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8808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8808A
CN101008808A CN200610153455.2A CN200610153455A CN101008808A CN 101008808 A CN101008808 A CN 101008808A CN 200610153455 A CN200610153455 A CN 200610153455A CN 101008808 A CN101008808 A CN 101008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ing device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elt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534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4069C (zh
Inventor
本田真
西川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08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8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40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406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具有在上面形成多个彩色图像的外表面;多个辊部分;带部件,其包括内侧、外侧以及预定的非成像区域。所述内侧绕所述多个辊部分伸展。所述外侧包括用于与所述图像载体外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表面接触的表面接触区域,从而使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多个彩色图像转印到该表面接触区域上;所述带部件通过所述图像载体的转动而被驱动并包括预定非成像区域;并且所述带部件在防滑模式下操作,在该模式下,该带部件运动并停止在其中所述预定非成像区域面对所述表面接触区域的防滑位置处。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成像装置的改进,其中带状转印部件由鼓状图像载体驱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其中使用带状部件作为组成部分的成像装置。在这种成像装置中,例如有一种装置,其具有:感光鼓,其为转动的鼓状图像载体;以及围绕该感光鼓设置的充电器、记录器、显影器、一次转印装置和清洁器,并且该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是与感光鼓相对并与其接触的带状部件,且以与感光鼓相同的周向速度转动。在这样的成像装置中,中间转印带沿预定方向转动。在中间转印带上设有用于光学检测定位标记的位置检测传感器,该位置检测传感器由设置在所述定位标记经过的区域中的反射材料形成。
当成像装置在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转动期间成像时,成像操作在由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定位标记的恒定定时的时候开始。当成像操作结束时,使中间转印带转动的驱动电机停止,从而中间转印带也停止。此时,为了使从接收到形成下一图像的指令到该图像的输出完成的所谓首次打印输出时间(以下也称作FPOT)恒定,在由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定位标记后经过预定时间后停止驱动电机,从而使中间转印带总是停在相同位置。
然而,由于中间转印带通过多个保持辊伸展,这引起按以下方式发生图像缺陷(例如,白带)的可能。当中间转印带总是如以上所述停在相同位置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由于保持辊而在卷绕保持辊的部分中发生卷曲。
为了满足近来对低成本和小型化的需求,已知一种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其中中间转印带通过感光鼓的转动驱动。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成像装置中,中间转印带由多个辊部分伸展,并且该带外周的一部分与感光鼓进行表面接触,从而覆盖感光鼓的外周面。通过所述表面接触部分的接触摩擦力利用感光鼓的转动力作为驱动中间转印带的力。在该成像装置中,由于中间转印带与鼓状感光部件进行表面接触,从而覆盖感光鼓的部分表面,因此在中间转印带中形成凹形卷曲。当凹形卷曲部分循环运动到再次与感光鼓的表面(外周面)接触时,该部分起到了与所述表面分离的作用。因此,在如现有技术那样仅采取了防止中间转印带停在不同位置的措施的结构中,中间转印带与感光鼓表面之间容易发生滑动,因而会由于诸如颜色失准的图像缺陷引起显著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成像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基本为鼓形并设置成可转动,该图像载体包括在上面形成多个彩色图像的外表面;多个辊部分;带部件,其形成为可转动,该带部件包括内侧、外侧以及预定的非成像区域;其中,所述内侧绕所述多个辊部分伸展;所述外侧包括用于与所述图像载体外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表面接触的表面接触区域,从而使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多个彩色图像转印到该表面接触区域;所述带部件通过所述图像载体的转动而被驱动并包括预定非成像区域;并且所述带部件在防滑模式下操作,在模式下,该带部件运动并停止在所述预定非成像区域面对所述表面接触区域的防滑位置处。
所述非成像区域是指所述带部件上的这样的区域,即:待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不打算形成在该处区域。
在与诸如感光鼓的图像载体进行表面接触、待通过该表面接触的接触摩擦力转动的带状部件中,当停止状态持续了较长时间时,通常会形成沿所述图像载体的外周面延伸的凹形卷曲。
当在这种凹形卷曲部分中形成图像时,夹在其间的调色剂起到润滑粉末的作用,从而引起相对于图像载体的滑动。图像载体的转动驱动力不会稳定传递给带状部件,从而引起产生图像缺陷的可能。在要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堆叠在所述卷曲部分上,因而带状部件更容易滑动,从而由于诸如颜色失准的图像缺陷而引起显著问题。
在上述配置的情况下,设有图像载体和带状部件,其中该带状部件通过图像载体的转动而被驱动,并具有至少在彩色成像处理期间不打算在其中形成图像的非成像区域,并且具有防滑模式,在该模式下,带状部件运动并停止在防滑位置处,带状部件的非成像区域在所述防滑位置布置在与图像载体进行表面接触的区域中。因此,当在预定情况下执行防滑模式时,防止了在所述卷曲部分中进行成像。结果,能够通过简单结构经济地提供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可防止产生由于带状部件的滑动引起的图像缺陷,从而可稳定地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放置在带部件上的定位标记的位置,其中,所述成像装置具有待机停止模式,在该模式下,带部件运动并停止在待机位置处,并且定位标记和位置检测传感器彼此分开预定距离;并且在成像待机期期间执行待机停止模式,而当从成像待机期开始经历了预定一段时间时执行防滑模式。
所述成像待机期是成像装置在通电后就可进行操作的预定等待操作期,诸如直到定影辊达到预定温度以及控制程序的初始检查操作之前所经过的等待操作期。成像待机期不仅包括通电后紧接着的成像待机期,还包括在执行防滑模式后待形成图像的时期。
在该配置中,在成像待机期,带状部件通过防滑模式而停止在待机位置,在该位置处FPOT较短并具有恒定值。因此,可在不削弱用户方便性的情况下形成图像。在从成像待机期开始经历了预定时期的长期停止从而预计会形成卷曲的情况下,带状部件通过防滑模式而运动并停止在防滑位置处。因此,防止了由于在带状部件的卷绕区域中的凹形卷曲而产生图像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当成像装置的电源断开时执行防滑模式,而当成像装置的电源接通时执行待机停止模式。
在所述配置中,带部件不仅在电源接通后的停止状态下而且在装置的电源断开时预计会形成卷曲的时期内运动并停止在防滑位置处。即使形成卷曲,该区域也至少在要形成彩色图像时形成为非成像区域。因此,可以防止发生由于带状部件的滑动而引起的图像缺陷。而且,当接通装置电源时或者在成像待机期时,带状部件都运动并停止在待机位置处。因此,可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同时首次打印输出时间(FPOT)保持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带部件在发货期间设定并放置在防滑位置处。
在所述配置中,带状部件在发货期间设定并放置在防滑位置处。即使当在诸如发货后的运输或安装的处理期间在带状部件中形成卷曲时,也能够确保防止由于带状部件在所述处理后的成像中发生滑动而引起图像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图像载体和带部件形成单个单元,并且该单个单元的带部件在发货期间设置并防置在防滑位置处。
在所述配置中,图像载体和带状部件一体形成为单个单元,并且在发货时将该单元中的带状部件设置并放置在防滑位置处。因此,同样当在更换单元后要形成图像时,可确保防止发生由于带状部件的滑动而引起图像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结构经济地提供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其中中间转印带通过感光鼓的转动而被驱动。可防止发生由于带状部件的滑动而引起的图像缺陷,从而可稳定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防滑位置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待机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将参照图1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结构。
该实施例的成像装置是利用例如所谓的转动显影装置的数字彩色打印机。如图1所示,所述成像装置的主体单元1包括: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1,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调色剂图像;充电器12,其通过利用充电辊等对感光鼓11进行充电而给予该鼓电荷;曝光装置13,其通过例如利用ROS(光栅输出扫描器)基于来自未示出的图像处理装置(IPS)的图像信号在曝光站对带电感光鼓11进行曝光;以及显影装置14,其使已通过曝光装置13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14为转动显影装置,并包括四个显影单元14Y、14M、14C、14K,它们分别容纳黄色(Y)、洋红(M)、青色(C)及黑色(B)调色剂并处于可绕转动轴14o转动的转动件中,以形成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单元14Y至14K包括:显影辊14Ya至14Ka,它们是承载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跟踪辊,其作为定位部件,用于保持显影辊14Ya至14Ka与感光鼓11之间的距离恒定;以及供应螺旋推运器或混合螺旋推运器,用于搅拌待供应给显影辊14Ya至14Ka显影剂。显影辊14Ya至14Ka设置在显影装置14的圆周上。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载体被设置在显影辊14Ya至14Ka内的磁辊的磁力吸引,并且在显影辊14Ya至14Ka的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显影剂的磁刷,从而使吸引到载体上的调色剂被输送到感光鼓11的显影区域。
在这样构成的显影装置14中,所述转动件绕转动轴14o转动90度步长,从而使显影单元14Y到14K的显影辊14Ya到14Ka中所期望的一个与感光鼓11相对。即,例如当要输出一幅打印图像时,Y、M、C和K的显影单元14Y至14K按该顺序与感光鼓11相对,从而形成全色打印图像。各显影单元14Y至14K均被放置在中心轴14o附近的螺旋弹簧(未示出)沿法线挤压,从而确保定位跟踪辊抵靠感光鼓11。在感光鼓11中,在沿图中箭头方向(在本示例中,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金属辊的表面上形成有由机感光材料、非结晶硒感光材料、或者非结晶硅感光材料制成的感光层。显影装置1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在切线方向上的运动与感光鼓11的转动(顺时针方向)相同。
在显影装置14的下游侧在感光鼓11上方布置有:中间转印带15,二次转印辊16,定影装置17等;该中间转印带15为环形带状中间转印部件,用于暂时保持已由显影单元14Y至14K显影并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该二次转印辊16为二次转印部件,用于以叠加方式将已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该定影装置17对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以将该图像转印到该介质上。沿该感光鼓11的外周设有:感光部件清洁刀片18,在调色剂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后,该感光部件清洁刀片18将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残留调色剂)刮除;以及废调色剂盒19,其存储并回收已经由感光部件清洁刀片18刮除的调色剂。在显影装置14和中间转印带15之间设有密度传感器(未示出),其为反射传感器,用于测量从显影单元14Y至14K供应的调色剂的密度。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15在多个辊之间伸展并形成为沿大致矩形形状的轨迹延伸。该中间转印带以卷绕方式与感光鼓11的部分表面接触(抵靠),从而使得仅预定范围卷绕在感光鼓11周围,并且被构造成能够进行所谓的卷绕转印。具体地,在中间转印带15内部在感光鼓11附近布置有:一次转印辊22,其通过预定电场将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卷入辊21,其限定在一次转印辊22的上游侧上的中间转印带15的卷绕位置;以及卷出辊23,其限定在下游侧上的中间转印带15的卷绕位置。卷入辊21和卷出辊23使中间转印带15与感光鼓11接触,从而使其在预定卷绕范围内覆盖感光鼓,并防止由于感光鼓11等的波动而引起中间转印带15的箍缩(pinch),从而抑制中间转印带15的损坏。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中,在中间转印带15自身中不设置驱动源,由感光鼓11的转动驱动该中间转印带15的循环运动。具体地,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带15利用与感光鼓11的卷绕接触而随着感光鼓11的转动运动,并被构造成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前进),从而使接触部分沿相同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带15可由诸如耐油性和耐风化性优异的氯丁二烯、或者耐风化性优异的EPDM的弹性部件形成。在该中间转印带中,限定了预定成像区域,用于待形成计划在二次转印站中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图像,并限定了非成像区域,用于至少在彩色成像处理期间未安排待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图像。
在感光鼓11沿中间转印带15的前进方向的下游侧上,在该中间转印带15的平坦且大致矩形的轨迹的侧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图中的右侧端)附近布置有:二次转印辊16,其形成为用于与中间转印带15接触和分离,并且还通过预定电场进行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以及支撑辊24,其通过中间转印带15与二次转印辊16相对。
在由二次转印辊16和支撑辊24形成的二次转印站的下游侧上设置有用作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器的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单元30,其在二次转印后移除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调色剂。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单元30包括:刮刀25,其刮除二次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刷辊26,其进一步刮除通过刮刀25清洁后残留的调色剂;以及第二调色剂回收瓶29,其回收由刮刀25和刷辊26刮除的调色剂。在中间转印带15内部布置有:清洁支撑辊27,其辅助由刮刀25进行的清洁;以及清洁支撑辊28,其辅助由刷辊26进行的清洁。
对于记录介质输送系统,布置有:片材供应盒31,其容纳诸如记录片材或OHP片材的各种记录介质;供给辊32,其从片材供应盒31供给记录片材;延迟辊33,其一张一张地分离所供给的记录片材;配准辊34,其设置(调整)在已从片材供应盒31供给的记录片材上的转印正时(设置位置),等等。
定影装置17为加热辊类型,并包括:加热辊35,其加热形成在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加压辊36,其与加热辊35相对并在加热处理中挤压记录片材;一对排放辊37,其在定影处理后将记录片材排放到装置外部;以及排放盘38,其容纳由排放辊37排放的记录片材。
应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包括:控制器40,其控制部件的操作;以及位置检测传感器S,其布置在中间转印带15附近,用于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定位标记P,并且该位置检测传感器S例如为反射传感器。该位置检测传感器S读取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的纵向方向上的定位标记P,从而使中间转印带15沿转动方向的位置能够被检测出来。即,该装置被构造成这样,即在从位置检测传感器S检测到定位标记P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从而使颜色Y、M、C和K能够被定位时的正时执行曝光处理。可基于位置检测传感器S的输出检测中间转印带15上的调色剂密度,并且控制器40可基于该检测结果对该密度进行控制。
接下来将简要描述利用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进行的成像处理。在所述成像装置中,响应于来自外部连接的PC(个人计算机)或来自图像读取装置等的输出请求开始成像处理。在要输出全色打印图像的情况下,显影装置14首先转动,从而使得黄色(Y)的显影单元14Y与感光鼓11相对。当要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鼓11在由充电器12进行电荷形成处理的充电站进行充电,然后基于与黄色相对应的图像信息例如通过来自曝光装置13的激光束而在曝光站中进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接着,由显影辊14Ya执行显影处理。之后,黄色调色剂图像由放置在卷绕接触范围(下文称作卷绕区域)中的一次转印辊22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预定成像区域上。此时,二次转印辊16、刮刀25、以及刷辊26与中间转印带15分开,从而使该中间转印带15上的调色剂图像不会被它们刮掉。
通过感光部件清洁刀片18将残留调色剂从感光鼓11已经进行一次转印的表面刮除。然后,使该表面运动到充电器12的充电站以形成下一个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14基于预定显影正时转动,从而使得洋红的显影单元14M与感光鼓11相对。曝光装置13基于洋红的图像信息对感光鼓进行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从该静电潜像形成洋红的调色剂图像,接着将其叠加到中间转印带15上。同样,依次将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叠加到中间转印带15的预定成像区域上,从而完成一次转印。
另一方面,在预定正时驱动供给辊32以从片材供应盒31顺序供给记录片材,通过延迟辊33将这些片材分离成单张片材,记录片材接着到达配准辊34。配准辊34根据二次转印站中的二次转印正时而转动,从而以预定正时将记录片材供给二次转印站。
已由通过一次转印叠加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彩色调色剂形成的彩色图像在二次转印站中被二次转印到的记录片材上。接着,由定影装置17对该记录片材施加定影处理。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单元30移除。这样,在输出单色打印图像的情况下,成像处理就结束了。
在这样构成的成像装置1中,当停止状态持续较长时间时,在中间转印带15与感光鼓11之间的接触部分(卷绕区域)中会形成凹形卷曲。
在其中中间转印带15如上所述通过感光鼓11的转动而被驱动的成像装置中,凹形卷曲部分沿中间转印带15的转动再次循环地运动到感光鼓11的卷绕区域。当在该凹形卷曲部分中形成图像时,调色剂起到润滑粉末的作用,而卷曲部位起到与感光鼓11的周向表面分开的作用。因此,在中间转印带和感光鼓11的表面之间容易发生滑动。尤其是在要在所述部分中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堆叠,因而容易发生滑动。感光鼓11的驱动力因此不能稳定传递给中间转印带15,从而由于诸如颜色失准的图像缺陷导致更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位置失准修正或密度修正的情况下在非成像区域中形成的诸如色块之类的痕迹图像(markimage)通常图像密度低,因而滑动不会成为问题。与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相比,在形成黑白图像中形成的图像的调色剂量较小。因此,即使在卷曲部分形成这种图像时,滑动也不会成为问题。
在所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具有防滑模式,在该模式下,中间转印带15运动并停止在防滑位置处,中间转印带15的非成像区域在该防滑位置处设置在感光鼓11的卷曲区域中。还具有待机停止模式,在该模式下,中间转印带15运动并停止在待机位置处,定位标记P和位置检测传感器S之间的距离在该待机位置处基本不变。根据情况执行这两种控制模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2和图3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防滑模式和待机停止模式的具体内容。图2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防滑位置的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待机位置的视图。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带15上,在前进方向上游侧上的预定非成像区域的端部中设置定位标记P。在卷绕区域W的上游侧附近设置用于检测定位标记P的位置检测传感器S,卷绕区域W即为一次转印区域,其中该区域位于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带15之间。
如图2所示,所述防滑位置是中间转印带15运动并停止的位置,从而使得中间转印带15上的预定非成像区域T0定位在相对于感光鼓11的卷绕区域W中。如图3所示,待机位置是中间转印带15运动并停止的位置,从而使得位置检测传感器S和中间转印带15上的、位于该传感器上游侧上的定位标记P之间的距离具有预定值。
例如,控制模式按以下方式具体执行。在通电后的成像待机期内,执行待机停止模式。在使成像装置能够进行额定工作(rated operation)之前所经历的预定待机期(例如,定影装置17的上升期间)内,中间转印带15运动并停止在图3所示的待机位置。
因此,当待机状态结束后发出成像指令时,不用添加额外的待机时间而进行成像,从而可使FPOT保持不变。
作为对比,当中间转印带15停止在待机位置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期(例如,接通后约15分钟)时,继续执行防滑模式,并使中间转印带15运动并停止在图2中所示的防滑位置处。
在预计会形成卷曲时的时期期间中间转印带15的停止状态继续的情况下,执行防滑模式,从而使中间转印带15运动并停止在防滑位置处。因此,在后续的成像中,形成在卷绕区域W中的凹形卷曲部分被构造成非成像区域T0。因此,至少在彩色成像处理期间,图像的调色剂不会粘到卷曲部分上,从而能够防止由于调色剂插入而使中间转印带15发生滑动。转动力的稳定传递可有效防止产生图像缺陷。
在运动停止在防滑位置后给出成像指令的情况下,再次执行待机停止模式。在预定待机期期间(例如,定影装置17的唤醒期),中间转印带15再次从防滑位置运动并停止在待机位置处,以为下一次成像做准备。
根据这样构造的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当要形成图像时,在预定待机期期间执行待机停止模式,并使中间转印带15运动并停止在预定待机位置处。因此,在预定待机期后不会增加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从而使FPOT值保持恒定的较小值而不会影响用户的可操作性以及装置性能(例如,操作时间)。在成像中的预定待机期期间,定位标记P停止在待机位置,该位置总是和位置检测传感器S隔开预定距离,从而能够使用单个定位标记P进行位置检测。定位标记P的数量减少可有助于降低成本。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在电源接通(接通装置电源)之后的控制模式(待机停止模式和防滑模式)。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电源接通后的控制模式,而是也可应用于在预期长期停止时的电源断开期。
例如,在电源断开期内,装置电源可在执行防滑模式并且使中间转印带15运动到防滑位置后关闭,从而可防止由于长期停止而发生卷曲引起的滑动。
可替换地,在发货时,可将中间转印带15设定并放置成使得该中间转印带15的非成像区域T0形成为卷绕区域W。
在中间转印带15在发货时如此设置并放置的情况下,即使在发货后的运输期间或安装期间形成了凹形卷曲,装置安装之后在成像处理中也不会在卷曲部分上形成图像。因此,可防止中间转印带15发生滑动,从而可稳定地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而且,在其中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带15彼此成一整体以提高可维修性的更换单元中,可将中间转印带15设置并放置成使得在该更换单元中的中间转印带15的非成像区域T0形成为卷绕区域W。这样,可防止更换该单元后中间转印带15在成像处理中发生滑动,从而能够进行稳定地成像。
为了例示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并不意图详尽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型都是显而易见的。选出并描述所述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具体预期应用的各种实施例和各种修改例。意图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其大致为鼓形并设置成可转动,该图像载体包括在上面形成多个彩色图像的外表面;
多个辊部分;
带部件,其形成为可转动,该带部件包括内侧、外侧以及预定的非成像区域;
其中,所述内侧绕所述多个辊部分伸展;
所述外侧包括用于与所述图像载体外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表面接触的表面接触区域,从而使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多个彩色图像转印到该表面接触区域上;
所述带部件通过所述图像载体的转动而被驱动并包括预定非成像区域;并且
所述带部件在防滑模式下操作,在该模式下,该带部件运动并停止在其中所述预定非成像区域面对所述表面接触区域的防滑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放置在所述带部件上的定位标记的位置;
其中,所述成像装置具有待机停止模式,在该模式下,所述带部件运动并停止在待机位置处,并且所述定位标记和位置检测传感器彼此分开预定距离;并且
在成像待机期期间执行所述待机停止模式,而在从所述成像待机期开始经过预定时期时执行所述防滑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断开所述成像装置的电源时执行所述防滑模式,而当接通所述成像装置的电源时执行所述待机停止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部件在发货期间设定并放置在所述防滑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载体和带部件形成单个单元,并且在发货期间将该单个单元的带部件设定并放置在所述防滑位置处。
CN200610153455.2A 2006-01-24 2006-09-15 成像装置 Active CN1005240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14551 2006-01-24
JP2006014551A JP2007199131A (ja) 2006-01-24 2006-01-24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8808A true CN101008808A (zh) 2007-08-01
CN100524069C CN100524069C (zh) 2009-08-05

Family

ID=38285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3455.2A Active CN100524069C (zh) 2006-01-24 2006-09-15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99668B2 (zh)
JP (1) JP2007199131A (zh)
CN (1) CN10052406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7070A (zh) * 2019-02-28 2021-08-20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6356B2 (ja) 1995-10-30 2004-05-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569424B2 (ja) * 1997-10-13 2004-09-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12426A (ja) 1998-01-28 1999-08-06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196533B2 (ja) * 2000-10-06 2008-12-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69383A (ja) * 2000-12-05 2002-06-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中間転写体停止位置制御方法
KR100573976B1 (ko) 2003-10-28 2006-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사벨트의 구동방법
JP2005195680A (ja) * 2003-12-26 2005-07-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1855A (ja) 2004-02-06 2005-08-1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49189B2 (ja) * 2004-12-10 2011-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295800B2 (en) * 2005-08-23 2007-11-1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assist in stripping a substrate from an image transfer uni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7070A (zh) * 2019-02-28 2021-08-20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287070B (zh) * 2019-02-28 2024-03-08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99668B2 (en) 2009-03-03
CN100524069C (zh) 2009-08-05
JP2007199131A (ja) 2007-08-09
US20070172266A1 (en) 200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72263A1 (en) Transfer device
US632435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ulti-spee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JP3136381B2 (ja) 現像手段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24069C (zh) 成像装置
US2012023073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device
JP40027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682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lubrication supply
US66008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tional control of selectively active development rollers
US6463247B1 (en) Color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ing plural photosensitive drums
JP2004004398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040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880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910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57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549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473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42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92437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584153B2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280367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277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8106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4273268A (ja) 電子写真装置
CN100414455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04116573A (ja) 電子写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