下的关系。 
V1<V2≦V3  ...(1) 
在该状态下,带正电的白粒子在最低电位的子象素电极13a-1上移动。另一方面,带负电的黑粒子在最高电位的透明电极层32上停留。 
接着,如图6(C)所示,控制器52向子象素电极13a-1及子象素电极13a-2施加电位V4,向透明电极层32施加电位V5。在此,电位V4、V5满足以下关系。 
V4>V5  ...(2) 
在该状态下,白粒子在低电位的透明电极层32上移动,黑粒子在高电位的象素电极13a(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上移动。 
此时,由于白粒子预先偏向子象素电极13a-1,故如图所示,顺时针向透明电极层32移动。再有,受到白粒子的移动而产生的流动的影响,黑粒子也顺时针地向象素电极13a移动。 
这样,通过在显示切换前使白粒子偏向,从而在电泳层20的液相中产生一定方向的流动,每个粒子沿该流动移动,因此可以降低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发生,提高显示切换响应性。 
再有,在显示切换时,代替图6(C)所示的状态,如图7(A)所示,也可以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施加不同的电位V5、V4。此时,V4、V5及施加在透明电极层32上的电位V6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 
V4>V5>V6  ...(3) 
在该状态下,白粒子朝向最低电位的透明电极层32,从图中左下向上方移动。另一方面,黑粒子朝向最高电位的子象素电极13a-2,从上向右下方移动。即,全体产生顺时针的流动,成为图7(B)所示的状态。图7 所示的驱动方法与图6所示的同时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施加相同电位的情况相比,由于从透明电极层32朝向子象素电极13a-1的黑粒子消失,故可以更容易地产生单方向的流动。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切换响应性。 
另外,在图7(B)所示的状态之后,也可以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提供适当的直流或交流的电压,使黑粒子均匀地分布在象素电极13a上。或者,也可以偏向存在于子象素电极13a-2上。若使之偏向存在,则在下次的显示切换之际,如图6(A)所示,可以省略使粒子偏向存在于单方子象素电极上的步骤。 
如图7(B)所示,在使黑粒子偏向存在于子象素电极13a-2上的情况下,在接着的显示切换时,如图7(C)所示,分别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透明电极层32施加电压V7、V8、V9。V7、V8及V9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 
V7<V8<V9   ...(4) 
在该状态下,白粒子朝向最低电位的子象素电极13a-1,从图中上方向左下方移动。另一方面,黑粒子朝向最高电位的透明电极层32,从右下方向上方移动,成为图7(D)所示的状态。另外,该情况下由于粒子沿逆时针的流动而移动,故可以降低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 
这样,由于在显示切换前不需要使粒子偏向存在于子象素电极上的步骤,故可以实现消耗电力的减少。 
此外,在图6及图7所示的驱动方法中,可以将最低电位例如设为0V,将最高电位例如设为10V。 
再有,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这样,也可以将子象素电极的面积设为不同的大小。在显示切换前通过以使粒子偏向存在于面积小的子象素电极13a-1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粒子的偏向存在的程度更大,粒子流动的单向性更显著,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 
还有,也可以将子象素电极的形状设为图9(A)~图9(C)所示的形状。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将形成一个象素的象素电极13a分割为两个子象素电极,但也可以将形成一个象素的象素电极13a分割为三个以上。即使在该情况下,各象素电极上也分别连接作为开关元件的晶体管。各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扫描线Ym,源极分别连接信号线Xn-1、Xn-2、Xn-3...。通过采取这种构成,通过在向信号线施加了适当电压的状态下向所希望的扫描线供给选择信号,从而经由所选出的开关元件向各子象素电极独立施加电压。 
图10(A)、图10(B)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驱动方法的图。 
如图所示,在实施方式2中,将象素电极分割为三个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子象素电极13a-3。 
在实施方式2中,在显示切换之前,如图10(A)所示,向子象素电极13a-1与子象素电极13a-3施加电位V1,向子象素电极13a-2施加电位V2,向透明电极层32施加电位V3。各电位满足式(1)的关系。 
在该状态下,带正电的白粒子在最低电位的子象素电极13a-1与子象素电极13a-3上移动。另一方面,带负电的黑粒子停留在最高电位的透明电极层32上。 
接着,如图10(B)所示,控制器52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子象素电极13a-3施加电位V4,向透明电极层32施加电位V5。电位V4、V5满足式(2)的关系。 
在该状态下,白粒子在低电位的透明电极层32上移动,黑粒子在高电位的象素电极13a(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子象素电极13a-3)上移动。 
此时,白粒子预先偏向存在于子象素电极13a-1与子象素电极13a-3上,因此在图中左半部分产生顺时针的流动。再有,在右半部分产生逆时针的流动。还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受到由于白粒子的移动而产生的流动的影响,黑粒子在图中左半部分顺时针向象素电极13a移动,在右半部分逆时针向象素电极13a移动。 
这样,即使在实施方式2中,也通过在显示切换之前使白粒子偏向存 在,从而在电泳层20的液相中产生一定方向的流动,每个粒子沿该流动移动,因此可以降低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切换响应性。 
还有,在显示切换时,代替图10(B)所示的状态,也可以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3施加电位V5,向子象素电极13a-2施加V4,向透明电极层32施加电位V6。电位V4、V5、V6满足式(3)的关系。 
在该状态下,如图10(B)所示,与同时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3施加相同电位的情况相比,由于从透明电极层32向子象素电极13a-1或子象素电极13a-3的黑粒子消失,故可以更容易地产生单方向的流动。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切换响应性。 
另外,在显示切换动作后,也可以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3提供适当的直流或交流的电压,使黑粒子均匀分布在象素电极13a上。或者,也可以偏向存在于子象素电极13a-2上。若使之偏向存在,则在下次的显示切换之际,可以省略使粒子偏向存在于特定的子象素电极上的步骤。 
实施方式3 
图11(A)~图11(C)是说明实施方式3的电泳显示装置1的驱动方法的图。 
如图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将象素电极13a分割为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并且将透明电极层32分割为子透明电极(第三部分电极)32-1与子透明电极(第四部分电极)32-2。可以向子透明电极32-1与子透明电极32-2施加不同的电压。 
首先,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下,黑粒子分布在作为观测面的透明电极层32一侧,观测者可以观测到黑显示。以从该状态切换为白显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1(B)所示,控制器5以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子透明电极32-1、子透明电极32-2分别施加电位V1、V2、V3、V4的方式进行控制。在此,各电位满足以下的关系。
V1<V2≦V3<V4    ...(5) 
在该状态下,带正电的白粒子在最低电位的子象素电极13a-1上移动。另一方面,带负电的黑粒子在最高电位的子透明电极32-2上移动。 
接着,如图11(C)所示,控制器52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施加电位V5,向子透明电极32-1、子透明电极32-2施加电位V6。在此,电位V5、V6满足以下的关系。 
V5>V6     …(6) 
在该状态下,白粒子在低电位的透明电极层32上移动,黑粒子在高电位的象素电极13a上移动。 
此时,由于白粒子预先偏向存在于子象素电极13a-1上,黑粒子偏向存在于子透明电极32-2上,故如图所示粒子顺时针移动。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3,由于可以在显示切换前使白粒子与黑粒子偏向存在,故电泳层20的液相中容易产生一定方向的流动。由此,几乎可以完全防止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切换响应性。 
另外,在图11(C)所示的步骤中,也可以向子象素电极13a-1、子象素电极13a-2、子透明电极32-1、子透明电极32-2分别施加电位V5、V6、V7、V8。电位V5、V6、V7、V8满足以下的关系。 
V5>V6>V7>V8   …(7) 
在该状态下,与图11(C)的情况相比,由于从子透明电极32-2向子象素电极13a-2的黑粒子、和从子象素电极13a-1向子透明电极32-1方向的白粒子消失,故可以更容易产生单方向的流动。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粒子彼此之间的冲突或紊流的产生,可以提高显示切换响应性。 
此外,在显示切换动作后,也可以向子象素电极13a-1与子象素电极13a-2、子透明电极32-1与子透明电极32-2提供适当的直流或交流的电压,以使黑粒子与白粒子分别均匀分布在象素电极13a与透明电极32上。或者,也可以使其分别偏向存在于子象素电极13a-1与子透明电极32-2。若使之偏向存在,则在下次的显示切换之际,可以省略使粒子偏向存在于特定的子象素电极上的步骤。
电子设备 
图12是说明采用了本发明的电泳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的立体图。图12(A)是表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电子书的立体图。该电子书1000包括:书本形状的框架1001;相对于该框架1001可以自由转动地设置的(可开闭)的盖体1002;操作部1003;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泳装置构成的显示部1004。 
图12(B)是表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手表的立体图。该手表1100具备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泳装置构成的显示部1101。 
图12(C)是表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电子纸的立体图。该电子纸1200包括:由具有与纸同样质感及柔软性的可重写片构成的主体部1201;和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泳装置构成的显示部1202。另外,可以采用电泳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范围不限于此,广泛包括利用了伴随带电粒子的移动的视觉上的色调变化的装置。例如,除了上述装置以外,属于粘贴了电泳薄膜的壁面等不动产的装置、属于车辆、飞行物、船舶等移动体的装置也包含在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泳装置,包括:
显示区域,其在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备电泳元件,该电泳元件具有包含电极性不同的第一电泳粒子与第二电泳粒子的分散系统;和
电压控制部,其通过向所述电泳元件施加电压,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中的一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另一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移动,以形成图像;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部分电极与第二部分电极,
所述电压控制部执行以下工序:
第一工序,在显示切换之前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并且使所述第二电泳粒子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侧;和
第二工序,在使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向相反侧的电极一侧移动,以进行显示切换,
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的面积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控制部在显示切换之际,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为与观测面相对的面一侧的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三部分电极与第四部分电极,所述电压控制部在显示切换之前向所述第三部分电极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三或第四部分电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控制部在显示切换之际,向所述第三部分电极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移动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三或第四部分电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部分电极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极的面积不同。
7.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泳装置。
8.一种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电泳装置包括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在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备电泳元件,该电泳元件具有包含电极性不同的至少两种电泳粒子的分散系统,通过向所述电泳元件施加电压,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中的一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另一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移动,以形成图像,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部分电极与第二部分电极,
该驱动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在显示切换之前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并且使所述第二电泳粒子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侧;和
第二工序,通过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向相反侧的电极一侧移动,以进行显示切换,
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的面积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工序中,通过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从而使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
10.一种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电泳装置包括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在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备电泳元件,该电泳元件具有包含电极性不同的至少两种电泳粒子的分散系统,通过向所述电泳元件施加电压,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中的一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另一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移动,以形成图像,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部分电极与第二部分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三部分电极与第四部分电极,
该驱动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在显示切换之前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任意的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并且向所述第三部分电极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侧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三或第四部分电极上;和
第二工序,通过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泳粒子向相反侧的电极一侧移动,以进行显示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工序中,通过向所述第一部分电极与所述第二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从而使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移动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一或第二部分电极上,并且通过向所述第三部分电极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从而使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移动的电泳粒子偏向存在于第三或第四部分电极上。
CN2007100887208A 2006-03-22 2007-03-20 电泳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 Active CN101042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79253 2006-03-22
JP2006079253A JP4631768B2 (ja) 2006-03-22 2006-03-22 電気泳動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気泳動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6079253 2006-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512A CN101042512A (zh) 2007-09-26
CN101042512B true CN101042512B (zh) 2011-09-28

Family

ID=38532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87208A Active CN101042512B (zh) 2006-03-22 2007-03-20 电泳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22745A1 (zh)
JP (1) JP4631768B2 (zh)
KR (1) KR20070095790A (zh)
CN (1) CN1010425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2368B (zh) * 2006-10-26 2014-06-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電子裝置,顯示裝置,和半導體裝置,以及其驅動方法
JP2009175492A (ja) * 2008-01-25 2009-08-0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9229832A (ja) * 2008-03-24 2009-10-08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428211B2 (ja) * 2008-06-13 2014-0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02177464B (zh) * 2008-08-07 2015-01-14 爱利亚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粒子显示设备
JP2011048332A (ja) * 2009-07-29 2011-03-1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体、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930561B2 (ja) * 2009-09-07 2012-05-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パネル
JP5304556B2 (ja) * 2009-09-11 2013-10-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11107249A (ja) * 2009-11-13 2011-06-0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装置の駆動方法、電気泳動装置、電子機器
JP2011123205A (ja) 2009-12-09 2011-06-23 Fuji Xerox Co Ltd 表示装置
KR101681643B1 (ko) 2010-03-25 2016-12-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기 영동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11237770A (ja) 2010-04-12 2011-11-2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電子機器
JP2011237771A (ja) * 2010-04-12 2011-11-24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048227A (ja) * 2010-07-30 2012-03-08 Ricoh Co Ltd 画像表示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527129B2 (ja) * 2010-09-16 2014-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181451A (ja) * 2011-03-02 2012-09-2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電子機器
WO2014034569A1 (ja) * 2012-08-28 2014-03-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448938B1 (ko) * 2013-04-22 2014-10-13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태양전지를 구비한 전자종이 단말기
CN108735164B (zh) * 2017-04-20 2020-10-23 合肥捷达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纸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驱动系统与显示驱动方法
JP2021522533A (ja) * 2018-04-17 2021-08-30 アプライド マテリア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ied Materials,Incorporated プライバシー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デバイス、その操作方法、及びプライバシー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デバイスを含むシステム
CN114758626A (zh) * 2022-04-20 2022-07-15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色控制方法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5637A (zh) * 2001-08-23 2004-11-10 �ʼҷ����ֵ��ӹɷ����޹�˾ 电泳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7242B2 (ja) * 2000-04-13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方法及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JP3925080B2 (ja) * 2000-12-01 2007-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ブック、それに用いる電子ペーパの製造方法
TWI229763B (en) * 2001-10-29 2005-03-21 Sipix Imaging Inc An improved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with holding electrodes
US20050259068A1 (en) * 2001-12-10 2005-11-24 Norio Nihei Image display
JP4416380B2 (ja) * 2002-06-14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5003964A (ja) * 2003-06-12 2005-01-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表示媒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4529385B2 (ja) * 2003-06-26 2010-08-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4586382B2 (ja) * 2004-02-27 2010-11-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5637A (zh) * 2001-08-23 2004-11-10 �ʼҷ����ֵ��ӹɷ����޹�˾ 电泳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95790A (ko) 2007-10-01
JP2007256495A (ja) 2007-10-04
US20070222745A1 (en) 2007-09-27
CN101042512A (zh) 2007-09-26
JP4631768B2 (ja)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2512B (zh) 电泳装置、电子设备及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
JP4530167B2 (ja) 電気泳動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気泳動装置の駆動方法
US2008031616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10140165B (zh) 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JP2007025688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と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WO200505518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nput pen for wearable pc
US20040085618A1 (en) Electrophoretic device method for making electrophore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117169A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1276123A (zh) 电泳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JP4370762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01655646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503320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06909011A (zh) 一种电子纸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电子纸显示装置
US7733560B2 (en) Flexibl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WO2011010417A1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ユニット、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4623429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電子機器、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コントローラ
US20150102273A1 (en) Electrophoretic material, electrophoresis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502008B (zh)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液晶显示方法
CN108389557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487821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098302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15138096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制御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445310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制御回路、電子機器および駆動方法
KR20090021045A (ko) 전자 종이에 이미지를 기록하기 위한 장치
KR101480003B1 (ko) 전기 영동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8

Address after: Massachusetts, USA

Patentee after: E Ink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