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0929A - 网络中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中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0929A
CN101030929A CNA2006101056156A CN200610105615A CN101030929A CN 101030929 A CN101030929 A CN 101030929A CN A2006101056156 A CNA2006101056156 A CN A2006101056156A CN 200610105615 A CN200610105615 A CN 200610105615A CN 101030929 A CN101030929 A CN 101030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lay process
pattern
process portion
dec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56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0929B (zh
Inventor
筱原诚之
松山信仁
村中孝行
木村功
赤羽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AKS NETOWRK KK
Original Assignee
ARAKS NETOWRK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AKS NETOWRK KK filed Critical ARAKS NETOWRK KK
Publication of CN101030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0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0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0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ower supply,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r back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04L49/552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by e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packets received through redundant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中继处理的中断时间过长、又能够控制消耗功率的技术。网络中继装置具有:接口部,具有多个用于与线路连接的物理接口部;第1中继处理部,根据与数据包建立关联的目的地信息,来执行决定应发送数据包的线路的中继决定处理;一个以上的第2中继处理部,能够代替第1中继处理部执行中继决定处理。这里,第1中继处理部在承担上述中继决定处理期间把第2中继处理部中的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动作模式设定为与第1中继处理部的动作模式不同的模式,在该设定处理结束后,代替第1中继处理部,开始对象中继处理部进行的中继决定处理。

Description

网络中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中继装置,尤其涉及网络中继装置的消耗功率的降低。
背景技术
以交换机和路由器为主的网络中继装置是构成网络的重要设备。近年,随着网络的大规模化和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数据量的增加,网络中继装置的高性能化和大容量化显著进步。另一方面,随着高性能化、大容量化,网络中继装置的消耗功率呈上升趋势,从系统维护成本和环境保护的观点来看,抑制网络中继装置的消耗功率已成为课题。
这里,在日本特开2000-20116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123715号公报中,叙述了在用电缆来互相连接的装置中具有通常模式和省电模式的技术。
但是,若设定网络中继装置的模式,则由于模式设定,有时在中继处理中产生故障(例如,模式设定过程中中继处理的中断)。其结果,有时中继处理的中断时间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中继处理的中断时间过长、又能够控制消耗功率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的网络中继装置具有:接口部,具有多个用于和线路相连接的物理接口部,并且经由上述线路来收发与目的地信息建立关联的数据包;第1中继处理部,进行中继决定处理,即根据与已接收的数据包建立关联的目的地信息,来决定应发送上述已接收的数据包的线路;一个以上的第2中继处理部,能够代替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来进行上述中继决定处理;以及装置控制部,控制上述各部分的动作,
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和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具有多个能够切换的决定动作模式来作为上述中继决定处理的动作模式,该多个能够切换的决定动作模式包括第1决定动作模式和消耗功率比上述第1决定动作模式小的第2决定动作模式,上述装置控制部执行下述处理:
(A)在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承担上述中继决定处理期间,执行包括下述处理的模式处理,该处理为:将从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中选择的一个中继处理部即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为与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不同的决定动作模式;
(B)执行交替处理,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处理结束后,由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代替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开始上述中继决定处理。
若采用该网络中继装置,则在由第1中继处理部承担中继决定处理期间,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被设定为与第1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不同的决定动作模式,在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处理结束后,用对象中继处理部来代替第1中继处理部,开始中继决定处理,所以,能够不设定正在执行中继决定处理的中继处理部的动作模式,不中断中继决定处理,而切换用于执行中继决定处理的决定动作模式。因此,既能够抑制中继处理的中断时间过长,又能够控制消耗功率。
在上述网络中继装置中,最好上述一个以上的第2中继处理部包括至少一个待机中继处理部,该待机中继处理部为了在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发生故障时进行上述中继决定处理,而在和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相同的决定动作模式下起动,并且不进行上述中继决定处理。
根据该构成,在第1中继处理部发生故障时,利用待机中继处理部能够继续进行利用相同决定动作模式的中继决定处理。
在上述网络中继装置中,上述装置控制部也可以利用上述待机中继处理部来作为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第1中继处理部发生故障时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待机中继处理部。
在上述网络中继装置中,最好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还包括至少一个备用中继处理部,该备用中继处理部被设定为消耗功率比上述待机中继处理部小的决定动作模式,上述装置控制部,利用上述备用中继处理部作为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处于备份状态,即,即使正在设定作为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备用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也能够由待机中继处理部来代替第1中继处理部执行中继决定处理,所以,即使正在变更决定动作模式,也能够提高与中继处理部的故障有关的可靠性。
在上述各个网络中继装置中,最好上述装置控制部在对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进行设定的处理中,在上述决定动作模式设定之后,对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进行逻辑复位。
如果这样对对象中继处理部进行逻辑复位,则能够抑制在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动作中产生由于动作模式设定引起的故障。
在上述各个网络中继装置中,最好上述装置控制部执行下述处理:(C)在上述交替处理结束后,执行将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切换到和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相同的决定动作模式上的处理。
根据该结构,在执行中继决定处理的对象中继处理部发生故障时,能够利用第1中继处理部继续进行利用相同决定动作模式的中继决定处理。
在上述各个网络中继装置中,最好上述接口部具有多个能够切换的传输动作模式来作为上述数据包的收发动作模式,该多个能够切换的传输动作模式包括第1传输动作模式和消耗功率比上述第1传输动作模式小的第2传输动作模式,上述模式处理具有:伴有上述传输动作模式的变更的第1变更模式;以及没有上述传输动作模式的变更的第2变更模式,上述装置控制部在利用上述第1变更模式的模式处理中,(A1-1)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被设定为上述第1决定动作模式时,将上述接口部的传输动作模式设定为上述第1传输动作模式;以及(A1-2)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被设定为上述第2决定动作模式时,将上述接口部的传输动作模式设定为上述第2传输动作模式。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利用伴随传输动作模式的变更的第1变更模式和上述传输动作模式没有变更的第2变更模式,所以能够分别进行降低消耗功率优先的动作和继续中继处理优先的动作。
在上述各个网络中继装置中,最好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和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分别包括存储有中继信息的第1存储器和第2存储器,该中继信息是在上述中继决定处理中使用的中继信息,并且使上述目的地信息和上述线路相对应,上述装置控制部:(D)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处理结束之后,且由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开始上述中继决定处理之前,将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的第1存储器内所存储的上述中继信息复制到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第2存储器内。
根据该结构,在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处理结束之后,由对象中继处理部开始上述中继决定处理之前,把第1中继处理部的第1存储器内所存储的中继信息复制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第2存储器内。所以对象中继处理部能够执行与第1中继处理部相同的中继决定处理。
而且,本发明能够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用以下方式来实现:网络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实现这些方法或者装置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记录了该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包括该计算机程序并在载波内具体化的数据信号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实施例的网络装置的基本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装置控制部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以接口板和中继处理板为中心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设定文件内容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起动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流量切换模式和定期切换模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流量切换模式中的频率切换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定期切换模式中的频率切换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和对方装置之间对线路的通信速度/通信模式进行自动调整的自动协商功能的图。
图10是表示通信速度切换运转模式中的频率切换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更详细的内容的概要图。
图12是表示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更详细的内容的概要图。
图13是表示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更详细的内容的概要图。
图14是表示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更详细的内容的概要图。
图15是表示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更详细的内容的概要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19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20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21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22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23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24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25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26是表示涉及第1变形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a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
图27是表示涉及第2变形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b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例,按以下顺序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第1实施例
B、第2实施例
C、第3实施例
D、变形例
A、实施例
网络中继装置的构成:
参照图1~图3,说明涉及实施例的网络中继装置的构成。图1是表示涉及实施例的网络装置的基本构成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装置控制部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图3是表示以接口板和中继处理板为中心的构成的方框图。
如图1所示,涉及本实施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主要具有:控制板10、中继处理板100和接口板300。在控制板10上搭载装置控制部11。控制板10、中继处理板100和接口板300通过控制总线400而连接成能够通信的状态。控制板10的装置控制部11能够通过控制总线400向接口板300和中继处理板100的各个构成要素发送控制信号,或者从各个构成要素取得各种信息。在图1中,控制板10,为了利用冗余化来提高可靠性,而配备了二个,一个是通常时所使用的运用体系的控制板;另一个是运用体系的控制板10发生故障时使用的待机体系的控制板。
装置控制部11是对网络中继装置1000整体进行管理的控制部,如图2所示,具有中央运算装置(CPU)12和存储器13。在存储器13内存储控制程序14和设定文件17。CPU12通过执行控制程序14来实现装置控制部的功能。控制程序14包括进行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和OSPF(OpenShortest Path First:优先开放最短路径)等路由协议处理的模块等各种模块。在图2中,有选择地表示出了为说明本实施例所必须的构成,在本说明书中,说明图示的构成。控制程序14具有:流量管理模块15、频率变更模块16、和通信速度管理模块18。流量管理模块15通过与中继处理板100进行通信,取得由中继处理板100处理后的数据包的流量。频率变更模块16对中继处理板100和接口板300上所搭载的电路以及各种总线(以后叙述)的动作频率(时钟信号的频率)的设定、变更进行控制。例如,在以后叙述的起动处理中,设定与动作模式相对应的动作频率。通信速度管理模块18对各个物理接口部320上所连接的各条线路600的通信速度进行管理。这些模块所进行的处理还将在以后进行叙述。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中继装置1000具有2个中继处理板100。2个中继处理板100分别具有同一构成,所以,在图1中,对同一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中继处理板100具有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和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和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之间,通过内部总线140而连接成能够通信的状态。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和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是为了实现后述的这些电路功能而设计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中继装置1000具有3个接口板300。3个接口板300分别具有同一构成,所以,在图1中对一个接口板300表示出其内部构成,对其余的接口板300,省略了内部构成的图示。各个接口板300具有收发处理电路310、以及多个物理接口部320。收发处理电路310和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及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一样,是专门设计的ASIC。物理接口部320通过线路600与网络相连接,对在线路600上流动的数据包进行光/电变换、电平变换等物理接口变换,变换成在接口板内能够处理的信息。线路600采用同轴电缆或光纤等。
在此,上述中继处理板100的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和接口板300的收发处理电路310,通过外部总线500连接成能够进行通信的状态。各个数据包处理电路120能够与3个接口板300的全部的收发处理电路310进行通信。
参照图3,以中继处理板100和接口板300为中心进一步详细说明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构成。中继处理板100除具有上述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和内部总线140外,还具有板上电源(OBP)160和时钟生成部CL1~CL5。并且,接口板300除具有上述收发处理电路310和物理接口部320外,还具有板上电源(OBP)360和时钟生成部CL6、CL7。
板上电源160是向中继处理板100上所具有的各个构成要素供给电力的装置;板上电源360是向接口板300上所具有的各个构成要素供给电力的装置,分别与总电源部700相连接。
各时钟生成部CL1~CL7在图3中以时钟生成部CL1为代表,如图所示具有:高频振荡22、低频振荡器23和选择器21。高频振荡器22和低频振荡器23例如用水晶振子等来生成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由高频振荡器22生成的时钟信号的频率高于由低频振荡器23生成的时钟信号的频率。以下把由高频振荡器22生成的时钟信号称为高时钟信号HH;把由低频振荡器23生成的时钟信号称为低时钟信号HL。例如高时钟信号HH的频率设定为从低时钟信号HL频率的1.5倍到3倍。选择器21根据装置控制部11的控制,使高频振荡器22和低频振荡器23中的某一个生成时钟信号,输出该时钟信号。从以上的说明中可知,各时钟生成部CL1~CL7能够根据装置控制部11的控制,有选择地输出高时钟信号HH或低时钟信号HL中的某一个时钟信号。
时钟生成部CL1向上述中继处理板100的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内供给时钟信号,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与供给的时钟信号同步动作。时钟生成部CL2和时钟生成部CL3向连接上述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和数据包处理电路120的内部总线140内供给时钟信号,内部总线140与供给的时钟信号同步动作。时钟生成部CL4向上述中继处理板100的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内供给时钟信号,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与供给的时钟信号同步动作。时钟生成部CL5和时钟生成部CL6向连接上述中继处理板100的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和接口板300的收发处理电路310的外部总线500内供给时钟信号,外部总线500与供给的时钟信号同步动作。时钟生成部CL7向接口板300的收发处理电路310内供给时钟信号,收发处理电路310与供给的时钟信号同步动作。
进一步说明收发处理电路310、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的构成。如图3所示,收发处理电路310具有:收发引擎311和存储器312。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具有传输引擎121和存储器122。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具有:传输目的地检索引擎131、存储器132和高速检索存储器133。高速检索存储器133例如可以采用CAM(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内容可寻址的存储器)。在存储器132内存储转发表134。在高速检索存储器133内存储IP地址表135。高速检索存储器133是具有检索功能的存储器,它能够高速检索已注册在IP地址表135内的IP地址。而且,转发表134和IP地址表135由装置控制部11进行配备。
以下简单地说明利用以上说明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进行的数据包中继处理。通过线路600发送来的数据电信号通过物理接口部320而变换成位数据(相当于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参照模式中的物理层的处理)。收发处理电路310的收发引擎(engine)311对位数据进行解释,按照OSI参照模式中的数据链路层中所使用的数据块(以下称为帧。有以太网(注册商标)帧等)单位进行识别。收发处理电路310的收发引擎311再从被识别的帧中提取在网络层中使用的数据块(以下称为数据包。有IP数据包等),把被提取的数据包通过外部总线500发送到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内。或者,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收发引擎311不提取数据包,而发送帧,在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内从帧中提取数据包。存储器312在由收发引擎311进行这些处理时,作为暂时存储帧等数据的缓冲区使用。预先由装置控制部11在收发处理电路310内设定收发处理电路310的收发引擎31 1在多个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中向哪个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内发送数据包,或者根据帧的报头信息来决定。
数据包处理电路120的传输引擎121把从收发引擎311发送来的数据包暂时存储在存储器122内。传输引擎121提取与发送来的数据包建立关联的目的地信息。目的地信息例如是包括IP地址的报头信息。传输引擎121把已提取的目的地信息通过内部总线140发送到相同的中继处理板100内的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内。
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把作为发送来的目的地信息的IP地址作为检索键标,对高速检索存储器133内所存储的IP地址表135进行检索。在IP地址表135中,指针与每个注册的IP地址建立关联,所以,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通过检索能够取得与作为检索键标的IP地址相对应的指针。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参照存储器132内所存储的转发表(Forwarding table)134,取得与指针对应的数据包处理信息。在数据包处理信息中描述了对数据包的传输目的地进行确定的信息、即对应发送数据包的线路进行确定的信息。确定线路的信息,例如是与对象线路相连接的物理接口部320的编号和接收处理电路310的编号。
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通过内部总线140把已取得的数据包处理信息发送到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内。数据包处理电路120的传输引擎121若取得数据包处理信息,则根据数据包处理信息,从网络中继装置1000所具有的多个收发处理电路310中确定应当传输数据包的收发处理电路310。传输引擎121通过外部总线500向已确定的收发处理电路310传输所对应的数据包处理信息和数据包。收发处理电路310若收到数据包和数据包处理信息,则根据数据包处理信息从确定的物理接口部320中发送数据包。对通过线路600而发送到网络中继装置1000内的各个数据包进行以上说明的一系列的数据包中继处理。
以下参照图4和图5,说明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起动处理。图4是表示设定文件内容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起动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起动处理在电源接通时或发生故障而重新起动时执行。若开始起动处理,则首先起动控制板10(步骤S110)。
若起动控制板10,则控制板10的装置控制部11读取存储器13内所存储的设定文件17(步骤S120)。设定文件17是为了用户进行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设定而记录各种设定信息的文件。设定文件17除图4所示外,也还包括线路的种类及链接聚合功能的定义等线路信息、和与路由协议有关的定义等路由协议信息等各种信息。图4有选择地表示说明本实施例所必须的部分。设定文件17如图4所示包括运转模式指定信息,用来指定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运转模式。涉及本实施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能够按以下5个运转模式进行运转。
1、通常功率固定运转模式
2、小功率固定运转模式
3、流量切换运转模式
4、定期切换运转模式
5、通信速度切换运转模式
再者,设定文件17作为与流量切换运转模式下的运转有关的设定值,可以包括流量范围的指定、以及与流量范围相对应的动作模式的指定。设定文件17作为与定期切换运转模式下的运转有关的设定值,可以包括时间段的指定、以及与时间段相对应的动作模式的指定。再者,设定文件17作为与通信速度切换运转模式下的运转有关的设定值,可以包括通信速度范围的指定以及与通信速度范围相对应的动作模式的指定,对这些运转模式在以后叙述。
设定文件17还可以包括不使用注册信息。不使用注册信息可以包括不使用接口和信息以及不使用端口信息。不使用注册信息是用于预先注册不使用接口板和不使用物理接口部的信息。不使用注册信息例如是在多个接口板300中具有不使用的接口板(不使用接口板)的情况下用于确定该不使用接口板的信息,例如采用接口板300的识别号(在图4所示例中为#3)。并且,不使用注册信息例如是在多个接口板300所分别具有的多个物理接口部320中具有不使用的物理接口部(不使用物理接口部)的情况下用于确定该不使用物理接口部的信息,例如,采用不使用物理接口部所属的接口板300的识别号和不使用物理接口部的识别号的组合(在图4所示的例中为#4-2和#2-3)。
当读取设定文件17时,由装置控制部11根据设定文件17内所记录的信息,来执行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各构成要素的起动,设定(步骤S130)。这里,执行起动、设定的各构成要素包括装置控制部11以外的所有构成要素,例如中继处理板1000的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内部总线140、以及接口板300的收发处理电路310和外部总线500。
具体来说,装置控制部11对中继处理板100的板上电源160进行控制,向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和内部总线140内供给功率。同样,装置控制部11控制接口板300的板上电源360,向收发处理电路310和物理接口部320内供给功率。同样通过板上电源360也向外部总线500内供给功率。但是,装置控制部11,在设定文件17内作为不使用注册信息注册有不使用接口板的情况下,把从所注册的接口板300的板上电源360的输出设为断开。其结果,该接口板300内所包括的各个要素(包括收发处理电路310、物理接口部320和时钟生成部CL6、CL7)处于停止供给功率的状态。同样,在设定文件17内作为不使用注册信息注册有不使用物理接口部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11设定不从板上电源360中向所注册的物理接口部320内供给功率,或者利用已知的技术来抑制消耗功率。
再者,在设定文件17中设定了通常功率固定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11控制各个时钟生成部CL1~CL7,生成并输出高时钟信号HH。这样一来,上述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内部总线140、外部总线500和收发处理电路310分别与高时钟信号HH同步起动。同样,在设定文件17内设定了3种切换运转模式(流量切换、定期切换、通信速度切换)中的某一种的情况下,作为初始状态,上述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内部总线140、外部总线500和收发处理电路310分别与高时钟信号HH同步进行起动。
另一方面,在设定文件17中设定了低功率固定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11控制各个时钟生成部CL1~CL7,生成并输出低时钟信号HL。这样一来,上述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内部总线140、外部总线500和收发处理电路310分别与低时钟信号HL同步起动。以下在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中,将各个构成要素120、130、140、500、310与高时钟信号HH同步的动作模式称为高时钟动作,各个构成要素120、130、140、500、310与低时钟信号HL同步的动作模式称为低时钟动作。一般的概念是,为了能够进行高速数据包处理,将决定各个构成要素的动作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时钟信号设为高速是一种方法,但由于内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动作高速化,消耗功率也上升。在采用这种设计方法的各构成要素所适用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中,若使供给到各个构成要素内的动作时钟信号高速化,则交换容量增大,消耗功率也上升。相反,若使时钟信号低速,则能够控制消耗功率,但交换容量减小。
若利用装置控制部11来起动、设定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各个构成要素,形成能够运用上述数据包中继处理的状态,则数据包中继处理的运用开始进行(步骤S140),起动处理结束。
在此,如上所述,在设定文件17中,能够设定为2种固定运转模式(通常功率、低功率)和3种切换运转模式(流量切换、定期切换、通信速度切换)中的某一个模式。通常功率固定运转模式是运用开始后总在高时钟动作下运转的运转模式;低功率固定运转模式是运用开始后总在低时钟动作下运转的运转模式;另一方面,切换运转模式是运用开始后根据数据包中继处理的实际处理负荷和预计的处理负荷,自动地变更高时钟动作和低时钟动作的运转模式。
参照图6~图8,说明流量切换运转模式、定期切换运转模式。图6是说明流量切换模式和定期切换模式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流量切换模式中的频率切换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定期切换模式中的频率切换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在图6中,横轴表示1日的时间经过;纵轴表示单位时间的通信量(数据包的流量)。对网络中继装置请求的交换容量不一定总请求很高的值,大多是比较有规律地随网络运用环境而变化。例如在图6所示的例中,从7时左右开始,通信量急剧增加,从8时左右到18时左右平均通信量增大。另一方面,从18时左右到20时左右,通信量急剧减少;从20时左右到次日7时左右,平均通信量减少,达到从8时左右到18时左右的通信量的约1/3。
在已知这种通信量的变化是定期地反复出现的情况下,用户选择例如流量切换运转模式。在流量切换设定中,如图4所示,将数据包的单位时间的流量(数据包流量:packets/sec)大于等于小于M时所对应的动作设定为低时钟动作;将大于等于M时所对应的动作设定为高时钟动作。M值例如设定为从8时左右到18时左右的平均通信量和从20时左右到次日7时左右的平均通信量的中间值。参照图7,说明以流量切换运转模式来运用网络中继装置1000时的频率切换处理。当开始运用时,装置控制部11的流量管理模块15检测出当前的数据包流量(步骤S202)。用作当前的数据包流量的值,采用例如从规定时间(例如5分)前到现在止的平均数据包流量。若检测出当前的数据包流量,则装置控制部11的频率变更模块16参照图4所示的设定文件17内所述的流量切换设定,选择出与被检测的当前的数据包流量相对应的动作模式(在图4所示的例中,为低时钟动作或者高时钟动作)(步骤S204)。频率变更模块16接着判断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当前的动作模式是否与在步骤S204选择的动作模式相同(步骤S206)。当频率变更模块16判断为当前的动作模式与在步骤S204中选择的动作模式相同时(步骤S206为“是”),返回到步骤S202的处理,反复进行上述处理。
另一方面,频率变更模块16若判断出当前的动作模式不同于在步骤S204选择的动作模式(在步骤S206为“否”)则把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模式变更为在步骤S204选择的动作模式(步骤S208)。作为具体例子,说明以下情况:进行图4所示的流量切换设定,在步骤S202中当前的数据包流量小于M,在步骤S204中选择了低时钟动作作为所对应的动作模式。在此情况下,在网络中继装置1000已按低时钟动作进行运转时,返回到步骤S202;在网络中继装置1000按高时钟动作进行运转时,动作模式从高时钟动作变更为低时钟动作。通过下述动作进行从高时钟动作向低时钟动作的动作模式的变更,即,对从上述时钟生成部CL1~CL7供给时钟信号的各个构成要素120、130、140、500和310进行再起动,把从这些时钟生成部CL1~CL17生成的时钟信号从高时钟信号HH变更为低时钟信号HL。
若执行以上这样的频率切换处理,则如图6所示,在通信量大、请求大的交换容量的时间段(在图6的例中为8时左右~18时左右)内,网络中继装置1000按高时钟动作运用。另一方面,在通信量小、不太请求交换容量的时间段(在图6的例中为20时左右至次日7时左右)内,网络中继装置1000按低时钟动作运用。
并且,在图6所示通信环境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选择定期切换运转模式。参照图8,说明按定期切换运转模式来使用网络中继装置1000运用时的频率切换处理。当开始运用时,装置控制部11的频率变更模块16判断当前的时刻是否已到了设定文件17所述的时刻T1(步骤S302)。频率变更模块16若判断为当前的时刻为T1(步骤S302为“是”),则参照设定文件17,把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变更为时刻T1~T2的时间范围内所指定的动作模式(步骤S304),返回到步骤S302。在图4所示的例中在时刻T1~T2时间范围内所指定的动作模式是低时钟动作,所以,在步骤S304中,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从高时钟动作变更为低时钟动作。
频率变更模块16若判断出当前的时刻不是T1(步骤S302为“否”),则判断当前的时刻是否是设定文件17中所述的时刻T2(步骤S306)。频率变更模块16若判断为当前的时刻是T2(步骤S306为“是”),则参照设定文件17,把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变更为时刻T2~T1的时间范围内指定的动作模式(步骤S308),返回到步骤S302。在图4所示的例中,时刻T2~T1的时间范围内指定的动作模式是高时钟动作,所以,在步骤S308中,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从低时钟动作变更为高时钟动作。频率变更模块16若判断出当前的时刻不是T2(步骤S306为“否”),则返回到步骤S302。
若执行以上这样的频率切换处理,则如图6所示,网络中继装置1000与选择了流量切换运转模式时一样,在被请求大的交换容量的时间段中,按高时钟动作运用;在不太被请求交换容量的时间段中,按低时钟动作运用。
接着,参照图9~图10,说明通信速度切换运转模式。图9是说明和对方装置之间对线路的通信速度/通信模式进行自动调整的自动协商功能的图。图10是表示通信速度切换运转模式中的频率切换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自动协商功能是在对方装置之间自动调整线路通信速度/通信模式的功能。在由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学会)制定的通信防止中,具有一种带自动协商功能的接口。在具有自动协商功能的代表性通信方式,已有10BASE-T/100BASE-TX(IEEE802.3u中规定)、1000BASE-T(IEEE802.3ab中规定)、1000BASE-X(IEEE802.3z中规定)。在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物理接口部320支持这些通信方式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若用线路600与对方装置2000的物理接口部2020互相连接,则物理接口部320能够确认在与通过线路600进行连接的对方装置2000的物理接口部2020之间的互相传输能力,自动地调整通信速度/通信模式。具体来说,在两个装置之间,通过交换用于传递传输能力信息的控制信号SG,来确认互相的传输能力。并且,能够自动设定两个装置共同支持的模式中的优先级最高的通信速度/通信模式。并且,也能够手动设定通信速度/通信模式。在这样的物理接口部320具有自动协商功能的情况下,由各物理接口部320中调整的通信速度来决定流入到网络中继装置1000内的数据包量。例如在连接10条线路600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中,在所有的线路600的通信速度均按10Mbps调整的情况下,网络中继装置1000如果有10Mbps×10条=100Mbps的交换容量,则能够处理所有的数据包。并且,在所有的线路600的通信速度均按1000Mbps调整的情况下,网络中继装置1000需要1000Mbps×10条=10Gbps的交换容量。
这样,根据由物理接口部320进行的通信速度的调整结果,对网络中继装置1000请求的交换容量并不一定是高值。用户在选择通信速度切换运转模式时,考虑动作模式能够提供的交换容量,在设定文件17内设定通信速度范围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动作模式。在图4所示的例中,将所有的线路600的通信速度的合计值(以下称为合计通信速度)大于等于0小于N的情况所对应的动作模式设定为低时钟动作;将合计通信速度大于等于N的情况所对应的动作模式设定为高时钟动作。
参照图10,说明在以通信速度切换运转模式运用网络中继装置1000时的频率切换处理。当开始运行时,装置控制部11的通信速度管理模块18取得当前的各线路600的通信速度,判断是否发生了合计的通信速度变更(步骤S402)。例如在新连接了线路600的情况下,发生通信速度变更。通信速度管理模块18若判断为未发生通信速度变更(步骤S402为“否”),则继续监视通信速度变更的发生。通信速度管理模块18若判断为发生了通信速度的变更(步骤S402为“是”),则计算、检测出所有线路600的通信速度的合计值(合计通信速度)(步骤S404)。装置控制部11的频率变更模块16参照设定文件17,选择出与被检测的合计通信速度相对应的动作模式(步骤S406)。频率变更模块16判断出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当前的动作模式是否与在步骤S406中选择的动作模式相同(步骤S408)。
频率变更模块16若判断出当前的动作模式和在步骤S406中选择的动作模式相同(步骤S408为“是”),则返回到步骤S402,反复进行上述处理。另一方面,频率变更模块16若判断为当前的动作模式不同于在步骤S406中选择的动作模式(步骤S408为“否”),则把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模式变更为步骤S406中选择的动作模式(步骤S410)。作为具体例,说明以下情况:进行图4所示的通信速度切换设定,在步骤S404中当前的合计通信速度小于N,在步骤S406中低时钟动作被选择作为所对应的动作模式。在此情况下,在网络中继装置1000已经按低时钟动作运转时,返回到步骤S402,在网络中继装置1000按高时钟动作运转时,动作模式从高时钟动作变更为低时钟动作。动作模式的变更和上述流量切换运转模式中的动作模式的变更相同。
若执行以上这样的频率切换处理,则在通信速度的合计值大、预计大量数据包流入的状态下,网络中继装置按高时钟动作运用。另一方面,在通信速度的合计值小、不太请求交换容量的状态下,网络中继装置按低时钟动作运用。
从以上说明中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频率变更模块16通过变更生成的时钟信号的频率,来变更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模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频率变更模块16相当于权利要求项目中的动作模式变更部。
若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则通过用户的设定,来变更向各个构成要素供给的时钟信号的频率。这样一来,若使频率高速化,则能够提高半导体集成电路(例如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的处理速度,提高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性能,并且,若使频率低速化,则能够降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处理速度,降低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消耗功率。其结果是,在网络中继装置1000中,既能够在必要时维持必要的性能,又能够抑制消耗功率量。
再者,由于如定期切换运转模式、流量切换运转模式和通信速度切换运转模式那样,根据处理负荷来自动地切换高时钟动作和低时钟动作,所以,能够在需要交换容量时确保大的交换容量,并且在不需要交换容量时,减小消耗功率。其结果是,能够在不牺牲交换性能的情况下抑制整体的消耗功率量。
再者,用户能够预先把不使用的接口板300注册在设定文件17内。装置控制部11对已注册的不使用的接口板300,在起动时参照设定文件17,有选择地停止供给功率。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消耗功率量。
另外,用户能够把不使用的物理接口部320预先注册在设定文件17内。装置控制部11在设定文件17内注册了不使用的物理接口部320的情况下,设定为不从板上电源360向已注册的物理接口部320内供给功率,或者利用已知技术来抑制消耗功率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消耗功率量。
动作模式变更处理
图11~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更详细的内容的概要图。在各图11~图15中表示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状况。在各个图中代表性地表示出了多个接口板300内的一个。
而且,如图1所示,网络中继装置1000分别各具有2个控制板10和中继处理板100。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表示控制板10和中继处理板100的主体、各构成要素和各种信息的符号的末尾,附加对个体进行识别的符号。也就是说,在表示以上各结构的符号的末尾处,分别对和“第1”板有关的,附加“a”符号;对和“第2”板有关的,附加“b”符号。并且,当不需要对个别的控制板和个别的中继处理板等进行区别时,省略掉对符号末尾上附加的、用于识别个体的符号。
在第1实施例中,2个中继处理板100a、100b中的一个用于“运用体系”;另一个用于“待机体系”。在图11所示的例中,第1中继处理板100a作为运用体系发挥功能;第2中继处理板100b作为待机体系发挥功能。控制板10也是一样。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假定第1控制板10a正常发挥功能,第2控制板10b不被使用,来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运用体系使用的中继处理板100也可简称为“运用体系100”。待机体系也是一样。
通常时,仅运用体系100a执行数据包中继处理(更具体地说,是决定应发送数据包的线路的处理。以下也可称为“中继决定处理”),待机体系100b不执行中继决定处理。待机体系100b在运用体系100a产生故障的情况下,代替运用体系100a继续进行中继决定处理。这样,在第1实施例中,由于中继处理板100被冗余化,所以,能够提高与中继处理板100的故障有关的可靠性。并且,如后所述,待机体系100b也用于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模式的变更处理。
为了实现用待机体系100b来继续进行中继决定处理,控制板10(装置控制部11)使运用体系100a中的转发表134(图3)和IP地址表135的更新也反映在待机体系100b内(以下,也可把这些表134、135统称为“中继信息134、135”)。控制板10在变更运用体系100a的中继信息134、135的情况下,同样变更待机体系100b的中继信息134、135。这种中继信息的变更例如根据用户指示来进行。并且,控制板10(装置控制部11)利用RIP和OSPF,自发地在134、135中变更中继信息。
图11~图15中表示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向“低功率模式”变更时的动作状况的变化。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状况按图11~图15的顺序依次发生变化。在图11所示的最初的步骤S1中,网络中继装置1000按“通常模式”进行动作。在该“通常模式”下,各中继处理板100a、100b和接口板300分别按“通常模式”进行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中继处理板100的“通常模式”表示下述状态,即,与该中继处理板100有关的各时钟(各电路120、130的核心时钟CC、内部总线140的总线时钟RC、该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和收发处理电路310之间的外部总线500的总线时钟NC)分别为“高”。相反,中继处理板100的“低功率模式”表示这些时钟分别为“低”的状态。并且,接口板300的“通常模式”表示收发处理电路310的核心时钟CC为“高”的状态。相反,接口板300的“低功率模式”表示收发处理电路310的核心时钟CC为“低”的状态。而且,也从接口板300侧向外部总线500内供给时钟信号(图3:时钟生成部CL6)。该时钟信号的频率根据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切换而进行变更(如后所述)。
在接下来的步骤S2(图12)中,第1装置控制部11a(频率变更模块16(图2))把第2中继处理板100b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向“低功率模式”变更。第1装置控制部11a把向待机体系100b的电源供给暂时切断后再次接通,或者施加逻辑复位,来再次起动待机体系100b。然后,在图5的步骤S130中,按照所说明的顺序,控制待机体系100b的各个时钟生成部CL1~CL5(图3),生成、输出低时钟信号HL。这样一来,与待机体系100b有关的各个电路120b、130b的核心时钟CC、内部总线时钟RCb、外部总线时钟NCb分别从“高”向“低”变更,待机体系100b与变更后的低时钟信号同步动作,而且,中继决定处理由与待机体系100b不同的运用体系100a执行,所以,中继决定处理不受待机体系100b再起动的影响而继续进行。
而且,“逻辑复位”是指不切断电子线路的电源,使该电子线路动作复位的处理。通过逻辑复位来初始化电子线路的动作。例如,通过逻辑复位,把电子线路的存储器(例如ASIC寄存器)内存储的值设定为规定值。并且,逻辑复位可利用各种方法来进行。例如,第1装置控制部11a通过向电子线路供给规定的复位信号来对该电子线路进行逻辑复位。这样的逻辑复位常常用于变更电子线路动作模式的情况。在此,可以在设定新的动作模式之后进行逻辑复位。这样一来,在已设定的动作模式下进行电子线路动作的初始化,所以,能够抑制因变更动作模式而使电子线路的动作不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变更了各时钟CC、RCb、NCb之后对待机体系100b进行逻辑复位。但是,也可以在逻辑复位之后进行新的动作模式的设定。而且,动作模式的变更和逻辑复位的以上说明对其他电子线路(例如其他中继处理板100和接口板300)也是一样。
在待机体系100b重新起动后,第1装置控制部11a把中继信息134、135从运用体系100a复制到待机体系100b内。这样一来,待机体系100b能够存储与运用体系100a相同的中继信息。其结果是,待机体系100b能够执行与运用体系100a相同的中继决定处理。而且,中继信息134、135的复制通过控制总线400(图1)来进行。并且,这样中继信息的复制在待机体系100b重新起动结束后进行,也就是说在待机体系100b的动作模式变更结束后进行。因此,即使在由于动作模式变更而清除了存储132、133(图3)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待机体系100b来保持适当的中继信息。
并且,第1装置控制部11a对接口板300的时钟生成部CL6(图3)进行控制,生成、输出低时钟信号HL。这样一来,接口板300的外部总线500的外部总线时钟NCb也能够从“高”向“低”变更。该外部总线时钟NCb的切换不需重新起动收发处理电路310,即可执行。例如,第1装置控制部11a对收发处理电路310内的、和待机体系100b进行通信的接口电路(例如所谓SerDes(并串转换器/串并转换器)电路。无图示)进行复位。并且,第1装置控制部11a在该复位过程中切换外部总线时钟NCb(时钟生成部CL6的时钟(图3))。而且,由于利用与复位对象的接口电路不同的运用体系100a用的接口电路(无图示)来执行数据包中继处理(更具体地说是数据包的收发处理。以下也称为“传输处理”)。所以,传输处理不受外部总线时钟NCb的切换影响,而继续进行。
在接下来的步骤S3(图13)中,第1装置控制部11a使当前运行的运用体系100a和当前运行的待机体系100b替换。具体来说,第1装置控制部11a向收发处理电路310内发送指令,该指令为,代替向第1数据包处理电路120a而向第2数据包处理电路120b发送数据包的指令。根据该指令,收发处理电路310开始向新的运用体系100b内发送数据包。其结果是,开始第2中继处理板100b和接口板300进行的数据包中继处理。另一方面,因为不向第1中继处理板100a内发送数据包,所以,第1中继处理板100a不执行数据包中继处理(中继决定处理)。
如上述那样,第2中继处理板100b具有和第1中继处理板100a的中继信息相同的信息(步骤S2:图12)。所以第2中继处理板100b能够开始和第1中继处理板100a所执行的中继决定处理相同的处理。并且第2中继处理板100b(新的运用体系)的中继决定处理在中继信息复制结束之后开始,所以,能够防止由于该中继处理板100的替换而造成的中继决定处理中断。
在接下来的步骤S4(图14)中,第1装置控制部11a把第1中继处理板100a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变更为“低功率模式”。该变更处理和用图12说明的第2中继处理板100b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相同地进行。这样,把新的待机体系(待机中的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变更为与新的运用体系(运用中的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相同的模式的理由是,假定在新的运用体系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利用以和该运用体系相同的动作模式进行动作的待机体系。
在接下来的步骤S5(图15)中,第1装置控制部11a把接口板300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变更为“低功率模式”。第1装置控制部11a使向接口板300的电源供给暂时切断后再次接通,或者施加逻辑复位,来再次起动接口板300。并且,在图5的步骤S130中,按照所说明的顺序,对接口板300的时钟生成部CL7(图3)进行控制,生成、输出低时钟信号HL。这样一来,收发处理电路310的核心时钟CC从“高”变更为“低”,收发处理电路310与变更后的低时钟信号同步动作。在该模式变更过程中,经由模式变更中的通过接口板300的传输处理产生中断。
利用以上说明的处理,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上。相反,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把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模式从“低功率模式”向“通常模式”的切换处理。
像以上那样,在第1实施例中,在待机体系的动作模式变更结束后,切换待机体系和运用体系,所以,能够不切换正在进行中继决定处理的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而变更中继决定处理的执行中所利用的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其结果是,既能够抑制数据包中继处理的中断时间过长,又能控制消耗功率。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待机体系和运用体系替换的紧前面,把中继信息从运用体系中复制到待机体系中。所以,在待机体系变成新运用体系的情况下,新运用体系能够立即执行与旧运用体系相同的中继决定处理。并且,因为待机体系用于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的变更,所以,即使在运用体系中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利用待机体系。
并且,在第1实施例中,新待机体系的动作模式也变更成为和新运用体系的动作模式相同的模式。因此,即使在新运用体系中产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新待机体系来继续进行相同动作模式下的中继决定处理。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数据包中继处理能力不适当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消耗功率不适当的提高。
而且,第1实施例的模式变更处理也能够用作设定文件17中记录的任一运转模式下所产生的模式变更的契机。
B、第2实施例
图16~图20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网络中继装置1001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图。该网络中继装置1001的构成与在上述第1实施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中增加第3中继处理板100c后的构成相同。该第3中继处理板100c和其他板100a、100b一样,与控制板10和接口板300相连接。并且,第3中继处理板100c的构成与其他板100a、100b相同。而且,在图16~图20中,作为网络中继装置1001的构成要素仅表示出3个中继处理板100a~100c、代表性的接口板300和第1控制板10a,其他构成要素省略图示。并且,以下,对于和第3中继处理板100c有关的结构,在其符号的末尾增加“c”符号进行说明。
在第2实施例中,三个中继处理板100a~100c中的2个作为“运用体系”使用,其余的一个作为“待机体系”使用。在图16所示的例中,第1中继处理板100a和第2中继处理板100b作为运用体系使用,第3中继处理板100c作为待机体系使用。中继决定处理分散在这2个运用体系中。例如多个接口板300分别在接收多个数据包时,交替地使用2个运用体系100a、100b。这样,将中继决定处理分散在2个运用体系中的理由是,提高中继决定处理的速度,即提高数据包中继处理的速度。
在图16~20中,表示网络中继装置1001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变更为“低功率模式”的动作状况的变化。网络中继装置1001的动作状况按图16~图20的顺序依次变化。第1装置控制部11a(频率变更模块16(图2))和第1实施例一样,按照设定文件17(图4)中记录的设定,来变更网络中继装置1001的动作模式。
在图16所示的最初的步骤S11中,网络中继装置1001按“通常模式”进行动作,在该“通常模式”下,各中继处理板100a~100c和接口板300分别按“通常模式”进行动作。
在接下来的步骤S12(图17)中,待机体系100c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这时,一方的运用体系100a的中继信息134、135复制到待机体系100c内。并且,接口板300中的待机体系100c用的外部总线时钟NCc也从“高”变更为“低”。这些处理和图12的处理一样地执行。
在接下来的步骤S13(图18)中,待机体系100c和一方的运用体系100a进行切换。该处理和图13的处理一样地执行。而且,作为切换对象的当前运行的运用体系可以采用任意的中继处理板。例如也可以采用预先设定的板。
在接下来的步骤S14(图19)中,新待机体系100a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这时按通常模式动作的其余的运用体系100b的中继信息134、135复制到新待机体系100a内。并且,接口板300中的新待机体系100a用的外部总线时钟NCa也从“高”变更为“低”。这些处理和图12的处理一样地执行。
以下,同样地,其余的运用体系100b的动作模式也是通过该运用体系100b和新待机体系100a的切换,而从“通常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这样一来,全部中继处理板100a~100c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而且,这些切换均利用待机体系来进行,所以,数据包中继处理不会中断,而继续进行。
在接下来的步骤S15(图20)中,接口板300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该处理和图15的处理一样地执行。
利用以上说明的处理,网络中继装置1001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相反,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使网络中继装置1001的动作模式从“低功率模式”切换到“通常模式”的处理。
如以上那样,在第2实施例中,在待机体系的动作模式变更结束后,反复执行对待机体系和运用体系进行切换的一系列处理。所以,即使在对三个中继处理板100a~100c的各自的动作模式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动作模式的变更而造成数据包中继处理的中断时间过长。
而且,作为运用体系的总数,不仅限于一个或二个,也可以采用3个以上的任意数。并且,待机体系的数不仅限于一个,也可以采用2以上的任意数。无论哪种情况下,也都最好把多个中继处理板100中的至少一个用作待机中继处理部(本实施例中的待机体系100),该待机中继处理部在通常时不执行中继决定处理,而且按照和运用体系100相同的动作模式进行起动。这样一来,在运用体系100发生故障时,能够利用待机中继处理部继续进行采用相同动作模式的中继决定处理。再者,在对执行中继决定处理所用的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进行变更时,最好反复执行对该待机中继处理部(待机体系100)和运用体系100进行切换的上述一系列处理。这样一来,能够不对正在执行中继决定处理的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而对执行中继决定处理所使用的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进行变更。其结果是,既能够抑制数据包中继处理的中断时间过长,又能够变更多个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
而且,第2实施例中的模式变更处理也能够用作在设定文件17中记录的任一运转模式下所产生的模式变更的契机。
C、第3实施例
图21~图25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动作模式变更处理的概要的概要图。它与图16~图20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1的差异是,三个中继处理板100a~100c中的一个用作“备用体系”。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运用体系的总数是1,待机体系的总数也是1。在图21所示的例中,第1中继处理板100a作为运用体系使用,第2中继处理板100b作为待机体系使用,第3中继处理板100c作为备用体系使用。最好“备用体系”通常时停止供给电源。并且,也可以设定为消耗功率比“待机体系”低的动作模式。“备用体系”是在“运用体系”和“待机体系”中的至少某一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接通电源,作为新待机体系使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后所述,备用体系也用于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动作模式的变更处理。而且,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构成与上述第2实施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1的构成相同。
图21~图25表示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变更到“低功率模式”时的动作状态的变化。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动作状况按图21~图25的顺序变化。第1装置控制部11a(频率变更模块16(图2))和第1实施例一样,按照设定文件17(图4)中记录的设定,对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动作模式进行变更。
图21所示的最初的步骤S21中,网络中继装置1002按“通常模式”动作。在该“通常模式”下,运用体系100a、待机体系100b和接口板300分别按“通常模式”动作。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常时,备用体系100c的电源被切断。因此,在步骤S21中,第1装置控制部11a为了动作模式变更处理而接通备用体系100c的电源。这时备用体系100c的动作模式设定为“低功率模式”。并且,第1装置控制部11a把运用体系100a的中继信息134、135复制到备用体系100c内。并且在接口板300中的备用体系100c用的外部总线时钟NCc是“高”的情况下,第1装置控制部11a把该外部总线时钟NCc变更为“低”。这些处理和图12的处理一样地执行。并且,通过这些处理,能够使备用体系100c作为新待机体系使用。其结果是,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状态变成一个运用体系100a和2个待机体系100b、100c进行动作的状态。但是,新待机体系100c的动作模式是与其他体系100a、100b的动作模式(通常模式)不同的“低功率模式”。
在接下来的步骤S22(图22)中,替换新待机体系100c和运用体系100a。该处理和图13的处理一样地执行。
在接下来的步骤S23(图23)中,旧待机体系100b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并且,接口板300中的旧待机体系100b用的外部总线时钟NCb也从“高”变更到“低”。这些处理,和图12的处理一样地执行。而且,在该步骤S23中,即使旧待机体系100b的动作模式正在切换,新待机体系100a也能够代替新运用体系100c执行中继决定处理。
在接下来的步骤S24(图24)中,第1装置控制部11a利用新待机体系100a作为新备用体系。具体来说,第1装置控制部11a切断新备用体系100a的电源。这时,新备用体系100a用的外部总线时钟NCa可不进行变更而保持“高”,反之,也可以从“高”变更成“低”。如果使外部总线时钟NCa保持“高”,则在下次把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动作模式切换到通常模式时,不切换外部总线时钟NCa即可,所以,能够高速进行动作模式的切换。并且若把外部总线时钟NCa变更为“低”,则能够抑制接口板300的消耗功率。并且,也可以停止向收发处理电路310内的新备用体系100a用的接口电路(无图示)内供给外部总线时钟NCa。
在接下来的S25(图25)中,接口板300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该处理和图15的处理一样地执行。
通过以上说明的处理,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动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相反,按照相反的顺序来进行使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动作模式从“低功率模式”切换到“通常模式”的处理。
如以上那样,在第3实施例中,在备用体系的动作模式设定结束后,执行使备用体系和其他中继处理板100(运用体系和待机体系)替换的一系列的处理。因此,即使在对3个中继处理板100a~10c各自的动作模式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于动作模式变更所造成的数据包中继处理的中断时间过长。
并且,在第3实施例中,为了变更网络中继装置1002的动作模式,除了运用体系和待机体系外还利用备用体系,所以,即使在备用体系正在重新起动时,也能够确保运用体系和待机体系。所以,即使在动作模式正在变更时运用中的中继处理板100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来防止数据包中继处理长时间停止。
而且,在第3实施例中,通常时备用体系的中继处理板的电源被切断,但也可以取代这种状态,而是在通常时接通备用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的电源。更具体地说,也可以把3个中继处理板100a、100b、100c中的2个板用作待机体系。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提高与中继处理板100的故障有关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最好将多个中继处理板100中的至少2个作为通常时不执行中继决定处理的代替用的中继处理板100来使用。再者,最好代替用的中继处理板100中的一部分(至少一个)以与运行中的中继处理板100(运用体系)相同的动作模式来起动(相当于待机中继处理部)。这里,如第3实施例那样,可以对待机中继处理部以外的代替中继处理板100(在图21~图25的例中为备用体系)的动作模式进行变更(设定),在该变更(设定)结束后,反复执行使该变更后的代替中继处理板100和其他中继处理板100替换的一系列的处理。这样一来,即使正在进行动作模式的变更,也能够由待机中继处理部代替运用体系100来执行中继决定处理。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与中继处理板100的故障有关的可靠性。这里,最好待机中继处理部以外的代替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在通常时设定在消耗功率比待机中继处理部小的动作模式上。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网络中继装置的消耗功率。而且,这种动作模式可以采用消耗功率比待机中继处理部小的任意动作模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切断电源的“停止模式”。
而且,在第3实施例中,采用了以下顺序:把备用体系100c设定在“低功率模式”上之后,使新的待机体系100c和运用体系100a替换,把旧待机体系100b变更为“低功率模式”,把新待机体系100a作为新备用体系,切断其电源。但也可以变更该顺序。
例如,也可以采用以下顺序:把备用体系100c设定为”低功率模式”之后,使新待机体系100c和运用体系100a替换,把新待机体系100a变更为”低功率模式”,把旧待机体系100b作为新备用体系,切断其电源。而且,在此情况下,即使新待机体系100a的动作模式正在切换中,也能够由旧待机体系100b代替新运用体系100c来执行中继决定处理。
并且,也可以采用以下这样的顺序。例如,把备用体系100c设定在”低功率模式”上来作为新待机体系之后,把旧待机体系100b设定为”低功率模式”。这时,即使旧待机体系100b的动作模式正在切换中,也能够由新待机体系100c代替运用体系100a来执行中继决定处理。然后,使待机体系100b或待机体系100c和运用体系100a替换,把新待机体系100a作为新备用体系,切断其电源。
而且,第3实施例中的模式变更处理也能够用作设定文件17中记录的任一动作模式下所产生的模式变更的契机。
D、变形例
而且,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由独立权利要求项所要求的要素以外的要素是附加的要素,能够适当省略。并且,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不脱离构思的范围内,用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也能够进行以下变形。
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硬件构成是一个例子,并非仅限于此。以下把其他的硬件构成例表示为第1变形例和第2变形例。
第1变形例
图26是表示涉及第1变形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a的基本构成的方框图。在涉及上述实施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中,控制板10、中继处理板100是分离开的。但在涉及第1变形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a中,没有控制板10,装置控制部11搭载在中继处理板100上。此外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与实施例相同,所以,在图26中,标注和图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涉及变形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a中,也能够获得和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并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一块板上搭载图26中的中继处理板100的构成要素以及接口板300的构成要素。
第2变形例
图27是表示涉及第2变形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b的基本构成的方框图。在涉及上述实施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中,中继处理板100是2块,但在涉及第2变形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b中,具有3块中继处理板100。3块中继处理板100中的2块是通常时进行数据包中继处理的运用体系的板,其余的一块是在运用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发生异常时取代发生异常的中继处理板100进行中继数据包处理的待机体系的板。也就是说,中继处理板100中的一个是冗余中继处理板100。
在此,通常运转时,即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在数据包中继处理中不使用期间,装置控制部11停止向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的各个构成要素(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内部总线140等)供给时钟信号。这样一来,抑制了网络中继装置1000整体的消耗功率。而且,在运用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中的一块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重新开始起动向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的各个构成要素供给时钟信号,通过控制总线400向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复制未发生异常的运用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的设定(转发表134和IP地址表135的内容等)。这样一来,发生异常时,能够迅速地把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替换成运用体系。而且,为了使该体系替换不出现问题,最好在通常运转时在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中,仅使用于控制板10与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进行通信的控制总线400的控制电路,处于被供给时钟信号而能够动作的状态下。并且,最好对通过控制总线400的通信,在通常运转时定期地进行确认是否正常的处理。
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搭载了2块中继处理板100,但在第2变形例中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b如图27所示搭载了3块中继处理板100。3块中继处理板100中的2块作为运用体系并行地进行数据包中继处理,由此能够增大交换容量。3个中继处理板100中的一块是在运用体系的2块中继处理板100中的某一块发生故障时,代替发生故障的中继处理板100而使用的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
在第2变形例中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b中,在不太需要交换容量的情况下(例如图6中的20时左右至次日7时左右止),装置控制部11使运用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为1个,而把其余的二个作为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停止向待机体系的中继处理板的各个构成要素供给时钟信号。这样一来,一个运用体系的中继处理板100单独地进行数据包中继处理,所以网络中继装置1000b整体的交换容量减小,能够控制消耗功率。这种运用体系和待机体系的切换也可以根据网络中继装置1000b整体的数据包流量的监视而动态地执行。例如在数据包流量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2个中继处理板100作为运用体系动作;在数据包流量小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使一个中继处理板100作为运用体系动作。这样,能够在需要交换容量时,确保大的交换容量,并且在不需要交换容量时,降低消耗功率。
上述实施例的中继处理板100搭载有数据包处理电路120、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和内部总线140的一个组(以下称为中继处理组)。第2变形例的中继处理板100如图27所示搭载了2个中继处理组。2个中继处理组并行地进行数据包中继处理,由此可增大交换容量。
在涉及第2变形例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中,在不太需要交换容量的情况下(例如图6的从20时左右起到次日7时左右止),装置控制部11也可以停止向一个中继处理组内供给时钟信号。这样一来,剩余的一个中继处理组单独地进行数据包中继处理,所以装置整体的交换容量减小,能够抑制消耗功率。也可以根据网络中继装置1000整体的数据包流量的监视而动态地进行这样的时钟信号的停止、供给的切换。例如在数据包流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分别向2个中继处理组供给时钟信号使其动作;在数据包流量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对一个中继组停止共用时钟信号。这样一来,能够在需要交换容量时,确保大的交换容量,在不需要交换容量时,降低消耗功率。
第3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时钟生成部CL1~CL7具有2个频率振荡器22、23,由此生成2种频率的时钟信号。但时钟信号的生成方法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时钟生成部也可以具有一个频率振荡器和按规定倍频率对时钟信号倍频的倍频电路。倍频电路根据装置控制部11的控制,来变更倍频率,由此能够生成2种频率的时钟信号。而且,倍频电路也可配备在作为时钟信号的供给对象的要素(例如数据包处理电路120)的内部。而且,由装置控制部11进行的倍频电路的控制,既可以通过信号线向倍频电路发送高或低的控制信号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把标记写入到对倍频电路的控制寄存器内来进行。
第4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模式以在高时钟动作和低时钟动作这2个阶段进行控制。但也可以以多阶段的动作模式进行控制。具体来说,也可以使时钟生成部CL1~CL7的全部或一部分构成为能够生成3种以上的不同频率,根据处理负荷或用户的设定,以多阶段变更使网络中继装置1000动作的时钟信号的频率。或者也可以不同时变更时钟生成部CL1~CL7,而是每一部分分阶段地进行变更,由此以多阶段的动作模式进行控制。具体来说,将使时钟生成部CL1~CL7全部生成高时钟信号HH进行动作的状态作为第1动作模式。将使向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和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以及内部总线140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生成部CL1~CL4生成低时钟信号HL、使向外部总线500和收发处理电路310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生成部CL5~CL7生成高时钟信号HH来进行动作的状态作为第2动作模式。将使时钟生成部CL1~CL7全都生成低时钟信号HL来进行动作的状态作为第3动作模式。并且,也可以根据处理负荷或用户的设定,在第1~第3动作模式中的某一种下,有选择地运用网络中继装置1000。这样,可以使分别供给的时钟信号独立,来变更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接口板300的动作以及外部总线500的动作,因此能够灵活地变更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处理性能和消耗功率的平衡。
第5变形例
在与时钟同步动作的电子线路中,有的能够不重新起动(电源的复位)而变更时钟频率。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这种电子线路来构成中继处理板100和接口板300(图3)。在此情况下,在对各板100、300所使用的时钟频率进行变更的处理中(例如图12的步骤S2和图15的步骤S5),能够省略对各个板100、300的电源进行复位(重新接通)的处理。但是,在此情况下,若在正执行中继处理时若切换时钟频率,则有可能在中继处理中产生故障。所以,在对中继决定处理中所使用的中继处理板100的时钟频率进行变更的情况下,和上述各实施例一样,最好在对不进行中继处理的中继处理板100(待机体系和备用体系)的时钟频率进行变更之后,使时钟频率被变更了的中继处理板100和其他中继处理板100(例如运用体系100)替换。并且,即使在利用不需要这种电源复位的电子线路的情况下,也最好在时钟频率变更后进行逻辑复位。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由于时钟频率变更而在电子线路的动作中产生故障。但是,也可以省略逻辑复位。
第6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通常时切断电源的中继处理板100,对中继决定处理中所使用的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进行变更。例如,在图11~图1 5所示的第1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通常时切断待机的中继处理板100的电源。具体来说,在步骤S1(图11)中,也可以切断第2中继处理板100b的电源。在接下来的步骤S2(图12)中,装置控制部11不对第2中继处理板100b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而是以”低功率模式”设定来起动该板100b。并且,在该起动结束后,装置控制部11使第1中继处理板100a和第2中继处理板100b替换(步骤S3(图13))。并且,在步骤S4(图4)中,装置控制部11不切换第1中继处理板100a的动作模式,而是切断该板100a的电源。相反,在把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变更为”通常模式”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11可以以”通常模式”设定来起动待机(电源被切断)的中继处理板100。其后的处理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这些对图16~图20所示的第2实施例也是一样。
并且,图21~图25所示的第3实施例也是一样。具体来说,在步骤S21(图21)中,也可切断备用体系100c的电源。在接下来的步骤S22(图22)中,装置控制部11不切换第3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而是以”低功率模式”设定来起动该板100c。并且,在该起动结束后,装置控制部11把中继信息从第1中继处理板100a复制到第3中继处理板100c内。接下来的步骤S23(图23)、步骤S24(图24)与第3实施例相同。在步骤S23中,装置控制部11使第1中继处理板100a和第3中继处理板100c替换。并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24中,装置控制部11把第1中继处理板100a的动作模式切换到”低功率模式”上。该切换结束后,装置控制部11不切换第2中继处理板100b的动作模式,而是切断该板100b的电源,并且,利用第1中继处理板100a作为新的待机体系。相反,在把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变更为”通常模式”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11可以以”通常模式”设定来起动待机(电源被切断)的中继处理板100。其后的处理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进行。
第7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收发处理电路310的核心时钟CC,不管网络中继装置(例如图1的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模式如何,均保持一定值。这样一来,在变更网络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再次起动收发处理电路310,所以,可以不中断数据包中继处理,而变更网络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例如,可以不管网络中继装置1000的动作模式如何,收发处理电路310的核心时钟CC都是“高”。在此情况下,省略步骤S5(图15)、步骤S15(图20)、步骤S25(图25)。并且,不管网络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如何,接口板300都以”通常模式”进行动作。
但是,如上述各实施例那样,也可以在网络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是”通常模式”的情况下,接口板300的动作模式是”通常模式”,相反,在网络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为”低功率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接口板300的动作模式为”低功率模式”。这样一来,在网络中继装置的”低功率模式”下能够进一步抑制网络中继装置的消耗功率。而且,接口板300的动作模式变更(图15的步骤S5、图20的步骤S15、图25的步骤S25)的定时不仅限于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变更结束之后,可以采用任意定时。例如,既可以是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变更开始前,也可以是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正在变更中。
而且,最好装置控制部11具有以下两种网络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的变更模式:伴随接口板300的动作模式变更的第1变更模式、以及不伴随接口板300的动作模式变更的第2变更模式。这样一来,网络中继装置能够对应重视数据包中继处理的继续的用户和重视消耗功率降低的用户这两者的需求。而且,第1变更模式和上述各实施例一样,是在网络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变更时也对接口板300的动作模式进行变更的模式。另一方面,第2变更模式是在网络中继装置的动作模式变更时对接口板300的动作模式不进行变更而保持的模式。
这里,最好装置控制部11允许用户选择动作模式变更处理时所用的变更模式。这样一来,能够使变更模式适合用户的喜好。具体来说,可以是装置控制部11接收用户的指示,在根据用户的指示而指定了第1变更模式的情况下,选择并执行第1变更模式的模式变更处理;在根据用户指示而指定了第2变更模式的情况下,选择并执行第2变更模式的模式变更处理。装置控制部11能够从与装置控制部11相连接的任意输入部(例如操作面板、鼠标及键盘)接收用户的指示。并且,所接收的用户指示的内容可以记录在设定文件17(图4)内。
而且,变更模式的选择条件不仅限于符合上述用户指示的条件,能够采用任意条件。例如,也可以是:在与网络中继装置相连接的线路数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选择中断时间较短的第2变更模式;在该线路数不是该阈值的情况下,选择能够进一步抑制消耗功率的第1变更模式。这里,可以由装置控制部11对线路数(例如动作中的物理接口部的数)和阈值进行比较,自动地选择出变更模式。
第8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网络中继装置的各要素(例如,图3的中继处理板100和接口板300)的”通常模式”和”低功率模式”的构成,可以采用”低功率模式”的消耗功率比”通常模式”的消耗功率少的任意构成。例如,与中继处理板100(图11)有关的各时钟中的一部分时钟(例如内部总线时钟RC)的频率,也可以是不管中继处理板100的动作模式如何均保持一定值。并且,也可以是,中继处理板100包括能够独立动作的多个电子线路,在”通常模式”下所有的电子线路都动作;在”低功率模式”下,停止向一部分电子线路内供给功率。
但是,像上述各实施例那样,最好采用这样的构成,即中继处理部(例如图3的中继处理板100)和接口部(例如图3的接口板300)分别包括与时钟信号同步动作的电子线路,通过切换该时钟频率来切换动作模式。这样一来,既能够抑制电子线路的结构变复杂,又能够容易地变更消耗功率。在任意情况下,能够利用的动作模式的总数都不仅限于2,能够采用3以上的任意数。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最好在设定了中继处理部的动作模式之后,使中继处理部进行逻辑复位。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由于动作模式设定而造成中继处理部的动作产生故障。
第9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中继信息不仅限于转发表134和IP地址表135相结合的信息,能够采用对数据包的目的地信息和应发送数据包的线路的对应关系进行确定的任意信息。例如,也可以是对Ethernet(注册商标)的MAC地址和应发送数据包的线路的对应关系进行确定的信息。
并且,有时把多个物理线路归纳在一起作为虚拟的一个线路使用(例如利用链接聚集功能时)。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设定中继信息,使得该虚拟的一个线路所连接的多个线路整体被选择作为应发送数据包的线路。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把用硬件来实现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软件。相反,也可以把用软件来实现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硬件。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包处理电路120和传输目的地决定电路130由ASIC来构成,但也可以由通用处理器和程序来构成。
以上根据实施例、变形例,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其构思和权利要求书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变更、改进,并且,其等效物包含在本发明内。

Claims (16)

1、一种网络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网络中继装置具有:
接口部,具有多个用于和线路相连接的物理接口部,并且经由上述线路来收发与目的地信息建立关联的数据包;
第1中继处理部,进行中继决定处理,即根据与已接收的数据包建立关联的目的地信息,来决定应发送上述已接收的数据包的线路;以及
一个以上的第2中继处理部,能够代替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来进行上述中继决定处理,
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和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具有多个能够切换的决定动作模式来作为上述中继决定处理的动作模式,该多个能够切换的决定动作模式包括第1决定动作模式和消耗功率比上述第1决定动作模式小的第2决定动作模式,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承担上述中继决定处理期间,执行包括下述处理的模式处理,该处理为:将从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中选择的一个中继处理部即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为与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不同的决定动作模式;
(B)执行交替处理,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处理结束后,由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代替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开始上述中继决定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以上的第2中继处理部包括至少一个待机中继处理部,该待机中继处理部为了在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发生故障时进行上述中继决定处理,而在和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相同的决定动作模式下起动,并且不进行上述中继决定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待机中继处理部作为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还包括至少一个备用中继处理部,该备用中继处理部被设定为消耗功率比上述待机中继处理部小的决定动作模式,
在上述控制方法中,利用上述备用中继处理部作为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进行设定的处理还包括在设定上述决定动作模式之后对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进行逻辑复位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下步骤:
(C)在上述交替处理结束后,执行将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切换到和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相同的决定动作模式上的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口部具有多个能够切换的传输动作模式来作为上述数据包的收发动作模式,该多个能够切换的传输动作模式包括第1传输动作模式和消耗功率比上述第1传输动作模式小的第2传输动作模式,
上述模式处理具有:
伴有上述传输动作模式的变更的第1变更模式;以及
没有上述传输动作模式的变更的第2变更模式,
执行上述第1变更模式的模式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A1-1)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被设定为上述第1决定动作模式时,将上述接口部的传输动作模式设定为上述第1传输动作模式;以及
(A1-2)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被设定为上述第2决定动作模式时,将上述接口部的传输动作模式设定为上述第2传输动作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和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分别包括存储有中继信息的第1存储器和第2存储器,该中继信息是在上述中继决定处理中使用的中继信息,并且使上述目的地信息和上述线路相对应,
上述控制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
(D)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处理结束之后,且由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开始上述中继决定处理之前,将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的第1存储器内所存储的上述中继信息复制到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第2存储器内。
9、一种网络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口部,具有多个用于和线路相连接的物理接口部,并且经由上述线路来收发与目的地信息建立关联的数据包;
第1中继处理部,执行中继决定处理,即根据与已接收的数据包建立关联的目的地信息,来决定应发送上述已接收的数据包的线路;
一个以上的第2中继处理部,能够代替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来执行上述中继决定处理,以及
装置控制部,控制上述各部的动作,
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和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具有多个能够切换的决定动作模式来作为上述中继决定处理的动作模式,该多个能够切换的决定动作模式包括第1决定动作模式和消耗功率比上述第1决定动作模式小的第2决定动作模式,
上述装置控制部
(A)在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承担上述中继决定处理期间,执行包括下述处理的模式处理,该处理为:将从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中选择的一个中继处理部即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为与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不同的决定动作模式;
(B)执行交替处理,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处理结束后,由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代替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开始上述中继决定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个以上的第2中继处理部包括至少一个待机中继处理部,该待机中继处理部为了在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发生故障时进行上述中继决定处理,而在和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相同的决定动作模式下起动,并且不进行上述中继决定处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控制部利用上述待机中继处理部作为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还包括至少一个备用中继处理部,该备用中继处理部被设定为消耗功率比上述待机中继处理部小的决定动作模式,
上述装置控制部利用上述备用中继处理部作为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进行设定的处理中,上述装置控制部在设定上述决定动作模式之后,对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进行逻辑复位。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控制部
(C)在上述交替处理结束后,执行将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切换到和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相同的决定动作模式上的处理。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口部具有多个能够切换的传输动作模式来作为上述数据包的收发动作模式,该多个能够切换的传输动作模式包括第1传输动作模式消耗功率比上述第1传输动作模式小的第2传输动作模式,
上述模式处理具有:
伴有上述传输动作模式的变更的第1变更模式;以及
没有上述传输动作模式的变更的第2变更模式,
上述装置控制部在上述第1变更模式的模式处理中,
(A1-1)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被设定为上述第1决定动作模式时,将上述接口部的传输动作模式设定为上述第1传输动作模式;并且
(A1-2)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被设定为上述第2决定动作模式时,将上述接口部的传输动作模式设定为上述第2传输动作模式。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和上述第2中继处理部分别包括存储有中继信息的第1存储器和第2存储器,该中继信息是在上述中继决定处理中使用的中继信息,并且使上述目的地信息和上述线路相对应,
上述装置控制部
(D)在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决定动作模式设定处理结束之后,且由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开始上述中继决定处理之前,将上述第1中继处理部的第1存储器内所存储的上述中继信息复制到上述对象中继处理部的第2存储器内。
CN2006101056156A 2006-02-27 2006-07-17 网络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1030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9955/2006 2006-02-27
JP2006049955A JP4532421B2 (ja) 2006-02-27 2006-02-27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52241A Division CN102170393B (zh) 2006-02-27 2006-07-17 网络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0929A true CN101030929A (zh) 2007-09-05
CN101030929B CN101030929B (zh) 2011-06-15

Family

ID=384438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52241A Active CN102170393B (zh) 2006-02-27 2006-07-17 网络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06101056156A Active CN101030929B (zh) 2006-02-27 2006-07-17 网络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52241A Active CN102170393B (zh) 2006-02-27 2006-07-17 网络中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7953220B2 (zh)
JP (1) JP4532421B2 (zh)
CN (2) CN1021703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175A (zh) * 2010-08-11 2012-04-04 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装置、功耗控制方法及网络系统
CN101714943B (zh) * 2008-10-06 2012-09-05 阿拉克斯拉网络株式会社 包中继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25323B2 (en) 2007-06-25 2012-07-17 Alaxala Networks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in network device
US7904582B2 (en) 2007-08-27 2011-03-08 Alaxala Networks Corporation Network relay apparatus
JP4764862B2 (ja) * 2007-09-28 2011-09-07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間接続装置
JP4884402B2 (ja) 2008-01-10 2012-02-29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JP5025506B2 (ja) 2008-01-25 2012-09-12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と、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と、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5100479B2 (ja) * 2008-04-03 2012-12-19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JP5169848B2 (ja) * 2009-01-09 2013-03-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サーバー装置における省電力方法、省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サーバー装置
JP5365211B2 (ja) 2009-01-20 2013-12-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転送システム、パケット転送装置、代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0183470A (ja) * 2009-02-09 2010-08-19 Ne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接続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87296A (ja) * 2009-02-13 2010-08-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US8135972B2 (en) 2009-03-10 2012-03-13 Cortina Systems, Inc. Data interface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US8724465B2 (en) * 2009-10-28 2014-05-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Zero packet loss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link transition via driver fast failover
US20110317346A1 (en) * 2010-06-28 2011-12-29 Zte Corporation Totally-enclosed integrative access system and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9596191B2 (en) * 2011-01-25 2017-03-14 Alaxala Networks Corporation Network relay system and network relay device
JP5481658B2 (ja) * 2011-06-17 2014-04-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通信システム、インタフェース盤、及び、制御方法
US8635500B2 (en) * 2011-08-09 2014-01-21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redundant components
JP5730793B2 (ja) 2012-01-17 2015-06-10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58882B2 (ja) 2012-08-01 2016-02-10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中継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の電力状態の変更方法
JP6007735B2 (ja) * 2012-11-12 2016-10-1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JP5756142B2 (ja) * 2013-04-12 2015-07-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転送装置及び転送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438011B (zh) * 2016-05-26 2022-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网管、系统
US10257001B1 (en) * 2017-03-24 2019-04-09 Juniper Networks, Inc. Multi-mode switch interface bo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324445T2 (de) * 1992-11-27 1999-09-30 Denso Corp Tragbares elektronisches Gerät
US5351296A (en) * 1993-03-29 1994-09-27 Niobrara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Financi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H11215233A (ja) * 1998-01-22 1999-08-06 Hitachi Ltd 系切替装置、系切替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3131204B2 (ja) * 1998-10-28 2001-01-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省電力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JP3070588B2 (ja) * 1998-11-20 2000-07-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Atm svc二重化システム
US6643566B1 (en) * 1999-01-12 2003-11-04 Powerdsine Ltd. System for power delivery over data communication cabling infrastructure
CN1109416C (zh) * 2000-04-25 2003-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交换机的主备倒换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JP3570968B2 (ja) 2000-05-11 2004-09-29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ルータ装置
JP3606226B2 (ja) 2001-05-09 2005-01-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ハブ及びその省電力方法
JP3606240B2 (ja) * 2001-08-23 2005-01-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Atm交換機
US7408961B2 (en) 2001-09-13 2008-08-05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High speed serial data transport between communications hardware modules
JP3961934B2 (ja) * 2001-12-20 2007-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782361B2 (ja) 2002-02-25 2006-06-0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lsi
JP3793123B2 (ja) * 2002-07-15 200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および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157347B2 (ja) 2002-09-13 2008-10-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ゲートウェイカード、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ゲートウェイ制御方法およびゲートウェイ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0486189C (zh) * 2003-01-03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
US7477662B2 (en) 2003-02-14 2009-01-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data switches
TWI221369B (en) 2003-04-29 2004-09-21 Via Tech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timing signal
JP2005123715A (ja) * 2003-10-14 2005-05-12 Fujitsu Ltd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
JP4433388B2 (ja) * 2004-03-23 2010-03-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交換機、パケット信号終端装置の電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033847B2 (ja) 2004-03-24 2008-01-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Ip電話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サーバおよびip電話機
CN101167373A (zh) 2005-04-21 2008-04-23 英特尔公司 交换机体系结构中的功率降低
KR101205324B1 (ko) * 2005-11-25 2012-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렬 인터페이스 방식을 갖는 시스템의 전력을 제어하는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943B (zh) * 2008-10-06 2012-09-05 阿拉克斯拉网络株式会社 包中继装置
CN102404175A (zh) * 2010-08-11 2012-04-04 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装置、功耗控制方法及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35897B2 (en) 2018-04-03
CN102170393A (zh) 2011-08-31
CN101030929B (zh) 2011-06-15
US7953220B2 (en) 2011-05-31
JP2007228490A (ja) 2007-09-06
US20070201426A1 (en) 2007-08-30
JP4532421B2 (ja) 2010-08-25
US20140003280A1 (en) 2014-01-02
US20110228792A1 (en) 2011-09-22
US20170104693A1 (en) 2017-04-13
US8472618B2 (en) 2013-06-25
US9559986B2 (en) 2017-01-31
CN102170393B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0929A (zh) 网络中继装置
CN1201242C (zh) 数据传送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53427C (zh) 数据中继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030930B (zh) 网络中继装置
CN1855900A (zh) 网关系统
CN1947390A (zh) 虚拟网络设备集群
CN101043428A (zh) 一种路由转发的方法和系统
CN1863156A (zh) 通过分组网络提供时钟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CN1949766A (zh) 在环网上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分配标签、计算路由距离,以及实现备份倒换的方法
CN1866922A (zh) 一种以太网中的控制系统和数据报文传输方法
CN101047974A (zh) 一种演进网络系统及该系统切换时数据传输方法
CN1649292A (zh) 设置路由器的定时器
CN1910870A (zh) 负载分散方法、节点和控制程序
CN1652528A (zh) 分布式路由器
CN1719831A (zh) 基于集群路由器结构的高可用分布式边界网关协议系统
CN1539221A (zh) 传送装置和传送方法
CN1674554A (zh) 数据包传送装置
CN87106124A (zh) 多中央处理机互锁装置
CN1791049A (zh) 环网及其保护方法
CN101047638A (zh) Mesh网路由方法和装置
CN1443012A (zh) 切换控制装置和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889464A (zh) 一种实现通信接管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801C (zh) 数据传送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88998C (zh)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9001C (zh) 数据发送装置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