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7569A - 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7569A
CN101037569A CNA2007100886332A CN200710088633A CN101037569A CN 101037569 A CN101037569 A CN 101037569A CN A2007100886332 A CNA2007100886332 A CN A2007100886332A CN 200710088633 A CN200710088633 A CN 200710088633A CN 101037569 A CN101037569 A CN 101037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oating composition
light
convex
resin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86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稔
贵田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Pai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Pa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Pa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Pai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7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75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2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2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e.g. terminal or pendant functional groups
    • C08L101/04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e.g. terminal or pendant functional groups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20Diluents or solv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固化时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其在制造时树脂选择等自由度非常高,且粘合剂树脂的性能可以直接反应为膜的性能。本发明提供固化时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含有(a)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和(b)含氟树脂颗粒。

Description

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涉及防炫光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具有薄、轻、耗电低等优点,用在计算机、文字处理器、电视、手提电话、手提信息终端机等各种领域中。对于这些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器表面上设置有使表面粗糙化的防炫光(AG:Anti Glare)膜、调节折射率的低反射(LR:LowReflection)膜、无反射膜(AR:Anti Reflection)等。由此,可以谋求消除外光反射造成的对比度降低和背景反射到显示器表面的映像(映り込み)等不良情况。
作为改进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的防炫光膜的制造方法,一般可以举出在制造膜时,通过切削、压花成型、贴合等加工,使其表面粗糙化的方法,或者在膜上设置含有树脂颗粒的层,使膜的表面粗糙化的方法等。目前广泛使用后者的在膜上设置含树脂颗粒的层的方法。
在使用颗粒使膜表面粗糙化的方法中,虽然也取决于膜的厚度,但通常在膜形成性组合物中混入大约2.0μm大小的树脂颗粒,进行粗糙化。若不具有这样的大小,颗粒就会埋藏在膜本身的膜厚内部,存在颗粒形状对颗粒表面没有影响的倾向。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粒径达到约2.0μm的大小,则产生称为“浊雾”的混浊现象,图像的可视性变差。
一般认为使膜厚变薄,混合的颗粒也就变小,但是膜厚变薄相反在作为膜所必需的强韧性和经不起划伤等方面产生问题。另外,使用小的颗粒,在表面形成的凹凸形状也减小,防炫光性降低。膜厚变薄,只混合大的颗粒,膜形成性或者膜的物理特性显著降低。
在特开2004-12649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由液状树脂混合物的旋节分解的相分离技术,在涂布被膜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方法。所谓旋节分解的分解现象在专利文献1中有说明,但是它是什么样的分解,什么分解引起相分离,难于理解。但是,该文献记载了在溶解有树脂和固化性树脂前体等多种树脂的溶液中,在溶剂挥发过程中某种树脂相分离。在这种方法中,所选择的树脂种类限于产生旋节分解的树脂,树脂选择的自由度大大受到限制。另外,旋节分解是基于什么还不明确,因此为了引起旋节分解,必须完善树脂、溶剂或者其它条件,条件的控制复杂。
在国际公开第2005/07376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中,与专利文献1不同,公开了没有利用旋节分解,而是新引入溶度参数(SP)的概念,使二种树脂发生相分离,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技术。该技术即使不用颗粒,也可以在膜表面有效形成微细且无规的凹凸,因此是优异的。但是,与使用特定颗粒的本发明不同。
另一方面,在膜中混合含氟树脂的技术在特开2005-300567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有记载,但是该膜是在防炫光层上形成的低折射率层,其利用了含氟树脂的折射率,不是与防炫光性有关的发明。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26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5/073763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3】特开2005-3005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固化时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其在制造时树脂选择等自由度非常高,且粘合剂树脂的性能可以直接反应为膜的性能。
本发明提供固化时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a)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和(b)含氟树脂颗粒,通过该组合物达到上述目的。
上述涂料组合物优选还含有溶解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a)、并使含氟树脂颗粒(b)分散或膨胀的溶剂(c)。
上述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a)包含不含氟的树脂颗粒。
本发明的含氟树脂颗粒(b)优选粒径为0.03~0.5μm。
另外,相对于组合物整体的固体成分,含氟树脂颗粒(b)的含量优选为0.05~10.0重量%。
另外,溶剂(c)优选为酯类溶剂。
本发明还提供通过固化上述涂料组合物而得到的防炫光膜。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防炫光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透明基材上涂布上述涂料组合物的涂布工序和使所得涂膜固化的固化工序。
本发明还提供通过将在(a)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中混合(b)含氟树脂颗粒得到的涂料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后,使其固化,利用含氟树脂颗粒(b)的拒油性,在粘合剂(a)树脂中引起不均匀化,从而在涂膜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具有微细凹凸表面的涂膜性能的控制方法,其通过将在(a)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中混合少量(b)含氟树脂颗粒得到的涂料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后使其固化,利用含氟树脂颗粒(b)的拒油性,在粘合剂(a)树脂中引起不均匀化,从而在涂膜表面上形成微细凹凸,同时涂膜性能保持粘合剂(a)的性能。
在本发明中,在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中只混合较少量粒径小的含氟树脂颗粒,就可以在固化被膜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一般认为,含氟树脂颗粒具有的拒水拒油性排斥树脂粘合剂,在粘合剂树脂中引起不均匀化,该影响造成在被膜表面形成微细凹凸。含氟树脂颗粒的粒径比以往防炫光膜用的颗粒的粒径小,例如可以为0.03~0.5μm,而且混合量也非常少,例如相对于膜固体成分,0.05~10.0重量%就可以形成防炫光性充分的表面凹凸。
含氟树脂颗粒的粒径小不会产生称为“浊雾”的混浊现象,因此应用在防炫光膜中很合适。另外,混合量少、则粘合剂树脂的特性可以直接反应固化膜的特性,因此只选择粘合剂树脂,就可以满足膜的物理特性或其它必要特性,设计的自由度显著增加。含氟树脂颗粒相对于宽范围的粘合剂树脂种类具有拒水拒油性,因此从这一点考虑,也能够利用许多种类的粘合剂树脂。
另外,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不利用树脂与树脂的相分离现象。在使用树脂与树脂的相分离现象的方法中,如图2的示意图所示,成为在树脂A的海中,树脂B的块是以约数十微米左右的扁平岛状存在的形态。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可以认为成为小的含氟树脂颗粒散布在粘合剂树脂的均匀基质层的海中的结构,不会产生不同种树脂的不均匀造成的缺陷现象,因此膜本身的物理性能大致与粘合剂树脂的性能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防炫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以往的利用相分离的防炫光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3】总光线透射率的说明示意图。
【图4】使用本发明的防炫光膜的偏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5】使用本发明的防炫光膜的透射型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6】表示实施例1~3和比较例1的雾度和含氟微粒的混合量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符号的说明
1...防炫光膜,3...防炫光层,5...透明基材,10...偏振板,12...偏振层,14...透明基材,20...液晶显示装置,22...偏振板,24...液晶面板,26...偏振板,28...背光。
具体实施方式
涂料组合物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如前所述,含有(a)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和(b)含氟树脂颗粒。另外,根据需要,含有溶解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a)并且使含氟树脂颗粒(b)分散或膨胀的溶剂(c)。
成分(a)
为了使含氟树脂颗粒(b)对宽范围的树脂发挥拒水拒油性,成分(a)的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可以使用各种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树脂粘合剂。
热固化性粘合剂包括在升温下相互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树脂或者在升温下用规定的固化剂进行反应的树脂。树脂骨架什么样的都可以,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树脂、烯烃树脂、聚醚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硅氧烷树脂、聚硅烷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升温下相互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组合,例如可以举出具有活泼氢的官能团(羟基、氨基、硫羟基、羧基等)与环氧基、具有活泼氢的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基、烯键式不饱和基与烯键式不饱和基(发生烯键式不饱和基的聚合)、硅烷醇基与硅烷醇基(发生硅烷醇基的缩聚)、硅烷醇基与环氧基、活性亚甲基和アクリコイル基、唑啉基与羧基等。通过将它们导入上述树脂骨架中,可赋予其热反应性。为了在升温下反应,也可以对上述反应性基团进行适当的称为封闭处理或者封端处理的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用低级醇将异氰酸酯基封闭,在升温下可以使异氰酸酯基再生。
另外,相互反应的官能团根据需要,也包括通过合并混合催化剂或者固化剂而相互反应的官能团。在此,作为可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自由基引发剂、酸·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等。作为可使用的固化剂,例如可以举出蜜胺固化剂、(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环氧固化剂等。
光固化性粘合剂是具有在光照射时进行固化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通常是光聚合引发剂与具有不饱和双键的树脂的组合。光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树脂骨架什么样的均可,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树脂、烯烃树脂、聚醚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硅氧烷树脂、聚硅烷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通常使用不饱和双键与这些树脂骨架键合而成的。
光聚合引发剂具体地可以举出苯乙酮、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米蚩酮、α-アミロキシムエステル、四甲基一硫化物、噻吨酮等。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作为光裂解型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的优选的例子是チバ·スペシヤリテイ·ケミカル公司制的イルガキユア一(907、369、819等)。另外,混合光敏感剂使用也可以,其具体例子可以举出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等。
上述粘合剂(a)在固化时膜本身的光透射率以防炫光膜的膜厚计,为85%以上,优选为90~100%,光泽度(入射角60°)60%以上,优选65~100%。光透射率用スガ试验机株式会社制的“雾度测定仪”测定。光泽度用东洋精机制作所株式会社的“ガ一ドナ一·マイクロトリグロス”测定。
如果光透射率比85%少,则整个显示元件变暗,另外,光泽度如果比60%小,则产生白雾。
成分(b)
混合在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中的含氟树脂颗粒(b)是将含氟原子的树脂颗粒化得到的。例如可以举出将含氟丙烯酸类单体以乳液聚合法聚合得到的颗粒等。该颗粒优选为非交联的。
含氟丙烯酸类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三氟丙基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四氟丙基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基酯、(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基酯等。
除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之外,也可以加入其它聚合性单体进行共聚。作为其它聚合性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烯烃类单体例如乙烯、丙烯、丁烯等;苯乙烯类单体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丙烯酸类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
含氟树脂颗粒(b)优选粒径为0.03~0.5μm,更优选为0.05~0.3μm,最优选为0.07~0.15μm。如果粒径超过0.5μm,则虽然可以形成凹凸,但是树脂与粘合剂的折射率的差别造成的界面散射变得显著,引起白雾和光透射率降低。粒径小于0.03μm的话,则有制造困难和表面的凹凸变得过小的倾向。在本说明书中,“颗粒径”或“粒径”是指颗粒的直径,是指颗粒径的平均值。
含氟树脂颗粒(b)的氟含量也能够成为控制表面凹凸形成的参数。相对于含氟树脂颗粒的总重量,含氟树脂颗粒(b)的氟含量优选为5~60重量%,更优选为15~40重量%,最优选为20~30重量%。氟含量如果比5重量%少,则不能在固化膜表面形成凹凸,不能达到本发明的效果。氟含量如果比60重量%大,则与粘合剂的不相溶变得显著,有产生白浊的倾向。
相对于组合物固体成分,含氟树脂颗粒(b)在涂料组合物中的混合量优选为0.05~10.0重量%,更优选为0.1~5.0重量%,最优选为0.5~2.0重量%。如果比0.05重量%少,则不能在固化膜表面形成凹凸,不能达到本发明的效果。含氟树脂颗粒的混合量如果比10.0重量%大的话,则会变为磨砂玻璃状,雾度显著增高。
在本发明中,通过调节含氟树脂颗粒(b)的氟含量或者在涂料组合物中的混合量,可以容易地控制在固化被膜表面形成的凹凸的深度和凹凸的数量,因此极其重要。另外,由于含氟树脂颗粒(b)在涂料组合物中的混合量少,因此粘合剂树脂的性能可以直接反应为膜性能,因此固化被膜的性能控制也变得容易。
因而,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涂膜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新方法,其将在(a)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中混合(b)含氟树脂颗粒得到的涂料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后使其固化。在添加含氟树脂颗粒(b)的涂膜表面形成微细凹凸,可以说是简单且简便的微细凹凸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根据含氟树脂颗粒(b)的混合量控制涂膜表面的微细凹凸数量、深度的方法,其在(a)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中混合规定量的(b)含氟树脂颗粒,将得到的涂料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后使其固化。只改变含氟树脂颗粒(b)的混合量,就可以控制在涂膜表面形成的微细凹凸的数量、深度等,因此具有可以迅速对应防炫光膜等的各种要求的优点。
成分(c)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通常含有溶解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a)并且使含氟树脂颗粒(b)分散或者膨胀的溶剂(c)。溶剂(c)一般可以使用作为溶剂使用的有机溶剂,但必须是如上所述的溶解成分(a)、使成分(b)分散或者膨胀的溶剂。作为使用的溶剂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举出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类溶剂;甲基乙基酮、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溶剂;乙醚、异丙基醚、四氢呋喃、二烷、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乙醚、丙二醇一甲醚、苯甲醚、苯乙醚等醚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丙酯、乙二醇二乙酸酯等酯类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溶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剂;甲醇、乙醇、丙醇等醇类溶剂;二氯甲烷、氯仿等卤素类溶剂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在这些溶剂中,优选使用酯类溶剂、醚类溶剂和酮类溶剂,特别优选酯类溶剂。
其它成分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除上述成分(a)、(b)和(c)之外,还可以含有现有的树脂颗粒(但含氟树脂颗粒除外)。作为适当的树脂颗粒,可以举出丙烯酸类、有机硅类。颗粒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等无机颗粒。
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各种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可以举出抗静电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常用的添加剂。
防炫光膜
本发明的防炫光膜具有透明基材和防炫光层。该防炫光层由上述在固化时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形成。
作为透明基材,可以使用各种透明塑料膜、透明塑料板和玻璃等。作为透明塑料膜,例如可以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丁二炔纤维素膜、乙酸丁酸纤维素膜、聚醚砜膜、聚丙烯酸类树脂膜、聚氨酯类树脂膜、聚酯膜、聚碳酸酯膜、聚砜膜、聚醚膜、聚甲基戊烯膜、聚醚酮膜、(甲基)丙烯腈膜等。作为透明基材,优选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三乙酰基纤维素的折射率为1.48左右。三乙酰基纤维素广泛用作保护偏振板的偏振层的保护膜,因此通过用作透明基材得到的防炫光膜可以直接用作保护膜。另外,透明基材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适当选择,一般以约25~1000μm左右使用。
防炫光层通过在透明基材上涂布上述涂料组合物形成。涂料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根据涂料组合物和涂布工序的状况适当选择,例如可以用浸涂法、气刀刮涂法、幕式淋涂法、辊涂法、绕线棒涂布法、凹版辊涂布法、挤出涂布法(美国专利2681294号说明书)等进行涂布。
对防炫光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考虑各种因素适当设定。例如可以涂布涂料组合物以使干燥膜厚为0.01~20μm。
在透明基材上涂布的涂膜也可以直接固化,或者也可以在固化前干燥涂膜,在固化前预先形成凹凸。在固化涂膜前使其干燥时,可在30~200℃,更优选在40~150℃,干燥1~60分钟,更优选干燥1~30分钟,除去溶剂。涂料组合物为光固化性时,在固化前使之干燥,具有可以有效除去防炫光层中的溶剂,且可以设置所需大小的凹凸的优点。
将通过涂料组合物的涂布而得到的涂膜或者干燥的涂膜固化,形成防炫光层。涂料组合物为热固化性时,通过在40~280℃,更优选在80~250℃,加热0.1~180分钟,更优选加热1~60分钟,可以使之固化。涂料组合物为光固化性时,通过使用发出所需波长的光的光源进行照射光,使之固化。
本发明的防炫光膜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特别在本发明中,因不含有树脂颗粒,可以达到上述高的总光线透射率。测定对防炫光膜的入射光强度(To)和透过防炫光膜的全透射光强度(T1),用下式计算总光线透射率(T(%))。全光线透过率的概略说明图如图3所示。
【数1】
T ( % ) = T 1 T 0 × 100
总光线透射率的测定例如可以用雾度测定仪(スガ试验机公司制)测定。
偏振板
本发明的防炫光性防反射膜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的偏光板。使用本发明的防炫光膜的偏振板的截面示意图示于图4。图4所示的偏振板10的结构为:在偏振层(偏振元件)12的一个面(在图4中为上面侧)上设置上述防炫光膜1。
偏振层12积层于2层透明基材5、14之间。透明基材5、14可以使用TAC膜。该偏振层12是3层结构,第1层和第3层是在聚乙烯醇(PVA)中加入碘的膜,中间第2层包括PVA膜。该防炫光膜1的结构为在透明基材5上积层防炫光层3。
在上述偏振层12的两个外侧设置的透明基材使用TAC膜时,没有双折射且偏振光不散射,因此即使积层作为偏振元件的PVA和PVA+碘膜,偏振光也不会散射。因此,使用这样的偏振板10,可以得到显示品质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
作为构成上述偏振板10的偏振层12的偏振元件,在用碘或染料进行染色并拉伸形成的PVA膜上有聚乙烯醇缩甲醛膜、聚乙烯醇缩乙醛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皂化膜等。
另外,积层构成偏振层12的各膜时,为了增加粘接性和防静电,可以对上述透明基材进行皂化处理。
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防炫光性防反射膜可以用在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中。图5是使用本发明的防炫光膜的透射型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20是将和上述偏振板10一样的偏振板22、液晶面板24和偏振板26以该顺序积层压,同时在偏振板26侧的背面配置背光28的透明型液晶显示装置。
作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20中的液晶面板24所使用的液晶模式,可以为扭曲向列型(TN)、超扭曲向列型(STN)、相转移型(PC)、高分子分散型(PDLC)等的任意一种。
作为液晶的驱动模式,单纯的矩阵型、有源矩阵型均可,为有源矩阵型时,可以采取TFT、MIM等驱动方式。液晶面板24可以是彩色型的或者是单色型的。
本发明的防炫光防反射膜除液晶显示装置之外,还可以用在等离子显示面板(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或阴极管显示装置(CRT)等图像显示装置中。本发明的防炫光膜用在液晶显示装置时,可以在没设置防炫光层的透明基材表面上同等设置粘合层等,配置在显示器的最表面。在本发明的防炫光膜的防炫光层上,也可以进一步进行防反射处理等。
实施例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另外,除非特别说明,“份”和“%”以重量为基准。
制造例1(含氟微粒的制造)
将纯水800份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8份装入1L圆形烧瓶中,升温至80℃。然后,加入过硫酸钾4份,用3小时滴加二乙基三氟丙烯酸酯200份,滴加结束后,老化约5小时,然后在真空干燥装置中干燥,得到粒径为0.1μm的含氟微粒。该含氟微粒的氟含量为34重量%。
实施例1
将成分(b)上述制造例1的含氟微粒(氟含量34%,平均粒径0.1μm)0.5份、成分(c)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80份、光反应引发剂(偶苯酰衍生物、チバ·スペシヤリテイ·ケミカル公司制的“イルガキユア-651”)0.4份、含氟类表面张力调节剂(大日本インキ公司制的“メガフアツクF-470”)0.2份添加到成分(a)粘合剂(丙烯酸类树脂类低聚物,共荣社化学(株)制的“ライトアクリレ一トTMP-3EO-A”)20份中,在25℃的温度下用分散机以800rpm搅拌1小时,得到涂布液。
用绕线棒涂布机#14将该涂布液涂布在膜厚为18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在80℃干燥2分钟后,用UV曝光机(オ一ク公司制)以1000mJ/cm2进行曝光,得到厚3μm的防炫光处理层。
实施例2
除将实施例1中的成分(b)的含氟微粒改为1.0份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一样实施。
实施例3
除将实施例1中的成分(b)的含氟微粒改为1.5份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一样实施。
比较例1
除将实施例1中的成分(b)的含氟微粒改为0份,即不混合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一样实施。
评价
以实施例1~3和比较例1中得到的具有防炫光处理层的膜的总光线透射率、雾度、500g负荷铅笔硬度、炫光、文字模糊性、防炫光性的结果如表1所示。全光线透射率、雾度、500g负荷铅笔硬度、炫光性、文字模糊性、防炫光性用以下方法评价。
总光线透射率
使用雾度测定仪(スガ试验机公司制),测定相对于防炫光膜的入射光强度(T0)和透过防炫光膜的全透射光强度(T1),用下式计算总光线透射率(T(%))。以空气作为参照。
【数2】
T ( % ) = T 1 T 0 × 100
雾度
将试样装于雾度测定仪(スガ试验机公司制),得到数值。数值低,表示没有浊雾。
铅笔硬度
按照JIS K-5400的方法进行评价。
文字模糊性的评价
对显示面的文字模糊性的判定如下进行,在具有150dpi分辨率的液晶滤色器上配置得到的具有防炫光处理层的膜,从后方照射背光,让文字显示出来,目视其轮廓,用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没有感到文字模糊
○:略微感到文字模糊
×:感到文字模糊
炫光的评价
对于显示面的炫光的判定如下进行,在具有150dpi分辨率的液晶滤色器上配置得到的具有防炫光处理层的膜,从后方照射绿色的背光,用以下基准目视进行评价。
◎:完全没有炫光
○:略微感到炫光
×:有炫光
防炫光性的评价
对于防炫光性的评价,用没有防直射光灯罩的裸露的荧光灯照射具有防炫光层的膜,目视其正反射光的炫光,用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没有感到炫光
○:略微感到炫光
×:感到炫光
【表1】
  含氟类微粒混合量(%)   总光线透射率(%)   雾度(%)   铅笔硬度 炫光   文字模糊性   防炫光性
 比较例1   0   90.6   1.1   2H   ◎   ◎   ×
 实施例1   0.5   92.3   7.4   2H   ◎   ◎   ○
 实施例2   1.0   92.0   13.3   2H   ◎   ◎   ○
 实施例3   1.5   91.6   21.0   2H   ○   ○   ◎
用图表示上述实施例1~3和比较例1的雾度和含氟微粒的混合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话,则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雾度和含氟类微粒的混合量几乎呈线性关系。
实施例4
将成分(b)上述制造例1的含氟类微粒(氟含量34%,平均粒径0.1μm)0.5份、成分(c)丙二醇一甲基醚乙酸酯69.2份、光反应引发剂(偶苯酰衍生物、チバ·スペシヤリテイ·ケミカル公司制的“UVI-6974”)0.4份、含氟表面张力调节剂(大日本インキ公司制的“メガフアツクF-470”)0.2份添加到成分(a)粘合剂(环氧骨架低聚物,日本化药(株)制的“KAYARAD TCR-1310H”,三酚基甲烷型环氧丙烯酸酯,不挥发成分65%)30.8份中,在25℃的温度用分散机以800rpm搅拌1小时,得到涂布液。
用绕线棒涂布机#14将该涂布液涂布在膜厚为18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在80℃干燥2分钟后,用UV曝光机(オ一ク公司制)以1000mJ/cm2进行曝光,得到厚3μm的防炫光处理层。
实施例5
除将实施例4中的成分(b)的含氟微粒改为1.0份之外,其它与实施例4一样实施。
与实施例1同样测定实施例4和5得到的具有防炫光处理层的膜的总光线透射率、雾度、500g负荷铅笔硬度、炫光、文字模糊性、防炫光性,结果示于表2。
【表2】
  含氟类微粒混合量(%)   总光线透射率(%)   雾度(%)   铅笔硬度   炫光   文字模糊性   防炫光性
 实施例4   0.5   91.4   8.2   2H   ◎   ◎   ○
 实施例5   1.0   91.0   15.1   2H   ○   ○   ◎
比较例2
除将实施例1中的成分(b)的含氟微粒改为丙烯酸类树脂颗粒(由日本ペイント公司市售的“MG-151”,粒径为0.1μm)0.5份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比较例3
除将实施例1中的成分(b)的含氟微粒改为丙烯酸类树脂颗粒(由日本ペイント社市售的“MG-151”,粒径为0.1μm)1.0份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
与实施例1同样测定比较例2和3中得到的具有防炫光处理层的膜的总光线透射率、雾度、500g负荷铅笔硬度、炫光、文字模糊性、防炫光性,结果示于表3。
【表3】
  丙烯酸类颗粒的混合量(%)   总光线透射率(%) 雾度(%) 铅笔硬度 炫光 文字模糊性 防炫光性
 比较例2   0.5   92.4   0.9   2H   ◎   ◎   ×
 比较例3   1.0   91.9   1.0   2H   ◎   ◎   ×
可知,在实施例4和5中,即使将粘合剂类树脂从丙烯酸树脂改为环氧类树脂,也可以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另外,在比较例2和3中,将含氟树脂微粒改为丙烯酸类树脂微粒时,不能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不能获得防炫光性。
本发明作为在维持高光线透射率的同时可以简单制作具有防炫光性的防炫光膜的方法是有效的。另外,通过任意改变含氟微粒的添加量和氟含量,不限于防炫光膜,还可以应用到各种需要凹凸表面的用途中。

Claims (10)

1.一种涂料组合物,其固化时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其含有(a)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和(b)含氟树脂颗粒。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还含有溶解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a),并使含氟树脂颗粒(b)分散或膨胀的溶剂(c)。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中,热固化性或光固化性粘合剂(a)包含不含氟的树脂颗粒。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中,含氟树脂颗粒(b)的粒径为0.03~0.5μm。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组合物总固体成分,含氟树脂颗粒(b)的含量为0.05~10.0重量%。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其中,溶剂(c)为酯类溶剂。
7.一种防炫光膜,其通过固化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组合物得到。
8.一种防炫光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在透明基材上涂布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组合物的涂布工序、和
使所得涂膜固化的固化工序。
9.一种在涂膜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方法,其将在(a)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中混合(b)含氟树脂颗粒得到的涂料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然后使其固化,从而在涂膜表面形成微细凹凸。
10.一种控制涂膜表面的微细凹凸的数量、深度的方法,其在(a)热固化性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中混合规定量的(b)含氟树脂颗粒,在基材上涂布所得涂料组合物后使其固化,从而根据含氟树脂颗粒(b)的混合量控制涂膜表面的微细凹凸的数量、深度。
CNA2007100886332A 2006-03-16 2007-03-16 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10375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72879 2006-03-16
JP2006072879A JP2007246714A (ja) 2006-03-16 2006-03-16 表面に微細凹凸を形成する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応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7569A true CN101037569A (zh) 2007-09-19

Family

ID=38591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886332A Pending CN101037569A (zh) 2006-03-16 2007-03-16 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246714A (zh)
KR (1) KR20070094519A (zh)
CN (1) CN101037569A (zh)
TW (1) TW20074093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8025A (zh) * 2010-04-07 2010-09-01 杭州东科建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防水涂料
CN103068942A (zh) * 2010-09-13 2013-04-24 株式会社德山 光学物品用底漆组合物及光学物品
CN115353658A (zh) * 2022-09-06 2022-11-18 衡山县佳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ag膜的生产工艺以及ag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1062B2 (ja) * 2010-03-11 2015-10-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防眩性偏光板
US10953597B2 (en) * 2017-07-21 2021-03-23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three-dimensional body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9210A (ja) * 1997-05-19 1998-12-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膜およびそれを配置した表示装置
JPH1152103A (ja) * 1997-07-30 1999-0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膜およびそれを配置した表示装置
JP2001051105A (ja) * 1999-08-05 2001-02-23 Nippon Kayaku Co Ltd 光散乱膜用樹脂溶液及び光散乱膜
JP4376368B2 (ja) * 1999-09-24 2009-1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446546B2 (ja) * 2000-03-28 2010-04-07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処理層
JP4159024B2 (ja) * 2002-06-25 2008-10-01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低屈折率ポリマー球状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の粒子を用いる光特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フィルムを設ける画像表示装置
JP3998697B2 (ja) * 2004-01-29 2007-10-31 日本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防眩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06541B2 (ja) * 2004-05-27 2011-11-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010923A (ja) * 2004-06-24 2006-01-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クリ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8025A (zh) * 2010-04-07 2010-09-01 杭州东科建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防水涂料
CN103068942A (zh) * 2010-09-13 2013-04-24 株式会社德山 光学物品用底漆组合物及光学物品
US8980431B2 (en) 2010-09-13 2015-03-17 Tokuyama Corporation Primer composition for optical articles and optical articles
CN103068942B (zh) * 2010-09-13 2015-09-30 株式会社德山 光学物品用底漆组合物及光学物品
CN115353658A (zh) * 2022-09-06 2022-11-18 衡山县佳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ag膜的生产工艺以及ag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40935A (en) 2007-11-01
JP2007246714A (ja) 2007-09-27
KR20070094519A (ko) 2007-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2842B (zh)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286640C (zh) 硬涂层薄膜、层压有硬涂层薄膜的基材以及设置有该薄膜和基材的图像显示装置
TW200537127A (en) Antidazzle coating composition, antidazzle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131881B (zh) 粘合剂
TWI491929B (zh) 防眩膜、偏光板、透過型液晶顯示器
CN102667535B (zh)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偏振板及显示器
CN1942813A (zh) 具有垂直排列液晶膜的延迟膜及其制备方法
JP4920513B2 (ja) 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20288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03299217A (zh) 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063720A (zh) 抗反射膜制备方法和装置
CN103952062B (zh) 一种双固化的光聚合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所得组合物的应用
CN101080442A (zh) 光学用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CN101046520A (zh) 防眩性硬涂薄膜、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元件、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063721A (zh) 防眩性硬涂薄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防眩性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540365A (zh) 防眩膜
CN101044420A (zh) 各向异性扩散介质
CN1918252A (zh) 涂布用涂料、使用该涂料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91479C (zh) 具有高透射率和无光泽特性的薄膜
CN101037569A (zh) 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的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075000A (zh) 偏振片及使用了该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TW201037368A (en) Anti-glare film
JP2019105692A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CN1633611A (zh) 偏振片
CN1774650A (zh) 防眩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