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7713A - 矩阵定址电路以及使用该矩阵定址电路之液晶显示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矩阵定址电路以及使用该矩阵定址电路之液晶显示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7713A
CN101027713A CNA2005800264028A CN200580026402A CN101027713A CN 101027713 A CN101027713 A CN 101027713A CN A2005800264028 A CNA2005800264028 A CN A2005800264028A CN 200580026402 A CN200580026402 A CN 200580026402A CN 101027713 A CN101027713 A CN 101027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line
cycle
row electrode
frame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64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7713B (zh
Inventor
萩野修司
渡边英俊
岩津明宏
山下佳大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oupon Optoelectronics Hong Kong Holdings Ltd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1027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7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7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7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74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13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controlling the sequence of the scanning lines with respect to the patterns to be displayed, e.g. to save pow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24Details of interlac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09Crosstalk reduction, i.e. to reduce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s of signals directed to a certain pixel of the displayed image on other pixels of said image, inclusive of influences affecting pixels in different frames or fields or sub-images which constitute a same image, e.g. left and right images of a stereoscopic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防止发生赝像且同时降低功率消耗。一种用于交替驱动像素之矩阵定址方法。影像之帧周期系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复数个区块周期而形成,该等区块周期各包含一第一半区块及一第二半区块,该第一半区块为一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用于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一极性之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该第二半区块为一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用于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另一极性之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在该第一半区块中,选择显示荧幕上一排列次序中之偶数列电极及奇数列电极中之列电极。在第二半区块中,选择空间上邻接该等列电极之其它列电极。使得在一帧周期期间,该第一半区块中之一列电极选择次序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一列电极选择次序分别与在其它帧周期期间之相应半区块中之次序不同,以减轻基于区块周期之视觉赝像(见图24)。

Description

矩阵定址电路以及使用该矩阵定址 电路之液晶显示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系关于一种矩阵定址方法、矩阵定址电路及一种使用该矩阵定址方法、该矩阵定址电路之液晶显示器装置。且特定言之,本发明系关于一种矩阵定址方法及电路及一种使用遵照用于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类似物之交替驱动方法之矩阵定址方法及电路的显示器装置。
背景技术
该所谓的交替驱动方法习知地被应用于多个主动矩阵型液晶显示器装置。此方法为防止降级现象之措施,以使得当液晶由DC(直流电)电压驱动一长时间且其电阻减小时,液晶之材料特性被改变,且意欲在一帧基础上反转驱动电压之极性以施加至液晶。在非专利文献1等中揭示更具体之基本操作。
基本上,闪烁发生在驱动电压之极性反转频率为帧频率的一半时。在交替驱动方法中,借由使荧幕中之极性反转在空间上及时间上达到平衡,使得光学响应涟波之基础分量具有该帧频率或更多,借此防止发生闪烁(视觉闪烁)。更具体言之,使得任何一像素及其相邻像素(或相邻列之像素或行之像素)之驱动电压极性不同,且进一步,在一帧基础上其极性被反转。
在此习知技术中,驱动电压之一极性反转率较高,且为此,驱动电路具有一需要较大功率消耗之趋势。与此相反,如在本发明中由相同申请者申请之专利文献1意欲节约功率而同时保持一形式之交替驱动。根据此之定址方法为一用于交替驱动矩阵排列之像素的矩阵定址方法,其中:使得在一显示荧幕之水平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列电极对于待显示的影像之每一水平扫描周期选择性地作用;在显示荧幕之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行电极被施加有回应于影像且对应于水平扫描周期之个别像素电压,且同时像素电压具有随影像之每一帧周期交替之极性;且像素电压具有在帧周期内在显示区域中空间上在垂直方向上交替之极性,该方法包括: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用于一列电极之像素电压的施加时序及用于另一列电极之像素电压的施加时序,用于另一列电极之像素电压将具有与用于一列电极之像素电压相同之极性;及回应用于一及另一列电极之像素电压的施加时序中之每一者启动相应列电极。
在专利文献1中,此种方法达成降低功率消耗,因为其使得在时轴上之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率更低而同时保持一荧幕上之像素电压之极性的一空间反转形式为习知交替模式。
[非专利文献1]公开案″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chnology-ActiveMatrix LCD-″,MATSUMOTO,Shoichi,1997年11月14日,第二版,Sangyo Tosho Kabushiki Kaisya,第69至74页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案第2003-114647号(详见申请专利范围、图2、图3及第[0031]至[0059]段)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文提及之习知技术中,当(例如)使得某灰色或黑色均匀显示于整个荧幕上时,结果显示上出现一问题,即相对较亮与较暗之水平条纹交替地重复出现在整个荧幕上,显示上出现另一问题,即由于每一组列电极由一极性驱动且相邻列电极由另一极性驱动,从而亮度在荧幕之垂直方向上逐渐减小或增加。特定言之,后一问题在增加由相同极性驱动之列电极之数目时成为一严重问题。应注意,上述关于显示之问题将被称为赝像,且前一问题将被称为线间(inter-line)赝像,而后一问题将被称为区块内(基于区块周期)赝像。亦以相同方式界定申请专利范围。
本发明之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遵照该交替驱动方法之矩阵定址电路及液晶显示器装置,该方法可降低功率消耗而同时防止发生上文提及之赝像。
本发明之另一目标在于提供一种矩阵定址方法及电路以及使用该矩阵定址方法及电路之液晶显示器装置,其可有助于交替驱动方法之多样化,该方法能借由充分利用诸如记忆体之电子电路技术来降低功率消耗。
为达成上文提及之目的,本发明之一第一态样为一种用于交替地驱动矩阵排列之像素的矩阵定址方法,其中:使在显示荧幕之水平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列电极对于待显示之影像之每一水平扫描周期选择性地作用;在显示荧幕之垂直方向上上延伸之复数个行电极被供应有回应于影像及对应于水平扫描周期之个别像素电压,且同时像素电压具有对影像之每一帧周期交替之极性;在帧周期内在一显示区域中像素电压具有空间上在垂直方向上交替之极性;影像之帧周期借由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复数个区块周期而形成,该等区块周期各包含一第一半区块及一第二半区块,该第一半区块为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用于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一极性的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该第二半区块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用于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另一极性的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及使得对应列电极与用于列电极之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中之每一者同步作用,其中在第一半区块中选择显示荧幕上排列次序中之偶数列电极及奇数列电极中之列电极;在第二半区块中选择空间上邻接该等列电极之其它列电极;使得在一帧周期期间在第一半区块中之一列电极选择次序及在第二半区块中之一列电极选择次序分别与在其它帧周期期间相应半区块中之次序不同,以减轻基于区块周期之视觉赝像。
以此方式,每当一帧被改变时,由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选择之列电极之像素表示之关于一所需值的亮度变化模式变化,且借此能使得一区块基础上之赝像难以被视觉识别。另外,能同时达成保持荧幕上像素电压之空间极性反转之交替模式且降低功率消耗,其归因于在时轴上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率之降低。
在此态样中,一列电极选择次序可在一帧周期中之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与另一帧周期中之相应半区块之间反转。借由此种做法,亮度变化模式相对于所需值之增加或减少之趋势每当帧变化时会变化为相反趋势,该亮度变化模式由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选择之列电极的像素表示,且在亮度变化模式中最大值及最小值之线位置每当帧变化时改变。因此能够使得一区块基础上之赝像更加难被视觉识别。
另外,在至少两个帧周期中,可具有:一区块周期,其中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升序的;及一对应于该区块周期的区块周期,其中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降序的。此外,在一帧周期中可能仅使用其中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被设置为升序的区块周期,且在另一帧周期中仅使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被设置为降序的区块周期。借此,能更可靠地降低赝像之可见度。
为了达成上文提及之目的,本发明之第二态样为一用于交替驱动矩阵排列之像素的矩阵定址方法,其中:使得在一显示荧幕之水平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列电极对于待显示的影像之每一水平扫描周期选择性地作用;在显示荧幕之一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行电极被供应有回应于影像且对应于水平扫描周期之个别像素电压,而同时像素电压具有随影像之每一帧周期交替之极性;像素电压具有在帧周期内在显示区域中空间上在垂直方向上交替之极性;影像之帧周期借由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复数个区块周期而形成,该等区块周期各包含一第一半区块及一第二半区块,该第一半区块为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用于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一极性的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该第二半区块为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用于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另一极性的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且使得相应列电极与用于列电极之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中之每一者同步作用,其中在第一半区块中选择显示荧幕上排列次序中之偶数列电极及奇数列电极中之列电极;在第二半区块中选择空间上邻接该等列电极之其它列电极;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在一帧周期中对每一区块周期在升序与降序之间变化,以减轻基于区块周期之视觉赝像。
以此方式,以该种情况为例,其中一相对于所需值之亮度变化模式具有自一最小亮度增加至最大亮度之趋势,该模式由在一区块中选择之列电极之像素表示,在后继区块中之亮度变化模式设置于一自最大亮度减小至最小亮度之趋势中。因此,可能缓和在一帧中区块之间的边界上之亮度变化,且使得每一区块之赝像较为不可见。
在此态样中,一帧周期可具有区块周期之混合: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升序的区块周期;及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降序的区块周期。借此,可能更可靠地展示赝像降低效果。
另外,使用:升序区块周期,其中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升序的;及降序区块周期,其中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降序的,在一帧周期期间升序区块周期与降序区块周期互相交替,且在另一帧周期期间,在一对应于升序区块周期之一区块周期中之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降序的且一对应于降序区块周期之区块周期中之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升序的。以此方式,每当帧变化时,亮度变化模式之波峰及波谷被反向,且因此能够进一步使得赝像为不显眼的。
上述态样中之每一者可设置于一模式中,其中第一至第四连续帧周期中,一在第一帧周期中界定之列选择模式用于第三帧周期及第四帧周期中之一者,且一在第二帧周期中界定之列选择模式用于第三帧周期及第四帧周期中之另一者,其中影像借由重复第一至第四帧周期或借由包括第一至第四帧周期之帧周期顺序形成,以使得对于每一列电极而言,一频率(借由其,一驱动极性为一极性)大体上等于另一频率(借由其,一驱动极性为另一极性)。以此方式,在每一列电极中显示之一极性及另一极性之间达成平衡,因此能防止每一电极由于连续影像显示操作而偏向电位之任一极性。
另外,借由使得在每一区块周期中选择之列电极之数目在一帧周期与另一帧周期之间不同,可能每当帧变化时变化亮度变化模式之一变化周期,因此赝像到达平衡且难以被视觉识别。
此外,每两个帧周期或每预定数目之帧周期可使用一包括一特殊区块周期之特定帧周期,该特殊区块周期具有与在其它区块周期中不同之选择列电极之数目。以此方式,在特定帧周期内,亮度变化模式由于特殊区块周期的存在而相对于另一帧周期移位,且可能使赝像平衡且降低赝像之可见度。在此模式中,借由使用特殊区块周期作为一帧周期中之一起始区块周期,可能可靠地获得所需效果。
在上文提及之态样及模式中之每一者中,在一帧周期中在区块周期之一前半区块中选择之列电极可成为在下一帧周期中在区块周期之一后半区块中选择之列电极。借此,亦可能减少如上述之水平条纹之赝像。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用于交替地驱动矩阵排列之像素之矩阵定址电路,其中:使得在一显示荧幕之水平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列电极对于待显示的影像之每一水平扫描周期选择性地作用;在显示荧幕之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行电极被供应有回应于影像且对应于水平扫描周期之个别像素电压,而同时像素电压具有对影像之每一帧周期交替之极性;且在帧周期内在一显示区域中像素电压具有空间上在垂直方向上交替之极性,矩阵定址电路包含:用于借由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复数个区块周期来形成影像之帧周期的控制构件,该等区块周期各包含一第一半区块及一第二半区块,该第一半区块为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用于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一极性的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之周期,该第二半区块为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用于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另一极性之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及用于使相应列电极与用于列电极之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中之每一者同步作用之列驱动构件,其中在第一半区块中选择显示荧幕上排列次序中之偶数列电极及奇数列电极中之列电极;在第二半区块中选择空间上邻接该等列电极之其它列电极;使得在一帧周期期间在第一半区块中之一列电极选择次序及在第二半区块中之一列电极选择次序分别与在另一帧周期期间相应半区块中之次序不同,以减轻基于区块周期之视觉赝像。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交替驱动矩阵排列之像素的矩阵定址电路,其中:使得在一显示荧幕之水平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列电极对于待显示的影像之每一水平扫描周期选择性地作用;在显示荧幕之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行电极被供应有回应于影像且对应于水平扫描周期之个别像素电压,且同时像素电压具有对影像之每一帧周期交替之极性;在帧周期内在一显示区域中像素电压具有空间上在垂直方向上交替之极性,该矩阵定址电极包含:用于借由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复数个区块周期来形成影像之帧周期的控制构件,该等区块周期各包含一第一半区块及一第二半区块,该第一半区块为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用于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一极性的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之周期,该第二半区块为用于以一时问序列依次定序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另一极性的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之周期;及用于使相应列电极与用于列电极之像素电压的施加时序中之每一者同步作用之列驱动构件,其中在第一半区块中选择显示荧幕上排列次序中之偶数列电极及奇数列电极中之列电极;在第二半区块中选择空间上邻接该等列电极之其它列电极;使得在第一半区块及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在一帧周期中对每一区块周期在升序与降序之间变化,以减轻基于区块周期之视觉赝像。
在以上每一定址电路中,列驱动构件可包含一移位-暂存器,其包含自一前端单元暂存器至一尾端单元暂存器串联之复数个单元暂存器,且其中前端单元暂存器之侧的一单元暂存器之一有效输出对每一水平扫描周期而言依次移位至尾端单元暂存器之侧之一单元暂存器,且同时有效输出使得列电极起作用;且单元暂存器之输出以一依次移位操作导致实现列电极选择次序之方式分别连接至列电极。以此方式,习知地自其一端侧至另一端侧仅简单地进行移位-暂存器之依次移位操作可较佳地使得列电极以所要次序起作用。此配置可提供防止列驱动构件之一内部结构之复杂化的优势,及其它更多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展示一矩阵定址电路之示意性结构的方块图;
图2为一解释一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之基本技术的矩阵定址电路之操作之时序图;
图3(包括图3(a)及图3(b))为一展示逐线交替驱动方式之示意性说明;
图4为一展示相邻像素电压及其周边配置之电路图;
图5为一像素电极及耦接至其电容之等效电路图;
图6为一解释一根据基本技术之驱动方式之表;
图7为一展示一根据基本技术在以一驱动方式更新线时第一处理之说明;
图8为一展示一根据基本技术在以一驱动方式更新行线下一处理之说明;
图9为一展示一根据基本技术在以一驱动方式更新线时最后处理之说明;
图10为一解释由基本技术造成之逐线赝像之图;
图11为一解释由基本技术造成之逐块赝像之图;
图12为一解释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一矩阵定址电路之运作的时序图;
图13为一展示在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之第二帧中表示之线编号对亮度之特征的图;
图14为一表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15为一解释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16为一解释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修改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17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帧及第二帧中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18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在第三帧及第四帧中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19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修改之在第一帧及第二帧中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20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修改之在第三帧及第四帧中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21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线编号对亮度之特征的图;
图22为一表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23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线编号对亮度之特征的图;
图24为一表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25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线编号对亮度之特征的图;
图26为一表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27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线编号对亮度之特征的图;
图28为一表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29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线编号对亮度之特征的图;
图30为一表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31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线编号对亮度之特征的图;
图32为一表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33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另一形式之线编号对亮度之特征的图;
图34为一表示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另一形式之驱动方式的表;
图35(包括图35(a)及图35(b))为一展示逐点交替驱动方式之示意性说明;
图36为一展示一根据本发明中之修改之一闸极驱动器的配置及显示面板之驱动器与闸极线之间的连接关系之说明。
具体实施例详述
上文提及之本发明之态样及建构将在下文参照随附图式以实施例之方式作更加详细地描述。
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一液晶显示器装置中之一矩阵定址电路的示意性结构。
在此图中,一矩阵定址电路10经组态以驱动一主动矩阵型液晶显示器(LCD)装置之显示面板20,其中,举例而言,依据个别像素,将像素驱动主动型元件之场效薄膜电晶体(TFT)21排列于一预定显示区域中。
在显示面板20中,该等TFT 21以Y列及X行矩阵之形式排列。TFT 21之闸极连接至一侧向平行(意即在对于每一列而言,在显示区域上之一水平方向上)延伸之闸极汇流排线(下文简称为一闸极线)。TFT21之源极连接至一纵向平行(意即对于每一行而言,在显示区域上之一垂直方向上)延伸之源极汇流排线(下文简称为源极线)。TFT 21之汲极个别连接至像素电极23。
显示面板20进一步具有一共同电极25,其与像素电极23相对且被安置有一间隙。该间隙由一液晶介质(未图示)填充。此处,共同电极25跨越整个显示区域延伸。TFT 21由一经由闸极线供应作为一列电极信号之闸极信号,为每一列选择性地接通,且根据待显示之像素资讯,由经由源极线供应至已被接通之每一TFT之作为行电极信号之源极信号的位准,将其设置为一经驱动之状态。像素电极23由汲极赋予一对应于该经驱动状态之电位。借由由像素电极电位与赋予共同电极25之电压位准之间之差来判定强度之电场,控制每一像素电极之液晶介质的定向。因此,液晶介质可根据像素资讯为每一像素调变来自一背光系统(未图示)之背光及来自前侧之外部光。液晶显示面板之基本结构之细节在各种文献中已为吾人熟知的,因此本文将省略对其做进一步描述。
定址电路10包含一基本配置,其具有一作为其前一级电路之时序控制及电压产生电路30、一用于影像资料储存之记忆体40、一作为行驱动构件之源极驱动器50及一作为列驱动构件之闸极驱动器60。
该时序控制及电压产生电路30接收来自信号供应构件(未图示)之用于红色(R)、绿色(G)及蓝色(b)中之每一者之影像资料信号″data″、一点时脉信号CLK及一包括水平同步信号及垂直同步信号之同步信号Sync,将该影像资料信号传输至记忆体40,且基于时脉信号CLK及同步信号Sync产生:一记忆体控制信号Mc以控制记忆体40;一锁存信号St以同步操作该源极驱动器50;及一控制信号Gc以控制该闸极驱动器60。电路30进一步产生一将被供应至显示面板20中之共同电极25的电压信号Vcom。此外,电路30产生并供应用于源极驱动器50及闸极驱动器60之参考电压及其它电压,但为了简单起见,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其描述。
记忆体40对每一水平扫描周期接收来自电路30之R、G及B之影像资料信号且依次储存每一色彩的该等信号,且同时基于来自电路30之记忆体控制信号对储存之信号执行本发明特定之资料处理(时间序列操作处理)(下文描述)。该已进行资料处理之影像资料信号″data被传输至源极驱动器50。
源极驱动器50具有一用于R、G及B之影像资料信号之每一者的数位-类比转换器,其中每一色彩之影像资料信号对每一水平扫描周期被转换为一类比信号,且产生承载多则在一水平扫描周期中待显示之像素资讯之像素信号(意即用于一线之像素资讯)。像素资讯被保持作为源极信号直至下一水平扫描周期到来为止,且被供应至相应源极线。注意到,供应至源极驱动器50之锁存信号St充当必要时序之一参考,该必要时序包括诸如类比转换、至源极线之电压供应的显示操作中之水平扫描周期及其它。
在一回应于来自电路30之控制信号Gc之模式中,闸极驱动器60选择性地供应(例如)一预定高电压至汇流排线以选择性地启动显示面板20中之闸极线。该启动之闸极汇流排线致使相应TFT为接通状态,且由供应至TFT之源极信号能同时驱动一线之TFT。以此方式,对应于启动之闸极线之一列的像素根据该线之像素资讯同时被光学调变。下文将描述关于由来自电路30之控制信号Gc控制闸极驱动器60之细节。
以下将描述定址电路10之运作,首先描述一根据用于本实施例之基本技术之运作的实例,再描述本实施例之特定运作。
图2示意性说明根据基本技术之定址电路10之运作。如图2展示,当线编号在显示面板20上之显示区域中自上列至下列递增时,影像资料信号″data″自一帧周期开始起以第一线像素资料、第二线像素资料、第三线像素资料...之次序被传输至记忆体40。对于每一线而言,此线顺序之影像资料顺序信号以信号被传输之次序(意即以无变化之线顺序)储存在记忆体40中。
基于来自电路30之控制信号Mc,记忆体40读取如此储存之影像资料信号,且同时对信号执行时间序列操作处理。基本技术以及下文将描述之本发明之各种实施例旨在所谓的列间交替驱动,如图3展示。在此驱动中,如图3(a)展示,一基于线之交替极性之分布在影像之一帧周期中在一荧幕内表示,以使得(例如)第一线(列)中之像素以一负极性驱动,第二线中之像素以一正极性驱动,第三列中之像素以一负极性驱动,等等。另外,在下一帧周期中,如图3(b)所示,保持交替极性分布以使得第一线中之像素以一正极性驱动,第二线中之像素以一负极性驱动,第三线中之像素以一正极性驱动,等等,但是每一列以一与先前帧中不同之极性驱动。列间交替驱动借由交替地重复驱动模式(a)及(b)达成。如图3展示之一荧幕中之空间极性反转分布本身在以上非专利文献1等中为已知的。为了在一荧幕中建构像素之此空间极性反转,在荧幕中自顶至底依次选择个别列,且举例而言,源极驱动器被供应有对应于所选列之极性的影像资料。
在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及基本技术中,以一时间序列依次选择将为相同极性之像素的列,而并非在荧幕上自顶至底依次选择每一列,且源极驱动器50遵照所选列及赋予该列之极性将相应像素资料转换为类比源极信号。电压产生电路30产生施加于具有一适合该所赋予之极性的极性的共同电极25之电压Vcom。如自图3可见,即使当帧周期变化时,奇数线中之像素也将以相同极性驱动。类似地,即使当帧周期变化时,偶数线中之像素也将以相同极性驱动。如图2展示,基本上在基本技术中,在″data″顺序上之三个奇数线之像素资料在时轴上被重置为连续线之像素资料,而三个偶数线之像素资料在时轴上被重置为连续线之像素资料(见虚线箭头及实线箭头)。因此,如在″data顺序中,各以一极性(例如,+)驱动之三个偶数线之像素资料以三线为一组以时间序列定序,接著,各以另一极性(例如,-)驱动之三个奇数线之像素资料以三线为一组以时间序列定序。应注意到,图2未展示资料序列″data″与资料序列″data之间的即时相互关系,且为了简单起见,其展示大体上被视觉辨识之重置之情况。
借由执行时间序列上之像素资料之此重置或重新排列,结果,获得自帧周期开始起具有第二(+)、第四(+)、第六n(+)、第一(-)、第三(-)、第五n(-)...之线顺序的像素资料序列data′。为执行此操作,记忆体40经受读出控制,使得该等线之影像资料如上述重新排列于时间序列上。基于锁存信号St,意即在此实例中,一具有在水平扫描周期之循环中变得有效之位准的时间信号,源极驱动器50回应有效位准之变化更新且输出来自记忆体40之一线之像素资料。
图2展示之源极信号Ssig基于重新排列之像素资料,且在源极线中之任一者处观测得。此处,作为一实例,源极信号Ssig之位准表示在整个荧幕上显示相同灰色中之位准Vd或-Vd(意即,若在一般白色液晶显示面板上执行一黑色显示,则为Vd或-Vd之最大值)。由于源极信号Ssig基于一组具有相同极性之三线之像素资料,其每三个水平扫描周期(3H)被反向一次。供应至共同电极25之电压Vcom为一对应于电路30中之驱动极性每三个水平扫描周期亦被反向一次之交替电压。源极信号Ssig在源极驱动器50中产生,以使一灰阶与交替电压相称。
闸极驱动器60执行扫描操作以启动一对应于如以上描述中所选择之线的闸极线。换言之,基于来自时序控制电路30之控制信号Gc,闸极驱动器60产生一闸极控制信号以自帧周期开始起以第二(+)、第四(+)、第六(+)、第一(-)、第三(-)、第五(-)...之线次序启动闸极线。图2以描述控制信号Gc之内容之示意性形式展示此情况,其意味著产生一闸极控制信号以启动一对应于此处展示之每一编号之闸极线。
在下一(第二)帧中,为了达成图3(b)之空间极性分布,其中极性被改变,自帧周期开始起以第二(-)、第四(-)、第六(-)、第一(+)、第三(+)、第五(+)...之线次序启动闸极线,且产生并输出个别相应源极信号。
根据上述操作,由于执行时间序列操作处理以进行时轴上一连串对像素资讯供应之处理及对将具有相同极性之线的扫描,其能增加将施加于共同电极之源极信号Ssig及电压Vcom之反转周期,从而降低频率。借此,能降低驱动能量或功率消耗,而同时保持荧幕中的驱动像素之极性反转分布,如图3展示。
然而,本发明之发明者发现在上述基本技术中在一显示之影像之质量将发生此问题,且以下描述之建构实施例借由改良基本技术以克服该等问题。第一问题为赝像(列间赝像),使得在一典型实例中,其中在整个荧幕上显示均匀灰色,在奇数列之像素与偶数列之像素之间产生一亮度差异,且相对较亮与较暗之水平条纹交替地重复出现在整个显示荧幕上。第二个问题为赝像(区块内赝像),使得在上述之相同实例中,对于由一组依次被驱动之复数个奇数线(例如,第一线、第三线及第五线)及相邻一组依次被驱动之复数个偶数线(例如,第二线、第四线及第六线)构成之每一区块(图2展示之具有6H之区块)而言,在荧幕上亮度在一区块中在垂直方向(垂直于线)上逐渐降低或提高。
由于某些效应,任一赝像大体上由待施加至像素电极之所需电位之波动造成,且吾人认为此较大地依赖于尤其经由形成于像素电极之周边装置上之电容及寄生电容的电位波动。接著,发明者进行下列分析。
图4展示在显示区域中任意选择之上下两个相邻像素电极P1及P2、其周边元件以及随其形成之电容及等效电容之示意性结构。
在显示区域中,在显示区域之水平方向上延伸之复数条闸极线及在显示区域之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复数条源极线将互相交叉排列于平面图中。像素电极被提供用于每一像素,且TFT 21被提供用于每一像素电极以将对应于待显示之像素资讯的电位个别施加至像素电极。该闸极线连接至TFT 21之闸极,且该源极线连接至TFT 21之源极。TFT 21之汲极连接至像素电极。图中展示之像素电极P1及P2在由闸极线Gy、Gy+1及Gy+2及源极线Sx及Sx+1界定之两个区域中或与该等两个区域关联之区域中形成。另外,在显示区域中,形成一用于具有一由每一像素电极形成之主要电容(CLC)的显示器之储存电容Ccs以用于每一像素,且该等储存电容由一在显示区域之水平方向上延伸之汇流排线(下文称之为一Cs线)共同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下列电容被认为主要在像素电极之周边装置上形成。
CLC:在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图1展示之电极25)之间形成之电容
Cgbnext:在像素电极与一闸极线之间形成之电容,其中该闸极线安置于用以驱动该像素电极之另一闸极线之前
Ccs:上文提及之储存电容(在像素电极与Cs线之间形成之电容)
Cs-pixelL:在像素电极与一连接至该连接至像素电极之TFT之源极的源极线(图4中像素电极之左侧之源极线)之间形成之电容
Cs-pixelR:在像素电极与一相邻源极线(图4中像素电极之右侧之源极线)(而并非上述源极线)之间形成之电容
CsdTFT:在TFT之源极与汲极之间形成之电容
Cg-pixel:在像素电极与一连接至该连接至像素电极之TFT之闸极的闸极线(图4中像素电极之下侧之闸极线)之间形成之电容
CgdTFT:在TFT之闸极与汲极之间形成之电容
Cdd:在像素电极与由一安置于用以驱动该像素电极之闸极线之前或之后的一闸极线驱动之另一(上方或下方)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
在图4中注意到,为区别有关像素电极P1之电容与有关像素电极P2之电容的下标被添加至表示上述电容之符号中,但当不需要此区别时,将适当地省略下标进行描述。
根据上述实例,如自图2中可见,自帧开始起,源极信号Ssig及共同电极信号Vcom重复一用于至少一线之具有一极性之驱动周期及一用于至少一线之具有另一极性之后继驱动周期。下文中,一对此等两个连续周期被称为一区块。换言之,对于自帧开始起之每一区块而言,该源极信号Ssig及共同电极信号Vcom具有两个极性,一个及另一个,且在该区块之前半部分中为三个或一个线延续一极性,而在区块之后半部分为三个或一个线延续另一极性。另外,在第一帧中一区块之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中界定之源极信号Ssig及共同电极信号Vcom之极性分别在第二帧中反向。Cs线被供应一具有一与在共同电极信号Vcom中相同的方式变化之位准的信号。借此,能提供具有与CLC相同功能之储存容量Cs且使保持像素资讯之能力加倍。
[对像素电极中之电位波动之见解]
图5展示如图4展示之像素电极与随其形成之各种电容之间的重写之相互关系。举例而言,像素电极P1耦接上述电容CLC、Cgbnext、Ccs、...、Cdd之一端,且此等电容之另一端被赋予个别电位VLC、Vgbnext、Vcs、...、Vdd。假设像素电极P1之电位为V1,则像素电极P1之总电荷Q1为如下:
Ql=CLC(Vl-VLC)+Cgbnext(Vl-Vgbnext)+Ccs(Vl-Vcs)+...+Cdd(Vl-Vdd)                      ...(1)
当Vdd变化为Vdd′,假设在此时像素电极P1之总电荷为Q1′,且由于Vdd之此变化,像素电极P1之电位变化为V1′,下式判定Q1′:
Ql′=CLC(Vl′-VLC)+Cgbnext(Vl′-Vgbnext)+Ccs(Vl′-Vcs)+...+Cdd(Vl′-Vdd′)  ...(2)
自电荷守恒定律可知,Q1′=Q1且Q1′-Q1=0。因此,自以上两个等式导出下列等式:
(CLC+Cgbnext+Ccs+...+Cdd)(Vl′-Vl)+Cdd(Vdd-Vdd′)=0     ...(3)
因此,当Cdd之端电位Vdd变化为Vdd′时,像素电极P1中之电位波动Vl′-Vl如下:
Vl′-Vl={Cdd/(CLC+Cgbnext+Ccs+...+Cdd)}×(Vdd′-Vdd)    ...(4)
此处,假设Ctotal=CLC+Cgbnext+Ccs+...+Cdd,电压损耗为Vloss且V1 ′=V1-Vloss,其中Vl′-Vl为一像素电极P1中由于Vdd至Vdd′之变化而相对于一所要电压V1之波动,则
Vloss=-(Vl′-Vl)=(Cdd/Ctotal)×(Vdd-Vdd′)             ...(5)
因此,基于对应于干扰电位波动之Vdd-Vdd′,像素电极P1受到之电压损耗借由将Vdd-Vdd′乘以一具有干扰电位波动之电容(Cdd)的值与耦接至像素电极P1之电容之总值(Ctotal)之比率(Cdd/Ctotal)获得。关于可具有干扰电位波动之其它电容的像素电极上之任何电压损耗可以相同方式获得。
应注意到,由于上下两个相邻像素电极实际上为相邻像素电极中之一像素电极Cdd′而存在,意即当考虑一像素电极如何在相邻像素电极下由电位波动影响时,应考虑2Cdd。因此,以上等式(5)重写为如下:
Vloss=-(Vl′-Vl)=(2Cdd/Ctotal)×(Vdd-Vdd′)    ...(6)
[关于Cdd之效应之考虑]
在图2之基本技术之实例中,采用此在一区块中先驱动偶数线之像素且其后驱动奇数线之像素的模式。驱动一像素意味著施加一对应于待显示之像素资讯的电位至该像素之像素电极。对于(多个)像素之驱动而言,下文将使用诸如在(多个)像素、(多个)像素电极或一线中写入资讯或执行其写入之表达或其大致等效表达。换言之,在基本技术中,在一区块中,像素资讯首先写入偶数线中,且接著写入奇数线中。由于在该区块中偶数线与奇数线空间上彼此相邻,所以在一区块中首先执行写入之线(下文称之为先被写入之线,例如第二线、第四线及第六线)的像素电极受Cdd之一端处由写入随后执行写入之线(下文称之为后来被写入之线,例如第一线、第三线及第五线)中造成之电位波动影响,且该影响状态一直持续到先被写入之线在下一帧中被重写为止,因此其几乎持续一帧。对于先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而言,干扰电位波动由施加于上下相邻之后来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的电位Vd至-Vd之变化(见图2)造成,且引起经由Cdd之先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中之电位波动。
因此,根据以上等式(6),在先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中发生之电压损耗Vloss_Cdd_F为:
Vloss _ Cdd _ F = 2 Cdd Ctotal × { Vd - ( -Vd ) } . . . ( 7 )
同时,后来被写入之线(第一线、第三线、第五线等)保持其所需状态,其中后来被写入之线已被写入直至先被写入之线(第二线、第四线及第六线等)在下一帧中被重新写入为止,意即持续几乎一帧。当区块中之相邻先被写入之线在下一帧中在区块之前半部分中被写入时,后来被写入之线遭受Cdd之一端处由于先被写入之线之写入而引起之电位波动的影响,但新像素资讯立即在区块之后半部分中被写入后来被写入之线中,且因此此等影响为可忽略的。
因此,在后来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中发生之电压损耗Vloss_Cdd_L如下:
Vloss_Cdd_L=0                                 ...(8)
[关于CsbpixelL/R及CsdTFT之效应之考虑]
如图2所示,当区块之前半部分变化为区块之后半部分时,源极线之电位自Vd变化为-Vd,且当区块之后半部分变化为区块之前半部分时,源极线之电位自-Vd变化为Vd。换言之,源极线之电位每半区块反转一次。由于源极线用于所有列的写入,所以资讯已被写入之某一线之像素电极遭受CsbpixelL、CsbpixelR及CsdTFT之端处由源极线中的电位反转造成之电位波动的影响,直至在下一帧中被重新写入(更新)为止。某一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受影响的程度视具有与此线之极性不同之极性的电位施加至其它线之源极线直至更新此线为止的次数,意即反转极性驱动次数而定。另外,仅考虑反转极性驱动次数的原因在于:当具有与线相同极性之电位施加至用于其它线之源极线时,在具有波动的像素电极之电位与共同电极与源极线之间的电位差之间的差较小,且在此情况下,在像素电极中传输之电荷被认为甚少。
参照图6以考虑此方面。图6以表之形式展示一根据与如图2的实例中之相同基本技术之第一帧与第二帧两者的驱动方式。在左端之列编号1至32表示空间上安置于显示区域中之线编号,每一半区块之线编号在上端表示,一半区块及一区块以一时间序列以垂直地展示为″2、4、6″、″1、3、5″、″8、10、12″、...(如图中自左至右观测)之半区块的次序变化,且按照在一半区块中自顶至底表示之线编号理解线选择次序。一极性驱动周期之前半区块与另一极性驱动周期之后半区块之间的边界由一虚线展示,且区块之间的边界由实线展示。表中对应于所选线之栏位对应于任一驱动电极以不同类型之影线画出,因此可视觉辨知所选列空间上定位于何处及该等列以何种极性被驱动。
首先考虑源极线之电位波动对先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之影响。在此实例中先被写入之线为一偶数线。参照图6,作为一典型实例,其中一半区块″14、16、18″具有偶数线作为元素,且在一半区块基础上考虑,对于此半区块而言,当诸如后继半区块″13、15、17″之具有奇数线作为元素的半区块之线被写时,一具有反转极性之电位被施加至源极线,且当具有其它偶数列作为元素之半区块之线被写时,一具有相同极性之电位被施加至源极线。图6用字母″I″及″S″说明此等状态,且了解到在六个半区块中执行反转极性驱动直至相同半区块″14、16、18″出现在第二帧中为止(意即,直至此半区块之线被更新为止)。在该等半区块中,在一帧中最后半区块仅包括一线,以使得反转极性驱动次数对应自5×3+1×1=16之十六个线。此数目等于显示器中使用的所有线之数目(在本实例中为32)之一半。然而,所有线之数目通常不局限于偶数,Int(N/2)之值被认为系反转极性驱动次数,其中所有线之数目被假设为N。本文使用之函数Int()将仅仅导出引数之整数部分作为答案。
此计算为了获得在一自紧接第一帧之半区块之后至紧临第二帧之相同半区块之前的周期Qf期间内(如图6展示)在一半区块基础上之反转极性驱动次数,且为了获得精确次数,进一步考虑了第二帧中之半区块中更新时之驱动情况。在第二帧中之半区块之第14、16及18线之个别像素电极依次被供应有一与第一帧中源极线之极性不同之极性的电位。在第二帧之半区块中,第14线首先被写入反转极性(-),且此时第16及18线仍具有相同极性。此状态在图7中展示。对于第14线而言,此写入意味著更新,意即写入新的像素资讯,因此所要电位被施加至相应像素电极,借此未在此像素电极中导致任何电位误差。然而,在此点上,由于首先使得第14线具有反转极性之事实,第16线及第18线比第14线受更多一次施加具有反转极性之电位的影响。
此后,如图8展示,第16线被写入反转极性(-),但此时第18线仍具有相同极性。在此点上,第16线的确被更新且不遭受任何电位误差。然而,在此点上,第18线比第14线受多两次的施加具有相反极性之电位的影响,且归因于较早使得第16线具有反转极性之事实,其比16线受多一次的施加之影响。
因此,如图9所示,在三个线中,于反转极性驱动次数中产生差异,直至第18线被写入与在第一帧中相反之极性(-)且完成半区块之更新为止(意即在半区块之更新周期期间)。最后,在上文提及之周期Qf中,相反极性驱动次数在第14线中未变化,但是一及二应分别被加至第16线及第18线上之反转极性驱动次数。当L表示半区块内一线被选择之回数时,反转极性驱动次数增加了L-1。
根据上述考虑,在先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中发生之电压损耗Vloss_Csb_F为:
Vloss _ Csb _ F = 1 N { ( L - 1 ) × Csbpixel Ctotal + Int ( N 2 ) × Csbpixel Ctotal } × { Vd - ( -Vd ) } . . . ( 9 )
此外,Csbpixel=Cs-pixelL+Cs-pixelR+CsdTFT成立,且在等式中乘以1/N的原因在于反转极性驱动次数经处理成为其在反转极性驱动之条件下之机率。
接著考虑源极线之电位波动对后来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之影响。在本实例中,后来被写入之线为一奇数线。参照图6,且作为一典型实例,其中一半区块″1、3、5″现具有奇数线作为元素,对于此半区块而言,当诸如后继之具有偶数线之半区块″8、10、12″作为元素之半区块的线而被写入时,一具有反转极性之电位被施加至源极线,且当具有其它奇数线作为元素之半区块的线而被写入时,一具有相同极性之电位被施加至源极线。以如上述之相同方式,了解到在五个半区块上执行反转极性驱动,直至在第二帧中相同半区块″1、3、5″被更新为止。在该等半区块之间,由于帧中之最后半区块仅包括一线,反转极性驱动次数对应于自4×3+1×1=13之13个线。此数目比在″先被写入之线″之情况下小3。此系因为在第二帧中,所有像素以其相对于第一帧中之此等极性之变化的极性驱动,且如图6展示,一自紧接第一帧中之半区块之后至紧临第二帧中之相同半区块之前的周期Q1中,第二帧具有一相同极性之驱动状态之开端。因此,假设M为在一半区块中之线之数目(然而,不包括在帧中最后区块之例外),在周期Q1中,Int(N/2-M)之值被认为系反转极性驱动次数。
接著,以如上述之相同方式,考虑获得之精确次数为在第二帧中在半区块的更新周期期间内三个线之间反转极性驱动次数之差异。至于差异,L类似地被用于表示在半区块中一线被选择之回数。
根据上述考虑,在后来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中发生之电压损耗Vloss_Csb_L被估计如下:
Vloss _ Csb _ L = 1 N { ( L - 1 ) × Csbpixel Ctotal + Int ( N 2 -M ) × Csbpixel Ctotal } × { Vd - ( -Vd ) } . . . ( 10 )
[对Cgb-pixel、CgdTFT及Cgbnext之影响之考虑]
闸极线之电位基本上在一关闭TFT之位准与另一接通TFT之位准之间变化。如自图2提示,待供应至闸极线之闸极信号被启动,意即在1H之周期内变为接通位准,且在此短时期之接通位准过渡后,闸极信号以直流电压方式继续一关闭位准且持续一较长时间直至后继帧中之相应时间为止。同时,由于像素电压之参考电位为共同电极电位,所以在考虑可能由一直流(DC)电压在像素电极中造成偏离所需电位之电位波动的干扰电位波动时应考虑施加至共同电极之电位之波动。换言之,考虑到对应于共同电极之电位在Vc与0之间的变化波动的闸极线之电位,假设在共同电极电位之每个反向周期(本实施例中为3H)内闸极线在Vc/2与-Vc/2之间反转变化。闸极线经由Cgb-pixel、CgdTFT及Cgbnext耦接至像素电极。因此,在某一线一旦被写后,归因于闸极线之电位反转,线之像素电极遭受Cgb-pixel、CgdTFT及Cgbnext的端处之电位波动之影响,直至该线在下一帧中被重新写入为止。已被写之一线受影响之程度主要视在一线被写时自共同电极施加具有与共同电极不同之极性的电位直至更新此线为止之次数而定。
此次数与上述反转极性驱动次数之数目相同,且以此相同方式,考虑到其它方面,在先被写入之线及后来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中由闸极线之电位波动引发之电压损耗Vloss_Csb_F及Vloss_Csb_L分别为:
Vloss _ Cgb _ F = 1 N { ( L-1 ) × Cgbpixel + Cgbnext Ctotal + Int ( N 2 ) × Cgbpixel+Cgbnext Ctotal } ×Vc . . . ( 11 )
Vloss _ Cgb _ L = 1 N { ( L-1 ) × Cgbpixel + Cgbnext Ctotal + Int ( N 2 -M ) × Cgbpixel + Cgbnext Ctotal } ×Vc... ( 12 )
其中,每一等式中相乘之Vc为Vc/2-(-Vc/2)之结果。
自上述考虑,先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及后来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在偏离所要电压Vc波动后,最终汇聚至之电压Vactual_F及Vactual_L分别为:
Vactual _ F
=Vd-Vloss_Cdd_F-Vloss_Csb_F-Vloss_Cgb_F
= Vd - 2 Cdd Ctotal ×2Vd- 1 N { ( L-1 ) × Csbpixel Ctotal + Int ( N 2 ) × Csbpixel Ctotal } ×2Vd
- 1 N { ( L-1 ) × Cgbpixel + Cgbnext Ctotal + Int ( N 2 ) × Cgbpixel + Cgbnext Ctotal } × Vc . . . ( 13 )
Vactual _ L
= Vd - Vloss _ Cdd _ L - Vloss _ Csb _ L - Vloss _ Cgb _ L
= Vd - 1 N { ( L-1 ) × Csbpixel Ctotal + Int ( N 2 -M ) × Csbpixel ctotal } ×2Vd
- 1 N { ( L-1 ) × Cgbpixel + Cgbnext Ctotal + Int ( N 2 -M ) × Cgbpixel + Cgbnext Ctotal } × Vc . . . ( 14 )
[赝像之原因]
1.列间赝像
上述等式(13)及(14)分别表示先被写入之线及后来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之实际电压,且当其值之间具有一差时,该差展示线之间的亮度差,意即线间赝像。当该差为Vloss(LbyL)时,下列等式保持为:
Vloxx ( LbyL )
= Vactual _ F - Vactual _ L
= 2 Cdd Ctotal ×2Vd+ 1 N { Int ( N 2 ) - Int ( N 2 -M ) } × ( Csbptxel Ctotal × 2 Vd + Cgbpixel+Cgbnext Ctotal ×Vc ) . . . ( 15 )
如自上述等式(7)及(8)可见,先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之电位波动大于后来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之电位波动。因此,甚至试图以相同亮度位准显示,在先被写入之线之像素与后来被写入之线之像素之间的显示之亮度位准中产生一差,且在整个荧幕上显示灰色之情况下,先被写入之线之像素将比后来被写入之线之像素更亮。先被写入之线之像素电极之电位波动相对较大之此事实亦可自等式(9)与(10)之间的关系及等式(11)与(12)之间的关系中了解到。此系因为等式(10)及(12)中之因子Int(N/2-M)之值显然小于等式(9)及(11)中之相应因子之值,且由等式(10)及(12)获得之值分别小于由等式(9)及(11)获得之值。
因此,在根据基本技术之交替驱动中,此模式显示对于每一线产生一亮度差异以试图在荧幕之整个区域上以相同亮度位准显示。图10中由一实线描述之特征展示此情况,且该等先被写入之线(偶数线)展示与该等后来被写入之线(奇数线)相比,与所要亮度(对应于Vd之亮度)更为不同之亮度。
2.区块内赝像
区块内赝像由一对应于一区块在线之显示的影像中产生亮度变化且对于每一区块产生此等亮度变化之因子造成。此因子在以上等式(13)及(14)中被认为系(L-1)。换言之,L表示在一区块中一线被选择之回数,且随L之数目增加(意即,随后来一线被写),在两个等式中电压更加偏离所要电压Vd。
更具体言之,一表示一区块中亮度变化数量之分量对应于一对应一关于等式(13)及(14)中之(L-1)的因子的电压波动,且被假设为Vloss(Block)。Vloss(Block)如下:
Vloss ( Block )
= 1 N { ( L-1 ) × Csbpixel Ctotal } × 2 Vd + 1 N { ( L-1 ) × Cgbpixel + Cgbnext Ctotal } × Vc . . . ( 16 )
因此,在根据基本技术之交替驱动(图6)中,在荧幕之整个区域上以相同亮度位准显示的情况下,即使当图10展示之线间赝像分量被移除,也发生此亮度变化,即对于相对于一系列该等线之每一区块而言,亮度自最小值逐渐增加至最大值,如图11展示。自此图中了解到,试图以相同亮度显示所有线,随后在一区块中选择之线具有更高之亮度,且在本实施例之连续增加之线选择中,在区块基础上荧幕上亮度空间上在垂直方向上逐渐增加。
解决线间赝像之技术本身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案第2001-108964号中被描述。在此习知技术中,源极线预先对应于图10展示之高低交替位准之模式被供应有(例如)偏压,或者偏压在一信号上被多路传输,以供应至源极线,线之间的电位差借此被消除以解决赝像。
注意到,线间赝像及区块内赝像被组合,且出现组合赝像,且本发明意欲消除组合之赝像以及每一赝像。实施例1-3提供防止线间赝像而不依赖于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案第2001-108964号中描述之技术的措施,且实施例4-9提供使用实施例1-3之特征防止区块内赝像之措施。实施例4-9同时提供防止实施例1-3之线间赝像之措施,但此措施可由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案第2001-108964号描述之反线间赝像措施代替。另外,实施例4-9之特定技术本身可被建构,而无关于反线间赝像措施之存在或不存。以下将具体描述根据基于上述考虑建构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将参照图12描述一防止线间赝像之措施之实施例。
图12说明由定址电路10根据本实施例以与图2相同之方式执行之交替驱动方式。在第一帧中之线选择次序及极性施加形式与在图2中的基本技术之实例中的相同,但是在第二帧中的与此不同。更具体言之,尽管在图2中相同线选择次序使用在第一帧与第二帧中,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帧中之先被写入之线变化为第二帧中之后来被写入之线。如自图12中可见,在第一帧中,在起始区块中第一线、第三线及第五线在第二线、第四线及第六线之后来被选择。同时,在第二帧中,在起始区块中第二线、第四线及第六线在第一线、第三线及第五线之后来被选择。在其它区块中,如在前述中,在第一帧中偶数线为先被写入之线且奇数线为后来被写入之线,但相反地,在第二帧中奇数线为先被写入之线且偶数线为后来被写入之线。换言之,在第二帧中,第一帧中之区块中之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在反转次序中。
以此方式,在第一帧中造成相对较大电压损耗之先被写入之线被处理为第二帧中具有较小电压损耗之后来被写入之线,所以此关系在第一帧与第二帧之间被提供以使得由每一线之电压损耗之间的差异造成之亮度差异被消除,且因此能降低由总电压损耗中之差异造成之视觉故障。对于第一帧中之后来被写入之线而言,由于具有反转关系,所以由电压损耗中之差异造成之视觉故障类似地被消除。
因此,在显示灰色中,第一帧通常具有一如图10展示之亮度模式之影像,而第二帧具有如图13展示之反转亮度模式之影像,借此每一线之平均显示亮度大体上相同,且其能消除线间赝像。
图14以与图6中相同表格式说明根据本实施例之操作方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将改良实施例1。在实施例1中,每当帧被切换时,先被写入之线及后来被写入之线交换。然而,自图14展示之内容回顾,已证实在某一部分中降低电压损耗之效用系不足的。
请注意在第二帧中之第六线及第七线上,第六线作为一后来被写入之线被驱动,而第七线相继作为一先被写入之线被驱动。在此点上,由于第六线邻接第七线,第六线在第七线被书写时受到影响。换言之,由于第七线之像素电极经由Cdd耦接第六线之像素电极,施加至第六线之像素电极之所要电压由第七线之写入改变。第六线被处理为一后来被写入之线之理由在于在第一帧中将第六线处理为一先被写入之线造成一较大电压损耗,所以第六线应在第二帧中被处理为一具有较小电压损耗之后来被写入之线。尽管如此,归因于相邻第七线之写入,第六线亦在第二帧中遭受较大电压损耗。因此,第六线之像素电极在任一帧中造成一较大电压损耗,且存在对应于第六线之像素使局部显示具有极为不同亮度的风险。此方面同样发生于第12线与第13线、第18线与第19线、第24线与第25线、以及第30线与第31线。
本实施例将采取防止此方面之措施,且图15说明操作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第六线之时序在第二帧中移位。更具体言之,第六线未在第二帧中之起始区块中被选择,而在后继区块中选择,且在选择第六线后,第六线随后之偶数线随后来被选择。因此,在第二帧中在起始区块之后半部分中仅仅选择两线。
以此方式,在具有相对较小之电压损耗之条件或环境下,在第一帧中被处理为先被写入之线之所有线被处理为后来被写入之线,因此能解决上述电压损耗局部加倍之问题。
作为用于解决相同问题之方法,图15中之实例可被修改,如图16展示。图16展示该修改,其中在第二帧中之起始区块之后半部分中第一后来被写入之线(偶数线)之选择时序部分被处理为一虚设(D),且后继之后来被写入之线遵照指定数目被依次指派至每一区块。举例而言,一辅助线被提供为与有效显示区外部之一位置中之第一线相邻,且辅助线在选择第五线后来被选择且以一预定极性驱动。在此实例中,辅助线邻接在第二帧中以正极性驱动之第一线,因此由于要均匀提供电压损耗而意欲其由负极性驱动。
或者,一线的一时间间隔仅仅提供于第五线之选择时序与第二线之选择时序之间,借以提供等效于使用辅助线之操作的操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将进一步改良实施例1及2,且首先将参照图17描写此改良。
图17展示根据实施例1之操作中跨越第一帧及第二帧之线之极性之分布。指派至该等栏位之″+″及″-″分别表示正极性驱动及负极性驱动,画影线之栏位表示在其时序处极性被反向,且驱动以在栏位中展示之极性起始。
除极性反向发生之画影线之栏位或状态之外,为每一线检查在第一帧及第二帧中具有正极性的线周期(H)之数目及具有负极性的线周期(H)之数目,且在图17之右端处获得结果值。对于第一线而言,具有″+″之线周期包括十个包含三个线之半区块、两个包含一线之半区块及两个属于正驱动第一线属于之半区块的线(第二帧中之第三线及第五线),因此对应于34H=3×10+1×2+2。具有″-″之线周期包括八个包含三个线之半区块、两个包含一线之半区块、及两个属于负驱动第一线属于之半区块的线(第一帧中之第三线及第五线),  因此对应于28H=3×8+1×2+2。因此,在第一帧及第二帧中第一线具有具有正驱动状态之34H及具有负驱动状态之28H,且线周期之数目之差Δ为6H。因此,了解到正驱动状态比负驱动状态多存在6H。借由在第二线及后继线上执行相同计算,在所有线上可发现驱动极性之偏差。
自图17之右端处展示之值了解到在第一帧及第二帧中在任何线上正驱动状态为主要的,且可发现正极性自预定参考电压之偏差。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借由交替重复第一帧及第二帧来执行影像显示操作,当持续此操作时,此趋势(电压偏移)持续使得每一线及最终整个显示区接近一偏离参考电压之具有正极性的不可忽视之值,借此结果一DC电压被施加至液晶,且不利地产生调节共同电极信号之电压值的需求且/或显示之灰阶之中心可被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帧及第四帧被添加至驱动方式以解决此问题,且图18说明合成驱动方式。
图18说明图17(图14)中之第一帧及第二帧随后之第三帧及第四帧之驱动方式,且本实施例针对于第一帧至第四帧之连续重复。以此驱动方式,图17中之第二帧中之线选择次序被保持具有在第三帧中被反转之驱动极性,且在图17中第一帧中之线选择次序被保持具有在第四帧中被反转之驱动极性。
图18亦在其右端展示表示极性之偏差之每一值。了解到,相对于图17展示之对应值,此等值在″+″及″-″上反向,且(之值之符号与图17中之符号反转。因此,当对于每一线将图18中之(之值与图17中之相应值相加时,所有和正好为零。因此,借由在第一帧及第二帧后使用第三帧及第四帧,且使用第四帧重复执行影像显示操作,能建构驱动而无电压偏移且能避免上述问题。
(其它形式)
图19及图20展示为相同目的构成之本实施例之其它形式。此形式基于图15展示之实施例2,其中图19(图15)展示之第一帧及第二帧之后为图20展示之第三帧及第四帧,且第一帧至第四帧依次被重复。接著,在第三帧中,图19中之第二帧中之线选择次序被保持具有被反转之驱动极性。在第四帧中,图19之第一帧中之线选择次序被保持具有被反转之驱动极性。
在此形式中,举例而言,在第一帧及第二帧中第六线具有一特定导出值(=12,而在第三帧及第四帧中具有一值(=-12。因此,当图19中之(之值与图20中之相应值相加时,所有和亦正好为零。因此,亦在此形式中,借由依次重复第一帧至第四帧,能获得如上文提及之形式中之相同效果及优势。
注意到,同样重要地,显然能基于图16展示之实例制作一具有第三帧及第四帧之构造。另外,第三帧具有与第二帧相同之线选择次序及对于第二帧反转之驱动极性,而第四帧具有与第一相同之线选择次序及对于第一帧反转之驱动极性。然而,如图17及图19展示在第一帧及第二帧中,需要将具有反向模式之帧添加至驱动极性之分布模式。更具体言之,第四帧可具有与第二帧相同之线选择次序及对于第二帧反转之驱动极性,而第三帧具有与第一帧相同之线选择次序及对于第一帧反转之驱动极性,或者第一帧及第二帧交替重复持续一第一预定长度之周期,且此后,合适之第三帧及第四帧交替重复持续相同预定长度之周期。
因此,借由提供具有偏差之额外帧以消除每一线之第一帧及第二帧中之驱动极性的偏差,能建构驱动而无电压偏移,且能避免上述问题。
[实施例4]
反区块内赝像措施之实施例中之一者将执行驱动以在整个荧幕上显示特定灰色中提供如图21展示之亮度变化。借由如图11展示之基本技术驱动获得之亮度变化在自正峰值至负峰值之区块之间(例如,在第六线与第七线之间)的亮度上提供一显著变化。借由减少此亮度变化且自正峰值及负峰值逐渐改变亮度(如图21展示),区块内赝像变得较为不可见。
图22说明一根据基于上述概念构成之本实施例的驱动方式。以与图6等相同之方式描述图22。基于先前考虑,即在一区块中后来被选择之线在显示所有具有相同亮度之线中具有更高之亮度(见图11),本实施例将打破如图15中在所有区块中以升序选择线之此规则,且对于每一区块而言,在升序与降序之间切换线选择次序以提供亮度变化,如图21。
更具体言之,如图22展示,在第一区块中沿向下箭头升序选择线,而在第二区块中沿向上箭头降序选择线,且自此时起,升序与降序交替重复持续每一区块。以此方式,一空间上更接近在一区块中稍后来被选择之线的线在后继区块中稍后来被选择,而一空间上更接近在一区块中较早被选择之线的线在后继区块中较早被选择。因此,能选择在区块之间具有一较小亮度差异之相邻线,结果,能获得如图21展示之亮度变化特征。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在区块中之线选择次序为升序或降序,但可能在一区块中之先前半区块具有升序及降序中之一者,而后继半区块具有另一者。
注意到,亦在本实施例中,能添加适合之第三帧及第四帧或任何必需额外帧以采取防止如先前描述之电压偏移之措施,且此情况导致一更有效形式。此方面同样发生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5]
反区块内赝像措施之另一实施例将执行驱动以在整个荧幕上显示特定灰色中提供如图23展示之亮度变化。第一帧具有图23中一实线展示之亮度变化(与图11相同),而第二帧具有图中虚线展示之另一亮度变化。判定第一帧中具有最小亮度值之线在第二帧中具有最大值,且第一帧中具有最大亮度值之线在第二帧中具有最小值。另外,第二帧中之亮度变化被判定具有一倾斜,以使得值自最大值逐渐减少至最小值,与第一帧相反。借由此做法,能使区块内赝像较为不可见。
图24说明一根据基于上文提及之概念构成之本实施例的驱动方式。本实施例亦基于先前考虑,即一区块中后来选择之线在显示所有具有相同亮度之线中提供较高亮度(见图11)。如图24所示,如在图14中在第一帧中之所有区块中升序选择线(实施例1),而在第二帧中在所有区块中降序选择线。以此方式,第一帧中具有最大亮度及最小亮度之线分别在第二帧中具有最小亮度及最大亮度,而在第一帧中自最小亮度至最大亮度之倾斜在第二帧中可被变化为自最大亮度至最小亮度之倾斜,结果,能获得如图23之亮度变化特征。
[实施例6]
反区块内赝像措施之另一实施例将执行驱动以在整个荧幕上显示灰色中提供如图25显示之亮度变化。第一帧具有图25之实线展示之亮度变化(与图21相同),而第二帧具有图中一虚线展示之另一亮度变化。此处意欲大体上随每一帧反转图21展示之亮度变化模式,判定在第一帧中具有最小亮度之线在第二帧中具有最大值,且在第一帧中具有最大亮度之线在第二帧中具有最小值。另外,在第一帧中之亮度变化与第二帧中之亮度变化被判定,所以在帧之间的相应线中倾斜被反转。以此方式,比起以图21描述之方式,其能使区块内赝像更为不可见。
图26说明一根据基于上文提及之概念构成之本实施例的驱动方式。本实施例亦基于先前描述之考虑,即在一区块中在显示所有具有相同亮度之线中后来被选择之线提供较高亮度(见图11)。如图26展示,如图22(实施例4)在第一帧中线选择次序随每一区块在升序与降序之间切换,而升序及降序在第二帧中被反转。以此方式,结果,能获得如图25之亮度变化特征。
[实施例7]
又一实施例将执行驱动以在整个荧幕上在显示灰色中提供如图27展示之亮度变化。第一帧具有由图27中之实线展示之亮度变化(与图11中相同),而第二帧具有由图中虚线展示之另一亮度变化。此处,第二帧以移位图11中之亮度变化模式之形式被判定,所以一恰好在第一帧中具有最小亮度值之线与具有最大值之线之间的中央之线在第二帧中具有最大值。以此方式,比起图11中描述之方式,其能使区块内赝像更为不可见。
图28说明一根据本实施例来建构前述之驱动方式。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一帧及第二帧中,皆如图15(实施例2)在所有区块中升序选择线,而第二帧为有特点的。更具体言之,由于包含三个奇数(先被写)线及三个偶数(后来被写)线之区块结构被破坏,所以第二帧之起始区块包含两个奇数线及一个偶数线。换言之,起始区块并非具有六线,而具有其一半-三线。以此方式,构成下个区块之线的选择模式被移位,且能自下一区块展示亮度之峰值。结果,能获得如图27展示之亮度变化特征。
[实施例8]
此外,一实施例可能执行驱动以在整个荧幕上显示特定灰色中提供如图29展示之亮度变化。第一帧具有由图29中之实线展示之亮度变化(与图21中相同),而第二帧具有由图中之虚线展示之另一亮度变化。此处,亮度变化模式借由移位图21中之模式判定,所以大体上在第二帧中在一具有最小亮度值之线与一具有最大值之线之间的中央处之线具有最大值。以此方式,比起以图21描述之方式,其可能使区块内赝像更为不可见。
图30说明一根据本实施例来建构前述之驱动方式。虽然本实施例基于图22中之实施例4,但意欲在具有降序之线选择的第二帧中形成起始区块且减少在起始区块中选择之线数目以建构上述亮度变化模式的移位。接著,在后继区块中,如图22展示以升序及降序交替执行线选择。因此,可能获得如图29展示之亮度变化特征。
[实施例9]
另外,一实施例可能执行驱动以在整个荧幕上在展示特定灰色中提供如图31中展示之亮度变化。第一帧具有由图31之实线展示之亮度变化(与图11相同),而第二帧具有由图中之虚线展示之另一亮度变化。此处,在第一帧中亮度变化之周期与第二帧中之亮度变化之周期不同,且亮度变化之倾斜被判定为在第一帧与第二帧之间反转。以此方式,比起以图11描述之方式,其能使区块内赝像更为不可见。
图32说明一根据本实施例来建构前述之驱动方式。本实施例基于图24中之实施例5,且在第二帧中每一区块由两个奇数线(先被写入之线)及两个偶数线(后来被写入之线)组成,而对于每一区块线选择被设置为降序。因此,能获得如图31展示之亮度变化特征。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帧及第二帧中之赝像在一影像中颤动,能降低每一赝像之可见度。
为阐明比图31及图32之实例中较不明确之第一帧及第二帧之间的亮度变化模式之倾斜之关系,在图33及图34中展示另一实例,其以相同思想构成。在此实例中,每一区块在第一帧中包含十二个线,而在第二帧中包含八个线。
应注意,上述实施例及修改能进一步被变化且/或被修改。举例而言,图3展示之交替驱动模式可被变化为图35展示之逐点交替模式。另外,实例已在上文中被描述,即在第一帧中之起始区块中首先被选择之线为一以正极性驱动之偶数线。然而,此线可以负极性驱动或为一奇数线。此外,帧周期、区块周期及在一半区块中被选择之线之数目自然不局限于实例中描述之数目。
此外,当建构上述实施例时,作为列驱动构件之闸极驱动器60与液晶显示面板20之间的一连接方式较佳地如下设计。
图36示意性展示闸极驱动器60之配置及该配置与面板20之闸极线之间的关系。在图36中,闸极驱动器60包含一移位-暂存器61及一用于重新指派移位-暂存器之输出的切换区62。移位-暂存器61包含自一前端单元暂存器611至一尾端暂存器6132串联之复数个单元暂存器(611-6132)。在移位-暂存器61中,对于每一水平扫描周期,前端暂存器611之侧的一单元暂存器的一有效输出(意即一高压输出)依次移位至尾端单元暂存器6132之侧的一单元暂存器,而有效输出使得显示面板20之列电极起作用。
借助于一切换区62,单元暂存器之输出分别以上文提及之实施例中依次移位操作导致实现列电极选择次序的方式连接至显示面板20之列电极。例如在图12之实施例中,在第一帧中以此次序选择第二线、第四线、第一线、第三线及第五线...,同时第一单元暂存器、第二单元暂存器、第三单元暂存器、第四单元暂存器、第五单元暂存器及第六单元暂存器...之输出分别个别连接至该等线,如图中实线箭头之接线展示。另外,在第二帧中以此次序选择第一线、第三线、第五线、第二线、第四线及第六线...,同时第一单元暂存器、第二单元暂存器、第三单元暂存器、第四单元暂存器、第五单元暂存器及第六单元暂存器...之输出分别个别连接至该等线,如图中虚线箭头之接线展示。
借由此做法,能根据以上实施例仅借由习知地自其一端侧至另一端侧进行移位暂存器之依次移位操作使闸极线以所要次序起作用。此可防止闸极驱动器60之内部结构之必需复杂化从而减轻赝像。
注意到,切换区62可由一熟知类比开关阵线建构。或者,当线选择模式未随每一帧切换时,切换区62为不必要的,且其足以由适合所要选择次序之接线直接连接移位-暂存器61之输出至列电极。
另外,虽然意欲以上实例提供切换区62以在第一帧与第二帧之间切换移位-暂存器61之输出与闸极线之连接方式,但可代替地采用为第一帧提供一移位-暂存器及为第二帧提供另一移位-暂存器之配置,且该等移位-暂存器中之每一者固定不变地以相应方式连接至闸极线,其中移位-暂存器中之任一者被作用,但在与该者关联之帧周期内另一者失去作用。
此外,在上文提及之实施例中之每一者中,已描述用于液晶显示器装置中之矩阵定址电路,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且可用于适合任何显示器装置直至其使用如本文描述之矩阵定址电路。
上文已描述根据本发明之代表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且熟知此项技术者在附加之申请专利范围之范畴内可发现各种改良。
10      矩阵定址电路
20      液晶显示面板
21      薄膜电晶体(TFT)
23      像素电极
25      共同电极
30      时序控制及电压产生电路
40      记忆体
50      源极驱动器
60      闸极驱动器
P1,P2  像素电极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交替驱动矩阵排列之像素之矩阵定址方法,其中:
使在一显示荧幕之一水平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列电极对待显示之影像的每一水平扫描周期选择性地作用;
在该显示荧幕之一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行电极被供应回应于该影像且对应于该水平扫描周期之个别像素电压,且同时该等像素电压具有对该等影像之每一帧周期交替之极性;
在该帧周期内,于一显示区域中,该等像素电压具有空间上在该垂直方向上交替之极性;
该等影像之该帧周期系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复数个区块周期而形成,该等区块周期各包含一第一半区块及一第二半区块,该第一半区块为一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一极性之该等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该第二半区块为一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另一极性之该等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且
使该相应之列电极与用于该等列电极之该等像素电压之该等施加时序中之每一者同步作用,其中在该第一半区块中,选择在该显示荧幕上排列次序中之偶数列电极及奇数列电极中之列电极;在第二半区块中,选择空间上邻接该等列电极之其它列电极;使在一帧周期期间,于该第一半区块中之一列电极选择次序及在该第二半区块中之一列电极选择次序,分别与在另一帧周期期间,于相应半区块中之次序不同,以减轻基于区块周期之视觉赝像。
2.如权利要求1之方法,其中一列电极选择次序在一帧周期中之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与该另一帧周期中之该等相应半区块之间反转。
3.如权利要求2之方法,其中在至少两个帧周期中具有:一区块周期,其中在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升序的;及一对应于该区块周期的区块周期,其中在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降序的。
4.如权利要求3之方法,其中在一帧周期中,仅使用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被设置为升序之区块周期者,且在另一帧周期中,仅使用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被设置为降序之区块周期者。
5.一种用于交替地驱动矩阵排列之像素之矩阵定址方法,其中:
使在一显示荧幕之一水平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列电极对待显示之影像的每一水平扫描周期选择性地作用;
在该显示荧幕之一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行电极被供应回应于该影像且对应于该水平扫描周期之个别像素电压,且同时该等像素电压具有对该等影像之每一帧周期交替之极性;
在该帧周期内,于一显示区域中,该等像素电压具有空间上在该垂直方向上交替之极性;
该等影像之该帧周期系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复数个区块周期而形成,该等区块周期各包含一第一半区块及一第二半区块,该等第一半区块为一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一极性之该等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该第二半区块为一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使得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另一极性之该等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且
使该相应之列电极与用于该等列电极之该等像素电压之该等施加时序之每一者同步作用,其中在该第一半区块中,选择在该显示荧幕上排列次序中之偶数列电极及奇数列电极中之列电极;在第二半区块中,选择空间上邻接该等列电极之其它列电极;在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于一帧周期内对每一区块周期在升序与降序之间变化,以减轻基于区块周期之视觉赝像。
6.如权利要求5之方法,其中一帧周期具有区块周期之混合:在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升序的区块周期;及在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降序的区块周期。
7.如权利要求6之方法,其中使用:升序区块周期,其中在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升序的;及降序区块周期,其中在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降序的,其中在一帧周期期间,该等升序区块周期与该等降序区块周期互相交替,且在另一帧周期期间,于一对应于该升序区块周期之区块周期中,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降序的,且于一对应于该降序区块周期之区块周期中,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中之每一者为升序的。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之方法,其中第一至第四连续帧周期中,一在该第一帧周期中界定之列选择模式,用于该第三帧周期及该第四帧周期中之一者,且一在第二帧周期中界定之列选择模式,用于该第三帧周期及该第四帧周期中之另一者,其中该影像由重复该第一至该第四帧周期或由一包括该第一至该第四帧周期之帧周期顺序而形成,以使得对每一列电极而言,一具有为一极性之驱动极性的频率,大体上等于一具有为另一极性之驱动极性的频率。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之方法,其中在每一区块周期中选择之列电极的数目,在一帧周期与另一帧周期之间是不同的。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之方法,其中每两个帧周期或每预定数目之帧周期使用一包括一特殊区块周期之特定帧周期,该特殊区块周期所具有之选择列电极的数目,不同于其它区块周期中之选择列电极的数目。
11.如权利要求10之方法,其中该特殊区块周期被用作一帧周期中之起始区块周期。
12.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之方法,其中使在一帧周期中,于该区块周期中之一前半区块中选择之列电极成为在该下一帧周期中,于该区块周期中之一后半区块中选择之列电极。
13.一种用于交替地驱动矩阵排列之像素之矩阵定址电路,其中:使在一显示荧幕之一水平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列电极,对待显示之影像之每一水平扫描周期选择性地作用;在该显示荧幕之一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行电极被供应回应于该影像且对应于该水平扫描周期之个别像素电极,且同时该等像素电压具有对该等影像之每一帧周期交替之极性;且在该帧周期内,于一显示区域中,该等像素电压具有空间上在该垂直方向上交替之极性,该矩阵定址电路包含:
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复数个区块周期来形成该等影像之该帧周期之控制构件,该等区块周期各包含一第一半区块及一第二半区块,该第一半区块为一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一极性之该等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该第二半区块为一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使得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另一极性之该等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及
用于使该相应列电极与用于该等列电极之该等像素电压之该等施加时序中之每一者同步作用的列驱动构件,
其中在该第一半区块中,选择在该显示荧幕上排列次序中之偶数列电极及奇数列电极中之列电极;在该第二半区块中,选择空间上邻接该等列电极之其它列电极;使在一帧周期期间,一在该第一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及一在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分别与在另一帧周期期间于该等相应半区块中之次序不同,以减轻基于区块周期之视觉赝像。
14.一种用于交替地驱动矩阵排列之像素之矩阵定址电路,其中:使得在一显示荧幕之一水平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列电极对待显示之影像的每一水平扫描周期选择性地作用;在该显示荧幕之一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复数个行电极被供应回应于该影像且对应于该水平扫描周期之个别像素电压,且同时该等像素电压具有对该等影像之每一帧周期交替之极性;在该帧周期内,于一显示区域中,该等像素电压具有空间上在该垂直方向上交替之极性,该矩阵定址电路包含:
用于借由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复数个区块周期来形成该等影像之该帧周期的控制构件,该等区块周期各包含一第一半区块及一第二半区块,该第一半区块为一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一极性之该等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该第二半区块为一用于以一时间序列依次定序使一或多个列电极被提供另一极性之该等像素电压之施加时序的周期;及
用于使该相应列电极与用于该等列电极之该等像素电压之该等施加时序中之每一者同步作用的列驱动构件,
其中在该第一半区块中,选择在该显示荧幕上排列次序中之偶数列电极及奇数列电极中之列电极;在该第二半区块中,选择空间上邻接该等列电极之其它列电极;在该第一半区块及该第二半区块中之列电极选择次序对一帧周期中之每一区块周期在升序与降序之间变化,以减轻基于区块周期之视觉赝像。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之矩阵定址电路,其中:该列驱动构件包含一移位暂存器,其包含自一前端单元暂存器至一尾端电单元暂存器串联之复数个单元暂存器,且其中该前端单元暂存器之该侧之一单元暂存器之一有效输出对每一水平扫描周期,依次移位至该尾端单元暂存器之该侧之一单元暂存器,且同时该有效输出使得该列电极起作用;且该等单元暂存器之该等输出以此依次移位操作导致实现该列电极选择次序之方式,分别连接至该等列电极。
CN2005800264028A 2004-08-13 2005-08-11 矩阵定址电路以及使用该矩阵定址电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 Active CN1010277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36138A JP2006053442A (ja) 2004-08-13 2004-08-13 マトリクス駆動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36138/2004 2004-08-13
PCT/IB2005/052665 WO2006018800A1 (en) 2004-08-13 2005-08-11 Matrix addressing circuitr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7713A true CN101027713A (zh) 2007-08-29
CN101027713B CN101027713B (zh) 2010-10-06

Family

ID=35355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64028A Active CN101027713B (zh) 2004-08-13 2005-08-11 矩阵定址电路以及使用该矩阵定址电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28948B2 (zh)
JP (2) JP2006053442A (zh)
CN (1) CN101027713B (zh)
TW (1) TWI395176B (zh)
WO (1) WO20060188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1717B (zh) * 2008-01-24 2010-06-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2184718A (zh) * 2010-12-31 2011-09-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像素驱动方法
CN107633823A (zh) * 2016-07-19 2018-01-26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及源极驱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8498B1 (ko) * 2004-07-01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게이트 드라이버가 내장된 액정 패널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GB0415102D0 (en) * 2004-07-06 2004-08-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play device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7304325A (ja) * 2006-05-11 2007-11-22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パネル駆動方法
KR101400383B1 (ko) * 2006-12-22 2014-05-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US8330700B2 (en) * 2007-03-29 2012-12-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of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and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US8451205B2 (en) 2007-06-12 2013-05-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rive method,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DE102007000889B8 (de) 2007-11-12 2010-04-08 Bundesdruckerei Gmbh Dokument mit einer integrierten Anzeigevorrichtung
TWI404022B (zh) * 2008-05-08 2013-08-01 Au Optronics Corp 驅動一液晶顯示裝置的方法
US20110164068A1 (en) * 2010-01-06 2011-07-0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Reordering display line updates
US9094678B1 (en) * 2010-09-29 2015-07-28 Nvidia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nverting a polarity of each cell of a display device
US9094676B1 (en) 2010-09-29 2015-07-28 Nvidia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pplying a setting based on a determined phase of a frame
US9041694B2 (en) * 2011-01-21 2015-05-26 Nokia Corporation Overdriving with memory-in-pixel
WO2012161698A1 (en) * 2011-05-24 2012-11-29 Apple Inc. Changing display artifacts across frames
US8502842B2 (en) 2011-05-24 2013-08-06 Apple Inc. Offsetting multiple coupling effects in display screens
TWI463453B (zh) * 2012-01-09 2014-12-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顯示驅動裝置及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
US9164288B2 (en) 2012-04-11 2015-10-20 Nvidia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esenting stereoscopic display content for viewing with passive stereoscopic glasses
KR102138107B1 (ko) * 2013-10-10 2020-07-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표시 장치
JP6462208B2 (ja) * 2013-11-21 2019-01-30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表示デバイスの駆動装置
KR102266064B1 (ko) * 2014-10-15 2021-06-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구동 방법, 이 방법을 수행하는 표시 패널 구동 장치 및 이 표시패널 구동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8060007A (ja) * 2016-10-04 2018-04-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TWI688945B (zh) * 2019-01-10 2020-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59332A (en) 1987-08-31 1989-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ethod for driving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panel
JPH0728430A (ja) * 1993-07-12 1995-01-31 Hitachi Ltd 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駆動回路及び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
US5854615A (en) * 1996-10-03 1998-12-29 Micron Display Technology, Inc. Matrix addressable display with delay locked loop controller
US6496172B1 (en) * 1998-03-27 2002-12-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ctive matrix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100327423B1 (ko) * 1999-01-19 2002-03-13 박종섭 Tft-lcd의 구동장치
JP3454744B2 (ja) 1999-03-03 2003-10-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能動行列型液晶表示器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2244623A (ja) 2001-02-16 2002-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式および駆動回路
KR100814256B1 (ko) * 2001-04-21 2008-03-1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패널 구동방법
JP2003114647A (ja) * 2001-09-28 2003-04-18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マトリクス駆動方法及び回路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3904524B2 (ja) * 2003-03-20 2007-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871656B2 (ja) * 2003-05-23 2007-0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能動行列型液晶表示器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1717B (zh) * 2008-01-24 2010-06-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2184718A (zh) * 2010-12-31 2011-09-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像素驱动方法
US8836627B2 (en) 2010-12-31 2014-09-16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for driving pixel array and pixel driving method
CN107633823A (zh) * 2016-07-19 2018-01-26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极性反转驱动方法及源极驱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7839A (en) 2006-06-01
JP2006053442A (ja) 2006-02-23
JP2008510178A (ja) 2008-04-03
US7928948B2 (en) 2011-04-19
TWI395176B (zh) 2013-05-01
JP4943332B2 (ja) 2012-05-30
WO2006018800A1 (en) 2006-02-23
US20070247478A1 (en) 2007-10-25
CN101027713B (zh)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7713B (zh) 矩阵定址电路以及使用该矩阵定址电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03996383B (zh) 显示设备
JP4953227B2 (ja) ゲート駆動部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CN101292277B (zh) 主动式阵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8736533B2 (en) Cost-effective displa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JP531275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97832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5419321B2 (ja) 表示装置
US682271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7013268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6072360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2201209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520978B (zh) 电光装置、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JP489930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制御方法
KR10058220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9251608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駆動方法
KR2012009677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KR20130057704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040037177A (ko) 매트릭스 구동 방법, 매트릭스 구동 회로 및 액정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5120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US879724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781291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90106359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0090904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KR10144138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ONGBAO HONG KO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ffective date: 200710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019

Address after: Two floor, PHILPS building, 5 Science Avenue, Sha Tin Hongkong Science Park, Hongkong, China

Applicant after: Tpo Hong Kong Holding Ltd.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befor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2003, 20 / F, phase 3, Chuang Ji City, 370 Kwun Tong Road, Kowloon City,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Groupon optoelectronics Hong Kong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Two floor, PHILPS building, 5 East Science Avenue, Sha Tin Hongkong Science Park,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Tpo Hong Kong Holding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9

Address after: No. 160, science Road, Zhunan base, Xinzhu Science Industrial Park, Zhunan Town, Miaoli Coun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INNOLUX DISPLAY CORP.

Address before: Room 2003, 20 / F, phase 3, Chuang Ji City, 370 Kwun Tong Road, Kowloon City,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Groupon optoelectronics Hong Kong Holding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