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4577A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4577A
CN101004577A CNA200610142203XA CN200610142203A CN101004577A CN 101004577 A CN101004577 A CN 101004577A CN A200610142203X A CNA200610142203X A CN A200610142203XA CN 200610142203 A CN200610142203 A CN 200610142203A CN 101004577 A CN101004577 A CN 101004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oner
forming apparatus
concentration
zo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22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4577B (zh
Inventor
青木松之
田中智
高桥延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04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4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04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4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5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图像形成设备通过用根据表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了调制的光来进行二维快速和慢速扫描及曝光、并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从而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计算单元,用于沿快速扫描方向将图像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并按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来计算所述图像数据中的要用于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量;以及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校正由于向显影辊供应调色剂的位置与向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供应调色剂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而导致的调色剂图像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不均匀。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根据图像数据使用调色剂在曝光的光电导体上形成潜像从而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图像质量要求,已存在提高图像形成速度并使这种设备紧凑的需求。
由于试图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当具有高图像浓度的图像为连续时,通常将图像形成设备构成为从快速扫描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将调色剂供应给显影单元。为此原因,有时存在缺陷,例如图像形成设备不能保持沿快速扫描方向对显影单元供应调色剂的均匀性,出现沿快速扫描方向的图像浓度差异。
日本特许第2885680号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调色剂补充单元,该调色剂补充单元对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浓度(面积覆盖)进行计数,针对与显影器的主扫描线的分割部分对应的部分沿主扫描线的方向移动,并且补充调色剂。
然而,在日本特许第2885680号公开的技术中,显影器设置有可以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调色剂补充单元。为此原因,存在以下问题:很难使显影器紧凑,必须使用使调色剂补充单元移动的驱动部分,不容易确保驱动部分的可靠性。
此外,常规的显影器被构成为从主扫描方向的一端侧(例如,图像形成设备的前端)供应调色剂。当连续形成具有高图像浓度的图像时,实际情况是,所供应的调色剂在被搅拌的同时被传送到另一端,从另一端传送到显影器中的实际有助于显影的显影辊,然后到达所述一端,这时,调色剂浓度下降。
为了解决此问题已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确保显影器紧凑的同时使主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差异稳定的图像形成设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图像形成设备通过用根据表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了调制的光来进行二维快速和慢速扫描及曝光、并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从而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计算单元,用于沿快速扫描方向将图像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并按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来计算所述图像数据中的要用于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量;以及校正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校正由于向显影辊供应调色剂的位置与向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供应调色剂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而导致的调色剂图像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不均匀。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可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级联彩色打印机的概括配置的图;
图2A是表示显影单元的概括配置以及ADC传感器与ATC传感器之间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B是表示显影单元的概括配置以及ADC传感器与ATC传感器之间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级联彩色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4是表示将快速扫描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的示例的图;
图5A是表示图像计数单元对图像数据量的计数的示例的图;
图5B是表示用于校正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不均匀的校正系数的示例的图;
图5C是表示当根据一个作业中的连续页的数量来校正浓度不均匀时的校正系数的示例的图;
图6A是表示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降低分布的示例的图;
图6B是表示快速扫描方向曝光量校正分布的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图像形成时由图像浓度控制单元进行的图像浓度校正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各个区域中的图像数据量计数、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校正系数、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浓度降低量、以及曝光量增量的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各个区域中的图像数据量计数、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校正系数、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浓度降低量、以及曝光量增量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由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进行的图像浓度控制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是表示由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进行的调色剂浓度控制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表示可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级联彩色打印机10的概括配置的图。
如图1所示,级联彩色打印机10包括中间转印带40,中间转印带40是环带并由多个辊42按预定张力支承。级联彩色打印机10还包括与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的各颜色对应并且沿带行进方向X按顺序设置在中间转印带40上方的图像记录单元44C、44M、44Y和44K。除非另行说明,否则,因为图像记录单元44全部具有相同的配置,所以在以下说明省略与这些各颜色对应的附图标记。
各个图像记录单元44都包括可旋转地支承在未示出的设备机架上的光导鼓46。在各个光导鼓46的周围沿着鼓旋转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按顺序设置有清洁器48、清除灯(未示出)、充电器50、激光扫描器12、显影单元52和一次转印辊54。
即,清洁器48去除残留在光导鼓46上的调色剂,消静电用的清除灯对光导鼓46的表面进行消静电,充电器50对其进行充电,并且激光扫描器12对其照射光线,从而在光导鼓46的表面上形成潜像。然后,显影单元52从由激光扫描器12形成的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由一次转印辊54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注意,由光导鼓46来进行慢速扫描,由激光扫描器12来进行快速扫描。
图像形成设备10还包括自动浓度控制(ADC)传感器34,ADC传感器34设置在带行进方向X上黑色(K)图像记录单元44K的下游。ADC传感器34用于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0上的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并对激光扫描器12的光量进行反馈。注意,ADC传感器34可以是反射型光传感器。
各个显影单元52包括磁导率传感器(自动调色剂控制传感器,或ATC传感器)14,用于测量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调色剂/调色剂+载体)×100)并进行调色剂供应反馈。
用作图像记录的对象的纸张容纳在未示出的供纸盒中,由设置在从其取出纸张的供纸盒的一侧的拾取辊56一次一张地取出纸张。由预定数量的辊对58沿着图1中虚线所示的路径传送取出的纸张,并将其送到二次转印辊60的压接位置,在此二次转印辊60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0上的彩色图像一并转印(二次转印)到纸张。当已将彩色图像转印于纸张时,由纸张传送系统62将纸张传送到定影器64,在此对图像进行定影(通过加热和加压等来进行定影),并且,将纸张排出到未示出的盘。
这里,将说明显影单元52以及ADC传感器34与ATC传感器14之间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图2A和2B是表示显影单元52的概括配置以及ADC传感器34与ATC传感器14之间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图。
如图2A和2B所示,各个显影单元52都包括显影辊52A、供应推进器(auger)52B、搅拌推进器52C、调色剂供应单元52D和ATC传感器14。
调色剂供应单元52D设置在搅拌推进器52C的快速扫描方向端部。搅拌推进器52C的设置有调色剂供应单元52D的快速扫描方向端部(以下,将设置有调色剂供应单元52D的快速扫描方向端部称为外侧,将另一端部称为内侧)位于级联彩色打印机10的前侧,并且,通过打开和关闭未示出的门来从调色剂供应单元52D供应调色剂。特别地,调色剂供应单元52D包括未示出的调色剂盒,并被构成为可以通过更换调色剂盒来更换调色剂。
将从调色剂供应单元52D供应的调色剂在由搅拌推进器52C进行搅拌的同时从外侧传送到内侧,并在内侧将其移动到供应推进器52B。然后,将从供应推进器52B供应的调色剂供应给显影辊52A。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从内侧向外侧将调色剂供应给显影辊52A,所以在调色剂到达外侧时调色剂供应量减少,由此,在搅拌推进器52C的内侧设置ATC传感器14以恰当地控制调色剂供应量。相反,在快速扫描方向的大致中央处设置ADC传感器34,以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0上的块图像(patch image)。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级联彩色打印机10的控制系统的配置。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级联彩色打印机10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通过打印控制器16来控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整个级联彩色打印机10,将要从其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输入到打印控制器16。
此外,级联彩色打印机10包括图像处理单元18、脉冲宽度调制电路20、激光驱动器22和激光源24。由这些部件进行光导鼓46上的图像形成。
当图像数据输入到打印控制器16时,将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处理单元18,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单元18接受预定的图像处理,然后将图像数据输出到脉冲宽度调制电路20。
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20中,产生用于发射与图像数据对应的调制光的调制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激光驱动器22。
激光驱动器22根据所述调制数据来驱动激光源24,并对光导鼓46进行扫描和曝光。由此,在光导鼓46上沿快速扫描方向进行扫描和曝光,通过光导鼓46的旋转进行慢速扫描,在光导鼓46上形成图像。
如上所述,因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级联彩色打印机10被构成为将调色剂从内侧向外侧供应给显影辊52A,所以存在在外侧的调色剂供应量变少的倾向,从而在快速扫描方向上出现浓度差异。为此原因,将级联彩色打印机10构成为通过进行浓度控制来避免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差异,通过图像浓度控制单元26来进行此浓度控制。
图像浓度控制单元26包括图像计数单元28、特定图像计数区域计算单元30、快速扫描浓度差异计算单元35、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和图像浓度目标值存储单元38。
图像计数单元28从打印控制器16输入图像数据,并对图像数据量进行计数。例如,图像计数单元28对图像数据中的要用其形成图像的有效信号的数量进行计算,作为图像数据量。注意,通过按图像数据的最小单位对要用其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量进行计数、或者通过对在一个作业内要用其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量的累积进行计数,从而进行对图像数据量的计数。例如,如图5A所示,可以按如下方式对图像数据量进行计数:当图像数据在A3尺寸纸张上具有0%的图像浓度时,则计数是0。当图像数据具有10%的图像浓度时,则计数是1000。当图像数据具有50%的图像浓度时,则计数是5000。当图像具有100%的图像浓度时,则计数是10000。
如图4所示,特定图像计数区域计算单元30将快速扫描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并计算每个区域的图像数据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快速扫描方向分割为区域号为1到6的六个区域,计算每个区域的图像数据量。
快速扫描浓度差异计算单元35通过使用每个区域(1到6号区域)的预定校正系数计算每个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图像数据量对应于在供应调色剂时每个区域的调色剂消耗量)、并计算与计算出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对应的每个区域浓度降低量,从而计算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差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将调色剂从内侧向外侧供应给显影辊52A,所以考虑到在供应时的调色剂消耗,将校正系数设置为使其从1号区域到6号区域按顺序变大。在图5B中示出了校正系数的示例。
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通过根据由快速扫描浓度差异计算单元35计算出的每个区域浓度降低量来计算每个区域的曝光量增量,从而计算曝光量增加分布,并根据该计算结果来控制激光驱动器22。即,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通过控制曝光量,从而控制由于从向显影辊52A供应调色剂的位置到各个区域的距离而导致的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不均匀。具体地,因为从内侧向外侧将调色剂供应给显影辊52A,所以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降低分布如图6A所示,为了消除此现象,如图6B所示地产生快速扫描方向曝光量校正(增加)分布,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控制激光驱动器22,由此控制由于从向显影辊52A供应调色剂的位置到各个区域的距离而导致的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不均匀。
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用设置在显影单元52中的ATC传感器14来检测调色剂浓度,并控制调色剂供应量。
ATC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在由调色剂浓度检测信号处理单元68进行预定的信号处理之后输入到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
图像浓度目标值存储单元38存储用于控制ATC传感器14检测的调色剂供应的调色剂浓度目标值、以及ADC传感器34检测的块图像的目标值。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级联彩色打印机10包括控制/浓度检测图案数据产生单元72。产生用于检测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浓度的图案数据,根据控制/浓度检测图案数据产生单元72产生的图案数据而在中间转印带40上产生块图像,并通过ADC传感器34检测块图像的浓度。
当ADC传感器34检测到块图像的浓度时,在由图像浓度检测信号处理单元70对ADC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执行了预定的信号处理之后,将ADC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输出到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然后,在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中,将存储在图像浓度目标值存储单元38中的块图像浓度目标值与ADC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的浓度进行比较,并进行浓度控制。
接下来,将说明如上所述地配置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级联彩色打印机10进行的操作的示例。
首先,说明在图像形成时进行的快速扫描方向上的图像浓度校正。图7是表示在图像形成时图像浓度控制单元26进行的图像浓度校正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当将图像数据输入到打印控制器16时,首先,在步骤100中,图像计数单元28对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量进行计数。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102。
在步骤102中,特定图像计数区域计算单元30计算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每个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104。例如,如图8所示地对各个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进行计数。在图8的情况下,1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5000,2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2000,3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1000,4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500,5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0,6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0。
在步骤104中,快速扫描浓度差异计算单元35通过计算每个区域的浓度降低量而计算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差异。具体地,快速扫描浓度差异计算单元35通过计算各个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使用预定的每区域校正系数来计算与供应调色剂时的每区域调色剂消耗量对应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并且计算与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对应的浓度降低量,从而计算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差异。例如,在图8的情况下,1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5000;作为累积1号区域和2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的结果,2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7000;作为累积1号到3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的结果,3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8000;作为累积1号到4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的结果,4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8500;作为累积1号到5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的结果,5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8500;作为累积1号到6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的结果,6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8500。此外,假定预定的校正系数(图5B)如下:1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0,2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0.2,3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0.4,4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0.6,5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0.8,6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1,然后按区域将校正系数乘以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从而1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为0,2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为1400,3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为3200,4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为5100,5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为6800,6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为8500。然后,根据在10000的图像数据量中存在0.3(预定值)的浓度降低量的事实,1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2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0357,3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0816,4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13005,5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1734,6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216775。
随后,在步骤106中,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根据浓度计算结果来计算每个区域的曝光校正量(曝光量增加分布)。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108,其中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根据计算出的曝光校正量来驱动激光驱动器22。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110。例如,假定在图8的情况下的各个区域的曝光校正量(曝光量增量)每当浓度降低Δ0.01时对应于曝光量2%,则1号区域的曝光校正量为0,2号区域的曝光校正量为7.14,3号区域的曝光校正量为16.32,4号区域的曝光校正量为26.01,5号区域的曝光校正量为34.68,6号区域的曝光校正量为43.35。注意,还可以根据一个作业中的连续页的数量(例如,同一图像的连续页数量等)来进一步校正曝光量。在此情况下,例如,如图5C所示,当连续页的数量是1到5时校正系数为0,当连续页的数量是6到10时校正系数为0.2,当连续页的数量是11到20时校正系数为0.5,当连续页的数量是21到40时校正系数为0.8,当连续页的数量是41到100时校正系数为1。通过将以上校正系数中的每一个乘以计算出的每区域曝光量增量,可以考虑一个作业中的连续页数量地进行校正。
在步骤110中,图像浓度控制单元26确定图像形成是否结束。此确定是通过确定是否存在要从打印控制器16输入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的。当确定结果为“否”时,则流程返回到步骤100并且重复上述处理。当步骤110中的确定结果为“是”时,处理系列结束。
这里,使用不同于图8的示例(图9)来说明前述图像浓度校正。
图像计数单元28计算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量,特定图像计数区域计算单元30计算每个区域的图像数据量。在图9的情况下,1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0,2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50,3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200,4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1000,5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3000,6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计数是4000。
随后,计算各个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在图9的情况下,1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0;作为累积1号区域和2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的结果,2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50;作为累积1号到3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的结果,3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250;作为累积1号到4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的结果,4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1250;作为累积1号到5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的结果,5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4250;作为累积1号到6号区域的图像数据量的结果,6号区域的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是8250。
此外,关于预定的校正系数(图5B),与上述情况类似,1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0,2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0.2,3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0.4,4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0.6,5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0.8,6号区域的校正系数是1。将校正系数乘以累积图像数据量计数,从而计算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在图9的情况下,1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是0,2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是10,3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是100,4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是750,5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是3400,6号区域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是8250。
然后,根据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来计算浓度降低量。在图9的情况下,1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2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000255,3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00255,4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019125,5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0867,6号区域的浓度降低量为0.210375。注意,与上述情况类似,将在10000的图像数据量中存在0.3(预定值)的浓度降低量的事实用作计算浓度降低量的基础。
最后,根据浓度降低量来计算曝光量增量。在图9的情况下,1号区域的曝光量增量为0,2号区域的曝光量增量为0.051,3号区域的曝光量增量为0.51,4号区域的曝光量增量为3.825,5号区域的曝光量增量为17.34,6号区域的曝光量增量为42.075。注意,与上述情况类似,按每当浓度降低Δ0.01时曝光量为2%来计算曝光量增量。
以此方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快速扫描方向分割为多个,计算各个区域的图像数据量,按区域使用预定的校正系数,计算与供应调色剂时每个区域的调色剂消耗量对应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根据计算出的校正图像数据量计数来计算各个区域的浓度降低量,并且计算与计算出的浓度降低量对应的用于校正浓度的曝光量以校正曝光量。
接下来,将说明在预定定时进行的图像浓度控制,所述图像浓度控制形成块图像并控制图像浓度。
图像浓度控制在预定定时在中间转印带40上形成块图像,检测块图像的浓度,并进行控制以使得检测结果为目标浓度。图10是表示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进行的图像浓度控制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注意,图像浓度控制在预定定时开始(例如,当设备启动时,或在不形成图像时等)。
在步骤200中,ADC传感器34检测根据表示块图像的图案数据(该图案数据由控制/浓度检测图案数据产生单元72产生)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0上的块图像。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202。即,在由图像浓度检测信号处理单元70进行了预定的信号处理之后,将ADC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输入到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
在步骤202中,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将已进行了信号处理的ADC传感器34的检测结果与存储在图像浓度目标值存储单元38中的目标值进行比较。
随后,在步骤204中,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根据步骤202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块图像的浓度是否低于目标值。当确定结果为“是”时,则流程转移到步骤206。当确定结果为“否”时,则流程转移到步骤208。注意,例如通过确定浓度是否比目标值实质上低Δ0.05来进行步骤204中的确定。
在步骤206中,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控制激光驱动器22以增加曝光量。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208。
在步骤208中,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根据步骤202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块图像的浓度是否高于目标值。当确定结果为“是”时,则流程转移到步骤210。当确定结果为“否”时,则图像浓度控制结束。注意,例如通过确定浓度是否比目标值实质上高Δ0.05来进行步骤208中的确定。
在步骤210中,曝光校正量控制单元36控制激光驱动器22以减少曝光量。然后,处理系列结束。
以此方式,通过控制曝光量以使得块图像的浓度为预定的目标值,从而使得可以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
接下来,将说明通过控制对显影单元52的调色剂供应和搅拌而进行的关于图像浓度的控制。图11是表示由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进行的调色剂浓度控制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300中,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驱动显影单元52。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302。例如,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在图像数据输入到打印控制器16的定时驱动显影单元52。
在步骤302中,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确定是否经过了预定的时间量。通过确定是否经过了直到显影单元52内的显影剂稳定之前的时间量(例如1秒)来进行此确定。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等待,直到此确定结果为“是”,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304。
在步骤304中,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获得ATC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即,在由调色剂浓度检测信号处理单元68对ATC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执行了预定的信号处理之后,将ATC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输入到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
在步骤306中,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将已进行了信号处理的ATC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与存储在图像浓度目标值存储单元38中的目标值进行比较。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308。
在步骤308中,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根据步骤306中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显影单元52内的调色剂浓度是否低于目标值。当确定结果为“否”时,则流程返回到步骤304,重复上述处理。当确定结果为“是”时,则流程转移到步骤310。注意,例如通过确定调色剂浓度重量比是否比目标值本质上低Δ0.2%来进行步骤308中的确定。
在步骤310中,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确定是否已在显影单元52中搅拌了调色剂。当确定结果为“否”时,则流程转移到步骤312。当确定结果为“是”时,则流程转移到步骤314。
在步骤312中,在由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进行供应的同时在显影单元52内搅拌调色剂。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316。即,由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来控制调色剂供应单元52D,从而供应调色剂,并且由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来控制显影单元52,从而使搅拌推进器52C旋转并搅拌调色剂。
在步骤314中,即使进行了调色剂供应和调色剂搅拌,调色剂浓度也低于目标值。由此,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进行控制,从而在未示出的显示单元上显示提示更换调色剂盒的消息等,由此给出通知以更换调色剂盒。然后,流程转移到步骤316。
在步骤316中,调色剂供应量控制单元66确定显影单元52是否尚未停止。例如,当与输入到打印控制器16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所有图像的形成都已结束时、或者当给出了让设备停止图像形成的指令时,确定结果为“否”,并且调色剂浓度控制系列结束。当确定结果为“是”时,则流程返回到步骤304,重复上述处理。
即,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级联彩色打印机10中,当显影单元52内的调色剂浓度低于目标值时,搅拌调色剂以稳定调色剂浓度,并在显影单元52内供应调色剂以稳定调色剂浓度。
注意,根据前面示例性实施例的级联彩色打印机10的调色剂浓度控制被构成为当调色剂浓度低于目标值时在供应调色剂的同时搅拌调色剂。然而,调色剂浓度控制也可以被构成为只进行调色剂搅拌,或只进行调色剂供应,或在已进行搅拌之后当显影单元52内的调色剂浓度很低时在显影单元52内供应调色剂。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的。其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于为公开的确切形式。很明显,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显然的。选择并说明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构想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例和各种变型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通过用根据表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了调制的光来进行二维快速和慢速扫描及曝光、并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从而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沿快速扫描方向将图像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并按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来计算所述图像数据中的要用于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量;以及
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校正由于向显影辊供应调色剂的位置与向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供应调色剂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而导致的调色剂图像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不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校正单元包括:
浓度降低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计算由于从向显影辊供应调色剂的位置到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的距离而导致的调色剂图像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降低分布,
曝光量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与所述浓度降低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对应的曝光量增加分布,以及
曝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曝光量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来控制曝光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浓度降低计算单元考虑在向显影辊供应调色剂的位置与向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供应调色剂的位置之间消耗的调色剂量来计算浓度降低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曝光量计算单元考虑在一个作业中要连续形成的图像的数量来计算曝光量增加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曝光量计算单元考虑在一个作业中要连续形成的图像的数量来计算曝光量增加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计算单元按所述图像数据的最小单位或者一个作业内的要用于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的累积,来计算所述图像数据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
调色剂图像浓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以及
调色剂浓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色剂图像浓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曝光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
浓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将所述静电潜像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内的调色剂浓度;
供应单元,用于将调色剂供应给所述显影单元;
搅拌单元,用于搅拌所述显影单元内的调色剂;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浓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调色剂浓度低于预定的目标值时,对所述供应单元和所述搅拌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之后当所述浓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调色剂浓度低于所述预定目标值时,给出更换调色剂存贮于其中的调色剂盒的通知。
10、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浓度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通过用根据表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了调制的光来进行二维快速和慢速扫描及曝光、并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从而形成图像,所述图像浓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沿快速扫描方向将图像区域分为多个区域;
按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来计算所述图像数据中的要用于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量;以及
根据计算结果,校正由于向显影辊供应调色剂的位置与向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供应调色剂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而导致的调色剂图像在快速扫描方向上的浓度不均匀。
CN200610142203XA 2006-01-17 2006-10-09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Active CN1010045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08649 2006-01-17
JP2006-008649 2006-01-17
JP2006008649A JP4967345B2 (ja) 2006-01-17 2006-01-1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4577A true CN101004577A (zh) 2007-07-25
CN101004577B CN101004577B (zh) 2010-07-28

Family

ID=38262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2203XA Active CN101004577B (zh) 2006-01-17 2006-10-09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86512B2 (zh)
JP (1) JP4967345B2 (zh)
CN (1) CN10100457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827A (zh) * 2009-02-10 2010-08-11 佳能株式会社 装置及方法
CN111708262A (zh) * 2019-03-18 2020-09-2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检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0211A (ja) * 2007-07-10 2009-01-29 Sharp Corp 磁性キャリア、2成分現像剤、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100553B2 (ja) * 2007-09-28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51557B2 (ja) * 2008-02-29 2013-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ルチビーム画像形成装置
JP5233332B2 (ja) * 2008-03-13 2013-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濃度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594543B2 (en) 2011-02-11 2013-11-26 Xerox Corporation Color-to-color registration for belt printing system
JP5716448B2 (ja) * 2011-02-24 2015-05-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633462B1 (en) * 2014-10-31 2021-07-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that specify pixels to be subjected to correction, and correct exposure amount
JP7183653B2 (ja) * 2018-09-20 2022-12-0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23247B2 (ja) * 2018-09-27 2023-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98638A (zh) * 1973-01-25 1974-09-18
JPH05333653A (ja) * 1992-05-28 1993-12-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885680B2 (ja) * 1996-01-29 1999-04-26 日本電気オフィス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TW412666B (en) * 1997-11-21 2000-11-21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086800A (ja) * 2000-07-13 2002-03-26 Fuji Xerox Co Ltd 濃度補正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05613A (ja) * 2004-01-20 2005-08-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785417B2 (ja) * 2004-05-25 2011-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90082B2 (ja) * 2004-07-02 2009-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8624A (ja) * 2005-04-26 2006-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現像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827A (zh) * 2009-02-10 2010-08-11 佳能株式会社 装置及方法
CN101800827B (zh) * 2009-02-10 2012-09-26 佳能株式会社 一种用于对具有检测图案的二维码进行解码的装置和方法
CN111708262A (zh) * 2019-03-18 2020-09-2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检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65095A1 (en) 2007-07-19
JP4967345B2 (ja) 2012-07-04
CN101004577B (zh) 2010-07-28
JP2007192888A (ja) 2007-08-02
US7586512B2 (en) 2009-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4577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浓度控制方法
US72573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registration errors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8326162B2 (en) Belt tracking using two edge sensors
JP62701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66493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764008B2 (en) Medium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9331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793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589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94108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devia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JP2002072612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位置調整装置
US7671877B2 (en) Multi-imager system using reflex writing and lateral image registration
US10782640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toner patch forming method
JP48879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濃度制御方法
US105096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233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ecting devices for image positioning on reversed sheet
JP68127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044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57150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JP2009056647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30288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05279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2979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1989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1896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