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6869B - 薄膜化油器 - Google Patents

薄膜化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6869B
CN101016869B CN2007100054482A CN200710005448A CN101016869B CN 101016869 B CN101016869 B CN 101016869B CN 2007100054482 A CN2007100054482 A CN 2007100054482A CN 200710005448 A CN200710005448 A CN 200710005448A CN 101016869 B CN101016869 B CN 101016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chamber
membrane carburetor
lever
described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54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6869A (zh
Inventor
A·普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016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6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6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6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17/00Carburettor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preceding main groups F02M1/00 - F02M15/00
    • F02M17/02Floatless carburettors
    • F02M17/04Floatless carburettors having fuel inlet valve controlled by diaphrag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7/00Carburettors with means for influencing, e.g. enriching or keeping constant, fuel/air ratio of charge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
    • F02M7/06Means for enriching charge on sudden air throttle opening, i.e. at acceleration, e.g. storage means in passage way system
    • F02M7/08Means for enriching charge on sudden air throttle opening, i.e. at acceleration, e.g. storage means in passage way system using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he Air-Fuel Ratio Of Carburetors (AREA)

Abstract

薄膜化油器(1)具有一个调节室(13),该调节室通过至少一个燃油孔(9、10)与一个吸入管道(3)连接。该调节室(13)被一个调节薄膜(14)限定。燃油管道(54)通过一个进入阀(15)汇入到调节室(13)中。在这种情况中根据调节薄膜(14)的偏转打开进入阀(15)。薄膜化油器(1)具有一个加速泵(30),该加速泵根据一个在吸入管道(3)中支承的节气部件来进行操作。若加速泵(30)液压地对在调节室(13)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机构施加作用,则内燃机可达到良好的加速富油和稳定的运行。

Description

薄膜化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化油器,特别是用于如马达锯、清理切割机等的手持工作机的薄膜化油器。它具有一调节室,该调节室通过至少一个燃油孔与一吸入管道连接,其中,该调节室以一调节薄膜为界,其中,一燃油管道通过一进入阀汇入到调节室中,并且其中进入阀根据调节薄膜的偏转而打开;并且具有一加速泵,该加速泵根据支承在吸入管道中的一节气部件的状态而进行操作。
背景技术
EP 0 598 990 A1公开了一种具有一个以一个调节薄膜为界的调节室和一个由一个节气轴来操作的加速泵的薄膜化油器。加速泵具有一个泵室,该泵室通过一个管道和调节室连接。在这种情况中,该管道在汇入到吸入管道中的燃油孔的区域里汇入调节室。
所述加速泵的泵室是一个死区,只有在规定的运行状态时才将燃油吸入到该死区中,或者从该死区中泵出燃油。在负载状态时的恒定运行中,泵室的容积不发生变化,并没有燃油流过该泵室。这样在较长的运行时间中会在该泵室中积累一些气泡。若在以后的加速过程中这些气泡被输送到吸入管道,则使内燃机的运行特性不稳定,并且提高废气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即使运行时间较长也可达到具有内燃机稳定运行特性的前述类型的薄膜化油器。
这个任务通过这样一种薄膜化油器来完成。它具有一调节室,该调节室通过至少一个燃油孔与一吸入管道连接,其中,该调节室以一调节薄膜为界,其中,一燃油管道通过一进入阀汇入到调节室中,并且其中进入阀根据调节薄膜的偏转而打开;并且具有一加速泵,该加速泵根据支承在吸入管道中的一节气部件的状态而进行操作。根据本发明,加速泵液压地对调节室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机构施加作用。
事实表明,若加速泵不是直接地将燃油输送到调节室或者燃油孔、而是通过加速泵介入到调节特性中去,则已公开的加速泵的缺点是可以避免的。这可以由此达到:加速泵液压地对调节室中的执行机构施加作用。在这种情况中,执行机构的概念就是指对于输送到吸入管道的燃油量有影响的所有结构部件。对调节室的执行机构施加液压作用,这导致所输送的燃油量立即发生变化。通过这一措施可以简单方式达到加速时的富油。在加速泵中所积累的气泡就不会输送到调节室中。这样就避免了将空气输送到燃油系统中,从而就可达到一种稳定的运行特性。
本发明规定,加速泵具有一泵活塞,其中,该泵活塞限制一泵室、并且从该泵室引出一压力管道,通过该压力管道使加速泵对执行机构施加作用。为了保证特别是在起动时使加速泵完全注满燃油,规定该泵室通过一第一吸入管道与一扫气泵相连接,其中,该第一吸入管道汇入到泵室的一区域,当操作泵活塞时该区域被泵活塞关闭。在起动内燃机之前可以操作扫气泵,并且因此该泵室用燃油完全冲刷。在加速时,通过泵活塞的运动关闭第一吸入管道,这样就保证装在泵室中燃油完全地对执行机构施加作用,并且不会泄漏到扫气泵中。
一条将泵室与调节室相连接的第二吸入管道最好汇入泵室,其中,在第二吸管道中设置一止回阀。该止回阀沿流动方向朝泵室敞开。通过这一措施可达到在减速过程中快速冲刷泵室并快速注满泵室,这样,加速泵就可快速重新用于下面的加速过程。通过吸入管道可用扫气泵冲洗泵室。在减速时,燃油可通过第二吸入管道从调节室回流到泵室中。在这种情况中,第二吸入管道可以具有一种比较大的流动横截面,这样泵室可快速注满。止回阀保证:在泵行程时,装在泵室中的全部燃油通过压力管道来操作所述执行机构,并且不会通过吸入管道向调节室泄漏。在压力管道中可以设置一止回阀,该止回阀沿着由泵室的流动方向打开。通过这一措施保证总是通过吸入管道来实现对于泵室的注满。通过这一措施可很好地调节加速泵的特性曲线。
有利的是,该执行机构是薄膜化油器的进入阀。在加速时,打开所述吸入管道中的节气部件。这导致吸入管道中的压力下降。通过这一措施将提高的燃油量从调节室经过燃油孔吸入到吸入管道中。吸入提高的燃油量导致调节室中的压力下降。这种压力下降引起调节薄膜的偏转,并且在已公开的薄膜化油器中通过耦合装置促使打开所述进入阀。因为这些作用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完成的,所以在节气部件的打开和进入阀的打开之间存在一种时间滞后。通过下述措施-即在加速时通过加速泵立即打开所述进入阀,使得一方面达到提高调节室中的压力-这种压力提高促使将提高的燃油量输送到吸入管道中;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在已公开的薄膜化油器中在打开节气部件和打开进入阀之间存在的滞后,这样一来也避免在加速过程中由于滞后所引起的混合气的变稀。为了在减速时避免增加燃油的输入,规定在减速时由加速泵关闭进入阀。
然而也可以规定,所述执行机构是调节薄膜。通过下述措施-即加速泵对调节薄膜施加作用、并且调节薄膜如此偏转,使得在调节室中产生一种压力提高,就可实现:提高的燃油量被输送到吸入管道。加速泵最好对一个将进入阀的状态和调节薄膜的状态进行耦合的杠杆施加作用。在这种情况中,加速泵通过该杠杆既对进入阀施加作用,也对调节薄膜施加作用,或者只对进入阀或调节薄膜施加作用。该杠杆特别是可摆动地进行支承,并且调节薄膜在两个摆动方向上与该杠杆的运动相耦合。当调节室中的压力提高时,调节薄膜和进入阀的耦合引起进入阀的关闭。在反方向的耦合引起在通过加速泵来对于杠杆进行操作时调节薄膜被拉向调节室方向,这样在调节室中产生压力的提高,并且实现加速富油。调节薄膜最好有间隙地与杠杆的运动相耦合。
本发明规定,压力管道通过一节气机构与调节室相连接。位于压力管道中的压力可通过节气机构下降。在加速时,通过压力管道来操作所述执行机构。位于压力管道中的压力通过节气机构而下降,并且执行机构可复位。通过这一措施阻止在加速过程之后的持续富油。最好可利用一弹簧使该执行机构返回到起始位置中。
本发明规定,通过一操作活塞来操作所述执行机构。该操作活塞限定一压力室,压力管道汇入到该压力室中。若将节气机构设计成操作活塞中的一卸载孔,则产生了一种简单的方案。最好该操作杆对于将所述进入阀的状态和调节薄膜的状态相耦合的杠杆施加作用。为了使得即使在减速时操作活塞也能对杠杆施加作用,本发明规定,该操作活塞通过一固定装置与该杠杆相连接。该固定装置将操作活塞的行程在两个方向传递到杠杆上。在减速时通过这一措施使执行机构复位。
压力管道最好在一个喷嘴处汇入到调节室中,并且所述执行机构由从喷嘴出来的流束来进行操作。特别是喷嘴对于所述将进入阀的状态和调节薄膜的状态耦合起来的杠杆施加作用,其中,在该杠杆上形成一个匙形的部段,该部段和喷嘴出口孔上下搭接。这种类型的加速泵可简单形成。所述匙形的部段保证了对于出来的流束的足够的作用表面。用于打开进入阀所需的力、或者在吸入管道中为混合气富油而用于偏转调节薄膜所需的力是很小的。因此为了使执行机构产生调节运动,所出来的流束也是足够的。
所述进入阀最好具有一控制体。该控制体和进入阀的阀体固定地连接。该控制体最好设计成操作活塞,该操作活塞限制一压力室,压入管道汇入到该压力室中。通过将控制体本身设计成操作活塞就不需要附加的组件。该控制体也可整体地与进入阀的阀体形成。该控制体特别是可设计成配重体。该配重体可使薄膜化油器达到姿态平衡。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这些附图示出:
图1:薄膜化油器的截面图;
图2:处于未被操作状态时的薄膜化油器的加速泵的简图;
图3:处于已被操作状态时的图2的加速泵;
图4-图9:处于未被操作的状态时的加速泵的实施例简图;
图10:处于已被操作的状态时的图9的加速泵。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所示的薄膜化油器1具有一化油器壳体2。吸入管道3的一段穿过该壳体。吸入管道3通向内燃机。该内燃机特别是手持工作机如马达锯、砂轮切割机、清理切割机等的驱动马达。在化油器壳体2中,具有一节气轴5的节气阀4可摆动地支承在吸入管道3中。代替节气阀4,也可在吸入管道3内设置另一个节气部件。就吸入管道3内的流动方向57而言,在节气阀4的上游有一个具有阻风轴7的阻风阀6可摆动地支承在吸入管道3上。沿阻风阀6和节气阀4之间的流动方向57,在吸入管道中设置一个文丘里管8。在该文丘里管区域中一个主燃油孔9汇入到该吸入管道内。在主燃油孔9的下游,在节气阀4的区域中副燃油孔10汇入到该吸入管道3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所示的节气阀4的关闭状态中特别是在节气阀4的上游设置了一个副燃油孔10,并在该节气阀4的下游设置了一个副燃油孔10。
主燃油孔9和副燃油孔10由一个调节室13供油。副燃油孔10通过一个节气阀12以及一个孔58与调节室13连接。孔58的流动横截面可通过一个怠速调节螺钉11进行调节。调节室13受到一个调节薄膜14的限制。该调节薄膜14将调节室13和一个设置在调节室14对面一侧的补偿室18分开。该补偿室18通过一个补偿孔19与环境相通。然而补偿室18也可以与空气过滤器的清洁侧连接。通过该清洁侧将燃烧空气吸入到吸入管道3中。调节薄膜14具有一个固定螺栓29。在该固定螺栓上设置一个杠杆16。该杠杆可摆动地支承在一个轴承螺栓20上。在固定螺栓29和轴承螺栓20之间,一个压力弹簧17作用在杠杆16上。该压力弹簧17将调节薄膜14向补偿室18方向挤压。在与固定螺栓29对置的杠杆臂上有一个阀体28支承在杠杆16上。阀体28将汇入到调节室13中的燃油管道54关闭。阀体28和在图2中所示的阀座35形成一个进入阀15。
燃油管道54由燃油泵21供油。燃油泵21设置在化油器壳体2中,并且由内燃机的曲轴箱中的波动的压力来驱动。为了与燃油箱相连接,所述燃油泵21具有一个燃油管接头22。燃油通过该燃油管接头22和一个止回阀25到达泵室64中。该泵室被一个泵薄膜23限制。曲轴箱压力在泵薄膜23的对置侧施加作用。为了将连接管道与曲轴箱连接起来,设置一个脉冲接头24。燃油从泵室64经过止回阀26被输送到燃油管道54中。
在薄膜化油器1工作时,燃油泵21将燃油输送到燃油管道54中。在吸入管道3中燃烧空气流到内燃机中。从主燃油孔9和副燃油孔10吸进燃油。这样在调节室13中的压力降低,并且调节薄膜被向着调节室13方向拉。这样杠杆16绕轴承螺栓20摆动,并且打开进入阀15。来自燃油管道54的燃油就可流进调节室13。调节室13中的压力增高,调节薄膜14朝向补偿室18偏转,进入阀15由于弹簧17的力而关闭。杠杆16只在一个摆动方向上耦合在固定螺栓29上。当调节薄膜向调节室13方向运动时,固定螺栓29挤压杠杆16,这样杠杆16和调节薄膜14一起运动。在相反方向运动时,杠杆16可从固定螺栓29离开。由于弹簧17的力而作复位运动。
在阀体28的支座的附近,一种加速泵的一个操作活塞27作用在杠杆16上。在图2中以简图单独地示出加速泵30。加速泵30具有一个泵活塞31,它设置在节气轴5的一个控制边缘34上。泵活塞31的对置的一侧限制一个泵室32。在该泵室32中设置一个设计为压力弹簧的弹簧33。该弹簧将泵活塞31压向节气轴5的控制边缘34。在按照图2的实施例中,该控制边缘34设计成节气轴5的整平部位。然而也可为所述控制边缘34规定其它轮廓。控制边缘34也可如此地设计,也就是即使在减速时也可操作泵活塞31。通过这一措施可避免在减速过程中混合气的未经控制的富油。在图2中示出的是泵活塞31处于未被操作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该活塞31使得汇入到泵室32中的第一吸入管道38打开。第一吸入管道38将泵室32和一个扫气泵46连接起来。第一吸入管道38通过一个止回阀48汇入到泵风箱47中。泵风箱47的内室通过一个止回阀49和一个燃油箱50连接。止回阀48和49沿着从泵室32到油箱50的流动方向打开,并且沿着相反方向关闭。泵风箱47可用手操作。
在泵室32的与泵活塞31对置的底部65的区域中,一个压力管道37汇入到泵室32中。压力管道37将泵室32与一个压力室39相连接。该压力室受到操作活塞27的限制。此外,该压力室39通过一个卸载孔40与调节室13连接。
操作活塞27对杠杆16施加作用。阀体28通过一个支座螺栓55和一个挡块56有间隙地支承在杠杆16上。
在起动内燃机之前,首先多次操作所述扫气泵46。这样燃油就从调节室13通过卸载孔40、压力管道37、泵室32和吸入管道38被输送到油箱。通过这一措施使得在调节室13中的压力下降,这样,调节薄膜14发生偏转,并且打开进入阀15。这样,燃油由燃油泵21从燃油箱50补充输送到调节室13中。通过燃油系统的冲刷去掉了在燃油通道中积累的气泡。通过这一措施保证在起动内燃机之前泵室32完全注满燃油。
在内燃机加速时,节气轴5和固定在其上的节气阀4发生偏转。图3示出已发生偏转的节气轴5。由于控制边缘34,使得泵活塞31沿箭头36的方向被压入到泵室32中。在这种情况中,首先关闭通向扫气泵46的吸入管道38,这样就没有燃油泄漏到扫气泵46中。由于泵活塞31的运动,在泵室32和压力管道37中的压力增高。由于压力室39的压力增高,操作活塞27被挤压。因此对于操作活塞27的操作是液压地通过压力管道37来完成的。操作活塞27使杠杆16发生偏转。由于挡块56,使得阀体28和杠杆16一起偏转,这样阀体28离开阀座35,并且打开进入阀15。已被打开的进入阀15引起调节室13中压力的提高。这种压力的提高导致在吸入管道3中混合气富油。此外,通过打开的进入阀15还避免调节室13中的压力的下降,这样,为了另外的加速过程可将足够的燃油量输送到吸入管道3中。
在加速之后,通过卸载管道40使压力室39中的压力下降,因为燃油可从压力室39通过卸载孔40流入到调节室13中。在加速过程之后杠杆16可以复位。由于弹簧17的力,将操作活塞27压回到它的起始位置中,并且关闭进入阀15。因此只是在加速时才发生混合气的富油。若节气阀4被关闭,并且将节气轴5从图3所示的状态中调节到图2所示状态,则活塞31与图3所示箭头36相反地返回到它的起始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中,燃油通过卸载孔40和压力管道37被吸入到泵室32中。这些燃油在下一加速中用于液压地对操作活塞27进行操作。
在图4中示出一个加速泵30的一种实施例。在该加速泵中在压力室39中设置一个操作活塞41。在操作活塞41中设置一个卸载孔42。该卸载孔将压力室39与调节室13连接起来。化油器壳体2中的卸载孔40和操作活塞41中的卸载孔42已校准,并且确定在一次加速之后混合气富油还能持续多长时间。通过对所述卸载孔的合适设计可对加速特性进行调节。
图5示出一个扫气泵30的另一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中,在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底部65区域中一个第二吸入管道44汇入到在图5中所示的加速泵30的泵室32中。所述第二吸入管道44将泵室32与调节室13连接起来。在第二吸入通道44中设置一个止回阀45。该止回阀从调节室13朝泵室32的方向打开,并且在反方向时关闭。在对于在图5中未示出的扫气泵46进行操作时,燃油从调节室13经过吸入管道44被吸入到泵室32中。因为吸入管道44可以具有比较大的直径,并且没有如卸载孔40或卸载孔42那样的节气部位,所以通过此措施使得对于调节室13和泵室32的扫气变得容易。在压力管道37中附加地设置一个止回阀43,该止回阀从泵室32向压力室39打开,并且在反方向时关闭。通过这一措施保证没有燃油通过压力管道37被吸回到泵室32中。在按照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减速时燃油通过第二吸入管道44、而不是通过压力管道37吸入泵室32中。然而也可以规定在压力管道37中不设置止回阀43,这样,燃油既可通过吸入管道44、也可通过压力管道37被吸回到泵室32中。
在图6中所示的加速泵30的实施例与在图2和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应。然而在压力室39中支承着一个操作活塞51,该操作活塞具有一个用于杠杆16的固定装置52。该固定装置52设计成操作活塞51中的凹槽53,并且产生下述作用,即既在活塞进入到压力室39的行程方向、也在活塞从压力室39中出来的行程方向使杠杆16与操作活塞51的运动相耦合。在加速时,操作活塞51被从压力室39中挤压出来,并且使杠杆16摆动,这样,进入阀15被打开。在减速时活塞51被拉入到压力室39中。由于固定装置52,使操作活塞51连同杠杆16一起运动,并且关闭进入阀15。若调节薄膜14已偏转到调节室13中,则调节薄膜14也偏转到一种中立位置。通过这一措施保证:在减速时没有燃油附加地输送到吸入管道3中。如果在减速开始时操作活塞51已完全位于压力室39中、并且进入阀15是关闭的,则加速泵30不引起操作活塞51或者杠杆16的继续运动。
图7示出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与按照图4的实施例基本相应。然而杠杆16是如此地固定在调节薄膜14上的,即杠杆16在所述两个旋转方向上绕着轴承螺栓20的摆动运动被传递到调节薄膜14上。为此用一个固定螺栓59将杠杆16固定在调节薄膜14上。在该固定螺栓上设置有一个挡块60。在这种情况中,杠杆16有间隙地设置在调节薄膜14上。当节气轴5转动时、并且因此泵活塞31被压入到泵室32中、并且操作活塞41从压力室39压出,则图7中的杠杆16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轴承螺栓20摆动。通过挡块60,使杠杆16带着调节薄膜14一起运动,并且使调节薄膜14朝向调节室13的方向偏转。通过这一措施提高调节室13中的压力,这样,在吸入管道3中产生更强的混合气富油。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压力管道37用一个喷嘴61汇入到调节室13中。在杠杆16上形成一个匙形的部段62。该匙形部段和喷嘴61的喷嘴出口孔63上下搭接。当泵活塞31被压入到泵室32中时,燃油经过压力管道37通过喷嘴61被压入到调节室13中。从喷嘴61出来的流体形成一股流束,这股流束流入到匙形部段62中,并且由于该流速的冲击将该匙形部段从喷嘴移开。通过这一措施打开了进入阀15。用于操作杠杆所需的力很小,这样,该流速用于打开进入阀是足够的。
在图9和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里,一个配重体68固定在阀体28上。该配重体68在化油器壳体2的一个孔74中引导。配重体68在它的伸入到孔74中的端面上具有一个环形的槽75,该槽限制环形的压力室69。所述环形的压力室69通过一个补偿孔70与调节室13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中,该补偿孔70在燃油管道54的附近汇入到配重体68中的一个中间孔72里。在配重体68和阀体28之间形成一个连接通道73。它将燃油管道54和补偿孔70与调节室13连接起来。配重体68在阀座35的圆周上具有一个密封套管71。该密封套管将环形的压力室69相对于燃油管道54以及孔72的内部进行密封。加速泵30的泵室32通过吸入管道44与调节室13相连接。在压力管道37中设置一个止回阀43。
如图10所示,泵活塞31沿箭头36的移动引起压力室69中的压力的增高。这种压力的增高使得配重体68偏转到调节室13中。该配重体68和阀体28连接,并且使得阀体28随动,这样所述进入阀15被打开。通过这一措施使调节室13中的压力增高,并且随之产生混合气富油。
配重体68用于位置平衡。配重体68的重量抵抗调节薄膜的重量以及在燃油孔9、10合调节室13之间的液柱的重量。通过这一措施,在薄膜化油器1的任何状态时都在杠杆16上产生类似的重量情况,这样就产生了一种与位置无关的调节特性。同时,配重体68也是用于所述进入阀15的操作活塞。
配重体68可以和进入阀15的阀体28整体设计。通过这一措施减少所需结构部件的数量。代替由一种质量比较高的材料、例如由一种实心金属所构成的配重体68,也可设置一个由具有小的密度的材料、例如塑料制成的、其结构相同的控制体。为了减轻重量,该控制体也可设计为空心的。

Claims (22)

1.薄膜化油器,它具有一调节室(13),该调节室通过至少一个燃油孔(9、10)与一吸入管道(3)连接,其中,该调节室(13)以一调节薄膜(14)为界,其中,一燃油管道(54)通过一进入阀(15)汇入到调节室(13)中,并且其中进入阀(15)根据调节薄膜(14)的偏转而打开;并且具有一加速泵(30),该加速泵根据支承在吸入管道(3)中的一节气部件的状态而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加速泵(30)液压地对调节室(13)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机构施加作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加速泵(30)具有一泵活塞(31),其中泵活塞(31)限定一泵室(32),并且从泵室(32)引出一压力管道(37),通过该压力管道使加速泵(30)对于所述执行机构施加作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泵室(32)通过一第一吸入管道(38)与一扫气泵(46)相连接,其中,第一吸入管道(38)汇入泵室(32)的一区域中,该区域在泵活塞(31)被操作时被该泵活塞(31)关闭。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一第二吸入管道(44)汇入到泵室(32)中,该第二吸入管道将泵室(32)与调节室(13)相连接,其中,一止回阀(45)设置在第二吸入管道(44)中,该止回阀沿着朝泵室(32)的流动方向打开。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压力管道(37)汇入到一压力室(39)中,并且一止回阀(43)设置在压力管道(37)中,该止回阀沿着从泵室(32)到压力室(39)的流动方向打开。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是进入阀(15)。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在加速时进入阀(15)被加速泵(30)打开。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在减速时进入阀被加速泵(30)关闭。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是调节薄膜(14)。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加速泵(30)对一杠杆(16)施加作用,该杠杆将进入阀(15)的位置与调节薄膜(14)的位置相耦合。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杠杆(16)是可摆动地支承的,并且调节薄膜(14)在两个摆动方向与杠杆(16)的运动相耦合。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调节薄膜(14)有间隙地与杠杆(16)的运动相耦合。
13.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压力管道(37)通过一节气机构与调节室(13)相连接。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执行机构通过一操作活塞(27、41、51)进行操作,该操作活塞限定一压力室(39),所述压力管道(37)汇入到该压力室中。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节气机构在操纵活塞(41)中构成为卸载孔(42)。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操纵活塞(27、41、51)对杠杆(16)施加作用,该杠杆使进入阀(15)的位置与调节薄膜(14)的位置相耦合。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操纵活塞(51)通过一固定装置(52)与杠杆(16)相连接,该固定装置将操纵活塞(51)的行程沿两个方向传递到杠杆(16)。
1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压力管道(37)在一喷嘴(61)处汇入调节室(13),并且执行机构由从喷嘴(61)出来的流束来进行操作。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喷嘴(61)对杠杆(16)施加作用,该杠杆使进入阀(15)的位置与调节薄膜(14)的位置相耦合,其中在杠杆(16)上形成一匙形的部段(62),该部段与喷嘴出口孔(63)上下搭接。
2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进入阀(15)具有一控制体,该控制体与进入阀(15)的阀体(28)固定连接。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体构成为操作活塞,该操纵活塞限定一压力室(69),通往泵室(32)的压力管道(37)汇入到该压力室中。
22.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薄膜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控制体构成为配重体(68)。
CN2007100054482A 2006-02-08 2007-02-08 薄膜化油器 Active CN101016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05696.5 2006-02-08
DE102006005696.5A DE102006005696B4 (de) 2006-02-08 2006-02-08 Membranvergas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6869A CN101016869A (zh) 2007-08-15
CN101016869B true CN101016869B (zh) 2011-06-08

Family

ID=38282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54482A Active CN101016869B (zh) 2006-02-08 2007-02-08 薄膜化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64138B2 (zh)
JP (1) JP4951361B2 (zh)
CN (1) CN101016869B (zh)
DE (1) DE102006005696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8662A1 (en) * 2009-10-20 2011-04-21 Eat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packaging a membrane for use in a venting valve
JP5666855B2 (ja) * 2010-09-03 2015-02-12 ザマ・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始動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気化器
US8511649B1 (en) * 2012-05-23 2013-08-20 Golden Lion Enterprise Co., Ltd. Engine model carburet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98990A1 (en) * 1992-11-23 1994-06-01 Walbro Corporation Carburetor with accelerator and idle circuit shut-off
US6595500B2 (en) * 2001-04-25 2003-07-22 Andreas Stihl Ag & Co. Membrane carburetor
CN1479007A (zh) * 2002-07-23 2004-03-03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化油器装置
CN1594852A (zh) * 2003-09-10 2005-03-16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一个手持工作器具的化油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7710A (en) * 1972-03-16 1974-04-30 L Bergamini Carburetor system
JPS5675945A (en) * 1979-11-26 1981-06-23 Nippon Carbureter Co Ltd Accelerator for diaphragm type carbureter
JPS6075750A (ja) * 1983-10-03 1985-04-30 Walbro Far East ダイヤフラム型気化器の加速ポンプ
JPH0337366A (ja) * 1989-06-30 1991-02-18 Suzuki Motor Corp 気化器の加速ポンプ装置
JPH03172564A (ja) * 1989-11-30 1991-07-25 Shinagawa Diecast Kogyo Kk エンジンの始動燃料供給装置
JPH05164001A (ja) * 1991-12-17 1993-06-29 Shinagawa Diecast Kogyo Kk エンジンの始動燃料供給装置
JPH10238411A (ja) * 1997-02-21 1998-09-08 Zama Japan Kk 加速装置付き気化器
JP2000027706A (ja) * 1998-07-09 2000-01-25 Nippon Walbro:Kk 膜型気化器の加速装置
JP3952239B2 (ja) * 1998-07-10 2007-08-01 日本ウォルブロー株式会社 膜型気化器
JP2000220527A (ja) * 1999-02-01 2000-08-08 Nippon Walbro:Kk 気化器の加速装置
US6481698B1 (en) * 1999-11-15 2002-11-19 Holley Performance Products, Inc. Dual barrel carburetor for motorcycles
DE20107670U1 (de) * 2001-05-05 2002-06-13 Stihl Maschf Andreas Vergaseranordnung mit einer Beschleunigerpumpe
JP2002349348A (ja) * 2001-05-18 2002-12-04 Walbro Japan Inc フロート型気化器の加速ポンプ
DE10327905A1 (de) * 2003-06-20 2005-01-05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Vergaser
JP2005299488A (ja) * 2004-04-12 2005-10-27 Zama Japan Co Ltd 膜式気化器の加速装置
US7172178B1 (en) * 2004-11-24 2007-02-06 Walbro Engine Management, L.L.C. Carburetor with acceleration fuel pump
US7210672B2 (en) * 2005-09-06 2007-05-01 Zama Japan Co., Ltd. Accelerator apparatus for diaphragm carburetors
US7216856B2 (en) * 2005-09-20 2007-05-15 Zama Japan Co., Ltd. Accelerator apparatus for diaphragm carbure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98990A1 (en) * 1992-11-23 1994-06-01 Walbro Corporation Carburetor with accelerator and idle circuit shut-off
US6595500B2 (en) * 2001-04-25 2003-07-22 Andreas Stihl Ag & Co. Membrane carburetor
CN1479007A (zh) * 2002-07-23 2004-03-03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化油器装置
CN1594852A (zh) * 2003-09-10 2005-03-16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一个手持工作器具的化油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64138B2 (en) 2008-04-29
DE102006005696A1 (de) 2007-08-09
DE102006005696B4 (de) 2016-02-11
US20070182032A1 (en) 2007-08-09
CN101016869A (zh) 2007-08-15
JP4951361B2 (ja) 2012-06-13
JP2007211772A (ja) 2007-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9957A (zh) 在化油器中供给辅助燃料和空气
CN105888906A (zh)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高压泵
CN105143738A (zh) 用于利用文杜里效应产生真空的吸气器的流量控制方法
JP2005530951A (ja) 流れ分岐装置及びエコロジー弁
CN101016869B (zh) 薄膜化油器
US7210441B1 (en) Priming and pur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0247276B1 (en) Carbura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109562B2 (en) Fuel supply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3124818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JPH0147623B2 (zh)
JP2000097130A (ja) 燃料噴射式エンジン用の燃料及び空気送給装置
CN1789680B (zh) 二冲程发动机
CN101235778A (zh) 燃料喷射泵
JP4516760B2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01255828A (zh) 化油器的加速器装置
CN100567727C (zh) 一种电子供油装置
CN206655749U (zh) 一种化油器
CN1304747C (zh) 发动机化油器的起动注油系统
JP2007023829A (ja) 膜式気化器
CN1300342A (zh) 内燃机的燃料喷射系统
JP2008267165A (ja) 燃料供給装置
CN108571398A (zh) 一种化油器
CN101936276B (zh) 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过程中用于还原剂溶液抽取、计量并释放的计量泵
JPH08114155A (ja) キャブレター
JPS58107848A (ja) 可変ベンチユリ型気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