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5937A - 精梳机 - Google Patents

精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5937A
CN101035937A CNA2005800337902A CN200580033790A CN101035937A CN 101035937 A CN101035937 A CN 101035937A CN A2005800337902 A CNA2005800337902 A CN A2005800337902A CN 200580033790 A CN200580033790 A CN 200580033790A CN 101035937 A CN101035937 A CN 101035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g machine
fibre bundle
combing
output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37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5937B (zh
Inventor
W·斯拉威克
U·斯图茨
D·索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1035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5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5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59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9/00Combing machines
    • D01G19/06Details
    • D01G19/14Drawing-off and delivery apparatus
    • D01G19/18Roller, or roller and apron, devices, e.g. operating to draw-off fibres continuously
    • D01G19/20Roller, or roller and apron, devices, e.g. operating to draw-off fibres continuously operating to draw-off fibres intermittently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9/00Combing machines
    • D01G19/06Details
    • D01G19/28Air draught or like pneumatic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装置,用于反转在生产线(PL)中处理的纤维原料的纤维(F)的弯钩位置。为了在终端纺纱机处获得正确的弯钩位置,即使在梳理机(K)和环锭纺纱机(RS)之间偶数次处理步骤的情况中,提议在处理步骤期间,弯钩(H)在生产线(PL)中的精梳机(KM)上被反转。

Description

精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于精梳机在一个处理纺织材料的生产线中反转纤维的弯钩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纤维原料在梳理机上处理的工序中,产生了拉钩,例如可以从参考文献The Textile Institute(ISBN 3-908.059-1-1)第一卷:Allgemeine Technologie der Kurzstapelspinnerei[Generaltechnology of short staple spinning]第24页上由W.Klein发表的“Die Kurzstapelspinnerei”[“Short staple spinning”]获得。
在该生产线的尾端,例如设置有形成纱线的环锭纺纱机。纱线在这种情况中被卷绕成筒子。为了在环锭纺纱机上生产纱线,对于其牵伸设备而言,最好在以粗纱形式喂入的纤维原料中,仍然具有弯钩的纤维处于拉钩的形式。其结果在于在梳理机和环锭纺纱机之间另外的处理步骤必须是奇数次,前提是弯钩位置在每个步骤中保持不变。就是说,当纤维原料从处理阶段处的中间储备(例如条筒)输出时,在后面的处理步骤期间纤维以相反的方向供应。
通常,在所有情况中在精梳机的上游和下游设置牵伸设备,因此,与用于棉卷成形的制备机器和锭翼纺纱机一起,在梳理机和环锭纺纱机之间再次具有奇数台的机器,其确保了仍然存在正确的弯钩方向(拉钩)。
然而,一旦生产线中在梳理机和环锭纺纱机之间的一台机器被移除,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在环锭纺纱机处的弯钩位置再次正确。例如,可以是:由于已经在梳理机或精梳机本身上执行了必须的牵伸因此移除了牵伸设置路径之一。在本文中,术语“必须的牵伸”指为了获得高品质中间产品(例如,具有期望均匀度的条子)的牵伸,所述中间产品在后面的处理步骤中被进一步处理。
为了获得弯钩位置的适当定向,例如,已经提议(DE-A1-41 36908)在一个处理步骤中放置到条筒中的纤维原料(条子)被转移到另一个条筒中。条子的输出端因此对于后面的处理步骤反转,因此弯钩如同再次出现在工序末端处的环锭纺纱机上的拉钩那样处于一个位置中。
这样的装置也是已知的,其中条筒从下方填充,并且条子从上面取出,对于后面的处理来说弯钩位置保持不变。此外,还有一些装置是已知的,在一个处理步骤中该装置使填满的条筒倾斜,以便在后面的纺织机械上将预先放置的条子的前端结合。
这些方案有时过于复杂并且鉴于现今要求的时间考虑不再是经济的。此外,为此目的需要另外的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的目的在于提议一种简单的方法和装置,用于在生产线的至少一个处理步骤中改变弯钩的位置。这确保了即使在梳理机和生产纱线的纺纱机之间的偶数个机器的情况中,在供给纺纱机的纤维原料中的弯钩如同拉钩那样处于一个位置中,而不需要在处理纺织原料的机器之间设置影响弯钩位置的额外的装置。
这个目的这样获得:提议一种方法:弯钩在生产线中精梳机上的处理工序期间反转。优选地,弯钩在精梳处理之后并在梳理条子形成之前被反转。
此外,提议将同步供应并且夹钳在精梳机上的纤维原料的末端精梳落棉,从该末端随后输出一个纤维束,其被连接到预先输出的纤维束以形成纤维须条,同时,当在输出方向中观察时,纤维束的尾端与已经预先输出纤维束的已经存在的尾端或与已经存在的纤维须条重叠。
此外,提议当在输出方向中观察时,纤维束的前端在输出期间或之后被定向为与纤维须条的输送方向相反。
这例如可以这样获得,当在输出方向中观察时,输出纤维束在连接到纤维须条末端之前旋转至少90°。
这也可以这样获得,当在输出方向中观察时,纤维束的前端在输出期间或之后被定向为与纤维须条的输送方向相反。
在这种情况中,例如,当在输出方向中观察时,输出纤维束可以在连接到纤维须条之前旋转至少90°。
为了执行该方法,提议一种精梳机,其具有用于在精梳工序之后并且在梳理条子形成之前反转弯钩的装置。
在这种情况中,精梳机具有一个组件,用于将纤维原料供应到精梳装置,精梳装置梳理逐步喂入并由组件夹钳的纤维原料的末端,并且借助于随后的将纤维束排出到另外装置的输出装置从纤维原料输出纤维束,以便将预先输送的纤维束的末端与新纤维束的末端重叠,另外的装置具有这样的装置:当在输出方向中观察时,其将新纤维束的尾端与已经预先输送的纤维束的尾端或者与已经形成的纤维须条的末端重叠。
在已知的精梳机中,从棉卷输出的棉卷片通过钳板借助于给棉罗拉喂入到设置在钳板下方的圆梳,以便进行梳理。在精梳操作期间,往复摆动的钳板被关闭,从钳板的钳口线伸出的棉卷端部(也被称作纤维须条)被圆梳的梳理片段握持并被精梳落棉。钳板随后枢转到前方位置并同时打开。在这种情况中,纤维须条的自由端进入预先形成的纤维须条的端部区域中,所述预先形成的纤维须条由一对分离罗拉通过反转运动被向后输送特定的量,以便连接新精梳落棉的纤维束。在这个连接操作中,分离罗拉的旋转方向也是输送方向。精梳落棉的纤维须条然后以瓦片的形式以预定的重叠放置在纤维须条的端部上,并由于分离罗拉的旋转运动进入分离罗拉的钳口线。在这个操作期间,通常,安装在钳板上的固定梳刺入纤维须条中。在分离操作期间,这然后具有保持棉壳部分和棉结以及短纤维的任务,所述短纤维特别位于没有被圆梳的精梳片段握持的纤维须条的区域中。在分离罗拉的进一步旋转运动中,由钳口线握持并且没有被保持在钳板中的纤维以纤维束的形式输出,并通过分离罗拉的夹钳作用被连接到纤维须条的端部。这个操作在每个精梳循环中重复。就是说,分离罗拉的旋转方向必须在每次新的分离或连接操作(连接操作)之前被反转。由于这个操作必须根据精梳循环次数的大小每分钟执行约350-400次,因此必须有复杂并且稳定的齿轮,以便一方面执行相应的必须的旋转运动,另一方面控制在这种情况中发生的高加速度和反向运动。
因此提议一种装置,借助它,一方面弯钩位置可以被反转,并且另一方面上述的反向运动可以被省去。
在这种情况中,提议:该装置具有第一旋转装置,其在其外周上在圆周区域设置用于空气通过的孔,并且该装置内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被连接到真空源,并提供一个包层,其在输出装置和旋转装置的外周形成一个与周围大气隔离的空间,隔离空间的一部分区域由该装置的外周并由输出装置形成。
借助于这个装置,即使在高次数精梳循环的情况中也可以可靠地引导由分离罗拉送出的纤维束,并可在弯钩位置反转之后将纤维束连接到预先形成的纤维须条的末端。借助于所要求的设计,可在上述空间中实施用于接头和反转工序的连接操作,其中可准确地控制气流,因此避免了分配和不受控制的空气循环。试验已经显示在纤维束送出区域中的气流控制非常重要,因此甚至以较高的送出速度执行受控的接头和反转。
术语“与周围大气隔离”并不意味着所要求的空间相对于周围大气完全封闭、“气密”。就是说,仍然可以有用于空气进入的孔,其特别用于补偿通过真空源吸走的空气量。可以提供这种类型的孔,例如,在包层的外周和输出装置之间。借助于这种类型孔的直接安装,空气路线也可以关于送出纤维束的反转和连接被准确地定向和影响。
优选地,空间关于周围大气的隔离达到80%-99%,因此确保了空气从周围大气进入隔离空间。
用于使空气进入隔离空间的孔的百分量例如通过在反转或连接操作期间所需的真空度决定。
此外,提议在旋转装置(T)中提供至少一个第二装置(Z),通过它在第一装置(T)的周围和真空源(Q)之间,以与纤维束发送同步的时间间隔,至少在孔(35)的一部分区域上可控制自由空气的通过。
由通过真空源在正确的时间点以定向方式施加到第一装置外周的真空,相应地保持送出的纤维束并随后使其放置在纤维须条的端部上,使得残余弯钩具有期望的重叠和定向。
优选地,在第一装置中提议的第二装置被连接到驱动器,并且在其圆周面上设置约在输出纤维束的宽度上延伸的至少一个孔,并且通过所述孔可以实现第一装置的空气通道和真空源之间连通。第二装置在这种情况中用作一种用于第一装置的孔和真空源之间连通的控制元件。为了确保所述的同步,第二装置的驱动器被驱动-连接到输出装置的驱动器。
为了关于真空源可靠地隔离相应的区域,进一步提议在第一装置中另外提供至少一个覆盖元件。
优选地,第一装置由可旋转安装的筛网滚筒组成,在该筛网滚筒内部第二装置被设置为可旋转安装的滚筒。
为了影响对输送操作必须的气流,提议第二装置的旋转速度是精梳机精梳循环次数的一倍或多倍。
根据第二装置的相应设计,特别是根据分布在其圆周面上的孔的数目,第二装置的旋转速度也可以是精梳机精梳循环次数的一小部分。必须确保在所有情况中新发送的纤维束准确连接。
在这种情况中,同样可以想象第一或第二装置的旋转速度可以根据应用被控制或调节。特别通过改变第二装置的旋转速度,影响所述连接(连接距离)。
此外,同样可以想象改变第一或第二装置的旋转方向。在这种情况中,两个装置的旋转方向也可以是反向的(contradirectional)。
此外,提议在第二装置中安装一个覆盖元件或多个覆盖元件,或者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也在第一和第二装置之间安装。这种类型的覆盖装置例如被设置在这样的区域中:其中形成在第一装置上的纤维须条必须被输出以便将其供应用于随后的进一步处理。
此外,第二装置可以具有:两个孔,其设置成使得在其圆周面上互相偏移;和至少两个覆盖元件,其设置成使得互相偏移。这使进一步的设计变形是可能的。
为了确保已经形成的纤维须条在送出输送期间附着在筛网滚筒的圆周面上,提议:在第二装置的圆周面上提供分布另外的更小的孔,这些另外的更小的孔相对输出纤维束宽度仅在部分区域上延伸。这在筛网滚筒的外周上连续产生了低压,该低压在筛网滚筒和锡林之间的间隙中建立,因为该间隙被连续地连接到真空源。然而,这个低压的作用不会影响纤维束从分离装置到筛网滚筒上的转移,并且仅仅用于将纤维须条保持在筛网滚筒上,如已经描述的。
包层优选由透明材料组成,因此操作工可以观察这个区域而不用卸下该包层。在可能的清洁工作方面或者对于快速检测故障源来说也是有利的。
因此在包层的区域中不会沉积纤维飞花或其他污物,提议:至少一部分包层由抗静电材料制成。
为了主动地并且以定向的方式影响隔离空间内部的气流,提议:在包层的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可调节的元件,其适于控制在隔离空间和包层的周围大气之间用于空气通道的至少一个孔。
在这种情况中,元件可以由一个翼片组成,其可以绕枢转轴枢转,并且当横向于纤维须条的输送方向观察时,该翼片基本在输出装置的长度上延伸。
最好,在这种情况中提议:翼片的枢转轴设置在输出装置下方的区域中,并且翼片的自由端指向输出装置的方向。
为了确保纤维束被可靠地沉积在筛网滚筒上,提议以这样的方式安装翼片:使得翼片的自由端与打开位置中的第一装置一起形成一个钳口。
类似地,为了防止在输出装置的送出区域中不期望的空气循环,提议在输出装置和第一装置的外周之间设置一个罩(边界),其至少部分地封闭存在的自由空间。
为了从第一装置上落筒纤维须条,提议在所述装置上设置一个用于将形成在第一装置上的纤维须条落筒的落筒装置。有优势的,落筒装置设置在包层的边界的下游。
在这种情况中落筒装置可以是一对罗拉。
同样可以想象提供一个落筒装置,其中落筒罗拉直接与筛网滚筒配合。
为了形成用于随后处理或用于放置入条筒中的条子,落筒装置可以是条子-形成装置。例如在罗拉对的后面可以跟随一个用于条子形成的已知的棉网漏斗。
因此真空源的真空被有效地主要作用在连接纤维束的区域中,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的径向距离必须保持相对较短,以避免不期望的气流。在这种情况中,提议筛网滚筒和锡林之间的径向距离在0.2-2毫米之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他的优势参考下面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指出和描述。
图1显示了根据已知现有技术的精梳机的输出或接头区域中的示意性部分视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在输出装置区域中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a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b显示了根据图2a的另一个视图;
图3显示了根据图2的A-A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显示了一个已知生产线的示意性视图;以及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生产线的示意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已知现有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这种情况中,由钳板组件1提供的棉卷片2通过给棉罗拉3被提供到一对输出罗拉5(也称作一对分离罗拉)。伸出打开钳板1的纤维须条7在这种情况中传递到梳理的棉条或纤维条10的尾部8上,因此由于所述输出罗拉的向前运动导致纤维须条10进入输出罗拉5的钳口中。在这种情况中,没有由棉卷片的保持力保持或没有由钳口握持的纤维被从棉卷片的复合结构中撕扯出。在这个分离操作期间,纤维须条另外被牵伸穿过固定梳9的梳针。固定梳9在这种情况中导致对输出纤维须条的尾端进行梳理并还保持棉结、杂质等。由于在棉卷片2和分离罗拉输出速度之间的速度差异,输出的纤维须条被牵伸成特定的长度。在一对分离罗拉的下游设置一对引导罗拉6。在这个分离操作期间,发生分离或输出纤维束的前端与纤维须条10的尾端8的重叠或合股。一旦分离操作或连接操作结束,钳板回到后方位置,其中该钳板关闭并将伸出钳板的纤维须条7喂给到圆梳13的梳理片段12用以精梳落棉。在钳板组件1再次回到其前方位置之前,输出罗拉5和引导罗拉6执行反转运动,因此纤维须条10的尾端8被向后输送特定的数量。这是必需的以便获得对连接操作所必须的重叠。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输出罗拉5不再必须执行反转运动。就是说,由输出罗拉输出的纤维束P在气流L的作用下被不连续地发送到后面的筛网滚筒T,并且被连接到已经形成的纤维须条V的末端E,如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从图3可以看出,在根据图2的A-A横截面视图中,筛网滚筒T通过轴承20被旋转安装到凸缘21上。凸缘21被固定连接到锡林Z。锡林Z通过凸缘21在旋转方面被固定地安装在轴24上。轴24通过轴承22被悬挂安装在机器支柱MG中。轴24当然也被紧固在其轴向位置中。在设置轴承20的筛网滚筒T的末端区域中,皮带轮26被连接到筛网滚筒并且同时形成与周围空气有关的一个侧面终端部分。通过示意性示出,位于皮带轮26上的带27,皮带轮26通过一个没有详细示出的主动轮驱动,该主动轮被驱动-连接到齿轮传动装置G。齿轮传动装置的驱动通过一个受控制单元ST控制的电机M进行。
在筛网滚筒T内部空间IR的外面,主动轮30在转动方面被固定地安装在轴24上。这个主动轮30,其例如可以是一个齿轮、链轮或带轮,通过示意性示出的驱动连接31被连接到齿轮传动装置G。
管33被安装到与支承点20相对的端面上的轴24上的机器支柱MG上。圆筒状管33由其端面32伸入锡林Z的畅通的直径中,并因此相对于周围大气隔离内部空间IR。可以提供密封元件38用于进步在固定管33和旋转筛网滚筒T之间进行隔离。也可将这些元件设计为支承装置,以便将筛网滚筒T在这一侧附加地支撑在该管33上。
管34通入管33并被连接到真空源Q。管33伸入筛网滚筒T的端面32设置有一个孔36,通过该孔36,如由箭头示意性示出的,气流可以离开筛网滚筒的内部空间IR到达真空源Q。
如示意性示出的,筛网滚筒T设置有多个孔35,它们形成为使得分布在其整个圆周面上。除了由金属、塑料或其他固体材料制成的在圆周面上设置有孔的筛网滚筒以外,也可以想象使用布或其他的织物,其具有特定的透气性。该织物然后必须被相应地拉伸到一个工作台上。
覆盖元件A1和A2通过例如螺钉37的固定装置被固定到管33的端面32上,并且如可以从图2中具体看出的,在筛网滚筒T内侧的一部分圆周区域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中,覆盖元件A1和A2以较短的间距设置在旋转锡林Z的内侧。然而,也可以将覆盖元件A1和A2固定设置在筛网滚筒T和锡林Z之间。
在图3的实施例中,在筛网滚筒T和锡林Z之间设置0.2-2毫米的较短的径向间距a。在筛网滚筒T和锡林Z之间的这个径向自由空间中,一旦真空源Q打开就产生了低真空。如后面详细解释的,这个低真空用于保持已经形成在筛网滚筒上的纤维须条V,至少在没有安装覆盖元件A1和A2的区域中。因此在连接到真空源Q的内部空间IR和任何时候位于筛网滚筒T和锡林Z之间的径向自由空间之间具有连接,多个小孔53可以设置在锡林Z的圆周面上。这些孔35的尺寸和数目在这种情况中选择为使得在筛网滚筒T上的连接(接合)操作或连接操作不会因此受影响。在示出的结构形式中,仅示出了一条直线中的三个这种小孔。然而,可以设置多个这种孔53使得分布在锡林Z的圆周面上。
通过形成在锡林Z中的孔S1或S2(图2),设置有孔35的一部分筛网滚筒T被连接到真空源Q。覆盖元件A2被安装在落筒罗拉40的区域中,因此纤维须条V通过从动罗拉40可以容易地从筛网滚筒T落筒。这个纤维须条V通过罗拉被供应到后面的棉网漏斗41,其中须条从宽度B(图3)被集聚成条子FB(梳理条)。这种用于条子集聚的装置是已知的,在精梳机、梳理机或甚至牵伸设备中具有许多的变化形式,因此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在棉网漏斗41中形成的条子FB可以通过漏斗轮43被放置到条筒44中。也可以想象将形成的条子FB发送到输送台上并将其与相邻精梳头的另外条子一起供应到后面的牵伸设备(未示出)。
在送出区域AG中设置另一个覆盖元件A1并特别用于与孔S1和S2一起控制气流,以便适当地反转纤维束用于弯钩位置的反转。为了控制主要用于将纤维束P到须条V的连接操作的气流L,在筛网滚筒T上方安装一个固定的覆盖罩46。如图3中示意性示出的,覆盖罩具有侧壁47,其在覆盖罩46的两端面上延伸进入筛网滚筒T的圆周面U的区域中。这与筛网滚筒T的圆周面U和输出罗拉5一起产生了一个与周围大气隔离的空间AM。
在覆盖罩46和筛网滚筒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到后面的输出罗拉40的区域为止,以避免不期望的气流。在筛网滚筒T的下方设置另一个覆盖罩54,与覆盖罩46一样,该另一个覆盖罩类似地设置有侧壁57,所述侧壁伸出到筛网滚筒T。为了隔离周围大气,覆盖罩54在一个端部区域上,设置弯曲54a,该弯曲54a离开圆周面U仅有较短的距离。覆盖罩54的相对端延伸到输出罗拉5的上罗拉的圆周面。
纤维须条V通过罗拉40被供应到后面的棉网漏斗41,其中须条从宽度B(图3)被集聚成条子FB。这种用于条子集聚的装置是已知的,在精梳机、梳理机或甚至牵伸设备中具有许多的变化形式,因此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在棉网漏斗41中形成的条子FB可以通过漏斗轮43被放置到条筒44中,或者在输送台上与相邻精梳头的另外条子一起供应到后面的牵伸设备。
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筛网滚筒T和锡林Z具有相同的逆时针旋转方向。锡林Z的圆周速度与输出罗拉5的圆周速度一样。就是说,锡林Z的旋转速度必须与梳理循环同步运行,因此连接(piecing-up)操作或接合(piecing)操作可以与纤维束的发送同步执行。然而,对于选定的锡林Z的旋转速度来说也可以是梳理循环多倍,同时不损失同步。同样也可能以这样的旋转速度驱动锡林Z:该旋转速度是关于输出罗拉的锡林圆周速度的一小部分。然而,在这种情况中,对于锡林中的孔数来说必须对应于提供的一小部分。例如,如果锡林Z的圆周速度对应于输出罗拉5的圆周速度的一半,则锡林必须具有两倍数目的孔S1以便执行连接操作。就是说,在锡林Z一次回转期间执行两次连接操作。
筛网滚筒T的旋转速度基本低于锡林Z的旋转速度,并且相应于连接操作被调节。通过改变筛网滚筒的旋转速度,纤维束P的端部E与后端HE的连接距离或重叠可以被改变。
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纤维束P的前端VE已经位于筛网滚筒T的区域中。通过旋转锡林Z的孔S2,在覆盖罩54和筛网滚筒T之间的空间通过筛网滚筒T的孔35被连接到真空源Q,该真空源Q可以通过控制单元ST激活。因此产生的气流L1被定向为与筛网滚筒旋转方向相反,并具有这样的影响:由输出罗拉输送的纤维束P的前端VE向下偏转。在这种情况中孔S2或S1的位置实际与借助于输出罗拉5发送纤维束P的操作精确配合,以便产生描述的气流。孔S1仍然位于覆盖元件A1的后面,并因此与真空源Q没有连通。前端VE由气流L1被保持在筛网滚筒T的圆周面U上。
随着工艺的继续,纤维束P的端部HE由输出罗拉5释放。同时,孔S1移动到覆盖元件A1的覆盖范围的外部,并且由于与真空源Q和孔35的连通产生这样的影响:产生气流,纤维束P的释放端部HE沿旋转方向位于筛网滚筒T上,落在已经形成的纤维须条V的端部E上或与所述端部E重叠。孔S2已经移动到覆盖元件A1后面,因此气流L1被中断。
借助于连接操作,纤维束在连接期间旋转,因此弯钩位置已经被反转了。
这个操作在每个梳理循环中重复,因此新的纤维束P以筛网滚筒T均匀的旋转速度被重复连接到纤维须条V,并且执行弯钩位置的反转。
一旦新的端部VE通过输出罗拉5发送,第一孔S1位于覆盖罩54的区域中,以便产生气流L1,其将这个端部VE与筛网滚筒的旋转方向相反地向下偏转。一旦孔S1消失在覆盖元件A1后面,这个功能通过孔S2实现直到已经描述过的操作,其中纤维束P的尾端HE被释放。
如已经描述的那样,纤维束P的尾端HE与纤维须条V的端部E之间的重叠可以借助于筛网滚筒T的旋转速度决定。
由于筛网滚筒T的旋转运动,纤维须条V被传输到罗拉40的落筒区域AB中,其中也设置了固定安装的覆盖元件A2。这确保了这个区域与真空源Q隔离,因此纤维须条可以容易地从圆周面U上剥离,以便被传递到输出罗拉40之间的结合线(knit line)中。通过这些从动罗拉40(未示出驱动器),纤维须条V被送入棉网漏斗41中,其后面类似地有从动输出罗拉42。在棉网漏斗41中,纤维须条V以已知的方式被集聚成条子FB,其通过输出罗拉42送出并且通过示意性示出的漏斗轮43以圈条形式放置到条筒44中。因此设置的条子FB随后可以被运走用于借助于条筒44的进一步处理,例如锭翼或自由端纺纱机。
图2a和图2b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与图2和图3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包层46区域中的可枢转翼片KL,已经省去了下部包层54的安装。
与相应侧壁47和由筛网滚筒T和输出罗拉5产生的边界一起,包层46产生一个空间AM,其基本与周围大气隔离,并且其中执行输送纤维束P的反转操作和将它们连接到已经形成的纤维须条V。
为了甚至在纤维束高输出速度时更有效地控制这个操作,在图2a和图2b的实施例中,提议使用翼片KL,其绕枢转轴SA可枢转地安装。枢转轴SA在这种情况中可以安装在机器支柱中或者直接安装在覆盖罩46上。
通过线路72由控制器ST激活的枢转装置70结合在枢转轴SA上,在枢转轴例如可枢转安装在覆盖罩46区域中的侧部或安装在机器支柱上。这个枢转装置例如可以是一个铰接到一杆上的圆筒,该杆在旋转方面固定地连接在枢转轴上。通过控制器ST,枢转装置70的激活与输出罗拉的运动同步进行,或者特别地,与锡林Z的孔S1、S2的位置同步。
在图2a中示出的位置中,翼片KL处于关闭位置,其中翼片的自由端大致与下输出罗拉5a的圆周面相切。就是说,在下输出罗拉5a和翼片KL之间仅有较短的安全距离。纤维束P的前端VE通过由箭头L示出的气流被向下偏转。在应用到筛网滚筒内部的真空和锡林Z相应位置的孔S1的作用下,端部VE被吸到筛网滚筒T的圆周面U上。在这种情况中,纤维束P中的前端VE指向与筛网滚筒T的旋转相反的方向。在覆盖罩46和上输出罗拉5b之间具有一个间隙65,空气通过该间隙可以从周围流入。
由于这个配置导致发生的气流L确保了实现纤维束的反转和使其前端VE置于筛网滚筒T上而不损伤纤维混合物,即使在较高的输出速度时。
在锡林Z的进一步旋转期间,孔S1位于覆盖元件A1后面,并因此隔离真空源Q。随着孔S1的移动,孔S2也同步移动到图2b中示出的位置,因此在落筒装置60、61的方向中产生气流,如由箭头L示出的。与孔S1和S2的移动同步地,枢转装置70通过线路72由控制器ST激活,并使翼片KL枢转到图2b中示出的位置中。在纤维束的尾端HE通过输出罗拉5释放之前不久处于这个位置。
在筛网滚筒T和翼片KL的自由端之间产生了钳口KS,因此当尾端HE由输出罗拉释放时,纤维束的前端VE被可靠地保持支承接触筛网滚筒。通过由于翼片KL的枢转而发生的孔90,另外的气流然后在与筛网滚筒T旋转运动相切的方向中产生,因此释放的端部HE与已经形成的纤维须条V的尾端E重叠。
由于孔S2的相应位置产生了气流L,通过该孔覆盖罩46的前面区域处于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中吸出的空气例如部分地通过存在的间隙65并主要通过孔90被再次送出,如由相应箭头示出的。第二孔S1位于覆盖元件A1后面并因此不起作用。
当这个操作结束时,翼片KL再次枢转到图2a中示出的位置,因此新的纤维束P可以再次通过输出罗拉5供应用于进一步的连接。通过使用翼片KL,即使在纤维束高输送速度时,在筛网滚筒上连接纤维束的操作可以被容易地并且以直接的方式执行,而在连接操作期间不发生对纤维束的损伤。
通过翼片KL,特别地,可控制或影响对连接操作必须的气流。
除了翼片KL以外,也可以构思形成另外的孔,所述另外的孔在适当的时间点借助于由相应控制装置控制的装置可以被关闭或打开。
图4和5示意性显示了在梳理机KA和环锭纺纱机RS之间的生产线PL。例如在单个处理步骤中存在单个纤维F的弯钩H的弯钩位置在这个例子中被示意性示出。在根据图4的已知的生产线中,从梳理机KA送出的纤维与拉钩一起被输送,并且被送入条筒K1。条筒K1用作后面牵伸设备S1的储备,在牵伸设备S1中纤维F在从条筒K1输出之后与头部弯钩一起进入牵伸设备S1中。在牵伸操作之后,纤维原料被放置到条筒K2中,其用作后面的棉卷-成形机WM的储备。这个纤维原料在从条筒K2输出之后与拉钩一起进入棉卷-成形机WM中。在那里产生的棉卷WW被传递到后面的精梳机KM。在精梳机上从棉卷WW退绕的棉卷片的纤维带有头部弯钩,其在精梳机上被部分地展开。在精梳机上形成的条子仍然具有还未被展开的头部弯钩。这个条子被放置到用作随后第二牵伸设备S II的储备的条筒K3中。在从条筒K3输出之后,仍然具有弯钩H的纤维与弯钩一起输送到牵伸设备S II中。在牵伸设备S II中形成的条子被放置到条筒K4中,条筒K4随后被输送到锭翼纺纱机FL,其中在条子从条筒K4输出之后,纤维具有头部弯钩。在锭翼纺纱机FL处生产的筒子SP随后被输送到环锭纺纱机用于进一步的处理。在环锭纺纱机RS上退绕筒子SP期间,仍然具有弯钩H的纤维以拉钩的形式存在,这对于这个最后的处理工序是有利的。就是说,如果具有头部弯钩,环锭纺纱机上的处理工序将被打断,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下将导致纱线产量的损失。
为了提高生产率并因此同样为了节约成本,总是试图缩短生产线PL,同时保持相同的最终产品质量。在这种情况中,已经提议例如不再使用第二牵伸设备S II。这例如可以借助于精梳机上被调整的牵伸设备而获得。然而,这将导致省略一个处理步骤,因此仍然存在的弯钩在环锭纺纱机处将是不希望的头部弯钩。本发明在此提出并提议在精梳机KM上的处理工序期间执行弯钩位置的旋转,如图5中示意性示出的。在这种情况中,在条子中在精梳机处输送的纤维具有拉钩。在随后的处理期间,由于避免牵伸设备步骤S II,纤维通过锭翼纺纱机FL以拉钩最终到达环锭纺纱机。很明显纤维原料也可以具有拉钩和头部弯钩以及同样双头弯钩的混合形式。如果拉钩或头部弯钩已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预先提到,这形成了在所有情况中存在的纤维混合物中弯钩形式的最主要一小部分。
精梳机对于反转弯钩位置是特别适合的,尤其是因为,在那里执行的处理工序中,纤维原料被分成单独的纤维束,其可以然后被相应地反转。

Claims (31)

1.一种用于反转将在生产线(PL)中受处理的纺织原料的纤维(F)弯钩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处理工序期间,弯钩(H)在生产线(PL)中存在的精梳机(KM)上被反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弯钩(H)在精梳处理之后并在梳理条子(FB)形成之前被反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逐步供应并且夹钳在精梳机(KM)上的纤维原料(2)的末端(7)被精梳落棉,从该末端随后输出一个纤维束(P),该纤维束被连接到预先输出的纤维束(P)以形成纤维须条(V),同时,当在输出方向(AR)中观察时,纤维束(P)的尾端(HE)与已经预先输出的纤维束的目前的尾端(E)或与已经存在的纤维须条(V)重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输出方向(AR)中观察时,纤维束(P)的前端(VE)在输出期间或之后被定向为与纤维须条(V)的输送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输出方向中观察时,输出纤维束(P)在连接到纤维须条末端(E)之前旋转至少90°。
6.一种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精梳机(KM)具有装置(T,Z),以便在精梳工序之后并且在梳理条子(FB)形成之前反转弯钩(H)。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将纤维原料(2)供应到精梳装置(12,13)的组件(1),精梳装置将逐步喂入并由组件(1)夹钳的纤维原料的末端(7)精梳落棉,并且借助于随后的将纤维束(P)发送到另外装置(T,Z)的输出装置(5)从该末端输出纤维束(P),以便将在先输出的纤维束的末端(E)与新纤维束(P)的末端重叠,另外的装置具有这样的装置(T,Z):当在输出方向(AR)中观察时,其将新纤维束(P)的尾端(HE)与已经在先输出的纤维束的尾端(E)或者与已经形成的纤维须条(V)的末端重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另外的装置具有一个第一旋转装置(T),在其圆周上在外周(U)设置有用于空气通过的孔(35),装置(T)的内部空间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被连接到真空源(Q),提供一个包层(46,47),其在输出装置(5)和旋转装置(T)的外周(U)之间形成一个与周围大气隔离的空间(AM),隔离空间(AM)的部分区域由装置(T)的外周(U)和输出装置(5)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空间(AM)关于周围大气的隔离量在80%-99%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和9中一项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在旋转装置(T)中提供至少一个第二装置(Z),通过该第二装置在第一装置(T)的周围和真空源(Q)之间,自由空气流通以与纤维束发送同步的时间间隔至少在孔(35)的部分区域上是可控制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装置(Z)被连接到驱动器(M,G),并且在其圆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孔(S1,S2),其在输出纤维束(P)的宽度(B)上延伸,并且通过所述孔可以实现第一装置(T)的空气通道(35)和真空源(Q)之间的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装置(T)中安装至少一个固定设置的覆盖元件(A1,A2),所述覆盖元件在输出纤维束(P)的宽度(B)上将第一装置(T)的空气通道(35)的部分区域与真空源(Q)隔离。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装置由可旋转安装的筛网滚筒(T)组成,在该筛网滚筒内部第二装置被设置为可旋转安装的滚筒(Z)。
14.如权利要求10-13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装置(Z)的旋转速度是精梳机(KM)精梳循环次数的一倍或多倍。
15.如权利要求10-13中一项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装置(Z)的旋转速度是精梳机(KM)精梳循环次数的一小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4和15中一项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提供装置(ST,M,G)以便控制或调节第一和/或第二装置(T,Z)的旋转速度。
17.如权利要求14-16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提供装置(ST,M,G)以便调节第一和/或第二装置(T,Z)的旋转方向。
18.如权利要求12-17中一项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装置(Z)中设置覆盖元件(A1,A2)。
19.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装置(Z)具有两个设置成使得在其圆周上互相偏移的孔(S1,S2),并且提供至少两个设置成使得互相偏移的覆盖元件(A1,A2)。
20.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装置(Z)的圆周上设置,分布更小的孔(53),其仅在关于输出纤维束宽度的部分区域上延伸。
21.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包层(46,47,54,57)由透明材料组成。
22.如权利要求8或21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包层(46,54)由抗静电材料组成。
23.如权利要求8-22中一项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在包层(46,47)的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可调节的元件(KL),其适于控制在隔离空间(AM)和包层(46,47)周围大气之间用作空气通道的至少一个孔(90)。
24.如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元件包括一个翼片(KL),其可以绕枢转轴(SA)枢转,并且当横向于纤维须条(V)的输送方向观察时,其基本在输出装置(5)的长度上延伸。
25.如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翼片(KL)的枢转轴(SA)设置在输出装置(5)下方的区域中,并且翼片的自由端(KE)指向输出装置的方向。
26.如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翼片(KL)的自由端(KE)与打开位置中的第一装置(T)形成钳口(KS)。
27.如权利要求8-25中一项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为第一装置(T)设置一个用于将形成在第一装置(T)上的纤维须条(V)落筒的落筒装置(40)。
28.如权利要求26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落筒装置(40)设置在包层(46,54)的边界(54a)下游。
29.如权利要求26和27中任一项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落筒装置是一对罗拉(40)。
30.如权利要求26和27中任一项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落筒装置(40)后面跟随一个条子(FB)形成装置(41,42)。
31.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精梳机,其特征在于:筛网滚筒(T)和锡林(Z)之间的径向距离(a)在0.2-2毫米之间。
CN2005800337902A 2004-08-05 2005-07-15 精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5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13062004 2004-08-05
CH1306/04 2004-08-05
PCT/CH2005/000409 WO2006012759A1 (de) 2004-08-05 2005-07-15 Kämm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5937A true CN101035937A (zh) 2007-09-12
CN101035937B CN101035937B (zh) 2011-06-22

Family

ID=34972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379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5937B (zh) 2004-08-05 2005-07-15 精梳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774073B1 (zh)
JP (1) JP4903142B2 (zh)
CN (1) CN101035937B (zh)
DE (1) DE502005004534D1 (zh)
WO (1) WO20060127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1580A (zh) * 2013-08-06 2016-03-23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精梳机的精梳锡林的清洁装置
CN106795657A (zh) * 2014-10-16 2017-05-31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精梳机的抽吸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44249B1 (de) * 2006-07-25 2011-06-15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Kämmmaschine
US20090171383A1 (en) 2007-12-31 2009-07-02 David Cole Gastric space occupier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H704372A2 (de) * 2011-01-20 2012-07-31 Rieter Ag Maschf Kämmmaschine mit einer Abdeckung.
CH709311A2 (de) 2014-02-27 2015-08-28 Rieter Ag Maschf Vorrichtung zur Bildung eines Faservlieses aus Faserpaketen.
CH711863A1 (de) 2015-12-15 2017-06-15 Rieter Ag Maschf Kämmmaschine mit in Umfangsrichtung versetzten Kämmzylindern.
IT201900005608A1 (it) * 2019-04-11 2020-10-11 Marzoli Machines Textile Srl Pettinatrice di una linea di preparazione alla filatura
IT202200008438A1 (it) 2022-04-28 2023-10-28 Marzoli Machines Textile Srl Pettinatrice dotata di mezzi di orientamento delle fibre dei bordi del velo di fibre e relativo metodo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5006B1 (zh) * 1967-09-01 1973-07-25
JPS513809B1 (zh) * 1968-08-14 1976-02-06
JPS4822134B1 (zh) * 1970-06-15 1973-07-04
JPS4898130A (zh) * 1972-03-27 1973-12-13
DE4136908A1 (de) * 1991-11-09 1993-05-13 Fritz Stahlecker Verfahren zum verspinnen von fasermaterial auf einer ringspinnmaschine
EP0578955A1 (de) * 1992-07-15 1994-01-1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Herstellung eines Wattewickels
EP0640550A1 (de) * 1993-08-23 1995-03-0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Kannenwendestation
US5535488A (en) * 1995-02-22 1996-07-16 China Textile Institute Carding and drawing system for spinning process
AU4323896A (en) * 1995-12-22 1997-07-17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fibrous matter
CN1090255C (zh) * 1996-03-29 2002-09-04 里特机械公司 精梳机的分离-和接合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1580A (zh) * 2013-08-06 2016-03-23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精梳机的精梳锡林的清洁装置
CN105431580B (zh) * 2013-08-06 2018-07-17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精梳机的精梳锡林的清洁装置
CN106795657A (zh) * 2014-10-16 2017-05-31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精梳机的抽吸装置
CN106795657B (zh) * 2014-10-16 2019-06-04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精梳机的抽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12759A1 (de) 2006-02-09
JP2008508442A (ja) 2008-03-21
DE502005004534D1 (de) 2008-08-07
CN101035937B (zh) 2011-06-22
JP4903142B2 (ja) 2012-03-28
EP1774073A1 (de) 2007-04-18
EP1774073B1 (de) 2008-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5937A (zh) 精梳机
CN101333710B (zh) 用于对包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束进行纤维分选或精选的设备
US7941899B2 (en) Apparatus for the fibre-sorting or fibre-selection of a fibre bundle comprising textile fibres, especially for combing
CN101333703B (zh) 纤维整理或纤维选择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束的设备
CN1993507A (zh) 精梳机
CN101333701B (zh) 纤维整理或纤维选择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束的设备
US7926148B2 (en) Apparatus for the fibre-sorting or fibre-selection of a fibre bundle comprising textile fibres, especially for combing
US7941901B2 (en) Apparatus for the fibre-sorting or fibre-selection of a fibre bundle comprising textile fibres, especially for combing
CN101165239A (zh) 纤维整理或纤维选择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条的设备
CN201141062Y (zh) 组合式半精纺羊绒制条成套设备
CN102549205A (zh) 具有纤维条导向机构的精梳机
CN209836403U (zh) 一种纺织用特种动物绒纤维分梳圈条成条设备
CN101173387B (zh) 用于分类或选择包括纺织纤维的纤维条子的设备
CN103987883B (zh) 按照Heilmann原理的精梳机
CN117029428A (zh) 一种棉纱烘干机
CN106948078A (zh) 一种针织物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