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6344A - 压电激励器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电激励器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6344A
CN101026344A CNA2007100795244A CN200710079524A CN101026344A CN 101026344 A CN101026344 A CN 101026344A CN A2007100795244 A CNA2007100795244 A CN A2007100795244A CN 200710079524 A CN200710079524 A CN 200710079524A CN 101026344 A CN101026344 A CN 101026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rive signal
piezoelectric actuator
vibration area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795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6344B (zh
Inventor
桥本泰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26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6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6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63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1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rotary motion, e.g. rotary motors
    • H02N2/14Drive circuits; Control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 H02N2/142Small signal circuits; Means for controlling position or derived quantities, e.g. speed, torque, starting, stopping, reversing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17/00Indicating the time optically by electric means
    • G04C17/005Indicating the time optically by electric means by discs
    • G04C17/0058Indicating the time optically by electric means by discs with date indication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08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wherein movement is regulated by a mechanical oscillator other than a pendulum or balance, e.g. by a tuning fork, e.g. electrostatically
    • G04C3/12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wherein movement is regulated by a mechanical oscillator other than a pendulum or balance, e.g. by a tuning fork, e.g. electrostatically driven by piezoelectric means; driven by magneto-stri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0005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non-specific motion;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covered by H02N2/02 - H02N2/16
    • H02N2/001Driving devices, e.g. vibrators
    • H02N2/002Driving devices, e.g. vibrators using only longitudinal or radial mod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0005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non-specific motion;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covered by H02N2/02 - H02N2/16
    • H02N2/001Driving devices, e.g. vibrators
    • H02N2/003Driving devices, e.g. vibrators using longitudinal or radial modes combined with bending modes
    • H02N2/0035Cylindrical vib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1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rotary motion, e.g. rotary motors
    • H02N2/103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rotary motion, e.g. rotary motors by pressing one or more vibrators against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1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rotary motion, e.g. rotary motors
    • H02N2/1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2N2/123Mechanical transmission means, e.g. for gea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激励器,该压电激励器(20)根据输入到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上的驱动信号(D1、D2)的相位差(驱动相位差)的正负的转换,可以在正向和反向两个方向上驱动转子,通过在第一振动区域(R1)和第二振动区域(R2)中的至少被供给有相位滞后驱动信号的振动区域上设置的检测电极(261或262)检测振动状态,根据该振动信号(S1或S2)相对于驱动信号(D1)的相位差(检测相位差)进行驱动控制,所以能够获得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相位差特性。因为能够将该检测相位差作为驱动控制的设定值进行驱动控制,所以不需要复杂的算法,从而不必增大电路规模就能够容易地对驱动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压电激励器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电激励器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压电元件因其具有从电能转换到机械能的高转换效率以及快速的反应性,故近年来,已开发出了压电激励器,用于传递压电元件的振动,驱动被驱动体。
在此,公知有使用了圆环状的压电元件的压电激励器(文献1:特開2005-86884号公報),这种压电激励器与形成有形状为矩形等的具有长边方向的压电激励器的情况相比,其机电耦合系数大,因此同等尺寸下能获得大的输出。
在这种压电激励器的驱动方法中,在沿着压电元件的直径方向的对分线两侧分别设置驱动电极,这些驱动电极以预定的相位差被供给有驱动信号,使压电激励器处于谐振状态。基于此,压电激励器在对应设置有各个驱动电极的各个区域激励呼吸振动和弯曲振动,该呼吸振动是指沿着压电元件的直径方向从内侧向外侧、从外侧向内侧的往返振动,该弯曲振动是指根据各个区域间的呼吸振动的相位差,对分线两侧的区域在与对分线正交的方向上偏心摇动。
在文献1所述的现有的圆环状压电激励器的驱动中,因为不检测在压电激励器上产生的振动,所以不能正确捕捉谐振状态,难以实现效率良好的驱动。因此,考虑在压电元件上设置用于检测振动的检测电极,根据其振动状态控制驱动频率。这样,控制驱动频率时,如果使驱动频率直接变化的话就会导致驱动的不稳定,从而通过反馈振动信号相对于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使驱动频率追随变化。也就是说,振动信号相对于驱动信号的相位差是驱动控制的指标,该相位差如果不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话,就不能确定驱动频率上下方向,难以进行驱动控制,不过根据设置有检测电极的位置的不同等,该相位差不能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由于这种困难性,目前,在圆环状的压电激励器中不设置检测电极。从而,由于不能适当地进行驱动频率的控制可能导致压电激励器的过度激励出现破损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进行驱动控制的压电激励器、压电激励器的驱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压电激励器包括圆环状的压电元件,用于将该压电元件的振动传递给被驱动体,在位于将所述压电元件沿直径方向对分的对分线两侧的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上分别相对于所述对分线基本线对称地设置有大于等于一个的被供给有驱动信号的驱动电极;所述驱动信号有两个,各个所述驱动信号相互之间具有预定的驱动相位差,在所述驱动信号中相互间相位超前的相位超前驱动信号被供给到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一个振动区域上,在所述驱动信号中相互间相位滞后的相位滞后驱动信号被供给到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另一个振动区域上;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至少被供给有所述相位滞后驱动信号的振动区域上设置有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用于检测所述压电元件的振动状态并输出振动信号;所述压电激励器根据所述相位超前驱动信号和所述相位滞后驱动信号中的一个驱动信号与所述振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即检测相位差,进行驱动控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压电激励器的驱动控制方法,用于将所述压电激励器的振动传递给被驱动体,其中,所述压电激励器包括圆环状的压电元件,在位于将所述压电元件沿直径方向对分的对分线两侧的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上分别相对于所述对分线基本线对称地设置有大于等于一个的被供给有驱动信号的驱动电极,而且,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振动区域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压电元件的振动状态并输出振动信号的检测电极,在该压电激励器的驱动控制方法中,设置两个所述驱动信号,各个所述驱动信号相互之间具有预定的驱动相位差,将在所述驱动信号中相互间相位超前的相位超前驱动信号供给到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一个振动区域上,将在所述驱动信号中相互间相位滞后的相位滞后驱动信号供给到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另一个振动区域上;根据所述相位超前驱动信号和所述相位滞后驱动信号中的一个驱动信号与所述振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即检测相位差,对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进行可变控制。
该圆环状的压电激励器通过将相互间具有预定的驱动相位差的驱动信号分别供给到第一、第二振动区域内,从而激励呼吸振动和弯曲振动,该呼吸振动是指对应第一、第二振动区域在压电元件的直径方向上扩大缩小的振动,该弯曲振动是指根据第一、第二振动区域间的呼吸振动的相位差,对分线两侧的区域在与对分线正交的方向上偏心的振动。而且,因为压电激励器的一部分以椭圆形的轨迹进行运动,所以能够通过在这部分上配置被驱动体,从而在与椭圆轨迹的切线方向上高效地驱动被驱动体。在这种压电激励器中,在将要根据振动信号相对于驱动信号的检测相位差进行驱动控制的情况下,由于驱动信号具有预定的驱动相位差,压电元件中变形的分布相对于对分线呈非对称状态,所以存在不能确定在压电元件的何处配置检测电极的问题。
在此,本案申请人对驱动相位差(例如90°)和设置检测电极的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反复研究试验,其结果惊喜发现,通过在供给相位滞后驱动信号的振动区域上设置检测电极、获得该检测电极所输出的振动信号和驱动信号之间的检测相位差,从而能够在驱动效率良好的范围内,检测相位差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
也就是说,根据上述的发明,能够使振动信号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特性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根据该检测相位差不需要复杂算法就能够轻易地进行驱动信号的频率控制。而且,这样一来,通过驱动信号的频率控制,能够对应于由于发热、老化等所导致的谐振点的变化,稳定地进行驱动,其中,发热是由周围温度变化或连续驱动引起的,老化是由与被驱动体的摩擦引起的。
而且,这样一来,因为能够仅按照振动信号和驱动信号之间的检测相位差来决定驱动信号的频率控制,所以能够简化驱动电路的构成,基于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化,而且能够减少故障发生率等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第一、第二振动区域上包括多个驱动电极。
在本发明的压电激励器中,优选所述驱动相位差的正负可以被转换地形成,所述检测电极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上均分别相对于所述对分线被基本线对称地配置,或者相对于所述压电元件的圆心被互相基本点对称地配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压电激励器的驱动控制方法中,优选所述驱动相位差的正负可以转换地形成,所述检测电极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上均分别相对于所述对分线被基本线对称地配置,或者相对于所述压电元件的圆心被互相基本点对称地配置,根据所述驱动相位差的正负的转换,使用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被供给有所述相位滞后驱动信号的一个振动区域上设置的所述检测电极。
在此,通过分别供给到第一、第二振动区域上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相位差的正负转换,压电激励器的振动动作被相对于对分线基本线对称地转换,被驱动体被正向和反向驱动。此外,这样一来,当转换双相(两个相位)的驱动信号间的相位差的正负的时候,使用在第一、第二振动区域中被供给有相位滞后驱动信号的一侧设置的检测电极的情况与上述相同。
如上所述,因为驱动信号具有预定的驱动相位差,压电元件中的变形的分布相对于对分线呈非对称状态,所以如果检测电极只设置在第一、第二振动区域中的一个振动区域上的话,难以在转换驱动相位差的正负时适当检测出振动状态,但是根据本发明,即使转换驱动相位差,由于使用检测电极中的一个,也能够毫无问题地进行驱动控制。
此外,各个检测电极被对称设置,无论在驱动相位差为正或为负的情况下都能同样地检测出变形(失真),所以通过根据检测相位差控制驱动信号的频率,从而使驱动相位差为正和为负的情况下的驱动性能大致相等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的压电激励器中,优选所述检测电极具有沿着所述压电元件的圆周方向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由于检测电极的形状沿着压电元件的圆周方向,不仅能够在压电元件的直径方向上进行扩大缩小的呼吸振动模式下由各个检测电极检测出设置有检测电极的部位上的被动的变形,即使在偏心模式下也能够同样地检测出,该偏心模式是指根据该呼吸振动的第一、第二振动区域上的相位差,第一、第二振动区域在与对分线正交的方向上偏心的模式。也就是说,偏心模式是压电元件的圆心在与对分线正交的方向上往返的状态,通过将检测电极沿着圆周方向配置,能够检测出在第一、第二振动区域中的一个振动区域上外周一侧靠近内周一侧,在另一个振动区域上内周一侧靠近外周一侧的状态,所以能够检测出偏心模式下的位移。这样一来,通过检测电极,呼吸振动模式和偏心振动模式下的两个振动状态都能够检测出,基于此,能够适当控制驱动信号的频率。此外,在设置有检测电极的部位上因为基于呼吸振动的变形和基于偏心的变形重叠,所以能够将振动信号的电压保证得较大,能够良好地检测出振动状态。
在此,优选压电元件直径方向上的检测电极的宽度尺寸小于沿着对分线的方向上的检测电极的长度尺寸。基于此,更能良好地检测出与基于呼吸振动的位移相比位移量小的、基于偏心的位移,能够根据检测相位差适当地进行驱动控制。
在本发明的压电激励器中,优选所述检测电极沿着形成在所述压电元件的大致中心上的孔的周边配置。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在呈圆环状的压电元件的孔的周边、即压电元件的内周(内侧周长)部上配置有检测电极,在成为振动的腹点的压电元件的外周侧上配置有驱动电极,使设置有该驱动电极的部位主动地位移,所以能够通过设置检测电极防止压电激励器的输出降低。
此外,通过利用蚀刻槽等对在压电元件的表面上通过镀着、溅射、蒸镀等形成的电极进行分割等方式,从而形成驱动电极或检测电极,在通过沿着压电元件的圆周方向形成一个蚀刻槽从而分割形成驱动电极和检测电极的情况下,将检测电极配置在外周一侧的情况与将检测电极配置在内周一侧的情况相比,检测电极的配置面积大,驱动电极的面积相应变小。这在输出关系上不是上选,从这点考虑优选将检测电极配置在压电元件的内周一侧。
在本发明的压电激励器中,优选包括:具有所述压电元件的圆环状的振动部;以及与所述振动部连接设置的、支撑所述振动部并可使所述振动部振动的一对支撑部,其中,所述各个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振动部的外周上的与所述对分线基本正交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第一、第二振动区域中的各个区域的圆周方向大致中央处支撑振动部,从而能够对应第一、第二振动区域平衡性良好地激励振动,能够尽量抑制由于支撑振动部而引起的振动的衰减。
此外,作为振动部的构造,例如可以是在两个压电元件之间装入圆环状的加强板,这种情况下,由于金属板的压力等可易在加强板上形成支撑部。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上面任一所述的压电激励器。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上述的压电激励器,从而能够具有与上述相同的作用和效果。也就是说,因为能够获得适于驱动控制的相位差特性,所以可易于进行驱动控制,有利于低成本化,并且可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优选是包括计时部和用于显示由所述计时部计时的信息的计时信息显示部的钟表。
在此,压电激励器例如作为日历和时分秒等的显示装置中的驱动部进行组装。该压电激励器因为具有圆环状的压电元件所以转矩特别大,能够驱动较厚的指针和日历指示环等,从而能够提高时钟的厚重感和高级感。此外,通过控制驱动频率能够稳定驱动,所以,本发明适于由于周围温度的变化和姿势变化而振动特性易发生变化的手表。
此外,在钟表上组装压电激励器的优点在于,与步进电动机等相比,可以不受磁力的影响、应答性高可以微小输送,利于实现小型化、薄型化和大的转矩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表的外观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的日期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中的压电激励器的立体图。
图5是所述实施例中的压电激励器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所述实施例中的压电激励器的驱动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驱动控制电路中各个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8A和图8B分别是表示所述实施例中的压电激励器的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的波形图。
图9是所述实施例中的压电激励器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所述实施例中的振动信号相对于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特性和振动的电压的图表(正转时,设置在输入有相位超前驱动信号区域一侧的第一检测电极的数据)。
图11是表示所述实施例中的振动信号相对于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特性和振动的电压的图表(正转时,设置在输入有相位滞后驱动信号区域一侧第二检测电极的数据)。
图12是表示所述实施例中的振动信号相对于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特性和振动的电压的图表(反转时,设置在输入有相位超前驱动信号区域一侧的第二检测电极的数据)。
图13是表示所述实施例中的振动信号相对于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特性和振动的电压的图表(反转时,设置在输入有相位滞后驱动信号区域一侧的第一检测电极的数据)。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中压电激励器的内部例的图。
图15是所述变形例中压电激励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压电激励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对于与已说明过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1.整体构成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表1的外观图。电子表1是手表(watch),其包括:作为计时部的机芯2、作为用于显示时分秒的计时信息显示部的字符板3、时针4、分针5、秒针6、以及从设于字符板3的窗口部3A显示日期的日期显示装置10。
2.日期显示装置的构成
图2是支撑在底板1A上的日期显示装置10的俯视图。日期显示装置10大致包括:压电激励器20、作为由压电激励器20旋转驱动的被驱动体的转子30、对转子30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传递的减速齿轮系40、以及以通过减速齿轮系40传递来的驱动力旋转的日历指示环50。
当日期更替时、或者要修改日期时,转子30由压电激励器20旋转驱动。在转子30上设有板弹簧31,通过该板弹簧31使转子30在压电激励器20的一侧被加力,从而使压电激励器20和转子30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力,使压电激励器20传到转子30的振动的传递效率良好。
减速齿轮系40与转子30同轴配置,并包括:与转子30一体旋转的齿轮41、与齿轮41啮合的日跨轮42、和换日轮43。
在底板1A的下方(内侧、背面)设有以水晶振荡器振荡的脉冲信号动作的步进电动机(未图示)、与步进电动机连接并驱动时针4、分针5、秒针6的运针(手动)齿轮系(未图示)、电池1B等。电池1B用于向步进电动机和压电激励器20、对压电激励器20施加交流电压的驱动电路(未图示)等各种电路供电。
日跨轮42包括大直径部421和小直径部422。小直径部422呈直径比大直径部421小少许的圆筒形,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大致为正方形的切口部423。该小直径部422与大直径部421同心地固定在大直径部421上。通过转子30上部的齿轮41与大直径部421啮合,从而,日跨轮42与转子30的旋转联动进行旋转。
在日跨轮42旁边的底板1A上设有板弹簧424,该板弹簧424的基端部固定于底板1A,前端部大致弯曲成V字形。板弹簧424的前端部设置成可出入于日跨轮42的切口部423。在靠近板弹簧424的位置上配置有触点425,当日跨轮42旋转而板弹簧424的前端部进入到切口部423中时,该触点425与板弹簧424接触。而且,在板弹簧424上施加有预定电压,当板弹簧424与触点425相接触时,该电压也施加在触点425上。因此,通过检测触点425的电压便能够检测日期输送状态,并能够检测日历指示环50在一天当中的旋转量。
此外,关于日历指示环50的旋转量,并不仅限于利用板弹簧424和/或触点425,也可以利用检测转子30和日跨轮42的旋转状态并输出预定脉冲信号的部件等,具体而言,公知的光电反射器件、光电断路器、MR传感器等各种旋转编码器等均可被利用。
日历指示环50为环状,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内齿轮51。换日轮43具有五个齿轮,其与日历指示环50的内齿轮51啮合。在换日轮43的中心设有轴431,该轴431未牢固地(松动地)插在底板1A上形成的通孔1C内。通孔1C沿日历指示环50的圆周方向延伸形成。并且,换日轮43和轴431均由固定于底板1A上的板弹簧432向图2的右上方加力。由于该板弹簧432的作用力也可防止日历指示环50的摇动。
3.压电激励器的构成
接着,对压电激励器20进行说明。压电激励器20在日期更替时或修改日期时起动,由未图示的驱动电路提供交流电压,从而驱动转子30。此外,从俯视图的角度看转子30和压电激励器20排列(并排)配置。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压电激励器20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压电激励器20呈具有中心孔20C的圆环状,包括有压电振动体20A和安装有驱动控制电路100(图6)的、未图示的电路基板,其中,压电振动体由压电元件21、22层压在加强板23的正反面而构成。
在压电激励器20上,作为分别被供给有具有指定相位差的驱动信号的区域,以沿着直径的对分线L1(图5)为界,设置有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各个振动区域分别呈大致半圆形。
压电元件21、22由从锆钛酸铅(PZT(注册商标))、水晶、铌酸锂、钛酸钡、钛酸铅、偏铌酸铅、聚偏二氟乙烯、铌锌酸铅、铌钪酸铅等中选择的任意材料,形成为圆环状。
在这些压电元件21、22的表面上,在第一振动区域R1上设置有被供给有驱动信号的圆弧形驱动电极251,和在其内侧圆周上检测压电振动体20A的振动状态的检测电极261。在压电激励器20驱动时,通过设置有检测电极261的部位也变位而产生电介质极化,从而,由该检测电极261输出满足位移(变形)的状态的交流电压,并在和驱动信号相同的频率下作为振动信号。该振动信号的电压在压电激励器20谐振的情况下,例如高出驱动信号电压10倍左右。
另一方面,在第二振动区域R2上,隔着对分线L1,以与驱动电极251线对称的方式设置有驱动电极252,以与检测电极261线对称的方式设置有检测电极262。
这样,分别设于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上的检测电极261、262中的任一个都呈沿孔20C的周边顺着压电元件21、22的圆周方向的形状,此外,沿着对分线L1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大于压电元件21、22的直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W。
具体地说,在压电元件21、22的表面设有通过镀着、溅射、蒸镀镍或金等而形成电极面,该电极面被经蚀刻等形成的槽271~273分割,从而形成这些驱动电极251、252和检测电极261、262。也就是说,由沿着对分线L1的槽271、272划分第一振动区域R1和第二振动区域R2,由沿着周边的槽273划分驱动电极251和检测电极261,以及划分驱动电极252和检测电极262。
此外,与底板1A对置的压电元件22也和表面侧的压电元件21一样设置有第一振动区域R1和第二振动区域R2,在第一振动区域R1上设有驱动电极251和检测电极261,在第二振动区域R2上设有驱动电极262和检测电极262。并且,用导线等相互接通压电元件21侧的电极和压电元件22侧的电极。例如,在驱动电极251的背面一侧配置有驱动电极251,这些电极相互接通,在共同的驱动信号下同时伸缩。
这些驱动电极251、252及检测电极261、262通过穿过孔20C中的导线280、281、282、283连接至驱动控制电路100(图6)。这样一来通过将配线穿过孔20C,所以能紧凑地设置振动体。此外,因压电激励器20是圆环状且较薄,所以能将指针穿过孔20C中,能够实现目前较难实现的多针显示。
加强板23是由不锈钢或其他的导电性材料形成,其一体包括:粘结有压电元件21、22的圆环状的主体231,以及与主体231连接设置并支撑主体231使其能够振动的一对支撑固定部232。该加强板23作为与压电元件21、22的驱动电极251、252以及检测电极261、262相对的共同的电极,与大地(GND)连接。
主体231通过向压电元件21、22施加电压而振动,并和压电元件21、22共同构成振动部20B。在主体231的对分线L1的两端侧分别形成有沿对分线突出的突起部231A、231B,其中一个突起231A抵接在转子30的侧面。这种情况下,突起231A、231B设置在与转子30外周相对的法线上。
支撑固定部232包括固定部232B和可振动部232A,该固定部232B通过螺钉232C(图4)固定在底板1A上,该可振动部232A包括:设置在振动部20B的外周部中的与对分线L1大致正交的位置上的中间变细部232E,以及通过设置在底板1A上的切口部285能够自由振动的部位232D。通过设置可振动部232A,从而能够降低振动部20B的振动能量向固定部232B的传递,能够提高驱动效率。
4.压电激励器的驱动控制电路的构成及作用
图6是压电激励器20的驱动控制电路100的框图。驱动控制电路100大致包括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滤波·移相部120、功率放大部130、向压电激励器20供给驱动信号的驱动部140、以及速度调整单元150。
速度调整单元150包括:用于检测转子30的旋转量的触点425;用于设置转子30的目标旋转速度的目标值设定部151;根据由触点425检测出的旋转速度和所述目标值的差输出驱动信号的、包括CPU的控制指示部152;以及驱动信号控制部160。
省略了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的具体电路图,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包括:保护二极管;电阻、场效应晶体管(FET),以及耦合电容器等。设置在压电激励器20上的检测电极261、262中的任何一个通过转换器111连接到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的输入端。转换器111转换来自正反转换信号源的控制信号。
此外,从压电激励器20的检测电极261、262获得的检测信号其输出阻抗非常高。另外,根据驱动条件也有输出电位超出设想电位的范围的情况。为此,检测信号通过未图示的保护二极管输入到FET。该检测信号通过FET被放大,获得了为将信号传递到下级的滤波·移相部120所需的充足电流。在此,图7(B)表示输入到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的检测信号的波形,图7(C)表示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的输出信号的波形。
滤波·移相部120将来自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的输入信号进行积分,其包括:用于吸收检测信号的急剧波动的积分电路;以及用于去除检测信号不用的低频成分的旁路滤波器等。在这种结构中,根据积分电路的低通特性,滤波·移相部120作为整体具有带通特性。
图7(D)表示滤波·移相部120的输出信号的波形。滤波·移相部120使图7(B)所示检测信号的相位在压电激励器20的谐振频率附近如图7(D)所示变化规定角度。该规定角度作为滤波·移相部120的设定值被预先设置。
具体地说,在滤波·移相部120中使相位变化了规定角度,该规定角度被设置成:根据压电激励器20的驱动特性及被请求的驱动条件,实现作为基本最大效率的驱动状态的驱动频率。即,压电激励器20的谐振频率是根据压电元件21、22,加强板23的材料特性以及尺寸等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压电激励器20的谐振频率约是108~110kHz。
另外,在谐振状态下,虽然为基本最大的驱动效率,但是如果在谐振点附近,作为压电激励器20可以进行驱动。但是因为压电激励器20利用了谐振,如果偏离谐振点很大的话,压电激励器20的振幅就会非常小,几乎无法驱动转子30。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滤波·移相部120的移相量确定规定值,并预先储存到储存器中。但是,在压电激励器20启动时,通过实际驱动转子30等实际测量适合驱动的移相量,可以将这时求得的移相量设置到滤波·移相部120中。
功率放大部130包括:运算放大器、由电阻、FET构成的推挽电路以及输出侧电阻等。
从滤波·移相部120输出的信号在功率放大部130中放大电压及电流,并被输出。被输出的信号通过驱动部140输入到压电激励器20的驱动电极251、252。图7(E)表示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图7(F)表示驱动信号控制部160的驱动信号。
驱动部140包括:用于使来自功率放大部130的输出信号的相位变化的移相部141;用于转换移相部141的移相的方向的正反转换信号源142;以及向压电激励器20供给驱动信号作为交替(交变)驱动电压的两个驱动器143、144。一个驱动器143与在压电激励器20的第一振动区域R1上设置的驱动电极251连接,另一个驱动器144与在压电激励器20的第二振动区域R2上设置的驱动电极252连接。
这里,从功率放大部130输出的信号直接输入到驱动器143,该信号在驱动器143中被视为交变电压供给压电激励器20,从功率放大部130输出的信号通过移相部141输入到驱动器144,从电路放大部130输出的信号的相位将被改变规定角度。
在移相部141中的移相量在本实施例中为90°,该移相量通过来自正反转换信号源142的控制信号转换其正负。
正反转换信号源142根据表示日期交替时的指示值的输入,将转子30的旋转方向设为正向+(图3)的控制信号输入到移相部141,另一方面,根据日期修改时对应的指示值的输入,将转子30的旋转方向设为反向-(图3)的控制信号输入到移相部141。
图8A表示在转子30的旋转方向为+时分别输入到驱动器143、144上的信号D1、D2(+),信号D1的相位为0°时,移相部141的移相量为+90°,这时,在信号D1、D2(+)中,信号D1称为相位差超前驱动信号,信号D2(+)称为相位差滞后驱动信号。
一方面,图8B表示转子30的旋转方向为-(负)时分别输入到驱动器143、144上的信号D1、D2(-),信号D1的相位为0°时,移相部141的移相量是-90°。这时,在信号D1、D2(-)中,信号D1称为相位差滞后驱动信号,信号D2(-)称为相位差超前驱动信号。
即,在信号D1和信号D2(+或-)中,给定+90°或-90°的驱动相位差X,被供给有这些信号D1、D2的压电激励器20的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的振动动作也是基于该驱动相位差X的。
此外,如图8A、图8B所示的波形是以图7(F)为基础,但与图7(F)相比更加示意性地进行了表示。
正反转换信号源142根据转子30的旋转方向转换转换器111,通过该转换器111的转换,转子30向+方向正转时,压电激励器20的检测电极261与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连接,转子30向-方向反转时,压电激励器20的检测电极262与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连接。
接着,在速度调整单元150中,来自触点425的检测信号传送到控制指示部152,检测转子30的旋转速度。另外,用于设置转子30的目标旋转速度的目标值设定部151输出的目标值也输入到控制指示部152。在该目标值设定部151中设置的目标值可以由使用者手动设置,也可以根据使用转子30驱动的机器的状态自动地设置。
控制指示部152对由目标值设定部151输入的目标值和由触点425输入的当前旋转速度进行比较,将消除其差别的控制信号(脉冲信号)输出到驱动信号控制部160。控制信号PWMin能够利用例如3KHz的脉冲信号,根据所述目标值和实际的旋转速度的差,改变该脉冲信号的负载比,从而改变制动截止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PWMin为H电平信号的状态)、制动导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PWMin为L电平信号的状态)的比例、并控制压电激励器20的速度。因此,该控制信号PWMin是进行所谓的脉宽控制的信号,通过基本的脉宽控制调速压电激励器20。
转子30的旋转速度由触点425进行检测并输入到控制指示部152。控制指示部152比较由目标值设定部151设置的目标值和上述的旋转速度,根据该速度差输出控制信号PWMin。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对从控制指示部152输出的控制信号PWMin进行设置,以使在对压电激励器20进行制动并抑制其速度的情况下,为低电平信号,解除制动时为高电平信号。所以,控制指示部152对控制信号PWMin的负载比进行控制,以使在减速压电激励器20时,作为制动导通状态控制的低电平信号的比例增多,增速时高电平信号的比例增多,。
驱动信号控制部160包括:在FET和负电源Vdd之间串联连接的振幅限制用电阻;并联连接在该振幅限制用电阻上的旁路用转换器、即FET;以及控制该FET的导通、截止的转换电路。转换电路由从控制指示部152输入的控制信号PWMin控制其导通、截止。
在上述说明的驱动控制电路100中,通过驱动器143、144,驱动信号被供给到压电激励器20的驱动电极251、252,此时根据压电激励器20的振动,振动信号被从检测电极261、262输出,振动信号通过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滤波·移相部120、功率放大部130、驱动部140输入到压电激励器20的驱动电极。如果该信号的波腹(loop)满足电压增益大于等于1的条件的话,该电路为正反馈,以波腹的相位差达到360度的整数倍的频率继续振荡。即,进行适当地移相以使压电激励器20谐振,并将振动信号的相位作为驱动信号返回到驱动电极251、252,从而,能够使压电激励器20自激振荡。
关于该信号波腹参照图7并予以说明。从检测电极261、262中的任何一个输出的检测信号,在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中进行放大、波形整形。这时,如图7(B)所示,控制信号PWMin在低电平和高电平间转换并产生噪音,该噪音也被放大。
经过波形整形·阻抗匹配部110放大、整形的信号在滤波·移相部120中积分,去除不用的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通过积分输入信号,从而,如图7(D)所示,所述转换时的噪音也被去除。还有,在压电激励器20的谐振频率附近,在电路110、120、130以及压电激励器20中改变信号的相位,以使将被构成的波腹的相位滞后为360度的整数倍,。
该信号经过功率放大部130的放大、整形,呈如图7(E)所示的大致矩形波状的信号。根据该脉冲信号,通过功率放大部130内的推挽电路,将输出的信号在正电位Vcc和负电源Vdd间转换,放大输出电流。该驱动信号输入到压电激励器20的驱动电极251、252。
另一方面,转子30的速度调整按以下的顺序进行。
首先,控制指示部152基于经触点425检测出的旋转速度和目标值设定部151的目标值的差,将控制信号PWMin输出到驱动信号控制部160。
在驱动信号控制部160中,控制信号PWMin为高电平信号时,驱动信号控制部160内的FET通过转换电路被导通。这时,FET与负电源Vdd直接连接,来自驱动信号控制部160的驱动信号,如图7(F)所示,在正电位Vcc和负电源Vdd之间变动。
另一方面,在驱动信号控制部160中,控制信号PWMin为低电平信号时,驱动信号控制部160内的FET被视为截止,基于此,FET通过振幅限制用电阻与负电源Vdd连接。在此,因为振幅限制用电阻的电阻值比功率放大部130内的电阻大很多,所以来自功率放大部130的输出信号(脉冲信号)不能降低到负电源Vdd,而是从正电位稍微降低的电压(振幅)。而且,因为位移(振幅)小、驱动信号的电压值发生微小变化,所以压电元件21、22也轻微伸缩,继续振动。即,如果适当设置功率放大部130内的电阻和驱动信号控制部160内的电阻之间的电阻比,则能减少驱动信号的电压位移,直到压电激励器20不停止的界限(即其可减少的界限为正好使压电激励器20停止的临界状态)。因此,能够为了压电激励器继续振动并减小振动位移而降低转子30的旋转速度,也就是挂上制动。因此,能够兼顾转子30的速度调整和振荡持续。
5.压电激励器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9对压电激励器20的动作进行说明。压电激励器20在日期交替时或日期修改时启动,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00,分别将具有正相位差的驱动信号D1、D2(+)或具有负相位差的驱动信号D1、D2(-)供给给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参照图8)。基于此,在各压电元件21、22的厚度方向产生电场,压电元件21、22与作为弹性体的加强板23一起,在和电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即在压电元件21、22的直径方向上伸缩,激励所谓的呼吸振动。该呼吸振动的腹点是振动部20B的外周部整体。
在此,通过在驱动信号D1、D2(+或-)上设置相位差,从而,分别如图9中的点划线、双点划线所示,在第一振动区域R1中的振动动作和在第二振动区域R2中的振动动作不对称。
根据这样的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间的呼吸振动的相位差,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是相对压电激励器20的圆心O振动(偏心する)。也就是,根据向与对分线L1大致正交方向的弯曲位移,如图9所示,压电激励器20中央的孔20C的位置在通过圆心O的对分线L1的两侧往返。
这样,压电激励器20是以呼吸振动和弯曲振动的混合模式激振,在接近谐振状态的状态下振动。
这里,向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供给正相位差的驱动信号D1、D2(+)时,即向第一振动区域R1供给相位差超前驱动信号D1、向第二振动区域R2供给相位差滞后信号D2(+)时,突起231A的振动轨迹如图9中的+所示,是相对对分线倾斜的大致椭圆形的轨迹。在和该振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间歇驱动转子30,通过突起231A以规定的驱动频率连续椭圆形运动,转子30在+方向以规定的速度旋转,并通过日历指示环50的旋转改变日期。
相反,向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供给负相位差的驱动信号D1、D2时,即向第一振动区域R1供给相位差滞后驱动信号、向第二振动区域R2供给相位差超前驱动信号时,如图9中的-所示,突起231A的振动轨迹是与相对对分线L1倾斜的方向为+轨迹不同的大致椭圆形的轨迹。这里,该-表示的轨迹和上述的+表示的轨迹相对于对分线L1呈大致线对称,并且相互反转(逆回り)。基于此,转子30在反方向-(图3)上旋转,通过日历指示环50的旋转修改日期。
可是,在自激驱动电路、即驱动控制电路100中,基于输入到压电激励器20的驱动信号和输出的振动信号之间的检测相位差Y(图7),进行驱动频率的控制。即,在滤波·移相部120中进行移相以使处于希望的驱动状态。这里,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和发热等,压电激励器20的谐振点发生变动,此外,还引起由于与转子30的摩擦产生的磨损,以及根据电子表1的姿势变化而产生负载变动等。基于此,适合驱动的驱动频率被改变,由于振动过激产生破损,另外,产生不能驱动转子30等的不便。针对于此,需要适当控制驱动频率,优选在容易控制的点、作为控制目标的相位差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线形、线性)。
在此,关于用于获得压电激励器20的振动状态的检测电极和转子30旋转方向之间的关系,可得到如图10~图13所示的相位差特性。
图10、图11表示按正方向+驱动转子30时的相位差特性。图10、图11都表示具有正相位差的驱动信号D1、D2(+)输入到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的情况,图10表示使用设置于第一振动区域R1的检测电极261时的相位差特性及振动信号S1的电压,图11表示使用设置于第二振动区域R2上的检测电极262时的相位差特性及振动信号S2的电压。比较这些图10、图11,在图10中,最佳驱动效率的驱动频率约在108~110kHz范围之间,振动信号S1相对于驱动信号D1的相位差特性(检测相位差)无法成为上下单调增加,与此相对,在图11中,振动信号S2相对于驱动信号D1的相位差特性(检测相位差)在相同驱动频带中为单调增加。此外,图11与图10相比,其增益(振动信号的电压)大。即,检测相位差单调增加时,因为能够将检测相位差和驱动频率对应设置为1∶1,所以容易进行驱动控制。也就是说,不必对值进行表格化,而且,在检测相位差反转、目标相位差的频率大于等于2的情况下,通过在规定范围中进行忽略,从而不需要回避异常动作等的、复杂的算法。
另一方面,图12、图13表示使转子30在反方向-上驱动时的相位差特性。即,图12、图13都表示将具有负的相位差的驱动信号D1、D2(-)输入到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的情况,图12表示使用设置在第一振动区域R1上的检测电极261时的相位差特性及振动信号S1的电压,图13表示使用设置在第二振动区域R2上的检测电极262时的相位差特性及振动信号S2的电压。比较这些图12、图13,在图12中,作为最佳驱动效率的驱动频率约在108~110kHz的范围里、振动信号S2相对于驱动信号D1的相位差特性(检测相位差)单调增加,与此相对,在图13中,振动信号S1相对于驱动信号D1的相位差特性(检测相位差)在相同范围内无法上下单调增加。另外,图12与图13相比,其增益(振动信号的电压)大。
这样一来,检测电极261、262中的振动信号S1、S2的相位或电压不相同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在供给到靠近这些检测电极261、262的驱动电极251、252上的驱动信号上存在相位差(D1和D2(+)、或者D1和D2(-))。
从这些图10~图13可知,检测相位差为单调增加,且振动信号的电压电平也高的情况是在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中,使用设置在被供给有相位滞后的驱动信号一侧区域上的检测电极(261或262)的情况。
为此,根据转子30的正反(转),转换在上述的驱动控制电路100中的转换器111,检测电极261、262的一个用于检测振动。
另外,在转子30的正转时和反转时,根据和转子30的加压条件及压电元件21、22的材料特性、尺寸、形状等,改变适合驱动的检测相位差。为此,每个转子30正转时、反转时,设定在滤波·移相部120上设置的移相量。在图10~图1 3所示的示例中,用于实现适合驱动的驱动频率的检测相位差,在正转时,约-60°~+60°,反转时,约-90°~-30°,在这些值范围内,设置滤波·移相部120的移相量。
6.本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取得下面的效果。
在日期显示装置10的驱动部、即压电激励器20中,由分别被供给有具有规定的相位差的双相的驱动信号D1、D2(+或-)的第一振动区域R1及第二振动区域R2之中的至少被供给有相位滞后驱动信号的一个振动区域上所设置的检测电极(261或262),检测振动状态,所以基于该检测电极检测出的振动信号相对于驱动信号D1的相位差(检测相位差)为单调增加,并能够将该检测相位差作为驱动控制的设定参数进行驱动控制。因此,不需要复杂的算法,且不必增大电路规模,就能容易地实施对驱动信号D1、D2的频率控制。而且,通过这样控制驱动信号D1、D2的频率,也能够对应老化等引起的谐振点的变动,稳定地进行驱动。
另外,能够这样仅用振动信号S1或S2相对于驱动信号D1的检测相位差来决定驱动信号D1、D2的频率控制,所以能简单地构成驱动电路,基于此,能实现低成本化,同时提高可靠性。
(2)另外,在具有转子30的正转模式和反转模式的压电激励器20中,在第一振动区域R1及第二振动区域R2上分别相对于对分线L1呈大致线对称地配置有检测电极261、262,所以通过驱动信号具有相位差(驱动相位差),从而尽管变形分布在对分线L1两侧呈不对称,但是无论正转模式时还是反转模式同样都能够检测出变形。为此,基于检测相位差控制驱动信号的频率,能够又是正转时和反转时的驱动性能大致同等,又是设置规定的差。
(3)检测电极261及检测电极262具有沿着压电元件21、22的圆周方向的形状,所以不仅是沿直径方向伸缩的呼吸振动模式,根据该呼吸振动的相位差导致的偏心模式也能够用各检测电极261、262检测出在设置有检测电极261、262的部位中被动的变形。这样,能检测出呼吸振动和偏心两者的振动状态,基于此,适当地控制驱动信号D1、D2的频率。另外,在设置有检测电极261、262的部位上,不仅产生呼吸振动引起的变形,还产生偏心引起的变形,所以能更大地确保振动信号S1、S2的电压,良好地检测出振动状态。
(4)通过压电元件21、22的宽度尺寸W小于长度尺寸L,从而在设置有检测电极261、262的压电元件21、22的部位中,既能检测出位移量小于呼吸振动的、基于偏心的位移,又能够根据检测相位差适当地进行驱动控制。
(5)在压电元件的内周侧(内侧圆周一侧)上配置有检测电极261、262,在圆环状的压电激励器20中成为振动的腹点的外周侧(外侧圆周一侧)上配置有驱动电极251、252,从而能够使设置有该驱动电极251、252的部位主动地位移。基于此,通过设置检测电极261、262能防止输出降低。另外,在外周侧设置检测电极261、262的情况与在内周侧设置检测电极的情况相比,检测电极261、262的配置面积大,相应地驱动电极251、252的面积就会变小,这在输出关系上不是上选之策,不过因检测电极261、262设置在压电元件21、22的内周侧,所以不存在那样的不良情况。
(6)各支撑固定部23设置在振动部20B的外周部上的、和对分线L1大致正交的位置上,在各振动区域R1、R2的圆周方向大致中央处支撑振动部20B,能平衡性良好地激振对应各个振动区域R1、R2的振动。基于此,通过支撑振动部20B能尽量抑制振动的衰减。
本发明的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允许作出各种变形和改进。
图14表示与上述的压电激励器20的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内部例(組み込み例)。这样,可以使压电激励器20直接抵接(有力地接触)于日历指示环50进行驱动。压电激励器20包括:圆环状的压电元件21、22,并且转矩大,由此也可以省略减速齿轮系40(图2)。该压电激励器20通过滑块60安装在底板1A上,通过设置在底板1A上的压缩螺旋弹簧11向日历指示环50加压。
作为参考,图15表示涉及压电激励器20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滑块60包括:分别固定有压电激励器20的支撑固定部23的一对突起部61;一体形成在这些突起部61之间、支撑滑块60并可在底板1A(图14)上滑动的滑动部62。
在各突起部61上分别形成有一对螺钉孔611,螺钉612通过支撑固定部23与这些螺钉孔611螺纹啮合,从而将压电激励器20固定在滑块60上。另外,在突起部61的螺钉孔61之间形成有切口部620,压电激励器20的支撑固定部232的部位对着该切口部620。
固定在突起部61的压电激励器20和滑动部62之间有间隙,振动时振动部20B不会对螺钉622等造成干扰。
滑动部62沿形成在底板1A(图14)上未图示的槽配置,具有在与突起部61相互连接方向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长孔621。两个螺钉622分别插入并贯穿该长孔621,并与底板1A螺纹啮合。即,通过滑块60,将压电激励器20可滑动地安装并固定在底板1A上。
而且,图16表示与上述实施例等电极的切开方式不同的压电激励器70。压电激励器70和上述的压电激励器20相同,也包括半圆形的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但设置在压电元件21、22上的各电极通过沿与对分线L1正交的线L2形成的槽274、275被对分。即,两个驱动电极255、256及两个检测电极265、266设置在第一振动区域R1上,两个驱动电极257、258及两个检测电极267、268设置在第二振动区域R2上。这样,在各区域R1、R2上可以设置大于等于一个的驱动电极和/或检测电极。例如可以研究下面的情况,为了避开振动检测时的噪音,通过根据转子30的正反(转)使用与抵接于转子30的突起231A离得远(离间)的一侧的检测电极265、267,或者对应各个第一、第二振动区域R1、R2平衡(平均)检测电极265、266、平衡检测电极267、268等,从而使振动检测的精度提高。此外,根据转子30的正反(转)可以使用相对圆心O呈点对称配置的检测电极265、268或检测电极266、267。而且,检测电极265、266、267、268沿孔20C的周边设置,即使与孔20C之间隔着其他的电极或间隙,检测电极也可以具有沿压电元件的周边方向的形状。这时驱动电极255、256、257、258的面积变小,在穿过内孔的导线和振动区域R1、R2之间的接触状态变动,以及与孔20C的周边的压电元件上存在切口等情况下,能减少由于制造、结构上的原因导致的检测电压的特性不一,能提高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中,示出了在加强板的正反两面各粘贴一片压电元件的三层构造,但并不限于此,可以仅在加强板的一面粘贴一片,此外,通过在加强部件的正反两面粘贴2~10片压电元件或更多使其成为多层结构,从而能获得较大的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将压电振动体运用到压电激励器的例子,以手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以运用到怀表、座钟、挂钟等之中。在这些钟表中,除了可以将其用于驱动时间、日历显示装置之外,例如还可以利用其作为驱动可动玩具类的机构。
甚至,除了电子表以外,本发明的压电激励器还可以装在照相机和打印机、电动玩具等各种电子设备内,本发明的压电激励器可以适当地运用到照相机的变焦机构、自动调焦机构、光圈调整机构、倒带机构、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喷墨头、电动玩具类的驱动机构、姿势校正机构、硬磁盘驱动器及CD驱动器等的主轴滑动电动机、磁头移动用的线性电动机、超声波电动机等之中。
进而,本发明的驱动控制装置还可以运用到计量仪器的计量指针的驱动机构、汽车等的仪表盘(instrumental panel)的计量指针的驱动机构、压电蜂鸣器、超声波电动机等之中。或者,本发明的压电振动体不仅可以用作压电激励器,而且还可以用作安装在电子设备的电路基板上的振荡器。
作为被驱动体,可以采用被旋转驱动的转子、被直线驱动的线性驱动体等,并且,被驱动体的驱动方向不受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即,关于本发明,只对主要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特别图示且加以了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范围之内,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形状、材质、数量、以及其它详细结构进行各种变形和改进。
以上所披露的用于限定形状、材质等的描述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因此,以避开上述形状、材质等的部分限定或全部限定的部件的名称的描述也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压电激励器,包括圆环状的压电元件,用于将该压电元件的振动传递给被驱动体,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将所述压电元件沿直径方向对分的对分线两侧的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上分别相对于所述对分线基本线对称地设置有大于等于一个的被供给有驱动信号的驱动电极;
所述驱动信号有两个,各个所述驱动信号相互之间具有预定的驱动相位差,在所述驱动信号中相互间相位超前的相位超前驱动信号被供给到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一个振动区域上,在所述驱动信号中相互间相位滞后的相位滞后驱动信号被供给到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另一个振动区域上;
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至少被供给有所述相位滞后驱动信号的振动区域上设置有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用于检测所述压电元件的振动状态并输出振动信号;
所述压电激励器根据所述相位超前驱动信号和所述相位滞后驱动信号中的一个驱动信号与所述振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即检测相位差,进行驱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激励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相位差的正负可以被转换地形成,
所述检测电极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上均分别相对于所述对分线被基本线对称地配置,或者相对于所述压电元件的圆心被互相基本点对称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激励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电极具有沿着所述压电元件的圆周方向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激励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电极沿着形成在所述压电元件的大致中心上的孔的周边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激励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所述压电元件的圆环状的振动部;以及与所述振动部连接设置的、支撑所述振动部并使其可振动的一对支撑部,
其中,所述各个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振动部的外周部上的与所述对分线基本正交的位置上。
6.一种压电激励器的驱动控制方法,用于将所述压电激励器的振动传递给被驱动体,其中,所述压电激励器包括圆环状的压电元件,在位于将所述压电元件沿直径方向对分的对分线两侧的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上分别相对于所述对分线基本线对称地设置有大于等于一个的被供给有驱动信号的驱动电极,而且,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振动区域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压电元件的振动状态并输出振动信号的检测电极,所述压电激励器的驱动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设置两个所述驱动信号,所述各个驱动信号相互之间具有预定的驱动相位差,将在所述驱动信号中相互间相位超前的相位超前驱动信号供给到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一个振动区域上,将在所述驱动信号中相互间相位滞后的相位滞后驱动信号供给到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另一个振动区域上;
根据所述相位超前驱动信号和所述相位滞后驱动信号中的一个驱动信号与所述振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即检测相位差,对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进行可变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电激励器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可转换地形成所述驱动相位差的正负;
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上均分别相对于所述对分线基本线对称地配置所述检测电极,或者相对于所述压电元件的圆心互相基本点对称地配置所述检测电极;
根据所述驱动相位差的正负转换,使用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中的被供给有所述相位滞后驱动信号的振动区域上设置的所述检测电极。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激励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是包括计时部和用于显示由所述计时部计时的信息的计时信息显示部的钟表。
CN2007100795244A 2006-02-17 2007-02-16 压电激励器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63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40210A JP2007221924A (ja) 2006-02-17 2006-02-17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040210 2006-02-17
JP2006040210 2006-0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6344A true CN101026344A (zh) 2007-08-29
CN101026344B CN101026344B (zh) 2010-12-29

Family

ID=38109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952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6344B (zh) 2006-02-17 2007-02-16 压电激励器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59830B2 (zh)
EP (1) EP1821350B1 (zh)
JP (1) JP2007221924A (zh)
CN (1) CN101026344B (zh)
DE (1) DE602007010845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428B (zh) * 2009-09-08 2011-08-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悬臂弯振换能器圆环型驻波超声电机振子
CN106329985A (zh) * 2015-07-03 2017-0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电驱动装置、机器人以及压电驱动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7771361A (zh) * 2015-06-03 2018-03-0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基于电活性聚合物的致动器设备
CN111512642A (zh) * 2017-12-28 2020-08-07 索尼公司 显示设备和信号生成设备
CN113014136A (zh) * 2019-12-20 2021-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电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压电驱动装置以及机器人
WO2023231296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激励器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15390A (ja) * 2006-01-10 2007-08-23 Seiko Epson Corp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方法、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929382B2 (en) 2007-02-14 2011-04-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piezoelectric actuator, and portable device
WO2008132930A1 (ja) * 2007-04-19 2008-11-06 Hosiden Corporation 回転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を使った回転検出装置
JP5884303B2 (ja) * 2011-06-07 2016-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ロボットハンド、及びロボット
JP5799596B2 (ja) * 2011-06-10 2015-10-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ロボットハンド、及びロボット
CN102355159B (zh) * 2011-10-10 2014-05-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共振式直线超声电机及控制方法
KR101335607B1 (ko) * 2012-01-09 2013-12-02 조소연 초음파 변환기, 전기 펄스 생성 장치, 그리고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초음파 생성 장치
JP6164044B2 (ja) 2013-10-30 2017-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電モーター、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指アシスト装置、電子部品搬送装置、電子部品検査装置、送液ポンプ、印刷装置、電子時計、投影装置
WO2017120661A1 (en) * 2016-01-14 2017-07-20 Modus Medical Devices Inc. Piezoelectric motor assembly
WO2019003339A1 (ja) * 2017-06-28 2019-01-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CN112165233B (zh) * 2020-09-07 2023-08-18 黄开午 圆振动电机
CN114113129B (zh) * 2021-12-03 2024-04-30 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 一种镜片微小缺陷识别抓取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3280B2 (ja) * 1990-07-04 1999-03-03 アスモ株式会社 超音波モータの駆動方法
JPH05137355A (ja) 1991-11-12 1993-06-01 Canon Inc 振動波モータ
KR0151745B1 (ko) * 1993-02-08 1999-04-15 모리시타 요이찌 초음파모터 및 초음파모터의 제어방법
DE69416989T2 (de) * 1993-12-27 1999-08-26 Canon Kk Vibrationswellenantrieb
US6072266A (en) * 1994-12-21 2000-06-06 Nikon Corporation Vibration actuator
JP3148729B2 (ja) 1998-04-13 2001-03-2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超音波モータ及び超音波モータ付電子機器
JP4333122B2 (ja) 2002-11-08 2009-09-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超音波モータ駆動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5086884A (ja) 2003-09-08 2005-03-31 Iai:Kk 超音波モータ
JP2005086991A (ja) 2003-09-11 2005-03-31 Seiko Epson Corp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モータおよび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た機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428B (zh) * 2009-09-08 2011-08-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悬臂弯振换能器圆环型驻波超声电机振子
CN107771361A (zh) * 2015-06-03 2018-03-0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基于电活性聚合物的致动器设备
CN107771361B (zh) * 2015-06-03 2022-01-25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基于电活性聚合物的致动器设备
CN106329985A (zh) * 2015-07-03 2017-0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电驱动装置、机器人以及压电驱动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11512642A (zh) * 2017-12-28 2020-08-07 索尼公司 显示设备和信号生成设备
CN111512642B (zh) * 2017-12-28 2022-04-29 索尼公司 显示设备和信号生成设备
US11579833B2 (en) 2017-12-28 2023-02-14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signal generation apparatus
CN113014136A (zh) * 2019-12-20 2021-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电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压电驱动装置以及机器人
CN113014136B (zh) * 2019-12-20 2023-08-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电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压电驱动装置以及机器人
WO2023231296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激励器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21350B1 (en) 2010-12-01
CN101026344B (zh) 2010-12-29
EP1821350A2 (en) 2007-08-22
US7459830B2 (en) 2008-12-02
DE602007010845D1 (de) 2011-01-13
EP1821350A3 (en) 2008-03-19
US20070194660A1 (en) 2007-08-23
JP2007221924A (ja) 2007-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6344B (zh) 压电激励器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6885615B1 (e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time piece, and portable device
US20070040871A1 (en) Drive control device for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for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US20070159507A1 (e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drive control method, piezoelectric actuator drive contro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221865A (ja) 圧電振動体、圧電振動体の固有振動数調整方法、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981427A (zh) 压电致动器和设备
EP0650252B1 (en) Ultrasonic mo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ultrasonic motor
JP4848853B2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方法、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装置、電子機器
US5619089A (en) Ultrasonic mo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n ultrasonic motor
JP2952815B2 (ja) 超音波モータ装置
EP0731514B1 (en) Ultrasonic mo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ultrasonic motor
US8604667B2 (en) Ultrasonic mo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hich mounts the motor thereon
JP4923548B2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方法、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6278221B1 (en) Ultrasonic mo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ultrasonic motor
JP4499902B2 (ja) 超音波モータおよび超音波モータ付電子機器
US6441534B2 (en) Ultrasonic mo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ultrasonic motor
JP4951955B2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327438B2 (ja) 電子時計
JP4270058B2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速度調整方法、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装置、電子機器
JP2006353055A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方法
JP4146204B2 (ja) 超音波モータの駆動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S63205591A (ja) 電子時計
JP3680602B2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時計および携帯機器
JP3832278B2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時計および小型機器
JPH08107686A (ja) 超音波モータおよび超音波モータ付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