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1645A - 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1645A
CN101021645A CNA2006101667728A CN200610166772A CN101021645A CN 101021645 A CN101021645 A CN 101021645A CN A2006101667728 A CNA2006101667728 A CN A2006101667728A CN 200610166772 A CN200610166772 A CN 200610166772A CN 101021645 A CN101021645 A CN 101021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plat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67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国泳
周荣备
金东哲
徐正旼
韩丙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21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16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double-sid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02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 G02F2202/022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organic material polymeri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透射反射板,其包括多孔聚烯烃基聚合物树脂层。所述多孔聚烯烃基聚合物树脂层可以包括,例如,聚乙烯、聚丙烯或其混合物。此外,可以通过,例如,干拉伸工艺或湿拉伸工艺制造所述多孔聚烯烃基聚合物树脂层。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更具体而言,涉及包括具有不同(various)透射率和反射率的透射反射板,并且能够避免由黑点和异物引起的图像缺陷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LCD)具有重量轻、厚度薄、低功率驱动、全彩色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因此可以将其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应用当中。例如,将LCD与诸如笔记本电脑的计算机、PDA、电话、TV、音频/视频装置等结合使用。此外,采用LCD根据施加到按矩阵形式排列的大量控制开关上的图像信号调整所透射的光的量,之后在LCD屏板上显示预期图像。
可以将常规LCD设计为在其一个侧面上显示图像。但是,近年来,人们正在通过研究试图实现双面显示模式,例如,在LCD的两面显示相同或不同的图像,以替代上述单面显示模式。
例如,可以将双面LCD实现为对折型移动式通信终端。图1A和图1B示出了一种对折型移动式通信终端,其包括在打开折盖时使用的主液晶显示屏板1和在关闭折盖时使用的副液晶显示屏板2。
由于液晶显示屏板1和2都不是自发光的,因此,所述屏板需要诸如背光单元的额外光源。出于这一目的,一种双面LCD包括:用于在其上显示主图像的主液晶显示屏板、用于为所述主液晶显示屏板提供光的主背光、用于在其上显示副图像的副液晶显示屏板和为所述副液晶显示屏板提供光的副背光。每一主背光和副背光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用于改变光路的导光板、用于反射光的反射板、用于提高亮度的光学膜和用于容纳上述组件的外壳。但是,上述常规双面LCD可能会面对某些困难,例如,制造成本增加,由于需要制造两个背光单元而引起整个LCD的厚度的增大,以及由于需要运行两个背光单元而引起功耗增大。
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困难的解决方案,其中,在LCD种采用单个光源和单个导光板提供两个方向的光。这里,形成在其一侧带有透射反射板的光源和导光板,其允许从光源发出的光得到透射和反射,从而将所述光同时提供给主液晶显示屏板和副液晶显示屏板。由透射反射板的特性决定透射和反射的光的量,例如,提供给主液晶显示屏板和副液晶显示屏板的光的量。随着双面显示器的市场的扩大,对具有不同透射率和反射率的透射反射板的需求也随之增强。
过去,采用白色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板或白色泡沫聚碳酸酯(PC)板作为透射反射板。这些常规板的制造方式为: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内添加诸如氧化钛的无机微粒,之后使之相互发泡。因此,存在于无机颗粒当中的或者在上述常规发泡工艺中产生的黑点和异物可能导致缺陷背光单元。此外,在驱动液晶显示器时,也可能在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屏幕上产生这些缺陷性的黑点。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能够防止由黑点和异物引发缺陷图像的透射反射板的LCD。
发明内容
构思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透射反射板的液晶显示器,所述透射反射板具有不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并防止产生由黑点和异物引起的缺陷图像,由此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可靠性。
根据为了实现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具有多孔聚烯烃基聚合物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可以包括聚乙烯或聚丙烯。此外,可以通过干拉伸工艺或湿拉伸工艺制造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
可以在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上另外设置白色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或者在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上另外设置白色泡沫聚碳酸酯(PC)层。
此外,可以在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另外设置接触预防层,其包括多个珠粒和用于将所述珠粒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涂覆膜。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还可以包括:光源;以及导光板,其包括用于使自光源入射的光沿第一方向发射的第一光发射表面和用于使所述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发射的第二光发射表面,其中,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二光发射表面上设置所述透射反射板。
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可以包括:第一光学片,其用于增强通过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光发射表面沿第一方向发射的光的亮度;以及第二光学片,其用于增强通过所述透射反射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发射的光的亮度。
此外,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可以包括:第一液晶显示屏板,其形成于处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侧面上,从而允许在其上显示第一图像;以及第二液晶显示屏板,其形成于处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面上,从而允许在其上显示第二图像。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更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示出了对折型移动式通信终端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的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利用干拉伸工艺制造透射反射板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利用湿拉伸工艺制造透射反射板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包括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的双面背光部件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LCD)的透射反射板。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LCD的透射反射板的特征在于包括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由于其机械性能的原因,可以将多孔聚合物容易地制造成板,所制造的板在适当的孔隙的作用下可以具有不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例如,可以通过将在下文中予以说明的干拉伸工艺或湿拉伸工艺制造透射反射板。
所述透射反射板反射一部分入射光,并透射另一部分入射光。出于这一目的,多孔聚合物树脂层内的小孔隙将起到反射入射光的作用。这些小孔隙是在板的制造过程中,例如,在拉伸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在多孔聚合物树脂层内含有反射光的小孔隙,因而,这一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不需要任何用于光反射的额外添加剂,也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发泡工艺。
此外,在小孔隙的作用下,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反射一部分光,并透射其余部分的光。可以调整板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以控制沿两个方向提供的光的量。此外,可以通过,例如,调整其厚度或孔隙率控制含有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例如,随着透射反射板的厚度的增大,其反射率可能增大,而其透射率则可能降低。
这一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所包括的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由聚烯烃基(polyolefin-based)树脂构成,所述聚烯烃基树脂具有高透明度和增强的机械强度,并且对于从光源发出的光和热量具有提高的耐受性。所述聚烯烃包括,例如,晶态均聚合物,2-级(stage)聚合物或共聚物;或者其混合物,所述混合物是通过混合乙烯、甲基乙烯、1-丁烯、4-甲基-戊烯(penthene)-1、1-己烯、1-辛烯、醋酸乙烯酯、异丁烯酸甲酯或苯乙烯形成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形成多孔聚合物树脂层。
例如,可以根据具体应用所要求的物理特性单独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或将其混合形成这一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或者,如果层压多个不同的多孔聚合物树脂层以形成透射反射板,或者将常规白色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层压到一起,则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透射率和反射率的透射反射板。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的表面的SEM照片。从图2可以看出,所述透射反射板包括小孔隙,所述小孔隙依次(inturn)允许光受到反射和透射。此外,可以看出,不存在可能由额外添加剂或发泡工艺导致的黑点和异物。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还可以包括形成于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10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的接触预防层20。所述接触预防层20包括多个珠粒21和涂覆膜22。所述珠粒21由粒度大约为3到7微米()的微粒形成,使其均匀分布在表面(一个或两个)上。所述涂覆膜由,例如,热固树脂或光固化树脂构成,将其以薄膜的形式涂覆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10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之后通过,例如,外部热量或紫外线使其固化,从而将珠粒21固定到适当位置。
在将透射反射板应用于LCD的情况下,这样的接触预防层20防止了透射反射板与设置于其两个表面上的其他板紧密接触。因此,能够避免由多个板相互紧密接触而引起的显示质量的劣化(例如波纹图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具有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具有增强的机械性能,并且在包含于其内的小孔隙的作用下具有不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此外,由于在形成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射反射层时不需要额外的添加剂或发泡工艺,因而能够防止产生由黑点和异物导致的缺陷图像。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LCD的透射反射板的制造方法。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干拉伸工艺或湿拉伸工艺制造透射反射板。
图4是示出了通过干拉伸工艺制造透射反射板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4,首先通过挤压机挤压预期的聚合物材料,由此制造树脂膜(S10)。在退火炉内,在低于所述聚合物材料的熔点的温度下对如此制造出的树脂膜退火,以提高其结晶度和弹性(S20)。在低于室温的第一温度下,采用滚轮或其他扩展器沿一个轴或沿两个轴拉伸经过退火的树脂膜,由此在其中形成细小裂缝(S30)。之后,在高于所述第一温度并低于所述聚合物的熔点的第二温度下沿一个或两个轴进一步拉伸所述经过较低温度下的拉伸的树脂膜,由此在其中形成小孔隙,并提供预期的机械性能(S40)。尔后,在低于所述聚合物的熔点的温度下,在张力作用下,对所述经过较高温度下的拉伸的树脂膜进行一段时间的热硬化,由此使所述小孔隙保持稳定(S50)。因而能够制造出多孔透射反射板。
执行前述干拉伸过程的方式为:使聚合物的结晶部分指向某一方向,通过冷拉伸破坏聚合物的相对薄弱的无定形部分,从而在其中形成孔隙。因此,这一实施例的上述工艺可以提供一种仅采用纯聚合物容易地制作宽树脂膜的清洁工艺,其避免了遇到诸如溶剂污染等的常规工艺所面对的困难。
图5是示出了通过湿拉伸工艺制造透射反射板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5,首先熔化并混合预期的聚合物和溶剂(S60)。这里,所述溶剂能够充分溶解所述聚合物,所述溶剂可以是诸如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液体石蜡、脂环烃等的脂族溶剂。此外,按重量衡量,在聚合物和溶剂的混合物中可以包含大约10%到大约50%的聚合物。
在聚合物成分小于10wt.%(重量百分比)左右时,在(例如)膜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和颈缩(neck-in)现象的影响下,在透射反射板的制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还可能降低制造过程的生产率。在聚合物成分大于50wt.%的情况下,可能面临另一个困难,即透射反射板的孔隙度可能降低。挤出聚合物和溶剂的混合物并使之冷却以制造凝胶膜(S70)。此外,在凝胶膜上执行顺次的或同时的双轴向拉伸过程,或者在凝胶膜上按照某一顺序执行顺次的和同时的双轴向拉伸过程(S80)。接下来,从经过拉伸的膜上去除溶剂(S90),之后使其干燥并热硬化(S100),以制造多孔透射反射板。
可以采用这一湿拉伸工艺均匀地控制孔隙的尺寸和形状,并通过改变聚合物的成分或改进与溶剂成分或溶剂去除率相关的工艺而控制孔隙度和物理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的制造方法不限于前述过程。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所要求的所述板的最终物理特性省略或包含一些步骤,或者改变步骤的顺序。
照此制造的透射反射板至少具有下述优点。也就是说,利用在拉伸过程中形成的小孔隙,所述板可以具有不同透射率和反射率。因此,不需要实现光反射的额外添加剂,还可以省略发泡过程。因此,能够避免黑点和异物的产生,由此减少缺陷图像。
在下文中,将更为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LCD)。
图6是示出了包括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的双面背光部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参考图6,所述双面背光部件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110、用于改变光路的导光板120、用于将来自导光板120的光朝向两个方向透射和反射的透射反射板100。此外,所述双面背光部件还包括用于光漫射和亮度增强的第一和第二光学片130和150。分别在光学片130和150的外表面之上设置第一和第二液晶显示屏板140和160。
光源110设置于导光板120的一个横向侧面上,其利用外部驱动电压发射光。在该实施例中,光源110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10不限于发光二极管,其也可以采用,例如,具有细长圆筒的形式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
导光板120改变从光源110入射的光的光路,从而沿两个方向发射光。出于这一目的,导光板120包括用于使来自光源110的入射光指向第一方向的第一光发射表面和用于使来自光源110的入射光指向第二方向的第二光发射表面。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是朝向第一液晶显示屏板140的方向,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可以将第二光发射表面形成为与第一光发射表面平行。此外,导光板120还可以包括形成于第一或第二光发射表面上的反射图案,用来散射和反射入射到第一或第二光发射表面上的光。此外,还可以形成在其第二光发射表面上带有棱镜图案的导光板120。
在导光板120的第二光发射表面上形成透射反射板100。透射反射板100反射一部分穿过第二光发射表面发射的光,透射其余部分的光。出于这一目的,采用具有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100,从而在形成于多孔聚合物树脂层内的小孔隙的作用下使透射反射板100获得不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此外,具有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100不需要任何额外添加剂或发泡工艺,因而能够防止产生由黑点和异物引起的缺陷图像。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可以由,例如,聚乙烯、聚丙烯或其混合物构成。
可以将不同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相互层压到一起,或者将透射反射板与常规白色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或白色泡沫聚碳酸酯(PC)层层压到一起,由此形成透射反射板100。
此外,透射反射板100还可以包括形成于其一个或两个表面上的接触预防层。也就是说,所述板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珠粒和固定所述珠粒的涂覆膜,从而防止透射反射板100与导光板120或第二光学片150紧密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在使多个板紧密接触时产生波纹图案等显示缺陷。
第一光学片130设置于导光板120的第一光发射表面上,起着提高沿第一方向通过第一光发射表面发射的光的亮度的作用。也就是说,为了提高沿第一方向发射的光的亮度均匀性和光的正面亮度,第一光学片130可以包括用于对光漫射的漫射板或至少一个用于会聚光的棱镜板。
第二光学片150设置于导光板120的第二光发射表面上,起着提高在沿第二方向通过第二光发射表面发射的光当中通过透射反射板100透射的光的亮度的作用。也就是说,为了增强沿第二方向发射的光的亮度均匀性和光的正面亮度,第二光学片150可以包括用于对光漫射的漫射板和至少一个用于会聚光的棱镜板。
可以将第二光学片150形成为具有与第二光发射表面和透射反射板100相似的表面面积,但是可以根据用户所需要的尺寸和位置对其做各种形式的改变。例如,第二光学片150可以具有对应于第二液晶显示屏板160的尺寸,其中,利用穿过第二光学片150透射的光在第二液晶显示屏板160上显示图像。
第一液晶显示屏板140允许利用穿过第一光学片130透射的光在其上显示图像,而第二液晶显示屏板160允许利用穿过第二光学片150透射的光在其上显示图像。
第一和第二液晶显示屏板140和160包括设有多个滤色器的上部基板、设有多个薄膜晶体管并通过耦合与所述上部基板面对的下部基板和密封在利用密封剂相互结合的上部和下部基板之间的液晶。从背光部件发射的白光穿过液晶单元,驱动形成于下部基板内的薄膜晶体管,从而对液晶进行配向,由此调整光的透射率。之后,光穿过相邻的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从而在屏板上显示图像。
所述双面背光部件以这种方式利用单个光源、单个导光板和透射反射板沿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射光。因此,采用单个光源提供了处于两个不同方向的光,这样能够降低双面背光部件的厚度,还可以降低功耗。此外,由于在其中采用了具有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因此,所述板可以具有不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同时避免由黑点和异物引起的缺陷图像。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7,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的双面液晶显示器包括主液晶显示屏板1300、副液晶显示屏板2400和双面背光部件3000。
双面背光部件3000包括用于发射光的光源1020、用于改变光的光路的导光板1000和透射反射板1050。此外,双面背光部件3000还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光学片1200和2200。
在导光板1000的第一光发射表面1010a之上设置主液晶显示屏板1300。此外,主液晶显示屏板接收从导光板1000的第一光发射表面1010a沿第一方向发射,并通过第一光学片1200透射的光。主液晶显示屏板1300允许在其上显示带有信息的主图像。
副液晶显示屏板2400设置于导光板1000的第二光发射表面1010b之上。这一副液晶显示屏板2400接收从导光板1000的第二光发射表面1010b沿第二方向发射,并穿过第二光学片2200透射的光。副液晶显示屏板2400允许在其上显示带有信息的副图像。
此外,分别在主液晶显示屏板1300和导光板1000之间,以及在副液晶显示屏板2400和导光板1000之间设置第一和第二光学片1200和2200。此外,主模具框架1100容纳第一光学片1200和主液晶显示屏板1300;下部机壳容纳前述组件、导光板1000和透射反射板1050。此外,副模具框架2300容纳第二光学片2200和副液晶显示屏板2400。
此外,还可以提供用于防止主液晶显示屏板1300从双面背光部件中脱离的主机壳1400和用于防止副液晶显示屏板2400从双面背光部件中脱离的副机壳2500。
主液晶显示屏板1300的显示面积可以与副液晶显示屏板2400的显示面积相同,但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就是说,主液晶显示屏板1300的显示面积可以与副液晶显示屏板2400的显示面积不同。在该实施例中,将主液晶显示屏板1300的显示面积设置为大于副液晶显示屏板2400的显示面积。
如此配置的双面液晶显示器采用了单个光源提供处于两个方向的光,因而能够降低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和功耗。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采用了具有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因此可以获得不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以控制沿两个方向发射的光的量的比率。例如,为了将主液晶显示屏板和副液晶显示屏板的亮度比率控制为大约70∶30,可以将透射反射板的反射率控制为大约60%到大约90%,可以将所述板的透射率控制为大约10%到大约40%。也就是说,透射反射板允许光源发射的光当中的60%到90%左右沿第一方向发射,同时使所述光的10%到40%左右沿第二方向发射。因此,由于提供至主液晶显示屏板的光的量处于光总量的60%到90%左右的范围内,因而能够提高主液晶显示屏板的亮度。此外,由于提供给副液晶显示屏板的光的量处于10%到40%左右的范围内,因而与不设置光提供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副液晶显示屏板的亮度。由于在将副液晶显示屏板用作小辅助液晶显示屏板时,光的量无需太大,因而只需要总光量的10%到40%左右,就可以获得合适的亮度。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射反射板在其制造过程中未产生黑点和异物,因此,防止了产生由黑点和异物导致的缺陷图像,由此提高了LCD的可靠性。
在下文中,将联系下文阐述的例子更为详细的解释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对比实例]
制造具有大约2.22英寸的尺寸的双面液晶显示器,使之包括主液晶显示屏板、副液晶显示屏板和双面背光部件。所述双面背光部件包括:包括六个LED的光源、导光板和透射反射板。所述透射反射板由白色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成。
[实例1]
制造具有大约2.22英寸的尺寸的双面液晶显示器,使之包括主液晶显示屏板、副液晶显示屏板和双面背光部件。所述双面背光部件包括:包括六个LED的光源、导光板和透射反射板。所述透射反射板包括多孔聚烯烃基树脂层。
[实例2]
制造具有大约2.22英寸的尺寸的双面液晶显示器,使之包括主液晶显示屏板、副液晶显示屏板和双面背光部件。所述双面背光部件包括:包括六个LED的光源、导光板和透射反射板。通过层压包括多孔聚烯烃基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和白色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板制造透射反射板。
在所述实例和对比实例中,除了透射反射板外,采用相同方式配置所有组件。如下文所述,将双面液晶显示器的物理特性相互比较。
下面的表1示出了对比实例与实例1和实例2的亮度比较结果。
[表1]
分类 材料 厚度(μm)     亮度(mcd)  亮度比(主∶副) 总亮度(mcd)
 主  副
对比实例 白色泡沫PET 60  3223  1308  71.1∶28.9 4531
实例1 多孔聚烯烃 25  2895  1795  61.7∶38.3 4690
实例2 白色泡沫PET+多孔聚烯烃 85  3463  1190  74.4∶25.6 4653
从表1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1和2中的总量度相对高于对比实例的总亮度。
下面的表2示出了在驱动根据本发明的实例1的双面液晶显示器和根据对比实例的双面液晶显示器时,一百个样本中的缺陷图像数量的测量结果。
[表2]
    分类     材料     明显缺陷率
    对比实例     白色泡沫PET     11/100
    实例1     多孔聚烯烃     4/100
从表2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1与对比实例相比表现出了较低的明显缺陷率。在对比实例中,在白色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添加的无机颗粒构成的,或者在较高温度下的发泡过程中产生的黑点和异物的影响下,在屏幕上产生了黑点缺陷。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1与对比实例相比显示出了较低的明显缺陷率,而且未显示出黑点缺陷。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了具有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因此无需额外的添加剂和/或发泡工艺。因此,就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而言,未产生黑点和异物,因此还能够防止产生黑点缺陷。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单个光源和单个导光板提供处于两个不同方向的光,因此能够降低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和功耗。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了具有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因此液晶显示器可以具有不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并且还能够控制沿两个方向发射的光的量的比率。此外,能够避免由黑点和异物造成的缺陷图像,并能够由此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可靠性。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还应该注意,在不背离由权利要求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做出各种修改,这一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具有多孔聚烯烃基聚合物树脂层的透射反射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包括聚乙烯或聚丙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通过干拉伸工艺或湿拉伸工艺制造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上另外设置白色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上另外设置白色泡沫聚碳酸酯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所述多孔聚合物树脂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另外设置接触预防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接触预防层包括多个珠粒和将所述珠粒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涂覆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
光源;以及
导光板,其包括用于使自光源入射的光沿第一方向发射的第一光发射表面和用于使所述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发射的第二光发射表面,
其中,将所述透射反射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二光发射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
第一光学片,其用于增强通过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光发射表面沿第一方向发射的光的亮度;以及
第二光学片,其用于增强通过所述透射反射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发射的光的亮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
第一液晶显示屏板,其形成于处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侧面上,从而允许在其上显示第一图像;以及
第二液晶显示屏板,其形成于处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面上,从而允许在其上显示第二图像。
CNA2006101667728A 2006-02-13 2006-12-14 液晶显示器 Pending CN1010216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3595/06 2006-02-13
KR1020060013595A KR20070081577A (ko) 2006-02-13 2006-02-13 액정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1645A true CN101021645A (zh) 2007-08-22

Family

ID=38434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667728A Pending CN101021645A (zh) 2006-02-13 2006-12-14 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88681A1 (zh)
JP (1) JP2007219501A (zh)
KR (1) KR20070081577A (zh)
CN (1) CN10102164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6379A (zh) * 2011-03-30 2011-10-05 东华大学 一种微发泡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67324A (zh) * 2009-09-30 2012-09-12 克里公司 包括低吸收率、受控的反射率以及扩散层的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系统
CN103424918A (zh) * 2012-05-14 2013-12-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双屏显示装置、双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803114A (zh) * 2018-07-03 2018-11-13 重庆京东方智慧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562637A (zh) * 2020-04-14 2020-08-21 浙江永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孔型光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7297B2 (en) * 2010-01-15 2012-01-17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lexible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reduced moisture and reduced oxygen permeability
JP5488818B2 (ja) * 2010-04-09 2014-05-14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US9087801B2 (en) * 2010-04-29 2015-07-21 Apple Inc. Power effici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2167841B (zh) * 2010-12-06 2012-10-03 宁波东旭成化学有限公司 光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901655B (zh) * 2014-04-25 2016-06-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双面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1740A (ja) * 2000-01-21 2001-07-27 Citizen Watch Co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15333A (ja) * 2000-02-07 2001-08-10 Sumitomo Chem Co Ltd 半透過半反射性偏光素子
KR100828531B1 (ko) * 2002-07-26 2008-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070293608A1 (en) * 2006-06-19 2007-12-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7324A (zh) * 2009-09-30 2012-09-12 克里公司 包括低吸收率、受控的反射率以及扩散层的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系统
CN102206379A (zh) * 2011-03-30 2011-10-05 东华大学 一种微发泡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6379B (zh) * 2011-03-30 2013-03-27 东华大学 一种微发泡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4918A (zh) * 2012-05-14 2013-12-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双屏显示装置、双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424918B (zh) * 2012-05-14 2016-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双屏显示装置、双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803114A (zh) * 2018-07-03 2018-11-13 重庆京东方智慧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562637A (zh) * 2020-04-14 2020-08-21 浙江永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孔型光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19501A (ja) 2007-08-30
KR20070081577A (ko) 2007-08-17
US20070188681A1 (en) 2007-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1645A (zh) 液晶显示器
KR101172411B1 (ko) 가시광 확산을 위한 표면 형성된 복합 중합체 렌즈
CN101322051B (zh) 包括多层光散射板的液晶显示器件
KR101608127B1 (ko) 광확산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백라이트
US6852376B2 (en) Antiglare film
KR100305233B1 (ko) 눈부심방지 재료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 필름
TWI396902B (zh) 反射板用聚酯薄膜
JP2008250299A (ja) 光学ディフューザーフィルム及び光アセンブリ
US20070098998A1 (en) Diffusion she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70206299A1 (en) Reflective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1750770A (zh) 检测液晶显示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JP2001272508A (ja) 積層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KR2011010944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컬러시프트 저감 광학필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1105459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300826B2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直下型面光源
US20090296024A1 (en) Light diffuser plate with primer lay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laminated optical member,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392884A (zh) 光学元件封装体、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CN101149516A (zh) 背光模组用的光扩散积层板
JP4560890B2 (ja) 積層光拡散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4219438A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KR101068635B1 (ko) 인각율이 향상된 고휘도 확산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5031893A (ja) 照明装置用レンズ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02277861A (ja) 液晶表示素子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TWI459042B (zh) 光擴散薄膜積層體
CN114690294A (zh) 一种小尺寸用高辉度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